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学生作文立诚为本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8-31 08:10
标题: 学生作文立诚为本
学生作文立诚为本 



1991年3月《上海教育》刊登署名周新发的文章,题目是《中小学作文训练写实调查研究》。文章指出,题材真实的只占三分之一。时间过去近20年了,这一调查结果,依然有着现实的警醒意义。
据《成都商报》报道,成都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中,班上40多个孩子,竟有30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26个学生承认了自己是瞎编的。(《中国青年报》2010年4月16日,5版)
无独有偶,日前,我担任某市小学生作文大赛评委,翻阅了近千份学生的作文,也发现了大量的令人痛心的作文撒谎现象。如写《我身边的雷锋》,让座子、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夹子,这种“五子登科”、言不由衷的内容屡见不鲜。
近日,网络上“20句经典小学生撒谎作文语句”流传甚广,我这里仅举10例:
1.扶老奶奶过马路后,老奶奶问道:“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拍着胸脯回答:“我叫红领巾。”
2.每当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脑海中忽然闪过毛爷爷、张海迪大姐姐的身影,和他们比起来,我这点困难算什么!
3.买东西的时候,阿姨多找了两角钱。突然看到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我就退了回去,低下头,发现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
4.五星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们比起来,我心里惭愧极了。
5.烛光下,看着妈妈头顶的几缕白发闪闪发亮,用布满老茧的手灵巧地帮我缝补衣服,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出来。
6.今天是教师节,我想起了老师,他们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7.阳光灿烂,风和日丽,我在马路边,捡到一角钱,交给了警察叔叔,警察叔叔夸奖我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8.小红是我的同桌,清秀的眉毛下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仿佛会说话一般,腮边还有两个浅浅的小酒窝,美丽极了。
9.我的奶奶是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她经常给我讲故事,陪我数星星,晚上当我被子掉的时候,她都来帮我亲自盖上,有这样的一个好奶奶真幸福。
10.写议论文,需要举例子的时候,牛顿、居里夫人、爱迪生、马克思、白求恩、毛泽东、雷锋一个个闪亮登场,尽管很多时候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干什么的。
读了这些连篇累牍的假话、空话、套话的作文,让人坐立不安。这种“失真”现象说明,在中国,说真话的教育是一场持久而艰难的战斗。
作文说假话、空话、套话是一种不良的文风,我们应当大张旗鼓地反对。儿童必需从小养成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作文中不要唱高调,不要写归写,做归做,言行不一致。作文不是为了考试,它是一种表达方式,不需要虚伪,不需要无病呻吟,不需要冠冕堂皇。学生胡编乱造与虚构、想象是完全不相同的两回事。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如作文命题的问题,评分标准的问题,考试机制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成因,我认为是学生作文观的问题——在学生的意识里,作文是个假东西,可以撒谎。当学生写着“爸爸,我想对你说”、“妈妈,我想对你说”之类的作文时,他们知道,最终看这篇作文的是老师;当学生写着“心中的小秘密”,表达对伙伴的思念或愤怒的时候,他们知道,最终看这些文字的是老师。作文造假,当然责任不在学生,不在老师,也不在家长,而在于应试教育这种制度。
什么是作文?对少年儿童来说,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是心灵,是情感,是尊严,是荣耀,是本真的袒露,是压抑的冲动,是秘密的公开,是温馨的表白,是内在的觉醒。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是一个“人”的世界,“言”的世界,“心”的世界,“情”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作文就是应试制度的突围和人文价值的升腾,就是人的生命情怀别样凸显。
作文贵在立诚。
《易·乾》有言:“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叶圣陶先生指出:“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359页)
立诚,是由作文的性质决定的。从客观上说,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从主观上说,作文是为了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因此,“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无非要他们生活上终身受用的意思。这是‘修辞立诚’的基础。”(叶圣陶语,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436页)
立诚的基本要求就是“作文”与“做人”的统一。人文合一是作文的规律,人是作文的灵魂,作文是心灵的喷泉,要写“真”文,先做“真”人。新课程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发轫于“做人”,回归于“做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是对学生的“道德”规范,“为人”准则。有的教师专心致志于各种所谓的“作文能力”训练,认为作文便是“作”出来的,可以任意拔高,可以无中生有,可以口是心非,而把塑造健康的人格给淡忘了。作文与内心的真实想法相背离,造成了“做人”和“作文”的分裂,其结果只能两败俱伤,既失去“做人”的起码“真诚”,又失去“作文”应有的“真实”。学生在作文中失去了“我”,写作文就只能胡编乱造,无病呻吟,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回作文的灵魂,让学生用真实的情感,独特的见解,灵动的章法展示个性。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我们怎样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呢?一句话,那就是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坚持“言文一致”的原则。话怎么说,就怎么写,我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做到一个“真”字。道真事、说真人、吐真情,写一句话,一段话,乃至一篇文章,要把自己想写的人、事、景、物真实地呈现出来。不说假话、大话、空话,不能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写老实文,这是作文的真谛。
小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胡编乱造现象?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材料可写,这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我心烦”,是学生作文时的心理;“无话可说怕作文,假话连篇编作文,东拼西凑抄作文”,是学生作文时的表现。学生平时不善于观察,缺少生活积累,提笔时,只好“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以“假、大、空”来凑数。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0卷,244页)叶老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文章二者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离开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作文固然要伏在桌子上写,但作文材料却不能够单从伏在桌子上取得。只有放飞作文,学生才会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寻找素材,把目光投向生活的广阔空间,鲜活的素材才会滚滚而来。为此,老师应该让学生在作文的世界里生活,在生活的世界里作文,让作文和生活交融在一起。从观察感知、体验顿悟,到捕捉信息、提炼素材,直至构思谋篇、运笔成文,都要以生活为准。
贴近实际是学生“易于动笔”的前提,关键要注意“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生活,感受学生的生活,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生活。要去掉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以“真”为美,让学生说心里的事,说烦恼的事,说痛苦的事,说高兴的事。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作文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主作文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要开放胸怀,不棒杀异端,不轻易否定异类,不伤害童心,不钳制童真,把学生当成孩子,把文字当成文章,让他们写出有个性、有活力、有灵性的文章来。
立诚,是作文目的达成的需要;立诚,是作文与生活关系的体现;立诚,是时代向学生提出的要求。让我们永远记住叶圣陶的话:“立诚最为贵,推敲宁厌频。”(《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8卷,251页)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