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我的带班绝招——私人定制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25 15:39
标题: 我的带班绝招——私人定制
我的带班绝招——私人定制
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于洁

一、小超市与选择题
  
  这个班级初一时究竟是怎么个乱和差,我不描述了,总之,我在初二时成了这个班级的第三任班主任。
  看了一下初一期末考试成绩,虽然做好了思想准备,还是被吓着了。我的目光落在最后一名绵绵的成绩上,五门加起来的总分还不如别人一门功课的成绩。
  “她厌学,不要读书,想来就来,不来就不来,家长也拿她没办法。”
  接班一个星期,我暗自心喜:她天天来上学的。虽然神游在外,可总比逃学要好。
  9月9日我在北京开会,接到她打来的电话:“老师,我想对你说……”
  声音轻微,吞吞吐吐。心情很好的我自作多情了一把:“绵绵,你是要祝我教师节快乐吗?我在北京呢。”
  “不是,我就是想对你说……我明天不想来上学了。”
  “啊?为什么呀?”瞬间一盆冷水浇得我心里凉凉的。
  “老师,我以前就是这样的,我已经读了一星期学了,我不想来了。”
  “可是,我这个班级需要你呀。”我镇定下来,这一天果然到来了,我想好的对策终于要派上用场了。“绵绵,你看,班级小超市开起来了,文具用品都很齐全,也有标价,同学们只要往储蓄罐里放了前就能拿走自己需要的文具用品。这第一批物资是我出钱购买的,现在资金可以周转了,就需要有人不断地给小超市进货,对不对?”
  “嗯。”电话里传来的声音明显是有些好奇的。
  “我知道你的父母是菜场里批发水产的,对于如何批发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他们比我懂,所以我决定把这个小超市承包给你们家,这样你就要一直呆在学校里,观察到什么文具缺了就要及时通知你父母进货。成吗?”
  “嗯,好的。可是,老师,我实在读不好书……”
  “没事,不用着急。明天见?”
  “嗯,明天见。”她的声音带着喜悦。
  10号一清早看到她坐在教室里,这真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了。课间休息时我喊她到僻静处。
  “我知道6门功课要你一下子都搞定是不行的,不如这样吧,6门功课你选一门学学如何?其他五门我不做要求。”我看着她说。
  她吃惊地看着我,发现我不像开玩笑的样子,不由得脱口而出:“我选语文。”
  “好的呀,我是语文老师,这个忙我帮得上。就这么定了,认真学语文。”
  一个月以后,她的语文及格了。
  “不错嘛,一个月搞定了一门,看来能力很强,要不咱们再选一门试试?”
  她笑眯眯的,想了想,选了历史。期中考试,语文历史都及格了。
  “老师,我再选一门吧。”她自己来找我,有点小得意的样子。
  “好的呀。不过我提醒你一句,你不要选物理。”
  “为什么?”
  “物理太难了,我们选的功课是奔着及格去的,你要是选了物理没考及格,多没劲啊。”
  “老师,你小看我!我就要选物理!”她来了点犟脾气。
  “好吧,我提醒过你了哦,你选了它就要努力哦,物理老师在楼下,有问题你就去找他。”
  她哪里知道,我就是要她选物理,初二才学,一点点内容,是可以搞得定的。而英语,唉,真能算了,她连20几个字母都没搞清楚,一年荒废了,是怎么也爬不起来了。每个人能力有大小,我不会强求她门门都及格。
  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6门功课四门及格了,其中政治还得了优秀。颁发进步奖的时候,大家都笑意盈盈的。
  孩子,我不在乎你考几分,可是我在乎你是自暴自弃地过着日子还是斗志昂扬地生活。
  小超市和选择题,都是为你一个人量身定做的。这个,我永远不会告诉你。
                             
