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管季超辑录:授课教师刘亚/王一凡/王立华/刘长海/李保伟/邹翃燕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23
标题: 管季超辑录:授课教师刘亚/王一凡/王立华/刘长海/李保伟/邹翃燕简介!
刘亚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承担中南部多所知名企业及学校的培训工作。对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发展也有深入的研究。
华大合易心理应用技术有限公司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应用研究中心,整合华中乃至全国的心理学理论和应用的优秀人才,是湖北第一家将心理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并专业研发心理学技术应用软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企业为公安警察、人力资源、人机工程、临床医学、体育运动等心理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实验室的方案设计及实施业务。
       华大合易是湖北第一家专业致力于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应用的(EAP)服务供应商,以员工援助(EAP)项目、企业EAP人才培养计划、压力管理项目、心理健康系列培训项目,辅助企业创造持续的价值。公司下设有EAP服务与研究发展中心、培训中心与心理咨询中心。
     公司创办以来,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咨询功力、高度严谨、负责的专业设置,专业化高素质的研发队伍,秉承“一切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软件开发、产品整合、方案设计、培训交流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应用心理学领域专业机构,是国内最为正规化、专业化的心理学应用技术和服务供应商之一。公司下设EAP服务与研究发展中心、培训中心与心理咨询中心。
http://www.hypsych.com/portal/index.do;jsessionid=4A860123741076D58CC0B46E652950D4

华大合易
新华网湖北频道4月11日电(金威)收视率火爆的《最强大脑》让人们见识到了脑力训练和脑力百科的奥妙,如何才能提高大脑能力?今年3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研究中心利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开发了一款训练大脑注意力、记忆力、感知能力等的手机游戏软件“脑力大咖”,其安卓系统一个月试测期下载量达7000次,本月将发布IOS系统。    据华中师大心理学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华大合易心理应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亚教授介绍,开发这款软件的目的是将心理学的知识用于实践,让人们在游戏中提升脑力的一项公益活动。让心理学不再是一种只存在于书本上的知识。《脑力大咖》大都是基于成熟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实验范式进行开发的,设计理念是让智慧飞扬,让健脑成为一种流行,让游戏不再只是娱乐,而是寓教于乐。在将心理学经典实验中的范式和游戏加以改编、趣味化、调整难度后,刘亚教授等心理学专家带领华师大心理学的研究生们最终研发了多款适合大众训练脑力的趣味游戏。
    据悉,《脑力大咖》中的游戏主要用于训练用户的“注意力”、“感知能力”、“记忆力”、“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推理”等5个方面的大脑核心认知能力。并提供个性定制的脑力训练计划。同时,还有基于脑力知识、心理学知识的“脑力百科”。
    刘亚教授表示,最近很火的《最强大脑》带火了记忆法训练、脑潜力训练等。他便萌生了将心理学服务于普通大众的想法。适时推出的《脑力大咖》APP不为盈利,而是想将心理学服务于大众。


刘亚,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行为与发展学会(ISSBD)会员。若干语录在网络流传,被师生誉为“华师名嘴”。
王一凡
  
王一凡,男,36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室主任,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武汉市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该同志在一线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近十年,后从事教育研究工作。曾被评为武钢教育系统 十佳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连续多次被武钢教育系统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德育工作者等;曾被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环境教育优秀辅导员、湖北省优秀教师、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优秀共产党员等。
该同志先后参与组织主持教育部——世界银行《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促进项目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湖北省、武汉市 十五十一五重点课题研究四项。先后起草《武汉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及《武汉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评估标准》、《武汉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方案指导意见》、《武汉市功勋班主任评比指导意见》、《武汉市功勋班主任评比方案及系列考核标准》等文件。撰写的专著《守望流动花朵》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撰写的论文《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抹去的是课桌文化,抹不去的心灵的印痕》、《路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学生心理自我维护》、《加强学校社区协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人格》、《重奖少数班主任对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影响》《如何走好班主任专业化之路》等论文共20余篇在全国、省、市各类报刊发表或交流。





   万玮,《班主任兵法》作者,全国著名实战派班主任,被誉为“班主任中的军事家”。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历任数学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中学部副主任、教导处主任职务。曾获2000年浦东新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3年开始在《班主任》、《教师博览》、《中国教师报》、《成长》、《福建教育》、《新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刘长海 - 人物简介
1 男,山东东营人,1979年10出生,教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讲师。
刘长海

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德育原理、课程论研究。
主要教育经历:
2001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6年至今,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1.承担教科院硕士研究生课程《德育原理》、《课程论》;


2.承担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家庭教育学》。
主要科研成果:
1.《道德教育的广度批判:杜威德育思想及其启示》,《教育研究与试验》,2004年第3期。(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第9期全文转载)
2.《新课程到底怎么“教”——关于教学方式变革的追问》,《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3期。
3.《关于“伙伴教育”的理论构想》,《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第5期。
4.《伙伴教育:现代教育理念的乡土化阐释》,《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第8期。
5.《美国品格教育质量标准介绍》,《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第3期。
6.《服务学习的理念和流程》,《福建教育》,2005年第1期。
7.《论服务学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高教探索》,2005年第3期。
8.《学习型教师:当代教育的必要选择》,《中学教育》,2001年第12期。
9.《家长如何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动力》,《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第12期。
10.《论道德教育中的平民思维》,《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刘长海,男,山东东营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原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全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银行资助青年学者。文学学士,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出版专著1部(《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发表教育学论文三十余篇。
本书《智慧父母育英才:成功家教的36组密码》是在三年家庭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基础上写作而成的,全书共36个主题,分三篇(智力开发篇,个性修养篇,慎重规划篇),努力给自己,家人和读者朋友提供一个清晰的家庭教育线索,更好地胜任父母亲的职责,给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让孩子能够拥有成功,让家庭能够收获幸福。



   李保伟,80后优秀青年教师、江西省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优秀会员。“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 07年被江西省人事厅、教育厅评为“江西省模范教师”,08年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在短短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勤于学习,善于反思,精于研究,07年5月获“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06年9月荣获全国第三届中小学教师师德演讲赛二等奖。曾在江西省农村校本教研现场会及江西省中小学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作《我的成长足迹……》先进事迹报告,引起强烈反响。



   邹翃燕,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文创系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术负责人,学院礼仪形象工作室主任。2009年被中国专业人才库教育工作部聘为全国礼仪师资培训班特聘教授。获武汉市教坛新秀、武汉市首届优秀青年教师等多项荣誉。1995年成为湖北省最早的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之长期担任湖北省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班主讲教师和湖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组长(复审),为各行各业、各阶层各单位上普通话培训课程以及演讲、朗诵讲座、培训指导。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26
三峡集团2013年“职工健康讲坛”第一讲

中国电力网 2013年5月15日来源:www.chinapower.com.cn  

    本网讯(黄晓天 报道)“快乐工作 幸福生活”,“做明白人、做有趣人、做幸福人”。5月14日下午,中国三峡集团2013年“职工健康讲坛”在宜昌生产总部开讲,第一次讲座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刘亚博士主讲,集团公司500余人通过各地视频参加了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以积极健康心态促进幸福和谐——压力情境下的健康之路”。刘亚博士以幽默生动的语言、大量丰富的案例,认真解读了压力下现代人身心健康的实然之状,详细阐释了现代人身心健康的应然之态,并从改善行为方式、克服完美主义、主动休闲、满足自己等方面重点介绍了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之道。

    讲座现场职工针对听讲过程中的疑问和个人关注的健康问题踊跃提问,刘亚博士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了详细的解答。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2013年工作会会议精神,根据集团公司2013年重点工作安排,努力把集团公司建设为全体员工事业的舞台和情感的家园,集团公司工会将把举办好“职工健康讲坛”活动作为集团公司关心关爱职工、创造和谐工作环境、提高职工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于年内继续邀请专家就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提升职工幸福生活能力的各类专题进行专题讲座。

关键词: 三峡集团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28
招聘教师拒绝“天蝎座”专家:侵犯平等就业权2011-11-23
作者:乐毅 袁满   来源:荆楚网  

关键词: 星座 天蝎座 招聘教师 平等就业 期望效应
[提要]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刘亚表示:“星座与个性关联说”缺乏科学依据,一些人对星座的判断属于心理学中的“期望效应”。”  汉口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李文表示,按星座招人侵犯了应聘者的平等就业权,应聘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招聘方删除此项招聘条款。


  “处女、天蝎(座)不要,摩羯、天秤、双鱼(座)优先。”昨日,记者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老汉口校区看到,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贴出了招聘英语教师和文员的启事,其中竟对应聘者的星座有要求。
  据了解,招聘方是一家私人英语培训机构,目前在青山、宝丰路以及武汉二中附近开设了培训点。招聘员工为何要看星座?该机构负责人夏女士解释:根据她对星座的“研究”,天蝎座的人个性强势,说翻脸就翻脸;而处女座的人则非常挑剔,不容易在一个岗位上做长久。“我之前也招过这两个星座的人,她们不是爱和同事吵架就是干不长。”记者问夏女士,这样的判断是否太绝对?她回答:“无一例外”。
  无独有偶。华农楚天学院环境艺术专业大二学生齐琴,两个月前应聘一婚庆公司美工兼职,巨蟹座的她,因不符合公司的要求落岗。“他们说,婚庆行业是个浪漫的行业,水瓶、天蝎星座的人更适合这份工作。”齐琴说:星座不是我能决定的,个人能力才应该应聘的核心竞争力。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刘亚表示:“星座与个性关联说”缺乏科学依据,一些人对星座的判断属于心理学中的“期望效应”。“夏女士因为对这两个星座的人有先入为主的看法,就会用自己的固有观念对他人进行‘对号入座’,以成全自己的判断。”
  汉口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李文表示,按星座招人侵犯了应聘者的平等就业权,应聘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招聘方删除此项招聘条款。(记者乐毅 大学生记者袁满 实习生吴雪峰)
  (荆楚网 乐毅 大学生袁满 吴雪峰)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30
团湖北省委举办2013年机关第七期专题学习活动
 
中国共青团网  www.gqt.org.cn   2013年11月11日

  11月7日下午,团湖北省委举办机关第七期集中学习活动。本次学习活动由团省委少年部承办,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亚同志作《青少年心理安全问题的反思》专题辅导报告。
  刘亚教授的报告从当前的教育环境与青少年的生存环境,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起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等方面对现阶段青少年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系统阐述。辅导报告深入浅出、生动鲜活、见解独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对于今后更好地开展青少年工作、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团省委副书记张澍主持学习活动,并在会后传达了中纪委、省直机关工委相关文件精神。团省委副书记金鹏、机关及直属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专题学习。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31
带颗平常心认真迎高考——东风高中举行心理暨英语学习讲座 来源:东风高中   作者:记者党立杰 通讯员潘峰   更新时间:2013-05-09
“别以为咬着口香糖,一脸冷漠,你就‘酷’了,这是装酷。如果不介意,我很喜欢和装酷的同学聊天哦……”5月7日,东风高级中学演播室内热闹非凡,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亚为高三学生精制了一碗“心灵鸡汤”。
从能力测试到成功智力,再到成功者的人生态度,刘亚的心理讲座令同学们开怀大笑之余感触颇深,一位女同学告诉记者:“听了刘教授讲座,我发现我活在将来,天天数着还有几天高考,没有像刘教授所说的活在当下。以后要学会活在每一个当下,在幸福地过好每一分钟的状态迎接高考。”近年来,东风高级中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成立了心语室,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接受学生咨询。心语室负责人闵少柏老师介绍,东风高中从高一起都会定期给学生做心理测试,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曾经接受了一位同学的咨询,这位同学面临高考,考试一次不如一次,甚至有了放弃高考的念头。在数次咨询后,这位同学坦然面对高考,高考成绩非常理想,被清华大学录取。”谈起近年来的咨询个案,闵少柏充满信心。他说,这得益于从入校就开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语室通过短时记忆容量测试、注意力测试、拉锯游戏、音乐减压、行为疗法等心理帮助,让东风高中的学生更自信、更阳光地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当今我们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不同于以往为了了解外国语言……”有趣、有味、有益的心理讲座结束,东风高中高三学生又有幸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斌的讲座,文斌从英语学习之新理念、新题型、新方法进行讲解。如何有效记单词、趣味英语单词填空、猜国旗等互动学习,东风高中学生出色的表现不仅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更赢得了文斌的大加赞赏:“东风高中的学生真是非常优秀!非常棒!”
两场讲座,两次收获。东风高中校长卢黎明说:“教育正悄悄发生着变化,越来越贴近生活,多年来,我校注重从人文的角度培养人才,确保东风高中的学生不仅身体健康、学习优秀,更要心理健康、阳光快乐。”正是在这样开放的办学理念下,东风高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课改实施仅不到2年时间,东风高中新课改研究性课题报告在全国性的评比中,获9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这在省内也是首屈一指。
由于新课改工作成绩斐然,2010年学校被授予本地区唯一的综合实践课“全国先进实验单位”,“湖北省普通高中课改样本校”等称号。2012年12月,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现场会在学校举行,引得全省百余校长参观学习,谱写了东高教育新篇章。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34
黄冈中学为男生青春期心理困惑支招

添加时间:[2012-10-9]  来源:[黄冈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鄂东晚报)消息  通讯员刘哲谷报道:9月23日,黄冈中学在运动场举行男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华中师范大学刘亚教授应邀来校作专题讲座,全体男生参加讲座。

    刘亚是湖北省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与发展心理学专业博士。

    刘教授以鲜活生动的案例、发人深省的故事、幽默诙谐的谈吐、专业深厚的学养为学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心理辅导和青春励志讲座,对同学们平时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进行了指导。

    讲座共持续2个半小时,受到了全体学生的热烈欢迎,很多同学在讲座结束后还围住刘教授咨询。不少学生表示:要立志做具有远大理想、渊博学识、高雅气质、阳光心态的“纯爷们”。
    (责任编辑:龚丽君)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42
http://www.docin.com/p-429631130.html
http://www.docin.com/p-429631130.html
http://www.docin.com/p-429631130.html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时间:2013-09-09   
【内容提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是新时期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应立足于班主任日常工作采取的有效策略,以及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几点思考。   
    如何改变目前班主任工作低水平、低效率的状况,无疑是基础教育界亟须解决的一大问题。2002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在天津大港举办全国第十一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首次提出“班主任专业化”这一概念。
    俟后,以柳州为发端,于2003年1月成立了柳州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指导中心,并创建了“全国首批班主任专业化实验学校”20所,在班主任专业化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和创新了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体系与系列机制。
     随之,2005年1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了第一期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班,开创了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先河。2006年6月4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目前,青岛、上海、天津、武汉等地对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进行了系列的探索与尝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南京师范大学的班华教授指出班主任专业化不是一般教师的专业化问题,而是一种特殊的教师专业化问题,班主任专业化有一定的目标、要求和内容,也是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班主任专业化包含着职业群体和个体两个层次的意义。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 班主任专业化是指班主任在整个职业层面上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从班主任个体的角度看, 班主任专业化是指班主任的内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应立足于班主任日常工作,易于班主任接受,便于其操作,弥散于常规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渐进地推行,才能保持班主任对专业化素养追求持续的热度,既体现出管理者对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意图与要求,更能让班主任专业素养在日常化中悄无声息地自动生成,发生建设性的自我改变与专业成长。以下笔者结合武汉市班主任队伍建设现状,谈谈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反思。
一.新时期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1.班主任专业化的基本路径——自我学习与实践
自我职业规划
班主任根据自我现状对自己进行定位与分析,分阶段确定自我工作目标,并提出实现目标明确的学校支持,以便学校在其实现自我目标中给与及时的关注与帮助。调动班主任对专业知识内在需求的欲望,产生自我学习的内驱力,从被动的要求,到主动地对专业知识追寻,并在实践中不断内化。武汉市江岸区开展了班主任职业规划活动,对每一位班主任进行职业规划,让每一位班主任工作有目标,在工作目标渐进的实现中有成就感与归属感。
个人读书计划
根据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知识结构,有计划的开展读书活动,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精心打造书香班主任队伍,引导班主任亲书、入书、出书。亲书——强化和引领阶段,通过“送书发动读、检查督促读、嘉奖鼓励读”,使读书成为班主任的第一需要。入书——内化和浸润阶段,通过读书沙龙、专著畅谈、经典诵读、名著演绎等活动,让班主任在读书中收获乐趣。出书——外显和收获阶段,鼓励班主任著书立说,将读书转化为与人成果;武汉市硚口区开展“三声满校园”,即“读书声”、“歌唱声”、“喝彩声”;汉阳区钟家村小学的“读式管理文化”。
班级博客、QQ
利用现在网络媒介,开设班级博客、QQ群,练习学生、家长与老师,实现三者随时随地互动,便于理解教情、学情、班情与家情,成为联系的纽带。武汉市吴家山第三小学班主任人人建博客,学生愿意在博客上与老师、同学及家长无障碍的交流,博客在班级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即时性反思
培养班主任即时性地反思的习惯,促使班主任在自我反思中进行积极地内在自我对话,在对自我教育原生态的“反刍”中获得感悟与提升,从“经验型班主任”到“研究型班主任”转化,这是班主任专业化中重要的一环,可采用班主任容易上手的反思形式,如撰写教育案例、札记、叙事、随笔等。如武汉小学多年来开展的班主任教育札记、随笔活动,让每一位班主任在工作之余及时记录自己的心得与体验,然后在即时性地反思中不断提升自我。
班主任“主业”岗位实践
打破班主任是兼职、“副业”,将班主任岗位作为“主业”进行实践,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的一大尝试与突破,目前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以班主任岗位为“主业”的尝试,班主任不带课,就是管理班级。
    2.班主任专业化“低重心”推进的重要策略——校本研训
    班主任成长导师制——结对互动

设置正副班主任,开展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结对、校际班主任研讨结对等,发挥骨干班主任传、帮、代的作用,给每位年轻的班主任安排一位班主任师傅, 实施班主任成长导师制。武昌区多年实施班主任成长导师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效果明显。
首席班主任工作室——以“点”带“面”
给优秀班主任成立首席班主任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引领、辐射与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带动促进能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武汉市硚口区为本区5名武汉市功勋、十佳班主任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五位班主任与区内的59名青年班主任结成师徒对子,教育局每年给每个班主任工作室下拨经费一万元,定期举行活动,开展研讨,其力度之大,辐射面之广。江岸区设置“首席班主任”“青年班主任工作室”,汉阳区以武汉市首席班主任桂贤娣为标杆,打造“学习型、情感型、智慧型、阳光型”班主任团队。
德育备课制——常态化研讨
基于问题、现象出发,每周、每月定期举行班主任的研讨例会,让研讨成为学校班主任队伍发展常态。如武汉小学的“定时、定人、定点”的德育备课制,武汉市东西湖区第四小学围绕学生问题的德育团队研讨制。
深度汇谈——多元深度互动
由专家、管理者与一线班主任多方参与的主题研讨,大家围绕某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阐发,既有实践的感性认识,又有理论上的提升与引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武汉市崇仁路小学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以愿景引领,开放自我,深度汇谈,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同伴分享——互补共享
在班主任个体经验的反馈与互动中,提升、放大班主任在个体中积累的有效经验,一是班主任感受到了彼此经验分享的愉悦,二是体验到了在展示中自我的被认同,更重要的是在经验的互动中获得了共享与提升,并逐渐形成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互动互补多元化的生态效应。武汉市硚口区辛家地小学推行班主任分享制,将班主任好的做法、精彩片段、主题班会等当面交流,现场展示,及时反馈全校,让班主任收获意外的惊喜,感受过程中的愉悦。
课题研究——反思中提升
    以课题为载体,在课题研究中让班主任从感性的实践逐渐进行深入地思考,使班主任从经验型向专业化转化。这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举措,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德育课题研究。
    3. 班主任专业化的有效平台——各级各类针对性培训
专家主题报告
定期邀请专家给一线的广大班主任进行专题报告或开展主题论坛活动,在班主任观念、理论及方法等方面进行引领。武汉市每年均举行班主任论坛研讨活动,聘请全国教育专家为一线的班主任以引领。
班主任讲师团
本校、本地域优秀班主任形成班主任讲师团,不断总结提炼其工作经验,搭建平台他们的工作经验辐射更多的班主任。武汉市东西湖区成立了区级班主任讲师团,在区内巡回宣讲班主任的工作经验。
分层培训
2006年8月31日,教育部发布了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后,该计划提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目标和任务是:从2006年12月起,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今后凡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内均需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②]与之相应的国家、省、市,乃至县、区级的班主任系列免费培训相继开展,在培训中非常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创新性与实效性,在的目标、内容、形式以及管理与考核上都进行了系列有针对性地调整与改变,在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系列培训培训,为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搭建了平台,拓展了班主任的视阈。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对班主任采取了不同的培训模式:见习班主任施行“看、仿、省”,青年班主任施行“学、用、思”,资深班主任施行“用、研、培”,让每不同层面的班主任获得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武汉市第二聋校针对不同班主任开展了“岗前培训引路,专题研讨铺路、深度研究铺路”。
远程培训
利用网络实施网上在线培训,使广大一线的班主任既能兼顾本职工作,又能参与学习和培训,同时使学习的内容及时在工作中进行实践,班主任网上在线多方同时互动,发挥了资源无障碍共享的优势,创新了培训高效低成本的又一有效班主任培训路径。武汉市于2008年10至12月,历时两个多月首次实施了千名班主任网上远程培训,发挥网络远程优势,降低面训成本,专家、功勋、十佳班主任与一线
班主任在线互动交流,效果明显。
    4.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实施关爱措施
据对一线班主任工作现状的调研,班主任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之多,承受的压力之大,许多班主任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许多班主任在工作意愿中是不太愿意当班主任的,对班主任实施关爱举措,调动其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关注班主任精神层面的需要,让班主任有着工作的成就感、职业的幸福感。通过评优评先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高度认可与肯定,切实提高中小学班主任的地位,积极推荐优秀班主任加入党组织,优秀班主任应列入学校后备干部培养范围,在劳模评选、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评定、职务聘任等评先推优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班主任工作经历教师的政策措施。武汉市采取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施了“关爱班主任阳光行动”,开展 “功勋”、“十佳”、“百优”班主任的评选活动,目前已评选出545名,各区开展相应层次的评选,并进行物质奖励,实施优秀班主任跨班、效带徒,著述立说,出国进修等,并通过新闻媒体特别是教育媒体、报告会等载体,积极开展先进事迹和工作经验的宣传报道,引导广大中小学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营造“人人争做班主任,个个争做优秀班主任”的良好氛围;桥口区确定“班主任日”,举行同行倾诉会、家属分享会放大班主任的工作感受,给班主任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充盈。
其次,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物质待遇。班主任工作津补贴在继续执行原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班主任津贴的基础上根据地域与学校实际适当提高。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最少的每月只有5元钱,最多的有近千元,地域与校际性差异很大。要从班主任实际出发,结合区情、校情折算入工作总量,提高班主任工作量在工作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同时,合理安排班主任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既能上好课又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副(助理)班主任可享受班主任的部分待遇。
第三是关心班主任身心健康。定期安排班主任体检,创造条件缓解中小学班主任过重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优先安排班主任的疗休。目前武汉市实施了班主任减压系统工程,其中在武昌区、江岸区分别成立了江南、江北两个教师工作心理减压室,从硬件实施、咨询辅导等方面给与全方位支持。
    5. 班主任专业化可持续性发展——长效保障机制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而长期的过程,是伴随教育始终的,因此建立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机制就尤为必要,这从制度层面保障了班主任专业化的持续建设与发展。武汉市目前出台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方案、功勋班主任评选标准,正在试点拟制选聘、培养、考评、激励及工作保障机制,以此,全面、深入、持久地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整体提升班主任专业化素养。
    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反思
其一,欠针对性的培训,造成班主任培训内容与形式上“负的外部性”
一是培训内容与参训对象不匹配。而班主任的成长是分层、分阶段的,对于不同层面、不同时期的班主任在专业化成长中的需求是不同的,目前在各级各类培训没有充分考虑这一需求实际,于是就产生上岗青年是提高性的培训、骨干班主任却常常是基础性、规范性的培训,而且多次轮回进行,如此怎能保证培训的实效?
二是交叉培训造成受训者“负的外部性”。在目前学校的班主任培训中存在一位班主任参加多层面的培训,有的学校似奖励性的给同一个班主任过多的培训机会,参加完国家级,又参加省、市级,培训机会过多集中于一人,培训的内容多有交叉甚至重复,给参训者本身以负担,造成个人“负的外部性”。同时,也让另外需要培训的班主任缺少培训的机会, 造成培训机会相对缺乏与不均衡,往往会衍生班主任工作中新的问题。
其二,分层有针对性的培训有待进一步细化,骨干班主任遭遇专业化自我突破的成长瓶颈
目前班主任的各级培训的频度是较高的,但是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培训中凸显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些管理者往往感到颇为苦恼的是,一个班主任经过几年的班主任学习与实践,具有了一定班主任工作经验,获得了不少的认可与肯定,成为学校的典型,但是这一典型,“树不稳立不久”,要么工作态度出现问题,要么停滞不前在班主任专业素养上不能突破,陷于“自我成长极限”的困惑,更有甚者在实际学校班主任工作没有取到正面效应。究其原因是在其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中缺乏进一步的拓展、巩固的策略,导致其以前积累的经验没有固化,“自我成长极限”有没有突破。而这些是学校班主任培训无力兼顾的,又是各级各类培训中的“盲点”,而他们往往又是学校班主任的骨干,发挥着榜样与示范效应。
第三,奖励面过窄,形成重奖少数班主任的“高原”现象,激励过于的交叉与集中,形成奖励的“马太效应”,不利于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对极少数的班主任进行重奖,拉大了与一般班主任的距离,导致绝大多数班主任的心理不平衡,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造成获重奖的班主任与其他班主任的距离拉大,“你拿你的大奖”“我,该干吗干吗!”使获重奖者处在“孤独”“不融群”境地,会有“高处不胜寒”的“高原”心理,怎发挥他们的辐射与引领作用?[ii][③]
优秀班主任往往是荣誉与奖励的多次交叉集中获得者,他们往往已获得了众多的荣誉,获奖的频率也比其他班主任要高,在重大奖项中,往往由于奖励名额的限制,使与其接近的优秀班主任不能获得更多的奖励机会,这就造成了一部分优秀班主任的心理失衡。又由于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缺乏正确有力地疏导,往往不能很好地消解不平衡的心理,导致心态颓丧,工作情绪不高,滋生懈怠,更有甚者产生误解与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的紧张,影响班主任之间的和谐, 不利于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
第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保障机制由于地域执行不一,难保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深入推进
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提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重视,为保障专业化的深入与可持续发展,制定了系列的保障机制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地域主观与客观的诸多原因机制的执行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机制由于时段不同,执行的力度也有区别,没有真正给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有力长效保障。
另外,凸现班主任专业化客观上淡化、弱化了全员育人思想
    一时间,班主任专业化的呼声见涨,班主任的工作确实重要,我们在专项对班主任工作关注、重视、关爱的同时,会造成其他老师客观上的边缘化效应,会衍化一种“学生管理与教育是班主任的事,因为他们有专门的班主任津贴”的现象,于是学校“教育”“教学”更为泾渭分明,势必会淡化、弱化全员育人思想,不能形成教育合力。
王一凡,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德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武汉市“十二五”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指导专家。】


固为师之本 铸师德之魂
洪山区华师附小 2013-09-04

——记王一凡主任《精微之弘 且行切思》师德师风讲座
    8月28日下午,新学期开学伊始,骄阳似火,华师附小阶梯教室里,全体教师认真聆听着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室王一凡主任的讲座。燥热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着大家的心绪,王主任的报告旁征博引、幽默风趣,老师们听得兴致盎然,回味无穷。
    王一凡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同时也是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主任结合自己多年基层的教学、管理的工作经历和对师德的科学研究,做了一场题为《精微之弘且行切思——师德的追问与践行》的师德师风讲座。
    讲座中,王主任援引自己亲身经历的各种教育案例,与老师们分享他对师德培养的观点和思考。内容丰富,发人深省。王主任认为,在师德建设之初,教师们首先要追问本我,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自己内心拥有强大的师德力量,才能用它来关怀、影响和教育孩子们。接下来,王主任又通过介绍最美乡村女教师邓丽、创造第56号教室奇迹的雷夫•艾思奎斯和台湾super教师邹玫的经典实例,告诉大家师德实质是一种人文素养的培养。师德在我们心灵之中真正生根发芽,不是来自于外界的他律力量,而在于自己内心的自律力量,是自己内心的心灵准则;师德也不是盲目的爱、自我的爱,而是一种对他人理解、尊重、信任、民主和平等的爱,这种爱,需要能力与智慧来表达。师德更是一种面对问题时的豁达和睿智之心,这种睿智之心告诉每个拥有师德之花的教师要善待班级中出现的每个问题,并用智慧之钥匙去开启孩子的心灵,去传达教师对孩子们的爱。
    讲座最后,王主任语重心长地勉励老师们,去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适应我们所不能改变的,努力我们能够努力的,最重要的是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他人。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了,老师们却意犹未尽,大家深切感受到,师德的养成是一个自我改变和历练的过程。我们相信,沐浴着高尚师德的阳光,华师附小的学生成长会更健康、更快乐!
区实验小学邀请市教科院德育室王一凡主任来校作报告
2014-05-19 来源:区实验小学
http://www.whjxjy.com.cn/a/jiaoyuxinwen/2014/0519/3313.html
    (通讯员  张超)为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队伍素质,5月18日下午,区实验小学全体教师集聚一堂,认真聆听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专家王一凡所做的《在常态的教育中我们应该努力什么》专题报告。王一凡主任以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班主任工作及德育工作经验,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其事例具体可感、案例贴近教师工作实际,让听会的老师豁然开朗,赢得了台下老师的热烈掌声。
    报告会由罗建兰校长主持,区教育局德育中心徐强、该校结对帮扶学校——舒安中心小学的全体教师也参加了报告会。



市第75中学:给学生打点幸福的行囊
王一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室主任)
在合并了原第34中和原第5中学后,第75中学通过两次“脱薄”、一次标准化建设,完成学校发展的“三级跳”。学校正以崭新的面貌践行“关爱城市留守学生,推行平民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个走进75中的学生打点人生幸福的行囊。
学校在全市率先全面试行“免费寄宿”, 并重点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外出打工留守子女”倾斜,随时安排插班入学,新学年正式分班,住宿、学杂费、管理费等全部由学校包干,集中规范管理,正如校长陈抗所言“要让弱势群体孩子安心读书”,75中用实际行动为城市留守学生、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长营造了温馨的校园之家。
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合适的教育。学校以特色兴校,建有由政府投入20多万元建成的全市第一个校内专业射击场,学校向省、市射击学校输送了20多名优秀的射击苗子,有的已多次进入国家射击队集训。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45
王立华:山东临沂八中班主任、首届全国十佳班主任、山东省2006年度十大教育创新人物、2006年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王立华简介

