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翰林的青年教师朋友如何用好网站?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7-12-28 10:47
标题: 翰林的青年教师朋友如何用好网站?
翰林的青年教师朋友如何用好网站?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7-12-28 10:48
http://jszywz.com/forum.php?mod= ... amp;_dsign=48583f60

http://jszywz.com/forum.php?mod= ... amp;_dsign=48583f60


http://jszywz.com/forum.php?mod= ... amp;_dsign=48583f60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7-12-28 10:48
http://www.jssh365.cn/
http://www.jssh365.cn/
http://www.jssh365.cn/
http://www.jssh365.cn/
http://www.jssh365.cn/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7-12-28 11:27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01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01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01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7-12-30 09:38
“互联网思维”对民办学校发展的启示

  田光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成为很多行业发展面临的“标配”环境。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互联网+”行动计划,那么,民办学校作为教育领域中最活跃的组织,如何在这一新的契机中构建自己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民办学校与互联网的连接,既有形式上的物理相加,如建立学校网站、运用网络教学,也有理念层面上的融合相长,利用“互联网思维”经营学校。本文从 “互联网思维与民办学校发展”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提供一些思考的路径。
  用户思维。用户思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注重用户体验,使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商品成交和持续成交的关键;二是注重用户参与,使用户高度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营销中,促进产品不断完善和效益转化。对民办学校而言,家长和学生就是学校的直接用户,他们在学校教育和生活服务的质量上最有评判权,他们的评价也会直接影响到其他潜在家长对学校的选择,这是学校形成良好口碑的关键。因此,建议民办学校在提供教育和生活服务时,能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供一些“超出预期”的服务,尤其是在家长和学生都较为关切的地方有所作为,如课堂教学、艺体活动、宿舍生活、餐饮服务等。
  与此同时,民办学校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生活服务时,也需要多听听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甚至直接让他们中的部分代表加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服务的设计者和提供者的队伍,如定期组织 “家长学生评教”“家长一堂人生课”“学生轮流一堂课”等活动,邀请家长、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宣传工作,形成家长、学生、学校共同体,使家长和学生成为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永久“粉丝”。
  产品思维和平台思维。产品思维和平台思维在传统商业时代就已经存在,在互联网时代,它们被进一步优化和强化。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思维,强调产品或服务的精致化、专注性和迭代性。迭代是通过对上一代产品的持续改进,使用户产生持续消费,其典型代表是苹果手机。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通过打造平台,集中优质资源,为用户创造一种便捷性强、性价比高、选择性强的服务体验,其典型代表是淘宝网。产品思维带给民办学校的思考包括:学校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核心价值是否清晰、是否具有较高品质、是否可以促使家长和学生持续消费。这种思维方式在一些民办学校的特色课程、培训机构的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中已有所体现,比如根据学生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的递增,不断研发、升级课程和教材,从而长期“粘住”学生,但目前大多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产品思维。
  平台思维与教育结合较好的产品是“慕课(MOOC)”,但线下的实体学校对平台思维的运用似乎少有成功案例。以民办高校为例,当前我国共有民办高校约1300所,除了发展较好、影响较大的10多所学校,大多民办高校在与公办高校的竞争中均处于劣势。平台思维要求民办高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在院系与专业建设方面进行合作,打造优势专业和品牌专业的集合体。
  免费思维。在互联网时代,所有人都喜欢免费。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用户。QQ、微信、百度、360、淘宝网、Google、Facebook等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无一不是从“免费模式”做起,逐步发展成为行业的“大佬”。互联网经济的实质是用户经济,有一定量的用户,就可以开发用户的高端个性化需求。
  民办学校能否实行免费教育呢?5月25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敏洪在 “2015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上曾经表示,“‘互联网+’有可能让新东方的课程全免费。”尽管全日制学校不同于培训机构,其办学投入和运营成本较高,实行完全免费的难度较大,但民办学校完全可以借鉴免费思维,降低收费门槛,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从而形成长期、稳定的用户群体,在满足用户最基本、最核心的教育需求后,开发高附加值的个性化服务,如特长课程的学习、出国留学指导、个人成长设计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进而获取更大收益。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7-12-30 09:40
民办教育繁荣背后的困扰


