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余秋雨:要为文化做减法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 07:41
标题: 余秋雨:要为文化做减法
余秋雨:要为文化做减法

    “给文化做‘减法’,也就是选择的过程,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进行重新解读的过程。用减法清理文化思路走出文化误区。”文化学者余秋雨今天做客人民日报总编室与人民网联合主办的《文化讲坛》时指出。
  【观点一】文化患了什么病?用减法清理思路走出误区
  余秋雨指出,大家感觉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好,但是精神文化还是滞后的。那么多文化,却给人感觉精神文化反而滞后。所以这里面肯定遇到一个大问题,就是我们要做一点减法。“做减法说到底是有选择的办法,所谓做减法就是用我们选择的办法把不知道东西选掉它,去掉它,把好的东西留下来。这个做减法的过程也就是选择的过程,而这个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重新解读的过程,在现在讲起来其实特别重要了。”
  如何给文化做“减法”?余秋雨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第一,用减法清理文化思路,第二,用减法走出文化误区。这两个有关,但是是前后两个部分,一个是由减法清理文化思路,就是说我们在大的思路上可能已经要用减法了,就是怎么样去除不必要的杂质,留下最本质的东西,这是思路。第二个问题就更严重了,就是我们现在由于没有做减法,进入了好多误区,做过减法以后,可能这个误区可能就会减少,本质东西也可能出来。”
  【观点二】少点谋术文化 多点大道文化
  余秋雨指出,第一个误区——谋术文化,是需要做减法的一个重点。他谈到,“我曾经和一些大学的低年级学生和一些高中生,认真给他们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他们现在最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绝大多数是谋术文化。很多古代战争故事,了解一些战争打仗,作为历史也是需要的,他们也知道很多宫廷故事,他们也知道很多皇帝、大臣的名字,但是背后的东西都是谋术。这对年轻人心理健康不利。这些孩子从小的时候为了取得好成绩,已经在家长和老师的某种误导下,进入到某种竞争,这种竞争已经进入到谋术的边缘,你再用文化的角度去告诉他,我们古代是怎么闹的,古代是怎么折腾的,这对他们的心理建设真的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此外,谋术文化也影响中华文化的外部形象。”
  “一个民族可以延续这么久,表现它确实有一种和衷共济、互相援助的精神是有的。”余秋雨表示,我们史学家很少写这个,只是留下我们儒家学说这样的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思维。“所以有没有可能减少一点谋术文化,留一点空间给大道文化。这个大道文化,我们是不是在抗震救灾,在一次次我们对抗泥石流、对抗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就感觉到大道文化了,我们并不认识灾区的人,但是大家都可以倾其所有去支援,这是一个真实的中国,不是虚假的中国。也是中国传统的孔子所说的‘仁爱精神’、墨子所说的‘兼爱精神’的大发扬。而权术文化是一种现实,中国争权夺利好多年,这是一种现实。但是如果老在弘扬三国的计谋,老在弘扬宫廷里的针锋相对,老在弘扬这个东西,这就有点误读。”
  【观点三】少点民粹文化 多点理性文化
  “什么叫民粹文化?就是非理性地发表了一种极端的意见以后,有更多不加分辨的人,大力跟随造成一种隐性的暴力,这叫民粹文化。”余秋雨指出,民粹文化有几个特点:一是什么时候大家特别喜欢听谣言,听到谣言就激动,这个谣言和激动带有明显指向性的攻击对象,就是不断要寻找靶子,而这个靶子没有分辨的权利,这个时候我们民粹就构成了。历史上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有这样的时期,这其实是很可怕的。如果被这种裹卷的时候,我们脑子也会失灵,我们会像傻瓜一样听信谣言,这个时候你就进入了民粹文化的怪圈。如果我们不注意的话,我们的文化就会毁在民粹上。
  余秋雨谈到,德国大作家康德对知识分子提出很高的标准,要运用理性,不能卷到民粹里去。“有时人类在做一件事时,一个理性的知识分子出现了,他觉得情况可能不完全如此。所以,我们为什么讲文化和知识分子是社会的定力呢?当大家都有点被什么裹卷时,大家的眼光都会看一个人,因为这个人是知识分子,他有独立的思考,这样的人能不能多一点?现在遗憾的是,有一些知识分子往往走在民粹主义的前面。老百姓倒没什么,被他们的漂亮的语言一概括、激动的语言一概括,风起来,这样的可不可以减少一点,包括中国历史上,包括‘文革’,煽风点火往往是那些‘左’派文人,老百姓很难做分析。所以我们要警惕,还是要增加理性文化,减少民粹文化。对民粹文化,等它发生到极端的时候,我们甚至要用理性去抵制,不能以这个东西作为唯一的标准。社会学上它不是唯一的标准,因为有很多命题是需要思想家认真思考,需要科学思维认真地来研究的。民粹文化说到底就是非科学文化。”
  【观点四】少点复古文化 多点创新文化
  “二十几年前,我还是正厅级的干部,辞职去寻找当时谁也不关注的中华文化的遗址,写出《文化苦旅》。我到世界各地去冒险的时候,其实我也是反复把中国文化和那些古文明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解读中华文化,所以我对中华文化平心而论是非常非常关注的。”余秋雨说,“但是这些年,所有人都在讲古代的东西的时候,我就产生了一种纳闷了,这好象用文言文说出来的东西都叫文化,这肯定搞错了。我在想,20年前谁可以讲几句英文就是有文化,我当时讲课时,英国的白字讲得挺好的,古代的流氓文言文也讲得挺好的,我们不能说古代的东西都是非常好,恰恰不是这样,不能完全复古。文化生命力是创新、创新、创新,它的生命的点一定是创新。”
  “创新很重要。我们国家不断提出创新、创新、创新。但是这些年来,我们在文化上创新的敏感是不够的。我们在电视里面很少让大家感觉到哪一个创新让全国激动。我们所激动的往往是拍卖。拍卖也很好,古代文物的拍卖。但是一个民族的敏感点如果都在遥远的古代,一个古墓的被挖掘,一个古人的被叙述,一个古代皇帝的一个阴谋重新被读解,也可以。按照多元化文化按的观点也可以。但是现在很麻烦,因为信息畅通,任何热点都具有一种风起云涌的积极效应。”余秋雨表示,“如果多少年下来,我们的脑子当中装了很多用处不大的老古董,而对任何创新没有敏感的话,我们的文化很难说是成功了,这点我们要千万注意。现在我们每一年都会发布全世界创新文化的新成果,我们中国人在这方面的贡献还不够大,还很难拎得上去。”
  【观点五】批李白故里之争 要减少些地域文化
  “作为一个旅行者,我在国内和海外走了很多地方,我发现大家都陷入了一个毛病,都在讲地域文化极端重要性。而且引起了争执,这个古人是我们的,不是你们的,你们我们只是一条边界,是这个省还是那个省,大家争得脸红脖子粗,很严重。”余秋雨指出,“现在有很多省到全国各地、到世界各地出了名的人拉回来,证明我们是文化大省,我对这样的举动我经常要予以劝阻,我说你拉过来可以,你可以报销路费和车费,但是所有人要问一句他们为什么离开了,为什么不能在这里待下去,反而证明你不是文化大省,其实那个人也不是背叛你,文化无界,文化人有故乡,但是真正大文化是没有界限的,它感动所有的人,它文化越大,感动的面积就越大,而不要再继续做地域文化的文章。”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