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第四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现场观察》专栏第3帖:嘉宾及参与者言论辑萃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2:34
标题: 《第四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现场观察》专栏第3帖:嘉宾及参与者言论辑萃
《第四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现场观察》专栏第3帖:
                                              前三届读书论坛嘉宾及参与者言论辑萃
















请扫一扫【教师生活365】微信公众号:gjcjssh365




★》教师生活365微信公众平台《★--




订阅方法1:检索微信=>通讯录=>订阅号 => 点击右上角 + 号 =>输入并搜索 教师生活365 =>  订阅





订阅方法2:扫描二维码
微信=> 发现 => 扫一扫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







订阅方法3
我们的微信号是gjcjssh365
大家可以试试像添加好友一样添加教师生活365 微信号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89
http://yuwenbao.zhyww.cn/201503/79001.html
http://yuwenbao.zhyww.cn/201503/79001.html
http://yuwenbao.zhyww.cn/201503/79001.html
http://yuwenbao.zhyww.cn/201503/79001.html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2:54
今天是明天的“种子”
——写在第二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之后
作者:黄耀红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2日
来源于:为先在线


(一)
  你以为我辛劳,其实,我很喜悦。
  特别是此刻,公元2013年4月12日的这个午后。第二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精彩还在眼前回放,话语还有耳边回响,一如花树开过,芬芳盈在心间。
  做一件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日子才足以编入记忆,脚步才可能成为旅履。
  人的前行,很多时候,是因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
  这样的力量,不是指令,不是目标,甚至不是官方意志,而是一种自觉,一种还愿似的救赎。
  继去年首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于湖南师大学术报厅铺开7场主题演讲之后,“面朝书海,春暖花开”的读书论坛便成为春天到来之后的一份莫名的使命与承诺,或者,是一份牵挂与念想?
  第一个电话打给同乡才俊,吾深为敬服的湖湘讲堂柳理先生,请他为我邀请著名历史学者傅国涌先生作为第一个开讲嘉宾。这个决定,不止是读过傅先生的文字,更在于聆听他在“湖湘讲堂”讲宋教仁,先生的识见,思想,口才,均是我深为叹服的。特别是他对于民国教育的话题,于我更是一种召唤。
  柳理兄凭借学养与真诚,很快,助我们达成此愿。
  另一嘉宾罗维,同样缘于“湖湘讲堂”,柳理兄贻予罗老师讲的《陈渠珍》碟片,我细听之后,对于罗老师的思想,功底,口才同样很是佩服。
  她站在台上,本身就是优雅的语文,美丽的文学,知性的气质。
  何况,她对湘西凤凰情有独钟,对熊希龄、陈渠珍与沈从文均有很深的研究,并且“入乎其中,出乎其外”,以她的柔肠侠骨理解历史深处的那些温暖,那些目光与风致。她以自己的生命体悟去温暖和还原百年前的沧桑与伟岸。更何况,她讲的也是民国那些年的优秀与卓绝,是由民国精神到湖湘精神的另一种体察与反思。
  傅先生的讲民国教育,为今日教育之标准重建提供参照;罗老师讲湖湘文化于凤凰边地的另一种传承。二者呼之应之,算是为一线教师打开天窗说亮话,旨在拓其视野,让风儿进来,让思想流动,让风景流动,让文化与思想成为一种感召!
  这样的形上思索,精神启蒙,固然重要,然而,与会的四百多不是寻常的人们,而是职业人群,他们在看见思想蓝天之美丽之后,决不能止于仰望。
  行走,才是教师的语言。
  因此,我电话打给岳阳一中的柳彩萍老师。全然不是因为她教研室主任、岳阳中语会副会长这样的身份,甚至不是她在中南区赛课得过第一名的过往,更不是因为她学生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是因为她非同寻常的阅读品质让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请柳老师来讲。她自定的题目有二,一是一个语文教师的风花雪,一是寻找自己的句子。我建议其用前一个,呵呵。是风花雪,不是风花雪月。
  风,是她是教育梦想;花,是她的生活幽雅;雪,是她的文学志趣。
  不能不提的是丁文平先生。他是如此帅,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却是极有学养和才情。我请他讲《论语》的教育智慧,他对于此次讲座的重视与谦恭,不得不令人感佩!他一再修改提纲,一再优化PPT,不为别的,只为展示这部经典带给更多的人以智慧。
  我从他那里,看到了一种修为叫做君子。原来,君子的帅并不跟“高”与“富”在一起,他是由内而外的一种气度。
  论坛5场主题演讲最后一场安排陶妙如的《生活如易》。
  《论语》与《易》均为中国智慧的经典之作。“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将它们组织在一起,其实是一种回到经典,回到原点的读书暗示。
(二)
  策划的内容算是建起了一个框架。
  接下来便是组织与发动更多的教师来参与。这个过程向来是极其纠结的,我在办公室给所有有过交往领导与校长朋友们打电话,请他们支持。
  在这样一样泛活动时代,甚至视“活动为经营”的时代,我们的理想不得不在尖锐的现实与功利间绕行,彼此尊重地绕行,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那样理解。
  或许忙,或许因为会务费,或许这样那样的原因,总之,我将电话打遍之后,唯真正认同的人在克服困难呼之应之。不止一次,内心冒出的念头是,不要再搞了。这样太伤神了。————此处略去一千字怨。
  好在内有自己领导的支持,外有不少心心相印的校长老师懂得我们。这一届活动依然是四百余人的规模。
  我们特意将在沟通过程中发现的真爱读书的学校名单,列在票后,作为湖湘教师读书联盟之首批加盟学校。
  这些学校的活动,我想,为先在线一定将优先为他们提供媒体服务。因为,我们因为读书而在一起。 当然,这个门一直是开的,希望更多的学校加入我们的团队。
  此处特别鸣谢省教育厅,省教科院、地市教育区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的莅临与指导,令我们的工作变得顺畅,再加上新媒体部、新闻部与活动部的真诚联动,我们变得内心强大。
  较之前面任何一次策划,此次新闻报道与论坛跟进。因为新闻部王昱、舒文的加入,跟进及时且有创意。特别还有余临同学,真的非常聪明,主动参加而极会主动工作。
(三)
  4月11日一早,麓山宾馆。人流如涌,然各司其职,一切均有条有理。
  开幕后之后是傅先生演讲,他以一流的历史叙事,让我们重回百年前的现场,将那些优雅的灵魂再度召回;他以一流的洞见,深情的回眸那个时代的精彩又深刻地指陈当下教育之失;他们以超凡的应变,回答现场的提问,妙语连珠,思想闪闪亦如相机的镁光。讲毕,赞不绝口。
  傅先生这个有学养,有信仰的知识人,一定要将他的《过去的中学》《过去的小学》及3本一套的思想随笔送给与会的学校与真正爱读书的种子,其情可鉴。
  其实,早在10中午接到傅先生之后,陪他在桔子洲头一游,话题多为历史,神清而气爽,开怀而解颐,启智而益心。
  罗维老师为此做了极为细致的案头工作,看得出,她是那种有很深学术规范的学人,亦充满灵性。全场都为她的演讲着迷神往,更在动情与深思。她讲人物,理思想,析教育,并不涉小学教育的职场,却在文化关照上让教师明月洗心般地懂得。那是一种对文化的理解,对学术的执着,对生活的雅致。
  柳彩萍老师的演讲,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读书人,而是一个美丽的语文思者和行者,她写下的随笔,她养的花,她做的教育探索,她待学生所有一切,让人生出一种冲动,家有儿女,能受教于柳老师,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幸福!
  4月12日上午。第一场是丁文平先生的演讲,我听得极其静心。知道他会讲得好,不知他讲得这样好。想想看,一部《论语》,要在短短90分钟时候讲其教育智慧,若在文本层面注疏那将无法展开。丁先生,融会贯通,提炼出8个主题,逐一对应于教育生活,处处都是发现与妙悟,细心去听,不得不承认他在天风与地气之间、理性与感性之间找到了极好的平衡。
  最后出场是陶妙如。此为神人,开讲即是笑声。她讲易经,以极为生动的方式表达极玄妙的内容,充满智慧,算得上是人生与教育的智慧物语。她以大俗的方式表达大雅,以谦卑的方式表达强大,以天马行空的方式表达沉潜与执着。
  生活如易,算是妙品。
(四)
  主持也是一道风景。
  柳理兄特别穿了他那身文化味十足的外衣,主持傅先生与罗维的讲座,庄谐并重,话语浅处求深,思想特立独行。那是一种笃定,一种境界。
  敏华同学本是一个有范的好主持,这一次只一场,却让人记住了她的才能。
  易翔帅哥的专业是主持科班,有型有范,除每场清场之外,与丁先生的演讲交相辉映,幽默皆缘年轻的机智。
  我主持陶老师的演讲。坐在会场上忽而想起:从首届论坛的“旧八卦”到本次的“新八卦”,由“八卦”到“易经”,引出主题“生活如易”,由生活如易之“如”引出陶妙如。全是一系列语词联想。
  最后的总结不再排比与激昂,只是现场造句十余。
  我说: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做一颗读书的种子”。你知道,玉米是种子,花生是种子,这些是可见的种子,听过这5场报告后,您觉得还有什么是种子?
  思想是种子。
  精神是种子。
  文化是种子。
  书籍是种子。
  ……
  最后一个教师大声说:我们都是种子。
  我接过,对,都是种子。
  因为,历史是现实的种子,
  现实又是未来的种子。
  昨天是今天的种子
  今天是明天的种子。
  我,是自己的种子。
  今日之教育,就是中国未来之种子。
  人世间,
  还有什么样的力量比种子的力量更大呢?

(五)
  4月13日,收到一位参加论坛的老师从QQ上的信,很感动。
  阳光很好。早上的心情。湖湘教育,湖湘教师,无论何其浮躁的世风,从来不缺理想。
  征得老师同意,录于此,以见证岁月。
  认识您真好!
  第一次见到您是2012年3月,在首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上,您主持并演讲,激情洋溢。
  第二次见到您是2012年10月,我在长沙参加课题研修班,您在留芳宾馆外面的街道上匆匆走过,衣袂飘飘,很想和您打个招呼,可是您走得太快,我又动作太慢,呵呵!
  这次在第二届读书论坛上见您,您从容地组织,沉静地聆听,真是一派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让人好生赞叹!
  两次读书论坛让我受益颇多。
  仔细想来,读书之类的确是务虚的东西,所以我知道您组织起来一定特别艰难,一般的学校领导宁愿外派教师参加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课题研修,是绝不愿意主动派教师来参加这个劳什子读书论坛的,何况是边远地区的学校,更何况是边远地区的高中学校?
  所以我参加首届读书论坛,是看见网上通告后报名自费参加的;
  这一次是我请示了学校领导,得到学校领导支持后来参加的。
  实际上,一个人搭车单程近4个小时,并不是不乏味不辛苦,可是因为有这样一场您组织准备的精神盛宴,往返的过程变成了一段无比美好的旅程——我来的时候满怀期待,返的时候不断回味,感觉真是幸福啊!
  今天和您交流的目的有三:
  一是表达对一个不辞辛劳为我们这些最基层的教师调制精神盛宴的活动组织者的感谢,您的努力、您的艰难,我们都记在心里;
  二是表达对一个既有诗人情怀又有务实精神的学术工作者由衷的崇敬,我觉得在您身上真正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精神;
  三是约定。希望您年年组织,那我们就年年来!
  还有必须要讲的一句话:讲座结束后您不是“总结”的“总结”太精彩了!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2:56
罗维:从熊希龄到沈从文
——近代湖湘文化的“边地传承”及其启示
作者:记者 王昱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1日-16:57 本文来源于:为先在线
    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湖湘讲堂主讲嘉宾罗维女士正在作《从熊希龄到沈从文——近代湖湘文化传承的另一路径及其启示》讲座。(杨芬艳/摄)
听课老师在作笔记(杨芬艳/摄)
  本网4月11日下午快讯(记者 王昱) “暖士英才熊希龄、边城奇士陈渠珍、湘西赤子沈从文,三位文人都来自重教育、能经济、懂人文的边城凤凰,湖湘文化在此进行着‘边地传承’。”11日下午,湖南教育报刊社、为先在线主办的“第二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第2场讲座开讲,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湖湘讲堂主讲嘉宾罗维女士正在作《从熊希龄到沈从文——近代湖湘文化传承的另一路径及其启示》讲座。
  罗维教授对近代湖湘“边地人文传统及其启示”作了如下阐述:“边地精英们都直接或间接受教于一座近代边地书院——沅水校经堂(1888年朱其懿创办);他们都具有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精神,体现了知行统一、务实求真、躬行践履的特点;他们在教育方面都有独特的思想和贡献,体现了对于湖湘文化传统的民国传承。”
  来自常德的一名教师听完讲座说:“今天罗教授带领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了湖湘文化,其文化承传的二师说(大师与教师)也让人耳目一新!”
  湖南教师读书论坛的总策划人、“为先在线”总监黄耀红博士介绍,前两场讲座,傅国涌先生和罗维女生更多是从宏观的视角,讲述人文,讲述大文化,开阔老师视野。带领老师们回到民国现场寻找当代参照,回到湖湘文化寻找教育精神。接下来的柳彩萍老师所作的《一个语文教师的风花雪》则更多从“教师个体”角度,讲述教师的阅读、教育与写作经验。
  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制片人柳理主持本场讲座。
  