  在全国智慧教育论坛上,遂州外国语小学校一位老师在上课(上图),一名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下图)。本报记者倪秀 摄
  ■本报记者 倪秀
  “我们是用小财政解决大教育问题。”四川省遂宁市教育局局长张永福一语道破该市的教育现状:经济欠发达,人口却不少,近380万常住人口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正日益增长。
  如何满足?遂宁市选择了走公民办教育多元发展的道路。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遂宁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成立的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共计422所,总资产达34.2亿元;仅民办中小学校就有24所,学生人数33385人,占全市学生总数的11%。
  日前,中国教育报记者在当地采访发现,如此蓬勃发展的民办教育,遂宁仅仅用了8年时间就完成了规模扩张,而随之也带来了诸多学校发展和教育管理方面的难题。
  民办学校异军突起激活遂宁教育
  2006年,被称为遂宁民办教育驶入快车道的“元年”,标志就是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标准的安居育才中学开始招生。
  随后8年时间里,遂宁民办中小学如雨后春笋般争相破土而出:2007年遂州外国语小学招生;2010年,九年一贯制的射洪县子昂实验学校招生;2012年9月,射洪外国语学校、遂宁南山国际学校招生;2013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遂宁实验学校也入驻遂宁;2014年,蓬溪县外国语学校、卓同国际学校、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遂宁实验学校、遂宁东辰荣兴国际学校4所民办学校先后开学。
  遂宁民办学校如此集中并爆发式地涌现,是有源可溯的。
  “政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张永福介绍,遂宁市将民办教育作为全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与公办教育同等对待,民办学校在土地、税费、水、电、气价格、招生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政策。“每年政府还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在遂宁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安居育才中学校长许安富看来,除了政府的好政策,市场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近两年,房地产等实业经济形势的变化,让更多的人愿意转向投资教育。”
  张永福为记者梳理了目前看似纷繁复杂的遂宁民办教育的格局。一边是本土培育起来的优质民办教育品牌,以射洪外国语学校和蓬溪外国语学校所属的“智慧教育”系列以及安居育才中学和卓同国际学校所属的“卓同教育”系列为代表;另一边,则是引进的市外优质资源,以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和绵阳南山、东辰等学校为代表。
  这些优质民办基础教育学校的兴起,给遂宁教育生态带来了诸多变化。一方面,生源大量外流的现象得到遏止,外地学生、优秀教师来遂学习和工作的人数逐年增加;另一方面,遂宁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跃升到了公共服务项目的首位,在四川全省则排到了第五名。
  遂宁教育被民办学校激活了。
  师资之困,成民办学校解不开的结
  “最怕开学和放假,因为很多老师可能就走了。”许安富说,学校刚起步的一两年,师资是最头疼的问题,很多老师会通过公招考试进公办学校,“在他们眼里,拿到编制才算端上了‘铁饭碗’。”
  智慧教育集团总学监张仕志深有同感,2008年,隶属于集团的遂州外国语小学招考老师,最初有128个老师报名,考试的时候却只有60人,“那个时候,社会对民办学校不了解,就连教育系统内部都不认可,民办学校很容易出现用人荒”。
  近几年,这一境况有了好转,很多人愿意去民办学校教书。变化源自遂宁市对民办学校的两项扶持政策:一是为帮助民办学校吸引外地名师,遂宁市政府对外地来遂民办学校的教师,给予“引进人才”的待遇;二是加大对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培训力度,建立公办民办学校教师的合理流动机制,每年派部分公办学校的教师前往民办学校支教。
  然而,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公办民办教师交流,国家有相关政策,但却没有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到底如何交流,交流到什么程度,难以拿捏好这个度。”张永福说。
  以安居育才中学为例,2006年开始,该校陆陆续续有公办学校的支教教师,按规定,支教时长为3年,支教期满后教师可以自行选择离开或者继续留在民办学校。
  黄开富最终选择留在安居育才中学,曾经在公办学校工作21年的他,觉得民办学校能把自己的才华施展出来,“民办学校竞争大,教师要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淘汰,这有利于我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黄开富能够留下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仍然拥有公办教师的编制,而对大多数的民办学校教师而言,这样的保障是没有的。
  没有“铁饭碗”留不住教师已经让民办学校很头疼,相互“挖墙脚”的恶性竞争再给民办学校雪上加霜。“在寒假,我的老师都被找去约谈了,甚至还有被威胁的。”许安富说,2014年寒假,学校就有老师险些被挖走,对方开出诱人的丰厚待遇。
