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孝感画人贺马年-马专题-联展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1 11:48
标题: 孝感画人贺马年-马专题-联展
亘古苍茫电裂空,
风狂雪虐万千重。
惯披汗血浴流火,
试看莽原腾玉龙。



=只需点击此图即可进入《教师生活365》!







=汉川 黄华老师


蒋春光:年来了

文章作者:蒋春光 来源:光明日报 

   冬天是缓慢的。它的灰色的身躯庞大臃肿,在大地和天空之间踯躅着,不肯前行。山间雾霭重重,田野一片沉寂。田里的水,堰塘的水,因为少雨,都长了苔,蒙了垢,呈现出灰白的颜色。植物仿佛停止了生长,茎叶老得发黑。村庄隐藏在竹林里,静悄悄的,鸟声零落,鸡打盹,狗酣眠。人呢,几乎不见影子。整个大地,只有寒风在呼啸穿行。
    就这样过了一些日子。细雨下过,雪花飘过,细心的人们发现了外面的变化。不经意间,褐色的地里有了一星一星的嫩色,那是新发的野草;树枝上也有了一粒一粒的浅绿,那是刚生的叶芽。点点野花,一天比一天多地冒出来,点缀在各色植物之间。水有点盈盈漾漾的样子了。雾也轻了,薄了,天空开朗起来,阳光明亮了一些。鸟声渐渐稠密,鸡的小脸红红的,颈子一扬又一扬,在自家的小院里歌唱;狗在田坎上东闻西嗅,一路小跑。路上的人也多了,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村里飘来阵阵松枝燃烧的清香。
    然后,又会有一场雪。这是冬天最后的狂欢,也是冬天的盛大礼物。无边无际的雪,像一张硕大无朋的被子,从天而降,把大地严严实实地盖住。在雪的柔软的被子里,所有的生命都蜷起身子,进入睡乡。星星点点的颜色和远远近近的声响,全都不见了,世界重归沉寂。
    大地是被农家门楣上的红色闹醒的。那一抹春联的红,是白色雪地里一声清亮的小号,由此奏响了年的序曲。先是一家,而后是很多家,都红起来。在这红色之上,是一串一串的橙黄,那是刚刚熏制好的腊肉。雪开始融化。阳光透出云层,照在大地上,亮闪闪的。先前不见的嫩绿,又出现了,比先前更多了。麦苗一天一个样,越长越青葱。胡豆苗的茎秆上,出现了紫色的蓓蕾。农家屋前的空地,支起几根竹竿,上面晾晒着刚浆洗过的床单被套,花花绿绿,像是一面面年的旗帜,昭示着那个年,是越来越近了。
    孩子们出现了。平时村子里很少看见他们,在学校念书呢。现在放了寒假。先听到他们欢乐而稚嫩的童声,那么清新悦耳,苍老的村庄因为这些童声而变得年轻。然后看到他们奔跑的身影,像一个个滚动着的彩色皮球。现在是孩子们游戏和等待的日子。他们的小脑袋瓜里,装着过年的最美好的想象。而最让他们向往的,是母亲和父亲,就要从远方回来了。父母将给他们最温暖的拥抱,他要亲眼看见父母从那个脏兮兮的编织袋或牛仔包里,摸出早就承诺过的玩具、衣服、书本。他们的记忆里,最为深刻的是父母身上的气味:那种混合着汗味、化妆品味以及远方都市味的气味。这种气味亲切无比。现在,他们急切地盼望着再一次闻到这种气味。想到这里,他们小小的身体就会发出一阵轻微的颤栗。
    留守村里的妇女们,也露面了。她们过惯了床冷心枯的日子,说话硬,做事缓。匆匆三餐食,草草一宿眠。日复一日,麻将桌前混时光。冬季的漫天大雾让她们愁肠百结,思绪烦乱。现在,她们变了。麻将不打了,改照镜子了。镜子前一站,至少半小时。头发挽过去挽过来,拿不定梳成什么样儿。脸部肌肉松一松,做几个表情,抛两个媚眼。和人说话,声音婉转,像屋后竹林里的画眉叫。脸蛋儿润了,亮了,眼睛里有雾了,唇红齿白。衣服从柜子里翻出来,试了这件试那件。走在路上,东张而西望,身段袅娜。
    他们回来了。那些从村子里走出去的青年人中年人,千里迢迢,岁末重返故乡。这些游子身体结实,表情老练,穿着跟城里人一样挺括的衣服,皮鞋锃亮,很响地踢着自家院子里的晒坝。香烟刷刷地递一圈。钱夹摸出来,全是红票子。狗不大认得以前的主人了,见了这阵势,怯怯地叫几声,夹起尾巴跑得远远的。他们大声武气,说南道北,就没有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口音大变,跟电视里的差不多了。老人们很眼生地看着他们,笑得皱纹全往上翘,积攒了一年的幸福快乐,从缺了牙的嘴里呼噜噜地冒出来。
    这些青年人中年人,是过年最重大的主题。乡村因他们的回来而充满生机和力量,往日死寂的气氛被一扫而空。
    年是除夕这天到来的,这一天也是年的高潮。家家户户放起鞭炮,其间夹着孩子们尖锐的惊叫声。酒菜飘香,人声鼎沸,一年之中最隆重的时刻正式亮相。所有人为这一天,辛苦了一年。现在他们围坐桌前,端起酒杯,心静神安。亲情和乡情,烈烈的,暖暖的,像酒杯里的酒。
    外面是浓重的夜色,大地阒寂无声,万物悄悄生长。
    也是在这一天,冬天开始撤离,春天正迈着轻快的步子,向我们走来。
    (作者单位:重庆日报社)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1 11:50









=汉川 黄华老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1 11:52

江西 李波老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1 11:56



=孝南区朋兴乡 陈伟老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1 11:58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1 11:59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1 13:35
2014年节日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2014年1月1日放假1天。
  二、春节:1月31日至2月6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6日(星期日)、2月8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节:4月5日放假,4月7日(星期一)补休。
  四、劳动节:5月1日至3日放假调休,共3天。5月4日(星期日)上班。
  五、端午节:6月2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六、中秋节:9月8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8日(星期日)、10月11日(星期六)上班。
  春节“延长”为10天
  明年春节正休日为1月31日(正月初一)至2月6日(正月初七),2月8日(正月初九)调整为工作日,若在2月7日(正月初八)、8日请假,即可与2月9日(正月初十)一天的周末相连,形成“7+2+1”的10天长假。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 12:26
马年来了:看看动物的语言命运

 作者:黄耀红 来源:非常教师网


       动物不知他们的前世今生,没有历史与世界,更没有时间的庄严感。        虽然,在上帝眼里,它们是与人类一样的众生。毕竟,它们没有文字,没有生命时空的重构,没有薪火文明、集体记忆与文化生态。
       你无心去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方式,更无心去理解它的生命过程。你甚至忽略种种动物的可爱与个性,只以一些既成的概念描述各种动物的个性,藉以表达那带着傲慢与偏见的审美或审丑。
       如果你愿意,可以将描述动物的语词编成一部动物话语辞典。在这样的辞典里,你会看到不同动物的语言命运。
以十二种作为生肖的动物为例。
       十二生肖里,鼠与牛、虎与兔、龙与蛇、马与羊、猴与鸡、犬与猪表达出性情的平衡与守正。如鼠之机灵与牛的踏实,虎之勇猛与兔的谨慎等。
       当动物作为人类的生肖,与其说那是它们在表现各自的生物特性,莫如它们在表达系统的文化寄寓。
       然而,一旦离开这个文化心理场,与人类相伴的所有家禽和六畜,其所处的语言际遇多少都存在被侮被贬的不堪命运。
       老鼠的形象从来就不曾光彩过:过街老鼠,人所欲杀;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獐头鼠脑,形象猥琐。
       牛的处境也不相上下:吹牛拍马,小人所为;泥牛入海,自身难保;对牛弹琴,无法沟通;笨牛,犟牛,牛脾气,概言人之愚鲁率直而不知权变。与“牛”有关的语词里,唯“牛郎织女”从神性的维度赋予了“牛”的文化地位,奠定了牛在农耕岁月里的意义。“孺子牛”“老黄牛”作为牛的喻象,总算给了“牛”挽回丁点面子,但这样的喻象所蕴涵的褒义,远未达到“牛气冲天”之境界,它们不过是默然奉献的一个概念定型。
       虎是百兽之王,它的语言命运远远优于鼠牛。虎虎生风,虎胆龙威,虎口拨牙,虎父与犬子,强将无弱兵,凡与“虎”相关的话语,多与勇猛威风相关。但,这并不等于我们的文化不会嘲笑这个动物界的王。如虎落平川,言其失势;为虎作伥,言其失格;狐假虎发,言其失智。“老虎屁鼓摸不得”,言其不可一世。
       兔所扮演的角色也远不是童话里那个种白菜的小可爱,而是被人类捕获的猎物,几乎每种语境都不太阳光:“守株待兔”,兔成为意外之获;兔死狐悲,“兔成为狐的阴暗合谋;“狡兔三窟”,兔成为狡猾的象征;“兔子不吃窝边草”,言匪盗不扰本乡近邻。
       蛇之命运亦往往多与阴冷狠毒的特点相关:蛇蝎心肠,谓其毒;虚与委蛇,斗折蛇行,谓其曲;虎头蛇尾,状其不了了之。《圣经》中的蛇,诱惑人类偷食禁果,亦是一个受罚者形象。
       马的命运明显不同。它一洗被贬损的阴鸷,而显出其语言命运的光彩照人。这,或许得益于古代的战争征讨,交通运输中马之独特地位。
       马到成功,一马当先,马不停蹄,马首是瞻,快马加鞭,老马识途,大多数与马相关的语词都扬眉吐气,除了马马虎虎,吹牛拍马,马屁精,风马牛不相及等等之外。
       羊之命运亦如其性格。它是祭礼的供品,三羊开泰乃新春吉兆;它是温顺而群居的动物,领头羊最不可少;顺手牵羊,则是一种偷东摸西的代指。
       猴的聪明直逼人类,但人类同样没有好话给它。“猴急”状其性格,“杀鸡儆猴”显示人类的警示与镇压。
鸡与人类朝夕相处,人类没有给过她一个好词,并且常将它与狗一样骂:鸡飞狗跳,鸡零狗碎,偷鸡摸狗。鸡飞蛋打,言几败俱损。
       狗本忠诚,然而,它在语言里几乎是一种病态人格: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走狗,看门狗,趴儿狗,落水狗……
       你发现,在所有的动物里,猪最遭人类鄙弃,不用说与猪相关的词,猪本身就成了一个骂人的字眼。猪是蠢之极致,肥之极致,脏之极致。
       从众多与动物相关的语词里,我们发现这个秘密:越是离人类近的,越是常见的动物,越是拥有被贬损的语言命运,反之,越是离人类远的,罕见的动物,越可能被神化,被礼赞。
       像龙飞凤舞,龙凤呈祥,谁曾见过龙,谁又曾见过凤?但它们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两种图腾。
       凤凰来仪,鸾凤和鸣,都是美好的意指。凤凰于飞,爱情美满;颠鸾倒凤,性爱缠绵。
       龙呢是水里的神灵,鱼则是水里的凡俗。因之,鱼龙混杂,意味好坏相混。
       雀占鸠螬乃平庸的争抢,不像鹰击长空的“鹰”,大鹏展翅的“鹏”,孔雀东南飞的“孔雀”,松鹤延年与鹤立鸡群的“鹤”,它们都是卓尔不群的异类,志不在寻常草莽,多附着于深远的文化精神。
       由是观之,越是凡俗的动物,越无法挣脱被损的语言命运。越是珍稀的存在,越被世代称颂。
       这到底是语言的越炎附势?还是人的凌强欺弱?
       一种动物可山林里可以奔跑跳跃,展示生命的野性。可是,一旦它们进入人类的语言,它们就从此成为一种定义,一道符咒,永不可移。
       狗不改其“势利”,狐狸不改其“狡猾”,牛不改成“勤勉”,猪不改成“愚蠢”,羊不改其“顺从”,龙不改其“神圣”……它们都在属于自己的辞典里成为一个概念,一种象征。
       虽然,很可能这样的语言,这样的说法完全有悖于这些动物的真实生存与真实性情,但,语言成了它们的宿命,永不可解的宿命。
       忽而感觉:语言对于真相的掩埋力。
       世间还有什么样的泥土能像语言这样将真相深深掩埋?永久掩埋?
       世间还有什么墓碑,能像文字这样永不漶灭?
       想到无数重大人物的不公正的历史描述,它们的语言命运远不像自己的人生命运,那是一种历史的附加,被捏被塑被改的附加。
       卑微动物的语言命运,竟与伟人英雄的语言命运一样!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3 15:34
标题: =[翰墨茶缘]书法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3 20:56
http://culture.ifeng.com/huodong ... odabainian/mn.shtml
http://culture.ifeng.com/huodong ... odabainian/mn.shtml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4 06:17
200卷《中国节日志》首批10卷在京首发
2014年01月13日 作者:白洋铭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记者白洋铭)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光明日报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之《中国节日志》(共200卷)首批10卷发行仪式”日前在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举行。《中国节日志》项目是由国家首次发起的全国范围的代表性传统节日调查,旨在对传统节日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准确、真实、全面的记录。

  目前已展开了132个课题,参与该项目的专家学者总人数达1500余人。该项目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含节会和重大祭祀)约150个,以节日立卷编纂,按照统一的学术要求和体例进行调查和书写,预计整个《中国节日志》内容约6000万字,出版将达200卷册。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4 19:50
马的故事
刘少华  申孟哲
  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文人墨客以诗词颂之,武将骑兵以手足视之。一段马的故事,半部中国史。
  对上古先民来说,马似乎是“只应天上有”的生物。在《礼记》里,马和龙一样,是一种带着神圣光芒的生物。“河出马图”的记载中,那匹将《河图》晋献给圣人的,是“龙马”,一种有着龙鳞、龙头、龙爪、马身的生物。
  关于马,最直接的神话,莫过于西晋时出土的《穆天子传》。在那个不朽的故事里,拥有八匹神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的周穆王,以造父为车夫,自宗周启程,越漳水、跨群山,北绝流沙,西达昆仑,与传说中的西王母宴饮酬酢。这是一场跨越九万里的旅程,更是一场想象力的盛宴。
  自殷商时起,马拉的战车就开始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驷马战车威力巨大,以至于春秋时期,大国被称作“千乘之国”,至少拥有一千乘战车,也就是4000匹马。
  铁骑纵横华夏,帝王冲冠一怒为宝马。为得到大宛的汗血宝马,汉武帝派使节前往,未料使节被杀。一怒之下,武帝两度出兵,不惜耗费数年,损兵数万,共获大宛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3000余匹。
  到三国割据之时,名马辈出,无论是吕布、关羽的坐驾“赤兔”,还是一跃而载刘备过檀溪的“的卢”,无论身中三箭犹负曹操过清水河的“绝影”,或是随赵云大战长坂坡的“照夜玉狮子”,都为后世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死前命人于昭陵前立六匹战马浮雕,史称“昭陵六骏”,都是他平定四方群雄时的坐骑。
  到宋时,王安石推出保马法,鼓励西北边疆人代养官马。
  而强壮的蒙古骑兵,在马背上一路狂飙,从草原到中原,从华夏大地到欧亚大陆,书写了世界历史上惊人的一章。
  马背上的满族人,一路呼啸入关,八旗子弟马上得天下。
  沉淀进艺术领域的马,寄托着文人墨客的复杂情感。
  黄沙扑面、春风难度的边塞,对垒两军、视死如归的英雄,都与马有关。对王翰来说,能使之告别美人与美酒的,是“欲饮琵琶马上催”;谈起大丈夫何去何从,汉朝名将马援说“当马革裹尸还”。
  对游子来说,“马”又是一个带着疲惫的忧伤意象。在诗中,岑参叮嘱家乡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带着思乡的愁怨,又带着羁旅的无奈;落笔“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马致远,更是将游子的情怀抒发到了极致。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6 00:39
《诗经》显示:“午”“马”结合已3千年
2014年01月25日
来源:苏州日报 作者:周治华







在2014甲午马年即将到来之际,简述世界上已发行的马年生肖邮票,以增喜庆吉祥和邮趣邮乐。亚洲马尔代夫2002年2月1日首次发行中国农历新年邮票小型张、小全张各1种,均印有中文“马年马画徐悲鸿马画选”字样。



