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发展期待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6-2-12 08:30
标题: 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发展期待
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发展期待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作者:刘海燕  时间:2012-12-28
  摘 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教研员作为学科教研的带头人,承担着引领教师将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丰硕成果来看,教研员队伍无疑是一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教研员的角色定位决定着教研员工作的方向、任务和价值。教研员应正确把握机遇、找准定位、发挥作用、完成使命,充分发挥其研究、服务、指导的职能,带领广大教师应对新课程带来的全新挑战,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教研员;角色定位;专业发展;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2)14-0027-03
  教研员是随着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在新中国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此也确立了其自身不可或缺的地位。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承载着研究、指导、服务职能的教研员,应如何明确其职责定位,摆正位置、抓住机遇、释放力量、应对挑战,在新形势下,广大教研员应该干什么,应该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都成为教研员应该思考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从教研员的行动状态观察其履职成效
  近年来,广大教研员以课题牵动、项目管理为有效方式,在学科教学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有力地发挥了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作用。但也有一些令人焦虑的现象,导致其工作成效不尽人意。观察教研员的工作状态,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即忙、茫、盲。
  1.忙碌
  教研员的工作涉猎教育教学研究、课程实施研究、学科教学研究、考试评价研究、教师发展研究等领域,其“专家、勤杂、秘书、领导”的多重角色,使得众多教研员疲于应对繁杂的工作,常年忙忙碌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研员的工作内容不断增加,而且综合性越来越突出,常规意义上的教学研究时间所占的份额持续减少。在调研中,一位区级教研员深情地说“:我们的工作任务是计划内弱,计划外强;教育行政部门、上级教研部门的计划外随机性指令、老生常谈的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等部门的新任务,制约着计划内教研工作的开展,真不知道我们教研员到底是干什么的。”另一位区级教研员的周工作计划表(四天的)是这样的:2 次集体视导,2 次点校深入,1 次教研活动,1 次教学观摩。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教研员什么都能干而又什么干不精的尴尬局面。
  2.茫然
  无论是教研员的工作是有计划还是无计划的,他们感受到的是“茫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工作动力的茫然。在各级教研员队伍中,约 75%以上的教研员是从基层走出来的,并且基本上解决了职称及骨干评定等问题,所以,不少教研员在工作上没有内驱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凭的只是工作的热情,他们就只有做“和尚撞钟”的份儿了。而且,部分教研员的“输出能量”也多局限于他人的成果或上级的“精神”,再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其二是工作效能的茫然。教研员主要参与教学业务的指导工作,由于指导本身的刚性不是很强,再加上不少教研员并没有什么“新酒”去灌注“旧壶”,多数老教师是很少主动参与教研活动的。所以,教研员在落实、贯彻教育教学新要求的指令或推动改进教育教学时,常会遇到“阳奉阴违”或固执己见的情形。此时,除了向有关领导“汇报”,教研员自身基本上是无计可施的,这极大地影响了其形象及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研员队伍处于茫然状态。
  3.盲目
  目前,针对教研机构的相关政策、条例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教研员的资格准入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教研员的岗位也就没有相应的标准限制。这就形成了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一,什么样的人能胜任教研员岗位?现在,国家没有严格地规定教研员岗位基本的入职条件,如已有教龄、组织教研工作的能力等,这使得有些教研工作处于照葫芦画瓢的情形,教研员缺少研究的行动,更缺少研究的成果。其二,从全国各级教研员的工作职责来看,由于教研机构设置存在差异,教研员的工作内涵不同,同样的身份———教研员,由于工作的内容存在差异,其工作的目标、要求肯定是不同的。这样,就会使教研工作存在盲目性,从而使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降低。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教研工作具有中介性、频繁性、多变性、选择性、群体性、模糊性的特点〔1〕。从某种程度来讲,建立国家教研员归口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建设高水平、规范化的教研员队伍,迫在眉睫。
  二、从教研员的工作内涵思考其角色定位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全面更新,他们实践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教研员的角色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教研员的角色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社会各界乃至教育内部对教研员职能定位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导致教研员工作目标任务不够明确,影响了其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由此可见,准确定位教研员的角色,对教研员履行职能和开展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1.定位于研究、指导、服务