迟到和早饭二选一
  
  老师们告诉我,茜茜的初一是天天迟到的。
  父母离婚后她跟随母亲,母亲上夜班,早上只管睡觉,不喊她起床,也不给她做早饭,也不给她买早饭的钱。
  茜茜在心里话本上写道:“每天都是自己调闹钟起床,再自己做点早饭吃。可是总要闹了三四遍了才突然醒来,时间已经来不及了,错过了公交车就要等好久才有下一趟,根本没有时间买早饭了。父亲给奶奶一点零花钱,奶奶基本都给了我让我买早饭,可是最近奶奶生病,那些零花钱都拿去看病了,也没钱再给我,我是不想问父母要钱的,所以连买早饭的钱也是跟着奶奶的病断断续续地时有时无了……”
  这个孩子的迟到背后是饿肚子。昨天晚上六点多吃的晚饭,到今天中午十一点半才吃得到中饭,难怪她总是第一个冲到饭盒那里。正在生长发育期的她,每天上午总是晕乎乎的无精打采。
  “你负责起床,我负责给你准备早饭。你洗把脸就往学校来吧。”我在心里话本上写了这样一句话。
  我每天给她调换一下早饭的品种,确保她的营养能够跟上。
  在迟到和早饭之间,我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准时到校是纪律,吃好早饭是健康,当二者不可兼得时,我选择了后者。
  我没有因为迟到去“修理”她,我还自己贴钱给她买早饭。我有点软,我有点傻,我就是想让这个女孩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一点温暖。这是我能做到的。
  从接手这个班级的第二个星期开始,我每天给她买早饭,坚持到了今天,没有缺过一次。
  我们心照不宣,我每天悄悄给她,她悄悄拿好。从不言谢。只是在每天放学的时候对我绽开笑容,和我挥手说再见。只是她不迟到了。现在,她升到初三了,早饭我会买到她毕业的那一天。
                             
两个字到一句话到与陌生人交流
  
  我带学生去素质教育基地。
  第二天去挖红薯。他蹲在地上懒洋洋地拉着一棵小草不动手。教官提醒他,他不予理睬。教官火了,问他“你是不是男人?”他站起来就往田埂边上去了,远远地蹲着,任谁劝都不予理睬,直到整个活动结束,他还是一个人蹲在那里,谁劝他回去都没用。从头到尾他都没有说任何一句话,直到他父母把他接走。
  学生们告诉我他从来不说话的。没有人敢去惹他。大家都觉得他的沉默有点恐怖。
  我和任课老师沟通,老师们已经教了他一年了。他确实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老师们都不敢去惹他,上课从来不提问他。
  他的心门关得蚊子也飞不进去。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他的沉默让人不安。
  收到了他母亲的求助信:“从小老师评语总是说儿子内向,不回答问题。家长会,我也会向老师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给出的答案都是不肯响。当时也没太上心,想着儿子大了自然会有所改变。可是现在15岁了!他从不与他人说一句话!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在家里也是难得开口的!我十分担忧,长此以往,孩子的情商极低,恐将来到社会上很难立足……作为父母,我们也时常提醒自己耐心再耐心,可是有时看到他这样子,原先想得好好的,好好说,平静说,到最后总是失守发火,头痛呀!真不知道要怎么与孩子沟通?我们初中生涯,应该是孩子人格定型的关键期,一想起,就焦虑呀,求助于老师,像这类型的孩子该如何引导,如何教育呀?”
  我也挠头,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案例。只能摸着石子过河了。
  我的学生放学时必须要做三件事情:收拾干净桌面和周边环境;把凳子塞进桌子下面;挥手、微笑和我说“再见”。
  他把手缩在袖子里,面无表情,象征性地挥了挥,算是和我再见。我微笑着对他说“再见”。
  时间长了,这个仪式不再陌生,他脸上的表情有些松弛了,在我的这个规矩里,他渐渐有了改变,手慢慢伸出来了,能用比较自然的表情看着我,翕动着嘴唇不出声和我说再见。一个月后渐渐能听到他的“再见”声了。
  2014年10月,我在班级里搞“班级好声音”朗诵活动,采用小组朗诵的方式。
  这是我不动声色逼他就范的方式。他不和人说话,那么如果学生们求他参加呢?他会开口朗诵吗?我把退路也想好了,如果他实在不说话,那么就做评委吧。
  他小组的一个成员在赛后心得中写道:
  
  干嘛“磨”字的后面空那么大位置?老师,我想写20个“磨”字可以吗?
  从前,老师们不敢喊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担心他的沉默会引发彼此的尴尬,现在,我有了一点儿底气。我在语文课上继续不动声色地开始我的逼他就范。
  开火车!一个开放性问题放下去,一竖排学生一个个站起来说,总有学生说不出来的,那就坐下再思考。万一他站起来不说话,我们都不会尴尬,坐下再思考不就得了?我也得给我自己留条后路啊。唉!教育无痕,死多少脑细胞才能无痕啊!
  “越往后越难回答哦,被前面的人都要说光了!”我挑衅他。他是第六个站起来的,居然说了一个想法!我心里狂喜,却不动声色:“不错,说得有道理!请坐,后面同学继续!”
  我选了他的作文进行了精心修改,作为美文欣赏在我教的两个班级推荐阅读。他的表情很镇定,看不出什么。只是在学生们读到作者xxx的时候,我明显看到他脸上瞬间红润。
  沉不住气的是他母亲,连夜发来长长的短信,“揭发”了他回家后在餐桌上的掩饰不住的狂喜。他居然在吃晚饭的时候不停地描述课堂上的情景!
  当我在班级里开展有意义的寒假作业“炒菜记”时,他给了我更大的惊喜!
  想不到歪打正着,他居然喜欢烧菜的!他能跟菜场里的人交流了!还带上了微笑!整个买菜烧菜的过程他有了活泼和幽默!
  我布置的作文《写给好朋友的一封信》中,欣喜地发现,他终于在班级里有了好朋友。
  
