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管季超工作室】网站群愿与各【民间阅读组织】互动合作!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1 11:16
标题: 【管季超工作室】网站群愿与各【民间阅读组织】互动合作!
民间阅读:一座城市的阅读地基
http://www.sznews.com   2010-11-12
深圳新闻网   


“阅读在民间——2010深圳民间阅读文化沙龙”明日在深圳图书馆举行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作为第十一届深圳读书月的重点主题活动之一,“阅读在民间——2010深圳民间阅读文化沙龙”将于明日在深圳图书馆隆重举行。该活动由深圳图书馆、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深圳读者联谊会主办,以“阅读在民间”为主题,共包括民间阅读组织的理念与文化、民间阅读推广活动的运作模式、民间阅读组织的培育与成长、民间阅读与公共图书馆、关注与支持儿童阅读推广等五大部分内容。
此外,深圳图书馆还将在11月13日至28日举办“阅读在民间——2010深圳民间阅读文化展”,集中展示深圳各民间阅读组织的理念、文化、形象、发展概况、活动内容与成果等,进而推广深圳民间阅读的理念与文化,支持与鼓励多元城市阅读文化的形成,促进全民阅读与书香之城建设。
本次沙龙将邀请深圳主要民间阅读组织发起人、独立阅读推广人、公共图书馆馆长、阅读文化研究学者,共论深圳民间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方向与运作思路,旨在扶持与推动深圳公益性民间阅读推广事业的发展,加强公共图书馆与民间阅读组织间的交流、合作与相互学习,展示本土民间阅读活动成果,推广具有深圳特色的民间阅读文化。
1
民间阅读兴起:
以书为媒 自动自发
在新出台的《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中,关注民间阅读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意见》指出,下一步,深圳会相当重视发挥民间力量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推动作用,并提出将发展民间阅读组织,鼓励公共机构为民间读书会发展提供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引导民间读书组织健康、可持续、特色化发展,成立深圳民间读书组织联盟,定期评选优秀民间读书组织。
阅读的动力源自民间,各种民间力量,包括热心和积极推动阅读的非政府组织(NGO)、专业阅读推广人、读书会和沙龙、民间基金会、志愿者等,他们根植于民间,推广阅读风气、引领阅读风尚,是全民阅读的重要参与主体,是走向阅读社会的重要推动力。在国外,民间公益性组织是重要的阅读推广机构;在中国台湾地区,阅读推广特别是儿童阅读运动首先是从民间开始的。
在深圳,十年“读书月”,阅读逐渐由政府引导,走向民间自觉,各类民间读书组织大量涌现。目前活跃在深圳的民间阅读组织有九九人书库、后院读书会、深圳读书会、三叶草故事家族、深圳彩虹花公益小书房、逸书吧、物质生活书吧、尚书吧等等。它们虽然主题和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共同点在于都是自发组织的,以书为媒,将阅读由一个人的事情变成一群人的事情。
深圳读书会是典型的代表之一,深圳读书会源于2007年几个深圳书友的线下聚会,渐渐地发展成为深圳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民间阅读组织。通过聚橙网上的“深圳读书会”小组平台,组员迅速飙升到二千多名。读书会也由原来的小圈子餐厅沙龙转战到中心书城的南区多功能厅,已然成为“公共空间”里的群体参与活动,更折射出公民社会下的“深圳精神”。
“在2007年成立聚橙网主要为了方便一些爱好读书的书友交流。作为活动管理平台,书友们在聚橙网上可以组织活动、报名等等,基本以服务性为主。读书会这种形式最早是从国外引进来。读书会不仅仅可以读书,而且可以讨论,交流、从认识书到认识人,读书会于是成为一种沟通的媒介和方式。”聚橙网深圳读书会的负责人耿军表示。
“在我看来,民间阅读组织的存在极大地促进了阅读的发展,一个人的阅读只是一种个人习惯,而一群人共同阅读,才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著名文化学者、作家胡野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的民间阅读组织虽然不及北京、上海的密集与高端,但正在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近些年“文化立市”战略的实施,尤其是“读书月”的强力推进,使民间读书组织迅速诞生,并继而“浮出水面”,比如像“后院读书会”、“聚橙读书会”等民间阅读组织快速成长为有影响的读书群体。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深圳图书馆馆长吴晞认为,“阅读是很个性化的事,政府或专门的机构(如图书馆)从来就只能提倡阅读,创造阅读条件,而不能包揽一切,更不能代替人们阅读。民间阅读无疑是重要的社会阅读方式。”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尹昌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阅读是从读书中自发产生的,蕴藏着很大的读书热情,对带动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后院读书等一些民间读书组织很活跃,组织的活动都很精彩。我们要发挥民间阅读组织自我管理和发展,聚合他们的力量从而更有助于实现全民阅读。”
2
民间阅读现状:
资金和场地成为大问题
今年的深圳民间阅读文化沙龙聚焦民间阅读,吸引了很多深圳的民间阅读组织参会,其中交流和思想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这次举办的深圳民间阅读文化沙龙很好,尤其是在读书月新十年的起点上举行,表现出一种新思路。深圳是一座创新的城市,民间阅读也是一种创新的思维和方式。在沙龙上,通过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意,有助于相互帮助。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次沙龙了解他们的诉求和情况,让今后的合作有一个全面的交流和了解,从而最终达到政府、民间和社会更积极有效的互动。”尹昌龙表示。
目前深圳民间组织只在小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面对的难题还是很多,其中资金和场地成为最大的难题。聚橙网深圳读书会的负责人耿军告诉记者,“民间阅读是最有生命力的一种阅读之一。社会的多元使阅读的层次和内容也因人而异,各种层次和各种形式的阅读都是好的,需要鼓励和提倡。从目前来看,我们在民间阅读的投入和资金方面做得不够,主要是因为拥有的资源相对比较少。比如我们一直想做读书会的一本电子杂志,响应目前发达的电子书的大趋势,却因种种困难尤其是资金困难而搁浅下来。”
一直致力于推进亲子阅读进入家庭的民间公益团体三叶草故事家族负责人李迪用“快乐且艰难”形容目前所做的亲子阅读,目前的亲子阅读是“快乐且艰难”的事情。首先我们从事亲子阅读感觉很快乐,有收获并且充满热情;另一方面,亲子阅读也存在生存问题,现在的一切活动包括讲座、沙龙、进社区讲座等等都是公益性质的,活动过程产生的成本都是通过我们自己的资源消化掉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沙龙能传递一种亲子阅读的理念,并招募故事义工,引起社会对亲子阅读的关注和支持,以便把深圳的亲子阅读做得更大更强。
在深圳,民间阅读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不足。胡野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分析了目前民间阅读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对于年轻的深圳,民间阅读的优势在于,书友普遍年轻,思想活跃,没有太多‘读书人的规矩’,从某种程度上更接近于阅读的本来状态。但目前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一种从容的阅读环境,另外这些年虽然建设了很多的公共图书馆,但容纳民间读书组织的空间还相对有限,所以有些读书会像‘游击队’。”
3
民间阅读未来:
前景无限美好
刚出台的《意见》给正在茁壮成长的民间阅读组织打了一针“强心剂”。读书月作为深圳的文化创意品牌,前十年重点是以政府主导,已经在市民中间形成了一种读书的气氛,后十年集中要做的是实现全民阅读,实现政府主导到政府引导。
在如何引导方面,尹昌龙表示,“我们的引导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我们要对做得好的民间阅读组织给予表扬;第二,我们对民间阅读组织的一些好项目给予大力宣传、资助以及其他方面的帮助;第三,我们要加强对民间阅读组织的管理和引导,主要是大方向的问题,对可能出现的恶俗、低俗不仅要引导更要纠正。”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主体,特别是作为城市阅读推广的重要组织,应持续关注与支持民间阅读组织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于民间阅读活动的蓬勃开展,通过与民间阅读组织建立交流、互动机制,共同促进公益阅读推广与全民阅读事业的发展。
“我希望图书馆和民间阅读可以有效地结合起来,我之前听说九九人和后院读书会有场地的困难,我认为场地这些条件图书馆是可以提供的,简单的一个空间和一杯清茶对于图书馆而言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深圳市图书馆专家委员会委员,南山图书馆原馆长程亚男告诉记者。
此外,民间阅读组织也需要对本身运作和发展思路有一个准确清晰的定位,如何做大做强,吸纳和吸引更多的人,做得更有组织性,更有创新性成为焦点问题。“除了获得在资金和场地方面的支持外,我们本身也需要作出一些变化,尤其是组织方面的,比如深圳读书会现在是一个松散、相对自由、纯民间的组织,我希望它在组织性这方面再加强一些,再精细一些。”
“我认为民间阅读的组织成员应该会越来越多,活动会越来越密集,读书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深入。另外读书组织本身也会形成梯级结构,不同层次的读书会将拉开距离,呈现各自的特色,”胡野秋指出,同时他高度赞扬了本次民间阅读文化沙龙,“这次的民间阅读文化沙龙的意义在于第一次把‘民间读书组织’汇集起来,形成合力。尤其是在“公共图书馆”这样的空间来进行,非常令人兴奋,它使我们对未来‘民间’与‘公共’之间,在阅读上的互动有更多的期待,前景很美好。”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1 11:18
深圳:一座因热爱阅读而赢得尊重的城市
2014-11-01 来源:[url=" target=_blank]深圳新闻网

  读书和读书月,就如同钱塘江和钱塘潮。每年11月,就是我们读书的钱塘潮,而全年的读书就是浩荡的、永不回头的、一直流淌的钱塘江水。
  11月,是深圳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也是书香最浓郁、文风最昌盛的季节。
  今年11月,深圳将迎来第15届读书月。不知不觉中,深圳开全国风气之先,在全国首创的读书节庆已走过了15个年头。现在,全民阅读在中国已呈星火燎原之势时,而很多人追溯起这一现象的源头时,会不约而同地谈到深圳读书月。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倡导全民阅读”首次写进了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在此前不久,深圳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这两件事,从全国格局和全球视野上催化推动了中国全民阅读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而这当中有深圳的力量、深圳的贡献,并且是独特的贡献。