  各级教研部门“在恢复和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经验,积极组织教改实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是原国家教委 1990 年《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教研部门的工作内涵做出的界定。从中我们不难提取出国家对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教研员是政策执行者、专业组织者、发展服务者、课程设计者〔2〕,同时,又是经验推广者、教改引领者、发展服务者、教材建设者。这些角色都渗透在教研员的研究、指导、服务三大职责之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研究。“研究”是教研工作的灵魂和核心,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研究工作的实际运用就是指导教学、引领教学。研究和指导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3〕。没有研究,就谈不上有针对性的指导,甚至无法指导、无法服务。
  2.定位于研究、合作、引领
  大多数教研员出身于优秀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厚的教学经验,是学科教学的领头人和科研先行者。但“优秀教师”不足以概括教研员角色中学科专业管理者的身份,学科教学的权威也不一定就是教研员。“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明“师傅”一词降低了教研员责任的使命,而“老师中的首席”似乎更让我们想起当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首席”的地位,它忽略了教研员在落实课程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因此,我们更倾向于教研员“课程与教学研究员”〔4〕的称谓,即教研员是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者和课程落实的引领者。
  3.定位于研究、开发、指导
  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某些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并不能准确理解。教研员要帮助教师明确改进的方向,避免他们走弯路。例如,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位校长利用行政手段,用了两年时间强势推进,但教师们并不能真正领会其教学的核心问题,结果最终是学了热闹的表面,但并没有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研员在课程实施、管理过程中,其研究者、开发者和指导者角色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研员必须要有与教师共同成长的理念,要善于从一线教师那里获取第一手的鲜活教学资源并加以梳理、整合、提升,不断用教育新理念、新理论、新模式、新经验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甘当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梯”。
  客观地讲,现阶段对教研员角色的研究是无法统一的。职责和功能的不一致,不同的专家、学者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定位。一般来说,教研员应该成为校本教研的指导与服务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与促进者、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研究者〔2〕。
  三、从教研员承载的任务研究其专业发展
  教研工作的核心是研究、指导和服务。在这一核心任务的引导下,教研员专业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以职业的敏感性去捕捉新的教研细节、落实教育理念、把握教学发展方向,发现教学中的典型并加以推广,纠正教学中的误区并给予及时的指导,总结教学和培训中的经验并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在教研工作中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相互促进的伙伴关系。由此可见,教研员的专业发展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而呈现其自身的特点。
  1.从工作职能看,呈现多层面的专业要求
  教研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不断自我建构〔5〕。教研员的专业素质是多方面的,既要有较深的理论素养、较广博的学科知识,又要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较熟练的教学技术和组织能力。 教研员的专业素质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系统全面的学科知识和经验性、操作性知识等);二是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的能力和方法等);三是专业心态(价值追求、工作态度、职业情操、人生观价值观及处理具体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四是专业智慧(教育灵感、教育机智、教育艺术和个性品质等)。教研员要胜任本职工作,必须在以上四个方面获得专业发展,逐渐形成兼具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研究能力、管理艺术的研究型、专家型人才〔6〕。
  2.从任务驱动看,呈现多角度的角色需求
  在新课程背景下,新课程理念昭示着教研员要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助推者和指导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专业引领和桥梁纽带作用。他们不仅要进行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进行研发和行动的研究,为基层学校的课堂教学和教师发展提供服务、指导和引领。同时,他们还要经常走进学校和课堂,走近教师和学生,为学校和教师排忧解困,将教育改革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及时传达给一线教师,引导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只有这样,教研员才能与一线教师共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
  3.从工作平台看,呈现多渠道的发展路径
  我国每次课程改革从制度设计上都把教研员理所当然地作为“专家”,以致教研员的专业发展完全取决于任务驱动和个人的自主学习,这是制度上的盲区。如果说大学教师主要是师范生的教师,那么教研员就是教师的教师。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师即教研员的专业素质。因此,教研员的专业发展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2〕。
  四、从教研员的工作走向强化其制度管理
  现阶段,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管理、建立评价机制对于明确教研工作目标、提高教研工作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强规范教研行为的制度建设
