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孝感市槐荫书画院-院士-推介之一:周梅元★★=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02:05
标题: =★★孝感市槐荫书画院-院士-推介之一:周梅元★★=
孝感市槐荫书画院-院士-推介之一周梅元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661&extra=page%3D1&_dsign=84900ad2

周梅元【右起第三人】


周梅元,男,1980年生于湖北孝感,职业画家,八零画派成员。擅长写实油画。其作品以精心营构的场景,精致入微的描绘,来呈现一种对生命律动的感怀,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2012年,“真实”中国当代青年写实艺术家邀请展,798艺术区光与时光体验中心。(北京)2013年,“皆大欢喜”青年艺术家新春沙龙展,半亩园美术馆。(武汉
2012年,首届全国中青年油画展,大芬美术馆。(深圳)
2012年,“理想国”当代艺术联展。马奈艺术空间。(北京)
2012年,“皆大欢喜”秋季展。半亩园美术馆。(武汉)
2012年,“格物新知”精品写实油画展。鼎空间。(成都)

2012年,Ε京华partⅡ雅昌艺术家联展。时代美术馆。(北京)
2012年,“升起的地平线”当代艺术巡回展。独立映像艺术空间。(重庆)
2011年,“率真的发现”雅昌论坛艺术家小幅作品展。蓝顶青艺空间。(成都)
2011年,“凝聚的时空”六人展邓洧、吴涛周梅元袁诚董文通彭燃。美莲社。(武汉)
2010年,E京华----雅昌艺术家联展。经典艺术馆。(北京)
2009年,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走进鄂尔多斯”国际美术大展。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鄂尔多斯

个人自述
画画和怎么画本不是要紧的事情。但因为自己选择了传统写实这条路。不免被人拷问、也时常自问:“每天用那些古老的手法,跟前辈们一样琢磨如何真实的在画布上再现描绘对象,这似乎已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自照相机、电影、至而今日益发达的各种影像技术出现后,画家的功能性即发生了本质地转变,绘画的再现功能受到巨大的冲击和质疑。但就像汽车地出现没有终止人类的奔跑。照相等新技术的出现只会促使写实绘画去追求新的自我理解,去发掘出新的意义。其内在的严肃态度、积极追求更是永远有其存在的价值。
选择写实绘画,选择描绘静物,是个人的心性使然,也是学画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的提炼。正经八百的学画是从国画花鸟入手的,那时自己最喜欢的是宋人花鸟。这些作品无不是画家们深入体察生活。对自然生物的不同规律细加体会结晶。如“孔雀登高必先举左”“月季四季朝暮花,蕊,叶皆不同”等事例正说明了这种“穷理”的追求。这种格物致知的严谨写实作风以及作品中传递出对生命热诚深深的吸引了我。比起那些一笔一划都可能暗含着某些特殊意义的文
人画来,这些作品来得没那么深刻、复杂。给人的感觉格外清新、亲切。是让人放松的艺术。后来学习油画,发现自己对客观物体真实的质感,空间,色彩等因素,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常常迷恋于瓷器的釉色,木质的纹理,花果的鲜活…西方传统的静物画—Still Life Painting。往往也并不负担重大的思想性含义(这点很像那些宋人花鸟),这些作品描绘的对象多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居多,佳肴美味,杯盘罐盏…无一不来自对现实生活深刻而细腻的观察。无一不是对生活内在感悟的真情表露,体现出一种单纯优雅的美。
下面这段是在美国的叔公看到我的作品“物语”后回复的一些文字:“…很高兴看到你的新作品,我欣赏完了有很深的感动,张仲景的伤寒论,武汉厂的照相机和已经枯萎的蔷薇,1950年我在系统性地读古本线装书。1959年
我开始玩双眼箱式相机。1965年我自大学花卉植物各论、教起…曾经和一位武汉大学去世了的教授赵利淦合写了一本书“反义RNA和DNA”,他离开美国回武汉时,留给我墨书一盏:“古书耐读,陈酒溢香,老歌经唱,故友难忘,往者已矣,来者可追…”比起那些晦涩难懂、立论高深的专业的,学术性评论,看到这段文字更令我快慰。个人的追求,正是通过描绘这些静物地“物性”。来提示隐含在“物性”背后的“人性”。…相机是父亲年轻时用过的。油灯、马口窑罐是老家的遗物。缝纫机是母亲当年的宝贝…个人精心营构这些场景是想呈现一种生命的律动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致敬。实际上那些旧物是作为人的化身、替代者出现。作者与这些留下时间痕迹的记忆地无言对话。是想让观者能更强烈地感受到生命在时间中的消逝和一种“逝者如斯”的对生命的感怀。这种静物的人格化描述,正是自己的追求。

崇尚自然关怀人性

——解读周梅元
舒章铭
认识周梅元时,他尚在读高中,清瘦间透出一股自信和灵秀,自我介绍说在习画。后来看到他的一些作品,是国画的山水和花鸟,风格近似宋元,有一股清雅、古拙之气,令人印象深刻。
后来在他大学学习油画期间,也一直没有间断过国画山水和花鸟的创作,而画面风格依然延续宋元。宋元画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关怀人性,这种精神在他不断的国画创作过程中逐渐成为自己艺术思想的一部分,而这种艺术思想,对他后来的油画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认识转眼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的他已是一家知名艺术机构的签约艺术家。在他所有写实油画作品中,都有一股静逸、清雅、纯朴的艺术气质,他对物象的描绘并不完全照搬原物的真实,而是自觉地把宋元名画
中诗性、宁静、尊崇人性的精神溶于自己的创作之中,我相信这源于他卓越的艺术天赋和多年临习宋元名画而吸收的营养。在他的油画作品中没有看到浮躁、虚伪和无病呻吟,这点在虚华、浮躁充斥于世的今天,尤其难能可贵。
他常说:“一幅好画,一定是作者先有所感动,然后再将把自己感动过的那一部分展现出来”,“只有打动得了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感染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相信他是对的!
我从事古玩和艺术品收藏近20年了,也常在一些会议上讲解收藏与鉴赏的知识,与许多成名艺术家也是朋友,但尤其让我觉得幸运的是,能在多年前就认识周梅元这样年轻的优秀艺术家,是他通过他的作品让我真正明白了艺术永恒的真谛——那就是对人和自然要出自本性的热爱!







》》管季超推介词:






            80后新锐画家,在写实油画与国画写意花鸟之间自由游走。

            80画派骨干成员,孝感画界的明日之星。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02:28
第四届“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

来源: 艺术中国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
承办单位:中国油画院美术馆
协办单位: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油画艺术基金 北京写实油画院
学术支持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
开幕暨颁奖仪式:2014年12月20日 15:00
展览时间:2014年12月20日—2015年1月5日
展览地点:中国油画院美术馆

第四届“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将于2014年12月20日下午3点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开幕,开幕同时将进行新人展的颁奖仪式。展览将持续到2015年1月5日。此次展览将展出从全国1000余位投稿作者中选拨出的 160余件作品。
中国油画院举办新人展意在发现新人,拓展潜质,选拔有才情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为其搭建展示才华展现创造力的平台,创造条件,给予正面的推动与引导。旨在弘扬纯正的油画学术精神,强调所依托的根基与前行的方向,追求正大刚健的艺术品位,从而充实完善中国油画的可持续发展,对当代油画的良性发展构成导向。中国油画院看重才能,更看重情志;看重个性,更看重品性;看重技巧,更看重悟性与灵性;看重创新,更看重水平;看重个人风格,更看重赤子之心的大爱之美。我们既尊重审美原则,亦尊重创作的自由精神;既强调油画的语言品质,亦鼓励东方的审美情趣;既坚守源远纯厚的优秀传统,亦赞赏油画当代性的开拓;既关注现实生活的体验,更关注人类灵魂的深层挖掘。
此次新人展作品来自于全国广泛的、不可预知的艺术创作群体,我们从中看到了新人的生机与热情。作品中所透露出的对美的追求,对绘画艺术不可抑制的热衷,明确而清晰。作品形式更加多样化,写实、表现、古典、现代、象征、幻想等风格并存,涵盖面广,体现出青年画家们的自由,显露出年轻人的创造活力、热情与丰富的信息量。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才华表现心灵的纯真,用真诚的态度关注现实,以擅长的方式表达真实感受,而不是迎合展览选拔。他们由衷地受到绘画魅力的吸引,也克服了一些弊端。整体来看,画面的制作雕琢少了,样式化与符号化也少了,在对图片的运用方式上,也由被动的抄袭图片转为主动的借助图片。总之,青年一代开始从外在的形式走向内心体验的自然表达。
今日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我们也仍在途中。因着速度,人们必须不断的面对经验之外的新问题;因着发展,人们必然频繁地受到各种潮流的牵引与困扰。因此,心态浮躁、方向迷茫、基础混乱、标准缺失,是今天新人易发的通病。中国油画院在今天举办新人展,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与思考。今天的油画界已有各种流派样式风格,我们这样做,无意加增新的流派和样式,更不想迷醉在自我的局限中搞小圈子。面对中华文明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必须心胸开阔,超越自我,积极拓展健康正确的新道路。
在今天,年轻人拥有自由的环境,朝气蓬勃的状态。年轻人有丰沛的才华与创造力,中国油画艺术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中国油画院通过新人展这一学术平台去发现新人,不仅表彰新人的才华,尤其重视对新人的后续培养、推动和引导,不断邀请历届新人展获奖艺术家参与院内主办的学术和艺术交流活动,形成一支富有活力的青年艺术力量,继续在中国油画院的学术舞台上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希望更多有才气的年轻艺术家能通过中国油画院这一平台,展现艺术的赤子之心和不可限量的才情气质。今后我们将持续努力推进此事,期待更多新青年的参与,加强中国油画院的健康活力。

