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邱振中:书法与当代艺术中的人生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4 23:53
标题: 邱振中:书法与当代艺术中的人生
原文地址:邱振中:书法与当代艺术中的人生作者:谭振飞
文/谭振飞

电脑的使用,使人们在生活中逐渐远离书写,更远离毛笔。于是,“书法的创作者从所有使用汉字的人转变为接受专门训练的写毛笔字的人,其中少数最优秀者承担着一种责任,他们要把书法的创作、研究一点一点往深处推进。”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邱振中教授说。

中学时文学是他的第一爱好,大学读的却是工科。这与其说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倒不如说暗示着他未来不肯受管束的视野。

1979年,他成为我国第一批书法硕士研究生。如今30年过去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都在这个领域度过。不论他写的论文、著作、创作的现代绘画,都和书法分不开;他对中国艺术和中国文化,以至对整个当代艺术的思考,都和书法紧紧联系在一起。

日前,邱振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位具有诗人情怀与学者风范的书法家,谈及书法、诗歌、教学与人生,娓娓道来,清晰而从容。

第一届书法硕士研究生想做两件事情

“我中学的时候,兴趣已经十分明确:文学创作。但我想做一件事情来训练自己的毅力,于是我选择了书法——每天写16个颜体大字楷书。整个高中阶段,除了生病,还有每个学期考试的几天,其他时间一天都没有耽误过。当时我对书法根本没有多少认识,但由此掌握了控制毛笔的基本功。当然,我也喜欢书法。”邱振中说。

“是不是家长的要求?”记者问。

“没有任何人要求我这样做。”邱振中说,“现在看来,我很庆幸自己做了这么一件事情,虽然当时我没有想过以后会去从事书法专业。”

1965年邱振中考大学时,认为进行文学创作要有生活阅历和才气,他说:“我有没有才气自己不敢确定,但生活阅历肯定是没有的,所以我想先学个其他专业,以后如果能证明自己有才气,也可以改行。”

就这样,他在大学一边读着他的工科,拿着全优的成绩,一边做他的文学训练: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一有空就做造句、描写练习——这种练习持续了四五年。

“文革”结束后,大学恢复招收研究生。1979年,邱振中发现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招收书法研究生,而且导师陆维钊先生就是著名的文学家。邱振中想:那我就一边学文学、一边学书法吧。就这样,他进入浙江美术学院,成为我国第一届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书法从此与他的人生紧紧联系在一起。

回忆当时的生活,邱振中说:“那时的学校里所有人都怀有一种责任感和事业心。同学们在食堂吃饭、平时开玩笑,全都与艺术有关。”当时他想要做到两件事,一是把书法理论做成中国人文学科中有分量的学科;二是把书法创作做成中国当代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说别人没有说过的东西

邱振中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到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工作,中间隔了12年,这期间他任教于江西师范大学。在这里,他安静地阅读、思考、写作和创作,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论著《书法的形态与阐释》、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最初的四个系列》、完成现代诗集《状态-4》;此外,也为日后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做了各项准备工作。

1995年,日本政府邀请邱振中任文部省外籍教师、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员教授,希望他“把日本所没有的、书法的现代研究带到日本”。

2005年,四卷本《邱振中书法论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包括《书法的形态与阐释》、《神居何所》、《书写与观照》和《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四本著作。

《邱振中书法论集》可以看做是邱振中对自己“把书法理论做成中国人文学科中有分量的学科”这个理想的有力诠释。

艺术批评家梁培先在评述《邱振中书法论集》的文章中写道,它“浓缩了一位当代中国学人对于现代学术的庄严理解”。

在同行和学生的眼里,邱振中是一位思想者。著名美术史家范景中教授说:“他能把一个问题一直想下去。”他的硕士论文《关于笔法演变的若干问题》,从开始思考到最后定稿,用了7年时间;而另一篇论文《章法的构成》,从构思到定稿也历时5年。

书法在许多人眼里就是写写字,书法研究不过是整理整理古典书论而已,所以,邱振中几乎是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建立了现代书学理论。今天,许多活跃在书法领域的中坚人物,提到邱振中时,都不约而同地说道:“我们是读着邱老师的文章长大的。”

“邱先生说了别人没有说过的东西,用的也不是古人的方法,对于书法界、艺术理论界来讲都是全新的。邱先生的研究发前人所未发,相当于西方艺术理论界的沃尔夫林、阿恩海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说。

邱振中认为,书法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把语言、图像、意义阐释、人格修炼等等集中在一个点上,同时它没有在现代学术中真正得到过关注。“书法是一个没有被发掘过的文化的金矿,现在我们只是掀开了它的一角,这个领域应该出现一批非常优秀的研究者。”邱振中说。

诗歌是不可替代的

1989年,《最初的四个系列——邱振中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美术馆研究部著名美术理论家刘曦林说:“这是一个为中国美术馆争光的展览。”

浙江大学沈语冰教授说:“如果从艺术史的角度看,并且就深刻而自觉地对应于传统书法史而论,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即中国现代书法史是从邱振中开始的。”

