《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建议在‘精英博客区’注册个人博客,组成‘孝南教师博客圈’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8 10:00
标题: 建议在‘精英博客区’注册个人博客,组成‘孝南教师博客圈’
http://www.jssh365.cn/home/

建议
以下老师在‘精英博客区’注册个人博客,组成‘孝南教师博客圈’:





江秀丽        三汊李巷小学        四年级
管志新        毛陈东岳小学        五年级
胡菊荣        卧龙黄花小学        三年级
杨德华        杨店园艺        五年级
许  丽        新铺二小        二年级
黄晓霞        新铺三小        二年级
张艳霞        朋兴乡联合小学        六年级
李  玲        闵集乡中心小学        一年级
田美珍        闵集乡中心小学        四年级
陈法辉        毛陈镇焦湖小学        五年级
叶毛子        肖港杨林小学        六年级
汪美华        孝南区第二实验小学        四年级
李庆芳        孝南区第二实验小学        五年级
刘卫红        书院成西小学        二年级
孙  应        星火小学        四年级
让朝晖        北池小学        六年级
邓利君        郑阁小学        二年级
郑家斌        肖港农四小学        六年级
徐云华        卧龙群益小学        五年级
汤国学        肖港陶庙小学        一年级
王丽惠        陡岗小学        六年级
刘丽萍        陡岗小学        六年级
陈  波        三汊镇小        一年级
谢宝红        西河道店小学        六年级
张少敏        孝南实验二小        四年级
范雪娇        郝庙中学        一年级
丁小芳        卧龙长湖学校        四年级
牟  丹        车小        六年级
乐  群        车小        二年级
刘  华        车小        四年级
张志强        毛陈何初        四年级
高  媛        毛陈同欢        二年级
张  敏        新铺牌楼小学        四年级
陶红柳        文化路小学        六年级
周海燕        文化路小学        三年级
胡智敏        文化路小学        一年级
夏少亮        毛陈一小        四年级
肖锦花        肖港堰边小学        六年级
连建钗        五桂小学        六年级
陈艳华        新铺镇二小        二年级
张  明        朋兴星光小学        四年级
张艳娥        杨店桃花驿小学        五年级
胡秀丽        书院街西湖桥小学        六年级
吴菊霞        肖港镇小        五年级
胡红霞        肖港镇小        六年级
胡君霞        肖港镇小        四年级
杨朝霞        肖港镇小        一年级
屠梅花        汪窑小学        一年级
张红玉        卧龙金星小学        二年级
黄敬斌        杨店高新小学        五年级
江志伟        沿河小学        一年级
徐敏华        朝阳小学        一年级
余雯静        三里学校        四年级
华勇刚        三里学校        五年级
汪  艳        三里学校        三年级
张艳霞        实验二小        二年级
沈  燕        广场九真        四年级
王小军        祝站姜窑小学        五年级
程良学        闵集马溪小学        五年级
徐玉平        白莲小学        六年级
冷  芳        杨店中心小学        六年级
余菊华        杨店陈集小学        六年级
胡  慧        东山头学校        六年级
李艳萍        涂河学校        六年级
肖三凤        西小        
王红霞        凤集小学        
范  丹        新铺小学        二年级
段  琳        肖港路西        六年级
王淑兰        朱湖小学        二年级
肖  艳        朋兴中心小学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9 21:03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69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69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69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69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30 13:40
构建教科研博客网络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二小学  孙立华
一、产生与意义——为什么?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新课程远程网络培训。在84日上午举行的历城泉韵班远程网络培训开学典礼上。领导关于学习期间要及时阅读专家博客、并建立学员博客的讲话,引发了我的探究兴趣。当天晚上就鼓捣着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因为不懂“源码”, 最终以失败告终。后来经过几番研究和探索,在网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终于建成了自己的博客,并一发不可收,一连在不同的网站上分别建了几个博客,通过比较和鉴别,对博客有了些许了解:比如,网易、新浪、雅虎等网站的博客,对于我们来说专业性不强,不便于同行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有与“博客”如同姊妹的“丫客”“赛我”“播客”等我都有所涉猎,最终发现:“丫客”杂,“赛我”太儿童化,“播客”以视频为主,技术含量高。
在目前这个“网络博客时代”,各大网站的博客,遍地开花,搞得大家有些眼花缭乱,那么究竟进哪个网站的博客更有力于教师尽快发展和提高呢?经过一番研究和思考、得出结论:专业人士,进专业博客!
我们的专业博客自然是教育博客。教育博客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周彬副教授所说:“教育博客的出现,让我们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了更多的期待。教育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世界,但正因为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它去除了教育日常生活中的习俗与权威,让教师们获得了教学理念与教育理论上的平等权。在教育博客中,每一个著者与论者都是平等的,不管我们是否认识著者或者论者,只要大家相遇在教育博客中,就意味着大家愿意抛却日常生活中受习俗与权威控制着的交流方式,愿意以平等的态度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去评论他人的思想,去接受他人的评论,这是传统的教育环境无法企及的。”为适应现代管理节奏,减轻教师负担,我校设想从本学期开始,构建博客教科研管理网络平台,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概念与特征——是什么?
博客”(Blog Weblog)一词源于“ Web Log (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化个人信息发布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如果把论坛(BBS)比喻为开放的广场,那么博客就是你的开放的空间。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 、动态更新的特点,在你“不停息的网上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也可以将你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您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更可以以文会友 ,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
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在外在形式上,Blog是个独立的站点,相当于是一种个人主页,不过无需学习什么技术软件,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地来使用,就像每个人拥有自己的笔记本开始书写一样简单。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主要表达个人思想,不是主要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这就是博客精神。
博客精神的核心并不是自娱自乐,甚至不是个人表达自由,相反,是体现一种利他的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个人日记和个人网站主要表现的还是“小我”,而博客表现的是“大我”。也许形式上很接近,但内在有着本质的差异。因此,所有优秀博客网站中,真正表达作者个人的内容非常有限,最多只是点缀,而不像个人网站那样是核心!
当然,博客是一种快速演变中的形式,而且是一种真正的草根力量,因此理解博客不必太拘泥于形式。
  三、组建与实例——怎么做?
