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庄伟杰:诗歌民刊:当代华文诗坛的半壁江山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5:28
标题: 庄伟杰:诗歌民刊:当代华文诗坛的半壁江山
诗歌民刊:当代华文诗坛的半壁江山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诗歌民刊
当代诗坛正在打破过去那种单一平面的格局,逐渐走向更为立体多维的发展空间。而新潮旧浪的碰撞、传统现代的交锋、民间先锋的杂陈,可谓诗群四起、新人辈出。毫无疑问,当代诗歌正处于一个时代转型期,即诗歌赖以生存的大背景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激烈的社会变革与历史演进,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多元语境的互动,并没有使诗歌下滑,并没有一些人所谓的“回落”,相反的,在特定的历史语境和现实进程中,华文诗歌写作储备着令人亢奋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潮日趋多元、多样、多层面的当下,诗歌写作的个性化追求则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风貌,尤其是当下民间诗歌刊物(包括网络诗歌)的不断涌现、崛起和介入,更为许多爱诗写诗族们提供了更为自由、广阔和坚实的平台。从生态学的视角看,诗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对世界、对社会、对自然、对自我有一个相对清醒的认识,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平和旷远的存在。可以毫无夸张地说,诗歌民刊——已成为当代华文诗坛的半壁江山。
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和探研者,从20世纪80年代即大学时代开始,本人便与缪斯之神结下不解之缘,尽管在这段痛苦而美丽的寻求过程中,本人也曾“轰轰烈烈”过,但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然而对华文诗坛的热切关注和静观默想却依然不改初衷。当跨世纪之交从海外重新归来时,尤其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本人为当下众多民间诗歌刊物如此顽强的生存能力、并坚守诗歌的神圣阵地所带来的声音或书写状态而深感莫名的振奋和感动。或许正因如此,中国才无愧于诗国的美称。不管它们是红花还是绿叶,在当代世界诗苑中,能有众多千奇百样的诗歌刊物或自发或自觉的诞生、成长和蔓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异数。西方文化强国美、英、法、意等国度,包括笔者旅居的澳大利亚,在这方面恐怕也大为逊色。难怪乎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我们将进入一个什么时代》一文中特别强调:“让计算机与诗人同在”。①
当我确定这个论题并想为诗歌民刊的涌动说几句该说的话时,一时激动得竟让我忘记了先来一番“点将式”的列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大陆运作和交流的各类民间诗歌刊物(包括校园诗刊),林林总总起码在400家以上(含约占近1/4的旧体诗词报刊在内。这里不包括诗歌网站)。这个庞大的数字,如果连同港台海外等地区的华文诗刊算在一起,应不少于500家。反观主流即官办公开发行的仅有20种左右的大陆诗歌刊物,这个比例不能不令人惊叹:民间潜在的诗歌资源是多么丰富和巨大啊!然而,长期以来,诗歌理论与批评界往往只把视野放置于主流诗刊,忽略甚至遮蔽了对民间诗歌的梳理、挖掘和公正评介。于是,人们感叹:诗歌批评缺度了。当然外在的纷繁和表象的瑰丽,是否能真正满足人们的期待和阅读视野?是否能满足智者的视听需求?是否能为当代华文诗坛塑造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崭新形象?如此等等的诘问,固然重要也引人深思。然而,我们是否可以理解成这是一个闪烁着诗性光芒和张扬诗意精神的诗歌时代即将到来的必要前奏。
当我面对着案头上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的诸多风格迥异、面貌不一、样式多姿的诗歌民刊,扑面而来的盎然诗意犹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东北的《香稻诗报》、《空房子诗报》、《雪国诗歌报》,山东的《大风筝》(又名《齐鲁文学》)、《影响》、《极光》,西南的《大开发》、《哎呀》、《大十字》、《太阳风》、《国际汉语诗坛》,广东的《剑麻》、《五月诗笺》,浙江的《诗家园》、《九龙》,湘楚的《隐匿者》、《回归》,西北的《敦煌》、《阵地》,安徽的《诗歌参考》、《诗家》,上海的《新城市》,八闽的《丑石诗报》、《厦门诗歌》……当然还有众多颇具影响力的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或在新世纪刚刚登场的民刊,如《东北亚》、《诗参考》、《偏移》、《独立》、《自行车》、《诗丛刊》、《新诗界》、《诗前沿》、《观念》、《下半身》、《诗歌与人》、《零点》、《诗江湖》、《扬子锷》、《21世纪诗刊》、《存在》、《中间》、《大民间》……恕我无法一一数来。这是不能忽视的“在场”和事实。鉴于民刊在推进和繁荣当代华文诗歌的发展中,往往起到主流(官办)刊物所不能肩负的重大作用,本文想从另种维度对诗歌民刊所扮演的角色谈点粗浅看法,即诗歌民刊究竟以怎样的姿态和形象自立于诗坛?又能为诗坛带来了什么?也许,这乃是目下华文诗歌界值得关注的一大热门话题。
二、诗歌民刊给当代诗坛带来了什么?
1.开放性:潜藏着巨大资源和价值意义
诗歌民刊的主要倡导者和创办者大多是青年一族,他们是思想最为活跃、最富激情,即富有创造精神,又勇于向权威挑战的一个群体。这一特征决定了“民刊”的巨大包容性和开放性。当不同的观念、思想通过这个交流平台加以碰撞,擦出火花,从而增强对诗歌本体的认识。而作为艺术群体的出现,它们同时展现了各自不尽相同的诗歌追求和诗学趣味,从自发的价值系统、自身的文化姿态和自觉的语言意识观察,都是对当代新诗富有建设性的努力。开放性的另一大表现在于其办刊的倾向性,它不受制于某种权力话语的束缚,这直接影响到刊物的特点和导向,并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各自的诗学观点和诗歌趣味上的同仁倾向,原先许多约定俗成或已不成问题的问题可以在这里展开新的探索和思考。因而,只有正确地看待民刊的大胆探索和开放意识(即使这种探索并不完全成熟但却富有启发性),才能真正地认识到诗歌民刊所潜藏的巨大资源和价值意义。
2.自由性:尽情展示各自的美学趣味
如何让不同的形式,让南北东西不同的风格进行对话或激荡,自由自在地展示诗人们各自的美学趣味,这是大多数民刊创办时的初衷或动机。民刊的自由松散或汇合,无疑的能给更多的诗人、诗歌流派、诗学主张等得以浮出历史的水面,通过民间的渠道进行交流和对话,能使更多普通的、关心和热爱诗歌的读者与作者加强沟通,共同了解当代诗歌写作的现在进行状态,让诗人个体的艺术创造力获得更自由而充分的发挥。诚如诗人哑默所言:“无论诗歌民刊有多少瑕疵、多大的不足,它首先体现的是一种维护自身存在、奋力进取的自由精神,并肩负着儒家精要的文化传承,在层层封锁、重重挤压的大困顿中,透出了思想与艺术的辉光和锋芒。”②因此,对各种流派、各种个体、各种风格、各种形式的大胆尝试和吸纳乃是民刊所鼓荡的一种自由风气。同时的,“诗歌民刊渐渐回复了它的自在;国策的张开度愈大,民刊愈面临自生自灭——天然的存在。”③如果说,先锋就是自由,那么,这不正是一种真正的“先锋意识”和“现代精神”的自由体现吗?
3.个人性:为当代诗学提供文本依据
从民刊的纷纷亮相或登场,我们发现,对于个人生活史或心灵史的倾心描述,对于个人体验的不断张扬,让诗歌真正成为从人类的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渐转化为个体性的确立,似乎成为一种自觉的诗歌行动。在以往的谱系学词典里,对诗歌的具体指认令人难以清晰地加以辨认,也无法找到一个最直接的真正属于灵魂出口的表达方式。以往过于沉重的文化负荷终于使封闭的个人解体,因为诗歌的个体精神不在于外在的标签,而在于内在的稳秘经验的传达,并依赖于诗人的经验与超验的双重想象力。
就民刊发表的诗作而言,如果尊重了艺术发展的规律,尊重了人的自身发展需求,其个人性则具有人文意味、开放特点和个体品质,并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审美愉悦。此外,在许多诗人的作品中,让人看到了语言修辞基础个人化的进程,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长期以来诗人可能曾经为某种写作范式或认识理念所捆绑或困扰过,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诗歌的语言、形式和个性终于能借助民刊的阵地,以自由飞翔的姿态释放出来。
应该说,诗歌民刊的可喜之处,往往对处于散兵游勇状态下的“个人写作”进行集合和检阅,从而为当代诗学评论和研究提供一种充分的具有说服力的文本依据。
4.本土性:建构中国本土特色的话语文本
强调本土性,实际上就是针对新诗过分“西化”的偏瘫症。华文新诗应如何摆脱西方话语体系的模式,在世界经验繁复的诸多文学现象中力求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建构属于中国本土特色的话语文本,这是诗坛历经百年风云变幻之后引发我们加以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如果我们舍本求末,可能陷入泥沼而不可自拔。
本土性实际上是深具民间意味的。但不同于所谓的“民间写作”,因“民间写作”本身有些暧昧,且尚未能于理论上形成自身独立的诗学体系。“民间写作”的命名并非科学,虽然所指的是与诗学相关的个人立场,更恰切地说,它是不久前诗坛出现的有悖于“知识分子写作”的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诗歌民刊所带来的本土性深具民间意味,指的是本土性大多从民间生发而来,牵引着诗歌的历史源流,或根植于悠远深厚的民间沃土,或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等或对话的关系,具有民间化或民族性的内质,或者说与地域性或“草根性”密切相关。如是,将有利于创造出富有中国特性的诗歌话语文本来。
5.革命性:为当代诗歌发展脉络注入新活力
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说,诗歌民刊的纷纷崛起和介入当代诗坛,是方兴未艾的一场诗歌革命性运动,也是走向新世纪华文诗坛的一种独特现象。如果我们从它发生的契机、性质、意义乃至局限作一番辨析,我们发觉,作为一种诗歌文化现象,民刊是一种最本能的本在形式。哪怕很久以来诗歌民刊处于难以自在的“冒险”中烙上创伤的印记。曾记否,1978年底,《今天》的诞生和突围,无疑的体现出一种革命性的创造,引发了一场诗歌民刊的巨澜大潮,此起彼伏,香火不断,为当代华文诗歌的发展脉络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具有独立品质的民刊不仅得以延续下来,而且逐渐发生了一系列明显而重要的变化。可以说,如今诗歌广阔的田野终于从民间的季候风中被唤醒了。呼唤本真,拓展创新,繁荣诗歌,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已经降临。况且历史上任何一次文学艺术新潮的涌动,似乎都不是通过讨论或争吵而崛起的,而更多的是通过实现革命性的转型和解放而掀起的。
6.独立性:为创造新风格新样式提供可能
诗歌的写作是高度个性化的创造,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更具有独立的品质,有更强的个体性和自立性。作为个体精神劳动的诗歌,长期以来,在主流意识支配下,我们的诗人往往只习惯于单向度的视角,即更多的是以政治学视角或社会学视角书写诗歌,民刊却能在执着和坚守中逐步获得审美视角、生命视角和文化视角等全方位多角度切入的过程,视点不断深入,视野更为开阔,这是与活跃在民间的诗人群体的自觉同步的价值自觉过程,从而使诗歌在传播过程中既有了众多的价值取向,又具有独立言说的可能。譬如,有的民刊重在关注“70年代”出生的从事诗歌写作的作者,如《哎呀》;有的着力显示“学院式写作”或“知识分子写作”的诗学趣味,如《敦煌》、《阵地》;有的倡导“口语写作”或“民间写作”的艺术立场,如《诗参考》、《葵》;有的则集中展示“女性写作”的另种景观……从整体价值观看,勇于追求自主、平等、求新、求异;从整体审美观看,注重自我体验,表现鲜明个性,大胆探寻不同色彩、格调和形式。这种独立品格自然的为更多的诗爱者创造新的风格和新的样式提供了可能。
7.多样性:展现多元共生和自我综合创造的格局
作为一种新的当代诗歌现象,诗歌民刊为当代华文诗界坚树起一道缤纷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梦想在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高蹈起飞翔的姿态,多层面、多视角、多声部地汇合成诗歌民刊的大合唱,无论在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审美特征诸方面都趋向多元化,呈现了当代华文诗史上从未有过的纷杂局面。
综观当下诗坛,与其说喧嚣与浮华,不如说狂热与跃动。诗歌民刊的不断涌现和登场,仿如走向新世纪华文诗界掀起了无数的狂欢节。一批批诗人从四面八方、从民间沃土上以空前的热情、坚韧的姿态和顽强的精神参与新诗的运动和发展,尽管真正能为历史留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尽管这可能是一种表象的喧腾,尽管诗歌面临着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资源贫乏,但在难以产生经典的时代,它的存在却是无庸置疑的事实。诗歌自90年代以来形成了多元共生的局面的同时,出现了诗歌写作走向自我的多样性创作与综合创造的审美追求,既开启当下诗歌写作的全方位探险、展示复杂的审美态势,又促成了当今华文诗歌艺术的多元化格局。诚如著名学者谢冕教授所言:“现阶段中国诗人所拥有的创作自由可说是空前的。”④这种局势的形成,诗歌民刊自然是功不可没的。
8.不定性:处于流动性的不确定状态
面对着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和消费主义时代的冲击和影响,当许多人沉湎于物质生活时,同样有愈来愈多的人选择诗歌并为自己寻找精神追求的台阶,诗歌民刊作为传播诗歌的重要阵地,既团结和产生了来自各行各业的诗歌爱好者,又成为激荡文坛的活跃音符。“在当下,办一本民间诗刊是冲动、愚昧和冒险的,不会有百分之百的人支持你。但我们还是干了,还是扛着石头和火种上路了。因为冲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激情;愚昧为我们保持了一份坚持;冒险为我们增添了一份勇气。有了这些,就够了。至少,不会有百分之百的人反对我们。”⑤多么耐人寻味的宣言。
是否可以说,当代华文诗歌的跃动和喧腾,多数与诗歌民刊的活跃和“冒险”紧密相关。纵观当下诗歌民刊,或正式注册出版发行,或半公费半自费,或完全自办自费作为交流赠阅。不论是一期紧接一期,或办了又停了,停了又办了,抑或是腾挪跌宕式地诞生等,民刊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各种艰难困境,尽力地高竖起诗的桅杆,航行于波浪起伏的诗歌海洋,最困惑和尴尬的莫过于资金问题,因此,许多民刊只能以不定期的方式出版,处于一种流动性的不确定状态。据说已坚持创办近20期的《深圳诗人》,每次办报皆因资金短缺只好不定期出版,每次办报的成本由同仁们分摊(类似港台海外华文刊物的创办)。尽管如此,由于对诗歌的热爱,由于认定这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让他们觉得这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在一个不可能或不再以诗谋生的转型期时代,即使偶尔能从公开诗刊中多少得到一点聊胜于无的稿酬,却无碍于诗歌民刊的诗写者以此作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爱好。面对现状,他们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平和而自由的写作心境,虽然“不确定性”状态依然在困挠着诗歌民刊的成长和壮大;虽然一首诗的价值可能趋于零,甚至无法产生任何带功利性的效应。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中所潜藏的力量却是难以言喻的。
三、该正确地认识诗歌民刊的时候了
在这个充满前行活力和变革生机的年代,或许,很多人不读诗了;同样,却有很多人在读诗。读者或社会期待于诗歌的,无非是期待诗歌(文学)能为这个时代的完善或进步提供些许养份,能为人类精神家园的营造有所裨益,能为充实和丰富人们的心灵世界展示更多色彩。诗歌民刊为我们带来的开放性、自由性、个人性、本土性、革命性、独立性、多样性包括不定性,既充分展现了诗歌民刊所潜藏的强劲亲和力和震撼力,同样也为我们提供了当代文化背景下的诗歌民刊固有的价值意义和潜伏的危机。
应该说,现在是该正确地认识诗歌民刊的时候了。
倘若诗歌民刊果真已成为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大熔炉,既能反映当代诗歌发生深刻变化的趋势,又能充当呈现这种变化的诗歌文本,那么必然要遵循诗歌艺术本体的发展规律,同样要尊重作为创作主体的广大诗歌作者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规律。而对于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则必须充分注意到“青年”这一特定的民间创作群体的心态,既不能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对他们或捧或杀,更不应去赋予其更多的非艺术内涵。其实,大多数民刊都力倡贴近复杂而多元的现实生活,主张或注重相对感性化、具有当代水准、具有先锋性和探索性的诗歌作品,甚至提出了自己的办刊原则:“亲近坚守诗歌的读者立场,而不会降低审美标准去讨好读者”。⑥等等。如是,依我浅见,诗歌民刊也就可以避免了以下四种阻碍诗歌艺术发展和诗人自由生长情形:1、视野局限,画地为牢,缺乏大气和诗性穿透力;2、恣意卖弄,标榜“先锋”,堕成哗众取宠的野孤蝉;3、四平八稳,风格单一,缺乏创造活力和诗歌原创性;4、碍于情面,小圈子式作坊,导致产品低劣且缺乏批判意识。
是的,“真正的诗人历来是顽强的,真正的诗歌更加顽强,不论他们身在何方,总是挂念着诞生于斯、快乐于斯、思索于斯的一方纯净的诗歌家园。”⑦
诗歌民刊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艺术策略和规划水平完全可以与公开(官办)诗歌刊物媲美,只要充分挖掘其潜在的资源和价值,作为诗歌文本的载体,民刊所保存、铸造和张扬的母语之光成为华文诗坛的亮色将成为可能,其当代意义和未来价值将更加彰显。或许,真正的好诗和经典作品将在诗歌民刊中诞生。
                                                 2004年夏日匆就
注释
①(美)约翰·奈斯比特:《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和世界中?》之一篇,原载《新华文摘》2003年第10期。
②③哑默:《冲出死亡胡同——中国诗歌民刊的不朽功勋》,见民刊《诗家园》2003年第1期。
④谢冕:《谢冕论诗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351页。
⑤《卷首语·一个春天的诞生》,参见民刊《九龙诗刊》2004年第一期(创刊号)。
⑥《〈哎呀〉告读者》,参见民刊《哎呀》2004年上卷·创刊号。
⑦《诗人的顽强与顽强的诗歌·编后记》,参见民刊《诗家园》2003年第1期。
(原载《敦煌》诗刊2004年卷)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5:30