  这两件事恰恰可以说明——深圳这座年轻城市既是中国人热爱学习传统薪火相传的一个优秀代表者,又是作为中华民族中一个热爱学习和阅读的城市屹立在世界的一个典型代表。
  阅读,可以带给我们心灵之乐、和美之乐、智慧之乐,不仅如此,我们通过阅读也在缔造一种文明样式。15年不辍的含英咀华,15年不辍的苦心经营,15年不辍的机制创新,深圳读书月融入城市的文化根系与血脉,城市以阅读为荣,市民以阅读为乐,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城市因热爱读书而赢得尊重。
  站在深圳读书月15年的历史节点上,深圳这座“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要向世界展示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态度、文化坚守,还有这座城市面向未来的志向,不急功近利的远大抱负,兼收并蓄的广阔视野,这才是市民可以恒久诗意栖居的关键所在,这才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深圳读书月创立以来,很多人都在问,读书月和读书是什么关系?换而言之,难道读书只能在读书月吗?也许,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比喻来回答这个问题——
  你可曾见过浩瀚的钱塘江,钱塘八月潮、壮观天下无,八月的潮水使钱塘江闻名于世。潮水,是钱塘江八月一个壮观的景色,而钱塘江水是无声无息、浩浩荡荡、从古至今地一直流淌,正如我们的读书和读书活动一样。可以说,每年11月,就是我们读书的钱塘潮,而全年的读书就是浩荡的、永不回头的、一直流淌的钱塘江水。
  深圳,源于伟人邓小平的“创意”和“设计”,这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汇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来深圳的人都怀揣各种各样的梦想,而实现梦想的动力,就是不断的知识更新和信息滋养。正因如此,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追求就更加自觉主动,这座青春都市也就蓄积了巨大的读书热情。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商潮涌动的深圳经济特区就有了浓郁的读书氛围,图书馆总是座无虚席,年轻人都排着队进去读书,而1996年11月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书市更是创下了短短10天书城销售额高达2177万元的全国多项纪录。市民的读书热情和求知渴望,引发了我们的思索——作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我们应该在市民阅读行为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2000年11月1日,首届深圳读书月启动。读书月在深圳经济特区的率先诞生,体现了深圳人在阅读上的“先知先觉”,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圳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曾经的文化边缘之地,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千万移民足以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画卷!从创办读书月那一天起,我们希望,深圳民间蕴藏的巨大读书热情可以通过读书月得到充分释放,市民的阅读权利可以通过读书月得到充分满足,城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被读书月持续点燃。
  深圳读书月,是对深圳人潜藏的读书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的一次展示和亮相,被媒体称为深圳的一项创举。读书月的举办,是深圳的一种理性的战略选择,历届市委市政府都给予了读书月无比的期望与厚爱。王荣书记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光荣任务,努力营造“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并且战略性地指出,深圳要从主要依靠消耗物质资源取得高速增长向主要依靠开掘知识资源和创意力量的新型发展路子转变。15年来,深圳读书月已举办十四届,举行了约4000项阅读活动,参与人数从首届的170多万人次上升到第14届的千万人次,被市民和专家亲切地比喻为“精神文化的盛宴”和“城市文化的狂欢节”,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全民阅读的“深圳奇迹”和“深圳样本”。
  每年的读书月已成为许多市民最为期待的月份,就如同《我们爱读书——深圳读书月宣言》中所说,“一年一度,我们与书相约,同赴一个知识的盛筵;一年一度,我们与知识相约,共享一番读书的愉悦。以书为媒,我们与每年的11月结下深深的情缘;以书为媒,我们把每年的11月都变成了心灵的狂欢节!”每年读书月的活动都丰富多彩,“读书论坛”里,鸿儒大家与市民亲密接触;“中外经典诗文朗诵”,名家演绎让深圳人如痴如醉;“年度十大好书”成为业界风向标,引领人们从“好读书”向“读好书”转变;“温馨阅读夜”为市民奉上丰盛文化大餐,通宵尽享读书购书之乐。年复一年,读书月在持续的创意推动下,搭建起市民参与和享受文化大餐的大平台,呈现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读书本是个人的行为,一个城市为什么要以读书月的形式去推动,并且一做就是这么多年?因为这种形式体现了深圳这座城市提倡的价值观念、文明模式和生活模式,就是让“以读书为荣”成为我们的价值理念,让“以读书为乐”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钱塘潮,气势磅礴;钱塘水,奔涌不息。一年四季,深圳的阅读活动层出不穷、市民的阅读热情持续升温、城市的阅读场所人头涌动,在图书馆、书城,在地铁、公交,在公园、海滩,在大街、小巷,在学校、在社区,随处可以看到捧卷而读的人们。在深圳有一家24小时书吧,迄今已有近7万个小时不打烊的纪录,从亮灯第一天起,我们就对它有一个期许,“哪怕这座城市陷入一片黑暗,这里的灯也会亮着。” 无论是静谧的深夜、星光隐去的凌晨,还是在热闹的午后,24小时书店总在为人们守候,宛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照亮这座阅读不夜城,就像读书月这盏被点了15年的明灯一样,长亮不熄。
  正因如此,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在来深圳读书月做客时才有这样的感慨:“深圳人将读书月这种社会化的群体活动逐渐内化成个人的一种习惯性行为。因为读书月,深圳拥有了一段静美时光。”
  高贵的坚持赢得了高贵的荣誉。读书月播洒的种子破土而出郁郁葱葱,以大气压制浮躁,以优雅驱逐粗俗,为城市注入沁人心脾的诗书之气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深圳十大观念”之一。这一观念,来源于第六届读书月。在2005年的读书月前夕,我们提出这个年度主题,为一直因速度、效益而闻名的深圳,从精神层面上锁定了一个大气磅礴的新目标。
  城市可以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吗?去年,深圳荣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给了我们的执着追求一个美好而肯定的回答!
  2013年10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在北京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北京峰会和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时,亲手把“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证书颁发给深圳市长许勤。对于深圳的全民阅读,博科娃有着这样的评价——深圳在全民阅读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让人印象深刻,一系列做法和经验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很有启示。授予深圳这一称号,是为了表彰深圳坚持不懈推动国际化建设和全球文化交流合作,尤其在推广书籍和阅读方面为全球树立了典范。
  从一座被戏称为“文化沙漠”的城市,到因为热爱读书而赢得世界的尊重,是读书月播洒的种子破土成林,让深圳变得郁郁葱葱。
  “高贵的坚持”,让深圳获得了“高贵的荣誉”。“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这个来自国际社会的高贵荣誉,属于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全体热爱阅读的市民。正是他们,在这座年轻的城市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因为这个城市信奉,文化尤其是阅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个城市信奉,要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这个城市信奉,中国的优秀文化不仅是我们的尊严和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智慧和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自从成立经济特区以来,一方面肩负着经济探索的任务,一方面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探索着自己的文化道路。作为改革开放之城,深圳一直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排头兵的界定原来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后来拓展到社会建设,但今天,我们可以把这一范围进一步延伸,就是在文化上特别是全民阅读上,深圳同样是排头兵,而这个排头兵对全国乃至对民族的影响都是重要的,而且从更长远意义上来讲,深圳多年来一心一意、坚定不移地推广全民阅读,是在快乐地做着前无古人而且辉煌美好的事。这个荣誉,是国际社会对全民阅读和文化发展的认可。因为这个荣誉,热爱阅读的市民可以感受到世界注视的目光,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我们荣誉的意义所在。
  深圳获得这个荣誉,意义不在于奖牌本身,而在于对全体市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理念的理解和赞赏。
  每座城市都有发展的关键期,如同一个儿童的生活习惯和学养将影响其一生,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城市突然兴起又突然消亡,而有些城市一旦崛起之后就成为千古名城,关键就看在其成长的关键期,植入了什么文化因子,最终决定了这个城市的气质、气韵和文化形态。
  读书月走过的15年时间,正是深圳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深圳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但一开始确实很浮躁,而阅读,可以使一个人从粗俗变得文雅,从浅薄变得厚实,从浮躁变得从容,从窘迫变得淡定。过去15年,深圳人带着理想、感情、追求和担当,脚踏实地地推进全民阅读,以大气压制浮躁,以优雅驱逐粗俗,于无声之中润化心灵,让许多躁动的心因为读书而充满宁馨欢愉,为这座年轻城市注入了沁人心脾的诗书之气,为城市的发展加注了充足后劲,构建了崭新的城市人文风景。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从“而立”进入“不惑”的深圳,更需要大气和优雅。要做到大气优雅,要做到“不惑”,就要靠这里的人们持续阅读,继续保持对知识旺盛的渴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深圳要想站在最高层,清醒地认识客观世界,就需要有睿智的目光、理性的思考,要有知识有智慧。保持阅读的热情,也是保持这座城市的动力和热情。
  深圳读书月,是这座城市自觉地追求文化,积极地崇尚知识,以及面向未来的前瞻性、战略性选择。读书月既展示了现代人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同时又展示了深圳人的精神世界。深圳读书月的问世是一次政府与民间的双赢,而它的问世对深圳这个城市气质和品位的影响,愈往后愈见深远。时光荏苒,我们所留给后世的,不应只是在物质上的丰饶,还要有丰富的精神创造。我们筑造的不仅是高楼大厦,通过阅读,我们还在创造一种高尚的城市文明样式。
  如今,读书月活动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不禁畅想起它再办五年、十年后的城市风景——
  那时的深圳,定然是高楼广厦、波光帆影,到处闪烁着人们的智慧和机敏;那时的市民,定然是气定神闲、优雅飘逸,处处彰显着文明的风采和精神。斐然的文化成就,集中了人们的经验和思想;可观的财富积累,使各处都充满着乐观主义光芒。平民艺术趣味提升使城市崇尚美与和谐,而普通市民身上又能展现出一种静穆的伟大,高贵的单纯。
  “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阅读是最基本的文化权利,深圳从阅读出发,不断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打造智慧型文化,雕塑城市的精神气质
  在首届读书月结束时,我们对读书月的未来,提出了这样的期许——“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朝一日,深圳文化发展史将记述这一事件:深圳从2000年开始设立读书月,时间为每年11月……”
  15年后,我们看到读书月的坚持,也看到了它给城市带来的变化。
  当时,我们还提出,创立深圳读书月的目的,就是要从读书这一最为基本的文化行为、文化权利入手,使更多市民群众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享乐读书的乐趣,满足求知的渴望,达到提升自我以适应社会和未来之目的。
  从首届读书月开始,“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观念,开始进入了深圳人的视野,在2010年,这条观念入选深圳十大观念。
  “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以及读书月理念“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双双入选十大观念,看似偶然,绝非偶然,而是充分说明了市民的理性判断和集体远见,充分说明了阅读在深圳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展示了他们对自己城市的期待。正因为有这等眼光和胸襟的市民,才有今天深圳文化的辉煌。
  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在市民文化生活中,阅读是最为普遍也最为持久的文化需求,阅读权也是市民最为基本和最为重要的文化权利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读书月的举办,是有效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一种途径、载体和方式。深圳从阅读出发,不断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图书馆之城”的建设,充满保障了市民的阅读权利。目前,深圳已建成640座公共图书馆,建成200多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最早实现中国“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的目标。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已达到2698.6万册、人均藏量2.56册,图书馆实现“统一服务”,持一张读者证可走遍全城。深圳人均购书量连续24年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2012年深圳市公共图书馆进馆总人次达2292.9万,意味着深圳常住人口每人每年进馆两次以上,这样的频率,在世界也是领先的。十几年前,“图书馆之城”还是深圳一个美好的文化愿景,十年筑“城”,梦想成真。拔地而起的图书馆、星罗棋布的网点、日益完善的服务体系,展现了这座城市对市民阅读权利的呵护。
  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随着读书月的开展,深圳市民的阅读权利得到了充分的实现,与此同时,市民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进行文化创造等各种权利,都通过阅读得以体现、激发和推动。多年来,深圳通过阅读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今天的深圳,拥有文化馆69个,文化广场399个,博物馆36个,文化设施总面积超过195万平方米,形成遍布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每年举办公益文化活动上万场,有一批高品位的公益文化品牌,公共文化服务处于全国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速达25%,文化出口占全国六分之一强;有着强大的创意设计能力,荣膺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
  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在举办读书月4年之后,深圳确定了“文化立市”战略,倡导“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构筑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的城市主流文化。智慧型文化的打造,与阅读息息相关。智慧型文化,相对于蒙昧、盲动的文化形态,强调的是张扬人的理性,既包含着“求真”的工具理性,也包括“求善”、“求美”的价值理性。其中,工具理性属于外在的行动的智慧,主要体现为对技术产品的重视和偏好,反映人与物的关系,是智慧型文化的物质性、自然性内涵。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达,被誉为“中国最互联网的城市”,是国内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文化创意先锋城市,对知识、技术、智慧的崇尚是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市民崇尚知识和技术以及实用理性的生活态度。价值理性属于内在的心灵智慧,主要体现为对社会精神和人类伦理的重视,是智慧型文化的精神性、社会性内涵。建设“深圳学派”,打造“两城一都”,举办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关爱行动、创意十二月等追求真善美的品牌活动,都是为了让“智慧”在城市中流淌。“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是智慧型文化的一句响亮口号,是现代都市人追求的心灵智慧。
  阅读,对于民族、城市、个人而言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智慧和知识去实现梦想,是中国人共圆中国梦、实干兴邦的理性选择
  当今世界,追求可持续发展渐成一种共识。那么,如何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深圳读书月一直在推动全民阅读,这解决的未尝不是今天全民族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于民族、对于城市、对于个人而言,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阅读,是最好的可持续发展,一种快乐的可持续。
  对于民族而言,热爱读书的民族必将自强于天下。
  中华民族文明何以历久不衰并且日益壮大?这与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对学习阅读的推崇有关。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么重视读书这么刻苦,“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人一直把阅读当作和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书籍典藏汗牛充栋,勤学善学精神更是一脉相承。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到苏轼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凿壁借光”到“囊萤映雪”,对书本的热情、对阅读的推崇以及读书之刻苦,从中可见一斑。
  纵览古今,凡是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百折不挠精神的民族,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一个民族要不断进步,需要学习;一个民族要提升自身素质,需要学习;一个民族要被其他民族尊重,同样需要学习。阅读,是所有学习的基础。强国自国民始,高文化素质的国民自教育始,教育自读书始,热爱读书的民族必将自强于天下。
  对于城市而言,阅读是城市前行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犹记得在德国目睹的一个场景——乘火车时,车厢里静悄悄的,几乎每个人都在看书。此情此景,让人肃然起敬。在欧洲,有很多城市都是这样,这就给了我们启发,热爱学习和热爱阅读,永远是城市前行的重要动力,一个喜欢热爱学习的城市,必然能创造出灿烂的文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罗西在谈到深圳的阅读与城市发展时有这样一个观点,“对于一座城市而言,阅读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之一。阅读之所以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因为它无法被任何东西所取代,也无法被外界的任何力量夺去,它代表这座城市的气质和心灵,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深圳十几年来如一日推动全民阅读,这是对一种高贵的人文价值的坚守,而深圳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奇迹和文化奇迹,是因为人们保持着对阅读的巨大渴求、对知识的巨大热情,一个积累了丰富知识的城市一定能转换成强大的创造力。
  阅读,涵养城市的创新源泉。这座城市强大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意能力,与阅读密切相关,无数大胆的设想和创意都来源于持续阅读与勤学善学。深圳专利申请量连续九年位列全国第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没有扎实的学养,没有对新知识的不断汲取,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创意和创新能力的。深圳涌现出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受到尊重的企业,高科技领域的华为、中兴,金融领域的平安、招商银行,互联网领域的腾讯、迅雷等,这些叱咤风云的企业有着一个共同之处,不约而同建立起各自的企业大学,鼓励员工学习阅读,许多企业还踊跃参与到读书月活动中来,一个个书香企业也是创新能力卓越、创意能力一流的企业。深圳是“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同时是“设计之都”,两者之间有着神奇的契合:这座城市里,一边是大规模的安静阅读的人群,一边是每天爆发着无限的创意,安静阅读、创意无限,一座城市兼具两者,深圳做到了。
  对于个人而言,阅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快乐的可持续。
  我们谈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可持续在于人的可持续,而人要依靠读书学习才能可持续发展。在深圳,我们可以找到无数个因为阅读而改变命运的人。五湖四海怀揣梦想的移民在艰辛的工作生活环境中不忘自己的梦想,不忘勤奋读书,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步步走向了通往成功的阶梯。想改变命运吗?必须阅读!每个人的梦想如何产生和实现,阅读都是很重要的途径,而且这种可持续不是痛苦的可持续,当你真正把读书看成生活一部分时,你是快乐的。只有通过读书,才能真正培养人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
  中国梦,是时代最大的正能量,在中华文化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同样要从阅读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梦,也是和每个人密切联系的梦,每个人的梦想如何产生和实现,阅读都是很重要的途径。青年走入社会,会通过读书梳理志向和理想,开始奋斗的航程;实现梦想,要掌握大量知识和信息,就需要通过阅读去圆梦。因此,阅读不仅是梦开始的地方,可以点燃人们的智慧和梦想,同时,阅读又是圆梦的地方,人们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激情,实现灿烂梦想、铸就美好人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智慧和知识去实现梦想,是深圳人实干的一种方式,也将是中国人实干兴邦的一种理性选择。
  阅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全民阅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在变化中坚守,在坚守中创新,以精彩创意来持续推动。当前,深圳正在开展全民阅读立法,以法规进一步推动城市阅读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为全民阅读提供最根本的法律保障;深圳正探索建立全民阅读指数,不仅反映深圳全民阅读的脉络,还力争具有普适性;深圳正大力推进民间阅读,力争拿出一套办法予以支持,推动已蓬勃发展的阅读组织覆盖到城市各个角落、各个阶层;深圳正加强全民阅读的国际合作,申请设立一个关于阅读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级机构,同时探索建立全民阅读国际平台。走向世界的中国、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国有这个能量,而深圳尤其在全民阅读方面具有话语权和决算权。
  过去30多年来,深圳一直在做着别人想做或未做的事,现在,在全民阅读中,我们一样要去做那些别人还在想而我们已经在做的事。这是深圳的气量,亦是深圳的品格,在文化上如此,在阅读上如此,深圳可以继续领先。
  (本文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为《高贵的坚持——深圳读书月15年回眸》一书所做的序,该书由读书月组委会编辑,将于本届读书月期间首发)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1 11:19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发稿时间:2014-02-1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今日,第十四届深圳读书月在中心书城正式开幕。本届读书月以“阅读筑梦·阅读圆梦”为主题,将举办543项活动,其中重点活动49项,分为“特别策划”、“书香深圳”、“阳光阅读”、“青春成长”、“分享交流”、“民间阅读”六大板块,为市民呈上一场阅读盛宴。
  首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已经推动全民阅读13年的深圳,在第14个读书月到来之际,获得了又一份文化赞誉。今年10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这是深圳继获得“设计之都”称号之后的又一新荣誉。同日,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孔子勋章,亦是中国人首次获得此项荣誉。
  读书月组委会介绍,本届读书月是获得“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之际举办的一次全市性、大规模的全民阅读活动。本届读书月将以“阅读·进步·和谐”为总主题,以“阅读筑梦·阅读圆梦”为年度主题,举办543项活动,其中重点主题活动49项, 包括22个新项目,分为“特别策划”、“书香深圳”、“阳光阅读”、“青春成长”、“分享交流”、“民间阅读”等6大板块,全市10个区(新区)都参与其中。民间阅读组织也相当活跃,共策划组织活动46项。
  8场名家论坛谈时代和青春
  本届读书月的重点活动之一“深圳读书论坛”,将于读书月期间陆续举办8场活动,主题为“我们的时代,我们的青春”。论坛拟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讲述“八十年代的我们”,台湾自由读书人唐诺与印刻出版社社长初安民,对谈“朱天文、朱天心的文学青春”,万科总经理郁亮分享“菜鸟达人梦”。
  “年度十大好书”是每年读书月的重头戏,届时,来自大陆及港台读书界的专家、学者和全国知名媒体的读书版主编、编辑将齐聚深圳,对2013年的图书出版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并投票选出年度十大好书、年度十大阅读热点。今年除继续进行年度好书评选外,读书月启动当天,还将在中心书城举行“十大好书”回顾展。
  举办首届中学生汉语大赛
  今年的读书月对青少年阅读也增加了安排,在重点主题活动里,面向青少年的“青春成长”板块中有8项活动,实现了从幼儿到中小学生的全面覆盖。并在去年倡议“今天阅读一小时”的基础上,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和市阅读联合会还策划了“中学生每周课外阅读一小时”倡议活动,倡议各学校丰富社团阅读内容,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
  此外,今年读书月将举办“首届深圳市中学生汉语精英邀请赛”,面向全市初中生团体,以中学语文课为核心,设“语音、书写、应用”三类考题,全面考量参赛队伍的汉语水平。11月下旬举行决赛,从全市12支队伍中决出一支精英队伍。
  据悉,今年读书月还增加了“寻找书香门第”活动,并对评选出的“书香门第”给予每户1万元图书购置费用。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1 11:20
城市阅读的民间风景
王绍培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绍培
“民间读书会与民营书店:今天与未来的城市风景”是本次上海书展的主题活动之一,来自深圳的后院读书会、长沙的熬吧读书会以及上海本地的民间阅读机构2666图书馆、渡口书店、朋歌读书会、星期天读书会的代表参加了8月19日上午的座谈,跟在场的听众一起分享了各自的秘辛和快乐。
长沙的熬吧读书会是底气最为雄厚的民间阅读组织,因为他们的背后有一个热爱阅读的老板,每年为该读书会提供40万元的资金支持,还给他们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地。目前,熬吧读书会拥有2000多会员。每年每个会员要缴纳200元的活动费。这些会费的主要用途是为会员提供等值的好书。熬吧读书会的代表王来扶说,他们的理想是把熬吧办成广州方所那样的民间阅读机构。
5个爱书的年轻人创办的2666图书馆则更多的是展现一种对阅读的兴趣。2666图书馆的代表俞冰夏强调好玩是他们创办图书馆的主要旨趣,而文学是他们的标志。2666图书馆现有4000多册不大容易见到的纯粹的文学书籍,你可以用一杯咖啡在30平方米的图书馆里泡一个下午。到了晚上,2666图书馆则成了一个社交的地方,会有各种各样好玩的活动,你可以结识形形色色的朋友,交流五花八门的想法。
朋歌的创办人Frank是一位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在一块最多只能容纳15个人的空间,他坚持带领大家读一些高难度的人文书籍,采取的是那种精读的方式。为了给小小的阅读场所增加一些生活的气息,他甚至去学习了糕点的烘焙技术。
星期天读书会的创办人何家炜是一名出版社的编辑,同时也是法国文学的翻译。他拒绝在某一个固定的场所举行阅读活动,坚持要用一种“流浪”的方式在城市的许许多多地方去阅读。何家炜说,虽然我们把很多行为都称之为为读书,但只有对无用之书的阅读才能算是读书,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是最标准的读书。下一步,他希望在他的读书会更多地阅读诗歌。
相对而言,渡口书店算是有比较成型的经营体系,他们已经开了数家书店。不过,他们日益感受到经营的艰难,因为越来越高的租金,因为实体书店不能像网店那样打折,也因为市民阅读消费欲望的降低。虽然不事经营,何家炜仍然呼吁:要限制网上书店打折,要给民营书店提供必要的优惠条件。“如果现在不能看见民营书店的危机,用不了多久,也许我们就看不见民营书店了。”
一位叫唐文之的年轻听众说,日本东京有1700多家小书店,还有非常多的24小时书吧,日本人热爱阅读不是偶然的,跟这种阅读场所的星罗棋布肯定有很大的关系。她鼓励到场的民间读书会和民营书店要坚持“熬住”,因为对于城市阅读来说,这些民间的组织才是最有魅力、最令人神往的阅读风景。
深圳后院读书会的代表王思方在介绍了“阅读接力”活动之后,很多人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他们认为这一种让阅读变得好玩的行为艺术,必然对阅读的样态产生积极的影响,把更多的人吸引到读书活动中来。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1 11:21
图文:民间读书会的千姿百态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蝎子睡帐篷也是蛮拼的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艳
  以书的名义,一群人聚集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咖啡馆、艺术馆、画廊、校园,围绕三两本书,或读或议或聊。4月,武汉读书月;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今天,我们走进几家有着鲜明特色的民间读书会,于流年中停下匆匆脚步,轻嗅书香。
  斑马午夜读书会:在书店看完书睡一觉
  这几天,江城一众小资文青和读书爱好者的朋友圈里,被一个叫“夜宿书店”的活动刷屏了。发起人蝎子,80后,平头,微信个性签名是:改变这个不读书的时代。
  4月5日,大雨倾盆,但没能阻挡100多名爱书者涌入昙华林斑马大街。唱歌弹琴、谈天说地之后,晚上十点半,读书会正式开始,大家分享最爱的一本枕边书。夜色深沉,20多人留宿。席地铺垫,裹被睡沙发,甚至搭起了帐篷……4月11日晚上,200余人又涌入斑马大街,20多人留宿。昨晚,活动第三次复制,更多人涌入。
  有人说,睡书店是行为艺术,但蝎子自有构想。他正在通过众筹让更多人参与,“我们将营造一个悦读空间,拣拾美好”。
  武昌隐形人读书会:以热爱的名义阅读
  4月11日,《当吉他手遇见禅》。4月12日,《冷冻胚胎的命运困局》。4月18日,《小众动漫音乐与生活》。这是隐形人读书会最近的三期书单,至此,读书会举办了整整500期。有固定场地、固定时间、一群主持,且坚持8年之久,在武汉还真找不出第二家。
  隐形人读书会发起人吴越淡淡,8年前开了一间咖啡馆,同时举办读书会。她笑言,读书会中的“八卦”也很多,比如,有人因为一个观点拍桌子直至脸红脖子粗,但会后握手言和一起吃饭喝酒;再比如,单着来双着走的屡见不鲜,最终修成正果,连娃都生了。
  隐形人读书会一大特色就是主持人多,来自各行各业。供职出版行业的胡渔是隐形人的资深主持,他透露,首届民间阅读组织于世界读书日在深圳召开“阅读与城市”会议,在全国选取了8家民间读书组织,隐形人是武汉惟一一家获邀的读书会。“这是对隐形人的肯定”。
  66旅游户外读书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3月29日,春雨淅沥,鄂湘赣三省茶叶集散地、有着600年历史的赤壁茶马古道上,来了一群来自武汉66旅游户外读书会的人。12个孩子,18个大人,早晨7点半出城。
  这不单单是一次出游活动,而是《荒野求生手册》户外读书实践会,参与者都要求事先读过该书原版著作或电子版本。这本书是Discovery频道最受欢迎的节目“荒野求生”主持人贝尔·格里尔斯所著,破解了五大荒野类型求生技巧。
  一顿农家饭过后,两名专业户外教练小姚和小石开始切入正题,教授大家荒野求生的基本知识:在野外要学会用叶子以及竹子的幼苗来填饱肚子,不过在食用之前最好在水中煮15分钟。此外,竹子也可以当建材,制造各式各样的求生用具,如床、筏和炊具……
  一本书,一次旅行。这是一场特别的读书会。
  链接
  武汉靖川悦读会
  时间: 4月20日(星期一)下午14:00-16:30
  地点: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第二体育场内“七号教室”
  分享书目:《一分钟经理人》
  咨询QQ:276803274
  文华书城心理角读书会
  时间: 即日起至4月30日每周六14:30-16:30
  地点: 武昌楚河汉街文华书城4楼
  费用: 免费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1 11:22
中心书城迎来“温馨阅读夜”,第十五届读书月举行总结分享会
读书是高贵的坚持 展现城市伟大抱负
陈黎
在读书月“温馨阅读夜”,与会嘉宾总结经验分享感悟。深圳晚报记者 冯明 摄
深圳晚报讯 (记者 陈黎) 15年前,首届深圳读书月启动时,被中央媒体评价为“深圳的一大创举”。今天,读书月15岁了,已经成长为阳光勃发的英俊少年。昨天晚上,在中心书城的读书月“温馨阅读夜”的温馨氛围中,第十五届读书月总结经验,分享感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助理总干事兼基金项目指导委员会主席汉斯·道维勒,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深圳读书月组委会主任王京生,北京大学教授、深圳读书月特别顾问谢冕教授和他的夫人陈素琰教授,著名作家王跃文,市文体旅游局局长、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秘书长张合运等参加了分享会。
声音中的分享会
“我想给读书月的建议,深圳已经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回答了我,那就是阅读立法,用立法的形式将深圳推动全民阅读的努力固定下来,这一次,深圳又走到了全国的前面!”——五次参加深圳读书月的邬书林,最为赞赏深圳的阅读立法
“阅读,是一种高贵的坚持,因为它不仅是每个市民对生活的文明选择,更体现了一座新兴的、伟大的城市的伟大抱负。这种坚持并不苦涩,尽管坚持的路上时有干扰和阻碍,但是更多的是快乐,所以我说,读书月是痛并快乐着。”——回首读书月15年一路走来,王京生说
“看看眼前的人群,我就能感受到深圳人对阅读的热爱。阅读不仅是每个个体的私事,也可以成为一个得到社会共识的公众行动,深圳就做出了这样的榜样。”——面对书城里汹涌的读者人群,汉斯·道维勒感慨地说
“我走过不少城市,像深圳这样政府为读书设立节日、市民如此热爱阅读的城市却很少见到,所以我喜欢在深圳书城买书,和深圳人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作为深圳读书月的特别顾问,谢冕教授多次出席读书月活动,还经常在深圳书城买书。
数字中的读书月
●2000年9月,深圳决定将每年的11月设立为“深圳读书月”。
●首届深圳读书月的活动为50项,此后逐年递增,到今年第十五届,活动达718项,历届举办的活动总数达到4729项。
●15年来,读书月请来了饶宗颐、金庸、莫言、二月河、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格兰威尔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大家来这里开办讲座,名家数量达121人。
●读书月15年间催生了一批民间阅读组织。目前,深圳拥有各类民间读书会近100个,经常活动的读书组织50余个。
●读书月的参与人数从首届读书月的170万人次,增加到今年的1100万人次。15年间,直接和间接参与活动的市民人数1.06亿人次。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1 11:22
“以读书为荣”成为深圳人共同的价值观念
“以读书为乐”成为深圳人崇尚的生活方式
阅读改变城市精神气质