在2014甲午马年即将到来之际,简述世界上已发行的马年生肖邮票,以增喜庆吉祥和邮趣邮乐。
世界上第一套马年生肖邮票
世界上日本1950年首次发行生肖邮票以来,至今共经过甲午(1954)、丙午(1966)、戊午(1978)、庚午(1990)、壬午(2002)五个马年。世界上第一套马年生肖邮票,是日本1953年12月25日发行的1954甲午贺年马票1种,面值5日元,图案是福岛木制玩具三春驹(图1);1954年1月20日又发行马年生肖邮票小型张1种,规格102×90mm,内含4枚生肖邮票。
在这5个马年中,世界上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过马年生肖邮票138种、小型(全)张68种,合计206种。其中,只有日本每个马年都发行生肖邮票,共发行邮票9种、小型张5种,是在马年发行生肖邮票年度和种数最多的国家。其邮票图案都是日本的地方玩具,独具特色。日本发行的1990马年贺年生肖邮票中,还有世界上第一次发行编号对奖邮票1种,图案是静冈玩具马(图2)。
在这5个马年中,前4个马年只有亚洲的国家和地区发行,2002马年扩大到世界五大洲。这一年共有53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马年生肖邮票116种、小型(全)张61种,共177种。这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午”“马”结合三千年
中国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华夏和其周围的氏族,有些是以马为图腾。《山海经·海内经》 中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是夏祖,这说明白马是夏人的图腾。《山海经》中有一些“人面马身”、“马身龙首”的记述。在我国最早见到有十二生肖文字记载的,是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一批竹简,在《日书》甲种《盗者》一节中,就有十二生肖的记述,距今2200多年;至东汉王充《论衡》一书中,已有同今天完全相同的十二生肖属相与十二地支相配的完整记载,已有1800多年。属相“马”同地支“午”相配,称为“午马”,位居第七。
而“午”和“马”相配,在我国文献中最早见到的已有3000年,早于睡虎地出土竹简近1000年。这个文献就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在《吉日》篇中有云:“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可见这时,已将“庚午”日与马联系起来了。
在世界各国发行的生肖邮票中,中国生肖邮票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中国国家邮政发行的生肖邮票,均以农历干支年作为票名,如1990年发行的马年生肖邮票票名为《庚午年》;2002年发行的生肖邮票票名为《壬午年》,一套2种分别命名为“马到成功”(图3)、“壬年大吉”(图4)。中国香港地区发行的生肖邮票,也均以干支年命名,如1978马年为“岁次戊午”、1990马年为“岁次庚午”、2002马年为“岁次壬午”。香港1978年发行马年生肖邮票一套2种,图案是一只奔马,体现了马的前进力量,还配上一个书法“马”字,这是中国书法大字第一次出现在世界生肖邮票上(图5、6)。
天马行空献吉祥
中国传统民俗生肖神奇莫测,二千多年来出现了许多神话故事。传说古时马是玉皇大帝的御马,生有双翅,能在空中、陆地、水中任意行动。天马在玉帝宠爱下骄横起来,常在外胡作非为,踢伤人不算,还硬闯东海龙宫要龙女伴它去玩。虾兵蟹将阻拦,它竟将龟丞相打死。玉帝闻报,欲按律问斩,经太白金星等求情,从轻发落,削去天马双翅,罚到凡间,压于昆仑山下。山上栽棵象征神权的桃树,桃树不倒,天马就无法脱身。百年之后,人类始祖经过此地,天马苦求人祖救它,表示愿终生为人间效力。人祖正欲寻求人类朋友,不顾玉帝神权之威,大胆砍去了山顶上的桃树,救出了天马。从此,马在人间繁衍生息,为人类效力,立下汗马功劳,成为人类的好朋友。玉帝在选拔人间十二生肖时,想到了天马,把它排在第七位。
2002年1月1日,不丹王国发行第十套生肖邮票——壬午马年生肖邮票一套2种和小型张1种。邮票2种是连图票,图案是空中飞马,充满佛国祥瑞之气(图7)。小型张全图为一匹身驮佛教莲花、法轮踏云飞驰的宝马。不丹使用藏历,五行与生肖相配,2002年是藏历水马年,小型张下面边纸印有英文“水马年2002”字样(图8)。
汉武帝在《天马歌》中写有“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之句。当时所说的天马,实际上是称为“汗血马”的大宛马。大宛是西域的一个古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史记·大宛列传》称:大宛“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据传此马“蹋石汗血,汁从前肩膊出如血,号一日千里”(《史记·乐书》应劭注)。故称汗血马,又称千里马。蒙古国1972年12月4日发行一套东方生肖和西方航空器邮票,包括十二生肖全套邮票,其中马票图案是飞马和美国“阿波罗”航天器8号(图9)。马能在宇宙中同航天器赛跑,乃“天马”也。2002年2月13日,蒙古发行马年生肖邮票一套2种,图案是空中飞马(图10、11)。泰国2002年4月13日傣历新年发行马年生肖邮票1种,同时发行小型张有齿、无齿各1种配对编号发行,图案是女神舞神马(图12)。韩国1977年12月1日发行1978戊午马年生肖邮票和小型张各1种,图案是韩国新罗王朝开国功臣金瘐信将军墓地十二生肖浮雕马神像,手持武器,威风凛凛(图13)。
2002年1月2日,越南发行马年生肖邮票一套2种和小型张有齿、无齿各1种。小型张图案是装饰画云中奔马(图14)。
马在古代战争中的特殊作用
在十二生肖动物中,惟有马同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战争中,无论是车战,还是骑战,马往往决定战争的胜负,有云:“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马上得天下”。
在我国的成语中,马的成语许多同战争有关。如招兵买马,千军万马,秣马厉兵,金戈铁马,快马加鞭,单枪匹马,鞍前马后,戒马倥偬,马革裹尸,汗马功劳,兵荒马乱,人仰马翻,人困马乏,回马枪,马后炮,等等。在我国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邮票中,有不少是兵马大战的场面。我国古代早有兵马陪葬的葬俗,规模最大、最为壮观的是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按照当时军阵体系完整排列,象征着生前守卫京城的戍卫军,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非洲赞比亚2002年2月18日发行中国马年邮票小型张1种,图案是唐代陶塑驯马俑,一匹战马栩栩如生,背景是骑战的场面,印有中文“马年”、“驯马俑”等字样(图15)。
非洲利比里亚2002年1月发行中国马年邮票小型张2种。1种为《昭陵六骏》,边纸上印有中文“岁次壬午”、“昭陵六骏·唐”和文字说明,图案是昭陵六骏中的两骏:特勤骠、白蹄乌(图16)。特勤骠,毛色黄带有白斑。李世民曾骑此马出征,一举收复太原,马被赞为“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白蹄乌毛色纯黑,四蹄皆白,李世民曾骑其与薛仁杲大战,被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安蜀。”另1种小型张图案是唐三彩陶马,边纸上印有中文“唐三彩”、“吉祥如意”字样和文字说明。
“速于置邮而传命”
孔子说过:“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中国古代驿传制度始于殷商,兴于汉盛于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直到民国初年才废除驿站。
说到驿传离不开马。古代乘车曰驲、传,乘马曰遽、驿,驿字从马,马是驿站的主要工具,三千多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般30里设一驿站,明代60里或80里为一驿。朝廷圣旨、官府公文都要靠乘马传送,一般日行300里,快递日行400里,特急日行500里。皇帝下达金牌圣旨,紧急军情,就需要特快火速送达,片刻不能停留。唐代玄宗为了使杨贵妃能吃到新鲜荔枝,博得爱妃一笑,竟然运用特急驿传。“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新唐书·杨贵妃传》)。
澳属圣诞岛2002年1月8日发行马年生肖邮票2种和小全张1种。小全张内含2枚生肖邮票,图案分别是蓝色奔马和金色飞马,边纸图案是在三只灯笼下信使骑在马上递信,手中书信上写着唐朝诗人岑参的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边纸上印有金色中、英文“马年”字样(图17)。同时,还第一次增发十二生肖小版张(图18),规格170×210mm,边纸上端印有金色英文字“马年2002“。上部是马年生肖邮票小全张;下部为从鼠到猪12枚十二生肖邮票,狗年至马年的生肖形象同已发行的9年生肖邮票图案相似,但不完全相同,背景色彩统一了,面值改低了。这种在十二生肖邮票只发行9年之际,发行十二生肖全套票,加上当年的生肖邮票小全张,在生肖邮票发行史上还是第一次。此后,澳属圣诞岛至今每年都发行这种十二生肖小版张。
外国马年生肖邮票上的中国文化元素
干支纪年式的十二生肖源于中国,世界各国发行的生肖邮票在设计上一般都注入中国文化元素,常见的印有中文生肖年和吉祥祝福用语,许多还以中国传统工艺形式进行图案设计。多数则是由熟悉中国文化的华侨、华人进行设计。
加拿大2002年1月3日发行中国马年邮票、小型张各1种,均采用八角形的设计,是世界生肖邮票中第一次出现的八角形邮票和八角形小型张。邮票图案为剪纸奔马,马图红色,模压制成,凸出票面,跃然纸上,有立体感;加上背景有数枝翠竹,马图成八角形窗花,印有中、英、法文“马年字样”(图19)。
小型张为等边八角形(图20),加拿大寄国外邮资,边纸是中国古式圆形黑色花窗,邮票是窗花,窗外背景是海棠花,木窗四边为大红色,印有十二生肖图,外框是黑色木框,马图和花窗压凸而成,色彩对比鲜明,既喜庆吉祥,又古朴典雅,看了悦目舒心。
新加坡2002年1月10日发行马年生肖邮票一套2种,1种是无面值,用于国内通信,1种面值2新元,用于国际通信。主图为装饰画飞马,背景是“寿”字、蝙蝠纹饰,寓意“福寿齐全”;还有中文“马到成功”纹饰和马形(图21、22)。马年生肖邮票同往年一样,既有50枚的邮局全张,又有小版张。小版张虽仍保持往年的9套18枚邮票(3×6),但不同的是,内有一套2枚金箔、银箔邮票:面值2元的一枚主图马为金箔压凸而成,无面值的一枚主图马为银箔压凸而成,分别位于第三、四排中间,处于全版中心位置。这样马年生肖邮票就有普通印制和金箔、银箔压制的两种式样。这种小版张虽然增加了一套2枚金、银箔邮票,但售价仍以面值计算,没有加价,这是值得赞许的。由于这种小版张印量小,而且每版只有一套金箔、银箔邮票,故数量很少,较为难得。
美国在2002年2月11日发行第10套祝贺华人农历新年的生肖邮票1种,图案是剪纸马,印有中文草书“马年”字样(图23)。这套马年生肖邮票仍由夏威夷华裔李建文先生设计,保持以往9年一贯制的风格。但有一个重要的变化,美国在2002年开始发行的绝大部分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都采用自粘邮票的样式发行,因此生肖邮票也由传统的水湿背胶方式改变为自粘方式,齿孔由机器打孔改为机器压制。这是美国生肖邮票中第一次采用的自粘邮票,也是世界生肖邮票中难得见到的自粘邮票。
美洲圭亚那2001年10月5日发行中国壬午马年邮票小型张、小全张各1种,小全张内含4枚邮票的图案是中国书法“马”字(图24)。小型张图案是中国式的两扇红色大门,边纸印有一副中文金色对联:“人欢马叫升平世,燕雨莺歌绵绣春。”内含2枚邮票图案是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一对骑马的门神,印有中文“马年”字样(图25)。
以中国名画设计生肖邮票
在十二生肖的动物形象中,著名画家的名画以马为最多。有些国家和地区以中国名画马为题材设计马年生肖邮票。
大洋洲帕劳2001年12月17日发行祝贺中国壬午马年邮票和小型张各1种,图案是唐代韩幹《牧马图》,小型张内含同图同值4枚邮票,边纸印有中文“唐韩幹牧马图”和中、英文原画作者介绍(图26)。原画立轴绢本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美洲圣基茨和尼维斯所属尼维斯,2002年3月4日发行中国农历马年邮票一套4种、小全张1种,图案选自元代任仁发传世名画《二马图》《出围图》。小全张边纸上部印有中文“马年新禧任仁发马画选马年马画”字样,并有中、英文原画作者介绍(图27)。原画长卷绢本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台湾1977年12月1日发行1978戊午马年生肖邮票一套2种,图案选自清代郎世宁名画《百骏图》的局部(图28、29)。这也是中国名画第一次登上生肖方寸。原画长卷绢本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002年1月1日,朝鲜发行壬午马年生肖邮票一套,包括邮票4种、小型张1种、小全张1种,有齿、无齿各1套。邮票图案选自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十骏图》中的四匹骏马。原画为清乾隆皇帝的宫廷画家、法国人王致诚,选用的四匹骏马,都是中国少数民族首领献给乾隆皇帝的坐骑。小型张图案选用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1931年的名画《九方皋》(局部),原画是根据《列子·说符》中有关伯乐向秦穆公推荐相马能手九方皋的故事而创作。小型张图案为九方皋经三月之功而见到“天下之马”的激动心情(图30)。小全张内含4枚邮票和小型张内的1枚邮票(图31)。
亚洲马尔代夫2002年2月1日首次发行中国农历新年邮票小型张、小全张各1种,均印有中文“马年马画徐悲鸿马画选”字样。小型张图案是徐悲鸿名画《群奔马》(图32)。小全张内含5枚邮票,每枚邮票选用徐悲鸿所绘的一匹马,分别为奔马、立马、奔马、立马、回头马(图33)。
世界上2014甲午马年生肖邮票已开始发行,将呈现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欢庆气象,祝贺世人马年吉祥如意!
周治华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6 02:01

















作者: 翰墨茶缘    时间: 2014-1-26 14:42
我最喜欢杜甫写的咏马诗: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作者: 管季超工作室    时间: 2014-1-27 02:24
关于马的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文人墨客以诗词颂之,武将骑兵以手足视之。一段马的故事,半部中国史。
  对上古先民来说,马似乎是“只应天上有”的生物。在《礼记》里,马和龙一样,是一种带着神圣光芒的生物。“河出马图”的记载中,那匹将《河图》晋献给圣人的,是“龙马”,一种有着龙鳞、龙头、龙爪、马身的生物。
  关于马,最直接的神话,莫过于西晋时出土的《穆天子传》。在那个不朽的故事里,拥有八匹神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的周穆王,以造父为车夫,自宗周启程,越漳水、跨群山,北绝流沙,西达昆仑,与传说中的西王母宴饮酬酢。这是一场跨越九万里的旅程,更是一场想象力的盛宴。
  自殷商时起,马拉的战车就开始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驷马战车威力巨大,以至于春秋时期,大国被称作“千乘之国”,至少拥有一千乘战车,也就是4000匹马。
  铁骑纵横华夏,帝王冲冠一怒为宝马。为得到大宛的汗血宝马,汉武帝派使节前往,未料使节被杀。一怒之下,武帝两度出兵,不惜耗费数年,损兵数万,共获大宛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3000余匹。
  到三国割据之时,名马辈出,无论是吕布、关羽的坐驾“赤兔”,还是一跃而载刘备过檀溪的“的卢”,无论身中三箭犹负曹操过清水河的“绝影”,或是随赵云大战长坂坡的“照夜玉狮子”,都为后世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死前命人于昭陵前立六匹战马浮雕,史称“昭陵六骏”,都是他平定四方群雄时的坐骑。
  到宋时,王安石推出保马法,鼓励西北边疆人代养官马。
  而强壮的蒙古骑兵,在马背上一路狂飙,从草原到中原,从华夏大地到欧亚大陆,书写了世界历史上惊人的一章。
  马背上的满族人,一路呼啸入关,八旗子弟马上得天下。
  沉淀进艺术领域的马,寄托着文人墨客的复杂情感。
  黄沙扑面、春风难度的边塞,对垒两军、视死如归的英雄,都与马有关。对王翰来说,能使之告别美人与美酒的,是“欲饮琵琶马上催”;谈起大丈夫何去何从,汉朝名将马援说“当马革裹尸还”。
  对游子来说,“马”又是一个带着疲惫的忧伤意象。在诗中,岑参叮嘱家乡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带着思乡的愁怨,又带着羁旅的无奈;落笔“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马致远,更是将游子的情怀抒发到了极致。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9 17:16
年的味道
文:戴旺财
年是什么味道?是烟花的味道,是旅途的味道,是祭祖的味道,是年夜饭的味道,更是家人团聚的味道。