附《中国诗歌》2011年第12期《2011年民刊诗选》目录:

卷首

民间力量与诗的繁荣

            ——阎志答何言宏问

头条诗人

我与整个世界的疼痛(组诗)                                  徐小华

诗歌就是灵魂的疼痛                                          徐小华

特别推荐

《诗东西》

张曙光    哑石    姜涛     清平   王敖   陈均   黄灿然

《野外》

泉子  胡人  江离  楼河  胡澄  方石英   飞廉

《诗印象》

张凡修  伍培阳  月牙儿  白瑞勤  王家宝  孔令剑  徐 凝

《北回归线》

阿九   红山   刘 翔   茱  萸   马越波   聂广友

《桃花源诗季》

章晓红   张惠芬   罗鹿鸣   唐益红   陈小玲   熊刚   汤金泉

《第三说》

燕窝   冰儿   黄芳   老皮   辛泊平   许建鸿   余丛

《逐水》

张泽雄   柏东明   冰客   王征珂   陈秀丽   杨箫瑟   西域   王清玉

《滴撒诗歌》

高月明   盛敏   韩庆成   杨昌文   左云   程洪飞   曹海艇   其川

《人行道》

高 岭   杜力   张哮   胡马   李兵   张卫东   田一坡

《靠近》

吴银兰   关子   海约   上官灿亮   蚂小回   魔头贝贝   张漫青   庄象罔

民刊选萃

《坐标》诗选

毛子   彭君昶   康宁   曹平   杨光

《卡丘主义》诗选

周瑟瑟   林忠成   朱鹰   张后   姚彬

《π°诗刊》诗选

山西北野   阿翔   子夜   海烟   马列福   王占斌   王洪峰

《河畔》诗选

陈巨飞   王太贵   刘义民   孙苜蓿   丁小鹿   八零

新死亡诗派年刊《诗》诗选

阳子   何如   伊路   道辉   梁晓明

《诗·70P》诗选

朵渔   杜撰   宇向   孙磊   周薇

《有巢》诗选

卓铁锋   风在先   马叙   时建林   简人   陈鱼观

《雷公山诗刊》诗选

后街   午夜月   黄土层   蓑依   南往耶

《独立》诗选

鲁娟   阿索拉毅   发星   胡应鹏   嘎足斯马   英布草心

《芙蓉锦江》诗选

凸凹   朱巧玲   邱绪胜   重庆子衣   水晶花

《轨道诗刊》诗选

孙立本   潘硕珍   高耀庭   郑文艺   李广平   包文平

《蓼城诗刊》诗选

但薇   明人   马丽   伊夫   张艺宝   拜雪   淡舟

《瓯江源》诗选

流泉   郁颜   江晨   闻欣   陶雪亮   张晓东

《诗歌杂志》诗选

肖水   冯娜   羌人六   王彦明   罗霄山   冯芦东

《南京评论》诗选

黄梵   瘦叟  马铃薯兄弟   西宋   梁雪波   育邦

《蓝》诗选

安琪   胡茗茗   蓝蓝   端庄寒梅   雪莹

《唱诗班》诗选

小海   车前子   许军   鸣钟   柳袁照   陶文瑜

《抵达》诗选

汪抒   宇轩   墨娘   西边   冰马   红土   尚兵

《火种》诗选

的日木呷   去影   杨钊   水默   张俊贤   弓阳

《中国风诗刊》诗选

黎凛   朱玉喜   李兆佳   马笑泉   吴昕孺   周子龙

民刊联展

《天津诗人》   

《太阳诗报》   

《存在诗刊》   

《女子诗报》   

《核诗歌》     

《自行车》     

《天下诗歌》   

《廻雁诗刊》   

《蒲江》      

《当代诗人》   

《潮白河诗刊》

《微光诗刊》   

《风》         

《屏风》      

《海角水》     

《北湖诗刊》   

《初雪》      

《中国诗坛》   

《现代汉诗》  

《桃花雨》   

《诗篇》      

《后时代诗刊》

《大象诗志》   

《大地湾文学月报》   

《现代禅诗探索》     

《九月诗刊》   

《泛诗刊》     

《麻雀》      

《飞鸟》      

《边缘诗刊》   

《诗三明》     

《岛诗歌》     

《龙韵》        

故缘夜话

那些最好的作品                             朱妍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5:32
八十年代为
诗坛做出杰出贡献的诗歌编辑历史备忘录


