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师慧园论坛》的明规则:你必须实名注册,注册信息真实可核,否则不能进网!!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5-4 08:54
标题: 《师慧园论坛》的明规则:你必须实名注册,注册信息真实可核,否则不能进网!!
网师里的潜规则
——网师一周观察(43)
20101212-1218日)
文/魏智渊
1
本周,有一位学员曾跟我诉苦,说他被派到附近的市里参加学习,当天返回,也就几十块钱的路费。但是就为了这几十块钱,他得利用课余时间跑各个办公室,把要签字的人找齐了。而且,还得解释这笔费用是怎么回事。而最重要的,他还受不了别人看他的眼神以及说话时的语调。最后他想,为了几十块钱,我值得嘛,干脆就中止了报销手续。“以后有这类狗屁学习,派别人去吧!”
原来,他们学校在管理上特别强调制度与程序。教师外出参加学习,要报销路费之类,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先是教研组长签字,然后年级主任签字,接着校长签字,然后再拿出财务室报销。这种制度设计,表面上看来很严谨,其实贻害无穷。
这种管理,我称之为下流管理。
设想一下,如果不是公派这类事情,而是老师在教室里开发课程或组织活动,需要报销,那么更加麻烦得不得了。你得让领导明白你做这事儿的意义,——领导当然得明白,不然领导怎么拨钱?只是领导往往又不是具体做事儿的人,所以分不清轻重缓急。等钱终于拨下来了,事儿已经没法做了,时机过了。几次折腾下来,你只有一个想法,少做事。做一件事,添一件麻烦,欠一份人情,弄不好还让人生疑。
更要命的是,在一个人情社会里,这些程序往往又与重重复杂的人际关系纠缠在一起。再复杂的程序,领导意志都是畅通无阻的,整的是你丫,不是领导。不整你,你咋听话?到了最后,真正想弄钱的,一个流程下来畅通无阻,还有制度为他护驾,真正想做事的,一个流程下来,发现人格都没了,什么做事的劲头都没了。
所以下流的制度,最终培养出下流的员工。是不是这么个理儿?现在有多少单位层层制度,但最终除了扼杀创造力之外,基本上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制度为什么只滋生了权力欲而没有激发创造力?领导们是不大深思的。
如果你不想做事,这个制度并不坏,锁越多,缝隙越大。不去得罪领导,只是一边应付工作,一边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亦乐乎?许多人一辈子可就是这么快快乐乐地过来的。
2
我由此联想到了网师的管理,这是新教育研究中心管理思想在网师的应用。
网师的规则非常之简单,没有繁琐的流程,一个学员,一学期只要选修一门课程,交一次过关作业,就可以安逸地在网师呆下来。但是,许多人却感受到了网师的严厉,为何?
除了榜样的压力外,因为任何单位,实际运行并发挥作用的,都是潜规则。就像在许多貌似制度森严的单位,你明白了潜规则就能畅通无阻一样。一个知悉网师的潜规则的人,也会在网师里生活得适然。我举几个例子:
潜规则之一:你在网师里的发言权以及获取资源的权利,与你的努力及成就成正比。
首先,不要拿民主自由平等说事儿,总拿民主自由平等说事儿的人,在网师里活不长久。
在网师里,不是水平高才有发言权,而是经过精心准备或深思熟虑才有发言权。习惯于不经过预习而贸然发言的人,其发言会在网师里受到限制,甚至其他学员也有可能出面制止。
你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怎么办?这些问题与网师课程密切相关,讲师自然会关注。如果关联不大,大部分时候,你会被制止,或者无人理睬(除了有些不明潜规则的新学员)。别人没有义务帮你备课。
但是很奇妙,有些学员提出的各类问题,会得到热情的帮助。为什么?因为这类学员学习非常努力,积极地提交作业,积极地参与授课讨论。想想看,一个每次研课都认认真真备课,然后去教室里上课,并整理授课记录的学员,难道不会被关注并尊重?这类学员,通常提问很慎重,提出的问题,自然会得到热情的回答。
许多学员喜欢私下里咨询讲师一些问题,讲师通常会有选择性地回复(讲师没有必须回复的义务)。而是否回复,常常受两类因素的影响,一是问题本身是否有价值,二是这是一个怎样的学员。这里面有一种微妙的算计。一方面,任何努力用功的学员,在自己获益的同时,也是在为网师做贡献;另一方面,讲师的精力以及智力,本身也是有限的资源,这一资源的分配,总会寻求“效益最大化”,而毫无疑问,在努力的学员身上所投注的资源,是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的。
潜规则之二: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不能在网师提问。
网师是反对轻率提问的。
有一些提问是可以随时进行的,例如新学员关于网师教务的提问,可以在咖啡厅或私下里咨询我。
但是所有的提问,都必须基于一个前提:我尽力自己解决,但没能解决掉。
设想一下,有一个学员提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花几秒钟时间就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出来。然后大家“热情地”帮他搜索出来,他表示感谢,群里充满了愉悦的气氛。那么,他下次再遇到一个可以百度解决的问题呢?再发到群里?大家再“热情地”帮他搜索?结果是,许多人为此付出了时间(那些无辜的学员点开群查看信息也需要时间),但这个学员也养成了依赖于群而不是自己解决的习惯,他的学习能力始终没有真正地增长。
所以许多时候,纵然大家能帮你解决,也不会帮你,顶多提醒你,注意网师的口号:“有问题,找百度!”这不但对可以百度的问题起作用,对一切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都起作用。要学会提问那些你经过努力却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些问题在群里提出来后,其他学员常常也会因此受益。——记住网师的这个潜规则,也应该以此训练你的学生。
包括许多教务上的问题,也须问自己:我认真地查看相关的帖子以及学员须知了么?我努力地自己解决了么?