参展艺术家名单:白岩,包胡其图,毕建勇,蔡猜,蔡涛,曹展云,曾茜,巢惠军,陈国英,陈建军,陈军,陈亮浩,陈鹏,陈思路,陈晓虎,陈真,褚朱炯,邓鑑,丁东江,丁继鸣,董朝阳,都仁毕力格,方仁付,甘晟,高连保,郭世光,郝威,郝元峰,红华,侯建国,侯耀,胡雪涛,胡瑶,黄帅军,贾啸虎,姜妍滢,金海旭,康东良,孔慧,孔阅欣,盛沉,李峰,李国栋,李罗,李澎霖,李珊珊,李帅,李喜成,李扬李彦君,,李瑶瑶,李宇飞,李哲坤,李志敏,厉国军,林德华,刘春龙,刘乐明,刘伟佳,刘建军,刘阳阳,刘勇,柳芳,龙梅,陆森仔,鹿鹏,璐汗,罗帅,马朝,马洪娟,满威,穆超,穆鹤文,南渊涵,潘庆忠,潘汝洁,全富,,尚杨,师嘉,石建军,时乐,舒欢欢,苏晓敏,孙辉,孙卫祥,唐博,唐亮,田中锋,庹梦倩,王勃,王超,王合群,王建树,王俊杰,王雷,王禄,王钦,王硕,王晓磊,王燕,王永昌,韦明思,韦宇朋,未安林,魏丽峰,文丰,文梦丹,吴秀敏,席华侨,席新志,夏晨,夏静,谢鹤,夏逸飞,,许永城,薛勇,严支胜,杨波,杨海峰,杨雷,杨霞,杨扬,杨阳,叶晖,于轶文,于仲秋,余接彬,余蒙,余蒙,,袁杰峰,袁景,袁泉,张波,张凤军,张家永,张锦龙,张军,张俊袆,张可扬,张显飞,张学,张韫恒,张仲达,赵宝坤,赵佳,赵舒燕,赵小炎,赵逸宽,周梅元,周小宁,朱家强,朱鹏程,朱艺员,卓朝晖,邹正伟

http://video.artron.net/20141223/n693020.html
http://video.artron.net/20141223/n693020.html
》》视频


作者 参加复评作品
杨雷 《榕树》《峨庄山色》
李洪涛 《渴望》
璐汗 《关于索罗亚和他的朋友》
郭世光 《北方NO.1》
赵舒燕 《症—I》
陈思路 《圆明园中的对话》
贾啸虎 《砌水沟》
文丰 《雨后达日罕》
王燕 《镜》
陈建军 《三天土系列——碾场》
李瑶瑶 《乐清女孩》
满威 《日暮之前》
巩燕伟 《我心痛你根本不知道》
舒欢欢 《岁月留声三》《记忆之三》
刘勇 《江南虎丘小景》
都仁毕力格 《大地之春》
马洪娟 《小像一》
林德华 《闲》
杨霞 《地铁女孩》《小小卓别林》
黄帅军 《故去的乡村——冬夜》
文梦丹 《河堤沿岸》
厉国军 《基地之七》《基地之一》
侯建国 《闽北记忆》
王钦 《都市夜归人NO.3》
李喜成 《乌珠穆沁的七月》
余接彬 《白夜系列之三》
蒋登攀 《秋至》
张杨希 《咦吁吸系列三》
潘庆忠 《渔猎之六》
朱乐 《条屏系列:新娘》
石小波 《祥光之晨》
陈亮浩 《三人体》
时乐 《金字塔》
马朝 《小鑫》
许永城 《邂逅左岸》
陶征魏 《而立之年》
张凤军 《生生相息》
柳芳 《轮渡》
穆超 《鞋》(二)
夏逸飞 《静物》
全富 《燃与熄》
王合群 《悄然远逝的风景》
石建军 《秋风古镇》
苏晓敏 《越过山丘》
陈默宝 《画室一角》
王晓磊 《客离》
赵逸宽 《租房——衣架2》
未安林 《二鱼》
郝元峰 《城之光》
鹿鹏 《漂浮——起舞》
席新志 《休憩》
杨中伟 《与书相伴——白先生和他的书》
李哲坤 《庭院27》
陈真 《理智松懈——幻想析出》
金海旭 《宁静的下午》
齐晓晶 《姥姥》
李彦君 《北方雪之一》
董朝阳 《房子之七》
赵佳 《房间NO.1》
贾崇 《山野》
陈晓虎 《渔归之一》
丁东江 《生计》
张波 《东风唤春柳》
《故园做夜雪》
杨阳 《村寨》
《村庄一隅》
王永昌 《阴影的记忆·序4》
孙卫祥 《90后NO。2》
《90后NO。1》
袁泉 《秋意浓》
余蒙 《五行-中国龙》
《中国龙之太极印》
《中国龙之轮回门》
朱家强 《悠悠夏日》
王学田 《凌晨三点》
张学 《鱼塘》
高连保 《北国风光》
胡雪涛 《焦马肖像》
陈国英 《我的父亲母亲》
王雷 《镜像系列作品之2·罗素》
《镜像系列作品之3》
李瑾 《日出日落》
魏丽峰 《乡音》
朱良川 《一种关注》
李昊 等待《等待戈多》
刘东明 《2012自画像》
李宇飞 《医院》
邸可新 《期待》
李罗 《亲爱的,情人节快乐!》
蔡涛 《高碑店》
康东良 《战友》
张军 "《马尼克家的女人》"
吴秀敏 《凝望》
王勃 "《煤城路老厂区》"
刘春龙 《棉花地之二》
朱艺员 "《静逸午后至八》"
宋玉 《远方》
刘阳阳 "《音乐家的书桌》"
夏静 《搁浅》
潘汝洁 《手系列》
潘汝洁 《手系列》
张可扬 "《草原上的“微”生活》"
徐增英 《女人花》
侯耀 "《镇定纪-逃亡记》"
于仲秋 《女青年》
陈鹏 《仲夏夜》
白岩 "《写生日记-峨庄云名山之三》"
沈美 《玉米熟了》
李帅 《消逝的风》
龙红梅 《美发》
杨扬 《线上线下》
袁杰锋 《萨克斯手》
龙子宇 "《意象江南之五》"
李金强 无名
周梅元 《丰盛》
田忠锋 《瓶子与杯子》
曹展云 《抗洪颂》
李国栋 "《穿粉上衣的少女》"
李国栋 《阿段》
赵小炎 《静静的午后》
谢鹤 "《寒冬挖藕人系列3》"
尚杨 《忧郁的眸子》
尚杨 《春语》
师嘉 《等待》
于轶文 《歌王家》
孔慧 《在农展馆》
刘佳佳 《夜阑珊》
度渊博 《黑裙女孩》
度梦倩 《暮》
柳芳 《凝固的时间》
李志敏 《杏花》
王建树 《年五十》
李澎霖 "《为生奔波的人系列》"
仲济昆 《玉米地》
方仁付 《百花剧团》
李春连 "《山水之乡》NO.1"
杨波 "《巩义早春图之一》"
严之胜 《西风》
巢惠军 《侠工》
孙辉 《同语的份量1》
孙辉 《冷空间之二》
蔡猜 《假装对话》
郝威 《走起来》
郝威 《航周计划》
刘建军 《境遇-耕》
蓝沉 《高原雪晴时》
席华侨 《夜》
周小宁 《静谧》
张韫恒 "《放生   —和弦》"
韦宇朋 "《南方码头之六》"
穆鹤文 《凝》
许洪涛 《晒佛节》
甘晟 《行走的人》
杨博 《林荫小道》
邓鑑 《静读》
姜妍滢 《拾阶而上》
朱鹏程 《拥之二》
夏晨 《室内》
南渊涵 《静默》
王超 "《历史的痕
迹之十三》"
卓朝晖 《海港晨曦》
张仲达 《二零一二年》
薛晓涛 《角落》
胡瑶 《游二》
叶晖 "《静》系列一(-)"
唐亮  《邻里沟通》
王硕 "《威尼斯之三》"
张锦龙 《周而复始》
周楷 《弟弟的生日》
赵宝坤 《太行小院》
毕建勇 "《胶东原野 —  良田》"
陆森仔 《恣态系列三》
周升宇 《子夜博弈》
刘梅 《秋》
张显飞 《忆1952》
李珊珊 《城市的边缘》
张俊袆 《褪色草原·冷色13号》
张俊袆 《褪色草原·暖色6号》
杨海峰 《力士》
杨海峰 《天王》
袁景 《城市空间之四十八》
邹正伟 《新模特》
陈军 《男青年》
王俊杰 《诗》系列
张笛 《夏风》
包胡其图 《陈巴尔虎·九月》
王禄 《床头》
罗帅 《日光之下》
褚朱炯 《秋孕》
张超 《宁静》
曾茜 《暖冬》
张家永 《渔与鱼之四》
刘微微 《山苏子花》
高俊伟 《时间都去哪儿了》
韦明思 侗家腊肉
薛勇 《纵向光斑》
孔阅欣 《人体习作之四》
李厚岑 《阳光下的宁静》
红华 《粉墨登场之一》
李杨 《来水了!》
丁继鸣 《城晨》
李峰 《后来,我决定走了》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02:37
多向度:破碎时代的散点探索
泛文化并置下的青年艺术家