姜红伟

八十年代诗坛之所以被公认为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其原因除了老中青三代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上的艰苦探索、不懈努力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个因素就是编辑因素。
每一个成功的诗人背后,都站着一位尽职尽责、默默无闻的诗歌编辑。正是这些“衣带渐宽终不悔、甘为诗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们以一种无私敬业的精神,甘当人梯,甘于奉献,不惜牺牲自己的才华,不惜牺牲自己的名气,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将一位位无名诗作者发现、培养成为有才华、有成就的著名诗人。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八十年代那些伟大的诗歌编辑们,八十年代根本不可能成为那么辉煌的诗歌黄金时代,八十年代根本不可能涌现那么众多才华横溢的三代诗人,八十年代根本不可能创造那么优秀的精品佳篇。这些伟大的诗歌编辑们为中国八十年代诗歌发展与繁荣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无论是他们的工作,还是他们的成就,完全可以用“居功至伟”来形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八十年代为诗坛做出重要贡献的诗歌编辑们,其历史功绩必将载入中国诗歌史册,必将在诗人和读者心里永远地树起一座座丰碑。让我们向伟大的八十年代从事诗歌刊物、诗歌报纸、文学杂志、报纸副刊、出版社的诗歌编辑们致以由衷的敬意。无论是当年得到过他们培养的诗人们,还是今天享受到他们当年工作成果的读者们,让我们共同地发自内心地向这些可敬、可亲、可爱的伟大的编辑老师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为八十年代诗坛做出的杰出的贡献!我们永远将铭记你们的功劳,我们永远将感谢你们的付出!
一、各种诗歌刊物编辑
八十年代诗坛发现培养诗人最多,推出诗歌作品质量最高,为诗歌黄金时代贡献最大的诗歌刊物诗歌编辑毫无疑问首选被公认为“中国诗歌第一刊”的《诗刊》的编辑们。在八十年代十年间,先后担任主编的有严辰、邹荻帆、张志民、杨子敏;担任副主编的有邹荻帆、柯岩、邵燕祥、丁国城、杨金亭、刘湛秋;担任编辑的有韩作荣、王燕生、朱先树、郑晓钢、宗鄂、李小雨、唐晓渡、雷霆、吴家瑾、王家新、李英、周所同等。他们是中国最优秀的诗歌编辑家,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功绩足以载入中国诗歌史册。其次是《星星》诗刊编辑们。在八十年代十年间,先后担任主编的有白航、叶延滨;担任副主编的有流沙河、叶延滨;先后担任编辑的有流沙河、陈犀、石天河、白峡、蓝疆、叶延滨、王志杰、鄢家发、孙建军、魏志远等,他们无愧为中国最优秀的诗歌编辑家。新疆自治区石河子市文联于1984年1月创刊的《绿风》诗刊编辑们,先后担任主编的有杨牧,李春华、石河;先后担任副主编的有石河、李春华、王辽生、韩明人、张士高;编辑有柏桦、谷润、曲近等,他们同样是中国最优秀的诗歌编辑家;著名青年诗人曹剑曾经针对该刊的编辑作风说过一句经典名言:“好诗寄边疆,老诗往中央”。由此可见,《绿风》诗刊在培养青年诗人方面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绿风》诗刊在八十年代最有影响的事件是1985年1月组建了“国内群众性青年诗歌社团联络中心”。该中心宗旨是切磋诗艺、增进诗谊。介绍各诗歌社团新貌,让各社团互通信息。另外,创办了“移栽园”栏目,选载各社团所办诗歌报刊上的佳作。“国内群众性青年诗歌社团联络中心”共计创办三年,介绍群众性青年诗歌社团600余家,选载诗歌作品100余首,为八十年代中国当代诗歌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研究八十年代中国当代诗歌历史积累了十分重要而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其功绩已经载入中国当代诗歌史册。
其他为诗坛做出较大贡献的诗歌编辑家还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文联1984年10月创办的《诗林》主编陈昊、巴彦布,编辑陈丹妮、何抒秀等;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于1985年1月创刊、1987年由河北省文联接管的《诗神》主编戴砚田、旭宇,副主编刘小放,编辑兰小宁、李津生、郁葱、杨松霖、何香久、房泽田等;吉林省长春市文联《春风》文学月刊社于1983年7月试刊编辑出版的《青年诗人》主编何鹰,编辑逯庚福;辽宁省沈阳市文联《芒种》文学社于1985年1月创刊的《诗潮》主编刘文玉、罗继仁,编辑未凡等;河北省承德市文联1982年创办的《国风》诗刊主编白鹤龄,编辑薛理、王玉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于1984年8月创刊的《诗选刊》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家专门选载全国优秀诗作的诗歌选刊。主要编辑人员是陈广斌、阿古拉泰、薛景泽、雁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于1980年12月编辑创办,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主编谢冕,副主编丁力、杨匡汉;编辑刘福春;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80年9月创办,后由花城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海韵》主编罗沙;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于1985年1月创办的《当代诗歌》主编方冰、晓凡、阿红;编辑王金屏、刘振明等;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党组主管的《诗人》主编芦萍,副主编黄淮、梁谢成;广东花城出版社于1983年1月创刊的《青年诗坛》编辑杨光治、樱子。广西漓江出版社于1987年1月编辑出版的《国际诗坛》主编彭燕郊,副主编罗洛、北岛;湖南省科普创作协会和湖南轻工业学校于1984年10月联合创办的《科学诗刊》主编孟天雄,副主编王劲松、赵树民;编辑罗丹、范良智、吴启忠、陈勇、盛克森、陈海鱼、王海锋、罗正宇;河北省邢台市文联1984年1月创办的《百泉》诗歌散文双月刊主编浪波、编辑王玉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创办的《叙事诗》丛刊编辑潘万提;贵州省遵义市文联1985年主办的《与》诗刊主编李发模;安徽《淮风》诗刊主编刘钦贤;湖北青年诗歌学会1986年主办的《诗中国》诗刊主编熊召政、饶庆年,编辑李继之;湖南益阳市文联1987年创办的《散文诗》双月刊编辑。四川省重庆市文联1988年创办的《银河系》诗刊主编杨山、吕进、方敬;贵州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中国诗人》诗刊主编黎焕颐;甘肃省《飞天》月刊社1986年创办的《飞天青年诗报》诗刊编辑人邻;河南省文联1988年创办的《大河》诗刊编辑易殿选、蓝蓝;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文联1983年12月创办主办的《马头琴诗刊》诗歌季刊编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主办的《诗国诗英》诗刊编辑;北京诗歌研究会与北京回音壁诗会1986年主办的《北京诗苑》诗刊编辑;湖北武汉《长江》诗刊编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1月创办的《外国诗》丛刊编辑。
二、各种诗歌报纸编辑
八十年代诗坛发现培养诗人最多,推出诗歌作品质量最高,为诗歌黄金时代贡献最大的诗歌报纸诗歌编辑毫无疑问首选被公认为中国诗歌第一报安徽《诗歌报》的编辑们。《诗歌报》由安徽省文联主办,先后担任主编的是严阵、蒋维扬;编辑乔延凤、姜诗元等;《诗歌报》在八十年代举办的在诗坛产生巨大影响的诗歌活动是当时的主编蒋维扬与著名青年诗人徐敬亚主编的全国最有影响的《深圳青年报》联合举办的中国现代诗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断代宏观展示——《中国: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共计展出活跃在八十年代诗坛上的80余家诗歌群体诗人的作品和诗歌理论宣言,在诗坛引起巨大反响,对繁荣和发展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历史功绩已经被人们公认。
其他为诗坛做出较大贡献的诗歌编辑家还有湖南省文联于1985年6月22日创刊的《中外诗坛报》主编宋梧刚、李元洛;副主编弘征、黄剑锋、杨里昂;山东省文联于1985年7月1日创刊的《黄河诗报》主编孔林,副主编桑恒昌;广东省文联和中国南方图书公司于1985年3月联合创刊的《华夏诗报》主编野曼、柯原、西彤;编辑黄蒲生、郭玉山、郭继联、蔡宗周等;云南省文山自治州柯仲平诗会于1985年3月10日创刊的《含笑花诗报》主编是杨照昌、黄士鼎;广西南国诗会1988年8月创办的《南国诗报》主编柯枳;辽宁省抚顺市群众艺术馆1984年5月创办的《琥珀诗报》编辑赵进、关键;中国散文诗学会1987年1月创办的《散文诗报》主编柯蓝;四川省阆中市文联1986年主办的《蓓蕾诗人报》编辑袁勇、候国刚;浙江省杭州市作家协会1988年主办的《西湖诗报》主编胡丰传,编辑黄婷;辽宁省辽阳市文联1988年主办的《大潮诗报》主编王荆岩;中国作协黑龙江分会诗歌创作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诗原》诗歌报主编谢文利;黑龙江省鸡西市文联等单位1985年1月创办的《散文诗月报》诗歌编辑;山西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诗书画》报诗歌编辑;江西南昌市文联主办的《诗》报编辑。
三、文学杂志诗歌编辑
八十年代诗坛发现培养诗人最多,推出诗歌作品质量最高,为诗歌黄金时代贡献最大的文学杂志诗歌编辑毫无疑问首选被公认为“中国文学第一刊”的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人民文学》月刊诗歌编辑韩作荣先生。他是中国最杰出的诗歌编辑家之一,发现和培养了全国数以千计的青年诗人,编发了无数优秀诗歌作品,有的已经成为中国诗歌经典篇章。由他1989年11月编辑的《诗歌专号》是八十年代诗歌黄金时代最后的绝唱。发表了叶延滨、黎焕颐等老中青三代诗人近百名的诗歌力作,在诗坛影响巨大,是八十年代最有价值的一本诗歌专号。其次,要数被公认为“发现培养大学生诗人第一刊”的甘肃省文联主办的《飞天》文学月刊“大学生诗苑”专栏诗歌编辑张书绅先生,由他1980年主持的“大学生诗苑”专栏是八十年代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名牌栏目,发现和培养了叶延滨、于坚、伊沙等涉及77级至88级的12届文理科大学生以及个别港、澳和旅美大学生诗人1100多名,作者涉及30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所高校。《飞天》从1980年2月号开辟了“大学生诗苑”,1989年“诗苑”刊至100辑时,共发表诗歌2300多首,作者约1100人。他为八十年代诗坛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最有成就的诗歌编辑家之一。
其他为诗坛做出较大贡献的诗歌编辑家还有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的《青年文学》月刊诗歌编辑赵日升,他主持的诗歌栏目曾经发表众多优秀青年诗人的诗歌作品,如四川青年诗人廖亦武的长诗〈人民〉等,在八十年代影响很大;北京《丑小鸭》文学月刊诗歌编辑林净,她主持的诗歌栏目扶持了江河、顾城、北岛、杨炼等早期朦胧诗人,为中国现代诗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西藏拉萨市文化局主办的《拉萨河》文学季刊诗歌编辑洋滔,他是八十年代最优秀的诗歌编辑家之一,由他主持的诗歌栏目发表了北岛、芒克、顾城、廖亦武等大批有才华诗人的重要作品。尤其是他1985年1月编辑的诗歌专号《珠峰诗卷》和5月编辑的《教育文学增刊》是八十年代很有影响的专号,为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其功绩足以载入中国诗歌史册;广东广州《花地》文学杂志主编陈绍伟,他主持的诗歌栏目偏爱青年诗作者,尤其是他写给无名作者的点评,给许多人以鼓励和帮助,至今依然令人感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主办的《解放军文艺》诗歌编辑纪鹏、程步涛;他们主持的〈百家军旅诗〉诗歌栏目培养了500多位军旅诗人,发表了2000余首优秀军旅诗歌,为中国军旅诗歌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黑龙江鸡西市文联主办的《雪花》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杨川庆,由他主持的诗歌专栏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诗歌作品,是当时青年编辑队伍里的佼佼者;黑龙江双鸭山市文联主办的《山泉》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岛子,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编辑家,1983年10月由他编辑的《山泉》青年诗歌专号发表了北岛、顾城、江河、徐敬亚、王小妮、叶延滨、曹长青、王家新、杨炼、梁小斌、唐晓渡、陈仲义、廖亦武等全国一批著名青年诗人的力作,在诗坛引起巨大反响,为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极大贡献;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大型文学月刊副主编牛汉,他于1986年10月号主持的“巴蜀现代诗群”专栏发表了大批四川等地先锋诗人的诗歌力作,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诗歌界造成很大影响;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萌芽〉文学月刊诗歌编辑宁宇、郑成义,他们编辑的诗歌专栏是八十年代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名牌栏目,最早发表了上海复旦大学复旦诗社许德民、孙晓刚、韩云、李彬勇、傅亮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宋琳、张小波、徐芳、郑洁、李其钢许多大学生诗人大量优秀作品,开设的各省青年作者诗歌专辑、中学生诗人专辑影响深远,为中国诗坛贡献很大;甘肃兰州市文联主办的《金城》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傅金城,他主持的诗歌专栏十分注重为作品点评,给青年作者的成长很大帮助;新疆石河子市文联主办的〈绿洲〉文学双月刊主编杨树,副主编杨牧,诗歌编辑石河、柏桦;他们是非常敬业、非常值得诗歌作者敬重的编辑家,不但编辑出一流的诗歌作品,还培养了一流的诗人群体,1981年7月主编的诗歌刊中刊〈绿风〉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兴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甘肃酒泉市文联主办的〈阳关〉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林染,他编辑的诗歌栏目品质一流,在八十年代是名牌栏目,1984年由他主持编辑的《诗歌专号》响誉诗坛;河南安阳市文联主办的《中原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范源,他是一位编风十分正派的编辑家,主持的中原诗人专栏发现和培养了许多青年诗人,被大家公认为青年诗人的良师益友。