《教育文摘周报》2007年7月25日第30期一版人物王立华


教育简历

王立华:山东省临沂八中教师,优秀班主任。1979年7月出生,1998年参加工作。酷爱买书、读书,刚参加工作的六年间,买了一万六千多元的书,写了500多万字的教育日记。2006年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第三,他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值得大家学习,他的成长,值得大家借鉴。我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朋友和他竞赛,学习他,超越他。他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班主任》等报刊发表了《我国中小学班主任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发展》《实践教育学: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的立场设定》《专业自主: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范式转型的方法论》《班主任专业化: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范式转型》等系列文章,累计达八十万多字,出版了《回归生命-一位班主任的生命教育实践》等专著,并曾获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执教省级公开课。2002年被评选为“山东省中小学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成员;2005年被《辅导员》《中国教师》、中国教师网评为“全国十佳班主任”;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2006年度教育创新人物”……截止到06年底,就应邀为江苏、四川、陕西、天津、河北、湖北、河南、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州教育系统培训教师和班主任,就班级建设、师德建设、语文教育等专题做演讲近160场。

教育理念

一个不回归教育原点理解教育的教师有辱师名,一个不把学生当作“人”来培育的教师愧为人师。因为没有了对生命的感悟,没有了人道、人性的光照,在实践中,教师的眼里就只剩下了孤立的教材知识点,评职选优的荣誉,提升生活质量的奖金。于是,学生成了教师添装知识点的口袋,逆来顺受的绵羊,获取荣誉的工具。

教育名言

教育,让学生今天幸福地生活,为了明天生活得幸福。

教育思考与实践

王立华认为,没有教育思想的智慧支持,教育实践走不远,而教育效果也会在学生离开学校不久就烟消云散。因此,作为当代教育的实践者,教师非常有必要从教育的基本问题出发探讨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并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范式是否符合教育本真规律的要求,这样,教师推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他追求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寻找到教育现实问题的难题破解之道。为了解决班集体建设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束缚问题,他申请了山东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自主化班级管理的实验与研究”,该课题曾吸引山东省几百所学校前来参观考察;为了解决语文学习的“耗时、费力、低效”的问题,他申请了山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等等。另外,他把自己对班主任工作、语文教育的来龙去脉的考察与存在理由的追寻还以教育创作为载体。近几年出版的著作有《回归生命——一位班主任的生命教育实践》《自主管理:创新教育的制度建构》等,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打动生命:让学校成为吸引人的地方》《自主教育:个体发展的最佳选择》等80多万字教育教学论文,《实践对接:班主任工作理论应用的范式转型》等多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王立华专访:为学生成长提供创新支点
山东教育电视台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山东教育电视台《教育时话》。近几年,在山东基础教育界,有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备受瞩目。这不仅是因为他年轻只有27岁,但却对班主任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而且还因为他所选取的一个个班主任工作的新视角。在他的不断探索当中,他用了八年的时间构筑起了相对成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创新体系。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让我们一起走近2006年度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之一的临沂八中的王立华老师。王老师,您好。
王立华:主持人,您好。
主持人: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其实在这次的十个班主任当中,您是最年轻的一位了,只有27岁。在今年的十大班主任评选当中,全省应该说有很多人并且还有很多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的老师,那您在参评之前对这次的评比有多大的把握?
王立华:把握倒是没有考虑到。在参评之前我想是本着这样两个出发点去的,第一就是如何去看待创新人物这个心态的问题。我觉得一个老师尤其一个班主任,更应该注重自己内涵发展,创新人物它毕竟是一个外在的标志,换句话说这是衡量一个老师对于班主任工作做出了多大价值一个指标,所以说第一个先把心态摆正了。然后第二个,我就想我是作为一个什么类型的或者我是属于哪一个群体当中的班主任去参与这个事情的,然后我就把自己这几年来苦苦探索的经历梳理了一下,形成了叫班主任工作创新框架或者叫体系。然后我想,我就属于这一类的,代表这个群体去参评,至于说这个群体能不能在评选当中取胜,或者说是赢得创新人物的评选那倒是次要的。关键是我想给我这个工作一个定位,一个价值上的提升。
主持人:但是是不是心里也是非常希望能够得到这个荣誉的?
王立华:应该说这么样吧!因为自己探索了八年,想给自己一个说法,也把自己的这套体系介绍出去。
主持人:创新可以说现在在教育界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那您认为这个班主任的创新实践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推进它?
王立华:经过几年的探索和论证,我发现一个班主任工作的创新应该从五个层面去(推进),这五个层面概括了一个班主任的实践内涵。第一个层面就是教育理想,或者说叫教育思想比较合适一点;第二个就是工作原则;第三个层面是工作内容;第四个层面是工作策略;最后是工作习惯,这五个方面形成一个整体。
主持人:咱就先说说工作理念,王老师您的工作理念是什么呢?
王立华:我想用一个当前比较流行的术语来概括叫生命教育。我从1999年开始关注一个学术术语,我想把它作为自己一生研究方向,涵盖我的班主任工作。至于说什么叫生命教育呢,现在国内比较流行的有那么三种主张:一种是把生命教育当做是一种教育价值观,一种是当做一种教育实践,还有一种放在学习领域去理解。我想我这个生命教育既是一种教育价值主张,还是我的一种教育实践。这个生命教育从班主任层面去理解,我想给它下一个比较简单的比较好理解的定义,那就是教育者如何去帮助受教育者提升生命价值,而这个教育者本身也去提升自己生命价值,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术语。
主持人:确实,有了理论上的灵魂所在,可以指导你后面更好的工作,可能创新方面才不会那么贫乏。然后,又给自己制订了工作原则,你这工作原则也是有好几方面的,你再给我们仔细的说一说?
王立华:确定这个原则,我想就确定那几个方面:一个是科学化、民主化、艺术化和发展性原则。为什么要把科学和民主放在第一位呢,我们说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传到国内以来,它逐渐深入了人们的一种价值体系。换句话说,在任何时代科学与民主它都有必要存在。这个艺术化原则我指的就是做学生工作它面对同一件事情,可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去做的时候它这个效果是不一样的。你比如说一个很小的点名这个事吧,新学期开始的时候老师都要给新同学认识一下,尤其是组建班级的第一天。这是一个班主任最常规的内容,谁都绕不过去,但关键是如何去组织这个东西。以前我们这个意识当中,点名就是班主任往讲台上一站,然后开始站着念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他念一圈学生答到,似乎想争取大家混个脸熟。实际上,学生答完到班主任点完名字,可能记忆也不深刻。那么如何在入学的第一天就让学生感觉到到初中不大一样,老师也有个新的面貌,毕竟来到新的人生阶段了,所以我在想如何以新颖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在2001年九月份接手这届学生组建班级第一天,我就策划了这样一个点名的形式,规定给学生每人五分钟的时间到讲台上介绍介绍自己,谈一谈自己的优势,或者说初中三年对我的要求,然后给自己编一个初中三年永久使用的学号。这样,学生们就开始一个个轮流上去演讲了,上来介绍我叫张鹤,性别女,很幽默的一个孩子。她介绍说我生在什么什么教师世家,有二胡特长,我对于老师有什么什么要求,然后给自己编上第四号,那么这个四号是初中三年永久使用的。学生在初中时期很喜欢展示自己,这样一个一个的来学生们很热烈,尤其是他上去尽管说说不到五分钟,但是我在台下可以对这个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样学生们介绍一圈了,我也就能够了解学生,最关键最后一点我想策划如何跟学生体现出平等来。64个学生说完了,然后我最后一个上去,我介绍我叫王立华,有什么特长。我说爱好读书,好跟学生交往,其他没了,我是咱们班65号,加上这个细节。讲完以后学生就一楞,我知道他们肯定心里想以前班主任来说的话,因为小学要求统一化多一点,肯定他们以前小学班主任他都感觉是老大。一看今天班主任不做老大了,他做最小的 65号,不大一样。所以说这个点名经过这么艺术化的处理之后,第一天就让班主任以一个非常富有亲和力的形象出现,不是以师道尊严、很权威的形象出现。这样,突然就让同学感觉到老师和自己是站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我们是一个群体。
主持人:一般的来说, 64个同学全介绍下来之后,你能记出几个?
王立华:第一天非常有印象的只有那么十几个,其他孩子让他说五分钟也就说那么两三分钟就下来了,关键是我得对他形成初步的印象。下午,我又让孩子们办了一份手抄报,贴上一张自己最得意的照片,把自己上午说的内容和对我的要求全部展示到那张手抄报上,每个人都要做一份。晚上,我再去拿这个照片背,那个工作量相当大,其实那天晚上我是背到晚上一点半多。那时候没结婚,让同宿舍的同事就拿一张照片问我是谁,我说这是谁谁谁。这就算是今天第一天点名,算是一个后续滚动计划,所以必须讲究艺术。最后这个发展性原则,因为毕竟学生来到初中,这只属于他人生经历当中的一段,所以看好多问题不能静止的去看,得去发展的去看。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这四个习惯我是经常使用到的。
主持人:然后,就是您的工作内容了。
王立华:我觉得在这五方面当中,工作内容我觉得对您来说是最具体的了。像国家教育部、咱们省里边还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有要求班主任做哪些工作,我的这个工作内容更多的是从我的一些实践的个性化东西去操作。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我的工作内容的话,那就这么一句话,就是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我们说学生的潜能就像大海里漂浮的冰一样,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都隐藏在学生的意识形态里。开发生命潜能有好多,你比如说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化的发展计划,研究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当课题去做,另外经常给学生写一些便条,给他提供一些及时性的服务信息。另外,我还给每一个学生办一份报纸,我观察他需要什么了,我就给他办一份报纸。这样,按照这些工作内容去推进的话,我就达到挖掘每一个学生生命潜能的目的。
主持人:那具体是怎么操作,每一个同学都是什么样的课题?
王立华:眼前这届学生这是2004年接手的,拿曹芊这个孩子做案例来分析吧。这是一个女生,这孩子学习特别棒,那么整个初一上半年历次考试虽然不让提名次,但是孩子还是稳稳当当考全校第一。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一个孩子,也读过好多书,口头表达能力特别好,作文也特别棒。但是这孩子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非常不自信,尽管表达能力特别好,在公众场合要清晰的表达自己的一个想法一个观点她说不清。所以,初一上学期,我给她开始搞教育科研叫前测,我测她的家庭背景,测她的成长经历,把所有的东西测完了。你比如说第一个测她家庭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换句话说从这里边看看她这个不自信来自家庭的成分有多深,就是了解她周围所有的这种状况。另外还测她小学成长的经历,我想看看学校对她这个不自信有多大的负面影响。我还测她身边交往的这些人,看这些孩子有什么特点,看对她有什么影响,我还去寻找她自己本身人格里边一些东西是不是也决定她这样去做。那么经过前测之后,我对这个孩子不自信就找到切入点了,她不自信不是说家庭造成的,也不是人格里边东西造成的,她就纯粹于后天。她是一个女生,长得按她的说法不是很满意自己,就是长得自己认为不是很漂亮。实际上她是很秀气的一个孩子,她老觉得自己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是一种负面展示,因此她时间长了越不展示越没自信。最后,我就确定她缺少实践,得给她营造一个时空让她经常去展示的话,她肯定就会马上走出这个不自信的怪圈。从初一确定好之后我就和她沟通,让她觉得合适不合适,如果说我提出了自己看得合适那是从老师成人的角度看。至于说适不适合这个孩子,还得让学生自己去诊断一下。这样经过我们师生一商量,整个初一年她要做的事就是在把自己学习弄好的前提下,如何转变自己的不自信。确定好之后,我去研究她也去研究,因为这个问题毕竟得是实现老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统一。从我这个层面想来说,我想通过基本就两个途径,一个就是给了她一个班干部的职务,因为她的素质相对来说不错,完全能完成这个任务。她学习最优秀,作文特别好,表达也可以,那就当学习委员,因为在班干部职务当中这毕竟是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职务。然后第二个问题就是我经常在一些出其不意的场合给她设计一些突发性的事情让她去处理,你比如说在初一下学期的时候有一次班会,学生习惯了老问我说老师下星期班会开什么内容。因为我编了个班本课程,每一个星期开什么班会学生早知道,但是这个星期就是不说,一直到开班会之前我才告诉同志学们。我说这个星期咱搞一个答记者问,这个新闻发言人就是曹芊。我这一说之后,下边就嗷炸锅了,包括曹芊这个孩子。这个记者们由全班同学来担当,问的内容就包括曹芊为什么这么优秀,然后我用电脑把这个课件打出来,叫做《曹芊答记者问——她自己如何成长优秀》,然后硬性的把这个孩子推上讲台。可能在开始前几分钟,她肯定不大自然。但是随时同学们问的问题的提出,因为她很优秀比较优于一般意义上的孩子,所以说答出来的东西好多学生是持欢迎态度,同学们的掌声和孩子们喝采声给了她自信。所以尽管那次班会没有组织,我是说从她的角度没组织,但是45分钟的时间却是非常精彩。从这两个途径到班干部天天在公众场合展示自己,今天布置什么作业,老师上课有什么要求,经常的一些不经意的场合我给她一个机会展示。整个初中一年一结束,这孩子就比较自信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各方面提高特别快。一直到现在是初三了,历次考试当仁不让的第一位,而且综合素养提高特别快,她一些文章拿回语文组老师们都说这不像是一个初中的孩子写的,非常深刻。我觉得这个孩子用这个把学生当课题去研究还是比较成功的,应该是抓住学生身上就是说他内心底层、精神底层最欠缺的一种东西。
主持人:你觉得经过你这些课题的研究之后,对学生来说也好,还是对您自身来讲也好,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王立华:我想这个影响应该从三个角度去切入,一个是从我作为班主任的角度,另外一个从学生的角度,还有一个从学生家长的角度。学生家长属于我们这个群体之外的,我就不说了,我光说我和学生的角度。我研究之后能及时的了解这个孩子需要什么,你比如说周凯这个孩子是这一届的学生,有一次就无意当中放学的时候我们一块儿走,我给他确立了三年的培养目标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问题,我从来没关注过他自信的问题,因为在初一测的时候也没测出来。但是他在走的时候就告诉我,他这个英语经过一年的努力似乎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句话如果当做随便的聊天似乎没有什么可分析的价值,但作为一个师者去分析这个东西会隐含好多教育信息,换句话说周凯开始不自信了,他觉得自己英语好像赶不上去了。于是我当晚回去就开始网上搜,我给每个学生办一份报纸叫《祝你幸福》,我办的就是我这一面,学生办的你比如说周凯叫《祝你幸福》B刊周凯。晚上我给他办一份报纸——自信不自信有什么危害,对于你来说实践这一年了有什么提高,现在你要做哪些事。换句话说,这样把学生当课题去研究了,我就了解了他需要什么,给他提供的信息都是及时的有效的有针对性,那么学生的成长效益可能就要客观一点快一点。如果从我的角度去说,对我来说是个极大的提高。你比如说你搞教育科研的前测,你起码得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常识,前测得学哪些指标工具哪些量表,这个操作的时候怎么样把因变量自变量控制到最小。换句话说,把这个前测搞的尽量科学一点,尽量详细一点。还有一个就是,你把这个数据测出来了,你能不能分析,你不能分析仍然是一堆无用的数据。所以这里边教育统计学、认知发展、教育心理学等等这些学科知识必须都得涉猎,因为你不涉猎的话你看不懂,弄出来的都无价值。所以它就逼着我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去做,把那几个学科的知识系统的看一遍。所以说做这个事对我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自己专业素养的快速提高。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你办了一份报纸,这个报纸是针对全班同学的。
王立华:你比如说这届就是36个学生,我就办36份报纸。这个报纸名字叫《祝你幸福》,分A刊和B刊,我办一份学生办一份。这个报纸是非常有个性化,你比如说林玉聪这个女生非常优秀,但是就是不大好表达,不大好跟周围人接触,有时候也有点多愁善感的感觉,所以我给她办报纸叫做《如何改变你的多愁善感》。我提出这么个议题来办到报纸上,学生看完了她也再去看,她也再去办一份报纸,回应她认为怎么去改变这个东西,那么一步一步往前推进。这份报纸可能是一天办一张。也可能是一个周办一张,有时候一个学生成长比较快了,来自成人世界的帮助可能稍微少一点,他就要拖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办一张了。一个人一张符合学生的需要,他需要什么我们就办什么。里面都是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即时性的东西,尽管量很大,但是当你一操作起来,那是一份乐趣在里边,很幸福的一件事。
主持人:你觉得报纸给同学带来的正面影响多不多?
王立华:多,很及时。你比如说对于他个性的影响,这是个长效性的东西,三年围绕这个主题变,可能到初三了他就变的很明显。我举个例子,这届有个学生叫陈丽铭,这个孩子家里非常有钱,父母特别富裕,都顾着保姆伺候这个孩子。她是个女生,按理说女生应该收拾挺工整,所有东西很有条理。但是你看她那个课桌,桌子上的那个东西那就乱的简直就不能看。所以我就观察之后,我说给你办报纸就办你如何更条理一点,在报纸上探讨作为一个女生这个条理有什么表现形式,然后一直办到今天。到现在为止,应该说她的家长的反响还有我的观察看出非常好,她这个桌面包括家里的东西收拾得很有条理。她作为班里的生活部长,用我们通常的话说叫管钱的,班里收费、班费支出、跟学校上帐目、有同学住宿不交住宿费都不用我插手现在,都是她去出面。这个报纸我想对她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其实这些都在你的工作内容之中,是常规性的工作内容。
王立华:但是呢,我觉得还是属于我个性化的东西,因为好多教育细节可能其他老师不是去关注,我自己给他捕捉到的,然后用我的思维方式做出来,用这样的一个新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可能学生接受的可能性比较大,成长的效益那就客观一点了。
主持人:刚一开始我们都在说,老师要有个性,要有特色,那您觉得你的个性在哪里?
王立华:这个个性我想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个性,我想赋予到我工作内容当中的个性我追求的就是一个东西就是,必须把我这个工作做成一个框架性的东西。不是说在一点一滴上,一招一式上去做属于我个性,那不叫个性了。换句话说,这个框架一旦建立起来之后,同样是做学生工作可能我能操作得了的事、我的学生能操作得了的事别人不一定能操作得了,这就是一个个性化的东西。就是光讲内容还是不行的,就是说在做内容上还是要讲究策略的。
主持人:具体到策略这个层面,您又是怎样的做法?
王立华:现在信息化社会到来了,对于班主任这个要求特别高,而学生好多渠道都比班主任懂得也系统也多一点,所以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所以,做好多事情看似很简单,但是得讲究策略。策略你得搞规划,换句话说这一步走到这个地方出现什么结果,到那步出现什么样的现象然后面对这个现象,我怎么去解决,就是一步一步的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都要想好它。关键是这个策略还是它放到一个系统当中去看,你比如说同样做一件事,我要把它放到初中三年去看这件事对他有什么影响,我举那很小的一个案例来说这个策略怎么规划的。你比如说计时牌,咱们到中考高考前都能见到计时牌,几乎每个班都会挂这种牌子,对好像就在告诉学生过一天少一天了。那么这容易让我们想起潜规则那一句话,你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吧。所以经过策划之后,我觉得这种计时不大科学,我觉得也让学生感觉到很紧张,自己的生命好像是在一天天缩短似的,一步步在走向坟墓似的。于是我就换过来倒,我来幸福一班1天了,我来幸福一班60天了,我来幸福一班65天了。这样计的话就等于告诉学生我的生命是在天天积淀的,我来到初中是一天天成长的,初中三年融入了我的生命经历。那么这样记,它是一个整体放到一生去看。我想这个小小的举动是我的积淀策略当中一个小的案例,我是用它来分析我怎么策划确立一个策略。
主持人:具体说,比如说民主策略、积淀策略、关注策略等等。随着这些策略一出来之后,下边要付之好多行动了,那有没有这种就是具体的事例呢?
王立华:关注每一个学生,你像我每一天记录孩子的表情变化。有些孩子来到教室之后,你会清晰的看到他今天的心情跟昨天的不一样。记录他们的表情,我就想看一下孩子过的是否幸福,或者说是来到学校今天感觉到学习生活满意不满意,有没有收获。然后记完这个表情变化之后,确定我的工作切入点,你不关注他你就找不到切入点。如果说你带着一副漠视的心情来到学校,满教室一转你不关注表情的话,你似乎感觉不到学生在想什么,他需要什么。这样一关注他之后,他今天脸上带着不快,那么这不快里边就有原因了,是家长造成的还是老师造成的还是学习提高不快造成的,还是同学闹矛盾造成的。这样一关注一记录,你就开始分析找寻到孩子成长需要的东西。
主持人: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就王立华老师的班主任工作的创新实践体系做了一下了解。在下一期的节目当中,我们会就这一话题继续和大家做探讨。下一期节目,再见。
王立华:回归原点做教育
文/陶继新
近几年,在山东省基础教育界,王立华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老师。这不仅是因为他尽管刚28岁、参加工作9年,却对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有了深刻的思考;而且还因为他选取的一个个的卓有成效的新视角。现在,王立华已应邀到全国各地做专题讲演近160场,无论到了哪里,他的讲演都让听众好评如潮;他的观念、他的实践给关注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的人带来了震动。
从原点切入阐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轻则失根”。王立华认为,如果没有对教育原点问题的深刻理解作为灵魂支撑和智慧支持,教师也会“失根”,他的教育也就没有精神皈依,容易导致教师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不能把握自己,无法建立内在的精神王国不说,更无法达到内心的安详、平和之境。因此,在几年的探索中,王立华对理论建构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比如,他对班主任工作的探讨,先后发表了《我国中小学班主任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发展》《实践教育学: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的立场设定》《专业自主: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范式转型的方法论》《班主任专业化: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范式转型》等一系列文章。在这些文字中,王立华对中小学班主任这个中国化岗位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回顾与哲学思辨。王立华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独特认识,不仅找到了推进教育实践的逻辑起点,而且科学地揭示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价值本体。因为有了这,王立华的教育理念就不会贫乏,他的班主任工作自然也就有了灵魂,给学生的才是安全的、健康的“教育”。
破解班级授课制的基本难题之一。王立华认为,对于学生来说,班级的编制是偶然的,归属是带有强制性的。尽管学生的年龄相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却迥然不同,学生的成长轨迹自然也是不同的。这是班级授课制需要超越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因此,教师要把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计划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内容。
学生个性发展计划的宗旨在于培育每个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平台。他的具体做法就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当前实际情况,帮助每个学生确定个性发展计划;帮助学生明确富有特色的发展方向、发展领域;通过开设个性化的班级课程,支持每个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那么,作为学生个性发展计划的第一步,到底如何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发展计划呢?王立华的尝试是把每一个学生当课题来研究。比如,他的第三届学生有40名,他便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水平、思维品质等具体情况,征得学生的同意后,为每个学生确立了一个符合该学生实际的科研课题,共设立了40个课题。而且,他还把学生也纳入研究体系,让学生和他一起研究他们的成长。
比如,王立华为马国力同学设立了“马国力学习超高效策略的开发研究”。因为马国力身体状况不佳,一个学期经常有几个星期不能上课,最长的时候多达两个月。王立华和马国力一起,到马国力毕业的时候,已经开发出了3万多字的适合马国力学习的预习、听课、复习、自学、考试等学习策略。尽管马国力每个学期总要落下不少课程,在校学习的时间比一般的学生短,但马国力的学习成绩照样在班级、全校遥遥领先,每次考试都能进入年级“学习十佳”,有时还能高居榜首。
给每个学生办一份报纸也是他倡导的学生个性发展计划里的重要举措。比如,学生林钰聪学习很扎实,很卖力,但有些内向,影响她的学习爆发力。于是,王立华就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每隔一段时间,就出一期《祝你幸福"林钰聪A刊》向她介绍如何走出内向、如何避免内向转变为抑郁等内容。而林钰聪也在办《祝你幸福"林钰聪B刊》,从一个学生的角度自己探讨如何走出内向、如何避免内向转变为抑郁等内容。
“学生个性发展计划”给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最合理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学生便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新的自我发展,均能实现自己中学这个年龄段独特的生命价值。
把回归原点做教育经常化、习惯化。王立华认为,一个教师最难改的就是工作习惯,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工作习惯,在背后支撑的往往是一个教师的教育价值观世界。一旦一个教师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工作习惯并坚持下来,不止是他的教育效益提升到一种新境界的标志,更是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最佳体现。
在几年的实践中,王立华慢慢养成了“勤于思考”、“天天写作”、“坚持阅读”、“遇事研究”四种习惯。
比如,由于养成了“勤于思考”这一习惯,王立华连学生日常和他打招呼都能分析出“学问”来。王立华说,学生和他打招呼的方式不外乎这几种:“老师好!”“老师您好!”“王老师好!”“王老师您好!”“老王头好!”同样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向他打招呼,为什么学生在不同时期的问候语不一样?王立华认为这是因为师生关系的内涵有差别。“老师好!”是一个没有感情色彩的问候,这表明他与这位同学的关系不融洽,学生可能不认可他,他的教育意图在这些学生身上落实起来会很费劲。“老师您好!”称呼里隐含着敬畏,说明这位学生有些怕他,这些学生会防着他,他很难看清这些学生的真实个性。而冲他扮鬼脸的学生则很信任他,他的教育意图在这些学生身上落实起来比较顺利。
坚持阅读,还要坚持阅读经典,是王立华的另外一个习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王立华认为,经典阅读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需要。因此,参加工作几年来,他先后买了近37000元的专业书籍,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体系。
“勤于思考”、“天天写作”、“坚持阅读”、“遇事研究”四种习惯看似平常,却是王立华的教育存在方式、教育表达方式、教育提升方式、教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体现。在这些良好的习惯的坚持中,王立华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行走方式,赋予了每一个教育细节以专业色彩,有便得以使回归原点做教育在一个教师身上实现经常化与习惯化。
应该说,王立华追求的“回归原点做教育”的探讨和实践,并非他的首创或独创;而身处中小学一线的学术边缘人的研究状态,也不利于他实现自己的追求。但是,王立华是一个虚心的学习者,更是一个辨证的实践者。几年来,他对“回归原点做教育”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感悟,自己的实践。他的探索于今来说并非尽善尽美,还没有形成个性化的经验,但他勇敢地走出了一段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生活
让 学 生 感 受 爱 的 温 暖 与 可 贵
——山东省临沂八中王立华班主任工作特色  
有人说,班主任是个“官”,其主要职责就是“管”学生,监管他们的学习、纪律乃至隐私。学生如有违抗,班主任就可以对其体罚、处分。将家长叫来“告状”,或采取更为严厉的方式将其制服。于是,在不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常常产生对立,形成没有人情味的治人者与被治者的关系。
山东临沂八中的王立华老师在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强调一个“情”字。他认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是需要人性光照的成长者。缺失了富有人情味的抚爱,血肉之躯便会形同槁木,心如死灰,甚至会有“不知路在何方”的茫然。班主任,应当是人性的播撒者,是学生人生之路的引领者。王立华将班主任工作视作“伟业”,他的班主任工作富有浓浓的人情味,显得与众不同。
“我是咱们班第56名成员”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
给予学生幸福,非常重要的就是要使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形成,首先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一个在人格上与其他同学以至老师完全平等的“人”。为了营造这种“平等”的环境,王立华采取了不同寻常的“平等”措施。
班主任与学生第一次班上见面,一般都少不了点名。传统的做法是,老师在讲台上依次点名,学生逐一应声起立应“到”。师生高下之别,在这第一天的见面会上便拉开了帷幕。
王立华与新生的第一次“见面”却是别出心裁。他让学生逐一走上讲台,自作介绍,然后将名字写到黑板上,编上号码。64位学生全部介绍完毕,王立华也走上讲台,工工整整地写上自己的名字,认认真真地做一番介绍,然后给自己编成第65号。最后,郑重其事地向大家宣布:“我是咱们班第65名成员!”同学们先是一愣,随即便是一阵欢呼。
师之为师有其固有的优势,师生在年龄。阅历、学识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差异,但有人却利用这种“优势”,将师生关系不平等化。教师不仅成了教育过程的控制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育内容的制定者,学生优劣的判定者,甚至俨然成了真理的化身,凌驾于学生之上。王立华试图让平等教育在他的手下生成一片绿洲,所以他容忍甚至鼓励自己的学生直呼其名,虽然少了一些教师的威严,但多了一些师生间的亲切,让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王立华的学生能给你讲述很多他们师生之间的故事。他们说,早晨和中午的第一节课前,王老师都会早早到校,站在教室门口,用慈祥的目光、和蔼的语气迎接同学们的到来,让你没进课堂就已感受到老师的拳拳爱心。有时候,我们也和老师抢时间,试图捷足先登,给老师一个“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惊喜。但是,王老师肯定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整个初一年级,同学们一直享受着夜晚被老师送离学校的幸福。尽管到了初二年级不再上晚自习了,可是老师依然每天送同学们离校,只不过时间改为白天,地点改作教室门口而已。
问及王立华老师,何必如此“执著”?他说,教师最可贵的一种品质是富有人性。因为只有富有人性、人情和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我之所以风雨无阻。数年如一日地迎送学生,只是想以自己的人格感化学生,让他们沐浴在人性的阳光里,感受爱的温暖与可贵。人如果生活在鼓励与欣赏中,他便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如果生活在和谐友善的集体中,他便会去爱周围的人;如果生活在幸福中,他便会有安全感,并会去相信自己身边的人;如果生活在爱中,他便会觉得世界非常美好,并会自觉去建设这个世界。
“这可是千金难买的一笑呀!”
王立华班里曾有过一个先天性“兔唇”的同学,因不能与其他同学正常语言交流而产生了极度的自卑心理,初入班级就要求落座于西南角的最后一排。他走路低着头,生怕同学看到那个令他羞愧难当的“兔唇”;他上课不发言,担心表述不清惹来大家的嘲笑。王立华观察其行为举止,发现他有着非常良好的生活习惯:文具和课本放置得井井有条,甚至连橡皮上的铅笔痕都要弄得一干二净。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好习惯。再细细研究他的学生档案,发现他还有写作的特长。于是王立华断定:除了先天性的缺陷和心理上的自卑之外,他在许多方面都不亚于其他同学。随即,王立华不跟任何班干部商量,故作武断地任命其为班里的“安全保卫委员”,全面负责班级公物保护工作,并单独发给他一个红色聘书。让全班同学明显地感到班主任对他特殊的赏识与信任。那一天,他第一次笑了,而且笑得格外开心。这令王立华欣慰异常,情不自禁地道:“这可是千金难买的一笑啊!”。因为据了解这个学生的同学讲,和他一起学习生活了五六年,从来没有见过他如此开心地笑。在他的意识里,他属于“另类”,是没有资格过正常人的生活的,更不要说担任干部了。
又一次机会来了。人学不几天,是这个学生的生日。王立华与同学们一起策划,共同为他过了一个充满信任与友情的生日。这个同学已记不起自己的生日,更没有想到全班师生会给他过生日。当他走进精心布置的教室里,听着大家洋溢着真情的祝福时,他一下子激动得欲语无言,抱着老师和同学们痛哭起来。他更深地感受到了老师的信任,同学们的友善。是夜,他在日记中写道:“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正常人,甚至是一个人见人伯的‘怪物’,所以极度地自卑。可是自从来到这个班级,自从有了王老师的信任、同学们的关心,我感到自己不是什么怪物,而是一个和老师、同学们一样的正常人。”
这位同学的日记写得真挚感人,王立华对其修改打印后,推荐给有关报刊。结果,这篇文章在《少年天地》上发表,并得到了众多读者的一致好评。他的笑更多了,学习成绩也日渐提高,特别是写作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在初一年级,就在正式报刊上发表了十多篇文章,有的还被选为一些刊物的“刊首寄语”,成为中学生争相传阅的佳品。
初三毕业时,因为成绩突出,这个学生应邀到临沂市人民广播电台“校园之声”做热线,向全市听众介绍自己的成长历程,并即兴回答听众的问题。王立华真是又喜又忧:这是提升其自尊的一次很好的机会,但这毕竟是他第一次面向全市听众直播啊!谁能料到人们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他口齿不清,万一引起误会,会不会刺伤他的自尊心?
直播开通之后,王立华才如释重负。这个学生非常沉着,反映异常机敏,表达也格外清晰流畅。因其直播深受欢迎,原定30分钟的节目临时延长到50分钟。真可谓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2002年教师节期间,王立华作为山东省师德报告团的成员,在由省教育厅和济南市人民ZF组织的报告会上,讲了这段感人的故事。讲到动情处,王立华激动的声音有些颤抖,泪花在他眼里闪烁。台下,鸦雀无声,不少人用手帕拭擦着难以抑制的泪水。直到今天,谈起此事,王立华还是感叹不已。他说:这位同学的自信也给了我更大的.自信,我的高扬人性旗帜的断想,由此化作一个指向明确的目的:尽可能地营造一种氛围。维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为处于“雨季”中的孩子们撑起一把保护伞,让自信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使“沉睡的生命得到苏醒”。他说,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是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你的手里“枯死”,而是让他们焕发起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激情;不是在你的训斥中埋葬应有的自信与自尊,而是在你的挚爱中丢弃自卑与自悲;不是在你的“教育”中对未来迷失方向,而是在你的指引下对前景充满憧憬。
但让一个有生理缺陷的学生走向自信还要有一个底线,那就是班主任充分相信这个孩子可以走向成功。说及此事,王立华将话锋一转:“我们大都读过《红楼梦》吧,人们想没想到过为什么里面的女孩子都那么可爱?我想,关键是在曹雪芹的眼里,少女便是天地精英,便是本来就存在于天地间的大自然。在他看来,世上最有价值的,就是这些美丽的、拒绝名利的生命自然。她们的天性,是一个被曙光所照射的原始海洋与原始宇宙。在海洋的深处与宇宙的深处,她们洞察人间全部龌龊的眼睛与性灵。”王立华说,我就是把我的所有学生都看作是最美丽的“自然”生命,我不想让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异化。即使有的同学有些生理或心理缺陷,但那不是他的错,是大人将其固有的美丽扼杀了。所以,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生命还原成本色,让美丽回归孩子;让天真与纯情与他们结伴,让内蕴的潜质在他们那里勃发。
“我的班级名叫激情七班。”
历史上的许多大哲学家,其实都称得上是大诗人,他们要用前所未有的思想观念,去营造子虚乌有的世界。就是黑格尔这个素以概念、抽象和思辨著称的哲学家,其实也是一个大诗人。他的逻辑学在本质上与诗是相通的,就是“凭空”给世界一个“说法”。
年仅23岁的王立华不是哲学家,也不是诗人,但他那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却格外令人敬仰。他购置了上万元的书刊,几乎花尽了所有的积蓄。博览群书,尤其是爱看有思想的新书,不仅吸收其间的精华,还要加点眉批与旁批,天马行空地点评一番。他很欣赏每年完成20部大预算电影的派拉蒙影业公司首脑谢里•兰辛的一段话:“技术性的革新足以让人兴奋,但对于每个个体的生命来说,惟一重要的仍然是人性的亲近。热爱人们,热爱你所做的一切。世界上的所有技术永远无法带给你任何真正的幸福。”翻阅王立华的日记和他在全国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你都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特殊关注,对学生的全心热爱。他说:“我讨厌矫情,只要你走进校园,看到孩子,你就会看到远离矫情的那种清纯与朴实。他们和社会上的人不一样,有的人想着如何赚钱,孩子们却想着如何获取知识与精神愉悦。于是,我便会涌动起一种激情,为能与他们共同挥洒生命而快乐。”他自豪地告诉记者:“我和同学们为班级起名叫激情七班。为幸福人生奠基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班训,让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美丽是每一个学生的口头禅。”
王立华打破班长终身制,实行值周班长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过一次“官”瘤,真正体验做“官”的苦恼与幸福。学生日常行为报告单、家校联系表。家长建议反馈表、合作互评提高表、学习实力现状分析表等等,以及激情七班十读书、激情七班师生十约定、激情七班学生干部十作风、激情七班十提倡。激情七班十忌、激情七班十无等规定,都是在人性的光照之下,师生“吃螃蟹”的结果。他们“吃”得不合传统,“吃”得离经叛道;但却“吃”得意气风发。
有人告诉王立华:“矫矫者易折。”王立华笑笑:“有失就有得,即使我失败了,也还可以为其他班主任提供一份借鉴吧”他在“固执己见”,他与学生有一个约定:激情不可灭,人性不能少,“螃蟹”坚决吃,幸福共同造。
新闻评论:一个学生就是一个课题
中国教育报  2003-08-28  本报记者 陶继新