  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熊希龄曾说:“抑立国之本,首在整饬纪纲,齐肃民俗,司法与教育实其最要之枢机也”。(关于“暖士英才”之称,是因曾有如此一句话评价熊希龄:此君一出天下暖。)
  近代湖湘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甲午战争为止,称为地主阶级 经世派、洋务派文化。第二阶段,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到辛亥革命为止,称为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文化。第三阶段,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进入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时期,称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新文化。
  沈从文的“美育”思想:“用哲学或历史,以及美术史各部门成就,先来教育为人师者之”气度“、“眼光”,更重要事还是那个“灵魂”。“不管是故事或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些!”(《看虹摘星录》)。
  文化的承传需要有“两师”:一为“大师”,二为“教师”。
  沈从文曾说:“我们是不是还需要些人,将这个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用一些新的抽象原则重建起来?”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2:58
丁文平:《论语》的教育智慧

作者:记者 舒文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2日
来源于:为先在线
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丁文平老师在作讲座。(杨芬艳/摄)
  本网4月12日上午快讯 (记者 舒文) “孔子及其学说长期被人歪曲误解。但是重新认识孔子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文化潮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列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今天我们来重新认识孔子,重新认识儒家文化。……”12上午,由湖南教育报刊社、为先在线主办的“第二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第4场讲座开讲。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丁文平老师为前来听讲的老师们作了——“《论语》的教育智慧”主题讲座。
  讲座现场,丁文平老师针对目前教育教学、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论语》“学习而悦”的教育本质,“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 “愤悱启发”的教学原则,“君子之道”的道德人格,“仁者爱人”的道德准则,“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文行忠信”的教育内容和“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七大教育智慧,提出了个人观点。他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讲解,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株洲市天元区天台小学校长文艳云说,《论语》的教育智慧,对于他们进一步推行活力课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活力课堂追求的也是‘学习而悦’的目的。”通过聆听这场讲座,让她“领悟了教育两字的理解,教学的理解”。
  收获大的还有来自株洲市天元区教育局的黄子金督学。他感悟,“聆听了丁院长的读书体会和感悟,拓展了读书人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感悟了读书过程中的道理。一个不喜欢阅读的老师,你怎么去教会学生?老师只有先读书,才能引导你的学生。”
  在现场互动环节,来自株洲、张家界等地的教师,结合自己遇到的教学与生活实际,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与疑惑,丁文平老师一一作答。
  湖南教育报刊社活动部主任易翔主持本场讲座。

  相关链接
  讲座精彩内容摘录
  论语提倡的是学与问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仁结合,学与道结合。其中,学与问结合,学与思结合,强调的是学习方法与技术;是实践理性的体现;学与仁结合,学与道结合,强调的是学习目和追求,是价值理性的体现。如果能够做到这四个结合,那么,就可以获得“学习而悦”的愉悦感。
  教育不需要更多的创新,而是需要更多的回归,回到民国时期的教育,回到远古的教育,从中吸取教育的智慧。
  如果一个人的成长很顺利,那么他不会真正的成长;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他的成长和成熟,才是真正的成长。
  《论语》中的“学”是主动积极而非消极被动的行为,它区别于我们今天的“接受式学习”。
  提倡老师多坚持为师之道,为人之道,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和民族才会兴旺发达。
  你越接近君子的境界,你就越幸福。
  今天我们提出的“以学定教”的主张,某种意义上是对“学”的本义的回归而不是创新。
  学生如果不能成功,老师又怎么能称为优秀的教师呢?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2:59
为先在线“第二届湖湘读书论坛”之
傅国涌:从民国历史寻找现代教育参照

作者:记者 王昱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1日
本文来源于:为先在线
中国著名历史学者傅国涌先生在作《民国教育:一种历史的参照》讲座(杨芬艳/摄)
  本网4月11日上午快讯(记者 王昱 王颖异)湖南教育报刊社、为先在线主办的“第二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正在举行,中国著名历史学者傅国涌先生正在作5场讲座的首场——《民国教育:一种历史的参照》讲座,会场里不时响起会心的笑声。
  傅国涌对民国教育历史作了清晰的梳理,他旁征博引,史料丰富,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他认为我们教育正处于标准重建的时代,而民国那段历史可以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参照。
    益阳赫山区衡龙桥镇学校的教师欧阳志与刘平一起记了满满7页笔记。欧阳志说:“傅先生直率、真诚的演讲让我印象深刻,通过聆听他关于民国时期的教育史实,可以更好地反思现在我们教育工作的不足。正如他所说的,每一个人都是中国变化的起点,我们从自己做起,一点一滴反思教育工作,长期以往,我们的教育才会越来越好。”
    现场互动环节,老师们都抢着提问,有的老师甚至同时拿起话筒以致“撞车”。大同小学教师还当场邀请傅国涌前往学校作讲座。傅国涌对各位教师犀利的提问作出了直率的回答,博得了教师们的大声喝彩。
    傅国涌向教师们介绍了叶圣陶的《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钱穆的《师友杂忆》、刘百川的《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等文章、书籍。他还带来了《过去的小学》、《过去的中学》等500多本书籍,参加论坛的每所学校都将获得一本,他希望以此在每所学校真正种下一颗小小的“读书种子”。
    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制片人柳理主持本场讲座。
  相关链接:
    傅国涌讲座精彩语录: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成全人,使人成为有健全人格的人。
    教育要传承已知,激发创造。
  叶圣陶之问:希望学生达到什么样子?—— 有道有术,注重术,更要寻求道。现在的学生学知识,学的是术,教师应该更多地交给学生“道”。
  每个拥有八卦段子的学校是有魅力的学校,学生和老师相辅相成,相互成全。
  人都可以成为中国的起点,中国不在达官贵人那里,不在明星那里,在每个人那里。你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2:59
诚。诚实面对自己、现实、未来。衡。平衡看待事物,任何东西都有其两面性。信。人应该要自信,有信仰。  我们应该重新设定标准。人应该重视成就,不重视职位;重视内心,不重视表面;重视精神,不重视物质;重视成就不重视职位。——自下而上,从自己出发
    重庆南开中学盂志荪被人称作“激情孟夫子”:课堂上,他讲《逍遥游》:“孔子抓住一个仁,孟子抓住一个义,庄子什么都不抓,而他拥抱了全世界。”他讲诗言志:“刘邦是个泼皮,当了皇帝神气活现,三句话就把市井无赖心态暴露无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民国教育其实做的最多的是让一部分人先文明起来,民国教育不是普遍教育。
    教师找回职业自信、职业尊严的途径:首先,唯一可以把握的是自身的改变,找到自己的标准、尺度、价值观,世界会随着你的改变而改变;其次有赖于社会舆论的改变;最终有赖于体制的改变。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3:01
为先在线“第二届湖湘读书论坛”之
柳彩萍:打造“鱼与熊掌兼得”的语文课堂

