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湖北近现代美术史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28 17:30
标题: 湖北近现代美术史
武汉及湖北近现代美术史

近代,中国传统的水墨丹青仍为文人、官宦的雅玩,传世佳作不多;随着汉口开埠,西画逐步传入,但发展缓慢;民间绘画多与工艺制作相关,且重在制作。 1920年,蒋兰圃、唐义精、徐子珩等创办私立武昌美术学校(1923年改称武昌美术专科学校),设有毛笔画(国画)、水彩、油画等专业。大革命期间,武昌美专师生曾绘制一批宣传画声援北伐。1929年,湖北省教育厅在武昌主办湖北美术展览会,这是在武汉举办大型美术展览的开始。
1930年10月,武昌艺专(即原美专)钟道泉、唐一禾等发起成立武美艺术研究会。次年由吕骥、盛家伦、郭安仁(丽尼)、刘飘红(刘露)、张曼西、许亚多等组织成立鸽的艺术社,设戏剧、音乐、美术3部。此后,平野画会、秋阳画会等相继结社,武汉的美术创作和美展逐渐增多,与上海、北平、杭州等地的美术交流也日益频繁。1931~1937年6月,武汉市举办各类展览近30多次。
抗日战争初期,上海的一批漫画家和各地木刻画家纷纷来汉。在汉成立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和中华全国漫画界抗敌协会。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多为漫画和木刻。
1937年底~1938年中,武汉举办各种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展览有7次。同时,各种报刊及文艺团体充分利用绘画作品,进行广泛的抗日宣传。
1938年8月,武昌艺专迁往宜昌古老背,后又迁至四川江津。唐一禾在江津时,一面从事教学,一面坚持创作宣传抗日救亡的油画。武汉的其他画家在后方也创作有大量作品。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9月,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编印《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刊有武汉画家武石的作品。11月27日,《武汉日报》刊出《杨立光先生西画特辑》。
1946年至武汉解放前,武汉举办各类展览近20次。其中个人展览明显增多,有13次。
1947年4月13日,武昌艺专为纪念建校27周年,举办书画展览会,展出中国画150余件、西画170余件,并设唐一禾遗作陈列室。1948年1月9日,武昌艺专在汉口举办师生画展,作品千余幅,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武汉规模最大的画展。
同年9月19日,武汉文艺社在汉口商会主办新人画会西画展,展出各类作品90余件。参展者有周季华、李葆初、陈戈征、徐中亚、刘怡冰、张昭岚、周道恒等10人。10月10日,《武汉日报》主办全国木刻展览,展出了李桦、野夫、力群、古元等人作品。
1949年1月1日,武汉第一届美术展览会在汉口三民路新安区第一中心学校展出。展出书画作品千余件,均属武汉及国内名家作品。
新中国建立后,以武昌艺专为主的一批专业美术工作者与解放区南下的美术工作者汇合在一起,成为繁荣武汉美术事业的骨干队伍。
“文化大革命”之前,绘画创作尽管受着“左”的干扰,但发展和繁荣仍是主流。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拓宽了表现领域;油画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他各画种也出现了一批在全国颇有影响并具有新的面貌、新的风格的作品。50年代以来,武汉职工的业余绘画创作也日益繁荣。