可惜他英年早逝,让很多青年作者痛失一位好编辑。大家非常怀念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昆仑》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李晓桦;北京工人出版社主办的《开拓》大型文学双月刊主编雷抒雁;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办的《西藏文艺》(后改名为《西藏文学》)月刊诗歌编辑马丽华、魏志远,他们主持的〈雪野诗〉诗歌专栏注重先锋性、探索性,为中国现代诗兴起做出了贡献;新疆自治区文联主办的《新疆文艺》(后改为《新疆文学》)诗歌编辑郑兴富、章德益。尤其是郑兴富,发现和培养了杨牧、周涛、章德益等大批新疆青年诗人,发表了杨牧的名篇〈我是青年〉,为中国八十年代最早的诗歌流派——边塞诗在诗坛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编辑家;宁夏自治区文联主办的《宁夏文艺》(后改为《朔方》)文学月刊诗歌编辑肖川,他于1989年5月、11月主编的两期〈诗歌专号〉在八十年代末期诗坛影响很大;四川重庆市文联主办的《红岩》大型文学季刊诗歌编辑杨山,他主编的《红岩诗增刊》曾经颇有影响;贵州省文联主办的《山花》文学月刊诗歌编辑陈佩芸、何锐;青海省某自治州文联主办的《瀚海潮》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王泽群;青海省文联主办的《青海湖》文学月刊诗歌编辑昌耀、马学功,他们为培养中国西部青年诗人的成长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尤其是为中国诗坛贡献了昌耀这位大诗人;宁夏银川市文联主办的《银杏》(后改名《女作家》)文学杂志诗歌编辑何新南;湖北《长江》大型文学丛刊诗歌编辑谢克强;云南省文联主办的《边疆文艺》(后改为〈大西南文学〉)月刊诗歌编辑张永权,他于1986年12月号主持的《诗歌散文专号》有一定影响;云南昆明市文联主办的《滇池》文学月刊诗歌编辑米思及;四川成都市文联主办的〈青年作家〉文学月刊诗歌编辑胡笳、刘滨、徐慧,他们对发现和培养青年诗人颇有贡献;湖北十堰市文联主办的〈东风〉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杨世运,他是一位非常关心青年诗歌作者成长的优秀编辑,帮助了许多诗歌作者成长为青年诗人;新疆伊犁州文联主办的〈伊犁河〉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他们在培养中学生作者方面不遗余力,引导许多诗歌少年走上诗歌创作道路;江苏南京市文联主办的《青春》文学月刊诗歌编辑马绪英,由他于1987年6月编辑的《青春桂冠诗歌专号》汇萃了全国著名青年舒婷、顾城、岛子、韩东、曹剑、柯平、宋渠、宋炜、小海、刘昕等诗人近百人的诗歌力作,在诗坛引起强烈反响,是八十年代最有价值的一本诗歌专号;江苏南通市文联主办的《三角洲》文学双月刊诗歌专号编辑陈白子、冯新民、曹剑。他们于1987年1月编辑的《诗歌专号》曾经在八十年代诗坛颇有影响;浙江湖州市文联主办的《水乡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柯平,他主持的诗歌栏目具有一流品质,尤其是他培养了一批中学生诗人,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提供了很大帮助,至今仍然令人感动和铭记;甘肃省文联主办的〈甘肃文艺〉(后改为《飞天》)文学月刊诗歌编辑李老乡、师日新;陕西西安市文联主办的〈长安〉文学月刊诗歌编辑、毛绮、晓蕾、朱文杰,他们曾经在八十年代初期发表了四川著名诗人孙静轩的著名作品〈一个幽灵在中国大地上游荡〉;另外,他们开设的〈大学生作品专页〉影响较大;陕西省文联主办的〈延河〉文学月刊诗歌编辑闻频,由他1984年7月号主持编辑的《诗歌专号》在诗坛有一定影响;广西自治区文联主办的〈广西文艺〉(后改为〈广西文学〉)文学月刊诗歌编辑杨克、黄;四川凉山自治州文联主办的〈凉山文艺〉主编吉狄马加;广东花城出版社主办的〈花城〉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他们在1981年编辑出版了迄今为止中国诗坛上页码最多、容量最大的诗歌增刊《花城诗增刊》,发表了一批朦胧诗人早期高质量的诗歌作品,在诗坛引起强烈反响;广州市文联主办的〈广州文艺〉月刊诗歌编辑朱光天;广东深圳市文联主办的〈特区文学〉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钟永华;广东省文联主办的〈作品〉文学月刊诗歌编辑郭玉山;湖南省文联主办的〈湘江文艺〉(后改为〈湖南文学〉、〈文学月报〉)月刊诗歌编辑崔合美;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上海文学〉月刊诗歌编辑肖岗、王也,他们于1981年2月主持的百家诗会栏目发表了一批精品力作,有的已经成为经典作品,如曾卓的〈老水手的歌〉、杨炼的〈诺日朗〉;江苏南京市文联主办的〈青春〉大型文学丛刊诗歌编辑,该刊曾经发表了著名青年诗人岛子探索作品〈天狼星传说〉,并于1988年举办了全国大学生诗歌大奖赛,影响很大,对于促进八十年代末期大学生校园诗歌创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吉林省文联主办的《长春》(后改名为《作家》)文学月刊主编胡昭、诗歌编辑黄淮、曲有源、梁谢成,他们发现和培养了徐敬亚、王小妮、吕贵品等一批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为中国现代诗的兴起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于1987年2月开设的〈第三代诗人自选诗专栏〉对于扶持李亚伟、丁当、韩东、孟浪、小海、何小竹、冷衫等大批中国第三代诗人起到了很大作用;吉林长春市文联主办的《春风》文学月刊诗歌编辑何鹰;吉林辽源市文联主办的《关东文学》文学双月刊诗歌主编宗仁发,1987年12月第六期由他主持编辑的《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大展》发表了尚仲敏等几十位第三代代表诗人力作及青年诗歌评论家朱凌波撰写的全面介绍第三代诗人的文章〈第三代诗概观〉,在诗坛引起巨大反响,为中国第三代诗人的崛起做出了较大贡献;另外,还发表了黑龙江诗人庞壮国的名篇〈关东第十二月〉;湖南长沙市文联主办的〈文艺生活〉月刊诗歌编辑刘犁,他主持的诗歌栏目颇有影响;湖北武汉市文联主办的〈芳草〉文学月刊诗歌编辑管用和;湖北省文联主办的〈长江文艺〉文学月刊诗歌编辑,他们曾经于1980年1月发表了著名青年诗人熊召政的名篇〈请举起森林般的手臂,制止〉,并于1982年11月编辑出版了《长江文艺诗歌专号》,在八十年代初期诗坛造成较大影响,以后由连续出版了诗歌专号;河南郑州市文联主办的〈郑州文艺〉(后改为《百花园》)文学月刊诗歌编辑刘思;河南洛阳市文联主办的《牡丹》双月刊诗歌编辑艺辛,他主编的1988年9月〈诗歌专号〉颇有影响;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黑龙江艺术》杂志诗歌编辑李冰牧;河北沧州市文联主办的《无名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丰树森和靳文章,他们对于无名作者帮助很大,引导许多诗歌爱好者成为诗人;河南开封市文联主办的《黄河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孔令更;福建省文联主办的《榕树》大型文学双月刊主编郭风、编辑朱谷忠,由他们在八十年代初期编辑出版的《诗歌散文专号》,曾隆重推出舒婷等朦胧诗人的早期作品,为中国朦胧诗的兴起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受青年诗歌爱好者的推崇;福建省文联主办的〈福建文艺〉(后改为《福建文学》月刊诗歌编辑刘登翰,他主持的诗歌栏目发表了舒婷一系列早期作品,使读者认识到舒婷的才华;浙江省文联主办的《东海》文学月刊诗歌编辑龙彼德;浙江省文联主办的《江南》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浙江杭州市文联主办的〈西湖文艺〉(后改为《西湖》)文学月刊诗歌编辑胡丰传,他主持的〈西湖诗船〉专栏很受欢迎;江苏省文联主办的《雨花》文学月刊诗歌编辑黄东成;安徽省文联主办的《安徽文学》月刊诗歌编辑刘祖慈、贺羡泉,他们主持的诗歌栏目最早发现了梁小斌这位很有才华的诗人;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主办的《草原》文学月刊诗歌编辑尚贵荣、赵健雄,由他们于1986年2月、10月编辑出版的两期诗歌专号《北中国诗卷》刊登了北岛、廖亦武、林染、柯平、海子等一大批青年诗人力作,在八十年代诗坛影响十分重大。以后,该刊每年编辑4期北中国诗卷,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兴起贡献巨大;河北石家庄地区文联主办的《滹沱河畔》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徐淙泉;山东省文联主办的〈山东文艺〉(后改为《山东文学》)月刊诗歌编辑马恒祥;河北省文联主办的《小荷》文学月刊诗歌编辑,他们开设的青年文学社团栏目促进了青年文学社团的成长;江西抚洲市文联主办的《抚河》文学杂志诗歌编辑许洁;贵州贵阳市文联主办的《花溪》诗歌编辑叶笛;山西省文联主办的《汾水》(后改名《山西文学》)月刊诗歌编辑文武斌、张承信;山西省文联主办的《黄河》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潞潞,他主持的诗歌专栏曾在1985年创刊号上发表了青年诗人江河著名诗歌组诗作品〈太阳和它的反光〉;山西太原市文联主办的〈太原文艺〉(后改为《城市文学》)月刊主编孙涛、诗歌编辑刘亚瑜、梁志宏,由他们1986年10月编辑出版的《首届中国城市诗展专号》,发表了张志民、韩作荣、叶延滨、戴砚田、王燕生、许德民、张建华、柯平等近百人的诗歌力作。这本诗歌专号的出版对于发展中国城市诗起到十分重要作用。以后,该刊又于1987年、1988年连续编辑出版了城市诗歌专号,为中国城市诗歌的繁荣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山东《胶东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浙江温州市文联主办的《春草》(后改为《文学青年》月刊)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叶坪,他主持的诗歌栏目是八十年代很有影响的名牌栏目,发表了大量青年诗人的优秀作品,如广东青年女诗人筱敏著名的一行诗〈孔雀东南飞〉,在诗坛影响很大;山西大同市文联主办的《云岗》文学月刊诗歌编辑溪流、应化雨,他们为发现和培养青年诗人做出了较大贡献;河北《冀东文艺》双月刊诗歌编辑刘小滨;湖北郧阳市文联主办的《武当》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河北省文联主办的《河北文学》月刊诗歌编辑尧山壁;河北省文联主办的《长城》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王洪涛、郁葱,他们为河北诗坛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有才华的诗人,为河北诗歌创作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较大贡献;河北保定地区文联主办的《花山》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他们十分重视培养中学生诗歌作者,主持的诗歌专栏发表了一批中学生作品,为中国诗坛输送了新生力量;辽宁省文联主办的《鸭绿江》文学月刊诗歌编辑阿红、陈秀庭、于宗信,这三位编辑在培养青年诗歌作者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尤其是阿红先生,发现和培养了众多青年诗人,是一位深得诗歌青年尊敬的著名编辑家;辽宁锦州市文联主办的《启明》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王兆淇,他是一位很受青年诗歌作者信赖和尊敬的优秀编辑;辽宁本溪市文联主办的《溪水》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孙承,他主持的诗歌专栏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诗歌作品,尤其在培养中学生作者方面,他做出了一定贡献;辽宁营口《辽河》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雁翎;辽宁丹东市文联主办的《杜鹃》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路地,他是一位非常关心青年诗歌作者成长的好编辑;四川达县市文联主办的《巴山文艺》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张建华、李祖星,他们于1986年11月主持的《巴山文艺》刊中刊《启明星诗卷》在八十年代曾经影响很大,发表了大批青年诗人的诗歌力作,为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黑龙江伊春市文联主办的《林苑》(后改名为《林业文学》与中国林业文学协会联合办刊)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郑建桥,王晓琳,他们主持的诗歌刊中刊〈森林诗卷〉专栏为中国“森林诗”的兴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黑龙江省文联主办的《北方文学》月刊诗歌编辑梁南、肖英俊、王野、马瑛。1982年由王野编辑的《北方文学诗歌增刊》在八十年代初期曾经影响很大。