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李光斗:微信正拉低中国社会的整体智商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8-9 15:06
标题: 李光斗:微信正拉低中国社会的整体智商
李光斗:微信正拉低中国社会的整体智商
     
   一、微信造就低智商社群
   社群原指在某些地区或领域内发生联系的一切社会关系,也用来表示一个有相互联结的网络。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自媒体可以自由的对外发声,信息通过体育场式社会进行网状传播,不同地区领域内有某些共同特质的群体也可以轻易的集中到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互联网社群。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睡觉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浏览朋友圈,早上醒来第一件事也是刷微信,甚至朋友之间已经不再交换电话号码而只保留微信号了,微信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旦当微信出现系统问题无法发送消息的时候,整个社会都陷入社群焦虑和恐慌之中。
   微信作为人们连接彼此的一个通道和平台,滋生出许许多多的群体,也就是微信社群。微信现在的五百人群甚至千人大群本身就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点的人集合到一起产生的,它本身就可以算做是一个社群,由于信息流通的便捷性,这些社群里的人很容易互相影响并产生强大的舆论传播力。
   在微信圈里我们总是经常看到类似的信息流传,像“爱心转发救救那些可爱的小狗”“苹果6手机不在大陆首发的黑幕是苹果公司看不起中国”,乍看下去骇人听闻,却绝经不起仔细的推敲。然而由于社群的轻信和盲从性,这一类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被传播最广泛,传播速度也最快的。
   正像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社会学名著《乌合之众》中所说:
   “一个社群总是容易受到暗示,并且非常轻信的。他们总是处于一种期待被人注意的状态中,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暗示。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他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
   群体具有冲动的和非理性特征。当某个事件成为网络热点时,网民总是能快速形成众口铄金一边倒的舆论场,而无法冷静理智思考。例如2011年在姚晨凌潇肃离婚事件中,只是因为有人说姚晨的丈夫凌潇肃找小三,网民清一色全部都站到姚晨的立场上去口诛笔伐负心郎。而当三年后有人爆料说其实是姚晨当年婚内出轨在先,又有无数人全部都跑去打骂姚晨。而这无数人当中,就有很多是当年去骂凌潇肃如今又跑回来骂姚晨的。
   除了各种似是而非的传言,微信朋友圈还大量充斥着类似“首富马云曾经说过的话”“张爱玲说女人不仅要长得漂亮还要活的漂亮”之类的心灵鸡汤。这些文章和语录有很多都是粉丝假托和杜撰出来的赝品。而假托的主角就是网民心中的“男神”和“女神”,在网络社会中,这些像神一样的偶像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微信朋友圈是由相互联结的熟人构成的,是社交弱关系向强关系转化的桥梁。在微信的社群传播中,谣言不再止于智者;人们会选择性失明,不仅对谣言失去鉴别力,而且还会推波助澜。所以说,微信会造就低智商社群。
   二、微信正拉低中国社会的整体智商
   微信和微博的区别在于:微信是强关系,微博是弱关系。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这句话更适用于微博,微博的多对多与开放性使得一条谣言虽然可以快速的大范围传播,但生命周期往往很短,“智者”们会通过评论及转发的方式快速结果谣言。微博的传播模型、谣言与辟谣信息的相关性也决定了以下效果:谣言造成的影响与辟谣信息传播的效率正相关。
   朋友圈都是自己认识的人,对传播者的品行、习惯有基本的了解,而微信群经常是由一个人把他认识的一些朋友拉在一起,以组织者个人为中心,其他成员不一定相互认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朋友的朋友。
   朋友的朋友亦是朋友。在微信转发谣言的人比微博更加不可理喻,原因是他的行为基于朋友间的信任,微信把社交群体命名为朋友圈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解。三人成虎讲的是弱关系之间的重复传播都可以摧毁强关系的信心,熟人间的以讹传讹则更具病毒传播的力量。
   个体一旦进入群体就会屏蔽部分个人属性,取而代之的最重要部分就是集体无意识。
   本能的、感性的情绪极易在群体中传染,而理智的、冷静的情绪则很难起作用。这在微信群中也是如此。微信社群虽然一般都比较小,但由于相互间存在一定的信任基础,所以情绪传染度会更高,谣言也更容易被轻信。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当然也会被“冷静的智者”关注到,但同样是由于“朋友的朋友”这个特殊关系,使他们或者视而不见,或者被胁迫附和,这导致谣言在微信社群中更加畅通。
   微博的火爆靠的是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他的“意见领袖”,单向关注来获取他希望看到的信息和与自己价值观相同的观点。
   而相对封闭的微信只有互粉才能出现在对方的朋友圈中,习惯了在微博中像挑萝卜白菜一样选意见领袖的人们多少会有些不习惯,此时如果社群中出现了一位身份为“朋友的朋友”的活生生的心仪的意见领袖,其影响力会瞬间放大。
   就算社群中没有高质量的意见领袖,习惯了当听众、懒得思考的人们也会矬子里拔将军,“推选”出替他们思考的人。
   正如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所言:
   “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条的创立者之所以能够立住脚,皆因为他们成功的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他们使群众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偶像赴汤蹈火。”
   互联网的存在让这种“宗教”的创立更加便捷。成为“神”必须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包装后被推上舞台站在聚光灯下,其一言一行都需要满足一个特殊群体膜拜的心理需求,这一群体对自己崇拜的“神”五体投地,誓死捍卫自己“神”的光辉形象,只讲喜欢不讲是非,这一群体就是低智商社会催生出来的“脑残粉”。
   勒庞描述的传统社会的信徒和网络社群中的脑残粉并无二致:
   第一,偶像总是凌驾于信徒,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一点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信徒总是盲目服从偶像的命令。
   第三,信徒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对偶像规定的信条进行讨论。
   第四,信徒有着狂热的愿望,希望把偶像的信条广加传播。
   第五,信徒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马航飞机失联还是钓鱼岛争端都无法引起网民的持续关注,吸引网民眼球的是娱乐新闻,互联网时代造神更加容易,新神偶像层出不穷,娱乐正在改变中国。
   微信作为一个成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已基本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快餐式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人们越来越懒得思考,也没有时间思考。
   移动互联时代,社交方式不断出新,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将会越来越容易。未来将会将会经历一个社群爆发的时期——机构、团体甚至公司都会向虚拟化倾斜。
   今年Facebook的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0亿,而微信的用户也已超过6个亿,其中有一亿是海外用户。按照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说法:如果Facebook是一个国家,Facebook共和国的人口数将是世界上第二个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个国家所有公民都乐于把他的个人信息和私生活完全公开。
   如何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辨别真伪、独立思考,不被低智商社群淹没,是对互联网移民最大的考验。