作者:记者 王昱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1日-
来源于:为先在线
岳阳市一中教科室主任、中语会副会长柳彩萍老师在作《一个语文教师的风花雪》演讲(杨芬艳/摄)
互动环节,听课老师在提问(杨芬艳/摄)
  本网讯(记者 王昱)“我喜欢改作业,只有认真改完作业我才能给学生找准讲课重点,这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11日下午,湖南教育报刊社、为先在线主办的“第二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第3场讲座现场,岳阳市一中教科室主任、中语会副会长柳彩萍老师的一席话博得台下老师们的热烈掌声。
  柳彩萍老师所作的讲座题为《一个语文教师的风花雪》。第一部分“风“,主要谈了她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爱好,如对红楼梦的研究。而第二部分“花”,则向老师们展示了她如何运用自己在阅读、写作上的积累,以及她独特的“语文教学观”,带领学生走入“灵动”的语文课堂,享受“阅读乐事”的。她的语文教学观用“点燃、习得、锐感、不隔、来神、乐读、乐写”六个关键字作了概述。
  长沙市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杨密听完讲座说:“我们在教学中,自己内心是有一种理想的,但总会与现实的教学任务有所冲突。如何既不影响成绩,又让学生享受语文?今天柳老师的讲座给了我许多启迪。丰富的阅读积累,加上独特的教学,使得她既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又完成了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她教给了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思维。说实话,她给了我强烈的要读书的动力,要去读书,然后探索如何通过自己的阅读带动学生读书。”
  “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一名来自岳阳的参会教师说,“但据我所知,柳老师所带的一个高三班,学生总是非常享受阅读的过程,‘玩转’语文课,而同时他们的语文成绩竟一点没落下,总是名列前茅。我想,今天她的讲座对于很多在教学理想与现实教学困惑中徘徊的一线教师会有所启迪。”
  湖南教育报刊社《湖南教育》策划编辑陈敏华主持本场讲座。
  相关链接:
  柳彩萍讲座精彩内容摘要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来自柳彩萍老师文章《十年后再进你的课堂》
  用书本、用影片点燃学生的梦想。
  多少年后,这些电影中奋斗的、智慧的、爱的形象,将一直深深的烙在同学们的心上,鼓励他们走出人生可能遭受的寒冬。在艺术上,我们也有领略,更明白黑泽明花四个小时等待一朵云飘过来,在这看似不起眼的行为中饱含着对艺术的虔敬,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电影语言的精准把握。——《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是海明威说的,陈忠实在《白鹿原》创作手记中用它作了书名,这句话曾让我灵光一现,遂将高中三年一个轮回的作文系列训练命名为“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属于自己的句子,不仅指一种较固定的自己爱用的写作语言,还指可以根据写作内容灵活运用的独特适宜的语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体现了写作需要积累、锤炼、创新的特质,也体现了一种个性追求。
  读好案头书还必须有深度沉浸,在反复揣摩中,同学们与大师在思想上无论是相知相契还是相碰撞,都会大有收获。看大师们怎样轻而易举解决结构问题,会让同学们在处理自己文章的结构问题上柳暗花明,案头书的营养无形中都化成了同学们自身的素养。在模仿中同学们渐渐有了与众不同的风格。
  当雪莱的云雀歌唱时,整个大地和大气,就响起了它的歌喉,仿佛在荒凉的黑夜,从一片孤云背后,明月射出光芒,清辉洋溢宇宙。那么,当我们的学生朗诵时,他们必定会看见一片金色的池塘,那诗的光辉一定会伴着池塘的美景,慢慢进入他们血脉。——《像云雀一样歌唱》
  高一和高二的第一学期,除假期做了2009年、2010年高考各省语文部分试题外,平时我们很少做题。部分课内语文学习时间和大部分课外语文学习时间,都用在读书上。教材的学习,我们称之为操正步,课外的阅读,我们称之为跑野马。
  打造原创题,在选材、出题、讨论时保持锐感,打造自家典型习题集。
  如“根据下面波士顿犹太人纪念碑上的铭文,自行立意,自命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3:02
再如“根据下列材料,自行立意,自定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2002年,岳阳市步行街在巴陵中路主干道瓶颈处建立,大道中断,建南北辅车道痛陈,大家议论纷纷。
  2010年11月24日,岳阳市步行街改建工程开始,拆除步行街,回复巴陵重要主干线,大家议论纷纷。”
  关于乐写:有写必有评;从仿写到创作;打造风格: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读书,读书,再读书。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好的阅读可以帮助同学们在精神上建立辽阔的疆域,获得心灵的力量。
  我查了查同学们两年来的阅读清单,读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呐喊》、《围城》、《老人与海》、《论语》(杨伯峻版)、《人间词话》、《古文观止》(岳麓书社)、《我的精神家园》、《白玫瑰和红玫瑰》、《巨流河》、《马桥词典》、《百年孤独》、《正说鲁迅》、《一个人的爱与恨》《白先勇散文集》、《品三国》、《边城》、《许三观卖血记》、《呼兰河传》、《林肯传》等书,也读了周国平、陈平原、鲍尔吉·原野、余光中、林贤治、傅国涌、张晓风、席幕蓉等人的作品集,至于同学们的个性阅读不在这些书籍之列。
  《红楼梦》这样的大部头大多是在假期阅读,一般一个学期精读三到四本书课外书,其它的则是泛读了。最快意的是,高一每次大考后,同学们都相约到书店买自己心仪的一、二本书,称之为考后狂读书。
  方东美先生曾说:“学生是心灵的后裔。”对我而言,教书从来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传递,我将所读、所思、所想与听我说话的人分享,教室聚散之外,另有深意。他们,都是我心灵的后裔。——齐邦媛《巨流河》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3:03
为先在线“第二届湖湘读书论坛”之
【读书论坛】陶妙如:《易经》里的教育史
生活如易——读《易经》64集生活剧本
作者:记者 舒文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2日-12:59 本文来源于:为先在线
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教师、国培专家陶妙如。(杨芬艳/摄)
陶妙如的幽默讲课逗乐全场教师。(杨芬艳/摄)
  本网讯(记者 舒文)“我们先来聊聊‘八卦’……”4月12日上午,来自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教师、国培专家陶妙如的妙趣横生的开场白,引爆了由湖南教育报刊社、为先在线主办的“第二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最后一场讲座:生活如易读《易经》64集生活剧本。
  陶妙如围绕交友与聚能、求学态度、矛盾处理、婚姻幸福家庭和睦等方面,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述。轻松幽默的讲课风格,瞬间“秒杀”了在座的每一位男、女、老、少教师。讲座中“我渴望春天,所以我不断地积蓄力量”、“我不缺钱,不是我很有钱,而是我不怎么用钱。”“交友首先要广教,就像女生选男朋友,首先要海选。”……等经典幽默的观点,令在座老师频频捧腹大笑之余,也引发了他们对教学育人道理的深思。
  “‘生活的本质就是追求轻松’,这句话让我感触最深,迎合了此次论坛的主题“春天的种子”来自湖南一师二附小的曾老师说,“对于我们的教学也是一样的,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应该是删繁就简。达芬奇有一句话‘至繁至简’,作为一位老师,应该思考在以后的教学当中,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怎么去轻松的学习。在书中汲取营养,滋养自己的心灵。”
  “‘让敬畏和感激成为习惯,让约束和创新成为习惯,让想象和实干成为习惯’这三句话对我震撼很大。生活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享受,我将更加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热爱生活。” 长沙县中南小学夏老师说。
  湖南教育报刊社新媒体部主任黄耀红主持讲座,并对此次活动作总结。
  相关链接
  讲座精彩内容摘录
  交友首先要广教,就像女生选男朋友,首先要海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交朋友不能太事例。交友其次是要选择,要有定位,在广交的基础上有所选择。
  左手和右手,就是一个人的才与德,才高,德才能显;德高,才能方显。
  我不缺钱,不是我很有钱,而是我不怎么用钱。
  我渴望春天,所以我不断地积蓄力量。
  我是不能谦虚的,因为谦虚需要本钱。
  灵性是由眼睛产生的,只要有灵性,就能做得更好。
  你们走过跷跷板吗?从这头到那头,中间的平衡点最重要。
  我必须让自己出汗,自己才会激动。
  将自己最优秀的东西送给周围的人,这才是送才。
  老小老小,就是带着好奇心去学。
  让敬畏和感激成为习惯,让约束和创新成为习惯,让想象和实干成为习惯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3:06
微时代:读书是心灵的还乡
作者:黄耀红


  (一)
  春天来了。不断有朋友问:今年的湖湘教师读书论坛,会在哪里呀?
  其实,这是一个活动频仍的年代。一个以“读书”相召唤的媒体策划,竟然变成一份草长莺飞的怀想,变成一声春风又绿的探问,这是不是我们对日子的一种定义?
  在我们所定义的春天里,往事与期待,都在温暖与和煦中展开。
  三年前,一个飘忽的念想与创意,如今似乎成了一份承诺与责任。
  不做,可能找得出一百条理由。做,只要一条就足够。
  读书,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无法忍受一个没有创意的活动,就是思想从来无法安于平庸。
  记得2012年春天,想着做读书论坛的时候,脑海里忽然跳出一个句子,叫“读书——开往春天的地铁”。当我将此创意告诉导师张楚廷先生的时候,他沉吟片刻,说:地铁其实是一个机械意象,而非生命之物,它与读书之生命状态,有违。当即,诚服。遂将活动主题改成“面朝书海,春暖花开”。
  首届论坛便是湖南师大国际学术报告厅隆重开幕。张楚廷、李树英、史金霞、柳理、帅晓梅次第开讲,余忝列于后。
  次年春,论坛之声重在麓山湘江之间响起。傅国涌、丁文平、罗炜、陶妙如、柳彩萍诸贤,联袂演绎,纷呈精彩。第二届论坛之主题为:“这个春天,做一颗读书的种子”。论坛结束,余对读书之“种子说”略加引申。道——
  今天是明天的种子,历史是现实的种子,现实是未来的种子。中国教育呢,它是中国未来的种子。
  人世间,还有什么力量比种子之力更为强大呢?
  又是一年春草绿,策划一场论坛成为一份春天的提醒,或者说是时光坐标上的一个刻度。
  我琢磨再三:今年的读书论坛主题定为什么呢?
  2013年,我不再兼任《湖南教育》的工作,专事网络新媒体与数字出版。做数字出版主任这几年间,不只是强烈地意识到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更多地想一个问题:今天,我们与之相遇的是一个数字技术所引领导的“微时代”,我们究竟何以自处?
  当智能手机上的微博、微信、博客、空间、邮件将我们的生活处理成碎片的时候,当信息淹过我们的头顶,当在线游戏与虚拟社区覆盖了生命的细切与生动的时候,我们是在信息浏览中疲惫地沉沦还是以读书来救赎这颗浮沉无定的心?
  我们是眼睁睁看着文化的失重,眼睁睁看着一代人心灵疏离自然与生活,眼睁睁地看着文化生产在产品思维、产业运营、技术主导下日益变得浅薄与扁平吗?在这个的时代,我们何以与自己相处,我们何以与他人相处,与文化相处?
  脑海里又跳出一个句子,叫“微时代:读书是心灵的还乡”。
  教师的读书与任何社会人群不一样,他的阅读品质不只是决定他的人生,而且,他在影响这个国家的未来。孩子是这个时代的“土著”,成人是这个时代的“移民”。
  我们,没有理由让自己随波逐流,更没有办法熟视无睹。因为,知识分子是一个社会的良心。
  一个主题可以看作一个句子,一份策划,其实,它是一种价值。
  所有的热忱与信心都基于此。

  接下来是嘉宾邀请。首先想到的便是韩少功先生。不只是先生在中国当代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与重大影响,就这个话题而言,我曾在《新华文摘》上看到过他的独到见地。在吴昕孺兄的鼎力帮助下,韩先生欣然应允,这就奠定了此次论坛的G大调。
  然后,想到的是浙江绍兴的蔡朝阳先生。他新锐而本真的思想识见,深厚的阅读积累,一流的口才,早令我起了邀约之心。在傅国涌先生的帮助下,同样慨然答应。
  其他嘉宾,出于三个考虑,一是突出湖湘本土教师,彰显非常特色,二是发现与培育新人,丰富教师读书的内涵,见证读书之于教师个性化成长之间的关系。三是宣传非常教师这个平台,让更多人由寻常中发现自己的那一点非常之处,成就自己的教育生命。
  方案成形之后,得到报刊社党委书记、副社长、副总编,数字出版之分管领导熊名辉书记的全力支持,方案于湘潭雨湖顺利落地。湘潭市雨湖区教育局谭先玉局长、雨湖区金庭学校的左宏伟校长,自从参加过一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之后,深为其论坛品质所动。
  他们十分真诚地请我们将本届论坛办在湘潭,他们作为协办与承办。为此,他们给予了论坛以资金、场地、会务的全方位支持。
  (二)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第三届湖湘读书论坛开启时间为25、26两日。24日午后出发,车上长谭西,大雨。抵湘潭,易翔及所有工作人员皆先到现场,报到,分发物品,忙得不亦乐乎。
  韩先生于傍晚接来,与先生共进晚餐。
  大学时,即读过先生一系列寻根文学作品,只要见到先生的文字,便特别喜爱。这么多年来,韩先生的文字风格,特别是他的思想锐度,广度与深度,都曾深深启发过我,也悄然影响着我。我的文学若能有些许进步,李泽厚先生与韩少功先生都是重要的影响源。
  早在1987年,在益阳即听过先生的演讲,那时,我还是个19岁的小伙子。他当年的诸多演讲话语,很多还印在我的脑海。后来,在湖南师大文学院也听过先生的演讲。这次,在湘潭华天的大堂里,终于近距离见到先生。如此谦和,如此亲切。他的眼睛里一种波光,真纯而智慧的流光,连同他的微笑,亦如童年的清澈。先生表扬我年轻。我戏言:为了见您,我特意局油,才掩盖掉一大圈白发。
  先生依然抽烟。说到烟,他说到老头儿黄永玉先生的一个笑话。黄永玉先生九十岁了,有时画巨幅的时候,他坐升降机作画,身体倍儿棒,烟斗不离手。曾有年轻记者劝其抽烟有损健康时,他若有所思,说,我感冒的时候,我姑妈就很难受。记者不解,忙问,你感冒与你姑妈有什么关系。老头儿反问:我抽手跟你有什么关系?哈哈。韩先生说,此为“语言圈套”。
  是夜,未睡安稳。深恐次日早晨有大雨,不少从长沙、株洲赶来的教师,担心他们的驾车安全。这样的活动,哪怕有一丝闪失,我都无法心安。
  这并不是多余的操心。
  (三)
  25日一早,春雨潇潇。然而,从七点多开始,便不断有教师撑着雨伞,早早赶到白石公园旁的群众艺术馆。购票,发放资料,入场,一切忙而有序,亦如室外的细雨无声。
  省教育厅领导、湘潭市教育局领导、雨湖区政府、教育局领导以及报刊社几大主任均如期莅临。简短,隆重之开幕式之后,便是韩先生主题演讲,微时代的读书与写作。
论坛现场