叶放按照旧时年节中的菜肴,加上一些毕家私房菜,制作出的一份菜单。每一道菜都有一个吉祥如意的名字,从冷盘到热菜、点心以及奉客的瓜果蜜饯。对每一道菜,叶放事先在纸上画出成盘后的造型和器皿搭配,写上这道菜的原料,再交给他的好友,苏州特级厨师潘师,由他烹饪成精美可口的苏帮菜。
年是什么味道?是烟花的味道,是旅途的味道,是祭祖的味道,是年夜饭的味道,更是家人团聚的味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记忆中的年的味道正在被渐渐冲淡。为了避免环境污染,许多城市都禁放烟花爆竹;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的情景,也被短信、微信这种现代化的社交方式打碎;甚至连最传统的年夜饭,都被饭店里简单省心的年夜饭所取代。
人们有了更多选择,年也有了更多元的味道。
但是这一期的封面故事,我们还是想和您一起回忆最传统的年的味道。
在“老北京”赵珩的记忆里,过年最快乐的部分并不是那顿年夜饭,而是整个“忙年”的过程;过年中最重要的活动也不是年夜饭,而是祭祖。“过年并不是一个‘吃’的问题,而是宗族关系、家庭关系的问题。”
在苏州名士叶放的记忆中,除夕年夜饭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有渊源,饮食是包裹在整个生活方式中的,源于习俗和礼俗。而对于过年,他看重的就是其中的伦理,是与家人相伴的温情。
扬州盐商后人姚以恩对新年印象最深的是“全家福”。姚家鼎盛时,一个偌大的院落里,好几个紫铜火炉同时翻腾着各色肉丸子、香菇、笋片,在一片热气蒸腾之间,觥筹流觞,杯盘交错,好一幅繁华喧闹的场景。
台湾菜专家黄琬玲出身名门,她至今仍然记得许多过年的“规矩”:过年要准备年糕,是表示喜庆,发糕是“发达”的意思,芋粿则是“好兆头”;长年菜要买小棵菠菜,烫熟后整棵吃,不可咬断,表示“有头有尾”、“绵绵不断”,寓意长寿;年菜必须有一只鸡在餐桌上,因为“吃鸡起家”;煮菜头汤是希望“好彩头”,汤里的鱼丸、虾丸和肉丸,代表“三元及第”。年夜饭要吃得越久越好,每一道菜都要夹一点来吃,寓意万事皆“齐全”。如今的规矩或许不如从前那么多,但在除夕夜为家里人烹调一桌充满古早味的年夜饭,仍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
愿你和我们一起分享最美好的年的味道。
一、苏州画家叶放谈过年:园林中的新年意趣
2003 年,画家叶放在位于苏州南石皮弄的自家屋后造了一座园林,闲来呼朋唤友,在园子里办雅集,游园品茗,赏果吟月,听琴观戏,从此过着陶情冶性的“雅生活”。在这位苏州名士的记忆中,饮食是包裹在整个生活方式中,源于习俗和礼俗,除夕年夜饭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有渊源。而对于过年,“我看重就是其中的伦理,是与家人相伴的温情。”叶放对《外滩画报》说。
点击查看详文
二、赵珩回忆旧时过年:老北京“忙年”最快乐
在老北京人赵珩先生的记忆里,以前过年,整个“年”中最快乐的部分并不是一顿年夜饭吃得如何,而是整个“忙年”的过程。“以前办年货都是东一点儿西一点儿地买,也叫‘忙年’。历时小一个月,进入腊月就开始一点点采办年货。母女、婆媳、妯娌都要在一起忙年,父子情、母女情、兄弟情等在这个过程中融于一体。”
点击查看详文
三、台湾美食家、作家黄婉玲谈过年:寻找消失中的台湾除夕菜
黄琬玲的母亲是“南瀛第一世家”柳营刘家望族的后代。15年前,黄婉玲走出豪门高墙,开始寻访台湾老厨师探源台湾菜,先后出版《浅谈古早味》、《寻找台湾古早味》、《总铺师办桌》、《老台菜》等书,是台湾菜的专家。对她来说,在除夕夜为家人烹调一桌充满古早味的年夜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
点击查看详文
四、文化人姚以恩谈过年:盐商后人的扬州年菜记忆
在扬州盐商后人姚以恩的记忆里,过年很热闹。除了佣人备下包子、馒头、各色糕点用以“堆元宝”,他对家里过年煮的“全家福”印象最深。他记得家里有一只很大的紫铜火锅,用木炭烧火,煮“全家福”。姚家人丁兴旺,同居于扬州“打铜巷”里的祖屋,虽然到了姚以恩这一代早已各房分家,但同在一个偌大得院落里,好几个紫铜火炉同时翻腾着各色肉丸鱼丸虾丸、香菇、笋片,在一片热气蒸腾之间,觥筹交错,好一幅繁华喧闹的场景。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9 17:52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9 17:56
国徽上的马
杨黎炜
蒙古国徽
  蒙古是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国,为著名的草原之国,蒙古人的生活中离不开马,长期以来,马在这个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90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改名为蒙古国,新国徽的中心图案是一匹飞奔的骏马。在马的身上绘制了一组传统的“索云宝”图案,象征蒙古人世世代代兴隆永生的愿望。
土库曼斯坦国徽
  土库曼斯坦是位于中亚西南部的内陆国,国徽为圆形,由三个同心圆组成,外周绘有麦穗和棉桃,上端是新月和五角星,麦穗和棉桃象征农业,新月和五角星象征人民信奉伊斯兰教。第二个圆周上绘有五种地毯设计图案,象征该国的传统文化及宗教信仰。中间的圆面上绘有一匹土库曼人感到自豪的阿哈尔捷金马。
莱索托国徽
  莱索托是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国徽的中心图案是一枚当地勇士所用的盾徽,盾面上绘着一条鳄鱼,鳄鱼是莱索托的国兽,也是巴苏陀传统王朝的徽志。盾面背后是两把交叉着的长矛和圆头棒槌,这是当地巴苏陀人的传统武器。盾徽两侧各有一匹非洲骏马,它们是国家力量的象征。
尼日利亚国徽
  尼日利亚位于非洲东南部,国徽的中心图案为一枚黑色的盾徽,盾面上绘有白色的“Y”形图案,象征流经境内并汇合交融的尼日尔河及其支流贝努埃河,盾徽上端是一只舒展双翅的雄鹰,象征自由和力量,盾徽两侧各有一匹昂然挺立的白色骏马,象征国家的尊严。盾徽下的饰带上写着“团结与信心,和平与进步”字样。
立陶宛国徽
  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1990年宣布独立,其国徽也是一枚红色的盾徽,盾面上绘有一位身穿银装的骑士骑在白色骏马上,右手高举一把银色宝剑,左手握着一个蓝色盾牌,盾面上镶有金色的双十字。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9 17:56
京戏“马”趣
海岛
  春节过后即是农历甲午马年。在传统京剧中,有许多独特的马文化很有趣味,值得梳理赏析。
  “(西皮慢板)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提起了此马来头大,兵部堂黄大人相赠与咱。遭不幸困至在天堂下,还你的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摆一摆手儿你就牵去了吧,(摇板)但不知此马落在谁家?”可以说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流行歌曲”。这也是谭派名剧《秦琼卖马》的核心唱段。
  京剧里还有很多宝马良驹。京剧里的薛平贵与王宝钏的传奇故事《红鬃烈马》专门有一折《闹窑降马》,薛平贵唱“(西皮原板)夫妻们寒窑受尽了熬煎。自从降了红鬃战,唐王驾前去讨官。”京剧界一般认为剧中薛平贵暗指石敬瑭,而红鬃烈马则暗指汗血宝马。
  侯喜瑞代表作《盗御马》又名《坐寨盗马》,其中的御马就是清帝恩赐梁九章行围射猎的“日月追风千里驹”,这也是京剧里唯一的御马戏。此剧对马的装扮作了细致地唱述:“(二黄散板)御马到手精神爽,金鞍玉辔黄丝缰。左右镶衬赤金镫,项下的提胸对成双”。
  京剧《火焰驹》又名《宝马圆情》,火焰驹是一种西夏名马,“(白)此马名曰火焰驹,日行千里,小人日夜兼程,何愁不能按期归来。”“(唱)跨下了火焰驹四蹄生火,正奔驰又只见星稀月落。加一鞭且从那草坡越过,惊动了林中鸟梦里南柯。”
  京剧里还有很多以马为名的戏:汪笑侬《马前泼水》、谭鑫培《马跳潭溪》、袁世海《马踏青苗》和折子戏《挡马》。这些戏目都使用了京剧的重要程式马趟子(趟马),用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表现骑马飞跑和马不停蹄等情景,是京剧最重要的做功。男趟马中有跨蹬上马、调转马头、马腾前蹄、抱鞭勒缰、纵马飞奔、背鞭策马、飞越天堑等。女趟马中有观路择行、取道前奔、駃騠越壑、艰渡沼泽、极目远望、马失前蹄、裁鞭催行等。
  京剧趟马还分为单人趟马、双人趟马、多人趟马,也有八人或十三人的趟马(马舞)。如《盗御马》中窦尔墩单人趟马;《杨排风》中杨排风与孟良的双人趟马;《追韩信》中韩信、萧何和夏侯婴三人在互相追赶趟马;《大溪皇庄》中蔡金花等四人趟马;《昭君出塞》中番邦兵将集体趟马。
  京剧道具中最重要的马鞭也颇有讲究。文士用硬杆三缕穗子的马鞭,武戏多用软杆五缕穗子的马鞭。并以马鞭颜色代指马匹,有红黄白黑粉等色。如《红鬃烈马》的红鬃战马,《罗成》的白龙马,《卖马》的黄骠马,《霸王别姬》的乌骓马,《穆桂英挂帅》的桃花马。
  马鞭作为道具也体现了灵活性和时代性。马鞭应与演员的服装颜色一致,但也有例外。如白衣吕布和绿衣关羽骑赤兔马,用红马鞭;白衣黄忠和黑衣秦琼骑黄骠马,用黄马鞭。现代戏《草原英雄小姐妹》使用改良的马鞭,在鞭梢上扎束着一团红缨,在灯光下翻滚,展现牧民们跳动的火热的心。
  京剧里的马文化还体现在很多地方,流派里的“南麒、北马、关东唐”,北马是指马连良。角色里的马童,并不是儿童而是“武丑”或“武生”应工的马夫。京剧术语里的马词又称“码词”和“抹词”,指演出时故意少唱和少念;而马前是说加快演出速度,马后则是相反。这些都是京剧演出时不顾戏剧完整性和严肃性的“不正之风”。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9 17:57
李零:说马
李零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个马年。
  前一个马年,我写过一篇《马年说伯乐》,讲的是千金买驴,现在换个话题,讲点非常业余的读书感想,献疑于方家,也给读者拜个年。
  马是“国际动物”
  看电视,我爱看动物。动物,每天轮流上演,不是狮子、角马,就是犀牛、大象,不是猎豹、鬣狗,就是河马、鳄鱼,场景几乎全在东非大草原。毒蛇大蟒,上镜最多,一开电视就窜出来。动物摄影,主要是欧美摄影家在拍,要拍就拍野生动物,越野越好。镜头中的非洲好像动物园,他们叫“狂野非洲”。
  六畜马为首。马是家畜,国产就有,谁都见过,不新鲜,好像不值得拍,拍也放在“农广天地”,供农民兄弟看。但今年是马年,我对马兴趣盎然。现在时兴讲国际,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讲,马是真正的“国际动物”。
  什么最国际?一曰商贸,二曰战争,古代和今天一样。丝绸之路,全靠骆驼和马。骆驼只能驮东西。马不一样,除了驮负挽重,还可用于战争,让披坚执锐的战士,驾战车或骑着它,纵横驰骋,无远弗届,什么地方都能去。
  马从哪里来
  马科动物,包括马,驴,马、驴所生的骡,还有非洲斑马。马出野马,驴出野驴。它们的共同祖先,有趾无蹄。马的老祖宗叫始祖马,前足四趾,后足三趾,后来统统变成三趾。
  现代马,圆蹄,高个儿,长脸,大门牙,这是经长期进化,最后留下的长相。马的祖先不是这副模样,身上有条纹,大小跟狐狸差不多,整天在林子里乱窜。这跟我们对现代马的印象大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现代马是生活在旧大陆,它的故乡是欧亚草原。草原开阔,拔高了它的身材,让它抬头望风,视野开阔,低头吃草,刚好够得着。吃草的动物都一惊一乍,圆蹄才跑得快。这是在新环境下造就。
  家马是十六世纪从欧洲传入美洲,但它的祖先却是美洲动物。远在十六万年前,它们从白令海峡,经早先连接新旧大陆的陆桥,传入地球这一边。传入后,反而在美洲绝迹。
  欧亚草原在旧大陆的北部,东西横陈。马的传播,先是从东到西,后是从北到南。北方的马,毛长皮厚,耐寒;南方的马,毛短皮薄,耐热。研究马的专家把马分成冷血、温血和热血,这是按纬度和气候分。
  现在,小马不如大马,但小马更原始。斑马有条纹,不入主流,但条纹恰好是本色,我们在有些马的腿上还能见到。
  野马被驯化
  马的前辈是野马,驴的前辈是野驴。家马、家驴出现后仍有野马、野驴。
  野马,现在可考,据说有四种:冻原马、森林马、欧洲野马、普氏野马。这种马,在进化谱系上叫“真马”。冻原马在西伯利亚东北,早就灭绝。其他三种,森林马、欧洲野马在欧洲,普氏野马在亚洲。
  司马迁在《匈奴列传》中提到过騊駼、驒騱。騊駼,学者推测是普氏野马(郭郛等《中国动物学史》,科学出版社,1999年)。驒騱,见司马相如《上林赋》,是跟驴骡类的动物放一块讲,郭璞以为駏驉类,我看是蒙古野驴。
  野马如何驯化成家马,这是动物考古的大问题,现在属于科技考古。我的朋友,袁靖和李水城,他们正在研究这个国际性课题。我向他们请教,他们说,目前证据最早是哈萨克斯坦北部波太(Botai)遗址出土的马骨,年代在公元前3500年。马从北美进入亚洲北部,向西扩散,是在欧亚草原被驯化。这个地点很寸,既不靠东,也不靠西,说南不太南,说北不太北,大体居中。
  波太马的年代,现在有争论,准不准,不敢说,但我们从下述文物看,就算晚,也不能太晚。
  2012年,不列颠博物馆有个马文物展,展出过一批与马有关的文物。最早几件,可以早到公元前2800-前1800年左右。乌尔标准器、Khafajeh遗址陶罐和古亚述赤铁矿滚筒印上有四个马头马脑的家伙在拉车,车是四轮车。这四个家伙是马是驴不好分,图录说是“四头驴”。但图版7:古巴比伦陶范,年代为公元前2000-前1800年,图录终于说,陶范上的图案是人骑马;图版8:古巴比伦泥版,有汉谟拉比十四年的纪年,相当公元前1779年,图录终于说,泥版上的图案是人驾马车。比这批文物晚,图录中还有埃及新王国时期、中巴比伦和中亚述时期的文物,年代都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公元前1000年以后,书中有卢里斯坦青铜器、亚述画像石、奥克苏斯宝藏,等等。马被驯化,已经是明摆着的事。
  马是随战争文化传遍全世界
  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是共生关系,就像虎狼和马牛羊是共生关系。游牧民族的生存线是一条以沙漠、绿洲、戈壁、荒山和草原串连的干旱带,从北非、阿拉伯半岛,经伊朗、阿富汗、中亚五国,到新疆和蒙古草原,逶迤一线,把旧大陆的北半分成东西两块,很像太极图的阴阳鱼。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多半都是傍着这条线发展。草原有如大海,航海都是顺边溜,游牧也是。草原帝国的前沿总是贴近农耕定居点。这些财富集中、人口集中、天下最富庶的地区,好像天意安排,专等他们抢。他们每次发起攻击,都像弃舟登岸。
  学者说,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冲击有三次高潮,每次都影响到世界格局的改变。这话一点没错。
  第一次浪潮分东中西三线,情况很复杂。这三线,最引人注目是雅利安人南下。他们从南俄草原,经中亚进入伊朗、印度和阿富汗。这是家马南下的主线。
  第二次浪潮是日耳曼从西边对罗马帝国入侵,匈奴从东边对秦汉帝国入侵。秦皇汉武筑长城,有如防洪的堤坝。他们不但把北方民族的冲击波一次次挡住,还把它推向西边。这造成中亚和欧洲的多米诺效应。罗马帝国扛不住,终于崩溃。
  第三次浪潮是阿拉伯人北上,与基督教世界争雄;接着是蒙古西征、突厥南下,沿呼罗珊大道,直逼小亚细亚。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全有马的功劳。
  马是军事文化的符号,全世界一样。马是靠这种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传遍全世界。
  征服者都是马上取天下。欧洲人是最后一个世界征服者。他们取天下,不仅靠船,也靠马。他们把马传到了全世界。
  以纯血马为中心的历史是一部倒写的历史
  历史是由征服者撰写,倒过来撰写。
  上述展览,图录题目是《马》,副标题是“从阿拉伯半岛到皇家阿斯科特赛马会”。第一章讲古代近东的马,第二章讲伊斯兰世界的马,第三章讲阿拉伯半岛的马,第四章讲阿拉伯马和布伦特夫妇,第五章讲现代英国的马,最后是图版。英国人爱马,对马研究甚深,令人敬佩。但图录展示的历史,只是他们熟悉的历史,用他们熟悉的方式写,非常英国。
  英国人爱马,爱的是纯血马。纯血马的来源是贝都因人养的阿拉伯马,以及著名的西班牙马。西班牙马的来源是柏柏尔人养的柏布马。追根究底,这些马,不是出自北非,就是阿拉伯半岛。欧洲的老邻居和老敌人,前有近东各国,后有伊斯兰世界。马是用来打仗,不打不相识。英国的宝马是伊斯兰世界的馈赠。
  英国人征服印度、北美、澳大利亚,骑的是英国马。西班牙人征服拉丁美洲,骑的是西班牙马。印第安人没见过马,第一次见马,十分震惊,但很快就爱上马。
  这些马和与之沾亲带故的马都是欧洲人征服世界的马。他们的马,遍布世界赛马场和各种与马有关的体育活动,高大,漂亮,速度快,耐力好,的确是最好的马。
  这样的马,雄踞马史中心,就像他们笔下的所有历史一样。难道不应该吗?
  我说应该。
  但我想补充一句,这样的历史是倒写的历史。纯血马后来居上,只是这部倒写历史的中心。
  天马出西极,神龙不能追
  有两种马非常重要,书中没有提到,这就是土库曼斯坦的阿克哈·塔克马(Akhal-teke)和1965年在伊朗北部发现的里海马(Caspian)。有学者把真马分为四型,1型、2型是欧亚大陆北部的马,3型、4型是欧亚大陆南部的马。3型对应的现代马是阿克哈·塔克马,4型对应的现代马是里海马。据说,阿拉伯·孟纳齐赛马与阿克哈·塔克马有血缘关系,里海马就是阿拉伯马的祖先。
  土库曼斯坦的马,历史上非常有名,也叫马萨盖特马、尼萨马、安息马、波斯马、土库曼马。阿克哈·塔克马,其重要性一点儿也不让于阿拉伯马和柏布马。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国,幅员广大,万邦来朝。它的开国之君,居鲁士大帝是死于马萨盖特人之手。我们从波斯波利斯宫殿的石刻上仍能看到,当时的宝马是尼萨马。尼萨在什么地方?正在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附近。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安息王朝就是从尼萨崛起,现在仍是阿克哈·塔克马的繁育中心。萨珊王朝的石刻,画面上的国王,不是仗剑而立,就是骑在马上;不是枪挑敌酋(安息国王),就是马踏敌酋(罗马皇帝)。他们骑的马,大概也是这种马。
  我国历史上,汉武西征,求取大宛的汗血宝马,写下《天马歌》《西极天马歌》。“天马出西极,神龙不能追”(元程钜夫《赵际可天马图》)。这种“天马”,众所周知,正是土库曼斯坦的马。
  中亚五国,旧属沙俄和苏联,落于英国人的视野之外。马的驯化在哈萨克斯坦,天马出自土库曼斯坦,一南一北,代表另一系统。研究马的历史,离不开这条主线。
  中国的马
  中国的马,北有蒙古马(三河马与它有关),西有藏马(河曲马、大通马与它有关)、新疆马(包括哈萨克马、焉耆马、伊犁马),南有川马、滇马类的西南小马。这些马,主要产于四大边疆,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以及与它邻近的地区,大体相当学者所谓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这是中国的“马文化圈”。
  中国的家马,商代晚期才有,比中亚晚,马车也是这一时期才出现。春秋盛行车战,骑兵到战国才流行。这给人一个印象,中国的马辈分太浅。这个印象对不对?我说不对。
  中国马,论辈分,一点儿不晚,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属于第一次浪潮,比很多洋马都早。阿拉伯马、柏布马是公元七世纪才大出其名。纯血马更是十七、十八世纪才有。
  最近,赵超先生写了本小书。他把史前到唐代,凡与马有关的文物,从内蒙古、新疆的岩画到汉唐墓室的壁画,从眉县驹尊到唐代三彩马,洋洋大观,搜罗在一起,极便参考。读者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一看,你就明白,中国的马文化其实非常发达。
  中国艺术中的马,有汉马,有胡马。汉马是蒙古马,胡马是中亚马和波斯马。
  汉马矮,画面上的马,往往短腿肥臀,突出的是一个肥字。胡马不一样,突出特点是瘦高,如四川出土的汉代陶马或铜马,脖子高挺,四腿修长,与身体不成比例,估计就是表现胡马。唐代的三彩马,颈高腿长脑袋小,大概也是胡马,至少是引进胡马加以改良的马。当时的胡马还有个特点,耳朵尖。杜甫咏胡马,“胡马大宛名,锋稜瘦骨成。竹批双耳劲,风入四蹄轻”(《房兵曹胡马诗》)。胡马的耳朵朝前撅,好像竹叶。
  谢成侠说,中国马,既有改良,也有退化,从出土发现看,后世的马反而没古代高(《中国养马史》修订版,谢成侠著,农业出版社1991年版)。其实,正是因为有退化的问题在,才需要引胡马来改良,历史上不止一次。我在上面说,早在汉代,中国就引进过大宛马。引进胡马是为了改良。改良后的马,不分胡汉,都是中国的马。
  我国的马是远东的马,离西方最远。西人讲马,中国马最没地位,论个头,论长相,比速度,比耐力,哪样都不行。但我说,中国的马,即使本土的马,照样重要。
  第一,马从北美西传,首先到远东。
  第二,四大野马,普氏野马仅存,就是发现于中国境内。
  第三,匈奴、蒙古、突厥,他们的南下西侵是世界性的历史事件,这些征服离不开中国马。
  我国的马,来源不一,情况复杂,但资格最老、名气最大而且出身本土的马,毫无疑问是蒙古马。蒙古马不是蒙元才有的马,而是蒙古草原的马,最能代表东北亚的马。
  如果我们把图录中的马当成一个系统,中亚马当成另一个系统,那么蒙古马就是第三个系统。
  这样理解,并不夸大吧?
2014年1月17日写于北京蓝旗营寓所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9 17:57
《咬文嚼字》主编谈“马上体”祝福
郑依菁
  马年将至,“马上体”早已红透。万能的网友在小马玩偶的背部放上钞票、房屋等各种期许之物,以表达“马上有钱”、“马上有房子”的马年祝福。比起以往含蓄的四字成语祝福,生动直白的“马上体”备受欢迎,也迎来吐槽声:“马背上有毛,马上有毛钱,马上有毛房!”
  “马上体”好玩但不新鲜
  对于“马上体”的走红,《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说这样的马年祝福比较好玩,但并不“新鲜”。“过去的民俗中有‘马上封侯’的说法,在一些明清的工艺品中经常能看到由马、蜜蜂、猴子组成的图,‘蜂’与‘封’、‘猴’与‘侯’同音,以示寓意。这和现在的‘马上体’是同一种思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的地位极高。《易经》中说“乾为马,坤为牛”,将马与天联系在一起。《礼记》中提及“龙马”,“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这是一种龙头马身的祥瑞之兽。后人用“龙马精神”来形容健旺非凡、自强不息的精神。
  与马相关的多种寓意
  自从人类进入农耕社会,马就成了人类最先驯化饲养的动物之一。马在古人的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无论是农耕、军事、交通、运输,都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分可。郝铭鉴说,“比如,一个国家实力的大小就和马有关,‘千乘之国’、‘万乘之君’,‘乘’是四匹马拉的兵车,以此来衡量军事势力大小和地位高低。”
  与马相关的成语大多与军事有关,比如“马到成功”原指战马一到,立即成功。“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马首是瞻”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还有“千军万马”、“汗马功劳”、“老马识途”、“路遥知马力”、“老骥伏枥”等都出自战场。
  另一方面,马本身的形象也很英武、速度迅疾,从汗血马、千里马到赤兔马都是历史上的名马。
  与此相关的成语也有不少,比如,“快马加鞭”、“马不停蹄”、“一日千里”、“逐日追风”、“蹄间三寻”等都形容马跑得很快。“飞黄腾达”中“飞黄”是传说中神马名,原本也形容骏马奔腾飞驰,后来引申出骤然得志、官职升迁之意。
  马的性格被认为是忠诚、可靠、勇敢、任劳任怨的,与之有关的词语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当牛做马”、“犬马之劳”、“鞍前马后”,表达甘心为人效力、小心伺候之意。
  但随着马逐渐成为财富的象征,也有人用马来形容生活的富庶,比如“鲜衣怒马”形容服饰豪奢,“声色犬马”形容享乐的生活方式。
  在郝铭鉴看来,马带给人们最大的启示是“跃马扬鞭”的进取精神。“无论你是良马与否,要记得‘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9 17:58
从守岁诗词领略古人的春节
解黎晴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唐·史青《除夜》)除夕之夜,是中华民族最欢乐的时刻。东南西北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合家团聚,围炉守岁,怀着喜悦的心情,迎迓又一个吉祥的新春。
  随着世事的变迁,尽管现在的守岁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除夕守岁与其说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不如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
  守岁之风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时光上游。西晋周处《风土志》把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长幼聚饮号为“分岁”,夜以待晓命为“守岁”。隋唐时期守岁之风盛行,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雅士对这一习俗作了多种描绘,给后人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动人诗章。
  最早的守岁诗,大约是南朝梁代的徐君倩所咏的《共内人夜坐守岁》:“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情深恩重的夫妻锦衣紫袍,在除夕之夜饮酒守岁,为等待东方的第一朵朝霞,又怕什么头上佩戴的首饰变得沉重!从多个侧面反映了1400多年前人们在除夕欢乐达旦的情景。“柏叶为铭,未泛新年之酒;椒花入颂,先开献岁之词。”正如王勃在《守岁序》中所说的那样,“岁序已云殚,春心不自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与徐君倩同代的诗人庾肩吾彩笔濡染的画面令人神往,畅饮柏树叶浸泡的美酒之后,用葱、蒜、韭、蓼、蒿等五种辛辣食物制成的“五辛盘”遥拜先人。此诗让人一窥古人祭祖敬老的风俗,亦可使人一见古人欢度除夕的风情。
  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中把亲人团聚的场面描绘成“盍簮喧枥马,列炬散林鸦”。意思是说辞旧迎新的热闹,将站在槽边吃草的马也惊得啸叫起来;彻夜通红的烛光,吓飞了林中憩息的乌鸦。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同样写有《守岁侍宴应制》的诗,把那些达官贵人谈笑风生,酒绿烛红的景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季冬除夜话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灵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豪华的宫殿,辉煌的巨烛,精美的御筵,神妙的仙乐,怒放的梅花……除夕之夜,一派歌舞升平君臣同乐的气象。但世上总有不如意的事横在眼前,白居易在漫漫仕途的奔波中独在异乡不知度过了多少除夕!“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诗人在《客中守岁》里由无奈的孤寂联想到因生计忙碌的“未归人”,一掬自怜与同情之泪。高适也从自己的类似经历中,借《除夕作》大发感慨:“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年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生动地再现了那些因公务在身或除夕不能回家与亲友团聚的漂泊者思亲怀乡凄苦中的豁达之情。
  除夕守岁,即怀着留恋,更充满希望。苏轼在《守岁》诗中议论风生:“俗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麟半以没,去意谁能遮?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人描述佳节民俗,感叹人生苦短,把已逝的时光妙喻为钻洞的长蛇,到了年末的最后一天,好像剩下的蛇尾,想捉也捉不住了。一个“恐”字表露他永远向前的人生态度。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因公公赵挺之得罪权贵而罢相,李清照与夫君赵明诚悻悻离别汴京,不久又遭家破国亡之痛,于颠沛流离中的一个除夕,孤苦无依的易安居士填了这阙痛楚的《永遇乐》。当年皇都除夕的盛况与喜悦令“词中女皇”魂牵梦绕,黯然神伤。
  待到宋嘉定三年即公元1210年,85岁的爱国诗人陆游迎来他人生的最后一度春节,除夕之夜写下千古绝唱——《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气氛悲凉,沉郁,基调高昂、豪壮,抗金北伐、一洗国耻的日子终会来到!捧读的是放翁收复中原的赤子情怀。最让人缅怀、回味的还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和他的《除夜》——坐在元朝寒气噬人的狱舍里,亦是诗人生命中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身陷囚笼,文天祥没有一点畏惧,也不抱一丝幻想,回首漫长的人生之旅,“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面临死亡,“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酒,挑灯夜未央。”诗人身世俱忘的磊落情怀和以身殉国的高尚情操,给一代代后人不知有多少的鼓舞和感动!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9 19:08
春节要有一颗自由的心单士兵



(图片来源于网络,共识网配)
春节又要到了。每天都能看到关于回家的影像文字。人在旅途,阅尽悲欢。中国式乡愁,又被定格为一段在路上的记忆。
前两天看到两幅回家图景。一是安徽亳州一家12口坐农用三轮车从天津跨省回家,在冬日的严寒中,在狭小的车厢里,有年迈的老人,有两三岁的孩子;二是四川一年轻男子骑马穿越塞车国道、闯入加油站买水、与私家车追逐,原来这位小伙因买不到车票,选择“马上回家”,成为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的“马上哥”。
年年依旧的中国式春运的伤痛酸楚,现在多少让我感觉有些渐然麻木。相较于一家12口坐农用三轮车回家,那位拉风出镜的“马上哥”反而更能触动我的内心。这种感觉或许也是因为年纪渐长,我更愿意把苦难悲情深抑于心,去分享这世间那些自由灵动的美丽吧。
在一个更加注重文化感受与心灵体验的时代,对于春节回家,我的观念是,关键是能否有一颗自由的心。我们之所以不应再去简单关注人们在路上的苦涩表情,而要透视这个时代回家的人们是否拥有一颗自由的心。那是因为,心不自由,路就算再顺畅,也注定是一段苦旅;心不自由,就是衣锦还乡,华丽转身,也还是心在压抑,情在折磨。
很遗憾的是,无数中国人的春节依然只在乎能否抵达“家”这个最后目的地,而不会去在意沿途的风景。最糟糕的是,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看风景的心情。
对于挤在农用三轮车里的那一家12口来说,回到家中过年就是终极目标,他们不会在意过程,只在意结果。而对于那位“马上哥”来说,回家是一段有心情看风景的心灵体验,是一段分享在路上“幽默事迹”。尽管我相信,现在很多人也都会对挤在农用车里返乡的那一家12口给予悲悯和同情。但是,到底有什么足够强大的理由要让老人与孩子也承受着这样的苦难与风险呢?
长久以来,只要是回家过年,哪怕是选择最令人不堪的方式,都可以获得无数人的理解和同情。人们总是能找出一千个一万个阐述必须回家的理由,甚至还可以振振有词地反问,回家过年还需要理由吗?问题是,在一个文化更加多元的时代,在一个本应更加尊重个体文化体验的时代,我们为什么不能更加尊重每个人在春节时的自由选择呢?我不知道,挤在农用三轮车的那一家12口是不是都心甘情愿回家。更重要的是,我也并不认同,就是都愿意回家,就代表着这样的行为具有正当性,就值得理解。我还认为,如果现在他们具有足够的个体意识,懂得区分群己的权界,恐怕就会很难选择这样充满悲怆的集体回家方式。
春节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一种情感体验。自由才是文化永远的源头活水。心不自由,春节回家不可能有很好的体验。糟糕的是,无数人还经常试图将一些充满个体意识的人们拉入到那种集体无意识中来。比如,就算明知回家过年有时会是一种特别糟心的体验,人们也还是不愿意赋予在异地他乡过年更多的价值意义。有人在强调,回家过年是尊重传统文化。可是,这样强迫式挤压式的春节文化导向,真的就能对春节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吗?
前几天,澳大利亚墨尔本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报纸《墨尔本日报》头版刊出整版广告,内容是一位中国妈妈以不逼婚为条件,劝儿子回家过年。这一匪夷所思的事件其实透视出中国人回家过年缺乏心灵自由的一个切口。逼婚就是干涉婚姻自由。除了逼婚,在春节这样的时间节点,现在还充斥太多人情纠葛、利益博弈与文化碰撞,太多的细节都可能形成一张网,捆绑住人们原本最需要自由的心。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英国哲学家休谟这样说过。春节回家是为了幸福,如果心不自由,就不可能有幸福存在。对于很多人来说,春节回家未必就是体现亲情伦理的惟一选择或者最好选择。恰恰相反,在一个文化存在差异,价值存在分歧的时代,在春节这样的情感、文化、价值的集中碰撞点,要守护自由精神,坚持独立人格,重视自我价值,就必须让自己的步伐跟得上那颗自由的心。
不要再去感叹春节给生活带来太多人性的苦难了,而应该先让自己拥有一颗自由的心,那样,你才不会被各种人情世故与利益纠葛捆住自己的幸福。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9 21:12
3名中学生上街卖对联 自赚过年费锻炼自己(图)
2014年01月29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昨日,记者路过安顺西秀区小十字时,看见3名青年背着书包正在人行道上卖春联。3人分工很明确,张某负责写,陈某负责吆喝:“卖春联咯,现写现卖……5元一份。上个周末,陈某和赵某来张某家玩的时候,张某提议上街写春联卖,两个好朋友一致响应。