  在教研员队伍形成的数十年里,在国家层面至今也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教研行为规范和岗位制度要求。一代又一代的教研员,大多数凭借着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对教育事业负责的使命感,在努力工作和默默地奉献着。但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随波逐流、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之人。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教研工作规章制度是教研工作适应整个社会发展趋势,使教研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关键所在。例如,应建立教研员的行为规范及岗位职责、初任教研员上岗资格准入制度、教研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教研员资格认证制度、教研员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制度、教研员教学视导工作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有利于规范教研员的工作行为,有利于为教研员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教研员明确发展方向。这是因为,完善的制度体系、遵守制度的行为自觉,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集体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使整个教研队伍、教研机构长盛不衰的重要基石。
  2.落实促进队伍建设的培训制度
  培训是提高教研员专业素养的一条“大路”,尤其是对省市级教研员在前沿的信息交流和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的专项培训,应坚持常规化、制度化。在具体的培训内涵和方法上,应从宏观上综合文理科、增加多学段的交流,对教研员渗透多学科知识元素。同时,也要为教研员提供有关沟通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的专项培训,避免由于教研员的专业知识陈旧、专业能力下降、专业智慧枯竭现象的发生。此外,教研员还要强化自身的学习,与时俱进。面对新课程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及课堂上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教研员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及时掌握教育理论和学科的发展方向,制定好个人的发展规划和目标,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行动,拓展学科知识和学术视野,立足一线教学的行动研究与实践,注重教研智慧和经验的积累与提升,有效指导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与能力,这才是教研员职业存在的生命。
  3.建立教研工作成果的激励机制
  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研员本身的自觉与自愿,教研员需要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作出谋划和追求,即在下移教研重心与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教研创造力〔7〕。从这一点来讲,如何将教研员从长期形成的简单化、模式化的教研工作方式、方法的懈怠状态中摆脱出来,避免患上“职业倦怠症”,对教研员发展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因此,采取必要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引领教研员发展的正确方向,十分必要。从激励角度来看,为强化教研员领军占位的意识,应启动从国家到地方不同层面的名优教研员或首席教研员的评比活动和岗位设置,给予优秀教研员不同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并作为其业务考核、提职、晋级的参照条件之一。从鞭策的角度来看,为强化教研员的岗位意识,可以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引入教研员的考核体系之中,设立教研员工作考核末位淘汰制,在科学、公平合理的考核体系下,适当的敦促和压力有助于教研员的成长和工作的自觉自悟,有助于教研员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创新进取。
  4.构建教研员工作的评价机制
  积极的评价机制是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手段。在评价内容方面,既要有对教研员自身素养的评价,如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学习态度、工作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又要有年度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和基层满意度及基于教学疑难问题解决的有效性等方面的考察。在评价主体方面,既要有教研员的自我评价,又要有教研员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单位领导的评价,又要有来自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评价。在评价方式方面,既要有过程性评价,又要有终结性评价。只有将教研员的工作置于多元发展的评价机制下,才能有效地促进教研员的专业发展和教研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教研员只有尽快增强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个人的学识、素养,才能找回自己的位置。教研员只有站在教师群体之中,才能不丢失其职能的话语权;经常与教师共同研究实际问题,才能有效地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研员要学会站得更高,习得更广,超越自己,构建更有效的职业能力体系,在不断积累与生成中形成智慧的琼浆玉液。
  参考文献
  〔1〕陈大路.基于教研工作特点的教研员专业发展〔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12):103- 106.
  〔2〕崔允漷. 论教研室的定位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9,(8):4- 8.
  〔3〕刘秋敏.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对教研员工作的再认识〔j〕.辽宁教育,2003,(11):24- 25.
  〔4〕潘 涌. 论新课程与教研员职业角色的创新〔j〕.师资培训研究,2003,(2):32- 36.
  〔5〕符文娟,李幽然.后现代教育思想对教研员的工作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0):24- 26.
  〔6〕丁文平.教研员专业发展:一个不应忽视的话题〔j〕.湖南教育,2009,(8):50- 52.
  〔7〕潘 涌,朱 嬉.教研员如何强化教研创造力〔j〕.教育科学研究,2010,(9):51- 54.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