微信形成中国书法艺术新生态
作者:王离湘

微信对传统书法的传播渠道、品鉴方式、发展空间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颠覆,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挑战,也是一次重大的机遇。要在新环境下积极导引书法艺术的良性走向。


中国传统书法,在传播和展示方面是有局限的,而微信,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过去常讲“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说的是知识的力量与作用。当时的秀才,就是读书人。秀才获得的知识基本来自于纸媒,抑或“言传身教”。而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微信这种传播成本低、覆盖广、速度快的优势,让中国书法这种有限的纸面艺术,成为了不受时空限制的“空中美术馆”。微信对传统书法的传播渠道、品鉴方式、发展空间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颠覆,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挑战,也是一次重大的机遇。我们应该注意到,微信平台在新媒体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导引书法艺术的良性走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王离湘先生书法作品(资料图)

微信为中国书法艺术搭建了广阔的交互式平台近年,新媒体的出现使书法传播渠道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作为新媒体代表之一的微信,它以智能手机为基础,以手机客户端为依托,以增强用户体验为目标,融合了短信的文字、彩信的图片,同时扩充了语音和视频的功能。在平民化、自由化、互动化、国际化、便捷化的趋势中,彰显出自己的优势。
首先,微信改变了以往垂直、线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向扁平扇面化急剧发展,微信的平台使书法艺术在传播、欣赏、研究直至交易等方面成本降低。古代书法艺术的传播是以现场书写观摩、个人收藏鉴赏、石刻碑碣以及小规模的展览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因经济、政治、文化等原因,书法被文人士大夫所垄断,民间书法很难传播。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书法的传承有着其特殊性和局限性。实物媒介对书法作品的承载和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这些实物媒介同样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其次,微信的信息传播由过去的即时性、单一沟通朝多向性、散发性发展。这种易被各个年龄层面的受众所接受的交互方式,更有利于书法艺术的传播。微信整合了人们的生活圈、社交圈和工作圈,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微信信息传播有着独特的传播机制和传播渠道,它把传播模式由“漫谈式”过渡到“对话式”,这种以人际传播为主要机制的传播形式,导致了微信的传播内容具有个人的私密性。也就是说,微信的传播范围主要是熟人圈子,熟人圈子构成了微信传播的基础圈层。在这种情况下,微信的主要传播范围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以及微信好友之间,以个人微信账号为圆心,形成了一个微信书法圈。这也吸引了众多的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爱好者,因为在微信朋友圈中可以很容易地就找到有相同旨趣的书法爱好者,升华了他们学习与研究书法的热情。

再次,在“眼球经济”的时代,人们每天都在关注“三屏”,即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微信这一信息传播形态使人们在获取更多资讯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受着其文化消费价值的影响。中国书法应该运用好这个平台,这个人人必备、必需、随身带的移动传播媒体。可以把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理论、历代书法家以及书法艺术的历史沿革与创新等内容,制作成一系列的微信资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意境书法”直观地向公众表达、展示,吸引普通的百姓,让他们慢慢地喜欢、热爱上中国书法艺术。
总之,微信为书法艺术的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弘扬中国书法艺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微信功不可没。