1986年由马瑛主持的诗歌专栏曾经发表了一批黑龙江有才华青年诗人的精品力作,对向外界推广黑龙江青年诗人做出了较大贡献;黑龙江哈尔滨市文联主办的《哈尔滨文艺》月刊诗歌编辑巴彦布;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文化局主办的《大兴安岭文艺》文学双月刊主编孙文庭、诗歌编辑张树方;吉林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新苑》大型文学丛刊诗歌编辑戚积广;河南洛阳市文联主办的《洛神》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张志玉;广东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希望》丛刊诗歌编辑,该刊曾于1983年举办了诗歌征文活动,受到青年读者的好评;河北邢台市文联主办的《百泉》文学双月刊主编浪波,他在培养青年诗作者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是八十年代有影响的编辑家;河北承德市文联主办的《燕山》文学季刊诗歌编辑薛理、王玉祥,他们在发现和培养青年诗人方面付出了自己的心血,是非常值得尊敬的编辑家;吉林通化地区文联主办的《长白山》文学季刊诗歌编辑朱雷;吉林省吉林市文联主办的《江城》文学月刊诗歌编辑秋原;辽宁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春风》大型文学丛刊诗歌编辑邓荫柯;河北邯郸市文联主办的《新作家》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他们对于发现和培养中学生校园诗人起到了较大作用;河北石家庄市文联主办的《新地》(后改名为《女子文学》)文学月刊主编刘章、诗歌编辑边国政,1983年由他们主持编辑的《诗歌专号》在诗坛影响较大,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内蒙古包头市文联主办的《鹿鸣》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戈非;黑龙江佳木斯《北大荒》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常新港;浙江《括苍》文学季刊诗歌编辑赵宗彪;贵州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创作》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黎焕颐,由他主持编辑的刊中刊《中国诗人》在八十年代诗坛颇有影响;河北衡水地区文联主办的《农民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姚振涵;河北张家口市文联主办的《长城文艺》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杨松林;内蒙古乌盟文联主办的《敕勒川》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蒙根高勒;内蒙古牙克石市文联主办的《森林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尹树义,1988年由他编辑的《森林诗专号》曾经在诗坛有一定影响;黑龙江大庆市文联主办的《岁月》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庞壮国;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北疆》大型文学丛刊诗歌编辑雷雯;吉林辽源市文联主办的《关东文学》文学双月刊诗歌编张旭东;广东《五月》诗歌编辑马莉;吉林群众艺术馆主办的《参花》文艺月刊诗歌编辑徐敬亚,他在当时因为文章《崛起的诗群》而使自己个人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依然热心扶持大批青年诗歌作者,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深受青年作者的敬重;四川江津《几江》文学季刊诗歌编辑梁平;;广东汕头大学主办的《华文文学》季刊诗歌编辑刘虹;江苏徐州市文联主办的《大风》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丁可;山西忻州地区文联主办的《五台山》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周所同,他主持的诗歌栏目在八十年代得到了广大青年诗歌作者的一致好评;四川《贡嘎山》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列美措;吉林四平市文联主办的《东辽河》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薛卫民;浙江宁波市文联主办的《文学港》双月刊诗歌编辑力虹;四川《工人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龙郁;广东《现代人》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李敏;四川《阆苑》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辽宁沈阳市文联主办的《芒种》文学月刊主编刘文玉、诗歌编辑罗继仁,他们主持的《青年与诗》专栏曾经培养了一批青年诗人;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文联主办的《龙沙》(后改名《青年文学家》)月刊主编王新弟、诗歌编辑王长军;天津市文联主办的《新港》(后改为《天津文学》)月刊诗歌编辑张雪杉;江苏常州市文联主办的《翠苑》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黄洋、石花雨;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后改为《北京文学》)月刊诗歌编辑晓晴;辽宁抚顺市文联主办的《五月》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华卓;吉林白城市文联主办的《绿野》文学季刊诗歌编辑;山西《晋阳文艺》月刊诗歌编辑马晋乾、董耀章;山西省文联主办的《火花》文学月刊诗歌编辑董耀章;内蒙古通辽市文联主办的《科尔沁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湛南;山西晋东南地区文联主办的《上党文艺》季刊诗歌编辑李世钧;辽宁大连市文联主办的《海燕》文学月刊诗歌编辑高云;湖北武汉《武钢文艺》季刊诗歌编辑董宏量;广东深圳市文联主办的《特区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钟永华;陕西延安市文联主办的〈延安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曹谷溪;四川成都《科学文艺》月刊诗歌编辑谭楷;广西《红柳》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漠西;内蒙古《山丹》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贾勋;
其他为诗坛做出较大贡献的诗歌编辑家还有公安部政治部主办的《啄木鸟》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福建厦门市文联主办的《厦门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辽宁《满族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主办的〈绿洲〉(后该名为《中国西部文学》)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辽宁省《辽宁群众文艺》月刊诗歌编辑;辽宁阜新市文联主办《新蕾》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黑龙江鹤岗市文联主办的《春风》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黑龙江佳木斯市文联主办的《冰凌花》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安徽合肥市文联主办的《希望》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上海文汇报社主办的《文汇增刊》(后改名为《文汇月刊》)诗歌编辑;江苏常州市文联主办的《翠苑》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山东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柳泉》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陕西〈韩城文艺〉诗歌编辑;四川省文联主办的〈四川文学〉月刊诗歌编辑;山东济南市文联主办的〈济南文艺〉(后改为《泉城》)文学月刊诗歌编辑;湖南文艺出版社主办的〈芙蓉〉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山东《时代文学》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广西柳州市文联主办的《南方文学》;安徽蚌埠市文联主办的《作家天地》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河南省文联主办的《莽原》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成都军区政治部主办的《西南军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兰州军区政治部主办的《西北军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内蒙古《鸿雁》文艺月刊诗歌编辑;北京〈三月风〉月刊诗歌编辑;吉林省〈东北文学〉大型文学刊物诗歌编辑;宁夏〈中国回族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浙江舟山市文联主办的《舟山文艺》(后改名为〈海中洲〉)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云南的〈文学时代〉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四川〈沱江文艺〉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新疆乌鲁木齐市文联主办的〈天山〉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民族文学》月刊诗歌编辑;河北保定市文联主办的《莲池》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河北唐山市文联主办的《唐山文艺》双月刊诗歌编辑;福建建阳地区文联主办的《武夷山》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北京《作品与争鸣》文学月刊诗歌编辑;青海西宁市文联主办的《雪莲》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四川〈峨眉〉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广西南宁市文联主办的《漓江》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广西《红豆》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广东湛江市文联主办的《湛江文学》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安徽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清明》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主办的《中外文学》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江西《鹃花》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黑龙江鹤岗市文联主办的《春风》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四川攀枝花市文联主办的《攀枝花》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黑龙江牡丹江市文联主办的《牡丹江》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云南个旧市文联主办的《个旧文艺》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山东青岛市文联主办的《海鸥》(后改名为《海洋文艺》)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江苏连云港市文联主办的《连云港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春泥》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江苏《紫阆》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江苏《太湖》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海峡》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湖北《散花》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湖南《文艺窗》诗歌编辑;内蒙古《百柳》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 1989年创刊的《二十一世纪》诗歌编辑;湖北《主力军》诗歌编辑;四川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四川群众文艺》月刊诗歌编辑;陕西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文学家》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陕西西安〈百花〉文艺月刊诗歌编辑;贵州遵义市文联主办的〈遵义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河南省文联主办的《奔流》文学月刊诗歌编辑;四川温江市文联主办的《都江文艺》双月刊诗歌编辑;四川邛崃《崃山文艺》双月刊诗歌编辑;四川《蒲江文艺》双月刊诗歌编辑;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战地增刊》诗歌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作家》大型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湖南长沙市文联主办的〈新创作〉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山东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文朋诗友》双月刊诗歌编辑;四川《剑南》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山西吕梁地区文联主办的《梁园》季刊诗歌编辑;辽宁省《太子河》文学季刊诗歌编辑;河北《淄流》文学季刊诗歌编辑;湖北荆门市文联主办的《荆门文艺》双月刊诗歌编辑;湖北《鹿门山》文学季刊诗歌编辑;《太阳文艺》季刊诗歌编辑;辽宁省朝阳地区文联主办的《庄稼人》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新疆《丝路》文学双月刊诗歌编辑;四川乐山地区文联主办的《沫水》文学季刊诗歌编辑;北京《新观察》半月刊诗歌编辑。
四、报纸副刊诗歌编辑
八十年代诗坛发现培养诗人最多,推出诗歌作品质量最高,为诗歌黄金时代贡献最大的报纸副刊诗歌编辑毫无疑问首选被公认为“中国第一大报”的《人民日报》文艺部副刊诗歌编辑徐刚、卢祖品,他们为繁荣八十年代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西藏文化局1985年主办的〈拉萨河之友〉文学报主编洋滔,他主持的〈大学生诗社社长们的诗〉专栏发表了大学生诗人领袖人物潘洗尘、于坚、傅亮、伊甸、高翔等人的作品,在当时影响较大;西藏《拉萨晚报》副总编辑洋滔,1985年7月,由他主持的日光城副刊曾经根据四川青年诗人杨然的建议在读者中举办了“你最喜欢的中国十大青年诗人”评选活动,按得票多少为序,名字依次是1、舒婷;2、顾城;3、北岛;4、杨炼;5、傅天琳;6、徐敬亚;7、江河;8、马丽华;9、李钢;10、王小妮、杨牧(并列);这是全国第一次搞这类评选活动,在八十年代诗坛影响十分深远。随后,全国掀起“十大青年诗人”评选活动热潮。另外,他还编辑了众多无名青年诗歌作者的作品,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内蒙古《呼和浩特晚报》副刊编辑王继周,他主持的《自学动态》〈自学者之友〉两个副刊为全国许多青年文学诗歌社团刊登了诗歌作品和社团消息,为中国八十年代青年文学诗歌社团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青年诗歌作者心中享有很高威望。