  先生早几日便重感冒,来湘谭时依然咳嗽,带病而来,令人感佩。
  主持人为湖湘作家、诗人吴昕孺兄。吴兄口才着实一流,主持风格更是清新儒雅,别开生面。他说,在众多的中国著名作家中,韩先生始终是如此特立而独行。他曾举起“文学寻根”的旗帜,创作了《爸爸爸》《女女女》等一系列寻根派代表小说,当别人纷纷加入此中的时候,他又悄然南下,来到海南,创办《天涯》与《海南纪实》,一时洛阳纸贵;当人们于城市生活中浮华游走的时候,他悄然归隐于汩罗八井的山南水北。先生总是带给世界以意外,正如他的作品总是不断地寻求突破与超越。
  作家、诗人吴昕孺先生主持
  昕孺说,此次韩先生带病讲学,令人感动,亦令人心痛。帅母在心痛,我亦在心痛,中国文学史在心痛。
  从九点半至十一点半。先生以他独有的方式,围绕“微时代”展开话题,轻松自在,信手拈来,幽默风趣,云卷云舒间,时有真知灼见。他不断唤起我们对身处的这个时代的一种生存自觉,生活自觉,生命自觉,激发我们的文化反思,精神反思与价值反思。
  他说,我们由一个信息短缺的时代忽而进到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不是知道得太少,是知道得太多。无知,很可能定义为“无所不知”。知识分子成了“知道分子”,成为“嘴力劳动者”。
  写作的门槛降低,产量剧增,个人被埋没的可能性减少,然而,当文化成为创意产业的时候,很可能成为茫目的、没有品质的数里生产,正如拙劣而泛滥的电视连续剧。
  实名的微信与匿名的微博,让我们知道得这个世界发生了太多太多,我们陷入虚拟化生存之中,世界成为在线。此时,体验,体认,体会等亲历的生命存在便可能在虚拟中被消解。
  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一种思维,它对于社会的改变速度与程度超乎我们的想像。像教育,那种留声机似的教学,当下这种资源严重失衡的学校分布,都很可能因为网络学校的出现而产生重大的颠覆。
  金字塔式的结构状态亦将被互联网彻底粉碎。而与此同时,互联网上的价值观传播亦深可忧虑,成长于这种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承受力亦将成为重大的课题。韩先生论及微时代的诸多特点,娓娓道来,话题里藏着许多大的命题,如果足够细心思考,这些命题都关系到一个人如何与这个时代相处,我们何以自处。包括互联网带来的产业与行业格局的改变,人们生存状态的改变,学校教育的改变,文化精神的改变。
  在互动环节,他提及,人有低俗的权力,但不能24小时都低俗,总得留些时间想崇高。
中国著名作家韩少功先生演讲中

  (四)
  25日下午三场演讲,第一场是湖南一师一附小的方芳副校长所做的《沿着书香,拾级而上》。方芳,有一流的语言表达,而一师一附小在课外阅读、书香教师培养,书香班级与书香校园建设确实非常有成绩。这个庭院似的千年校园,不只是因为历史而荣耀,更因书香而美丽。此之谓,书香静好满庭芳。
  非常教师团:湖南一师一附小方芳副校长演讲中
  第二场由湖南师大附小陈雪梅老师讲他在国学教育上的思、闻、行。她的古典底蕴,她的独立与坚持,她对于古典力量,经典滋养的自觉与坚守,给人很大的启发。正如白雪映照远村,寒梅浮动月色。不禁问,有多少童年能与这样的好老师相遇?
非常教师团:湖南师大附小陈雪梅老师

  第三场由湘潭金庭学校特色教师石灵芝讲阅读带给她的成长与蜕变。她的话语清如环佩,极能动人,令人喜出而望外。我说,在寻常的教育生活里,她只是一株春日的花草,然而,是阅读,让她不寻找寻石缝间那一朵千年的灵芝。
非常教师团: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学校石灵芝老师演讲中

  (五)
  26日上午的演讲,精彩由蔡朝阳先生带来。
  我为主持。开场语这样道来——
  湖湘教师读书论坛总策划主持中
  今天的嘉宾来自绍兴,在此,我愿意将他称为中国新锐教师。为什么请他来此演讲呢?有一段故事。
  10年前,我读过一篇很深刻的文章,题目就叫《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末路》,标题前还有一个文章所要反思与批判的对象,那是中国教育人所共知的重要人物,叫魏书生。此文作者当时刚过而立之年,那时,我就开始关注这个网名叫“阿啃1919”的中学教师。
  5年前,他以一篇《我们的孩子在吃错药》,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诸多硬伤发起批判,次年,他与朋友推出合著《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同年,他在绍兴开了一家书店,店名就叫《新青年》。
  “药”“救救孩子”“新青年”“1919”,这些信息,可能指向一个时代,指向一个人物或一群人物。它让我们看到活在当下的公民教育的思者与行者,那种面向世界、回到源头、接续启蒙的精神努力。
  一年前,我在一个叫《一席》的网络视频里见到了这个思想者。他当时演讲的主题叫《以自由看待教育》,思想,见识,积淀,口才,都令我心生羡慕。我记下了他的名言,我不想改变世界,只是想做一个不被世界改变的人。
  那一刻,我想请这个人来论坛作嘉宾。后来,他居然满口答应。我想,那不是我与他的缘份,而是他与湖湘的缘份,是与在座各位老师的缘份。
  几天前,我读了他的这本《寻找有意义的教育》。才知他在4年前被《时代周报》评选为2010年度影响中国时代进程的100位人物中的“十大教育工作者”,名字与朱清时,刘道玉、袁腾飞等人并在一起,而当时的评委是新浪、凤凰等100名资深媒体人。评委们认为,他最大的价值在于,他让孩子们看到中真相,知道不同观点,扩大了中学生的视野。我想,一个教师对中国时代进程的影响,更多地会在未来体现。
  好。说了这么多,还没有介绍他的名字,他就是我们今天邀请的新锐教师,来自浙江绍兴的蔡朝阳。有请蔡老师给我们作精彩演讲。
  中国知名新锐教师蔡朝阳先生演讲中
  蔡先生以一口吴侬软语演讲,平和,理性,充满智性,那沉潜于心的书香时时袭来。见识,口才,演讲的互动,皆为一流。他讲完之后,我说——
  因为鲁迅的存在,而绍兴成为中国思想版图上的一个显耀的地标。然而,地标不是标本,他的思想需要生长与回应。其实,绍兴这片土地上也不只有鲁迅,还有蔡朝阳的本家,当年做过民国教育总长、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
  再席聆听蔡先生的“一席”,感慨,他是一只特点独行的蛋,他的思想里总有一种反叛与抵抗。以阅读抵抗荒诞,以公民教育反抗应试与愚民。阅读是心灵的还乡。
  蔡先生的家乡在哪里?在浙江诸暨。中国最大的美女出自那里,叫西施。比西施更美丽的,其实是人的思想,是人的良知与使命,是读书、思考与行动。蔡先生谈的是都是教育人生的根问题。所以,我觉得,他上午所说的就是新版的蔡根谈。
  蔡朝阳这名字,可以是一个动词,朝向阳光。因此,智慧都在朝阳的那一面。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名词,它叫朝阳。自由的、人的、美的朝阳。
  最后,我说,你们知道,“猪肉炖粉条”是道东北名菜。我想,今天蔡先生在湘潭演讲之后,“小蔡伴粉丝”一定会成为一道精神美食。蔡先生说的读书与育人、育儿,其实是人生的根性问题。因此,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视为21纪新版的“蔡根谈 ”?
  蔡朝阳演讲之后,是湖南临武教研室主任雷俊英关于区域性推进国学教育的报告。介绍雷老师演讲之前,我先读了一份书单:《单向度的人》《史记》《春秋》《诗经》《礼记》《管子》《取经》《苦难辉煌》。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开出的书单,是他最喜欢的书籍。这里,他共列了8本,其中有5本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而恰恰这五本很可能就人们视为畏途的经典阅读。我们知道,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就是在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就是要让中华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从时间上说,既继承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从空间上说,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从这个意义上,微时代,我们迫切需要回到中国文化深处寻打自己的根。从花与叶的开放和生长里,听到根的脉动。这是微时代的文化寻根,是回家的方式。
  湖南临武,以一县之力,区域性的推进国学教育。他们编创国学教材,全县小学生一手一本《国学选读》,全倒小学都开设国学课,每年有重大的国学推广活动。以前只知临武的“鸭”不错,那是天生的,现在的临武印象里,有了国学。可见,非常并不一定是时尚,追寻溯源正是心灵还乡的方式。
非常教师团:雷俊英老师演讲中

  (六)
  26日下午系本届读书论坛之新设板块,乃优秀青年教师之微论型。
  说是“微”,其实也是每位嘉宾演讲近一个小时。株洲市教科院副院长丁文平先生,是第二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之演讲嘉宾,此次冒雨从株洲赶来,担任青年教师微论坛之主持嘉宾。其情其意,令人感动。
  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学校唐玲娟老师的《童诗课堂:从这里走向远方》,关于童诗的审美,童诗课程的开发,童诗课堂的创意,让人真真切切看到当儿童的诗性被唤发之后,孩子们所表现出的那种可贵的天份与创造,这里能不断看到自由的童心与童趣。雨雪天的诗,扑克上的诗,以及种种模仿中的诗,都退去了教化的僵壳,以诗画相融的方式,释放出孩子的天性与美好。
唐玲娟老师演说她的童诗课堂

  长沙市实验小学的陶源远关于《绘本魅力》的演讲,再一次见证她对于绘本有着深刻而独对的理解,特别是她与孩子之间诸如种豆芽,写《豆芽日记》,养花,养鱼,为小鸟做一个家等一系列创意,让人看到一个好教师对于儿童一生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即使他们毕业了,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甚至结婚,仍然念着可爱的陶老师。陶老师心怡山河的情趣,亦给孩子们以率性和自由的启蒙。
陶源远老师演说她的绘本课堂

  金庭学校的刘楚娃老师演讲的是童话阅读与写作。一流的素质,沉静与灵性的气度,有一种特别的气场和定力。这是我听到的关于以童话开启班级读书与写作最好的案例之一。她领着一群孩子读童话,写童话,而不拘于教材所囿,在童话里呵护童年的美好,亦实现语文教育的听说读写之功。童诗,绘本与童话,三位青年教师从三种不同文体,令我们看到微时代的教师阅读与儿童成长之间的深刻关联,并对这些播种阅读种子的小学教师油然生出敬意。她们,都是湖湘好教师,中国好教师。
  刘楚娃演说她的童话课堂
  (七)
  直至26日下午5点多,第二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方落下帷幕。整整两天时间,前后9场报告。密集的信息,变换的角度,优秀的汇聚。只为,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带给与会教师更多的呈现。因为,参加这种非行政推动的活动,真的,很不易。有的,甚至都是自费而来。没有理由,不做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照例,最后由我作三分钟论坛总结。我想说的首先是感谢。感谢湘谭市雨湖的教育局的支持,感谢雨湖区金庭学校以左宏伟为校长的团队为会务所做的一切极有品质的服务与准备。感谢与会教师的执着与守候,感谢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
  本届主题叫“读书是心灵的还乡”。
  特别想说一说这个“乡”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韩少功先生的故乡在长沙,他很小的时候下放汩罗,因为文学,那里成为他精神的故乡;蔡朝阳的故乡在绍兴,因为鲁迅、蔡元培,那里可能成为思想者的故乡。我们都有自己的故乡,然而,现实里的故乡变得越来越相似。我们会选择什么时候回乡呢?亲人团聚的时候,分享喜悦的时候,亦伤感失意的时候,因为,故乡永远是最温暖,最明亮的地方。那里的田园是生长的,那里的天空是安慰人的,那里的烟炊是最抒情的,故乡是一种召唤,就如叶落归根一样的召唤。
  还乡其实是一个文学与生命的母题。每个人现实里的故乡不一样,但有一个故乡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文学、文化里的故乡,那里有人类共同的精神与记忆。这样的回乡,是一生的行动。脚步在回乡,眼光在凝望,心还回乡。回乡的路千万条,读书是必经的那一条。
丁文平先生主持中