“文化大革命”期间,仅有为数不多的好作品问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武汉绘画创作恢复繁荣局面,1981年,邓少峰书画篆刻展览、鲁光花鸟画展览等先后展出。晴川画会的湖北十人画展巡展,在全国引起关注。1983年,周韶华的大河寻源画展在北京展出后又在南京、河南巡展。1984年,《张振铎画集》、《汤文选画辑》、《张肇铭画集》、《武石画集》出版。在1984年第六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中,武汉地区的作品囊括了全部金奖和近85%的银奖;同年第六届全国美展,湖北参展作品109幅,其中武汉地区有84幅,获金奖2幅、银奖2幅、铜奖4幅,获奖数居全国第四位。
武汉绘画作品从国内走向国际。1957年,杨之光的《雪夜送饭》为武汉第一幅在国际上获得金奖的美术作品。1978年后,在港澳地区和国外举办画展的就有谢申、唐大康、梁岩、魏正起、麦柏森、蒲新成、华纫秋、冯中衡、白统绪、姜小松、陈少平、周远贵、魏正起、刘寿祥、余家齐、温少曼等。
《月牙儿》(李全武、徐勇民编绘)、《走麦城》(中流编绘)、《冯玉祥逼宫》(沙铁军改编,陈贻福、陈惠民、李乃蔚绘)同获瑞士第一届国际连环画展荣誉奖。
1985年,日本举办第十八届现代水墨画精选画展,武汉地区汤文选的《荷塘立鹭》、魏扬的《浸月》、邵声朗的《翠湖春晓》、聂干因的《醉酒图》、汤立的《三思图》、何宗逊的《墨梅》入选并获优秀奖。
同年,武汉第一冶金建设公司工人版画作品代表中国在日本神田举办中国工人版画展,宋恩厚获“功劳奖”。
【国画】近代国画 清末,武汉绘画界空气沉闷,创作萧条。江夏(今武昌)程夔善书画鉴赏,编有《江夏程氏所藏历代名人书画录》10册;监利王柏心晚年主荆南书院,善画兰;江夏善书画的何令寿、善兰竹的彭瑞毓等人,多在他乡供职。长居本土从事绘画而有成就者,为数不多。专攻山水画的还有彭湘怀(汉阳人)、吕明钟(黄陂人,官至保宁知府)、常道性(原籍芜湖,后迁居汉口)、王庭桢(官武昌知府)。长于花鸟画的有赵种青(汉阳人,刊有《藤雪画册》)、徐传毓(江苏山人,官武昌通判)。善画兰竹的有李寿恺(武昌人)、徐一道(江夏人)、何铸(江夏人)、彭瑞毓(江夏人,官编修,所绘兰竹曾供奉清宫)。画人物的有梅行思、朱简章、黄体复等,均为江夏人。周,上元(今南京)人,寓居武昌时,曾在黄鹤楼悬画行销,有《九歌图》册传世,郭沫若称为“国宝”并题跋(现藏武汉市博物馆)。
现代国画 民国时期,武汉的国画创作在恪守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据王霞宙、龚孟贤的《武汉中西画家总评》(载1935年6月14日《武汉日报》)介绍,武汉的山水画家中,张肇铭的《红叶》笔超墨妙,雅似新罗得意之作;欧志仙的《山水》苍朴雄浑,深得沈石田、吴渔山二家法度;石榴园的《山水》画似戴醇士;曹立庵的《山水》画,功力颇深;方康直笔力挺劲,熊明谦画兼欧风,曹月初意在白阳;沈晓仓的《溪山色》,以平稳见长;许翔皆的《雨景》、周骥云的山水均属佳作。武汉的花鸟画家中,邹碧痕的《花鸟》气极清润,钟道泉的《花鸟》大气磅礴,杨云的《大笔芦雁》有图案风致,闻钧天的《墨荷》清超雅健,易海翁的《红梅》超逸不群,赵合俦的《花鸟》墨具五彩,程光哲的《墨梅》疏朗,石逢云的《菖蒲》劲拔,侯中谷的《梅》铁骨冰姿。林公博的《鹌鹑》、谢复华的《仙蝶》、陈茨庵的《牡丹》、黎恺岚的《水果》、张百的《树林》、田恒的《松》,均属难能可贵之作。还有贺履之的作品,被国内推为大家。
民国时期,画人物的不多,1935年汉口市美术展览中的优秀国画作品中几乎没有人物画。王霞宙早年学画,已是人物、山水、花鸟俱能,其人物画尤工仕女,擅以铁线描和兰叶描作衣纹,线条流畅飘逸,形象栩栩如生。1938年王霞宙曾与张善子合作《刘静庵烈士画像》,为武昌首义纪念馆收藏。
当代国画山水画“文化大革命”前,武石创作有《尖林山图》、《武钢—号高炉》,关山月创作有《北京颐和园石舫》、《青岛风景》,吕希圣创作有《长江大桥》、《襄樊大桥》,黎雄才创作有《华山苍龙》、《苏州双塔》,黄松涛创作有《黄山三奇》,伍益辉创作有《初生的太阳万丈光芒》等。