教育科研如何进行?山东省临沂八中班主任王立华开辟了一条新思路——一个学生就是一个课题。  
在山东省临沂八中班主任王立华的办公室里,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课题研究档案盒,这些都是他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所确立的科研课题。他已经将每一个学生视作是科研课题来研究。  
王立华的班上有68名学生,他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水平、思维品质等具体情况,征得学生的同意后,为每个学生确立了一个符合该学生实际的科研课题,共设立了68个课题。而且,他还把学生也纳入研究体系,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研究自己的成长。  
“这些课题都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而设立的。”采访中,王立华对记者说。他从“聂剑如何做一个优秀班长的实验与研究”的档案盒里,为记者拿出了6万多字的研究材料,对于聂剑各种情况的前测数据、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规划设想、预期目标等,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王老师按照科研的要求来研究聂剑的成长,力促聂剑在自己的极限范围内达到最佳发展。已步入初二学年的聂剑,作为该校2001级7班的班长、校学生会副主席,已经是“蜚声全校”,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了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可,学习成绩在全校也是遥遥领先。  
初二上学期,王立华因各种原因,在校时间非常短,就在班主任不在校的情况下,聂剑经常代班主任出席班主任会议,发课本,组织全班同学备战期中抽测、秋季运动会、迎接各学校的参观等,他均圆满完成了任务。王立华还为马国力同学设立了“马国力学习超高效策略的开发研究”。因为马国力身体状况不佳,一个学期经常有几个星期不能上课,最长的时候多达两个月。王老师和马国力一起,已经开发出了3万多字的适合马国力学习的预习、听课、复习、自学、考试等学习策略。尽管马国力每个学期总要落下不少课程,在校学习的时间比一般的学生短,但马国力的学习成绩照样在班级、全校遥遥领先,每次考试都能进入年级“学习十佳”,有时还能高居榜首。  
由于科研课题确立到了每个学生身上,经过前测、可行性分析、帮辅策略的论证等,王立华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水平等情况了如指掌,在帮、辅、引导学生时,就有了很大的针对性,给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最合理的发展方向和途径,而学生自己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也研究老师为自己的成长所确立的课题,学生便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新的自我发展,均能实现自己中学这个年龄段独特的生命价值。
2007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进展综述
山东省临沂八中  王立华

摘 要:尽管班主任工作制度在国内确立已多年,但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门独立学科进行自主研究起步较晚。在不长的探索时间里,国内的班主任工作理论从无到有,体系逐渐走向完善,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班主任工作理论。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2007年的理论研究又凸显了一些新的特点,为国内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建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进展综述,空前重视,实质性突破,

2007年是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改革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形势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研究出现了许多鲜明而独特的内涵。自从1942年正式设立“班主任”这一岗位以来,2007年的理论研究的实践层次与理论水平均达到了历史新高。
一、理论意识:对理论研究的空前重视
(一)专业平台的探讨力求更系统、更科学
作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的专业平台,《班主任之友》与《班主任》都从栏目设置上进行了科学调整。《班主任》按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体现形式系统地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近20个栏目,全面地推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这体现了理论研究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本质的本真要求。《班主任之友》从整体上分为“教之思(侧重基本理论的探讨)”“教之行(侧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教之趣(侧重工作情趣的挖掘)”三大栏目,每个栏目下面又分出一些子栏目。这样设计,使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理性思考、对班主任的实践经验的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情趣等三个范畴在逻辑上完整地联为一体。
(二)教育类权威报刊的专辑、专栏或专版关注
2007年,一些教育类权威报刊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出专辑、辟专版或设专栏予以探讨,有些报刊还专门针对一些热点问题、现象设专栏刊登观点并不一致的文章进行争鸣。如《人民教育》在第15—16期推出了“班主任工作策略”专辑,分“理念篇”“班级篇”“艺术篇”“师爱篇”介绍了安徽省安庆市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中国教师报》《德育报》《现代教育导报》分别设立了“班级在线”“您好,班主任”“班主任”版;《中国德育》在第9期推出了《班主任专业化制度建设的校本实践》等几篇文章对“班主任专业化”给予了关注;《上海教育科研》在第11期设“专题探讨”栏目推出了《班主任——一种事业的追求》《班主任的尴尬使命》等观点并不一致的一组文章。
(三)基本原理研究热的再度兴起
基本原理研究热最初出现在国内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的移植、草创时期。2007年,一些理论者对基本原理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出现缘由。当前,学校教育制度与学校状况导致学生行为管理与个别指导的真空,从而促生了学生行为管理与指导责任制;在级任教师制、指导制、导师制等制度的沿革后,国内设立了班主任这一岗位。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国内特有历史时期的独特产物,出现和存在都有历史性。
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功能定位。对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功能,2007年的理论研究给予了重新认定。(1)怎么强调班主任的重要性都不为过。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在《人民教育》发文指出,中小学班主任的素质如何,他们开展工作的效果如何,关系到整个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关系到中小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怎么强调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都不过分[ii]。(2)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的主业。“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既有严肃的科学性,又有现实的针对性[iii]。(3)班主任是素质教育最前沿的实施者。班主任是素质教育最前沿的实施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学校千头万绪的工作,都需要班主任点点滴滴地去贯彻和完成[iv]。
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规划。班级的性别文化、和谐班级建设、学生教育本土化等新领域的研究结果在2007年不断见诸报端。如有论者认为,班级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整体系统,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应从班级人际环境的创设、班级情感环境的创设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v]。有论者认为,整体网分析可以描述网络成员的整体性关系及他们的社会结构,是研究学生人际关系并据此对其进行关系管理的最新范式[vi]。
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推进策略。2007年,论者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推进策略的有了新的关注视点。(1)用教育智慧推进日常工作。由于新问题、新现象不断出现,而日常工作又烦琐、细致,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的生成,如有论者在《班主任实践智慧操练》[vii]中列举了一些日常工作的常规工作内容,并设计了近十种闪烁智慧光芒的解决策略、方法。(2)班主任工作信息化的建设。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大规模地走进班主任的工作时空。2007年的探讨还对班级博客的运用给予了足够关注,认为班主任应使博客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实现家校配合的中介、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学园[viii]。
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发展去向。2007年的理论研究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去向做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价值判断。(1)随着班级管理性质的转变,可以拓展这些研究领域:个体在班级中的发展机制、班级形态和班级发展机制、学生发展需要和班级教育改革、学校系统变革结合起来[ix]。(2)班级设置生态化要求越来越高,班级教育的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班主任工作的水平要求日趋专业化,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日趋多元化,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日趋信息化[x]。(3)教育和社会高度进步、发达的时候,必将是班主任使命终结的时刻[xi]。
(四)著书立说的潮流涌起,理论著作大量涌现
2007年,新出版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究方向的理论书籍大量涌现,笔者在2008年1月6日用百度搜索引擎,先后输入“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出版社”“2007”等字样后,在0.038秒的时间内就找到了约11万条信息。这些理论书籍有的侧重于纯粹的理论建构,有的侧重于实践经验的提升。在这些理论著作中,结合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训热的需求,出现了大量的冠以“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材”字样的著作,如《今天,怎样做班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分学段编写)、《初中班主任工作精彩案例》(开明出版社,唐为民等编)。
二、理论内容:理论探讨新领域的不同层次的涉及
(一)班主任任职资格机制的理论假设
200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颁行后,赋予了中小学班主任以专业形象。因此,班主任任职资格的取得机制也相应地提上了2007年理论建构的日程。(1)国家意志层面。加快班主任资格证书制度、班主任培训机构认定制度以及班主任培训课程鉴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xii]。(2)基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层面。班主任资格证的取得要综合考核班主任人选的学历水平、职业道德水平、班级管理能力、个性特征等素养[xiii]。(3)学校层面。学校应成立班主任资格评审委员会,通过自主申报、教育管理思想陈述、班集体建设方案设计、班主任专业成长成果展示、家长和学生及科任教师评议等规定程序,组织开展班主任资格评审工作。[xiv]
(二)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冷静思考
专业培训是2007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一个热门话题。结合这一热点,理论者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内容进行了冷静分析。(1)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是指班集体建设、团队活动的指导、与学生谈话的艺术等;教育专业是指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生精神成长相关的知识[xv]。(2)培训形式。培训应由过去的行政管理为主过渡到社会化、行业化、专业化与行政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将培训重点放在校本培训上[xvi]。(3)培训策略。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应选取实效化的组织形式,如“综合模块加菜单自选模块”“同课例不同方案设计加受训者答辩式点评”“班主任的自助培训”等[xvii]。(4)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规范班主任培训“遍地开花”、良莠不齐的状况,提高培训实效性;如何使培训真正贴近一线,成为一项常规工作,满足大多数普通班主任的成长需要[xviii]。
(三)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策略的多元化分析
在前期探讨的基础上,2007年的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探讨把主要目光放在了实践策略的打造上。(1)一线班主任的分析立场。班主任要在班集体建设实践中,把自身的知识经验转化为个人的教育智慧,增强专业智能、提升人格素养,促进专业发展[xix]。(2)教育行政人员的分析立场。班主任专业化需要制度的保障,制度建构应从建立准入制度、健全培训制度、完善评价制度、建立职称评聘制度等四个方面入手[xx]。(3)专家学者的分析立场。班主任要从正确认识自主专业发展的意义、扩大班主任的专业自主范围等方面选择自主专业发展的成长范式[xxi]。(4)学校管理者的分析立场。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必须借助校本管理机制[xxii]。这些理论文字还停留在直接经验总结和一般性描述的水平上,仍不足以形成构建严谨的理论体系的基础。
(四)对和谐班级建设的初步理解。
2007年的理论研究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构建和谐班级,是中小学班级建设的新追求。(1)缘由分析。构建和谐班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和谐社区的建设[xxiii]。(2)内涵探讨。和谐班级是学生个体和谐、生生和谐、师生和谐、与环境和谐的班级,具有团结互助、管理民主、平等公正、纪律严明、充满活力、环境整洁等特征[xxiv]。(3)策略打造。宏观上,班主任在建设和谐班级中的作用需要重新定位[xxv];中观上,要靠制度创建和谐的班级,使班级管理真正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xxvi];微观上,要从和谐的师生关系建构、高雅的教育生态环境的营造等具体工作中构建和谐班级[xxvii]。这些理论文字大多是由和谐社会理论演绎而来的理论假设,研究缺乏严密、科学的规范程序,其稳定性和解释性有待验证。
三、理论方法:常规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深化运用
(一)比较研究法的有效运用
2007年,理论者把我国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和国外的学生教育工作放在一起对比研究。(1)研究对象。把大陆“班级管理”、台湾地区的“班级经营”和美国的“课堂管理”视为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xxviii]。(2)研究内容。从大陆和台湾地区对班级进行管理的不同称呼切入展开论述,结合大陆的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从“学生被排斥在管理主体之外”“学生只是服务于集体存在的‘工具’”“管理手段重权力,轻策略和效益”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大陆的班级管理理念[xxix];对国内外诸种学生管理与指导的责任制度加以比较,并着重比较我国现行班主任制与俄国班主任制的异同[xxx]。2007年的比较研究,找出了国外、国内各地区关于学生教育工作的共性问题,也发现了国内各地区班主任工作的理念建构与实践范式的一些特殊问题。
(二)多学科的研究立场的选择
2007年的理论研究,各学科的研究立场的选择痕迹是清晰的。如有论者从心理学策略的建构角度阐释了新时期如何做班主任工作,并介绍了“用行为矫正法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运用群体心理效应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等几种心理学策略[xxxi];有论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对班级进行社会化管理,把现实社会中的运行机制引入到这个“样本社会”中,让学生对社会分工有初步的认识,体验时代脉搏[xxxii];有论者从企业管理经验提升班主任工作经验,并从“老板形象与班主任形象”“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xxxiii]。站在不同学科的理论立场推进研究,有利于全方位、立体化的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
(三)实践经验升华的扎实推进
对优秀班主任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提升,在丰富优秀班主任的个性化内涵的同时,也使其经验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原理。2007年的此项研究体现在三个方面:(1)有关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的刊物、著作加强了研究。如《班主任之友》分12期刊登了李镇西的实践经验;一些论著总结了一些优秀班主任的实践经验,像《班主任理论与实务》[xxxiv]一书单列了一节介绍魏书生等老师的个性化经验。(2)有的在校研究生也把优秀班主任的个性化经验作为研究方向,比如张艳薇的“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xxxv]。(3)众多班主任加强了对自己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翻开任何一本有关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报刊,很容易找到类似的总结文章,如有论者从“将班主任的工作计划以课题形式来确立和操作”等方面探讨了管理实践如何走向研究性[xxxvi],有论者结合实践提升出了中小学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运转模式[xxxvii]。不少班主任也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理论主张,如在《回归生命——一位班主任的生命教育实践》中,作者提出班主任工作要回归生命教育的原点。[xxxviii]
四、理论效益:理论研究难点、疑点、盲点得以实质性突破
(一)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归因与消解策略的打造
2007年的理论研究发现,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中,最为严重的是班主任的职业倦怠。(1)体现形式。主要体现为班主任的情绪低落、处事的非人性化、职业成就感低 [xxxix]。(2)出现原因。现实压力过大、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付出和回报失衡、不合理的考评制度、家庭责任转嫁于学校教育等因素导致班主任的职业倦怠[xl]。(3)消解策略。班主任要具备阳光心态,提升职业幸福感;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把班主任从大量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改班主任“兼职”为“主业”,学校要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并明确规定班主任的工作量;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新机制,改善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社会地位[xli];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地位,增强他们的专业尊严感觉[xlii]。这些论断大多是就教育问题探讨教育问题,没有从社会大环境的营造、家长支持水平的提高等社会改造的视角来关注这一问题。因此,这对于解决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有一定的作用,但幻想它能“包打天下”解决全部问题是不现实的。
(二)班主任整合学科教师教育力量的机制建构的回答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负责人,本应负责管理学生和任课教师,实际情况却是班主任管理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去管理任科教师可能会招致任科老师的反感乃至反对。对此,不少理论者积极寻求变革思路。(1)应从意识转变上进行呼吁,号召任课教师把学科知识上升到人生意义的层面,担当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任务,做学生的人生导师[xliii]。(2)学校要改变现有的教师评价制度,回归班主任的“主任本色”,授予并落实班主任管理任科教师的权利,并将学科教师的评价和班级整体表现融合起来[xliv]。
(三)“班主任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推出
实用思想一直伴随着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建构,2007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构也有这种探讨愿望,并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班主任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1)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首先,在“应试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关注的是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其次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在急剧变化时期,容易出现不正常心理;再次是社会竞争和升学带来的巨大压力[xlv]。(2)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学生常见的精神疾患有抑郁症、多动症、焦虑症等[xlvi]。(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课堂实施:中小学班主任要从教学原则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挖掘、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学方法的艺术化等方面系统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xlvii]。班级辅导: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中,论者从基本方法、基本途径等方面系统的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班级日常实施[xlviii]。本土化实施:民族地区的学校面对各种文化的碰撞,要结合本民族、本地实际引领民族学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xlix]。这些“班主任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简便易行,有效地满足了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匮乏的迫切要求。
(四)“班主任专业化”争执的合理解决
2007年,“班主任专业化”的探讨出现了争论的局面,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班主任专业化能不能立得住”这一元问题的认识上。(1)能立住。典型观点是走向班主任专业化,符合教育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需要[l];班主任专业化是学生精神健康发展的要求,是教师发展的追求,是转变班主任队伍现状的需要,是优质教育的呼唤[li]。(2)立不住。典型的论调是“所谓‘班主任专业化’,正是从把‘教师专业化’人为地窄化为‘某种课程专业化’倾向中派生出来的遐想。这种片面的专业化,以‘专业’为诱饵,把辛勤劳动的中小学教师引进牛角尖,各自‘在螺狮壳中做道场’。”[lii]之所以出现争执,是因为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一样:一些远离一线的教授、学者从本质规律上来探讨“班主任专业化”不成立,换言之,他们追求的是学术逻辑上的不成立;而一些基层实践者则从现行教育形制下的班主任工作需要专业化,有存在的社会与历史时空,他们追求的是现实需要上的成立。关于“班主任专业化”的争论,存在理论依据需要整合的欠缺:理论依据需要形成整体性,不是一星半点;运用各种依据要有自己的核心主张,依据能支持自己的主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后,尽管没有形成书面的统一意见,但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探讨的论者达成了共识:班主任专业化应建立在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上;班主任应该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径;班主任的素养应该达到专业化的境界。

陈桂生.班主任制[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
[ii] 陈小娅.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J].人民教育,2007,(23).
[iii] 魏永田.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的主业[J].天津教育,2007,(5).
[iv] 中国教育报记者.班主任:说爱,不容易[N].中国教育报,2007-1-22(3).
[v] 田友谊.中小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2).
[vi] 高中建等.整体网分析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基于一个案例的解读[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7).
[vii] 陈爱苾.班主任实践智慧操练[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 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
[viii] 袁孝保等.校园博客:班主任工作的新伙伴[J].中国教育学刊,2007,(3).
[ix] 李伟胜.试析教育管理学视角的班级研究[J].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7,(1).
[x] 王立华.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07,(5-6).
[xi] 王培峰.班主任的尴尬使命[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
[xii] 王立华.班主任专业化:工作范式的转型[J].教育管理,2007,(3).
[xiii] 丁中秋.从班主任案例研究中汲取教育智慧[J].基础教育,2007,(4).
[xiv] 江兴代.班主任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J].人民教育,2007,(15-16).
[xv] 任国平.让班主任成为精神成长的关怀者 [J].人民教育,2007,(11).
[xvi] 张岚等.培养有智慧的班主任[J].人民教育,2007,(10).
[xvii] 武俊秋等.班主任专业培训有效形式探讨[J].人民教育,2007,(7).
[xviii] 白宏太.关注班主任的生存状态——由2007年班主任培训热说开去[J].人民教育,2007,(24).
[xix] 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化的载体[J].班主任之友,2007,(2).
[xx] 杨连山.班主任专业化需要制度保障[J].班主任,2007,(11).
[xxi] 杨连山.班主任要坚持自主专业发展[J].班主任,2007,(2).
[xxii] 陆芳.校本管理:为班主任开启一扇成长之窗[J].小学德育,2007,(5).
[xxiii] 傅兆兰.和谐班级:班级管理新追求[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xxiv] 傅兆兰.和谐班级:班级管理新追求[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xxv] 曹流咏.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中班主任的作用[J].甘肃教育,2007,( 14).
[xxvi] 王顺双.构建和谐班级制度的理性要求[J].班主任之友,2007,(4).
[xxvii] 武正尚.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班级[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3).
[xxviii] 李伟胜.试析教育管理学视角的班级研究[J].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7,(1).
[xxix] 王本余.从两个定义反观班级管理理念[J].班主任,2007,(4).
[xxx] 陈桂生. 学生管理与指导责任制度比较[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xxxi] 董奇等.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策略[J].人民教育,2007,(20).
[xxxii] 姜红.班级社会化管理的探索[J].班主任之友,2007,(1).
[xxxiii] 吴志平.借鉴企业管理经验经营班级[J].班主任之友,2007,(7).
[xxxiv] 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xxxv] 张艳薇.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xxxvi] 周耀威.让班主任走向研究性的班级管理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8).
[xxxvii] 屈凯.中小学班委会的自我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9).
[xxxviii] 王立华.回归生命——一位班主任的生命教育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xxxix] 提秀雷.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J].班主任之友,2007,(3).
[xl] 冯心怡. 四川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N],中国教育报,2007-1-22(3).
[xli] 贾传利.班主任自我减负的几点做法[J].班主任之友,2007,(12).
[xlii] 白宏太.关注班主任的生存状态——由2007年班主任培训热说开去[J].人民教育,2007,(24).
[xliii] 刘彭芝.一个中学校长的德育思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7-8).
[xliv] 周彬.班主任的“主任角色”与“管理之道”[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
[xlv] 艾翠玲.班主任要成为称职的心理咨询员[J].素质教育论坛,2007,(4).
[xlvi] 汤新华等.中小学生常见精神疾患案例[J].班主任,2007,(10).
[xlvii] 张嘉玮.中小学班主任怎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3).
[xlviii] 傅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xlix] 尔杰草.对现代教育与民族学生“理性自我”构建的思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l] 王桃英.走向班主任专业化[J].班主任,2007,(1).
[li] 王在勇.再谈班主任的专业化[J].当代教育科学,2007,(5-6).
[lii] 陈桂生.班主任专业化质疑[J].教育参考,2007,(8).

注:该文已在《班主任之友》2008年第5期发表。
大众网临沂3月14日讯 (记者 李龙 实习生 尹丹 通讯员 刘学军)3月5日,《山东教育报》公布“2011山东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结果,罗庄区临沂光耀实验学校副校长王立华荣膺这一称号。    王立华热心于基础教育研究,在班主任工作、教师专业成长、写作教学三个领域尤为突出。他发表的理论文字具有原创特点,提出的“回归原点做教育”“教师日常成长追求‘关键一跃’”“给学生推荐个性化学习模型”“确定学力测量工具”等主张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他出版著作5部,发表的文章中,有8篇被国内学术权威机构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他的研究、实践曾被《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小学管理》等报刊、媒介多次报道,曾作为《班主任之友》《班主任》《教育文摘周报》等报刊的封面人物予以宣传。他还曾被评为山东省2006年年度教育创新人物、《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作为教育部2007年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辅导教师、2009年骨干班主任国家级培训主讲教师、2011年骨干班主任国家级培训特聘导师、山东省中小学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成员,他先后应邀到全国各地做专题讲演近600场。