微信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中的作用和价值在历代书法艺术家积累、升华、提炼的创作经验基础上,当代书法艺术应以怎样的方式和姿态更好地向前发展?随着文字的改革和书写工具的变化,当代书法缺失了以前赖以生存的古典文化土壤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性,致使书法的发展陷入迷茫的状态,一时间众多的“伪书法”、“泛书法”蜂拥而至,使书法艺术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微信对书法的传播和品鉴,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衍生,作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并不会威胁和取代传统书法艺术,而是与过去的其他书法表现形式一起,延续中国书法的代代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力,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要“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基于此,要更好地传播中国书法文化,必须在发展中传承中国书法、形成书法艺术常态;在开放中保护书法、表现书法艺术动态;在创新中培育书法、呈现书法艺术形态;在包容中涵养书法、陶冶书法艺术心态;在传播中弘扬书法艺术、彰显书法艺术神态,形成传承保护培育涵养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的新生态。根据微信在传播和品鉴书法艺术的过程中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微信平台本身暴露的管理问题,通过微信传播和品鉴书法艺术必须基于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书法教育是基础。艺术虚拟化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无论舞蹈之类的示现艺术还是书法这样的再现艺术,如今大都被编码成为数码信号,呈现为冷冰冰的光电艺术,传播媒质为清一色的声光电。新媒体虚拟的呈现和传播方式使得艺术作品内容正在呈现仿像化。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感知缺乏实际的接触和考察,对于艺术活动的信息也依靠传媒的宣传播报,长此以往,受众对周围以及世界上的艺术传播活动都将通过媒体的塑造进行想象的建构,艺术真实空间和景观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媒介景观所取代,以媒介的方式惯例、媒介的叙述手段加以描绘。所以,普及书法欣赏和审美的美育活动应该受到更多重视。审美教育能影响人的性情和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的书法美育不只是在学校进行书法教育,重要的是在社会中的方方面面让“新新人类”接触书法审美活动。

第二个条件是对于微信书法平台等书法新媒体传播发展的形式要进行相应的引导和管辖。微信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宠儿,有它自身的不稳定性,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不可靠性有时也会让书法艺术在视觉传达上失去自身本来的面貌。建立良好的书法网络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使命。一方面,不仅是书法艺术本身融入新媒介有难度,书法艺术相关群体也与微信等新媒体较难相容。从事书法艺术的书家与爱好者通常年龄比较大,这与书法艺术本身讲究修身养性、宁静致远的创作修养亦有一定关系。这些创作者本身对于新生事物的接触就比较少而且接受起来也比较慢,更重要的是,多数人更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存在排斥、不屑等抵触心理。大多数书法媒体人包括书法报刊的从业人员、书法研究学者等对于新媒体的传播没能足够重视,仍然局限于传统媒介的传播视野,而新媒体传播的从业人员也对书法艺术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就要求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应当大力开发与书法相关的电脑软件,以及一些适用于手机的书法应用软件,比如书法字体生成软件、书法字体释读软件等等。另一方面更多地建立与书法相关的网络专门机构,这些机构为微信平台的调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书法艺术利用微信进行传播作出同步监测和及时调控。
总之,微信加快了书法传播的速度,拓宽了书法传播的范围,降低了书法传播的成本,使书法内容形式多样,并大大加强了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这些由微信带来的优势,促进了书法的交流和传承,提高了人们对书法的关注度和热情,这也必然促进书法传播事业的发展。新媒体时代我们应该重视对书法艺术的保护,积极使用新媒体技术扩大书法艺术的传播,这既是为了中国的未来,也是为了世界的文明。
微信,微信,——微言大义,信而笃行!
本文作者王离湘,原载于《书法》2015年第4期。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9-1 00:09
自媒体人15种赚钱方法

导语:2013年7月程苓峰一天一万的微信广告位收到三十万广告费,2013年11月鬼脚七双十一当天7.8W广告费。
哇塞,做自媒体一天收入相当于我一年工资了,走,做自媒体去。也是从这两次事件开始,自媒体火了。可是,两年过去了,99%的自媒体人还在苦苦探索盈利模式。
做自媒体,收这样高级别的广告费,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两个极品,就从未出现过。