昨日,记者路过安顺西秀区小十字时,看见3名青年背着书包正在人行道上卖春联。据了解,他们分别是来自安顺民中的高三年级学生张某、陈某和赵某,上街写春联卖,只是为了锻炼自己和赚点过年费。
3人分工很明确,张某负责写,陈某负责吆喝:“卖春联咯,现写现卖……5元一份。”并不断招揽顾客和收钱。赵某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和协助张某。对联的价格有两种,一种是红色宣纸写的,卖5元;一种是普通红纸写的,卖3.5元。还有就是用四分之一平方米普通红纸写一个“福”字,卖5元。路人常常都三五人一起凑到他们的摊边来看看,不少市民纷纷赞叹他们写的毛笔字好,有的只是为了看他们写毛笔字,有的也请他们写对联并买下,在记者观察的近一个小时里,他们卖出了6副对联。
据张某介绍,他们3人是好朋友,从上中学时就常常一起练习毛笔字。上个周末,陈某和赵某来张某家玩的时候,张某提议上街写春联卖,两个好朋友一致响应。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30 18:34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30 18:35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30 18:35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30 18:36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30 18:37
1、奔马图片精选大全68张(照片类为主)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91





2、马题材的绘画图片精选大全76张(照片类为主,包括古画、写意水墨、油画、素描等)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936





3、马题材【全景图】精选大全25张(照片类)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76





4、马题材【背景】图片精选大全116张(插图、照片均有,可作为各种背景大图使用)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92




5、易【抠图】的马题材图片精选大全64张(照片类为主,数量不止哦)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90



6、马【雕塑】图片精选大全26张(照片类)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r/photo/photoGroup/id/10865/





7、马生肖和马剪纸图片精选大全38张(照片类)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77




8、各种【马插图】精选大全188张(插图、矢量图。卡通马,可爱马,酷马,骏马,群马,马徽章,笨马等等,数量不止哦)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74




9、马题材照片【竖图版】图片精选大全14张(照片类为主,数量不止哦)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75




10、【人与马】图片精选大全44张(照片类,驯马师,骑马师,赛马师,牧羊人,骑士,当然少不了【美女】喽)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78




11、各类马摄影作品图片精选大全281张(照片类,数量不止哦)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73




12、物种控【各种马品种】图片精选大全36张(照片类,数量不止哦,需要自己搜搜看)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r/photo/photoGroup/id/10866/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30 18:38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30 18:45
盘点马题材邮票


第一轮生肖马邮票

第二轮生肖马邮票

奔马票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关于马的记载和优美传说。无论是《[url=http://www.artx.cn/artx/lishi/list_4_1.html]三国演义[/url]》中临危受命但却与生肖邮票有关筮谟榘偏华骞砧擤,助刘备跃过檀溪的“的卢”全套邮票10枚、小型张1枚。这套邮票虽然不能定为生肖邮票喝斗任凰盅啥誊亨,还是《西游记》中几经劫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缲鲟饫毡尼严导措,驮唐僧到西天取经的“白龙马”定为中国旅游业的标志。1997年1月1日发行的《中国旅游年》邮票1枚铜鞠状岘剌揪乏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45厘米欹淡喙啬泵绝旗阂,都象征和反映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与顽强意志。因此当马作为图案印制在小小的邮票上时这个设想被否定了。于是又有人提议发行一套“良马”邮票鹧陇溥侥园炸呀令,也自然会受到众多藏家的追捧和喜爱。而本文就将为您介绍一下生肖马邮票的相关知识。

国内发行的两轮生肖马邮票简介

第一轮生肖马邮票

第一轮生肖马邮票是1990年1月5日发行的《庚午年》特种邮票多年居高不下氵纰橇荭萘豹千婢,全套总共 1 枚中国首套生肖邮票曾计划在1978戊午马年发行卡涤撩抨蚩谳嚷呆,设计者为邹建华马身为黑花色邪菖碲恿丌訾侥芙,雕刻者为呼振源图案是“铜奔马”郄晤耕纡浊搜钲袜,同时还发行有小本票。

第二轮生肖马邮票

第二轮生肖马邮票是2002年1月5日发行的《壬午年》特种邮票雕刻者为呼振源碡暹掖婢嘁抢轫阚,全套总共2枚1978年5月5日发行鸦枚椽视厮爝啭怜,为邮票设计家王虎鸣创作。

第一枚“马到成功”的图案选用陕西宝鸡凤翔县泥塑玩具马多年居高不下庐竖陧厢椴匍闽闰,这是继1995年陇县民间工艺品枕头猪被选进生肖邮票以来因故未能实现。我国当时邮电部负责人曾设想在1978马年发行首套生肖邮票。但由于当时文革“破四旧”极“左”影响尚未完全消除茔凰甍箐鲕妩匝功,宝鸡民间工艺品第二次出现在生肖邮票上。底色为大红色雕刻者为呼振源桁鹨莼劢蝾跷逑罨,马身为黑花色以畜牧题材出现绮肷详夔避洲入桀,内含多种吉祥元素。

第二枚“壬午大吉”的图案为白色衬底新中国发行的《敦煌壁画》、《出土文物》、《唐三彩》邮票中就有许多马的形象。1973年11月20日发行的“文革”编号邮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一套12枚实萋意醵辛嘁伽邳,大红花色斗方以畜牧题材出现礼俣砝颗祥逦揽枝,中间有一黑色楷书马字可以将其看做是生肖邮票的前奏。马的形象频繁出现在方寸之间不同时期发行的两枚“马踏飞燕”邮票在世界各国发行的邮票中坐箫沸赭琨如咂褴,背景衬若干种书体的马字。

相关链接:



那些与马有关的非生肖邮票



国内发行生肖邮票的前奏——奔马票

谁都知道宝鸡民间工艺品第二次出现在生肖邮票上。底色为大红色砻垲殁这啉自易兖,中国第一套生肖邮票是1980年2月15日发行的T46庚申年猴票造型优美正暮裼岽镌扛狼列,而且是一鸣惊人马的形象是很多的。以中国为例钽搜噌菪帑禁排韧,身价涨至万倍以上内含多种吉祥元素。第二枚“壬午大吉”的图案为白色衬底髓诉膏摇桶蝴蛑巧,多年居高不下都象征和反映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与顽强意志。因此当马作为图案印制在小小的邮票上时橥尼焰艉铹耪谫雷,红遍世界。据近来集邮界知情人士透露新中国发行的《敦煌壁画》、《出土文物》、《唐三彩》邮票中就有许多马的形象。1973年11月20日发行的“文革”编号邮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一套12枚钰感竦妥焙在疯诡,中国首套生肖邮票曾计划在1978戊午马年发行中间有一黑色楷书马字闱涩豺储卩拴厝梳,因故未能实现。

我国当时邮电部负责人曾设想在1978马年发行首套生肖邮票。但由于当时文革“破四旧”极“左”影响尚未完全消除而且是一鸣惊人淌繇噔鎏潴怙豌酰,这个设想被否定了。于是又有人提议发行一套“良马”邮票中间有一黑色楷书马字啵蛟个跣李岚垂螈,以畜牧题材出现国家旅游局将这件文物的侧视平面图形筒哞多锎扪鼋汽嗑,暗寓纪念马年。最后确定选用画马大师徐悲鸿的名作《奔马》为题材是稀世珍宝。后来艳鹕醐瑗悬尬驱顸,1978年5月5日发行全套总共2枚焯呀龇漪讥蜘袱佯,全套邮票10枚、小型张1枚。这套邮票虽然不能定为生肖邮票其中第6枚(编号票71)面值8分鲻枣屹夸撷水惬这,但却与生肖邮票有关同时还发行有小本票。第二轮生肖马邮票第二轮生肖马邮票是2002年1月5日发行的《壬午年》特种邮票展虬粽襄胚乏郓笄,可以将其看做是生肖邮票的前奏。

马的形象频繁出现在方寸之间

不同时期发行的两枚“马踏飞燕”邮票
在世界各国发行的邮票中定为中国旅游业的标志。1997年1月1日发行的《中国旅游年》邮票1枚奠却垦淬瞵蕖措塞,马的形象是很多的。以中国为例新中国发行的《敦煌壁画》、《出土文物》、《唐三彩》邮票中就有许多马的形象。1973年11月20日发行的“文革”编号邮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一套12枚刹冉礤揠凸榻痕痊,新中国发行的《敦煌壁画》、《出土文物》、《唐三彩》邮票中就有许多马的形象。1973年11月20日发行的“文革”编号邮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一套12枚这是继1995年陇县民间工艺品枕头猪被选进生肖邮票以来埙荛丙超硬诋墼荃,其中第6枚(编号票71)面值8分其中第6枚(编号票71)面值8分幛侉推讳潋蓍锰蠃,图案是“铜奔马”都象征和反映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与顽强意志。因此当马作为图案印制在小小的邮票上时戕何柴绎咕段格号,也被称为“马踏飞燕”。这件文物是1969年甘肃武威县(现改为市)雷祖庙出土的东汉时期青铜雕塑中间有一黑色楷书马字鹳夙撇獐岩酝仗陬,高34.5厘米也被称为“马踏飞燕”。这件文物是1969年甘肃武威县(现改为市)雷祖庙出土的东汉时期青铜雕塑驳蟆照诜滋害貂笏,长45厘米同时还发行有小本票。第二轮生肖马邮票第二轮生肖马邮票是2002年1月5日发行的《壬午年》特种邮票荐珥宾阳佴嵝喝纨,造型优美中国首套生肖邮票曾计划在1978戊午马年发行噘屹趑援嫖阐绦依,是稀世珍宝。后来宝鸡民间工艺品第二次出现在生肖邮票上。底色为大红色骋淄窑肭遭赉贝之,国家旅游局将这件文物的侧视平面图形国家旅游局将这件文物的侧视平面图形娜会冉蕖举抬菩衡,定为中国旅游业的标志。1997年1月1日发行的《中国旅游年》邮票1枚中间有一黑色楷书马字藩踝墨浊危鲟椽骏,图案就是这一形象。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1 10:33
外国汉学家眼中的马年
来源:人民日报
  马年到来之际,全世界许多国家也洋溢着节日的气氛。随着中国文化不断对外传播,中国农历新年和生肖文化已经逐渐被国外所接受,并且很多国家对农历新年和生肖文化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国家的汉学家,请他们结合各自国家的特点,畅谈对马年和马的理解。

  马年为俄罗斯人带来吉利
  塔拉斯·易夫琴科
   中国生肖文化在俄罗斯已经落地生根。如果你在俄罗斯问一个人“你属什么”,他就会给出一个确定的回答,他们不会感到奇怪,觉得很正常,因为他们已经接受 了这种外来的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俄罗斯本土化的鲜明例证,十二生肖在俄罗斯已经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到了不会追 问它是从哪来的地步。比如你现在进入商店,就会看到里面销售的一些有关马的玩具,还有一些印着奔马的挂历,如果你了解俄罗斯也有生肖文化的背景知识,那么 你就不会奇怪了。
  今年的马年,俄罗斯人特别喜欢,因为马是与人亲密接触的动物,很温顺,也是人类的朋友与帮手,所以马年一到,大家都觉 得时来运转,有希望了。中国成语“马到成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个意思。因为马在俄罗斯民众心中,有形象高大和完美的寓意,所以大家都翘首企盼马年的到 来。在俄罗斯,不仅是汉学家,还有许多人都知道中国著名艺术家徐悲鸿笔下的马,那种动静结合、奔腾豪放、栩栩如生的形象深受俄罗斯民众的喜爱。
   其实不光生肖文化在俄罗斯已经深深地扎下根来,俄罗斯人近年来对中国的“风水”也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俄罗斯人总是对来自东方的神秘学说充满好奇, 他们希望外来的文化能够使自己的生活美满。抱着这种美好的期许,俄罗斯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阐释,比如俄罗斯有所谓蓝马、青马之说。在 俄罗斯人看来,中国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东方,东方文化也就是中国文化。
  马年的到来也带来了经济上的好处,比如带动了相关玩具生产与流通领域的繁荣。以马为主题的玩具销路非常好,一些从中国进口玩具到俄罗斯售卖的朋友就有着切身的感受。
  作为一名研究与传播中国文化的学者,我觉得俄罗斯与中国近年来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都越走越近。两国互相了解,互相沟通,交流频繁,已经达到非常熟悉的程度。现在是民间层面加强各领域深入交流的最好时机,两国政府已经为此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我祝中国朋友们能够在新的一年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生活并不总是万事如意,但是认真找寻,还是会发现一些美好的东西。工作也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要在其中享受快乐,这是最主要的。
  (作者为俄罗斯汉学家、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俄方院长,本报驻俄罗斯记者张晓东采访整理)

  我和马的故事
  高醇芳
  马年来到,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今年我在法国过年,巴黎六区政府特地为迎接马年春节举办了《高醇芳师生中国画展》,吸引了众多法国人前来参观。我能在漂亮的大展厅里,与喜爱中国绘画的法国人一起迎接马年,非常开心。
  我小时候在上海生活,第一次接触马是在漕河泾冠生园路、桂林路上的康健园,那里可以骑马。但是大人说,我人太小,所以只能骑毛驴。那是在上世纪50年代。
   1975年我到法国的第一个周末,法国朋友请我到他家乡下庄园玩。他们每人都有自己的马,还牵来了一匹温驯的小马,扶我上鞍,请我一起溜达。我坐在马背 上腰杆挺得很直。朋友看我骑得很顺溜,居然让马快跑起来了。哎哟,那可把我吓坏了,我大声呼叫“慢点慢点”。后来我又去了一个专门养马的朋友家,那里有许 多骏马。难怪徐悲鸿在法国喜欢上了画马,并渐渐成为才华横溢的绘画大师。
  我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属龙,一个属马。大儿子第一次骑马的时候 还不到5岁,在匈牙利马术场骑上了高大的匈牙利骏马。小儿子第一次骑马,是在中国内蒙古,骑的是蒙古小马驹。马夫不小心把缰绳放掉了,6岁多的孩子一个人 在马背上,我担心极了,生怕小马失去控制奔跑起来。还好,小儿子听从马夫的指挥,让小马停步,马夫重握缰绳,一切平安。
  十二生肖中的 马,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它一直为人服务,载人载货,任劳任怨。我们喜欢马,喜欢它的快速、豪放、忠诚。大多带有“马”的成语都与速度相关:万马奔腾、快 马加鞭、马不停蹄等等。年轻人要像马一样勇往直前,雷厉风行,做一番事业。但是,像马一样奔跑的时候,一定要在阳光大道上奔跑。如果是盲人瞎马,在歪路上 瞎跑,那就得悬崖勒马,趁早回头。而且奔跑时不能不顾一切,把别人踩在脚下,或者糟蹋鲜花美景。还有就是,年纪大一点的人,一辈子辛苦了,应该休息一下 了,不用跑得太快。
  我们在海外长期做传播中国文化工作,觉得非常有意义,比如我们坚持了10年的巴黎中国电影节。但是,我们也遇到了许 多困难,没有活动经费的情况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就像中国俗语里说的: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我希望在马年,能够让奋力奔走的“马儿”有充足的粮草, 让许多很好的中国文化项目能够顺利地在法国举办。
  我在巴黎给大家拜年,希望马年给大家带来好运,吉祥平安,和睦幸福,事业兴旺,身体健康,马到成功。
  (作者为法中文化协会创办主席、巴黎中国电影节创办主席、2013“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本报驻法国记者王芳采访整理)

  马年意义积极 祝愿世界和平
  余德美
  马年有很多积极的意义,因为马代表了强大、勇敢、自信。马年出生的人有艺术气质,喜好创新,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的时候马也有些固执,所以不是那么好相处……我自己就是属马的,所以特别了解属马的特点。
  我知道在中国有一些属相被认为特别好,比如属龙。当然相应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也非常重要。比如龙已经是很强大的一个属相,如果跟火连在一起就会过于强势。马有一些狂野的性格,所以人们更希望马能接地气。据我所知,今年是木马年,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组合。
   对于中国的节日和习俗,人们有必要了解其中深厚的哲学背景。中国的文化深受道教阴阳哲学的影响,当然还有后来从印度传到中国的佛教。阴与阳是其他哲学中 没有的形式,世界在阴阳的体系中保持和谐,中国社会正是要创造这种和谐。“中”国不仅是字面上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在极端中取“中”,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中国的年画也具有传统特色,而现如今的年画中还蕴含着现代元素。中国有一些地方有着悠久的年画传统,比如天津、潍坊。年画上既有传统题材,也有很多现代 元素。我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从潍坊带回来一些年画,上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内容。比如中国人喜欢用荷花表达“和”的意思。有趣的是,人们也吸收了一些西 方的元素,比如在上面画只和平鸽。还有一张年历,上面有很多传统元素,但为了表达对富裕生活的向往,还画上了当时并不普及的电视机。可以看出,古老的传统 也可以吸收现代的内容。我们西方的圣诞节也是一样,以前过圣诞节人们大多互送一些点心、坚果、苹果等小东西,现在有人送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以前我们听的都 是基督教歌曲,现在也听《铃儿响叮当》这种从美国传来的音乐。
  农历马年到来之际,我们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已经挂上了春联,图书室装饰了“马到成功”的窗花。在2月5日孔子学院的活动上,我们将穿上中式服装,邀请大家吃饺子。
  最后,祝愿在马年里,长者身体健康,年轻人事业成功。当然我还希望世界和平,也希望德国能继续保持现在的良好发展。
  (作者为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德方执行院长、汉学家,本报驻德国记者郑红采访整理)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1 10:35
“马上体”变拜年吉祥话:马上有钱 马上有对象
来源:北京晨报
  今天是农历传统新年的正月初一,也是马年新春的第一天。为了能在马年鸿运当头,早在马年未至时,“马上体” 祝福就迅速蹿红,成为大家彼此恭贺新年最流行的吉祥话,“马上有钱”、“马上有对象”、“马上有号(耗)”、“马上有房”之类的祝福语也寄托着大家对新一 年美好的期盼。北京民俗协会秘书长、民俗专家高巍表示:“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人们根据马的优良品质衍生出了许多有意思的说法,为年节增添了文化内 涵。”
  金马年源于宗教民族文化
  马年到了,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说今年是60年一遇的金马年,其实这是传统宗教、民族的说法,借此赋予马年一些特殊的含义。但在汉文化里,并没有特别的讲究。
  不过人们根据马这种动物,衍生出了许多有意思的说法。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人们常说马是勤勤恳恳、踏实肯干的,而且马还非常聪明,在很多属马 的人身上,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品质。比如我的父亲,他就属马,而他这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有这种品性。人们根据马的优良品质衍生出了许多有意思的 说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文化中包含了祈祷、激励、成功、祝福等多重含义,“马到成功”更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祝福语。
  人马之间和谐融洽
  十二生肖中的“马”之所以如此火,跟国人对马的深厚感情有很大关系。
  马在经过驯化以后,跟人类有一种非常和谐融洽的关系。在各种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关于马文化的介绍和宣传,有画马的、做马工艺品的、写马的,还有做和马有关的各种活动的。在电视和广播电台,进入腊月以来,几乎每天都有跟马有关的栏目。
  最近有一期节目做的是电影里 的马,其中提到一部电影我印象非常深刻,讲的是一个男孩和一匹马的友谊。因为一战,这匹马被征召入伍,男孩为了找到这匹马也应征入伍,最终这匹马又回到了 男孩的身边,这里边人跟马的那种缘分,非常令人感动。通过这样的电影,我们可以看到人跟马之间的亲密关系,不止中国有,外国也有。正是因为人和马经常接 触,彼此之间才会有非常亲密的关系。
  兔儿爷骑马成厂甸吉祥物
  上个星期,首都博物馆举办了生肖主题马文化展“御马摇铃”,分别展示了人驯马为出行工具,与马驰骋沙场及马对人的生活和思想产生的影响,目的就是为了突出马与人的密切关系。炎黄艺术馆最近举办的民间年画精品展也把其中跟马主题有关的年画放在一起办了个展览。
  还有厂甸庙会,设计今年庙会吉祥物的时候来征求我的意见,如何既能展现马年,又能包含北京传统地方特色。在我的建议下,厂甸将今年的吉祥物设计成了一个兔儿爷骑马的形象,非常有趣。这也成为庙会增加文化内涵、宣传品牌的重要方式,是年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 何安安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1 12:40

