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李希光:赵启正与清华新闻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4 13:56
标题: 李希光:赵启正与清华新闻教育
赵启正与清华新闻教育
1999年夏天。我从哈佛大学回到北京,正准备办理调离新华社去清华教书的手续。北京的一位长者打电话要我去见中央外宣办主任赵启正。
那天,赵启正正在一场发布会上回答西方记者有关美国国会污蔑中国窃取美国核武器技术的《考克斯报告》。记者招待会一结束,赵启正请我、美国学者刘康教授和主持记者会的钱小芊局长(现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一同走进旁边的休息室,评估这场发布会的效果。大家一致认为这场发布会之所以大获成功,主要是赵启正懂得如何跟记者说话的艺术。谈话意犹未尽,赵中午请我们吃饭,饭桌上,我建议举行培训班,培养一支能够与西方记者沟通的发言人。饭后临别时,赵启正对我说,“将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发言人培训班一定请你来讲”。赵启正没有食言。
2001年5月,中央外宣办人事局局长汪兴明和他的助手马处长走进了我的办公室。“我是受启正同志委托,想请你和清华国际传播中心成为中央外宣办一个长期合作的培训团队,”汪局长开门见山说。“此事定下来后,启正会专门再跟你谈。”
2001年11月的一个寒冷的夜里。晚餐后,中央外宣办主任赵启正邀我来到空荡荡的天安门招待所(今天的北京会议中心)大厅的茶座喝咖啡。赵启正这天晚上是专程来看望那里刚刚开班的“首届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的教师和学员。我是这个高级研讨班的教学小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赵启正详细地向我和汪兴明局长了解了这个开班的情况。“今天的开班将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他说。
由中央外宣办举办的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是后来风靡全国的政府发言人培训班的前身。当时每月一次的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的目的是向全国的外宣干部和媒体领导人传授外宣艺术和理论,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某些新闻传播技巧和理论,对外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发展的中国,回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某些不解,乃至澄清和回击西方某些媒体对中国的歪曲报道,传播了中国的良好形象。2003年萨斯结束后,赵启正决定让我们这个教学小组在全国开展新闻发言人得培训。
清华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今天在国内外获得的影响与赵启正过去10多年里对清华大学的支持分不开的。赵启正对清华的支持不图名、不图利,完全出于他对事业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1999年7月底,我刚一调入清华大学,赵启正即约我、林戊荪(国家外文局老局长)、刘康教授讨论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设想和未来清华新闻人才的培养。
1999年12月9日,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召开了中国首次国际形象的研讨会——“21世纪中国国际形象构建研讨会”,赵启正就构建中国国际形象发表了演讲。在这次会上,我根据汪老的意思,我把刘康、崔之元、王绍光和王希等远在美国的学者专程请来参加这个会议。同时还邀请了林戊荪、黄仁伟、黄平、辛旗等国内学者参加。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希在这次会上表示,清华大学将大力支持和扶植像清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这样地为国家根本利益服务地重要研究机构和智囊机构。在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后来的发展岁月中,为了争取国家和社会对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的支持,陈希书记多次与中央外宣办领导、中央其它部门的领导会晤,争取课题和资源。陈希书记在去教育部工作前最后一次跟我谈话,还专门叮咛我如何做好国际传播中心的工作,并听取了我有关涉藏外宣人才、涉疆外宣人才、国防生和国际新闻人才的培养建议。
2000年1月,赵启正邀请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作为会议主要发言者参加“首届中美媒体研讨会”。2000年5月初,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邀请宾州州立大学新闻学教授伯纳来清华访问讲学,赵启正专程在清华大学甲所会见并宴请了伯纳教授。2000年5月10日,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组织了“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研讨会”,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到会发表重要讲话。2000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听取了有关清华大学筹建传播学院的设想,他表示将在各方面给予支持;2000年5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为赵启正策划了《科学》杂志主编采访江泽民主席并邀请江泽民主席为《科学》杂志撰写社论的重大媒体活动。这次采访在《科学》杂志上用5页的篇幅发表了专访和江主席撰写的社论,并在国内所有报纸和媒体全文刊播,在我国科技界和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赵启正说,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长期以来一直在十分“清苦”的条件下做研究和办学。2001年,为了支持清华大学新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国务院新闻办的部长办公会议决定,每年投入给清华大学58万元,设立中国第一个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培养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最急需的传媒人才。并计划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办“国际新闻与传播”本科专业和博士点。但是,由于当时教育部学科目录里没有这个专业,一直没有落实下来。
2001年11月,赵启正委托清华国际传播中心承担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培训工作,该研讨班持续4年之久。2002年春天,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去中央外宣办拜访找赵启正,聘请他担任即将成立的清华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十分谦虚地谢绝了,只同意担任学院的顾问委员会主任。
2003年7月非典一结束,国务院新闻办赵启正同志为了让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顾秉林继续大力支持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发展,专门邀请顾校长到北京郊区见面,请顾校长给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更大的支持,希望清华大学为我国的外宣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非典结束后,顾秉林出任校长后,走出校门参加的一个重要会议。在这个会议上,顾校长表示,将大力支持清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发展壮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学,为国家的外宣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2001-2010年,在赵启正的倡议和推动下,在清华大学历届校主要领导的支持下,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讲了上千个政府和企业发言人培训班,培养了3万余名发言人。
2004年春天,赵启正在清华大学主楼向全校200多名中层干部做了有关清华发展新闻学科的报道。赵启正说,“清华大学要建世界一流大学,新闻学院也要借助这个广阔的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潮流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新闻传播人才,特别是全球传播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我有以下建议:首先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传播技术大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是‘内知中国,外知世界’的杂家。清华的老师和学生要有一种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培养自己的大智慧,而大智慧就需要鲜明和正确的立场。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和理论的准备,也需要到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和锻炼。清华大学的新闻学院与一般大学新闻学院的区别就在于,我们除了为新闻媒体编辑记者,为高校培养科研人才,还有个很重要的人才出口就是进政府。
清华大学历史虽然只有一百年,但是清华大学有史以来非常重视新闻教育。清华大学最早的教授梁启超就是现代意义上中国第一位新闻记者,他创办了中国的第一份报纸。梁启超教授提出了新闻学四条平衡性原则。由于担忧媒体偏见和记者缺乏职业道德,梁启超提出了判断报纸良否的标准。梁启超认为,一张好的报纸“一曰宗旨定而高,二曰思想新而正,三曰材料富而当,四曰报事确而速”。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虽然成立与1999年,新闻学院建院在2002年,但是清华大学的领导们非常重视新闻教育。每次我去工字厅开会,看见的最明显的东西就跟办好新闻教育有关。抬头向上望去,工字厅办公室横梁上的匾上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这是1945年毛泽东为中国新闻界的优秀代表《大公报》的题词。我相信,只要清华大学的校长和书记们本着为人民服务这样一个崇高的思想,一切从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出发,清华大学的新闻教育者为全球新闻教育和中国新闻教育改革就会做出有价值的和有用的贡献。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