我们深入研究了博客理念和运作模式,认为对于当下的学校教科研来说,博客实在是一个值得大为推广的事情。在研究理论的同时,我们也准备付诸实践,推出学校教科研博客管理网络平台,汇集一批术业有专、不断学习、信息渊博和乐于共享的教师博客。将他们的工作、爱好和学习有机结合,通过博客日志(Blog Weblog),把日常得到、看到和想到的思想精华及时共享出来,荟萃并链接全区、全市、全国乃至全世界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义的信息与资源。使得需要不断学习的教师,不出家门,方寸之间浏览世界之精彩,以经济、快速、便捷的方式接触最鲜活的教育思想,同时希望,通过学校博客文化来引领校园文化走内涵发展之路。
我们准备依托“新思考”中的“教师成长博客”及“中国教师博客”网,以骨干教师科教研博客建设为主,辐射全体老师;以义务教育教学研究为主题;力争用一年的时间,把教师教育博客建成全区教育资源的平台、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支持平台。
“新思考”的教师成长博客人气旺,专业性强,假期有两万多人参加的网络远程培训就是在这个网上搞的。培训完后,培训项目管理组用每个人的账号给每个学员建了学员博客。经过近期的学员及专业人士的宣传推荐,这个网的人气越来越旺,好多国内外知名的教育专家,在上面都有博客。因此在这上面建博客,能实现与专家互动交流,便于在教育界交朋识友。多与高手较量,才有助于成为高手,多与高尚的人谈话,才能使自己变得越来越高尚,这些话一点也不假,这也是源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中国教师博客,我也在上面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效果也不错。目前人气好像不如“新思考”旺。原因好像是推出的晚、宣传力度不够,而且最近有些教师不顾“灵魂工程师”的雅称,发表一些消极言论,管理员正在整顿清理。这个网上的博客,注册、管理都很简单、快捷。这两个网的教育博客各有利弊,都适合咱们。
建议大家进入下面两个博客去看看:http://zjhylls.blogdriver.com/zjhylls/1133067.html(“蓝枫家园”是我的“博客”,为了研究我到处建“博客”,没有集中精力打理,所以自我感觉很杂乱。)还是重点进咱们历城教师博客的骄傲——小鹿的博客(“小鹿”是柳埠小学的一名教师,也是我们假期培训的同学。他在博客建立上有他的独到之处,现在的他,可以称得上是“新思考网”的网络名人了,让我们一览他的风采。)
浏览了教师的博客,会对博客有了感性认识。至于其理论界说,推荐大家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周彬教授的文章——《教师专业成长:基于“博客”的路径选择》:http://eblog.cersp.com/userlog17/37653/archives/2006/99860.shtml
有周彬教师的文章做理论支撑,有我们学校新建的微机室及畅通的网络连接做我们学校现实基础,再加上教师群体年轻化的人力资源优势,特别是教师们行动起来以后,在操作过程中会越来越明晰我的倡议是正确的!
具体做法,请看学校博客教科研管理网络示意图:(略)
每个博客都是可以相互链接的,从这个葡萄串似的图示就可以看出这个管理网络的可行性。学校教导处管理学校的“尚美教科研博客”负责链接各教研组:开心数学、魅力语文、快乐英语、科技园地等,由教研组长分别负责链接教研组成员(举例:英语组),教研组成员分别链接学校的教科研博客(尚美)。这样就形成了学校的教科研博客网络管理平台,不管是谁打开谁的博客,都能通过链接看到每个人发表的教学设计、学习反思、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日志”。更便捷的是每一位浏览博客的教师都可以在每篇日志下面发表评论,,每位博客主人看到评论后,可以“回复”评论,这样你来我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交流。
四、效能与评估——好不好?
本想把自己头脑中自己想到的关于教师成长博客的好处,具体地叙述出来,寻求理解和沟通,然而在浏览网文时,我发觉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它的确是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大有好处的举措,不妨搬一块“它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据浙江当地媒体报道:海盐教师博客从今年2月启动至11月,已经注册1365个博客,发表日志7358,回复9174。海盐在职中小学专任教师2700名左右,已经有近二分之一的教师注册了教师博客,还吸引了一些来自北京、上海的教育系统的博客。在县教研室的积极倡导下,其中,只县里的天宁小学,90%以上的教师都拥有了个人博客,逐渐形成了一个优秀教师博客群,涌现出了像《阿汤的味道》、《雨中漫步》、《爱书女子》、《清风几许》、《依山傍水》、《紫烟若水》、《杨柳依依》、《回首往事》等等一大批较优秀的教师博客。在日前刚刚结束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5年年会上,海盐教师博客荣获主题网站类浙江一等奖。
  本来还在众多的领域里吵吵嚷嚷并未走上台面的的新技术和新生事物,如今却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教师博客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魅力?
   附一: 一个教师被博客改变的生活
  淄博高新区南石小学的曹永老师是被别人进博客世界的。他先后在blogcnyourblog和淄博网络教研上申请建立了blog,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也就是记录下自己人生的历程。刚开始时,他所写的内容还不是以教学和工作为主,后来逐渐用来记录在学习工作中的一些感受、想法。没想到通过它,自己接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领域的老师、专家、教授
  除此,他的整个教育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自己的学习只是阅读有关教育理论,却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阅读其他教师的blog,使自己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于是在我的blog上就有了关于理论的思考,也有了对实践的反思。而它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使自己勤于思考。
  博客不只是使曹永老师养成了思考和反思的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的学习方式
  首先是学习态度的转变。从接触博客以来,他在网上结识了很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有一线的教师、有高校的教师、教授,教育科研人员),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先进的理念,睿智的思想使自己深受感染,激发了自己学习的渴望。另外,当有了疑惑时就会去别人的经验中寻找答案,当自己的头脑中闪现出思想的火花时就赶紧去捕捉住它,并随时记录下来。这当然就渐渐养成了一种好学深思的态度。
  其次是学习的效率的提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的工作是比较繁忙的,四年级的语文课,三个班的信息技术课(每周共六节),另外还有学校校园网的日常维护、总务处的日常工作等。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便成了很重要的问题,而博客使他能迅速有效地分享别人的经验,无疑就节省了学习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对于被博客改变的生活,曹永津津乐道的还有他由此改变的工作习惯。他归纳为三条:
  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写博客带来的一大转变,就是用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在实践中思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反思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纠正自己的错误。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或某一项任务完成的时候,总要想一想出现过什么问题,在解决问题当中明白了什么,然后再到自己的博客上去细说一番。
  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写文章都讲究要有条理,由此想到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那就要对各项工作合理安排。平时来的任务随时做好记录,有什么要求,在什么时间内完成,需要调查什么,了解什么人等等。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什么时候自己有空余的时间,可以安排什么样的工作,都要进行考虑,以使自己的工作条理清晰,使自己头脑清醒。
  养成积累的习惯。自己参加工作已经八年多了,但却发现除了一个个早已逝去的日子,其实自己是两手空空的。能向过去的八年索要些什么呢?它又能给予我什么呢?回答是否定的。每天我们的工作中都会发生一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自己产生了什么想法,一点点地积累起来,对自己来说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博客就为你存储这些财富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
  享受着幸福博客生活,曹永很是陶醉:它就像是自己的一位朋友,为你承担着你的喜、怒、哀、乐,记录着你的探索、疑惑、所思、所得。
  附二:博客的教育之路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博客显然在其他领域还没有被人充分利用和定性,只是单一地、肤浅地充当着个人展示的工具,而在教育领域,它却让我们忍不住连连感叹它好像是专门为了教育而开发的一种互联网技术一样,博客的教育之路似乎走得格外畅达和有力。   还是在那个淄博市教育局的文件中,博客在教育中的作用是这样被描述的:
  对教师个体来说,基于博客平台共享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课件、生活感悟等,在进行知识梳理、思考、学习与积累的同时,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在分享和交流中不断展现自我、激发灵感、开拓视野、获得业务支持,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和价值。而对学生来说,博客用于对于教学的反馈、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研究性学习、学习资源收集整理等,支持学生更好地阅读、批判性地思考和积极主动地写作。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群体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成为学生成长历程的记录和人生档案。
  一位网名叫网悠的教师则特别看重博客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作用:
  教育叙事是教师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是去写那些连自己也不理解的概念性论文,而是基于学校真实生活,去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事情,寻找其中有意义的细节,然后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可以说,这更符合广大教师的实际,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研视野。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对于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说,Blog特别适合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教育叙事。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掀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江苏省兴化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颜景林老师认为,博客除了能帮住教师改变学习方式,养成反思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它特别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博客之间实现了深度交流和沟通。博客的出现既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又创造了一种与现实保持一致的交流形式,它顺应了作为的社会性交往的需求,架构了跨越时空的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切磋和研讨能够更加经常、有效和深入。
  其次,博客使教师能够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通过群组,许多教师可以对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或共同参与某个教研课题的研究。
  第三,博客有助于养成利他的共享的开放精神。博客的精髓不是要表达个人思想,而是以整个互联网上的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利他的共享的开放精神。教师通过访问其他博客得到帮助,体味博客文化的内涵,将会逐步克服保守心理和对版权的狭隘理解,养成开放的心态和合作共享的精神。
  有人说,教师博客的出现就像一个救星,它使我们的许多困难在很大程度上迎刃而解,像一直因为缺少互动而推行艰难缓慢的教育叙事研究,又比如我们一直倡导但深受人力、财力所限的跨地域大范围交流合作。这样的局面让我们始料未及,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博客的利用也许刚刚开了一个小头,它到底能够走多远?能帮教师成长有多深?能改变教育教学面貌有多大?我们不能不怀着深深的期待。
  [简讯 1128-29日省教育厅课改专家组来我市调研课改基本情况,到淄博实验中学、临淄二中、临淄三中三所学校进行了调研。王世军督学及课改办、市教研室负责人和高中教研员陪同专家组进行了调研。
    五、理想与现实——行不行?
