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武斌:如何学习新闻语言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12 17:19
标题: 武斌:如何学习新闻语言
如何学习新闻语言

    余秋雨在《霜冷长河》这部散文集里提到一件事,上世纪90年代湖北破获了一起绑票杀人案。破案的关键竟然是罪犯留下的十九个字的勒索纸条:
    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
    有经验的侦探断定此人受过高等教育,果不其然,罪犯是附近一所大学的教师。
    侦查员凭什么断定这十九个字中隐含的罪犯的身份?余秋雨称:“文字越简缩越能显现一个人的文化功底”。
    余秋雨分析:罪犯为了把藏信的地点说清楚,不用东西南北、几步几米的一般定位法,而是用动词指引方向,四个动词“过、顺、向、见”用得准确而巧妙,其中“见”尤其显示了罪犯过人的文字功底,一般人会用“有”,但只有“见”能够保持住被指引者的主观视角,有“你按照我的指示,自己就能够发现信”这样的自信。整个句式用了“二三”结构重复后接了一个“五四”结构,且每个结构末尾都押韵,十分顺口。这是罪犯“长期读古文、写旧体诗的习惯的自然流露。”换句话说,短句、动词的应用,简洁而准确的表达不小心透露出了罪犯的文化底蕴。
    这个案例对于学习新闻写作的人其实也是有启发的。新闻语言要求准确、通俗、简洁、具体、形象,要求多用动词,多用短句,少用修饰词,少用长句,其意义就在于能够客观、精准地呈现事实,使语言富有表现力。一般人写新闻喜欢用空洞的、抽象的、模糊的语言概括事实,甚至用大话、空话、套话堆砌没有信息含量的“新闻”,味同嚼蜡,令人不忍卒读。
    其实,这个案例也在暗示我们,如何学好语言?其中一条途径便是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多读一些古文、古诗词,学会用平易、简洁的语言叙述事实。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