“文化大革命”后,山水画创作发展迅速。汤文选创作有《汉江之晨》、《月乍明》,出版有《汤文选画辑》。陈作丁创作有《柑桔飘香》、《朝发》。80年代,陈作丁与诸文龙、魏康祥、黄志、乐建文、刘一原合作《万里长江图卷》(长150米、高0.67米),在全国获得赞誉。程宝泓的《洪湖组画》,周韶华的《大别山壮歌》、《飞翔》、《东坡赤壁图》、《黄河魂》,邵声朗的《鄂西秋艳》(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张善平的《苍翠游龙》、《洪山夕照图》,魏扬的《那里来》、《薯地》,萧采洲的《乍雨还晴》、《玉龙》等,均为有影响的作品。
1981年,晴川画会的湖北十人国画展览在北京、西安、重庆、武汉等地巡展,引起强烈反响,叶浅予称其为“长江画派”的崛起。参展画家有周韶华、汤文选、陈作丁、鲁慕迅、邵声朗、魏扬、冯今松、张善平、唐大康、刘一原。
花鸟画 新中国建立后,花鸟画家融传统技法于实物写生之中,不断拓宽题材,不断创新技法。王霞宙创作有《美人蕉》、《紫藤》,张肇铭创作有《牡丹》、《牵牛》、《枯枝麻雀》,张振铎的《春满人间》、《樱花红陌上》曾分别在泰国、日本展出。端木梦锡长于梅花、棕榈,创作有《蜀葵》,曾举办百梅画展。方康直长于梅、竹,创作有《松鹤同春》。闻钧天创作有《凌霄》。王文农以风雨竹、风雪竹驰名,创作有《雪竹》、《红枫》。赵合俦创作有《麦啄》,冯今松创作有《高秋图》、《华而实》,出版有《冯今松水墨画集》。邵声朗的《艳阳秋》,鲁慕迅的《高秋图》、《春潮》、《芝麻》,鲁光的《秋菊》、《擎天柱》,朱志元的《墨竹》、《春鸭》,刘子铸的《春水碧》、《游鱼》,陈志宏的《蝉》、《豆花香》、《白鹰》,程生达的《梅颂》,璇风的《雨后蕉香》,戴亨来的《秋爽》,华炜的《乡竹》,均为代表作。
1956年,武汉26位国画家合作巨幅《百花齐放》图,郭沫若题写了画名。
人物画 新中国建立后,人物画不断推陈出新。王霞宙的《湘夫人》参加第一次武汉中国画展,其画不用线勾,以赭色设骨,渲染而成,简练且饱满。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以反映新时代的新生活而享誉全国。杨之光的《雪夜送饭》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获金奖。关山月创作有《一天的战果》,黎雄才创作有《武汉防汛图》,钟鸣天、吕幼安合作《送水不忘引水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集体创作有《战斗在张公堤上》,陈立言创作有《秋忙》,彭涛创作有《当家人》,杨奠安创作有《山村闹市》,陈国钊创作有《山区采药队》,黄鼎钧创作有《现场大会》,周韶华、徐松安、张善平合作《就地取材》,刘政德创作有《唱支山歌送代表》,廖连贵创作有《母子图》。
1964年,陈作丁的《女领航员》参加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文化大革命”中后期,陈立言的《新仓》、廖连贵的《我们的医生喊得应》均在全国有影响。
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奖励统计表
奖别
作品名称
作者
金奖
银奖
银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黄河魂》
《瑶老庚》
《月乍明》
《开采光明的人》
《地下星》
《阳光下》
《芝麻》
《戏曲人物欣赏》
《我们这栋楼》
《桑梓情》
《邻居》
《奶》
《艳阳秋》
《这里通向未来》
《暖流》
《雨后蕉香》
《莽莽中原逐鹿》
《田家拾趣》
《飞吧》
《高秋图》
《华而实》
周韶华
廖连贵
汤文选
李世南
梁岩
梁岩
鲁慕迅
聂干因
鲁虹
贺飞白
谢鸿辉
吕唯唯
邵声朗
董继宁
何宗逊
璇风
陈立言
汤文选
魏扬
冯今松
冯今松
表11 1984年武汉地区国画作品获全国
奖别
作品名称
作者
作者单位
银奖
铜奖
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
《桑梓情》
《黄河魂》
《他们开拓光明》
《阳光下》
《邻居》
《奶》
《远望》
《艳阳秋》
《莽莽中原逐鹿对》
《瑶老庚》
《田家拾趣》
《高秋圈》
贺飞白
周韶华
李世南
梁岩