  2013年10月,深圳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荣誉称号。深圳,这座只有33年历史的城市,从2000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读书月”,整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因为阅读而改变。
  写诗改变了他的命运
  刘永,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的一位“明星员工”,他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深圳读书月上负责编撰的《青工读本》,如今正在深圳各大工厂、外来工聚集的社区被广泛传阅。
  而在十年前,刘永只是一名在深圳打工的保安。工作之余,他开始阅读并且尝试着创作。2008年11月,在深圳举办的“辉煌30年”首届农民工诗歌大赛上,刘永凭借自创诗歌《深圳,一个民工的时光志》荣获银奖,并因此落户深圳。2010年12月,刘永调入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工作,负责编撰《青工读本》。
  和刘永一样,深圳近千万的外来务工人员也接受了这座城市的文化馈赠。不少热心人义务担任深圳读书月的“阅读推广人”,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还自发成立了民间阅读组织。如深圳读书会、后院读书会等。
  在深圳读书月的带动下,深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也日臻完善:深圳已拥有4个经营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书城,全市有各级公共图书馆600余家,在国内率先实现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并建成200多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
  读书月带来“理念革新”
  深圳读书月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昭示了几个全新的“文化理念”。
  理念之一:判断一座城市是否有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文化增量和文化流动性。
  缺少历史积淀的深圳成为一座书香弥漫的文化新城,深圳市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对此解读:文化的发展主要不是取决于它的存量,而是取决于它的增量以及增量的速度。深圳可能在某些习俗上没那么传统化,但它的文化爆发力、创造力、创新能力与形成崭新的文化舆论的能力是不可小觑的。
  理念之二:“父母官”荐书可成为城市阅读风向标。
  在今年的第十四届深圳读书月上,深圳市、区、街道各级领导干部共推荐了100多本书,“父母官”与老百姓同读心仪之书,共享读书之乐,一时间成为深圳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推荐了《深圳梦:100个深圳人的成长史》等。
  王京生说:“领导荐书,如果他愿意荐,真是一件好事,因为荐书首先得自己看,不看你怎么荐?这就有个带头作用。另外他荐书以后,一定要看效果,无形之中会对一个地区的读书风气有影响。”
  理念之三:政府与民间合作,从“高贵的坚持”到“幸福的分享”。
  记者了解到,13年来,深圳的全民阅读已经从一种“高贵的坚持”变成了“幸福的享受”,“以读书为荣”成为深圳人共同的价值观念,“以读书为乐”成为市民崇尚的生活方式。
  深圳读书月已成功举办了14届。首届深圳读书月举办文化活动50多项,参与群众170多万人次,到2013年,全市所举办的文化活动达543项,参与群众近千万人次。读书月成为深圳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盛宴。   ·据新华社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1 11:23
“全民阅读”改变一座城 创意深圳给力“中国梦”2013-12-03中国文化传媒网
中国文化传媒网广东频道讯(记者 林金华 彭海霞)14年前,那座曾经以“深圳速度”闻名的城市,把全民阅读提升到城市战略高度,深圳读书月的序幕缓缓拉开。此后,每年的11月,“年年此月,我们与读书相约;此月年年,深圳以读书为节。”深圳读书月,在“高贵的坚持”下,践行着“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深圳观念,印证着深圳人对文化的追求与守望。在这座“商潮不掩读书声”的年轻城市,读书月为它凝聚力了智慧,增添了力量,提升了品位。“文化深圳”的标识正日渐清晰,一座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正引来世界的瞩目。
深圳读书月不是凭空生发,而是以市民的文化活动和文化需求作为现实根据。
读书月关注少儿阅读。图为2013中国童话节暨第十届深圳童话节现场。
第二届深圳读书月首开读书论坛,邀请名家开讲。图为金庸在第五届深圳读书月与市民分享他的武侠世界。
读书漂流活动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参与。
第十四届深圳读书月举行阅读分享活动,读书月由此拉开帷幕(从左至右为:深圳市市长许勤,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深圳原市委书记李灏,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
深圳创举 一年一度,我们与书相约
“一年一度,我们与书相约,同赴一个知识的盛筵;一年一度,我们与知识相约,共享一番读书的愉悦。”2000年,当诸多城市依然停留在拼经济的阶段,一个鼓励全民阅读的活动在深圳启动了。当年的《新闻出版报》为此评论说:这是深圳的一个创举,首届深圳读书月活动时间之长,活动项目之多,涉及面之广,参与人数之众,社会反响之强烈,在全国首屈一指。这是一个文化创举。呼唤它诞生的是市民的读书热情和求知渴望。深圳读书月组委会主任,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说,1996年11月的第七届全国书市,这个曾被别的城市认为是亏本买卖的“烫手山芋”,在深圳变成了“香饽饽”,当天前来参观购书的市民多达10万人。
正是市民的文化需求引发了政府主管部门举办读书节日的构想。也正是市民对阅读的需求与渴望,正是深圳这座年轻城市对知识的渴望,让读书蔚然成风。深圳读书月特别顾问饶宗颐曾说:“深圳这样一个年轻的城市有如此欣欣向荣的读书尚学风气,是我没有料到的。”同是深圳读书月特别顾问的北大教授谢冕也这样评价读书月:“在我走过的城市中,还没有看到一个城市像深圳这样,好像每天都过着文化的狂欢节。读书月的持续举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市不折不挠的文化攀升。”作家莫言在来深圳读书月做客时也有感而发:“深圳人将读书月这种社会化的群体活动逐渐内化成个人的一种习惯性行为。因为读书月,深圳拥有了一段静美时光。”
读书月是一项创举。2001年,在第二届深圳读书月启动仪式上,时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石启仁说,深圳读书月是深圳精神文明建设的创举,对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崇尚阅读、开创读书月是深圳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之后,又让世人刮目相看之处。2010年读书月10周年的时候,王京生回顾说:“创举,就意味着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这正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的,而这也印证了深圳十大观念之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谁也没有料想到深圳读书月这一以贯之的高贵追求在14年之后赢得世界级的赞誉与嘉奖,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今年深圳读书月阅读分享活动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罗西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很多理念在深圳这座新兴的中国城市得到了很好的契合和共鸣。我深深感受到,这是一座因为注重阅读而值得尊敬的城市,这是一座充分保障市民文化权利的城市。我很喜欢深圳这座城市,她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了属于深圳,也属于世界的现代文化传奇。”
深圳坚持 阅读筑梦,阅读圆梦
14年来,翰墨书香;14年来,全民阅读;14年来,高贵坚持;14年来,文化深圳渐行渐近。
谁都明白阅读的成果并非立竿见影,读书也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唯一要做的便是坚持。在第十四届读书月以“一个城市的读书故事:梦想与道路”为主题的“深圳读书论坛”活动中,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说:“其他城市都没有拿到‘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荣誉,深圳是怎样拿到的?有什么经验?其实主要就是一点——坚持。只要我们认为它是正确的,就该坚持。”因为“推广读书活动本身是一件寂寞的事情,读书的影响可能要二三十年后才能看见”。让人欣慰的是,14年的坚持让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了读书月。
回首首届读书月,50项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吸引了170多万群众的积极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市民的读书热情,在深圳掀起了继第七届全国书市后的又一次阅读热潮。如今,今年十四届读书月中,543项活动吸引了千万人次的参与,其中重点主题活动达49项。
读书月的阅读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每年主题都经过精心策划和缜密思考,不断更迭的年度主题,见证着这座城市的书香历史,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成长。从首届读书月提出“营造书香社会,共创美好未来”,第二届提出“探求科学真理,弘扬人文精神”,第三届提出“建设公民道德,实现文化权利”,第四届提出“提升城市品位,享受健康人生”,第五届提出“提高市民素质,面向城市未来”,读书月始终以市民为本。前五届读书月热热闹闹,丰富多彩,可以说是读书月的造势阶段,让市民逐渐熟知了读书月。到了2005年,第六届是一个跨越,开始了读书月的巩固成长阶段。这一年,“阅读·进步·和谐”的主题确定,从此在这个总主题下,年度主题每年更迭。在第六届提出“读书为乐读书为荣”,第七届“让城市因阅读而受人尊重”,第八届“实实在在读一本书”,第九届“我阅读我快乐”之后,在走到第10个年头时,读书月进入创新提升阶段,跳出了阅读的小圈子,进入城市的大视野。王京生说,第十届“城市推崇阅读,阅读改变城市”的主题告诉我们,十年不辍的含英咀华,十年不辍的苦心经营,十年不辍的机制创新,十年不辍的精神浸润,阅读已和这座城市的人密不可分。之后,第十一届主题“文明公民阅读为荣”,第十二届“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再到第十三届“文化提升正能量”,第十四届“阅读筑梦阅读圆梦”,阅读与每年的关键词紧密相关。
14年高贵的坚持,读书月硕果累累,受到市民热捧。2007年,在深圳“市民喜爱的十大文化品牌活动”评选中,读书月以高票当选。在2008年《南方都市报》的先锋城市和先锋文化事件评选中,深圳读书月在专家组和大众组投票中均名列第一。2009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在深圳召开“全民阅读活动经验交流会”,并称赞深圳读书月是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成功典范。
深圳创意 把全民阅读提到城市战略高度
读书月不仅是阅读的盛会,同时也是创意的盛会。通过创意形成一系列知名品牌活动,为阅读增添了新的内涵,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参与。
在2001年第二届深圳读书月开始的深圳读书论坛以读书为号召,以专家学者演讲为形式,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和学术交流。首个读书论坛,国学大师饶宗颐作为第一个嘉宾,为市民带来《中国学术与人文传统》的演讲。此后,陈佳洱、李欧梵、金耀基、徐雁、二月河、陈忠实、唐浩明、余华、扬之水、钱文忠、葛剑雄、陈子善……让读书论坛成为智慧的殿堂。
“年度十大好书”的评选,“缔造了一个新的传统,就是对人文价值的坚守,它不受外界影响,不受畅销书的影响,永远坚守自己的价值。”并期望通过十大好书评选,能代表中国书业的价值观,也争取中国书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深圳全民阅读示范单位、示范项目、优秀推广人”的评选活动,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并拟在全国推广。在今年的优秀阅读推广人中,包括了企业员工、中小学校教师、深圳图书馆视障阅览室的工作人员等。
每年的读书月都在不断推陈出新,在一批活动固定化、品牌化之余,另一批创意活动又闪亮登场。“经典诗文朗诵会”,邀请著名播音员、演员朗诵中外经典诗文,让观众沉醉其间,温故知新;已经举办10届的“深圳童话节”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明天的太阳”描绘蓝天;已经举办9届的“全国打工文学论坛”关注城市文学新形态,受到文艺界关注;已经举办7届的“海洋文化论坛”发现深圳的海洋文化能量;同是第七届的“诗歌人间”让漂泊的诗歌传唱人间;“历史的天空下”成为让人期待的思想盛宴;“世界知识城市峰会”凸显全球视野、深圳高度;“地铁阅读季”“手机阅读季”跟进时代步伐、关注新兴阅读媒介……
正是在读书月的带动之下,深圳衍生了一系列备受市民喜爱、社会关注的文化品牌:市民文化大讲堂、创意十二月……在深圳诸多文化品牌形成的“彩虹般的光芒”之中,其中有一束较早散发的光芒就是来自2000年开始的深圳读书月。
读书月带动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创意文化品牌的诞生,从源头上说,深圳读书月的举办本身就是一种创意。读书,本是个人的行为,而一座城市在十几年前就以城市的高度,把读书作为一种文化权利去推动、实现。从私人阅读到公共阅读的拓宽,从私人行为到城市战略的提升,这说明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格局与文明力量。
把全民阅读提升到战略高度,这是深圳读书月的战略支撑。2010年,深圳市委专门发布《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根据《意见》制定了《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为推动全民阅读尤其是深圳读书月的科学、深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两个文件相继发布,读书月活动上升为整个城市的战略,并对未来有了中长期的考虑。全民阅读作为城市高度来推进,并推出《意见》和《规划》,这在全国是首创。
深圳关怀 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读书月践行的是一种关怀,人文关怀。
王京生说,中国有句老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业长。”站在今天公民社会的角度看,阅读是一种最基本的人的文化权利,基本文化权利要得到保障,就要让每个人都读好书。读书月,正是深圳市委、市政府保障市民文化权利的责任感与广大市民积聚已久的文化需求激情碰撞的产物。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成了多年来深圳读书月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深圳是在全国较早关注文化权利问题的城市之一,2002年第三届读书月就曾以“建设公民道德,实现文化权利”为主题。组委会开宗明义提出:读书是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化活动,不断增长的读书需求,是深圳这样一个迅速成长、快速发展的现代城市必然的文化热情和渴望,读书月活动正是针对这种需求,为市民创造读书的条件和氛围,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衣食住行”后面再加一个“读”字。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品牌活动,读书月始终关注最大多数人的读书愿望,努力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读书月关注基层,尤其注重深圳特区一体化、特区内外均衡发展的新局面;关注青工,尤其注重关注新生代青工的身心健康发展;关注新阅读,尤其注重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等新阅读的发展趋势;关注民间,尤其注重公民阅读演变成为市民自觉自主的常态化行为;关注交流,尤其注重中外阅读文化交流和国际阅读文化交流。
针对深圳特殊的人口结构,读书月对于人数众多的外来劳务工、少年儿童等社会群体尤为关注。读书月专门为青少年群体策划出“阅读·成长”板块,组织举办青少年阅读推荐书目、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图书漂流、经典阅读大赛、书香满鹏城等一系列活动。
读书月关注青工的文化阅读,满足青工的文化需求,提高青工在读书月活动中的参与度。为数百万读书需求强烈、需要社会帮助的外来劳务工量身定做了“青工书屋”“青工读书成才大型报告会”“青工大课堂”等一系列项目。曾经是一名保安的“90后”男孩毛志刚,因为爱阅读爱诗歌坚持写作而改变了命运,被破格担任一家文化公司的编辑,随后又成为《深圳投资者》杂志社的一名主编。在今年第十四届读书月的阅读分享活动会上,毛志刚与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对话,“2011年春天的时候,我还是一名保安,当时看到您去看望民工街舞团,并激励他们‘以阳光的姿态面对人生,以辛勤的劳动创造生活,以感恩的心态融入生活’,这三句话一直在激励着我。”他说,“如果不读书,我不会从一名保安成为一名杂志社主编,从一名文学爱好者成为一名诗人。你们熟悉早晨五点钟的风景吗?每天早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读书的渴望。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只需要竭尽全力去读书,书中可以告诉你答案。”
深圳探索 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
如果问深圳读书月何以能够成为国内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广泛的读书月,它的答案之一便是它探索出的深圳模式。14年的持续开展,读书月活力不断加强,平台不断拓宽,机制更加成熟。政府、专家、社会、企业、媒体等分工协同、各有侧重、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在组织保障、智力支持、活动组织、宣传报道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而有效的运作规范。
尹昌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14年读书月的坚守与读书月组委会始终如一坚持的“将文化变成城市的主导”价值理念密不可分,与其探索出的一套“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的成功运作模式密不可分。成立读书指导委员会,开展好书评选推荐活动;组织动员社会各阶层参与策划活动,收集智慧,不断创新活动内容;政府转变职能,委托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承办读书月活动,有效发挥企业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这一运作模式,读书月在深圳生根发芽。
深圳读书月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市新闻出版局等单位主办,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承办,市有关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团体、新闻媒体、企事业等30多家单位共同承办。14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长期担任读书月组委会主任、副主任,历届市主要领导多次对深圳读书月作出重要批示,并亲自参加读书月的各项活动。市宣传文化基金每年拨出专款资助读书月活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以极强的行政力量推动活动开展,把读书月的举办作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指标。读书月组委会成立专门的专家指导委员会,为读书月活动提供价值理念和智力支持,对市民阅读进行指导;中央、地方、境内外媒体深入报道甚至直接参与策划,使读书月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高。
读书月请来最高级的顾问团队。2001年10月26日,读书月组委会聘请老领导李灏、厉有为、李海东为总顾问,同时向饶宗颐、金庸、陈佳洱、谢冕、余秋雨、牛憨笨6位先生发出“特别顾问”的聘请书。2001年第二届深圳读书月,在读书月还未成大气候的时候,饶宗颐在84岁高龄时,成为读书月重点主题活动读书论坛的第一位开讲嘉宾,这对读书月是莫大的支持。
“政府倡导、专家指导、企业承办、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深圳读书月模式,令全民阅读种子如蒲公英一般飘向全国。读书月组委会通过各种途径研究和了解群众的读书需求,并努力通过读书月的各项活动来满足,始终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群众”。从首届活动开始,就深深扎根于社区和基层,深入市民群众生活,让阅读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读书月采用了分点启动仪式,深入发动了各区以及教育、工会、团委、妇联等系统广泛参与,这也是它为什么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广泛的原因。
读书月把民间阅读引入其中。三叶草、彩虹花公益小书房、后院读书会等民间阅读组织策划了一批切合市民阅读习惯、注重市民参与的读书项目,力争以新颖的形式出现在市民面前。 据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副秘书长谯进华介绍,这些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民间阅读力量的成长,正是得益于深圳读书月多年的坚持,让阅读在这座城市结出了硕果。
深圳观念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深圳十大观念”中,有两个观念与文化紧密相关,而其中一个则是直接推崇读书,这便是“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2005年,深圳读书月已进入第6个年头,这一年,王京生提出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理念——“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这是需要远见、智慧与胆识的。从此在深圳,读书不再仅仅是私人的事情。在《深圳十大观念》一书中这么写道:“无数市民在这一口号的感召下,在数以千计大小不一的读书活动平台上,共同开启了一座城市的气质重塑,一起张扬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坚守。”
数年实践证明,“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这个理念的提出是先知先觉的。2012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进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全民阅读将成为每座城市的文化追求。201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成为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这是对这座城市崇尚阅读、推广阅读、鼓励阅读的认可与鼓励。无疑,深圳从一开始把阅读提升到城市高度是智慧的。在2005年第六届读书月启动仪式上发布的《我们爱读书——深圳读书月宣言》写道:“每个城市都有被尊重的渴望,每个城市都有受尊重的理由。有的因为物产富饶,有的因为景色秀丽,有的因为名人辈出,有的因为历史悠久。深圳人为自己的城市提出怎样的期许?让深圳成为一个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吧——让我们的市民因读书而身心亮丽,让我们的城市因书香而充满诗意,让我们在这座书香浓郁的城市里,诗意地栖居!”
王京生曾说,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被赋予不断探索和先行先试的使命。深圳用10年时间,持之以恒地开展读书活动,说明了读书活动在深圳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说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眼光和全市的一种基本态度。历届市领导都精心呵护着读书月这一品牌,总抽空出席重要活动,而他们本身也是城市全民阅读的领航者,有些市领导在调离深圳时,行李中最多的就是书。
纪录片《十年读一城》中说道:“读书月,是以经济冠名的特区在文化上的坚守,是私人阅读空间社会化的延伸,是践行公民文化权利的水到渠成,也是提升市民气质和城市尊严的潜移默化。”14年来,读书月正成为一座城市“高贵的坚持”,成为全城市民“静美的时光”。也正如王京生所说:“深圳筑造的不仅是高楼大厦,通过阅读,我们还在走向一种‘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正在创造一种高尚的城市文明样式。”
链 接
深圳读书月大事记
2000年(首届)
11月1日,首届深圳读书月正式启动。主题:营造书香社会,共创美好未来。共举办文化活动50多项,参与群众达170万人次。
2001年(第二届)
主题:探求科学精神,弘扬人文精神。共举办65项主题活动,参与群众达200万人次。首届读书论坛开讲。
2002年(第三届)
主题:建设公民道德,实现文化权利。共举办129项主题活动,参与群众达300万人次。“书香家庭”评选活动首次亮相。
2003年(第四届)
主题:提升城市品位,享受健康人生。共举办活动102项,参与群众450万人次。
2004年(第五届)
主题:提高市民素质,面向城市未来。共举办各类主题活动130多项,参与群众达500万人次。实行委托承办制,由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承办。
2005年(第六届)
年度主题:读书为乐读书为荣。共举办130多项主题活动,参与群众超过650万人次。发布读书月宣言《我们爱读书》,确定固定主题“阅读·进步·和谐”。
2006年(第七届)
年度主题:让城市因阅读而受人尊重。共举办主题活动319项,参与群众达700万人次。首届报纸阅读文化圆桌会议召开。
2007年(第八届)
年度主题:实实在在读一本书。共举办312项主题活动,参与人数达800万。举办首届“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
2008年(第九届)
年度主题:我阅读,我快乐。共举办主题活动332项。
2009年(第十届)
年度主题:城市推崇阅读,阅读改变城市。共举办主题活动370多项。发布深圳读书月主题歌《云在青天书在手》。“全国全民阅读经验交流会”“第二届世界知识城市峰会”“公共图书馆国际高峰论坛”三大高规格阅读峰会在深圳举行。
2010年(第十一届)
年度主题:文明公民阅读为荣。共举办403项活动,900万人次参加。《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11-2020)》和《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相继发布。
2011年(第十二届)
年度主题: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共举办530项活动,参与市民近1000万人次。首届地铁阅读季举行。
2012年(第十三届)
年度主题:阅读提升正能量。共举办594项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参与市民近1000万人次。
2013年(第十四届)
年度主题:阅读筑梦阅读圆梦。共举办543项活动,参与市民近1000万人次。
本版图片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提供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1 11:27
夜走武汉24小时书店:夜读之光温暖都市寂寥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1日  来源:湖北日报  