  中国青年艺术家当代创作现状研究展
  主办:流动艺术、万荷美术馆
  总策展人:王澈
  青年艺术家是当代艺术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时代体悟和文化积淀以及自我的精神准备直接会导致未来艺术创作的方向。越来越能感觉到中国当下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呈现出了一种新气象,这种气象非常难以用一种风格或者一种具体的词汇去概括,但是有一点非常明显,就是他们都在同被动做抗争,这种抗争具有一种泛文化并置且变熟为生的策略。这相对于上代观念艺术家们喜欢壮丽恢宏的场面感以及雄伟重复的体量感来讲,青年艺术家赋予细节性的人文关怀,通过探究一些微妙的效果来展示一种精神力量,这是在社会生活中对于自我、情感、隐私等变迁的跨文化调控。
  大量的异文化在这代人身上被并置,经验的交叉与重叠使他们很难对于一种经验妥协。传统叙述方式已经无法充分体现文化的差异性,正如丹托所讲:“艺术的终结,就是逐渐意识到艺术的哲学本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细节以及形成的处处规则,带给人们的思考往往陷入被动的境地。这种被动带来的安全感与自己生命的状态和真实感受恰恰形成了一种灰色的忧伤,而思辨性在艺术创作方面又常常隐藏在豁然直达性中,谁愿意在经验之外的个人性情中回答关于生命的问题,或许就是一种独立的文化态度。这一点往往是青年艺术家使用一种异文化或者是自我建构一种对当下生活修正后的思想,来详尽的描述和分析(尽管有时很抽象)的方式,同时隐含了对当下文化批评的目的。他们的创作注定充满着实验和对于概念的冒险,是在逼真的记录着多样的社会体验。
  艺术创作的实验性和冒险性探究表现在他们对于细节的注重,以及在任何归纳的过程中对于本质情境的持久尊重,这种持久性是他们对于人类本身意义的复杂性和对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多种可能性的充分认识。笔者认为这是“后奥运时代”艺术创作的一种极具明显的线索,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深入探究使他们不再呈现片面观和静止观的错误,同时避免了对于本土研究时出现脱离本土语境的可能。那么,青年一代如何从泛文化并置的状态中提出有力的论点,如何避免脱离本土语境、避免刻板化?对于当前这个时代和实验潮流来讲,我们把这个时代界定为一个表述危机的时代,这已经成为一种本土公共意识,艺术创作如果想要生动化就必须承认时代的危机感,并且在这种危机中提供一些教育和启迪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建立自由意识和人道主义意识上做出贡献。所以如何不脱离本土语境建构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文化意识,放弃赞美一切虚无主义的东西是终极价值。
  艺术创作进入实验时代可以被赋予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这是健康取向,有人则视为艺术陷入混乱之中。以我们所谓的“表述危机”以及“后奥运时代”的特征为背景,少数青年艺术家对于实验时代采取了正面态度。尽管存在歧意,但艺术创作变得更加“精致”并具有哲学上的辨思和挑战性。在众多艺术派别失去牢固语境的时期,青年艺术家的实践和体悟成为革新的引擎。当对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认识受到危机意识的禁锢时,艺术家必须尝试提供一种令人信服的文化途径。文化的差异性既不能再用绝对探险的目光去发现,也不能用殖民和发达资本的目光去拯救。而是一种触及人类本质的文化视角去探究,并且以人性的本质去呈现。在这个明显均质化和充满怀疑的时代,艺术创作中的无秩序性必须受到尊重和肯定,并必须具有实践意义的价值。
  展览目的:
  本次展览将对于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75年以后)的创作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对于青年艺术家创作状态的一次整体性把控。展览将分为六个单元,通过具体分析,集中呈现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背景、艺术探索角度、心理状态等。通过本次展览使青年艺术家反思自身创作角度在整个艺术创作现状中的位置、意义、特征,也可以使得人们对于当下青年艺术创作的一次集中观看。
  总策展人:王澈
  策划:鲍禹 慈海
  主办:流动艺术、万荷美术馆
  承办:北京环球艺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2014.12.20日下午15:30
  开放时间:10:00——18:00
  展 期:2014.12.20——2015.01.05
  地 址:北京万荷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马泉营村村北)
  主题分展:
  一、成长记忆和历史想象 /策展人 刘彭生
  田琦 宛成 钟鼐 丁继鸣 范学贤 郭小乖 于鹏 朱庆密 王洪洲 翱紫 李骏逸 赵俊忠 张显飞
  
  二、情感与隐私变迁的跨文化调控 /策展人 鲍禹
  房丽媛 黄震 王钧 刘阳 秋雨 席丹妮 孙宇 刘铸 米杰 白小荷 张艺法
  张增增 郑元无 王云曲 耿艺 周达 欧阳雯 陈言 史健苹 吴霜

  三、传统的经验和当代的语境 /策展人 慈海
  刘敏 解澜涛 严振厚 章剑鹏 赵德洸 田野 何祥国 马君王旻 房延军 高满君
  高苏 李伟/刘知音 马宏法 岳艳娜 陈晓峰 金鑫波 苏新 王野 秦迁

  四、微观的力量和行动中的反抗 /策展人 孙彤
  常湸 鄢洁 宿哲 马永强 张翀 迟娣 高峰 潘凯 吴梦诗 孙少坤 方志勇黄祺 孔妍
  金京华 徐飞 童笑

  五、生命思辨和终极关怀 /策展人 赵轶
  魏毅 唐海国 郭建婷 董超 梁慧卿 王宇 孙子垚 祝亚明 王华明 申烟田 何葵锐
  李金泽 李小诗 王海同 张超 牟磊 周广宇 崔新勇 匡子佑 卢杉 赵维东 丁辉 牟磊
  丁辉

  六、日常视角和特别体验 /策展人 刘勇
  张柏涛 郝友 白海龙 龙霞 刘立钢 全富 周梅元 黄姒 兰坪许琦 王兴刚 狄海兵 高玉成
  李昕伦 邱虹 王鹏 苏涛 谭崑 高荣国 梁烜彬 王兴刚 房延军 聂建文 郝友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02:42
2014年12月22日由万荷美术馆和流动艺术主办,北京环球艺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多向度-破碎时代的散点探索”展览正式开幕。
开幕式现场
策展人王澈
策展人合影(自左至右):赵轶 刘勇敏 王澈 慈海 鲍禹 孙彤
分展览“成长记忆和历史想像”策展人刘彭生先生(颐和悦馆的馆长)
分展览“生命思辨和终极关怀”策展人赵轶女士(北京艺容国际拍卖公司当代部经理)
  本次展览集结中国当下最为活跃的青年艺术家,集中展现当代青年艺术家在社会体悟、观念表述、语言确立上的探索过程,突出青年艺术家在多元语境中逐步呈现出与上代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精神体悟。
成长记忆和历史想想
传统的经验和当代的语境 策展人  慈海
情感与隐私变迁的跨文化调控 策展人 鲍禹
  此次展览是以“多向度破碎时代的散点探索”为2014年的主题研究方向,分设6个不同的分主题“成长记忆和历史想象”“情感与隐私变迁的跨文化调控”“传统的经验和当代的语境”“微观的力量和行动中的反抗”“生命思辨和终极关怀”“日常视角和特别体验”。
顾振清,策展人赵轶,策展人孙彤,(1)-恢复的
微观的力量和行动中的反抗 策展人 孙彤
展览现场
  从2015年开始《中国青年艺术家》将会每年针对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一个方向进行深度研究,设定一个展览总主题并分设不同分展览主题,每个分展览由不同策展人进行策展。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02:48
2014八零画派写实油画作品展2014-10-01     
  展览时间:2014-10-01 - 2014-10-08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保利艺术博物馆
  参展人员:陈承卫戴平均顾天龙何振浩江丰解文金娟子孔慧李海华李瑞锋林金福刘延明马精虎潘溯邱琳唐伟民王冠智王珂王力王龙军王能俊吴威余含兮张飞张军赵关键赵新雨周丽萱周梅元
  展览备注:开幕时间:2014-10-01 15:00
  展览介绍
  “八零画派”是由一批1980年前后出生,执着于写实油画艺术探索的青年艺术家自发组建而成的一个油画艺术组织。该组织成立于2005年,由王龙军、陈承卫等人创办。成员大多毕业于国内专业的艺术院校,接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对艺术创作有着独到的理解,对画面语言更是精益求精,有着一种近乎完美无缺的追求。他们志同道合的走到一起,情系于写实油画,用具像的语言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表达对身处时代的情感,正是基于一种自我的求真意识。

  1980年前后出生这一代人,成长背景已经跟他们的前辈有所不同。如果说他们的前辈们是生活在一种革命的语境中,伴随着集体主义记忆长大,那么他们则是生活在一个消费主义时代,个性张扬是他们的思想背景。所以,他们这一代人要比他们的前辈们更加自我,对网络的依赖也更盛于他们的前辈。“八零画派”的这些艺术家也不例外,他们也是从网络中成长起来的,但与许多同代人迥异的是,这些艺术家不仅只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同时也保持了对网络时代的某种警惕。他们以写实油画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立足点,可以说就是经过了网络洗礼之后的一种现实回归。