谢鸿辉
吕唯唯
张振铎
邵声朗
陈立言
廖连贵
汤文选
冯今松
省直
省直
省直
省直
省直
省直
湖艺
湖艺
省美院
省美院
省美院
省美院
【油画】现代油画 油画在武汉兴起于20年代。武昌美术专科学校,培养了一批油画人才。
1927年,龚孟贤创作的油画《打倒土豪劣绅》,参加农民协会募捐游行。
据1935年的《武汉中西画家总评》介绍,蒋兰圃的《农家》取材日常生活,不写田园乐,独刻暗淡景况,寓意颇深;许太谷、艾得榜的《河岸午后》富东方情调;唐一禾游法归来,油画、素描,技艺精进;刘文杰的画像色调明快;陆子温油画色彩沉重似塞尚;沈士崧木炭用线有动律趣;郑云庵油画以修洁见长;许亚多的《往那里去》、张曼西的《修理车头》深得时代气息;裴介一画中热情流露,丁道炳静物表现充分。
抗日战争期间,武昌艺专迁往后方,唐一禾在坚持教学的同时,创作有《伤兵之友》(1939年)、《七七的号角》(1940年)、《女游击队员》(1941年)、《胜利与和平》(1942年)等。杨立光的《老人像》获教育部的科学文化成就奖,1941年杨立光的《自画像》、程白舟的《静物》获教育部的青年美术作家油画奖。刘依闻创作有《老妇》、《街头儿童》、《郭沫若肖像》等。1947年,周大集展出代表作有《春风桃李》、《静物》等。
当代油画 刘依闻创作有大幅油画《毛主席在天安门》、《在二七工人俱乐部里》等,他的肖像画既有领袖人物形象,又有工人、战士形象,他创作的《丝绸之路》、《藏族妇女》两幅油画曾参加巴黎国际艺术城委会主办的美术联展。杨立光创作有《蒋兰圃先生像》、《马学礼像》、《炼铁工人像》、《鱼》等,1960年为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创作《长江大桥》(与人合作),1972年创作《毛泽东视察农业机械化》(与人合作)。周大集创作有《桂林一景》、《老伴》、《晚荷》,王恤珠创作有《待渡》,袁浩创作有《长江的黎明》,李英武创作有《毛主席和炼钢工人》,范迪宽创作有《炸不断的电话线》,万昊创作有《山晓》,尚扬创作有《当年长工》,唐小禾创作有《两路人》、《三好社员发奖》,程犁创作有《红榜》,雷必农创作有《华夏魂》,崔必良创作有《宏图》。
“文化大革命”中后期,唐小禾的《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唐小禾、程犁的《在大风大浪中成长》,程犁的《景颇女儿上大学》,伍振权、刘三多的《地下长城》在当时有一定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油画创作突破“左”的禁锢,蔡迪安、李宗海的《南下》首先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获得广泛赞誉。其后,两人又合作《金陵城下》。
1984年,武汉地区有52幅油画作品参加湖北省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有两幅获金奖,1幅获银奖,9幅获铜奖。(表12、13)
表12  1984年武汉地区油画作品获湖北省
表13  1984年武汉地区油画作品获全国
【水彩、水粉画】当代水彩画 民国时期水彩画创作未见记录。新中国建立后,各美术院校均以水彩画为必修课。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下设水彩画研究室,曾与四川美术家协会办联展,有一些作品为文化部和博物馆收藏。
“文化大革命”后,武汉的水彩画创作有了新发展。
1979年3月18日,由魏正起、陈少平等成立武汉水彩画会,这是“文化大革命”后成立的第一个画会。同年10月,湖北省庆祝建国3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上,有5幅水彩画入选,其中白统绪的《葛洲坝新颜》获三等奖。1981年湖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上,有水彩画16幅入展,白统绪的《大江截流》、华纫秋的《邮路》、陈少平的《蓝色的花瓶》获三等奖。展出数量和获奖人数之多,为水彩画历次参加省举办的美术展览之冠。