其他为诗坛做出较大贡献的诗歌编辑家还有上海《文学报》诗歌编辑雁翼、黎焕颐和朱金晨。他们曾经创办了《诗苑》专刊,发表了许多十分珍贵的诗人资料,培养了许多青年诗人。黑龙江《黑龙江日报》文艺副刊部主任编辑陆伟然、编辑潘洗尘,他们在发现和培养黑龙江青年诗人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尤其是陆伟然先生,在扶持青年诗歌作者上尽心尽力,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编辑家;黑龙江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报》文艺副刊编辑鲍雨冰,他是继四川傅仇之后,中国又一名著名森林诗人,曾于1986年主持举办了“全国森林诗征文评选”活动,为繁荣中国森林诗做出了较大贡献。《大兴安岭报》教育百汇副刊编辑孙伊斌、刘桂荣,他们在扶持中国八十年代初期中学生校园诗人方面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为中学生校园诗歌的兴起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是两位值得尊敬的好编辑;西藏《拉萨晚报》副总编辑闫振中;《工人日报》文艺部副刊诗歌编辑王恩宇;《解放军报》文艺部副刊诗歌编辑纪学;《文汇报》文艺部副刊诗歌编辑余之;《安徽日报》副总编辑张育暄,他在推举青年诗人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四川《四川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程宝林;四川重庆《重庆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胡万俊;《河南日报》文艺部副刊诗歌编辑王怀让;《宁夏日报》文艺部副刊诗歌编辑王庆;黑龙江伊春《伊春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谭德生;湖北《蒲纺报》副刊诗歌编辑饶庆年;湖北《武昌报》副刊诗歌编辑王新民;黑龙江牡丹江《牡丹江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宋词;黑龙江《黑龙江林业报》副刊诗歌编辑赵圣铁;黑龙江《黑龙江卫生报》副刊诗歌编辑曹长青;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日报》文艺副刊编辑聂振邦;河南《平顶山日报》副刊诗歌编辑罗羽;黑龙江海伦《海伦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王乐群;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区《白山》文艺报编辑吴锡全;西藏《西藏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昊夫;河南濮阳《中原石油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丛小桦;黑龙江大庆市文联主办的《文化生活》诗友副刊编辑徐学阳;湖北《湖北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郭良原;青海《青海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邢秀玲;江西〈南昌晚报〉副刊诗歌编辑,他们曾经举办了全国石榴花新诗大奖赛,在诗坛引起广泛影响;山西《山西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周同馨;四川《四川农民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曾伯炎;另外,为八十年代诗坛做出贡献的还有北京《光明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江西南昌《南昌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陕西西安《西安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吉林长春《长春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甘肃兰州《兰州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四川成都《成都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上海《解放日报》朝花副刊诗歌编辑;辽宁《辽宁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四川《四川工人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四川重庆《重庆晚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北京《北京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辽宁沈阳《沈阳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广东深圳〈深圳特区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吉林《吉林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内蒙古《内蒙古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河北《河北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山东《大众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江苏《新华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浙江《浙江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福建《福建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河南《河南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湖南《湖南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江西《江西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广东《南方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广东《羊城晚报》花地副刊诗歌编辑;广西《广西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陕西《陕西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甘肃《甘肃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作家企业家报》副刊诗歌编辑;云南《春城晚报》副刊诗歌编辑;新疆《新疆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云南《云南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贵州《贵州日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北京《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诗歌编辑;《文艺百家报》副刊诗歌编辑;辽宁沈阳《沈阳日报》副刊诗歌编辑;
五、出版社诗集编辑
八十年代诗坛发现培养诗人最多,推出诗歌作品质量最高,为诗歌黄金时代贡献最大的出版社诗歌编辑毫无疑问首选被公认为“中国文学出版第一社”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诗歌编辑们,他们编辑的叶文福的《苦恋与墓碑》、江河的《太阳和它的反光》以及《1982年诗选》、《1983年诗选》、《1984年诗选》、《1985年诗选》、《1986年诗选》、《1987年诗选》、《1988年诗选》、《1989年诗选》等一系列诗集是八十年代具有一流品质的优秀诗集。
其他为诗坛做出较大贡献的诗歌编辑家还有作家出版社诗歌编辑,他们编辑的《五人诗选》、叶文福的《雄性的太阳》在诗歌界影响很大;中国青年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他们编辑的一系列《青年诗选》是八十年代最优秀的选本之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满锐、雷雯,他们编辑的《诗人丛书》是八十年代很有艺术价值的诗集;北方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他们编辑的《中国当代大学生诗选》是中国第一本大学生诗歌作品选集,在八十年代影响很大;春风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邓荫柯、未凡,他们编辑的《朦胧诗选》、《中国当代实验诗选》、《芒克诗选》、阎月君的〈月的中国〉是中国很有影响的经典诗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他们编辑的李晓桦的《白鸽子蓝星星》和周涛的《神山》曾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上海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宫玺、姜金城,他们编辑的舒婷的《双桅船》在八十年代是最畅销的诗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他们编辑的《1986---1988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是八十年代经典选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他们编辑的中国第一本大学生诗歌作品《复旦大学生诗集---海星星》曾经在八十年代诗坛影响巨大;四川重庆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他们编辑的李钢的诗集《白玫瑰》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四川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他们编辑的舒婷的《会唱歌的鸢尾花》、靳晓静的《献给我永生永世的情人》、吕贵品的〈东方岛〉都是精品诗集;广东新世纪出版社诗歌编辑,他们编辑的《北岛诗选》和筱敏的《瓶中船》颇有艺术价值;中国和平出版社诗歌编辑,他们编辑的诗集《岛子实验诗选》艺术价值很高;湖南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福建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他们编辑的《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在八十年代诗歌界很有影响;花城出版社诗歌编辑室编辑罗沙、杨光治、樱子,他们编辑的筱敏的《米色花》、张烨的〈诗人之恋〉、叶文福的《天鹅之死》影响很大;上海学林出版社诗歌编辑,他们编辑的许德民的《人兽共患病》是一本优秀诗歌选本;云南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他们编辑的于坚《诗六十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江苏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他们编辑的《中国当代女青年诗人诗选》是八十年代最受欢迎的诗歌选本;湖南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弘征,他编辑的《1983年青春诗历》、《1984年青春诗历》、《1985年青春诗历》、《1986年青春诗历》、《1987年青春诗历》、《1988年青春诗历》、《1989年青春诗历》是八十年代最畅销诗集;安徽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刘明达,他编辑的《1985年全国诗歌报刊集萃》、《1986年全国诗歌报刊集萃》、《1987年全国诗歌报刊集萃》、《1988年全国诗歌报刊集萃》、《1989年全国诗歌报刊集萃》系列诗集是名牌诗歌选本;漓江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他们编辑的食指的《相信未来》是中国最好的诗集之一;江苏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丁芒;四川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戴安常;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戴砚田、兰小宁、李津生;山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文武斌、李建华;吉林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戚积广;河南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潘万提;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张雪杉;另外,为八十年代诗坛做出贡献的还有北京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长江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宁夏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广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西藏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贵州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河北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湖南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新疆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青海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时代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辽宁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甘肃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黄河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广东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江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浙江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浙江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安徽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山东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大众文艺出版社诗歌编辑;延边教育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诗歌编辑。
六、少年文学报纸诗歌编辑