   
至于可操作性,领导和老师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质疑:
    1、电脑不能一人一台。解决的办法是开放微机室,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开放微机室,加上办公室、教室的电脑,绝对绰绰有余。
    2、怎么评价管理?关于评价管理我是考虑的最多的,我之所以大力倡导博客教研,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便于公开透明的管理。点击数、日志数、评论数、被评论数等都是透明的,都可以作为管理评价的凭借。学校将重点把教师发表的日志数(原创)、评论数和被评论数作为评价的依据,定期评选教师优秀博客,适当地奖惩。对于博客创建情况要及时总结、通报,形成建立博客数通报、访问量通报、日志数通报的机制,并与各教研组的评优、教师的年终考核挂钩。在管理上采取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办法。
附:              博客教科研网络管理平台管理负责人
博客教研组名称
昵称(拟定)
博客链接管理负责人
协管领导
学校教科研
尚美博客
孙立华
陈元东
低年级语文
魅力语文
李应香
吕素厚
高年级语文
阳光语文
李霞
孙立华
低年级数学
开心数学
赵希环
苏纯仁
高年级数学
美丽数学
张洪霞
李琳
英语
快乐英语
王如美
许立英  岳司功
音乐
音乐之声
田玉
夏亨华
美术
艺术之家
徐长华
戴桐荪
品生、品社、科学
科技博览
杨晓莺
李师民 孙明
体育
体育天地
王坤
陈元东
综合实践
我说我做
陈研
许立英
电教
网络世界
陈民
许立英
综合
管理家园
彭玉钧
孙立华

3、怎样解决技术操作上的不同步?建立博客管理协作组,坚持“一帮一”自愿结合的原则,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以及懂操作技术的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年龄大或操作不太熟练的教师,互教互学。教导处为博客研究服务中心,只要是能解决的了的,有求必应!
    基本要求:
    发表日志必须选择日志分类,要求每位老师有自己的个性化的日志分类,但学校统一要求必须有以下分类: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班级管理、读书学习、工作日志(工作周记或工作反思)。
    不要在博客上发表消极言论(有时从一些言论上能读出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展现自己或集体的亮色)、发表日志的内容一定要健康、催人上进!要有一种阳光的心态对待各种教育现象。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全体参与、人人平等。不分领导和教师,不分前勤和后勤,都需要学习提高。
    要想成功地构建这个博客教科研管理网络,需要教科室领导及学校领导以及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与合作。首先,要有信心。年龄不是问题,技术不是问题,困难不是问题,关键是大家有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信心,每个人都能做得到,而且能做得更好。这也是现代教师的“亮剑精神”,我们历城泉韵班发扬了这种精神,创造了辉煌的培训业绩,相信具有团结合作精神的洪家楼第二小学人,也会发扬这种精神,携手亮出我们的“剑”!亮出学校的特色,亮出教师的个性风采!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30 13:42
网络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2012年03月15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陈鲁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网络教研,作为随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网络教研:网络技术对教研的服务与改造
网络教研,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研究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习交流研讨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从本质上看,网络教研不是教育网站、教学网页和教育博客等的简单叠加,而是互联网技术对于教研的全面服务和深度改造。与传统实地教研相比,网络教研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较大突破:
海量教育教学资源的瞬间共享与有序排放。与实地教研的物理环境不同,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具有文本、超级文本互联互通的属性和强大的虚拟存储空间,使得教研活动中海量教育教学资源的瞬间共享和有序排放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
专业引领超几何数级、超时空放大。实地教研中,受到时空的局限和展示平台的制约,专业引领受限于一时一地,很难充分发挥大面积、跨越时空的引领功能。而在网络教研中,不受时空制约的在线式研讨、交互式切磋、无限式复现观摩、点对点式交流等形式,使得专业引领超几何数级、超时空放大,教研效率与效益空前提升。
课堂教学教研跟进矫正迅捷化、经常化、微格化。实地教研中,课前集体备课、课中观摩与课后评课、议课等,能够有效提升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能力,但在实践中这种课堂教学教研跟进矫正很难普及运作,且情境性、细节性引领效果差。而网络教研中,则可以通过摄录系统、传输系统、展示反馈矫正系统等使得课堂教学教研跟进矫正迅捷化、经常化和微格化。
教研全员参与、教研智慧共建成为现实。与实地教研只是凸显少数教研中心发言人和主持人的教研智慧不同,网络教研可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平台构建,通过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一对一等多形式交流功能,实现教研活动的全员参与和教研智慧的共建,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网络教研:比硬件更重要的是观念
网络教研是提升实地教研效益的“新引擎”。目前,实地教研,具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诸如教学信息传达滞后,交流不充分,集体备课、教材通研不能及时实现全方位地共享、二度创生与最大限度地集思广益,基层教学单位教学状况收集延时,指导缺乏个别化等问题。如果辅以网络教研的运用,借力网络教研平台的信息发布功能、教研信息与资源交流共享功能、虚拟课堂点播展示功能、教研活动前引后拓功能与教研监控推进功能等,则会有效避免上述问题,放大教研的效率与效益。
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研的“排头兵”。目前,网络教研在各地“如火如荼”,但在繁荣的表面下隐藏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不少地区网络教研定位不准确,学科特色不突出,内容庞杂无序,原创成果短缺,学科专业化水准低下,不能很好地吸引一线学科教师参与相应的网络教研活动。因此,在强力推进课改的新形势下,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研排头兵的作用,积极拓展所主持的虚拟学科主页、教育博客、BBS、虚拟社区等网络教研平台所具有的零技术壁垒、身份标志匿名化、交流在线化、信息传播瞬间化、参与交流普遍化,知识储存积淀化类别化等优势,突出学科教研的个性与特点,面向广大一线学科教师,培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网络教研氛围,积极探讨解决课改中学科教学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有序组织提供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网络资源,加快学科教学信息共享与增殖的节奏,脚踏实地地实施全天候教研引领,在学科网络教研“专业化”、“有用”、“管用”和“好用”等方面多做文章。
教研未来发展的样式是实地教研与网络教研有机结合的复合型的教研形态。作为“教师的教师”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应该创新教研手段与方式,有效整合传统教研的优势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创设数字化的教研环境,以弥补单一传统教研手段带来的不足,引导一线教师快速走向专业成熟。
网络教研:比技术更重要的是结构
网络教研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结构规划。因此,有效推进网络教研,需要按照教研规律与区域教学管理特点来精心设计区域网络教研框架,构设区域网络教研程序,搭建“任务驱动”机制,以引导一线教师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教学研究。
一般来说,以地市为单位,网络教研应该创设三级交叉驱动体系:地市层面,应该构建以地市学科教研员为核心以各区县学科教研员为骨干的网络教研核心组,全面规划区域网络教研,定制度,列计划,出措施,分任务,明奖惩;区县层面,应该构建以区县学科教研员为中心以各学校教研组长为骨干的网络教研中心组,负责管理辖区网络教研,树典型,勤激励,促均衡,补短板,多指导;学校层面,应该构建以教研组长为支点以学科教师为骨干的网络教研支撑组,具体实施校本网络教研活动,定目标,定篇章,重反思,谋改进,多总结。
构建起全员参与的区域网络教研体系后,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应该在引领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方面发挥督促作用,力求网络教研结构中每一个节点都能被激发出潜能和潜力。初期,可设置教师网络教研最低数量门槛,如要求教师每周至少上传精品教案一个,每周至少上传教学案例一篇,每月至少上传课堂教学实录一篇,每月至少参与虚拟教研会议一次等。也可实施网络栏目版块主编选聘制度,授予主编相应权限,明确相应任务,搞活搞火所辖栏目,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也可实施阶段性推进机制,定期公布各区县、各校网络教研推进进度、任务完成情况等,评选典型等。
网络教研:着力发挥虚拟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
要提升网络教研效益与效率,就要加大虚拟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网络教研框架体系中的“主发动机”的引领功能。
在线交流经常化,把虚拟名师工作室打造成学科教研的“抢滩阵地”。虚拟名师工作室要发挥学科教研引领作用,需要进一步挖掘虚拟名师工作室的交流共享功能。要充分开掘虚拟名师工作室“学科主页”的跟帖功能、“教研博客”的评论功能和“学科QQ论坛”的研讨功能,多方位创设与一线教师的对话交流渠道与途径,引领老师们在线研讨课堂教学、学科备考、班级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见仁见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必要时,开启视频对话功能,开展面对面远程交流。
订单式服务,把虚拟名师工作室打造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订单式服务,是虚拟名师工作室重要功能之一。可充分发挥虚拟名师工作室“虚拟课堂录播展示点评”功能,为教研员与骨干教师远程点对点课堂诊断与矫正提供便利条件。
