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管季超工作室】推介: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5-13 00:52
标题: 【管季超工作室】推介: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欢迎踊跃报名    精彩与您共享
关于举办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的
通  知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544&extra=page%3D1
        为了配合、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倡导教师队伍的良好读书、写作风气,引领广大教师真读书、真思考、真写作、真教育,使教师在读书写作中顺利成长,提升综合素养水平,成为学习型、专业型、复合型的现代教师,为了搭建读者读书交流、增进友谊、共同成长的平台,形成阅读探讨、专业发展的浓厚学习氛围,《教师博览》杂志社、《江西教育》编辑部将在江西省弋阳县举办“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活动。论坛将诚邀多位国内名师、学者、专家及本刊重点作者莅临会议,和与会的读书会会员一起探讨读书写作方法,交流读书写作心得,解析教育教学困惑疑难,共享读书育人的成果。
现将本次论坛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坛主题
智慧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
二、论坛内容
1.名家讲座:名家分享阅读写作体验,与书友们畅谈读书写作的收获与快乐。
2.成果展示:书友们各带一篇关于自己读书写作心得体会的文章,由专家、编辑进行点评。
3.互动交流:书友们就读书写作、教育教学等话题进行互动交流。
4.主题演讲:书友们可报名参加现场演讲,主题为“智慧阅读和我的成长”。
5. 选举成立教博读书联合会理事会:由读书会会员推选教博读书联合会理事会机构成员。
6.读刊评刊:针对《教师博览》和《江西教育》杂志今后的改革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三、论坛时间
2015年7月24-26日(24日报到)
四、论坛地点
江西弋阳
五、论坛收费
参会者需交纳学习及资料费用280元/人(教博读书联合会会员免费)。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六、论坛报名
联系方式:
王凌燕(电话:0791-86765972   QQ:443665169)
王  慧(电话:0791-86765719   QQ:729628267)
报名邮箱:443665169@qq.com
(欢迎索取论坛详细通知)
七、论坛组织
主办:《教师博览》杂志社   《江西教育》编辑部
赞助支持:华东师大出版社大夏书系
承办:江西省弋阳县教体局

附:
读书论坛报名表
姓名
性别
单位
联系电话
邮箱
是否会员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544&extra=page%3D1

《教师博览》原创版
投稿指南
稿酬标准:100-300/千字按时按质付酬
统稿:王凌燕   复审:方心田

叙事:讲述教育教学过程中富有思想内涵的真实故事。形式不限,可以是日记、书信乃至课堂实录等体式。要求2000字左右,特殊稿件除外。
  课堂:刊发一线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记事、感悟或经验总结,要求短小,有较深较新的教育技巧或思想含量。要求2000字左右。
(责任编辑朱任辉,邮箱:zhurenhui@sina.com QQ:249127774



关注:刊登对国内热点教育实践与教育现象的讨论或深度报道,或集中推介探讨较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或采写宣传有创新、有实效的个性学校、优质学校。要求5000字左右,特殊稿件除外。
专访(或“对话”):专访国内教育、文化界顶尖级学者名流或教育界名师新秀,对话中国社会与教育教学,要求有深度、有看点。要求5000字内。
(责任编辑曾维平,邮箱:25365420@qq.com QQ:25365420)

博览人语:观点鲜明、角度新颖的教育教学观点,1000字左右。
人文课:欢迎学者、作家、教师撰稿,畅谈教育、历史、社会与人生。字数2000字左右,特殊稿件除外。
  人物志:刊登在专业发展上有一定成就的中小学优秀教师的个人传记,含成长故事与心路历程。要求5000字左右,附简历、图片。
  征文:2015年的征文主题是“班风”,欢迎各位老师关注、参与。(详见下文)
  艺品:发表关于教育类影视、音乐、美术等经典名作及当下优秀艺术品的推介与鉴赏。要求2000字左右。
  文苑:发表由教师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等精美文学作品或精彩的生活故事,也可约知名作家撰稿,力求体现文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文学价值的多元化。要求2000字左右。
  (责任编辑王芸,邮箱:wangyunflying@126.com QQ:64469996)


       专栏:2015年特约李政涛、张丽钧、闫学三位学者、名师撰稿。
  视点:刊登针对教育现实与未来的杂感、评论,随笔形式,要求重理性,观点新颖。要求2000字左右。
  散言:刊登关于教育教学的偶感、心得,三言两语也可。
  亲历:发表在海外的教育教学观察、经历,以叙述为主。要求2000字左右。
  书话:发表读书人的教育书评或教师个人阅读史。子栏目“读书汇”专门发表教博读书联合会会员的读书文章。要求1000-2000字左右。
  趣园:发表教师原创的笑话与幽默(含漫画)。
  信箱:读者若对教学、生活或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有疑问,欢迎来信。本刊将聘请专业人士为您解惑答疑。
  品刊:欢迎读者、作者对本刊栏目或文章进行中肯的批评和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封二“名师”:宣传有一定教育教学成果的中小学名师,要求有图片、简历、主要教育教学思想或观点。欢迎自荐。
  封三“才艺之窗”:发表教师创作的摄影、绘画作品,或摄影、美术界知名人士创作的与教育有关的艺术作品。
  (责任编辑王凌燕,邮箱:rob0521@126.com QQ:443665169)




“教博读书联合会”,您了解吗?

【会员权利与义务】

教博读书联合会实行会员制,会员分为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团体会员可以是群众读书组织、学校、教育部门或某个地区。加入读书联合会,需向秘书处提交入会申请,获审批后方具备会员资格,享受会员待遇。申请表附后。

会员的权利:

1.有选举与被选举权;

2.有发表不同的学术见解并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

3.个人会员可获赠全年文摘版、原创版各一套,团体会员可获赠全年文摘版、原创版各二十套。另不定期获赠指定共读的精品图书。

4.有优先在《教师博览》《江西教育》杂志、微信、博客、网站等平台发表读书、教学、科研文章的权利;

5.《教师博览》文摘版开辟“书讯”栏目,原创版开辟“读书汇”子栏目,《江西教育》教学版开辟“读吧”子栏目,配合发表会员有关读书作品;

6.会员可优先获得联系出版、宣传推广个人著作的权利;

7.会员可定期获得秘书处编辑出版的会刊和读书资料;

8.有对读书联合会举办的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9.有权参与该组织的所有活动;

10.会员有退会权利。

会员的义务:

1.坚持按时参加活动,积极参与交流;定期阅读书籍,撰写读书文章,优秀文章将推荐发表于《教师博览》《江西教育》杂志、微信、博客、网站等平台;

2.自觉维护读书联合会的形象和声誉,积极完成秘书处布置的各项任务;

3.自觉遵守本章程,积极推广读书联合会的宗旨、理念、目标,并及时反馈相关意见和要求;

4.积极宣传推广《教师博览》《江西教育》杂志、微信、博客、网站等平台;

5.每年缴纳一定的资料费,用以购买书刊、印发会刊等资料和开展相关活动。资料费用为:个人会员400元/年,团体会员5000元/年。




【报名方式】


无论个人会员还是团体会员,报名均须填写申请表。

报名联系电话与联系人:0791-86756072(王凌燕)、86756075(徐艳兰)。

附:

教博读书联合会会员申请表


姓 名
性 别
职务/职称
文化程度
所教学科
个人/团体
联系
电话
E-mail
QQ
团体会员
联络人
手机
QQ
工作单位
收件地址
邮编
博客/团体网站
阅读情况或业绩
(个体会员或团体会员主持人填写)
入会承诺



本人自愿申请加入教博读书联合会,承诺遵守章程,认真履行章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申请人:
申请时间: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5-14 22:52
标题: 【管季超工作室】预祝《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圆满成功!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教博读书联合会首届读书论坛



[管季超工作室】教师合作团队-联系方式:
免长话费电话:400-027-8105,
移动电话:13971958105,
邮箱:
xnjyw123@163.com
QQ号:1309586706/349808152,
QQ群号:291179970

微信号:jszywz

微信公众号:gjcjssh365
【工作室】网站群:《教师之友网》《教师生活365》《中国教研员论坛》。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5-15 23:44
《江西教育》杂志
征稿指南

《江西教育》是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工作指导类刊物,职能是全面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为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是全省教育工作展示成果、宣传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全省教育工作者共同拥有的学术交流园地。
A版(管理版)面向广大教育行政干部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德育工作者,突出权威性、指导性,主要有言论、关注、观点、资讯、生活等版块。

教育评说:针对当前的教育热点和前沿教育理念发表评论,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高度。字数在1400-1600。(邓振:727060514@qq.com)
专栏:由省内外知名教育学者、专家,发表新的教育思想言论。字数在1400-1600。(刘伟林:1780724227@qq.com
苦味茶: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发表言论和观点。字数在1000左右。(尹祖光:yzg1963@aliyun.com
专题:针对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成就进行专题报道。
点击一线:宣传县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和典型经验。
心香一瓣:宣传和报道我省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涌现出来的先进教育工作者。
特别报道:反映全省教育工作或者对全省教育工作有一定影响力的宣传报道。
(以上四个栏目稿件来源为《江西教育》派编辑记者采访的稿件,有好的新闻线索可以联系崩本刊编辑记者雷杰能:jxjyljn@126.com

本刊聚焦:针对当前教育热点和最新教育政策,进行深度的分析、解读。字数在5000左右。(尹祖光:yzg1963@aliyun.com
局长访谈:围绕县(市区)的教育亮点工作,邀请教育局长进行深度解读。字数不定。(刘林:286029287@qq.com)
峰会之声:围绕当前教育热点问题,邀请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一线教育者等,从各个角度、层面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字数不定。(许雅健:xuyajian@126.com
管理方略:结合案例谈基础教育范畴学校及教育行政方面的管理方法、实践经验,要求有观点的概括提升、有借鉴作用。字数在3000左右。(贺玉麟:jxjyhyl@163.com)
教育纵横:就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类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某些共性问题进行调查、探讨、分析以及教育理论、政策的创新、解读等,含高校方面。字数在3000左右(贺玉麟:jxjyhyl@163.com)
育人艺术:班级管理艺术,育人方法技巧。稿件要实践性、理论性兼具。着重由班主任工作案例引申开来的思考、启发、借鉴,突出故事性、启发性。字数在3000左右(贺玉麟:jxjyhyl@163.com)
新闻广角:全省教育系统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新闻信息。此栏目为竞争栏目(雷杰能:jxjyljn@126.com;刘林:286029287@qq.com)
域外来风:介绍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思想以及教学特色,或者记录出国访问考察的见闻和感悟。字数在3000-5400。(刘林:286029287@qq.com)
杏坛春雨:教师或教育工作者身边发生的故事和事件,以及教育感悟。字数在2000以内。(尹祖光:yzg1963@aliyun.com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5-16 00:00
解放日报:教师也不爱读书?
最近,一家出版社邀请大学教授与多位中学特级教师开了一场小型阅读研讨会。这场研讨会本来是围绕中学生阅读而展开的,但随着讨论的进行,“教师不读书”却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无论不足抑或困惑,其实多少与一些教师平日忽视读书学习有关。
  一些教师之所以忽视读书,大多是出于不屑读的心理。总认为,自己有高学历,已经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自己掌握的知识,亦足够教学生了,又何必再去读书。殊不知,而今知识更新速度惊人,教师若不读书就意味着要落伍,就意味着要被淘汰。况且,教师要给学生喝新鲜水,自己就得长流水长流水,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常读书。
  读书虽不能替代教书,但教书必须读书。有位物理教师讲一课时,插入了这样的内容:知道为什么给你们讲磁?过去105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三分之一以上都是研究磁的。现在很多有关磁的问题还没解决,譬如……谁都有可能发现新的磁现象,得诺贝尔奖。这些话,或许考试完全用不到,但这样的引导、传授,学生会一辈子忘不了,事实上,这不就是教师授课的目的吗?做这样的教师,又怎能不读书呢?又怎能说读书与教书无涉呢?
  何况,学科与学科之间,看似没有多大关联,其实各种书籍包含的知识是相互交融的。今天每个学科都被细化为众多分支,不同学科间沟通连接的渠道仍然很多。要全面认识事物的本质,缺乏哪方面的知识都不行,所以,要多读各类书籍,精通各门学问,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例如,文史哲揭示了精神文化的精髓与走向,数理化展现了物质的构造原理与运动变化形式,它们都是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的,是相通的,因而相互间的知识链接不能隔断。教师若能多读书,对相关知识、相关问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后辅导,岂不事半功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己必须成为创新型人才。想起美国芝加哥大学有道入学试题:请为一个电视节目撰写企划书,内容必须提及一出德国歌剧、费米 (一位物理学家)的私人教授、梵高断了的耳朵。这样的试题,当然能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但读书是基础,想一想吧,假若不知道德国歌剧、费米及其私人教授,不知道梵高及其断了的耳朵,又怎么写企划书?又怎么将上述内容有机集成起来?一旦失却了这个基础,创新不也是空中楼阁吗?我们的教师不妨扪心自问:我平日读书的面宽广吗?我能动笔做好这道题吗?
  读书之于教师教书的意义,其实毋庸赘言。透过一些教师不屑读的表面,其背后作祟的该是浮躁之心,或许有的教师会说忙,无暇读书。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依然突出的今天,要说教师不忙,那是不公平的。但并非忙到一点空间都没有了,否则,又何以理解有的教师平日里还有打扑克、上饭馆、玩游戏的时间?适当的放松、调节,都是应该的,也是需要的,笔者只是希望教师们能够腾出一点时间让位给读书。
  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小时工作。每天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约11万页书。10万页书可以使一个人成为学者了。可是,每天玩几盘电脑游戏也得费你一小时的工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两个小时的光阴。玩游戏打麻将,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教师们自己选择。
  或许,读书很枯燥很单调很寂寞,远比不上搓麻将、下舞池那样潇洒。但亦未必,读书关键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读,关键看你是否投入了真心真情。书籍就是这般有情有义,它亦懂得反哺,懂得回报。有人久读而成书痴书迷,乃此之谓也。民族英雄戚继光所言养性莫若修身,行乐不如读书,则更是道出了读书之至味至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思考的大脑才能教会学生大脑的思考。同样,只有喜欢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喜欢学习的学生,而这一切,多多少少可以和教师的私人藏书及读书连在一起,因为那里面是教师知识和精神的源头。为教师者,要履行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的崇高职责,读书必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5-16 08:25
              十年踪迹十年心                                       文-方心田


微信上许知远一篇文章,牵动了我内心的一根引线,使停滞日久的思想轱辘急遽地转动起来,我该写写这十年来的一些心迹了。
许知远的文章是《朋友们》,是他为余杰《火与冰》在台湾再版所作的序言。他回顾了他与孔庆东、余杰、摩罗交往的过程,也分别写了他们三人后来的思想变化和人生际遇,引发了我唏嘘的感慨。
应该承认,余杰是给我思想震动非常大的一个北大学子。上世纪90年代末,他的《火与冰》一书风行,洛阳纸贵。那种感觉,就像是久居地牢的囚犯,突然发现门缝里漏进了几丝亮光。这种烛光似的微弱光芒,给了千万囚犯呼吸的力量以及解放的希望。即使像我们这种年龄上大于余杰的一批人,也长久陷于对余杰文字、思想、勇气、力度的迷恋。他的书,几乎是出一本,我就买一本,而且全部读完。现在看来,这种情形非常类似于久渴的旅人,狂喜于买到的一瓶瓶矿泉水。但矿泉水毕竟是矿泉水,不能解心灵永久之渴。于是,那以后的日子里,我陆续去读卢梭、潘恩、哈耶克、托克维尔、哈维尔、亨廷顿、胡适、顾准、李慎之、钱理群、朱学勤、秦晖等中外思想者的书籍或文章,渐渐使自由精神、民主意识的种子落户在了我的思想深处。有了这样的种子,我很少再彷徨四顾,内心变得坚定,眼光也保持锐利,不管遇上什么人、什么事、什么书,我都不会轻易被欺骗,被颠覆,被洗脑,被收买。
2003年10月16日下午,一个偶然的机缘,由朋友引荐,我见到了居住于北京郊外的老乡摩罗。记得我当时的日记是这样记载的:
当有个男人走进房间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期待已久的摩罗来了。他肩挂一个草绿书包,披件休闲西服,着一双球鞋,是那种在街上随处可见的民工打扮。不同的是,他面部略显苍白,但有棱角,戴宽边眼镜,笑起来就眯了眼。他的笑,是很自然的,牵出一波一波的纹浪,让人宽心和塌实。
摩罗像他后期的文字,给我的感觉既有老大哥般的厚道,也有老人式的慈爱。我们是老乡,所以聊的话题就多围绕家乡的古往今来,有对家乡闭塞保守贫穷的慨叹,也有对家乡赤土的情深。我向他介绍自己写作的情况,他听得非常认真,眼睛一直看着我。我一口一句“老师”的称他,他很谦虚地笑着,叫我不要这样。
《耻辱者手记》之后,摩罗陆续出版了《自由的歌谣》《因幸福而哭泣》《不灭的火焰》,都是通过书商联系出版的。他的文字很难有出版社按正常途径给予接生。听说,他编选了一部随笔文集,叫《思想的尊严》,就怀孕了几年,也不得分娩。
摩罗叫我们去他的新家看看,于是我们见着了他疼爱的儿子和贤惠朴实的妻子。他的儿子才10个月,但胖乎乎的极为可爱,在塑料玩具板上爬来爬去,动这动那,很不安分。摩罗不时地用他长满胡茬的脸去亲他,并崽啊崽啊的叫。我说,摩罗老师你是晚育哦。他笑着说,我是走了太多弯路。
那时我的心情很激动,因为摩罗的书几乎给了我同样的思想震荡,而且因为出身和经历相似,还有着和余杰不一样的亲近感。听说我很想见到余杰,他当即跟余杰打电话,约好晚上一起吃饭。我的日记里是这样写的:
在吃饭的时候,摩罗显得很风趣,总是说些让空气放松的话语。而年轻俊秀的余杰却不同,一边吃着一边说些让空气十分凝重的话题,这和他的文字正是同声相应。
余杰是应摩罗的邀请而来的。看着中等身材的他和他高挑漂亮的妻子迈进包间时,我很有点激动。《香草山》传播很广,我也非常喜欢,所以等他们落座后,我就问他的妻子,你是否就叫宁萱?大家都笑了,他妻子微笑地看着余杰说,宁萱是他虚构的。
余杰和摩罗说着话,一个说得不急不缓,但内容大都是和国人国情有关,很让人听得沉重,一个听得认真,只插进一两句表示自己的看法。看得出,刚从美国回来的余杰又有了很多新的思考和见解。我很佩服他对某些数字的记忆,这些数字都关乎历史及现实。
我也向他提着几个小问题,他仍是沉静地解答,并微微笑着。不会很热烈,但一点也没有傲慢,做到了有礼有节。他的孩子般的脸相和他深沉忧虑的思想给人很大的反差感,也许这正是他不同于别者的地方。
让我最为欣羡的是,他和他的“宁萱”走路总是手拉着手,下楼梯时“宁萱”就挽着他的臂。他们真的是一对金童玉女。
我和余杰就是一面之缘。也许他对我不会有什么印象,但我从此牢牢地记住了他的面容,他的神情,包括对他一往情深的妻子“宁萱”。以后在他不断遭受着来自官方的非法、非人的待遇时,我就想:余杰,就是现代版的十二月党人吧,因为他的妻子多么像十二月党人的妻子!
有一次去香港,我逛书店,看见余杰的新书《致帝国的悼词》,我毫不犹豫地买下。我知道,当你买下一个人的心血之书时,你就是对他默默的最大的支持。后来过关时,我虽然惴惴不安,怕被查抄,但终于吉人天相,顺利捎回。后来很多年,他的文章已经很难在大陆露脸,只有在网络上偶露峥嵘。他对某大员用“影帝”一词形容,虽有点不忍,但确乎传神,于是传遍大江南北。
北京一面,往事如烟。我当时乐观地、天真地感慨道:“摩罗、余杰,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双子星座,看得出,他们是很幸福的。”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可是,十年过去,酒尚温热,灯还亮着吗?走的走了,变的变了,世事沧桑,人心不古。怎一个叹字了得!
摩罗的变化,是我难以预料的。虽然许知远说他本质是一以贯之的,贯穿的是受害者情绪,愤怒与自怜,开始是个人受害,后来是国家受害,使他变成了大家陌生的摩罗。但我无法理喻的是,根植于心的民主、自由理念,怎么会轻易地被自己情绪或者社会环境左右?2003年之后,为了开设专栏之事,我还去过摩罗的家,看着他与逐渐长大的儿子嬉戏,欣羡着他满墙满地的书房,我觉得他已经走出了“耻辱者”的心狱。他写随笔,写小说,关注乡村和乡民,研究人类和社会,正呈一发不可收之最佳状态。那时,他写的专栏随笔,还常常使我们的老总头疼和害怕呢。
2006年6月,应江西师大《读写月报》邀请,摩罗和钱理群先生来到南昌讲学。我一场不落地聆听了他们的精彩报告,受益匪浅。我为此写了一篇长文《这是个可爱的人——钱理群先生印象》。那时,摩罗仍像邻家大哥一样地微笑,一样地淳厚。开了微博之后,我们相互往来,示好与启迪,那种感觉也很不错。可是,他那本奇书《中国站起来》出版后,我也发出许知远一般的惊叹:他怎么成了一个法西斯式的学者?道不同,不相与谋。余杰与他绝交,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我仍然关注着摩罗,我知道,我身上和他有着太多相似的东西,有时候我甚至差点就认同他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了,但我可能离京城太远,皇家文化对我鞭长莫及,所以,我尚能保持一定的清醒和距离。生活中很多朋友,曾经相濡一沫,最后相忘江湖,本来也是常事,可是我们虽然交集不多,有点心灰意冷,但终究还是相互记挂着,至少我是这样。
至于孔庆东,我作为一个编辑,也和他有些交集。他的书,我其实没怎么看过,只读过他零星的文字,特别是博文。他是耐人寻味的一个文化符号,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无论长相,还是思想。2009年7月,我去青岛参加一个语文教育方面的会议,有幸见到了孔庆东。我给他递上杂志、名片约稿,他很谦逊地接受、点头。他当时做了一场报告,确实很精彩,我至今记得他报告的精粹:语文教师,要做三大家:玩家、杂家、专家。可谓提纲挈领,四两拨千斤。会后,他陆续给了我两篇稿子《语文教育要降温》和《孔乙己考研》,刊发后读者也反映不错。可是,在后来的网络阅读中,我逐渐发现他的言论、思想在嬉笑怒骂之间明显变异且怪诞了,比如他在新加坡上网说朝鲜自由;他鼓动民粹,支持专政;他发明出著名的“三骂”等等。现实里,为了隐私、安全或者自由,人和人本来是需要一定的距离感的,但有些人会逐渐靠近,成为拥趸,而有些人则渐行渐远,远至不可望其项背,甚至产生面目可憎之感。也许,发生这样心理剧变的,远不止是我一人吧!
现代社会的优点,不是你死我活,我败你荣,而应该是在文明、法治的前提下,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自己自由,也让别人自由。至少,人格应该是平等的,思想应该是自由的。愿现在的朋友们、过去的朋友们,都自由地生活着!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5-17 03:16
教博读书联合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给全国教师、读者搭建一个读书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创造阅读探讨、专业发展的浓厚学习氛围,《教师博览》杂志社特成立教博读书联合会。
第二条  读书联合会由喜爱阅读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自愿组成,属于群众性社会团体。
第三条  读书联合会倡导新理念——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探讨读书方法,交流读书心得,研究教育教学困惑,共享读书育人的体会与收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读书联合会领导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设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若干名,常务理事若干名。理事会每届任期两年。日常联络机构为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两名。秘书处办公室设于《教师博览》杂志社,负责颁发会员证、联系会员、组织读书沙龙、征集读书主题、散发读书资料、举办培训活动、评选年度读书人物、协调联络等工作。