  一年前,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实行“24小时不打烊”受到各界关注,获李克强总理“点赞”。一年来,全国多个大城市试水24小时书店。在武汉,位于汉阳的物外24小时书吧开业近一年,位于汉口卓尔书店启动24小时营业近半年,武昌则有书店开始探索24小时运营模式。一座城为什么需要24小时书店?夜读之光温暖了谁?近日,记者探访江城“深夜书房”。
  11日,晚上10时30分,武昌区昙华林街区,店铺的灯火开始熄灭,街道尽头的拾间书局依然灯光闪烁,有人沉浸书海,有人整理睡袋准备夜宿书店。29岁的袁倩正在阅读《中国建筑艺术史》。作为一名负责五星级酒店前期策划的酒店顾问,外表年轻靓丽的她工作能力有时受客户质疑,但这样的质疑往往在与她交谈半小时之后消失。她将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归结为读书。虽然家中藏书很多,但每个月她至少去书店6次,因为“深刻的书买回去大多成了摆设,在书店则能静下心读完一本书”。说起阅读带来的快乐,袁倩滔滔不绝,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看到多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的壁画、雕塑艺术,回想《艺术的力量》这本书,如隔着时空和大师对话……
  大学生创业者郑冰参加拾间书局的24小时体验则是因为一本名为《虫子旁》的书,这是“世界最美图书”获奖者朱赢椿首部图文作品,讲述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书店特意仿造书中场景搭建帐篷区,顾客可以在读累之后,伴着虫鸣入睡。
  35岁的余巍从事汽车销售工作吗,虽然销售工作忙、压力大,但每个月依然会去3次书店。家住汉口的他常去卓尔书店,这天带着妻子一起夜读则是在孩子的教育上遇到困惑,希望静下心和妻子一起读读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2日零时20分,汉阳的物外24小时书吧,36岁的赵女士和好友正在挑选书籍。赵女士在书店附近的咖啡厅上班,一天的工作往往从午后开始,凌晨结束。深夜下班后,“读书是最好的放松。”她喜欢选一本文学书,阅读到凌晨2时左右,再回家睡觉。
  36岁的陈松林在物外24小时书吧工作已有2个月,工作时间从晚上10时到早上8时。他告诉记者,深夜的书店读书人多,买书人少,有不少大学生带着毯子来,读累了就在书店睡觉。拾间书局负责人蝎子蓝蓝告诉记者,武昌大学生多,读书人多,该书店连续两个周末举办的书店24小时体验活动,每一次报名人数都远远超出30名的限额,希望有一天书店成为真正24小时运营的书店,收留午夜孤寂的灵魂,为城市文化点亮一盏灯。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1 11:31
主题:我的非主流阅读爱好(漫画,玄幻,武侠等等)
  时间:2008年12月20日(周六)14:00——18:00
  地点:隐形人咖啡馆(武昌街道口京韵花园A-1号,湖北省京剧院隔壁)
  主持人:寂路目者
  