同年4月,在湖南长沙天心公园举办湖北白统绪、麦柏森、华纫秋、陈少平水彩画展览,展出作品80余幅。1982年4月8日,在汉口武汉展览馆举办武汉水彩画会作品展览,展出新作150幅。1983年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与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联合举办武汉水彩画作品展览。1984年湖北省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上,有水彩画16幅入选,其中华纫秋的《渔寨传新歌》获银奖,刘寿祥的《牧牛少年》与白统绪、萧继时的《洪湖银秋》两幅作品获铜奖。姜小松的《太湖归舟》在武汉、成都青年美术展览中获金奖。同年10月有7件水彩画作品参加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渔寨传新歌》获铜奖,《冬花》(刘寿祥作)获优秀作品奖。
1983~1984年,国家文化部3次征集水彩画作品出国展出,武汉有22幅作品入选。入选作品是《漓江》(魏正起),《乡情》(麦柏森),《清明时节》(蒲新成),《小秋》(华纫秋),《峡江帆影》(冯中衡),《芦花湖上》(白统绪),《山村》(姜小松),《初春》(陈少平),《湖畔》,《泊》(周远贵),《晚归》、《春江三月》(魏正起),《山雨欲来》、《水乡秋色》、《金秋时节》(刘寿祥),《山谷》、《牧归》(华纫秋),《秋》(金家齐),《小船》(陈汉渝),《青滩汲水》(冯中衡),《山峡》、《晨》(黄建军)。
温少曼、陈少平还应邀赴香港和美国举办个人展览。
当代水粉画 1980年10月5日,成立湖北省水粉画研究会,1981年春节举办水粉画展览会,有15人50件作品参展。1983年湖北省举办水粉画、水彩画展览。1984年湖北省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会,武汉参展作品13件,《觅》(王模平、沈松德)和《妹妹的世界》(吕中元)获铜奖。
参加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的作品有5幅:《觅》(王模平、沈松德)、《青青草》(沈松德)、《妹妹的世界》(吕中元)、《冬集》(雷祖雄)、《三月里的阳光》(冯学伟)。
【版画】现代版画 30年代,全国的版画团体多次来武汉举办展览,抗日战争初期全国版画名家聚集武汉,推动了武汉的版画创作。
1935年5月,平津木刻研究会在汉举办的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为鲁迅先生倡导新兴版画运动以来武汉首次大型木刻展,展出罗清桢的《老妇》、《逆水行舟》,张望的《猪》、唐达的《劳苦功高》、新波的《爸爸有工作了》、李雾城的《汽笛响了》、何白涛的《烟》、沃渣的《灾民》以及胡一川、李桦、张慧、段干青等人的作品。《武汉日报》连续7天刊出展览会特辑。接着平津木刻研究会在汉口举行讲座3天,由金肇野主讲《木刻之初步知识及木刻技巧》。1936年9月8日,《武汉日报》连续介绍《现代西洋版画选辑》的26幅作品。同时木刻家段干青的《干青木刻一集》在汉口出版,这是武汉第一次出版的木刻作品集。1937年5月15日和9月15日,第二回和第三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由广州、上海来武汉大学展出。展出作品有李桦的木刻连环画《黎明》88幅、唐英伟的《一九三六年大事记》、野夫的《九一八回忆》等。1938年1月8日,武汉的木刻工作者以“七月社”名义,在汉口民众教育馆举办抗敌木刻展览会,展出作品300余幅,作品有李桦的《旗手》、《被枷锁着的中国,怒吼了》,沃渣的《联合战线》、江烽的《光荣的回忆》、力群的《一个惨死在敌机下的同胞》、陈烟桥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记》及野夫、新波、马达、罗清桢、温涛等人的作品。这是一次颇有影响的展览,1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抗敌木刻展览会参观记》。1月13日《新华日报》出《抗敌木刻画展览会特刊》,并发表胡风的《抗敌木刻画展览会小解》、艾青的《略谈中国木刻画》等文章。4月16日,武汉木刻人联谊会在武汉成立,力群、马达等在汉口洪益巷小学举办木刻学习班,并于5月1日举办五一劳动节木刻展览会,展出作品200幅。
