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以独立的姿态看待语文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31 17:53
标题: 以独立的姿态看待语文

http://www.zjjyb.cn/jszk/yuedu/5667.html
                                   以独立的姿态看待语文                                                         
时间:2014-03-21 来源:浙江教育报 作者:苏祖祥
□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  苏祖祥
      一句话说一遍,没有多少人听,那就说十遍;说十遍不够,就说一百遍、一千遍;如果说一千遍不够,就说一千零一遍。言说之不足故讲课之,讲课之不足故写作之,写作之不足故践行之:这就是郭初阳老师的新书《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的意义之所在。

路标一:守护经典
      郭初阳对经典有一种近乎执着的较真和守护。还是在2006年4月,他就对现行教材随意删减《套中人》进行了再三再四的挖掘和分析,对教材编写温和而又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他不是赤手空拳、理不胜辞地去捍卫经典,而是下足十分的功夫,尽可能搜集各种版本的译本或者原文,不断加以校勘、咀嚼、体悟,从一个字、一个标点,到段落、篇章、题旨,是胡适“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践行者。
      我们为什么要捍卫经典?卡尔维诺写道:“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在当今这个思想荒漠化、艺术贫瘠化的时代,创造力萎缩的人们以恶搞经典、戏说经典为乐事;更有一些无知而大胆的人,缺乏对经典的最起码的了解和尊重,自认为掌握了宇宙终极真理,轻率而自负地拿起手中的剪刀,把经典剪得七零八落、破烂碎裂,得意洋洋地宣称:这样就可以消除其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这种佛头着粪、焚琴煮鹤之举,让人心生痛惜、厌恶之情。
      郭初阳则能按捺住自己的情感,像那个指出皇帝是光屁股的小孩那样,把人们习焉不察的事实逐一指陈出来,让我们看到一些教材编写者实则是剪刀手的一面。
      捍卫经典,是不是就意味着经典处于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呢?当然不是。
      经典不是封禅大典,不是敕命圣旨,而是在不断地质疑和批评以及开放性诠释之中形成的。郭初阳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韩愈《师说》和《祭十二郎文》的解读,别开生面地展示批评意识、质疑精神的可贵,也让我们得到“不可跪着读经典”的启发。
      关于中国经典,郭初阳认为:“全然不懂中国古书,一点也不妨碍我们的学生做一个文明优雅的现代人;事实上,全然不懂中国的古书,一点也不妨碍我们自己在目前的环境里做一个好教师。”
      对此我有一点意见想与郭初阳商榷。传统文化是我们立足的地面,是我们呼吸的空气;无论吸收外来文明多么必要,无论我们如何吸收外来文明,本土资源终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汉语经典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外化为我们的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并以薪尽火传的方式传递着进步和力量。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挖掘、诠释汉语经典进步的一面,扬弃那些反人性、反智化、反文化的一面。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就看轻其力量和意义。

路标二:捍卫独立
      郭初阳十分看重自己作为独立教师的意义,这也是让我羡慕嫉妒恨的一个方面。独立的意义起码有三层:教师自身的人格和地位的独立,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珍视并追求自身独立的意识,教育应该有着独立而超越的地位。
     于今软骨症、缺钙症已经是一种常态,豆芽菜、温室花朵则成为学生身心状态的一种描述。一百多年前,龚自珍曾痛心地用病梅来象征吾国吾民身心遭受摧残的状态:“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今天,资中筠在一个国际论坛上大声疾呼——中国教育不改革,人种都会退化。
      郭初阳原先在体制内有着令我等眼热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他并不汲汲于此。他要摆脱蔓生植物的攀缘附丽状态,成长为独自面对阳光雨露的高大乔木。独立的意义,既体现为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自主自立,又体现为情感和思想的“壁立千仞无依倚”,还体现为践行培育学生独立人格的教育理想。
      对更多的教师而言,不怨天尤人,不推诿卸责,不徒托空言;不做愤世嫉俗、牢骚满腹的愤青,应该是当下我们能够追求的独立。不把自己看得高于别人,不放弃自己对自身启蒙的责任,也不小看自己对他人的影响,这是谦卑而笃定的郭初阳给我们的启发。

路标三:传递爱心
      郭初阳在书中饱含爱意地讨论了汉语语境里一直避而不提的“死亡”和“性”这两个话题。正如说到白天就无法回避黑夜,说到光明就必须提到黑暗一样,他之所以不避烦难地一再鼓与呼,是因为这两个话题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关于死亡教育和性教育,他说道:“漠视死亡教育,让人不懂得此生为人的珍贵与短暂,造成个体对生活的冷漠和生命的珍视;漠视性教育,让人不懂得去爱自己的伴侣,影响的是今后的婚姻。”由此看来,爱成为他讨论死亡和性的起点和终点。他要努力用人类文明最优秀的成果浸润学生的心灵,打破几千年来有关死亡和性的禁忌,力争使自己和学生都成为心智发育健全、德性善良平和、灵性舒展自由、信仰坚定诚笃的现代公民。
      真正的爱,意味着和学生一起体验自由的美好感受,意味着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意味着教会学生在处理个人领域和公共空间之间找到平衡点,意味着我们应该学习如何做好一个社会化的人。在《〈我选我〉之后》这篇文章里,他以约翰·密尔的论述作为思想依据,以罗伯特议事规则作为行为依据,指出《我选我》这篇文章在选举上存在三处程序缺失:
      “第一,关于选举这件事,林老师并没有事先通知班级成员……
      “第二,主持会议时,林老师相当于大会主席的角色,她知道全班学生事先没有充分考虑,本可以给出一段时间,让大家磋商讨论,推举适当选举人,然而她没有……
      “第三,即使是在如此仓促匆忙的情况下开始选举,当有人以自我推荐的方式参加竞选之后,林老师还有挽回的机会,发挥大会主席的功能,问学生们:是不是还有别的竞选者?”
      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运转模式,也应该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和态度。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公民权利的熏染,明确程序正义和目的正义的不可或缺,是郭初阳的自觉、自为的追求。
      人的局限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保持敬畏和谦卑,人的博大的爱心使得交流和沟通成为一种可能。于是,将心比心、切磋琢磨、平等对话成为他和学生们的日常功课。师生之间的平等人格、相互扶持,体现在《教师是负伤的治疗者》里。教师在自身也被七伤拳所伤、被蛊毒所种的情况下,如何在自救的同时救人,如何不把怨气、毒气、戾气转嫁给学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跌倒后又站起、破碎了方愈合、心里作难的教师,深知三折肱为良医的道理,带着自己的伤痕,来更温柔地帮助那未成年的学生们。”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可以在几天内读完,但语文教师的求索之路仍然向无穷的远方延伸。

书  名:《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作  者:郭初阳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浙江教育报)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