共建共享,把虚拟名师工作室打造成优质教学资源的“集散地”。学科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是虚拟名师工作室的基础性工程。要求虚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与参与者要加强栏目建设,及时上传自己的最新教研成果,积极推荐他人的创新成就,超级联结主题特色网站,积极培育争鸣氛围,积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突出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的引领,时时编织梳理,形成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体系。
(作者为山东省淄博市教学研究室研究员)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30 13:43
网络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河南省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李斩棘(网名:悄悄豆)

  工作了十多年,已经习惯了上班、下班、单位、家这样的路线和生活,以为这种安逸的日子就是享受,以为自己可以就这样一直到老,可当我一时心血来潮考取了河南大学文学院的教育硕士研究生以后,我发现自己是那么“贫穷”,原来外面的世界是那么辽阔,原来我还有这么多所不知的东西。毕业以后再次走入岗位,我的理念得到了转变,我不再安于现状,我不能浪费我的青春,我不能让我的人生没有意义,于是我浮躁的心开始平静,我开始静心干教研。
  在单位每年的工作计划中,我们商丘小学语文学科是第一个提出“送教下乡”活动的,在小学语文学科的带领下一呼百应,现在几年过去了,大多数学科已经将每年的“送教下乡”活动作为常规工作。作为教研部门,这样的活动一线老师是很欢迎的。可爱与众不同的我,开始思考:怎么让小学语文学科做出实事,能让自己快速成长?怎么又能做与众不同的事呢?于是我想起了网络:做网络教研!通过网络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网络成就我的阅读
  2009年2月19日,为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促进网络教研活动,我开通了“语韵飘香(河南商丘小语)”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angqiuxiaoyu)。这个博客的开通,是对我市小学语文教研工作的一个挑战,准备通过这个平台扩大教研的职能,探索商丘小语教研的新方向。
  进入这个世界才知道这里太广阔太神奇了,很多名家、名师、教研员、一线教师都有自己的博客。比如于永正、王崧舟、窦桂梅、孙建锋、吉春亚等名家。比如李炳亭、李振村、李镇西、陈金铭等杂志社的主编、副主编。再比如安徽的庄华涛、江苏的毛家英、黑龙江的赵宏军、江苏的蒋岭、山东的赵辉等一线老师。于是我每天游走在他们的博客里,我如饥似渴地认真阅读着他们的每一篇博文,遇到好的文章我会转载,遇到有深度的文章我会悄悄收藏,遇到感悟深刻的文章我也会跟帖几句。在博客的阅读中我了解了教育最前沿的信息,在博客中我思索着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博客中我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
  通过博客我结交了一大批的朋友,我惊讶于很多朋友虽然是一线教师,但都是有思想勤写作的老师,而且很多老师都有自己所编写的书籍。如,山东青岛的商德远老师撰写的《个性化课堂教学艺术》、湖南岳阳的方西河老师的《写成一位名师》、深圳孙建锋老师的《享受对话教学》、河北沧州张东兴老师的《享受语文每一天》、武宏伟老师的《教育的是是与非非》、江苏蒋岭老师的《精灵世界》、《陪孩子一起走过小学》等。更为可贵的是,他们都愿意把自己的书无偿寄给我,每每接到这些寄来的书,我都会一一阅读,认真汲取着他们的思想和理念。在这些书籍的阅读中,我的精神得到了洗礼,能力得到了提升,阅读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幸福感。
  二、网络成就我的写作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自身的思考也会多起来。这就是成人的阅读与小孩子阅读的不同之处。成人的阅读大都是为了搜寻一些资料,以解决当前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通过阅读得到启示,获取灵感,引发更进一步地思考。
  每天阅读过后,我都习惯于沉下心来思考,理顺好自己的思路之后,把它们记录下来,或者写一些随笔。成功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创造机会。因为积累的多了,我也试着把一些稿件投了出去。从2008年开始,撰写的文本解读《读出文章的气势与情感──<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朗读指导》、《美与丑之间》、《难以承受的生活之重──解读<劳动的开端>》、《找“龙眼”定“龙骨”写一篇个性“龙文”》等陆陆续续被《课程导报》发表;散文《妈妈坟前那些花》被我们当地的《商丘日报》刊发;撰写的随感在网络博客中被大量转载。
  这更增加了我的写作热情,2012年2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我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了出来,撰写的《在与“教科书编者”对话中生成精彩》一文,被《小学语文教学(会刊)》发表,能在如此高规格的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通过这件事让我感悟到了:只要笔耕不辍,就不怕巷子深。于是,我似乎找到了感觉,一发不可收,撰写的多篇文章被《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设计》、《江西教育》、《语文报》等陆续发表。
  这些所有的收获,都要感谢网络带给我的阅读与思考,感谢网络中的朋友无私的帮助和支持,更要感谢编辑对我的厚爱与指导。
  三、网络成就我的群
  缘于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网络教研活动的热情,2011年,我组建了“商丘小学语文交流群(79530682)”。其实之前我也加入了很多QQ群组,经常参加那里的教学研讨活动,我感觉这种新兴的研讨方式特别适合喜爱网络教研的老师实现专业成长。它可以跨越地域限制,与很多专家、名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
  建群之后,得到了很多网络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安徽的庄华涛老师把他认识的杂志社的主编、副主编纷纷请入群里,黑龙江的布赫老师也把他的杜尔伯特群里的老师们邀请到群组里,我在外面群里逛的时候,遇到有思想、爱语文的老师也把他们请进来,队伍壮大了,就需要做一些实事。于是,我们定期召开群组研讨活动,经常在VV视频房间和呱呱视频房间里放课、听课、评课,进行网络教研,还将每次教研的实况录音、录像,将话题研讨活动形成文字放置于群空间、博客里以达到资源共享。
  其实这样的活动方式受益的不单单是在群组里的老师们,只要是爱学习的老师,只要是善思考的老师,都会从群组成员的观点里提取到需要的教育信息,而且在这里,我是最受益的人。
  2011年暑假,我们当地的商丘师范学院承担了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学科的培训项目,他们请我帮忙为参加国培的老师邀请最优秀的一线专家来商丘讲课,我就是在群里找到了昆山的高子阳、山东的商德远、南京的宋运来、蒋岭、河北的王文汉、湖南的方西河等多位老师,邀请他们到商丘讲学。这样从网络走到现实,近距离地与名家、名师的接触,亲耳聆听他们的讲座和讲课,更能感受到他们理论的系统,思维的独特以及对语文的执着,当然也更让我们商丘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蒋岭老师说我是“商丘小语当家人”,这话虽有一些抬举我,但我的这份语文教学的热爱,对语文教学的执著,足以提升我在教师们心目中的“人气”,有了大家的认可,有了大家对我的关注,我很知足!感谢网络成就了我的群。
  四、网络成就我的成长
  经常游走网络,写文发文,进行多种形式的网络教研,使我在商丘小语界小有名气,也多少成了别人关注的对象。2010年开始,我受很多学校的邀请,在商丘市各个县区、市直学校进行二十多场语文学科、课题研究等方面的讲座,还被邀请为参加国培培训的老师们讲课,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我的业务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2012年河南省第九届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开始,在备赛之前,我与我们参赛的六名选手多次听课、评课、磨课,在磨课的过程中,我经常拿出老师们的教案与群里、博客里的朋友一起研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们的实际认真修改。这个过程不仅得到了名家们的无私指导,还得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热爱教育的朋友们的帮助,我们的六位老师最后全部荣获一等奖,满载而归。我也在这次活动中,感到了自己成长的力量,我在网络教研这块阵地上快乐无穷。
  说句心里话,如果不是因为网络,我不会走得这么远,如果不是网络,我不会这样快地成长起来。所以,是网络教研如同阶梯,一步一步成就了我的成长,是网络教研使我对语文教学更加痴迷。
  几年走来累且充实,忙有收获。以后的日子会更加的忙碌,因为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珍惜,懂得了付出,既然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我会一直走下去,不为了钱财,不为了地位,只为了心中那一片热土──我执着热爱的语文教研工作。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1 18:43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5:01
教育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阳版 张仙 黎加厚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上海 200234
摘要当前,教育Blog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热点之一,教师纷纷利用Blog来促进自身发展。为了引导教育Blog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本文从教育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出发,对Blog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利用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教育Blog;教师专业发展
一、引言