1938年6月12日,中华全国木刻抗敌协会在汉成立,并举办展览会,展出作品800余幅。10月5日,国立武汉大学举办木刻讲座。这些活动为武汉的版画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46年,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编印《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刊有武石的《联合国握手》,武石创作抗战题材的版画作品还有《敌进我退,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救护伤员》、《联合起来》、《劳军图》等。1948年10月10日,全国木刻展览分别在汉口中山公园、车站路警世堂展出。作品有李桦的《挣扎》及《自卫》、野夫的《抢饭吃》、可扬的《拦路告状》、王琦的《人市》、刃锋的《告地状》、古元的《秋收》、力群的《母子》、梁永泰的《战斗的春天》、克萍的《鲁迅像》、景初的《卸煤的时候》等。
当代版画 新中国建立后,武石作《最后的一根钢梁》,并与兰玉田合作《上党大捷》。兰玉田作《月夜送肥》、《扎架》,陈天然作《出工》、《收获》、《起船》,裘堂作《在和平的田野上》,陈方既作《我们当家作主》,刘述杰作《农村四月》、《机车车辆工厂》,查世铭作《腰斩汉江》,张佳林作《截千谷水建电站》,陈元武作《扎排运粮》,贾国中作《公社窑场》、《春山新雨后》,冯世顺作《百花丛中社员忙》,李介文作《新矿城》,郭维颂作《出铁》,魏扬作《鲁迅头像》,宋恩厚作《铁山》、《又是一炉优质钢》,师群作《三峡》、《清江放筏》、《风雪大别山》、《敌后宣传队》。
“文化大革命”后,产生了不少优秀版画作品。1979年,在庆祝建国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查世铭的《小鹿》获一等奖,萧日富的《春晓》、张志行的《日新月异》、傅勇的《繁忙的工地》、沈良鸿的《心连心》、刘述杰的《渔汛》等获二等奖。
1981年,湖北省暨武汉市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美术展览,获一等奖的有查世铭的《拓荒者》,获二等奖的有林安珂的《盼到天亮》,获三等奖的有兰玉田的《争流》、师群的《转移》、朱公谨的《捞鱼虾》、赵晓安的《漩流》、萧日富的《早》及《乐在其中》、戴怀江的《洪湖集锦》、李介文的《山谷回音》、沈良鸿的《模板工》、胡云生的《开挖组画》、陈方既的《当年鏖战急》、刘述杰的《矿山新貌》、邓守才的《钢城之晨》、武石的《锁龙》、傅勇的《震动手之歌》、刘郁波的《开山》、关荫沛的《革命前驱——萧楚女》、熊庆顺的《工地之家》、宋恩厚的《鹰击长空》、叶国建的《乐》、王保国的《塔林》、秦爽业的《春雏》、赵述初的《添新舍》、马子遐的《葛洲坝通航》、范迪宽和李莉的《在战争的年代里》等27幅。
1981年全国第七届版画展览上,武汉参展的有查世铭的《拓荒者》、兰玉田的《争流》、陈方既的《当年鏖战急》、林安珂的《盼到天亮》、胡天柱的《开挖》、李介文的《山谷的回音》。同年11月3日,查世铭的《小鹿》(组画4幅)参加香港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周年展。
1984年,在湖北省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上,有12幅版画作品获奖。(表14)