八十年代诗坛发现培养诗人最多,推出诗歌作品质量最高,为诗歌黄金时代贡献最大的青少年报刊诗歌编辑毫无疑问首选被公认为“中学生文学第一报”的江苏作家协会主办的《春笋报》的诗歌编辑杨刚,他是一位非常敬业的诗歌编辑,自1983年至1988年,在五年间发现和培养了小海、洪烛、叶宁、马萧萧、南岛、李作明、符马活、郁舟、半岛等近千名中学生校园诗人,发表了数量众多、质量很高的中学生诗歌作品,为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之所以能形成一股浩浩荡荡的潮流,杨刚功不可没。因此,他被中学生校园诗人们尊称为“精神导师”。山西《语文报》社长张春林、李文儒,总编辑王宇鸿,他们曾经举办了在全国中学生文学界影响巨大的“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评选活动”,培养了上万名中学生校园诗人,为中学生校园诗歌的兴起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他为诗坛做出较大贡献的诗歌编辑家还有《中国少年报》文艺部副刊诗歌编辑聪聪,他发现和培养了刘倩倩、田晓菲、刘梦琳等一批八十年代早期中学生神童诗人;另外,为八十年代诗坛做出贡献的还有山东《中学生报》诗歌编辑吴三元等,他们将《中学生校园诗报》评选为1986年全国中学生十大新闻,此举,对中学生校园诗歌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意义重大;河南《中学生学习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1988年他们继1986年《中学生校园诗报》举办的“全国中学生十大校园诗人”评奖活动后,再次举办的“全国中学生十佳诗人”评奖活动,在全国中学生校园又引起巨大反响,为推动八十年代末期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为八十年代诗坛做出贡献的还有广东作家协会主办的《少年文艺报》主编黄庆云;江西《摇篮报》诗歌编辑;湖北《少年文学报》诗歌编辑;甘肃《少年文史报》诗歌编辑;浙江《少年作家报》。
七、少年文学刊物诗歌编辑
八十年代诗坛发现培养诗人最多,推出诗歌作品质量最高,为诗歌黄金时代贡献最大的少年文学刊物诗歌编辑毫无疑问首选被公认为“中学生文学第一刊”的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少年文艺》月刊刘崇善。这位优秀编辑主持的新芽栏目刊登了许多中学生校园诗人作品,为中学生校园诗歌热潮的蓬勃兴起做出了巨大贡献。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少年文艺》月刊诗歌编辑也发表了众多中学生诗歌作者的作品,在校园影响很大。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儿童文学》月刊诗歌编辑陈满平、汤锐,这两位优秀编辑为发现和培养中学生校园诗歌作者做出了突出贡献;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中学生》月刊主编庄之明,他也为中学生校园诗歌的繁荣做出了较大贡献;山西语文报社主办的《中学生文学》月刊主编、诗歌编辑蔡智敏、任彦钧,这两位优秀的诗歌编辑于1987年7---8月编辑了大型中学生校园诗歌特大专号,刊登了在八十年代中学生诗人中有影响的诗人马萧萧、李作明、邱华栋、毛梦溪、左靖、周劲松、韩宗夫等82人的诗歌力作百首,以及中学生诗人李作明撰写的全国第一篇论述中学生校园诗人作品的诗歌评论文章,出版后受到中学生诗歌爱好者的一致好评,是八十年代最有价值的一本中学生诗人作品专号;
其他为诗坛做出较大贡献的诗歌编辑家还有天津新蕾出版社主办的《作文通讯》月刊诗歌编辑,他们为八十年代中学生诗歌作者的成长提供了很大帮助;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月刊诗歌编辑,他们发现和培养了大批有前途、有才华的中学生诗人,为发展和繁荣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山西《山西少年》(后改名为《小学生》)月刊诗歌编辑张不代、段展祥,他们培养了广东符马活等一批小学生诗歌作者;另外,为八十年代诗坛做出贡献的还有北京市文联主办的《东方少年》月刊诗歌编辑郑渊洁等,他们曾经举办了“全国少年儿童诗歌比赛”,影响很大;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北方少年》月刊诗歌编辑宋歌;湖南〈小溪流〉儿童文学月刊诗歌编辑崔合美;四川《中学生文艺》月刊诗歌编辑;辽宁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文学少年》月刊诗歌编辑;北京《中华少年》月刊诗歌编辑;上海《儿童时代》月刊诗歌编辑;广东团省委《少男少女》月刊诗歌编辑;北京《中国校园文学》月刊诗歌编辑;陕西〈少年月刊〉诗歌编辑;吉林《现代中学生》月刊诗歌编辑;《读写月报》诗歌编辑。
八、青年刊物诗歌编辑
八十年代诗坛发现培养诗人最多,推出诗歌作品质量最高,为诗歌黄金时代贡献最大的少年文学刊物诗歌编辑毫无疑问首选被公认为“青年第一刊”的山西团省委《山西青年》青年月刊诗歌编辑赵政民,他主持的诗歌专栏曾经发表了众多青年诗歌作者的处女作和代表作,在当时影响很大;北京《大学生》杂志诗歌编辑,他们主持的诗歌专栏,为八十年代大学生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起飞的条件;北京《农村青年》杂志诗歌编辑,他们设立的《社团之友》栏目介绍了全国数百家文学社团,并发表了其社员作品400余篇,并于1988年在广西桂林举办了全国首届农村文学社团发展研讨会。1989年在全国征集《全国文学社团名录》和《全国文学社团作品选》,影响巨大,受到大家欢迎;
其他为诗坛做出较大贡献的诗歌编辑家还有黑龙江团省委主办的《黑龙江青年》月刊诗歌编辑谢文利,他主持的诗歌专栏为发现和培养青年诗歌作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另外,为八十年代诗坛做出贡献的还有四川团省委《四川青年》诗歌编辑傅桓;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内蒙古青年》(后改名为《这一代》)月刊诗歌编辑张廓、默然;吉林团省委《吉林青年》青年月刊诗歌编辑姚业涌;《中国青年》杂志诗歌编辑;河北团省委《河北青年》(后改名为《青春岁月》)青年月刊诗歌编辑;陕西团省委《陕西青年》(后改为《当代青年》)青年月刊诗歌编辑;江苏团省委《江苏青年》(后改名为《风流一代》)青年月刊诗歌编辑;浙江团省委《浙江青年》青年月刊诗歌编辑;福建团省委《福建青年》青年月刊诗歌编辑;湖北团省委《湖北青年》青年月刊诗歌编辑;湖南团省委《年轻人》青年月刊诗歌编辑;江西团省委《江西青年》(后改名为《涉世之初》)青年月刊诗歌编辑;广东团省委《黄金时代》青年月刊诗歌编辑;山东团省委《山东青年》青年月刊诗歌编辑;河南团省委《河南青年》(后改名为《时代青年》)青年月刊诗歌编辑;甘肃团省委《甘肃青年》青年月刊诗歌编辑;新疆自治区团委《新疆青年》青年月刊诗歌编辑;贵州团省委《贵州青年》(后改名为《青年时代》)青年月刊诗歌编辑;辽宁团省委主办的《辽宁青年》半月刊诗歌编辑;辽宁沈阳科普协会主办的《青年科学》月刊诗歌编辑;河北团省委主办的《青春岁月》月刊诗歌编辑。
九、青年报纸诗歌编辑
八十年代诗坛发现培养诗人最多,推出诗歌作品质量最高,为诗歌黄金时代贡献最大的青年报纸诗歌编辑毫无疑问首选被公认为“八十年代第一青年报”的广东《深圳青年报》的诗歌编辑们。他们的名字是徐敬亚、曹长青、吕贵品、孟浪。尤其是徐敬亚,他主持的两界河副刊曾经刊登许多优秀青年诗人的优秀诗篇,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在八十年代没有任何一家报纸副刊可比。最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10月,由他和《诗歌报》主编蒋维扬联合举办的“1986.中国现代诗歌群体大展”,成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诗歌事件,曾经轰动整个诗坛,为中国现代诗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功绩已经载入中国诗歌史册。
其他为诗坛做出较大贡献的诗歌编辑家还有《中国青年报》副刊诗歌编辑苏敏,发现和培养了许多社会上和校园里的青年诗人,发表了《六月,我们看海去》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在青年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八十年代诗歌浪潮的兴起。另外,为八十年代诗坛做出贡献的还有上海《青年报》文艺部诗歌编辑,他们于1988年主持的现代诗专版刊登了吴非、杨黎、贝岭、朱凌波、闲淡、京不特等10位青年诗人的实验作品,著名青年诗人许德民撰写评论,在诗坛引起不小反响;山东团省委主办的《山东青年报》文艺部副刊编辑曲庆玮,他于1985年主持举办的“希望诗歌大奖赛”在诗坛影响较大;甘肃兰州《青年晚报》副刊诗歌编辑;北京《北京青年报》副刊诗歌编辑;江西团省委主办的《江西青年报》文艺副刊诗歌编辑;河南《青年导报》副刊诗歌编辑。
写于2006年4月21日四十周岁生日女儿祝福声中
地  址:165036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委组织部
电话:0457—6698697(小灵通)
邮箱:hz_jhw@126.com
姜红伟博客:  http://www.wosame.com/me/10830
校园诗歌博客群:http://www.wosame.com/me/10840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5:33
诗歌民刊的乱象一位青年诗人来深圳,席间聊起某个知名民刊,这家民刊在上世纪80年代就很著名,该诗人是“后XX主义”诗人,大家都说起民刊资金的困境,该诗人说,他出资几千参与印了这本著名老民刊。我很惊讶更佩服这位诗人对诗歌的执着和热情,这位年轻诗人生活境况一般,印一本民刊不足万元,而从这家著名民刊走出来的“腕级”诗人不在少数,这些诗人生活起码比这位年轻诗人要好多了吧。而被冠以“后XX主义”大抵也要交点“人头税”,或者,不虚伪一点讲,交点学费,才有资格“混”诗歌界。
       我现在对诗歌民刊越发失望,大家常把《今天》和《他们》挂在嘴上,《今天》和《他们》的诗歌精神在当今已经荡然无存。
        由于中国特有国情,存在官刊和民刊的分野。有人说,大凡中国诗人,几乎都有“地下运动”的背景,我觉得这句话说的不为虚伪,问题是,“地下运动”的终极版本还是走向像宋江一样愿意或者急于被官方“招安”,搞个诗歌民刊,混个三年五载的,没有被“招安”,还能坚持办诗歌民刊,我视野有限,在中国没有发现有几本这样的刊物。
      我以前对西部某诗歌民刊充满敬意,这本有着20多年历史的民刊诞生在一个闭塞的山区,推出了不少实力诗人,刊物装帧粗糙,纸张也不够好,但内容比较独立,翻阅下去,见到该刊在罗列自己的辉煌历史:某年某月,某某官刊转载、刊发了该刊的作品,该刊成员在哪些主要官刊发表了多少作品,等等。我如鲠在喉。 既然诗歌民刊多数宗旨有“菩萨”的出世智药,那就应该求心,佛陀曰:是心非内、非外、亦非中间。可惜的是,那些打着匡正诗歌、回归诗歌旗号的民刊,多半是挂羊头卖狗肉,我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起始阶段。办诗歌民刊首先有个预谋期,预谋期分为八种,第一种:创办者热爱诗歌,思想单纯,只想搞本自己的刊物,三五成群,自娱自乐类型;第二种:创办者对诗歌写作很热衷,多半自认为李白、杜甫在世,怀才不遇,作品不被官方接受,或者更确切说,连周围人都不认同,这些创办者多少深谙诗歌游戏之道,要想掌握一点话语权,不扯一面大旗不行,不拉几个兄弟桃园三结义不行,于是乎,说干就干,囊中羞涩不是问题,诗歌需要磨练和痛苦,油印、打印、铅印、胶印、快印或者能用的印刷手段,报纸形式、杂志形式(也有手抄本形式),刊物首期创办自然少不了宣言(几乎所有中国民刊都如此),这些宣言不比一些政治口号逊色;第三种:本身是一个民间诗歌社团,需要一本社团刊物;第四种:模仿类型。你能搞,老子也能搞;第五种:功利类型。创办者自身在诗歌界有点名声与地位,搞本刊物在手,延续自己的影响;第六种:主义类型。有着自己的诗歌主张,对参与成员作品质量严格要求,力求把自己的诗歌主义发展成一种客观存在的诗歌流派、诗歌现象;第七种:烧钱类型。创办者愿意出资办刊,不愿意出名,自己很少写诗歌,仅凭借对诗歌的尊重;第八种:领袖类型。占山为寇,要坐就坐头把交椅。
        二、发展阶段。以上无论哪种类型,创办者的出发点于诗歌的益处多于害处,无论什么诗歌风格、诗歌理念,能创办一本民刊,小范围讲大范围言,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但民刊到了发展阶段,中国诗歌民刊的宿命就开始出现了,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中国诗歌民刊70%创办一两期后就夭折,夭折的因素不外乎四点:A,资金问题;B,内讧问题(主要因素牵涉到创办者之间虚无的权利和名利之争);C,诗歌质量问题;D,觉得没什么意思。2,诗歌民刊能够坚持三年,一般来说就度过了以上四大基本因素制约,这时候诗歌民刊走向危险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刊物的办刊思路需要调整(某些理念与预谋期和发展之初有必要的更新和补充);B,刊物有了一定范围的知名度,但诗歌界水太深,是继续在水里学王八沉寂下去还是学蛟龙出海或者学乌鸦抢个树头蹬一蹬;C,官方刊物有了推介、兄弟民刊之间有了联系和礼尚往来,选稿原则存在违背自身刊物的创办宗旨;D,主编和刊物的核心人物出现分道扬镳;E,想进一步巩固自身影响力和凝聚力,开始参与一些表象的炒作和诗歌活动。
       三、成熟阶段。诗歌民刊能够坚持出刊五年,基本达到成熟阶段。悉数一下中国诗歌民刊,能坚持五年正常出刊的已经凤毛麟角,这时候这样的民刊多半患有更年期综合症,主要症状有:A,刊物有了较巩固的诗歌位置,创办者名字也被熟知,刊物却已经变成文联类型的,几乎等同于诗歌超市;B,刊物创办者和刊物开始学会指点江山,学会穿西装带领带,身后有一群楼罗帮着摇旗呐喊,大有英雄不可一世之风度;C,开始为自己立碑。
        四、顶峰时期。诗歌民刊能够坚持出刊10年,在中国要算是一种奇迹了,这类刊物创办者要不是自身有精神缺陷就是具备了大智慧的诗歌义工精神。能够过五关斩六将,胯下之魂也多如蝼蚁。顶峰期也是这类刊物到了灭忙的关键时期,刊物还能保持精神和灵魂,创办者大多形同朽木。这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只有那些办了10年以上民刊者能够深谙其味,他们怕人揭露他们隐藏的尾巴,主要表现为:A,刊物和刊物创办者由乞食变为供养关系;B,大凡在中国能坚持10年办民刊的诗人几乎具备了官方认定手续,自然不自然地去在乎身份了,萌生做盟主和大师念头;C、开始完善立碑工作,刊物扶植和发现某某,没有刊物,某某和某某可能做不了今天这么的优秀,围绕刊物像传销一样逐渐形成等级关系和操作体系;D,不停地把刊物寄给官刊编辑、诗歌选本编辑、评论家、有影响的诗人,哪怕只印数100本,刊物的光辉不会减弱,创办者把精力关注在外界的感受和看法上了,与其预谋期的初衷已经南辕北辙;E,刊物几乎没有折腾和新颖的空间,于是乎搞什么精神史、什么实录史、什么专号,这些诗歌手段玩的游刃有余;F,坚持10年或者更久者,认为天下诗坛浊浪四溢,唯我独尊,以民间面目剑指诗歌江山,不屑被主流接受,大放厥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在恪守诗歌灵魂的栖息地,这类刊物和创办者表面不食人间烟火,骨子里却充满焦虑与失落,做不到大隐又不甘寂寞,这类诗人危害程度不得比其所不屑所不齿的诗人或诗歌现象要少到哪里去。
       五、没落时期。没落时期通指所有诗歌民刊。预谋创办诗歌民刊胎死腹中的,创办一期夭折的,搞几年或者几十年还在搞的,复刊的,等等,这些民刊一经预谋就有了没落相伴。大家常说好诗在民间,这给民间诗歌刊物一种自我抚摸的籍口,创办诗歌民刊为何非要和官方诗刊较劲、打到和颠覆什么为目的,诗歌就是诗歌,给了框框条条太多,最终还是会把诗歌弄成面目皆非。很多诗人从民刊走向诗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不能强调说没有诗歌民刊就没有这些诗人了,更不能夸大诗歌民刊的作用,而制约中国诗歌民刊的惟一要素,是创办者的素质问题。创办者的素质一般、低下,刊物的创办就等同没落来临;创办者素质稍微高一点,没落期和辉煌期相伴而生。想做到诗歌民刊的不欲无为,这样的创办者,至今我还没有看到。但我看到了几本优秀的诗歌民刊:《诗歌现场》、《赶路诗刊》、大型诗丛《诗》、《诗参考》、《诗歌与人》、《不解诗歌年刊》、《白诗歌》、《太阳诗报》、《坚持》、《大象诗志》、《存在诗刊》和《河畔》。