《班主任兵法》作者万玮:一部"兵法"闯"江湖" 2010年04月02日  作者:计琳 徐星   来源:中国教育报
  【因为写了一本《班主任兵法》,6年前,名不见经传的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教师万玮一炮打响,在全国基础教育界获得广泛关注,被网友形容为“红遍全国班主任圈这个‘江湖’”。
  也是因为《班主任兵法》,6年来,年轻的万玮遭遇了来自各方的种种争议,包括名师李镇西在内的不少教育工作者对其用“兵法”“对付”学生的做法提出了强烈质疑。
  从初出茅庐的迷茫与挣扎,到理性反思后的初尝胜果,再到深刻反省后的重新出发,6年中,万玮始终没有放弃对班主任工作的探索。
  从《班主任兵法2》到《班主任兵法》(修订版),再到今年5月即将推出的《班主任兵法3》,每一次总结与反思带给他的都是“质”的飞跃和“心”的升华。
  这段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记录了一位年轻班主任的不懈追求和成长蜕变,也记录着年轻一代教师所共有的彷徨与坚守,激情与梦想。】
万玮:一部“兵法”闯“江湖”
  ■本报记者 计琳 实习生 徐星
万玮与学生 李立基 摄
万玮在图书馆
  再见万玮,他依然戴着细框眼镜,依然有着温和嗓音,依然透着浓浓的书卷气。但与6年前初露锋芒、年少气盛的他相比,今天的万玮显得更为理性、平和。从成名到成熟,万玮经历着成长的烦恼,也体验着成长的快乐。
  “耻”字当头思“兵法”
  就像从未想过自己会因班主任工作走红全国一样,14年前的万玮也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
  那一年,就读复旦数学系的万玮成为“友邦—复旦精算中心”的第一批毕业生,握有“北美精算师证书”、“优秀毕业生”等名头响亮的“敲门砖”,但他终究没有接过太平洋保险公司总裁亲手递出的“橄榄枝”。
  改变万玮选择的是一次偶然的市场招聘会,在那个会场上,他遇到了当年享誉全国的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冯校长邀请我去他的学校参观,用自己珍藏的上好龙井款待我,与我畅谈他的教育理想。”说起这些情形,万玮依然激动,“对于初出校门的我来说,冯校长的礼贤下士和教育激情带给了我极大的触动,这种感觉在外资公司是无法感受到的。”
  也是在那一年,冯恩洪的建平教育集团创办了上海平和双语学校,并诚邀万玮加入。“我几乎没有犹豫就走进了平和,我喜欢学校,当时我想,一个人一生中能有机会参与一所学校的创办,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然而从教之路并非如万玮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名牌大学的文凭在做好教师这一问题上不起决定作用。”万玮说。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讲课时,他用10分钟就讲完了全部的内容,然后愣在那里想“那么点简单的内容怎么可能要讲40分钟”这个问题。
  更令万玮措手不及的是随后接手的班主任工作。学生进入初中后逐渐表现出心理上的叛逆,特别是一些男生开始调皮捣蛋。全班40名学生,有30个小霸王似的“大金刚”。班里“烽烟不断”,万玮手忙脚乱。
  一天,校长在全校教师大会上点名批评了万玮带的班,羞愧无比的他事后几乎是含着泪向全班学生倾诉自己对他们的友好和奉献。本想以情动人,但有两个男生的表现却让万玮至今难忘。他们斜坐在座位上,脸上一副毫不在乎的表情,一名男生还嬉笑着说:“万老师,你就别再说了,我们知道你是为我们好,但我们就是要和你对着干!”这句话像惊雷般震得万玮愣在那里,嘴巴张了又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结果很容易预料,由于所带班级成绩差、纪律差,还经常出事,万玮被学校撤去了班主任的职务。
  撤职,这对一贯自视甚高的万玮而言无疑是晴空霹雳,他甚至一度怀疑天生性格内向又缺乏管理经验的自己能否胜任教师职业。
  值得庆幸的是,在感到极度耻辱的情况下,万玮选择了坚持,选择了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
  “那一两年时间,我是在反思中度过的。我苦苦思索失败的原因,不断分析为什么学生明知我对他们好还要和我作对。我回忆自己和学生交往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再假设如果从头开始我究竟应该怎么做、怎么说。”万玮说。
  在经历了痛苦的反思和总结后,他像闭关修炼后的武士一样,期望“出山”。正好一届学生带完,校领导感动于他的积极态度与反思精神,让他回到六年级重新做班主任。
  令万玮欣喜的是,这个班级他带得很轻松也很成功。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他不再有失控的感觉,而是逐渐体会到了带班的快乐。在此基础上,他继续不断思考如何对待问题学生、如何处理困难情境等。回首那段日子,万玮笑着说:“学数学的人,通常都会一题多解,我就是这样的,总想在几种做法中选择最佳的一种。”
  因此,他思考解决问题的一切可能性,分析总结导致学生转变的一切原因,并将这些想法和经验以网络日记的形式,发表在班主任圈内很有名的“K12班主任论坛”上,起名“平和秘籍”。该系列文章在论坛上一经贴出,就引起热烈反响。许多网友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很多老师用赞赏的、崇敬的、好奇的回帖表示着他们对万玮的支持。
  联想到平时喜欢看的《三国演义》以及古代兵法,万玮趁热打铁地将班主任工作经验与兵法相结合,写下了《班主任兵法》,成为“K12教育论坛”点击率最高的帖子之一,并最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
  《班主任兵法》中,除了有他总结出来的与兵法相结合的为师之道,也记录了很多他亲历的教育故事。在“一立千钧”中,万玮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为了解决学生自修纪律差的问题,他强忍怒火,在学生面前进行自我批评,并惩罚自己当众站立半小时,独特的教育方式使所有学生受到震撼。此后,班级的课堂纪律不再成为问题。“围而不打”讲的是面对经常带领女生和老师作对的“女大王”,他“内紧外松”、“围而不打”,将其身边意志较弱的同盟者“各个击破”,最后令“女大王”主动认错……
  许多老师在读过《班主任兵法》后感叹:“我怎么就没想到这样做呢?”而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德育室教研员、多年研究班主任工作的欧阳书伟看来,万玮以全新的管理理念、真实的场景再现,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工作模式,大胆运用长期阅读积累的兵法理论,用一套又一套令同行惊讶不已的高招解决了班主任工作中的困惑。
  《班主任兵法》火了,万玮也一雪前“耻”。6年中,这本“兵法”已重印15次,销量近20万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成为近几年国内最畅销的教育类书籍之一。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46
反思“兵法”强“内功”  然而,随着《班主任兵法》的畅销,各种争议也接踵而来。名师李镇西专门在网上发帖,直言:“班主任需要智慧,需要艺术,需要策略,需要谋划,但不需要‘兵法’!千万不要以学生为敌,哪怕是无意识的。”主要从事班主任工作研究、现已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的王晓春还专门开了一个“评《班主任兵法》”的系列帖子,逐条批评书中的观点。不少网友甚至发出这样的质评:“你对学生‘以毒攻毒’,学生不可以‘以牙还牙’吗?”
  严厉的批评让万玮又一次落入“谷底”,几乎有了放弃写“兵法”的念头。是身边同事和网友的鼓励,给了他重拾信心的勇气,不服输的他又一次选择了在挫折中反思,在反思中崛起。
  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万玮想起了全国德育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毛蓓蕾。“毛老师的宽容和博大让我印象深刻。”万玮清楚地记得自己刚当教师时,毛蓓蕾老师来听课的情景,“她一边皱眉,一边在本子上写着什么。课后我紧张地等待着她的‘训斥’,可是毛老师一点没有批评和责怪之意,她说‘你刚开始上课就能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接着和我一起分析了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并送了我一本《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
  这本书一直放在万玮的案头,不知被翻阅了多少遍。“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毛老师并非不懂这些‘兵法’,但是她没有直接用于学生,而是将这些‘术’融入了她对学生无尽的爱中,这是‘道’的力量,是教师人格的力量。”
  《班主任兵法》出版后近两年的时间里,万玮逐渐从最初的兴奋、激动变得平和、理智。更重要的是,他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我对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兵法’博大精深,内涵深远,我最多只是掌握了一点皮毛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班主任兵法》不能说是一部很成熟的作品。”万玮说。
  2008年,《班主任兵法2》出版,万玮以日记体方式,记录了一个特殊的初三班级短短28天里的28堂奇妙课程。2009年,《班主任兵法》出了修订版,对于原版中的一些极端观点和表述,万玮一一作了修正。一些细心的读者对此给予了肯定与好评。
  “《班主任兵法》曾让我激动,让我兴奋,也让我成长。重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5年前的自己,年轻,有冲劲,敢于冒险。就好像成长中的学生总是要犯错一样,我相信,这种错误本身也是充满价值的。”万玮说。随着对班主任工作研究的深入,他开始意识到,方法为王在教育领域并不总是正确,方法背后的价值取向更加重要。换句话说,有些方法,短期有效,长期来看,可能会有副作用,甚至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曾经有一位网友在质疑这本书时引用过《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兵者,诡道也’。当初我还不服气,认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现在我明白了,如果我的眼光总是盯着那只老鼠的话,我已经走入狭隘。”万玮说,“聪明地做班主任工作和智慧地做班主任工作有着本质区别,这种区别就在于老师对学生、对教育爱的程度。”
  于是,万玮开始“拉长焦距”、放眼长远,在关注学生当前表现的同时,更多思考他们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他开始不再拘泥于一得一失,学会宽容;不再功利,让自己的眼界变得开阔。当再次遇到批评他的人时,他不再与之争辩,而是认真思考其批评话语中的合理成分。
  经历了思想上质的转变,万玮对“班主任兵法”有了新的理解。
  同样是针对学生偷懒、不认真完成作业的问题,在第一本“兵法”中,他用的是“倒转乾坤”之计:对不认真做作业的学生不直接点名批评,而是先让做得好的学生站起来,当有些没做订正作业的同学还坐在位子上幸灾乐祸时,忽然让站着的同学坐下,叫坐着的同学站起来。对比强烈、生死两重天般的体验让学生印象深刻,之后这些学生大都能认真做作业了。
  而在《班主任兵法2》中,面对类似的学生问题,万玮有了不同的做法。他给学生讲述了几位名人的故事:曾国藩天赋不高,但从小刻苦读书,常常读书读到很晚,连想等他睡觉后再入室偷东西的贼都等得不耐烦了。勃朗特三姐妹的“天才”弟弟不能吃苦,终生碌碌无为,而三姐妹不怕艰苦与辛劳,都写出了不朽名著……讲过故事后,不用万玮进一步阐释,学生自己就从故事中悟出了“聪明是条件,勤奋才能成才”的道理。
  “如果只是对学生进行强制规定,虽然他们也可能遵从,却不一定是从心底愿意的,效果往往不好。”万玮说。
  反思是痛苦的,但也正是经历了这种痛苦,万玮的“兵法”渐渐超越了教育的技巧层面,开始探索如何唤醒美丽的人格和心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46
 “兵法”有形爱无境  万玮曾这样调侃自己:“我没有好的口才,没有俊朗的外表,好在头脑还算灵活,观察还算敏锐,于是我开始研究学生、研究方法,结果在这条路上一不小心走了很远。”
  然而采访越是深入,记者越是发现,万玮拥有的并不仅仅是聪明的头脑,总说自己没有做教师的天赋的他,有着使其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的许多好习惯。
  万玮每天有两项不可废弛的必修课,那就是阅读和写日记。每天回家,他都会花上两三个小时把当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最多的时候,他平均每天要在电脑里输入7000多字的日记。
  在万玮的电脑里有两个文件夹,一个记录一些稍纵即逝的想法与观点,另一个则收录了很多文摘。万玮说:“这些小文章就好像我做教育工作的资源库。”
  他还告诉记者,他从小就有做摘录笔记的习惯。在读中学时,就曾经有好几个剪报本。做老师的最初几年,他仍然坚持读到好的文章就剪下来保存,定期翻看,往往会有新的收获。
  有一次,万玮上课时发现不少学生开小差,提醒他们好几次都不奏效,突然想到不久前读过的一个故事,于是索性停了下来,用几分钟跟他们讲了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道理,学生们听得特别专注,讲完之后,他无须解释,学生们便明白了他的用意。接下来的半节课,学生们都很认真,几乎没有人再开小差。万玮从中受到启发,从此便热衷于收集这样的小故事,并且尝试着在教育的过程中使用它们。《班主任兵法》系列的陆续出版也得益于这些经年的积累。
  面对拘谨、内向的学生,万玮又想出了给学生作业本留言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孩子讷于言,却敏于文字。当我留言的时候,他们会在作业本里夹一张小纸条,上面写上一段话,作为对我的回复。有些回复让我特别感动,特别温暖。” 万玮说。
  学生林巧在给万玮的信中写道:“每一次我们班参加篮球或足球比赛,其他老师都不会看,唯独您会看,还不时帮我们加油助威。您经常在课上给我们讲一些小故事,既幽默又富有寓意,我们每一次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前几天您那一曲‘我是一只小小鸟’唱得让我们佩服极了,您总是给我们带来惊喜……”
  学生谢舒青记得:“万老师给我的第一篇评语就让我有些吃惊,他没有像一般数学老师那样写一些套话、老话,他努力地找寻我点滴的优点与进步。”在她眼里,万老师是严厉的。“但他很少发脾气,他通常会神色凝重地走进教室,一言不发,然后告诉我们他看到我们的行为很难过。每到这时,犯了错的我们都会很‘痛恨’自己的行为。”在她看来,万老师也是可爱的。“他会和我们一起背书,会在讲了一个冷笑话时独自哈哈大笑,会为我们做‘勇气测试’,会给我们读名人故事。”
  因为要回复这些留言,万玮总在找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机会。多年来,每次作业本发下来,学生们也都会在第一时间翻看,有时,还会好奇地打开同学的作业本,看看万老师给他人的评价是什么。时间长了,留言成了沟通师生关系最好的桥梁。
  学生荣雨告诉记者,“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都会翻开日记,看看万老师的评语,然后告诉自己,万老师对你那么信任,你可不能让万老师失望啊!”在初三毕业的时候,荣雨和同学们苦于不知要如何表达他们对万老师的谢意,冥思苦想后终于想到了寄托祝福的千纸鹤。“我还记得那天您看到这些千纸鹤之后激动的表情……其实您走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时,我们正悄悄躲在旁边的化学实验室里‘监视’着您呢!”看到荣雨在作业本上的“揭秘”,万玮的眼眶红了。
  正是这样不断地阅读、反思、交流、积累,才有了万玮创作“兵法”、反思“兵法”、修改“兵法”的水到渠成。
  如今,万玮担任了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助理兼教务处主任,开始承担起更多的行政管理工作,但他始终放不下的还是班主任工作。在他开设的班主任工作室里,他为老师们订下了与对自己同样严格的要求:参加班主任工作学习期间购买教育类图书每月不少于1本;积极拓宽视野,阅读其他图书每年不少于6本;养成定期撰写教育日志的习惯,每周不得少于3000字。他的同事丁雁告诉记者:“他总是要求老师们写博客,大家有时会叫苦,但事后想想水平确实是这样被他‘逼’出来的。”
  “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单纯地使用‘兵法’不会有长久的效果,提高自身修养,增加人格魅力才是根本之道。”万玮说这是他做了多年班主任后悟出的道理,希望与更多老师分享。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46
【实战案例】  顺水推舟
  晓东因痴迷于玩电脑而经常上课走神,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夸赞他在电脑方面有天分,让他做了电教委员,受到鼓励的晓东从此上课特别认真。
  欲擒故纵
  学生小明迟到了,老师并不立即质问与批评,而是在课间关切、和蔼地询问原因。面对老师的宽容,小明以后再也不好意思迟到了。
  投石问路
  老师常常表扬亮亮不存在的优点,把“石头”扔到了亮亮没有走过的“路”上,亮亮受到了指引与鼓励,不用老师督促,自己改掉了缺点。
  (以上为一些教师将万玮总结的“班主任兵法”应用于教学的真实案例)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47

  【兵法语录】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攻心,要能控制自己的内心,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心胸像天空一样开阔。攻心,还得了解学生心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知道,我们教师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所以,攻心乃是第一要务,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
  ——选自《班主任兵法》“攻心为上”
  我们的目标本质上与学生是一致的,可是为什么师生间还充满了“战争”……我认为,我们所缺少的只是对规律的认识,让我们吃力和痛苦的力量不是来自学生,而是来自违反规律。改变我们的工作方法吧!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的方式。
  ——选自《班主任兵法》“谋攻篇”
  一个新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级,新官上任第一件事,不是整顿班级面貌,不是处理问题学生,不是马上显露政绩,而是想办法和学生处理好关系,尽可能地培养师生情感,让他们接受你,喜欢你,尊重你,爱戴你。学生服你了,你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呢?
  ——选自《班主任兵法2》“亲其师,信其道”
  我曾经思考过很长时间关于“差生”的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差生”的“差”主要在于他的状态差……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状态,即学习状态、成长状态。学生是不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自信,人生态度是不是乐观,精神面貌是不是积极向上,这才是学校教育要着重关心和塑造的。任何时候,只要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改变了,他的人生就会完全不一样。
  ——选自《班主任兵法2》“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47
  【众家观点】
  万老师的方法再多,也不可能“屡试皆爽”,成功总需有个过程。我想,他今天的成功就在于他敢于实践,勤于总结吧。同时,我也从他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他对学生、对教育的那份挚爱。他对每一种方法的运用都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他对孩子的感情,孩子对他的感情,“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我想就是那个“爱”字。万老师用他的爱与方法结合,成就了教育的艺术。
  ——山东省蓬莱第三实验小学 丁清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爱不能解决教育的一切,教育同样需要智慧和方法。万玮通过反思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了许多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智慧与方法,视角独到,体悟深刻,其中蕴含着人的成长规律、人际交往规律,特别是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规律,最后融为对学生管理的智慧策略和方法体系。
  当然,谈到“兵法”,容易被认为存在技术或工具性倾向,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甚至被认为是专门对付学生的策略,忽略了作为教育之根本的爱和责任,所以受到一些质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万玮的作品,虽书名叫“班主任兵法”,我认为与军事上的兵法内涵不同。军事是以杀敌为取向、以战胜敌人为目标的,而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的、以是否达到育人目标论成败的。我们必须看到,如果没有真正的爱心作为支撑的话,即使拥有再高明的智慧,教育也必然是失败的。所以,万玮也好,我们都熟知的魏书生、李镇西也好,还有许许多多的优秀教师,也许他们强调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真挚的爱心,爱教育、爱孩子,并且都具有极高的教育智慧和极强的反思能力,所以他们殊途同归,均取得了巨大的教育成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于发友
  万玮的教育思想是扎根于现实土壤里的,虽然他所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但是他的工作方法是务实、勤奋和智慧的。
  老一辈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更集中倾向于“无私的爱”,像母亲一般,如同长者一般的爱。这正是那一代班主任美好情操、高尚师德风范的闪光处。而以万玮为代表的现代年轻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则更多的是朋友般的、平等的爱。他们对教师的工作性质有自己的解读。他们更注重来源于实践的经验。他们善于反思,善于挑战,善于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作为新一代班主任,万玮的工作艺术具有个性化和时代性。虽然他的有些做法在教育界还有着各种争议,但他敢于尝试,是很有勇气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万玮结合实践,大胆阐述自己的教育观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我们对教育思想的解读如同一潭活水,充满活力。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德育室教研员 欧阳书伟
  《中国教育报》2010年4月2日第3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48
转载:《班 主 任 兵 法》
作者:万玮(网名平和)
班主任兵法(1) 引言
    自从当了教师,就免不了与学生打交道。事实上,学生工作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一个教师,如果连学生都搞不定,这个教师基本不能算是成功的。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的确是越来越难搞定了。
新教师接一个新班的时候,由于大家都不熟悉,所以最初的一段时间基本是相安无事的。通常情况之下,双方都会相互地试探一下。学生有时会有两三个人率先发难,出一些难题让教师解决,如果教师显示出强大实力的话,学生们自然收敛起虚浮,认真对待教师;若是教师被试探出来“营寨空虚”,那么学生不久便会大举进攻,教师很可能一时抵挡不住,迅速败下阵来。
有些教师会选择先下手为强,所谓“两强相遇勇者胜”,如果接手的新班调皮捣蛋的学生比较多,他们会在遭遇战中,振作精神,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一些临时代课的教师,通常会做这种选择。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劈上三板斧再说,等到学生探明虚实,代课任务已经圆满结束了。
还有一些老师则根本不给学生接近的机会,冷若冰霜,从不跟学生拉家常,上完课就走,若有学生溺战,高悬免战牌,不与学生正面接触,不找学生谈心,不暴露自己真实想法,总之,不跟你战斗。你若不守纪律,我不与你交锋,回马便走,你若追上来,旁边自有班主任出来接住与你厮杀。对于一些副科老师来说,这是一种常用策略。
一个班级教的时间长了,师生双方知根知底了,便进入了持久战。有时候教师运气好,会碰到一个比较“弱”一些的班级,学生天生老实的居多,战斗力太差,教师不费什么力气便全部拿下。学生被拿下之后也没有“造反”的念头,学习成绩不一定好,班级工作也不一定突出,然而很稳定,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教师很省力。遗憾的是,从目前的趋势看,这样的班级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可能有人会问了,在你眼里,师生就是对立面,动不动就交战,你的教育观有问题。我说你错了,教师与学生天生就不是同一战壕里的人。教师与学生之间永远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反斗争的问题。其实本文探讨的就是教师如何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做得更高明的问题。学生不是教师,教师也不是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对手,其实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表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不重视学生而载在学生手里的教师可太多了!
    禅里面有一个经典的公案叫做《他不是我》,故事是这样的:
    宋朝时,两位日本僧人道元与明全结伴,渡海来中国留学。他们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参禅修行,孜孜不倦地求悟禅法。
    一个大热天,午饭后,道元前往延寿堂探望因病静养的明全。当他经过东廊来到佛殿之前时,看见一位老和尚,背驼如弓,眉白如雪,一手撑着拐杖,一手将香菇一颗颗地排在地砖上。僧人们都知道,寺院里需要食用大量香菇,必须趁着暑天烈日晒干,以便储存备用。
道元禅师认识这位老和尚,他是寺院里负责膳食炊事的“典座”。道元看到尽管骄阳当空,老和尚却没带斗笠,全身汗水淋淋的专心工作着,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赤日炎炎,热浪逼人,连廊荫下的道元都受不了,何况酷日下的古稀老人呢?年轻的留学僧顿生怜悯之心,于是趋前探问:
    “请问老师父今年贵庚?”
事实表明:学生总是帮学生的。即使犯错的学生再不好,教师只要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他也会受攻击。因此,切记不要与学生当众发生冲突,冲突一旦发生,教师肯定陷入被动。此外,也最好不要当众骂个别学生,当众罚个别学生,原理同上。至于杀鸡儆猴的事情,做的时候也要尤其谨慎,不要自己有什么把柄让学生捉住。
第二个错误,在师生冲突中帮助学生。校园里常常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有时候你教的学生与别的教师发生冲突了,学生拉你去帮忙,或者在你面前哭诉。通常这种情形中的教师都是不对的,或者教师在事情的过程中有过分的言行。此时,你一定要头脑冷静,可不能帮学生去出头,否则,你就是丧失了立场。几个月之后,人家师生言归于好了,你算什么?就算没有言归于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毕业之后,你和人家教师抬头不见低头见,到那时,就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了!你说你算怎么回事?还有一些教师,和其他教师有矛盾,竟然发动学生或者家长去告那位教师的状,这是典型的采取了下下之策还自以为得计的行为,这样的教师,基本上都是要自吞苦果的。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站错立场。
各位,如果还有哪位认为教师与学生不是两大阵营,竟可以私下与我探讨,鄙人十分愿意与您继续探讨这个问题。孔子教导我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嘛。呵呵。
闲话休说。现在无论哪位老师去接哪个班级,没有两把刷子通常是应付不下来的。运气不好者碰到一个棘手的班级,三下五除二便败下阵来。前几年,有关学校生活的日剧与港片很多,大都是讲学生怎么戏弄教师的,教师形象被极度丑化。学生最后通常是被一个临时教师或代课教师摆平的,而这个临时教师一般都没有教师资格,甚至还有可能是流氓出身,经过一番惊涛骇浪,也就是教师与学生斗智斗勇,教师智勇双全,将所有调皮学生一一收入账下,最终大功告成!这种片子极受学生欢迎,但是,不幸的是,剧中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以一种很愚蠢的形象出现的,不管是对学生严格的教师,还是对学生宽松的教师。尤其是教导,教导最坏了,好像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恨教导。我有时在想,教师是教学生知识的,怎么说也是知识的化身吧,怎么就成了“蠢”的代言人了?归根结底,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并没有展示出自己“智”的那一面。
学生最佩服的教师是什么类型的?让学生服气可以依*做事公正,让学生佩服只能依*教师的智慧了。师生是分属不同阵营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战”之中,如果能够智胜一筹,以智取胜,学生会甘愿做你的“手下败将”的!既然要以智取胜,我们就不能不依*军事思想,军事思想中有大智慧啊!
班主任兵法(2) 自保第一
一切军事思想的最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多地消灭敌人,尽可能多地保存自己。诸位别笑,道理虽然简单,未必人人都懂。以此类推,一切学生工作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学会自保。
教师在做学生工作时,在尽量多地转化学生的同时,首先得学会自保。
    说起这自保,真是太重要了。有一些老师因为不懂这个道理,而丢了饭碗。举个例子,诸位身边有没有被学生或者家长联名投诉赶下讲台的教师,好像这并不是很罕见吧。说起来,虽然教师与学生是冤家对头,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关系处理得很好啊。可见,教师要自保还是能够做到的,但是,真正要自保得很好,也不是那么容易。
对一名新教师而言,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是自保的一条途径。因为新教师还不太懂教育的规律,与学生太近,很容易为学生所伤。这就好像与敌人作战,如果敌强我弱,那还是与敌人离得远一点比较好。与学生保持距离,可以弥补新教师经验的不足,因为离学生太近,被学生一眼就看出虚实,从此对你没大没小,甚至称兄道弟,这教师的威信可就一点都没有了。
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是绝对不会让学生*得很近的。学生对他们可谓既敬且怕,一些平日里不苟言笑对学生冷若冰霜的教师偶尔露出一点笑脸,学生会觉得特别温暖,作文里都会写上。而新教师即使对学生笑得再灿烂,学生可能还不一定买账。
那么是不是教师就必须与学生保持距离呢?非也。譬如像李镇西博士这样的教育家,他与学生的关系就很近,但是学生也很尊重他。为什么呢?因为李镇西有个人魅力。关羽关云长可以单刀赴宴,全身而退,我们这等虾兵蟹将就别逞这个能了,否则便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师生之间的距离相当于战壕,教师可籍以藏身,一旦消除这个距离,那就是与学生短兵相接了,这个时候其他武器就没有用了,就得*教师的真功夫了。
当然有时为了教育的需要,教师可能必须与学生“亲密接触”。遇到一些特殊的学生个案,离得远远地教育可能就像隔靴搔痒一般没什么效果,这时候就需要“近身战斗”----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走进学生内心教师首先得敞开自己的心灵,需要老师有很高的技巧。以后我们会谈到这种方法,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战法”了,但是在敞开心扉的过程中自保的原则是不会变的。学生思想工作能做则做,不能做就罢手,千万不能硬来,最终把自己搭进去。
接下来不能不提身教,身教也是自保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可不像我们小的时候那么普遍的和蔼可亲了,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很强,对于教师和学校的一些不好的做法,一些家长会选择投诉。一些平时言谈举止比较随便的教师,可能他觉得自己也就是不拘小节,但实际容易被别人抓住小辫子,真要被投诉了,也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没啥说的。
这个问题不展开谈了,实际上大伙儿都很明白,古人就讲为人师表,这也是教师这门职业的特殊性,既然选择了做老师,又想继续做下去,就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你要真是放荡不羁,那么还是去做艺术家吧,做教师真不合适。
只有先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只有你自己先做好了才能教育学生去做。比如说,我们教育学生读书先做人,我们自己得会做人,而且得做给学生看;再比如,要是你自己整天带着耳机改作业看书,那么就别去勒令学生写作业不准听音乐,否则,你要是强制执行下去,你自己会被这个规定所伤。
 自保得比较好的老师通常都是有一些“绝活”的。教师如果学识比较渊博,学生总是很崇拜的。一个数学教师如果总是算错或者做不出学生问的问题的话,赶紧回家买几本习题集狂做,事实上,数学教师之所以不太爱写文章其原因就在于数学老师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花在做题上了!语文教师如果自己觉得写作水平尚可,大可以“下水” 与学生同游,如果能够有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最好,这样学生跟你学也更有信心。英语教师如果说一口流利标准的美语,那基本就高枕无忧了,学生会跟别的班的学生吹,我们英语老师,那英语说的,比美国人还标准!
除了在专业上能镇住学生之外,教师的幽默感也是学生很看重的。幽默的教师通常都很受学生的欢迎。其实,不仅学生欢迎,人民群众都喜欢幽默的人。学生每天读书也挺累的,碰到一个上课乏味的教师确实没劲,如果这教师还经常骂人,不逆反才怪。所以,既然学生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我们就努力培养一下自己的幽默细胞吧。
如果你幽默感实在太差,还有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很好,简单易行,就是多参加体育活动。要知道,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喜欢体育的,爱屋及乌,他们对于喜欢体育的教师也是特别有好感的。所以,如果你乒乓球打得好,不妨露两手,绝对能让学生崇拜你!经常参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是教师自保的一个良方。
真正懂得自保的教师是不会做体罚学生这样的傻事的,咱首先得懂法,青少年保护法也好,教育法也好,都写得明明白白的,如果不明白最好回去研究研究先。你说你一腔热血为教育,你说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可是最后人家给你告上法庭,你这教师也未免做得太失败了,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要是真在战场上,最先被消灭的,不是像你这样有勇无谋的人又会是谁呢?
真正懂得自保的老师,会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这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根本。有时为了解决一件事情,而把师生关系破坏了,是非常的得不偿失的。为了师生关系,改忍的要忍一忍,该让的要让一让,这是自保的需要,也是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的需要。
    学生当面与你顶撞怎么办?你感觉到全班学生内心反抗情绪很激烈怎么办?这个时候千万要记住这个原则:自保是第一位的。先估量估量,实在不行,先避其锋芒,日后再慢慢图之。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走为什么是上计呢?原来这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保存实力的最好办法。现在的撤退是为了将来大踏步的前进,现在的自保是为了将来更大的发力。
有诗为证:胆大心细好,足智多谋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班主任兵法(3) 攻心为上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也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鄙人认为,这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
那么,何谓攻城,何谓攻心呢?攻城,乃是以武力去征服之,比如:我们碰到学生做错了事,抓到办公室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如果学生不服气,接着骂,必要让其服帖为止;我们要让学生学习,以强力胁迫之,对于不认真学习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施以高压政策,必要让其崩溃;教师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全然不顾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对于不同意见,千方百计打压之,必要时祭出校纪校规或请家长来校等法宝,定要让学生就范。由于教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攻城之术乃是以强击弱,教师很容易就取得胜利,因此,广大人民教师甚好之。
可是,攻城是有副作用的,而且副作用极大。首先,学生总是要反抗,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地反抗。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相当严重,教师若采用强攻的办法,学生即使最后就范了,心里必不服气,由此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从长远看,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不利。其次,攻城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有损伤。由于是硬攻,教师难免发火,怒火伤身,急火攻心,加之学生再有反抗,急切之下,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于是,身不由己,口不择言,一片爱生之心付之东流。教师一旦控制不住自己,有了不当言行,最终反而伤及自己。
攻心就不同了,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用的办法通常都比较缓和,但是正好击中学生要害,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但乖乖认错而且心服口服,教师的任务通常也能很好地贯彻下去。学生的行为表现完全出自自愿,并非老师强迫,但却是老师的目的。
因此,我们主张,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攻心,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心灵。有一些老师,自己情绪失去控制,当众与学生发生冲突。为师者决不可如此,否则必败无疑。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心灵象天空一样开阔。
攻心,还得了解学生心理。不了解学生心理,你如何去攻呢?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切忌想当然,以及之心,度人之腹,目标不明,方向不清,就开火进攻,到头来,一无所获还是好的,学生离心离德害莫大焉。
攻心,一定要善于随机应变。学生的心理是千变万化的,在一些具体场景中,常会有突发情况发生,当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时,教师一定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策略,方可牢牢锁定目标。青少年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同时,也十分地多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也有很多。教师不是圣人,也不一定能够洞悉一切,计划没有变化快,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就更加显得重要了。
要知道,我们教师所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所以,攻心乃是第一要务,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
    有些教师,运用了错误的方法,比如说体罚。有些体罚,确实有震撼学生心灵之功效,但是更多的体罚,只能使学生情绪更加对抗,心理更加逆反,这与我们的攻心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体罚就如同攻城一般,学生即使被征服,教师也会付出一定代价。本着保护自己的的原则,我们反对使用体罚,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那么,对于个别特别顽劣的学生,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非也。错误是得用心灵去认识的,有效的惩罚也一定是触及心灵的。因此,若是真的要惩罚学生,心罚才是最厉害的惩罚!
譬如说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罚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不公正的表扬与批评是很大的心罚,他会不理解:为什么老师表扬别人却不表扬我?为什么老师对我的进步视而不见?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情?老师为什么不批评我?教师的不公正的态度会在学生心中激起巨大反响,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种心罚。
譬如说教师对学生的故意冷落。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冷落是对学生最残酷的惩罚。此言不虚。人人都有被肯定被重视的需要,学生尤甚,如果明显受到教师的冷落,必定心中极为痛苦,此种惩罚,教师若能巧妙用之,效果与体罚不可同日而语。
这还不算,还有最大的心罚。曾有一人在报上登载寻人启事,寻找文革中教他的老师,原来文革之中他造老师的反,强迫老师跪在地上并把粪浇在老师头上。多年以后他事业有成但每想到此事却悔恨不已,不找到老师当面道歉便寝食难安。老师最终找到,已是白发苍苍。老人轻轻一笑,我不怪你,那时你还是个学生,不懂事。一番话,说得此人痛哭不已,羞恨难当,老师骂他一顿他反而会好受得多。可是就这么轻轻一句话,反而让人心灵受到更大的惩罚。所以最大之心罚乃是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等到他幡然悔悟的那一天,羞愧难当之时,只怕地上如果有一条缝,他也会立马钻进去,而教师的宽容更会使他的心灵备受煎熬。
需要说明的是,心罚杀伤力极大,既是一种惩罚,教师要慎用之。若是使用不当,会对学生产生不可弥补的心灵伤害。对普通学生最好不要采用,对犯错学生也要偶一为之,而且,使用时最好在专家指导之下或是自己成了专家之后,以防误用。
一名教师,与其说他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职业,不如说他肩负的是改变学生心灵的重托。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是他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其实,不需要很多,也就在那么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我们稍微使一点点力,就可以使学生的航船纠正方向,加足马力,驶向光明美好的前方。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以此为准则,则我们的工作必将事半而功倍,无往而不胜。
班主任兵法(4)战略战术
战略战术的最高原则就是: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教师的对手就是学生。
走进教室,面对几十双眼睛,首先要有底气,要知道,不是你怕学生,而是学生怕你。在与学生的对视中要信心十足,不可以有目光的躲闪,因为你是教师,在战略上你要藐视他们。
许多教师,虽然教了几十年书,但是在底气这方面做的其实是不够的,举个例子,请他们在大会上面对全体教师发言,很多人都不敢讲或讲不来。我是敢讲的,而且侃侃而谈,我是这样调整自己的:我上台之后,会很冷静地看台下的人,我假想他们都是欠了我钱的人,我是来找他们要债的,而他们都还不出来,正在苦苦哀求我宽限几日。所以,我就是上门讨债的债主!有了这种感觉,我还怕谁?
可是,光有战略是不够的。还要有战术。有些教师,气势很足,对学生很凶,很严格。但是缺少工作方法。给他一个班级,纪律能摆平,教学任务也能贯彻下去,但是教育目标却很难实现。为什么呢?因为他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把学生当机器,忽略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有情感有生命的不同个体。还有一类教师,对学生工作充满热忱,也不乏爱心,试图对学生实施宽容与民主式的教育,但是缺乏对学生工作的艰苦性和复杂性的足够认识,他们同样把学生工作看的太简单了,他们虽然尊重学生,也鼓励学生,但是却不能令学生信服,对学生产生不了足够的积极影响,这是缺乏战术的表现。最终也会影响到教师自己的信心,战术的失败使得好的战略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优秀的教师,在做学生工作时,战略与战术是兼备的。高明的战略战术素养并非天生具备,而是后天习得的,什么叫“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为什么要“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去体会,去琢磨。
战略上要藐视学生,他们不是你的对手。学生不守纪律了,你应该高兴才是,为什么呢?因为你又可以批评他们了,又可以显示你教师的作为了。一个好的教师,是有很强的求战欲的。如果让我去接一个差班,我会很兴奋,因为这样的工作有挑战性,如果我整天没事,班级的学生都很听话,我反而会闲的慌。
战略上藐视对手,就是遇到任何情况,都要做到不慌。教师在学校里常常会碰到一些突发事件,有很多是在课堂上发生的,甚至在个别情况下,会有学生向你挑衅的行为,碰到这些情况,教师首先要做到不慌。为什么不慌呢?因为有底气,不怕,和学生相比,你一定是智胜一筹的。你是强者,他们是弱者。最最忌讳的是教师先乱了阵脚,碰到一点点小事就失了方寸,手足无措,举止适当,这样的教师难免要把事情弄砸,也必定要被学生轻视。
要做到战略上藐视对手,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仓中有粮,心里不慌。教师要不断地总结以往的经验教学,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不断地思考以往失误的原因和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逐渐增强自己的信心。新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在碰到具体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不要着急,经验的积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错误,不断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知道,办法总比困难多。经历的失败越多,教师也就成熟地越快,终有一天,你会发现,面对学生的时候,你已经心中有底,可以俯视他们了。
战术上重视学生,就是要尊重他们。因为你一旦不尊重他们,便会忽视他们,忽视他们的能量和能力,你要犯轻敌的错误,就要吃败仗。要打败对手,首先要尊重对手,这是一条原则。尊重学生,也就是要平等地对待他们,凡事以理服人,不要去压制学生。批评也好,表扬也好,务必要让学生心服口服。学生有思想情绪了,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一定要抽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千万不要有“小孩子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思想。否则,日积月累,等到学生的问题成为三尺之寒,酿成大错,后悔也就晚了。
战术上重视学生,就是要研究他们。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敌情不明,你如何打仗?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在决定动手做学生工作之前,一定要把情况了解清楚,并作好详细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研究学生,还得尊重自然规律,要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知道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不作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情。
要做到战术上重视对手,教师必须勤勉,要关心学生,与他们亲近,要知道他们想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要经常参加学生的活动,而不要整天坐办公室里,离学生远远的。对于学生的变化,要及时予以关注,不要忽略学生一丝小小的变化。学生的一些反常的行为,一定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不能只看到表面,要挖掘深层的原因,设法打开学生的心锁,解开学生的心结。
对于学生的不良言行,教师要勇于指出来,有些教师,主要是副科教师,碰到学生违反纪律,睁只眼闭只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极端错误的,必然招致学生的轻视和不尊重,最终自食其果。遇到学生做了违反原则的事情,教师应该大义凛然,坚决与学生的不良行为作斗争。这是战略上藐视学生的表现。
学生犯了很大的错误,也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一棍子打死。要怀有宽容之心。要知道,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难免要犯一些错误,这是正常的现象。要相信学生总是向上的,向善的,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出现了反复,不要气馁,要有耐心,要鼓励他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学生的错误都是可爱的错误,现在的调皮大王将来很有可能是和你感情最深的学生。教师的心态要平和,要有主帅的胸怀与气质,这也是战略上藐视学生的表现。
在具体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则要讲究策略,光有大无畏的气概是不够的。教师要精心备课,要精心布置战术,要善于等待时机。教师要深谙因材施教的准则,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随机应变,具体情况具体处理,考虑问题要全面,做到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必得手。这是战术上重视学生的表现。
教师要冷静地看待自己的不足,要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于不能做的事情,不去勉强做。自己失误或做错的地方,要勇于承认,而不是遮遮掩掩,或千方百计寻找理由。教师对于形势要有清楚地判断,特别是在学生情绪激烈的时候,不妨退一步,避其锋芒,而不是强行压制学生。平时,教师也要善于听取他人尤其是学生的意见,要学会反思,对于师生冲突和矛盾,教师要有承担百分之百责任的勇气,这也是战术上重视学生的表现。
学生毕竟还是可爱的,虽然有时候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对孩子要有爱心,要理解他们。教师看学生的眼光应该是俯视的,这是战略的需要。学生犯的错误,教师不要耿耿于怀,要学会以德报怨,不要跟学生一般计较。对于那些迷失了方向的孩子,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另一方面,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也要保持高度警惕的头脑。学生的教育工作很重要,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轻描淡写,不能无为而治。这也是战术的需要。该执行的规章制度一定要执行,该有的惩罚一定要惩罚,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惩罚小的错误是为了避免他将来犯更大的错误。
战略与战术不是矛盾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常常说“大处着严、小处着手”,这里的大处指的是战略,小处便指的是战术。因此,我们做学生工作时,一方面要高瞻远瞩、胸有成竹,这是战略的体现;一方面也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是战术的要求。什么时候我们将这两方面都做好了,什么时候我们的工作就进入境界了。
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我们高水平高能力的体现。
班主任兵法(5) 阵地战
班主任接班的时间长了,师生之间相互会逐渐熟悉起来,在最初的试探过去之后,师生间会形成一种对峙状态。这种对峙状态永远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有些教师处理得巧妙一些,有些教师处理的笨拙一些而已。在这种对峙状态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每天都在进行着一些你来我往的
   “斗争”,这种“斗争”与军事中的阵地战非常类似,只不过学生工作的阵地战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如果我们认真观察,这个阵地的界限还是非常清晰的。
    首先有校纪校规,其次还有班规。学生要是个个都很老实,从不违反纪律,那班主任可要谢天谢地了。但是这通常都是美好的愿望,学生中常常有那么几个不是省油的灯,总会给老师添那么一些乱子,要是教师方法不当,处理不力,班级弄得一团糟,纪律失控,教师的阵地也就全部被学生夺走了,教师只能接受失败的结局。除了守住自己的阵地之外,教师还得要进攻学生的阵地。教师总是有教学任务的,现在的学生,娇生惯养的多,能吃苦的少。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要被学生打折扣,对于个别学习情况很糟糕的学生,教师就得使出一些手段了。除此之外,在一些突发事件中,教师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难度很高的攻坚战,教师如果缺乏经验,仓促上阵应战,遭遇滑铁卢的事也是常常发生的。
    对于教师来说,要守的阵地很多。以前的教师通常要守住“师道尊严”这个阵地,现在的教师观念比较开放,对此并不十分斤斤计较,然而教师毕竟还是教师,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被学生攻破的。
    譬如说,我不大能容忍学生当面直呼我的名字,虽然我知道学生直呼教师其名也未尝不可,在有些地方有些学校那里甚至得到推广,但鄙人既保守又倔强,总是不能忍受,因此,这个就是我的阵地,我必要守住。
    其实,我主要是不能容忍学生不尊重教师,因此,学生在我面前直呼其他教师名字时,我也要加以批评,当然,如果有其他更加过分的学生不尊重教师之行为,我更是要与之斗争到底。
    客观地说,教师要守住自己的阵地还是很容易的。相对于教师来说,单个的学生的攻击力并不是很强,教师可轻松战而胜之。但是如果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学生群体,就要谨慎了,不能力拼,必须找个“战壕”躲起来,以以此作掩护。这个“战壕”就是师生间的距离,教师隔得远远的,藏在掩体或工事的后面,不用担心自己会有被学生射中的危险,对于胆敢来进攻的学生,来一个,灭一个,来两个,灭一双。
    有人考试作弊?那是一定要按照校规或班规处罚的。违反一人处罚一人。断不可将首犯之人放过,否则,此人就成为你的软档,将来一旦对面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他马上就被利用,来个里应外合,你的阵地不保矣!
    要坚守阵地最好建一些坚固的工事,比如碉堡什么的。仅仅*与学生拉开距离作战壕还不太保险,难保没什么冷枪打到你。因此还是躲到碉堡里安全。那么,碉堡怎么建造呢?我以为,最坚固的碉堡就是两个字:公正。教师只有恪守公正的原则,尽可以躲在碉堡里高枕无忧。要知道,这公正二字做成的碉堡,可是坚硬似铁,牢固如钢,学生是永远攻不破的。恪守公正原则的教师,即使暴露在学生中,也可高枕无忧,恰似穿了铁盔铁甲,不用担心会被学生的冷枪冷弹击倒。
    说起这公正,也恰似一阵地,或者说是教师的底线,断不可以失守的,否则,你丢了这个阵地,必定兵败如山倒,此后,你无论如何进攻,都无法收复失地了。
    阵地战,通常都是易守难攻,教师守住阵地也并不是很难,可是,进攻学生的阵地就不一样了。
    进攻分两种,主动进攻与被动进攻。高明的教师总是采取主动进攻之态势,在问题刚刚出现还处在萌芽状态时,一举进攻,将其扼杀。此时的进攻是容易的,只要看准时机,当学生并无防备且势力并未壮大之时,一击得手。譬如说班级中有学生说脏话粗话,此问题如毒细胞一般传播极快,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只有星星之火之时,及时出手,采取断然措施,将其扑灭,并怀有高度戒备心理,以防复发。这种策略就如同集中优势兵力,在局部战场形成绝对优势,以强击弱。如果发现的比较晚,等到星火燎原之际,教师的工作就陷于被动了。
    一俟班级真的出了突发性的大问题,教师只能被动地处理,此时的进攻称之为被动进攻。被动进攻由于学生方准备充分,且已经构筑好防线,对教师来说通常颇有难度。譬如班级发生偷窃事件,教师若此前毫无思想准备,且没有掌握任何相关情况,处理起来必定十分棘手。当然了,也正因为难,教师如能圆满处理这样的事情,成功攻破对方阵地,此战一定是十分经典的。我看过的几则著名案例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教师先对全班作一番声情并茂的思想工作,给作案者施加一定的心理压力,然后采取巧妙手段,比如说有教师做一个大的空纸箱放一房间里,全班学生每个人排队进去,把手放进去再拿出来,最终丢失的东西出现了,但是也保全了偷窃者的颜面。
被动进攻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要以情动人,以智取胜。譬如说有学生打了架,欺负同学,性质比较严重,按规定要给予处分,班主任做其思想工作。这是一个攻坚战。我们讲教师要以智取胜,指的是教师不要硬攻,要找到学生思想深处的薄弱环节,先打开缺口,有时,不免还要使用一点迂回战术。一旦打开缺口,就要集中强大火力,使学生思想防线彻底崩溃,教师要善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以情和理取胜。
    当然,最好还是不要等问题发生了,教师采取进攻,工作应该做在前面,教师应该有深刻的洞察力,对学生的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我们说攻心为上,平时要做一些瓦解学生阵营的工作。如若班级的工作及每一名学生的思想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中,教师的工作算是做到家了,如果班主任对于这个班级是部分或者完全失控的,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那么,这个班主任将疲于应付,最终学生阵地没攻下来,自己阵地丢光光。
班主任兵法(6) 运动战
在班级的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做学生工作仅仅局限于阵地战是不够的,要想把工作做得更有效,有时候还得采取运动战。
    运动战和阵地战不一样,运动战不是静止的,而是要运动起来,要根据形势大踏步地前进或是撤退,在运动中调动对手,在运动中战胜对手。
    阵地战最大的优点就是比较安全,教师守着一方阵地,躲在工事后面,运筹帷幄,岂不快哉。可是阵地战虽好,但是也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举个例子。譬如有这样一名学生,在学生中影响很大,有领袖气质,可惜思想方向错误,兴趣不在学习上,总是要和校规校纪对着干,可是他又很聪明,在班主任面前表现很好,态度也很好,真正违反纪律的事情他不会出马,而是怂恿班级里一些没头脑、没判断力的学生(每个班级总有这样的学生)出头,最后,挨处罚的是他们,教师虽然知道后面那个学生是罪魁祸首,但是又很难抓住他的把柄。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传统的阵地战的战法是不行的。因为他总是缩在后面,不会来进攻你。你要去攻他,师出无名不算,他的防守滴水不漏,你没有胜算。
    像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运动战的战术了。运动战的目的是,不能让他总藏在后面,要把他调动起来,让他也运动起来,他一旦运动起来,免不了会有漏洞,你就有办法了。
    要使对手运动起来,你先得运动起来,你就不能缩在后面防守了。你也得露出来。这是运动战有难度的地方。一方面,你处在运动中,你得集中精力躲避对方发射来的枪弹,你有受到对方袭击的危险,另一方面,你还得动脑筋,在自我保护的同时找出克敌之良方。因此,运动战需要有很高的作战技巧,初学者很难掌握。
    可能,有人问,怎么区分运动战与阵地战?阵地战有一个固定的阵地,而运动战没有,这是主要区别。阵地战中,大家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守住自己的阵地,抢夺对方的阵地。而运动战的目标就不是很明显了,有时候,你不知道对方在哪里,想干什么,当然了,你也最好不要让对方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这是运动战高深的地方。
    在运动战中,最重要的是调动对手,而不是被对手所调动。这是运动战的精华所在。试想,如果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在你的意料之中,他的反应和行动没有逃脱你的计划,你还有什么好担忧的?你完全可以高枕无忧了!
    教师若采取运动战,一定要采取一种主动的进攻态势。要牢牢地掌握主动权,这是很重要的。在运动战中,主动权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有些教师,工作不主动,结果整天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总是等班级里出了事才被动应付,焉有不败之理?
    运动战是最需要计谋的。古往今来,多少著名战役,几乎都是运动战。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三十六计,也基本是在运动战中产生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动战的技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在运动战的过程中,形势可能瞬息万变,计划不如变化快,教师要有一些急智,要能够及时调整战略。譬如说,你原来准备批评学生的,但是突然感觉气氛不对,学生情绪很激烈,如果你在此刻批评学生,效果一点没有,你自己反而可能陷于被动,你要及时停止批评,把情况调查清楚再说。再如,你找一名学生谈心,本来准备好了一些话语,谈了两句之后,突然发现有重要隐情,你可能一时猝不及防,不要慌乱,马上调整谈话方式和计划,必要时可及时中止谈话,要知道,一次不成功的学生谈话不是零效果,而是负效果,还不如不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50
http://ywjy.cersp.com/kgxw/200612/1095.html