这个20年前的展览今天仍然被人时时提起。

邱振中认为书法创作首先要真正进入古典,古典既是学习的榜样,也是竞争的对手。“你得创造出它里面没有的东西。大多数时候你要凭靠它,但又要超越它。在书法几千年的发展中,各种可能性都被有才能的人尝试过。今天一位作者能够做什么?如何做?解答这些问题需要大智慧。”邱振中说。

个展之后,邱振中有3年的时间完全沉浸在现代诗歌的写作中。

邱振中认为,书法只是表现人某些方面的手段,而诗歌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它是“人类感觉之树、语言之树最高端的枝叶,它飘忽不定,含义难以确指,但反映了人类最复杂、最微妙的生存状态”。

著名诗人洛夫先生说,邱振中的诗中,“机敏的思维呈现于一种极具穿透力的意象语言”,他“凭借一种直觉的、纯粹的心灵感应,赋予事物以特殊的性质,为了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他所写出的对事物的感受如同初次见到的那样,既陌生而又新鲜”。

著名文学理论家赵毅衡教授说:“很难想象如此纯然感性的诗出自一个做理论的头脑……读邱振中的诗,我们能感到他心中燃烧的是什么样的热情。”

“我还是得说到文学。”谈起人的成长,邱振中说,“人们一般认为小说是消遣的,不是正事儿,实际上优秀的小说揭示了我们生存中深刻的、微妙的、陌生的——从来没有揭示过的东西。昆德拉说过一句话:‘如果一部小说不能揭示一些从未被说出过的关于人性的内容,那么这部小说是不道德的。’他用到‘不道德’这个词,我很震惊。”

邱振中说:“当你阅读这些诗歌——不是一般性地去读,不是当作文学史知识去读,而是被它震撼、被它改造,真正融化于其中,那你想想,这个人变了,他对事物、对世界的观念和感受方式,对自身存在的认识,都发生了变化。然后,被改变的这个人来写字——我相信,这个字不一样了。当一个人不断地被改造,他的外貌,他的气质、风度,都会发生变化,那么这种改造还能不影响到他的书写?”

让更多的人懂得书法

从进入书法专业学习开始,他一直考虑书法在当代文化中的状况。90年代初,当他“在当代学术的基础上重新解说书法”的目标逐渐实现的时候,他开始考虑书法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把书法思考的当代进展传达给社会,传达给未来的知识阶层——在校大学生,成为他关心的问题。

邱振中认为,学会感受、欣赏书法远比去练字重要得多。“西方人热爱音乐,绝大部分人音乐修养很好,音乐几乎成为西方文化的标志。对于中国来说,书法也应该起到类似的作用,书法是一个中国人深入中国文化的理想的中介。”邱振中说。

绝大部分人都希望在家里能够挂一件出色的书法作品,并且具有相当的书法欣赏能力。但是,忙碌的现代生活,又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去坚持每天的书法训练,因此只有通过别的途径让他们进入书法。

“这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邱振中说,“欧洲大部分人都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但他们不可能都去练习小提琴和钢琴;文学、绘画也是一样,很多不动手的人具有很高的欣赏水平,只有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因此,写一部适当的介绍书法、引导人们进入书法的书,成为邱振中的夙愿。

从2006年开始,邱振中花了近3年的时间,完成了《书法》的写作。

“以前我是对书法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次是对书法所有问题的思考。这本书虽然只有7章,但它们要撑得起整个书法的天空。”邱振中说。

邱振中说《书法》首先是写给非书法专业的大学生的:“不管是哪个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对文化的热情、对文化认识的深度、他们的兴趣之所在,对中国未来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董琨研究员说,它是“一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关于中国书法的书”。

北京大学哲学系朱良志教授说,这本书“凝聚了邱先生30年来书法研究的成就,一定会是一部名作、一部传世之作”。

跟自己要实现的目标较劲儿

邱振中认为,书法缺少进入现代教育系统的充分的准备。很多相关知识是过去留下的,其中还有些是不正确的——比如“执笔要牢”,“牢”到别人无法从你手中把笔抽走。他认为,在书法教育方面,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训练体系。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正是他为建立现代书法教育体系而努力的成果之一。日本的翻译者在序言中说,这本书“解密了中国书法技法的秘密……在对传统的解说上,无法指望比这更优秀的著作”。

而他的《愉快的书法——进入书法的24个练习》是一本入门教材,每个练习的解说都细致而详尽。邱振中希望不论小孩还是成人,拿起笔开始联系书法时,就知道一种正确的方法,这样,他们如果以后有机会深造的话就比较容易。邱振中说,方法不正确时,越是熟练,改变越是困难。

“你是怎么要求你的学生的?”记者想知道他如何指导他的博士生。

“我对我的学生说,你要去思考,在这个专业领域,它的基础是哪几个学科?每个学科下面又有哪些构成其基础的学科和知识?这样一层层思考下去,便会得到一张清晰的树形图,你再从最下面一层的一个个领域做过来,然后做上一层的工作,最后做到你自己的专业。这当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这样做下来的结果是会让你成为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就像国家乒乓球队队员,普通人就是没有办法跟你比,打球时根本就不能上手,而不是你得一分,我再去争一分的问题。”邱振中说,“这时你不是和周围的人竞争,你只是和历史比,和你自己要实现的目标去较劲儿。”

这句话正可作为他自己30年工作的一个注脚。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