表141984年武汉地区版画同年参加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武汉版画作品有10幅:《边疆风情》(魏谦)、《洪湖岸边》(王勇)、《霜晨》(凌柯)、《工间》(张广惠)、《小园秋艳》(张墨菊)、《羊群》(王琰)、《炉腹深处》(熊庆顺)、《大厦之窗》(张志行)、《五颜六色》(宋恩厚)、《煤海雪》(查世铭)。其中《五颜六色》获优秀作品奖。
以宋恩厚为代表的版画工作者,长期工作、生活在武汉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工地上,创作出不少优秀工人版画作品,在全国颇有影响。1985年11月,日本神田举办的中国工人版画展的全部展品,均为武汉第一冶金建设公司工人创作。
【漫画、宣传画】近代漫画、宣传画漫画在武汉出现较早,其作品首先是在报刊上发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不缠足画报》出版,刊登宣传画、漫画,针砭时政。1908年创刊的《江汉日报》曾刊登华君武的《风筝断》漫画讽刺“国会”。宣统元年(1909年),《湖北日报》连续发表了政治漫画《石龙》、《怪物图》,因嘲讽都督陈夔龙和标统张彪,主编郑江灏和作者向炎生遭致同时下狱,报社停办。
现代漫画、宣传画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武汉的漫画和宣传画创作异常活跃。
1927年4月,唐一禾带领武昌美术专科学校的部分师生,积极参加北伐的政治宣传,他们日夜赶制宣传画,张贴在北伐宣传列车上,随车宣传。
1935年1月4~7日,《武汉日报》副刊《鹦鹉洲》连续发表《漫画特辑》。漫画家华君武、廖冰兄、陆志庠、胡考等人的作品均在《武汉日报》上发表。
1937年12月,抗战漫画展览在汉口举办,展出“八一三”抗战以来漫画原稿200余幅。1938年6月12日,中华全国漫画家协会战时工作委员会在汉成立,创办有《救亡漫画》(三日刊)、《抗战漫画》(半月刊),集中宣传中国人民抗战的光辉业绩及暴露日本侵略军的罪行。所载叶浅予的《为仇恨而生》、张乐平的《日本人是这样杀害我们的》、胡考的《游击战不仅牵制敌人,而且袭击敌人》、梁白波的《站在日军前面的巨人——游击队》、陆志庠的《青纱帐里活跃着东北义勇军》、江敉的《日本的泥脚》、廖冰兄的《筑起我们钢铁的长城》、邹雅的《卵翼下之高调》、陶今也的《皇军的火葬场》等影响甚大的作品,大部分系在汉创作。
1938年,武汉《新华日报》发表有叶浅予的《敌人在华之奸淫杀戮》、张乐平的《日寇在南京杀人赛》、廖冰兄的《游击队使敌人疲于奔命》、陶谋基的《鲁南胜利粉碎了敌人打通津浦线的迷梦》等。丰子恺在武汉创作有《生机》、《寄语我儿郎》、《空军杀敌归》、《大树》等抗战漫画,发表于《抗战文艺》等报刊。
1938年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以下简称第三厅)举办的雪耻兵役扩大宣传周印刷招贴画两种,绘制布画数十幅,漫画宣传队主办抗战建国漫画展览,在汉口街头巡回展出。当时在汉的美术家走上街头创作大型宣传壁画,唐一禾绘制《正义的战争》、《还我河山》、《铲除汉奸》等,杨立光绘制《参军去》,王式廓、沈同衡、周令钊在黄鹤楼旧址处绘制《抗战必胜》等宣传画。第三厅举办的扩大宣传周第四天为美术宣传日,有巨大的漫画灯参加游行,黄鹤楼旧址处摆着数百幅宣传画和漫画。
当代漫画、宣传画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武汉的漫画代表作品有蔡光振的《大鱼和小鱼》、施鑫泉的《六月雪》、宋恩厚的《卫星运行在杜勒斯的头内》、《火烧浪费》、伍益辉的《戳穿纸老虎》等。由郭述亚等组织的武汉红缨枪漫画社经常展出漫画作品,促进了武汉漫画创作的发展。由郭述亚、张善平、白纯熙等创作的《大卖国贼蒋介石》漫画组画,1962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影响较大。
张善平、郭述亚、中流创作的许多漫画作品,参加东风漫画展。彭庆祥、雷钊、周运贵、陈富荣创作的漫画作品,参加亚非拉新闻漫画展。这时期在武汉文化俱乐部内辟有红缨枪漫画橱窗,定期展出漫画作品。