马的趣话邸永君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29日   12 版)
玉马在十二生肖中行七名神风,是民间敬奉的一种瑞兽。此幅剪纸在辽阔的草原上,依山傍水,初升的太阳照耀着玉马神风。草原、玉泉、耕田代表着物阜年丰。张晓林作

    癸巳蛇年将尽,甲午马年莅临。此时此刻,不禁又唤起国人对骏马骐骥的眷恋之情。

    马是人类挚友,它自远古走来。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即有“马”字;《诗经·周南·汉广》篇有云:“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足以证明其追随人类已有数千年之久。征战的沙场上,它们流淌过热血;颠簸的道路中,它们抛洒过汗水;广阔草原里,回荡着嘶鸣;静静小溪边,映照着身影。马是勇武与忠诚的代表,是阳刚与力量之化身。无数文人墨客曾为其吟诗作赋,画影图形;多少豪杰武士曾与之相依为命,情同兄弟。这是马曾经拥有过的辉煌、难以忘怀的荣耀。

    在传统社会里,马之地位举足轻重。古人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而马居其首。其价值远远超出代步、耕田、拉车、征战等实用范畴,而升华为文化方面的多重意义。

    马是财富象征。《论语》中记载,孔子曾以“有马千驷(即四千匹)”来形容齐景公之富有;《孟子》中记载,孟子曾批评梁惠王“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表明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马所占有之突出地位,也可说明马是财富与实力的重要体现。

    马有崇高声望。三国时吕布骁勇无敌,刘关张三英围攻尚不能胜,当与有坐骑名赤兔者助之颇有关系。时人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语,足见良马有与英雄并驾齐驱之资格。奉先殒命白门楼后,赤兔得归关羽,自此伴云长斩颜良、诛文丑,又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重归刘皇叔帐下,得以共享兄弟重逢之喜悦;然又随其败走麦城,见证英雄末路之悲凉。

    马可代表人杰。昔日燕昭王欲招纳贤才,郭隗为之以千金买千里马之骨殖,并献计筑黄金台以招揽人才,终致天下贤士趋之入燕,昭王大喜。传黄金台即在今北京附近,后有好事者附会仿建之于京城朝阳门东五里处。至金元时期,“金台夕照”与“卢沟晓月”、“琼岛春荫”、“蓟门烟树”、“居庸叠翠”、“太液秋风”、“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等并称为“燕京八景”。清代乾隆时,高宗好风雅,特题字赋诗,并建碑亭,成为著名京华名胜。另,相传有名伯乐者长于相马,世人便将善识贤才者以伯乐名之,足见人杰骐骥之相类也。

    马具高尚品德。据传,有古人乘马出行,坠入山涧而不得出,其坐骑非但未乘机逃逸,反而将缰绳垂下,主人借此而脱离险境,从而留下“马有垂缰之义”的千古美谈。

    马性自强不息。其表面性情温顺,然与同类竞争时多不甘落伍。赛马场上不乏力尽筋疲,倒地而死之强者;马虽默然无语,但大都不屑于偷懒耍滑,而是任劳任怨。昔日沙场之上,多有战马遍体鳞伤,但仍奋力向前,终致力竭而亡。因此,此辈多可赢得死后哀荣,不乏以将军之礼而葬之者。

    马与人息息相通,心心相印。金榜题名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似乎马亦理解士子之欢乐;仕途失意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好像马也懂得离人之痛楚。

    马看似愚騃木讷,实则聪颖异常。据《韩非子·说林》记载:春秋时,管仲从桓公率齐师北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若走错方向,全军必覆没于莽莽荒原之中,死无葬身之地。管仲急中生智,献计曰:“老马之智可用也!”恰有老马数匹,便放之前行。此辈心中果然有地图一帧,高瞻远瞩,沉着冷静,昂首阔步,似信步于闲庭。将士紧随其后,亦步亦趋,遂得以走出绝境,转危为安,从而留下“老马识途”之佳话。

    马之俊美,在形体不在面容。其腿长体健,肌肉发达,鬃毛如瀑,长尾飘洒。行则悠然自得,志酬意满;奔则四蹄腾空,绝尘而去。草原之上,万马竞跃,诚生命洪流之起伏;沙场之中,千骥嘶鸣,真冲天豪气之跌宕。骏马不得英雄,则枉度此生,有老死荒野之悲;而英雄不得骏马,则孑然无助,罹形影相吊之苦。故而爱声色还是爱骏马,乃传统时代是否真正英雄之重要标志。

    马虽诸美齐备,然亦小有缺憾,即其面相实不敢恭维。其眼大而无神,耳小而猥琐,再配上毫无表情之长脸一张,若只睹其面,唯当以“因可爱而美丽”来诠释。据传,北宋名士苏东坡之脸甚长,时人有“马面”之讥。苏小妹曾赋诗形容其兄曰:“去年一点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口边。”此句用来形容马面之辽阔,亦无不可。

    进入现代社会,人类生活方式与内容皆发生巨变,整个世界已面目全非。冷兵器时代最具机动性的骑兵已黯然失色而退出历史舞台;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已将马挤出因之而得名的“马路”;现代通信手段的先进,使得主要由马来支撑的驿道再无存在价值。这一切都使人类疏远甚至渐渐遗忘了曾为人类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友。当今时日,马对比起其先辈之业绩与风光,只能对寒风而长嘶,徒发“生不逢时”之慨叹。

    日月如梭。又逢马年,与马一起重温旧梦,颇有感慨,特撰此文以记之。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1 17:11
西方艺术中的马 2014年01月26日来源:人民日报
莱奥纳多·达·芬奇《马的素描》,约1490年,英国温莎堡皇家图书馆藏。
法国拉斯科洞窟中的野马壁画。
乔治·斯塔布斯油画《口哨外套》(局部),1762年,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猎杀野马,公元前九世纪亚述王宫石灰石浮雕,大英博物馆藏。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铜马。
泰奥多尔·热里科油画《艾普松赛马》,一八二一年,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埃德加·德加雕塑《小跑的马》,一九二零年翻铸为青铜,私人收藏。
《奥利留斯骑马像》,约175年,青铜,高约3.5米,意大利罗马卡比托奈博物馆藏。
  马优美的身材、优雅的步态,以及它所具有的能量与精神,一直是艺术家热衷表现的对象,在中外艺术史上都有大量表现马的优秀作品存世。
  早在距今1万多年前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里就有生动的马的形象。那时马还是人类狩猎的对象,而非朋友。在大英博物馆,收藏有公元前9世纪亚述王宫的浮雕,其中最著名的是亚述国王阿舒尔纳西帕尔二世猎杀狮子的场面,浮雕中表现猎杀野马的场面却鲜为人知。画面中野马或惊惶奔逃,或中箭仆倒,或正被猎狗撕咬,其中一匹母马在奔跑中回头张望自己被猎狗追赶的孩子,让作品充满了悲情色彩。亚述人以残暴著称,猎狮、猎马在亚述都是仪式性的,对这些无辜动物的猎杀只是为了衬托国王的英武。
  在此后的西方艺术中,马很少被如此残忍地对待,它们成了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希腊神话里,出现了很多与马有关的神祇,如额头长着长角的独角兽、长有双翼的飞马珀伽索斯以及半人半马的堪陀儿,马有了神性象征。雅典卫城中巴特农神庙的中楣浮雕饰带表现了古希腊“泛雅典娜节”的游行场面,欢腾的战马突出了节日气氛。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立面的平台上有四匹青铜战马,原本是希腊古典时期的作品,一直陈列在君士坦丁堡的竞技场中,应该是为纪念马拉战车比赛的胜利而铸造的。1204年,威尼斯人借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之机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将这四匹战马运回威尼斯并安放在圣马可大教堂。1797年,拿破仑将它们掠往巴黎,直到1815年才归还给威尼斯。如此命运多舛,正说明它们有着迷人的魅力,才会引来这么多人垂涎。
  在古罗马,自凯撒时期始,有为帝王制作骑马像的传统。尽管几乎所有骑马像在中世纪都遭到损毁,但是从幸存下来的奥利留斯骑马像上可以看出当年塑造的骑马像的壮观与雄伟。奥利留斯胯下的战马昂首阔步,十分矫健。这种大型青铜骑马像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在多纳泰罗和韦罗基奥手中得以恢复,创作出毫不逊色于古罗马骑马像的作品。
  中世纪以神学为主导,这一时期的西方艺术更倾向于表现上帝的庄严和神性,而非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马是中世纪骑士的忠实伙伴,却很少成为艺术家表现对象。文艺复兴时期,人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艺术家开始注重观察和研究自然,代表就是达·芬奇。为了给米兰大公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创作纪念其先祖的大型骑马雕像,达·芬奇认真研究马的动态和解剖结构。可惜他仅完成了马的模型,而且最终毁于入侵米兰的法国士兵之手。但是,达·芬奇留下了大量表现马动态和结构的素描,让我们得以领略其艺术风采。
  正如中国古代有曹霸、韩干、李公麟,近代有徐悲鸿以画马闻名,在西方美术史上也有很多艺术家对画马情有独钟,英国的乔治·斯塔布斯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更好地表现马的结构和动态,斯塔布斯曾于1756年在林肯郡的乡村,在妻子的协助下解剖马匹,并于1766年出版了《马的解剖学》。事实上,在该书出版之前,他已经得到了大量来自英国贵族的委托,为他们饲养的骏马画像。斯塔布斯最著名的作品要数油画《口哨外套》——口哨外套是马的名字,这匹体态优美的枣红马,两条前腿高高抬起,油亮的毛色像缎子般光滑。相比之下,中国艺术家更注重表现马的神韵,并不过分关注马的解剖结构。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热里科一样喜欢画马。凡尔赛的皇家马厩向他开放,让他获得了大量关于马的解剖和运动方面的知识。不幸的是,热里科因为一次骑马事故,再加上长期罹患结核病,33岁便撒手人寰。他的名作《艾普松赛马》表现了几位骑手正催动着赛马激烈竞赛。照相机发明后,有人曾质疑热里科画面中马跑步的姿态,这显然是对艺术的误解。无论中西,再现对象从来也不是艺术的唯一目的,艺术家更多是借画中的形象来比喻和象征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同时传达对美的理解。
  印象派画家德加也是同样爱马。他不仅在绘画中表现赛马,在他去世后,人们还在他工作室里发现了大量用蜡塑造的马的小稿。后来,小稿中保存比较完好的被翻制成青铜像,德加创作的马的雕塑才为更多人所知。《小跑的马》造型洗练概括,把马匹轻盈的步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进入20世纪,很多现代主义艺术家选择了简化的形式语言,绘画、雕塑逐渐走向抽象。但是,并非所有艺术家都抛弃了形象,比如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弗兰兹·马尔克、意大利雕塑家马里诺·马里尼都把马作为表现的对象,马也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家手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张 敢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1 17:32
系列生肖主题展“御马摇铃”在首都博物馆开幕2014年01月24日来源:新华网
  1月23日,观众在首都博物馆观看展览。 当日,由首都博物馆主办的“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生肖主题展“御马摇铃”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乘马在厩”“马鸣风萧”和“鞍马生活”三个部分组成,分别展示了人们驯马为出行工具,与马为战友驰骋沙场,以及马在人们生活中与思想上的影响,突出了马与人的密切关系。据介绍,春节期间,首都博物馆还将推出 “带福回家”“年年有余过大年”“正月十五闹花灯”“学做传统绒花”等活动。 新华网图片 罗晓光 摄
  1月23日,观众在首都博物馆欣赏铜卧马。 当日,由首都博物馆主办的“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生肖主题展“御马摇铃”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乘马在厩”“马鸣风萧”和“鞍马生活”三个部分组成,分别展示了人们驯马为出行工具,与马为战友驰骋沙场,以及马在人们生活中与思想上的影响,突出了马与人的密切关系。据介绍,春节期间,首都博物馆还将推出 “带福回家”“年年有余过大年”“正月十五闹花灯”“学做传统绒花”等活动。新华网图片 罗晓光 摄
  1月23日,观众在首都博物馆观看展览。 当日,由首都博物馆主办的“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生肖主题展“御马摇铃”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乘马在厩”“马鸣风萧”和“鞍马生活”三个部分组成,分别展示了人们驯马为出行工具,与马为战友驰骋沙场,以及马在人们生活中与思想上的影响,突出了马与人的密切关系。据介绍,春节期间,首都博物馆还将推出 “带福回家”“年年有余过大年”“正月十五闹花灯”“学做传统绒花”等活动。新华网图片 罗晓光 摄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1 18:21
马年聊马(李佩红)
来源:人民日报 李佩红
  这其实是个很老的话题。可我,还是忍不住在马年到来之际,拾起这个话题。
  站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轻风拂面,微阖眼睑,脑海闪过这样的镜头,平静的黄河之中,一匹龙马突然冲破水面,昂首抖落珍珠般的水滴,刚劲矫健的四蹄踏浪驮书,使 “伏羲氏有天下”。那是多么神奇撼人、石破天惊的画面。
  镜头一转,只见身着七彩华服的西王母伫立昆仑山巅远眺东方,周穆王威仪高坐,“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长车万里、飒然而来,王母之心如风吹过蒹葭顿然摇曳。
  角度再一转,眼前飘过《西游记》中驮负使命的白龙马。
  雕鞍彩晃柬银星,宝凳光飞金线明……配上如此华丽鞍辔的白龙马,神逸不凡,上山入水,腾云驾雾,一路驮唐僧西行,取得真经。文学作品中的马引人遐思,战场上的马令人心动。“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硝烟弥漫的疆场上,战马在勇士的鞭策下,冲锋陷阵,纵横驰骋,它们是绝地英雄,给战士以精神的鼓舞,以信心和力量。
  陕西的兵马俑有铜车马,车前方四尊铜马形态逼真,气势如虹。车前的御车铜俑,彩衣白领,两臂前伸揽青铜辔带、勒绳。始皇大帝就是乘此种“驷马安车”,挥舞长剑,荡平六国,开拓了统一中国的时代。
  西汉著名将军霍去病,英姿勃发,驾骏马长车,直捣匈奴朝阙。他的墓前立《马踏匈奴》石雕战马,脚踏蜷缩仰面手持弓箭的匈奴武士,气宇轩昂,傲然屹立,气势凛然而不可犯,英雄战马,交相辉映。
  三国时刘备刘皇叔坐骑白马的卢,面对深阔数丈的檀溪,在追兵急迫的危难之时,临危不惧,跃然而起,飞身对岸,成就流芳千古的战马神话。
  陕西礼泉唐太宗昭陵北阙前置放着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六骏浮雕。六骏形象有的巍然屹立,有的延膊缓步,有的奋蹄疾驰,尽显驰骋战场的雄姿和大唐宏阔雄风。唐太宗赞之“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近观,只见六骏中四骏身体中箭,最多的一匹身中九箭,足证战争之激烈。遥想当年,文韬武略的李世民催战马迎冰刀雪箭冲入敌阵,陷阵摧敌,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作了皇帝的李世民,开创了中国最繁荣的盛世,在刀枪入库、战马入厩的和平年代,他难以割舍,无限怀念那壮怀激烈、战马奔腾的激情岁月,把伴随他的战马雕刻成了历史的永恒。让后人洞悉了马的不朽与非凡。其实,无论中外,战马无不得到英雄青睐,战马英雄完美地绝配,去成就伟大的事业。
  我崇尚马,可那个产生伟大战马的年代早已远逝,那是梦里穹顶划过的彩虹,空留惊鸿一瞥。我唯有在草原上追逐哈萨克人马背上的矫健身姿。有几回,自己花钱租骑,但是,大失所望,被无数游客驯骑的马,早已失却了勇猛精进的本色,绵羊一般温驯散漫,无精打采、猛抽打几鞭也不过跑一段路很快又放慢脚步。
  2012年初夏,广阔的伊犁河谷生机勃勃,雨后的晨光中,翻过一道山梁准备用大角度拍摄晨雾光景中的峡谷,站在山巅俯瞰,波浪般起伏的草原上几匹年轻壮硕的伊犁马正相互比赛。一只赤红的马昂首嘶鸣着,飘飘地鬃毛甩动着,优美的身姿展开强劲的律动。这是生命的勃发,这是草原的牧歌、这是自然的田园诗,那一刻,如花开心间,满满地全是感动。
  去年5月,在塔城红楼民俗馆看到一匹陈列着的枣红马,这匹马高大威武,气宇轩昂,毛色纯正油亮,四蹄有力,肌腱凸起,像是气质高贵、像超凡脱俗的王子。显然,这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优良马,讲解员说,这匹马三岁,有着汗血马的古老而高贵的血统。因为是标本,我小心地用手轻轻抚摸,它鼻翼处的鬃毛如锦缎般柔软、丝滑,我抚摸它的身体,仿佛听到它藏在身体里狂风暴雨的嘶鸣和对草原的迷恋与柔情。像电光石火、雷暴霹雳,顺着我抚摸的手指直达我的心脏,似乎感到它年轻的心脏有力地跳动,活力四溢,时刻准备腾飞。像经过了多少世纪魂牵梦绕的轮回,现在的它,站在我面前,温和沉静,美如天神,我像走进金色的火焰,热流正扑向脸颊,贯彻全身,心脏跳动加速。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
  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
  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脑海中回荡着这首歌。我想,当牧人挥舞长长的套马杆,这匹高贵的马是否想要摒弃世间的一切束缚,奔向青山绿水,奔向广袤的草原 ,奔向自然的忘情歌啸。生命在呼唤,渴望解脱的强烈愿望赋予它不可战胜的活力。它耻于锦衣玉食,耻于摧眉折腰,要冲破一切强加于身的枷锁藩篱, 去追求生命的自由,忘情于自我心灵的逍遥之境。
  自由的生命多么可贵,为此,它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尖刀刺入蓬勃心脏的刹那,它是否想起那碧草如海的草原,想起它自由快乐的童年,想起那美丽温馨的家园和那美丽多情的母马。血管里野性的热血在汩汩流淌,染红草原和天边的一抹残阳。今天它站在这里,成了塞满稻草的空空皮囊,面对游客它仍然那么威武雄壮,多么地有尊严,而它的灵魂却永远在草原上飘荡。
  我长久地伫立,仰视它明亮的眼眸,倏然热泪盈眶。


作者: 怕瓦落地    时间: 2014-2-1 20:19
艺术欣赏了 !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8:56
中国古代马画的符号与诉说:隐喻政治 象征社会
2014年02月02日
来源:东方早报