第三章 活动形式
第五条  读书联合会活动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和个人阅读活动,以自由阅读、交流探讨、专家讲学、实践体验为主。
第六条  会员所读书籍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向上,可以选读教育、文学、历史、哲学、自然等各类书籍,以及观看优秀的教育电影。
第七条  会员集体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包括组织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发表读书文章、组织专题报告、社会实践体验等。

第四章 会员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  读书联合会实行会员制,会员分为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团体会员可以是群众读书组织、学校、教育部门或某个地区。加入读书联合会,需向秘书处提交入会申请,获审批后方具备会员资格,享受会员待遇。申请表附后。
第九条  会员的权利:
1.有选举与被选举权;
2.有发表不同的学术见解并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
3.个人会员可获赠全年文摘版、原创版各一套,团体会员可获赠全年文摘版、原创版各二十套。
4.有优先在《教师博览》《江西教育》杂志、微信、博客、网站等平台发表读书、教学、科研文章的权利;
5.《教师博览》文摘版开辟“书讯”栏目,原创版开辟“读书汇”子栏目,《江西教育》教学版开辟“读吧”子栏目,配合发表会员有关读书作品;
6.会员可优先获得联系出版、宣传推广个人著作的权利;
7.会员可定期获得秘书处编辑出版的会刊和读书资料;
8.有对读书联合会举办的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9.有权参与该组织的所有活动;
10.会员有退会权利。
第十条 会员的义务:
1.坚持按时参加活动,积极参与交流;定期阅读书籍,撰写读书文章,优秀文章将推荐发表于《教师博览》《江西教育》杂志、微信、博客、网站等平台;
2.自觉维护读书联合会的形象和声誉,积极完成秘书处布置的各项任务;
3.自觉遵守本章程,积极推广读书联合会的宗旨、理念、目标,并及时反馈相关意见和要求;
4.积极宣传推广《教师博览》《江西教育》杂志、微信、博客、网站等平台;
5.每年缴纳一定的资料费,用以购买书刊、印发会刊等资料和开展相关活动。资料费用为:个人会员400/年,团体会员5000/年。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一条  本读书联合会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呈报民政部门登记备案。
第十二条  本章程自本读书联合会被批准成立之日起生效。
第十三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于《教师博览》杂志社。


注:秘书处联系电话与联系人:0791-86765977(余华)、86756072(王凌燕)。


附:

教博读书联合会会员申请表

姓  名
性  别
职务/职称
文化程度
所教学科
个人/团体
联系电话
E-mail
QQ
团体会员联络人
手机
QQ
工作单位
收件地址
邮编
博客/团体网站
阅读情况或业绩
(个体会员或团体会员主持人填写)
入会承诺
本人自愿申请加入教博读书联合会,承诺遵守章程,认真履行章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申请人:                          
                                        申请时间:                        
    注:填表前,请认真阅读读书会章程。填好后,请发至 443665169@qq.com。秘书处会及时联系您。












“终身学习”时代的必读书——
《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  
历史上第一次,我们拥有了强大、具有实证效果的工具,能够空前地看到学习的过程,破解过去不可能发现的重重学习阻碍,让教育可以实现“私人定制”。教师的工作不但不会被网络视频所代替,还会变得更高效,更有趣,学校和政府部门也能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大数据时代》作者、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迈尔-舍恩伯格教授讲述大数据将如何改变教育。他举出MOOC、可汗学院、多邻国语言学习网站等案例,指出:蓬勃发展的在线教育领域产生了大数据,全新的教育时代正在到来。

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签名售书
006 序一 未来教育的形态
012 序二 大数据时代教育的新图景
1、薄暮
003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
006数据的非凡效果
007大数据正在进入教育的方方面面
009有别于“讲台上的贤能者”的传统教育
010风投资金涌入教育领域
012大数据服务于各行各业
014大数据将为教育带来巨大变革
2、改变
021令人愉快的双赢设计
025小数据时代单向度的反馈
028电子教科书的优势
030会“回话”的电子教科书
032教育机会均等的代价
034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改革
035“一个尺寸适合一个人”
036补习班:适应性学习软件的用武之地
040大规模定制:创建个人的“播放列表”
042理性对待概率预测
044概率预测日渐精准
045探寻“是什么”而非“为什么”
3、平台
051数据分析:可汗学院的大脑
053对数据的充分利用
055学校、班级、课本和课程是重要的数据平台
057教育系统太过保守
059大数据使教育资源得以松绑
060在线课程无法替代课堂教学
061规模空前的数据资料收集平台
063大学率先感受大数据的浪潮
065击败巴诺书店对教育的启示
066大数据浪潮袭来,大中小学无一幸免
068数据分析:女学生何以后来者居上
070未来教育体系的特征
4、后果
075正视大数据的黑暗面
077永久的过去
079过往的个人数据,能否成为主要评估依据?
081最大隐患:无法遗忘的旧数据
084无法驳斥的大数据预测
087备受争议的教育分流
088与大数据同行的一大风险
090做好数据资料的管控
092算法专家:一个新角色的诞生
093谨慎使用个人数据
094不要让过去完全决定我们的未来
5、破晓
099什么原因让学生中止在线课程的学习?
102绝非技术层面上的变革
103大数据为学习带来三大改变
105确立多重安全措施
106大数据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
108认识世界的新方式
110淘汰过去的捷径
112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
6、追问
117大数据与学校教育系统的重塑
121大数据关照下的数字鸿沟问题
124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与学校管理者
127大数据与求变且渐变的学校教育模式
131大数据的潜在威胁与可能的应对策略
134大数据的背后其实是人的问题
137 资料来源
151 译者后记
用大数据改变未来的学习和教育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一、利用大数据来学习
  我非常高兴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和大家在一起进行探讨。学习的未来、教育的未来都与我现在所做的工作相关。和学习者坐在一起,我们就可以探讨改变学习的方式,思考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这不仅仅是对那些优秀的人来说的,而是对所有人。每个人都配得上达到他们的潜力。所以,我和你们在一起,我也想向你们学习怎样获得知识和洞见。因为我在向你们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你们学得更好。这就是我最基本的观点——利用大数据来学习。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几年前,我访问美丽的国家——不丹,它在中国和印度的边界线上。不丹的唐卡描画非常著名。我访问了一所学校,学生们正非常专注地描绘唐卡,完全和他们老师所做的一样,和上一代的老师做的也一样。几千年过去了,这些学生和老师描绘的唐卡是完全一样的。
  教育对他们来讲就是学习如何模仿过去。最好的学生就是“不偏离”的学生,和其他人所做的一模一样。我看到这些唐卡时非常惊叹,对他们极强的精确度感到吃惊,因为他们强调的只是模仿,而不是自己的思想,不是创造,不是原创,不是创新。
  比较一下吴恩达。他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专长的领域是人工智能。吴恩达是一个聪明人,他开了家公司,这个公司表面上和人工智能没有关系,但事实上它是一个在线学习的平台,大家可以在上面选择课程,学习人工智能。他第一次做在线学习平台的时候大概有10万人参与了选课,100个课时后竟然有约1.3万人学完了相关课程,这些人来自世界各地,比吴恩达一生在大学里教的学生都多。他创建了在线学习体系的平台之后,用这种平台的理念改变了整个世界。这个理念就是利用平台提供在线课程给全世界的人。这只是冰山一角,现在人们对于在线课程已经阐述了很多,它叫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人们都认为MOOC课程主要关乎获取,我想这是完全错误的。我认为MOOC主要是关于数据。我们怎样获得知识?怎样获得洞见?通过理解并考察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怎样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最根本的好处就是MOOC将改变我们学习的方式。
  现在让我们想想,人们到底是怎么学习的?200多年来,学习一直是学校体系的一部分。在那以前几乎没有什么大学或者学校,学校的教育基本是以个人形态存在的,一个富家子弟可以请得起一位导师,教育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而现在的教育是面向普通大众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还不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目前的教育系统没法支持这一点。那么,如何才可以改变这个系统?就是要通过对数据的利用。
  二、大数据将重塑学习的三个主要特征
  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路易斯·冯·安(Luis Von Ahn),也是一位很著名的计算机学教授。他首创了一项通过网站和智能手机帮助人们学习外语的应用,叫做“多邻国”(Duolingo),下载是免费的。我们在这个应用中可以学习国外的语言,非常有意思,使用起来也很轻松。现在,有成千上万的人用它学习语言。无论他们每天花几分钟,还是几小时,Duolingo都可以通过跟踪应用程序来收集人们学习语言的数据。安可以和他的团队获得这些数据并分析人们的学习方式。安说:“其实,我们对于到底如何学习外语知道的还不多,但是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了解学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怎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目前,大家通过考试来获得关于学习的反馈。考试之后你会得到一个分数,我觉得分数对你的帮助很有限,也不能帮助你好好改善学习。因为它没办法分析学习的过程,只能让你看到学习的结果。可能你学习的方式本来就是错的,或者你用的教科书不对,或者教师的教学方式有问题,但是你都不知道。目前我们并没有去收集正确的数据来提供更好的反馈,即使我们在收集,数量也可能没有达到Duolingo的规模。
  通常而言,我们只收集容易收集的数据,而不是那些帮助我们知道如何改善学习方法的数据。但现在这一切都在改变。大家都知道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这个产品的精髓就是可以收集很多数据,它能知道你阅读每一页花费了几分钟,为什么你在读某一个章节时停下来。你所有的行为都会在这个电子书上记录下来,甚至会记录你因为这本书很乏味不愿意读下去的行为。有了这些数据之后,Kindle可以研究这本书中可能存在的改进机会。《大数据时代》出版以后,我们也把它放到Kindle商店,世界各地有成千上万人读这本书。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秘密,读者对这本书划线最多的10句话我一句都没猜中!换句话说,我的读者读这本书的角度和我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这些数据让我知道读者关注的是什么,这对我下一本书的写作很有帮助。
  刚刚说到的吴恩达先生,他就很好地运用了反馈机制。他发现在大家做考题的时候,如果有一个知识点学生学得不好,会回过头来看前面一课中自己要补充的知识。换句话说,如果学生没有100%弄懂,他们可以利用这种反馈机制来改善。这同时也完善了吴恩达先生的教学方式、教科书和教学材料。
  如果你对某一本书有意见,可以写信给作者,但是作者为了你修改这本书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作者可能认为只是某个读者对这本书有意见,不具有代表性。然而,大数据的精髓就在于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覆盖很大的面。通过这种收集和反馈,我们终于能用正确的方式来编写好我们的教科书了,但这仍然只是冰山一角,只有在我们理解个性化需求的时候才会发生。
  刚刚我说到目前的教学体系其实是为大众生产的,就像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先生最早将流水线付诸实际应用一样。每个人无论贫穷还是富裕都可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但任何国家都存在教学系统方面的问题。例如,在中国,现在在校读书的学生约2亿多名,却没有一套教学方式涉及个人——除非你有电子化的工具。如果我们必须通过改变教育,从大量生产的方式中设计出一套适合个人的方式,我们可以做什么?美国纽约有一个专门为数学系学生设计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程单,并且是根据他们的需求以及要学的内容来设计的,当然也考虑到他们的潜能。这就是纽约现在实行的个性化课程。
  我们用智能的方法做这些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和提高教育和学习成功的机会。其中,最核心的理念是我们在使用数据的时候从那些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中提取最佳元素,并用一种个性化的方法组合。对你而言是个性化的,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也是个性化的。因为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我作为一个老师,必须学习怎样把你们教得更好。我在哈佛大学可以这么做,在牛津大学也可以这么做,因为学生人数少。教15名学生的时候,我可以给每门课程写一个报告,但这种学习的方法不能扩大,不能同时用于200名学生,但运用科技就可以。所以,个性化是仅次于反馈的第二大要点。
  了解世界主要是通过概率性的预测。我们必须认识到世界充满了概率,充满了不确定的机会,而不是确定性。确定性在我们的世界不存在,我们只能说某件事有90%的可能性,或者30%的可能性,永远不能说是100%确定的。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少确定性,但教育充满了确定性,教育在很多情况下教的知识是确定的。如果你告诉一位家长,改变教材后,他的子女有30%的可能性会提高分数,但也有5%的可能性会不及格,你该怎么做?怎么通过比较风险来决策?这就很困难,因为我们作为个人没有多少关于教育概率的预测。然而,未来所有的一切都将和概率预测有关。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获得相关性,但很少获得因果关系,即我们看到发生了什么,只能看到表面的联系性,不能确切知道这种联系为什么存在。我经常开一个玩笑,冬天的时候我回老家,86岁的母亲说:“我要感冒了,得戴帽子。”这看似是因果关系,而实际情况是你的鼻子里面有病毒侵入才会感冒。我母亲却不这么认为。我们应该理解正在发生什么事,而不是冒失地获得表面的理解,所以反馈、个性化和概率可能性会形成我们用大数据学习的基础。
  反馈将会增加我们改变教材的可能性。基于学生真实的反馈,个性的信息将会让我们重设教材和学习环境。现在,全世界几乎所有地方都能看到用大数据搭建的新的学习平台。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ahan)创建的可汗学院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学院有分布在200多个国家的5000万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上有5000多门视频课程。你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学院从一开始就理解了数据的力量,他们获取所有能够被获取的数据,比如你选了哪些课,多久看一次课程视频等。他们把所有数据收集起来用于反馈,实现个性化。可汗学院的教学平台拥有超过10亿道已经完成的习题,它改变了很多学校、乡村、社区的教育质量。例如,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低收入家庭社区,可汗学院帮助这个社区里的孩子学习数学。有一个7年级的女学生数学不好,你在数据里就可以看到她反复地学习数学课。然后,她突然学了别的课,数学竟然开窍了。她的反应越来越快,在夏季学期结束时成为最好的学生之一。
  你们也可以获得这样的成绩。如果内容个性化,适合你的偏好和需求,这种平台学习意味着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材料准备内容,进入课堂时脑子里充满了问题,进而讨论问题。所以,学生不是用在学校里的时间读书或者听教授读书,而是彼此互动。因为学习是系统行为,翻转课堂就是重构学校。学生们观看视频,学习全世界最好的教授讲授的课程,然后在自己的学校里和教师进行探讨,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这就是所谓的翻转课堂。
  未来还会有现在这样的学校吗?学校会成为私立的公司吗?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不过我知道这场竞争的赢家将会是那些驾驭了大数据的人,并以此改变每个人的学习方式。
  三、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此外,我还要谈一谈大数据带来的挑战。一方面,大数据为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但这些数据也可能被滥用。我一直主张用大数据改善学习,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也被大数据系统永久记录就糟了。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尝试和试验的过程,必须确保曾经犯过的错误不在接下来的一生中重犯。我们不希望大数据把你锁定在过去的错误中。
  另一方面,当我们利用大数据这个工具的时候,一些很聪明的人认为大数据并没有帮他们改善学习。大数据在找到那些真正聪颖的学生的同时,却把不太聪明的学生淘汰了。他们认为不该把学习成绩不好的人收进哈佛这样的好学校。但我认为,对于老师来说,教导水平好的学生是很简单的事情,相对来说较容易;更具挑战的是教导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帮助这些学生挖掘潜能,帮助并不是很有动力的学生激发学习动力。
  新的大时代已经开始了,我们希望用最好的教学方式让所有人得到更好的学习经验,这就要利用大数据。然而就像我刚才说的,这不是100%确定的事,只有一点是肯定的:万事在不断改变。
——来源于《世界教育信息》 201424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5-17 03:26
《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
  是《大数据时代》作者、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迈尔-舍恩伯格教授 所著的一本介绍大数据如何改变教育领域的书。
  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和《大数据时代》同出一辙,可以被认为是为大数据时代披上了教育领域的外衣,换汤不换药的作品。我认为这本书里有以下几点观点值得学习和思考。
  1 作者阐述了一些传统教育的问题。教育行业具有很大特殊性,时常被人口诛笔伐,作者用一种较为客观的视角,说明了一些传统教育的弊端。例如:
  “正规教育的运行仍然近似于工厂里的装配生产线:教材相当于可替换的零件;教学——尽管在新颖和教室的亲切度上倾注了最大的努力——就其本质而言,对所有学生的处理都是一成不变的,教与学都参照统一标准,基于平均值,而不顾个人的喜好、特质或需求。这反映了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多少年以来,事实上是多个世纪以来,教育领域的决策从来就是在缺乏任何数据基础上做出的。”,“事实上,改变现状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基于平均水平设计教育系统的做法,会同时损害位于正太分布曲线两侧的学生。”
  也就是说,作者认为,现在教育存在因“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得不到科学的反馈,从而缺乏科学决策,最终损害学生的问题。
  2 基于现在教育的问题,和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作者提出了大数据将改变或者说重塑教育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总结出了大数据重塑学习的3个主要特征:反馈(Feedback),个性化(individua-Lization)和概率预测(Probabilistic predictions),而且还言简意赅的定义了未来教育:“与大数据同行的学习就是未来的教育“,个人认为这些抽象的,总结性的内容在以后讨论这个方面的问题时会具有很大的价值。
  3 在案例上,作者并没有列举大量的例子,或者进行特别深入的谈讨,但是有几个例子是十分典型的:
  https://www.coursera.org/的例子十分典型
  ”吴恩达教授是提供在线课程服务的新兴公司Coursera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尝试预示着大数据对教育的变革。吴恩达教授收集所有关于学生举动的信息,从中提取最有效的内容并将其纳入系统实现:教学的改善,学生理解力和成绩的提高,基于个人需求的定制教育。”
  还有一个反复用到的例子是可汗学院 https://www.khanacademy.org/
  外语学习网站多邻国https://www.duolingo.com/(这个领域的市场竞争再国内愈发激烈)
  还有一些并不著名的例子比如:“一些大学正在开展“电子顾问”(e-advisors)的实验,这款大数据软件系统通过数字处理提升学生的毕业率。再田纳西州的奥斯丁州立大学,当学生选修“学位罗盘”(Degree Compass)软件向其推荐的课程之后,他们有90%的可能性得到与软件预测一致的B以上的高分”
  4 在例子的佐证之下,作者阐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大数据应用于教育领域观点,比如,“相关信息不仅可用于既有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还可以通过事实分析,自动在某一时刻显示出适合学生特定需要的学习内容。这种技术被称为适应性学习。”;“大规模定制——其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不比批量生产成本高出很多——重塑了各行各业的面貌,使这些行业和汽车制造业与计算机产业一样,有能力推出品种繁多的产品。大规模定制的进行,其要求来自消费者的详细信息,而生产者则基于这些信息,创建并提供有意义的自定义选项。在学习环境下,大规模个性化的视线,需要更丰富的反馈数据流向教师和管理人员。……于是,我们将会了解学习中的有效因素和无效因素——不仅在一般情况下,还细分到背景和群组,甚至小到个人水平。系统将吸收反馈结果,并动态地调整教学材料和环境,使其适应所有的学生。”;“要明智的运用技术,技术是对教师的重新部署,而不是要去取代他们。”“我们能够收集对于过去而言,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聚集起来的反馈数据;我们可能实现迎合学生个体需求的,而不是 为一组类似的学生定制的个性化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概率优化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
  5 最后在中文版独有的问答部分,作者再三阐述了他的大数据“哲学观”:“大数据同行的未来,我们仍然离不开理论。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来验证大量的(而不是一个)由计算机算法生成的可能性假设,而不是基于我们事先形成的观点,来逐个验证未来的可能性,这减少了既存认识对我们的阻碍。其中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计算机,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数据验证所有可能的答案,并从中发现最佳的一个;后者认为某人知道答案并通过试错(即使人们不犯那样的错)的方法进行验证”;“这些对我们在各方面可能性的预测,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还将永远改变未来的格局——由一片开阔的空间转变为预定义的、拘泥于过去的狭窄区域。”
  6 文中提到一个概念,我觉得十分有趣,而且以前并没有见过,数据尾气(Data exhaust):人们与网站互动产生的副产品,比如人们在使用多邻国学习外语时,”产生的诸如人们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某一方面需要多少时间,最合适的习题量是多少,落后几天进度的后果会怎样“的这类数据,既数据分析产物。







数字化时代教师怎样阅读
2015-04-30
作者:江西日报 来源: 江西日报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老师的阅读和学习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代英才。曾有学生如是记载老师陆九渊教学和读书:“平居或观书,或抚琴。佳天气,则徐步观瀑,至高诵经训,歌楚辞,及古诗文,雍容自适。虽盛暑衣冠必整肃,望之如神。”先贤读书,虽不拘于时间场地,但拘于载体,纸质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唯一的大众阅读方式。不过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电子化阅读开始占用教师们更多的阅读时间。近日,有媒体发起一项“数字化时代,老师是如何阅读的”调查,结果显示,61.4%的受访者花在数字化阅读上的时间比纸质阅读时间更多。作为人类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如今越来越被数字化所取代。


油墨香挡不住数字化

在记者的访问中,即使是比较喜欢纸质书籍的老师,也坦承数字化阅读成了必不可少的读书方式。
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师张安然在学生时代很爱读书,他曾说:“读书,让我走出大别山。”在南昌念研究生时,他的阅读方式比较单一,走哪儿都带着一本书。几年过去了,他已经有了四种阅读方式——在书桌前摊着纸质书,在公交车上拿着手机,在床上捧着平板,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文字的美感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他,只是知识的表现形式愈加丰富。
“纸质书才能让我有在读书的感觉,但是现在每天海量资讯,必须通过移动终端获取。”除此之外,张安然还通过手机和平板读小说,“读小说是为愉悦心情,电子书籍普遍比较便宜甚至免费,我当然愿意花更少的钱来获得更多的快乐。”
通过对身边老师的观察,张安然发现,同事们也像他一样,电子化阅读早已深入日常生活。在一份有4057位教师作为参与者的调查显示,2475位受访者表示,平时花在数字化阅读上的时间比纸质阅读时间更多,比重超过61.4%。
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中心丁功宜教授如今对电子化阅读的偏爱就超过了纸质阅读。“我比较喜欢用电子化阅读,存储空间大,便于携带,便于检索。”几个月前,记者走进他的办公室时,尽管《全宋文》等书籍摆满了书架,他还是在用电脑看书。“方便做笔记。现在论文的输出,就是用电子化的手段。阅读通过电脑,写论文也通过电脑,这样就减少了一个中间转换的环节。”
在后信息社会的宏阔背景下,比较讨论纸质书和电子书谁更有市场,只是大数据浪潮冲击各种传统习惯的一个小小缩影。当阅读载体可以选择时,人们自然选择了更为便捷的一种。传统的读书习惯与数字化的阅读方式常常发生矛盾,处在阅读习惯变革中的一代人会怎样去选择,去适应,也是教师们一直在思考问题。同时,这给如何教育下一代带来了新的思考。

 仍希望学生坚持纸质阅读

尽管教师们已经渐渐离不开数字化的阅读方式,但上述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教师不支持或不太支持自己的学生进行全数字化阅读。
丁功宜教授表示,我喜欢电子化的阅读,同时希望学生阅读经典时用传统纸质书,阅读新闻时用电子化产品。
温州医科大学教师黄旺博士接受采访时说:“电子阅读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但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停留于这种浅层阅读和一味追求快感阅读。我喜欢艰苦地去啃一些需要付出很大心力的书,也希望更多人沉淀下来读这样的书。一切珍贵的东西,都是难得和稀少的。”
赣州市于都县第七中学语文教师方志幸说,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应结合起来,就学习效果而论,坚持纸质阅读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电子阅读则更容易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获取更多的信息。
南昌市松柏小学语文教师林小芳是坚定的纸质书支持者。她希望孩子们的多读纸质书,一是因为这样对他们尚未发育完全的眼睛伤害最小,二是散发油墨清香、富有质感的纸质书,阅读起来更有感觉。
东华理工大学教师詹建英认为,刚入校的大学生,正是培养“自由之思想,精神之独立”的最好年纪,数字化产品中有大量追求娱乐、提倡速度的文化快餐,比如网络小说等。有时候读上千万字的网络小说,不如捧着书,好好读读一万多字的《论语》。她还奉劝学生:“世界这么大,钱包那么小,哪儿也去不了,最好多读书。”

 数字化阅读=浅阅读?