与蔡朝阳先生在一起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3:07
嘉宾介绍
中国著名作家 韩少功 [size=+0]讲座主题:数字时代的读书与写作   中国著名作家,人文学者,历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天涯》杂志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联全委委员。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知名新锐教师 蔡朝阳 [size=+0]浙江省绍兴市稽山中学 [size=+0]讲座主题:以阅读成就生命的精彩   文艺中年,资深奶爸;写作者,儿童阅读关注者;四十岁重新发现理想。2009—2010年以对小学教材的批判引起广泛关注……
非常教师 雷俊英 [size=+0]湖南省临武县教研室主任 [size=+0]讲座主题:国学教育:如何实现区域性推进   湖南临武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临武县区域性推进国学教育受到全国瞩目。雷俊英是国学读本编撰、国学课程开发、国学课堂指导、国学活动策划……

非常教师 陈雪梅 [size=+0]湖南师大附小高级教师 [size=+0]讲座主题:6年带孩子读《论语》   湖南师大附小语文高级教师,她带领孩子十余年坚持读《论语》《老子》等国学经典,并指导孩子创作《我们的论语故事》,成为国内年龄最小的《论语》……
非常教师 方芳 [size=+0]湖南一师一附小校长 [size=+0]讲座主题:沿着书香拾级而上   湖南一师一附小校长,在读书班级建设、儿童课外阅读指导、儿童阅读校教材的开发以及独儿童阅读理论研究上颇有心得,著有专著《拾级而上》……
非常教师 石灵芝 [size=+0]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学校语文教师 [size=+0]讲座主题:从毛毛虫到蝴蝶的蜕变   特级教师,2010年被评为湘潭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被评为省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市优秀教师、市语文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芙蓉百岗明星……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3:09
感谢这场春天的邀约
作者:滕利玲 发布时间:2014-04-30



  除了感谢,我还能说什么呢?   就像一颗种子,感谢一场春雨的来临、一缕阳光的照射,让所有在内心呼啸的风突然找到了出口。
  那些该膨胀的膨胀,该沉静的沉静。这是多么奇妙的过程,值得我跋山涉水、风雨兼程!
  我当然要来!
  “生活都是庸常的,而日常的才最本质,才水注石穿……真正可怕和被忽略的往往是所有人都在悬空下坠的状态中而不觉。”读到王小妮这句话的时候,是一个暮色渐合的黄昏,窗外苏铁的叶子拗成一个不太舒适的弧度,在夜色中绿得发黑。我愣了一下,突然觉得自己沉溺于“庸常”太久,最远的逃离不过是在一堂课的起承转合里风生水起万象惊寒。
  那么请允许我拔腿就走,暂时“逃离”!就像田鼠阿佛一样,到田野里收集冬天赖以生存的阳光、颜色还有“字”。以后的以后的很多日子里,让我记得: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有诗和远方。
  一、和睿智长者面晤
  听韩老讲话是个愉快的过程。没有刻意的“一、二、三”式的提纲,如话家常,却自然睿智。不知不觉间,就听到韩老在说“谢谢大家”了。低头看笔记本,沉溺于“听”的我记下来的只是零散的句子而已,可是,有更多的东西在我心里激荡:
  那是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忧患!韩老提醒我们,要警惕“我们知道得太多了”。这就和吃饭一样,吃多了、吃得不健康会带来消化系统的问题,知道得太多太滥也会带来精神上的疾患。当前社会,信息量的飞速增长尤其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如果不加选择的摄取,我们的“无所不知”就约等于“无知”。
  那是对青年阅读和写作者的谆谆告诫!要对书籍有所选择,如果只是以网络作品为参照系,容易放低对自己的写作要求,影响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品位,长此以往,即使出现了真正的好东西,坏了胃口的人也品不出来。阅读是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大脑、最优秀的心灵对话,而世界上,优秀的大脑、优秀的心灵只是少数,如果没有机制去保护他们,他们很快就会被湮没。现在,青年人中很多都有鲁迅之才、胡适之才、曹雪芹之才,问题是他们往往行进一公里后就会停止不前了,他们可能为大家给出的九条优点而兴奋不已,却不会去真正用心改正一个缺点。
  那是对晚辈成长的思考!谈到小外甥看到松树只知道是“圣诞树”,看到鸭子只知道“唐老鸭”时,韩老感叹孩童呆在虚拟的世界太久,以致于忽视了中国古人最重视的“身体力行”,忽视了生活中最可宝贵的“体验”和“体会”;谈到孩子们玩电脑游戏、家长还认为开发了智力的现象,韩老说:智力与智力是不一样的,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大知识、小知识,晚清八旗子弟提笼架鸟、唱京剧、捧戏子也是需要比较高的知识含量的,但这个知识含量再高也掩盖不了它本身是一种堕落文化的事实。谈到女儿和外甥,韩老深情地说:作为父亲和外公,我很想帮助她们,给她们自信、自立,给她们快乐的生活,但我知道,我无法替代她们。
  那是对现代人阅读状态的理解和悲悯!面对中华民族人均年阅读量只有4本的现实,韩老认为中国最应该读书的一个群体正处在生存压力最大的时候,特别是在北上广之类的大城市,人们不得不在8小时工作之余还得忍受巨大的交通压力,在漫长的奔波过程中,只有一支手机是他们文化的陪伴,我们应该同情和理解他们,而不是一味地嘲讽、责备甚至是抨击——当下,这样理智而充满悲悯情怀的声音弥足珍贵!
  这真是一个有大智慧的慈悲长者!
  二、听新锐前辈一席谈
  我最期待蔡朝阳。
  一是前些年读过他的文字,我习惯于从文字中揣摩一个人的音容笑貌乃至内心的温度。几年前,我们学校的学生因为点什么事闹了个撕书事件,并且把视频上传到了网上,一时间……事后,我把一篇叫做《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的文章印发给学生,学生读后感慨不已,很自觉地写了读后感给我。那篇文章的作者叫做“阿啃1919”,我并不知道这就是蔡朝阳。
  后来,读到《在鲁迅路口》中这样的句子:“很多人,从你脚下经过,仰头看看,或者不看。你说,你一个都不宽恕。我趁着绿灯的时间,从你的脚下经过,我打算,宽恕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真真读出了一种悲伤和无力,还有那背后宽广绵密的悲悯。原来这就是蔡朝阳。
  二是他仍然是一位一线教师,而且是一位体制内的高中教师。这样的教师,如我,往往劳心劳力于案牍题海,是难以保有几分理想空间的。“阅读抵抗荒诞”,在当前的教育情境下,是要被讥为“消极唯心主义”的。而蔡老师,却一步一步地,从个人的小小悲欣中走了出来,成为一个“有公民底色的、温和而坚定的行动者”,成为有能力“影响中国时代进程”的“教育工作者”之一,这真是一次成功的“突围”!
  及至讲座开始,蔡老师开始演讲,我忍不住笑了。坐在前排,从我的角度,刚好可以关注摄像机的工作情况。尽管负责摄像的工作人员不时地跑出来调整角度,镜头里仍然难以长时间地捕捉到蔡老师的人像,因为,他说到激动时,总是免不了走来走去,就像每一个在学校教室里讲课的老师一样。看PPT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回头看身后,就像他在绍兴稽山中学的教室里一样(我猜的)——蔡老师身上,打下了太深的中学教师的烙印,让人觉得既亲切又可爱。
  可他终究没有仅仅成为了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
  异于我们的,蔡老师首先是执着而坚定的“追寻者”。蔡老师讲座的主题是《阅读与教育者的底色——与湖南诸友一席谈》,他谈了自己的阅读经历和阅读体验。蔡老师的阅读史实际上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从“文艺青年”到“理论青年”,从“才子写作”到“公民写作”,他一直在寻找一个苦闷生活中的出口,寻找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寻找一个思想独立、精神自由的高处!这个“寻找”的过程注定是孤独的,是缺乏观众的,但是,你们看,当他走到“高处”,他并不缺少同行的人和支持的眼神。蔡老师的追寻,让我们这些对庸俗生活心生厌恶却又心甘情愿随波逐流的中学教师汗颜。
  蔡老师还是一个让人心生敬意的“行动者”。他相信行动的力量——没有人帮你捍卫自己的生活,没有人许诺给你更好的生活,你必须倚靠自己的力量,改变你所能改变的。他阅读、写作,他批判、呼吁,不仅想成就更好的自己,还试图去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世界。直到40岁,他“重新发现理想”,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像孙敬修爷爷一样会讲故事的人。他说:人的长相,40岁以前靠父母,40岁以后靠自己。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长得很舒展不别扭,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不如意的事都干掉”。所以,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就要赶快去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约翰·多恩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他为我们每一个人敲响。静静地坐在会场上,看蔡老师演讲,激情洋溢却自有一番笃定从容,突然间,很感动。
  三、邂逅那些美好的女子
  方芳、陈雪梅、雷俊英、唐玲娟、陶源远、刘楚娃,这些读书的女子,是这个世界上可以称得上“美好”的女子。
  她们或者着力于营造一方洋溢着书香的校园,或者探究经典学习、国学教育的有效推行的途径,或者通过阅读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或者带领孩子们在童诗、绘本、童话中优雅穿行……
  因为读书,她们站在讲坛上的姿态格外优雅而谦卑,她们的讲述格外清澈而动人,却让人不得不想象她们的来时路,虽不一定是榛莽丛生,却一定不尽然是鲜花和掌声!
  她们被称为“非常教师”,其实走的不过是寻常路。
  但是,她们的“行走”超乎寻常地执着、稳健和坚定,却又那么地安静自约、认分知足,让人不得不心生敬意。
  黄耀红博士在论坛小结时说:我们不但需要打开思想的窗口,还需要看到行动的足迹。这些女子用她们的足迹告诉我们:平凡的事情坚持做就是不平凡,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就是不简单。
  不禁想起斯蒂文森笔下那个美好的意象——点灯的人,在孩子的眼里:
  汤姆愿意当驾驶员,玛利亚想航海,
  我爸爸是个银行家,它可以非常有钱;
  可是,等我长大了,让我挑选职业,
  李利呵,我愿意跟你去巡夜,把一盏盏街灯点燃!
  这些美好的女子,就做了这样一些“点灯的人”。在暮色四合的时候,扛着梯子,把一盏盏的街灯点亮,让每一个等着茶点的孩子、每一个在暮色中徘徊的“我们”,心中有温暖,前路有希望。
  四月的湘潭,下着“比潇潇还大的春雨”(诗人吴昕儒语),有些凉意。可于我,这古老的城市,似乎因为湖湘教师这场春天的邀约,充满了情感和诗意。
  我在聆听,在思考;我们在聆听,在思考。
  感谢你们温暖的赠予。感谢这场春天的邀约。
  (作者系慈利一中高中教师,她参加了每一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3:10
春天里的温暖相遇
作者:上善若水 发布时间:2014-04-30