但这并不说明自媒体就没出路了,现在还有不少自媒体活的挺滋润的,而在本文介绍的15中赚钱方法中,卢松松也接触过不少,比如平台广告分成、广告收入、公关宣传、品牌植入、演讲、会员制、出书、线下活动。那么本文介绍了自媒体人15种赚钱方法,供大家思考。
1、自媒体平台
现在很多大型网络公司都建立了自媒体平台,筑巢引凤,吸引自媒体入驻,给自媒体人广告分成,像著名的百度百家,上线才半个月,就有一部分自媒体人收入过万了,当然,这种方式适合于比较能写的自媒体人,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
2、广告收入
既然自媒体当中有媒体二字,自然就具有媒体属性,之前在传统媒体当中,电视台、报纸、杂志靠什么赚钱呢?我相信,最大的一块肯定是广告费,自媒体也不例外,很多自媒体人的第一笔收入可能就是广告费。
广告有两种:硬广和软文,硬广是赤裸裸广告性质,容易引起关注用户的反感;软文就好很多了,写得好的软文,甚至你都不觉得这是广告,一般自媒体收费以活跃度及关注量等因素收费。几百上千不等。
3、公关宣传
公关宣传主要就是软文了,目前有不少自媒体以写专访的形式区别于软文,于是专访比软文高端不少,对于找不到媒体能专访的小公司,这种自媒体无疑起到重要性作用。在传播的时候,自媒体除了文笔费可能还有些推广费用。
4、品牌植入
严格意义上来讲,品牌植入也是广告的一种,但是它更加润物细无声,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硬广、软文和品牌产品/服务植入的区别。
例如:变形金刚3里边不少都是软性的广告,让用户产生不少的直观映像。如舒化奶就是一个软性的例子,而直接显示地方的时候,直接点明位置,也是一个硬性的广告,其中的车子就是相当于品牌的植入。
注意:知名品牌的品牌植入一般只有自媒体的大咖们才有资格参与,大多数自媒体人只能望而兴叹。
5、电商
自媒体不一定就是专门写文章的一群人,也可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比如买各种东西的体验,因为他们是有独特的见识,对这个感兴趣的人就会关注他们,后序推荐点产品什么的,很多人都会买单。
自媒体赚钱越多,一般都是意见领袖,能影响很多人,最重要的是,这些人会直接购买东西,也就是他们的自媒体价值现。
6、销售产品
这里所说的卖自己的品牌产品,不是发广告帮别人卖产品。
目前,也有不少出售服务的自媒体人,比如:微信公众号:和谐电商 是在网上开展网络代运营业务,前期已经有和谐设计的先有品牌,再有其它相关服务,我们发现一点,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有用户,卖什么都成!
7、咨询服务
这个服务的钱一般来说非专业人士不好做,因为你在某个领域做得好,同行也认可,然后找你咨询一些项目问题,完全是可以收费,自媒体人相当比较难,也许专访比较可靠点!
8、演讲,培训
媒体人多方面发展,也可以从写的好,再慢慢开讲,再慢慢的去做演讲和培训,一般参加一场商业演讲,看行业影响程序,可以少至几千块多至几万不等的辛苦费,
自媒体做得好,一般就会有学习者,比如用户粉丝或者企业需要一些内训(效果一般是要好于社会上的那些讲师),价格也不便宜,一次5000到几万,一个月能有几次,收入也不错哦!
9、会员制
其实做付费会员制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付费的人数多还好,可以多请人维护,会员少的情况下,请不起人,全凭自己服务会员一至两年,难度是不可想象的。
比如:罗辑思维就是会员制,两万会员一共收了960万会费,还有一些是采用会员制,会员可以享受到免费参加一些版块或者赠送热门书籍及咨询服务等等。
10、新闻客户端
新浪/搜狐/网易等新闻客户端的费用,其中搜狐可以达到500-1000,如果自媒体的产量一个月20篇,也有二万的收入,有很多时候稿子也不能只发独家,当然如果你专心在一个平台上写个十篇八篇,也是大几千一万的收入了,加上客户端有新的广告及分成计划的,也许可以做一些格外的收入。
11、出书
有些写作能力比较强的,感觉只有自媒体平台的广告分成太少,也可以自己出版书籍,但这要求写作能力相当更高。目前也有用低成本的电子书模式,很多微博及微信公众号都有销售电子书籍售卖。
12、被"包养"或跳槽
这是目前不少企业与自媒体的关系,自媒体形成一定的品牌价值之后,会被一些大的机构注资或收购,自媒体做得好,然后被挖走跳槽的很常见。
13、直接卖号
现在也有将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微博账号直接转卖掉的,具说,有人用一个20万关注用户的微信公众号换了一辆价值四十万元的越野车不在少数。
14、线下活动
目前很多自媒体常用活动方式:组织线上用户参加线下活动,比如,对于食品类自媒体可以食品分享大会;对于旅游自媒体可以组织旅行的集会,这种线下活动都可以向商家申请赞助费或者场地支持,如果不想商家加入,也可以用AA制的形式向参加活动的人收取合理的费用。
15、其他
其实还有不少的方式,当然我们的自媒体定位建议:最好只做推荐,不做推销;帮助别人成功,自己才会赚钱;自己一个尽的写稿子,版权要求各种,未来发展方向不大,所以我们更多的是想给别人创造价值!
以上这十五种自媒体赚钱的方式,往往不会是单一的,常常会混合,比如:招募会员的方式吸引一批忠实用户,然后给他们提供线上培训,或是咨询服务,再比如:一些自媒体表面看起来是做会员制,但实际上是一种称之为广告费前置的模式,先收取大家的会员费,然后让商家给会员发福利,自己并不收取商家的赞助费,这种方式非常高明,把钱先赚了,然后光明正大的发广告,也不会有人反对,因为是给会员发福利嘛。这个比较高,可以学学哦!
总结:
在和谐全网营销看来,粉丝经济成就了自媒体,里面充斥了情感营销,如果你是一个意见领袖,不少意见领袖可以影响带动很多人,如果再互相推荐一下,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自媒体人不管是以何种方式赚钱,只要能够体面的生存下去,甚至可以把自媒体做成自己的事业,不管如何,那都会是一次从自媒体起向商业的成功转型。 作者: 彬娃儿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9-1 00:26