当今时代,我们说读书,数字阅读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可是,有受访者说,数字化阅读把人们带入了“浅阅读”时代,可能造成人们阅读兴趣的流失,读电子书,感觉自己不在读书;而阅读纸质书,才能给人一种“仪式感”,让人觉得真的是在读书。
江西师范大学项国雄老师对上述说法并不赞同。他认为:“过去人们总认为纸质阅读是深阅读,电子阅读是浅阅读。我认为,电子化阅读和传统纸质阅读都是好的阅读方式,适应‘微时代’,我们都应习惯。”他表示,阅读的关键不在于钟情某种方式,而是要养成爱学习、爱读书的习惯。
南昌一高校硕士生小李在老师的影响下,开始更青睐于数字化阅读,“我没有感受到读电子书,就是文化快餐,我用kindle读完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并不是很容易阅读的书目,即使你用纸质书。可我现有的设备,配合电脑,也做好了读书笔记,写了心得体会。另外,阅读的同时,查找相关资料也方便。”
小李觉得,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要对数字化阅读有“畏难情绪”,不能因为在过去习惯了传统阅读,就不愿意适应新的阅读方式。“有一份有报告说,中国人2014年电子书总阅读量已经超过14亿册,换成纸质书,首尾相接相当于绕赤道8圈。数字化生存,是未来的趋势。我们没有更多的纸浆,但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平板。网络出版物鱼龙混杂的现象,一定是暂时的。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数字化阅读,这个市场就会变得规范,一定会有阳春白雪的领域。”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5-17 23:10



[管季超工作室】教师合作团队-联系方式:
免长话费电话:400-027-8105,
移动电话:13971958105,
邮箱:
xnjyw123@163.com
QQ号:1309586706/349808152,
QQ群号:291179970

微信号:jszywz

微信公众号:gjcjssh365
【工作室】网站群:《教师之友网》《教师生活365》《中国教研员论坛》。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5-18 10:37
对话林茶居




依照林茶居自己的戏言,女儿心目中有三个爸爸,一个是抽烟的爸爸,一个是喝酒的爸爸,一个是读书的爸爸。这是特立独行的诗人、主编的基本生活状态,我以为,这三种状态都是一种对话状态。喝酒是与朋友畅谈,抽烟是与自己对白,读书则是与思想者对话。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22号这天能与真正的读书人一起,探讨读书的意义,分享读书的乐趣,是件高雅快乐的事。读书没有固定的套路,是个性化的过程,但一定是源于某种需求,好比人需要进食。起初只求温饱,满足生理的基本需要,饮食也不讲究,饥不择食,囫囵吞枣,茹毛饮血也行。温饱解决了,有些人便去思淫欲去了,也有开始琢磨食不厌精的事情来。知道讲究营养,注意保健,注重色香味形养俱全的搭配。读书也一样。
光头的林茶居形象逼人,个性外露,最小的60后拒绝承认人到中年,后青春期的他言语随性自由,暗藏着犀利,似乎对现实中许多庸脂俗粉式的教育很是看不惯,每每觉得难受,喉咙里总有东西堵着,时不时干咳一下,不解决问题,于是奋力一咳。敢于针砭或弹劾现行的教育,需要勇气,发出声响就很容易受伤,理性的思考,逆行的思维,反抗的个性,都是落下病痛的原因,但即使这样,林先生依旧嘶哑着喉咙,喝高度酒,吸重口味烟,我行我素。
林先生很会办杂志,知道老师需要什么。《教师月刊》是本有品位的杂志,没有随波逐流的俗气,没有摇旗呐喊的献媚,却有非我同类,概不买账的江湖豪气。林先生以为刊登出来的教育文字,必须要有价值,即所谓“贡献”。贡献思想、观点、方案,或者特别的案例也行。他的论调也是耳目一新的:看重家庭阅读的影响作用;提倡教师要优质阅读;推介教育力的概念,强调吸纳和阅读的能力;要敢于对抗阅读速度、规模、流行、实用主义等等……
下午讲座的时候,我离他很远,但光头折射出的光亮还是照到了我。
晚上,约定的沙龙如期举行。因我网名怪异,林先生欣然接纳我为“同伙”,点我的名,让我第一个发言。我知道,阅读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与大师对话也不可能获赠妙计锦囊,但有智者陪着一起思考,开启呼吸新鲜空气的另一扇窗,点化自己愚笨的固守的大脑,也是难得和幸运的。
果不其然,先生并没能给我标准答案。在许多困惑与尖锐中,沙哑而干瘦的林茶居并没有茫然,他并没有动用“第十一根手指”,在烟雾缭绕中制造某种高深与神秘,相反,他另辟蹊径,时不时用诗的语言化解你激烈的言辞,引诱你去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他大讲诗经山海经野草,搬出梅超风李莫愁和女鬼狐仙,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一个半小时的你来我往,高度酒作用下的他,异常冷静,思维丰富,风趣不失理性,漫游不失深刻。有人暗暗称奇,斩断“三千烦恼丝”的林先生原来那么感性。
在七嘴八舌的热烈中,大家都受到了鼓励,校准了轨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狼牙棒(网名)老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5-19 13:48
首届民间阅读组织深圳会议筹备会召开



http://www.workercn.cn 2015-04-2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4月22日,由深圳市阅读联合会主办、深圳后院读书会承办的首届民间阅读组织深圳会议筹备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民间阅读组织会聚一堂,就酝酿并成立民间阅读组织深圳会议筹备委员会、LOGO(草案)及释义、章程、倡议书进行深入讨论。会议决定将于11月第十六届深圳读书月期间召开首次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
  筹备会上,与会者达成民间阅读组织的深圳共识是:整合资源,加强合作,打造民间阅读组织的品牌,让民间阅读在国家全民阅读战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民间阅读组织深圳会议是由全国各地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各类民间阅读组织资源组成的一个平台,其活动由深圳市阅读联合会召集、主办,由民间阅读组织承办,秘书处设在深圳。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担任深圳市阅读联合会会长。据悉,目前深圳有100多个民间阅读组织。(记者:章红雨)


编辑: 杨星
原文地址:《读书成就名师》自序作者:爸爸爱小伙

    现实中,许多人好奇名师成长的秘密。
    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从这种角度讲,与其一味模仿名师的讲课方式,执着于背诵名师的授课教案,不如从最根本的成长路径开始,在阅读中丰盈和充实自己,在阅读中系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书中的12位名师都有着过人之处,尤其是阅读方面。虽然他们的成长经历、所教学科、个性禀赋各有不同,但他们为我们读什么、怎样读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在写作中,我刻意发掘名师难忘的读书经历和有趣的读书故事,力求每一个文字都能平滑地走进读者的内心,引起共鸣,产生化学反应。同时,我也希望读者能从感人的细节中,体会到当年名师们捧起一本书时的心境,体会到他们那些终身难忘的阅读体验。
    我也刻意将名师们的阅读方法区分开来,力求在凸显他们读书特点的同时,反映出不同成长年代名师的读书感悟、不同学科名师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性情。在领会相对丰富的阅读方法后,读者或许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发现阅读的乐趣,更快地实现专业成长。
    例如,于永正老师读书做到了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他那里,阅读为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与素材,也让他发现自己的不足,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最终在教学日臻完善,甚至上升到艺术与美的层次。
程红兵老师喜欢质疑,面对种种教育怪象或乱象,他的观点常常振聋发聩。他的读书特点是不轻信、不盲从,习惯做比对思考,对书中的内容、思想或汲取或批判,最后都成为沉淀为自己的教学或文章素材。
    钟志农老师是少有的将阅读与人生规划结合在一起的人。未来10年读什么书,读到什么程度,他都缜密规划,其读书的热忱与毅力令人钦佩,其“十字”阅读箴言更是耐人寻味。
    闫学老师一边阅读,一边写作,总结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读书经验。成名之后的她读书依然勤奋,提出了许多鲜明的阅读主张,她的专业成长之路可为许多年轻教师借鉴。
    周益民老师从民间文学中汲取教学的养料与灵感,拉近了童谣、绕口令、颠倒歌等传统文化与儿童之间的距离,为小语教学带来久违的新鲜气息。
    ……
    某种程度上,12位名师就是12种不同的阅读风景,或粗犷或细腻,或壮观或绮丽,或起伏跌宕或静若止水,但都是一种震撼,一种启迪。
    在书中,我也请名师们回答了阅读与应试的关系、当前教师阅读存在的问题、阅读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经典教育理论书籍的阅读方法、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等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名师们的回答坦陈而质朴,并辅以生动的事例加以说明,相信能给读者以不小的启发。
    为了使内容更加具有可读性,书中还增设“名师书摘”栏目,收录了名师在阅读经历、阅读方法等方面的独特思考。这些语重心长的经验之谈,为读者领会名师的读书之道提供了别一种视角,从中亦能感悟到他们襟怀坦白、温文儒雅的性情。我在此也向名师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而采访名师更是难忘的记忆。
    采访吴非时,正赶上他给南京一中的师生作报告。他告诫学生,热爱是一个人的最高禀赋,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中学时代要广泛阅读,将视角尽可能地向外延伸,叩问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多学生说,那场讲座是他们听过的最语重心长的教诲。他向教师娓娓道来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了师者肩上的重要责任、启蒙使命以及师者不应放弃的价值思考,台下的老师们无不受到深深的心灵触动。
    采访华应龙是在他的家里。书房、客厅、卧室随处可见的各种书籍,地上堆满的尚未拆开的一箱箱书籍,无不在彰显着书的主人在做学问上那种破釜沉舟式的决绝勇气。
    采访吴正宪,前后约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是在一次重要会议期间与她深谈了几个小时。她对哲学和儿童心理学书籍的阅读与研究,让我看到名师背后的阅读积淀。
    采访窦桂梅,前后去了清华附小三四次。回忆起当初读书、成长的一幕幕,她很是动情,她坦言是阅读引领她走到了今天。这些都被我写在她的读书故事里。
    完成对12位名师的采访,5年过去了。
    这5年也是我潜心阅读、系统学习和收获最多的5年。记得刚参加工作时,采访儿童文学理论家、北师大中文系教授浦漫汀。她告诉我从教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她着实下了许多笨功夫,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一一采访了冰心、张天翼、高士其、陈伯吹、严文井等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家的交流让她受用终身,甚至成为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其实,记者也好,教师也好,成长最快的路径就是多与名家对话,在聆听了他们的成长经历、感受了他们的修养学识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短板,找到前行的方向。
    书完成了,还望读者能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改变。
    是为序。
    《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本刊第一批“签约作者”名录

  为了吸引、团结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作者,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扩大刊物影响,我刊决定实行“签约作者”制度。签约作者有义务宣传本刊,支持本刊工作,在外刊发表作品介绍自己时欢迎注明“《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字样;本刊也有义务为签约作者提供写作、教学、研究之方便,另稿酬从优,笔会优先。签约作者均颁发聘任证书。

   名单如下(50名): 
  肖  川  刘铁芳  李镇西  张文质  傅国涌  许锡良  陈  忠
  窦桂梅  管建刚  姜广平  梁卫星  夏  昆  郭初阳  蔡朝阳
  申淑敏  谢  云  王木春  刘发建  黄行福  王开东  铁皮鼓
  高子阳  徐平利  孙明霞  纪现梅  郭学萍  沈丽新  林高明
  焦晓骏  王文芳  杜春蕾  侯登强  翟运胜  朱  煜  王淦生
  马玉梅  童喜喜  唐金龙  赵克明  汲安庆  冷学宝  陈兴杰
  张丽钧  马  德  姚海军  李培林  蔡兴蓉  仲丽娟  刘  波
  廖学军

本刊第二批“签约作者”名录   
      为了进一步吸引、团结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作者,使刊物质量精益求精,刊物影响力更加深远,我刊在第一批50名“签约作者”的基础上,确定了第二批50名“签约作者”名单。签约作者有义务宣传本刊,支持本刊工作,在外刊发表作品介绍自己时欢迎注明“《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字样;本刊也有义务为签约作者提供写作、教学、研究之方便,另稿酬从优,笔会优先。签约作者均颁发聘任证书。


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傅东缨    吴非     闫学      杨孟琪     张万祥
张菊荣    魏剑美   郑立平    凌龙华     李辉
杨斌      凌宗伟   常作印    史金霞     袁卫星
李志欣    代安荣   王芳      汪明帅     邵火焰
陈大伟    刘会然   魏建胜    王三阳     马志响
钟杰      杨安平   庄华涛    宋潇潇     王艳芳
严亮      陈建宽   徐洁      李迪       朱胜阳
冯远理    汤新华   桑玲      殷国雄     于慧琦
肖克文    贾书建   王立文    周智雄     宋运来
李志萍   姚彩霞    胡道明     黄宗跃    靖玉红



本刊第三批签约作者名录
      为了进一步发掘、培养、吸引、团结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重点作者,使刊物质量精益求精,刊物影响力更加深远,我刊在第一批50名“签约作者”(2010年选定)和第二批50名“签约作者”(2011年选定)的基础上,今选定第三批“签约作者”。签约作者有义务宣传本刊,支持本刊工作,积极撰稿,在外刊发表作品介绍自己时注明“《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字样;本刊有义务为签约作者提供写作、教学、研究之方便,稿酬从优,笔会优先。签约作者均颁发聘任证书。
  
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陶继新  李振村  常生龙  李伟言   马建强
樊阳    冯卫东  杨林柯  茅卫东   饶建中
翁还童  陈松信  魏建宽  张平     刘粉莉
程汪华  梅洪建  郑英    冷冰     彭杰
鲁毅    刘祥    厉剑童  陈亦权   古保祥
熊振鸿  王蓉芳  任随平  胡凡良   张琴   
范维胜  李玉蝉  冒继承  鲁兆周   李星涛   
史峰    周春梅  俞永军  吴春来   王维审
周世恩  黄丽娟  朱道清  尚庆学   孙建勇
王国伟  孙道荣  邹仕泽 刘敬华   徐嘉青



《教师博览》第四批“签约作者”名录

为了适应新时期刊物的发展,进一步发掘、培养、吸引、团结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重点作者,使刊物质量精益求精,刊物影响力更加深远,我刊在前三批150名“签约作者”的基础上,今选定第四批“签约作者”。签约作者有义务宣传本刊,支持本刊工作,积极撰稿,在外刊发表作品介绍自己时注明“《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字样;本刊有义务为签约作者提供写作、教学、研究之方便,稿酬从优,笔会优先。签约作者均颁发聘任证书。
1
陈道龙
2
王国芳
3
金军华
4
郭寿良
5
贾龙弟
6
白杉
7
钟秀华
8
陈文海
9
方华
10
符礼科
11
甘玉霖
12
梅志军
13
黎国胜
14
姜钦峰
15
顾新红
16
李竹平
17
马希良
18
王梁
19
钱峰
20
吴奇
21
张敬贤
22
张道明
23
林凡瑞
24
郝晓东
25
朱郑汇
26
张家海
27
李明远
28
袁冲
29
陈志宏
30
严亚雄
31
严育洪
32
吴要金
33
史录选
34
陈文海
35
陆萍
36
于德明
37
赵炳庭
38
廖东华
39
李明海
40
邱益莲
41
王广安
42
高江海
43
朱宇
44
宫振胜
45
费晓莉
46
孙建峰
47
顾文艳
48
张强
49
廖仲敏
50
武新明

祝贺以上各位!

《教师博览》杂志社
2015年5月20日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5-24 14:56
刘铁芳:以阅读开启心智
诗人王家新曾谈到他的一段经历:
我曾在欧洲快车上遇到一位埋头阅读尼采、知道我是中国人后又兴奋地用英文背诵孔子语录的女士,我以为她是什么文化人,后来才了解她原是瑞士的一位理发师;我还在德国认识一位“杜甫迷”,他不仅热爱杜甫的诗,还曾为此前往中国数次,带着一本中国历史地图册,追寻杜甫当年的足迹;然而这并不是一位“汉学家”,他只是一位普通的中学化学老师!所以,我理解了在欧洲何以会产生像叶芝、里尔克、普鲁斯特这样的作家和诗人,因为它的文明已发展到这种程度。当然,欧洲早已不是什么“高雅”或“精英”的一统天下,然而,无论受到怎样的大众消费文化的冲击,它也不会愚蠢到仅仅以“市场”来做价值判断的标准,更不会出现象目下中国文坛上这样无聊、恶俗的炒作。因为就整体而言,那里的“人民”仍处在良好的文化修养的引导下。(王家新:《汉语的未来》)
一个理发师、中学教师能大段地背诵尼采、谈杜甫、里尔克如数家珍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文明的、高教养的社会。在世界大家庭之中,犹太民族是一个以高教养著称的民族。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犹太民族占世界人口不到0.2%,却包揽了15%的诺贝尔奖,以色列人口只有680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生活指数以及人均科技人才指数,却都跻身世界前列。支撑这个奇迹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以色列完善的教育与文化机制。他们读书态度近乎宗教,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面积与我国北京相仿的以色列有设备齐全的图书馆100多个,全国出版各类杂志近1200种。在这个人口仅680万的国家,小至几百人的基布兹,大至特拉维夫这样的时尚都会,均建有环境高雅、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或阅览室。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平均读书量居世界第一。热爱学习、崇尚读书在以色列蔚然成风。周末午后,漫步风光秀丽的特拉维夫海滩,人们不难发现,除了嬉水的泳客,更多的是躺在海滩上读书的本地人,其中既有中老年人,也不乏皮肤呈古铜色的年轻人和比基尼女郎。(陈腾华:《为了一个民族的振兴——以色列教育概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5页)
从表面上,当代世界各国的大比拼是经济、科技的大比拼,但深究其里而言,则是社会整体教养水平的大比拼,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大比拼,是国民综合素养的大比拼。晚唐诗人章碣《焚书坑》:“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马背上打天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毕竟早已经过去,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实实在在地建立在文明与智识的积累之上,阅读因此也就成为提高国民素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社会教养水平的提高决不是来几个运动、搞几场轰轰烈烈的学习就能够解决的,恰恰这样的学习运动越多,越会降低人们学习的兴趣,越不利于社会整体教养水平的提高。我们经常谈论的社会道德现状的诸种问题以及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低迷,原因何在?原因当然是多样的,但有一点是清楚的,社会整体道德素养的提高必须建立在知识的底架上,以知识来照料人的心魄,照亮人心的知识来源于广泛而持久的阅读,来源于现时代的个体能从人类、民族数千年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所积淀起来的文化的火种中不断地吸取养分。我们之所以作为现代人,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现时代,更是因为我们站在人类过去数千年文明史的颠峰,我们不仅充分享受着人类长期发展起来的物质文明的累累硕果,我们同样有着无穷的足以滋润个体人心的心智的文明,正是凭借它们,才使得我们离荒蛮越远,离美好的人性越近。培根说的精彩,“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广泛的阅读让我们在增进人生的智慧与修养的同时,也增进我们作为人的尊严。
先人有言,“仓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仓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静静地阅读,在书林中漫步,用书香来洗涤人世的纷扰,让人面目清新,所以宋人黄庭坚这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三日不读书,便觉世俗生活的尘埃积淀。当代生活的过于世俗化,导致人心的肤浅与个体精神的平庸。持久的阅读会让我们从源远流长的历史典籍中找到心灵的眼睛,足以引导个体穿越心灵的迷雾,面对现实的浮华而得以从容安顿自己的人格与精神栖居之所。一个不读书的人其精神世界是窄狭的,是否读书跟他是否大学毕业没有关系,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家园。
2004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了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但恰恰我们的阅读现状堪忧。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每两年进行一次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显示,通过三次追踪调查发现,五年来,我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以识字者总体样本计算,2003年比1998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下降了7.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下降了9.6个百分点。生活节奏紧张,没有时间阅读成为国民阅读率总体下降最重要的原因。在基本不读书的人群中,选择没时间读书的人为50.6%,超过了一半。没时间读杂志的比例也在提高,有32.3%的人是因为工作学习太紧张,没时间读杂志。我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读者大概只占到5%左右。据《深圳晚报》在2004年年底对深圳市民读书情况调查,约有36的人“读书越来越少”;普遍在中学和大学期间读书最多,参加工作后,读书又少又专;30岁以上的人读书开始明显减少;40岁以上喜欢读书的人更是少得可怜,40到50岁这个年龄段喜欢读书的人只有1左右。
当人们忙于生计,追名逐利,沉溺于感官娱乐以消解内心的劳碌之时,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实际上,浮躁的心向几乎环绕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大众媒体的喧嚣,到各种缺少文化品位的建筑空间,从被各种效率性数字统治的学习、工作,到被商业叫嚣所主宰的日常生活,置身其中,我们几乎找不到人生的东南和西北。这时候,我们真的需要一方平静的书桌,在那里,让我们静静地穿越时空,去与古今中外我们心仪的诸多智者、仁者、趣者、谐者交流对话;在那里,智慧之光沐浴着我们的精神麦地,我们的心灵得以自由地呼吸。
记得林语堂曾有一句妙语,“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别人却替你晒不来”。照亮个体人心的阅读必须是个人性的、非强迫性的。这意味着阅读兴趣与趣味的培养就十分重要。阅读兴趣从何而来?来自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如果我们要寻找今天的仍然以应试为中心的基础教育的问题,那么我以为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让一个人虽有十多年的读书经历,却没有很好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至那些受应试教育痕迹愈深的人愈缺少个人阅读的兴趣。
学校教育需要宽厚的文化支持,无论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是多么高明,以课堂为中心所提供的教育影响对于一个人精神品格的发育总是十分有限的。正规的学校教育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方向、方法等骨架式的影响,个人自觉而广泛的阅读则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血肉式的精神滋养。缺少了宽厚的阅读的支持,个人的发展必然是单薄的。缺少了温情血肉的支撑,个人完全可以在以成功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中崭露头角,但人性的发育却难免几分粗糙、荒疏。人之无文,行之不远。
尽管我非常地关注学校教育,但我总是固执地认为,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其中是利弊具在,特别是在当前这种高度体制化的教育背景之中,学校教育对于人的个性发展确实害处不少。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弥补学校教育的这种缺失呢?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学校教育需要给个人的自由阅读提供可能的时间与空间,并且提供必要的引导。学校教育不能给予学生的,就应该想方设法开辟学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真正成为可能。如果从这个视角而言,我们的教育改革在关注如何积极有为地教给学生各种知识、能力的同时,是否也该从消极无为的视角,从课程设置(比如开设阅读性的课程,象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的《新语文读本》就是很好的阅读文本)、教学引导(比如在教学中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富于探究性的个人阅读)、制度设计(比如仿效英法等国,给中小学生设计必要的阅读要求,并从学校课时、教学资源等方面予以保障),给学生以自由阅读所需的时间、空间与制度的保障,使得学生个人性的、非功利性的阅读真正成为可能?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5-30 07:00
拿出手机扫一扫【教师生活365】微信公众号:gjcjssh365。免费获得最新鲜最给力的信息!!