那些轻率地询问“课程帖在哪里”之类问题的学员,会在网师里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
潜规则之三:在网师里,不允许讨论公开课技术,论文发表等话题。
讨论这些问题当然无罪。
但任何共同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与价值观冲突,你就不应该进来。进入网师,就等于你已经默认了招生简章中的规则。默认了规则,就应该明白,这些问题是禁止在网师讨论的,你可能会因为屡次涉及到这个问题而被踢出网师。
网师是真正热爱教育,热爱教室的理想主义的汇聚之所,“寻找尺码相同的人”,摆明了就是要排斥某些人。所以每次处理入学申请,看到那些大量发表文章的学员,我就很容易产生不应该有的偏见,疑心他们在网师里呆不久。(当然,这种偏见是不应该的)
3
我也深知,网师并非纯粹之地,怪现象也层出不穷。
例如,网师的课程资料,是不允许向外散布的。但是,网师的课程资料,常常不但被散布,而且会被发布到一些资源下载网站。
这是谁干的?当然是个别学员。
我发现后,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会“追杀”,直至资料被删除。一旦能够准确地追踪到始作俑者,那么这个学员会被永久性地踢出网师。
网师的许多课程,在同类课程中是比较尖端的。因此,免不了被利用。我就发现过几例将网师的成果据为己有在外进行经验交流的现象,并且,还是名师。也有人将网师讨论中的成果整理后予以发表(除非这些成果是你在网师里贡献的)。
这些,都严重地违背了网师规则。我再次提醒,这类现象,一旦确认,除了踢出网师外,还将通过网站予以公示。
网师里,也有一些沉默的资料攫取者,他们加入网师,并不真正地想出力学习,但是网师的一些课程资料他们可以直接拿出使用,省去了许多备课的麻烦。对这类学员,只要达到网师底线要求,并且课程资料是属于私人使用而不公开,原则上也是可以容忍的。虽然明知他们在网师里能走的路实在有限。
那么这些简单的规则以及潜规则,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结果是,一个人要在网师里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并最终赢得大家的尊重,他依靠的,不是与讲师拉关系,也不是在群里“混个脸熟”,而是努力地坚持不懈地学习,以及用义工的方式为网师作出贡献。
网师的一切文化与制度,都指向一个目标,让知识本身成为网师的中心,让创造成为网师的中心,让那些缺乏毅力的学员,只想着获取资料的学员,有种种其他想法的学员,成为真正的“沉默者”,直到有一天从岁月深处再度醒来。
在新教育团队中,我时常感觉到幸运。
因为我们的制度很少(但每一条都是高压线,一旦触犯,将有可能永久地失去信任),它不需要我每年去填写大量的表格,写各种各样的汇报申请总结,它将这些降到最低,降到真的必不可少的地步,它给予每一个人的,是极大的自由。它给予我职责之内决断的权力,并竭尽可能地提供资源支持(研究中心没多少钱可支配,但是干老师所给予网师的,是钱所无法给予的大量的智力资源,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并且,它允许我在一定范围内懈怠、决策失误,并视之为必要的代价。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感觉到被信任。一旦有一天,信任瓦解了,一切将不复存在。
我想,网师也是如此。
网师遭遇寒流,明年的课程不得不在原来的计划上缩减(尽管如此,相对工作量仍然剧增)。
但是,我,以及整个讲师团队会承诺:无论面临多大的压力,网师的课程,将一年比一年飞速成熟,所有讲师,都将竭尽全力。2011年的网师,品质仍将保持大幅度提升。并且,我们将逐渐开发成熟的网师教材。
而这一切,都需要您的信任、包容以及坚定不移的支持。
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