  活动流程:
   1.嘉宾到齐,自我介绍。
   2.介绍自己的非主流阅读爱好以及所带书本大致内容(无书本朋友可提前到隐形人咖啡馆免费借阅)
   3.展开讨论,陈述各自观点。
   4.自由交流,风格随意。
   5.一句话总结。
   6.主持人总结发言。
   7.讨论并通过下期主题。
  
  例:
  背面是恢弘的城,前面是水面摇晃的幻影,樱花伤逝,大雪降临。谁是谁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衰伤的精魂。
   ——郭敬明《幻城》
  
   人生总有许多巧合,两条平行线也可能会有交汇的一天。
   人生总有许多意外,握在手里面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
   ——几米漫画《向左走,向右走》
  
   “发生在乔峰身上的事,无一不是解不开的死结,这些死结一个连一个,终于令得英雄如乔峰,也不得不悲剧收场,天下人宜同声一哭。断箭插入自己心口,结束了他的一生,就是内心深处无数凄苦积累的结果。”
   ——金庸谈论写到这一段时自己热泪盈眶,忍不住哭出声来。
  
   15岁的时候,我认为爱情是一次亲吻;25岁的时候,我认为爱情是一段缠绵;30岁的时候,我认为爱情是一场婚礼;35岁的时候,我认为爱情是一个孩子。现在,我认为爱情只是男人和女人下一段爱情的一个接口。
   ——朱德庸漫画《什么事都在发生》
  -------------------------------------------------------
  -------------------------------------------------------
    乘车路线:593路、728路、729路、536路、538路、540路、586路、596路 、601路 、518路、519路、521路 、564路 、703路、709路、710路 、 608路、 413路、401路、18路 、581路 、715路 、 576路、 15路、59路、66路 、510路、702路、 25路 、
        
  坐车到【街道口】站下,然后大家观察三个标志性建筑:湖北省军区,湖北省艺术学校,华仁医院。在华仁医院这里有个转角进入【零三路】然后直接进来会看到【湖北京剧院】,【隐形人咖啡书吧】就在隔壁。如果是在省军区这边下车,要横过马路,然后找到华仁医院,再从那里进来。
        
       隐形人读书会QQ群 76473900   
   隐形人咖啡的QQ:722881 或 17176601
        联系人:吴越淡淡
        电话:62006089
  注:无最低消费,请提前跟帖报名或发短信至淡淡报名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1 11:32
隐形人读书会第24期《热爱生命》(2009-06-09 20:34:50)  


 主持人写在前面的话:
  
   小黑也算参加过多次读书会了,本期是自觉最好的一次。原因有三:
   1. 很多新人参加,大家看下面的与会人员多半是新人。
   2. 本期做了一些自我尝试,比如最后在自由讨论环节采用了苏格拉底式的导引大家得出结论的方法(得了闪耀男的真传),并用2233举了一个实例,开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请别放在心上,作为主持人也得调节气氛。(但是,我还是不会给你面包的,饭团可以。笑~),至于什么样的情节请看官找自由讨论环节。
   3. 讨论气氛热烈,讨论的问题比较深入。
   最后,谢谢青荇做本次读书会的记录员,能跟她合作是我的荣幸。
   同时,提出严肃的自我批评:
   1. 主持人迟到。以后要早点打车,提前半小时到。
   2. 控制个别及其活跃的成员发言的能力不足,个别新人的发言时间偏短。以后要严肃地控制时间,提醒简短发言,给各个成员相对公平的待遇。
   3. 在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有的成员回答没有符合主持人主观判断,主持人很不合适地使用不恰当的回复,对此,我非常抱歉,并以后一定注意改变自己的作法和思维。
   4. 最严重的是,受情绪影响,主持人居然在读书会结束后2个星期才发总结帖。
  