【管季超工作室】网站群邀请您加盟




《教师之友网》

www.jszywz.com






《中国书画家论坛》
www.shuhuaw.cn







《教师生活365》www.jssh365.cn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7-20 16:37
  
《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
即将在江西弋阳盛大开启
  


为更好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倡导浓厚的读书、写作风气,引领广大教师真读书、真思考、真写作、真教育,使教师在阅读写作中成长为学习型、专业型、复合型的现代教师,《教师博览》杂志社将于2015年7月24日-27日在弋阳县举办“《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为全国广大教师搭建一个良好的读书交流平台。本次论坛将邀请著名学者、央视“百家讲坛”讲师张宏杰,著名历史学者傅国涌,著名学者、华东师大教授、博导李政涛,著名学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王东成,华中师大兼职教授、凤凰网十大名博博主许锡良,著名个性教师蔡朝阳、蔡兴蓉、孙明霞、杨林柯、谢云,著名特级教师闫学、王木春、王文芳,著名校长徐锦生,著名班主任郑立平,著名作家野莽、童喜喜等近百位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及作家作者莅临现场,和5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朋友,共同探讨读书写作方法,交流读书写作心得,解析教育教学困惑,共享读书育人成果。
本次论坛由《教师博览》杂志社主办,弋阳县教体局、教育梦龟峰读书联盟协办,论坛主题是“智慧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设置了名家讲坛、专题演讲、自由论坛、文艺联欢、文化考察等环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顿精心烹制的读书盛宴,将给予全体参会者难得的精神享受,它将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新世纪的兰亭之会。



【讲坛名家】
  

傅国涌:著名历史学者,自由撰稿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曾做过乡村中学教师,1999年开始写作,在《书屋》、《随笔》、《东方》、《老照片》、《炎黄春秋》、《南方周末》、《文汇读书周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近200万字,主要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言论史和知识分子问题等。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庸传》、《百年寻梦》、《叶公超传》、《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年: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发现廿八都》《脊梁:中国三代自由知识分子评传》(与樊百华等合著)、《百年寻梦》等。

李政涛:著名教育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url=]华东师范大学[/url]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人类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科学研究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著作有《教育科学的世界》、《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教育学的智慧》、《教育人类学引论》、《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等。

王东成:著名文化学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多次荣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我最喜欢的教师"称号。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理论、写作学、文化研究。著作有《生活与艺术人格》、《阅读论稿》(合著)、《三国演义之谜》(合著)、《新编写作学》(主编)等。

许锡良:著名学者,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华中师大德育研究所兼职教授,《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擅长随笔写作及演讲,反响强烈。其博客被评为凤凰网“十大洞察力博客”。

张宏杰百家讲坛特邀主讲嘉宾,作家、历史学者。[url=]东北财经大学[/url]经济学学士,[url=]复旦大学[/url]历史学博士,[url=]清华大学[/url]博士后。著有《[url=]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url]》、《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url=]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url]》、《[url=]坐天下很累[/url]》、《饥饿的[url=]盛世[/url]:乾隆时代的得与失》等。作品发表于《当代》、《[url=]天涯[/url]》、《[url=]钟山[/url]》等刊物,并在《当代》开设《史纪》专栏。2013年起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

蔡朝阳:知名青年学者,浙江绍兴稽山中学教师,《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因思想新锐,个性鲜明,被学生和媒体称为“麻辣语文教师”。 2004年在《教师之友》杂志先后发表《魏书生: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末路》《魏书生"民主管理"的实质》,引发教育界巨大争鸣。2009年,与人合著在《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发表《我们的孩子在吃错药》,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硬伤"进行批判。2010年,与人合著的《救救孩子:小学教材批判》一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出版的专著有《阅读抵抗荒诞》、《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一种有趣的孩童经济学》等。其中,《寻找有意义的教育》被新京报评选为2012年度好书 。


  
【自由论坛主持人】
  


谢云,网名江湖一刀。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进修校副校长、教研员。先后荣获绵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优秀教师等称号。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大夏书系”特约编辑,教师民间团队“知行社”创始人,《中国教育报》“2014年推动阅读十大人物”。发表文学及教育文章1000余篇。著有《幸福教师五项修炼》《跟禅师学做教师》等5部。长诗《老区》曾被《新华文摘》转载,多篇散文入选全国各地中、高考试卷。近年来专注于教育写作和演讲,先后在《教师博览》等刊开设专栏,应邀在全国各地做专题讲座100余场。

张国功,知名学者,编审,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十五年。2011年起任教于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从事现代文学史、学术史与编辑出版学等研究与教学工作。发表论文与随笔若干。著有《温情与敬意——一个出版人的编余零墨》、《纸醉书迷》、《长沟流月去无声——重温民国人与事》等。

王木春,福建省特级教师,首批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教师博览》签约作者。长期从事教育随笔写作。近年致力于民国教育文献的研究和编撰。著有《身为教师——一个特级教师的反思》《那一代书生——教育的陈年旧事》(即出),主编《叶圣陶教育演讲》《民国名家谈作文之道》《为幸福的人生——民国名家对话中小学生》等。现为福建省漳州市东山一中语文教师。

孙明霞,国家级骨干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2013年度十大创新教师,《教师博览》签约作者。现为山东泰安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教师,一直在一线从事生物教学工作,兼任学校教科所所长。近年来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生命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对教师专业成长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命课堂,先后出版了《用生命润泽生命》等四部教育专著,应邀在全国各地讲座300余场,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报道。

王文芳,中小学正高级语文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全国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专家组核心成员,首届国家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银奖获得者。《教师博览》签约作者,长期致力于小学作文教学和课内外阅读教学研究,构建了“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生态阅读课堂”等教学体系,主持五个相关专栏,撰写论文逾百篇。近年开发了“崇德话画”、“指向口语的一年里故事课程”、“小学低年级ipad演诵课程”等课程。现供职于浙师大附属永康崇德学校。

郑立平:山东省特级教师、初中数学齐鲁名师、全国十佳班主任、山东省首届十佳班主任,山东省十大教育科研名师,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全国数学奥赛优秀辅导员,山东省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国培专家。《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出版《从教学走向教育》《把班级还给学生》《做一个聪明的班主任》等著作16部;创办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带领全国各地近千名优秀教师一起追寻和创造教育幸福;应邀在全国各地做各类专题报告300多场。
蔡兴蓉,知名教育学者,深圳家教名师,《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六十年代生人,因害怕将来的墓碑刻上“此人在荒谬的教育体制下,兢兢业业度过漫长的一生”,而奋然离职,今在深圳办私熟,已然六年。出版《走在孩子的后面》和《下辈子还教书》两本教育著作。多家教育杂志专栏作者。
杨林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教育培训中心特聘教师,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兼任陕西少儿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教育报》2014年度推动读书人物,《华商报》陕西经济发展“十年十人”教育影响力致敬人物,《教师月刊》2012“年度教师”,《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接受过《纽约时报》《人民日报》等几十家媒体的教育专访,出版有随笔集《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及《中华民俗风情大观》《封神演义故事新编》等各种编著40余种。现在陕西师大附中任教。
  
  
  
  
读书人的盛会 思想者的乐园
《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
邀请函

     为更好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倡导浓厚的读书、写作风气,引领广大教师真读书、真思考、真写作、真教育,使教师在阅读写作中成长为学习型、专业型、复合型的现代教师,《教师博览》杂志社将在江西省弋阳县主办“《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为广大教师搭建一个良好的读书交流平台。论坛将邀请多位国内名师、专家学者及本刊重点作者莅临会议,和书友共同探讨读书写作方法,交流读书写作心得,解析教育教学困惑,共享读书育人成果。


一、论坛主题
智慧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


二、论坛日程
日 期
时 间
内 容
7月24日
全天
到指定酒店报到、登记、领取资料等。
7月25日

上午
开幕式
弋阳县领导致辞
江西教育传媒集团领导致辞
弋阳县教育局领导致辞
名家讲坛:著名学者傅国涌
专题演讲:我的教育故事
下午
名家讲坛:著名学者王东成
会务组织参观弋阳城内景观
晚上
自由论坛(4个分会场,4个话题):国学热的是与非、教师权益之保障、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真谛。
8位学者名师主持:蔡兴蓉、杨林柯、谢云、王木春、孙明霞、王文芳、郑立平、张国功。



7月26日




上午
名家讲坛:著名学者李政涛
著名学者许锡良
专题演讲:我的读书故事
下午
名师讲坛:著名学者张宏杰
著名学者蔡朝阳
专题演讲:我的写作故事
晚上
文艺联欢
7月27日
上午:文化考察
下午:散会



  
三、论坛费用
参会者需交纳学习及资料费用280元/人(教博读书联合会会员免费)。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食宿大致标准:160元//人)。


四、论坛报名
联系方式:
王凌燕(电话:0791-86765972、15879143335, QQ:443665169
王 慧(电话:0791-86765719、17770026089, QQ:729628267)
报名邮箱: 443665169@qq.com
(一经报名,将寄发详细通知,含路线、酒店等信息)


五、支持单位
协办:江西省弋阳县教体局
赞助:福建教育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大夏书系、江西省新蕾教育文化传播中心、江西省教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教师博览》杂志社
                          2015年6月15日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8-7 01:43
笑迎八方来客——《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志愿者接站全纪录来源:教师博览






从7月24日上午7点至晚上10点10分,《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第一组志愿者们在弋阳县教体局杨建芝主任、叶福教主任及组长余文敏校长的组织领导下圆满地完成了接站工作。
我和余文敏校长、李有新校长、邵喜金老师负责晚上的接站工作。但我有幸在11点半碰到陈进文主席正开车与袁才根校长、胡四平副校长、叶小燕老师共赴火车站,于是我便与他(她)们一同前往火车站。刚到火车站不久,便迎来了一大批参会嘉宾,于是大家便忙了起来,我也加入了他(她)们的队伍,在共同迎接嘉宾之余,我拿出手机拍摄下他(她)们笑迎八方来客的瞬间、耐心与嘉宾交谈的瞬间、热情引导嘉宾上专车的瞬间。从他(她)们接站的认真态度中,我看到了弋阳教师的风采、教体局干部的风貌。我下午在火车站待到1点多才离开,从嘉宾们脸上的笑容,我读到了他(她)们对我们接站工作的认可与满意。
下午5点半我便到火车站出站口了,陈主席在赞我来得早后便说:“下午四点多一下来了100多人,那时真是忙得很呀,你要是那时来就好了。我原本估计四点半那趟车人多,本想请另外志愿者来帮忙的,但杨主任怕给其他志愿者添麻烦,自信我们能应付过来。后来杨主任与叶主任见嘉宾多了,便亲自与志愿者们送嘉宾们去宾馆了。”我到火车站出口处,待了好长时间,杨主任与叶主任才匆忙赶来。
渐渐地负责晚上接站的李有新校长、余文敏校长、邵喜金老师都提前到火车站来了。陈主席与余校长开玩笑地说:“组长呀,下午跑哪去潇洒了?”。余校长一脸彼惫地说:“下午往一号会议室搬了六十张凳子,还去拿了志愿者戴的帽子,但帽子还没做好。”我说:“组长辛苦了,组长下午没来肯定是有事。”
六点半开始全国各地的嘉宾又开始向弋阳涌来,我们与杨主任、叶主任热情地迎接八方来客,在迎接嘉宾的过程中,我们不时与嘉宾们进行交谈。我与来自四川、山东、大连、广东的朋友们在专车上交谈着,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他(她)们旅途的漫长及辛劳,也了解到他们热爱读书,还体会到他(她)对我们志愿者工作的满意与认可。我们七人匆忙地工作着,幸好我五点在家吃了一碗再来。因为忙,李有新校长是在接了一趟后返回火车站时,在摇晃的车上吃的盒饭,余文敏校长、邵喜金老师是在我们接走第二趟嘉宾才吃的,司机师傅是在接了二趟后返回火车站才在车上吃的,我记得那时已是八点半了。
在忙完二趟后,我们得到了短暂的休息。接下来接站时,我与一位来自江苏的嘉宾进行了长谈,(因为他那趟车只有一人来赴会,我们等稍后的下趟车嘉宾来了再一起送去宾馆。)在与他的交谈中,我收获很大。我们谈论了写作,他说:“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首先要爱好它、坚持写,其次要多做事、扩大交际面、增长见识,或者多看书并坚持思考。”
到九点半时,余校长便劝杨主任、叶主任先回去,(因为他俩已坚持接站一天了,我们只接了几站便觉得累,更何况他们呢?)但两位主任果断地拒绝了余校长的好意。他俩说:“既然选择做了,就要坚持到最后,站好最后一班岗!”在10点时,最后一趟10点零2的车马上到了,我们一齐振奋精神,都开心地说:“站好最后一班岗!”最后一趟接到一位嘉宾及汪利民主任,我们怀着胜利的喜悦离开了火车站。
至此,我们十四人的接站工作圆满结束。此次接站,我们迎接了八方来客,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认识,还在与嘉宾的交谈中,结识了新的朋友。我认为这样的志愿者工作是愉快而充满意义的。

(作者来自弋阳县漆工中学)


图片报道

7月25日《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在弋阳县召开,23日起部分参会代表就抵达弋阳,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者也将陆续抵达弋阳 。(穿粉色衣服者为接站志愿者)












空格当嘉宾们踏上弋阳这片土地时,迎接他们的是我们工作人员送上的贴心服务和真诚的笑脸。接站的工作人员主动与嘉宾们进行交谈并积极引导嘉宾们乘坐相应专车前往指定宾馆。



空格细致周到的服务让全国各地的来宾们感受到了亲切和热情,也迎来了所有关心读书论坛的朋友们的一致好评。

(原载“弋阳教育”微信号)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8-7 01:45
我县青年教师应邀参加《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
http://www.hqjyw.cn/DocHtml/1/15/07/00021084.html


7月25日—27日,《教师博览》杂志社举办的首届读书论坛在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举行,我县户胡镇中心小学董艳作为唯一一名80后老师应邀参加,并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从诱惑到信仰》的主题发言。

多年来,《教师博览》杂志注重引领教师阅读,关注教师专业成长。首届读书论坛以“智慧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论坛设立名家讲坛、专题演讲、自由论坛三个板块,为读书人搭建交流的平台,把论坛办成思想者的跑马场。本次论坛,《教师博览》杂志邀请了全国近100位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和作家作者参会,知名学者作专题讲座。著名学者傅国涌、王东成、李政涛、许锡良、张宏杰、蔡朝阳分别在大会上作了6场专题报告,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写作故事,带给与会者莫大的启迪。中国教育报刊社江西记者站站长兼江西教育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徐光明、弋阳县委副书记王菊萍、弋阳县教体局局长方华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成人教育期刊公司总经理、《教师博览》杂志社社长方新田主持了首场报告会。
    董艳老师根据自己的写作经历,分别从“寻找诗意”、“享受诗意”、“阐释诗意”三个版块论述了教育写作旅程中“读、写、思、行”的诗意之旅,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及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主编方新田称其为“论坛最美教师”,专家、学者们一致认其为“最具成长力教师”。  

董艳老师多年来一直潜心耕耘在农村教育一线,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在教学中探索并坚守着“读、思、行、写”等语文的诗意实践之路,借新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点潜心研究符合农村孩子的大读写课程。以网名“蜗牛为梦想而生”和“追梦的蜗牛”在新教育在线、新浪博客网、凤凰语文网—六安、霍邱教育博客网等网站撰写教育教学随笔100多万字。2013年,借助新教育儿童课程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点,开始了“乡土乐”这一课程的系统摸索,在各年段编织具有乡土气息的诗意的“大读写”生活。在“那诗意在乡土的歌”、“畅读语文故事”,“品味乡土生活”等子课程研发及“作品化作业”的摸索中将孩子们带向“读、写、思、行”的诗意之旅。在她的带领下,孩子们喜欢上语文课,做有意思的语文作业,班级共创作诗歌42首,这一创新不仅刷新了低年级孩子的读写叙事高度,同时以诗歌为言语密码,进行多元阅读,放飞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初心得到了纯净,其诗意人生也得到了开启。

董艳老师秉承“做教师,也做诗人,用诗人的情怀做教育!”这一信仰,坚守农村基础教育近十个春秋,先后获得过县首届小学语文教科书美文诵读比赛二等奖;两次县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县“第九届教坛新星”;《教师博览》杂志社承办的“教博读书会”成员;县新教育实验“研发卓越课程”论文一等奖;县“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县新教育研发卓越课程者;县师德师风建设论文评选、演讲比赛一等奖;(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小学语文置换脱产培训项目集中研修阶段学员优质课一等奖,优秀学员;县、市“三八红旗手”;县首位全国新教育种子教师,种子教师培训部二年级课程组负责人;其成长经历入选著名儿童作家童喜喜的《这群有种的教师2》一书;先后被新教育研究院邀请参加新教育第三、四届国际高峰论坛,并在第三届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做了《梦,在阅读中插上双翼》的交流发言;2015年获新教育实验全国年度榜样教师提名奖。2014年5月,霍邱电视台“霍邱教苑”栏目对其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选择了农村教师,就选择了在黑板前站立的姿势!近十年来,董艳始终站在农村小学教学一线,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开拓创新。她相信农村教育的未来不是梦,因为,在她的心中,教育是首纯净孩子生命的诗,孩子是首净化老师灵魂的诗,而她就是那个始终在乡土和孩子们一起雕刻并吟唱诗意的逐梦人。(王彦青编辑整理)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8-7 01:47
弋阳县召开《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家长和读书联盟志愿者培训会
发布日期:2015-07-13    来源:弋阳县教育工会    作者:李淼龙

《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家长和读书联盟志愿者培训会于7月9日下午2点在弋阳县育才学校会议室举行。《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家长志愿者和读书联盟志愿者各100人参加了会议。

县教体局局长方华为即将来临的“教博会”振奋了“士气”,以“用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演说。方局长就“真做教育,做真教育”表达出一直以来自己坚持“做观念、做氛围、做服务、做教育”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局长从“规范”教育到向各方面“借力”,从搭建“平台”到“创新”发展,讲述了弋阳县教育各方面的良好提升和成效。

      国家中级导游、江西省首届十大明星导游、龟峰书画院院长陆萍对全体志愿者就弋阳的人文历史和“龟峰”名胜景区进行了声情并茂的解说,就导游技巧进行了适时的点拨。

       叠山书院负责人黄英明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叠山书院渊源的历史文化及谢叠山、文天祥等人物故事。