                              樊子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nzi2007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2-2 15:35
民刊:中国诗歌小传统(西川)
    日本九州大学教授秋吉久纪夫有两个房间专门用于存放中国的民间诗歌出版物。这类出版物主要分两种:一种为个人诗集,一种为诗歌小团体办的小刊物。在中国的诗歌声势被媒体和普通民众指说为日益萎缩的时候,国外对中国当代青年诗歌写作的研究一直在进行。这种研究虽然说不上规模巨大,但还算稳定。相比之下,反倒是国内的诗歌研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任何一所大学注意到收集民间诗歌出版物对撰写文字史的重要性。给人造成当代中国诗歌声势正在萎缩的原因有许多,择其要点:其一,市场因素对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压力与改造;其二,青年诗人对于读者阅读习惯的蔑视;其三,诗歌界的半封闭状态。多年以来,在诗歌写作和诗歌传播方式上,一直存在着一种地下色彩。在政治环境宽松的年头,它浮上地表的机会多一些,而在另外一些年头,它摆脱不掉“非法”的形象。其实那些民间诗歌出版物上刊登的,不过是些诗歌而已。诗可以“怨”,这是孔夫子说的,对诗歌是否应该上纲上线,孔夫子可没说。  
    私自印刷的诗集只与个人有关,而私自印刷的诗歌刊物(或称“民间”、或称“地下”、或称“非官方”)肯定要牵引出有关特定时间的地下文学团体的话题。由于与“特定时期”有关,这类团体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色彩。这类团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最早受到迫害的人中包括郭沫若的独生子郭世英。至文革中,北京出现过一些松散的地下文学沙龙,其中较有名的一个以赵一凡为首。赵一凡影响过许多人,其中有些成为后来《今天》杂志的中坚人物。如今《今天》杂志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民刊。它是“四人帮”倒台后涌现的许多民刊之一。其一把手是北岛,二把手是芒克,三把手是徐晓。许多后来出了名的诗人当年纷纷投向《今天》,他们是江河、顾城、杨炼、舒婷。现在受到不少青年诗人尊敬的多多,虽然被认为是朦胧诗人中的一员(“朦胧诗人”主要用来指《今天》的作者),但当时并没有加入《今天》。据说他有点瞧不上《今天》。但是在《今天》创刊十周年之际,北岛还是把《今天》文学奖颁给了多多。  
    《今天》为中国的青年诗人们,特别是比《今天》元老年轻一辈的青年诗人们竖立了一个榜样。诗人们看出,在诗歌出版不畅的情况下,自办刊物是一种可行的替代办法;自办刊物可团结一批同仁,这比单枪匹马地打斗更容易引人注目;自办刊物可以自由地展示诗人的美学主张;自办刊物是参与中国新诗建设和思想解放的有效手段。可以说《今天》的出版形式为中国诗歌写作开了一个小传统。从此一部分青年诗人们对赢得官方或国家出版物的赞许失去了兴趣。有一段时间诗人们甚至私下认为,要出名就得在民刊上出名,在官办刊物上出名不算数。那时民间诗坛的权力在某些诗人看来的确大于官方诗坛的权力。  
    《今天》唤醒了许多人的文学意识,但年轻人总是怀着“杀父”或“杀兄”情结(尽管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杀子”文化)。在北京基督教青年会的一次文学聚会上,初出茅庐的青年诗人某某曾指着北岛的鼻子说:“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打倒你,Pass你!”以后,“Pass北岛”的说法传遍了全国。比朦胧诗人们晚一代的诗人们被称作“第三代”。这个代是怎么划的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北岛是第二代,北岛以前统统算第一代。另一种说法大概与美国人杜勒斯对中国历史的预言有关。第三代诗人反对朦胧诗人的文学语言和启蒙形象,于是韩东、于坚在南京办起了《他们》杂志,周伦佑、杨黎在成都办起了《非非》杂志。《非非》反文化,而《他们》倡导口语和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其它地区重要的民间诗歌刊物也是满天飞,在上海有《海上》、《大陆》,在成都还有《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次生林》、《红旗》、《日日新》,在杭州有《诗交流》,在北京有《断层》。在这种情况下,正式出版的《诗歌报》与《深圳青年报》联合举办了一次“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大展”,据说汇聚了60多个诗歌小团体,每个团体一个流派,每个派一个宣言。后来诗人们自潮那简直是当众挂出了60多片尿布! 
    朦胧诗激发了反朦胧诗的写作,反朦胧诗的第三代把口语、日常生活、反文化玩得过份了,就有一些诗人另起炉灶。这就像玩风筝,它飞得太低时你总得拉一拉线绳,让它飞高一点儿。于是到80年代后期,一些不那么反文化,不那么玩口语的诗歌刊物应运而生,其中主要有北京、上海的《倾向》、浙江的《北回归线》、北京的《幸存者》。《幸存者》这个名字是针对业已流居海外的北岛等人而起的,领头的人是芒克、杨炼。《倾向》由陈东东、西川创办,鼓吹书面口语、秩序原则和知识分子精神。记得四川诗人万夏曾经把当时中国青年诗歌界的形势概括为“三国演义”。他说北京走天气、天气散;四川走地气,地气聚;而江浙走水气,水气浮。北京诗人虎豹行单,四川诗人鸡鸭行群,虽然大将皆出蜀地,但最终统一中国的还将是由魏而晋的北方。当然当时也有另一种说法,诗歌起于北而成于南,就像中国文学史的开端,起于《诗经》而成于《楚辞》。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江湖。  
    1989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分水岭。古典式的社会思想冲突结束,商品经济到来。在这种情况下,口语写作迅速失效,许多诗人陷入彷徨。诗人们对一种强大的精神存在的期盼迎来了一些全国性的民间诗刊的创立,其中首推《现代汉诗》。《现代汉诗》由芒克、唐晓渡统领,在全国各地轮流编辑。《现代汉诗》颁发过两次空头奖项,一次在1992年,获奖者为孟浪,第二次在1994年,获奖者为西川。此外,创刊于90年代初期的民间诗刊还有:四川的《象罔》、《九十年年》、《反对》,北京的《发现》、《大骚动》,上海的《南方诗志》,天津的《葵》,深圳的《声音》,河南的《阵地》,新疆的《大鸟》等刊物。中国社会的转向加速了中国诗歌的转向,到90年代中期,民间诗刊日益向着小型化、私人化发展,刊载于这类诗刊的作品,其道德意识、政治意识让位与更精致、更温柔的文学,于是在江浙一带又出了《阿波里奈尔》和《北门杂志》。这两本杂志为更多小型杂志带了个头:北京大学创办了《偏移》、《翼》,上海创办了《说说唱唱》,四川、上海和北京的部分诗人一起创办了一份小杂志,名字就叫《小杂志》。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围绕在各种小杂志周围,一批又一批青年诗人构成了一个并不算广为人知的民间诗坛。而杂志排版、印刷的形式也从早期的打字油印,经打字胶印,电脑照排,过度到正式出版。小杂志的印刷数量多在500至1000份,钱当然主要由诗人自掏腰包。这类刊物从不发行,只在诗人之间相互寄赠。尽管为这类诗刊只存在于民间,但它们对中国诗歌走向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些人一直寻求写作的合法化,寻找机会,寻找资金,从出版社购买书号(这种情况现在已被禁止),自费出版自己的诗集和刊物。官方写作系统对此也做出了回应,接纳某些人为作协会员,在某些官办刊物上选发民刊上的作品。某些属于官方写作系统的,本来与现代主义无关的诗人也做出了调整写作风格的努力,力求在政治与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之间找到妥协的可能,因而产生了一些作家协会的现代派诗人。   不知为什么,1997年在中国当代青年诗人的作品出版方面相当特殊,几家出版社不约而同地先后推出一些早已在民间诗坛获得声誉的诗人的作品集。这一年的诗歌出版带动了另一次诗歌整合,这使某些人看到,诗歌写作竟然也是有利可图的。这一年的诗歌出版对某些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出道的青年诗人形成了伤害。在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原则指导下,这些青年诗人一边投身于商业运作,一边重返口语。为此而摇旗呐喊的民间诗刊有《诗参考》、《诗》、《诗歌与人》、《东北亚》等等。这是新的一代,有人称之为“第四代”。与此同时,一些无法走向国际的诗人做出了走向国际的努力,他们创办了一份中、英文对照的《国际汉语诗坛》,这与当初《今天》的创刊综旨已相去甚远。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民间诗刊的历史已呈现颓势。网络诗刊正在兴起。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