  事实上,“八零画派”这些艺术家的写实油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再现现实的写实油画,而是经过了自己的主观改造,用写实的语言来挖掘内在的情感,表达自己所理解的现实人生。在我看来,这也是写实绘画得以复兴的一个当代途径。也就是说经过了现代艺术对内心的挖掘和想象空间的拓展之后,写实绘画只有脱去原来的再现与叙事功能,像表现主义绘画、抽象艺术一样,转化为一种表达内在的真实诉求与主观感受的造型语言,才能重新衍生出当代语义。“八零画派”的这些艺术家就是这样自我转换的,他们以网络时代为契机,用写实的语言回归于现实,早不是遵照客体的现实了,而是一种心理上理解到的现实。

  像王龙军的《三人行》系列,将“文化对比”用现实的人物形象进行呈现,这是八零一代生活在共时性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感受,文化冲突与共生已经成为这一代人的切身体验,因此不少人从画面的隐喻中解读出诸如国际政治格局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说《三人行》发掘的是横向文化对比,那么陈承卫的《大民国》系列则是纵向解读历史,以民国人物和场景为创作对象,却抛弃了传统的客体历史的“真实”,更像是一个超现实的先锋实验剧场,用观念的“真实”去呈现历史的当代性。八零画派所追求的心理上的现实,实际上是在写实油画的外壳下,表达自己一种真实的生命感受与人文诉求。正是这种真实性的人文诉求,使我看到了“八零画派”的意义,也似乎看到了写实油画在当代中国复兴的希望。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02:50
2014八零画派写实油画作品展
北京保利拍卖 / 2014-09-30



2014八零画派写实油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4.10.1-2014.10.8
开幕时间:2014.10.1.15:00
展览地点:保利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云楼6层
参展艺术家:
陈承卫、戴平均、顾天龙、何振浩、江丰、解文金、娟子、 孔慧、李海华、李瑞锋、林金福、刘延明、马精虎、潘溯、邱琳、 唐伟民、王冠智、王珂、王力、王龙军、王能俊、吴威、 余含兮、张飞、张军、赵关键、赵新雨、周丽萱、周梅元
“八零画派”是由一批1980年前后出生,执着于写实油画艺术探索的青年艺术家自发组建而成的一个油画艺术组织。该组织成立于 2005年,由王龙军、陈承卫等人创办。成员大多毕业于国内专业的艺术院校,接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对艺术创作有着独到的理解,对画面语言更是精益求精, 有着一种近乎完美无缺的追求。他们志同道合的走到一起,情系于写实油画,用具像的语言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表达对身处时代的情感,正是基于一种自我 的求真意识。


王龙军 寂静之漫延 130x90cm 2013年
陈承卫 大民国8-青衣魅影 170X100cm 2013年
王力 花间笑 60x50cm 2013年
江丰 异度空间之一 140X170cm 2013
周梅元 给母亲的画 100×100cm 2014年
周丽萱 外甥女 180×100cm 2014年
顾天龙 乌金淘客 160×280cm 2013-2014年
张飞 独舞 180X120cm 2013年
余含兮 天地悠悠 150x200cm 2014年
吴威 夜的站台 150x120cm 2014年
王能俊 南国红豆 90x60cm 2014年
王珂 锦思 160X130CM 2012年
唐伟民 归 180x90cm 2013年
刘延明 美人蕉 135X100cm 2013年
林金福 枯 120×70cm 2014年
何振浩 无声的对话 110×100cm 2011年
娟子 塔吉克老人 110x85cm 2012年
张军 微信·下午茶 120×90cm 2014年
孔慧 鸡冠花 80x65cm 2013年
马精虎 夜色-5 物语系列 160x90cm 2013年
王冠智 李萌肖像 60x40cm 2012年
赵关键 舞之憩之三 160×75cm 2013年
戴平均 脚步声 106x72cm 2012年
解文金 似是而非系列一 110x45cm 2013年
李海华 笼与鹤之残局1 100x200cm 2013年
李瑞锋 零度空间一 100×70cm 2014年
潘溯 无声的指引 146×114cm 2014年
邱琳 所罗门与示巴二零零三 150x190cm 2003年



八零画派展写实油画新作北京保利博物馆开幕
2014年10月11日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八零画派又有新动作了!2014八零画派写实油画展于10月1-8日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拉开帷幕,让喜欢写实油画的观众大呼过瘾。
“八零画派”是由一批1980年前后出生、执着于写实油画艺术探索的青年艺术家自发组建而成的一个油画艺术组织。该组织成立于2005年,由王龙军、陈承卫等人创办。此次参展艺术家包括陈承卫、戴平均、顾天龙、何振浩、江丰、解文金、王龙军等29名画派成员,他们大多毕业于正规美术院校,接受过严格的科班教育,对写实这一艺术风格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见地。
时代特征赋予了他们一些勇于探索和敢于突破的特质。在深刻理解现代美学语言的基础上,时刻保持着冷静和自省。他们秉着对前辈们的敬仰和对现代油画语言的追求回归了写实,虽各人追求不尽一致,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志在用“写实”这一传统而又年轻的“武器”,表现“80后”亲身经历或深刻感触到的现实记忆。
他们志同道合地走到一起,情系于写实油画,用具象的语言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表达对身处时代的情感,正是基于一种自我的求真意识,在多数艺术家挣扎在前卫艺术风口的时候,八零画派却在反思当下中国艺术家的前卫行为,执着于自身的生活体验,而非跳出生活语境去找油画的出路。这一点比之他们的前辈更具有挑战精神。
从画面表现到题材选择再到传达出的时代思想,他们也自然地流露出了与前辈截然不同的风貌。事实上,“八零画派”这些艺术家的写实油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再现现实的写实油画,而是经过了自己的主观改造,用写实的语言来挖掘内在的情感,表达自己所理解的现实人生。实际上是在写实油画的表象下,表达的是他们自己一种真实的生命感受与人文诉求。
此次展出的油画作品,题材多样,在写实的大范畴中,体现着各种不同的艺术追求与细腻的表现手法,给观者带来丰富的视觉与心理体验。既能满足观众的视觉体验,也能从中发现一些有别于肤浅、浮夸的艺术作为。
年轻的画派需要通过一次次的展览和社会的呵护才能逐渐成长,并找到自信,从而在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希望他们能带给我们不断的惊喜。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02:59
新生代写实油画联展


  主办:上海美丽道艺术机构
  开幕时间:2014-06-21 15:00
  展览时间: 2014-06-21 - 2014-07-20
  展览地点: 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687号1929 ART Space 二层

参展艺术家:
  周松 陈承卫 周梅元 李陈辰 李华琪 陈星州 杨旻 刘谷平 韩夏斌 岳小清 夏青 田芳芳 田园园 张健 杨炀

展览介绍 :

  百年前徐悲鸿等中国油画的先驱开始将写实油画大规模引入至今,写实技法在后人的努力中已经日臻完善,单就写实技术层面来说,中国写实油画的水平非常精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写实技法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写实油画也成为社会宣传的重要工具,其直观、真实的特点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也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政治需要密不可分。但中国千百年来绘画的最高标准并非“传移模写”而是“气韵生动”。

  近年来,随着视野的开阔,文化交流的增多,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开始突破传统写实绘画技法上的羁绊,将更多具有时代风貌和个人风格的思考掺入其中,他们希望能够以更新的视角,来重新诠释中国写实油画的未来。此次参展《新生代写实油画联展》的是以80后为主的15位优秀青年艺术家,他们普遍都具有良好的写实功底,他们将对自我存在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反思,转化为新的创作观念,以写实的方式融入到绘画当中,在写实技法与当代观念中攫取平衡,在诸多机械的搬取技术工匠中脱颖而出。他们的创作既是当代艺术多元发展的产物,也是未来写实油画发展的端倪。
李陈辰 夏娃的坠落270x190cm 布面油画
周松《梦--山花烂漫》95cm X 125cm 布面油画 2014
岳小清 那年十七125x60cm2014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03:03
保利首届学院之星当代油画艺术邀请展