       一幼园长汪淑清向志愿者们展示了“礼仪品格教育”,结合男女分组进行了充分的礼仪练习。

      通过前期读书联盟会员的龟峰采风活动和本次长达4个半小时的培训会,200名志愿者对我县人文历史、山川风景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7月24日在弋阳召开的《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做了充分的准备。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8-7 01:4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731/17/9219826_488591439.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731/17/9219826_488591439.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731/17/9219826_488591439.shtml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8-28 17:28
行走的风景 ——参加《教师博览》读书论坛碎碎念
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4d49ad0102vlit.html
对于一个独立行动能力较弱的人,出趟远门,从长江的三角口的南通,跑到江西的弋阳,是需要一点勇气的,可最终抵不过《教师博览》的诱惑,揣一张车票出发了。
终于见到了方心田老师。我一直对他充满好奇,一个人需要怎样的魅力身边能够团结这么多精英?在这个纸媒已经弱化的年代,能把一份教育综合类杂志做到二十万的发行量,要怎样的智慧?利用微信推送,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关注度达到几十万人次,是怎样的一双巧手?终于见着这位神人了。用朋友的话说,颜值不高。见着他的时候,他正在报到处,拿着手机刷屏。眼睛近似,以至于看信息需要头凑近,透过眼镜的缝隙下瞄着手机屏,这样的神情多少让我觉得有些怪异。随后两天,作为重点作者的我和他同住在一个宾馆;在会场我坐在第二排的位置,可以近距离的感受第一排的他。从活动内容构想的宏大叙事,到组织安排的井然有序,再到接待每一个来宾的悉心热忱,无一不感受到身体里释放出来的能量。对于他的文字功夫我是知道的,他曾赠我散文集《平静的忧思》,但目睹他活动隙间写主持的开场旁,大会的总结语,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到台上就能妙语连珠,博得掌声阵阵,成就精彩,还是诧异,让人心生敬服。他太忙了,尽管是第一次见到他,在人群中也似乎只熟悉他,但却不敢多和他说话,怕打搅了他的忙碌,以至于匆匆两天没和他说过几句话,有一丝丝遗憾。
见到了传说中的傅国涌。傅国涌高中尚未毕业,这让中师毕业,没有经历过高中教育,一直认为语文缺钙的我如在童话般的境遇中颇找到了点安慰。但是,傅国涌的确不是个传说,他是现实中的傅国涌,如此真切地坐在我的对面,讲述他的故事。我也的确知道有好多大学问家都是没有值得显摆的文凭的,但是他们的名字让那些狂妄之辈一定能立马偃旗息鼓了的。不同年代的学历文凭含金量是不一样的,旧时三年私塾的老先生,他们的语文水平可以和当今的大学生媲美吧,傅国涌,今年五十岁,那个时代的高中生和七十年代中师生的我,在学习上跟同龄人不应该相形见拙的吧。看傅先生长长的书单,用墨迹计量出来的厚厚的笔记,用思想叠加起来的人生高度,我慨叹,我何以可能。这让本来焦虑的我更加焦虑不安。那位只拿过小学文凭的“未名四老”之一金木克说“书读完了”——读书要有选择,要读经典之书。对于我来说,那些经典,其中任何一部,穿越都是一座山。我曾买些经典的口袋书,以方便携带、背诵。这样的经历常让我自卑,在人多的时候不敢说话,一开口就有一种怯怯。许锡良先生说:读书是要有悟性的,是需要天赋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这话,听来多少有点安慰。自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师当中,我至少算半个读书人,当然也有像阿肯说的有装的成份在里面。最初的几年,什么书深奥就买什么书,我的那一套汉译世界名著有好多是没有拆封过的。这几年来读书理性了许多,我喜欢的擅长的语文专业的书多了起来,读书也轻松了几许。惊喜地发现,几年前读得吃力的书,现在也能阅读如呼吸般畅快了。生命中最难得的是相遇,遇见一本好书,就像谈了一场恋爱;遇见一个贵人,成为人生的良师益友,成就一番佳话。听傅国涌诉说着人生的中每一个阶段美好的遇见,读着屏幕上呈现出来的一封封跟老师的通信,倾听着生命中的深藏于心底的故事,我的泪腺突然丰富了起来。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态度,吴世南、许良英,学术的高度首先在人性的高度,这是大师的境界。
同光明俊伟人同行,思想擦亮语言,然而同样为“思想者”是不一样的。听着一个个“思想者”口中蹦出自由、民主、平等的词语,仿佛口中不跳出这样的几个词语来,就是没见识的了。以至于另一些词语在某些人的眼里成了禁忌,就如阿Q的赖头见着了光字就难以咽下口气。这样的禁忌就如有皇帝忌讳百姓使用自己的姓氏一般,话语专制原本是自由者所抛弃的,一不小心自己也犯了这样的失误。何谓遮蔽,何谓祛魅,在清明者的心里。所谓常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任何演讲都要心中有一个预设的听众,这个会场上的听众一定有点常识的吧,如我小草一样,都知道,何需要或怒骂嬉笑,或慷慨激昂,渲染某种情绪。网络段子,语言的媚俗,这就是所谓的真罢,那么我宁愿退其次而选择包大人的用“强奸”、用“对女信徒开光”这样极度性别歧视的侮辱性语言做类比,赤裸到一点都不需要遮羞的状态。真正的对话不是极度捍卫自己言说,而是通过真诚的交流、沟通、分享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在这一个风雨飘中的国家,太缺少真正的对话了。一方面不让人说话,一方面一开口就是语言暴力,如此极端的方式,都不是对话精神。就如,关于“国学热”的讨论,这是一个敏感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既定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估计也是比较一致的吧,我没有看见真正的对话,如许锡良说,没有基本的罗伯特议事规则。相比较思想的演讲我更欣赏的是许锡良教授的真诚的言说,朴素而诚实地表达自己,哪怕身过之处是一片思想的狼藉,这也是一种真诚的姿态。大会的间隙我买了张宏杰的三本书给自己补补历史的课。阅读历史,从静默中感受到事实的力量,比那些情绪化的宣泄动听得多。
很高兴,和李正涛教授合了一张照片,一般学习,我都不怎么和大师合影的,但是这次却合了不少的影,实乃心之所向罢。把跟李老师的合照晒在微信上,阿肯和可二却看见了背后的谢云。人家用“才子佳人”来说我和李老师的,佳人的名头却被谢云占去了,叫我情何以堪。听李正涛教授的讲座总觉得时间太短,没有听够瘾。李是学院派的新生代教授代表之一吧。听他的讲座好想到他的门下却接受一番熏陶,学会怎样读天地人事,读无字之书。回顾自己的读书、实践,特别是磨课、研课、读课和李教授所讲的有契合之处吧,听后便多了一些对自己的认同感,坚定了脚下的路。听李教授的讲座不仅仅是在于思考读书,我突然冒出一个问题,作家和教师谁更了不起些?当然作家兼教师是最了不起的,可是术业有专攻,一般的人只要在某一个领域里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就应该称得上杰出吧。就如一个清洁工能把马桶清洗得能喝,他的专业水平和莫言写小说的专业水平不相上下吧。然而就有这些人,用自己专业所长和别人的专业所短相比较,然后沾沾自喜,自以为走在了光明的路上了,我对某君说:诺,刷你家的马桶去,然后喝下它。而我所要做的是脚踩在大地上,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读书、实践、思想,然后才可以任性、率性,才可以写一个大大的自己。
弋阳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有对国家、对党、对毛主席忠诚的典型代表人物,这样的忠诚已经在浩茫的历史烟雨中了,自有他者来评说。来弋阳的路上,碰着一位弋阳的姐姐,我告诉她此行的目的,她扬起的嘴角显见作为弋阳人举办如此盛大的读书论坛的自豪。她用自己的车送我到了住宿的地方,让我一下对这方水土亲切了许多。这次论坛,在车站、在宾馆、在在会场、在人文景点,随处都可以看见穿粉红色衣服的教师志愿者和粉绿色家长志愿者,让天南海北的每一个与会者感受到宾至如归。弋阳县应该说不是一个很富有的县,但正如傅国涌先生说,一个地方有最好的教育谁能说他不是最富有,最有希望的地方。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与会者的认同。一个收入不多的地方,集力量举办一次盛会,本就应该得到赞许的。我们看到了弋阳教育的方局长的作为教育专家的底气和霸气,这样的底气和霸气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另一方面是行政的支持吧——弋阳教育是幸福的。所以原谅我对政府腔调的新闻报道不屑者的生气,就如同《教育是为何是无用的》一书序言中说一位教授面对学生的遗书却在指摘她的文法的错误。不知道是理念过于先进,还是心灵的麻木。
一个刊物吸引全国那么多精英来参加这样的盛会,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博览人博大的胸怀。光是邀请来的专家,研究历史的傅国涌、擅长随笔的许锡良、百家讲坛的张宏杰等不一而说,在教师论坛这一板块年龄结构上看,有年过六旬的方爷爷气如洪钟的表述,他说,没有登上中央电视太的星光大道,但是却踏上了读书人的星光大道;有刚毕业两年的90后讲诉他青涩的努力,我相信,这些将成为他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当然更多的是优秀的同伴,他们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优秀者为何优秀。我看到童喜喜为新教育公益行动所做的努力,把阅读送给一百所乡村学校,免费做一百场义务讲座……屏幕上的数字震颤了我的心灵——善良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行为。晚上的四个论坛,国学话题、教师权益话题、师生关系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唇枪舌战,精彩纷呈。短短的两天时间,从早晨六点半到晚上十点半钟,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可是会场座无虚席,没有一人翘课,这样的活动应该给我们官方培训很多思考。我感动博览人的真诚、细心、温暖、还有才情。一到宾馆,锦瑟就把我入住的房间给安排好了,把房卡交到我的手上;每个吃饭的节点,行动的节点都有人提醒;因为只顾着来,没有买回程的车票,贺玉麟老师帮我联系南通的学友让我路上有伴,帮我找志愿者网络购票,一路的呵护和叮咛,如家人般的温暖;真性情的包大人,在大厅内真诚的交谈;微信上的新闻报道,文字中见功力……包括灯光的幽暗下,享受蚊子的亲昵,吃着夜宵,倾听智者的声音。
带着一双眼睛、一双耳朵,我来倾听……还有留在心底文字无法言说的情谊,听一曲《清夜弹琴》,抚平心绪,继续前行。如果可以,明年《教师博览》论坛,我还来。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8-28 18:00
写在《教师博览》弋阳盛会的旁边  


蔡兴蓉



获悉并受邀参与《教师博览》读书会的同时,接到一个来自安徽的刘氏女教师的电话,她问我,这次聚会是真的吗?不会是传销骗局吗?家里人都很担心,于是她想问问我——“我”者,《教师博览》签约兼专栏作者,问问我大约总不会错的。我于是照直回答,她于是也就参与了这一次的弋阳盛会。见面之后,我们都很欢喜,仿佛故人相遇。她还拿出我新出的一本书《下辈子还教书》,要我签名,并指出书中两个错别字,弄得我心里很是感动。
感动之余,我还有话想说。
透过这件偶发小事,我再次体味到《教师博览》的格局和热肠。不用说,全国范围内像刘老师这样希望提高的一线教师肯定很多,而提供这种提高平台的机会又肯定很少,不然刘老师及其家长何以会疑为“传销”?在大声疾呼重视教育的今天,这算一个反讽吧?而《教师博览》作为纸质媒体的一种,在大势所趋发行量减弱的情态下,多年来一直毅然决然地不断发起这种全国性的非营利集会,给多少普通老师带来温暖和进步,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感人至深的。
专家学者的阵容也真是非同小可:近百个。付国涌、王东成、李正涛、许锡良、蔡朝阳等专题发言者,我都觉得很有意思,这就是说,都很单纯。就像苹果有核一样,他们都有一颗心。有关教育,有关读书,他们的话题涉及到本体论、方法论和实践论各范畴,的确能给我们这些一线老师难得的深度启示。我的记忆中,各种形式的有关教学技能教学模式的活动多如牛毛,而这种直接诉诸教师灵魂和价值观的论坛则是少之又少矣!这就反映出我们这社会的急躁情绪:重标不重本,重术不重道。其结果,当然就只能是大家看到的结果。话及此处,我特别想提出我自己的质疑:教育真的需要模式么?这样那样的模式真的不是胡闹么?事情明摆着:教师对了,一切都对了!试想拿鲁迅来教语文,拿达尔文来教生物,拿爱因斯坦来教物理,拿门捷列夫来教化学,你好意思来向他们推荐这样那样的模式么?因此,全部的关键是提升教师素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让教师产生自我提升的自觉和幸福感。偏离了这个核心,我疑心其它一切折腾都是“麻雀展翅,蚂蚁蹬腿”。
“以前,是怎么教书的呀!”一个刚听过讲座的同仁在回到旅社后,这样感喟。
我还特别想提一提弋阳教育局长方华先生,因为他让我想起许多旅游胜地中的“一线天”。巴菲特有言:“我为什么财源滚滚?因为上帝知道,我会把钱用在恰当的地方”。我很想替方华局长来个仿句:“我为什么当上局长?因为老天爷知道,我会将本市教育带入常识”。在我的心目中,从来教育局长不过是公务员,而并非事业干部——前者只对拥有更多资源的上级负责,而不会像后者那样,眼睛朝下,对自己的服务对象负责。方华局长却真真切切是个事业干部。他不打官腔,或者根本打不好官腔。即使对我们这些自以为对教育颇有研究的人来说,他的许多话仍有排山之力,诸如:“现在的教育是在做少数人的游戏!”“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有限公司的话,那么家长就是董事长,是终身制的,而教师只是CEO,因此开发董事长的职能权限,是我们现代教育应该做的。”“教育要发出专业的声音……要以校风带动家风,带动民风”。这最后一句也许来自西方的成功经验,在西方,学校往往就是本社区的灵魂,管理学校的也并非政府,而是社区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从家长自愿者热情地接站及后来作导游的实情看,美好的常识正在不动声色地得以实现,这实在让人耳目一新,乃至胸襟顿开矣。
方华这样的局长,或者还有?
接下来当然要说一说本次盛会的主角——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个普通教师。大家放弃暑假闲暇,自备盘缠,千里迢迢拐弯抹角地来到弋阳,所以者何?以我在公立学校的多年经验,我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们是找精神家园来了。不是说亲人在哪家就在哪吗?有教育心的地方当然就是教育家园。我因此将所有这些教师称之为“天南地北的精神老乡”。这些教师才是中国教育的真正脊梁,我在心里十二分地亲切他们,尊敬他们。或曰:“学校本身不就是教育家园吗?”这就是不了解,不懂得;今日之学校,一直是以管理和官本位为中心,从来就是有教学,无教育。(连杨林柯这样的名师所在名校,老师每天都要打四次卡,尊严何在?)在这样的境遇下,卓越的教师以受伤的心爱着学生,他们的微笑里是隐含有泪水的。因此又可以更确切地说,他们是来找说法和做法来了。在25日晚南昌大学的张教授和我主持的“国学的是与非”论坛上,我注意到所有的老师都蓄了满肚子的话,一拿起话筒就“水都泼不进去”,责任所在,我常常不得不提醒“不得超过五分钟”或“时间到”,而发言的教师几乎如出一辙地说“最后还说一句话!”这让我感触到,校园官本位(用罗素的话说,即“权力罪恶”)已然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教师尚且没有话语权,学生呢?
我们还在这样的路上走着,但以这次官方、媒体和民间“三合一”的弋阳盛会看,说真教育时代的曙光已然出现,应该不好说是无稽之谈吧?
感谢《教师博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8-31 22:33



http://www.shuhuaw.cn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9-3 15:42
吹响智慧阅读的集结号 参加《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随感
时间:2015-08-11
来源:教师博览微信号 作者:教师博览




冥冥之中,2015年的暑假于我而言将是个不平凡的暑假,因为这一年的暑假中最有幸的是参加了《教师博览》杂志社组织的首届读书论坛,这次论坛中,安排了学者讲座、“我的教育、读书、写作故事”专题演说、作者讨论会及游学、论坛主题交流、龟峰采风笔会等丰富的活动内容,真正引起我心灵震撼的是,我厘清了对智慧阅读的认识,让我得以遭遇人生中最美丽的相遇,反观自我修正了一些错误的认识,从此有了新的阅读方向。
阅读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哪些价值与意义呢?从著名历史学者、自由撰稿人傅国涌先生的讲座中,我知道了“阅读是一种自我提升与自我成全,是教育的核心,是人生中最美的相遇,是教育的一种积累性超越,是一种建设性力量”;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导李政涛教授的讲座中,我知道了“阅读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宇宙,阅读内容是一个人的精神基因和精神密码,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在阅读中中与光明俊伟的人同行,就能重建自己的精神宇宙,让自己因为思想的积累而强大起来”;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王东成的讲座中,我知道了“教师必须要心怀忧患意识,在阅读中拯救自我灵魂,追求精神成人,进而去实现教育的突围”;从华中师大德育研究所兼职教授许锡良的讲座中,我知道了“教师阅读的重要意义在于,增加知识,促进思考,充实人生,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著名学者、作家,复旦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央视“百家讲坛”讲师张宏杰讲座中,我知道了“中国人不太爱读书所造成的愚昧无知”;从蔡朝阳老师的讲座中,我知道了“阅读可以突破成长环境的限制,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从作家童喜喜、方华局长、徐锦生校长、刘波老师、钱峰老师、陈助先老师、严丽雯老师、李彰有老师、董艳老师、方宗廷老师的精彩演讲中,我知道了教师选择阅读就是选择成长,爱阅读才能成为一个有故事、有智慧的好老师;从自由论坛的讨论中,我见证了蔡兴蓉、张国功、谢云、野莽、孙明霞、杨林柯、邱益莲、王荐等名师的教育智慧和激情澎湃,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正因为专家学者、草根名师们对阅读价值与意义的洞悉,他们才在艰苦的岁月里对阅读不离不弃,才厚积薄发,建构了思想强大的自己,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开创了不菲的业绩。在醍醐灌顶的报告中,我愈加感受到阅读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价值,愈加迷恋专家学者与草根名师的成长,甚至于神游于他们的成长故事中,与之同喜同悲,共生共长。
同很多参会者们一样,我边听边做笔记,边思考边梳理智慧阅读的内容与方法,我急切地想把这些点金之术入脑入心。从内容上来看,智慧阅读的内容即所有的天地人事、有字之书与字之书、专业书刊,其中,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专业书刊是重点。从方法上看,智慧阅读强调长宽高深基础上的转化,我认为,“长”即“读书要追根溯源,将某一领域或专题的书读的尽可能长一些,以便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个动态的把握”,“宽”即“知识视野要宽一些,以保障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公民”,“高”即“书籍本身是有高度的,只有读有一定高度的书才能与光明俊伟的人同行,才能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深”即“阅读要有深度,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读懂文字背后的深意,管窥作者的心灵脉动”。这种“长宽高深”的阅读过程就是李政涛教授所提倡的“从打底式阅读走向锦上添花式阅读,从散点式阅读走向专人式阅读”。而做到“长宽高深”还不够,还要以反思与写作的“转化”方法形成具有清晰表达和高度提炼的思维品质,让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思想固定下来,用历史、用事实、用现场来检验真理,进而重构自我的阅读史。
反观自我,我陷入了良久的沉思之中:我也曾著书立说,但与与会的专家学者相比,自感甚为惭愧;也曾大量阅读,博览群书,但与与会的专家学者相比,自感不成体系,仅算是个阅读爱好者,尚处于蔡朝阳老师所说的媚雅阶段;也曾做过各种讲座,但与与会的专家学者相比,自感不够从容与潇洒,尚做不到贯古通今、震撼人心、引领教改潮流;也曾执教过省市县级优质课,但与与会专家相比,实践智慧远远不够。以学者专家和草根名师为镜子,我照见了自己的“小”来,更照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那就是恶补阅读之课,在智慧阅读中明智、明知、明志、立德、立言、立行,积淀教育的智慧,突破视野狭窄的藩篱,跨越不利于成长的牢狱。我愿秉持《教师专业标准》所强调的终身学习理念,努力做到“学习先进中(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尽快让自己踏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于我而言,成长第一自不待言。而对全国各地近900多名参会教师而言,这次由《教师博览》吹响的智慧阅读集结号又有哪些意义呢?这是个值得每位参会教师思量的问题。我认为,本次读书论坛是《教师博览》是为全国教师做了一件好事、实事,她开创了以教育专业期刊引领全民阅读活动的先河,搭建了引领广大教师真读书、真思考、真写作、真教育的交流平台。很多媒体也曾经做过读书论坛的网站,也曾开辟读书交流的栏目,但是真正坚持下来并取得综合效益的不多,主要是受到办刊视野的限制,不够开放。《教师博览》举全民阅读之旗,聚天下爱好读书之良师益友,以开放办刊之思路,先是面向全国吸纳了四批共200名名师、名学者、知作家、优秀教师为签约作者,后是成立教博读书联合会,完善了一种突破了地域限制的学习型组织架构,并成功举办了首届读书论坛,引发教师走阅读之路的新热潮,这如同南昌起义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教师博览》出台了《教博读书联合会章程》,明确了“给全国教师、读者搭建一个读书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创造阅读探讨、专业发展的浓厚学习氛围”的目的、提出了“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探讨读书方法,交流读书心得,研究教育教学困惑,共享读书育人的体会与收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理念,建立健全了读书联合会的领导机构和日常联络机构、工作运行职责、活动形式、书籍内容、会员权利与义务关系,真诚为一线爱好阅读的教师服务,这种难能可贵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感召了无数教师加盟,在全国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种读书会的构建与运作思路也同时为《教师博览》的高品质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教育智慧力量,扩大了《教师博览》的品牌影响力,实现了期刊、教师个人、基层学校、县域教育等多个层面的双赢。
可以说,正是这次盛会引领全国中小学教师从此站在了智慧阅读的制高点上,俯瞰自我人生的过去与现在,告别碎片化、短期性、无序性、功利性、媚雅型阅读,追求系统化、组织化、长期性、层次化、祛魅型阅读新方式,展望未来的专业成长图景。我也愿意与全国各地的读友携手并肩,珍惜这次人生中最美的相遇,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期待着明年拿着自己的书单再次与大家相聚,共话阅读心得,共抒发友情,展示彼此专业成长之精彩!
(作者系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小学教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9-3 15:45
姚贺国:赚翻了的读书朝圣之旅——记《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



缘起:

半年多前,出于对读书的热爱,我自掏了400大洋,加入了《教师博览》的读书会,开心享受会员待遇,每月两期《教师博览》以及一本优质教育图书的赠阅,隐隐觉着有些吃亏,因为杂志学校本身就有订阅,而赠阅图书与自己所读也会偶有重叠,毕竟经典都是相通的,而我恰恰每年都会读上几十本适合自己阅读口味的图书。但在几天前的弋阳,《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上,我统统赚回来了,还多收了好几倍市利,不,应该是无数倍,不禁大喜过望,甚至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吧!当日高铁站举牌相迎,中巴接送十五次(以我个人为例,有的老师可能享受更多),每车都有两名以上交警维持秩序,免费;三百余名教师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为五百多参与者全程服务,端茶递水,导游讲解,免费;收获当月赠阅杂志两百,经典图书四本,精美金银书签四张,免费;与傅国涌、王东成、李政涛、许锡良、张宏杰、蔡朝阳等教育大家亲密接触,聆听读书真谛,免费;教师博览总编方新田老师、草根明星谢云、杨林柯等教师为大会各会场进行风格迥异却热情想通的主持,免费;与包含草根阅读明星刘波老师、特级教师王国芳老师、孙明霞等在内的一百多名《教师博览》优秀作者团队同堂听课,在会场随便一个看上去很低调的老师可能就是一位读书写作积累数百万字的读书达人,还是免费;以2015年中国最具思想力的方华局长为首的弋阳教育众领导和教师博览众编辑扫榻相应,竭诚以待,还是免费;欣赏荟萃弋阳教育最精美演出一场,包含弋阳从幼儿园到高中最有特色的师生节目,更请来最具弋阳代表特色的剧团表演弋阳腔《牡丹亭》,有蔡朝阳老师亲自上阵,甚至需要请来特警维持会场秩序,还是免费;参观弋阳名胜,儒学宫、叠山书院、方志敏纪念馆,以及国家四A级风景名胜龟峰,配备专车接送、志愿者讲解服务,送水送帽等贴心服务,依然免费……
如此看来,请你帮我算算,我是不是赚大了呢?想当日,我只不过背了一个小书包,拖了一双凉鞋,怀揣一本周国平老师的《各自的朝圣路》,开始了我的弋阳读书朝圣之旅。