教育Blog从一开始零星出现到一个个研究团队、Blog群的建立,它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走到今天,步伐越来越矫健。目前,教育Blog比较多地活跃在沿海城市,如苏州、广州、山东等部分地区,这些教育B10g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都在积极思考和探索着Blog下一步的发展思路。除此之外,随着教育B10g纳入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培训试点的教材和培训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学会Blog的使用,并用B1。g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由此可见,探索教育B10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教育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要讨论教育Blog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必要来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育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
从1_955年世界教师专业组织联合会(WCDTP)率先研讨教师专业化问题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的核心内容,我国在教师专业化道路上也进行了很多努力。。然而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走到今天,又发生着新的范式转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重心开始由关注教师的地位论转向关注教师的角色论、实践论的转变。
可以说,时代赋予了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在传统“专业特性”(对学科内容的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扩展的专业特性”——有能力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研究其他教师以及通过课堂实践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并且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教师专业发展,如文化、社群、合作、情境等。
2.教育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
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促使了教育Blog的广泛应用。许多教育管理者、高校专家看到了教育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天然联系,并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Blog逐步从一种自发状态进入到有组织的状态,进而融人到教师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从时间的累积维度上不断促进教师的反思,最终导致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教育Blog,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达到了相互之间智慧的互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教育Blog作为一种工具,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但是,在苏州、广州、山东淄博等地区广泛建立Blog群后,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对个人而言,管理和维护一个Blog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没能明显地扩大自己的交往半径,或者使自己获得成就感,动力会慢慢减弱;对地域性的Blog群而言,面对每天增加的大量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有价值的知识被埋没。除此之外,教育Blog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
三、教育Blog的应用现状分析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对现有的Blog群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重点分析苏州、广州、山东等地区的教育Blog群。
1.数量分析
表1和表2分别是在2005年6月6日和2005年10月24日对苏州、广东、山东等地的一些教育Blog的统计:
根据表1和表2,提取人均日志和人均评论两个要素进行横向比较,绘制出如下统计直方图:
从表1、表2和上图中可以看出:
所有的Blog群的用户数和日志数呈上升趋势。这也说明,教育Blog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用户增加的幅度以苏州教育Blog群最为显著,增加了3.67倍,其次是广州天河教研室天河部落,增加1.8倍
人均日志有上升的也有下降的。在7个被观察Blog群中,苏州平江区,张家港市,苏州吴江区,广州天河的人均日志呈上升趋势,而苏州教育Blog、浙江海盐、山东淄博的人均日志呈下降趋势。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人均日志呈上升趋势的地区,教师接触Blog相对而言较晚一些;而呈下降趋势的地区,教师接触Blog比较早,这非常符合罗杰斯教授的创新扩散理论。
苏州地区是教育Blog群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本文分析的Blog群中,苏州平江区教师网志联盟、张家港教育、吴中教育网志、常熟Blog群都属于苏州地区,其中又以苏州教育Blog群最为突出。该地区的Blog是伴随着苏州地区研究型教师培训班的开办而建立起来的,该培训班的许多教师都是苏州地区的学科带头人、网络教学能手,他们现在不仅成为苏州教育Blog群里的中坚力量,还把Blog带到了自己的学校、所在区市,将Blog广泛应用于教学、生活中。同时,在Blog的使用过程中,该地区的行政部门给了很大支持和鼓励,身体力行地使用和示范,再加上专家团队的引领,苏州教育Blog群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和具有影响力。可以说,在教育Blog群的发展中,人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一个发展良好Blog群一定离不开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离不开研究型教师的引领,离不开各个方面的支持。
广州天河教研室天河部落虽然人均日志比较低,但其日志总数是最多。除此之外,天河部落的很多日志被阅读次数非常多。笔者曾看到一篇文章被访问541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访问量。深人分析天河部落,发现其最大特点是建有学科资源Blog,而且按照各个学科和年级进行划分,专门为一线教师提供教案、课件、教学设计等,对一线教师非常有吸引力。一些一线教师表达过这样的意见:“老师最喜欢能从网络上方便地找到所需的课件、教案”。天河部落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事物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应得到教师的喜爱,能切实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而不是成为额外的负担。
2.分类体系比较
在众多Blog群涌现和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使用者和管理者开始自发地建立自己的分类体系,以便于教师们阅读和准确定位自己所需资源。只有从Blog群上方便定位资源,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表3是苏州,广州,山东等地区的分类体系:
 
从表3可以看出,当前教育Blog的分类还处于自发状态,有的从内容进行分类,有的按照学科进行分类。从整体上来说,由于Blog上的各种类型的日志都有,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很难,如表3所示,有的Blog群仅从内容分就有28类,而有的只有8类,各个类别差别也很大。就目前分类体系而言,如果按内容分类标准来找相关信息,找到文章的相关度很小,可以说80%的文章都不是与该类别相关的。如果按学科分类的话,通过学科分类体系,找到所需文章的相关度还比较大。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说,Blog分类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应该能“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在各个教育Blog群里建立一张有条不紊且丰富的知识网络,Blog才能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3.涌现的新变化
在对上面这些地区教育Blog群的分析中,还发现以下一些新的变化:
(1)教师引导的学习叙事Blog正在兴起。以常熟报慈小学为例,开通了学生叙事BlogC4],除此之外,教师还把学习叙事与家庭作业改革结合起来,成立了校级课题,在教师Blog群上开展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不断引入新元素
在推广Blog的使用时,不断引入新的元素,如及时交流工具QQ、MSN,备课工具WIKI,讨论工具BBS等,并把这些新元素整合到Blog中。通过整合这些新元素,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主题教育Blog不断出现
许多Blog群开始提供学习主题,并组织一系列活动促进Blog的深入使用。如平江区近期开展了举办一系列活动:“每月之星”系列评比活动,“最勤快的博客”评比活动,向各位介绍一本新书活动等。
四、教育Blog的展望
当前的教育Blog,已经走过了婴儿期,但要下一步该怎么走?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是笔者根据当前教育Blog的现状进行思考后的一些展望。
1.建立跨地区的共同体
目前,各个区域性的Blog群已经初具规模,要让其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持续的作用,各个区域性的Blog群必须走向联合。但采用什么方式联合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开展区域与学校的领导力培训,加强区域性Blog群之间的联动,培养每一个教.育Blog群中的更多的核心Blog使用者,提升这些核心Blog使用者的素质和理论水平,让他们来带动Blog的进一步发展。毕竟,在网络时代,联合、联合、再联合是促进自我发展的持久动力。
2.建立Blog的评估机制
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可以说不是一个能处于自发状态,自然完成的进程。同样,利用Blog这一个工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许多外在的干预,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Blog的评估机制,并在评估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如何评估?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制约教育Blog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