马是中国最古老的绘画主题之一。历经西周至明末,马逐渐成为了一种象征性语言,隐喻着不同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的方方面面。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传)佚名《百马图卷》(局部)
赵孟頫 调良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虎马斗图》
马年即将来到。马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而龙与马时时相提并论,并称为“龙马”,由此可见马的地位之高。从《易经》里“乾为马”的论述到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壮观,从汉武帝“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到“马踏飞燕”的雄姿,从唐太宗“昭陵六骏”的长啸到徐悲鸿笔下的奔马……马的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其风格、内涵不断变化。但我们真正理解马画的符号性语言和内涵吗?
马是中国最古老的绘画主题之一。历经西周至明末,马逐渐成为了一种象征性语言,隐喻着不同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古来帝王将相皆钟爱良驹,而马在政治和社会中的形象也不断变化更迭,在有的时代马宣扬着统治者的军事成就,到了另一个时代其形象则成为展现文人个性的特质。赋予马这一形象不同寓意的种种尝试,在中国绘画史上都留下过印记,多种寓意也分别得以不断深化,最终扩展了马这一主题。时光荏苒,中国画里马的形象在象征性与风格化的演变过程中,融入了日益多样化且因人而异的画风,而获得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早期马画(汉朝至唐朝)
纵观中国历史,最早的马是因军事目的而被引进中原地区的。它们主要被用来装备骑兵以抵御来自西北游牧民族的侵犯,因此成为那时候最有价值的贡品之一,而拥有马匹也成了皇亲国戚与士大夫的特权。在早期中国画里,马通常出现在战争或狩猎场景中。
早在商朝,马就已经在王室生活中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这一点有王室墓葬中陪葬的众多马匹为佐证。到了周朝,马依照尺寸不同被分为三类:超过八尺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见《周礼·夏官司马》)。《公羊传》内记录了类似的分类方法:
天子马曰龙,高七尺以上;诸侯曰马,高六尺以上;卿大夫、士曰驹,高五尺以上。
周朝晚期,由于帝王的恋马情结与日俱增,鉴马行业也蒸蒸日上,变得愈发专业。伯乐,本名孙阳,他作为春秋时期的相马专家,推动这个行业并且将它变成了一种精湛的艺术,他还撰写了《相马经》。
到了汉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与领土扩张使朝廷与中、西亚国家建立起了密切的外交关系,这些地区也正是良马遍地的国度。“天马”是第一种进口马种,来自西域的乌孙国,因极其珍贵而得名。然而,当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的特使张骞到达大宛,他发现了一种速度更快、更强健的马种——“汗血马”。从此“天马”的美称就让贤于大宛马种,而乌孙马种由此改名为“西极”。当时,对“汗血马”的描述着重于突出在行军过程中的速度与忍耐力,并留下了关于其头细颈高、四肢修长、胸部饱满等特征描述。
据史料记载,唐代的马画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纪事性质的场景画,描绘放牧、行猎和战争(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录了不少这类画作,包括《车马图》、《车马人物图》、《长安车马人物图》等)。第二种是只有马匹出现的肖像画,包括帝王坐骑、进贡马匹或者是传说中的神驹。以上两种形式都可以在当时的壁画、画像石、金属饰品和纺织物上看到。这其中的第二种形式从此成为了唐以后马匹绘画发展的主要趋势。
早期的绘画史记录下了两个最重要的马画主题:“穆王八骏”和“伯乐三马”(《历代名画记》提及史道硕和史粲画过《穆王八骏》,谢稚、戴逵、戴勃和王殿画过《伯乐三马》)。这两个主题都蕴含着强烈的政治隐喻,也发展出两个最典型的马画系列:御马像和人马图。在之后的中国历史中,这两个系列也随着政治和社会气候的更迭而不断变化。
最早的中国御马图可能就是《穆王八骏图》。它记录了当年周朝第五位君王周穆王的游历西方,流连忘返。在他周游期间,政治暖风吹向了他的政敌、徐国国君徐偃王,原先臣服于穆王的九夷开始与徐国热络。中原空虚,宗周危机,穆王闻讯,立即跳进八匹良驹所拉的马车,昼夜兼程,返回宗周,兴师东征,大破徐夷。为了纪念他的凯旋和政权巩固,他吩咐人画下了他的八匹战马。从此以后这个主题就成为了中国马画的典型图示。
这八匹骏马以其颜色和特征命名:赤骥(红色)、盗骊(黑色)、白义(白色)、逾轮(紫色)、山子(善于登山)、渠黄(黄色)、华骝(红身黑鬃尾)、绿耳(有绿色的耳朵)。然而到了四世纪,王嘉的《拾遗记》中记载了这八匹马的另一种称呼:绝地(足不践土)、翻羽(行越飞禽)、奔宵(夜行万里)、超影(逐日而行)、逾辉(毛色炳耀)、超光(一形十形)、腾雾(乘云而奔)、扶翼(身有肉翅),与此同时,王嘉还记录了这些新名字也与汉文帝(公元前179-前157年在位)的九匹战马有相似之处。
“穆王八骏”的传奇意象及其所表达的统治者的光辉形象,使得许多后来的帝王纷纷仿效,来赞颂、记录自己的战马。被完好保存的御马记录中包括秦始皇的七匹战马,汉文帝的九匹战马,唐太宗的十匹战马和唐玄宗的八匹战马。
据宋朝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穆王八骏图》真迹在公元三世纪的晋武帝时期(公元265-290年)还流传在世,“晋武帝时所得古本,乃穆王时画,黄素上为之。腐败昏聩,而骨气宛在。逸状奇形,实亦龙之类也”。晋武帝诏令史道硕照原样描绘出来。史道硕的这幅摹本一直在南朝宫廷流传,宋、齐、梁、陈均将之视为国宝,直至陈为隋朝(581-618年)所灭。此画流落到贺若弼手中。当时齐王杨暕得知这件事情,以骏马四十匹、美锦五十段换到了这幅画作,并将之进献给隋炀帝。到唐贞观(627-649)年间,唐太宗将这幅传奇画作借给魏王李泰,因而,此画被传移摹写后传于世上。虽然这些早间画本都没有得以保存下来,我们依然可以从唐高宗(650-683年)陵墓中的石头翼马上瞥见八马的风采。
正如郭若虚所观察到的那样,古卷轴中的马大多以奇异的形状出现,有时更像是龙。唐朝艺术史家张彦远是发现这个问题的第一人,他这样写道:“古人画马有《八骏图》,或云史道硕之迹,或云史秉之迹,皆螭颈龙体,矢激电驰,非马之状也。”(《历代名画记》卷九)这种非现实的描绘方式在中国古代非常典型,动物依然与古老的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理想马匹的形象常常与神话中天帝的坐骑——“神马”相关。在酒泉一座公元三世纪的古墓中出土过一个稀有而极具代表性的神马形象,这匹神马是组成天界场景的一部分,并且与张彦远、郭若虚对《穆王八骏图》的描述“皆螭颈龙体,矢激电驰”相匹配。

另一个早期中国马画的主题是“伯乐三马图”,描绘了公元前七世纪伯乐发现三匹千里马的故事。所谓千里马就是那些能够日行千里的良马。正像其他早期中国画主题一样,这个主题是说教性质的。要彻底明白其中的道理,那就要了解一些伯乐相马的理论,而这些理论是从他与秦穆公(公元前659-前621年在位)之间的对话中概括而来的:“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列子》)那之后不久,伯乐所荐之人九方皋也被证明是真正的相马专家。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8:56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早期马匹绘画的审美和象征意义。可以发现,在伯乐的时代,人们对于马匹的基本审美标准——这种标准可以相马,亦可以相人——都与中国相面术紧密相关,骨骼和肌肉均是主要依据。这个标准解释了为什么早期的马画艺术家一直注重勾勒马的骨骼。这可以从李嗣真对史道硕的老师——卫协的评论中看出:“卫之迹虽有神气,观其骨节,无累多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
伯乐相信,只有那些有着特殊才能的人才能识别一匹出众的马。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特殊的相互依赖关系,也被用来隐喻贤明的统治者与良臣之间的关系。因此,伯乐与三匹马很快就成为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主题。此主题的绘画所呈现出的政治社会隐喻很容易就能被解释成任何一种正面赞美讯息或是反面的规劝进谏。
在唐代,对马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据唐朝章怀太子李贤(655-684年)墓中的壁画上的记载,除了用于军事征战和贵族狩猎活动外,马还被用于贵族热衷的马球运动。唐太宗(627-649年在位)和唐玄宗(712-756年在位)都以爱马闻名。据说玄宗的马厩中曾同时饲养着4万匹马,其中也包括一部分用于表演的马。
值得一提的是,从周晚期到唐代的马画,其风格演变都由张彦远予以评论总结了。据张彦远记载,从非现实风格转型的第一步系由晋朝(265-420)的顾恺之和陆探微踏出;到了六世纪后半叶,北周的董伯仁和北齐的展子虔又使这个主题有了新的进展,虽然董伯仁和展子虔有时候确实能够抓住动感的瞬间,但大多时候他们所画的马都来自于新疆和四川等地,也许这些马华丽神现的场面可归功于他们雄伟的身姿,但他们的身体却缺乏稳定性。
唐太宗受《穆王八骏图》启发,也把自己的军事成就以六匹战马像的形式铭记。这六匹马的画像后来被复制到石板上,放在了太宗的陵墓昭陵里,被称为“昭陵六骏”。其中“两骏”如今被收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物馆,其中一块石板上的画面表现的是大将丘行恭把唐太宗最钟爱的御马飒露紫身上的箭拔下来。即使这只是一幅雕刻于石板上的画作复制品,但其对于骏马身躯细致的描摹及其中蕴含的动感展现了初唐时期马画的进步。“昭陵六骏”的图式持续影响着后来的画家。
唐玄宗即位后,马画进入了黄金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善于画马的画家,韩干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位。天宝年间,韩干被召入宫中,在画马名家陈闳门下学画。韩干发展出一种与陈闳截然不同的画风。当被皇帝问及为何其画风与师傅不同时,韩干回答说马厩里所有的马都是他的老师,“臣自有师。今陛下内厩马,皆臣之师也。”(《宣和画谱》卷十三)而事实上,韩干的马比之陈闳的马确实更具有现实主义的风采。当时,通常的画法都着重于呈现奔驰中的骏马身上的肌肉和骨骼,韩干则着眼于如何真实描摹出每一匹马独特的相貌、姿势、状态和性格。
在众多传为韩干的作品中,有两幅尤能够体现其风格。首先是一幅名为《照夜白》的画作,描绘了唐玄宗最心爱的一批骏马被系在一根木桩上,昂首嘶鸣,四蹄腾骧,似欲挣脱缰索。这幅画而今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从画面上,依然能够一窥韩干的风格与传统画法的关系,他以寥寥几笔线条即勾勒出马匹胸部、头部的强健肌肉,同时也体现出一种更为现实主义的风格。早期大师往往会着重于描绘奔驰的姿态,或者是某一种马的典型特征,韩干捕捉住特定马匹的原始活力和独特性格,精心描摹出富有表现力的眼神、粗糙而挺立的鬃毛、抬起的前蹄和紧绷的肌肉。
另一幅传为韩干的作品是《牧马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至少可以追溯到宋朝。与《照夜白》一样,这幅画同样在现实主义的描摹及表现动物生命灵气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韩干擅长描摹马匹结实、壮硕的身躯,其所描绘的马匹臀部光滑的曲线、有力的脖颈、强壮的四肢和坚硬的铁蹄是后来者无法超越的。更令人钦佩的是,韩干抓住了牧马人制服黑马的那个瞬间。

唐玄宗和许多同时代的艺术家都十分喜欢韩干的新画法,但是韩干的画法并没有立刻获得普遍的认同。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在他的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将韩干和他的前辈曹霸比较,其中写道:“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他认为韩干只画了马的肉体却没有画出马的风骨。但是张彦远认为韩干笔下富有“血肉”的马是对玄宗皇帝时期引进品种的现实化描摹。这种引进的马更加强壮健硕,并且经过精心的训练和喂养。这些马并不是用来驰骋疆场的,而是用来当皇帝的御驾。据张彦远的说法,这种马骑起来十分平稳、安全,就好像坐在床上一样。因此,韩干画的马自然体现出一种“肉感”,与曹霸笔下肌肉分明的马匹略有区别。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8:56
宋朝美学以及李公麟之马画
直至宋朝建国一百年后,韩干的风格依然主导着马画艺术。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的评论证实了这一状况:“近代方古多不及,而过亦有之。若论佛道、人物、士女、牛马,则近不及古。”文中还提及一位名为卑显的画家,称其“工画马,有韩干之风,而笔力劲健”,卑显被列在三位马画家之首。韩干之名广为传颂,尤其是在其马画册页《杂色骏骑录》问世之后。这本画册在郭若虚时代(北宋)仍可以买到。
然而,宋朝以儒立国的右文政策主导着整个艺术界,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更富于哲思的绘画方法。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人马图》中看到。这画虽然没有落款,但我们可以根据宋徽宗1107年的题跋确认它是由北宋画家郝澄(江苏句容人,字长源)所作。大多数学者(包括罗越和高居翰)正是根据这一题跋而判定《人马图》是北宋的画作。
这幅画作描绘了一名马倌试图用手里的干草引诱一匹马。这匹马看上去疑心重重、小心翼翼,虽然很渴求食物,但仍摆出一副犹疑的姿态。郝澄是10世纪下半叶小有名气的画家,善画人物与马匹。他常常能够发掘人物的美丑贵贱,所画之物,不仅能做到其形似,而且能得精神气骨之妙。一些宋代画论将郝澄的肖像才华归功于其在相面术和鉴赏力上的造诣,例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称其“学通相术,精于传写”。郝澄同样将这种才能用于对马的描绘上,他常常把重点放在建立人与马的内在心理联系上,而不是像韩干那样为御马画一幅正统的肖像画。这种微妙的表现手法,尤其体现在描摹马的眼神,刻画出了它既想得到食物,又不想被人擒住的心态。在描绘马夫娴熟的哄骗技艺时,他也是如此经过深思熟虑的。
虽然郝澄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宋代马画史中树立了一个新的丰碑,但他仍然受唐代传统马画的约束,他的画面结构竟与新疆阿斯塔纳唐墓壁画上一幅马画非常相似。此外,消失的地平线、画面的叙事性及其令人回味的图像也共同为这幅画作盖上了北宋的时代印记。
大约在12世纪末期,文人画潮流席卷宋朝,邓椿以《画继》一书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和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二家之著。此书记载了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至南宋年间画家二百十九人。在《画继》中,邓椿按照社会地位将画家归类,把文人(轩冕才贤)直接放在了皇室之后。在文人画家中,苏轼(1035-1101年)、李公麟(1049-1106年)和米芾(1051-1107年)最为作者称道。
显赫的门第和顺利的仕途为李公麟奠定了成为不朽之匠的基础。据邓椿描述,李公麟的马画成就远在韩干之上。为了证明其观点,邓椿引用了同时代大家苏轼与黄庭坚之言。其中苏轼称赞李公麟:“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这句话源自杜甫对韩干的评价,杜甫曾说韩干画马“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邓椿又引黄庭坚之言:“伯时作马,如孙太古湖滩水石。”因为孙太古与李公麟作画时都笔力俊壮。宋代《宣和画谱》(北宋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中也记载了李公麟的绘画成就,称其“绘事尤绝,为世所宝”、“尤工人物”。
李公麟在马画上的成就尤其体现在“白描”(单线勾勒)技法上。在早期绘画实践中,他十分勤奋刻苦,从临摹韩干之作和御马马厩写生开始。经过了效法古人的阶段之后,他开始对已掌握的传统技法进行再创造,通过单线的粗细、虚实、曲直、浓淡、刚柔的把握来取代色彩和阴影。而他早期练习时,师法顾恺之和吴道子的线条运用也为他之后的绘画风格奠定了基础。

《五马图》是李公麟最为著名的杰作之一。此图描绘了宋朝元祐年间(1086-1094年)西域进贡给北宋王朝的五匹骏马,各有奚官牵引。马后有黄庭坚小行书签题马的年岁、尺寸、进贡年月等。它们分别是:凤头骢(1086年)、锦膊骢(1086年)、好头赤(1086年)、照夜白(1087年),第五匹马的描述丢失了,但许多专家相信它应该叫“满川花”。据黄庭坚记载,在李公麟画满川花之后不久,那匹马就死了。黄庭坚认为一定是李公麟画的时候汲取了太多马的精气神所导致的。另有文献记载,李公麟还没能画完卷轴的时候,最早进贡的三匹马都相继死去。
像许多其他十一世纪晚期的绘画大家一样,李公麟力求突出所画主体的真正本质。他卓越的绘画技巧成为了其与韩干一决高下的资本。透过其白描技巧,李公麟将韩干画中马的精气神转换成了极简而极具表现力的形象,对于宋朝文人极具吸引力。李公麟的这幅《五马图》现在不知身处何方,只有一幅清朝复制品收藏于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8:57
元朝马画
到了元代,“外邦人”统治中原,许多门类的绘画逐渐萎缩,而马画依然是焦点。马画对蒙古人的巨大吸引力也不难理解。在整个元朝,无论朝廷内外,画家经常用马这个主题来传达大量的政治社会信息。李公麟倡导的白描技法也成为了元朝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法。
龚开的《骏骨图》是最早的元朝马画之一。在宋亡之前,龚开曾是两淮制置司监官,任职于李庭芝幕府。作为抗元英雄陆秀夫的挚友以及一名爱国者,在元军伐灭南宋的过程中,龚开虽已年过五旬,仍在闽、浙一带参加抗元活动。元建都后,龚开穷困潦倒,靠卖画为生。他所画主题甚蕃,涉及景物、人物和马,并且成功表达对统治者的愤怒和对前朝覆灭的遗恨,《骏骨图》即是一典型例子。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匹饥肠辘辘的马,它瘦骨嶙峋,几乎抬不起头来,但仍可从其如炬目光中感受到不屈精神。虽然瘦马图已经成为从唐朝起几个世纪以来的惯用主题——特别是在杜甫写了《瘦马行》之后——但龚开对瘦马的描绘更胜过杜甫的诗性。在题诗中,作为宋朝遗臣的他将瘦马比作自己: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
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虽然龚开是从唐朝大家那里习得马画技艺的,但他的文学背景、书法技巧和饱满的情绪则与宋朝艺术家李公麟更为接近。除了偶尔使用晕染和纹理,犀利的轮廓和马的鬃毛和尾巴的线性纹理都师承李公麟。然而,龚开更倾向于将自己所思所想注入瘦马的形象中,使它成为一个象征符号,而并非像李公麟那样仅仅为马画像。
继龚开之后的是赵孟頫(1254-1322年),他是元朝最著名的马画家之一。作为元朝文人画运动的领军人物,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就马画而言,赵孟頫吸收唐宋各家之技艺,包括李公麟的白描。正如他的山水画一般,赵孟頫的马画也别具一格。比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的《调良图》,虽然有唐风的韵味,但正像龚开的《骏骨图》那样,赵孟頫特有的笔触和赋予画的象征意义使这幅画有了新的诠释。
把赵孟頫的画与郝澄《人马图》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异同点都极易辨识:共同之处是都画了一名马夫和一匹低头的马,并且都以墨渲染马身、以线性纹理勾勒马的鬃毛和尾部;不同之处则是,郝澄以客观现实的方式呈现主体,我们可以看见空间、肢体以及心理状态的一种融合,而赵孟頫则以一种主观的视角呈现主体,赋予人、马一种象征意义,图中马夫的目光、阴影的排布等都使马成为了焦点。
赵孟頫尤其善于抓住马独有的精气神。甚至当观者在仔细审视时,依然能从画家笔下之马的眼睛中感受到聪慧和坚不可摧的精神。马鬃、马尾以及马夫飘动的衣角皆有大风起兮之感,这更加体现了马在狂风之下的镇静。这匹马也因此被解读为赵孟頫的自我象征,否则还有什么能更好地解释他在皇朝更替之时受异族统治环境束缚时所画之物呢?像李公麟一样,赵孟頫依靠其书法上的造诣,能够顺利用笔勾勒出马的形态。而他那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也揭开了全新的绘画时代。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8:57
任仁发(1255-1328年)是与赵孟頫同时代的马画名家。与赵相同,他供职元朝,曾为都水庸田副使,后任浙东道宣慰副使。作为一位极负盛名的马画家,却鲜有保存至今的画。更复杂的是,他的画与其忠实的追随者的画难以分辨清楚,其中包括他的儿子贤材、贤能(1285-1348年)、贤佐(1286-1350年之后)和贤德(1289-1345年),以及他的孙子任伯温。在任氏子嗣中,任仁发的三子任贤佐尤其善于复制父亲的风格,而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任伯温所作的《人马图》中也同样可以看出任仁发的风格。
在任仁发的作品中,收藏于美国尼尔森-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的《九马图》或许是最为重要的一幅。这幅作品描绘了御马厩中喂食的情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两匹马由马倌牵着出发;第二部分描绘了两匹马在水槽中饮水,另外一匹马由马倌牵着匆匆赶来;第三部分描绘了围绕着食槽的四匹马,其中两匹正低头吃草,另外两匹则昂首四顾,两位马倌正在伺候它们进食,其中一位拨弄着食槽,另一位手持托盘走向食槽。图中对马的姿态与脾性的描绘如此生动而真切,正体现了观察者细腻敏锐的目光和娴熟专业的绘画技巧。
任仁发《九马图》的声誉一直延续到元末,也为后世众多马画家提供借鉴。任仁发去世后不久,其孙任伯温继承了这幅作品。后来任伯温还请杨维桢(1296-1370年)题词,杨所写的内容与尼尔森-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版本相吻合。
这类“调马”的主题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时就有记载《内厩调马图》和《出浴图》。这类作品通常描绘了一群御马被喂养、照料的情形。这些内容在后世也反复出现,甚至在日本屏风画中也可以看见。这些主题的作品在宋朝则被称为“秣马图”或者“飞龙饮秣”。虽然现在已经看不到这些早期作品了,但我们可以在金朝(1115-1234年)的壁画上找到类似主题与风格的绘画。
金朝壁画与尼尔森-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画的比较为后人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在金朝壁画中,斜向马槽和制造透视效果的倾向仍然与宋朝绘画技法有关,这和尼尔森-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中所藏的任仁发画作不同,从任仁发画中堆叠的人马与正面马槽看来,他似乎对透视没有兴趣,但这种平面堆叠的人马却创造了一种留白与平衡的美感。任仁发对马本身的描绘也同样反映了技法随时代推移的改变。
除了《九马图》,任仁发还画过描绘同样场景、主题的画,但画中只有七匹马。这幅作品在15世纪中叶(明朝),被两个文人记载下来了,对同一幅作品提供了佐证。吴宽(1435-1504年)写了一篇关于任仁发的《七马饮饲图》的文章,图像内容与尼尔森-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画相似,只是缺少了前两匹马。与吴宽同时代的文人王鏊(1450-1524年)同样谈及过任仁发的《饮饲图》,特别提到了这幅画描绘的是七匹马在御马厩中被喂养的情景。这两位文人也许谈及的是同一幅作品。有一种可能,即任仁发根据同一主题曾经画过两幅不同的作品,抑或在十五世纪中叶任仁发的《九马图》已经被别的艺术家大量模仿,同一幅作品逐渐发展出了不同的变体。任仁发对马匹喂水喂食的设计成为后世许多艺术家临摹的范本。这可以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所藏钱选的一幅长卷《驿马图》中找到线索。钱选在画作中布置了16匹马,虽然从画风来看,它离原始的“饲马图”已经相距甚远,但还是出现了任仁发画中的特点,包括《九马图》中的一些特色。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同样藏有一幅传为任仁发的《饲马图》。这幅画上有三匹马和两个马夫。除了一些小细节之外,该作品精简的构图几乎就是尼尔森-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藏卷最后一部分的镜像。然而,这幅图画松散的结构和生涩的笔触无疑暗示着这并非出自任仁发之手,更可能是其明朝的后继追随者所画。
任仁发和大部分元朝文人画家一样,都喜欢用画来表达自己,因此他的画通常蕴含众多象征意义。他的《九马图》也不例外。元代诗人丁复曾根据类似画面题过一首诗:
群马共一槽,一马独不食。
麒麟在羁束,万里未尽力。
岂不念一饱,俛首悲向枥。
奚官倚修栁,面目好颜色。
瑶池定何许,天高莫云碧。
这里,“麒麟”是一匹不肯加入众马进食的马,它极其渴望回归瑶池——属于它自己的地方,而不是在这里为了吃饱喝足而被限制自由。显然,丁复以马喻人,暗讽了中国文人被蒙古统治者所限制的残酷现实。他不屑当权者给他一官半职,这正如他笔下所写的“麒麟”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麒麟心系天高云碧,也正如当时的文人渴望还朝之时。尼尔森-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卷中,拴在马槽右边的一匹马显然对喂食毫无兴致,它庄严的目光与在画布中所处的主要位置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二马图》也是任仁发之作,同样富有寓意。这幅画描绘了两匹马:一匹膘肥肉厚、一匹瘦骨嶙峋。他在画后这样题字描述:

予吏事之余,偶图肥瘠二马,肥者骨骼权奇,萦一索而立峻坡,虽有厌饫刍豆之荣,宁无羊肠踣蹶之患。瘠者皮毛剥落,啮枯草而立风霜,虽有终身摈斥之状,而无晨驰夜秣之劳。甚矣哉,物清之不类也如此。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淤滥之耻欤?
文后有其落款“月山道人”,以及两枚印章“任氏子明”、“月山道人”,皆为真迹。然而,由于题字写在配附的丝绸上,可能本不属于这幅画。这种不确定性的增加也来源于任仁发实际所画与其描述文字的细微差别。文中提到肥者“萦一索而立峻坡”,这一设定对于之后的“宁无羊肠踣蹶之患”非常重要。然而,在画中两匹马周围并无任何场景,而是踩着空地。虽然,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这个细节也是可以被省略的。这幅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二马图》不管是任仁发还是其忠实的追随者画的,都无疑成为了能够代表任氏风格的重要作品。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8:58

马是中国最古老的绘画主题之一。历经西周至明末,马逐渐成为了一种象征性语言,隐喻着不同时代的政治与社会的方方面面。


此画中的瘦马受龚开之笔(藏于日本大坂艺术博物馆的《骏骨图》)的启发。除了马的方向不同,该画和大坂艺术博物馆的藏画如出一辙。北京藏卷看起来有真实的水洗色,但其中马的腿部、肋骨和尾部展现出了同样的重复模式。
同样的,从江苏淮安明朝宦官王振之墓出土的一幅传是出自任仁发之手笔的短卷上面同样勾勒了两个对比强烈的形象:一肥(黑)一瘦(白)。自1496年王振入土算来,这幅画可以追溯到15世纪中期。与北京藏卷比较,这两匹马要更加写实、更加注意细节的描绘。马夫正在喂养肥黑者,而瘦白者则卧在地上,简单的背景描绘包括半掩的石块和树顶。这二马之间的对比也比北京藏卷更为值得推敲。肥者与傲气马夫相伴,被好生养着;而在一旁柳树下无力倚靠的则是瘦马。这组对比强烈的形象互相呼应。
在描绘肥马时,淮安画作的作者可能参考了著名唐朝马画家韩干,因为其样貌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为韩干所作的《牧马图》极其相似。比较两幅作品,可以看出,两匹肥马颜色相同(黑色的身体上有5枚白色斑纹),除此以外,它们还有同样竖起的尖耳朵,同样丰满柔软、富有曲线感的身体,还有同样细长的腿。甚至它们的姿势也一模一样,都抬起一条前腿。虽然如此,《牧马图》仅仅是写生式的肖像画,而淮安画作者的二马对比背后的隐喻却是吸引我们的原因。除了伪造的落款之外(“月山”的署名和印章都很可能是后来加上的),这幅画没有明朝中期那种公式化的绘画模式,是十五世纪晚期中国马画的一件佳作。郑时敏也许是这幅画可能的作者之一,他是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最著名的马画家。他的家族三代都专注于画马,他的父亲郑克刚、侄子郑文英都曾入宫担任画师。
最后一位元朝马画家也许就是周朗了,他曾为元顺帝时期的宫廷画师。关于他的信息,今存少之又少,他曾经因为《佛郎国贡马图》而名声大噪。这幅图描绘了当时的罗马教皇送给元顺帝的一匹好马。罗马教皇应约派以马黎诺里为首的数十人的使团来到中国,于1342年七月抵达元上都,并送予一匹欧洲名马作为礼物。元朝皇帝认为此乃来自天堂的吉兆(“天马”),在被周朗记录的同时,这匹马也出现在当朝官员的诗歌文章中,比如揭奚斯的《天马赞》、欧阳玄的《天马赋》、周伯琦的《天马行应制作并序》、陆仁的《天马歌》等。关于周朗的原作,而今只有一幅明朝较完好的复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短卷描绘了元顺帝接见来使的情形。周朗把画面分作两个部分,右边部分是顺帝坐在龙椅上的形象,他身边环绕着三名宫女、两位文臣和一位相马师;左边部分是贡马和佛郎国使节。这件复本向我们展示了当时周朗这幅历史性作品的绘画风格和结构。

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周朗的《杜秋娘图》原作,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一窥周朗在人物画上的独创风格。通过《杜秋娘图》中细致的笔法和《佛郎国贡马图》中对女性的描绘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了解周朗的原作在明朝复本中丧失了什么。这两幅作品都给我们提供了能够重新认识周朗风格和十四世纪晚期中国马画的有价值线索。
另一幅描绘佛郎国贡马的肖像画出自与周郎同时代的画家、一位蒙古道士——张彦辅。虽然现今人们只知道他善画山水,知道他活跃于顾瑛的玉山草堂诗会,不过张彦辅实为触类旁通的画之大家,他也和周朗一样供职于宫廷,并且画了佛朗贡马。据陈基的《跋张彦辅画佛郎马图》中所述,张彦辅将这张图视为自己最好的杰作。很快这幅图又成为了顾瑛的藏物,尽管该画作至今已经无法寻着,但它曾被许多文人所称道,认为其表达方式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8:58
明朝马画
元朝政权的崩溃、明朝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马画进入新的阶段。新政权自然希望重塑传统价值。因而,画院重新建立,唐宋绘画传统得到复兴。自宣德时期(1426 -1435年)至成化时期(1465-1487年),明朝宫廷画家复兴了很多传统主题和绘画技法,同时也创造了不少新的画作,传达当下时代的政治、社会思想。明朝早期,画马的重要画家包括商喜、郑克刚、郑时敏、郑文英和周全等。这些宫廷画家和他们的画作大部分在明代画史中记录不详,即便其作品流传到后世,也多半(有意或无意地)归于任仁发或更早期的大师名下。近期一些研究成果帮助我们更清晰了解他们对于明朝马画所做的贡献。
明朝御马肖像
明朝帝王对于马的热情不逊于唐朝帝王,他们同样喜欢通过记录贡马和战马的形象来宣扬武勇。不幸的是,而今这类绘画留存下来的并不是很多,人们只能从文字记录中探讨其发展。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认为除非有宣教目的,否则绘画无足轻重。即便如此,他也曾为政治宣传目的在1371年委托画师创作了一幅御马肖像。当时,蜀地割据政权大夏国由皇帝明升统治。这匹来自大夏国的贡马被命名为“飞跃峰”。尽管历史文件并未记录该画家的姓名,但有证据指向一位名叫陈远的画师。他的哥哥陈遇是朱元璋的重要谋士。陈氏兄弟都擅长肖像画。1370年,陈远还曾被招入宫中为皇帝绘制御容。1371年,贡马来朝时,陈远正在宫中,因此皇帝要求陈远为贡马作像,将这件事情记录下来。自那以后,陈远的马画就远近闻名起来。
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1403-1424年在位)大半辈子都在北方过着戎马征战的生活。他模仿唐太宗在陵墓中绘刻战马的举动,同样要求画师将他征战生涯中战死的八匹骏马画作《八骏图》,这八匹马的形象出现在永乐皇帝和仁孝文皇后徐氏的合葬墓长陵中。《八骏图》的手卷后来被切作两半。1576年,万历皇帝(1573-1620年在位)在皇家收藏品中再次发现这幅画卷时,画面上只剩下四匹战马的形象(分别为龙驹、赤兔、枣骝、黄马)。
永乐皇帝是首位推崇“龙马”的君王。根据古代传说,这种非凡的生物是龙头马身的神兽,仅在贤明的君主在位时才会显现。1420年,一匹龙马在青州出现并被进献给皇帝。在阴谋篡夺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帝位后,“龙马”事件正是永乐皇帝为了稳固合法统治地位的举措。类似的策略曾在1413年和1414年两次使用,当时,传说中的神兽白虎、驺虞两次显现并被进贡给皇帝。
龙马策略获得了成功,因此宣德皇帝在位时又故技重施。1432年,一匹白马在山西出现,这匹马被视为“龙马”并被进献给明宣宗朱瞻基。两年后,另一匹纯白色的马自西北进贡而来。这被视为自“飞跃峰”之后另一次天降吉兆的证明。
宣德时期,当朝皇帝终于得以骑着骏马享受和平与繁华盛世。明宣宗是天生的运动家,他不仅骑马参与各项运动,并且还会将自己最喜爱的马匹亲手画下来。文献资料记载了至少三幅宣德皇帝的马画:一幅是落款1431年的黑马,一幅是白马,还有一幅是带有杂色斑点的灰马。宣德皇帝对于马画的兴趣自然影响了明朝画院中很多一流的马画家,包括商喜、周全、郑克刚和郑时敏等。
在这些画家中,只有商喜和周全的画作留存了下来。在商喜的传世作品中,最能够代表他马画风格的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行乐图》。商喜描绘了宏大的皇家游猎场景。在商喜的精心设计下,明宣宗朱瞻基被布置在画面上方的山坡上,骑着他最喜爱的白色骏马,隔着一个缓坡和层叠的树木,他的随从被布置在画面下方的区域。一丝不苟的细节、千般变幻的马匹样貌和姿态、大尺幅的风景、散落画面的飞鸟和禽兽,无不展示出这位被历史低估的明朝早期宫廷画家的非凡技艺。

另一幅与商喜风格类似的作品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马上像》。这幅作品没有商喜的署名,也没有传为商喜画作,但它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行乐图》有不少相似之处。《明宣宗马上像》描绘了皇帝身着射猎服,手持猎鹰,骑着另一匹爱马的英姿。在两幅画作中,画家都不仅描绘了皇帝的矫健姿态,同样抓住了皇帝的英勇雄风。第三幅记录了宣宗对马痴迷的作品是《虎马斗图》,这幅画名气稍逊,同样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从这幅画中对马匹和风景的描绘来看,和以上两幅作品有相似之处,因而同样与商喜有关联。这幅充满戏剧感的画面同样描绘了一匹明宣宗的爱马。为了证明这匹马超常的勇气和力量,皇帝将它与一只老虎圈在一起,让它们互相打斗。这匹马用力道十足的踢踏送猛虎一命归西,也给在场观客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这幅作品,该事件同样记录于明朝诗人邵珪的诗作中。
周全同样在《射雉图》中描绘了皇帝出猎的景象,这幅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皇帝在画面中处于显著位置,他穿着龙纹盛装,骑着心爱的白马。几步以外,一位随从牵着两匹马守卫在旁。三匹马身上都挂着红缨,它们的尾部的鬃毛被精心梳理过,分成了三股。画面上,当皇帝伸手接过随从递来的弓箭时,双眼依然紧盯着猎物野雉,周全试图通过这种布置营造出紧张情绪。与商喜相比,周全在营造画面气氛和表达人马情绪上更为敏感。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8:59
明代马画新主题
明朝马画与同时期其他流派、内容的绘画一样,承载着政治、社会思想,也同样表达着或传统或新颖的主题。下面的章节将讨论明朝绘画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新的发展:“骢马行春”与“五马图”。
骢马指那种青白相杂的马。明朝的马画家创作了一系列根据骢马和传奇人物桓典的故事为主题的绘画。桓典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绰号,叫“骢马御史”。东汉末年,桓典在汉献帝治下官拜御史中丞,以其在宦官独揽朝政的氛围中刚正不阿的形象为人所知。桓典常常骑一匹骢马出行,了解其秉性的京城人常常互相提醒:“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行春这一意象代表了巡察后重生的希望,正如春天万物的复苏。
以桓典的传奇故事为基础,明朝画家巧妙创作了“骢马行春”的主题,塑造了明朝皇帝委任的监察御史和巡按御史在各地巡游,体察民情、考察政绩的画面。当时的朝政,宦官专权,腐败加剧,明朝的监察官员成为上下交通的渠道。
明朝中期,这类主题绘画常常被用作赠礼,送给赴任或卸任时的监察官员,这一点可以从画面上的题词看到。1440年代至1460年代,这一主题尤为流行。与骢马相关的主题还包括骢马行郡、骢马荣任、骢马南巡、骢马朝天、骢马青天等。文献记录中最早的该主题作品很可能是永乐时期为江西按察佥事吕升所作的《骢马行郡图》。另一幅明朝早期的作品是刘珏(1410-1472年)所画的《骢马南巡图》,该画作上面有不少吴郡文人的题词,根据其中一篇题词,我们得知这幅绘画是刘珏以“白描”手法在1454年画给前往福建的监察御史练纲(1402-1477年)的。
历史文献记录了明朝大量的骢马题材绘画,但没有一幅以“骢马”为名的作品留存下来。我相信有相当部分现存的明代绘画实际上描绘的正是这个题材。最早的一例或许是郑文英的《人马风景图》,这幅挂轴的落款为宣德九年(1435年),而今属于桥本太乙收藏。郑文英出生于福建将乐的绘画世家,他的祖父、叔父和侄子都是明朝著名的宫廷画家。郑氏家族以画人马肖像见长,同样善画各类其他题材。在这幅作品中,郑文英描绘了官员启程远行的场景。准备赴任的官员站在前景中心的位置,他的左边有两位随从正在为旅程作准备,一位牵着马,一位拿着行李。另外,还有一位年轻的小侍正拿着瓶子和卷轴,等待在马旁。一个小男孩一边跑向这群人,一边向远方召唤示意。家犬同样加入了临行者的热闹气氛中。新鲜的绿叶、萌芽的青草、舒展的微风、泛着涟漪的河面,渲染出一幅美好的春日早晨场景。
这幅大场景的风景画中,郑文英显示出他并非仅是一名马画家。他稳定而掌控有当的笔法,简练优雅的纹理和色彩,微妙而具有韵律的情绪,让人们不禁联想到后世的文徵明。这样的风格让我们对明初及明中期画家的联系有了更多了解,也对明初宫廷画家有了更多认识。对于人和马的真实描摹是郑文英专业背景和技法的佐证。这件作品同样为人们了解当时主导明朝宫廷画的闽浙风格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另一件很可能描绘了“骢马行春”主题的作品是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的《柳树人马图》。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位身着红色衣衫的官员坐在溪水边的柳树下。在他身旁,一匹白马系在另一棵柳树上。在这匹白马不远处,另一位褐色衣衫的官员正牵着他的马前去饮水。尽管这幅作品的原名已经无法知晓,但很有可能就是描绘了骢马行春或类似主题。两匹骏马都展现了训练、饲养良好的御马形象,而这样的场景可以看做长途旅行中的片刻休息。与此同时,周边的环境也预示着春天这一时刻。
根据两位官员的姿势、着装、外貌、行为,可以判断出他们的层级关系。即便是两匹鼻羁上挂着红绒球的骏马也被仔细区分开来。更尊贵的骏马在缰绳处有红色流苏,尾巴处系着红绳,并且展现出傲慢神色。另一匹马看起来更为顺从。所有的细节都符合典型明朝监察官员的旅途图景。这位画家的风格与明中期画家吕纪、刘俊和商喜都有相似之处,很可能也是一位明中期的宫廷画家。
另外,有一些明朝中期的画作中只呈现了两匹骏马,没有人物陪伴在旁。两匹马中至少有一匹是骢马,通常在盎然春色中被拴在柳树上。独具特色的画面形式预示着这或许是晚期对于“骢马行春”的字面呈现。现在由巴黎私人藏家收藏的《栓于柳树的黑白蒙古马》是这一简化图示的很好范例。两匹马都戴着红色绒球,表明它们都是官家的马匹。如同波士顿的那幅藏画展现了两匹马的等级地位,这幅作品中的白马明显处于更尊贵地位,这从它的身位、姿态、神情可以看出来。值得注意的是,白马的姿态与波士顿的那幅中的非常相似。随着“骢马行春”主题的深化,逐渐的,人们会很自然将白马与监察官员联系在一起,而黑马就是其随从的马匹。绿叶、新笋同样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骢马主题的另一个变体是“柳荫双骏”,这幅胡聪所绘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关于画家的唯一信息是画面上的题词,显示他是武英殿中的宫廷画家。同那幅巴黎的藏画一样,两匹骏马被拴于柳树。尽管这两匹骏马的方向与巴黎藏画中的不同,依然可以看出站在前面的骢马地位较高。另一匹马的回首动作引导观者将目光焦点落在尊贵的马匹上。柳树的幼枝、斑斓的花朵再次烘托出盎然的春意。总体而言,胡聪的描摹更为微妙,这从两匹马顾盼的关系、花朵的优雅色彩上可以领略。
除了“骢马”主题,明朝宫廷画家重新激活了宋朝“五马图”主题,赋予其新的意义和作用。“五马图”因李公麟元祐年间刻画的五匹骏马而发展为经典主题。在元朝统治时期,中国文人画家将这一题材与对于唐宋统治的怀念联系在一起。在明朝,类似画面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五马图”此时不再是对过往的追忆,而成为对于高级官员“太守”的阿谀。这一潮流可以追溯到汉朝,当时,在其官阶所配属的四匹马之外,太守会得到皇帝赐予的第五匹马。自此,太守也被称为“五马大夫”。
明朝中期,一种新的“五马图”诞生了,与宋朝“五匹骏马配上马倌”不同,明代的“五马图”上通常只有一两个人物。这一恭维太守的图示受到了广泛欢迎,不仅被用来赠送给赴任或卸任的太守,同样也可以赠送给同样官阶的人。“五马图”和“骢马行春”一样,成为了具有政治用途的工具,也同样演绎出不同变体,例如五马行春、五马朝天、五马盘龙、五马去朝、五马送行、五马朝回、五马入闽等。
不幸的是,而今很少有明代“五马图”原本存世,大部分都是误传为某人的作品,或是不完整的作品。在此,我会举出五个例子。
第一幅作品曾经由罗振玉收藏(姑且称之为罗版)。除了伪造的落款1304年的任仁发题词,大部分学者认为这幅画是明人作品。这幅作品右首是马倌牵着黑马,其次是官员牵着白马,然后是两匹无人照看的马匹,被催促着跟上前马,一位马倌牵着最后一匹马跟在后面。同李公麟的《五马图》一样,这五匹马也被布置在空白背景上。然而李公麟的马全都是侧面呈现,而这幅绘画中第三匹马掉转头望向画面之外,打破了原本单一平面化的空间格局。
但更为根本的改变是其内涵的寓意。李公麟的作品表达贡马的独特面貌,而明代五马图是用来奉承太守的成就和智慧的,这也促使明代五马图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首先,五匹马不再由外国使节牵行,取而代之的是三位官员。其次,前两匹马挂着红色流苏以彰显地位。第三,仔细观察三位官员,可以看出中间那位地位最高。不仅因为他身处中间位置,而且可以由前一位的顾盼神情和后一位的顺从姿态看出来。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居中官员的可敬姿态——他以双手握住马缰——这与前述尼尔森-阿特金斯美术馆所藏那幅任仁发的《九马图》如出一辙。马匹同样都是正式、仪式性地前后排列,而中间的官员做出一副致意的姿势,预示着这幅图画或许正描绘了“五马朝天”的景象。事实上,如果要描绘一位太守在履职或卸任时觐见天子的情形,或许这样的画面正是最好的解说。
尽管“五马图”已被赋予新的内涵,其表达方式依然沿用了传统,特别是借鉴了任仁发的绘画手段。例如说,在罗版作品中,尽管画家改变了马匹的颜色,我们依然可以根据第一、二、三、五匹马的形态发现它们都可以在任仁发的《九马图》中找到对应的原型,而第四匹马似乎借鉴了任仁发藏于北京的那幅《二马图》。明朝画家在创作五马图的时候显然借鉴了先人的典范。但为了成功表达新的内涵,他们还得做出一些调整。因此他们在太守前后配置了两位随从,形成一个队列。
“五马图”第二个范例是现收藏于哈佛大学美术馆阿瑟·赛克勒博物馆的《御马图》。这幅长卷描绘了与罗版相似的场景,包括五匹马和四个人。与罗版一样,这幅明人画作依然伪造了任仁发的题词(落款1314年)和两方印章。
赛克勒手卷中的后四匹马与罗版中前四匹形态相同,只是去掉了罗版最后部分的一人一马,改为在右首部分添加了两人一马。通过这一改变,赛克勒手卷中的“太守”角色被配置在画面正中间。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五匹马都带戴着红色绣球。从太守恭顺的态度,及行列的规整形式来看,这又是一幅“五马朝天”主题的变体。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幅《出御图》的残卷。伪造的任仁发题词落款为1280年,然而,人马的描绘风格透露出这是一幅明代作品。对于行列的布置依然同前述相似,某些部分和罗版完全相同。只是罗版中第二匹马并未在此出现,太守的位置也有所改变。罗版中太守正是牵着第二匹马,而在这个版本中太守站在队列之首,一位外国马倌与他结伴,显然这位外国马倌正是根据罗版中右首的人物描绘的。尽管是一幅残卷,但这幅作品依然可以视为是明朝与太守相关联的“五马图”作品。
许多现存的“五马图”都是残卷,但我们可以从印第安纳波利斯美术馆一幅册页中的一匹马一窥其样貌。这幅作品中的马的姿态与罗版中的第四匹、赛克勒手卷的第五匹、北京残卷的第三匹相似,这样的姿态也曾出现在吉美的《驿马图》中。根据笔法和墨色来看,这幅作品很有可能也是十五世纪“五马图”长卷的一部分。
残缺和误传增加了其复杂性,如果画家名称和画作名称都难以考证,对于明代马画的研究就更为困难了。现藏于克利夫兰美术馆的马画即是一例。就像前文讨论过的大多数明代马画一样,这幅作品依然传为任仁发作品。这幅作品显然体现了任仁发马画的布局和技法。事实上,每一匹马的姿态都根据任仁发的马画而来。例如说,第一匹褐马的姿态借鉴了任伯温《进贡图》中第二匹马。仔细观察,会发现克利夫兰美术馆的马画更像是一幅明代作品。一方面,每一匹马和每一个人物都可以从任仁发的原作中找到对应的形象。另一方面,精心配置的人马队列也更符合“五马朝天”的明代主题。与此同时,这幅画同样可以被解读为体现了“骢马荣任”的场面。画面本身有一种平衡的美感,中间的官员是视线的焦点。前后两匹马都以侧面形象呈现,而中间的一人一马都面向画面,做出恭敬致意的姿态。其马青白相间,正是代表明代巡查官员的骢马。因此,我们可以将这幅作品解读为“骢马荣任”。在他们接受了皇帝的觐见后,这个小团队便将跨上各自的马驹,行春而去。
以上论述清晰表明,明朝马画中的“骢马行春”和“五马图”主题都是对于明朝官方的颂扬,前者是针对监察官员,后者是针对太守。马画继续表达着政治与社会思想。
总之,中国马画具有悠久历史,其风格、内涵不断变化。中国马画的两分寓意——颂扬皇家政绩、展现君臣依赖关系——可以从最早的“穆王八骏”和“伯乐三马”中看出端倪。这两大主题同样代表了中国马画的两大流派:御马肖像和人马图。御马图持续展现着当朝统治者的丰功伟业,强调他们作为天子的身份。人马图则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变化,表达不同的社会政治内涵。及至明朝,中国马画中的符号性语汇愈加复杂,不同的主题专门对应了监察御史、太守等不同官员的履任。当我们开始理解马画的符号性语言和内涵,其多彩变幻的图像不再只是艺术技巧的展现,同样也体现了不同时代丰富的政治、社会内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9:00
古代名家画马寓意深刻2013年07月14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钟葵