  艰难的教育啊,从来都是不动声色,从来都是费尽心思,从来都是循序渐进,从来都是耐心再耐心。有所为,有所不为。
  24年的班主任生涯,你问我有什么治班的绝招,我的回答是四个字----私人定制。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25 15:40
洁沙龙“班主任的求教”(一)
案例呈现:一位新班主任老师的求助信

于老师:
    我们班有个孩子比较特殊,在他小时候他爸妈就离婚了,他跟爸爸一起住,他妈妈偶尔会把他接走住几天,他爸爸工作比较忙,对他不怎么负责,平时一直五六点才来接,之前一二年级几乎是一直处在放养的状态。
    前任班主任跟他沟通过多次都收效甚微,我接班之后了解到了这个情况也找过他爸爸,但是也没有明显的效果,开学至今我已经很多次找这个孩子谈话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都比较差,甚至还打隔壁班的同学,所以前一阶段上午我没课的时候都是在班级里盯着他的(因为我的课都在下午,上午比较空,我就在别的老师上课的时候,坐在他的身边看着他上课),可能由于我和他妈妈的共同努力(他的妈妈也会趁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对他的学习关注,有时也打电话督促他),他进步很明显,上课认真多了,也不打架了。
    后来因为我要带比赛训练比较忙(我是科学老师,是个男教师,比较年轻),也就没继续盯他,这几天感觉他又松懈了下来,不仅上课小动作又多了起来,而且下课我们班另外一个活宝(多动症,控制不住自己)惹他,他也会忍不住还手。
    昨天放学后我又找他聊了很久,这孩子平时没什么朋友,就跟那几个调皮的男生玩玩,他们在一起常常会闯祸,他哭着跟我说:其实跟他们几个人玩有时候也不开心,但是如果不跟他们玩就更难受了……
    我听了之后也很心疼,只能鼓励他更加努力,改变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但是我感到这孩子的心理已经出很大的问题了,敏感、脆弱、没有自信、孤僻,虽然比起刚开学已经进步了不少,他自己也很努力了,但是仍然每天都过得不快乐,虽然我常常找他谈话,开导他,让他在坚持下去,但我也没把握这样他究竟能否彻底改变,他会不会想:为什么我已经按照老师的话努力了,大家还是不愿跟我玩?跟那几个人玩,万一打起来了又要被批评,我该怎么办?
    我觉得他的内心一定非常委屈和痛苦,今天中午他又被我们班那个活宝惹了,他忍了很久还是没忍住打了起来,在食堂他又委屈地流下了泪水……虽然我最多可能只带这个班一年,但我真的很想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想让他和正常孩子一样有个快乐的童年,可是我当班主任经验实在有限,之前也从没遇到过这样的特殊学生,我也有些不知所措了。午自习下课的时候他一个人在墙角哭,作为班主任,我真的很难受。
                                                                     
  版块一:我们发现,这个老师在前期对这个孩子的帮助是比较有效的,为什么会有效?
  杨雪瑶
  1.关注。我们发现,班主任积极引入了对于孩子而言比较重要的母亲的角色,母亲的关注以及电话的督促,给了孩子学习的动力。对于小学学段的孩子而言,被关注,或者说被重要的人关注,对自身而言,是有巨大的鼓舞作用的。
  2.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注意到,这位班主任选择了上午没课的时候是在班级里盯着该学生,亲情和友情的缺失,让孩子原本饱满的心灵逐渐干涸,这时,身旁老师的陪伴给予了他巨大的心灵慰藉。他的心灵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是个“被爱者”,甚至会觉得自己和其他人比起来是“特殊”的,这一点让他的自我感觉良好了起来,这也有助于激发他对学习的好感。

  钟晓龙
  1.有孩子妈妈的共同努力(虽然不是每天都与孩子相处);
  2.老师开始所做的一切,孩子有新鲜感,亦有被关注的感觉,从而主动配合老师,想博得更多的关注和陪伴.如老师有时间盯他,看着他上课,使他学业上取得进步,有成就感,从而就有行为上做得更好的想法;
  3.孩子希望通过老师的做法和自己的改变,进而博得其他同学的关注;
  4.这一点是猜测:可能希望自己的改变,能得到妈妈更多时间的陪伴.