  今天是2014年4月25日,星期五,世界读书日过后的第二天。
  今天的天气不是很好,微雨纷纷,更有些出人意料的寒意。
  然而,绵绵细雨无法浇灭心中的热情,我和同事敏清晨六点半从株洲出发,一路赶往湘潭雨湖区群艺影剧院,只为赴一场阅读的盛会——第三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微时代:读书是心灵的还乡。如此充满诗意和召唤力的主题,将三湘四水、山南水北的近500名湖湘教师昼夜之间集结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里,共享春天里这一场拨动心弦、滋养生命的心灵大餐。
  今天是论坛的第一天。上午简短的开幕式之后,便是中国文学界的领军人物、寻根文学的倡导者、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先生登台布道。
  韩先生以他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我们分享了数码电子时代的三大特点以及微时代的读写变革,更是对不久将来的教育形态进行了亦忧亦患的预见。身患感冒的韩先生,在整整两个小时的讲演中,不时诙谐风趣地吐出了一朵朵振聋发聩的关于阅读、关于人生、关于微时代的莲花。
  因为从未学过速记之法,我只能凭着有限的听力和笨拙的笔力,将断断续续记下的先生的部分金玉良言摘录如下,以作为点亮自己心灯的火种:
  ★ 人要有活力,更要有定力;要有所想,有所不想。
  ★ 重新找回教育的价值,按照人类的健康生活需求来办教育;
  ★ 现在的知识分子,似乎成了“知道分子”,成了“嘴力劳动者”。
  ★ 碎片化的知识和理解,有弊端;标签化、零食化的知识,缺乏营养。
  ★ 身体力行地感知世界,“知行合一”地获取知识,才是学习的正确之道。
  ★ 在这个信息海量、产能过剩的时代,现代人的无知,其实已是“无所不知”。
  ★ 每个人都有选择低俗的权力,但请你每天至少保持一至两个小时在追求崇高。
  ★ 教育形态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留声机似的教学方式,将会被新的时代彻底摈弃;
  ★ 数码时代的低门槛、虚拟化,造就了一朵朵“奇葩”,因为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复制,但并不真实。
  ★ 时间都到哪儿去了,时间都进入了信息过剩的微时代,人人成了“低头族”,忙着写微博,发微信,说微话。
  说起来有些遗憾,我虽早知韩先生大名,却并未曾涉猎其作品。今日冒雨赶赴湘潭,就是为了零距离现场感知先生,阅读先生。先生果然是大家,他对人生的思考深刻,辩证理性;他对微时代的全面剖析,字字珠玑;他对自己读写方式的准确定位,无不彰显着他的寻根文学情怀和“次优主义”思想。
  如果说,上午韩先生的讲座是大气恢弘的布道开悟,旗帜鲜明地引领着我们朝向纸媒阅读的心灵还乡;那么,下午方芳、陈雪梅、石灵芝三位非常教师的非常分享,则是潺潺流淌的涓涓小溪,温婉可人地牵引着我们走进个性阅读、同伴阅读、师生同读、亲子阅读的另一番幸福天地。
  说实话,作为一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更愿意倾听同样来自一线的声音。诚然,这与功利无关,只是个人的喜好而已。当然,若想说得崇高一点,则是我想从同路人身上获取更多成就幸福教师、培育快乐学生的密码。
  于是,我一边认真倾听,用心记录,一边不断自我观照,自我反思。
  令我聊以自慰的是,在湖南一师一附小的方芳校长引领着她的教师、孩子、家长沿着书香拾阶而上的时候,我几乎也已同样的方式和先锋小学的老师、孩子、家长们款款行走在这条铺花的阅读路上。我们也有面向全体师生的“静心读书日”和“电影课程”,我们也有家长组成的“故事妈妈种子爸爸讲师团”,我们也会请著名儿童作家进校园,我们还有为期一月的“草长莺飞读书节”,作为校长的我每期也会给全体老师赠书。尽管,因为学校资金有限,我还不能像方芳校长那样每年组织老师开展教育旅行,也不能像她那样只要是老师们喜欢的书学校都可以送,更不可能邀请一师的教授来担任学校的“名著导读团”。但是,我一定会尽我所能:
  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阅读,让每一个童年都留下儿童阅读的美好记忆;
  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一颗爱读书的种子,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故事老师;
  让每一位爸妈都成为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朗读者,让每一户家庭都成为幸福的书香家庭。
  因为,让浓浓书香弥漫校园和家庭,让本本好书温暖教师、孩子、家长的心灵,是我将一直身体力行的美好事业。
  来自湘潭金庭学校的特级教师石灵芝,和我们分享了她从一条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的故事。灵芝老师心气如兰,情动词发,娓娓动听地和我们讲述了她自己读书、和同伴读书、带孩子们读书的幸福和感动。我最佩服灵芝的勇气,为了专注地和孩子们一起享受阅读的幸福,她毅然辞去行政职务,做了一名纯粹的语文老师。而她,就是在点亮孩子们心灯的同时,逐渐变得丰富而高贵,变得优雅而从容。
  来自湖南师大附小,没有任何头衔的陈雪梅老师,更是让我心中升腾起深深的敬意。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整整十年坚持和她的孩子们共读《论语》、《弟子规》、《老子》等传统典籍,并于2013年出版《我们的论语故事》。这些年坚持不懈地读经典、悟经典,不仅让她自己踏上光明大道,获得喜乐人生,更是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积淀了厚重的文化根基。回校后,我一定要将雪梅老师与孩子们静心静气学习经典的幸福,分享给我们的老师们。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先锋的老师一定也能享受到和孩子们一起读经诵典的温暖与踏实。
  灵芝老师说,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找一片生命的林子,找一个精神的家园,才能获得生命的高度,才能丰富生命的深度。这让同样喜欢读书的我深有同感。
  我不由得问自己:我生命的林子和精神的家园何在?几番思量,我以为,湖南教育报刊社组织的湖湘教师读书论坛、书香学校论坛就是我赖以成长的生命林子和精神家园。因为,每一个春天与他们的温暖相遇,都能让我从中汲取阅读的力量,获得心灵的营养。
  《夏洛的网》的主人公夏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总要做一些事情,来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我想,于我而言,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的事情莫过于让自己多读书,莫过于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多读书。
  当然,在春天里与每一个读书论坛温暖相遇,更是我提升自己生命价值、获取成长动力的重要选择!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3:11
周婵:文学柔软人心,读书就是回家
作者:周婵 发布时间:2014-05-03

  如果说南京之行让我切身体会到阅读在儿童语言教育中的重要性,那么湘潭之行则让我看到了这种重要性在实践层面上的体现。

  4月25日,为期两天的第三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在湘潭市雨湖区群众艺术馆举行。此次论坛围绕“微时代:读书是心灵的还乡”这一主题,展开了九场报告。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湖南一师一附小的副校长方芳老师的演讲。
  黄耀红博士在论坛小结时说:“我们不但需要打开思想的窗口,还需要看到行动的足迹。”“平凡的事情坚持做就是不平凡,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就是不简单。”方芳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始终坚持做阅读推广的非常教师。在演讲中,她向我们详细解说了她是如何引领着她的教师、孩子、家长“沿着书香,拾阶而上”的。因为读书,她在讲坛上的姿态格外优雅而谦卑,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犹如潺潺流淌的涓涓小溪,温婉可人地牵引着我们也走进了个性阅读、同伴阅读、师生同读、亲子阅读的另一番幸福天地:一、书香校园。湖南一师一附小,这个庭院似的千年校园,不只是因为历史而荣耀,更因书香而美丽。二、书香教师。方芳老师由“无缝隙锻炼”想到了“无缝隙读书”,从三个角度保障了书香教师团队的建设。第一,给时间。教师读书日、会前等待阅读、美文欣赏五分钟、办公室里的小书桌等方式,让教师的阅读有了充分的时间保证。第二,给好书。分门别类给教师赠书。年轻教师、班主任、语文老师、年轻妈妈、女性教师都能收到独属于自己的那本好书。第三,给平台。教师读书沙龙、儿童阅读推广人见面会等方式让读书活动丰富起来。方芳老师还说:“阅读应该是一种立体行为”,所以她还特别重视读“无字之书”,带领全校教师一起观影、一起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三、书香学子。重点打造课外阅读这一校本课程,制定详细地分阶段阅读目标、计划。通过调查问卷、学生推荐等方式推广受学生欢迎的课外读物。经典诵读活动、大阅读活动、读书节活动等精彩纷呈。
  正如方芳老师说的:“文学柔软人心,读书就是回家。”此次有幸相遇在微时代,享受非常教师的文化盛宴,的确是一件美事。微时代,学生在变,教师唯有读书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之树因阅读而常青,教学之旅因阅读而常新。教师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首先要沉下心来读书。而沉下心来读书,要耐得住寂寞,要经得起诱惑。读书,是心灵的还乡。教育,是精神的守望。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3:12
湘潭读书论坛微印象
作者:李赟 发布时间:2014-05-11