微信等新媒体的“罪”与“罚”2015年06月15日
多元的生活方式为人类基于现实与理想的生活提供了近乎无限延展的空间,后现代主义的物质化塑造让人在工具模型的道路上滑翔的愈来愈远。科技生活不断演进的出发点本是为人类最大程度的解放和便捷自身提供可能,但是在“科技黑箱”的支配和左右下,人却不是仅仅享受“科技红利”带来的简单从用,而是在新兴“科技鸦片”魔鬼般引诱和蚕食下,温水烹煮青蛙,而深深陷入,不能自拔。
貌似丰富但极为碎片的阅读,貌似多元但极为狭窄的呈现,貌似有思维深度和广度,但却极为平板的刻载,让人们在众声喧哗的“标题党”,甚嚣尘上的“猎奇门”,自恋狂躁的“酷秀台”中瞬间瓦解。不可否认,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为人们文化快餐和精神补给提供了暂时的“化肥”,中间也不乏少量以“文化”或“哲思”冠之的思考与反刍,但如果放在个体身心健康成长和社会文明演进的总体进程中看,饮鸩止渴所带来的深层次毒患是遗害无穷的,它不仅将人深刻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系统碾碎,而且会让人在鼎沸和嬉戏中不断迷失自我,丧失本我存在的根基,变成泯然众生的“四不像”。
微信等新媒体客观加剧了嬉戏心态的疯长。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及科技化进程让人逐渐疏远了与土地和他人的关系,不断隐藏和遗忘内心的静守自笃,生活、工作的压力、焦虑、愤懑,渺小自我与坚固社会的强烈对撞,让人总臆想找一个突破口来进行最大化的发泄和派遣,地理、时空的客观限制让人又不可能更多的拥有时间和机会去逃遁尘世,放逐山林,于是只能在私密的空间中偷偷地乐与悲,鼓与呼,忧与愁,以游戏的心态脱下面具和铅华找回放下浮屠的阴影背后的真实自我。于是,疯狂的“刷屏”,贪婪的“追剧”,无厘头的“点赞”便成了实实在在的借别人杯中之酒来浇自己心中“块垒”,或通过饰化来隐藏或放大自己情感斑点的主要方式。随波逐流的“微潮涌动”,看似深悟幽默三味,实际更加拉低了人抗击挫折和生活重压的能力。不知所以,无缘无故的融入和呆笑,扼费的不仅是宝贵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加剧了嬉戏心态的疯长。如同一场漫长而让人绝望的瘟疫,肆虐传播的同时,也将一具具灵魂嵌出的“空壳”在时间和空间的交纵中埋葬。
微信等新媒体客观加剧了灵魂无处安放的恐慌。法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索的芦苇,人的高贵在于其思想的高度与品质。很多人不屑于在故纸堆中寻找历史残垣断壁,但也绝不可不分青红皂白的铺天盖地信息中尽所拿来。微信等新媒体一片火热,看似百花争艳的背后却着实隐藏着不少躁动不安、无处安放的灵魂。主观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和感觉在微信等新媒体中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救命的稻草,发声的出口,灵与肉安放合适的殿堂。于是,争分夺秒“自拍者”有之,蠢蠢欲动“摇旗者”有之,迫不及待 “生恐疏漏者”有之,丢却了思想,丧失了自我,心甘情愿追随在网络大V的石榴裙下,不辨善恶的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烟花散尽,蓦然回首,自己的灵魂非但没有安定,反而像打了“鸡血”,躁动与狂吠之后留下得更多是思维的空白与内在的不安,如同瘾君子吸食了毒品,痛并快乐着是虚幻的,肉体和精神的摧残则是实际和永远的。
微信等新媒体加剧了国民素养提升的不确定性。国民素养是国家文明发展的基石,当大量文化精英或有深刻见地的思想者面对微信等新媒体选择性集体沉默时,当大量的市侩和社会庸俗弥漫整个新媒体空间时,当大量不知可否的新青年或是心如净纸的儿童受到无端的教唆和蛊惑时,我们就不得不正视本无需讨论但却可能带来深远影响的微信等新媒体的罪与罚。单调、平板、世俗、厚黑、精致利己不是社会发展的健康取向,更不是国民应该坚守的操行与理想品质。当过多的俗文化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去冲击、压占国民素养提升和社会文明发展的空间时,我们就务必保持谨慎态度。
面对微信等新兴媒体我们既不能做《拿来主义》中的孱头、昏蛋与废物,更不能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去粗取精,趋利避害,放开脑髓,加以辨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9-1 01:09
微传播,侵入我们生活的“客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微传播的“细雨”,移动通信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改变着媒体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周宪教授在其《时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一文中,描述了他几个月前访问腾讯公司深圳总部时,感受到微传播“令人震惊”的情形,“在那座摩天大楼式的总部二楼,有两块巨大的LED显示屏,向来访者叙说着腾讯正在如何改变世界。一个显示屏上正显示当时有3.8亿微信用户在线,星星点点不停地在五大洲闪烁;另一个显示屏上显示的是当时有1.2亿QQ用户在线,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世界不同地方”。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首次发布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显示,微博、微信等成为使用人数最多、传播力最强的新媒体形态。