  王燕:
  马斯洛的理论告诉我们,人有很多种需要,其中一个就是对爱的需要。前期老师的一些做法,就是不断在给予整个孩子“爱”。
  1.帮助找回母爱。班主任抓住了孩子落后的一个原因:没有父母督促。取得其母的配合,让其感受到母亲对其的关爱;
  2.努力帮助其约束自己,努力爱自己,不自暴自弃。班主任很尽力,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在其他教师上课时督促他认真听课,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待;
  3.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班主任经常打电话、谈心,让孩子脱离“游离”状态,“心有所属”。

  卫娟娟:
  1.孩子突然感觉到被人关注、被人关怀的温暖,有强大的喜悦感和存在感,这是在之前家庭和学校生活中久违的。
  2.孩子本身还比较单纯和善良,他心中保存着本能的积极上进的一面,现在有机会去绽放一些。
  3.班主任前期除了谈心,还靠人盯的方式,这是通过外在的压力和约束来管教学生,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规则和制度的顺从主要靠外在的力量,所以这也显得“盯紧了,成绩就上去了”的效果。
  4.班主任还充分调动了家长的因素,尤其是妈妈的力量,家校合作,双管齐下,有了成效。

  陶芳芳:
  1.单独紧盯迫使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
  2.孩子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妈妈的关心,渴望爱的他内心是很高兴的。
  3.老师和妈妈的紧密联系让孩子处于集中监管的范围。

  赵丹:
  1.与家长进行了有效的家校联系。对孩子更为关心的母亲加强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关注,孩子感觉受到关注,学习更有动力。
  2.对学生管理细致。采取坐在旁边盯人的方法,学生课堂和课间不良行为被有效约束

  俞晓萍:
  1.班主任和该生多次谈话,可能将了如果仍然这样会受到怎样怎样的纪律处分,起到了一定的震慑和约束
  2.班主任联系了孩子的妈妈,和妈妈达成了一致,实现了家校的联手
  3.班主任采取了人盯人的战术,基本上该学生一直处于他的视线监督下,甚至上午的课都是陪同在旁边,那该生几乎处处处于警觉,没有机会表现真实的一面

  方莼
  1.这是个缺乏关爱的孩子,内心很渴望得到关爱。因此,当老师和妈妈一起关心他时,他表现得很配合,看起来很有实效。
  2.这个孩子也想要好,但是,前有“活宝”惹他,后有不良习惯影响,他自己很困惑,而有了老师和妈妈的双重辅助,他有了方向,有了奔头。表现也就好了起来。
  3.父亲对他一向疏于关心和管教,而这个班主任正好是个男老师,对他表示关爱,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心理替代。让他感受到了类似父爱的情感,因此,他积极改变了。

  富伟丽:
  1.缺爱的孩子哪怕一点点关心都有致命的诱惑,表现的好可能是一种讨好,讨好别人希望得到关心。
  2.有人喜欢,心情愉悦,更有力量把事情做好。
  3.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他也一样,可能在我们没看到的地方他也有在努力。

  费佳玉
  1.新老师接手,孩子表现相对比较拘谨。换句话说还不敢太放肆。
  2.新老师与老班主任的做法肯定不同,对孩子来讲是全新的,孩子比较能够接受。
  3.新班主任自身刚接手时比较关注学生的优点,待时间长了后便会发现学生身上的不足。即班主任的视角发生了变化。
  4.刚开始觉得变化大,可能也只是表象,或者说短时间有效。

  王晓炜
  1.孩子本身需要一个“拯救者”,期待能够有人帮他脱离“苦海”。
  2.任何小孩子都有一种新鲜感,对于新的事物都会去快速接受。
  3.班主任在一开始用新较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班主任期待的变化并没有出现,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关注度下降,导致了教育的反复。
  4.孩子表面上好了,但是真的好了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25 15:41
于洁沙龙“班主任的求救信”(三)

一位班主任的求救信

  版块3:你对这位班主任老师有哪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钟晓龙:
  1.首先班主任要自己学一些儿童心理学,了解孩子一些行为产生的原因,懂得孩子的需求;
  2.要从孩子家庭入手,虽然很难,但仍需要做,通过预约上门家访(要父母同在),让其父母感受到老师为孩子做的努力,使他们能更多关心孩子的心理,更多地陪伴孩子学习,游玩,感受父母亲情,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
  3.多管其下,听取任课老师和有经验的班主任的意见,与其他同学多沟通,了解自己看不到的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价;
  4.班主任时间毕竟有限,不适合长期陪伴某个或某些同学,可请任课老师课上多提问,多鼓励,课后多辅导。适当多开展精心准备的班级活动,让孩子与同学们共同参与组织工作,给予展现才能的机会,获得大家的关注和认可;
  5.指导孩子自主学习的方法,以获得班级主流同学认可接纳为引导,培养其刻苦学习的精神,增强自信(这孩子缺乏自信,渴求关注)。以他最感兴趣的一门学科为突破口,上课专心听讲,作业集中精力认真完成(班主任可每天到任课老师处检查他的该门学科作业),好的及时肯定表扬,有问题的及时指正,再检查,直至该门学科孩子能在班级名列前茅。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在其他学科上以此类推。