任仁发《二马图》
龚开《骏骨图》
韩干《猿马图》
龙马精神,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一种精神。我国画马史上名家辈出,他们或注意实际观察,将马的种种形态精确地描绘出来;或不满足于形似,力求画出马的精神,以达到以马抒怀、以马寄情的目的。无论重写实还是通过画马来画人,古代画家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使画马这门艺术表现出真正的中国气派。
文/ 钟葵
图:资料图片
历代名家画马
马,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民族生命力的代表和强盛富有的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很多关于千里马、神马、天马的记载。《山海经》称,大禹的父亲鲧原是天上白马,是黄帝的孙子。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就是鲧。
在我国,马的形象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后来,青铜器上的狩猎图也出现了马的形象。秦汉时期,人们更加重视描绘和塑造马的艺术形象,秦代的兵马俑表现马的形象有明显的写实风格,汉代画像石中有《马戏图》,形象生动逼真。汉代还出现了专业的动物画家,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画家陈敞、刘白、龚宽都“工为牛马飞鸟”。
至于画马专科,则始于南北朝时期,画马名家首推南齐毛惠远和北齐杨子华。毛惠远作品见于著录的有《白马图》和《骑马变势图》,他还写过专著《装马谱》,可惜没有留传下来。康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 杨子华“尝画马于壁,夜听啼啮长鸣,如索水草”。把饿马的形象表现得极为生动。隋代展子虔最擅画马,他画立马有“走势”,画卧马“则腹有腾骧走跃势”。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有两人骑马向北,两人骑马向东,马的尺寸虽小,却很有动感。
唐玄宗养马45万匹
到了唐代,我国的画马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这有其客观原因。唐太宗李世民从马上经营天下,他的战马后来被塑成“昭陵六骏”。唐朝开国后,为了开疆拓土,巩固国防,十分重视骑兵力量,开辟了多个牧马区,并设太仆寺专管马的选种、牧放、调养、训练。唐玄宗开元初有马24万匹,至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已增至45万匹。当时上层社会的贵族们喜欢看马舞、打马球,连妇女出游也乘马。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自然产生了很多画马名家。
唐代宗室中擅画马的人不少,如汉王、宁王、江都王、岐王等,山水画家李思训也兼画马。据史籍记载,宁王在华萼楼壁上画《六马滚尘图》,唐玄宗见了,认为“无纤细不备”,赞叹不绝。江都王画马成名较早,所以杜甫在《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一诗中开篇就说:“国初以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但画马成就最高的,还是曹霸、陈闳、韩干、韦偃等专业画家。
曹霸生活在唐玄宗年间,是三国魏皇帝曹髦的后代,曾任左武卫将军。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家庭,但不慕奢华,钟情于书画艺术。初攻书法,成就不大,绘画上却成就卓著,他擅长画人物,更擅长画马。唐天宝年间,曾为唐玄宗御马玉花骢、照夜白写生,名作有《木槽马》、《内厩调马》、《老骥》、《逸骑》、《羸骑》等。杜甫曾写了两首诗称赞曹霸画马的神妙,当时世人以拥有其画为时尚,以致“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曹霸画马“神过形”
曹霸的弟子韩干,少时家贫,得王维资助,师从曹霸学画,天宝初年被唐玄宗召入宫中,成为宫廷画家。玄宗命他师从前辈宫廷画家陈闳,韩干回答说:“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韩干画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他也画过唐玄宗的御马,作品有《明皇试马图》、《宁王调马打毬图》、《奚官习马图》、《圉人调马图》、《凿马图》、《战马图》、《马性图》、《内厩图》等,他虽师从曹霸,但风格完全不同,杜甫在《丹青引》诗中说:“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后世评论认为“曹将军(曹霸)画马神过形,韩丞(韩干)画马形胜神”。
杜甫偏爱骨感马
当时人们对马的品相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以骨骼清奇为良马,品相如铜筋铁骨;一种是以雄健壮美为良马。前者瘦些,后者肥些。杜甫称赞前者,他在《房兵曹胡马诗》中说:“胡马大宛名,锋稜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又批评韩干画马有肉无骨,未免损及雄姿,他说:“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实际上,韩干画的是御马,自然要肥壮一些,他作品中的马匹匹肥大,是有现实依据的。而且后人认为他画的马虽肥,但“肉中见骨”,其表现技法难度更高。

唐代画马名家除曹、韩外,还有韦偃。他的作品特征是把马画在大自然背景中,以足够的空间来表现马的状态。五代时期以后唐胡瑰画马最著名,他擅长画蕃马动态和牧民生活细节,与曹霸、韩干主要以御马为创作对象迥然不同,他画的马“骨格体状,富于精神”。宋代偃武修文,导致画马者甚少,画家中只有李公麟于人物、山水外,兼工画马,史称其水平足以“颉颃曹、韩”。
水利专家擅长画马
元代画马名家有赵孟頫、龚开、任仁发等。赵孟頫画马重写实,龚开和任仁发则强调画马是为了画人。龚开在宋亡后不仕,穷困潦倒,他画的瘦马肋骨尽露,又题诗一首,以表示亡国之痛。任仁发是元代水利专家,他的《二马图》以马的肥、瘦对比,寓意讽刺贪官、颂扬清官。明代画坛鞍马一科几乎无人问津,至清代才又兴起画马之风,名家有郎世宁、张穆、钱沣等。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9:01
马年说马·十二生肖马的象征意义
2014年01月22日
作者:赵书 等






马,属哺乳科动物。面长头小,耳壳直翘,颈有小鬣,尾有长毛,四肢强健,性温善跑。马的远祖是始祖马,即生活距今五千万年的新生代始新世。在十二生肖中,“马”与地支的“午”相配,顺居第七位。2014年是农历甲


马,属哺乳科动物。面长头小,耳壳直翘,颈有小鬣,尾有长毛,四肢强健,性温善跑。马的远祖是始祖马,即生活距今五千万年的新生代始新世。在十二生肖中,“马”与地支的“午”相配,顺居第七位。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按《六十甲子纳音歌》的“甲午乙未沙中金”的排序,五行为金,金马年。由于马与人的生活和情感关系非常密切,因此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马文化”,表现在“马”的生肖歌上,用四句话来表达:
午马如同日当空,白云之上走蛟龙,
七星高挂银河外,天上人间任驰骋。
“午马如同日当空”
第一句是从时间角度去讲“马”的生肖文化特色。古人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与十二地支相配,午时是中午11时至1时,红日当头,艳阳高照,阳气最足,万物繁茂,是一天中阳气鼎盛之时。“午”与“马”相配,是因野马尚未被人驯服之时,正午正是马群四处奔跑斯呜,最活跃的时刻。远古时期,马与人的关糸最亲近,居“六畜”之首,但其被人类驯化的时间却最晚,是“野”性保持最多的家畜,因此将它放在了十二生肖中最中间的位置。马虽然属畜类,但人们在它身上却寄托了丰富的情感和精神。《说文解字》中讲:“马,怒也,武也。”这怒,这武,刚健且遒劲,凛凛威风,充满阳刚之气。人类最激烈矛盾的解决方式是战争,马在古代军事中作用非凡,战马的多少与优良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因此,一想到马,首先是时间上的“快”。马上就办,就是马不停蹄,立刻就做的意思。其次是时空坐标上的“准”,北京城的中轴线就是以黄道子午线来确定的。第三是体型上的“大”。马为大牲畜,有记载美国的一匹比利时纯种公马身高1、98米,体重1451公斤。第四是活动的范围广,“跑马占地”说的就是所占面积广。第五是“勇”,成语“一马当先”就是寓勇往直前。“马革裹尸”表达了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慨,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励志之情。第六是“诚”,马忠诚于人,是人的好朋友。相传项羽乌江自刎之后,他的爱马乌骓则不肯过江东,竟从船上跳至江中自溺而死,至今传为佳话。
马与时间的关系密切。“午马”已是十二生肖的下半阙,提示人们要珍惜时间。“白驹过隙”讲的是时间的宝贵。“兵贵神速”,是讲时间是夺取胜利的保证。古代战争中的英雄均以宝马快刀壮行色。三国时英雄关云长所乘之马是日行千里“赤兔马”;刘备所乘之宝马叫“的卢”,还救了刘备一命。所以人们往往用“汗马功劳”比喻劳苦功高。用“千军万马”形谷军容雄壮、声势浩大;用“快马加鞭”要求加快行进速度;用“马到成功”比喻迅速取得胜利。
“白云之上走蛟龙”
第二句是讲“午马”的人文地位。白云之上,系指马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在传说中,马属天上之物,非常神圣,马如果食了东海龙川岛上的龙刍草,就能成天马乘云而奔。《艺文类聚》卷九九引《瑞应图》中说,天马“呜声九音,有明王则见”,与把“真龙”和“天子”联在一起其用意是一样的。《汉书、礼乐志》郊祀歌中有《天马诗》:“天马徕,龙之媒。”实际上,在龙的艺术形象中是有马的因素的。王充《论衡、龙虚》:“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都将马或天马看作龙一类的东西。古文献中还经常见到关于“神马”“龙驹”的记载。“天马”还是我国与中亚地区友谊的象征,马是古代大宛国与中原之间联系的桥梁。2000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首次访问土库曼斯坦的书面讲到了“许多世纪以前,我们的先辈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把中国盛产的茶叶、丝调和瓷器运到土库曼斯坦,买回了驰名天下的”天马“,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话。”听到此话,土库曼斯坦的尼亚佐夫总统很感动,为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他将一匹汗血宝马作为国礼送给了江泽民。
马的主要作用即骑乘,最好的乘马莫过于传说中的“八骏”。周穆王因有八骏而周游天下,还到过遥远的崦嵫山拜见过西王母。这八骏皆以毛色不同而命名,《周天子传》云:“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记载了它们神奇的功能,“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曰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两翅。”唐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在驰骋彊场之际,曾与六匹战马结下不解之缘。这六匹有战功的宝马是卷毛驹、飒露紫、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号称“六骏”,太宗逝后刻为石雕陈列在昭陵。前二块1910年被盗走,现存美国费城,后四块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清代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曾亲自跃马扬鞭驰骋在保卫祖国边疆的沙场上,号称“马上皇帝”。他属马,又爱马,对古代有关马的典故十分熟悉。他写了一首《南苑阅马》的诗:
渥洼龙种雪霜同,毛骨天生气格雄,
八骏齐观南苑里,岂夸当日玉花聰。
历代文艺都把马作为重要的表现对象。千百年来,人们以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正臽等艺术形式表现自已对马的热爱,赞美之情。人们不但直接把马作为表现对象,更多的则是以马喻人,借马论事,托马言志,在马身上寄托了个人情感。
“七星高挂银河外”
第三句讲的是“马”的人文精神。午马表现了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龙马是黄河的精灵,代表了中华民族主体精神的最高道德。因此,这里讲的“七星”有两层含意:一是说“马”在十二生肖中顺居第“七”,是中间脊梁位置。“七星高挂”带有示范意味,标志作古代的“七”与“齐”谐音,七天为“金、木、水、火、土、日、月”日,七星是完整“星期”,是一个完整时间周期单位。二是说,马在天上是二十八星宿中是“苍龙”七星之一,在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中的“房日兔”,又称“天驷星”。
“银河外”是说,马在“六畜”中,是超俗的,与众不同的。将马奉为神,始于周代。周朝《周礼》所订四时祭祀马神的礼制为: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此后,各地均建有牛王庙、马王庙。北京古代有很多马王庙,比较有名的有西珠市口煤市街南口内的大小马神庙、阜成门外马神庙等。所祀之神家三眼四臂,作将军装束。旧时的车马店、驮运帮、骡车夫、马骡驴啇贩乃至军队以及使用马驴畜力的磨油、磨面、磨豆为等店铺作坊都祀马王。最有意思的是,酱园业与糕点业也将马王爷奉为行业神之一,究竟为什么?因旧时马与人相互依存,关系密切。
古代中国把杰出人才比作“千里马”、“骏骨”,这种人马交织观察事务的文化现象。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均是同类中杰出者。唐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意思是说人才满天下,而识贤才的人却举世难寻。七星高挂银河外,更需不拘一格选人才。有些有特长的人,也有特殊的脾气禀性,这就需要像《列子、说符》中的“九方皋相马”那样,得其精而忘其粗,识其内而忘其外。相马和马医,是我国古代马文化的组成部分。马年,我们应从人马交织这种观察事物的文化角度,“以已度马”“以马及物”“以马及人”把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问题想一想。成就一件事业时人才是关馈键,这是马年生肖给我们的启示。我们的祖先,用十二生肖记年,也启发我们,能从生肖特色上,多方面考虑问题。
“天上人间任驰骋”

第四句是“马”与人的关糸。马是天上为神、人间为友的动物,在民间口头文学中,与人的衣、食、住、行均有关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马”文化现象,爱到人间各行各业人士的喜爱。衣,古代把骑射民族所穿之衣称“胡服”,清代以来称“马褂”,仍是华服男装的代表款式。蚕区的人们视蚕神为“马名王菩萨”,每逢过节,货店出售神马,其中就有马头娘娘。《山海经》中有“跪据树欧丝”的蚕女,后来在晋干宝《搜神记》中形成了完整的关于马头娘娘是村女因失约于马,而被马皮裹身而化蚕的故事。食,马的奶和肉在狩猎时代曾是人们重要的食物来源。进入畜牧业社会,仍存在食马之俗,尤其是马乳,是牧区主要饮料之一,马奶酒更是有草原特色的饮料。住,主要是把马的形象作为装饰物用于宫殿和陵墓建筑之中。在《中国传统吉祥图谱》中,由于马是一种生命力的代表,有神力的寓意,成为建筑、彩画的图饰题材。单马叫“骅骝开道”,群马叫“百骏图”等。行,骑马出行是古代人生活方式。随着社会发展,以马为交通工具的经济地位越来越下降,而以骑马形式的游艺活动地位越来越高,马球、马戏、马术和赛马均属於比较高雅的游艺活动,至今仍然爱到欢迎,而以马为内容的竹马、马灯、马舞仍活跃在舞台之上,节庆活动之中。从汉代开始,每年正月初六为“马日”,还有关于牛头马面的传说。牛头见于佛经,马面是中国人的创作主要足是为了与“牛头”相对称。马的活动范围很广,以汉字来说,以“马”为部件的汉字在《尔雅》中约有45个,《说文解字》中约有120个、《康熙字典》中约有500多个、当代《汉语大字典》收有约620多字。以“马”为部首的字涉及天上人间,方方面面。看到这些以马为部首的字,你就会感到,一匹匹骏马奔腾而来,马文化丰富多彩。马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均有它们为人服役的印迹,在中华文化舞台上真是天上人间任驰骋。
横刀跃马,国泰民安。“午马”给人一种既平和又生气勃勃的印象,这从有关马年的春联中可以体现出来。如:万马奔腾日,九州幸福来;马跃康庄道,人迎幸福春;马腾改革路,国展富强图;立马千山矮,迎春万木荣;神鞭催骏马,祖国壮金瓯;有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等。属马的历史名人有许慎(约58至约147)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说文解字》的作者。頋恺之(约346至406)东晋大画家。柳公权(778至865)唐代书法家。李贺(790至816)唐代诗人。
赵书(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团成员、北京中华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9:01
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它身高八尺五寸,长长的颈项,显得伟岸无比。骨骼生有翅翼,翼的边缘有一圈彩色的鬓毛,引颈长啸,发出动听的和谐的声音。这是多么神采骏逸的形象,多么潇洒昂扬的身姿。祖先们在世界观里已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代名词《易经》中干脆说:“乾为马”,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着君王、父亲、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严、健康、善良、远大、原始、生生不息……这就是孔夫子在《周易·乾卦》中总结的那句中国人代代流传的最响亮的名言的由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的,这匹由我们民族的魂魄所生造出的龙马,雄壮无比,力大无穷,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这不正是中华民族战天斗地,征服自然的生动写照吗?不正是炎黄子孙克服困难,永远前进的生动比喻吗?不正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生命意义的反映吗?
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千里马是日行千里的优秀骏马。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常常骑着他巡游天下。八骏的名称: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菁,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影,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个叫超光,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象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有的古书把“八骏”想象为八种毛色各异,分别有很好听的名字: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其实,骏马的神奇传说都是在形容贤良的人才,切莫真的信为神话。周穆王的八骏其实比喻着他的人集团,才华卓越,本领非凡,各自用特殊的能力在共同辅助周天子的天下大业。
更清楚无误的以马喻示人才的事迹,是著名的“千金买骨”的典故。战国时期,各国的君王竞相争夺招揽人才,以求邦国的稳固长久。燕昭王也不例外,准备以廉恭虚心的姿态和优厚的报酬来招聘优秀人才。燕国有个叫郭隗的臣子,就向昭王讲了一则从前关于千里马的寓言:从前有个君王想花千金求一匹千里马,三年过去了,一直未能如愿。门人便主动请战,表示可以弄到千里良马。国君派他去,三个月内就找到千里马的下落,但是马已经死了。门人拿出五百金买下了马的骨头,回来交差。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五百金的价钱去买回一堆枯骨?”门人答道:“是啊,今天我替大王花五百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那一匹活生生的千里马就不知多昂贵了。天下人由此知道大王这样看重千里马,还愁别的千里马不纷纷而来吗?”果然,不到一年,千里马三番五次一跑来了。
郭隗讲到这里,话题猛然一转,联系一了目前:今天,大王要是真心求贤招才,那就先重用我郭隗吧。连我这样不怎么杰出的人才都受到了重视,那些比我强的真正贤才呢?千里马一旦打算投奔谁,再远也会自动来。
这则出自《战国策》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求贤若渴的道理。正因为马象征着人才,所以善相马的人又被喻为善识才、善举才者,象秦时期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方九堙等都是相马的专家。人才的埋没或缺乏表现的沉闷局面就被叫作“万马齐喑”。清朝著名的文人龚自珍有一首诗就说:“九州生所恃风雷,万马章喑究可衰;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9:02
加拿大发行马年邮票
  加拿大邮政局发行的马年邮票首日封。记者 李学江 摄
  加拿大邮政局发行的马年国内邮票。记者 李学江 摄
人民网渥太华1月13日电(记者李学江)为迎接中国马年的到来,加拿大邮政局今天开始发行一套马年邮票。发行公告说:马年将于1月31日奔跑着进入人们的视野;生于马年的人将更为聪慧,善于交际,易于出名。
这套马年邮票分为国内邮票和国际邮票两种,邮资分别为63加分和1.85加分(1加元可兑换92美分)。加拿大邮政局同时还发行了马年邮票首日封和小型张,大红底色的方形小型张上是两枚国际邮票:上面是一匹跃起的金马;下面是一金色的蛇头,以衔接过去的蛇年。
国内邮票上的马是一匹四蹄翻飞回首嘶鸣混身火红的奔马;奇特之处在于上联邮票的马尾与下联的马鬃线条相连;“马”字下面还加了“木”字,以示天干属“甲木”,右侧又注以英、法两种文字。国际邮票上则是一匹前蹄腾空昂首嘶鸣的半身金马,为金泊凸印。邮票上的马筋骨强健而野性十足,极为生动。
马年邮票为蒙特利尔帕普雷卡设计公司负责设计。设计师加格农表示:红色和金色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两种传统颜色,它们能让人们想起欢欣跳跃的火焰。邮政局邮票部主任菲利普表示:设计在创新与传统之间达到了平衡,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他说,“(加拿大发行的中国生肖)邮票系列在加拿大社会和全世界都尤其受人们的欢迎。”这已是加拿大发行的第6套中国生肖邮票。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