现实生活中,微信、微博不仅成为人们须臾不离的获取信息、监视环境、交流情感、沟通意见、分享新知的信息工具,同时也是人们出行参考、购物支付、金融理财、休闲娱乐、工作协调、生产调度、产品营销、举报投诉、参政议政、教学授课等方面的伴侣。有的高校老师,甚至将微博、微信作为学生上课考勤签到的工具。微传播几乎“入侵”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仅如此,微传播还是当前用户使用黏度极高的生活工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7月份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31.4%的微博用户会每天使用微博,其中,新浪微博用户每天登录微博的比例是40.7%,另有近25%的用户每周会登录微博2次以上。从每次的使用时长来看,34.4%的用户每次使用时长在11~30分钟之间,另有24%的用户每次使用时长在半小时以上。31.4%的用户每天都使用微信,有24.9%的用户每周使用两次以上。

微博、微信每日推送的信息量,也能从一个侧面验证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与微传播的“亲密关系”。人民网发布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所引用的来自政府网络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微信日均发送信息高达160亿条,QQ日均发送信息60亿条,手机客户端日均启动20亿次,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日均发帖2.3亿条。

一些政府部门和组织机构,也把微传播作为沟通民意、政务公开、办事服务、网络问政以及公益慈善、品牌和形象塑造等的工具。政务微传播的运用,拉近了政府机构与公众的距离,为沟通民情民意和做好便民服务工作开通了新的渠道。

微传播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在不断改变着媒体生态。传统媒体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逐渐被以微传播为代表的新的传播媒体所侵占。据《2014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体规模达8902.4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移动互联网对传媒产业的增长贡献率达到30.3%。这种“入侵”,必然使得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和传统媒体人的从业生态更加艰难。

微传播在不断“入侵”传统媒体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在不断革新,甚至颠覆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传统媒体依靠自身记者编辑为主体的传统生产方式,依靠发行和推介为主要手段的信息产品营销方式,已经被微传播全新的依靠用户自助生产、自助分享的“众筹”式信息生产和交流方式所取代。不仅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时效性和传播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从社会发展来看,微传播信息生产方式的变革,其更重要的意义还不在于信息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而是对于传统信息生产模式的信息来源单一化、同质化和普通民众话语权缺失的突破。微传播的出现,使得广大“草根”有了更多的发声机会,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的进步。

微传播不仅契合了人们快节奏生活中空闲时间零散、微细的需求,也迎合了人们获取信息便利、快捷和省时、省力的心理需求。微传播同样满足了人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愿望,不断提高对于信息多样化和政治透明化的需求。从这些意义来看,微传播不仅是我们生活中防不胜防的“入侵”者,也是我们生活中应该主动拥抱的“客人”。

(作者陆高峰 为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9-1 01:18
微信公众号抄袭成风 生态毁灭一切