  赵丹:
  1.从班委、学生处了解该生的情况,看是否与自己了解的有所不同
  2.将该生的问题逐条列出,并分析原因,看哪些需要家长配合,哪些需要任课老师配合,哪些需要班主任长期关注,哪些需要班级组长及同桌监督等。
  3.在帮该生培养学习习惯的问题上,在组内开会,课堂由同桌和组长监督其认真听讲,任课老师适当增加关注,一周一总结,及时反馈。
  4.在帮该生培养行为习惯的问题上,课间可安排有益的运动小组活动,将其与其他调皮的学生分离开来,班主任加强课间巡视,防止反复。
  5.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期、定期的有效的家校关系,定期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情况,从家长处了解孩子在家表现。
  6.与学生保持适度的距离,关爱,但不过分。
  7.帮助孩子选择学习目标,竞争对手,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8.观察发现孩子擅长的事情,鼓励他做好,慢慢帮其树立自信,接下来选择一门他较为擅长的学科,帮助他取得较好的成绩,一点一点增强自信心。
  9.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王晓炜:
  1.尽力联系他父母,实现家校合力。与孩子的父亲沟通,尽量取得他的理解,制定计划将孩子父母的的空闲时间量化,通过班主任这一桥梁,形成关爱孩子的合力。
  2.在孩子身上找到他们真正缺乏的是什么。很多人说这孩子缺的是父母的关爱,这点我承认,但是在现有格局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我认为他更缺乏的是一种感恩的心。记得我在我班级的一次主题班会课上专门跟同学们探讨了“没有谁天生都必须对你好”的一个主题。父母就有一定需要对你好的义务么?难道他们没有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么?通过主题班会与个别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有一种感恩的心,让他感谢父母对他的付出,也让他尽量原谅他们的离异,让孩子放下由来已久的心理包袱。进而引导孩子明白人与人相处相互的,当你在对其他人好的时候,那么别人也必定会对你关注的。引导他传递正能量,那么我相信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孩子必将越来越阳光。
  3.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似乎只关注这孩子的家庭,孩子的行为,与孩子的心理特征。但是我们却很难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让父母走进他的心灵,缺乏父母的关爱是这孩子产生敏感、脆弱、没有自信、孤僻,心理特征的重要因素。作为班主任,应该让父母明白孩子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让他们尽量抽一点时间一起与孩子玩耍,哪怕只是演戏。让同学们走进他的心灵,孩子的心理问题或许是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的,但是更多的是周围人的目光与语言,如果没有把周围的孩子引导好,没有同学去真正关爱他,而只是将他的父母离异作为嘲讽他的对象与远离他的理由的话,那么不仅和他玩的孩子的圈子会越来越小,班主任在他身上的努力产生的仅有效果也将付之东流。让班主任走进他的心灵,作为班主任我觉得应该作为他心灵的倾听者,让他把一些痛苦的事情讲出来,哭出来,喊出来。合理的心理宣泄或者是这孩子最需要的。
  4.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人面对挫折往往是一种心态问题,很多孩子因为自身的缺陷,失败与家庭的问题,在成长过程中一蹶不振,而很多孩子却迎难而上成就了自我。记得我一次在与一位先天性青光眼的孩子谈缺陷与挫折的时候,我就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上帝很馋,见谁咬谁,所以,人都是有缺陷的,有与生俱来的,有后天形成的。既然无法抗拒,又难以弥补,就只有“既‘咬’之,则安之”,从容应对。你咬你的,我活我的,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布,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或者干脆学学尼采,公开宣布:上帝死了!
    同时要让着孩子明白,有时候付出努力并不一定能立刻成功,如美国总统林肯在成为总统之前,承受了20多次大大小小的失败,但是每次失败之后都不断去努力与奋斗,最终他成功了。让孩子明白失败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只有在失败中明白自己的不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不断改善,那么你才能取得将来的成功,努力是一颗种子,只要持续不断地去努力,那么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的。
  5.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将由人管班转为由法管班。
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奖也要罚。在班级与班级的学生一起制定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并取得全班学生的认可,制定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的完善的班级监督体系。一旦有学生违反班级规章制度就给予相应的惩罚。通过这个方式增加学生违反班级纪律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身上的“劣根性”,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邱军:
  1.首先是老师要将这个班级带下去,只有继续带下去,这些建议才有意义,如果将大家的建议适当应用,这个孩子能够教育好。
  2.老师要将对孩子的怜悯之心变为关爱之心,助人之心,成人之心。
  3.老师要树立信心,只有老师有了信心,才会不断鼓励孩子,孩子也才会有自信心。
  4.让孩子每天写自己的成长日志,老师每天都给于及时点评,既让孩子每天看到自己的进步,也是对孩子的一个思想的引导。
  5.经常和家长联系,尤其是要将孩子的进不及时反馈给家长,这样家长会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也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
  6.自己买点小奖品,对孩子的进步适时地给点奖励。