2014-05-19





广州美术学院 岳雷 聚焦之二 布面油画 120x200cm 2011




四川美术学院 耿德法 深不见底的忧伤 布面油画 120X150cm 2012


西安美术学院 董文通 被遗弃的小学NO.12 布面油画 200x120cm 2012年
  
  中国艺术的发展现在到了需要以独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向国际艺术界发言,并通过个性化的姿态回归到关于艺术本身的研究与探索状态。艺术家需要通过对艺术品质的不断追求,和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找到符合内心需求的精神性表达。经过多方讨论研究成立的“学院之星”学术项目,旨在以学术为主线、以学院为主要范畴、以艺术水准为主要评判标准,坚持学术引领市场、市场为学术服务的理念,通过凝聚学术界、艺术界各方力量发掘有能力、有想法、有潜质的青年艺术家,并借助市场力量进一步促进学院艺术的健康发展。
  通过近半年的选拔推荐工作,我们力邀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九大美术学院以及山东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在内的多所艺术院校共同参与,以院系学科带头人为推荐人,在全国范围内,共同推出了一批极具艺术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艺术家。这批青年艺术家具有共同的特点:关心当下的社会生活,注重内心情感的真实性,具备独立的艺术思维,在作品中表现出了鲜活的个性语言和对精神内涵的品质追求。
  我们即将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隆重推出这批优秀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并挑选出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参加保利“学院之星”专题拍卖,期待您的热情支持。
  主办单位:保利艺术博物馆
  承办单位:北京保利艺术中心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当代艺术部
  学术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
  独立策展人:萧煌
  展览地点: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新保利大厦云楼6层、10层
  展览时间:2014年5月20-5月26日
  开幕时间:2014年5月20日下午3:00
  组织委员会
  名誉主任:蒋迎春
  主任:赵旭李达万利群、
  委员:贾伟萧煌李宇闻真关红
  学术委员会
  名誉主任:徐里宋惠民刘巨德
  主任:孙景波谭平
  副主任:孙为民王胜利张元雷波
  秘书长:萧煌
  委员:王鲁湘朱青生吕品田郑工杨参军郭润文贺丹庞茂琨祁海平王易罡周向林郑艺孙向阳王力克谢森刘兆武卓然木﹒雅森杨一江陈世宁王琨马路王兵唐承华
  “学院之星”入选艺术家名单(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名):
  阿不都热合曼?马木提、艾孜买提?阿布都克里木、迟群、褚永超、党朝阳、党小雨、邓称文、邓洧、董文通、方凯、冯劲草、付胜辉、高雷、耿德法、何花、胡西丹、黄海蓉、蒋同、蒋文洁、凯赛尔?衣沙木丁、康勇峰、兰锦斌、李昊、李华、李季、李揆哲、李天易、李艺嘉、梁冰、梁宏理、梁群峰、廖宗蓉、林志彬、刘令、刘瑞森、刘晟、刘影、柳风、罗连、吕冰、毛艳阳、么红岩、潘新权、墙里、曲鸽、曲木子、史墨涵、宋怡、邰浩然、万江涛、汪莺莺、王风华、王海威、王瑾、王乐其、王树鹏、王硕、王婷婷、王鑫、王子云、王尊、夏理斌、谢玲慧、徐帆、徐明、徐青峰、许珂、亚丽、杨晖、杨恺亮、杨骁、于轶文、袁景、袁俐、岳雷、岳龙、张驰、张淳、张飞、张海君、张加宜、张珊珊、张绍杰、张树功、张文彬、张武运、张新文、张兴、张瑛、章犇、赵军、郑金鹏、周杰、周梅元、周作俊、朱镜霖、朱晴、朱泳思、邹晓明


保利首届“学院之星”当代油画艺术邀请展隆重开幕,聚集了九大艺术美术学院的九十九位青年艺术家的精品力作一百二十幅,
保利艺术博物馆馆长万利群先生致辞

康永峰 误入无人之境
近日,保利首届“学院之星”当代油画艺术邀请展隆重开幕,聚集了九大艺术美术学院的九十九位青年艺术家的精品力作一百二十幅,此次展览主要意在发掘、培养青年艺术人才,并且推动学院艺术的健康发展,颇受艺术界的关注。此次参加开幕式的嘉宾包括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张元、中国美术馆副馆谢小凡、中国艺术网总监吴运鸿等重要人士。
在开幕仪式上,保利艺术博物馆馆长万利群先生讲到:“此次展出的艺术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关心当下的社会生活,注重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具备自己独特的艺术思维,在作品中展现出鲜活的个性语言以及精神内涵的品质追求。此次对参展的艺术家具备三个原则。首先就是艺术家的优良人品;其次扎实的绘画功底以及独特的艺术语言;再次就是具备感知事物本质的词汇,人士事物要从多维度的角度去认识,此次参展的艺术家都是具备资格的,希望艺术家能通过保利艺术馆这个平台展示自己更多的作品。”
“学院之星”是经过多方探讨而成立的学术项目,以学术为主线、以学院为主要范畴、以艺术水准为评判标准等理念,通过各界力量发掘出有才能、有潜质的青年艺术家,并且凭借市场力量推进学院艺术的健康发展。开幕当天,参展观众接踵而至,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不仅有着学院扎实的基础,有具有各自的特色,受到业内观众的肯定与赞赏。

http://www.cflac.org.cn/wyds/spk/201405/t20140522_256378.html
http://www.cflac.org.cn/wyds/spk/201405/t20140522_256378.html
》》请看视频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03:12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系材料艺术工作室主任张元
《重建时代绘画语言新秩序》






纵观绘画语言的发展演变,无论中国画还是西洋画,绘画语言秩序总是伴随时代精神而转化的。这其中显现出艺术家的智慧、灵性、敏锐和情趣。人类中总有那样勇敢聪慧的人用自己的生命极限,挑战“自然”,超越“自我”,实现其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每一次这样的循环拉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对待一个新概念?有的不以为然,也无需以为然!有的会很快跟进,这也并非都是追时髦!有的也会对峙,好端端的秩序,谈什么拆解重组,用心何在?看问题的视角不同,结论自然也各异。其实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问题,我们都要面对当代世界的文化现实。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多元缤纷的现实。我们所知,艺术行为总是异常活跃地表现在思想文化前沿上。在此,我非常认同这样一种观点:“西方的每一种文化观的出现与递进都是经历百年的演进发展,表现为纵相时间序的社会接受。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的是将西方诸多的文化观成果在同一时间里空降在横相的空间序的复杂局面,因人因地制宜,必然是先入为主,各取所需,各执己见,缺失了重要的认识过渡的中间环节……”文化是人类发展的自然体现!正因为如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认识问题,画家建立起自己的画面语言秩序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如此。

为什么提出“重组绘画语言新秩序”的概念?绘画语言的发展从来都不是成功模式的重复。早在清初石涛就有名言:“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艺术语言价值,体现在原创性的自然生成上,体现在时代精神上。我们从语言本体的角度思考疏理一下问题:材料作为一个文化切入点,艺术材料从19世纪末开始变异,逐渐演化为材料艺术,这已是史实。在此之前,材料在绘画中只是载体,是实现造型语言或色彩语言两大审美体系的技术载体。绘画语言秩序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出色表现,艺术家的才华体现在他对语言秩序卓越的控制转换之中。二十世纪20年代之后,在世界造型艺术领域中材料艺术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为艺术教育的新学科体系!这是具有多学科、综合发展倾向的学科,是高科技大工业现代化发展直接影响了艺术家观念的重大变化,也符合科学技术革命横向发展的潮流。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的经验式教学逐渐被规模化、社会化科学教育体系所替换。材料艺术在发达国家普遍地以多种方式纳入造型艺术教育体系。艺术家、艺术教育家群体已经从关注材料的应用技术(微观的把握)转向对材料物质存在的自身意义与人文价值的研究上(宏观的把握)。材料本体成为人们的直接思考对话的重要形式。人们已经不满足在造型中将材料作为载体的“间接”的技术角色,把材料强化提升转变为艺术语言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物质材料自身自然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家的观念精神价值。现代艺术实现了不再使用仅仅一种绘画语言形式或一种观念。伴随着人类精神的拓展,文化多元的形成,社会文明的进步,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的空前发展。由于材料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的突破,绘画从此由平面二维向立体多维迅速开拓。今天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艺术材料和材料艺术。



我们回过头来再谈架上绘画。跟踪对欧洲优秀传统绘画的深入系统研究,在这一优秀传统中无论什么学派、观念、形式及风格,从材料特性的应用特点上区分,总体可以概括为两大系统:水性材料与油性材料。以水性为主的是各类丹培拉(Tempera)体系,(科学前绘画)由不同的胶类为中介的丹培拉水油混合乳液做绘画媒介剂。所用材料媒介不同,画面效果亦有所不同,这一系统体系经历了公元前后千余年,它来得纯朴、讲究、真切、自然,不含杂质,精神与行为统一在心灵交融之中,与科学前精神相一致。随着画家对艺术材料的不断认识、探索、改进,逐渐演变为与油结合的混合技法的油性丹培拉绘画系统和树脂性油画体系。形成时间大约在十四世纪(技术过程为“间接法”,即后俗称的古典多层透明画法)。至十七世纪弗兰德斯(今天的比利时)大师鲁本斯出使马德里,向西班牙青年画家委拉斯贵支密传“一次过”(Alla Prima原意为“一次过”—1628年)画法。这是最早提出的绘画“直接法”概念。油性丹培拉绘画逐渐演变为纯粹的油画又经历了大约200年左右(技术过程为“直接法”或多层直接法)。伴随印象派的色彩革命,(科学后绘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直接画法”(即现在我们认识掌握的油画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是造型语言向色彩语言主次关系秩序的根本性转换。这是一个分水岭,绘画开始从全因素追求真实表现,色彩依附于造型,完成造型的真实质感到强化色彩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的表现特定的时间、空间的色彩关系,造型退让于色彩,完成写意的色彩的审美价值。继后是野兽派表现主义观念的色彩表现,主观地极尽性情的糊涂乱抹(观念色体系)更接近色彩语言本质和规律。“这种能指的不一致,不相关,于是有了关合的联想。此刻,艺术开始出现,色彩也是如此,不再与自然色彩相符了,色彩便开始产生……”(【法】罗兰•巴特《文之悦》)这是绘画语言的诸多元素重建新秩序的划时代演变。历史的原因,中国油画教学如果说是建立在欧洲近300年来形成的“直接”(direct)画法体系之上并发展至今的,不如说是来自前苏联学院派或巡回画派更直接的影响。对欧洲优秀传统绘画发展中近2000多年丰富的“间接”(indirect)画法体系,缺乏足够的认知与借鉴。我们熟悉这些大师巨匠的作品,却很少知道其具体的画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材料性质的区别与变化,绘画思维方式、审美趣味标准和技术表达手段也不尽相同。不管是不是具有似乎相似的艺术效果,表面的相似和实际的绘画方法完全不似!其实作品随着时间推移,使用材料的性质、方法不同,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没有对材料的基本理解,我们就是材料的奴隶,或者说跟古代大师及其优良传统比起来就像一些冒险者。正是依靠这些优良传统,一代艺术家才能站在一代艺术家肩上。”(引自德国马克思•多奈尔《The Materials of the Artist》。)