借鉴电子商务模式从以往的B2C到C2C的思路,如淘宝网、易趣等,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时代,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处于平等的地位,并能自由地转换。一种具有生命力的事物,往往是尊重平民意见和权利的,其间蕴涵着一种民主。与电子商务的C2C相类似——学习方式的L2L(LearnertOLearner,学习者到学习者)的想法在逐渐兴起。在这种从学习者到学习者的学习范式中,每个人都是学习者、提供者,学习者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参与闽。
同样,建立Blog的评价机制需要借鉴L2L的思路,Blog本身具有的草根性,也必须回归到民间评估。至于具体的评价机制,可以从内容的来源,内容信息量,内容的互动等多个评价指标再加上部分专家或者Blog群核心人物评估等方式来完成。
3.建立网络教研室
我国的中小学教研室一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因为通过每一次的开课、评课、集体讲课,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得到共享。通过Blog建立的网络教研室,可以把传统教研室中的宝贵经验显性化,供网络上的所有教师学习。在传统教研室中,核心人物的引领是关键因素,同样,在Blog群上建立网络时代的教研室,也离不开一些领军人物,他们能主动开展网络科研,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别人分享,并且用Blog记录下科研过程。除此之外,在Blog上建立了网络教研室,还可以让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为系统,让教研室的教师们通过Blog扩大自己的影响,引领整个教师团体的发展,促使更多的老师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实现跨地区、跨领域地与专家、学者、教师交流,把自己的研究主题与世界分享,使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系统更加开放,更加完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运用教育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跨地域的联合和更大范围的开放是基本原则;针对应用现状引入新的技术元素,建立系统的评价机制和分类标准是具体方法;通过Blog群建立网络教研室将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略)
文章选自《中国电化教育》(2006.2)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9:49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21:21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3 09:21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3 10:29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10:02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10:09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92&extra=page%3D1&_dsign=b5c4dc1a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92&extra=page%3D1&_dsign=b5c4dc1a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10:11


》》点击红色块,即可进《教师生活365》网。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10:13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10:14
=本站注册会员原创‘教育写作’作品首发特区=




》》[管季超工作室]网站群所属《师慧园》论坛实行可核查的严管方式,为注册教师会员提供学术化的有品质的网络交流平台,并与线下的‘师慧园读书会’活动相辅而行。----------》所有以实名可核查方式注册成为本站会员的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即被视为[管季超工作室]合作团队基本成员!《----------阳光穿过凸透镜才能聚成高热点,树生长在森林里才可能成参天之木。我们的目标是将有理想情怀有学术潜质的新锐教师凝聚成一个跨学科跨地域的研究团队。拒绝盲从,拒绝平庸,切磋砥励,沉潜飞动。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9 16:22
实践共同体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探究



摘   要:教师实践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路径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的强势话语之一。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教师实践共同体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同时分析了影响教师实践共同体生成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对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机制的设想。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专业自主发展;文化理念引领机制;项目任务引导机制;专业引领机制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 “反思实践者范式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 EFA100428)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胡重庆,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职业教育(江西南昌   330013);赵赟洁,女,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级教师(江西南昌   330046);周健华,男,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菜田小学高级教师(江西南昌   330818)。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教师的“专业性”和“专业化”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学界的关注。自80年代始,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题,在教育学界展开了众多的研究。纵观已有研究,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变革取向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的三大理论流派。[1]后两种取向仍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在这两种取向中,实践共同体日渐成为强势的话语之一。但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实践共同体的涵义、特征、价值、活动方式等方面,探讨的是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应然状态。在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领域,由于受传统文化和学校制度文化等影响,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建构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因此,分析并正视这些困难,探讨实践共同体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及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的引导机制十分必要。
  一、实践共同体界定
  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实践共同体最初是莱芙和温格在《情境认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提出的。之后,我国也有些学者对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概念进行过探讨和界定,虽然具体表述有所差异,但在对教师实践共同体基本特征的认识上趋于一致。综合已有研究,笔者认为,教师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以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问题为纽带,以平等的协商对话为手段形成的一种民主开放的学习型组织,在该组织中,同质促进、异质互补,以实现共同体中个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为一种开放、灵活的学习形式,教师实践共同体的规模可大可小。将诸多成员联结起来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遭遇的问题,参与者可以是被实际问题困扰的中小学教师,也可以是对某实践问题感兴趣并愿意参与探讨的其他教师(包括大学和中小学的专家教师)。
  二、实践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教师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建构学习的方式,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机制表现为:
  1.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在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在实践共同体中以教学观摩等形式开展的观察学习至关重要。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它易引发教师的联想与顿悟。
  在教学观摩等各种形式的实践共同体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个体在自己原有经验和认知图式的影响下,对其他教师的行为及其结果会产生选择性觉知,处于觉知焦点的其他教师的行为及其结果对某个教师而言是作为一种反馈的外部事件存在,一方面,它可能引发观摩教师的联想,这种联想既可能是接近联想、类似联想,也可能是对比联想。通过联想,打开了观摩教师广阔的思路。另一方面,它可能被观摩教师原有认知图式中的某个空位所吸纳,使原有的断开部位接通,产生顿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通过同化和顺应促进教师的批判性反思与深度学习