  卫娟娟:
  1.班主任要调适心理:放松,再放松些,淡定,再淡定些。减少不必要的失败感和焦虑感。以平和、强大的心态对待这个孩子。
  2.改变以往教育策略,不要再靠盯、谈话等方式了,要尝试和孩子交心,虽然可能比较难,但一定要积极尝试,比如聊聊孩子喜欢的话题,兴趣,爱好,理想等等。
  3.发动周围多方的因素,家长、科任老师、全体同学的力量,组建一支富有正能量的心理健康团队,在任何时候都能有人出现来扶助这个孩子一把。
  4.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比如《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等等,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尊重、理解、互助的积极的人际交往方法。
  5.班主任要提升自己家庭教育指导的水平,给这个离异家庭一定的指导。比如通过家长会的方式,让不同类型的孩子家长一起谈谈他们的育儿经验和困惑,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尝试给出建设性意见,邀请这个孩子的父母参加,让他们在听取别人建议和讨论的体验中,慢慢审视自己的错误理念和做法,慢慢寻求正确解决之道。我觉得这个是成就这个孩子的根本之处。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陈忠:
  1.与孩子的父母联系,交换孩子的情况,进一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因为母亲是可以起到作用的,鼓励母亲为了孩子继续之前的努力,同时尽可能发动父亲也加入进来,帮助人孩子建立信心。
  2.既然班主任时间不可能做的更长,也没有太多时间像之前一样盯着,那就调动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参与进来,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能改变的,首先要改变孩子在其他任课老师心中的印象,让他们觉得孩子如果过早的放弃实在是可惜的事情。然后商量安排该生能够做得学科上的事情,让他多参与,多活动,负面因素的影响也就会降低。
  3.给他一定的班级事务,让他能够觉得自己的参与也是很重要的,同时帮助他和其他较好的学生建立友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让其他好的学生帮助人他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让他建立在生活上的信心和信念。
  4.开展一些他能参加的班级活动,为班级做出贡献,帮助他在班级里建立威信,能够交道更多的知心怕朋友,就不会感到寂寞,冷清了。
  5.班主任还要帮助他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与调皮捣蛋的逐渐远离,减少或是避免接触。为此班主任要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提高孩子的是非观念,及相应的处理能力。

  傅娟:
  1.打电话或上门家访,以一个班主任的人格和诚心,说服一个家长(爸爸或妈妈)全心照顾孩子的生活,起码做到让孩子吃饱饭、穿暖衣、睡好觉。
  2.班主任与科任老师沟通,发掘孩子身上的一个闪光点,看看孩子最喜欢、最擅长做什么,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他,安排他为班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一展所长”也好。让这个孩子找到自信,找到在学校里的归属感。
3.在孩子取得任何一点点进步(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时候,打电话告诉他的家长,让孩子的爸爸妈妈也感受到付出的收获和喜悦。
  4.悄悄地找来几个成绩优异且心地善良的同学,告诉他们这个孩子遇到困难了,需要他们的帮助。请同学分学科辅导孩子的功课,告诉他如何听课,与他共享学习笔记,课后一起完成作业等等。并通过沟通取得这些同学家长的同意,时刻关注并表扬有耐心有方法的同学。
  5.帮孩子建立一个“成长小口袋”,每天用一两句话记下这个孩子的点滴进步。比如“今天上语文课举手回答问题了。”“今天中午吃饭很快,而且没有浪费。”“今天帮老师拿了尺子,谢谢你!”并适当地给予奖励,一颗糖一个拥抱一张合影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进步、成长的快乐。

  俞晓萍:
  1.要与班级的任课教师就这个孩子以及其他几位调皮捣蛋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座谈,特别是把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接下来的想法与老师们一起谈论,这样既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又能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即便自己比较忙了班级也能得到及时且正确的引导,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2.要注意与孩子的谈话技巧,同样是男性,可以与孩子交朋友,取得孩子更多的信任,也给予对孩子的更大的信任,甚至自己忙了不能像期初那样督促他的事实也如实告诉他,激发他抓住机会好好表现,争取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3.在班级组织的班队活动中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恰当的引导这位同学积极表现。
  4.在班级里组建互助小组,暗地里安排1至2个学生与他组成小组,侧重在学习上帮助他,在活动中通过团队合作让他展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感受到同学对他的认可。
  5.通过与家长交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辅导,指导家长根据孩子的个性心理密切配合学校相应措施
  总之,在上述措施中,一定不能在同学、家长、老师的行为中过多的突出他的特殊性,让这些措施显得更自然一些。