其一、喜并感动着

初到弋阳,本以为会是人生地不熟的面貌,特意提早半天出发,没想到,还没出站,就看到出口处高举的两块《教师博览》读书论坛牌子,顿时找到了方向,欣喜莫名。握手签到,有当地的教师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领着上了接送中巴,专人专车配备导游那种,超贵宾式体验,顿觉受宠若惊,手机里提前准备好的弋阳地图于是失去了用武之地。弋阳并不大,是啊,有着三百多位志愿者的服务团队,再大的县城也不会叫人觉着陌生,六处会务组精选的宾馆就坐落在各处,会场在县委会议室,为了这次会议,教育局专门借来了大气的led屏,请来了全国上百位专家学者坐镇弋阳,在教师博览社长方新田老师和弋阳教育局方华局长的领衔下,为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读书爱好者送上了一份饕餮盛宴。毕竟,对于普通的一线教师来说,能与傅国涌、王东成、李政涛、许锡良、张宏杰、蔡朝阳等教育大家亲密接触的机会,乃是不容错过的大餐。
由于到得有些早了,负责签到的弋阳教育局汪老师和两位教师博览的美女编辑一边忙着签到安排入住,一边向我们介绍弋阳当地可供游玩的场所线路,为了能让我们品尝到既有弋阳特色又不会让我们感觉水土不服的彩色,汪老师着实费了好几番口舌,老板娘也热情,瓜果小吃不断,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在我们吃好喝好的时候,帮忙签到和引领的志愿者团队还在烈日中忙碌,换作三班地在当地高铁站、汽车站一等就是十六个小时,更为夸张的是,美女编辑徐老师居然连梦中都在忙着签到,由此可见,组织方的这次筹划该有多么精密,着实叫人惊喜并感动着,与此相比,报到之初收到的那一份精美会务资料的喜出望外(包含教师博览四本赠书和两本期刊以及精美书签等),反倒没那么显眼了。

其二、累并快乐着

要说参与本次论坛除了惊喜和充实还有什么体会,我想说,那就是一个累字。每天5点半起,分上午下午晚上三次辗转会议大厅和宾馆之间,日均听报告五场左右,精华耗时八小时以上,想说不累那是骗人的。只是,每每在晚上十点半后回到宾馆,无论是在来往的车上还是上下的电梯上,甚至是临睡前的床头,教师们所交流的,不是累,而是当天的所思所获,累并快乐着,是每一个与会教师的共同感受。上下午各一次的五至十分钟休息时间,都是弥足珍贵的,老师们打着哈欠上完洗手间,转眼又被台上的精彩瞬间所吸引,在阵阵掌声中点燃自己的思绪,从而忘却疲惫。比较不好意思的一场,是聆听百家讲坛教授张宏杰的《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梦》,我非常不争气地做了一个短暂约十几分钟的白日梦,没顾得上惭愧,继续聆听蔡朝阳老师那锁人心弦的被重构的阅读史。此外,会务组也充分尊重了张弛之道,在论坛第一天下午安排了儒学宫、叠山书院和方志敏纪念馆的参观项目,当然,参观之前依然安排了王东成教授一个半小时的教育困境讲座,参观之后又安排了两个多小时的自由论坛,让这一天的累并快乐更显实在。而第二天晚上的大型文艺联欢晚会,也是一扫当天四位学者以及七位专家所带来的大脑充盈所带来的疲乏感,而其实,更累的始终是处于幕后的亲爱志愿者们,在我们十点多乘车回宾馆休息的时候,他们还要忙前忙后,收拾整顿,即便是最后半天的龟峰采风,他们依然需要全程随行导游讲解,甚至挺拔地矗立在山腰、山顶的热日下,为我们提供帮助服务。非常惭愧,没能累着他们的累,仅仅口头的几句“你们辛苦了”,远不能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更美丽的志愿者合上一张影,然后在心里默默祝福着,弋阳的教育,有着那么多美好的志愿者家长和老师支持,何愁不兴?



其三、读并思考着

是读不是听,是我参加本次读书论坛的另一体悟。其实,自打方华局长“欲望”一说开始,台下的我们就已经知晓自己为何不远千里万里来到弋阳,来参加这一读书盛会了,因为我们都是一群渴望成长提高的教育人,也是一群崇尚自由的爱书人。而之后傅国涌老师的讲座“教育最美是相遇”,更教我们学会珍惜这次论坛带来的美丽相遇,因为这是我们大家的主动选择,是我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次积累,更将是一种超越,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积蓄起教育的建设力和创造力。感谢这次美丽的相遇,让我们遇上方华局长、傅国涌老师、李政涛老师,以及每一个上台或未曾上台的每一个人,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一种人生道路上第N个大饼的充盈感,或许未必都是最后一个大饼,但依然带来丰饶的富足。而李政涛老师和许锡良老师的都教我们如何去读,读经典书也读人与事,读书香也读身边环境,然后孕育我们各自的精神宇宙,让我们学会从身边的每一样事物中汲取能量,得到成长。而有着超级奶爸之称的蔡朝阳老师,更是教我们用揣摩的角度去读书,他说,读书有时像是散步,有时也会是与书作者的一番搏斗,在斗智斗勇中成就自己的一番读书头脑。正如许锡良老师所言,倘若要我在读书和思考之间做个选择的话,我选择三分读书,七分思考,唯有形成自己思想的读书,才是有效的读书,真正的读书。

其四、悟并希冀着

由于本次会议大家都是自费出行,组委会也充分权衡了对这次读书论坛的性价比数值,力争让每一个参与老师都能得到充分的脑洞大开的机遇。教授专家们轮番上阵暂且不提,草根明星们也是纷纷闪耀,从校长到普通教师,从退休教师到90后新手教师,上台教师无一不是身怀绝学,更能以点带面,让我们全体成员都能产生共鸣或是引发反思。如果说,一年飞遍全国深入乡村小学赠书开讲百余场的童喜喜老师代表着教育工作者的勤于写更践于行的话,那么,来自山东农村的刘勇老师更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记录整理教育笔记上百万字,教育视频六千多个,这些数据,虽然距离傅国涌老师的18年一千万笔记和许锡良老师的60余本日记本尚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些不菲的数据在刘勇老师未来的成功之路上的,依然有其特有的里程碑意义。而上台诸位草根,其实不过是台下的一片缩影,像刘勇老师这样夯实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还有很多,都是相聚在读书论坛以期突破自我人生颈项的好读者,好学者。真心感谢教师博览提供的这次平台,让那么多有着共同理想的志同道合者走到了一起,共同开辟各自不同的教育道路,读书道路,彼此在五湖四海守望相助,彼此在天南海北相行共勉,彼此在各自不同的成长道路上坚持更久,走得更远。

惜缘:

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参与到如此盛大的读书盛会当中,有幸聆听如此多堪称著作等身的阅读高手的精彩分享,让自己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目前的阅读写作颈项,最最值得骄傲的是,通过本次盛会,我遇到了那么多志同道合的读书人,让我在自己的阅读之路上有了更多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感谢《教师博览》的倾力组织,感谢弋阳教育的竭诚以待,最最想要感谢亲爱的弋阳志愿者们的真诚服务,感谢自己在最热的七月遇见了更加热情的他们,遇见一个因着本次盛会变得更加美好而坚定的自己。
最后,仅以周国平老师在自序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次弋阳执行的结尾:是的,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只要你自己也是一个朝圣者,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反而是一个鼓舞。你会发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在你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我们的读书也是一条朝圣路,每个人的读书之路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但是,只要我们在读书,就是走在自己的读书路上,我们并不孤独。弋阳为证!《教师博览》为证!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9-3 15:47
吹响智慧阅读的集结号
——参加《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随感
范明刚
2015年的暑假于我而言是个不平凡的暑假,因为我应邀参加了《教师博览》杂志社组织的首届读书论坛。这次论坛吹响了智慧阅读的集结号,让我得以与全国爱读书的名师遭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相遇,分享到智慧阅读的福音,从此有了新的阅读方向。
听讲过程中,我愈加感受到阅读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价值。著名历史学者傅国涌先生告诉我“阅读是一种自我提升与自我成全,是教育的核心,是人生中最美的相遇,是教育的一种积累性超越,是一种建设性力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导李政涛提醒我“阅读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宇宙,阅读内容是一个人的精神基因和精神密码,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在阅读中中与光明俊伟的人同行,就能重建自己的精神宇宙”;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王东成教导我“教师必须要心怀忧患意识,在阅读中拯救自我灵魂,进而去实现教育的突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许锡良指导我“教师阅读的重要意义在于,增加知识,促进思考,充实人生”;著名学者、作家、央视“百家讲坛”讲师张宏杰警示我“中国人不太爱读书所造成的愚昧无知”;个性教师蔡朝阳则启迪我“阅读可以突破成长环境的限制,成就最好的自己”;作家童喜喜、方华局长、徐锦生校长以及刘波、钱峰等老师的精彩演讲敲响了“选择阅读就是选择成长”的洪钟大吕,一次次地激荡着我的心灵:对,选择阅读就是拥抱智慧的力量,就是选择与蔡兴蓉、张国功、谢云、野莽、孙明霞、杨林柯、邱益莲、王荐等光明俊伟的名师共同成长。
同很多参会者们一样,我边听边梳理智慧阅读的内容与方法。从内容上来看,智慧阅读的内容即所有的天地人事、有字之书与字之书、专业书刊。其中,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专业书刊是重点。从方法上看,智慧阅读强调长宽高深基础上的转化,“长”即“读书要追根溯源,将某一领域或专题的书读的尽可能长一些,以便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个动态的把握”,“宽”即“知识视野要宽一些,以保障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公民”,“高”即“只有读有一定高度的书才能与光明俊伟的人同行,才能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深”即“阅读要有深度,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读懂文字背后的深意,管窥作者的心灵脉动”。这种“长宽高深”的阅读过程就是李政涛教授所提倡的“从打底式阅读走向锦上添花式阅读,从散点式阅读走向专人式阅读”。而做到“长宽高深”还不够,还要以反思与写作的“转化”方法形成具有清晰表达和高度提炼的思维品质,让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思想固定下来,用历史、用事实、用现场来检验真理,进而重构自我的阅读史。
反观自我,我陷入了良久的沉思之中:我也曾著书立说,但与与会的专家学者相比,自感甚为惭愧;也曾大量阅读,但自感不成体系,仅算是个阅读爱好者;也曾做过各种讲座,但不够从容与潇洒,尚做不到贯古通今、震撼人心。以学者专家和草根名师为镜子,我照见了自己的“小”来,更照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那就是恶补阅读之课,在智慧阅读中明智、明知、明志、立德、立言、立行,积淀教育的智慧,突破视野狭窄的藩篱,尽快让自己踏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对全国各地近900多名参会教师而言,本次论坛是《教师博览》是为全国教师做了一件好事、实事,她吹响的智慧阅读集结号,开创了以教育专业期刊引领全民阅读活动的先河,搭建了引领广大教师真读书、真思考、真写作、真教育的交流平台。《教师博览》举全民阅读之旗,聚天下爱好读书之良师益友,以开放办刊之思路,先是面向全国吸纳了四批共200名名师、名学者、知作家、优秀教师为签约作者,后是成立教博读书联合会,完善了一种突破了地域限制的学习型组织架构,引发教师走阅读之路的新热潮,这如同南昌起义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教博读书联合会章程》明确了“给全国教师、读者搭建一个读书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创造阅读探讨、专业发展的浓厚学习氛围”的目的、提出了“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探讨读书方法,交流读书心得,研究教育教学困惑,共享读书育人的体会与收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理念,建立健全了读书联合会的领导机构和日常联络机构、工作运行职责、活动形式、书籍内容、会员权利与义务关系,真诚为一线爱好阅读的教师服务,这种难能可贵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感召了无数教师加盟,在全国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种读书会的构建与运作思路也为《教师博览》的高品质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教育智慧力量,扩大了《教师博览》的品牌影响力,实现了期刊、教师个人、基层学校、县域教育等多个层面的双赢。
可以说,正是这次盛会引领全国中小学教师从此站在了智慧阅读的制高点上,俯瞰自我人生的过去与现在,告别碎片化、短期性、无序性、功利性、媚雅型阅读,追求系统化、组织化、长期性、层次化、祛魅型阅读新方式。我也愿意与全国各地的读友携手并肩,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期待着明年拿着自己的书单再次与大家相聚,共话阅读心得,展示彼此专业成长之精彩!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0-18 07:15
《教师博览》读书论坛赋
江西弋阳县教体局   周立军
  
  
时维七月,序属中伏。修竹香荷凉冰雪,布谷声中;碧池萍嫩会群贤,曲水流觞。赴小城弋阳,信徒五百众不惧山高路远。启智慧阅读,中青两代人齐颂平台跑场。新月娟娟,潮平波滟。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乐清傅先生心怀恩师,经年绵延,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吉林王东成为师有道,岁月无痕,思想醇正,启迪心智。大余李政涛温文儒雅,深思熟虑,其貌虽瘦,学识丰肥。黎川许锡良语出惊人,丝丝入扣,视野开阔,个性鲜明。建昌张宏杰透视历史,剥皮见骨,娓娓道来,淋漓尽致。诸暨蔡朝阳温和坚定,文艺中年,阳光俊朗,特立独行。青山原不老,此刻频点头;绿水本无忧,懊悔未谋面。座中五百席,洗耳六百余。同步分会场,场场无虚席。前叹一票难求,后说三生有幸。
名家辈出,欣喜咫尺之间拓眼界。新手不凡,愉悦三步开外有芳草。专题演讲,异彩纷呈,醍醐灌耳,茅塞顿开。说教育,学习实践探索;道读书,美丽幽暗深邃;论写作,简练揣摩斟酌。或奇峰高耸,景行行止。或桨声灯影,憩园品茶。或放歌纵酒,涕泪满裳。自由论坛,观点交锋。地设东西南北,人无高低贵贱。唇枪舌剑,再现鹅湖雄辩。拨云见日,又呈东晋遗风。万年方新田击掌而歌之:激情与思辨齐飞,友谊共亲情一色。
六月闻首届论坛花落志敏故里,七月校风家风激励方华团队。会务接待,事无巨细,精益求精。安全报道,查缺补漏,吹毛求疵。会场布置,尽职尽责,责备求全。专业指导,表里如一,孜孜以求。家长与教师志愿者,温馨忙碌,淡蓝配粉红,风景永流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太息美妙时光短暂,期冀二度重逢指日。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0-18 07:16
与光明俊伟的人同行
江西教育》杂志记者  甘甜
  
  
  
树林美丽
幽暗而深邃
但我有诺言,尚待实现
还要奔行百里,方能沉睡。

讲座的最后,李政涛老师在文档上敲出这样的一段话,脑海中不经意蹦出他讲座中提到的四个字“光明俊伟”。今天上午,一人在空荡荡的宾馆,看着李政涛老师留下的字,一呆就是半天。
客观地说,我是在人群中更显孤独的人,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享受独行的乐趣,要让我在双休出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次,我们的读书论坛结束后,我送李政涛老师到车站,周末的落日在一个转身后打在脸上,我闭上眼,情绪凝结,不想说再见。
最初,“李政涛”之于我不过是某人桌上放着的从未被打开的书,以至于我被告知负责专家接待时,特意从亚马逊买来他的几本书,打算读了书后再和他交流。
但,我终究先认识李政涛老师,后认识了李政涛老师的文字。
清瘦的李老师拾级而上,出现在偌大讲坛的一角,鞠躬、坐下、打开一空白的文档,双手贴着桌面、开始敲字、开始讲座,语气和缓、态度谦和,天地人事、哲理情思,没有聚光灯的舞台被角落里的他照亮了。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灵魂,不紧不慢地带着舞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一步一步走进精神的宇宙。
语言的乐趣在于表达,思维的乐趣却在于建构。人活着就有保持自己思想独立的权利,却常常被语言与思想搭建的意象所感召,慢步、奔行,只为不可知的乐趣。学习是一种享受,阅读是一种修行。如此说来,李老师的道行可真够高深,这是多少书籍沉淀后的冰山一角,或许只有夜读时墨蓝寂寥的星空记着吧。倘若知道他还曾在赣南小县主持过团委工作,负责过那个年代最让人头疼的计划生育,主角光环请定格在这样的人物身上吧,以此照亮更多的人无惧前行。
所以,我很赞同谢云老师对精瘦的李老师的评价:“您一身都是代表力量的肌肉。”这是书籍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专注与阅读思考的李老师是如此的光明俊伟,温润如玉。

如果要用四个字来形容蔡朝阳老师,我还是选择“特立独行”。对于“阿啃”“噪音”早有耳闻,包括那个国字脸、招风耳及粉面含春的Q版头像,客观地说那个Q版头像并不像本人,但接站时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背着双肩包低头起劲走路的阿啃老师。唉,一不小心表扬了一下自己,但主要原因还是阿啃老师对自己的长相负责。
必须说明,我特别喜欢“阿啃”这个称呼,虽然郭初阳撰文解释过名字由来,我还是觉得啃书比啃鱼干格调更高些。且读书本来该是安静的个人行为,以“啃”这个词,更能以动衬静。
不明白为什么他会选择半夜十二点去桌面和灯光一样昏暗的小店吃夜宵,估计他也没在意吃进什么了,只记得和友人相聚的愉悦吧,和一群能够交流的人相聚是值得庆幸的事情,特立独行久了还是需要交流与共鸣。
虽然被阿啃老师表扬了,我起初还是对其有些距离感。毕竟他吃夜宵的时候是“背着”我去的,怕我抢着买单吗?但当他在台上讲着,风格逐渐显露,并提到了我最喜欢的作家王小波时,我也不管他手机有没有调成震动,用一条短信表达对王小波及他的喜爱。
此生,我奔赴在成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路上。而随即,在晚上的告别晚会中,阿啃老师就用滚滚天雷把全国500多老师,及躲在宾馆刷朋友圈的我雷得外焦里嫩。头戴红花,身披纱巾,献身献歌,只为博观众一笑。大佬好辛苦,不止要装逼,还要装二逼,人家才不管别人怎么评价,特立独行的人既可以跳上房顶思考人生,也可以跳上房顶晒太阳,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跳上房顶的。普通人只能抬头仰望,像看日月星辰一般。

送别阿啃老师的时候,谈起至情至性的傅国老师,在傅老师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我是几度落泪的,透过泪珠,不远处讲坛上的傅老师身影更加清晰,我才发现哽咽的他仰起头噙着泪。
阿啃老师说了句“敏锐于思想,木讷于生活”。这点我是相信的,作者会时,对面的傅老师认真地说一般人请不到他吃饭,他不会开车,去不了吃饭的地点,除非是去小区对面的餐馆,他才能携太太赴宴。难道他不知道还可以打车、坐地铁、坐公交吗?这是一个多么清澈的灵魂。所以随后他说起自己的隐居计划时,我并不诧异。他比房间里除了一台收音机外,没有任何其它现代化电器的海子好多了,至少我可以证明讲课的ppt是他亲自从电脑上拷给我的。
但我对傅老师最深的印象却是柔和谦卑。和他稍加交流就可以感受到他是基督教徒。倘若非要解释为什么买菜都会被国安盯着,只能是“对这世界最深沉的爱”。他会每每想到恩师在自己最难熬时的无私关怀而流泪不止,也会以最谦卑真诚的心去对待接触到的人。即使他被世界无情伤害。知者乐,仁者寿。傅老师在电话中声音总是特别大,不敢问您身体如何,但愿您被世界温柔相待。

今天回南昌,高铁竟然晚点半个多小时,一下车就感受到南昌在炙热地欢迎我,忧伤了一下,为接下来的高温默哀。但出了检票口竟然发现了一让人振奋的身影:王东成教授携其夫人竟然在检票口等我们,为了把车票给我们。一旁站着他的“颜回”弟子,在火炉南昌。
其实在上个月就摸索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官网去找他的介绍,西装笔挺、目光有神、面色和蔼,但直到拿到那写着“退休金领取者”名片时我才知道这位老教授的年龄,更多了一份对长者的尊重。所以在人来人往的出站口,我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后,他与我拥抱告别,我也觉得极其幸运。
有亲和力,也要讲真话,知识分子和政治向来有一种原始的敌意,这源自于对现实的深切认识。王老师的讲座正体现了其思想与情怀。说真话其实是一种本能,只是很少有人记得。

另一位坚持说真话的许锡良老师也是我慕名已久的,常常会读他的文章。所以在论坛第一天偶遇时我立马认出他来了。他本人比网上的照片可爱的多,白白净净的像个孩子。他的性格应该也很像孩子吧,不然怎么会因为头一天晚上自由论坛没抢到话筒拂袖而去,失眠一晚上呢。虽然他很少失眠。
其实对于网上经常见到大作的学者,我常常抱有一种保守的态度,太高产是否会影响文章质量。后来我看自己是想多了。就如许老师说,有些人认真读了一页却能由此写出一本书,阅读之于那样的人是划了一根火柴,却点燃了一屋子的火药一般。许老师或许就是这样的人,因为他有一个思辨的大脑。
此次与许老师接触的时间不多,很遗憾。但是我觉得了解文人更好的办法还是多他的文字,今后定更会好好关注其文字。

说到此次论坛,我最不熟悉的还是张宏杰老师了。我从来不会赞扬或批评自己接触不多,不了解的人与事。但我知道对会场上不少带着孩子,占着位子的“读书爱好者”来说,这个上过百家讲坛的专家应该相当厉害吧。投影仪的光亮打在张宏杰老师溜光的头上,这一定是一个极度聪明的大脑,他在讲着皇帝梦。

最后,感谢一下大气率直的野莽老师。虽然他报到的第一天我和同事给他送材料,并为是不是姓“野”,该叫“野老师”还是“作家”而纠结了一个走廊,终究只是数面之缘,接触不多。今天,不昨天,他这位北京人,送我这个上饶人一直到南昌的家门口后,还不知道我名字,却极度热情地邀请我去他定居的北京玩,我能感觉到这个声若洪钟,笑容干净的作家眼中透着真诚。