  从湘潭回来已两周有余,那场精神盛宴却始终萦绕在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说实话,起初参加“微时代:读书是心灵的还乡”第三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活动的动机并不单纯:一是想从近来有些麻痹的重复生活中得到喘息的机会;二是大学时代就颇为钦佩韩少功老师的作品,这次论坛他是首席嘉宾,难得有机会见到韩老本人自然慕名而来;最后才是希望能在这次论坛上为自己的教育人生寻求一个方向。
  然而,整个活动带给我的启迪与震撼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韩少功:大师的眼光,在务实里找出路
  韩少功,这位被主持人称为走在时代前面的老人确实有着敏锐的眼光。习惯了自由的韩老师能应约来做命题讲座,想必《数字时代的读书与写作》多少切中他的心意,于我们这群听课的教师而言实属难得的幸运。
  韩老说,过去知识分子少,所以物以稀为贵,那是信息的匮乏造成的,然而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耳目所及之处都是信息,不管好的坏的,也不管真的假的,不管你想知道的,还是不想知道的,所有的信息都铺天盖地而来,人均所知道的信息出现膨胀状态,但是我们能说知道许多信息的就一定是“知识分子”吗?这样庞大信息量的拥有者能将这些信息都一一消化吗?
  显然很少有人做到,这就好比久饿之人突然得到许多美食,不管是否能消化先填到嘴里、塞进肚里再说,这样一来,没有饥饿威胁的我们身体就能健康了?难道我们的胃就不会负担太重,而出现新的健康问题?信息真的是知道的越多越好吗?
  网购、电子读物、有声读物……众多事物形态的改变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人类思想结晶的经典书籍不知有多少已被电子信息的浮躁束之高楼了。那么作为数字时代的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韩老并没有直言,他只是提到这样两个例子:一个是他见某单位将尚能使用的旧电脑进行报废处理,于是出于一番好意向该单位征得将旧电脑转赠给农村孩子,结果发现孩子们有相当一部份只是拿电脑玩游戏而其它有意义的功能却弃之不理,韩老忍不住向家长提及要引导孩子用电脑做有意义的事,结果有家长回答说:“没关系,玩游戏也是开发智力嘛。”另一个例子是关于国外的一条新闻,报道称哈佛大学有两名教授辞去了学校的教职,二人计划成立一个低门槛、低入学标准、低收费的网络大学,其教学内容将囊括世界各大名校的各类学科,由名师的教学视频完成教学,高等学府可能会受到相应的冲击,那些碌碌无为、死搬硬套的教师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同样的冲击。
  是的,智力与智力是不一样,知识与知识也是有区别的,如何去伪求真不正是孩子们最需要学习的吗?我想对于涉世未深,甚至不明就里的孩子们来说,那些暴力、粗俗的信息还是不知道的好。这种选择的标准应该在于预见所选知识带来的最后效果,而这种预见的来源就是根植生活不断思考、反复内省。
  数字时代的快捷与低门槛让信息对孩子们的侵袭是防不胜防的,成人若只是给予监管和阻止不良信息的入侵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尚未懂得如何选择信息的时候,有一个良好的外界文化环境,帮助他们建设一个明辨是非的价值体系,而这个建设的过程要如何才能足够抵御外界视觉、听觉等等多种感官诱惑的冲击呢?那就是“务实的教育”。这个“教育”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孩子的模仿能力是众所周知的,教师的言行、家长的言行以及周围同伴的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试想一个自己都不爱学习的教师,又怎么能做到让自己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呢?一个父母都认为读书无用,又凭什么让孩子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呢?韩老说:“时代的高尚与低俗人人有责”。对于这个观点我很是认同。这就好比阅读,一页、两页的阅读也许看不到什么影响力,一本、两本的阅读也许还是看不到什么影响力,但是十本、二十本……一百本、两百本……总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无小事,需要身体力行;思想需宁静,阅读抚平躁动。如今我们是否应该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远处的风景之后,认真肩负起时代给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摒弃过多的浮躁,脚踏实地前行?
  蔡朝阳:麻辣教师的新锐,在知行合一中做自己
  照理此次湘潭行的学习心得本该早早写下,可拖至如今动笔,除了一些时间的限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蔡朝阳老师演讲前,主持人黄耀红博士进行嘉宾介绍,我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然而他到底是谁却一无所知。随着介绍的深入,我对这位演讲嘉宾愈感好奇起来:蔡朝阳,浙江绍兴某高中语文教师,5年前,以一篇《我们的孩子在吃错药》,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诸多硬伤发起批判,次年,与朋友推出合著《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同年,在绍兴开了一家书店,店名就叫《新青年》。4年前的《时代周报》曾评选他为2010年度影响中国时代进程的100位人物中的“十大教育工作者”,名字与朱清时,刘道玉、袁腾飞等人并在一起,而当时的评委是新浪、凤凰等100名资深媒体人。评委们认为,他最大的价值在于,他让孩子们看到真相,知道不同观点,扩大了中学生的视野。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非常人物呢?我期待着主持人黄博士早点请出这位新锐教师。
  “有位名人写了一本书叫《我的成功不能复制》,我觉得我的失败也不能复制!”没想到蔡老师的开场白竟如此出人意外。人人都追求成功,有谁会喜欢“复制”失败呢?可是听了蔡老师的“失败”,我却是如此地羡慕呀……
  蔡老师讲座的主题是《阅读与教育者的底色——与湖南诸友一席谈》,首先他用平和而不失幽默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阅读经历。他说他早已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却依然是个体制内教师,为着家庭、孩子奔波,生活平平淡淡,好在这样的生活里有书相伴。从儿时的古典作品到后来的外国名著,从单一的文学阅读到如今历史、经济等各类书籍的广泛阅读,从曾经的“文艺青年”到如今的“理论青年”,从以往的“才子写作”到现在的“公民写作”, 蔡老师的阅读史实际上就是他的思想成长史。“阅读抵抗荒诞”,这是蔡老师的亲身体会。在初到绍兴的那段日子里,人地生疏的他也曾彷徨沉寂过,也曾孤独无助过,最终是阅读让他在这个苦闷的生活中找到了出口,寻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获取一种思想的独立、一种精神自由的空间。
  他是思想的巨人更是行动的巨人。大量的阅读并没有羁绊他行动的步伐,反而勃发了他行动的力量。他不是钻在故纸堆里的“书呆子”,而是理性的思考者,坚定的行动者。他是善于发掘自我、完善自我、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并将所思所想付诸行动的“公民启蒙者”和“自由的捍卫者”。“我也许改变不了世界,但我尽量别让世界改变我。”他活得很普通,常常是行色匆匆的人流中的一员,但他又活得很特别,他过得是如此自我的生活,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反击着那些他不愿接受的事。他爱读书,也爱读生活。遇见生活中的不平事,他就写作批判、呼吁,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改变周围的世界,捍卫公民的权益。他说:人的长相,40岁以前靠父母,40岁以后靠自己。如果想到什么,就要赶快付诸行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把不如意的事都干掉”,这样至少能让自己努力长得很舒展。
  比起自己的阅读经历,他似乎更热衷于谈对孩子的教育。他曾不无骄傲地宣传“我现在就是个职业奶爸。”孩子蔡虫虫的出生,他才“重新发现了理想”——“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孙敬修爷爷一样会讲故事的人。”于是他陪着儿子阅读,给儿子讲故事,与儿子讨论孩子眼睛里好奇的小问题,并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写了《幼儿故事枕边书》、《为什么不能把所有的东西买回家》、《大人们为什么要开会》、《我是中国人》、《从前,有一个点》等新儿童启蒙读物。他说为了写好《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还是“硬看了很多经济学的书”,目的是想培养儿童“理性经济人”的意识,“这样我们就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个体,这正是胡适说的那句话,‘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
  因为给儿子写书的想法让他更多地涉猎各类书籍,思考了更多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是孩子改变了他对自我的认知,“原来我并非无所不知”“知与做是那么的不同”;是孩子让他更理解自由,“原来‘蜡烛包’的保护儿子并不喜欢,孩子竟天生喜欢自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其实孩子才是父母的老师,儿子虫虫就是他的导师。
  蔡老师在讲座中所表现出来的幽默、淡定、理性、睿智固然令人羡慕,但作为体制内的一线老师,他始终知行合一地践行着自己推崇的自由教育,用赤诚与激情“带着镣铐起舞”,那份勇往直前的干劲与泰然自若的从容才更难能可贵,更令人肃然起敬。这让我们这群被称为“缺少信仰”一代的八零后,在刚刚站上讲台就日渐麻痹于日常工作生活繁琐事物中的年轻一代教师深感惭愧。
  教育并不是急功近利的事,它更多地效应将在未来显现,而未来会是怎样,总是有些难以准确预测的。如今的我们就有些像那个初到绍兴的蔡老师,在苦闷中迷失方向,好在年轻谁不曾彷徨我们无惧,在蔡老师点起的这座灯塔里我们会学着在阅读中寻路,努力把握自己,只要不倦怠现在,我们就不愧于未来。
  方芳:阅读的魅力,在爱雨中静静滋长
  如果说大师是高屋建瓴的视角,号着时代的脉搏让大家感受到数字时代教育的本真和阅读的重要性,那方芳老师则是将其化作春雨的人。
  讲台上的方芳一袭黑色职业装,庄重而柔美,字正腔圆的讲述,举手投足的从容都显得大方得体。
  “要做一名好老师,首要要是一个好妈妈。”这是方芳老师开篇的第一句,也是对她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
  是的,她是一个好妈妈。在孩子尚未出生时,这位好妈妈便开始对儿童教育的钻研,十月怀胎也是十月积累,她用阅读为即将出生的孩子积累成长的财富。她深知阅读带给孩子的益处,等到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她就给孩子对绘本,每晚都读,一直坚持到现在。她深信“再小的孩子他都会用心体会母爱,所有用爱读出的字句都会在流过他的心底”。
  当“她以世间最美的母亲的声音给孩子读绘本《爱米丽》,看谢尔 希尔弗斯坦,她再次惊异的发现:幼儿最大财富甚至不是玩具,而是健康,亲情与语言。”
  她更是一个好老师,是一个用爱点亮灯塔,用阅读指引方向的好老师。阅读的益处众所周知,然而很多孩子,甚至老师并不喜欢阅读,更没有阅读的习惯。方芳老师对于如何引导他人阅读有一个非常奏效的方法:用爱引导阅读。因为爱孩子,她会给他们读他们喜欢的童话;因为爱老师,她常常站在老师的角度引导对方阅读(即对方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比如送给待孕的老师育婴类的书籍,送给困扰的父亲家教类的书籍。她知道急人所急,送人所需,这样接收书籍的人自然会对所赠的书爱不释卷,并从书中有所收获,爱上阅读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数字时代的阅读是多样化的,这就更需要设置良好的阅读环境,发挥环境的影响力。当了校长之后的方芳在全校开设了阅读课,并且总是鼓励各个班级开创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如故事演讲团、影视阅读等;每学期还举办读书节、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平时更是充分利用各种环境建立读书角,让书影随处可见,以达到兴趣为引,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效果。
  爱是琐碎的,但也是无微不至的,它可以这样柔软,也可以这样坚强,它的恒久正是它的伟大所在。方芳所做所想的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正是她这种细微的爱里播散阅读种子的纯粹,让浮躁的灵魂里长出了静谧的幼芽。
  雷俊英:书香女子的担当,在坚守中创造奇迹
  如果说方芳老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学校实行阅读教育的琐碎与繁重,那雷俊英老师则让我们看到了区域性推广国学教育的艰辛。
  都知道一个班实行国学教育不难,难的是全县160多所学校都开展国学教育,雷俊英老师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在坚守中创造奇迹”
  黄耀红博士在点评雷老师的讲座时曾戏谑地说,以前只知临武的‘鸭’不错,那是天生的,现在的临武印象里,有了一个坚守国学教育的教研员,她就是雷俊英老师,今天雷老师用她精彩的演讲让人们又一次认识了临武,认识了那片土地上一群执着寻根的人。可见,“非常”并不一定是时尚,追根溯源才是心灵还乡的方式。
  雷老师交谈起来满溢书香甚是不俗,谈起国学教育,你会发现在她柔弱的身躯里竟藏着区域性推进国学教育的宏大目标,更惊讶于她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坚持不懈。
  大家都说雷老师的“非常”来源于她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我甚是赞同,但我更觉得她的“非常”不只是临渊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诗句,更来源于她对心灵桃花源的“坚守”。
  如果不曾参与过《国学选读》编辑,很难想象一本书的出版里包含了多少琐屑而繁重的劳动。记得那是2011年8月,临武县教育局开始编撰《国学选读》,主要负责编撰的就是雷老师,而我有幸帮教材中的一小章节内容做排版。在我帮忙排版期间,雷老师多次指导,时不时提出些新的建议,几易其稿,不多的内容竟也花了一个多星期。再看看整个教材编撰团队的工作状况,更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同样参与编撰的曹美娟老师曾这样描述那段日子“在那时,我们开始了没有双休、没有节假的日子。十几版的样稿,无数次的修改校对,累了双眼,疼了双臂,甚至疏远了朋友、家人,五个多月后的料峭寒冬,我们终于拿到了沉甸甸的教材”。是呀,这套书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它是所有参与编辑者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然而,要在一个拥有38万人口的县区域性推进国学教育,仅仅编辑一套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寓教于乐、学以致用。于是雷俊英老师又和她的团队,组织开展各种国学活动,小到班级,大到全县,国学活动多姿多彩、有声有色。
  可是在这些光彩和成果背后,有谁会知道,当初起步时面对家长、学校以及其它各方面的质疑,她需要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又有谁会知道,在毫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带动全县教师开展国学教育实践与研究有多难?多少次上山下乡,她带着教研室的老师亲自上阵示范……她也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女儿,她也渴望陪陪家人,然而她没有;她不过是个普通的女子,面对委屈也想争辩、落泪,然而她没有,她默默地带着她的团队坚持着,用行动回应着人们的质疑,如今终于不负众望,让临武遍开国学之花。
  文化的根不能丢,文化的追溯不能断。临武县因为国学而声名远扬,被誉为“一个叫作国学县的美丽地方”。但雷老师却没有丝毫休憩的意思,她知道,这条寻根的路还很长,在这个数字时代,太多的浮光掠影、名利罂粟、信息迷雾让越来越多的人漠视生命,也陌生了真理,他们就像是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满世界地灵魂逃荒。只要闻着书香走,心灵就能找到栖息的地方。她也知道不是所有的花都会结果,但是她会用自己辛勤培育的果实让远归的人们品尝,让他们感受“家”的味道,这就是一个书香女子对文化寻根的担当!
  那天淅淅沥沥的雨就像是我离开湘潭时的心情,连绵不断的满是对“微时代,读书是心灵的还乡”的依依不舍。能够参加第三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是幸运的,能够认识那么多的心灵导师是荣幸的,能够受到那么多的精神洗礼是幸福的。
  一份不舍,一种力量!这次读书论坛上那些或新锐的观点,或善意的提醒,或由衷的感悟……都将成为一个行动的起点而不止于会场上的激情澎湃。每一个人,从今天起以及今后的每一个“今天”不应只是指责我们对当今中国教育的不满,而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影响我们的教育,就像韩老说的那样——“一个时代的高尚与低俗人人有责!”
  从阅读出发,努力做力所能及的改变与坚持,向着朝阳的方向,谱写属于自己的不可复制的人生。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3:12
包赛群:微雨微时代 且读且追寻
作者:包赛群 发布时间:2014-05-12