  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这两个概念可以被用来解释教师实践共同体中教师个体由认知发展进而引发行为改变最终促成专业发展的机理。
  教师实践共同体中的成员既具有同质性又具有异质性,正是基于此,教师实践共同体内成员间分享着结构性的学习资源。共同体成员在交互作用过程中,一方面,相同的思想观点、志趣、行为方式等同质性的因素会被教师个体纳入到主体原有的图式中,引起图式量的变化而得以巩固强化,此即同化;另一方面,成员间有差异的行为方式及其所体现的教育理念不能被主体原有的图式同化,这些异质性的因素会引起教师个体的警觉和批判性反思,促使主体调整原有的图式,在教学观摩等隐喻的实践情境中对所有相关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新获取的信息经过重新编码,建构出新意义,进而引起原有图式质的变化,创立出新的图式,此即顺应。由于新图式的形成是主体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亲身实践并经历了深度的思维加工而形成的,因此它很容易被贯彻在主体的行动中,引起原有行为方式的变化。
  3.促成教师的宣称理论向使用理论的转化
  所谓宣称理论是指教师所相信的,在行动中将会或不会遵从的理论。[2]它存在于教师的意识层面,独立于行动之外,常通过各种去情境化的理论学习方式获得,易被教师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也易随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在当前的教师教育实践当中,存在着严重的观念与行为脱节现象——有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说得头头是道,但在课堂行为当中依然沿用旧的做法。[3]对这些教师而言,新课程理念仅仅以宣称理论的形式存在,并未转化为教师的使用理论,对教育实践而言是无效的。所谓使用理论是指教师教育行为中所蕴涵和体现出来的理论。它常以缄默知识的形式存在,直接、持续地影响人的行为,通过听、模仿、练习和从别人那里获得反馈等形式的文化浸润而生成。[4]可见,要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促成教师的宣称理论向使用理论的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教师实践共同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实践共同体提供给教师审视他人教育教学行为及所蕴藏的使用理论的机会。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常采取教学观摩、课例分析等活动形式,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得以从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抽身出来,完全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既关注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又关注学生及其与教师行为之间的关系,并领悟该教师行为中所体现的教育理念。这样,教育教学工作才真正全方位地成为教师认识活动的客体。而在教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和教学影响是教师的焦点觉知,教师自己的行为仅处在附带觉知状态,只能模糊感觉到。此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理,在教师自己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意识褊狭现象依然存在。
  第二,实践共同体提供给教师比照自己和他人教育教学行为的机会,引发触动,从而正确表征新课程观念,形成相应的认知图式,践行新课程理念,使其真正成为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效的使用理论。
  三、影响教师实践共同体生成的因素分析
  以教师自愿参与为基础形成的结构松散的自发性的教师学习形态[5]——教师实践共同体,在其生成过程中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1.教师自然合作文化的缺失
  教师实践共同体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途径,强调共同体成员的参与与合作,这从共同体理论中关于“共同的愿景”、“合作的文化”、“共享的机制”、“对话的氛围”等[6]中可窥见一斑。然而,在我国教师群体中却缺乏合作生成的文化土壤。
  第一,学校只重视升学率或优秀率的评价制度的制约。一旦升学率或优秀率成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指标,升迁和奖惩都是个体式的,这往往促成了教师间非良性的竞争。“一些教师为了提高自己所教学科班级学生的成绩,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展开着激烈的竞争,他们之间相互保守,相互封闭教学资源和信息。即使在一些学校也组织集体备课,但大多数徒有虚名,备课过程中,往往大家只讨论一些皮毛,并未把真知灼见吐露出来。他们往往留一手,以便在与同事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7]
  第二,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受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集权文化的影响,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权威主义盛行:个体在群体中发言的分量、受关注程度取决于个体社会地位的高低,通俗讲即面子的大小。人微言轻,重要人物一言九鼎的现象比比皆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认为面子小的人在群体交往过程中尽量少说甚至沉默或少说多听、绝对遵从的消极被动局面。在我国,教师之间实际上并不缺少交流和合作的渠道,由于受传统权威主义文化的影响,教师之间缺少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资历、年龄、业务能力等处于不同水平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往往呈‘上对下’关系——一方说,一方听;一方给予,一方获得”。[8]
  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内向的人格追求也不利于教师间合作的形成。中国知识分子讲求“独善其身”、“内省自察”,普遍追求的是“独上高楼”的“孤芳自赏”,形成了“文人相轻”的现象。这些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潜意识仍影响着现代知识分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传秘方不外传’、‘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同行是冤家’等陈腐观念仍有市场,受此影响,教师不知不觉也会形成‘留一手’的行为方式,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教师个体之间的合作”。[9]
  2.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内在需求的缺位
  需要是产生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自发性的教师学习形态,其建构显然要以教师个体内在发展需求为前提。然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动机的缺位现象仍然存在。表现在:“历时十年的课改之后,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现象……传统的以应试为目的的程序性、填鸭式教学在许多地方仍然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的缘由,但变革性文化的缺失至少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变革性文化的缺失,使教师缺乏主动寻求变革的愿望和积极行动的动力”。[10]
  需要是人感觉到有所欠缺并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只有在教师感觉到自己难以胜任教育活动,教育能力有所欠缺时才会出现。教育本是要求教师依情境变化而不断创造的劳动,是复杂的劳动。然而,在教育的工具化认识和行为与日俱增的今天,教育却被简化了。“在教育中,学校组织变成了一架机器,教师是不停运转的机器上的一个小小的齿轮,只能按照机器制定的路线运行”。[11]教育一旦被简化成机械劳动,教育的胜任就变得容易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实践共同体也就缺少了创生的根基。
  四、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建构机制
  教师实践共同体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途径,由于其以教师实践问题为基础,凝结着教师群体的智慧,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确实能引起教师认知图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因此其在“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提升教师实践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新手教师向专家教师的转化”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价值。[12]然而在其建构过程中可能受到若干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化解不利因素,使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生成由理想变成普遍的现实,有针对性的引导机制的介入变得十分必要。
  1.文化理念引领机制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塑造了人;文化性是人的类特性之一,而人则是文化意义上的人。教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既受整个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也具有相对的独特性。教师文化的这种独特性型构着教师特有思维方式与生活样式。”[13]因此,要消解传统文化以及学校制度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教师实践共同体生成的不利影响,重塑新的教师文化,发挥文化性的领导力量,成为教师实践共同体生成的现实诉求。