感谢一场相遇,接触到这般精神光明俊伟的人。
必须多读些书,因为如此才能追寻他们的脚步,并与其同行。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0-18 07:16
弋阳,不一样的遇见
李代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行路,均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路上,或许你就是在书上,看风景,读人情,阅世事。弋阳之行,一场说走就走的相遇,一次行路与读书并进的旅行。
我对赣东北是蛮有好感的,几年前跟随“全国网友看横峰”的队伍,第一次走进赣东北。热情的横峰人,给了我对这片土地的最初的印象。这次弋阳之行,在踏上行程之前,我就期盼满满,这有对《教师博览》品质的信赖,又有对赣东北人民先前给我留下纯朴实在民风社风的好感。
一路赶场,在火车——汽车——高铁之间倒腾,入得弋阳,踏出车厢之时,热浪将我们紧紧包裹。出站口,热情赛过热浪的是弋阳接站的志愿者,更将我们裹得透胸穿肺。
弋阳之美,首当其冲弋阳人。
身穿淡蓝、粉红二色T恤的志愿者,鲜红高举的接站牌子,等候在车站前头贴有下榻酒店标识的空调公交,从凌晨到午夜全天候接站,更有弋阳县教体局的干部和志愿者,甚至开着私家车周转,环环相扣的接待流程,浅浅动人的自信笑脸,一下子,就把全国各地奔赴而来的读书人的心,熨烫得舒服微醉。弋阳教育人,就是用自己这样的方式,让你感受到这个小城的柔软与温润,看来是教育在这片红色的催长出了文化的葱茏绿意。淡蓝,一种清雅舒适之色,这是弋阳家长志愿者的T恤之色,听弋阳的同志说,弋阳教育的各种大型活动,都有家长志愿者的身影,教育的事,不仅仅是教育之事,家校合作,让弋阳的教育有了更壮大的力量,更坚实的基础,合作让教育更美好。粉红,可爱浪漫之彩,身着这色T恤的教育梦?龟峰读书联盟志愿者,引导我们每天来往于宾馆、会场、景点,款款道来弋阳人自豪的山水、人情、教育之美,读书成就幸福教育人生。
醉了,真的醉,深深醉在弋阳的教育宽大的体肤之中。
教育是弱势的,弱势的教育总有各种各样的诉求,教育的诉求,常归结为政府责任,投入不足;常归结为社会风气不好,家长、社会不支持,于是教育就不免沦入到越诉求越诟病的尴尬境地。而弋阳教育却用一招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尴尬——专业。不论做作任何一个行业,首要的就是你的专业,你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而要有话语权,就得深入介入到我们所服务的行业和社会当中。“教育能为社会做什么”,“用良好的教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这是弋阳教育的方华局长致辞中的话。我们一味地夸大教育的功能,把教育的目标弄得高大上,却没有去想从从身边做起,从影响到自己所处环境的小事做起。教育不能总想着政府的责任,社会的理解,更应该想教育的担当,这个担当,不是几个北大、清华,不是那远远不能满足人心的二本上线率。多想自身的角色定位,教育的天地一下就宽阔了。弋阳教育思考的是教育能为政府做什么,能为社会做什么,教育的壬督二脉就通畅了,教育的自信就树立了。
弋阳的教育人是有思想、敢作为的,把成人放在成才之前,或许就是弋阳教育美丽动人的主要原因。在当教育形势还没有完全改变“集体的少数人的游戏”这个前提之下,教育就如捆绑住的手脚的舞者,不论你多努力,舞姿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别扭。在弋阳,我们发现,这儿的舞姿挺美的。而这种美丽,就在于解放了孩子,放逐了教师。方华局长不简单,全国十佳非平常。最喜欢他把家校合作形象地称之为“合伙人”关系,一语将我愚钝的思想敲击得火花四溅,佩服得不行。教育的这个“弋阳合伙人”还真道出了大教育的真谛。我们做教师总以“春蚕”“蜡烛”来比喻这个职业的奉献,似乎成全孩子的,只有教师,而全然不顾,孩子是孩子父母的。你只是一个他生命中的路人,陪伴的过程也只是一小段而已。家长是永久“持股人”,学校、教师只是家长领导下的“孩子”这个有限公司短时的“职业经理人”。捊清了这个道理,才会明白家长的重要,才会懂得与家长合作的重要。合起伙来开公司,真好。
在弋阳教育人呈现的“读书?梦想文艺联欢晚会”上,我们看到了天真的孩子,多彩的童年,如花的少年。舞、乐、歌、器,曼妙而娴熟,“少数人的游戏”是可以让多数人参与的,让多数人出彩的。“堪比春晚”,“比春晚好看”,这些誉美之辞,或许是个人观点,但多数人的个人观点就是大众看法了。这精彩节目的背后,是教育人的追求与付出。用句流行的话来说是教育“转型”了,进入“新常态”。
教育是应该有颜色的,红色的热烈,黑色的沉稳,或许都可以用来形象教育,但我更喜欢蓝的舒贴和粉的浪漫。《教师博览》是一抹蓝,舒服而雅致,而托起《教师博览》的专家、作者、编者、读者则是群体的粉;弋阳的教育是蓝的,弋阳教育人是粉的。也许我的比喻有些牵强,有些个人色彩,但正是一群低调浪漫的博览人和读书人,成就了温润妥贴的好教育。
教育可以慢慢来,好书可以慢慢品,博览可以步步高。
守望《教师博览》,时光一去多年,不离不弃;回首弋阳教育,激情触底回升,渐行渐远。
  
(作者系江西永丰某中学教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0-18 07:17
书生本色,教育情怀
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   金飞宇
  
一群读书人,一群教育人,大江南北,汇聚弋阳。只为教育梦,读书梦。演讲、交流、分享;议论、抒情、写作,时时彰显着书生本色,处处洋溢着教育情怀。
书生本色是什么?认真且认理。仔细些说,是坚持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创思写作。
白石老人说,一息尚存书要读。这个信息时代,可以说天下没有不读书的人,但其中能坚持专业阅读的却并不乐观,对于一个成长型国家来说,读书人口如同足球人口一样,其数量的增长是重要的,更是迫切的。
在弋阳,这样一群读书爱好者或者专业阅读者,每个人都是一颗读书的火种,已经或者将会成燎原之势。而《教师博览》就是一把引领大家的火炬。
就这样,在弋阳,大家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为教育读书,为人生立命。
傅国涌,人生的三个贵人是书生,他自己便长成了一个大书生。其演讲时表情百变,五旬之人依然是一个天真的大男孩,这是书籍滋润的结果,发乎于心,自然动乎于情。傅先生把握了求学生涯的三位人生导师徐保土、吴式南、许良英相交相知的机缘,自我提携,走上了学者道路。所以,文章看似是写出来的,其实是人生走出来的,深刻而富有细节感的故事,自然而然诠释了这样美好的主题:人生最美是相遇。对人生的感怀,对导师的怀念感恩,我们看出了其中的真性情。
李政涛,清瘦骨感,天然一副书生模样。其演讲是真讲,不读现成的稿子,也不用幻灯片辅助,丰富的学历和多样的阅历,帮助他信手拈来,脱口成章,这是读书的胜利。这里的读书当然如他所称的,包括有字书和无字书。好的演讲,是用自己的人生来演讲的,而不是纯粹书籍的堆砌。而且,他还将演讲内容提示在屏幕上,方便听者记录。书生的真诚之心可鉴。
读书论坛,台上妙语连珠,台下藏龙卧虎,不经意,你座位旁可能就是一位作家,一位教育专家。譬如我右侧,居然是作家童喜喜,娇弱的身躯貌不惊人,可其平静的面容下藏着一颗阅读推广人火热的心,囿于多年来井底之蛙,原来这几年涌现出了很多游走在体制外处于传统职业边缘的专业工作者——譬如策展人、阅读推广人等,他们是行业间重要的桥梁和催化剂,他们艰辛而真诚的付出赢得了社会的肯定。
读书使人求真,铸人真性情。无论方华局长、徐锦先校长,还是作家童喜喜诸君,都乃性情中人。他们勇于实践,执着读书,唯真理是从,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和困难,深刻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努力做真理的实践者,读书的推广人。
是的,读书的心理诉求有着千差万别的多样性,有时,读书是疗伤。有时,读书是娱乐。有时,读书是求知。有时,读书是怡情。有时,读书是获能。有时,读书是装裱。有时,读书是装逼。但只有多读,才可能实现螺旋式上升的进步。如同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一样。所以一个人精神发育的程度,跟他的读书和实践成正相关。
    读书多了,阅历便广,便会淡泊名利,能安于物质上的清贫。如同弋阳人方志敏在著名的《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当下物质日渐富裕的时代,相信时代也不会亏歉会读书的人,关键是要实现读书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譬如,投资大师巴菲特,每天花五到六小时阅读企业年报、日报等多种资料,光是日报就要读五份。
所以,当傅国涌先生谈到过几年将过上隐居的读书生活时,小小吃惊之余随即恍然,自由是人生最宝贵的,有人向往财务自由,有人渴望精神自由,具体目标有差异,但至高目标相同啊。所以我想起了《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曾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读书使人真诚,读书使人自由。我们一起读书吧。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0-18 07:18
吹响智慧阅读的集结号
——参加《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随感
  
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小学  范明刚
  
  
冥冥之中,2015年的暑假于我而言将是个不平凡的暑假,因为这一年的暑假中最有幸的是参加了《教师博览》杂志社组织的首届读书论坛,这次论坛中,安排了学者讲座、“我的教育、读书、写作故事”专题演说、作者讨论会及游学、论坛主题交流、龟峰采风笔会等丰富的活动内容,真正引起我心灵震撼的是,我厘清了对智慧阅读的认识,让我得以遭遇人生中最美丽的相遇,反观自我修正了一些错误的认识,从此有了新的阅读方向。
阅读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哪些价值与意义呢?从著名历史学者、自由撰稿人傅国涌先生的讲座中,我知道了“阅读是一种自我提升与自我成全,是教育的核心,是人生中最美的相遇,是教育的一种积累性超越,是一种建设性力量”;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导李政涛教授的讲座中,我知道了“阅读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宇宙,阅读内容是一个人的精神基因和精神密码,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在阅读中中与光明俊伟的人同行,就能重建自己的精神宇宙,让自己因为思想的积累而强大起来”;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王东成的讲座中,我知道了“教师必须要心怀忧患意识,在阅读中拯救自我灵魂,追求精神成人,进而去实现教育的突围”;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华中师大德育研究所兼职教授许锡良的讲座中,我知道了“教师阅读的重要意义在于,增加知识,促进思考,充实人生,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著名学者、作家,复旦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央视“百家讲坛”讲师张宏杰讲座中,我知道了“中国人不太爱读书所造成的愚昧无知”;从蔡朝阳老师的讲座中,我知道了“阅读可以突破成长环境的限制,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从作家童喜喜、方华局长、徐锦生校长、刘波老师钱峰老师、陈助先老师、严丽雯老师、李彰有老师、董艳老师、方宗廷老师的精彩演讲中,我知道了教师选择阅读就是选择成长,爱阅读才能成为一个有故事、有智慧的好老师;从自由论坛的讨论中,我见证了蔡兴蓉、张国功、谢云、野莽、孙明霞、杨林柯、邱益莲、王荐等名师的教育智慧和激情澎湃,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正因为专家学者、草根名师们对阅读价值与意义的洞悉,他们才在艰苦的岁月里对阅读不离不弃,才厚积薄发,建构了思想强大的自己,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开创了不菲的业绩。在醍醐灌顶的报告中,我愈加感受到阅读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价值,愈加迷恋专家学者与草根名师的成长,甚至于神游于他们的成长故事中,与之同喜同悲,共生共长。
同很多参会者们一样,我边听边做笔记,边思考边梳理智慧阅读的内容与方法,我急切地想把这些点金之术入脑入心。从内容上来看,智慧阅读的内容即所有的天地人事、有字之书与字之书、专业书刊,其中,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专业书刊是重点。从方法上看,智慧阅读强调长宽高深基础上的转化,我认为,“长”即“读书要追根溯源,将某一领域或专题的书读的尽可能长一些,以便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个动态的把握”,“宽”即“知识视野要宽一些,以保障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公民”,“高”即“书籍本身是有高度的,只有读有一定高度的书才能与光明俊伟的人同行,才能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深”即“阅读要有深度,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读懂文字背后的深意,管窥作者的心灵脉动”。这种“长宽高深”的阅读过程就是李政涛教授所提倡的“从打底式阅读走向锦上添花式阅读,从散点式阅读走向专人式阅读”。而做到“长宽高深”还不够,还要以反思与写作的“转化”方法形成具有清晰表达和高度提炼的思维品质,让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思想固定下来,用历史、用事实、用现场来检验真理,进而重构自我的阅读史。
反观自我,我陷入了良久的沉思之中:我也曾著书立说,但与与会的专家学者相比,自感甚为惭愧;也曾大量阅读,博览群书,但与与会的专家学者相比,自感不成体系,仅算是个阅读爱好者,尚处于蔡朝阳老师所说的媚雅阶段;也曾做过各种讲座,但与与会的专家学者相比,自感不够从容与潇洒,尚做不到贯古通今、震撼人心、引领教改潮流;也曾执教过省市县级优质课,但与与会专家相比,实践智慧远远不够。以学者专家和草根名师为镜子,我照见了自己的“小”来,更照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那就是恶补阅读之课,在智慧阅读中明智、明知、明志、立德、立言、立行,积淀教育的智慧,突破视野狭窄的藩篱,跨越不利于成长的牢狱。我愿秉持《教师专业标准》所强调的终身学习理念,努力做到“学习先进中(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尽快让自己踏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于我而言,成长第一自不待言。而对全国各地近900多名参会教师而言,这次由《教师博览》吹响的智慧阅读集结号又有哪些意义呢?这是个值得每位参会教师思量的问题。我认为,本次读书论坛是《教师博览》是为全国教师做了一件好事、实事,她开创了以教育专业期刊引领全民阅读活动的先河,搭建了引领广大教师真读书、真思考、真写作、真教育的交流平台。很多媒体也曾经做过读书论坛的网站,也曾开辟读书交流的栏目,但是真正坚持下来并取得综合效益的不多,主要是受到办刊视野的限制,不够开放。《教师博览》举全民阅读之旗,聚天下爱好读书之良师益友,以开放办刊之思路,先是面向全国吸纳了四批共200名名师、名学者、知作家、优秀教师为签约作者,后是成立教博读书联合会,完善了一种突破了地域限制的学习型组织架构,并成功举办了首届读书论坛,引发教师走阅读之路的新热潮,这如同南昌起义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教师博览》出台了《教博读书联合会章程》,明确了“给全国教师、读者搭建一个读书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创造阅读探讨、专业发展的浓厚学习氛围”的目的、提出了“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探讨读书方法,交流读书心得,研究教育教学困惑,共享读书育人的体会与收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理念,建立健全了读书联合会的领导机构和日常联络机构、工作运行职责、活动形式、书籍内容、会员权利与义务关系,真诚为一线爱好阅读的教师服务,这种难能可贵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感召了无数教师加盟,在全国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种读书会的构建与运作思路也同时为《教师博览》的高品质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教育智慧力量,扩大了《教师博览》的品牌影响力,实现了期刊、教师个人、基层学校、县域教育等多个层面的双赢。
可以说,正是这次盛会引领全国中小学教师从此站在了智慧阅读的制高点上,俯瞰自我人生的过去与现在,告别碎片化、短期性、无序性、功利性、媚雅型阅读,追求系统化、组织化、长期性、层次化、祛魅型阅读新方式,展望未来的专业成长图景。我也愿意与全国各地的读友携手并肩,珍惜这次人生中最美的相遇,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期待着明年拿着自己的书单再次与大家相聚,共话阅读心得,共抒发友情,展示彼此专业成长之精彩!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0-18 07:19
人生最美是相遇
江西赣县城关第四小学  谢李英
  
  
人生最美是相遇!是的,这是傅国涌老师讲座的题目。本想用李政涛教授讲座中提到的“与光明俊伟的人同行”为题,那是听讲座时就有的想法,无奈,编辑部的甘甜老师下笔太快,“抢”走了这个题目,昨天她那篇《与光明俊伟的人同行》,微信上传得飞快,朋友们交口称赞,我不敢再用此题,于是换了这个题目。
人生最美是相遇!傅国涌老师遇到了徐保土、吴式南、许良英三位老师,成就了今天的他!一年半的时间阅读200多本经典名著,积累一麻袋的笔记本;83年至今,摘抄1000多万字的笔记反思,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去坚持?听他的讲座,一直随着哽咽的他而流泪。青灯黄卷如何,那才是他最富裕的时刻吧!
人生最美是相遇!遇上王东成教授,这位敦厚的长者,像讲故事般对我们讲述着当代中国教育的困惑与突围。而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天晚上的国学论坛上,他为一个初识的初中生解惑一个多小时!
人生最美是相遇!当我拿着书到台上请李政涛教授签名时,他一边接过书,一边说:我们到下面去吧,不要影响了其他人,那时离讲座开始还有二十多分钟。途中,问及我从哪里来,我回答说来自赣州,他笑了:我们是老乡,我的老家在大余。签名、合影,刚劲的字体,和他清瘦的外表一点儿都不相称。讲座开始,打开一空白文档,边讲座边敲字,是怕我们听不清楚吧,说出的每一句话话音未落,字已出现在大屏幕,天地人事、娓娓道来,带领着我们走进他的精神宇宙,讲座结束,文档关闭,我却意犹未尽,脑海里不断回放着最后出现在大屏幕上的那首诗:树林美丽   幽默而深邃   但我有诺言,尚待实现   还要奔行百里,方能沉睡。哦,不只是我,在场所有的人都在回味着,随着主持人的话语,一起高喊:树林美丽……这就是光明俊伟的人,照亮着我们一路前行!
人生最美是相遇!再次遇上许锡良教授!自信的他,永远坚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国学论坛上,看着坐在隔了几个座位的他,不停地书写着,一页、两页、三页,他就是那种看别人一页书,能写自己一本书的人吧。
人生最美是相遇!听,张宏杰老师正在讲着中国人的皇帝梦!谁说中国皇帝是最幸福的?一个坏的制度下怎么可能有人过得好?这个上过央视百家讲坛的专家用一个个史实向我们揭密着中国皇帝的悲苦生活,告诉我们“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成全别人也是成全自己”!
人生最美是相遇!遇上被人称为“麻辣语文教师”的蔡朝阳。这个自嘲是“文艺中年、资深奶爸”的阿啃老师。在他开口说第一句话时,我的反应就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当然,阿啃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敢于直言,温和而坚定,不管外界评价。从装逼到牛逼,从媚雅到祛魅,一个从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不要迷信心灵鸡汤的人,却为我们泡制了六条“心灵鸡汤”,最后还来了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象力的边界,就是你能力的边界”这样彻头彻尾的鸡汤。我没看过他那本《但得爱书人似我》一书,单是题目就足以打动我,遗憾现场没有看到他这本书,也恨自己夜宵的时候居然忘了“攀攀交情”,请他赠送一本签名版给我。
人生最美是相遇!方华局长是2015年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局长之一。开幕式上那短短十五分钟却让所有人后悔没有录音的讲话,已被参会的朋友们评论的够多了,我不再重复。我想说的是,李政涛教授讲座结束后,我在帮别人拍照时,不经意间却看到他在认真捧读李教授的那本《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好奇的要过此书一看,密密麻麻的笔记写满了看过的每一页。我想,这就是他思想力的源泉吧!愿成爱书人似他!
人生最美是相遇!陆萍老师和我是最早到会场报到的。很久前就在QQ上知道她,因此,当这只“思想的天鹅”闯入我们读书会的微信群时,即使没有实名,我也知道是她——南通陆萍。虽然此前从未有过任何交流,那天也是我们第一次相见,她的热情却让我感动不已。国学论坛上,我这个在角落里发出的微弱的声音,没人关注,是她,亲切的来到我身边,告诉我,她也曾和我一样,因此买了口袋书随时背诵,最后还说回去要把书寄给我。当徐春英老师第二次在大会上提出困惑时,她马上让我要了徐老师的联系方式,说她要帮助徐老师……
人生最美是相遇!邵国祥老师是这个会场上的幕后工作者,承担此次会议的摄影工作。这几天,他一直在默默地为大家服务着。他用心地记下拍了个人照的老师及其联系方式,我便是其中一个。感动的是上午的龟峰之行刚结束,傍晚手机上就收到他整理出来的照片邮件信息。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也记住了我这个在论坛上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主动发来邮件说要帮助我,并告诉我他是个高中语文老师,每天都在学古文,我可以多和他交流。
人生最美是相遇!遇上方心田社长,起缘于去年写的一篇征文。第一次见面却是今年四月的《江西省第一届国学经典教育高峰论坛》上。这个如父亲般的慈爱的长者,告诉我,只要肯用功,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我们也能实现自己的教育梦。这一次的弋阳之行,再次见到他,倍感亲切而又温暖。还有向晴姐姐、旺旺兄长等等,再见教博的一家人,满满的都是感动。
人生最美是相遇!其实我也和甘甜老师一样为怎么称呼他而纠结过。野莽老师虽未正式讲座,但听他和旺旺的谈话却让我有胜读十年书这感。大气的他竟然对我这个初见的小丫头说着这次没带到这么多书,下次和旺旺的一起寄过来。龟峰之行,听他讲着的那些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于是,我记住了那爽朗的的笑声。
人生最美是相遇!感谢这场相遇,让我遇上了这么多精神光明俊伟的人!我愿追随他们的脚步,一路前行!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0-18 07:19
就这样与你相遇
               ——《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会后感
  