http://ywjy.cersp.com/kgxw/200612/1095.html

http://ywjy.cersp.com/kgxw/200612/1095.html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52
万玮: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要成就自己


    “我拒绝平庸!”
    袁卫星(以下简称袁):我看过你的简历,你是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大学期间曾获得过一些数学建模竞赛的奖项,毕业时也获得了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的称号。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从事基础教育这一行业的呢?
    万玮(以下简称万):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一言难尽。有很多原因,也许是年轻冲动,做一个决定不像现在这样考虑成熟。我甚至有点后悔,因为当时我已获得北美精算师协会的准精算师(ASA)证书,当时拿到ASA证书的全国也就20多个人。你知道的,现在精算师是国内薪水最高的职业之一。
    袁:可是你做了教师之后很投入,教学业绩也蛮突出,这从你从教七年就历任学校年级组长、教导处主任、中学部主任,获得浦东新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等之中可以窥见一斑。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如此努力?
    万:我拒绝平庸。或者换句话说,我以自己的平庸为耻。我记得你在论新生代教师的那篇文章中说过,新生代教师追求成功,他们的成功,是“智慧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成功,是对教育充分的、活跃的、忘我的、集中精力的、全神贯注的体验。我就是这样去想,也是这样去做的。教师很可能一辈子平庸,但若能努力追求,就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成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对于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要成就自己。”
    袁:现在看来,你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有什么样的价值和内涵所在?
    万:教师是专门化的职业,就像律师、医生一样。教师不是谁都能做、都能做好的。名牌大学的文凭在做好做不好教师的问题上不起根本的作用。记得到学校里应聘试讲时,一节初中数学课的内容我10分钟就讲完了,我真的不知道就那么点简单的内容怎么可能要讲40分钟?那时候,教师生活对我来说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现在我明白了,教师的职业需要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它需要教师具有“人格修为”这样一个综合体。一个教学生数学的老师和一个用数学教学生的老师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是两个档次。这就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成长的引路人”的角色定位。当然,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要成就自己,实现自我,获得“幸福体验”。
    《班主任兵法》源于教师们的关注
    袁:我知道你新近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班主任兵法》,说说这本书的由来?
    万:这本书最初的雏形是在K12班主任论坛发的一个系列帖,名字叫《平和秘籍》。是我做班主任的一个故事系列。“平和”是我的网名。这个系列文章在论坛贴出之后,收到非常热烈的反响,许多网友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用赞赏的、好奇的、佩服的、感叹的回帖表示他们的支持。于是我紧接着又写了另一个系列帖《学生工作中的军事思想》,是从理论上阐述我的一些做法的原因。这个帖子后来应网友建议,改名《班主任兵法》。这两个帖子中的文章,先是由《教师博览》、《新风教育》杂志等予以连载,最近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
    袁:我看过这两个帖子。当时《瓮中捉鳖》、《顺水推舟》、《激怒制怒》、《当头棒喝》、《书信斗智》、《转怒为抚》、《移情大法》、《激怒制怒》、《刮骨疗毒》等这些题目给我的感觉就是,你很聪明,或者说,具有教育的睿智。这种聪明,这种睿智,你认为是与生俱来的吗?  
    万:我更愿意借用我们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一句话:“爱心能够使教师变得聪明起来。”我工作的第二年,做班主任虽然很努力,可是面对着一群处在他们一生中最叛逆时期的男孩,体会到的却是黔驴技穷的感觉。班级频频“出事”,学生成绩差,纪律也差,直到被学校撤去班主任职务我才明白,教育需要管理,管理需要方法。所幸的是我没有放弃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投入。我没有责怪任何人,而是从自己的身上去寻找问题,反思原因。后来再接新班的班主任时,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了。什么感觉呢?你脑中有了策略,手中有了方法,就好像站在峰顶,一览众山小。
    “靠际遇,更靠反思”
    袁:你年纪不算大,而且据我所知,做班主任的时间也不长,只有三年半,怎么会写出《班主任兵法》这样一本让很多老师读了之后拍案叫绝的书的?
    万:靠际遇,更靠反思。我刚刚参加工作时,有幸得到了全国德育特级教师毛蓓蕾的帮助,她送了我一本她写的《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我后来在班主任工作中着重研究学生心理的思路以及在《班主任兵法》一书中的故事叙述也是受了毛老师这本书的影响。
    《教师博览》杂志的主编薛农基老师在给《班主任兵法》写的题为“让反思成为教师的思维习惯”的序中写道:“《班主任兵法》一书,出自一位教龄仅七年的年轻教师之手。作者在大学毕业后的头一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曾经有过一段失败的工作经历。然而,正是这段经历,成了作者极富价值、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作者通过对这一段难忘经历的历时一年多的咀嚼、总结、感悟、反思,加之不断地阅读钻研,终于进入了‘豁然开朗’的境界,在理论和实践上跃上了一个较高的新层次,不仅在工作上得心应手,还写出了这本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创新价值的《班主任兵法》。……该书作者的成长经历,充分说明了‘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常说,人生的经历是一笔重要财富。我认为,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只有那些对自己的经历进行过充分深入的思考感悟的人,人生的经历方能称得上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袁:对于《班主任兵法》,论坛上有些不同的声音,比如李镇西老师就不太赞同在教育中使用“兵法”这个概念,你是怎么看的?
    万: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用很简单的话说不清楚。我很感谢李镇西以及其他对“兵法”提出质疑的老师,他们的提醒也促使我更好地反思这个问题。
    我还是引用《班主任兵法》自序中的话吧:“在学生工作中,如果说一定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真理,那么爱学生应该是第一个。在爱学生的前提下,教师犯错误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即使犯了,错误的严重程度也有限。学生是敏感的,你爱不爱他们,他们一眼就看得出来,这是欺骗不了人的。如果有老师对学生恨得要死,还在跟别人讨什么招数的话,我可以说,谁也帮不了你,而且老师这个职业对你来说是不合适的。在爱学生的基础上,如果想把工作做得更好一点,那么我认为研究学生的心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在这里,我也想特别提醒喜欢《班主任兵法》的老师务必要注意这一点。
    袁:的确,为了保证教育教学成功而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对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地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教育监控能力是一个教师才华的顶点。你形成并且具备了这种能力。我有两句话和你共勉。一句话是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的: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另外的一句话很简单,那就是:超越教育技巧。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53
万玮:《班主任兵法》之一
万玮:《班主任兵法》之二
万玮:《班主任兵法》之三
万玮:《班主任兵法》之四
万玮:《班主任兵法》之五
万玮:《班主任兵法》之六
万玮:《班主任兵法》之七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55
班主任群体中的“民间英雄”
来源:网络 2009-08-31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要素,正如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要素。对社会来说,如果一个一个的家庭美满了,这个社会就比较美满;对学校来说,如果一个一个的班级有生机了,这个学校就比较有生机。
  按说,班级这个最基本的要素理应受到所有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可是现状有些蹊跷:这个最基本的要素在学院派的教育研究中好像不大受重视,有影响的专着不多,仅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班主任文库”和90年代之前的几个翻译版本较有影响。学院派的教育研究要么重视教师的学科教学经验,要么重视校长的学校管理经验,唯独忽视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
  不过问题也不是那么严重,如果一种需要不受正式的关注,就会导致大量的“民间英雄”的诞生。班级的管理问题既然不那么受学院派的关注,这个群体中自然而然就会推出他们的“民间英雄”。
  到目前为止,班级管理领域至少推出了三个“民间英雄”:一个是魏书生,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个是李镇西,他的代表作是《爱心与教育》;一个是万玮,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兵法》。
  魏书生的管理经验的关键词是“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魏书生本人称之为“民主”和“科学”。李镇西的关键词是“爱心”。万玮的关键词是“计谋”,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像“搞阴谋诡计”,但万玮本人称之为“与学生斗智斗勇”。
  一、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提及,有四本关于班主任的书对他影响比较大。第一本是前苏联包德列夫编写的《班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翻译出版。这本书到1980年已经重印第10次,发行156700册。第二本是前苏联学者科罗托夫编写的《中小学班主任手册》,李兴汉翻译,1982年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出版,一次就印了12万册。第三本是1988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中学班主任工作指南》。第四本是日本学者衫山正一等人编写、耿申翻译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和技巧》,1990年由职工教育出版社出版。
  根据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探索,魏书生提出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方略:一靠民主,二靠科学。
  “民主”让自己获得这么一种观念:所有的活人都是一个世界,所以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和包容,然后才能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广阔,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这种主人翁意识能够激发自己生存、工作和学习的热情;“科学”则是用这种热情将制度、程序落实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
  所谓“科学”,实际上是系列管理制度。比如“班规班法”中犯错误接受惩罚制度,用唱歌、做好事、写说明书——《一粒瓜子壳,一千字说明书》等等接受惩罚。而所有这些制度有一个“辅助”的策略,就是他所强调的“民主”。
  所谓“民主”,实际上是“学生自己做主”。比如选常务班长(常务班长实际上相当于一位班主任,由老师任命,或者由竞选产生)、选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养鱼负责人、养花负责人。
  魏书生的管理经验中有一条重要经验,这条经验在我看来是魏书生管理理念中的“根本”“根基”。魏书生本人偶尔提到这条经验,一般读者可能不太注意,我个人比较看重。
  这条经验究竟是什么?魏书生其实并没有很明白地说出来,他只说“带着学生锻炼身体”“坚持道德长跑”(即师生一起写日记)。我把这条经验叫做“民主之根”。为什么我如此看重这条经验?因为人人都在谈论“民主”,殊不知真正的民主是将要做主人的民众必须有发达的“根基”。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享受民主,能够享受民主并为此负责任的学生一定是那些“根系”发达的学生。
  我从魏书生的“带着学生锻炼身体”“坚持道德长跑”这些经验中看到一种独特的“草根”运动。所以,我称之为“民主之根”。在阅读这些做法时,我不断想起孙云晓的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真正优秀的班主任,他一定是一个“法治者”而非“人治者”;而这种“法治”的制定和执行又绝非班主任个人的孤立行为,而是由学生自己制订并由学生自己执行。
  可是,学生真的能够自己制定并执行班级法规吗?什么样的学生能够制定并执行班级法规?
  这就是我从魏书生的“带着学生锻炼身体”、“坚持道德长跑”中看到的秘密。也许你把这些不当回事,我只想告诉你:我很当回事。
  二、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提出一个说法: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案例:永远的14岁
  安妮是初一下学期从外地转学到班上的。她身材瘦弱,脸色苍白,说话细声细气,学习较差还常请病假。但是,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她爱迟到。我曾把安妮的母亲请来,问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困难。她母亲说,没什么,就是安妮动作太慢。我多次找安妮谈心,要她养成雷厉风行的好习惯。但没有看到成效。
  那天早晨安妮又迟到了,我让她站在外面。大约5分钟后我怕校长看见,便让她进教室。进来后她走到自己的座位想坐下。我说:“谁让你坐下?再站一会!”
  她流泪了,但顺从地站在自己的座位前,并拿出书和大家一起读。
  直到早读结束,她总共站了15分钟。
  两节课后,安妮来向我请假,说头昏,想回家休息。我很吃惊,问她是不是因为早晨站得久了。她说不是,平时就头昏,是老毛病了。我同意她回家休息。
  第二天安妮的母亲来学校请假,说安妮病了,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息。这时,我开始感到自己做得有些过分:可能安妮当时已经病了,可我竟罚她站了那么久。
  过了两个星期,安妮的母亲来学校,说安妮的病情比较重,得休学治疗。我在吃惊的同时,内心深处暗暗庆幸自己总算甩掉了一个包袱!
  半年之后,安妮返校复学,降到下一个年级学习。在校园遇到我时,她总是羞怯而有礼貌地和我打招呼,喊“李老师好!”
  几个月后开始期中考试,那天刚考完最后一科,有学生来告诉我:“李老师,安妮今天早晨……死了……”
  我心里一颤,手中刚收上来的一叠试卷跌落在地上。20分钟以后,我和十几个学生赶到殡仪馆。安妮的母亲迎上来,用哭哑了的声音对我说:“您这么忙还赶来,感谢您和同学们了!”
  我心情沉重地说:“太突然了,根本没想到。”
  安妮的母亲说:“安妮6岁就患上了白血病,当时医生说她最多能活3年。为了让她有个宁静美好的生活,我一直没有告诉她,也没有告诉任何人。在许多人的关心下,她奇迹般地活了8年。谢谢您啊,李老师!安妮在最后几天,还在说她想念李老师,想念同学们。她复学后一直不喜欢新的班级,多次说她想回到原来的班级。可是,她就这么……”
  这些话让我心如刀绞。在安妮纯真的心灵中,尚不知道她所想念的“李老师”曾为她降到另外一个班而暗暗高兴!
  我忍不住哭起来。这是我参加教育工作至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因愧对学生而流泪。
  当天晚上,我含泪写下一篇近五千字的文章《你永远14岁——写给安妮》。第二天,我含泪在班上为学生朗读,表达悲痛的哀思和沉重的负罪感。
  从那以后,我发誓:决不再对迟到的学生罚站!
  很多年过去了,每当听到周围的人称赞我“特别爱学生”、“从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时,我总是在心里感谢永远14岁的安妮,因为她那一双怯怯的眼睛时时刻刻都在注视着我……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谈不上任何教育。(李镇西着:《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第241-244页)
  在《爱心与教育》中,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读者很多教育道理,但它本身并不直接讲道理。好的书总是只讲事件或故事,不直接讲道理。
  三、万玮的“班主任兵法”
  万玮是年轻的教师。他的“出现”与当前的传播方式有极大的关系。“民间英雄”的推出总是受传播方式的限制。
  在信息传播不那么发达的时代,“民间英雄”的诞生主要靠民间英雄本人亲自“传道”,比如魏书生最初是以“讲学”而闻名的。
  在信息传播比较发达的时代,“民间英雄”的诞生可能凭借本人的文章或者专着,比如李镇西最初是因《爱心与教育》而着名的。
  在信息传播更为发达的网络时代,一夜之间就可能诞生一个“民间英雄”,万玮最初就以网络文章而成名。
  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很畅销,这本书的畅销既与班主任领域有广阔的“需要”(或称为“市场”)有关系,同时与这本书的魅力有关系。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为很多班主任的共同苦恼提出了诸多化解的具体策略。
  案例1.“刚柔相济”
  做班主任的人总会遇到这样的事件:几个同学指责某位同学,班主任也加入进来比较严厉地批评这个学生。这个学生忽然情绪激动,大喊大叫地冲出教室,扬言“你们合伙整我一个人,我不读书了”。
  如果你是班主任,你怎么办?
  万玮是怎么做的?
  他让班长把那位学生追回来。那位学生回教室后,万玮说:有一点我想请大家考虑,如果全班所有人都批评你,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你能承受得了吗?大家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去办公室,所有的老师都批评你,你也会难以接受的……所以,这一次杨良同学虽然犯了错误,跑了出去,但这个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大家说是不是?如果我们欢迎杨良同学回来的话,我们大家就一起鼓掌表明我们的态度。全班同学鼓掌,在热烈的掌声中,杨良的脸上现出了激动的神色。在接下来的课中,杨良听得特别专注,虽然他没有举手发言,但是从他坚定的目光中万玮能看出来,他已经被收服了。(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你看,万玮这个老师是不是很有刚柔相济的智慧?
  案例2.“先抑后扬”
  如果你做班主任,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梅兰和菊花是班级里两个成绩非常好的女生,可是这两个人太傲慢了。大凡成绩好的学生都会有一点傲气,她们从心底里认为好成绩是自己取得的,而与老师关系不大,因此,即使教师表扬她们,她们也会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不会很感激老师。反而是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没少挨老师批评,和教师的感情却十分深厚。他们知道自己表现不好,长大之后为自己以前的过错而深感不安,他们是真的感激老师,因此毕业之后也能时常记得回母校看望老师。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甭指望他们毕业之后还能回来看你。
  万玮是如何“治理”这两个“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呢?
  他的办法很简单:先使两人孤立,然后使劲地对其中一个学生好,不断关注、赞赏这个学生,对另一个学生冷漠。等到那个学生实在忍不住了,极度渴望教师的关注和赏识,教师再轻轻地略布恩泽,给予温暖。
  于是,那个学生就学会了尊重和感激。我把这条策略叫做“先制造痛苦,再出面拯救”。这是我的解释,万玮老师可能不接受。电影《教父》里的人征服人心时,好像也经常用这样的办法。
  案例3.“以退为进”
  你如果想让对方承认错误,你就得先给人提供台阶。如果一个学生偷窃了同学的东西,你想要这个同学把东西拿出来,你就得给这个同学提供台阶。
  对班主任来说,班级发生失窃事件是极为头疼的。失窃事件的处理也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巨大考验,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尴尬境地。
  比较常见的做法是用言语感化。比如说:同学们,今天,某某同学的什么东西丢了,而拿东西的人就在我们当中。在老师的眼中,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最纯洁可爱的。我不相信有人会故意做这样的事情。我想,一定是有人觉得某某同学的东西好玩,就借去玩了,但是后来却忘了还……言语感化之后,再告诉他们还东西的方式:第一种是规定一个截止时间,在这个时间前希望这位同学来找老师。这个办法比较困难。第二种是让这位同学自己悄悄地把东西放回去。第三种是比较绝的办法:准备一个只开一个小口的大箱子,每名学生在教室外面排队,每个人轮流进去一次。到最后,打开箱子,东西便会在里面。(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万玮还讲过一个失窃事件:小光的“好译通”被人偷走了。这个“好译通”是他妈妈花2000多元买的。晚自习快结束时,老师宣布:我们班的小光同学丢失了一个很贵重的好译通,这个好译通可能现在还在我们教室里。我们今天晚上要好好地找一下,争取把它找出来。今晚要是不把这个好译通找出来,我们大家都甭想回去睡觉。第一,每个同学先把自己的抽屉和书包找一遍。然后,所有的人到教室外面去排队,由老师和几名班干部在教室里再找一遍。这一步保证好译通会在某个学生的口袋里了。第三步,老师再宣布,五分钟后,准备搜身。现在想要上厕所的同学先上厕所。这时候有学生说要去上厕所。老师同意。另一个学生也要去,老师说,等一等,一个个地去,等前面的人回来了,下一个再去。很多学生上厕所之后,突然,有一个从厕所回来的学生大声喊:老师,好译通找到了。在厕所的窗台上。当然,也可能那个学生把好译通扔进茅坑里。(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1-72页)
  这样的故事在《班主任兵法》中比比皆是,你若想了解,去看书吧。这本书讲的道理并不见得都正确,但对一些班主任来说,这本书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四、对魏书生、李镇西和万玮三人的比较
  他们的差异和特色在于他们三个人所秉持的管理精神不太一样。
  万玮的管理精神大体是以“兵家”为主,辅之“在爱的前提下”。以“兵家”为主也许是不错的办法,《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流行几百年而不断受人景仰和关注,说明“兵家”是有魅力的。但如果做老师的人、做班主任的人目的就是为了“收拾”学生,让学生“听话”、“服从”、“驯服”,就会受人指责和引起非议。
  万玮的书中并没有显示老师有多少“爱心”,倒是处处显示了“如何收服学生”、“如何制服学生”、“如何收拾学生”,“兵家”是万玮的《班主任兵法》留下的隐患和缺憾。茅卫东老师看了《班主任兵法》之后,写过一篇很有意义的质疑文章《我们为什么收服学生?》。文章中说:“教师绝不是为收服学生而存在的……”在《班主任兵法》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些话,“××自此以后再见到我时果然毕恭毕敬,谦卑无比。”“他完全恢复了一个普通学生的软弱模样。”“他两手并拢,贴紧裤缝,一副诚惶诚恐的谦恭样子。”从书中的描述来看,万玮是把“学生被收服了”视为自己教育的成功。如果我们从教育目的这个角度来看,所得出的结论可能正好与万玮完全不同。学生的软弱、谦卑,不是我们的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也不是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所必须的条件。相反,张扬个性,鼓励创新,正是现代教育的题中之意。然而,在《班主任兵法》一书中,我们没有看到作者对学生的这种谦卑姿态表现出必要的担忧和警惕,相反,作者是有意通过种种手段让学生低下“高贵的头颅”。“磨掉学生的棱角再进行打造,这不是现代教育的做法,恰恰是专制社会人(奴)才培养的模式。”这篇文章实际上道破了《班主任兵法》的致命弱点,万玮在回复的文中表态说:所有的班主任兵法是“在爱的前提下”。
  不过,一个年轻的教师,能想那么多的办法成为一个让学生敬畏的班主任,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如果说万玮的管理精神显示为“兵家为主”,辅之“在爱的前提下”,那么,李镇西的管理精神则显示为“儒家为主”或者叫做“以爱心为主”,并以“思想”者的魅力辅之。
  儒家讲“爱”,所谓“仁者爱人”。这正是李镇西的管理闪光之处,也恰恰是万玮老师缺失的地方。但对那些年轻的、新上任的班主任来说,万玮老师的“兵家”策略似乎更管用,倒是李镇西老师的“儒家”策略施行比较困难。李镇西老师的秘密在于,他不只是有“爱心”,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思想”家,是一个很难得的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像他这样有思想的语文教师不会太多。尽管近年来推出了上海的黄玉峰、深圳的严凌君、山东的韩军等一些有思想的语文教师,但这样的教师仍然寥若晨星。所以,李镇西老师的班主任策略虽然比《班主任兵法》更有境界,但也因此而更难模仿。所以我建议:如果要学习班主任的经验,解决紧急的问题可以学“万玮”,解决根本问题应该学“李镇西”。
  当然,除了李镇西和万玮之外,还有另外人的经验,至少有魏书生的经验。与万玮和李镇西两人不一样,魏书生的管理精神大体显示为以“法家”为主,兼及“道家”。
  法家讲究的是“制度”,道家讲究的是“自治”。魏书生的班主任经验虽然也遭受了某些非议,但最具有现代意义的班主任经验,可能既非万玮的《班主任兵法》,也非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而是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从时间上看,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最“原始”,属于“早期探索”,但历经周折之后,真正有效的经验,又折回到魏书生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最关键的词语是两个:一是“制度管理”;二是“自我管理”。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0:57
万玮:充满争议的《班主任兵法》
 2010年01月07日  作者:万玮   来源:中国教育报
  《班主任兵法》从一出版就充满争议。它曾让我激动,让我兴奋,也让我成长。重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6年前的自己,年轻,有冲劲,敢于冒险。就好像成长中的学生总是要犯错一样,我相信,这种错误本身也是充满价值的。