  与会:【小A】和【小丸子】(你们两个可是难得来一回),【红尘客】(新人),【光影离合】,【花生】,【黄花菜】(新人),【LAN】,【清瘦梧桐】(新人),【G小调】(新人),【李岩】(新人),【2233】,【青荇】,【小朋友弦音泠泠及泠泠的妈】(母女新人),小但(新人),伪愤青(打坐旁听,少有地不怎么说话)
  第一轮 自我介绍,鼓掌欢迎新人
  
  第二轮 自由表达读后感
   有绅士风度的【红尘客】首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显然是有准备而来的:本小说是求生小说,三点感受:
  一意志是生存的支柱,病狼和人都是弱者,谁意志更强谁能活,《南京!南京!》和《辛德勒的名单》
  二是生存的技巧,望梅止渴,放弃金子
  三是品德,不抱怨被遗弃,看到死去的朋友有怜悯,不去吮吸朋友的遗骨。题外,杰克伦敦本人就是自杀身亡的。
   从这一点上看,红尘客是看完了小说,并了解了一些作者的生平。主持人倾向认为你的思维是比较喜欢抽象一点的。
  【G小调】是新人,一身素雅服装的女生:看了小说觉得好饿,文章语言朴实,震撼,对生命的敬畏,作者应该有相似经历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同样是新人的【黄花菜】:震撼,一是小说的主线是主人公的生存信念,二是对痛苦的承受力让人震撼,三是竞争意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四是能生存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有希望。
  老朋友【2233】一向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今天同样语不惊人死不休:谈自己的阅读经历,有点抵触,这样的题材太多,翻译的问题,“热爱”字眼影响到作者的意图,杰克伦敦到底是在肯定生命中的哪一部分,很多细节并非反映出正面的问题。2233提出了一个中文书名可能没有完全把作者的本意翻译出来,他举出希腊文中对love这一词汇的定义并用希腊神话来作为论据说明,有理有据,十分让人信服。
  一向很沉静的【花生】徐徐地说: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一般人都是会这样做的,在那种环境下,表现出更多的动物本能。
  也许是因为这篇文章收录到了中学课本,所以小朋友【弦音泠泠】以及【泠泠妈】带着一种惊喜般对读书会的赞扬也来了,这是第一次我看见有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参加的。【泠泠的妈】这样认为:赞成2233,自然面前,人和动物都很弱小,主人公遇到困难首先祈求帮助,被抛弃,舍弃鹿皮袋,舍弃财富,没有从人的劣根性出发嘲笑比尔的死亡,反映了两种人生态度,生命、财富和友谊轻重问题,人在环境中危机意识。人要经过磨难后才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这应该是反映的【泠泠妈】对人生的经验总结吧。
  小朋友【弦音泠泠】:饿,敬佩,不真实,文章有错字。
  一直在旁边专心记录的【青荇】生怕错过了,举双手发言:认同2233和花生,不认为小说有什么了不起的社会意义,无非是人的动物本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下被激活了。
  一身健壮的肌肉的【清瘦梧桐】:庄子,子非鱼,我们很难理解选择自杀的人的。对细节记不清,看书只是为大家提供愉悦感,如果没有深沉的经历就无法理解和体验。讲到对自己去四川地震灾区的经历。
  帅哥【小A】认为:不赞成青荇,信念才是最重要的。
  90后的【小丸子】认为:生命到底有多大的潜能,多恶劣都能活下来。
  学艺术的【LAN】则认为:人的野性会爆发,在此种环境下,自己可能不能活下来,主人公的意志力实在坚强对于吃面包,不失去不知道珍惜,追求的是什么。
  【光影离合】:和2233以及青荇的观点一致。特点是把社会学的人还原为生物学上的人,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否能还原成求生本能。对自杀而言,没有形而上的意义。
  【黑色幽默】:一块牛排,热爱生命都是杰克伦敦小说中的名篇。杰克伦敦的写作特点,人性的动物性和社会性,被放到某个场景中,突出某个特性,把人最真实的特性反映出来了。热爱生命,人在恶劣环境中,为生存而展现得个体的巨大潜能。
  
  
  第三轮 自由讨论
  本轮环节,大家对是选择浑浑噩噩生存还是选择有信仰的生活,杰克伦敦为什么一边写下《热爱生活》却一边选择自杀,生命的终极价值,到底如何看待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记录员只记录到这里,后面是主持人凭回忆描写)
  第一阶段,大家围绕着2233在第一轮自由表达阶段对于"love"翻译的存疑进行讨论,大致达成了一致,认为翻译中损失了love的涵义。认为热爱实际上有三重涵义,有内以外,由浅入深:对自我生命的热爱,对自我生命尊严的"love",以及对他人生命的尊重。
  第二阶段:讨论的话锋开始想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观转化,在体会到了《热爱生命》的主人公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热爱以及对生存下去的尊严的看重后,表现在对与狼争夺生命权以及对比尔残骸的尊重,既体现人的动物性,有体现了在恶劣条件表现出升华了的社会性。话题在【泠泠的妈】那里转变成了人生态度的讨论:人应该追求普通的生活还是有理想的生活。
  第三阶段:主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主人公获救以后,明明知道他有问题,无论是水手们,还是科学家们,大家为什么都相信他会好的,而且都这么胖了,还给他无限量供应面包。主持人试举一例,以丰满的2233为例,明明知道他已经有这么丰满了,为什么还要给他面包呢?
  大家开始是围绕着导致主人公这么做的原因来讨论,有从心理学看的2233和花生,也有从人对环境的危机来看的【泠泠的妈】,但主持人认为应该把视角放在其他人身上,他们看待这个“异类”,表现的如此宽容的原因上。所以,又把2233拿来做“靶子”,主持人也不想这样,问大家会不会给面包给2233,终于【青荇】理解我的本意,从社会宽容度对人的自愈的帮助的角度来看,深入我心。但以后注意减少自己的主观性,鼓励多种观点并存。这一段时间非常热烈,有的人喊不要卖关子了。总之,做这一期的主持人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第四轮 一句话总结
  红尘客:哈,有点傻了,哈哈哈哈……
  G小调:生命就像太阳,不管你看到它没有
  黄花菜:生命生命如此脆弱,却又如此美好
  小但:肯能死去的人才知道或者的意义
  2233:每个人都比较渴望生活
  光影离合:不想输而已
  音妈: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
  花生:其实人就这样
  梧桐: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小A:我要简简单单的过完这一生
  丸子:只有抗争才有胜利
  LAN:我相信2233曾经很苗条(全场爆笑,我都没有提了,呵呵,这"坏"小子)
  小黑:我们有权利放弃生命,但是没有权利放弃生命的尊严
  青荇:好热……(小黑:大热天,真辛苦)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1 11:33
隐形人读书会第29期《万历十五年》(2010-01-18 13:04:53)  


时间:2009年6月13日

地点:隐形人咖啡馆

参加人员:稻草童话、Tiger、乔克、伪愤青、光影离合、寂路目者、汪南、氢键、萧何、更纱、MPC、古魄川、落地的麦子、Tym.、深蓝、深蓝GF、蓝旗袍、青荇

主持人:稻草通话

记录员:愤青 萧何

欢迎词……

自我介绍:欢迎新人。

主持人介绍该书来历,发展历程,对国内的发展影响,这本书很快出名,介绍黄仁宇的其他书籍,陆续引进中国。

读后感:
1稻草童话:对于这本书的问题:皇帝的属性? 导致整个国家的危机?为什么当初中国不能远征日本?反过来被朝鲜侵犯!欧洲历史的火器应用,而中国还在修筑长城!

2深蓝:学法律出身的 本书很怪,用传记体来写历史,最后中国历史归于失败的命运 通过个人失败总结历史朝廷的失败 讨论中国历史的失败个人认为归结于这个方面

3深蓝同行mm:个人对历史兴趣不是很多,但朋友推荐很强烈,看到了中国历史的很多东西,稳定压倒一切,是当前的中国主题,对于当前的这种情况,认为特别值得探讨。

4 tym:从宏观上解释这本书,看了一下别人读后感,民主的; 回味明朝历史

5 lan:这本书没有看过 不关心政治体制 喜欢往前看 关于政治体制 自己思想较少 想听下大家的观点

6 tiger的同学:我感觉明朝的制度体制很好 首相内阁制 皇帝做出决定 大臣可以做出反对 中国的地理区域 中央集权是不是那么重要中国没有中央集权 地大物博 必定会乱

7tiger:也看明朝那些事儿 道德 制度,群臣和皇权的冲突 权利在中国社会中处于一个打破道德制度的地位 另外提到的阴阳感觉很有意思

8这本书读的较早 中华书局出版 后北京三联出版 黄仁宇序列发行量较好,口口相传,销量很好,历史观,这本书可以拉近我们和历史的距离,看到我们和历史的联系,黄仁宇在南开上大学,参加军校参加远征军,后到美国读书,对中国的思考跳出束缚,可以用另外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中西文化的交融,提出数字的管理,法律道德的关系,比如现在西方国家

9更纱:明朝那些事,感觉很黑暗,现在黄仁宇的观点外,儒家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大陆性气候,大家有兴趣可以讨论下

10看书事讲述具体人物 看历史,应该从个体来看。

11对明朝历史的发展了解一点,对明朝的天文地理文化取得的成就,与明朝同治年间繁荣有关,又对当时的宦官当权表示疑惑。

12历史人物包括一些事件,对于人物性格的理解,忠臣与奸臣的区别,做好人要很有能力和聪明。

13法律打破道德,个人认为道德为权利服务,中庸之道也是将这些灌输,西洋文化也不会认为很有道德感,对于皇权和后妃的关系,明朝的模式影响了我的思维,打破不了明朝的模式,推荐《缅北之战》

14伪愤青:大四的时候接触黄仁宇的书,最近几个阶段,读了三遍,郑皇后的故事很有感触,对郑皇后的描述印象较深。儒家思想,军事、道德与法律等的关系,从系统思维角度来讲,不断放大的思维,皇帝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一个道德化身的天子,为达到一个平衡,读书笔记结尾很官方化:见愤青读书笔记

展开讨论:
1稻草童话:还是可以回到黄仁宇的主题问题上,回到皇帝上,读过明朝的人,可以对皇帝的制度,内阁大学士的设立是在朱元璋时期,就算是精力充沛也很难应付,因此设立内阁学士,找出儒家思想大者,但效果不好,弘治年间大学士才开始风行,品级在五品左右,但有加官现象,因此内阁学士的权利较大;宦官的权利,内阁的人审阅奏章,将奏章递给皇帝,内阁是秘书,领导看过之后,说下意见,宦官进行批阅,因此宦官做事,后因万历年间,宦官和文官勾结,政府的事情,因此可以相互调和,将朝廷大权于几人,将皇帝的权利和想法孤立,朱元璋时期较为强势,因此这些方面反应不够强烈,后用道德压制皇帝,内阁压制皇帝;中旨是皇帝的专属,但往往内阁并不遵循。

2 Tiger 177页 “端坐在宝座上的皇帝…………合理与不合理” 皇帝的职位是虚设的,有宗教色彩,皇帝的旨意让民众臣服,甚至说皇帝是一种形象机构,是一个名誉顾问的头衔,但这只是说万历的这个时代,洪武年间的强权是不存在此种现象的,皇帝的权利还是强势的,皇权为主,可以对比李世民以及相关朝代,而后期则会导致政权的腐败,导致历史的往复!无论是暴力革命,还是其他都会导致历史

3但唐朝和明朝的共同属性并不是很明显,朝代更换需要其合理性,中间的

4在西方 内部的社会体制,在中国不可能从内部更新换代! 大家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此!
一个历史是一个史实,万历虽然不朝政,大万历人很聪明的人,他把握着权利核心,财政亏空,问题的确存在,皇帝并不是一个名义上的东西,比如战争的选拔人才还是要看皇帝的意见,古代政治维系于皇帝一人,权力的终端背后有皇帝的旨意在里面。

5皇帝是一个囚徒,皇帝只能在紫荆城里呆着,正因为皇帝被打上一个烙印,万历无法让心爱的女人在自己身边,但和郑皇后的感情是不同,明朝的政治制度最后都维系在了皇帝一个人身上,政权的更迭等其他问题,这样的政治制度,维系于一个人,会很危险。皇帝的本质就是一个囚徒,他是受到很多制约的。

6皇帝是一个制度的问题,一人道德感很强,责任感很强,但他缺乏经历,他只有一个好的名声,只会为以后的子孙维系,没有精力。

7人总是有欲望的,做一个圣人,必须满足精神上,皇帝十之八九能力不强,因此不会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因此会很安逸,只有少数才会有这种抱负

8作为皇帝,不可以做一件事情,有很多束缚,皇帝必须有安危感,要维持一个江山,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行政关系。

9关于皇帝的帝位问题,皇帝不是一个单纯的地位的问题,各个朝代是不同的,每个阶段皇帝有自己的威信和地位,刚才有位提到囚徒的问题,皇帝不同于这些权利,不是每件事情都可以满足自己的要求,更多的皇帝无法满足自己的心愿,皇帝也是一个有得必有失,包括他的地位和权利,普通人和国家首脑之间的关系。

10明朝和清朝的不同,清朝并未完全汉化,受儒家思想较少,因此现象较少。

11 Tym:本书很奇,法律、公共管理、教育学等都可以研究,黄仁宇非写历史而写历史,《希腊城邦》,中国很多东西都是影射出来的,黄仁宇的书和现在的体制和制度有什么联系。

12这本书最感兴趣的就是制度问题,稳定压倒一切,我国政权不是着重于一个方面,我并不知道历史背景,在明代之前,稳定压倒一切是如何提出和实施的。

13中世纪的制度才会有这个思想,但现在才会有这种关系和看法,稳定压倒一切。

14问题:为什么写明朝 为什么非要选万历皇帝?明朝是靠近中国历史的朝代,放眼世界,西方文明大规模的盛行,西方的立法等都已经完善,出现了压倒性的优势!万历皇帝是一个明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15万历以及之前的嘉靖皇帝是代表性的,万历朝的一些事情是明朝的一些征兆,明朝在宣德后出现颓势,万历年间满族崛起以及其他民族起立!