  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微信公众号被舆论捧成了自媒体的第一“高地”。当抄袭成风的真相见诸报端后,第一“高地”的神话随之破灭。在立法缺失的环境下,讨论微信公众号抄袭维权意义不大,关键是如何封杀那些厚颜无耻的抄袭者。
  抄袭源于产品生态
  抄袭并不是微信公众号的专属,早些年,微博大号也出现过抄袭现象。随后,微博出台一系列严厉措施,最大限度的杜绝了抄袭现象。微信公众号抄袭泛滥,而且大有失控之势,根本的症结在于生态。
  具体来说,微信封闭的生态,是抄袭的温床。众所周知,微信一直是封闭的平台,用户不订阅一个公众帐号,就无法查看到其发布的内容。正因于此,很多人才会纷纷搞抄袭,因为在微信这个封闭的帝国里,无人知道内容是抄袭而来。
  当搜狗推出了微信搜索后,用户可以通过搜索查看微信公众帐号发布的内容。于是,微信公众号存在抄袭的丑陋一面就浮出了水面。说白了,微信公众帐号抄袭的现象与生俱来,浮出水面只是因为一些产品打破了微信封闭的生态。
  加之很多自媒体都在经营微信公众帐号,并且靠内容来聚拢用户。显然,优质的内容对于微信公众帐号提升影响力有非常大的帮助。加之很多号称自媒体的微信公众帐号拥有者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内容,抄袭顺其自然成为了一条捷径。
  抛开立法缺失,维权困难这些外在因素不说,微信公众帐号抄袭风盛行,根本的症结在于微信生态过于封闭。过于封闭的生态,让我们很难去发现丑恶的抄袭者,这才让抄袭之风欲加横行。
  监管不力让抄袭失控
  微信封闭的生态是抄袭成风的根源,那么微信官方对抄袭的疏于监管,是微信公众帐号抄袭成风的催化剂。苛刻一点说,当下微信公众帐号抄袭现象已经处于失控的态势。
  援引媒体报道,微信公众帐号内容被信任度仅为5.2%。如此低的信任度,意味着微信公众帐号基本无原创内容。那么,微信公众帐号为何会存在大量伪原创内容?既然微信公众帐号被定义为一个自媒体平台,微信官方就应该担负起相应的监管责任。
  自2012年推出微信公众帐号体系来,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微信官方始终没有对发布内容进行有效的监管。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微信官方仅仅对色情和危及国家安全的内容进行监管,对于是否原创内容,没有进行监管。
  在自媒体强烈的呼吁之下,微信官方才勉强推出了侵权投诉功能。在微信公众号已经抄袭成风的环境下,侵权投诉上线的实际意义有多大?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微信官方一年前重视内容侵权,微信公众帐号抄袭之风或许不会如此疯狂。
  虽说微信公众帐号内容侵权要靠法律来维权,但身为监管方的微信官方如何能够尽到监管底图,抄袭现象也不会如此泛滥。坦白说,国家现有的法律对抄袭者的惩罚相当有限,加上举证和搜集证据比较难,侵权案件胜诉率并不高。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用户对微信公众帐号抄袭维权无门,微信官方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这一角度来看,微信公众帐号抄袭现象泛滥,微信疏于监管可谓是罪魁祸首。
  在微信公众帐号上线两年后,微信才推出侵权投诉功能,这难道不是疏于监管最有力的证据吗?在公众对微信公众帐号内容信任度跌落到个位数后,微信再出手监管内容,还能唤回用户的信任吗?
  不可否认,立法是抄袭维权的最有效方式,但这只是理论层面的。事实上,微信封闭的生态,是抄袭成风的温床;微信官方对内容疏于监管,顺其自然就尤为抄袭泛滥的催化剂。如果有朝一日微信公众号垮了,那么毁灭他的不是那些走捷径的抄袭者,而是微信自己。