  王燕:
  1.持之以恒。班主任内心很想要帮助这个孩子,那么就要在工作中保持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反复抓,抓反复,不要因为看不到成效就放弃了,持久的关注,真诚地谈心还是需要的。
  2.循序渐进。要努力挖掘这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让这个孩子能以此为“支点”,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哪怕很小很小的“成就”,让这些“成就”慢慢为其树立信心。同样一件事,别人表扬三分,他,就要表扬十分。
  3.找到归属。这个孩子与班级中的其他人有一种“相离”的感觉,那是因为他还没有完全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或者说这个集体还没有接受他。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这个孩子真正属于这个班级。“人尽其才”,他身上肯定有自己的“优势”,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并且利用好,让他这个“优势”在班级中发挥作用。例如让他负责帮老师帮作业、擦黑板、关灯等,从这些小事慢慢做起,让大家看到他的存在。当然,这期间,班主任要多与他沟通,鼓励他做好,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接纳。
  4.制造环境。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让其他的孩子能正确对待他,可以组成“互帮小组”,请一些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又愿意帮助他人的孩子,聚到这个孩子身边,使这个孩子获得“正能量”,来抵制那些不良团体的影响。
  5. 寻找后援。家长肯定是班主任最大的后援,要经常与家长沟通,以诚相待,与家长达成共识,多和家长反映这个孩子的进步之处,让家长也有信心一起去帮助改变孩子。与任课教师达成共识,商讨改变的策略,大家一起关注、努力。
  6.发展爱好。我觉得这个孩子总是会做出一些不良的举动,也许是因为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学习上又没有成就感,又没有朋友,不知道该怎么打发在学校的时间,然后就只能以闯祸来消磨了。如果班主任能培养其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让他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那么就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把时间用得更加充实有效了。比如看书,先开始老师可以和他一起看同一本书,闲谈中交流一下书中的内容。慢慢地,让他自己去看,然后汇报读书心得。
  7.给予期待。其实有的时候,教育是需要契机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契机,很多道理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我记得以前我也碰到过一个类似的孩子,真的让人很头疼,但是一次朗诵比赛,我大胆地让他领诵,而他最后真的完成很出色。之后就大有改观。我很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我真的很相信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就有这样神奇的作用。

  方莼:
  1.跟孩子的父母好好谈一谈,看看能否一起对孩子加强关爱,尽量让孩子在家里感到愉快、安全。暂时先不要急着在学习上作要求。劝家长尽量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摒弃那些疾风暴雨式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多和孩子一起活动,一起看动画片、一起开心地笑。切莫给孩子心灵上留下创伤,要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
  2.帮助孩子慢慢与班上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些班级文体活动,小组竞赛,心理团体辅导课之类的,有意识地让这个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在班级里给其分配一些力所能及又比较显眼的事情做。比如整理讲台,管理教具等。树立他的责任感与自信心。
  3.借一些好书给他看,通过阅读来净化他的心灵,修正他的言行。还可以在班上组织孩子们一起看同一本好书,再做分享。
  4.多进行家访。进一步了解家庭环境给这个孩子带来的伤害在哪里,再科学地与家长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5.联合任课老师,在课内外多关心这个孩子。在他出现不良行为时,要更加耐心地处理,杜绝简单粗暴。
  6.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孩子的一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找出更适合他的帮助方法。

  杨雪瑶:
  1.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我们发现,孩子之所以痛苦,老师之所以困惑的症结在于:老师对学生的认识、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其他孩子对该学生的认识发生了矛盾。老师觉得他有所进步,只是后来疏于管教,所以孩子又故态复萌;孩子觉得他自身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还是交不到朋友;其他学生可能觉得他还是老样子,没多大长进。
  2.多元化评价表。从家庭、教师(包括其他任课老师)、学生自我、其他学生四个角度入手,列一列对这位学生的看法,有哪些优点,又有什么不足,综合评价;谈一谈最近有什么事情是做到比较好的,又有什么事情做得还不到位,引起了反感,发展性评价。
  3.建立交友档案袋。罗列“不喜欢别人怎么对待他”和“喜欢别人怎么对待他”的几个要点,并把这些写在大卡纸的左右两边,教师可以鼓励他每天尽量不去做左边的,而多多用右边的要点去对待身边的同学,一周一小结,列出他交到了哪些朋友,并利用周末和新交的朋友外出游玩,家长陪同。
  4.点滴化雨的关注与陪伴。再看这位班主任前期的一些做法,母亲的关注与叮嘱,班主任随堂“盯”,这些举措,多少还是生硬了些,与其说是陪伴,不如说是“监督”。对于这样明显带有“劣根性”的学生,可以采取一些更为柔和、持续的方式:上课时一道严厉的目光(又做小动作吗?我在看着你喔!),课间时一次体贴的聊天(昨晚吃了什么?晚上几点睡的?作业交了吗?),午饭后一场悠闲的散步(孩子,看看你生活的校园,他多么可爱!),放学后一段难忘的补习(上课哪里没听懂?孩子,我们一起再学一遍!)……只要老师想,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这些关注和陪伴,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可以更好的滋养孩子的心灵。