        4月25日,第三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在湘潭开讲了。因为星期五学校安排了考务事宜,只好选择了第二天听课。
        星期六,我起得比平时还早,点滴的春雨敲打着车窗,敲打着我们行进的路途。从株洲到湘潭,路程不远,但我们走了近一个小时。临近白石公园,我们下了车,在微雨烟煴中,走进了湘潭群众艺术馆,走进了读书论坛的微时代。
        上午的论坛,由黄耀红博士主持。他的开场白讲述了一个跨度十年的故事,很能吊起人的胃口。通过故事,让我们由远而近的认识了今天上午的论坛主讲人:不想改变世界,只是想做一个不被世界改变的人——蔡朝阳,一个来自鲁迅故乡的新锐老师。
        蔡老师的演讲按照他的成长历程,分为五个部分,他从文艺小青成长为理论青年,由批判应试教育到发现自己的理想,到最后感慨:孩子是我们的老师。蔡老师新锐,并不高调。相反,吴语软语,平和而又亲切,充满智慧而又谦逊。他的新锐在于他的思想。他说:自己安于渺小的生活,却不妨碍他自认为是为自己而生的人。自我感觉活得不成功,但他说他的不成功不可复制。他不成功,却敢叫板教育的名家魏书生。看得出,他思想上很崇尚心灵的自由的人。他所列出长长的书单,可以看出他很看重阅读。他说:四十岁的长相要靠自己——阅读提高心灵力量。我看他如此有底气的道出,肯定是阅读带给了他无限的幸福,难怪有人说书本是最好的美容护肤品。他的成长岁月告诉我们:年岁越长,越是要靠阅读找到心灵的故乡。于是,他的语文课堂和传统的很不一样,他可以带着自己的学生看电影,聊小说,他也成了义工,为儿子班上的童心讲绘本。他的生活因着自由的心灵指引辛勤行走着,耕耘着,循着这样的路回归到探索人性的本源——真、善、美。并用自己的真、善、美直面现世的诸多教育诟病。真希望中国再多出现一些如蔡老师的新锐老师,那中国教育的春天则真正来临。
        如果说上午是精神大餐口感很好,下午的演讲如家常小炒——很清新。
        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学校唐玲娟老师的《童诗课堂:从这里走向远方》。让我们看到老师在用心的呵护一颗颗童心,让孩子们他们在橘黄的暖色诗情中萌发那份创造激情,我感觉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我们中国教育中最需要关注的。随着那稚嫩的诗句的展现,不由得对唐老师心生敬佩之情。唐老师的演讲中提到了一个人:冯铁山。        这个人是我的高中老师,后来他硕士毕业到了湖南一师任教,进行《诗意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晚上,我在QQ上和冯老师聊起唐老师,他说唐玲娟老师是他的徒弟。看来,唐老师秉承了冯老师的课改思想,依托教材,挖掘突破点,尽心的培养诗意土壤,对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倾心的呵护。有了这样的养分,孩子们的人生会更增添几分浪漫,生活会多几分色彩。真为冯老师的研究有这样的成果而高兴。
        长沙市实验小学的陶源远老师围绕绘本讲《温暖的底色》。陶老师游刃有余的运用绘本和一年级的孩子沟通,和六年级的孩子沟通,和家长沟通,更让自己前一届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沟通,可见她深谙绘本的魅力,领悟了教育的真谛:大道至简。所以,很幸福的很享受的行走在教育的途中——她让我想起了齐白石老人画作的特点,简单的白描却力透纸背,没有一定的功力是难以达到如此纯青境界!
        金庭学校的刘楚娃老师演讲的是《让孩子在童话中优雅穿行》。她带领着孩子们从阅读到创作,也是尊重了孩子们的天性,呵护了孩子的创造性。感觉她的经验也很值得推广。因为凡是对教育充满温情的人都会:期待每一个生命,经由童话的浇灌,开出最绚丽的花朵。
        几个老师的论坛,让我看到:无论我们成长,还是教育孩子成长,阅读是最初的底色。我们阅读,是找到文化的根,带领着孩子们阅读,是让他们带着书给予的温暖,勇敢的走向明天,从容的面对生活种种色彩。
        湖湘读书论坛在微雨中落下帷幕,临近傍晚,清凉的老街上弥漫着熟悉的菜肴味道。我知道,远处的家也在召唤我们,朦胧的烟雨中,我们踏上了回乡的路。车上,回味着几位老师的讲话,依稀感觉:虽然没有大声的呐喊,但他们切切实实的行走,让我们混沌的教育之途中出现了些许绿意。想着,不禁,心头舒展了很多。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22 13:24
唐玲娟:四月裂帛
作者:唐玲娟 发布时间:2014-05-02

  雨,不停。或密或疏,或浓或淡。大地有多少等待,天空就有多少回应。   我的四月,在雨里,在大片的等待、回应、聆听、沉默与参悟里,一步一步走完。
  手中的笔,还在记取昨日思寻的印迹;纸上的痕,却偏以一种碎裂的姿态来安抚记忆。突破常态,撕开柔软的安逸,击碎惯性与规则,还有那些缠绵的词句。
  见底,有光渗进来。
  我走向五月。

  微时代,体验划开无所不知的轻狂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我们了解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了解自己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从无知走向无所不知,我们告别完全的无知,却走入了新的无知。
  在韩少功先生的讲座里,这样的悖论总是并排而立。微信、微博、QQ、电视……在满世界的刷屏中,我们将自己的时光刷成碎片。站不到高处,也看不见整体。微时代——微点,微点,无数的微点,让我们如蚁族一般,只有眼前忙碌、附和与追逐,无法看见远处的风景与时空里的整体。
  网络泡沫充斥于我们的视野。没有等级,没有门槛的信息霸占着我们的闲暇。因为缺少甄别、选择与消化的能力,我们的身体被无数的内容填充,丝毫未感觉到自己的不堪,并常常在一片点赞声中织就一张无所不知的轻狂。
  漠视自己的短处,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没有真正的经典与高手为参照,我们在自己的温软之帛里安逸而满足。
  习惯幻象,复制雷同。在无数的干扰与被干扰中,我们看不清到底谁是我,我又是谁。
  笑脸——近似、趋同、平均化;耳朵——盲目、困顿、无生气;大地——坚硬、冷漠、无生长;心灵——虚空、臆想、无力量。时代的轻狂随处可见,触手可及。
  无法拒绝的信息膨胀,无法抵挡的刷屏与关注。就像“粉丝”一样粘连,就像“泡沫”一样膨胀,只是终究找不到一个可以自己站立的姿态。选择低俗,且无法摆脱低俗。——微时代的痛苦,在于我们不能控制,而是一直被控。
  在与生活脱节的信息里——“没有亲历战争的人阐释战争,没有亲历苦恋的人咏叹苦恋,没有亲历英雄业绩的人在大写特写英雄……文化不再来自生活,不再来自生活的文化本身成了最实际的生活,成了新文化的动力和素材。从书本中产生书本,从书本所产生的书本中产生书本。他们是一千部哲学孕育出来的哲学家,是几千部电影浸泡出来的电影家。技术成了常见的归属,血管里更多地流淌着油墨和激光盘的气息。积重深厚的文化外壳日渐空心。”——文化空心,一个被碎片垒成的极易破碎的庞大的躯体。这是韩少功先生的清醒,却不是时代的清醒。
  体验,像一把锐利的钢刀,插向大地。只有体验,才能与真实的世界发生联系;只有体验,才能真正让我们的思想扎根于土地。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也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让拙笨、深刻的体验,划开自以为是与无所不知的轻狂,我们有义务追寻这个时代的崇高与意义。
  让声音进来,让花香进来,让泥土在沉着与养育里慢慢舒展开来。劳动是苦的,做爱是悄悄的,唯有体验是深刻的,开放的,故有声,声有歌,歌有诗。
  阅读,碾过教育的苍白
  “很多人,从你的脚下经过,仰头看看,或者不看。你说,你一个都不宽恕。我趁着绿灯的时间,从你的脚下经过,我打算,宽恕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这是第一次读蔡朝阳的文字时我深刻记忆的一段话。
  我打算,宽恕我自己。——不是为相形之下苍白的自己,找个内心平衡而乏力的借口,而是期望真正从此开始,碾碎那些感性、华丽,抑或贫瘠,重建一个精神独立而理性的自己。
  低调的行走,犀利的笔触。在他的文字里,总能找到一种随性的散淡,和一种直击心底的清醒的力量。“要用理性的、非暴力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权利诉求。要用克制的,然而坚决的态度,去坚持我们的言说,允许失败,目的不指向任何可以达到的物质利益,目的仅在于表达我们的不同意见。”——这是他的力量,一种谦和却无不坚定的力量。借他的光,我继续走,智慧的召唤向我走来——肖雪慧、崔卫平、艾晓敏、何清涟、龙应台……;波普尔、哈耶克、贡当斯、托克维尔、以赛尔·柏林……哪怕只是随手地翻阅浅短的章节,鞭辟入里,直达要害的表达,常常让我惊叹不已。
  一个教育者的姿态,永远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要低头看路,当着手做事,但是,眼光应在高远处。
  站在“湖湘读书论坛”的台上,他是高远处。平和的语句,天真的笑脸,建设的乐观,行走的笃定。从文青时代走向理论青年时代,从误入教育的“歧途”再到四十岁重新发现理想,他以真诚的叙述,说着他的人生经历。
  “三十岁前,我总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觉得整个世界和自己之间有一条很难逾越的鸿沟。自己的荒诞,自己的纠结一度让我陷入精神苦闷。如何拯救自己?我最终找到了一个秘诀——阅读。”
  在合适的年龄读到合适的书,在阅读中重新发现自己,发现教育。我们要守护自由的天性,发现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当然,我们也要有能力去开拓,去建设,去理性地辨析。康德的名言——“要有勇气在任何事物面前运用你的理性”——在今天的时代里,仍然熠熠闪光。
  当他讲述四十岁后的人生为孩子而改变的经历时,我确信眼前的他是朴素的、善良的、一往情深的。从蔡虫虫而开始的思考、改变与行动,是一束束可以照亮无数儿童的光。喜欢他的蔡虫虫《上学记》,喜欢他写下的《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也喜欢他且行且思的随笔集《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他清醒地知道,这个世界的转变,风气的好转,一定是从孩子这里出发。想起二十世纪戈尔丁在《蝇王》中的警告——“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是真正的沉沦。”幸好,还有蔡老师这样的教育人,以及在他影响之下的越来越多的教育人,或是已经自我觉醒并坚持做好儿童教育的行走者,他们在挽救这样的沉沦,以己之力,诚恳而清明。
  建设是最好的态度,阅读是最美的行走。——抵抗荒诞,抵抗沉沦,碾过教育的苍白。
  在路上,我们都带上一本书。
  沉默,寻求另一种可能
  从台下的心安,到台上些许的心慌,再到表达之后沉默的审视,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发声,有何意义?
  2012,2013,在湖湘读书论坛里,我是坚持到最后的听众。潜心学习,遇见每一人,都成为一种参照。然而,当真正需要从己处发声时,总有一些无法取舍的难,左右不定。在反复的调整中,我错过了些许美丽。
  标签贴上去,意味着特别,同时也意味着片面。七年的童诗教学,是一个数字的记忆,是无数欢喜的记忆。当然,也常常有无能为力的记忆。在停停走走中,在琐碎的时光里,我挤出一条缝隙,寻找创意,寻找一个又一个能与儿童体验链接的课例。
  大量的繁忙常常压抑着孤独的行走,然而,只要有孩子的欢喜,就没有理由不继续走下去。梳理,梳理,看见闪光,也看见不可忽略的疵与弊。只有在全盘的建构之下,才能发现小处的改进在哪里,也才能看见整体的效果,还可以如何走向更开阔、更美好的境地。
  是的,审视自己。因为童诗,我成为一个独特的自己。我的独特,还可以走向哪里?深刻,意义,我又该从何处掘起?
  如果没有童诗,我是否有重新选择的能力?是否会有新的行走和新的意义?
  在无数优秀者的面前,我无疑是自卑的。是懈怠养育了这样的自卑,还是忙碌混淆了最初的选择?我要为过往作一个清晰而深刻的分析。
  嗯,这或许就是这场发声之后,于我自己最大的意义。
  我坐在四月的雨滴里,倾听自己的声音。寻找另一种可能,先经历一番彻底的撕裂。
  人生需要裂帛的勇气,在这个四月里。
  五月说来就来。
  我希望,从此遇见,更好的自己。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