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今天 青少年为何放下课本难捧书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8 15:53
标题: 今天 青少年为何放下课本难捧书
今天 青少年为何放下课本难捧书

作者:祝媛莉        来源:现代教育报        时间:2014-04-22 18:31:23





原载《现代教育报•家长周刊》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在呼吁全民阅读的同时,不得不正视当下青少年不爱阅读的现状。不少青少年抛下课本后很难再捧起书本,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课外阅读缺失?
  采访发现,应试教育环境造成的阅读功利化、儿童读书市场好书难觅、家庭读书氛围缺失等,都成为青少年阅读的绊脚石。
  打开课本 放下书本 课外阅读难说“爱”
  “晚上吃完晚饭,从7点钟开始做作业到十点多才完成。哪有时间去课外阅读呀?”一位高中生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对于大多数缺少阅读的孩子来说,他们不是不想阅读,而是没时间。
  “在现有的应试教育体系下,学生的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作业任务量多,完成学校里的教学内容后,学生已经疲惫不堪。周末和业余时间也被家长拉去各种培训班、特长班,许多孩子出了校门又入课堂,哪里还有时间阅读呢?”谈到青少年阅读率下降的问题,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家庭教育专家闵乐夫也为孩子们“鸣冤”。他认为,在考试升学指挥棒的继续引导下,成绩依然是当前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核心要素,决定了课本学习在孩子每一天生活当中占据的绝对地位。
  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理想的分数,老师、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书单,给学生下达阅读任务。2013年,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为42%,他们阅读的主要是教辅书和课本。由此可见,课外阅读还是课本阅读,青少年学生对书难以说“爱”。
  “为了读书而读书,这种功利性阅读和情趣性阅读显然不同,表现在青少年学生身上就是为应付各种考试。看书不是享受,而是负担,一旦达成目标阅读就戛然而止,书籍也就成了一堆废纸。”延庆二中高三语文老师张合金深感应试教育下的学生阅读早已偏离本质,“肢解式”的语文阅读试题让学生无暇顾及文章的美,只顾模式化地答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固化了,感受不到阅读之美。
  “今年的语文高考改革试图扭转这种局面,努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这种倒逼式改革直指家庭教育。语文素养源于阅读,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母语学习环境。”张合金说。

烂书当道 好书难寻 开卷并非都有益

  古人云:开卷有益。但如今的图书市场良莠难辨,虚伪、炒作、玄幻、污秽之作杂陈其间,想读书,却不知好书在哪里。烂书当道,好书难寻使得青少年对阅读不得不望而却步。与好书结缘可以沁人心脾,但如果误读了“坏书”,儿童不但不能增长阅读才能,反而会增添许多坏毛病。即使是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大多也缺少精神内涵,缺少主题引导,孩子读了也无益处。因此,对于今天的儿童,读什么书其实是一个比读不读更重要的问题。
  我国每年出版超过25万种图书,在如此浩瀚的书海中,人们却感到迷失。纵览各书商、出版社推荐的书目或是畅销排行,会发现值得一读的书不多。一项调查显示,25.69%的人表示仅少量畅销书值得看。
  好书为何难寻?民营书业的过度商业化使一些“好书”越来越淡出大家视野,对书籍价钱的追求超过了对其价值的考量,作家财富榜的影响力掩盖了作品本身的艺术、科学魅力,出版界的各种乱象使阅读更加廉价。
  海豚出版社以出版儿童读物见长,社长俞晓群对“出版混乱”的现状深感忧虑。“现在出版界有几万家非专业出版社,都借用专业出版社的书号,处于‘半失控’的状态。一方面,他们只考虑市场需求,孩子爱看什么就出什么,导致猎奇、恐怖等类型书籍泛滥。另一方面,为了控制成本,编译图书时他们不要求专业性,造成图书质量下降。在给幼儿园、学校图书馆配书时,非专业出版社给出很低的折扣,不仅挤压了专业出版社的空间,直接导致了学生读物水平的低劣。”
  此外,余晓群说如今图书市场儿童读物出版的门槛太低,几个人搭个工作室就能出版,不少书都是“攒”出来的。“现在市面上有的儿童读物,比如唐诗宋词、儿童文学等,谁都可以卖,谁都卖不多。我们希望改变这种状态。”

想要读书 家中无书 青少年阅读成“奢侈”

  家庭中读书氛围的缺失也让青少年无法爱上阅读。据报道,在某一大城市调查发现,7.4%的家长平时没有时间看书读报,59.3%的家长没有时间参加业余进修或自学,9.1%的家庭竟然没有一本藏书,9.7%的家庭藏书为10本以下。
  石景山一所小学的班主任说,她班里有一位同学告诉他:我们家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书。 “这种现象非常令人痛心,现代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家里不缺少各种电气化设备,就是缺少书香味儿,买得起Ipad,却买不起一本书。” 她说,现在很多孩子回家后,不是先打开一本书,而是扑上电脑、拿起Ipad,对电子设备的痴迷让孩子们丢弃了纸上阅读。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阅读习惯、阅读途径和阅读内容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据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比2011年增长65.5%。
  电子阅读的兴起使青少年们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习惯短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每隔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碎片化阅读给社会带来浮躁,让人难以静下心来看书。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测评系主任迟毓凯也表示,由于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多了,因此通过读书获取深度信息的人显得少了。虽然短小精悍的信息带给青少年无可比拟的信息量,但他们也因此减少了思考的深度和从长文章中可以获得思辨的理趣。
  对此,闵乐夫强调,声、像集合的电子阅读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但却不能代替纸质书籍带给孩子的乐趣,不能弥补一本好书传递给孩子的完整的知识。家长必须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首先家长要学会读书,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闵乐夫建议,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幼儿时,家长能否将孩子抱在怀里,跟孩子共读一本书?少年时,孩子取得优异成绩后家长是否会带孩子到书店选书作为奖励?这些点滴的举动都会调动孩子对阅读的积极性,让孩子爱阅读。”
■专家观点

让孩子从游戏中爱上阅读

出场嘉宾:林怡(早教专家、亲子畅销书作家)

  0~3岁是形成孩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父母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其阅读的好习惯,等到孩子再大点,就很难让他再爱读书了。德国研究发现,一个人在13~15岁前如果养不成阅读习惯,那他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方式适当,不能强逼孩子阅读,这样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对阅读产生回避的态度。家长想让孩子喜欢读书就要投其所好,跟着孩子的兴趣点走。从幼儿发育的特点来说,在孩子眼中书不是作为文化的载体而存在,而更像是一个玩具。家长找到一本好书在让孩子阅读前,可以先细读一遍,将其中有趣的地方设计成游戏跟孩子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享受了乐趣,自然而然也会对书产生浓厚兴趣了。

家长要引导孩子进入深阅读

闵乐夫(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家庭教育专家)

  家长要引导孩子深度的阅读,可以推荐孩子读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延伸孩子知识的广度和宽度。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推荐自己年轻时期看过的书籍,当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等书籍显然已经不符合孩子的口味,因此可以推荐他们看一些名人传记,并且跟孩子一同阅读。在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成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无形中传授给孩子了。此外,根据兴趣,让孩子在某一领域上展开研究性的阅读也很有必要。比如有的孩子喜欢航天,家长就可以多给其提供一些航天类的书籍。

□文/现代教育报记者 祝媛莉      摄/现代教育报记者 云凯杰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