  第一,培育教师自然合作文化。实践证明: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乔万尼提出卓越领导者有五种领导力量,即:技术性的、人文性的、教育性的、符号性的和文化性的。作为一个战略型的校长,他不仅满足于发挥前四种领导力量,而是更多地关注学校的发展与未来。通过开设讲座和举办教师专业发展论坛等方式,一方面,不断地界定、加强和宣称学校的核心价值和信念,注重对教师文化理念的引领,实现文化性领导;另一方面,宣传实践共同体的学习方式,让教师认识并最终认同这种方式。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其学习型组织理论中谈及心智模式时指出,在人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心智模式。这种心智模式如果不符合时代改革的趋势,就会成为一些改革难以绕开的、隐在暗处的顽石。因此,要培育教师自然合作文化,克服教师观念深处的传统权威主义和内向的人格追求是前提。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各种活动,营造开放的校园氛围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首先,教师合作文化必须根植于一个温暖的、信赖的、支持性的环境中。学校可以工会为组织平台,以自愿为原则或采取抽签的方式,组成若干跨学科、跨年级、跨年龄段,由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职务的教师组成的互动发展组,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纽带,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及社会交往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密切教师间的交往和感情。其次,通过成立学校读书会等形式营造阅读氛围,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阅读,使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反省、质疑、辨析、解构及再建构,帮助教师树立开放、多元的价值观念;再次,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充分发扬民主,重塑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真正做到兼容并包,教师治校,营造一种和谐、开放、包容、支持性的组织环境。
  第二,营造成长激励文化。通常,学校的管理行为重在约束、检查、评比,无形中将教师置于消极被动的被管理者的位置,同时,教师间易形成消极竞争的对抗的非合作的态度。因此,应努力创造适合于每个教师发展的空间,营造成长激励文化,以唤醒教师个人成长的愿望和需要。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表明: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除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管理政策措施等外在保健因素以消除员工不满情绪外,真正能激励员工成长的是:给员工创造工作表现机会,使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认可他们的成绩,让他们体验到工作带来的愉快,产生成就感等。例如,中小学为帮助教师专业成长,一般都设立了听课制度,但这种听课常是不打招呼的“推门课”,首先让教师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未受尊重感;加之课堂上又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这种“推门课”只会让教师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抵触情绪,难以达到推动教师钻研教学、提高水平的目的。同样是听课,如果采取教师主动邀请听课的方式,就可变被动为主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若有困惑会主动求助于实践共同体中的其他教师,因此往往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样邀请课变成了如何走向精彩的研究课,变成了体现自我价值的成果课,[14]能让教师体会到成就感,进而产生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力量。
  2.项目任务引导机制
  教师参与实践共同体的动力取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诱因。其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往往在教师的保健因素获得满足且设立了激励目标之时出现;这种需要能否转化成教师参与实践共同体的动机,还需要有外在诱因。因此,学校通过项目任务等进行引导十分重要。比如,北京中关村四小在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善于运用课题研究、课例讨论等项目任务进行引导。[15]上海培佳双语学校也以课题研究为引导开展了丰富有效的学习活动。[16]其共同的经验是:采取自下而上的团队组建方式,由教师们自主申报教育教学中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并选择彼此认同的同伴;或是在教师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学校总课题组根据所申报的项目进行归类,形成项目研究小组,再同教师进行协商参加哪个小组,尽量尊重每个教师的愿望和兴趣,小组负责人由小组成员推选出来。这种课题研究小组打破了学科界限和年级界限,建立在充分尊重和发挥教师自觉的基础之上,有效地推动了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建立。
  3.大学专家纵向的专业引领机制
  仅由本校教师结成的教师实践共同体,其学习往往局限于实践经验层面,难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启迪教师的思维,解决教师们在实践中共同遭遇的问题,教师们不久就会感到困顿,失去参与实践共同体的愿望和兴趣。“仅有同事间的横向支援,没有纵向的专业引领,没有先进理念的引导,就会造成低水平的重复甚至倒退。”[17]因此,大学专家参与教师实践共同体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及教师实践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当然,大学教师不是教师实践共同体的主宰者,仅是共同体的平等参与者,他们“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一种专业上的支持,在整个实践共同体活动陷入停止或者困境中时,起到一个脚手架的作用……”[18]
  大学专家是否有参与中小学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兴趣呢?社会交换理论提出,“个体之所以加入某一群体,并遵从该群体的规范,是为了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进行感情或物质的交换,或者是通过实现群体目标来获得自己单独无法获得的更大利益。”[19]其实,在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学习中,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实现了共赢 :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在大学教师的鼓励、思维启发和适当的点拨下,通过不断地反思与合作,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最终获得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大学教师在与中小学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地找到新的科研课题,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在引导中小学教师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较好地实现了自我。因此,建立大学专家纵向的专业引领机制必要且可行。
  参考文献
  [1]徐斌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
  [2][4]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案例研究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3][5][12][18]张平,朱鹏.教师实践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9,(2).
  [6]莱芙等.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C].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7][9]姜新生.从个人主义到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理性建构[J].教师教育研究,2010,(3).
  [8]林岚,汪明帅.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学校教研组改进构想[J].教育科学研究,2009,(8).
  [10] [11]马新英,程良宏.试论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虚假认同及其改善[J].教师教育研究,2010,(3).
  [13]李伟,李润洲.论教师文化的重塑[J].教师教育研究,2010,(6).
  [14][15]郭向军.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个案研究-以中关村第四小学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6]张平.校本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策略与基本经验 [J].全球教育展望,2009,(1).
  [17]徐丽华,吴文胜.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J].教师教育研究,2005,(5).
  [19]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教育博客》:研究“教育博客”的专著

余文森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教育博客既已成为众多老师交流的园地,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本书是关于研究“教育博客”的专著,从多侧面指导教师进行博客写作。具体包括了:感悟教育博客的价值、让教研在博客中焕发生命活力、教育博客的注册与运用、教育生命诗意栖居的家园、生活在体验之中、当记录成为一种习惯、引爆生命的精彩、教育博客“意味”的深韵等方面的内容。

   余文森,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90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担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03年担任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2008年担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