宣传画代表作品有陈画民、徐志成的《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邵增虎的《乘风破浪,力争上游》,刘继荣、邝声的《见蝇就打》,魏扬的《祖国十年我十岁》等。
1984年,参加湖北省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的漫画作品有9幅,1幅获铜奖。入展宣传画16幅,5幅获铜奖。(表15)
表151984年武汉地区宣传画、漫画作品获
【连环画、少儿读物绘画、插图】
现代连环画1938年5月第三厅举行雪耻兵役扩大宣传周,印刷有连环画《王老五当兵打日本》、《从军乐》两种。
1947年10月6日,《武汉日报》开始连载李际科创作的连环画《孔雀东南飞》。
当代连环画、少儿读物绘画、插图 新中国建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连环画代表作有:周雪芬的《三个孩子》,杨惠民、汪良田的《龙活》,汤太宁、叶加和的《童子团》。
1980年6月,行吟连环画社成立,有社员12人。6月1日在汉口中山公园举行小型连环画展,展出作品48种、322幅。
1982年6月1日,湖北省连环画作品展览展出作品160余幅。同年6月12日,湖北连环画研究会成立。1983年5月,湖北连环画研究会作品展览先后在长沙市、贵阳市巡回展出。
1984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在庆祝建社30周年之际,出版连环画91种。其中武汉作品有杨书案改编、唐小禾与陈立言绘画的《心连心》(彩色),邵劲之编文、谢智良绘画的《鄱阳湖之战》,方振益编文、潘直亮绘画的《火牛阵》,白纯熙改编、穆明与辛克靖绘画的《清江壮歌》,李华章改编、汪国新绘画的《巫山神女》,沙铁军改编、邵声朗绘画的《洪湖赤卫队》,沙铁军改编、汪国新绘画的《山城风云》。
黄河清绘有《神女峰的传说》、蔡宏波绘有《警察与赞美诗》、田民胜绘有《百梨屯的枪声》等。
1984年6月,在瑞士举行的第一届国际连环画节上,中国选送作品14件,湖北占4件,其中武汉占3件,为《冯玉祥逼宫》(沙铁军改编,陈贻福、陈惠民、李乃蔚绘画)、《走麦城》(中流编绘)、《月牙儿》(李全武、徐勇民编绘)。其中《走麦城》、《月牙儿》被瑞士收藏。1984年,武汉地区连环画、少儿读物绘画及插图作品在湖北省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会上频频获奖。(表16)
表16  1984年武汉地区连环画、少儿读物绘画、
奖别
类别
作品名称
作者
金奖
银奖
银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银奖
铜奖
铜奖
连环画
连环画
连环画
连环画
连环画
连环画
连环画
连环画
少儿读物绘画
少儿读物绘画
少儿读物绘画
插图
插图
插图
《月牙儿》
《女大学生宿舍》
《百合花》
《施洋大律师》
《走麦城》
《哦,香雪》
《驳壳》
《春天的雾》
《大马和小马》
《乌龟打死了老虎》
《大地,您好》
《家》
《围墙》
《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
李全武、徐勇民
郭召明、乐明祥
曹小祥
邵学海
中流
李邦跃、曹小强
郭召明
郭召明、乐明祥
小草
黄祥清
黄奇士
徐勇民
李峰
林志
1984年10月,武汉有12件连环画作品参加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是:《冼星海作曲》(易至群)、《大卫和他的汽车》(龙良柱)、《施洋大律师》(邵学海),《走麦城》(中流)、《一鸣惊人》(李乃蔚)、《探索光明的人》(沈汉武)、《我的那一位》(沈汉武)、《哦,香雪》(李邦耀、曹小强)、《女大学生宿舍》(郭召明、乐明祥),《春天的雾》(郭召明、乐明祥)、《百合花》(曹小强),《月牙儿》(李全武、徐勇民)。其中《月牙儿》获金奖。《走麦城》、《百合花》被评为全国优秀作品,少儿读物绘画《乌龟打死了老虎》、《大马和小马》分别获铜奖、优秀作品奖,插图《家》获银奖。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