  “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教师同为教育事业出力贡献,为什么最后没有同等的待遇和认可?”张仕志认为,民办学校教师最担心的是退休之后的养老问题,根深蒂固的“铁饭碗”思想,总是让游离在体制之外的民办教师没有安全感。他建议,能否建立“民办教师退休基金”,通过这笔基金,民办学校教师退休之后能把退休工资补充到和公办教师同等水平。
  遂宁东辰荣兴国际学校校长刘永金也认为,教师身份和编制问题,是目前困扰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他建议,在中国式民办教育的发展中,能否实行一种“空编”制度,即相关部门给学校教师核编,但不一定要提供财政工资,教师的工资仍然由民办学校发放,政府只是给予教师一种身份认同,给老师一种档案归属。
  招生,校校有本难念的经
  生源,对民办学校来说就是生命线。
  “遂宁的民办学校有很多,当初也是千挑万选选择了这所,主要是看中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我们的想法相吻合,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家长才放心。”记者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遂宁实验学校采访时,学生家长余海雁说,她给孩子选择学校最重要的是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但她目前也对学校较为偏远的地理环境而担心。
  近年来,遂宁民办学校风起云涌,但在日趋饱和的市场下,各校招生的情况参差不齐。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遂宁实验学校为例,2013年9月正式招生,而今年上半年在这所占地80亩,能容纳2000名学生的校园里,却只有34名教师,5个班级52名学生。
  该校招生部负责人段凤翔介绍,学校地处工业园区,是一个新规划的行政区,作为新区的配套学校,人口入驻少,第一年招生显得很困难。
  招生困难的背后,也暗藏着很多乱象。蓬溪外国语学校执行校长李雪琴说,每年的招生季节,各学校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大多都能按照教育局的要求规范招生,但也有的学校一年四季都在招生。”
  为规范民办学校招生,遂宁市教育局列出了严格的时间表:禁止初中学校提前招收选拔学生,每年4月15日前,各学校可以开展有关招生宣传、咨询。4月15日后,可以开展登记、预录工作。5月1日后正式招生,6月底基本结束招生工作。
  然而,市场的竞争还是导致了乱象的发生。去年12月,安居育才中学和卓同国际学校于2014年12月13日组织了小升初招生考试。教育局得知后,下重拳出击,对学校违规招生行为予以通报批评。从通报之日起,取消2014年对学校的市级专项补助经费。取消两所学校及其校长、分管招生副校长一年内市级及以上各类教育评优评先资格。
  2014年,四川省下发小升初的招生通知,全省的民办学校都不允许以考试的方式进行招生,可以面试,但都不能看奥赛的证书。这对民办学校来说,又是一轮新的挑战。
  一位遂宁教育系统内部人士回忆,如今的招生秩序已经是很好了,再倒回去几年,还有学校去幼儿园“抓孩子”。然而,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学校仍然打着高额奖学金的旗帜,吸引学生参加各类的能力测试和素质测评,变相寻找和招揽优质生源。
  平静的湖面下,仍然是暗流涌动。
  规范管理依旧困难重重
  当民办教育完成了最初的规模扩张,如何规范管理这些民办中小学,则是民办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引进来的学校,不可能让他们自生自灭,扶持和支持是必须的。”张永福说,遂宁市对民办学校出台优厚的扶持政策,仅2013年以来,就吸引到40亿余元社会资金充实民办教育。
  但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国家没有明确的规定,省级层面也缺乏可操作的指导,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以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遂宁实验学校为例,该校的前身是一所民办中专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学校面临关门,如何退出?遂宁市便容许他改制成为民办的中小学。“政策的保障,其实给予了民办学校一条生命线。”张永福说。
  但公民办教育到底如何协同发展?张永福觉得在这个过程中部门壁垒没打通,政策没跟进。他认为公民办应该整体谋划,而不应该人为地分开。国家政策一定要配套,要解决核心问题,最终才能实现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当前,随着公办教育的发展,民办学校面临新一轮的冲击。政府对公办学校的投入越来越大,民办学校与公立学校的竞争,早已走过了靠硬件取胜的时代。硬件的长处日渐消失,师资的压力却仍然不减……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说对民办学校是一种分流和洗牌。”张仕志认为,民办学校的分类管理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发展必然。民办学校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样才会有生存的可能。在他看来,作为对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民办学校更多的是为老百姓提供一种多元的教育选择,给予家长和学生公办学校所没有,或者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这就是民办学校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空间。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7-12-30 09:41
回望浙江民办教育30年