木然:微信共同体的功能及其缺欠


   微信是共同体的微信。微信的各种功能,是共同体的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交功能、娱乐功能和传播功能,都以共同体的方式表现出来。没有微信共同体,所有的功能都会失效。
   微信共同体,既有比较紧密的共同体,也有松散的共同体。无论紧密与松散,既有共同的特点,也具有专属于不同微信共同体的特质。不同的共同体,具有不同的功能。
   微信群由有声望的有亲和能力的群主建立起来,然后慢慢形成了一个群体,少则几个人,多则几百人。每一个微信群里大都有一定的素质要求、品德要求、智力要求、诚信要求、影响力要求、价值要求。群主的主要职能是为群里人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沟通。群主不是主持活动的唯一人,微信群里的任何其他成员也都可以提出倡议,组织活动。群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微信共同体都有自治规则。紧密的共同体,封闭性强,对成员进入群要求高。这样的群体,一般必须经由群里人推荐,推荐之后必须由群里成员同意,并达到一定的人数方可进群。如果达不到微信群同意的法定人数,拉进的新人就不能入群。松散的共同体则不同,被群主拉进群之后,群主的任务基本完成,进群的人进退自由。微信也因此成了社会自治的试验田。在这个试验田里,人们很容易形成自治的思维,自治的习惯,自治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微信群体有成员不遵守规则,就会有微信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劝戒,不断挂出群里规则,让群里成员遵守规则,如不遵守群规,由群主移出微信群。
   微信共同体具有经济功能。这种经济功能或者通过微信技术本身的广告,或者网民通过在微信宣传自己的产品,或者通过构建经济信息宣传群,经济信息传播群,并通过微信共同体传播扩散其经济信息,并以此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
   微信共同体具有政治功能。人是政治的人,人天生具有讨论政治议论政治倾向。喜欢讨论政治的人自然会通过微信的方式建立政治价值共同体。在政治微信群里,网民们讨论国家过去发生、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讨论政治政策、政治走向、政治制度,通过讨论政治问题使政治价值明晰化、确定化,进而在微信和政治现实中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政治中国。在微信政治群里,那些意见领袖的思想观点仍然起到引领作用,那些普通的网民,也得到了与意见领袖直接交流的机会,从而降底了与意见领袖沟通的成本。微信共同体意见领袖与网民的互动更具有直接性、针对性、互动性、双向启蒙性。意见领袖可以通过谈论政治理论书籍、政治理论经典,为普通网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政治理论、理解政治的思想环境。
   微信共同体具有文化功能。微信共同体价值具有价值一元化特征,微信里的文化,基本属于一元文化。不同的文化群体,不同的文化价值诉求都会组成相近的文化圈子,完全对立的文化及其诉求,难以在同一个微信群里进行理性讨论。同质性是微信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异质性是微信群的异类。即使不同质的成员进来,不久也会主动退出。同质群并不等于群体里的成员整齐划一,也不等于一呼百应,如果如此,群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即使文化价值观相同,但每一个人的知识、地位、利益、理性能力不同,对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会发生激烈的争吵。同质群的好处在于容易沟通,求同存异,理性交流。也正因为如此,微信在客观上起到了网络语言净化的作用。微博是广场,微信是客厅,微博具有开放性,微信则具有半封闭性。在微博的广场里,有自己不认识的人,不喜欢的人,这些人,不会进入群主的客厅。即使不喜欢的人进入了微信的客厅,其言词也温和很多,也不会如同在微博那样“暴粗”,基本上也能做到相敬如宾。微信讨论更富于理性和协商性,鲜有诽谤和谩骂。
   微信共同体具有社交功能。微信共同体成员在线上交友,在线上互动,在线下沟通。微信共同体具有不同的类型,诸如微信环保共同体、微信慈善共同体、微信公益共同体、微信大爱清尘共同体、微信公民共同体、微信捐款共同体、微信法律人共同体、微信媒体人共同体、微信知识分子共同体等。他们在微信中汇集,在现实中发力,不断拓展自己的空间地盘,展示自己的存在和力量。如果说微博是言说的地方,或者说是言说多于行动的地方,那么,微信则更侧重于联合起来行动的地方。他们通过微信,帮助他人,支持他人,让那些社会的边缘群体、弱势群体、底层群体获得一定方式的救助。微信群体成员经常搞线下活动,享受着微信共同体社交的幸福和快乐。
   微信具有传播功能。微信共同体是信息传播的聚散地。微信共同体的成员把各方面获取的信息通过微信聚集在一起,再以最快的速度在微信和微博里同时传播出去,这是微信共同体与现实共同体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微信共同体传播不但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的走向,而且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的价值。微信给传播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如果说原来是博客和微博二分天下的话,那么现在就是博客、微博、微信三分天下,微信取代了部分微博的功能。
   微信共同体具有娱乐功能。微信的娱乐功能是通过网民在微信上发有趣的段子、图片、语音说话、娱乐信息、抢红包展示出来。人们通过微信,可以获得幸福与快乐,分享喜悦与悲伤。那些具有心灵鸡汤的段子,也能给人们心灵以某种补救,使得人们在生活焦虑的过程中获得暂时的宁静。
   微信的正向功能与微信的负向功能是联在一起的。如果处理得好,就会发挥正向功能,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变成负向功能。微信共同体具有虚拟性,尽管在一个微信群里,也大都互相不认识,难以达到现实的沟通效果,难以满足现实社会中的情感诉求、价值诉求、利益诉求。网民在微信里具有空洞性,到处是微信中人,却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微信共同体的精神家园没有稳定的固化的依托。在微信里获得的存在感也不远不如现实的存在感真实。微信共同体最终还得通过现实共同体来实现人的社会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不断地上微信,是心灵空虚的反应,是精神上没有依归的表现。微信共同体多,参加多个微信群体的网民具有分身乏术之感。微信信息爆炸,让网民不堪重负。
   微信的各种功能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具体地说,在经济上,网民可能会带来虚假信息,也会有经济骗子,经济骗子在微信共同体骗熟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政治上,网民会传播网络暴力,传播政治虚假信息,扭曲政治事实,传播有害价值,破坏政治文明建设。在文化上,微信共同体具有半封闭性,听不到价值不同的声音,容易导致自大倾向、原教旨主义倾向、排他主义倾向和自我封闭倾向,这一点显然不如微博的开放性。在社交上,网民传播社会偏见,引发社会不和谐因素。网络交友稍有不慎,就会被骗。在传播上,网民通过造谣传谣的方式危害社会。在娱乐上,网民会通过传播低俗恶俗的东西降底娱乐的质量,在娱乐至死的同时,也彻底失去了道德与价值的存在感和意义。一句话,微信共同体也是双刃剑,既能成为社会良性发展的助推器,也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恶性推手。
   如何发挥微信的正向功能,抵制或减弱微信的负向功能,这是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微信管理、实现微信共同体的法治化、自治化、道德化都是必要的举措,在目前的情况下,仅靠单一的方式进行管理,凑效慢。实现多种举措的立体化管理,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对微信共同体进行管理,既要扩张权力,同时也要防止公共权力滥用。既要让微信共同体自治,也要防止微信共同体跃出法律的边界,侵占其他共同体的权力。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