中国的禅宗分顿悟与渐悟两大学派,这是不同质的人群择取的不同的通达之路。今天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既需要严格渐进的坚实基础,更需要灵动的创造性的接近艺术规律本质的文化自觉。这一根本的觉悟本应该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之本,艺术教育过程是开启智慧之门的进程。选择通达语言秩序、语言关系的研究实践之径,才可能驶达艺术的彼岸。总之,在经典明确的语言关系传达中确立起鲜活的语言秩序与时代精神紧扣一体,才能真正实现高等的艺术教育。这里是艺术内容的时代性和绘画语言形式的艺术精神在双重交融诠释中获得的时代主导精神的双重自由之境。

以绘画本体材料研究为主线,贯穿起传统艺术与现当代艺术,从绘画语言关系和语言秩序演变规律的研究入手,探究古老绘画传统,是为了借鉴转换那些不为我们过去所知的极具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绘画语言和人文精神。今天我们重建的艺术语言衔接在哪里?其文化渊源的深度与广度,对于我们的艺术发展取向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走出狭义的绘画传统,笔墨当随时代。时代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它是饱经悠久的历史沧桑变迁走到我们面前的,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人类智慧,同样有极具艺术表现力的关乎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和人文精神,这一切都非常需要冷静的思考选择与借鉴。材料生成转换为艺术语言的主体,它将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当代之间,东方与西方绘画之间建立起不可或缺的时空隧道。建立起研究传统的终极目的是结合个性语言的需要发展传统。这一“重组绘画语言新秩序”的结果应该形成具有民族精神和传统内涵的个性化的当代语言。在强化个性、张扬当代精神的同时不应轻易扬弃优秀传统中的宝贵经验。我们主张材料与表现,物质与精神在这里既是物质材料的创造性应用,同时也是人文精神的表现方法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艺术整体。精神穿透材料而存在,材料才具有生命力。

如何做出自己的艺术发展选择?重建时代绘画语言新秩序,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再结合,就是说在材料语言,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相互关系间找到适合自己素质发展需要的敏感点、切入点、结合点。这个点可以是具象的或非具象的或意象的或抽象的。在这三大绘画语言要素规律变通中,材料语言可使多种绘画艺术元素重新整合变成无限的可能,它理所应当进入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体系,它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新的极具发展潜力的当代艺术空间。

“学院之星”展是追求、梳理、思考绘画艺术本体规律,展现各种艺术主张、精神观念、经典表现为目标的学术展,画展同时也传达出作者背后的导师与学院的支持和参与热情,相信我们对艺术本体规律的认识虽然姗姗来迟,有句名言说得好,“开始就不晚。”


张元
2014年4月20日
于中央美术学院材料艺术工作室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10:07
“具象研究·经典写实” 亮相凤凰艺都美术馆
    本次展览集聚60多位优秀艺术家的百余幅精品力作,多层面、多角度展示了中国当代写实油画艺术家的创作状态,为观众了解中国写实油画艺术的整体趋势和艺术家各自的创作语境与观念提供参照。北京大学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策展人彭锋担任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和策展人。本次展览以“具象研究、经典写实”为理论线索,将当代中国在写实油画创作中卓有成就的中青年艺术家杨飞云、王沂东、刘孔喜、忻东旺、冷军等60多位知名艺术家的精彩作品悉数亮相。
    经典艺术是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的完美结合。写实油画则在照相技术成熟之后,真正成为纯粹的艺术表达。正如策展人彭锋教授所说,经典写实绘画作为多元艺术中的重要一环,其自身的艺术使命和艺术魅力在经历多种流派冲击后,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这个时代写实绘画的代表,从尊重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和理性精神角度出发的中国写实画派,坚持油画语言的“本源”,吸收西方油画精华,融入本土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始终遵循着这一线索。不论描绘人物肖像、乡土风情或是都市生活,写实派的艺术家们超越对画面的简单再现,通过不同的形式与技法抒写人生百态,呈现实相之外独特而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综观中国经典写实油画的整体状态,无论是哪种形式和语言都是需要尽量避免对西方绘画形式和观念的翻版,又要防止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表述方式的重复,经典写实油画作为中国绘画界重要的一种形式,要着力寻找自身的特色和价值标准。中国油画要在世界艺术史上产生影响,就应当将自身艺术创作与当代社会精神紧密结合,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致力于新的油画视觉图像的探索,研究当代审美情趣,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面貌创新体现,这是写实绘画一个新的课题。(阿依古丽)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002/00/1302411_413770927.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002/00/1302411_413770927.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002/00/1302411_413770927.shtml
》》梅元作品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10:16
2013八零画派写实油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3-11-23 - 2013-12-01开幕时间:2013-11-23 15:00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展览地点:亚洲艺术中心(北京馆) 主办单位:雅昌艺术网协办单位:亚洲艺术中心策 展 人:杨卫参展人员:陈承卫戴平均顾天龙江丰孔慧李瑞锋林大陆刘延明马精虎王冠智王力王龙军王能俊吴威张晓鹏赵关键赵新雨周梅元
展览介绍《2013 八零画派写实油画作品展》于2013年11月23日下午3点在亚洲艺术中心开幕,展出八零画派近期油画作品三十余幅。

“八零画派”是由一批1980年前后出生,执着于写实油画艺术探索的青年艺术家自发组建而成的一个油画艺术组织。该组织成立于2005年,由王龙军、陈承卫等人创办。成员大多毕业于国内专业的艺术院校,接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对艺术创作有着独到的理解,对画面语言更是精益求精,有着一种近乎完美无缺的追求。他们志同道合的走到一起,情系于写实油画,用具像的语言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表达对身处时代的情感。本次展出画派中18位年轻艺术家的油画作品,作品题材多样,将给观者带来丰富的视觉与心理体验。

展览时间:2013-11-23 - 2013-12-01开幕时间:2013-11-23 15:00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展览地点:亚洲艺术中心(北京馆) 主办单位:雅昌艺术网协办单位:亚洲艺术中心策 展 人:杨卫参展人员:陈承卫戴平均顾天龙江丰孔慧李瑞锋林大陆刘延明马精虎王冠智王力王龙军王能俊吴威张晓鹏赵关键赵新雨周梅元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12:30
“幻•留存”中国当代青年写实油画代表十人展

2013-09-22
 来源: 网易 
展览时间:2013/09/29-2013/10/17


开幕时间:2013-09-29 15:00
展览城市:北京
地点:北京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朝阳区百子湾路22院街艺术区6-77
艺术家:陈承卫、蔡杰、来源、任志忠、唐伟民、仝紫云、吴威、张飞、张晓鹏、周梅元
主办方:北京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
美丽道青年艺术计划第三回——“幻•留存”中国当代青年写实油画代表十人展即将于9月29日亮相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参展的作品延续了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对于作品具象写实的青睐,也是国内青年写实重要力量的又一次集体亮相。


陈承卫 大民国9-秋望尺寸190X140年代2013
“青年艺术计划”作为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最重要的展览项目之一,秉持挑选兼具宽阔视野和文化积淀,并能够准确表达自我感受的艺术家。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包括陈承卫、蔡杰、来源、任志忠、唐伟民、仝紫云、吴威、张飞、张晓鹏、周梅元。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切入角度,以写实绘画这一媒介,阐述自己对与时间空间的认知。优秀的学院背景和较好的市场表现已经表明艺术家在学术和社会上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认同。

来源《寂静与光之二》135x121cm 2013

蔡杰《青春物语》


通过美丽道青年艺术计划,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希望能够在密切与艺术家联系的基础上,能够为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推广走向更大的平台,一尽所及之力。
此次展览将从9月29日至10月17日,敬请现场交流。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12:37
油画艺术家联展E•京华亮相北京时代美术馆2013-08-26 来源: 新浪收藏







  
  Eo京华  PART Ⅲ 雅昌艺术家联展
  策展人:谢金木
  主办: 雅昌艺术网 北京时代美术馆  
  开幕式时间:2013年8月25日 下午 13:30
  展览时间:2012年8月25日-2013年9月9日
  展览地点:北京时代美术馆35-36层展厅