——写于民办教育地方立法调研之时

时间:2015-05-05   


  一、浙江民办教育的现状
  据2014年3月份统计,全省现有各类民办学校(不含培训机构)7776所,在校生236.5万人,占全省在校生总数的25%。其中:

  本科院校25所,在校生24万人,占比41% ;
  高职院校10所,在校生6.5万人,占比17.5% ;
  普通高中167所,在校生18万人,占比21.5% ;
  职业高中88所,在校生7.7万人,占比13.4% ;
  初中218所,在校生19.9万人,占比13.4% ;
  小学215所,在校生41.9万人,占比12% ;
  幼儿园7053所,在园幼儿园118万人,占比63% 。
  民办教育虽已做大,但远未做强。四年前,省民办教育协会曾对全省民办中小学的办学现状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多数民办中小学面临日益加重的生存压力,整体呈现走弱的趋势。以下是当年对135所民办中小学的调查数据:
  ——占调查总数60%的民办中小学,教师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同类公办学校,其中1/3的学校,教师年收入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占调查总数81%的民办中小学,学费收取标准受到当地物价部门的限高制约,多年得不到调整。
  ——占调查总数50%的民办中小学,有300万以上的欠债,其中欠债总额达到1000万以上的学校有39所,占所调查学校总数的29%。
  ——教师流失比例在20%以上的学校数分别为,2007年48所,占比36%;2008年45所,占比33%;2009年39所,占比29%。
  ——2009年,占调查总数92%的民办中小学没有得到当地财政的任何资助。
  民工子女学校数量众多。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的433所民办学校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民工子女学校。据笔者对部分地区获取的调查数据推测,全省已领取办学许可证的民工子女学校可能有200所左右。这类民办学校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办学条件简陋,教师收入低下,教育质量不高,是这一群体的基本特征。
  大多数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希望获取合理回报。2011年下半年,省民办教育协会曾受省教育厅委托,按办学类型分别召开5个座谈会,参加人员合计达100多人,重点听取举办者对产权归属、合理回报和分类管理的意见。座谈情况表明,90%以上的举办者不愿放弃出资的产权,其中多数还希望能依法获取合理回报。营利性非营利性的分类使他们面临十分纠结的两难选择:选择非营利性,按现行法规,出资视同捐资,办学中不能获取任何经济回报;选择营利性,则又怕遭遇政策和輿论的歧视。正在试点的部分地区在界定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时,均回避了现行法规的相关规定。
  二、浙江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时期的浙江民办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是浙江民办教育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民办学校,办学层次以幼儿园和培训机构为主,办学主体以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为主,办学动力主要来自民间。1984,创建了全省第一所民办高校和民办高中。80年代未,全省共有各类民办学校838所,其中幼儿园791所,中小学46所,高校1所。
  20世纪90年代,浙江民办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初,在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精神指引下,国家制定了《教育发展纲要》,首次提出要“打破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首次提出要对民间办学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1993年8月,浙江省教委制发了全国第一个支持民办中小学发展的省级政策性文件。1994年10月,浙江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民办中小学协会。1998年12月,浙江出台了全国第一个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省政府红头文件,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省民办教育工作会议。在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在大会作题为《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专题发言。这10年中,全省曾3次表彰为发展民办教育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政府支持,政策驱动,一大批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办学,一批高投入、高起点的民办学校相继问世。90年代未,全省各类民办学校的总数已达8000多所,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总规模比80年代未扩大了10倍。
  本世纪头10年,浙江民办教育的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为数众多的民工子女学校应运而生,一批公办名校参与举办的学校和由公办学校改制的学校强势登台。与此同时,社会资本举办的民办学校遇到前所未有的体制性障碍,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省民办教育协会2010年初的调研数据显示: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以来的六年,全省只新增民办中小学43所(多数为名校办的“民校”和改制学校),而因各种原因相继消亡的纯民办中小学却有33所。
  2010年后,浙江民办教育进入了综合改革试点阶段。2011年,浙江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教育部提出要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10大问题。国家层面的文件起草工作历时4年,改了30多稿,迄今尚未出台。浙江的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在缺乏国家“顶层设计”的背景下艰难起步,针对制约浙江民办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制度和政策创新。当前,改革正在由点及面地逐步推进。
  三、浙江部分地区的民办教育新政
  2011年,列为省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温州市率先制发民办教育新政,至2013年,形成“1+14”共15个配套文件。其主要的创新举措是:(1)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由民政部门按照民办事业单位法人进行登记管理。(2)对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民办学校,根据在校生人数,按当地上年度生均教育事业费标准给于义务教育阶段30%至50%,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20%至30%,高校15%至20%的财政补助。(3)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民办学校,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由民办学校按不高于当地上年度生均教育事业费3的标准自主确定(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优质学校可按不高于当地上年度生均教育事业费5倍的标准自主确定),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示后执行。(4)具备条件的民办学校教师,均按公办学校教师标准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退休费、住房公积金、困难求助等待遇。(5)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民办学校,可以用办学结余奖励出资人,年奖励金额按不超过出资人累积出资额为基数的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2计算,即12% 。(6)明确出资财产属于民办学校出资人所有,出资人产(股)权份额可以转让、继承、赠与,但学校存续期间不得抽回资金。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义乌市连续制发“1+4”共5个配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民办教育新政。其政策亮点集中在政府补助和收费放开等方面,主要有:(1)学位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分别按建立学籍人数和同级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100%、30%的标准进行补助,幼儿园按接收本市户籍幼儿人数和同级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30%标准进行补助。