  ■万玮

  2004年底《班主任兵法》出版,2009年6月推出修订版。凭借此书,我获得了“2005年上海市德育先进个人”、“2006上海教育年度十大人物”等诸多荣誉。然而,这本书从诞生开始就充满争议。

  最早的争议来自于网络。《班主任兵法》的一些章节最初是在K12教育论坛发表的,在我写了大概10个故事的时候,当时取名“平和秘籍”的这个系列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我在教育论坛的网名叫“平和”)。许多人叫好,也有一些冷静的网友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其中一位网友说,“你对学生以毒攻毒,学生不可以以牙还牙吗?”这些批评一针见血,我几乎打算放弃写下去。幸好更多的网友鼓励我,否则这本书的创作可能就此结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为这本书制定出版计划之后,我在教育在线论坛贴出了部分章节。之后,我受到了更多挑战。王晓春老师专门开了一个“评《班主任兵法》”的网页,对书中的观点逐条进行批评。李镇西老师也写了一个帖子,其中说道:“班主任需要智慧,需要艺术,需要策略,需要谋划,但不需要‘兵法’!千万不要与学生为敌,哪怕是无意识的。”那时的我,年轻气盛,毫无畏惧地和他们辩论。许多网友也参与进来,总体来说,支持我的居多,这让我更加充满“斗志”。

  书出版之后,读者的意见也并不一致。尽管大部分读者表达了对这本书的喜爱,我也收到了一些网友和读者商榷或者质疑的意见,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饶有兴致地和他们辩论。直到有一位网友给这本书作了一个很经典的总结:教育很成功,方法很独特,思想很反动。

  那时,《班主任兵法》已经出版多年了,我从最初的兴奋逐渐变得平和、理智。更重要的是我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和对教育理解的不深刻。“兵法”应当博大精深、内涵深远,我最多只是掌握了一些皮毛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班主任兵法》只能说是一部不很成熟的作品。

  我1996年参加工作,很快担任班主任工作,首任班主任工作并不成功,在快要被撤职的时候,我开始寻求突破方向。与许多工作遇到困难的班主任不同的是,尽管我也吃了很大的苦头,我并没有埋怨学生。我总是反省自己。我知道,在社会的转型期,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自我个性张扬是客观现象,不是谁能够改变的。而教师,必须适应这种转变,找到恰当的自我定位。

  我没有好的口才,没有俊朗的外表,我的长处是头脑还算灵活。于是我开始研究学生,研究方法,结果一不小心在这条路上走了很远。

  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其实无处不在。例如,体育活动前要热身,如果只是简单地做做热身运动当然也可以,高明的教师会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地活动了身体。有些教师喜欢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一些道具,如希望某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扔一个小沙包给他,而下一个回答者则由这名学生扔沙包决定。这种小的策略使得学生的参与变得兴致盎然。

  在我的第二任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尝试一些小策略。例如,我在和一名善于狡辩的学生谈话时,从来不和他多说话,只是让他把事实写下来;两名学生发生矛盾,吃亏的一方家长兴师问罪,我会安排犯错学生的母亲以温柔的姿态出面来应对对方的父亲。学生暴躁冲动时,我冷处理,待他平静下来,我却开始不依不饶……我寻求一切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即使有些方法听上去有点“匪夷所思”,但是只要有效,我就会尝试。

  这一点类似于“兵法”的本义,在战场上,只要能获胜,任何方法都可以采用。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许多读者喜欢《班主任兵法》,也是因为书中的许多故事他们都似曾相识,而方法则耳目一新。“我怎么当时就没想到这样做呢?”这是许多人读完全书之后的感受和共鸣。

  几年来,我又陆续出版了几本书,也经常应邀到一些地方去讲学。在此过程中,我认识到,“方法为王”在教育领域并不总是正确,因为,方法背后的价值取向可能更加重要。换句话说,有些方法,短期有效,长期来说,可能会有副作用,甚至会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一开始,这只是一种蒙眬的感觉,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则故事: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李世民请求铲除身边的奸臣,并且建议了一条鉴别忠奸的办法:陛下假装发怒,群臣中依然直言进谏的就是忠臣,如果有曲意顺从的就是奸臣。凭心而论,这个办法不是特别愚蠢,但伟大的李世民一眼就看出要害在于“假装”二字。

  于是,李世民对近臣封伦说了这样一番话:决定河水清浊的是源头,臣民如水,皇帝就是源头,如果皇帝行诈术而要求臣民正直,就好像河源混浊而希望河水清澈一样荒唐。曹操文韬武略过于常人,但我仍然深深鄙视他,因其好行诡诈,这样怎能教化臣民呢?

  唐太宗答复上书者:我要让社会形成诚信的风气,不想通过欺骗来统治臣民,你提的建议虽然不错,但我仍然不会采纳。

  我想起一位网友在质疑这本书时引用了《孙子兵法》的一句话:兵者,诡道也。当初我还不服气,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现在我明白了,如果我的眼光总是盯着那只老鼠的话,我已经走入狭隘。

  这是小聪明与大智慧的本质区别。

  我开始拉长焦距,在关注学生当前表现的同时,更多思考他们未来发展的可能结果。我开始不再拘泥于一得一失,而学会宽容。我不再功利,不再狭隘,眼界也变得开阔。当再次遇到有人批评我的观点时,我不再与他争辩,而是思考他批评话语中的合理成分。有一次,湖南的郑学志老师让我和一些班主任在QQ群中聊天,几位本来打算针对《班主任兵法》提问的教师在和我交流之后,很干脆地说,那些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2009年,《班主任兵法》出了修订版,对于其中的一些极端观点和表述,我一一作了修正。一些细心的读者对此给予了肯定与好评。

  (万玮,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助理兼教务处主任,《班主任兵法》一书作者)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1:07

