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对中国式双年展10年发展的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31 00:35
标题: 对中国式双年展10年发展的反思

对中国式双年展10年发展的反思
中国双年展,要唱国际歌
文/胡赳赳
<<新周刊>>第259期



中国式双年展的10年发展之路对应了全球化的坐标,但没找准自己的位置,它跟经济、政治、文化的体系一样,具有中国特色、极具活力但又令人生疑。



  瞩目高歌猛进的中国当代艺术30年,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中国的艺术双年展在最近10年中从无到有,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

  “中国艺术双年展始于1996年的上海双年展。”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策展人朱其最近致力于对中国艺术双年展10年的总结,他说:“双年展从一个国人甚至艺术界初期也不太了解的艺术年度性展览制度,成为一个国内受社会重视的艺术展示体系。”

  “双年展”这个词严格地说应该叫艺术年度展,只不过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习惯性的统称。实际上在艺术圈的习惯用法,也可以指称三年展、五年展。艺术年度展在双年展体制形成以前也有,比如全国美展,是5年一次,由全国美协举办,德国的卡塞尔文献展也是5年一次。不同的是,全国美展不是国际艺术展。

  回顾双年展10年,不少艺术批评家认为,它的体制与国际正常的展示体制惯例,仍存有很大差距。而且,“双年展作为一个国际交流和国内启蒙的平台,正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

  对这个已经建构起来的艺术平台进行10年反省,无论从学术还是文化推进而言,“都是一个迫切需要做的工作。”

双年展的10年清单


  上海双年展在1996年率先启动,前两届在艺术语言上保持一个稍有革新但基本保守的格局。1996年这一届以油画为主,加上三个外籍的上海艺术家的装置(其中艺术家陈箴的作品还被取消);1998年第二届是以新水墨画为主,比第一届更趋保守。

  “前两届几乎谈不上是一个国际双年展,也没有反映当代艺术的基本现状。”朱其说,这个情况到第三届上海双年展由侯翰如策划才稍微有所改观。

  但侯翰如的双年展被艾未未等人在上海搞的“外围展”搅了局。这一年的双年展出现吃婴儿照片、在身体上种草、将一批死马放在展厅、杀动物等行为艺术,一位艺术圈人士回忆说,这差点让上海市政府下决心从此关掉上海双年展。

  正是得益于上海美术馆馆长方增先的补救,才使中国艺术双年展的道路回到正轨。一位熟知内情的人说:“当时方增先紧急派人到北京等地寻求艺术开明人士的访谈证词,呈上市政府,表明当代艺术主流并没有跨越政治界限,同时请当时的中央美院副院长范迪安和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来担任双年展委员会正副主任作为双保险,这才使上海市政府终于放心。”

  2002年和2004年,分别由许江和范安迪来担纲总策展人,一个是Video,一个是设计主题,“这两届偏技术性一些,才安全度过了4年。”

  紧步上海双年展后尘的是两家民营机构,一家是南京的经典艺术拍卖公司出面主办的中国艺术三年展,另一家是成都加州国际会议中心和成都市政府合办的成都双年展。

  “南京的中国艺术三年展实际上并没有文化部的批文,只是因为该机构的负责人与有关部门的关系,才在小范围自行其是未受非议。”据知情人讲,成都双年展的加州国际会议中心是成都市政府和美国背景的成都籍华人合资的,该机构负责人邓鸿出国前是一位水墨画家。

  上海双年展由市政府出资,南京的中国艺术三年展和成都双年展都是这两家民间机构自己单独出资,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中国策展体制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庙堂和江湖的双重烙印。

  成都双年展更显奇怪,2001年举办了第一届之后,居然时隔5年才办第二届,许多艺术家笑言说,双年展成了“不定期展”。

  中国三年展在2003年办了第一届,许多参与过的艺术家如今都记忆犹新,“当年以双年展的名义低价买的很多画,如今都已成天价。”中国三年展的背后是艺术淘金的一种手段。

  朱其说,这两个民间机构的双(三)年都没有外国艺术家参展,实际上相当于当代艺术版的全国美展。

  另两个比较著名的是2003年由广东美术馆创办的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由中国美协和北京市政府合办的北京双年展。

  广州三年展办了两届,以当代艺术为主,“一开始就准备同上海双年展竞争”,在圈内颇受好评。北京双年展则在艺术圈遭受恶评,这主要是由于它实质上只是一个变相的全国美展,并具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策展制度。

  “比如它没有总策展人制,哪怕是执行总策展人也没有,连续两届都是三个美术界最高官员亲自担任策展人,然后采用以前全国美展式的集体评委开会选作品制度。虽然有外国艺术家,但好像是外国美协选派的艺术家,作品保守异常,有些连保守都谈不上,甚至不少是三流外国艺术家。”朱其分析说。北京双年展实质上是全国美展失去吸引力后,美协想通过办双年展争取主动。

  但这更像是各地和各国的官方老大的聚会沙龙,实际上跟当代艺术没有关系。但由于挂着北京双年展这块响亮的牌子,所以吸引了不少“社会上的艺术爱好者”。

  还有一些规模小的地方双年展和各种单项双年展。“最可爱的是贵阳双年展,第一届花了几万元就办了,第二届花了11万元也办了。”一位知情人士笑言,“虽然挂着艺术双年展牌子,实际上是一个西南艺术展。”

  此外,还有油画双年展、雕塑双年展、版画双年展、摄影双年展、水墨双年展等各种单项双年展。至此,中国从10年之前不知双年展为何物的时代,一下子变成军阀割据式的双年展林立,甚至有艺术批评人士断言,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双年展最多的国家。