  陶芳芳:
  1.首先了解父母离异的具体情况。然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劝说,立场始终站在孩子一面,让孩子明白的是责任心的重要。如果这里有家暴的情况一定要纠正孩子对父亲或者是母亲的这个概念的理解。孩子既然是家庭原因出现的问题,那么首先解开的是这个结。(这一步不在学生面前做,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为后面的行动做准备。)
  2.拥抱他、告诉他。(这是当着孩子的面做的第一步)告诉他你是多么喜欢他,多么心疼他,告诉他你看到他退步后的伤心,最最重要的是告诉他父母离异的无奈。告诉他并不是结了婚一定会永远在一起,父母也只是陪伴自己一部分的人,与其看到他们不开心的一起,不如开开心心的分开。告诉他这些年你已经很坚强了,但是你可以做的更好。
  3.找一个“托”。召集班干部会议,了解这个孩子成绩落后和人际处不好的原因,然后请大家一起出出主意,怎样才能转变他。这时老师要煽情一点,要让班干部能够挺身而出,自告奋勇。然后顺势敲定班中有影响力的孩子,和他们讲好帮助的具体方法。
  4.低下身姿以求教的态度和各位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并且表达需要帮助的想法,谦虚、诚恳的态度一定会让你得到老教师的帮助,得到你必须的助力。这样才能及时加以鼓励,才能让孩子尝到努力的甜头,坚持一段时间,久之内化为习惯就大功告成了。
  5.午间阅读必不可少。我们副科老师做班主任,有很多空余的时间不知道怎么处理,你要让学生有事情做,学生才会提高更快,班级风貌也会更向上。而阅读是让学生明事理长知识的最好途径。

  富伟丽:
  1.幸福账本。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一个魔方日记的格式,分成不同板块,比如积极自我关注板块(把自己的小得意、小骄傲、做的好事、通过自己努力完成的一些事情等用一句话写下来,比如,今天课堂上的内容我都听懂了,今天课堂上我回答问题了,今天我和谁打招呼了)、感恩板块(谢谢谁把文具借我用,谢谢老师让我和做了什么事,谢谢爸爸给我买了什么好吃的)等,根据这个孩子的需要设计不同板块。并每周或者两周和学生一起交流一下日记的内容。可以和学生商定一个写日记的时间,并进行监督。
  2.教会家长有效陪伴。可以先从亲子共同阅读开始,每天用半个小时一起阅读一篇文章或者是故事或者一本书的一段,并简单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如果能力有限,那就让孩子读,父母放下手里和心里的事情听孩子读也可以。老师可以推荐一些书。
  3.教师放下包袱。放弃拯救学生的想法,承认自己能力有限,相信学生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人生课程要完成,他的经历和他的经验我们要尊重,不要着急否定和改变。

  主持人于洁老师:
  特别推荐大家看一下这段文字:放弃拯救,改变从接纳开始。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三角戏剧:受害者-压迫者-拯救者。
  【迫害者】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
  【拯救者】也是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但他的方式是从较高的位置提供别人帮助,他相信“我必须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够好,无法帮助自己。
  【受害者】则自认自己较低下、不好。有时受害者会寻求迫害者来眨抑自己,或是寻找拯救者提供帮助,而肯定自己“我无法靠自己来解决。”
  这个案例中“老师”扮演了“拯救者”,关注的这个“学生”是“受害者”,父母和那个“多动症的孩子”好像是个“迫害者”。
  “老师”现在扮演“拯救者”角色,特别想帮助孩子,可是效果甚微十分沮丧,又变成了一个“受害者”,时间长了,失去耐心,或者工作安排,不再教这个孩子,必将也放弃这个孩子,那就变成了和父母一样始乱终弃的“迫害者”。那这样的帮助和拯救还不如不开始,因为给孩子的伤痕又撒了一把盐,加重了孩子潜意识中的认识:看看,没有人真的在乎我,我无药可救。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