(2)师资补助。培养或引进市外在职特级教师的,任教期间按每人每年5万元标准补助学校;培养或引进市外在职高级教师、省级名师和教坛新秀的,任教期间按每人每年3万元标准补助学校;培养或引进市外市级名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的,任教期间按每人每年1万元标准补助学校;对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和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0%以上的民办幼儿园,按毎班每年3000元标准奖励。(3)社保补助。聘用持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专任教师,并为其缴纳“五险一金”的,根据学校实际缴纳费用的50%进行补助。(4)基建投资补助。对新建纳入教育布局规划且基本建设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幼儿园,600万元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0万元以上的高中阶段学校,分别按基本建设投资额的20%、30%、20%进行补助;对改扩建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和省等级硬件标准幼儿园,分别按基本建设投资额的40%、30%、30%进行补助。补助总额,每所幼儿园不超过200万元,每所中小学不超过2000万元。(5)教学设备补助。新购置电脑、多媒体、图书、课桌椅等教学设备,若购置价格低于政府采购价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分别按实际支出金额的50%、30%进行补助,若高于政府采购价格,按政府采购价格50%进行补助。(6)幼教津贴。对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且大专以上学历的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发放从教津贴。以后连续任教每满1 年,每人每月增加100元,每人每月最高封顶500元。(7)放开营利性民办学校和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非营利性优质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由学校自主确定,报教育、财政、发改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示后执行。其他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含外来建设者子弟学校)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学校可在不高于本市上年度生均教育事业费5倍的标准幅度内自主确定收费标准,报教育、财政、发改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示后执行。上年度生均教育事业费标准由教育财政部门测算确定。
  2014年9月初,丽水市政府制发《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9月底,市编委办制定《关于对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意见》。该市出台的民办教育新政,在借鉴温州等地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与创新,主要有:(1)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由编制部门或民政部门进行登记管理。民办学校法人属性由董事会根据自愿原则选择,采用决议方式决定。(2)凡符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具有国有资产成份、由社会力量举办的从事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活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均可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统称为“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简称“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其中,国有资产成份不限形态、数额和比例。社办公益事业单位除经费财政不保障、人员财政不供养外,享有同类公办事业单位同等待遇,并享受政府对民办事业的扶持政策。(3)鼓励民办学校教职工以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多种方式参与办学。(4)探索通过土地、校舍等要素低租金或者零租金等方式,交由有教育情怀、管理经验和经济实力的教育名家或品牌教育机构通过市场机制办学,建设高端民办学校。(5)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组织派驻支教的公办教师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 。(6)对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 且工作年限满20年,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公办学校教师和教研、教科研人员,通过双向选择,自愿到民办学校支教的,允许所在单位为其提前办理退休手续。
  2014年6月,宁波市政府制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社会事业的意见(试行)》,为该市民办教育新政的制定提供了指导和遵循;具有创新意义的决策思路和主要举措有:(1)文件规定:力争到2016年,全市社会事业领域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民间资本占社会事业投资的比例提高到25%,民办服务机构规模和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发展环境明显改善。(2)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国际幼儿园等高端学前教育服务,鼓励民间资本依法举办高水平的中外合作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3)在已经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领域,应停止新建公办机构。调整和新增社会事业资源优先保障民间资本进入。建立完善全市社会事业投资项目库,定期向社会发布项目信息。(4)鼓励民办事业项目以作价入股、租赁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降低建设成本。(5)将各类社会事业民办服务机构统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其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和政府交办的其他公共服务由同级财政出资购买。探索公共服务补助从补供方向补需方转变,发挥市场竞争优势,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6)放宽民办机构服务项目定价自主权,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以市场调节为原则,非营利性及公建民营机构在政府指导价下实行浮动收费,营利性机构自主定价,实行网上备案制。(7)符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的民办学校、民办医院等工作人员,可参照公办服务机构同类人员标准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8)按照“非禁即入”原则,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领域对民间资金的开放力度。淡化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可以在政策优惠力度上有差别,但政策扶持上一视同仁。(9)保障民办服务机构资产权利。非营利性民办服务机构实行有限产权,允许以奖励形式给予出资人合理回报,在保证不撤资、不影响法人财产稳定和不改变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出资人产(股)权份额经民办服务机构内部决策机构同意,可以转让、赠与。
  2014年9月底,列为省政府扩大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改革试点的诸暨市,由市委、市政府制发《诸暨市扩大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日制民办教育机构在校生人数达到全市在校生人数的25%以上;到2017年,全日制民办教育机构在校生人数达到全市在校生人数的40%以上”。并规定:“开放民间资本投资学前教育领域,原则上不再新设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新办义务教育学校;鼓励高中段学校通过公建民营、委托管理、混合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办学;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和公民办学校之间组建教育集团。”