中国式双年展的反省之路

  国际上至少有二十几个双年展,遍布四大洲。双年展在国外一般都是由当地政府成立独立的双年展委员会,由地方政府出资成立法人基金会,并在当地建有专门的双年展场馆,由双年展学术委员会来选择总策展人。双年展体系跟当地的市立美术馆在行政上是两个体系,不像中国的几个主要双年展基本上是跟市立或省立美术馆一体的。当然国外也有合一的,比如美国的惠特尼双年展就是由惠特尼美术馆主办的,但这种情况不多,并且规模较小。并不是所有的双年展都是国际顶尖的,就像全世界有大大小小众多的国际电影节一样。

  众多的中国双年展虽都挂的是双年展招牌,但真正跟国际惯例的双年展相去甚远。比如双年展至少应该都是国际性的,应该实行法人基金会体制,双年展体系应该跟市立或省立美术馆脱钩成为独立的体系,应该实行总策展人制,应该是反映探索性和前卫性的当代艺术,但朱其在总结10年来的中国式双年展发现:“这些基本的指标没有一家双年展是达到的,即使是艺术圈评价比较高的上海双年展和广州三年展也没有达到。”

  双年展体系在中国建立10年以来,由于资金、江湖潜规则、阶段性的意识形态政策等原因,实际上已经在中国走形。

  中国的双年展体系也起过重要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当代艺术对社会和政府的启蒙上。对于政府的启蒙使当代艺术的多样的语言形式进入了政府美术馆和媒体的合法宣传,但仅限于技术性的前卫艺术,像行为艺术和批判精神的作品还是很难进入双年展。有批评家哀叹说:“在使前卫艺术和当代艺术部分合法化之后,它实际上已经开始失去了理想性,以及进一步锐意进取的可能性。”

  现在,中国各种双年展的使用资金加在一起每年也有上亿,但这些资金基本上都是分散使用了。实际上,只要有两个重要的双年展也就足够了。像成都双年展、北京双年展、中国三年展尽管都是叫双年展,但也就是两年一次的展览,跟真正的像威尼斯双年展这种模式实际上没有关系。

  也许这种双年展对艺术圈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不了解当代艺术的社会、政府和媒体还是有很大的欺骗性。”有艺术策展人明确表达对双年展的不满:“中国的双年展体系缺乏文化战略,以跟国际艺术接轨的目标,将本土舞台让给国际策展人。”目前操作双年展的主要有三批人:海外策展人、美术官员和一部分善于交际的艺术家,而“1990年代以来的推进中国本土策展的群体基本上是被排斥在这个体系之外的”。







后殖民文化效应下的中国双年展


文/朱其

  国际双年展体系提供了很多艺术权力和资本利益,但是它的后殖民文化效应也在急剧体现。

  1990年代中后期,中国艺术江湖圈形成兄弟会或者老鼠会式的圈子就是在这种国际艺术双年展背景下产生的。尤其是那些艺术体系比较保守的地区,一个艺术家赶不上一个国际双年展,实际上就会在十年之内失去一连串国际展览,而他的同伴也许赶上了一个展览,就会有一连串展览,这两个水准起步差不多的艺术家就因此拉开了差距。在艺术圈,这叫一环赶不上,环环赶不上。像1993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群体,在参加完一系列国际双年展之后,1990年代末完成了国际知名度和个人收入的原始积累,他们的国际资源很快又打回国内,比如他们先形成国际市场,促使国内和华人买家跟进,他们率先挣到足够的资金和国际知名度可以在国内媒体搞公关。等国内艺术资本大量涌入炒作当代艺术时,他们率先完成了名声和市场铺垫,在国际上已经失去新鲜感之后,又成为国内资本泡沫的宠儿,并一下子进入豪富阶层。由于进入豪富阶层,由开始的一个地下艺术群体,一跃成为中国社会高层的座上宾。这个背景又可以成为国际收藏圈和展览体系进一步无法舍弃的理由。当然,1993年开启中国双年展的这个群体现在已经淡出双年展体系,这对他们已经不太重要。

  海外策展人如果能真正推进中国的当代艺术,帮助中国当代艺术真正进入国际平台,引入先进的艺术思想,倒也无可非议。但从过去十年的实践看,海外策展人更多地属于“走穴”性质。

  国际双年展的策展人在国际艺术圈实际上已经形成一个相互介绍的走穴群体,你能报得上名的世界各地的双年展基本上控制在某一群策展人手里。这个策展人做完了威尼斯双年展,就去做光州双年展或圣保罗双年展,他再推介他的朋友来做下届双年展,等到全世界所有双年展都被这个圈子做遍了,也就十几年过去了。由于这些人成天满世界跑,他们实际上在展览选题上已经程式化了,不外乎后殖民主义、现代性、亚洲资本主义这些时髦理论。他们的艺术家选择也是江湖化,无非是一个国际江湖,各国江湖大哥推介自己的人马给他。所以,中国的双年展官方负责人能接触的也就是这群人,要指望他们设想出历史性的伟大主题以及选来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也是不太可能的。

  事实上没有真正所谓的国际艺术或者国际主义艺术,只有一个国际江湖圈。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接轨到目前实际上已经触顶了,欧美艺术界该给中国人的都给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给的,比如它不可能用专门一个章节把中国艺术家写成最重要的艺术家,即使你真的超过了他们的艺术家。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