社会风气与美德培养
刘长海*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武汉  430079)
摘要:社会风气是社会中的一种隐性约束力量,对于广大社会成员(包括青少年)的人生观念形成、行为选择有很大影响与规定作用,不正之风是青少年美德生成的严重障碍。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制度的不完善、不协同,宏观社会范围内出现腐败与人情往来现象严重、道德标榜与拜金主义背景下拒斥道德的现象并存、人际冷漠、社会责任感缺乏、消费至上、纵情娱乐等不良社会风气。不正之风还在很大程度上渗入了学校与家庭之中。在学校中表现为经济效益主导下的片面注重知识教学、美德教育形式化以及教师教育信仰缺失,教育演化为功利性的实践。在家庭中表现为家长安于现状、注重物质享受,难以担当美德示范;家庭教育强调明哲保身,谋取功利,缺乏远大理想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家长将教育的目的定位于功利化的升学,失却了教育的全人关怀。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不正之风”,导致了青少年中比较普遍的德行问题:虚伪、不坦诚;自我中心,人际冷漠,无共处、合作意识;生活麻木,缺乏进取精神与对人生的负责意识;秩序意识淡薄,缺乏自主约束;浪费财富,追求高消费等。要想真正纠正青少年学生中的德行问题,必须对现实的社会风气进行系统研究,针对造成不正之风与相关德行问题的社会制度、思想根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社会风气,使之成为青少年美德成长的适宜土壤。
关键词:社会风气 美德 培养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sh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Virtues
Liu-Changhai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Abstract: fashion, or the identity of social behavior, serves as a kind of invisible restraining power in the citizens’ (including the youth) character and making certain behavior choice. As far a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youth’s virtues is concerned, immoral fashion can be regarded as a strong obstacl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s many regulations are imperfect and un-coordinated, such immoral fashions as corruption and “the back door”, pretending to be moral and rejecting any morality at the mercy of money, being cool toward each other, forgett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regarding consuming and entertainment as the very end of the life, are of great influence in social life. And they distort the school and the family both. Such things can be found in school, as knowledge learning has become the core while moral education has been neglected for economic benefits, and teachers tend to work for money but not love. In family, parents are lazy and selfish; their guidance for the youth is self-centered and test-centered. These immoral fashions in society, school, and family, have worked together to get the youth into dishonest, selfish, out of responsibility, property-consuming. To get the youth out of these shortcomings, immoral fashions should be studied systemically, based on which, effective steps can be carried out and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may serve the cultivation of virtues well.
Key words: fashion, virtue, cultivation
社会风气,是对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大量社会成员的相近或相同的思想意识、价值判断、行为意向、行为方式等的一种总称,或者说是社会成员的共同的行为模式。“风气”一词,集中体现了中文语词的形象性特征,其含义中包含了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内容。美德,是指在社会的价值体系中被赋予正面、积极价值,并历来被人们尊奉、大力推广的良好品质。在不同文化体系中,被人们视为美德的品质有其特异之处,同时又有其普遍、共同的内容,这体现了美德的民族性与普遍性的复杂统一。本文所指的“美德”,是指诚实、正直、勤奋、进取、负责、自律、关爱、合作、节俭这些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且在当代中国仍有其突出社会价值与人生完善价值、被各级各类教育视为德育目标的品质。本文写作,旨在表达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即社会风气是影响年轻一代美德成长的重要力量,必须全力改善社会风气,使之成为青少年美德成长的适宜土壤。
一、作为美德建构环境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是风行的、外显的、可感的共同行为模式,但这一表层社会现象有其深刻根源。在一定社会中,人们共同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取向的背后,是社会经济关系、政治法律制度、文化水平、道德传统等,而其核心则在于社会经济与政治关系。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的生活处于社会各方面现实物质条件的制约、规限之中,社会物质状况客观上内在蕴含了人如何生活、人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的规定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求其施展,即个体必然会选择以某种方式来看待生活,从事生活,而同一社会背景中人们社会关系的相同与相近性决定社会成员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选择中趋同的可能,而且这种趋同随社会条件的变化而有所变迁。这就是社会风气形成与变迁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风气在“不期然”之中形成,而一经形成,即成为影响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人生观念与行为方式形成的外部控制力量。个体行为方式、思想价值观念,是在其长期生活过程中、依据随主体与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经验的不断改组与改造而逐步建构、生成的。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生活,即构成最基本的、广义的学习情境,群体中他人的行为方式、思想态度,依据其言行举止的诸种媒介传播至个体,而由个体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主动解码、认知、学习,确定将其作为本人生活导向或拒之门外。在此过程中,社会成员广泛认同、遵行的共同行为模式(社会风气)以强大的舆论和社会习惯势力的形式,高频地、全方位地在生活中显现,使个体置身其包围之中,对个体发生熏陶渐染、潜移默化,从而有力塑造个体对人生的思维方式,引导人生的方向。而社会风气对个体行为的塑造又必然发生作用于社会,对社会发展进程发生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影响。
依据其社会影响的性质,社会风气有良好的、积极的与不良的、消极的之分。从个体人生角度来讲,积极的社会风气,能引领人奋发向上,充实有为,消极的社会风气则使人猥琐拘泥,空虚乏力。由此可见,社会风气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建构环境。开展美德教育,有必要关注当前的社会风气,尤其要关注对青少年道德发展发生反面影响的因素是什么。社会风气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范畴,出于研究目的的考虑,笔者拟从“关注美德成长”的价值观念出发,着力于研究社会风气中的“问题”,也就是分析人们常说的“不正之风”的存在与构成。
(一)宏观社会风气四种
综观当前社会生活,笔者认为,社会中存在的不利于美德培养的风气主要有如下四种:
1、腐败与“关系”
中国历史上向来缺少有力的权力约束、监督机制,也没有强大、统一的法律进行公正裁决,于是政府官员依靠权力进行不当得利的腐败成为中国政治的积患。当代我国着手建立民主制衡机制,严格法令,但民主起步阶段各项制度的不成熟、不完备及腐败之后的奢华的“人之人”的生活足以诱使一批官员走上不归路。由于政府在社会中的示范、指导性地位,官员腐败对整体的社会风气有极大、恶劣影响。一方面,腐败败坏社会道德。腐败者往往头戴“先进”、“楷模”光环,而腹中全是蝇营狗苟、男盗女娼之事,或者可以一边讲“严惩腐败”,一边收下巨万礼金。
另一方面,腐败败坏市场秩序与人们的责任意识。官员腐败与“关系”、情面、裙带等一系列中国特色的词语紧密相联。在尚“人治”的专制威权体制中,公平竞争的规则体系尚不完备,而与某个大人物的亲缘、关系、交情便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有力资源;而传统社会中长期的灵活而非制度化生存使托关系、走后门成为一种传统,也成为今天的人们参与竞争的重要方式。而正由于此,“豆腐渣”工程成为近日中国的一个流行语,“豆腐渣”由何而来?此“腐”与彼“腐”是何关系?由于腐败分子的高额提成,公平竞争成为一种表演,工程质量、百姓安危、国计民生从此堪忧,而人类文明史上也多了一些令人发指的奇迹。一次火灾居然可以把一座钢筋水泥的高楼烧塌,把20名消防官兵砸死,这难道与腐败无关?孔子曰:“政者,正也。”部分官员的腐败导致了政府信誉的削减;后门洞开,也就否定了大门口标示的“公平竞争”规则,在此情境中,人们无须张扬其独立、进取精神与责任意识,而只须、必须去阿谀奉迎、巴结权贵,或静静地靠在父辈厚实的肩膀上安眠。面对腐败的严酷现实,人们不能不“怀疑自己的道德观念,怀疑学校的品德教育,怀疑正确的人生道路”[1],社会公正、进取精神、责任意识因此也就难以扎根。
2、道德标榜与拒斥道德
诚实、讲真话、不欺瞒,是世界各国的美德,也是中国人普遍推崇的品质。然而,中国人却在国际、国内面临着诚信危机。中国人一直在说谎,其主流话语的第一句就是谎言——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天之大德曰生”,每一生物体都有其自在的维持自己生存的本能,人自然也不能例外,而他是否可能依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维护生命,在其本性中是否可能蕴含着这种旨在否定自身存在的本能?回答自然是否定的。但国人却如此说了千年,并且还在言说着,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在中国社会中形成了标榜利他才能得利或才能获得更多、更大利益的机制、话语环境。社会中高扬着牺牲、利他、崇高、英雄的高大完美,而对于个人的不完美、残缺、私心杂念缺少宽容;这种语境从根本上威逼着人们去附议、响应,而把真实的想法隐藏、埋葬或烧光。真实的人们在行动时能达到完美的高度吗?于是响应归响应,口号归口号,在一个公平规则并未确立的国度,“崇高”的谎言铺天盖地而来,最为可怕的是,谎言积攒了千年似乎也成了真理,习以为常的人们大多放弃了思考的权利。
当代社会话语空间由封闭、专制走向开放、自由,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对社会中的道德谎言是一种有力冲击。于是,被长期压抑的人们在新环境中放开喉咙,开始撒野,但他们又“校枉过正”,在道德的领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很多人对道德、理想、崇高不屑一顾,“自由”地开展金钱、权力的角逐,在话语中“自由”地表现其欲望、私心。这样的生活是否就是最真实的?是否就是自由的?为帝王之私心服务的牺牲固然不值得提倡,但“人是应该有道德的”、“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些也是不应否定的;每个人都可以也应当追求美好生活,但仅有金钱物质的生活真的就是理想吗?
3、人际冷漠,社会责任感缺乏
中国人爱家,重视亲情;然而,在中国,家庭成为一种有围墙的城堡,严格地把“自己人”与“外人”分开。在家里,人们亲密无间;在家外,面对外人、陌生人,他们却冷眼旁观。当然,我国并不是没有见义勇为者,如前日中央台推出了12位“百姓英雄”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然而,我国也经常会有令人痛心疾首的见死不救,《好汉歌》的风行正说明社会中侠义的缺乏,说明人与人的隔膜相当严重,人际的和谐、友爱远未建立。
另一方面,人们在关注自己的小日子的同时,对社会公共事务缺少足够的热情,社会责任感缺乏。公共事务与一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而公共问题的解决要求每一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自小农社会流传下来的“不出头”、“搭便车”的保守心理,使得公共生活无人组织,无人负责,社会生活如一盘散沙,而一些本不该成为问题的事情(如乱倒垃圾等)也成了让人们头疼的难题。对他人的冷漠、对“众人之事”的不用心,可看作国人性格中的两大顽症;而提出问题并不是为了对某人的人格进行审判,我们必须探讨其后的根源。根源在哪里?笔者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法律建设滞后、公民权利得不到有力的保障最起码可看作根源之一。在“枪打出头鸟”、“出力不讨好”的制度环境中,人们的勇气就消磨、牺牲了。
4、消费至上,纵情娱乐
市场经济时代,商业文化如日中天。商业文化是把人们看作潜在的消费者来塑造的,而这种塑造作用依据大众传媒、网络的力量变得非常强大。人们以富为美,爱钱,向往挣大钱,过有钱人的生活,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有钱。这种为消费而消费、以消费来印证人生价值的取向主导了很大一批人的生活。“做个有钱人”或者“嫁个有钱人”已成为很多人的人生信仰与支柱,不敢想象,在抽掉这一追求之后,他们将如何生活下去。然而,盲目地以占有比别人更多的物质为目标的生活,太过喧闹、紧张,虽忙碌而不充实,虽满面油光但不深刻。
此外,当前消遣、娱乐已成为生活中的一大部分。人们沉迷于麻将、扑克、歌舞,或者其他的休闲、刺激方式,内容可谓多彩,但就其实质而言,在简单的驳杂之下是真实的肤浅与单调。闲暇的扩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而现实的人们拒绝高雅,追求粗俗;拒绝思考,选择从众——这种闲暇并未发挥促进自由发展的功能,不仅未能使其生活得到提升,反而使人生进入一种麻痹、麻木的状态。
(二)学校教育不良风气两种
1、升学主导下的美德教育形式化,德育要求虚化
当前,学校教育是围绕知识教学、考试而组织的。尽管由于“德育首位”、加强德育的指示与政策、改善德育的研究群体呼吁及“世风日下”的大众指责的合力作用,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德智体全面发展”有所体现,素质教育得到话语层面的积极响应,但在教育工作实际及评价过程中,智育(知识传授)无疑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有人这样描述当前教育:
就目前来看,知识教学等于智育,智育等于素质,“一好”等于“三好”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有这样一幅漫画:在公园的一条长椅上平躺着一个叫智育的人,他占据了整条长椅,旁边站着德育和体育。德育躬下身请智育让一个位子,但智育却一动也不动,体育只好在旁边干瞪眼。漫画中讽刺的现象是十分普通的。我当了7年多的毕业班班主任,就常为此遇到种种尴尬。我市为落实教育机会均等,多年前就取消了小学升学考试,实行就近入学。能择优的重点中学仅市外国语学校一所。择优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是最近两年来的三好生,再由学校推荐参加考试,于是社会上把每年有几个学生考入市外作为评价全市各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指标。事实上,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三好生。怎么办?为了学校的声誉,如果在选拔考试中分数很高但不是三好生的,学校马上让他“火线入党”,补上三好生奖状。这样一来,三好不就等于一好了吗?这些学生无视教师与同学,无视校纪与班规,你又能拿他怎么办,教师的威信何在?德育、体育的地位何在?学校间的不正当竞争,让我班一个评三好时无人投票的奥数精英获得了5份重点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让那些真正的三好生望尘莫及。于是对北大学生给黑熊眼上泼硫酸的事就不难理解了。如果要让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我们的社会必须端正人才观,我们的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必须转变功利主义的思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否则我们将会生产出危害性极大的危险品。
在“只有分数是真的”的学校中,认真开展的德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真正的表演、作秀,美德成为课堂讲解、记诵内容,成为领导视察时的欢迎仪式,成为办展览、搞竞赛、贴红花。搞形式的学校并不是不知道美德培养要靠全面、持续影响与文化熏染,但德育还是无可奈何地被形式化了,被架空了,这是值得深思的。
2、教育信仰缺失与教育的功利实践
《爱的教育》自其译入以来一直为人们所推重,人们认为,教育是爱的事业。爱的源点是教师,教师有爱吗?有多少爱?或者什么是教师的爱?我认为师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对每一个学生成长的关心,关心成绩好的、乖巧伶俐的孩子不能算是师爱,只有当你真正地无条件地理解、帮助那些最需要关心的孩子时,你才是真正地在爱。这种爱,源于信仰,即对事业的坚定与忠诚。古代私塾的先生大多没有信仰,教书是他们科举无望之后不得己而为之业;这种普遍的教育现实,与理想化的儒家教育是异质的,也是在历史上被大儒深恶痛疾的。当代教师对教育有无信仰?他们从教,是否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教师把教育作为职业,谋生手段,从而必然希望保住这一手段,更好地实现这一手段对生活的贡献与产出。在现实中,顺应领导、适合家长能让你保住饭碗;教学能力优秀、学生成绩优异能让你吃得更好。这是事实。在商品社会中的、作为消费者的教师怎么会不为所动?于是,在教育中,学生的整体人格、精神、美德发展不被重视,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智力、学习态度、是否可教、能否为教师争光。在教师眼里,六十多名学生被分成优、良、中、差,分成好与坏。学生的真实情感与复杂需要被忽视与否定,而且,往往是那些最需要关心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关爱与帮助。在学校里,孩子们承受着教师所进行的分类、所贴的标签,摸索着如何得到教师的表扬、关注,或者如何把教师的关注独占,于是有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了同学之间的防范、攻击。
(三)家庭不良风气三种
1、安于现状、追求享受的家长,能否担当美德示范?
孩子的降生,使两个潇洒的青年增加了“家长”这一角色。教育学者往往在其研究中有意无意地忽略“家长”角色的后发性,而有意无意地把家长角色放大而为身为家长者的人生全部,要求他/她为了子女放弃这些,坚持那些,但现实情况是身为家长者在成为家长以前只是一个普通人,有了他的职业、爱好及生活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对于其人生有着更全面、深刻的价值。大量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工作稳定的家长,没有谋生压力,而在其工作中也无多大才能施展空间,只是在“一张报纸一杯茶”,混着日子,生活的大量时间沉迷于柴米油盐,沉迷于扑克麻将,沉迷于飞短流长。这些并不可能因为子女的存在而根本改变,很少有人为了孩子而旧貌换新颜,振奋起来。学生能否在庸碌的小市民生活中发现远大理想,能否在安逸享受中学会严肃地对待人生呢?有人说,当代中国社会中,最累的是学生,但大量学生劳累地学习正是为了以后可以休息。然而,工作真的是为了休息吗?
2、家庭教育中的明哲保身与功利取向
由于法律缺位,个体权利的不发达、无保障,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可以说是比较严酷的。个体要在人与人的复杂竞争中保全与发展,就必须有发达的人生智慧,如“不为最先”,忍让宽容,躲避可能的灾难,争取更多的生存资源,在其避难时如乌龟,在其钻营时如狐狸。家长作为生活中的长者,炼就了厚实的龟壳,也发展了较完备的技巧,并以此来教导、帮助子女。一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如有钱、有权;二是告诉孩子一些生存策略,“别人打架的时候,一定要躲开,免得拳头落到你身上”。这种从人生理想到人生策略的全方位呵护、引导,固然是出于子女的爱护,但强调保守、稳妥的人生方式是否是唯一可取的?或者是否就是最有价值的,最值得过的?
3、升学期望与全人关怀的缺失
在国人的功利追求中,读书,通过考试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在阶级地位开放的中国社会中,中举(读大学)是社会成员提高、维护其社会地位的核心、合法途径。当代,读书与做官之间已不能划等号,读大学所附带的效益降低,但由于其从发展需要转变为生存需要,民众的高等教育期望提高。高考虽然已不是独木桥,但竞争仍被人们理解的很严酷。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是好好读书,考好大学,其他的一切都可以不管,衣服不用洗,家务不用做(小学扫除时家长前去帮忙,大学生则在假期把脏衣服带回家)。至于子女要吃好的,穿好的,一概给以满足。父母成了勤务兵,任劳任怨,但是否就得到孩子的理解与尊重呢?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的生活沉入读书-考大学的轨道之中,自己无主动设计,同时,什么都不会做,什么活动也不参加,其社会交往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对人生的责任意识也无从产生。
二、学生德行问题及对策
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熏陶渐染,一方面通过其在宏观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对处身其中的年轻人的理想、勤奋、纯洁心灵造成侵蚀、损害、消解;另一方面,又通过其在家庭、学校中的具体表现,作用于学生的人格,如家庭中家长的腐败、钻营、冷漠、粗俗、平庸以及在子女教育中的追求功利、重智轻德、专制作风;学校中的分数本位、德育形式化、以管代育等。此外,家庭与学校生活运作规则的不健全,如重规范轻指导、重他律轻自律、重竞争轻合作等,与产生不良社会风气的社会环境相似,因而也促进了年轻一代对成人行为方式的模仿。
由于以上三点,当前青少年德行问题与社会不良风气呈现较大的相似性。引起研究者关注、教师和家长惊呼、社会各界不满的青少年品德问题主要有以下五点:
1、虚伪、两面三刀,不坦诚。教师、家长反映最多的是学生不诚实,当面说得很好听,背后又做得不像话。上德育课,学生说应该爱护花草树木,折花是不对的,而在公园里,他们可能放肆地折花,别人说也不听。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法是相当成人化的,与成人社会中的两面派无本质区别。这一方面是由于受成人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育中存在要求服从、否定个人自由表达的严格规训语境的威逼的负面效果。
2、自我中心,人际冷漠,无关爱、助人、合作意识。这一点可说是大多数独生子女、“小皇帝”的通病,。在生活中,学生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享受,而无视他人合理需要以及自身行为对别人权益的侵害,更不用说主动为他人分忧,帮助别人做什么事情。“小皇帝”的成长历程使他们头脑中未形成较发达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意识,即个人在家庭、学校、社区中应扮演角色、承担责任的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升学考试强调的是个人奋斗、超过与压倒同学,学生在合作方面有欠缺,他们往往不能有效分工,各负其责,遵守规则。
3、生活麻木,无进取、责任意识。由于长期以来生活轨道由家长、教师包办,也由于身边家长、教师的浑浑噩噩的榜样,更由于现实教育中对学生自由发表看法的压抑,很多学生形成了“无所谓”、“一切随缘”的态度。这种宿命与麻木心态使得他们可以容忍很多事情,不愿坚决地反对什么,或者认同什么。“无所谓”标志着个体对自我规划权利的放弃,对人生的不负责任,这种过分的成熟让人感到可怕。
4、秩序意识淡漠,缺乏自主约束。自我规划、自我控制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构成,而现实教育在片面强调对学生进行行为塑造、管理、约束的同时忽视了对个人自主的秩序、纪律意识的培养。中小学姑且不论,置身大学校园,笔者感触良多的就是自习室里的手机声、寝室楼的午夜放歌、餐厅里的插队,于是有人怒骂:“这么多年的书都白读了?”
5、浪费财富,追求高消费。学校食堂的食物浪费现象几年前多有报道,这几年人们已习以为常,不再大惊小怪了,但每天我们还是看到清洁工挑着两桶剩饭晃悠悠地下楼,让我们不能停止思考。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学生中的高消费、品牌攀比现象。一位老师讲,“看现在的学生穿的是什么,全是李宁,阿迪,我都买不起。”最可怕的是为攀比而消费的普遍心理。青少年急于证明自己的购买力,证明“我可不比别人差”,而很少认真考虑消费的意义以及家庭的经济支付能力。
总体说来,青少年中较具普遍性的问题是受到社会风气塑造的。要切实加强青少年美德培养,必须深入研究社会风气,在社会宏观系统与家庭、学校的微观系统中,谋求社会风气改善,为美德生成提供优质土壤。在此,笔者拟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法律规范,抓好党风廉政,发展社会经济,负起政府的道德责任。
在社会风气、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过程中,领导者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与工作方法,政府官员的道德操守、执政方略在其中发挥着特别重大的作用。这是由政治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示范性地位所决定的,孔子的“为政以德”与当代中国政府施政纲领中的“以德治国”均据此立论,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的道德责任是什么?笔者以为,作为全体公民利益代表者的共产党与人民政府,应该努力把握公民生活的根本需要与现实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国民生活质量,如此才真正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负起了政府的道德责任。
首先,完善法律制度,落实法治。法治是民主制度的根本保障,依据平等、自由、正义、人道原则所订立的宪法与各级法规从宏观与微观的层面确定了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确定了社会竞争的基本规则,从而确定了民主生活的基本状貌。由人治传统中的依从君主个人意愿的不确定到法治社会中的依据正义法律的确定性,这是民主制度的一种根本性的进步。而社会生活规则的确立,可以说是从根本上保障了公民个人的自主追求与才智施展,有利于公民勤奋、进取、责任、纪律、诚实等美好品质的形成。
第二,抓好党风廉政,完善行政道德。这是我国、我党一直都在抓的工作,但痼疾犹在、久不见轻的现实,要求我们在传统的理论宣讲、榜样引导、批评与自我批评之外另寻新路。笔者以为,民主监督制度的完善、官员聘任、奖惩制度的健全与严格执法,应该被看作一种值得一试的反腐道路。既然陋规、腐败是由传统专制、人治、信息流通渠道不畅、社会正义规则无力条件下流传下来的,我们今天必须努力使现实的社会条件与以往相区别,通过现实力量的规约与“批判”来担当“批判的武器”未能充分担当的使命。
第三,发展社会经济,充实国民生活。发展经济是最大的政治,经济发展得好,国民进取创业;经济运转不良,国民颓废落魄。 “仓廪实而知礼节”,离开经济发展这一基础,一切道德都是奢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在总体上是积极的、可喜的;然而由于我们是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经济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原朱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提到的“解决农民吃饭难”的问题,如城市中的下岗问题。这些都要求政府进行综合考虑,大力推进生产,同时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维护、保障每一公民的基本生存权益。
(二)转变教育者观念,建构学校、家庭民主生活方式,促进美德成长。
“教育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这里我指的是教师、家长这些最基本的教育者。“转变观念”,笔者意指教师、家长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期望与既有人生观念,从而提供年轻一代更好的引导、影响。从教育期望角度,主要有两大基点:其一,教育目标要由“升学”转为“成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读大学,对于绝大多数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而大学文凭也将由于其在年轻人群中的普及从就职的重要砝码变为就职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就职者要进行的是包括品德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较量。教育者,尤其是家长,必须认识到,“独木桥”其实并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金光大道,而在这条大道上,你越是完整地像一个人,就越能脱颖而出。其二,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全人培养”。使年轻一代成为“完整的一代”的教育,不应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书虫”教育,不应是关在笼子里、靠在大树下的寄生的教育,不应是“小子天下第一”、唯我独尊的“小皇帝”的教育,而应是一种真正的“全人”教育。在这种教育里,年轻一代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在自主的、愉快的、丰富的活动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学会进取,学会负责。
从人生观念角度,作为成人的教师、家长应从强调自我保全的、追求安逸享受的生活状态中走出来,反思“人生究竟应该如何度过”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观念。这一点似乎并无新意。“教师、家长的生活观念是对年轻一代的有力示范,所以教师、家长应当、必须使自己完善起来,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很多研究者都如此言说着,但言说中有一个根本的错误使这个“真理”不能被愉快地接受,这就是言说中的“德育中心主义”倾向。每个人都应该是主动积极的、开拓进取的、兴趣广泛的、乐观充实的,而不应该是被动消极的、因循保守的、空虚麻木的、忧郁沉闷的;这些是人生的内在规定,而不是由教育者身份强加的限制。当研究者一味地、直截地把身为教师、家长者置于教育者、榜样的位置,而不是启发其作为人的主动追求时,他就犯了一个错误,这种错误使理论不能打动人,因为理论只有深刻才能打动人。这种错误使整个言说与研究事倍功半。
与社会领域中正义制度的确立相一致,笔者主张在学校、家庭中贯彻民主生活方式。杜威指出:“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府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2]民主的原则要求得到在生活中的实践,否则,民主社会将不可能实现。因而,在家庭中,家长应学会与子女开展平等基础上的共同生活,以民主的、合作的而不是专制的、溺爱的方式建构家庭文化氛围,引导孩子学会自立、自主、负责、尊重。在学校里,校长、教师应该提供宽容的话语环境,允许学生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支持学生的自治,开展民主的班级、学校管理,使学生在自主中学会自主,在负责中学会负责,使“关于道德的观念”切实变为学生的经验,变为学生的道德观念。当然,在家庭与学校的民主生活中,家长与教师对青少年的价值澄清与引导,是不应放弃而应落实与加强的,教育者应担当生活中的顾问,活动中的同伴,讨论中的对话者与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自律,和受教育者一道建构积极、健康、充实的民主生活。
附录: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变迁相关资料索引
刘长海
本索引依据系统论所提示的如下观点进行:
1、价值观念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一子系统的性质与社会系统的整体状况相联;尤其作为意识形态来讲,这一子系统在根本上受制于社会地理、经济、政治情况。另一方面,价值观念的发展状况对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有相当影响。
2、人类社会本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价值观念构成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系统;社会转型是在现实的社会物质条件下进行的,当代的价值变迁是在传统价值观念及国民性基础上发生的,必须考察传统社会中的价值观念与国民性及对之起决定作用的经济、政治因素;
3、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变迁是有其主客观因素的,一方面有客观的经济发展与全球化浪潮,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转型是由中国政府代表的中国人民自觉启动的系统自主变革工程,我国的价值观念变迁也包含着很大的自主规划性。
4、社会经济、政治领域的转型对于价值观念领域的变迁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力量,而转型意味着对社会利益分配格局进行调整,处于不同地位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人们依据现有的权力资源或凭借惯性,对转型的历史进程发挥着推动或阻碍的作用,由此决定了社会转型的曲折性,以及价值观念变迁的复杂性。
5、社会发展有其内在的复杂性,而不是沿着人们的规划一步一步前进的,社会转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现象、新问题,信用消费、股市、单亲家庭、独生子女互联网等。这些都对价值观念的变迁产生着影响。
本索引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的内容:一是传统中国人思想与行为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二是转型在中国的进展与价值观念领域产生的变化及原因。这些方面的资料汗牛充栋,笔者只是选择了其中较精要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而无力提供全面的索引。
(一)中国人研究:国民性的弱点与成因
鲁迅著:《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历史的两个时代,一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朝代,一是想做奴隶而得的时代,青年要创造新时代;对国民性的弱点进行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揭露,塑造了“精神胜利法”的典型形象——阿Q、封建教育体制培养出的无德无行无能无用的孔乙己、《明天》、《风波》里普通民众同情心的缺乏、对社会事务的无知与对权力的恐惧,《在酒楼上》知识分子的颓废与退化。]
[美]明恩溥著:《中国人的素质》,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观,呈现了中国人的重面子、重礼节、拐弯摸角、自以为是、互相猜疑、缺乏同情、言而无信、缺少慈善、缺乏公共精神、节省、勤劳、知足常乐、浪费时间、头脑僵化、麻木不仁、因循守旧、漠视舒适方便等特点。]
林语堂著,易坤译:《中国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着重分析了中国人的几种典型性格特征,如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老猾、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因循守旧;并进行成因——家庭制度的牢固与个人权利的无保障;政治气候决定人们的性格而不是相反。]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把中国文化喻作酱缸,指出其进步的缓慢,呼吁人们痛起砸酱缸,柏杨对中国文化的批评引起了青年反思传统文化的热潮;]
龙应台著:《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时事出版社;[在中国敢说话成为美德,人们习惯于采取不惹事、不生气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权益受损;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敢于闹事,要求政府勇于负责;批判了现实教育对学生的驯化,中国大学生的幼稚;]
徐志耕著:《南京大屠杀》,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国民的懦弱与胆怯与力量分散,对悲剧形成的影响。]
罗素著,秦悦译:《中国问题》,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初等教育不易于普及,成为实行民主的障碍;中国更长于维持稳定而不是进步和变革;中国必须自救;]
罗素著,王正平译:《中国人的性格》,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年版;[老庄哲学教导中国人的冷静与高雅,孔子培养人的举止风度和良好礼貌;中国人对中国问题的无动于衷与麻木不仁;中国人的从众;]
袁银传著:《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孕育的小农价值观以及小农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关系,小农意识对现代化的阻碍;]
崔文华著:《权力的祭坛》,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把中国社会中的权力结构定义为权力私有制,把国人分为君、臣、民,分析了专制政体对中国社会的统治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官僚体制的弊病,分析了政府成为官府不为人民负责的传统及其成因;君主专制对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扼杀,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剥夺;]
刘泽华、汪茂和、王兰仲著:《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专制权力对人身的支配、对土地的支配、对社会利益分配的决定、对工商业、城市发展的限制、对文化的统治,以及由专制决定的社会周期性动荡;]
金观涛、刘青峰著:《兴盛与危机》1983年[依据系统论分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指出了超稳定系统的静态与停滞的内在原因;]
帕金森:《帕金森定律》,三联书店,1982年版;[官僚政治中冗员必然越来越多,而人的能力必然越来越低,官僚政治必然导致低效;]
王亚南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分析官僚政治与小农经济的相互关系,官僚政治与科举制度的关系等;]
刘永佶著:《中国官文化批判》,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分析中国官本位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官本位文化对民主的阻碍作用;]
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版;[以历史学家的深厚历史知识积累创作的文学性读物,全方面地展现了专制时代国人的存在方式及各方面的问题;]
(二)中国社会转型的方向与进展状况
郭力安、祖阔主编:《中国读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蔡启超、孙中山、鲁迅、马寅初、李大钊、陈独秀、陈天华、邹荣、冯雪峰、闻一多等的传世之作,对中国现代化的设想,对国民性的批评,要求国民的牺牲精神、团体意识、沉着、勇猛、自主、进步、实干精神等。]
何宗思编著:《中国人格病态批判》,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传统社会中的专制主义导致国民性格中的主奴意识;当代呼唤以平等为核心的公民精神,中国的公民要做大写的人]
杜威著:《五大演讲》,选自沈益洪编:《杜威谈中国》,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杜威对传统道德与新道德的分析,提出新道德包含的人的判断能力,人的道德观念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的价值观反思是有启发的。]
黄建中著:《比较伦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提出道德发展的阶段:由习俗道德到反省道德]
陶东明,陈明明著:《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政治参与是衡量民主程度的标志;当代中国政治参与发展,但从其参与方式、类型主要是公民在政治决策过程中的发言权与地位来看还远远不够]
马斯洛著,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人的自我实现的前景,自我实现曾经极大激励了八十年代大学生的社会参与热情,并且自我实现已或显或隐地进入青少年的价值观系统;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关于低等需要满足对于高等需要出现的必要性价值,对于理解国民性有重大启发。]
钱宏、李志强著:《参与——现代人的追求》,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呼吁青年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参与的必要条件及自创良机的基本原则;参与者要打破家庭学校与单位对自我创造性的束缚。]
杜时忠著:《德育十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本书强调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强调厘定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界限,直面全球化、环境恶化等重大主题;努力深入探求道德教育的内在规律,寻求克服功利主义的路径,表明了作者谋求学术独立以及以独立姿态进行对真理的追求的学术方向;这种研究在当前中国是有代表性的。]
何博传著:《山坳上的中国——问题、困境、痛苦的选择》,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转型期中国社会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政府与国民心理的保守愚昧落后与无知;教育中存在浪费,学生的稳重保守与知识分子的功利而非真理追求。]
尚晓原著:《中国国民的自我抑制型人格——商品经济中的市民心态剖析》,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转型期市民心态的保守性、忍耐与重实际,而公共道德素养缺乏,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民族性格有待发展。]
梁晓声著:《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政治在社会中的力量过大,资产者、买办者与中产阶层大量依靠官员的意志与帮助;解决社会问题靠思想的说教是不行的,根本途径在于真的从根本上着眼着手解决它们。]
梁晓声著:《93’断想——谁是丑陋的中国人?》,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版;[知识分子要敢于做乌鸦;中国人的缺点是不良环境的教养结果;中国社会中公仆成为主人,一级怕一级的现象较普遍;知识分子无谓地争论;]
斯超选编:《神圣忧思——当代中国新潮启示录》,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伦理相对主义,人们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与否定及人们思想上的困惑;中国社会中的人才流动激活了国民的头脑,但人才自由流通的机制还不健全;用人体制的官僚主义倾向导致人才外流;独生子女的四二一综合症与望子成龙的应试教育并存。]
常作印:《泪洒中国教育》,凯迪网络;[批判了教育研究领域中的文字游戏、教育研究者的不务实际,而教育领域中的这些现象可看作中国知识分子存在状态的个案;而这又有着复杂的现实原因,如知识分子的非独立性,学术评价体制的缺陷等;]
香港公民教育课程纲要、圣公会李福庆中学公民教育科工作计划书98-99,网络;[从中可看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事物,如单亲家庭、毒品、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环保,金钱教育]
王寒松著:《当代文化冲突与青年文化思潮》,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该博士论文较全面地展示了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前期青年文化思潮的发展状况,反映了青年文化思潮与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引导青年文化的健康发展的问题;]
张俊芳等编著:《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变迁规律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在描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对社会文化心态影响的基础上,从系统论角度提出了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演变规律-有序重组规律,涨落突变规律,模糊相变规律,方向转移规律等,对于把握价值观念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推动其发展有重大启发意义;本书也因此而优于其他同类研究。]
单光鼐,陆建华主编:《中国青年发展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从教育、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参与等方面对转型期青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本阶段青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观念发展与行为滞后的矛盾、参与的随机性等。]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著:《聚集新生代:第一代未成年人现状调查报告》,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全面介绍了北京市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状况,指出青少年思想的积极向上、崇尚创新与注重自我发展等特点,也提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引导消费观、恋爱观,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等重大教育课题。]
注:[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德育建设等方面的资料,李红梅同学已进行了详细梳理,在此不再列出。
[2]《道德与文明》《青年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中关于这些方面的论文较多,笔者暂不对之进行索引。
索引之后的思考: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发展的转型期,转型构成了我们思考中国社会一切问题(包括教育问题)的基本背景。关于社会转型,笔者有以下基本立场:
·社会转型是社会系统的一种特殊的发展形式,是社会的组织运作方式由较低级形态发展到较高级形态的过程。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新要素不断产生并壮大,既有的要素间的结构关系(包括阶层分布、生产方式等)发生重大、根本性调整;除旧布新、辞旧迎新是关于社会转型的直观而简化的说法,新与旧的更替,必然要经过长期、曲折的认识与实践过程。
·因而,转型期实质上成为由过去到未来的过渡期,转型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充满了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冲撞、磨擦。国民人生观、价值观受其决定,因之表现为先进与落后并陈、开放与保守共在的多元状态。
一、         过去:传统中国与传统国民
实践是思想的源泉。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即首先是农业经济,其二是小农经济。农业生产(主要是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乃至整个生活对自然的节气、天气等有深刻的依赖性,这种依赖主要表现在“看老天脸色吃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对活动过程及结果的无把握性。生产技术、劳动工具的落后与自然条件的恶劣,导致传统中国的农业经济停留在小农的分散经营状态,每一农户是一个独立经营、独立结算单位,必然要考虑家庭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进行生计的谋算。在家庭内部,表现在勤劳、踏实、能吃苦;收支由家长统管,积蓄钱财,增买田地、扩大产业;上下和睦,团结协作,减少内耗;繁衍子孙,壮大家庭力量,保持财产不外流。在家庭与外界的关系上,表现为交友的慎重,尽量选择那些友善的、有权有钱的做朋友或亲戚,避开那些凶暴不良的、穷困潦倒的;在日常与大家族成员、乡邻保持友好、和谐,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得到帮助,但不给予完全信任,也尽量不涉及他人的麻烦事,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以免受到不太好的牵连。这里集中体现了小农生产者的自私性与保守性,决定了小农社会中人与人联系的松散性(家庭之外的不团结、无组织、无纪律)。
在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成员被划分入不同的等级,各种社会地位构成多级的阶梯,政治体制长期沿续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专制制度在本质上是不平等的,其典型表现是“一言堂”、“上头说了算”、“老爷说的就是王法”。在专制条件下,不存在有力的权力制衡机构,也不存在具有普遍权威的规则系统。做官于是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种拥有特殊优越性的职业。官为长,为父,为老爷,他们拥有对属下百姓的生杀予夺的权力以及人际冲突中的绝对优势。由于国民自发组织的松散与明哲保身的处世方式,国民倾向于尽可能地容忍官员的胡作非为,安分、老实、顺从;“枪打出头鸟”,尽可能不出众,不犯错,终其一生不愿与官府发生关系,“民不与官斗”。在另一方面,百姓又艳羡官员的排场、权贵,渴望有机会与官家建立友情、联姻,或者通过有效途径在自己家里培养出一两个做官人(如科举制度下民间对“中举”的向往)。百姓对待官府的这种既怕官又想当官的心态与不同级别的官员对待上级的态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下级官员在上级面前老实、肯干,察言观色,努力做到既不错过升迁机会也不惹上可能降职处分的麻烦,“不倒翁”成为官员的偶像。
在文化观念领域,中国社会形成了它完整的“好人”形象与善恶标准,如乐善好施、大度、体谅等。从众的中国人在社会公共领域(人与人交往)时也表现出对这种好人的期盼、赞颂,也会做出一些符合道德标准的承诺。然而,乐善好施等只是国人对他人的期望,即希望自己能从他人的善行中得到好处;真正成为国人生活榜样的往往是发财有道、持家有方的成功人士(不管这种成功是否符合善的标准),而这种对成功人士的欣赏只是在一个亲近的小圈子里才有所表达的,或者说,基本上是落实于生活的谋划过程之中而较少诉诸话语表达的。于是,中国舆论中出现了道德观念的一元化局面;而“当面不讲”不等于完全没有异端思想,“当面不讲”与“背后乱讲”、“人前一套”与“人后一套”、“说一套”与“做一套”是相对应的。有的行为可能在公共聚会上被誉为神圣,而在私下讨论中又被视为愚蠢。总之,中国社会中,话语与行为是两码事,说归说,做归做,说的冠冕堂皇,而做得就不那么仁义道德了。
概要而言,传统国人的生活是一种依附性的生活,所谓依附,首先表明个体无完全的独立性,其二又意味着个体有一定的独立性与特殊的自我利益,个体自我利益的实现要通过一种与外在力量妥协、借助外在力量的方式来达到。依附生活本身的矛盾导致国人生活与观念中的诸多对立统一:一方面是顺从自然、依赖自然,另一方面又顺应自然,发扬勤奋、机巧,争取更大收益;一方面是为人和气,不得罪人,另一方面是各自为政,暗中使劲,人情淡薄;一方面是从众、随大溜,另一方面是务实,功利为先;一方面是敬畏官长,循规蹈矩,不出头,不作乱,另一方面是在有限范围内谋求政治、经济优势地位及不守规矩的资格;一方面是期盼好人多、清官主政,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家、自身利益不顾礼法,甘当恶人。总之,几千年传统中国社会长成的国民,因依附而保守,因保守而无知、蒙昧,几千年传统国民的基本品格是依附的而不是独立的,保守的而不是开放的,蒙昧的而不是自觉的。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二、未来:现代社会与现代公民
当代我国的社会转型是一场在新的国际背景和秩序中自觉启动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起点、以社会经济生活的现代科学化、社会政治生活的现代民主化法制化和社会文化生活的现代文明化多样化为基本目标模式或总体价值目标的现代化运动。科技、市场、民主、法治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在不断走近的未来社会中,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大行其道,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成为生产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人与人社会交往的范围扩大,建立全社会普遍的分工、协作关系;经济体制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权威垄断走向市场多元化规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个人从家庭、公社、单位中解放出来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活动主体与利益主体,法律作为普遍规则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发挥全面规范与调节作用。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公民作为平等主体的身份得到《宪法》与其他法律的确认与保护,健全的民主选举、监督机制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力规范政府行为,使政府在事实层面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代理人。文化、消费生活呈多元发展态势,公民在观念与生活选择上持尊重选择、宽容、理解态度,公民在不触犯《宪法》与法律的空间内自由选择,创造多彩的幸福生活。
科技、市场、民主、法治彻底改变了我国国民的生活处境,同时,也就在根本上改变了国民的存在方式。“人就是人的世界,国家,社会。”身处知识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中的现代国民,不再是局限于一家一乡“一亩三分地”的依附于群体、他人、遵从权威、上级的传统宗法成员,而是掌握现代科技、全面投身广阔社会公共生活的、平等、独立的活动主体。他享有受法律保护的个人自由与基本权利,拥有与社会中其他成员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同时,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主人也平等地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这种人,走出了宗法的阴影,步入了广阔的公共领域;摆脱了对权威的依赖,而实现了个体的独立;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民。现代公民是独立的而非依附的,开放的而非保守的,自觉的而非蒙昧的——独立、开放、自觉成为在未来社会中推动我国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不断走向进步的内在动力。
三、 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当代国民观念状况
“在路上”是对转型期社会发展的一种恰当描绘。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过去走向未来的变迁过程之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变迁积极展开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中广泛存在着“旧”的阴影与“新”的雏形。
就产业结构而言,国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先进技术等方法,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与日俱增,城市、城镇发展迅速,各行各业(包含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上升。但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仍然存在,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约大多数,而自给自足、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仍占相当比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带来了社会产品的丰富,初步表明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所蕴含的本质上的优越性与先进性,然而,由于政企职能关系混乱、经济法规建设不健全等因素,非法经营、不公平竞争现象比较普遍,高效、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还须假以时日。民主、法治已列为政治制度建设的基本纲领,民主选举、监督机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法制日趋完备、合理并与际接轨,但在民主初创阶段,传统官本位文化与官僚体制的影响仍相当大,新体制仍有很多漏洞,民主理念与现实做法之间距离较大,政府暗箱操作、腐败情况较严重,公民参政、监督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成为空话。文化领域呈现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多元共存,社会生活呈多样化发展,狭隘政治文化一统局面得到扭转,但政府坚持以奉献、爱国为主要内容的一元价值导向,政府对文化的管理与引导仍是强大的,政府与社会各界对于能否开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自由博弈有不同看法,怀疑的态度基本上占主流。
在变化了的生活中,我们形成变化了的观念:新的观念产生,在过去被压抑了的声音得到了表达,旧的观念受到了质疑,在过去被某种力量强化的话语开始接受理性的审视。通观二十年来国民观念的变化,最根本的是个人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主体意识的发展,传统所理解的为了集体与国家、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我利益以至个人生命的崇高、神圣的人生不再得到盲目的信任,并且也失去了在大众舆论、宣讲中无可置辩的身份;爱自己、“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在社会各界得到较广泛的认同。有调查结果表明,85%的青年认同“一方面努力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国家与集体的利益”的公私兼顾的人生目的观。
追求个人的美好生活,成为社会中占主流的生活观念;在这一观念的支配下,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意识呈现出与传统相区别的特征。在经济领域,人们更加关注利益、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自主创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等追求,但创业与竞争的意识并不是全社会范围内的普遍意识,仍有相当一部分成员(主要是在现有的分配结构中处于有利地位者)持有对单位的依附心理,喜欢吃大锅饭,要求国家、单位为个人解决实际问题。在市场竞争领域,由于竞争规则的缺乏,人们于实力的竞争之外,也把相当精力用于“拉关系”,公平竞争的意识尚不成熟。在政治领域,国民关注政府行为,要求政府代表人民利益,想群众所想,能够通过其多方面政策为人民带来福利;要求清官,对政府官员的个人修养仍保持相当关注;然而,由于政治启蒙的不充分,群众的政治意识呈现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注重政府所带来的现实利益,而对民主程序、政府运行机制缺乏全面认识,对民主程序的必要价值不甚明了。在法律意识方面,国民在信任法律、依法维权方面有所觉醒,但大量国民停留在守法、不犯法的传统水平,对于立法的参与一方面缺少畅通途径,一方面也没有主动意识。在道德、生活选择领域,人们有了相对传统较宽容、自由的选择环境,有的成员在时代变迁中选择个性化、多样化的丰富生活(如青年志愿者),而有的成员则把对幸福的追求定位于狭窄的个人欲望与个人中心的生活中,或者把权与钱作为人生的主轴,或者把个人的感受(愉快、苦闷、孤独等)夸大为人生的全部,社会生活因而在总体上呈现驳杂的多元状态。
对转型期国民观念作一综合认识,可以认为,转型期复杂、多元的观念体系中,有先进而有待发达的,有落后而大量残余的,具体表现在:独立性不足与依附性残余;进取性不足与守成性残余;理性不足与蒙昧残余。笔者以为,在转型的今天,国民已开始从整体主义的束缚中走出,进入尊重个人独立性与主体发展的阶段,但这还是相当不充分的。



* 刘长海(1979- ),男,山东东营人,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德育原理专业博士生,E-mail:chliucn@hotmail.com

[1] 黄白兰编著;《盲点:中国教育危机报告》,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版,第79页

[2]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44. pp102.
【刘长海】关于“伙伴教育”的理论构想
[上传时间:2012-09-09 ][信息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作者:刘长海]
  