  黄新茂
写于2014年12月4日
2015年4月1日修改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7-12-30 09:42
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破冰前行


  毋庸置疑,2016年是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

  宏观政策:

  民促法修订开启分类管理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法的完成,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3个配套文件的颁布,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打出一记漂亮的“组合拳”,为社会力量兴教办学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此番改革,贯彻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增强了民办改革的综合性、系统性、协同性,从根本上破除了体制机制障碍。对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而言,可以理直气壮地获得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政府将会毫无顾忌地扶持;选择营利性的民办学校,亦可以按照教育法规和公司法规范办学,堂堂正正获取收益。

  当然,在为民办教育利好政策出台而庆贺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民办教育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分类管理是一场复杂的利益博弈和全新的制度变革,牵涉的利益相关者甚多,要充分预设其艰巨性。可喜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譬如,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办教育财政扶持体系,构建了适合民办学校的财务会计制度;温州市出台《关于民办非企业法人学校改制为企业法人学校的办法》,对改制中的资产处置、登记程序、税费缴纳等作出了规定;深圳出台民办学校教师长期从教津贴政策,财政投入6亿元,为保障民办学校教师权益做出了探索。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民办教育改革的蓝图已绘就,改革的号角已吹响,现在关键是落实民办教育新法和国务院文件精神,省级政府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因地制宜、一校一策,稳妥推进分类管理。

  社会需求:

  市场变革呼唤优质教育资源

  民办教育是市场的产物,因市场而生,因市场而兴,正是由于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多元化教育需求,故而快速发展。

  目前,民办教育外部环境发生迅猛变化,民办学校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共生。从国家战略来看,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科技创新,这对民办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教育供给来看,质量不均衡与结构性短缺并存,出国留学热与弃考热并存,企业“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高端教育需求,深化供给侧改革是大势所趋。从社会需求来看,生源发生结构性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从“有学上”变为“上好学”,对优质化、个性化、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愈加旺盛,为优质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办学质量不高的民办学校则将面临优胜劣汰的考验。

  在非学历教育领域,教育消费持续升温。随着新法允许设立营利性民办学校,教育资产上市的障碍不再存在,教育领域将上演新一轮教育培训机构上市潮和并购热。在分享市场蛋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办学不规范的培训机构跑路关门。因此,该领域也急需依法加强监管,保障教育的公益性。

  在学前教育阶段,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占全国在园人数的54.0%,占据“半壁江山”。在分类管理背景下,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入园儿童的增加,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得到政府进一步支持,获得更大发展;面向高端需求、收费较高的品牌幼儿园亦有很大发展空间。

  在义务教育领域,法律明确不得设立实施营利性民办学校。随着国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民办中小学可以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获得补助公用经费。展望未来,部分具有办学特色、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优质民办中小学,将与公办学校同台竞争,赢得市场青睐。

  在高中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市场占有量并不高,特色化、国际化、品牌化、集团化将是普通民办高中未来发展方向。而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则面临生源短缺、社会认可度不高、教学质量低下的难题,有待破解困局。

  在民办高等教育领域,全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从2008年的1.21亿人将减少到2018年谷底的6897万人,而高考录取率稳步上升,生源危机向民办高校蔓延。究其原因,主要是办学经费短缺、专业设置雷同率高、缺乏特色、教学质量不高。

  自身发展:

  提升质量和规范管理成为焦点

  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当前社会上对民办教育认可度还不高,其重要原因,就是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相对不高。“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民办学校只有关注自身发展,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苦练内功,办出特色,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内涵建设是民办学校提升质量的核心。

  “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对民办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挑战。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要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练内功、比内涵、育英才,依靠质量、特色、品牌赢得社会信任。

  经费投入是民办学校提升质量的坚实保障,捐资文化将逐步形成。办教育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撑,民办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赖学费一直是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众所周知,世界一流私立大学背后都有雄厚的捐赠基金,而这也为我国民办学校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提供了借鉴。可以预见,随着政府财政扶持的加大,收费制度的放开,社会各界逐渐兴起的教育捐赠热潮,民办学校未来获取的资金会更为丰富,这将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民办教育品牌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学校提升质量的关键。教师作为立校之本,强校之基,直接决定了民办学校办学品质的高低。从山东省开展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到上海市提出凡在社会培训机构从教的人员将持有行业评定的从教资格证书,再到南通理工学院向教师发放期权奖励券,众多民办高校高薪招聘大批博士、学科带头人,无不昭示民办院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待遇,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越来越成为民办学校质量提升的发力点。

  规范办学是民办学校提升质量的重要基础。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深入开展,民办学校要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发挥学校章程在内部治理中的作用,健全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保障校长依法独立行使管理权。特别是要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障监督作用,保障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者系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办学体制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7-12-30 10:55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8-1-5 13:56
努力用一种改进的姿态去实践和探索
——2017年12月22日下午在成都市双流区翰林学校全体教师集会上的发言


■管季超(湖北孝感)