江西上饶县一小  廖仲敏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自从报名会议之后就一直在等待着日子的快快到来,期待着这份美丽的相遇,然后论坛第一场就听到了傅国涌老师的《人生最美是相遇》,泪水差点落下来。为这蓦然的巧合,为这偶然的相似。
成功的人,成功的经历大都相同,但平凡人却各有各的普通。我们属于后者,后者占据世界的大多数。平凡的日子会让我们失意,愈加甘于平凡。但我们遇到了《教师博览》,我们于是站在了思想的制高点,在文字中交流过的我们因为读书论坛在生活中相遇了。
对于名家学者,我不敢妄言,唯有敬仰钦佩。我更想回味的是那些和我一样过去沉浸在《教师博览》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当日抵达会场无比欣喜的一线同行们。其中更不乏《教师博览》多年的作者。
正如方华局长所讲,教育第一步是“欲”。有欲望才会有追求才会有行动。学生学习如此,教师成长亦如此。此次参会者很多都是自费而来,不惜自掏腰包;很多都是自行而至,不惧相距万里。更无畏天气炎热,太阳当顶。
来自高中的老师们,端庄沉稳,气宇轩昂。他们深陷高考体制重压之下,仍潜心阅读与写作。有如此文化情怀的老师,我们的学生何其有幸!我坚信在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成形之际有一位热爱读书的老师引导着、陪同着,他们的精神一定是向上的、他们的梦想一定是伟大的!这样的学生进入高等学府之后又怎会浪费大好青春,虚度光阴?像宁波的刘波老师,不仅自己阅读,还带领同事们一起阅读,在校园中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他所言所行正所谓:你读或者不读,书都在那里。我们为什么不读呢?但也总有人葆有不读书的权利,那么,好吧,我们为其制造读书的氛围。多么伟大的读书先行者!
来自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们,在上级、在学校、在领导的各种材料上交、活动评比等繁琐事务中也还坚持阅读与写作。可以想象他们花费了多少业余时间。我深深知道,在校园是难得有片刻的清静的。而读书、而写文章无一不需要安静的环境。像安徽的乡村小学董艳老师,工作仅七年之余在贫瘠的乡村利用互联网,在每一个寂静的夜里敲击键盘记录教学感悟与孩子们成长的诗意之旅,洋洋洒洒数百万字的博文,震惊全场!
像无锡的钱峰老师,已是龚亚夫先生的弟子,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集众多荣誉于一身仍驰骋在三尺讲台,笔耕不辍,撰写教学实践经验与论文。面对我一介无名小卒的冒昧提问,在龟峰的山脚下冒着高温为我耐心解答,娓娓而谈令我心存感激。
像来自南京的李彰有老师年过半百,仍严谨求真、尽善尽美。因为被安排在论坛第二天下午的最后一个上台发言,前面一天半的时间里,每听完一位名家讲座,每听完一个教师演讲。李老师都会回到宾馆再次修改自己的发言稿,休息时间已是有限,为了不让自己的发言与之前专家老师们雷同或是重复,李老师不断更新稿件内容。尽管最终还是因为时间有限,李老师没能充分完整的发挥,但讲坛下的李老师已成为我心中最为钦佩的人!
还有一位来自江西上饶但就职于深圳的朱有明老师,我曾在教师博览读过他的文章,其观点鲜明让我印象深刻。在餐桌上与朱老师相见时,朱老师低调和蔼,若不是我认出他的身份,估计他是不会主动向我这个小老乡坦白。
以及与我同住在金达宾馆来自陕西西安的一位女老师,带着十岁左右的女儿一天三趟往返于食宿宾馆与讲坛会议厅之间,没有一次搞特殊,每次我在同行的车内为她让座,她都客气拒绝。最后我登上7月27日下午两点半的火车时,他们母女还在候车室等待回家的列车。空荡的候车室里,她身边那一个装满书籍印有“教师博览读书论坛”的红色手提袋格外鲜艳显眼。为了这次思想的盛宴,她和女儿义无反顾!她笑盈盈的告诉我此次收获很多。而我,何尝不是如此。
像江西弋阳的周克根老师,与妻子年龄相距十年之余却因共同的读书嗜好结为连理。不畏生活清贫两厢情悦。坚持数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不曾抱怨、不曾嫌弃。支撑他们精神支柱的也正是读书!我的眼眶再次湿润……
太多太多,因为我还不能熟练的写出他们的名字而不能把他们的故事付诸于笔端,但他们每一个人的形象都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
就这样与你相遇,不是在最美的季节,不是在最美的乡村。却是在最深入人心的时刻。名家给予我的是思想上的开阔、精神上的追求,你们教会我的是脚踏实地、努力坚持。
曾经感叹自己在生活中孤立独行,唯有读书取悦。见到你们,才知道我并不孤单,有这么多热爱读书、热爱写作、热爱教学的你们,在或远或近的祖国各地在星空下、在黎明里、在人群中、在行走时不停的读书、思考、学习着,我备受鼓舞。
就这样与你相遇,没有华丽的问候,没有深情的告别。你们,永远在我心里,让我们继续在文字里交流,在阅读里共鸣!
期待着,再一次,与你相遇!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0-18 07:20
让阅读带来更多美好遇见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  刘波
  
题记:2015年7月24-27日,我参加了在江西弋阳举办的《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收获满满。看到很多的朋友都写下了不少读书论坛的精彩纷呈和弋阳教育人的热情,我也无需赘述了。对我而言,本次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结识了李政涛教授。我觉得写写李政涛教授“引领”自己成长的历程,或许也算是一种另辟蹊径了。
  
  
                     阅读八年终见真人    
         
   “刘老师好,很感动于你的执着,常联系!李政涛”。7月26日晚上,正在江西弋阳参加《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的我,收到一条通过易信发来的手机短信。说实话,当我看到署名李政涛时,我感到非常震撼。我并没有给李政涛教授我的手机号码,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问来的。尽管近年来李政涛的名字在我口中已非常熟稔,但这种熟悉只是“单向度”的。或许直到这一天,他才知道我的存在。其实,我是在当天上午跟他聊过几句,没想到他居然会给我发短信,并告知我他的手机号码。
    说实话,当得知《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的主讲嘉宾有李政涛教授时,我是非常期待的。近年来,我阅读了他的不少文章和著作,从中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7月24日晚上,我和一同参会的浙江省春晖中学的王国芳老师和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的王荐老师一起聊天。王荐老师无意中提到李政涛教授是他的老师,他自然也介绍了李政涛教授的一些情况,并提到李政涛教授讲比写更精彩。李政涛教授的文章写得这么好,而他讲得更精彩,那听他的讲座岂不是非常享受?
    说来也巧,26日上午我在格林酒店上车的时候,刚好发现李政涛教授坐在最后一排。以前虽然无缘聆听他的现场讲演,但是我多次看到过他的照片,于是我一眼就认出来了,我就跟他打了个招呼。刚好他边上有个空位,他就招呼我坐下了。他一点都没有架子,说话很随和。一路上,我也跟他聊了几句。因为读过他的不少书,这样自然也有了对话的基础。
    李政涛教授的讲座自然很精彩,他一边在电脑上输入文字一边娓娓道来的开讲方式,更是让人耳目一新。由于他讲的主题是《读天地人事,育精神宇宙》恰恰又是我非常关注的话题,我听得非常投入,在不少地方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当天上午,我也作了《选择阅读,就是选择成长》的专题演讲,当时我就直接引用李政涛教授的一些观点,来佐证自己的做法了。
     回家后,我一边看着自己记下的关键词,一边聆听李政涛教授的讲座录音,真的深深为他的博学和底蕴所折服。我看到教师博览的微信群里有李政涛教授的微信,于是就加了他,这样,一个基层中小学的教师就和教育部长江学者、985高校的博导成为微信好友圈的朋友了。这就是阅读带来的美好的相遇吧。于是,我就进入了自己的记忆仓库,去寻找自己阅读李政涛教授的心路历程。
  
                   努力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
  
    我曾经在自己的《教师成长力修炼》一书中写过《让读书成为最便捷的拜师方式》一文。我们非常希望能聆听名家的现场讲演,但是这样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这并不妨碍我们向他们学习,读书就是最好的方式。近年来,我通过李政涛教授的著作和文章,从中汲取了很多成长的力量。
     我“结识”李政涛教授,是跟自己真正走上教育阅读之路密不可分的。2008年,我走上教育阅读之路后,开始迷恋“大夏书系”,于是疯狂“恶补”,基本上把宁波新华书店的“大夏书系”的书都买了。这些书中,有刘铁芳教授主编的《现代教育的生命关怀》和《回到原点——时代冲突中的教育理念》,这两本书中都有李政涛教授的文章。其中《现代教育的生命关怀》一书中,李政涛教授的《教育与生命的重负》一文排在第三篇,前两篇的作者分别是钱理群教授和刘铁芳教授,这也足以见得他的“份量”。这篇文章中,李政涛教授认为,“作为教育者的教师首先还不是一个实践者,而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师的职责表里,研究学生的生命成长,透析学生的生命成长,是第一要务。与专业的教育研究者相比,同样作为教育研究者的教师的特殊性在于:他是在受教育者的日常化的直面中,研究学生生命成长的人。”李政涛教授的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一个有生命感的教师,也成为了我的一种追求。
    尽管现在网络购书非常便捷,但我还是非常喜欢去逛逛书店。宁波书城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图书门店,教育图书也不少,我有空的时候会去逛逛。有时,我是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就是为了买哪几本书去,看到其他的喜欢的自然也会捎带上。有时则是漫无目的,去碰碰运气。一般而言,每次我至少要买5本书。因为自己每年都预留一定的购书经费,这样专款专用,用心理账户的理论来解释的话,下手一点也不心痛。2011年1月1日,我就在宁波书城买了11本书,并美曰其名为“精神补钙从新年第一天开始”。这11本书中,有3本是自己事先想买的。李政涛教授的《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一书,我原先并不知道,买下这本书真的算是偶遇,也是美好的遇见。这本书不厚,开本也小,携带比较方便。
   通过阅读这本书中的《一个人的教育史》一文,我对李政涛教授的人生经历有了清楚的认识,也对他有了更多的敬意。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思考就是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并带给学生什么样的精神生活。
  
               提升“现场学习力”应成为自觉追求
  
    2012年上半年,我在《教师月刊》中看到李政涛教授将出版《教育常识》一书消息。于是,我就对此充满了期待。客观地说,我们整个社会缺少常识,教育同样也缺少常识。那么,李政涛教授对此会有什么样的认识呢?2012年9月,我特意去宁波书城购买此书。我去电脑查询的时候,得到的信息是没有此书。但我并不死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教育书架那边找。幸运的是,我找到了唯一的一本《教育常识》,这样自然就立马下手了。这本《教育常识》,我曾多次翻阅,用来提醒自己,要遵循教育常识。
    《教育常识》讲述了“人性常识”、“教育理想常识”、“教育过程常识”、“教育内容常识”、“学生常识”、“教师常识”、“教学常识”等方面的常识,读来非常发人深省。这本书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遵循常识,非常有启发。对我而言,“教师常识”中的“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现场学习力”对我对教师的成长有了全新的认识。
    李政涛教授认为,中小学教师不可能像大学生、研究生或者高校教师一样,可以坐拥书城、在书斋和图书馆里学习,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置身于教育教学现场,包括自己的课堂、同事的课堂、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活动、各类培训和讲座,尤其是前三个现场,是我们每个教师最直接的现场。教育教学现场能否同时成为教师自己的学习场所,并做到“学在现场,用到现场”,这是非常重要的。
   后来,我又在2012年第21期的《人民教育》上读到李政涛教授的《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一文。于是,我就到到期刊网上去查阅有关“现场学习力”的相关文章。遗憾的是,当时期刊网上查不到此类的研究文章。可见这个观点还是个新生事物,尚没有引起学界和中小学教师的关注。当时《人民教育》除推出李政涛教授的这篇文章外,还将陆续刊发系列文章,对教师的“现场学习力”进行探讨。
    我觉得,教师“现场学习力”的培养和发展首先要呼唤教师的“现场学习”意识。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非常忙碌,因此有不少教师以工作忙碌为由忽视了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在忙碌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坚持阅读和写作,促进了自身的成长。不过对于很多教师而言,他们在忙碌的借口下与自身的学习渐行渐远。当时,我写了篇《唤醒教师的“现场学习”意识》,在《教育时报》2012年12月5日刊发。
     后来,我一直关注着教师“现场学习力”这个话题,并认真阅读了《人民教育》上的“如何在讲座中现场学习”和“如何在教研活动中成长”的系列文章。
    《中小学管理》2013年第3期从学校层面如何提升教师学习力做了一个专题,并从校长“现场学习领导力”层面进行了探讨。
    《人民教育》和《中小学管理》是基础教育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两本刊物,它们都对教师“现场学习力”进行了重点关注,这足以见得李政涛教授的学术影响力,并说明了教师”现场学习力“的重要意义。我又写了篇《“现场学习”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发表在《浙江教育报》2013年4月12日。
     我也留意到,很多教育媒体都对《教育常识》一书进行了重点推荐。《中国教师报》整版刊发过《教育常识》的书评。2012年年底,《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主编王珺邀请我写2012年我的私人书单。在5本书中,我毫不犹豫地写上了《教育常识》。后来,这本书也成为了荣登《中国教师报》2012年教育图书价值榜,相当于《中国教师报》2012年度十佳教育图书。看到这个好消息,我自然是很高兴。因为我自己已经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并且从中受益。而且,《中国教育报》也登了自己的私人书单,说明自己的眼光也不错。我也曾经在《教师博览》《宁波教育》等刊物中推荐过《教师博览》,并在各类讲座中,大力推荐这本书。
  
                        建设自身的精神宇宙
  
    2014年的《教师月刊》陆续刊登了李政涛教授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做访问学者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我也仔细阅读了。2014年6月,当我得知“大夏书系”将出版李政涛教授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一书的消息后,我自然是非常期待,并且跟郭郭约定,拿到样书后一定要给我寄一本。我知道,“大夏书系”的不少样书是非常紧俏的,而且书上市需要一定的时间,事先不说好,这样就不能先睹为快了。
    感谢“大夏书系”的理解,这本2014年7月出版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我7月3日就拿到手了。7月5日,我刚好去湖州长兴实验中学作一个关于教师阅读的讲座,就把这本书随身携带了。这本书中的有些文章,自己在相关的刊物中也读到过,但读来还是非常亲切。这本书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关于教师精神宇宙的提法。我觉得精神宇宙,比精神生活更深邃,更有意味。
   作者在书中提到:“改变对自身的宇宙麻木和冷漠的现状,重新发现、审视自身的宇宙,学会在不断的岁月流逝中回望自身的宇宙,成为教师必做的功课。对教师宇宙的发现和重建,不能仰赖他人,只能寄希望于自身。认识自身宇宙的基本方式仍然是阅读。在阅读孩子的宇宙中阅读自身,在对外部一切与教育有关的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阅读中返回自身宇宙的世界。教师宇宙世界中一切博大和丰富的诞生,一切生命的灵动与生动,都有赖于具有高度、广度和深度的阅读。”
   这段话给了我诸多的启发,既让我对教师的精神宇宙这个“新名词”有了直观的认识,也让我对阅读的价值有了新的理解。阅读,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能促进教师的精神成长,从更加宽广的意义而言,还在于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
    记得2014年7月5日在长兴实验中学的讲座中,我也特意向大家推荐了这本书,并开玩笑说,如果大家现在写的文章中的标题中,能用上“精神宇宙”的字眼,说不定就能获大奖,因为这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后,在各类有关教师阅读的讲座中,我也都会推荐这本书。2015年初,《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获得《中国教育报》2014年年度十佳图书。我在讲座的课件上也特意标上这个信息,进一步凸显这本书的影响力。后来,我还在教育部主管的《教师教育论坛》杂志上,看到这个杂志评出来的2014年影响教师成长的10本书,《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也是名列其中。可见,李政涛教授的这本书真的是广受好评呀。2015年4月17日,应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的邀请,我在北京实验学校给海淀区全区的科研主任和科研“种子教师”作了主题为《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也向北京的同行们推荐了这本书。
     2014年暑假,我们学校举行第四届“让教师读自己爱读的书”读书活动时,原先我们推荐6本书的时候,李政涛教授的这本书还没出版。等到8月份我们举行了读书交流后进行二次选书的时候,我们就把这本书加入候选书目,也有不少教师选了这本书。我也看到重庆南开中学把这本书作为了2014年9月份教师的共读书目。
     《教师博览》杂志于2014年下半年成立了读书联合会,方新田社长向大家咨询合适的共读书目时,我首推《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我觉得这本书作为教师共读的书是非常合适的。
     2015年,《教师博览·原创版》也开设了李政涛教授的专栏,为更多教师搭建了学习李政涛教授的平台。李政涛教授在《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上所作的《读天地人事,育精神宇宙》的讲座,其实就是对培育教师精神宇宙的具体阐述。相信李政涛教授精彩的讲座,会让更多的教师关注自身的精神宇宙,来当好自身精神宇宙的主人,做一个自动自发的教育人。其实,一个关注自身精神宇宙建设的教师,能更好地享受职业幸福,提升自身的幸福指数。
    感谢《教师博览》,让我和李政涛教授有了现实中美好的相遇。有了这次美好的相遇,以后自己再读李政涛教授的文字时,就会有了一种生命在场的感觉,会有一种听邻家大哥般娓娓道来的感觉。同时,也感谢我自己,因为自己多年来一直在阅读着李政涛教授。否则的话,即便有这样一次相遇的机会,或许自己也只是匆匆过客。人海茫茫,相遇是缘,阅读则让人生多了更多遇见的可能性。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0-18 07:20
《教师博览》,一路同行
作者:万广磊 来源: 原创

  
我第一次读到《教师博览》杂志是在2001年教师节。那天晚上,夫人请几个小学老师来我家喝茶聊天,她们都是我的第一届初三毕业生,后来都以高分考上了扬州师范学校,毕业后都当上了小学教师。褚丽萍老师说:我带来一份杂志,你看过没有?接过《教师博览》杂志,独特的刊物气息扑面而来,我一下子被别致的封面和文章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原来教育的视野可以如此开阔,而我对教育的理解却如此肤浅!
那年学校开始征订报刊时,我建议加订两份《教师博览》在教师中传阅,校长在教师会上特地提到大家要主动阅读《教师博览》《人民教育》等杂志。平时,当我们聚在一起,偶尔会聊起杂志上的某篇文章,一起对文章中的观点研讨和争辩,气氛很是热烈。校长还建议我带动教师一起做教科研和撰写教育故事,做一个有教育故事的人。
2003年暑假,我在扬州遇到了离别十三年的老同学。谈到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共同问题,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处理方式和效果我所不能比。这些已让我感觉到自己在急剧掉队,我突然为自己的未来担心了。回家后,我一直考虑这些问题:是什么造成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拉大?我需要经历出走的过程吗?两只青蛙、两种草垛的故事让我想得很多。我是做在凉水锅里游泳而做终被烫死的青蛙,还是做刚跳进热水锅里立即跳出来的青蛙?是做一个热烈燃烧的草垛,还是做一个只是冒烟而不见火花的草垛?
当时的很多媒体上有关于教师因为种种原因而果敢出走的讨论,《教师博览》杂志上也有这方面的文章。联系到工作中经历的人与事,我感慨良多。有一句话始终在耳边回响:出走是为了更有尊严、更有价值地活着。我感觉到了它的力量和气魄,终于下定决心,辞去了学校副校长的职务,到扬州城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我那时的新单位是江苏省邗江实验学校,公办民营体制下名师辈出,有特级教师、省级赛课一等奖的名师、劳模、教学标兵,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新秀、能手,我不能做一个弱者。即使我以前取得过各种荣誉,现在必须一切归零。学校图书馆有若干杂志,《教师博览》始终是我的阅读首选。偶尔夜深人静时,一种孤独不经意间涌上来,我也会忽然感觉到失落和无奈,但是只要打开《教师博览》,就会快速充电,重新振奋精神。
2003年10月的《教师博览》发表了同事时金林的文章《盘点家访:向左走,向右走》,这提醒我平时要记录教育生活的点滴。我就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余,写下对教育的思考、教学的反思、教育的随笔等,即使工作再累,也要把经历的典型事件的处理过程写下来,让它成为我的行动档案,那时开通了教育博客,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故事。三年班主任工作期间我写下了10本班主任工作笔记,留下了很多的教育故事,教育博客至今已近1000篇博文,累计达60万字,2008年获得扬州市教育博客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我的学科教学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我把接手的两个年级起点最低的班级提高到了中等水平和最高水平,有近10个学生在希望杯和省、市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撰写的散文在扬州市征文比赛中获得唯一的一等奖,参加了数学智能测试软件开发……我连续几年被学校推选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科研先进个人”。
一个人到了全新更高的平台,应该会有几何级数的发展。这是导师赵公明老师给我的赠言。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的意味。
2006年初春,扬州中学的王雄老师邀请我参与组织“明德教育沙龙”,沙龙核心成员有扬州大学的教授、市重点中小学的副校长、骨干教师,每次活动都有媒体的记者编辑、法官、电台和电视台的主持人、中小学生和大学生、教育官员、企业老板、学生家长不断参与进来。沙龙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前瞻性、指导性、创造性赢得了朋友们的喜爱。对我们教师来说,教育不是孤岛,而是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生态环境中不断发展的科学。王雄老师还主动和《教师博览》合作,在2008年第1、2期上发表了我们沙龙讨论到的主题“走进公民时代”,同事时金林的文章《民主课堂:李镇西与张伟的对话》也在列。当时我们都为《教师博览》敢于刊登这样的文章而震撼。今天,当我们几个人陆续成为扬州市名师时,无不感慨王雄老师的深远影响,感慨《教师博览》的魄力和胆识。
最兴奋的事情终于来了!2008年6月,我终于由《教师博览》的热心读者变为真正的作者。在2008年5月的明德教育沙龙上,我们谈到了国内外教育理念的差异。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潘洪建教授讲了在澳大利亚访问的几个故事,我把其中一个故事写成了《关于教授的疑问》发给薛农基主编,很快就得到了回信,确定在6月刊出。当我拿到第6期《教师博览》杂志,蘸着油墨的文字让人陶醉。那一年,我自己订阅了15份《教师博览》,赠送给自己的好友,分享喜悦和快乐;我还给高中部的老师代订了15份,每人都奉若至宝。
感谢《教师博览》,她给我的教育生命注入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抹上了特别靓丽的色彩。喜欢《教师博览》,是因为杂志上的文章成为我拔节的力量之源,每次翻阅《教师博览》时,我仿佛看到编辑和作者的笑容在文字上浮现,逐渐清晰。
我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继续做博览的书虫,做阅读人世的智者,做学生心目中的雅师,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与《教师博览》不离不弃。网友“杏坛孔门”有诗云:“一轮清月照秋潭,几点梅花忆金兰,冬凛不凋松竹质,共待春风绿江南。”这正是我的心声,也是我对《教师博览》杂志二十年的祝福。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6-1-13 15:32

《教师博览》读书论坛赋

江西弋阳县教体局   周立军

时维七月,序属中伏。修竹香荷凉冰雪,布谷声中;碧池萍嫩会群贤,曲水流觞。赴小城弋阳,信徒五百众不惧山高路远。启智慧阅读,中青两代人齐颂平台跑场。新月娟娟,潮平波滟。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乐清傅先生心怀恩师,经年绵延,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吉林王东成为师有道,岁月无痕,思想醇正,启迪心智。大余李政涛温文儒雅,深思熟虑,其貌虽瘦,学识丰肥。黎川许锡良语出惊人,丝丝入扣,视野开阔,个性鲜明。建昌张宏杰透视历史,剥皮见骨,娓娓道来,淋漓尽致。诸暨蔡朝阳温和坚定,文艺中年,阳光俊朗,特立独行。青山原不老,此刻频点头;绿水本无忧,懊悔未谋面。座中五百席,洗耳六百余。同步分会场,场场无虚席。前叹一票难求,后说三生有幸。

名家辈出,欣喜咫尺之间拓眼界。新手不凡,愉悦三步开外有芳草。专题演讲,异彩纷呈,醍醐灌耳,茅塞顿开。说教育,学习实践探索;道读书,美丽幽暗深邃;论写作,简练揣摩斟酌。或奇峰高耸,景行行止。或桨声灯影,憩园品茶。或放歌纵酒,涕泪满裳。自由论坛,观点交锋。地设东西南北,人无高低贵贱。唇枪舌剑,再现鹅湖雄辩。拨云见日,又呈东晋遗风。万年方新田击掌而歌之:激情与思辨齐飞,友谊共亲情一色。

六月闻首届论坛花落志敏故里,七月校风家风激励方华团队。会务接待,事无巨细,精益求精。安全报道,查缺补漏,吹毛求疵。会场布置,尽职尽责,责备求全。专业指导,表里如一,孜孜以求。家长与教师志愿者,温馨忙碌,淡蓝配粉红,风景永流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太息美妙时光短暂,期冀二度重逢指日。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