  继2009年E江南o雅昌当代艺术家联展在杭州恒庐美术馆首展,展览后续在北京时代美术馆成功举办后,E京华o PART Ⅲ雅昌当代艺术家联展作为此次展览的延续,将于2013年8月25日再次于北京时代美术馆隆重举行。
  E展缘起雅昌艺术网艺术论坛,经过三届成功的展览、E展知名度和影响力已不断地扩大之中,汲取每次E展的经验和不足,也使E展更加成熟。作为每年举行一次的全国性的学术大展,在融合传统与当代等多方面因素,聚焦过去和未来、时代与人文脉搏的同时,主题上将继续深入探讨E展的内核,将这种实践与研究介入到艺术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由此为突破口,对现代青年艺术做出脉络清晰的整理,挖掘多种艺术语言的内涵外延与诠释方式,进而突出艺术流变的上下文关联演变的逻辑,倡导更加真实、客观、平静、深刻的创作姿态。歌德曾说:“真理和神性一样,是永不肯让我们直接识知的,我们只能在反光、譬喻、象征里面观照它。”所以,本次展览将深入艺术的本质,使代表人类共同信仰的艺术重新回到价值的原点,为青年艺术的研究提供完整的呈现平台,在“自由、人文、诗意、感动”的永恒旗帜下,这样的“聚会”张扬着创造的理想与激情。
  两届E展持续举办,也使得展览本身成为一种学术事件,在开发创造力、凝聚力的同时,使E展成为有影响力的展览、因此每次E展都会涌现和成功塑造出一些出色的艺术家、目前已经有不少E展艺术家,如默涵、马精虎、张飞、缪斯董、薛广陈、陈占恒、戴平均陈承卫王龙军周松周梅园、顾天龙、赵会玲、.....。。等早已成功站在艺术市场的第一线,这是非常感到光荣和值得骄傲的事情。在艺术学术理念不断推动和翻新的时代语境下,他们的作品既传承着人文精神,又张扬着时代精神,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年轻人的内涵和气质。
  事实上,在这一策展模式的推进下,似乎形成了一个学术共同体, 促使E展艺术家群体之间,和批评家、观众群体之间频繁对话,在不同视角、不同观念上的碰撞,产生精神层面的交流,从而营造浓郁的批评家、收藏家艺术家对话氛围和互动交流平台。在交流、碰撞和融合之中,深入了解和总结艺术家创作心得的同时,达到古人所崇尚的“文人雅集”式的思想境界。长期的关注和推动,使E展建立起相互促进相互激发的学术氛围,形成了一个十分默契的趣味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理应在艺术本体领域和精神表达领域得到更多关注和研究。这也是E展长期坚持的动力所在,也使E展真正成为了活跃中国艺术的良好范例之一。


E·京华 PARTⅡ雅昌艺术家联展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幕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幕。8月4日下午,Eo京华 PARTⅡ雅昌艺术家联展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幕,策展人谢金木先生、著名艺术家刘溢先生、众多参展艺术家以及来自艺术界的嘉宾、观众和媒体朋友参加了此次活动。

  E展策展人谢金木先生
  著名艺术家刘溢先生
  开幕现场
  开幕现场
  开幕现场

  8月4日下午,Eo京华 PARTⅡ雅昌艺术家联展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幕,策展人谢金木先生、著名艺术家刘溢先生、众多参展艺术家以及来自艺术界的嘉宾、观众和媒体朋友参加了此次活动。
  Eo京华展览是继2009年E江南o雅昌当代艺术家联展在杭州举办后的延续展览,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40多名艺术家参与并集体筹划,本次在时代美术馆35-36层共展出作品150余幅,展览将持续至8月9号。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12:43
“真实”中国当代青年写实艺术家邀请展
2013年03月08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展览海报

展览城市: 北京 - 北京

展览时间: 2013-03-16~2013-03-30

展览地点: 光与时光体验中心

主办单位: 《当代艺术》杂志

协办单位: 北京乐臻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参展人员: 陈承卫、金玉、金鑫波、李华琪、莫涵、吴威、王搏、杨民、周松、张飞、周梅元

备 注: 策划:梅子

执行:程媛媛

开幕时间:2013.3.16 PM3:00

联系电话:010—57626079

周梅元 丰盛 直径5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真实”青年写实艺术家邀请展
玺明


  本报讯 玺明 3月16日下午3时,“真实”中国当代青年写实艺术家邀请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光与时光体验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展出了陈承卫、金玉、金鑫波、李华琪、默涵、吴威、王搏、杨民、周松、张飞、周梅元这11位处于创作旺盛期的青年写实艺术家的作品。

  现实的真实与内心真实或者是人格真实的叠加,在交叉中呈现出了写实绘画中关于艺术的真实。写实绘画一直避免着逼真的现实所带来的空洞,但是却又摆脱不了“写实”的概念。其实这是写实艺术家一直面临的问题,也是一直在解决的问题。我们用“真实”来描绘写实绘画,就会得到一种汉语文化中的多重表达与丰富的立意。

  青年艺术家在写实绘画中是一种“在路上”的状态,写实绘画因为具备太多的共性价值,所以使得“写实”需要具备一种长期的实践经验。青年艺术家在这种实践中更为主动、主观,更能发挥一种个人的艺术方式。这种不确定反而是最好的状态,使得青年写实绘画的观看实现一种不断地递进。

  此次展览参展的大多是在画坛较活跃的青年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显现出各自在写实领域不同的追求和探索。展览期望呈现中国当代青年写实艺术家的状态,也期待有更多最新的艺术观念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力图展示写实绘画在现阶段的最新成果,为当代写实绘画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3月30日。




写实,不仅仅只是真实地再现
■唐永明


  不同历史时期的写实绘画,有着不同的承载。写实是个宽泛的概念,其实有太多的作品都可归纳于写实的范畴,但我们现在所谈起的写实更多意义上应该贴近超写实的概念,不包含表现性的那种写实。超写实是那种在逼真到毋庸置疑的基础上的艺术创造,在纤毫毕现的细节中涌动着艺术家的才情和智慧,在笔触的清晰与模糊中诠释着生活的欢愉和艰辛,在色泽微妙的变化中融合着大千世界的精致与浪漫。

  古典的写实技法,其技巧上包罗万象,并且在基本面上,每个大师都有自己比较喜欢和擅长的技术,其中有些复杂的化学配方和繁复的手工操作程序,令许多希望涉足这个领域的新生代艺术家望而生畏而退避三舍。当然也有不少艺术家知难而进,一直在这个领域里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并且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写实画派的兴起代表着一种艺术界观念的认同,同时也引领了一大批藏家和艺术追随者。

  现在好多从事写实的艺术家,其实简化了许多程序和步骤,在古典的层层罩染和直接画法间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一种表现方式。这也可以说是油画民族化过程中的技术产物,却并不妨碍大众对这一类油画的欣赏和收藏,虽然很多国内画家的油画作品从画布底料的制作和媒介剂的使用上看根本存放不了百年,甚至比不上宣纸国画的寿命。

  中国禅宗里最高境界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建立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之上的悟化,应用到中国绘画里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写实的概念是随着西方油画艺术传入中国而附加的理念,是个舶来品。但由于它的亲民性,短时间内就被大众所喜爱。

  惊叹于画家是如何做到的是写实绘画的魅力之一。但绝不应该仅仅如此。好的写实绘画并非一般人概念上的真实的再现,如果画家的终极目标是能够画得栩栩如生,在照相技术数码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写实绘画就真的再没有存在的理由,而将它归入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可能更合适了。

  写实绘画应该以自己理想化的方式来观察事物,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艺术地表现事物,进行再创造,以真实吸引人,以情感打动人,用精致传递美的信息,并能够从中体现出不俗的精神和品位,这样才能拥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12:52
皆大欢喜——青年艺术家新春沙龙展

2013-1-30 来源:北京文艺网  



  展览时间:2013年1月27日-2013年3月6日
    开幕时间:2013年1月27日 周日 15:30
  展览场馆:半亩园美术馆-一号馆
    场馆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2号
  主办单位:《艺术鉴藏》杂志、大楚网艺术频道、武汉路易100城市旅店
  协办单位:武汉心象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湖北圣典拍卖有限公司、时代兄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武汉半亩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策展人:李雨若
  展览执行:雷兰兰
  视觉设计:周旋
  特邀艺术家:王尊、黄鉴、周梅元、宋能轩
  参展艺术家:叶致聪、刘磊、刘义忠、欧阳沐尧、成哲、雷梦雪、何志辉、彭柳、李亚坊、熊静、许谦、杨宁、殷俊、袁源、褚云龙、郝威、孙铁虎、李享、程然、桂江、刘丽黎、王威、谢琦、张扬、周菲、王斌、沈乾石、王梦婵、张巍、黄琦胜
  “皆大欢喜——青年艺术家新春沙龙展”由《艺术鉴藏》杂志、大楚网艺术频道、武汉路易100城市旅店联合主办,武汉半亩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系列展览始于2008年12月,至今已有四年。每逢佳节之际,半亩园美术馆必举办一场皆大欢喜展览,此次展览半亩园继续将目光聚集在武汉本土一批优秀青年艺术家身上,精心挑选出33位湖北本土青年艺术家,其中包括王尊、周梅元、黄鉴、宋能轩4名特邀艺术家,及叶致聪、刘磊等30名青年艺术家,以群展的形式共展出作品65件,包括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12:59
“首届全国中青年油画展”在深圳市大芬美术馆开幕
2012-12-17



  

   唐永明 为了给全国中青年油画家以及深圳本土油画家搭建作品交流展示的平台,和绘画理论的融合、碰撞,实现美术事业与美术产业的有机结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中青年油画展”于12月12日在深圳市大芬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108件油画作品。

  这是在这个人们心目中著名的商品画基地所举办的最具原创性的全国油画大展。

  本次展览参展画家年龄要求为1956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年龄跨度相对较宽松,因此得到了全国各地艺术家的积极响应,共有3961件作品参与投稿。

  深圳市领导对此次展览高度重视,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市文联、龙岗区人民政府在人力、财力、场地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投入,努力把这次展会办成一场国家级的、专业学术性油画展览盛会,在此次画展的基础上推动大芬原创油画艺术再上新台阶,以此带动深圳乃至全国油画事业的创新发展。