尊敬的黄校长、各位同仁:
   本周一,我听了304班欧阳品老师的语文课、305班史玉萍老师的美术课、301班周俊玲老师的音乐课和402班程丽思老师的语文课。
   这四位老师给我的共同印象是:专业基本功都较好!普通话标准,教学语言流畅,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较强,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比较扎实,对课堂教学的通行做法都很熟悉。在整个一节课中也始终充满教学激情,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这四节课也各有一些亮点,譬如说欧阳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七色花》这篇课文时,采用了“自由读”、“轮流朗读”、“默读”、“且读且析”等读文方式。玉萍老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俊玲老师在教授“轮唱”这种新的歌唱方式时,善于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突破难点。丽思老师在教学《井底之蛙》这篇课文时,特别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四位老师的教学状态是咱们翰林学校教师集体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一种展现。
   听了这4节课,我对咱们翰林学校的综合印象更好了,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那么,是不是说这4节课就十分完美了呢?如果以更高一些的标准去衡量,仍有提升空间。
   有一个广告语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工作要求。如果再深究一步,我们很需要更进一步的去提升专业素养,更进一步的去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更进一步的去把握学科学习的内在规律,更进一步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接下来,我们的讨论应该先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共识基础上,那就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促进者,学既是教的出发点,也是教的归宿。
   黄校长给我介绍过,这4位老师都是相应学科专科本科的毕业生。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入职之后,仍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在岗研修。
    在所有的办学条件中,“师资水平”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自学提升不断追求卓越,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永恒主题。
   有没有明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区别。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
   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读懂学生”的能力第一重要。
   孔子说过一个教育原则,叫“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我们对“材”的判断是准确的。很多老师之所以常常觉得“教”得辛苦,但效果不佳,关键问题正出在没有对“材”进行充分的研究。这种对
学生个体学习差异研究的缺失,往往使我们的教师在面对巨大的学习差异时束手无策,或者抱怨生源的问题,或者埋怨学生家长不配合,甚至认为学生愚钝。
    我们到医院去看病,医生会让我们去接受各种身体状况的医疗诊察,查血压查肝功能等等。一圈查下来,医生才会明确的告诉我们他对病情的判断,才敢用药,或决定是否收治住院或动手术。而我们很多老师呢,似乎缺乏精细诊断学生和研究学生的意识,对个体差异千差万别的学生使用同一种方法去教。这正如碰上了庸医,只要病人发烧,就让你吃退烧药,而不去分析,到底是偶尔着凉还是感染了病毒。
   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把对儿童的理解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都提出:“理解小学(中学)阶段在人生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未来教师要成为“读懂学生的分析师”,成为最懂学生学习需求的人,这是教师职业的核心竞争力。
   学生头脑中认知观念的多样化超出我们的想象。曾有研究者对高三学生理解的科学现象进行调查,如就浮力这个学习主题,研究发现,学生对浮力会产生200多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每位学生都会有5-15个观点,即使有相同观点的学生,他们证明观点的方法也不相同。既然有如此之多的个人观念,教学该如何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是否要应对每一位学生的特定观念? 本周二上午,李钢先生在咱们学校上《化学的秘密》这节创客教育公
   开课时,有好几位学生的提问和答问都出人意表,当时听课的十几位老师都露出惊诧或哑然失笑等表情。因为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答或那样问,咱们老师常常想不到。
    本周一史玉萍老师在上《线条世界》这一节课时,可能没有想到,老师在课的前半段讲授是那样清晰,如何做也讲得非常明白,对学生“在自由画出的弧线和螺旋线条上发散思维,想象它像个什么,可以添画成什么”,并无任何限制。对“然后再用点线面去作装饰”也并无苛刻的要求,为什么还会有半数的孩子迟迟达不到老师期待中的状态呢?这就需要去深究一步,加以研究。
   再比如说,程思丽老师在上《井底之蛙》这一课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该篇寓言的寓意,师生异口同声地认为:我们不能像井底之蛙那样见识浅陋,而要像海龟那样多多增广见识。但假如有某一位学生说:“我们要向井底之蛙学习!”我看也是言之成理的。因为课文最后一句是说,井底之蛙听了海龟介绍大海之壮阔,瞠目结舌,觉得自己很渺小。“瞠目结舌”说明它思想上受到震撼,开始反省自己的自我认知。“觉得自己很渺小”之后,它必然会想着要跳出井底,奔向更广阔的天地。如果一个人具有反思的能力,又能知耻近乎勇力图改变,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读“懂”学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次作业一幅画,都是他内心活动的外在表征,当下学习状态的呈现。
   前几天,我看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说的是有位儿童画的研究
者,看了一幅儿童画,就可以从一群孩子中猜出:作者是谁?他的家庭关系这样?是否有抑郁倾向?其父母的夫妻关系如何等等。这位老师研究学生的水平真可谓是出神入化了。
   我们中小学老师的工作非常辛苦,谁都希望能够事半功倍,至少要保证教学是有效的,不能低效、无效乃至负效。
   要让教学有效,除了读“懂”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还要把握各个学科自身特有的学科学习规律。
   我们试想,假如一位艺术课(音美)教师上课的路数和数学课老师差不多,即使看起来有章有法,也可能还称不上高境界的教学。
为什么呢?因为艺术课教学首重感悟,是一种情感色彩浓烈的无标准答案的教育,更尊重个体独特体验的教育。
    再比如说,语文课的学习特别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我在听程丽思老师那节课时,很希望看到她能采用生动有趣的教法,去引导学生反复提问该篇课文的文辞之美,最好是能把精彩的句子背下来,把整篇课文熟读成诵。你看,“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还有“海鸥齐鸣”“海鸟欢叫”等等词语,都充分体现了汉语表达的音韵之美,散文表达的整散结合之美。丽思老师是有这样的意识的,她还引导学生进行过片段仿写的当堂练习。但似乎没有全然摆脱“内容分析”的束缚,在语言积累上用的力,强度还可以再大一些。
    前些年有人写过一篇文章,叫《与“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就是直指语文教学中常常过于强调“内容分析”,苦索文意,而轻视
了语言积累和训练的弊端。
    研究教材,了解学情,设计教法,反思改进,这是咱们教师职业的日常功课。
    教学要求把最重要、最基本、最持久地起作用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而这一些知识是从人类经数千年累计下来的文化中挑选出来的,这就是教学的简约性。教师讲授的作用,恰在于充分挖掘教材,以便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
    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只能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 教育场景、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和教育者自身的条件确定一种相对较好的教育行为方式,选择和创造自己认为好的教育。
    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用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抱。
    这次我应学校董事会和黄校长的盛情邀请,到咱们翰林学校参观学习,和老师们朝夕相处数天,感受到翰林学校教师集体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感受到青年教师朋友们忠诚事业、忠于职守,敬业爱生的热忱,对咱们学校从全然陌生到初步了解,不知不觉把自己当成了翰林的一员。
    参天之树,也是由幼苗长起来的。名家名师也是在平凡的讲台上成长起来的。咱们翰林学校一个最大的办学优势,是咱们的教师群体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是一个非常年轻、充满了青春活力深具发展潜力的群体。
    咱们翰林学校,创校仅五年,但基本的办学条件已完全具备,学校各项工作已逐步迈向规范化。以黄校长为代表的学校管理团队对学校的发展战略也有一些前瞻性的思考。教师群体的团队合作意识、校兴我荣的意识,追求业务提升追求卓越的意识,也逐渐形成。
    最近几天,在李钢先生的帮助下,以“品牌推广、新闻播报、家校互动、学术资讯”为宗旨的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了。毛冬梅、翟秋婷等老师在黄校长的支持下,正在积极筹备,准备创办一本校刊,编印一册学生美术作品集。翰林人的士气很旺,心气儿很足,都抱定了要把翰林办成“规范+特色”的品牌学校的决心。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未来告诉历史。
     谢谢大家!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8-1-5 14:46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员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满足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加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的要求,加强对会员的管理和服务,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协会采取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制。
        第三条 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由协会统一注册登记,收取会费,发放证书。协会授权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发展会员。

