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汉字艺术趣谈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3 16:30
标题: 汉字艺术趣谈
汉字艺术趣谈

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北京太庙开幕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会会长许嘉璐在致辞中表示:这是两岸共同复兴和建设中华文化的标志。
13亿中国人民虽然说着不同的语言,但仍能凝聚于一起,这不能否定汉字之功。汉字的魅力真的没法挡,它的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艺术体。《王曦之传.论》:“观其点曳之工、截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这番描述是对汉字的结体而言;汉代学者分析汉字的“形”之外,它还有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和假借等功能。所谓“转注”是指互训,意义相同或相近之字可以互相解释。如考、老同义,老即考也,考亦作老;假借是谐声,例如“因荷而得偶”这句联语的下联是“有杏不须梅”。其实它的原意是问:“因何而得偶?”对曰:“有幸不须媒”。盖“荷、何”,“藕、偶”与“杏、幸”,“梅、媒”,不但音谐,也是妙对。妙对的还有:“半夜二更半”对“中秋八月中”;“月月月圆逢月半”对“年年年尾接年头”,除了平仄相对之外,性质也相符,可谓妙到毫巅。
最能凸显汉字艺术的亮点,我想莫过于声律。刘勰认为文章有了声律就像烹饪调味之有盐梅,那音响就似榆槿般柔滑。他在《文心雕龙》写了一首诗作为声律的总结。诗云:
    标情务远,比音则近。
    吹律胸臆,调钟唇吻。
    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割弃支离,宫商难隐。
诗的意思是说,标立文情应该高远,调配音韵务求切近,声音节律从胸臆而岀,调和音调用唇吻。文章有了声律无异调味之有盐梅,那么读起来就像榆槿般柔滑,能够舍弃那追逐新奇不正之风,文章的声律就更悦耳了。
说起声律,不能不提一下笠翁的《对韵》。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戏曲、小说家,姓李,原名仙侣,后改名渔,时人呼为李十郎。笠翁擅诗文,精曲谱,他的《笠翁对韵》一辑,备受称许。清人米东居士谓“其选言宏富,则曹子建八斗才也;其错采鲜明,则江文通五色笔也。班香宋艳,悉入熏陶;水佩风裳,都归裁剪。或正对,或反对,工力悉敌;或就对,或借对,虚实兼到。”余虽谫陋,不避效声之讥而为韵曰:
音对律,调对声,会意对象形。
宫商对角羽,仄仄对平平。
书若断,墨犹明,目悦对神宁。
龙腾左右舞爪,凤翥高低翻翎。
韵入诗词多雅意,谱成曲赋有真情。
华夏翰林,功能名齐九鼎;
汉家文字,艺术价逾千城。
(文/(澳门) 刘桦 原载九鼎第36期版权所有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