  “首届全国中青年油画展”的复评工作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持。评审委员会委员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朱乃正,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山石等14人组成,吴长江任评委会主任。复评设监审委员会,负责在现场监督审核整个评选过程,保证评审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14位重量级的名家组成复评评委会,凭着严谨有序、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对每一件进入复评的作品从主题内容、创意水准到技法风格严格把关,精挑细选,精益求精、再三斟酌后,最终评选出了包括唐家庆的《秋系列之四》、贾善国的《凝固的历史》、奉光水的《生活小景——小木房系列》、黄德华的油画《越秀南——明爱托儿所》、袁炽彬的油画《团结》等108件参展作品。

  吴长江表示,中青年画家是国家油画创作的中坚力量,代表着我国油画事业的潜在力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举办首届全国中青年油画展,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必然引起国内艺术界的关心关注和聚焦研究。在深圳举办全国性中青年油画展,一方面为深圳本土油画家参加全国性大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另一方面为深圳在全国油画事业大发展的进程中占得了自己应有的位置,留下全国艺术创作的深圳印迹。对于大芬油画村而言,这个展览提升了自身作为国家级美术产业示范基地的整体层次,包括提高创作水平、鉴赏水平以及经营水平,进而助力大芬美术产业升级发展。此次展览只是一个起点,今后将保持其延续性,力争把它办成一个立足大芬、放眼国内的全国性品牌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深圳共有文祯非等13位画家的作品入选,其中包括来自大芬油画村的画家门简成的《那些炯炯的目光之康有为》、谢非的《渔港印象》、黄胜贤的《春分》和廖树良的《享受阳光》。他们的入选标志着深圳市包括大芬油画村的艺术家在参加全国性、国家级、高水平大展的艺术活动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10幅获奖优秀作品分别是黄德华的《越秀南——明爱托儿所》、陈向兵的《边城》、郭祖昌的《穿蓝格子的姑娘》、檀梓栋的《画室来电》、崔根男的《北方的家》、钱兆峰的《晨曦》、杨国强的《白床-1》、刘丹的《镜像系列之缠绵的诗》、彭斯的《聆听》、王源的《片段》。这10件作品将由主办方出资每件10万元收藏,成为大芬美术馆的馆藏作品。

  据了解,此次展览与深圳首届艺博会暨第三届大芬国际油画节同时开幕,将展至2013年1月5日。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13:06
格物新知精品写实油画展周六开展
成都艺术超市一楼的鼎空间迎来新展 以80后年轻艺术家作品为主
2012年8月3日     成都商报电子版


  本周六,位于成都艺术超市一楼的艺术机构鼎空间将迎来名为“格物新知”精品写实油画展,据策展人司马列东介绍,此次展览都是来自八、九个省份的优秀年轻艺术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80后。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在鼎空间看到,此次展览基本上已经布展完毕,大部分都是以中小幅作品为主,经询问,价格基本在一万到两万之间,每一张作品之间风格都大不相同。有周梅元创作的《玉兰花》,十分恬静优美,也有谢孝新《老树下地誓言》,十分幽默荒诞,这些众多的作品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展示了写实绘画的多样性。
  策展人司马列东解释,展览的主题“格物心知”源于“格物致知”,是《礼记·大学》所论述的,对于“格物致知”真正的意思,历史上众多的文人墨客对这四个字有着不同的研究和阐释。在写实艺术的领域里,“格物致知”恰恰反映了艺术家及其思想和艺术方法的探求的不确定性,司马列东说,艺术家可以追求自然的真实,同样也在找寻其内心的真实,这些艺术家关注每个具体的生活体验,对社会和自然有着真实的感悟,从而以最简单的方式传递出他们的情感,“这种情感的真实恰恰是最自然的流露。”
  据了解,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最大的特点是,他们更关注个体的真实呈现,并没有过多的追求潮流。在展厅中,已有不少前来提前看作品的人们,一位年轻的男士对吴铭的油画《休憩之一》表示了很大的兴趣,在大大的画面上,吴铭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少女,瞪着大眼睛望着观展的人,很是纯洁可爱,虽然看起来这个女孩好像刚刚脱离了“儿童”的身份,步入豆蔻年华,不过她的头上依旧梳着女童般的发髻,靠着沙发坐在地板上穿着芭蕾舞鞋,好像等待着待会的翩翩起舞。司马列东说,以这位艺术家为例,此次参展的年轻艺术家更像是一种“隐者”,默默地关注身边人物、城市、乡村、生活和记忆的变化,体验日常生活或者自然细节中生命的存在,“就是因为这些,我们才被这种隐藏于平凡生活的细节所打动。”据了解,展览于明日开始,展期将一直持续到8月27日结束。
  成都商报记者 范筱苑

展览时间:2012年8月4日--2012年8月27日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3号楼 鼎空间  参展艺术家:陈献辉、陈林、刘谷平、黄波、刘菲、梁洁、符熙、牛森、彭烈洪、冉卫平、唐雄英、杨凯歌、杨飒、先智勇、谢文明、徐扬、吴铭、魏海彬、邬科特、王微西、周梅元、郑迎春、张海波、张阳、朱东星、卓亚辉、周莹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13:13
率真的发现——雅昌论坛艺术家小幅作品展

展览城市:北京-北京
所属画廊:蓝顶青艺空间 & 左转空间
策 展 人:朱墨
开幕时间:2011年11月12日15点
展览时间:2011-11-12 ~ 2011-11-22
展览地点:蓝顶青艺空间 & 左转空间
主办单位:蓝顶青艺空间、左转空间
协办单位:北京善雅画廊、雅昌艺术论坛、无锡耘林艺术陈列馆
参展艺术家:蔡焕彬、陈浩、陈天遥、黄勤、李捷、李进、李猛、彭烈洪、冉卫平、司马列东、王霁光、王微西、王振威、王中林、魏海斌、邬科特、肖亚平、谢孝新、徐扬、杨飒、杨世斌、杨永、张洪亮、张立、张卫星、张阳、赵颖熙、郑迎春、周梅元、卓亚辉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13:1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729/20/17294121_397979226.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729/20/17294121_397979226.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729/20/17294121_397979226.shtml
》》梅元的水墨微展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13:30
http://www.jssh365.cn/html/yishu/

http://www.jssh365.cn/html/yishu/

http://www.jssh365.cn/html/yishu/

》》本帖将陆续更新。
        画家访谈录将择日上传。。。。。。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18 14:11
彭德:呼唤独立 - 致青年艺术家



彭德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教授 博士生导师


  独立早已成了一个老掉牙的口头禅,它还需要呼唤吗?我认为非常需要。当代中国人似乎都在标榜我行我素,但谁能指认几个意识独立的人物?学校里有独立品格的学生吗?歌舞厅能看到独创的歌舞吗?中国体育界除了步人后尘之外,创建过别出心裁的项目吗?中国的书刊文章除了变相抄袭的文本,有多少独立的思考?我不能断然说没有几个,但谁又能断然说有很多?中国有太多的热衷于跟人起哄的国民,以致成了一个各种仿制品横行的国度。艺术本来是很个人化的事,但中国众多的艺术家,却老是跟风学舌,不是东方的奴隶就是西方的奴隶,试问画坛有多少称得上独特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我这样质问是希望涌现出一批具有独立品格的艺术家,超越现成的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所谓超越,不是跳跃,更不是回避,而是在了解和扬弃之后有别于前人。因此,独立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独立同超越一样不能满足于表态。中国人习惯于把事情挂在嘴上,表态、举手、打钩,以为一表态,一举手,一打钩,猴子就能摇身变成高人。
  中国学者对独立意识缺乏研究。从我第一次走进书店到而今我的工作间摆得像个书店,始终没有买到一本中国人论独立的书。按照我的认知印象,典型的有独立意识的人常常是自我中心主义者。他的骨子里会潜藏全面的优越感,诸如形体优越感、能力优越感、专业优越感、处世优越感、生存价值优越感等等。即便其貌不扬,他每天也都会对着镜子顾影自怜;他认为自已比别人强,至少不比历史上任何人物差,即使不断受挫也永不言败;他觉得自己正在从事的专业是一门崇高的事业;他俯看古今中外、惟我独尊、怀疑一切;他在从事他的事业时,即便穷困潦倒、备受歧视,仍然会认定它的价值至高无上。对于有独立品格的人,泛泛而谈的社会评价往往会很正面,很推崇,但在每一个具体的社区,他们的生存状况却是脆弱的,他们常常处在社会关系网的边缘地带,常常是不受欢迎的人,他周围的人在口头上都可能会加以排斥。
  人类的奴才史持续了几千年,奴隶终其一生都是在为别人活着,为习惯势力活着。奴隶的最高理想是变成奴隶主,用他所反感的作风来奴役别人。这种浅显的荒唐,不是一篇文章能说清的议题,也不是中国的特产。有人说一些欧美中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赚钱而不断更换车型的一生,他们是为车子活着的人。这同一些原始部族的男男女女们蹦跳一辈子,围着一根粗糙的不断重新涂色的图腾柱活着相比,只有形式上的区别。世界是如此的平庸,有独立意识的人为了获得周遭人群的认可,往往不得不用含蓄的方式把自己伪装起来,但只要他独立和执着,伪装也就很容易被识破。在中国,只有既确立尊重独立而蔑视从众的社会舆论,又营造有独立品格和独立能力的人们的生存空间和表彰机制,中国人发酵了几千年的奴性才能迅速消亡。
  独立意识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当然需要追问和质疑。独立意识具有深层的片面性,它会形成离心作用,进而导致不对称的文化状态,等等。这一切,只能是等到独立思想发扬光大之后才需要探讨的课题。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