第二章 单位会员

        第四条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独立设置的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类社会团体,以及与民办教育相关的社会组织、企业和文化机构,均可以申请加入协会。
        第五条 单位会员入会程序:
       (一)填写《中国民办协会单位会员申请表》;向协会秘书处提交申请的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或相关证件复印件(加盖公章),申请单位详细介绍材料(以上材料一式两份)。
      (二)由协会审核通过。
      (三)由协会秘书处统一颁发会员证书。
        第六条 协会与单位会员的关系是业务指导关系。协会通过以下方式对单位会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提供服务:
      (一)编发简报,沟通信息,加强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二)召开协会工作经验交流会或理论研讨会;
      (三)参加单位会员举办的重要活动;
      (四)评选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等;
      (五)提供单位会员交流平台,协助单位会员举办活动;
      (六)帮助单位会员争取政府购买服务和参与社会服务项目;
      (七)反映单位会员的意见、要求、呼声和困难等;
      (八)利用协会宣传信息平台,为会员宣传办学经验。
        第七条 单位会员通过以下途径接受协会的业务指导:
       (一)报送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二)参加协会召开的工作会议或经验交流会;
       (三)参加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完成协会交办的相关任务。
         第八条 单位会员会费标准为每年1000元。

第三章 个人会员

         第九条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类社会团体的从业人员,可以申请成为协会的个人会员。
         第十条 个人会员入会程序:
      (一)填写《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个人会员申请表》,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提交至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秘书处;
      (二)由协会审核通过。
      (三)由协会秘书处统一颁发会员证书。
        第十条 个人会员会费标准为每年200元。

第四章 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
      (三)获得协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协会工作提出批评、建议、进行监督;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协会章程;
     (二)执行协会决议,完成协会交办的科研任务;
     (三)维护协会合法权益;
     (四) 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五)按规定交纳会费;
     (六)向协会提交学术论文,提供有关学术资料。
       第十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章程》的行为,经协会常务理事会决定,予以除名。
       第十条 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动丧失会员资格:
     (一)1年不按规定交纳会费;
     (二)2年不按要求参加本会活动;
     (三)不再符合会员条件;
     (四)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协会并交回会员证书。

第五章 附则

       第十条 本办法和解释权属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秘书处。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