16万历年没有大事发生,在西方却发生了很多事情,中国何时落后于西方,中国的朝廷为什么无法救,必须借助外力推翻!

17中国的错误必须要由朝代更替才会改变,认为存在一个利益集团,是对社会不利的事情,高位者为精英,老百姓是无法改变历史的。

18问题:皇帝的不安全感很强烈,但皇子的地位是不是很不安全的?

19皇帝没有好与不好的问题,只存在适合与不适合的问题

20伪愤青:万历十五年一直说明潮流背景,这本书的感觉是第一遍没感觉,但第二遍却渐渐觉得好看。喜欢从历史中找寻自己当代的生活影印以及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影响。

自由讨论

主持人:没必要讲成学术论文,形而下的讨论

1为什么学历史,历史决定了我们的价值观,对国共历史,接受现在的教育,会有一种看法,而回到从前,接受另一段历史。

2历史只是提供一个素材,只是一个材料,没有道理,用经济学法律来讨论

3唐太宗的读史知得失,明朝的议会制度,并不算是先进,共和制并不适合中国,明朝的腐败原因是因为腐败因素较多,中国还是有向前发展机遇的,但被中国的政体扼杀,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原因,保证了此种事情的发生,后来儒家占了上风,后期成了

4议会制度并不实际,应该形容为君主官僚制,专治和民主,明朝的专治不具有效率和民主,因此得到一个悲惨的结局,被日本欺压海岸。

5集权的确是一个很有效率的问题,集权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民主也还不错,有没有一种制度可不可以将这些集合,大家有没有相关信息。

6社会制度最后还是一个人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人问题,明朝必然失败,不是指没有机会可能摆脱这种病体,在西方当时与明朝相近,明朝的失败是因为自身杜绝了走向现代的证明。

7西方走到现在不是偶然,西方皇帝权利较小,大多西方文化是一个较稳定的状态,中国是一个倒金字塔,西方皇帝和阶层有种契约关系,可以互相讨价还价。

8主持人:官僚导致低效,低能,明朝的赋税只有十分之一上交,而当时国外英国和日本赋税要远高于中国。提个有意思的问题,“申式行”和张居正的行事方式区别,俩人的不同结果,以及很相同的结果。具体可以进行想干讨论!

9皇帝是一个权利的终端,在中国政治中中层人士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整个机构发生争端,必须有军队,否则只能得到俩人的结果,下场悲剧,正式因为这样的结果。王莽的故事以及刘秀的发展,也可以说明一二,国家机器不在于皇帝,只是一个傀儡,而中共无法行驶,是因为中间有人挡着

10好人就是好人,张居正的,魏征和海瑞的例子刚好说明道德的力量,尊崇道德,必须保证魏征和海瑞的存在,读四书五经的他们必须着眼于细节。这些人存在的理由是因为朝廷需要这样的力量。

12主持人:海瑞的只是思想标杆,但实际中往往让人难以接受,真正可以前进的是有进有退的。

13书中提到的阴阳,以及书中提到的两人的做法,最后还可以适应下去,海瑞和魏征注重四书五经,不会变通。

14作者写这两人是想告诉大家,不论怎样的官僚,做在这个位置都会失败,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会失败,第二个是从海瑞身上能看到什么?海瑞戳破了这个社会的潜规则,社会的文化基调已经不正常,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是无法改变的,因为海瑞的极端,导致身边人的分裂,张居正不为父亲守孝,为什么多数人生活在阴暗里,私人层面上要进行分开

15中国的官员品格出现问题,就会代表离开,在这个位置上有道德的感召力,海瑞和魏征是将别人的面具戳破,甚至将比人脸上的脓疮一并戳破,这让人无法接受

16文字漂亮的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品格,作为一个官员,履行公德的人,不要计较其相对较小的利益。过渡依赖政府,就会导致国家灭亡。

17人都有私欲,关于取舍,多数美国人当时支持克林顿,克林顿被弹劾是因为做伪证。私德和公德会相互影响。

18主持人:大众传媒的主流观点如果失败就会很可怕,大众的观点认为一个人一个官僚看他的德行,往往忽视能力!这和各个时代都是不同的。对政府的行为超越一个传统的评价:

19皇帝是最大的权利机构,书中说到战争的胜利悬殊对比,对于内乱的故事,人在极端时心里会有些扭曲,宁愿要一些比较卑微的称号,会让人有满足感。

20鲁迅对明朝皇帝评价认为是无赖而亡,中国的公私不分很严重,而明朝也很严重,可以进行分析。

21易中天的书中记述了的一段,个人的范畴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时,个人才华无法展示。

22儒家成为正统文化,导致了朝代的心病。

23亚历山大的故事,其多名的情妇,西方走出了这样的人物,西方为希腊和基督教的合体。当基督教重新光明的时候,西方有文艺复兴,为什么中国没有!

24主持人:孔庆东的口号万岁,中国文化的造就人才,黑暗中世纪的情节。美国近代西欧的先进,并不会像中国的总结式方法,读书报告的产生,以及相关教材考试!教育造就出来的人往往与价值观是相悖的。

25林子大什么鸟都有,任何社会都有这样特立独行的人

26社会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是一个机制的问题,当前社会是一个逆向的机制,当社会机制不好,坏人就会越来越多,反过来社会基调好,好的人就越来越多,坏事越来越少。

27我不认为历史用好坏来形容,我们只是标准不同,行政效率高,多数人可以接受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评价,都可以做理性的评理

28中国没有出现文艺复兴,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失败在包容性和多元化,提倡汉服,中国文化有那种新的东西,儒家文化的忠孝礼义,又有忠孝难两全的话语,矛盾的双方因此无法保证社会的复兴

29传统的文化,人的本性是趋利的,西欧和美国的现代文化是由清教徒始发,整个机制符合人的本性,中国的文化与人的本性相对,建构在人内心相反的方面。

30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走的现在,现在也没有必要悲观,台湾也慢慢走向正规,台湾人也开始喜欢改进自己的文化,很多问题不是我们不能改变,是看统治阶级的意志。传统的教育业开始改变,海瑞和伪君子是两个组成,人格不健康的社会很难走远,现在现实很难,但想法还是可以改变。

31从人性和净化角度分析,违背人性,中国的人性本善论,而外国的人性本恶,改革开放后大量资本进驻,很多人开始,中国很多官员的缓刑,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很多官员滥用自己的权利,但也可以让体制走向一个很好的路子。苏联解体后,寡头形成,是有些事件让本来发展很好的东西变的不好。

32一个社会制度的好坏,任何一个社会建立在人性上面,在权利和利益面前的选择很多人都会对此进行选择,一个人犯错别人无法进行弥补,制度不能符合我们的标准,苏联的休克,民主社会的运行并不好,人的意识的培养是要一个过程了。对现代的历史还是有一个很难确定的评价。

33中国和俄罗斯是完全不同的,中层官僚的存在,掌握了很大的权利,而俄罗斯是一个经历了工业化的时代,苏联时期的重工业的成长,总裁经理可以将钱财据为己有。

34近几年东欧发展较快,罗马尼亚,一个月4000欧元,东欧和俄罗斯的产权清晰,市场化不成功,不尴不尬!

35俄罗斯的教育和医疗还是免费的,打击的是犯罪和偷税,俄罗斯的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后,我们当代社会刷新GDP


36总结:今天讨论面较广,政治哲学,历史哲学都有涉及

37看了那么多的故事,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走向失败的命运,作者所谓的因果链条,甚至蝴蝶效应,哲学家的失败,感觉逻辑并不是很有体系,这些得到出的结论,两者之间并没有实质上的联系,最后还是很难的讲述上述的关系,一个社会用道德代替法律的社会史注定失败,无论怎样这些时期都是给人暗示,这些结论并不来源于社会本身,儒家文化的教育为什么在社会应用的失败,林语堂的治国如治家。中国大量的现象,一颗私心出任公职,中国人自古从哲学观念上来讲,为什么我们说没有宗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每个人要报效祖国,这和林语堂的中国人治理国家,是追求个人的精神满足,通过实际的政绩,得到宗教式的追求。为了名垂青史,我们会很优秀,为了公共利益,去做!在中国则不然,国家被严重的个人化,达不到一个共同的平衡,大家都想追求名垂青史的机会,导致大家的冷漠,社会分工越来越严密,传统文化的原因,没有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中国在中世纪的辉煌注定了中国近代的没落,中国绝对权力无法制约。黄仁宇的小说就是说老路是走不通的,我们必须走新路。
西方人会将社会简单化,中国永远是一个互相猜忌互相斗争的关系,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的问题,社会过早的成型,过早的形成权利,不再尊重个人的权利。早期的物质原因导致了社会走向了现在!

38儒家文化的同化思想很严重

主持人总结:大历史观,如书中章节的记述,历史上的小事对后来的影响,大历史观的联系过于牵强。

一句话总结

1、这本书看出中国人共同的命运,将来我们要去改变它
2、心理学中的核心训练,到社会的价值有用,保证了自己的激情。
3、科学发展观
4为什么中国没有文艺复兴,发现了人的美与欲望,因为人的欲望没有被压制过,因此以后也不回有
5忙时翻翻闲书,闲时交交朋友
6谈了两本书,明朝也有涉及,回去补一下
7刚才很多人讨论儒家的问题,我认为社会上已经没有儒家文化的存在,西化或者保持自己本身的特色,比如日本西化和自己本身都很好,我们也可以像日本一样意识形态西化,可以保持自己
8在历史中看自己
9培养公民意识,培养自己政治意识
10没有看过历史,从自身角度来说,我们社会不能抛弃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社会,我们中国不能抛弃传统文化
11做皇帝还是平常人,还是要做回自己,尊重自我个性
12黄仁宇很适合当电影导演,观点与事例很牵强,适合
13外来思想很难推翻中国思想
14皇帝也是人
15主持人:追求利益是不应该被压抑的!

读书会第31期备选书目
1、巴别塔之犬
2、新加波为什么行
3、杜拉拉升职记
4、人间词话
5、少年维特的烦恼
6、看上去很美
7、走出中世纪
8、跟着音乐去旅行
9、我执
10、常识
11、一个王朝的背影
12、围城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1 11:34
第37期读书会《遇见未知的自己》(2010-01-18 13:21:37)
时间:2009年8月8日
参加人员:小桥流水,褪去的星空,Aurora,散步的风,青荇,伪愤青,乔克叔叔,蜗鹂,2heros,文猪,风马,憧憬,木子丹,咖啡豆,更纱,翔云,莫小言,星霖
主持:青荇、伪愤青


这是一本关于于都市人的心灵修炼的书籍,它告诉我们读书人应当如何在变换复杂的环境中学会成长。在开始讨论前,主持人伪愤青把此书作者的一段话拿出来与大家共享:“我(注——作者张德芬)个人觉得,在2007年,中国的个人成长步伐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各种课程也相应而起,最值得鼓励的就是读书会的兴起,一小群人(通常十几个就很棒了!)在一起大家研读一本书,热安徽共同讨论,彼此协助对方看到不同的视角,互相鼓励渡过生活中的难关,真的很好。”
确实,隐形人读书会,有你真好(广告时间)

第一轮,自我介绍:
欢迎新人 文猪 风马

第二轮 简谈读后感
青荇:这是一本较通俗的书。个人感觉生活中的很多事真的就像书里所说的那样。比如说心想事成一章,如果执着于某事,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憧憬:看两遍三遍可能效果更好。强调积极的心理暗示。有些借鉴了《秘密》一书,比如其中的“吸引力法则”,还有荣格的某些理论
木子丹:大概是因为年纪比较大的缘故,书里的东西看来比较浅显。对于“心想事成”的概念,觉得不仅仅是在积极的方面,从消极方面来讲也是,当你恐惧担忧一件事情的时候,它也可能真的发生。对于生活来讲,我们只需要去勇敢的去面对,而不是担忧。还有一点,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去定义它的时候就很严重了,像失恋等等,你可以看成是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去想,想象中的悲惨就不存在了。平时也这样和女儿交流。
褪去的星空:看这本书时,状态不太好,看完后,感觉很多大道理大家都懂,关键是怎么去做。想到一点:女主角人生遇到问题,如果没有那个老人的指点又会怎样?我们心里头沉睡的狮子,如何唤醒呢?
小桥流水:快乐和喜悦的区别,快乐是外在的,喜悦是由内向外的。听从自己心灵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
Aurora:不太喜欢看这类书。我是一个很自我的人,相信自己。
咖啡豆:和Aurora相反,我喜欢看心理学的书。觉得跟这本书很有缘。等人的时候看书店翻到看完的。看完后跟每个人力荐。很震撼的是书里说到,“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正好跟当时个人经历碰到一起。印象特别深。有些事情困扰着自己,很大程度是源于自己。把自己给唤醒了。关于心想事成,也觉得挺对的。
文猪: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看的。跟其他心理励志类的区别是由一个故事串连到底。主题更宽泛,针对故事主人公的家庭,事业等各方面。
风马:书的序言说不要急着一口气读完。但拿到书时还是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情节来说是不错的小说。会想主人公下一步际遇会如何。有一种神秘感。万物之间有固定的频率,等等,有点像宗教一样让我难以接受。至于认识真我,寻找真我。前提是失去了、迷失了真我的人。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去寻找真我?一些没有太高的文化知识的人,会不会有这种需要? 2heros:一个人无论出身如何,从生到死都是不断一次次的重生的过程。不要因为阶级划分标签。
散步的风:对励志的书直觉上比较排斥。大道理对我并没有实质作用。现在来看有一定的帮助,别人看自己和自己看是不一样的。人看自己的时候会放大或缩小。这本书帮助你怎样更客观的看待自己的成长。把自己放在大的空间、时间去看。“人生的磨难是正常的”。正常的去看待喜怒哀乐,过程而不是结果。
伪愤青:也有些排斥励志书。某领导推荐《秘密》也讲到吸引力法则,更专注的去做当下的事情,会发现你能抓住事情的细节,完善的处理这件事,会取得更好的结果。建议我读《新世界》。认真看了《遇见》两次,大道理,试着去接受,试着去实践。应该多读几遍。
更纱:看鲁豫采访明道,想到两点,做事情把自己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很认真,只想当下。另一点他去很有钱的同学家,那位同学说,我们家什么都有,就没有爱。

第三轮 主题延伸讨论:
青荇:今天的主题更侧重个人成长。接下来的讨论可以就书上的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来进行。
刚才有朋友提到,门外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是一种投射。我对这点有些体会。当自己状态不是特别好的时候,会敌意的眼光看待旁边的人。会觉得是某某人不喜欢我我才会不喜欢ta。其实是我自己内心的投射去推断对方的反应。实际上不是这样。所以我们需要把门打开。
咖啡豆:工作中遇到过这种感受。
莫小言:对情绪的臣服。我对臣服这个词,觉得做不到。当你悲伤的时候,怎么去面对它?
2heros:情绪不要压抑。如果真的愤怒,可以每天抽一个时间来发泄情绪,其他时间专心做事。
褪去的星空:“人生困难重重”。所有人都会遇到。这么想就会好些。
伪愤青:当事情已经发生又无力改变的时候,只能接受。
风马:别人冒犯我在我接受的范围内,可以尝试沟通解决。这种冒犯伤害了我会离他更远,表现的更客气。
伪:臣服两层意思。事情已经发生了能改变就改变,不能改变就接受。先分析事情是否还有改变的余地。
青荇:书里说到世上的事情分三种:我的事情,对方的事情,老天爷的事情。一个事情并不构成压力,而是个人的感情需要构成压力。比如在工作中遭到上司打压,不公平对待,你正是因为有上进的需要才会觉得受伤,如果根本就不抱有升迁的想法,就无所谓公平了。
更纱:杂志上看到莫文蔚说,情绪你首先只有接纳它才能放下它。
伪愤青:书的最后提到书的主旨,比较感兴趣的是身体连接,比如运动,瑜伽,有些学佛的朋友会打坐、入禅等,给人的感觉不一样,气场更平和。自己曾经尝试静坐了五天,感觉很好。完全不去想事情,只观察自己的呼吸。脑袋里面完全空白。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
2heros:电影《搏击俱乐部》,那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方式。直接体验肉体上的痛苦的承受力。
更纱:跟心理学有很多流派一样,每个人解决自己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只要适合自己就是好的。
木子丹:参加过一个健走活动,就是走路,有的负重。那种感觉也挺好,身体和自然接触。很多时候我们就是疏于行动。
莫: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找到自己的体验吗?
木:我觉得不要想那么复杂,在这个过程中我很愉快,就够了。
青荇:独家锻炼方法,做卫生。负面情绪随着垃圾一起扔掉。这几天看一本《好心情》讲到认知疗法,抑郁症的人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坐着什么都不动。其实就是应该要动起来,真的去做了会发现不是原来想的那样。
莫小言:感受最深的是本书的第17章,担心是最差的礼物。给ta的东西是你自己想要的而不是ta想要的。
木子丹: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对自己的孩子,配偶,都不要老想着去改变,而是去接受。
风马:我想了解已经工作的朋友,是接触到真我还是迷失了真我的状态?
咖啡豆:工作三年,每一年总会有几个周期碰到些问题,又过一段时间会好起来。每年暑假旅行放松。认识自我可能跟自己的心情是结合在一起的。
莫小言:书中提供给我们很好的办法,就是面对自己的内心。看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刚参加工作可能会面对很多琐碎的事情,可以看成是一种磨练
风马:利益和你坚持的东西发生冲突的时候如何处理?
伪愤青:要看你这种想要是否强烈,是否真的想要。专注的意志。
风马:社会上存在许多捷径。这和你内心坚持的东西冲突。
2heros:你不该把自己的选择推给别人。
风马:当你选择捷径,是不是就是迷失自己的过程?
2heros:抽象的问原则重要还是利益重要没有意义。还是问你自己。
青荇:千万不要把眼前的路和所谓的真我截然对立。
翔云:祷告的话题,与心灵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冥思的时候心中会自言自语……与大自然的对话。像儿时的仰望星空,自发的会考虑生命的问题。祷告也是很好的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祈祷的过程中,面对大自然的伟大奇观,自然会产生一种敬畏的心情。会感觉到生命的渺小。一种心灵减压的方式,也是一种对宇宙的臣服。
星霖:暑假去武当山,避暑,山脚是一种气温,山腰山顶温度不一样,像开着天然空调,想着自己的得与失,达到和谐的东西,很美,像平静后打坐,很好。
伪愤青:木子丹说道的,想要的问题,书里面画了一个圆圈出来,四个方面,关键点就是当我们去做了这些事情,当心态能平和起来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浮躁的时候不能静心去想。平和的心态更重要。
莫小言:明白自己的想法,再去面对别人的评价,会更清楚。
憧憬:自我的信念,外圆内方。
青荇:个人坚持与捷径,做人一定要有道德底线,怎样看待真我,所有的事情都是有链接的,不能完全分开,真我不一定不能走捷径。


伪愤青主张尝试集体冥想。在憧憬童鞋柔美的声音中,大家开始了集体冥想的尝试

休息三分钟

第四轮 自由讨论:
写总结的青荇决定把这一段原版记录删掉,因为只有切身参与了讨论的人才懂得发生了什么。在这一轮讨论中,有启示,有总结,有辩论,总之,很好,很强大。

第五轮 一句话总结:
憧憬:我相信积极的心理暗示。
木子丹:顺其自然。
星空:旁观者心态、
小桥流水:我再考虑一下。
Aurora,生活比较重要。
青荇:好好学习,每天成长
伪愤青:你想要吗?你真的想要吗?
2heros:电影搏击俱乐部是另一个选择
文猪:要多聆别人的经验。
风马:我们不得不面临选择的困境,但还是向上。
木子丹:用积极的心态去……
咖啡豆:有时候经历了思考,也会让自己……
更纱: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认真生活的人
(额,记录员居然没有记录完整?!痛扁小乔)

最后,大家通过举手投票的方式选出本期读书会最佳会员:木子丹
(广告时间)最佳会员可得到隐形人咖啡馆提供的消费券一张

主持人总结:感谢大家参加,这只是自我成长的开始,以后还要继续。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1 11:36
隐形人咖啡的QQ:722881
  联系人:吴越淡淡
  电话:62006089
  ——————————————————————————————————————————————————
  武汉读书会QQ群:59941873
   本人QQ:541798166 (长期在线,请注明豆瓣)
  
  武汉书友会
  http://www.douban.com/group/16439/
  梧桐书友会http://www.douban.com/group/phoenixtree/
  深圳尚书吧:http://www.douban.com/group/59312/
  深圳读书会:http://www.douban.com/event/10228371/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8-29 12:51
中外名人读书格言


    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温家宝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朱熹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W.哈兹里特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托尔斯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8-29 20:42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这样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2015-08-13 班主任研究会

媒体上关于读书的文章不少,但相当一部分是误导。比如有人提倡快乐学习,大体上,读书是快乐的,但读书不能只要快乐,有些枯燥的书也要读。也有人说,书应该写得让大家都懂,这种观点也不对,一些科学原理或深奥的思想很难写得人人都懂,阳春白雪注定是少数人的。文学史说白居易写诗通俗易懂,连老太太都能懂,我不太信——这老太太也许就很有学问,一般的老太太,《卖炭翁》或许听得懂,《长恨歌》也能听得懂吗?
还有人说现在是读图时代,我不反对读图,21世纪有很多有意义的图,但绝不是所有东西都能通过图来反映。有些事画图的确看得懂,可有些事画图不但看不懂,可能还会引起误解。
我们应该怎样读书?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不讲抽象的,我讲具体的。首先要明确读书是为了什么?不同的目的决定了读书的不同方法和途径。
为求知而读:读书就要学会选择,若为求知,你先要明确所求的领域和程度,然后去找最合适的书,不要看那种包罗万象的书,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书,无论是纸本还是数字化的,数量都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接受能力,哪怕你有一目千行的本事也不行。以前用“学富五车”称赞一个人学问好,现在只怕五十车都不够。古代的车是马车、牛车、小板车,书是帛片、竹简的手抄本,所谓“读书破万卷”,一卷书实际上就一百多页。但学问是越分越细的,以前文史哲,数理化,现在光数学一科就分出很多支,所以读书要学会选择,不仅是类型选择,还要明确自己的程度。初学者不要去啃难题,要循序渐进。如果想在自己专业之外扩大知识面,就不能像读自己的专业一样。要了解某些新技术,可以看一些基本介绍,或者问问做这个领域的朋友,知道基本原理就行。有人说学科发展由繁到简,现在又到了需要博学的时代,这话不对。博学不是漫无边际,而是在全面彻底掌握本专业的基础上根据需要了解其他学科。现在有人责怪“博士不博”,这是人们对博士培养目标的误解。其实“博士”只是用中国历史上已有的名词来翻译“PHD”,并不意味博士真的要“博”。博士应该专,去看看博士论文做的题目就知道,全世界的博士做的都是很细的题目。
所以碰到媒体或其他人让我推荐书,我一概拒绝,因为读书是非常个性化的,给不了解的人推荐有时候会帮倒忙。
为研究而读:穷尽阅读方可创新,读书的第二个目的是研究。为求知而读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但为研究而读就不能选择了,要讲究穷尽阅读。如果你要研究白居易,就要把有关白居易的资料通通搜集、全部阅读,这是目的决定的。
什么叫研究?什么叫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第一,发现了前人的错误或不足;第二,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或有了新发现,做了前人没做过或者来不及做的事情;第三,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评估——这是层次比较低的研究。
现在有些论文的水平不算研究,而是简单重复,前面讲的三种价值它都不具备。曾有学生很认真地告诉我,说自己有了新发现,其实这个发现我已经见过了。这种研究作为学术训练没有问题,但作为研究成果就有问题了。以前我们做一些与国外重复的研究,还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读不到他们的书。但现在就不能这么说了,因为网上都可以查到。如果不查却自吹是新发现,就是剽窃。所以我要求研究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前人的成果,在导论或序言里写清楚前人做过哪些。这要求我们穷尽地阅读一本书。不仅要看,而且要尽量找到原始版本,有了新版还要注意它有什么补充或修订。有的人对一本书研究了很久,已经形成了成见,但作者去年其实修订过,一些错误早就纠正了。
我很少帮研究生选择论文题目。我跟他们说,能不能自己找到有特色的题目,是对你的第一次考试。有的人选题容量太大,有的题目又太琐碎。以研究为目的,要有明确的界限,找到不大不小的题目,但在这个范围之内,则要尽可能做得仔细、穷尽。
为寻找生命之意而读:当读书成为生命需求时,其实,这种读书行为最好。但很遗憾,不是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这样读。你若一味地随心所欲,到了年底考核或者五年满、三年满的考核期时,若还在读书恐怕就不行了。除非领导独具慧眼知道你是个人才——像对纳什这样,即使他精神不正常也不抛弃他,最后纳什还得了诺贝尔奖。
复旦图书馆里有几位常客,其中有个90多岁的退休干部,每天骑自行车来,门一开就到,中午吃饭时间再走,而且只坐在港台报刊附近,整天在看,不知道读来有什么用。还有个81岁的老头,有一天看着看着突然倒在地上,心脏病犯了。他不来看书比死都难过,身体好了肯定还要来,他读书又为了什么呢?他不用评职称或发表什么,也不用求多少知识,只把读书看成人生的一部分,一种乐趣,就算哪一天不幸倒在书桌上肯定也是他所愿的,那是他的归宿。
为了人生的乐趣、生命的需求来看书的人越多,社会才越发达,人的进步程度也越高。随着中国进一步发展,每个人都应该用更多自由时间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人生享受。那么问题就来了,读书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为走向世界而读:能否改变命运取决于怎么读书。这几年,大家又开始对读书感到迷惘。有人说,知识并没有改变命运。媒体也炒作“大学生还不如农民工”,我认为这是胡说八道。不能由于农民工群体里出现极个别智力超群的、机遇特别好的人,就一概说“大学生不如农民工”。读书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其实取决于你怎么读。
我虽然没上过大学,但考上了研究生,而且成绩是复旦大学历史类研究生中的第一名。我从小得益于学校、家庭的教育。比如文化大革命中,英语课不能上,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宣扬阶级调和”,《半夜鸡叫》是“美化地主阶级”,反正没有一篇是好的。英语课不能上,怎么办呢?我发现有英文版的《毛泽东选集》,而且译得非常好。所以别人看中文我就看英文。文化大革命,发动“批林批孔”运动,既然叫我批孔子我就得看孔子的书,所以我趁机把孔子的书都看了一遍。再过一段时间,又要“评法反儒”。这么一来,我什么书都看了,打好了历史与古文基础,否则以我原来高中的水平,怎么考得上研究生呢?
人生需要机遇,但更要平时的努力,要为机遇的出现做好准备。有的学生问,如果没有机遇那岂不是白读了?我会说,你如果把它作为人生乐趣,怎么会白读呢?你们的时代跟我们的不同,现在有那么多机会,就看你怎么争取。为了抓住机会,各位不仅需要读书,还要读社会的书、世界的书,才能获得真知。
当然,人生的幸福与成功并不全取决于读书,还取决于你的为人以及读书之外的努力。
(本文由全国班主任研究会摘编自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汕头大学的演讲,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