摘要:伙伴教育是依据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杜威理想社会观、西方交往理论以及现代汉语中“伙伴”一词的基本语义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教育的新构想。伙伴教育的主旨是在教育中建立各相关主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使主体逐渐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伙伴;在我国,良好伙伴就是社会主义事业所要求的积极的建设者。伙伴教育有助于改变社会中人对人的隔膜、学校对社会的脱离、劳动异化等局面。在伙伴关系中培养良好伙伴的教育可望从学校教育推广至整个社会生活,对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A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Partnership Education
Abstract: Partnership education is a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public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houghts of Marx, Dewey and current western philosophers as well as the basic sense of the word “Partner”. It aims to build partnership among different subject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hus help the youth grow up as good partners needed by our society. In our country, a good partner can be a positive constructor of socialism. Partnership education is supposed to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such social phenomena, as the indifference among peopl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life, and labor alienation of people. And partnership education is expected to apply not only to school education but also to the whole social life, and serve as a driving pow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Key words: partner; partnership education; partnership; good partner;
一、伙伴教育是什么?
“伙伴”一词,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与它大致同义的英文词“partner”,也是英语中的高频词。据《现代汉语词典》(1985),伙伴“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依据“伙伴”一词在日常话语实践中的用法,笔者认为,一方面我们可以用“伙伴”指称一种类型的人,即处于某一共同体之中,并与共同体其他成员拥有共同的目的与价值观,合作进行某种活动的人;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它来表示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即伙伴关系,在这种人与人的关系之中,相关各方有共同的目的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通力合作。
伙伴教育的理念建基于“伙伴”的概念之上。伙伴教育的主旨是在教育中建立各相关主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使主体能在伙伴关系中进行教育、生活,成长为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良好伙伴,即成为社会共同目标与价值的分享者、维护者与创造者,成为社会共同事业的积极参与者。
人们对教育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伙伴教育也有其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伙伴教育主张一切生活的过程都是教育的过程,在民族、国家以至全体人类社会生活中均应建立所有相关人的伙伴关系,使人们在共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成为社会的良好伙伴,这里的“人”,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包括儿童也包括家长,包括所有在社会中生活的人。狭义的伙伴教育集中考察学校中有意识地影响年轻一代成长的人类活动,主张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设成为伙伴关系,使年轻一代在这种积极的关系中逐步掌握社会生活所需的科学知识、实践能力,并形成其对于社会共同体价值的分享。人类社会中普遍的伙伴关系的建立、广义的伙伴教育是笔者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与应然状态的一种浪漫设想,在现实社会中尚不存在,但狭义的伙伴教育却可能在当代的教育中展开,并发挥其积极的历史作用。
有必要指出的是,教育培养社会生活的良好伙伴,与我国教育目的的法定表述“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是统一的,二者只有描述角度的区别。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所有的社会主义公民认同社会主义理想,并积极开展建设实践,做社会主义的积极的建设者;而在社会主义的积极建设者之间,必然形成各种各样的分工、合作关系,即伙伴关系。教育所要培养的良好伙伴,从其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来讲,必须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并积极地参与到建设过程之中;从其与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其他建设者的关系来看,他们互为伙伴,分工合作,共同进步。“教育培养良好伙伴”的说法,不仅表明了个体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应然关系,而且形象地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在社会中的存在状态——共生的而不是孤立的,互相支持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笔者认为,这种表达对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正确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实践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伙伴意味着什么呢?首先,伙伴是同志,同事,同路人。同志表明社会主义公民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与目标;同事表明公民参与并服务于共同的伟大事业;同路人指公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同心同德。其二,伙伴是奉献与享用的伙伴。公民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发展自觉地统一起来,努力为社会、为同胞提供有益的服务,并且在互助、友爱的建设过程中体验人生的和谐与幸福。其三,伙伴是探索与创造的伙伴。真正的建设者不能不同时是对真理的探索者,社会生活的创造者,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开创要求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与主体精神,而创造也是在伙伴关系中的创造,公民能够互相激励与促进。其四,伙伴是分工合作而平等的伙伴。合作是伙伴关系的基本含义,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然地存在着公民之间的各种分工与分化,从而形成多样人际关系,如工作单位中的领导与员工,学校中的教师与学生,而分工只是合作的必要形式,并不妨碍平等的伙伴关系的形成,因为伙伴关系的核心在于人们对共同事业、组织的认同与参与,在分工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之间应该形成一种平等对话的格局,而不应产生任何形式的强加于人。
二、伙伴教育提出的依据何在?
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这种思想首先依据马克思对人类发展前景的设想。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在经过“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人的相对独立性”之后,将进入“自由个性”的第三个阶段。在第三个阶段中,人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必要劳动的束缚,身心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并且,人类社会变为自由人联合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原有的异化状态下的统治与被统治等关系变为平等的结盟关系。笔者以为,马克思所描述的自由人平等结盟的关系,其实就是伙伴关系: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成员分有着共同的理想与信仰、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合作进行着对科学的探索、对社会的建设、对人生幸福的创造。
杜威的理想社会观以及他对教育的社会地位、社会目的的把握对笔者有重大启发。首先,杜威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真正的民主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群体成员共享着一套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知识体系,有着共同参与的利益追求,并且,一个群体与其他团体的相互作用充分而自由,建立了团体间的利益共享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杜威的理想社会中人的形象,与马克思所设计的自由人联合体中的人的形象,有着相似的内在精神,即社会成员成为共同生活的参与者,彼此建立了密切而真诚的伙伴关系。其二,杜威分析了现实社会与理想社会的差距,并且指出了学校教育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学校承担着帮助年轻一代做好进入社会生活的准备、成为民主社会所需要的良好公民的责任;学校应建成一种相比现实的成人社会而言更纯净、更广阔、要素适当简化的教育环境,并且,学校成员可以建立和发展打破阶层、种族、性别等界限的自由的交往,达成价值观的共识。杜威所设计的这种学校其实是一种理想社会的缩影,在这种学校里成长起来的公民,将能够不仅适应社会并且创造性地推进社会变革与进化。而杜威学校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正是相互平等而敞开的伙伴关系。
起于西方哲学的交往理论以及中国教育学界关于交往与教育关系的探讨,为伙伴教育的提出提供了直接的启示。在学理的层面,交往被看作是对平等主体间应然关系状态的描述,研究者认为“交往是主体以语言、符号为媒体,通过对话而进行知识、情感、观念、信息的交流,以形成相互理解与共识的行为” 。不难看出,这种交往关系与我们所理解的伙伴关系有质的同一性。可以说,伙伴教育是交往教育理念的一种大众化表达方式。那么,既然已经有人在探讨交往关系、交往教育,我们为什么还要提伙伴关系、伙伴教育?我们是不是在以某种不道德的方式改头换面地盗用别人的智慧成果呢?我们的自我辩护如下:(1)“交往”一词本来就是汉语中的常用词,在日常话语实践中,“交往”一词只表明“互相来往”,并不具有平等、开放的对话意义,平等对话意义上的“交往”只是在哈贝马斯等人的理论体系中才能成立的范畴,较其日常意义有很大的距离,不容易进入日常使用;而“伙伴”天然地体现着平等、亲切的意义,在日常语言交际中能更好地传达交往理论所要表达的内容。(2)教育学界对交往与教育关系问题的探讨,目前为止主要集中于教育哲学领域,甚至在该领域中,“交往”仍是让人费解的名词,这就造成了一个对研究来讲致命的问题,即研究的效益问题:对“交往”进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将一种纯粹的交往关系引入教育实践,并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实践的存在方式、存在状态,而交往论者的话语风格哲学气味较浓,几乎让教育学的教授、博士望而却步,这种论说能在多大程度上达成与教育实践者的对话(也是一种“交往”)、转化为实践者主动积极的教育思路与教育实践,就必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而伙伴教育则不同,它取材于民间,“伙伴”本身就是一种大众化的话语,容易感动教师、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容易在较短时间内达成理论研究者与教师之间的共识、合作(伙伴关系),从而较好地转化为伙伴教育的实践。学术研究是要服务于现实实践的,以民族的、大众的话语来表达对教育实践的建议,对本土实践的开展,可能更有价值。
三、伙伴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伙伴教育是培养年轻一代成为社会生活的良好伙伴的教育,它一方面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非隔离的关系姿态,一方面表达了个人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参与姿态。由此,我们认为伙伴教育对解决困挠教育的三个问题有重大意义:
1)伙伴教育有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合作关系,解决现实社会中人对人的隔膜、分离问题。
这可以看作是伙伴教育在道德教育领域的基本意义。中国传统社会重视人际和谐,发展了强大的伦理本位文化,并且在传统家庭、村庄范围内建立了较稳定的伦理秩序。而由于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分层加剧、竞争压力增大、传统家族与村落格局解体以及家庭中子女数量的减少等原因,社会中也出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很多人尤其一大批成长中的青少年的思维方式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能较好地考虑他人的利益与合理要求,没有学会与他人合作,而是仅从自己的需要、欲望出发思考问题,把他人视为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加以利用或者视为自我发展的障碍加以打击。这种把个人视为孤立的行动者的“单子”式思维,直接导致了社会中人对人的诚信缺失、不讲规则、人际冷漠,取消了人与人之间丰富情感交流、合作共进的可能。而就其客观后果来讲,它是害人害己害社会的,它使人生活于尔虞我诈之中,充满焦虑、缺乏安全感、依赖于物质,并且使社会生活的丰富创造变为谋生的手段。伙伴教育则首先在教育与社会中建立与倡导人与人相互敞开、共同进步的伙伴关系,让人们能够在充满安全感的集体氛围中彼此走近,展开合作;并且在合作的伙伴实践中,人们会逐渐形成相应的交往规则,形成既维护人的独立、平等又有助于实现集体发展目标、丰富而多样的伙伴关系格局。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学会共同生活”、人对人的理解、关心、尊重等目标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实现。
2)伙伴教育要建立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有机联系,打破现实学校教育与社会要求隔离的状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
伙伴是对处于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集体活动的人的称呼,因而,伙伴教育所要培养的伙伴,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伙伴,而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伙伴:每个人首先应是社会主义建设者;伙伴关系,正是建设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教育培养能推动社会发展的人,这是学校教育在社会中的应然使命,而在现实社会中,学校在很多人心目中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需要脱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以培养学生升学为直接的教育目的,而没有很好地反思这种教育是否真正有助于社会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背诵而不关注学生的素质提高、能力养成、品格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成为社会发展、变革所需要的创造性的建设者;学生读书是为了从社会中索取更多的权与钱,而很少追问“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什么”。伙伴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伙伴,要求教育者冷静地思考“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伙伴”、“如何培养这种伙伴”等问题,能够促使人们在各级各类教育实践中牢固树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伙伴”的意识,在学校中,努力发展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的认识,培养其成为社会中积极有为的成员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促进他们有效地建构起参与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与品格。
3)伙伴教育要建立学习、工作与生活的融通关系,清除劳动与人生的异化关系。
伙伴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并且,他/她的参与,是积极主动的参与 。在现实的社会与教育中,存在着较严重的劳动异化问题,即人们把学习、工作等最能体现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的实践,视为维持生存、赚取消费品的手段:很多人把学习视为“吃苦”、“苦中苦”,吃苦的目的是为了功利、做“人上人”,学生为升学、文凭而学习,丝毫不能体会到探索真理的乐趣;在成人社会中,很多人把工作视为谋生手段,有人讲“工作是为了休息”,把下班作为真正的生活的开始,丝毫不能发现工作对人的创造性发展、人生价值实现所具有的意义。伙伴教育力图让年轻一代从小开始在伙伴关系中学习、创造、交往,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合作式的探究、实践,体验学习、创造与交往的乐趣,体验人生价值实现与社会改善的必然关系,自觉而自由地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共同体利益统一起来,学会把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共同体发展的实践活动——学习、探索与工作,视为生活乐趣的源泉。
四、学校中的伙伴教育应该如何实施?
伙伴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者教育的另一种说法,是我们关于如何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思考。伙伴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在伙伴关系中学习、发展,成长为社会发展的良好伙伴或积极的建设者,简单说来就是在伙伴关系中培养伙伴。这一思路受到三位伟大人物的思想的启发:一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品质来自相同的现实活动”;二是杜威表达的“人必须到水里去才能学会游泳”;三是陶行知主张的“教学做合一”,事情该怎样做就怎样去教、去学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伙伴,其实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哪些教育内容,二是选择何种教育方式。而我们主要思考的是后者,我们的理由是:当前我国的学校课程基本上包括了社会发展要求公民必备的知识、能力与品格,是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要求的,而学校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教”,“怎样教”、“怎样学”决定着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还是活知识、学生的学习是为名利而战还是为参与社会建设做准备。
“在伙伴关系中培养伙伴”包含两个基本点:一是建立学校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伙伴关系,二是建立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参与关系,使他/她从小就成为社会发展的伙伴。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否可能?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伙伴关系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老”伙伴与“新”伙伴之间的关系,其基本点是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基础上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积极引导。在儿童的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入的伙伴会积极学习、努力把握游戏规则,资格较老的伙伴会对新伙伴进行教导,而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平等、合作、愉快的伙伴关系的形成。师生之间的伙伴关系也应如此理解:教师知道从事建设需要哪些知识、能力与品格,从而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发现或使用这些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规则意识。在这种师生伙伴关系中,也会有教师向学生提供现成的公式、知识,但这种提供一定是在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的情况下进行的;由此可推知,伙伴教育将更多地倡导学校中的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将主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与规划者、激励者、推动者与合作者。
伙伴教育追求的是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发展各方面的素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要求的建设者、伙伴。因而,伙伴教育将确立基于学生素质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而不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分数的较量。学生与学生更多地成为成长过程中的伙伴,发现中的合作者,学习中的共同进步者,同学之间的交往将更多地充满友善与乐趣。
所谓“使学生从小成为社会发展的伙伴”,其实强调的是学校教育过程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各种课程,并且,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建立与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课程在社会中的价值。如杜威分析了地理、历史、数学等课程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在明了学习的社会意义的基础上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并且,学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建设、社区建设,在充任发展伙伴的学习过程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积极的社会情感。
五、伙伴教育的近期、中期、远期前景
从近期来看,伙伴教育的构想最起码可以在道德教育中有所作为,树学校德育的新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使学生成为伙伴的课内、课外活动,前者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讨论课程、小组学习课程,后者如接力比赛、拔河、文艺晚会、志愿服务等。这些伙伴教育实践,可以丰富学生的同伴交往经验,培养其规则意识与制订、遵守规则的能力与习惯,发展其对伙伴的尊重、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认识与积极情感。
然而,局限于道德教育的伙伴教育还是片面的、局部的,伙伴教育要实现对学校生活的整体性、根本性改造。伙伴教育要全面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包括校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学校在整体上变成所有成员共同进步、合作建设的共同体,促进所有成员(当然首先是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对伙伴教育中期前景的预期。
教育的范围并不限于学校,而且学校中的伙伴教育必须与整个社会的变革相互促进。伙伴教育最终追求的是一种伙伴关系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个人的、地方的、民族的、国家的以至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被打破,普遍的共同参与、合作共进的关系建立起来,人类社会的每一成员都以“类主体”的姿态,和合共生,相互配合,共同迎接宇宙与社会中的挑战,人性也将在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中绽放其最灿烂的光芒。
注释:
      1、岳伟:《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2004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教育学)论文集》(上海),第140页。
      2、参考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鲁洁:《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教育研究》,2002,(1);《杜威五大演讲》,见沈益洪编:《杜威谈中国》,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3、在现代汉语中,“伙伴”一词主要在儿童的游戏中使用,其最常用的搭配是“小伙伴儿”,笔者认为“伙伴”一词就其情感意义来讲,充盈着轻松、愉快的游戏精神。
       4、参考亚里士多斯著,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杜威著,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陶行知著:《中国教育改造》,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5、参见刘长海、杜时忠:《道德教育的广度批判:杜威德育思想及其启示》,《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3)。










李保伟:男,1982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广丰县政协委员、江西省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优秀会员。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在短短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勤于学习,善于反思,精于研究,先后多次荣获广丰县、上饶市、江西省及国家级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2005年5月,他荣幸地作为全省唯一的参赛教师到河南省焦作市参加全国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一届课堂教学竞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教师展开角逐,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荣获全国一等奖。06年9月荣获全国第三届中小学教师师德演讲赛二等奖。07年5月获“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应邀赴南京、徐州、南昌等地进行公开教学60多节。
曾在江西省农村校本教研现场会及江西省中小学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作了《我的成长足迹……》先进事迹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等多家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感知、实践、生成---“周长”教学实录与反思》收录于《名师授课实录》一书,撰写的教学设计《公顷和平方千米》收录于《新课程名师同步教学设计》一书,曾参与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支援西部教学光盘的脚本撰写。
05年4月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广丰县劳动模范”;06年4月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评为“全国小学数学优秀教师”,同年9月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 07年暑期荣膺“广丰之子”,同年9月被江西省人事厅、教育厅评为“江西省模范教师”,被中共上饶市委、上饶市人民政府评为“上饶市先进师德工作者”;08年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1:08
http://www.jxteacher.com/libaowei/?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http://www.jxteacher.com/libaowei/?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http://www.jxteacher.com/libaowei/?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魅力数学,育心教育”:李保伟“用心仰望”工作站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1:10
组建教育写作团队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以教育写作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江西省广丰县桐畈小学    李保伟
    叶澜教授说:“一位老师抄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为名师,而连续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则很可能成为名师。”她一语道出了“反思”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特别是经常性、系统性地反思能够让老师充分地认识自我,冲破狭隘的经验限制,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然而,教师反思的主要呈现方式是什么呢?是文字。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研究特别倡导老师用朴实的文字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因此,在教师用文字反思的同时,其实就已经在进行着一项重要的活动——写作。写作是教学研究的一种新形态,因为写作可以让人静下心,或梳理一天的教学生活,或记录课堂的精彩片断,或憧憬美好的教育明天。通过让教师写作,实现以文抒心,以文促研,以文字帮助和促进每个教师深入思考教学,反思教学,实践教学。让自己时常处在一种思考、研究、幸福、成长的状态中。综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教学大师,他们成长历程中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是:善于思考,勤于写作。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以“教育写作”为切入点,通过组建教育写作团队,展开实践研究,引领教师幸福成长。
一、志趣相投,组建团队
    2007年10月17日,我校一群热爱研究,爱好写作,渴望成长的教师欢聚一堂,在科研处蒋主任的主持下,进行了组建教育写作团队的启动仪式。首先由我代表学校向大家郑重宣布教育写作团队正式成立,并详细讲述了教育写作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接着,大家通过讨论,推荐了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毛妃琴老师作为教育写作团队的“团长”。由她具体负责团队的工作。最后,团队的各位成员还就如何进行教学写作,如何加强团队工作交流了思想,提出了意见。
二、健全机制,实践探索
    为加强教育写作团队工作,促进团队的健康发展。我们大胆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地健全工作机制。
1、建立电子信箱
    我们以“教育写作团队”的汉字拼音首字母在网易上建立了一个公共邮箱
——jyxztd@163.com。在公共邮箱内,我们创设了“教师投稿作品”、“信息公告”、“美文共赏”、“各教育报刊社回复”等文件夹。同时我们还将全国主要的各教育报刊的投稿邮箱地址分门别类地收录于通讯录内。这样,团队的成员除了向邮箱发送自己的文章外,还可以通过公用密码进入邮箱学习研讨、投稿交流。为进一步扩大“公共邮箱”的影响力,向外界介绍宣传的团队。我们要求教师投稿时尽量用公共邮箱。同时,我们还在公共邮箱上设置了一个回复,主要是简单介绍我们的写作团队。这样一来,公共邮箱便成为了团队交流学习的平台、沟通外界的桥梁。
2、注重机制建设
①注重工作规划
    目标是工作的导航。每个学期初,团队成员在毛妃琴团长的召集下,聚集一堂商讨团队的工作目标、重点、内容。最后确定1人,依据大家的意见,撰写出团队的学期工作计划,然后按照计划,不折不扣地开展团队的各项工作。
②注重制度保障
    首先是学习研讨制度,我们将每个星期一晚作为写作团队的集体学习研讨时间,原则上要求团队成员都要准时参加。集体学习研讨时间的主要内容分三大块。第一块是集体学习,团队共同学习有关写作方面的文章。如《撰稿成功的密籍》,《小学教学》教育文稿写作辅导栏目中每篇文章及《应用与写作》都是我们的必学内容。在学习中,我们关于教育写作的思路更清晰了,眼界更开阔了。第二块是交流研讨,团队成员拿出自己撰写好教育文稿供大家学习交流,然后由大家提出修改意见。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团队成员已发表了的文章都是在大家真诚帮助下修改出来的。第三块是资源共享,主要是团队成员互相介绍一些美文,写作经验,征文信息等,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效果。
    其次是写作投稿制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保证写作团队活水有源,我们要求团队成员每两周至少要围绕教学实践撰一篇教育文稿(可以是教学论、教育随笔、教学设计等),经集体修改后再投到公共信箱,再由毛妃琴团长根据文章特点,用公共信箱投到相关的教育报刊。
③注重文化建设
    一个优秀的团队势必需要优秀的文化熏陶。经过团队各位成员的商议,我们确定了团队的宗旨是“用心写作、沁润教育”,目标是“打造魅力社团、引领桐小教育”。在这一文化价值的引领下,我们更进一步明确了自己 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努力的方向和价值。我们不光要围绕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作,还要关注学校工作,主动提炼总结,让自己成为学校的“特约记者”,让团队成为学校的“宣传部”。例如:在学校评选“五大魅力教师”时,团队的各位成员就主动承担起为“魅力教师”总结事迹,撰写典型材料的任务。
3、办好团队刊物
    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同伴互助、交流展示的平台。我们以“教育写作团队”为中坚力量,创办了一份校级刊物——《魅力教苑》。内设信息动态、教学随笔、教学探航、魅力课堂、魅力教师等栏目。团队的每个成员既是刊物的骨干作者,更是刊物的责任编辑。《魅力教苑》都是团队成员或其他教师自己最真实的文章,展示给大家的也就更真实生动了。通过《魅力教苑》,让团队成员得到了作者和编辑的双重角色体验,进一步促进了教师去思考去写作,让他们从中收获成长与快乐。《魅力教苑》还为写作团队收集了一大批优秀稿件,凡是投给《魅力教苑》编辑部的稿件,能达到发表的条件的我们会尽快给予发表。未达到的,我们会组织人员进行修改,帮助发表。在校刊物发表后,我们还主动把这些文章投给全国相应的教育报刊,努力向更高层次的教育媒体上发表。
三、外界沟通,相约成功
    我们立足强化舆论宣传,优化团队各项工作,为写作团队的外部内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不断加强团队的内部建设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团队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为开阔教师视野,我们时时关注全国各大报刊社的工作动态,凡是他们有相应的活动我们都想方设法去参加。近一年来,我们先后起赴杭州、南京、井冈山等地参加了相关报刊社的举办的有关活动。特别今年暑期由江西教育期刊社在井冈山举办的“全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暨《江西教育》作者培训班”。毛妃琴老师就主动抓住交流的机会,向江西教育的各位编辑宣传介绍了团队的工作,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在活动中毛妃琴教师还就“教育写作团队”的工作作了经验介绍,引起了与会教师的强烈反响。
    现在团队成员都养成了一种主动向外界宣传、介绍团队的习惯,养成了主动与各教育报刊社的编辑沟通联系的习惯。
    正由于我们关心教育,用心写作,善于沟通。团队成立不到一年,就有10多篇教育论文、教学随笔、教学设计发表于《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小学德育》、《江西教育》、《中国教师报》等教育报刊上。
四、成功分享,愿景引领
    对于教师来说,能让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是一种莫大的成功与自豪。在团队内,我们有一项很有意思的做法,凡是某教师有文章发表了,在集体活动时,一定要请客(请大家吃东西),进行“成功分享”。此外,学校也十分注重将这种成功体验进行放大、辐射,让身边的每个人感受成功。只要有教师的文章发表了,学校便及时在校光荣榜上宣传,教师例会上表扬,让发表的文章的教师感到被欣赏被尊重,用“誉动力”激发教师继续写作的兴趣。同时,也为那些想写而未写的教师树立榜样和目标,让他们从身边的榜样身上寻找到动力。现在,学校的写作团队已从团队走向校园走出校外——学校的许多中老年教师也跃跃欲试,开始尝教育写作,而校外的一些有志之士,也纷纷表示,渴望加入我们的团队……
    虽然,我们的团队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团队的发展势头很强,后劲很足。仅本学期,团队的十二位成员中,就有1人被评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1人获上饶市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一名,有一半多人获县优秀教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1:11
小学数学教师好书书目
必读书 :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雷玲 略读
《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 张兴华 精读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 郑毓信 精读
《数学教育心理学》 章建跃等 精读
《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 孙晓天 略读
选读书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 斯苗儿 略读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 张景中等 略读
《数学教育的价值》 黄翔 略读
《有趣的数学》 李光延 略读
《数学思想应用及探究-建构教学》 王培德 略读
小学数学教师阅读书目推荐——浙江教育学院教授吴卫东老师
一、必读书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王桐,《美丽教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美]t.丹齐克著,《数:科学的语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4、郑毓信编著,《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5、张奠宙编著,《现代数学思想讲话》,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
6、俄国人著,《直观几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7、李俊著,《中小学概率的教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8、张天孝,《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科学出版社,1993年。
二、参考书目:
(一)本体性知识类的:
1、波利亚著,《怎样解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张奠宙主编,《数学史选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
3、袁小明著,《数学思想史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二)条件性知识类的:
1、张奠宙编,《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张维忠著,《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3、弗赖登塔尔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4、李善良著,《现代认知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 2005年。
5、沃建忠著,《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三)背景性知识类的:
1、薛涌:《美国人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精英的阶梯》
2、《素质教育在美国》
3、珊伊:《我在美国教高中》
4、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5、李泽厚:《论语今读》
6、《道德经》
7、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8、卢梭:《爱弥尔》
9、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10、周国平、余秋雨散文
11、张民生、于漪:《教师人文读本》
12、谢泳:《胡适还是鲁迅》《鲁迅全集》《胡适全集》
1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真情与智慧》
14、刘铁芳:《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边缘》
15、张文质:《唇舌的授权》《幻想之眼》《保卫童年》
16、亨特:《心理学的故事》
17、朱晨海:《天平上的心灵——实验心理学的故事》
18、各种名人传记
19、肖川、刘铁芳、张文质、许锡良、刘良华等的个人博客
(四)若干本数学教育的杂志:
  1、《课程 教材教法》
  2、《小学数学教师》
  3、《小学青年教师》

书号
作者
书价
出版日期
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育科研
9787533839840 , 7533839846
何如栋
9.5
2001/5/1
浙江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
9787504136244 , 7504136247
人民教育编辑部
18.6
2007.2
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大夏书系 教学艺术)
9787561757291 , 7561757298
雷玲
24.8
2008/1/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课件制作范例教程——中小学课件制作范例教程系列
9787302099444 , 7302099448
刘伟,施建东,赵新娟
28
2005/2/1
清华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9787107170553 , 7107170554
刘凤翥
15.1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9787810647922 , 781064792x
刘晓玫 
31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论
9787811065954 , 7811065959
沈建国,冯金顺 
35
2008/5/1
郑州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9787503852282 , 7503852283
朱良才
13
2008年
中国林业出版社
新课程远程研修丛书·小学数学
9787561755006 , 7561755007
吴正宪 张丹
29
2008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撰写与例举
9787806028698 , 7806028692
张红波
16
2005/6/1
宁波出版社
我教小学数学/中国特级教师文库
9787107169731 , 7107169734
李烈著
17
2003/8/1
人民教育出版社
走向理想课堂--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解读/人民教育丛书
9787040175561 , 7040175568
刘然
16
2005/11/10
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中国特级教师文库
9787107169755 , 7107169750
郑俊选
23.1
2003/8/1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容易忽视的100个细节/第一线(第一线)
9787807431329 , 7807431326
钱希有
22
2008/1/1
宁波出版社
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小学数学卷新课程教师培训精品教材)/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丛书
9787504641816 , 7504641812
周成平
19.8
2005/10/1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用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附光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参考书
9787107141348 , 7107141341
王鹏远
45
2001/6/1
人民教育出版社
特级教师小学教案优化设计-数学四年级上(新课标北师版)
9787537107075 , 7537107076
谢鼓平
11.8
2007/6/1
新疆青少年
最新小学重难点图解表解1本全:数学/金题金卷
9787530341117 , 7530341111
项昭义
11
2005/5/1
北京教育出版社
小学新课标资源库.数学卷
9787563914258 , 7563914250
《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
25
2004/9/1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小学卷)
9787544400992 , 7544400999
庞维国
21
2005/6/1
上海教育出版社
歌谣算题——数学小博士丛书
9787508224107 , 7508224108
孟繁学
9
2003/6/1
金盾出版社
小学知识速记歌诀:社会、自然、数学
9787560730066 , 756073006x
郑德才 
8
2005/8/1
山东大学出版社
实践取向小学教师教育教程-数学教学案例
9787504137739 , 7504137731
郜舒竹
17
2007/5/1
教育科学
李毓佩数学学习故事.小学中年级
9787801386991 , 780138699x
 
16
2007/1/1
海豚出版社
马芯兰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丛书
9787532830527 , 7532830527
马芯兰
12.7
 
山东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课堂板书设计及应用/小学课堂板书和简笔画设计及应用丛书
9787532827992 , 7532827992
朱良才
12
 
山东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手册(第六次修订)
9787530329689 , 7530329685
薛金星
17.8
2008/5/1
北京教育出版社
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数学)/齐鲁名师课堂书系(齐鲁名师课堂书系)
9787209045063 , 7209045066
李玲
36.8
 
 
链接新课堂小学教案:数学(四年级·下)(北师大版)
9787807111481 , 7807111488
常涓
11.8
2005/12/1
辽海出版社
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
9787563013128 , 7563013121
 
10
1998/11/1
河海大学出版社
数学(小学版含新课标学生理解记忆应用手册)
9787535542458 , 753554245x
黄云生
9.5
2004/8/1
湖南教育出版社
纪晓村小学数学兴趣教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丛书
9787532825837 , 7532825833
纪晓村
10.5
 
山东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浙江省专用供尖子生和提优班使用)/实验班题库
9787500776567 , 750077656x
徐旭
10
2006/9/1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案(4年级)/课堂教学设计丛书
9787303051793 , 7303051791
胡光锑
21.5
2003/11/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用表/新课标宝典数理化系列丛书(新课标宝典数理化系列丛书)
9787801934093 , 7801934091
 
3.6
 
 
中国小学生数学大全
9787806133200 , 7806133208
楼薰南,寿卫华
12
2002/2/1
上海远东出版社
小学数学用表
9787535232304 , 7535232302
李良树
3.5
2004/8/1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小学数学
9787801154347 , 7801154347
张德祥
9.8
2001/5/1
当代世界出版社
走出新课程的困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案例研究/走进数学新课程丛书
9787303079254 , 7303079254
胡松林
8
2006/12/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9787212020569 , 7212020567
薛凌
9.6
 
安徽人民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论
9787107165351 , 7107165356
李光树
34.3
2003/9/1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
9787540842529 , 7540842520
施勤,柴林喜 
25
2006/8/1
四川教育出版社
做创造的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
9787540842604 , 7540842601
张莉,陈秋宾
28
2006/9/1
四川教育出版社
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

9787503847677
邱学华
28
2007/4/1
中国林业出版社
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9787500675181 , 7500675186
范存丽 
19
2007/7/1
中国青年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训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教材
9787504122018 , 7504122017
邱学华
11.2
2001/8/1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师读书活动推荐目录
基础篇
1、大夏书系·与优秀教师同行
作  者: 刘祥刘恩樵 主编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7-1出版)

2、大夏书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
作  者: 高万祥 著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1出版)

3、大夏书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
作  者: 陈大伟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1出版)

4、教师如何做研究——大夏书系·教师专业发展
作  者: 郑金洲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0-1出版)

5、大夏书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教育讲演录
作  者: 陶继新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5-1出版)

6、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大厦书系·教师专业发展
作  者: 张万祥万玮主编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0-1出版)

7、大夏书系·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作  者: 刘良华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7-1出版)

8、大夏书系·教师的第九个小时
作  者: 刘恩樵刘祥 主编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7-1出版)

9、大夏书系·教师的20项修炼
作  者: 郭元祥 著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4-1出版)

10、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
作者:周国平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7-1)

11、叩问课堂
作  者: 周彬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4-1出版)

12、中国最佳教育随笔.第一辑
作  者: 张文质主编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1出版)

13、中国最佳教育随笔:第二辑
作  者: 张文质主编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0-1出版)

14、教育小语:100位中外教育家的智慧感悟
作  者: 单中惠主编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7-1出版)

15、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作  者: (美)吉诺特ginatt,h.g) 著,冯杨周呈奇
出 版 社: 海南出版社        (2005—4-1出版)

16、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基本功
作  者: 蒋宗尧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2-1出版)

17、避免课堂失误的44招
作  者: (美)奥林奇著,赵悦
出 版 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1-1出版)

18、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
作  者: 赖新元 主编
出 版 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10-1出版)

19、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  者: 赖新元主编
出 版 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7—10-1出版)

20、教师必读的外国教育名著导读
作  者: 赖新元 主编
出 版 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7—10-1出版)
21、教师教出好成绩的十大技巧
作  者: 赖新元 主编
出 版 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7—10-1出版)

22、优秀教师是这样炼成的
作  者: (美)哈蒙德,(美)斯诺顿著,葛雪蕾王军
出 版 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3、职业规划:自我实现的教育生涯/新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务丛书
作  者: 孟万金编著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1出版)

24、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育大智慧)
作  者: 蔡慧琴饶玲叶存洪 主编
出 版 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6-1出版)

25、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效教学丛书)
作  者: 余文森 等编著
出 版 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8-1出版)

26、评课——教学全程新论丛书
作  者: 陈敬文编著
出 版 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7-1出版)

27、有效教学艺术
作  者: 吴松年 著
出 版 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5-1出版)

28、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问题
作  者: 欧阳芬王海燕 主编
出 版 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9-1出版)

29、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
作  者: (英)戴维斯,(英)格莱格瑞,(英)麦克基恩著,冯怡
出 版 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1-1出版)

30、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训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08出版)

王春芬
2009/9/1 11:38:53
实践篇

1、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引领
《丛书名:名师工程书系,第1辑,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
作  者: 程振响王一军 主编
出 版 社: 南京师范大学  

2、小学新课标资源库(数学卷)
编者:李争平 丁志鹏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出版)

3、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作  者: 雷玲 主编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1出版)

4、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数学卷)
作  者: 雷玲主编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9-1出版)

5、做创造的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
作  者: 张莉陈秋宾 编著
出 版 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9-1出版)

6、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测试及计算教学研究
作  者: 张晓霞马岷兴 著
出 版 社: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8-5-1出版)

7、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作  者: 刘加霞 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6-1出版)

8、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作  者: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
出 版 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1出版)

9、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
作  者: 斯苗儿 著
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2—1日出版)

10、新课程小学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作  者: 马云鹏 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1出版)

11、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作  者: 梁秋莲 著
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12-1出版)

12、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
作  者: 邱学华 著
出 版 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4-1出版)

13、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作  者: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组编
出 版 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1出版)

14、走近徐斌——新教育文库·新生代名师课堂探索
作  者: 徐斌
出 版 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6—3-1出版)

15、走近钱守旺(新教育文库-新生代名师课堂探索)
作  者: 钱守旺 著
出 版 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6—3-1出版)
1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容易忽视的100个细节(第一线)
作  者: 钱希有 主编
出 版 社: 宁波出版社       (2008—1-1出版)

17、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数学卷
作  者: 华应龙 主编
出 版 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1-1出版)

18、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作  者: 朱良才
出 版 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7-1出版)

19、小学数学教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指导
作  者: 陈亚明
出 版 社: 宁波出版社        (2003—4—1日出版)

20、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作  者: 范存丽 著
出 版 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7-1出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1:12
山村小学教师李保伟:大山里收获芬芳


http://www.edu.cn 2005-12-21
 中国教育报

  2000年,中专毕业的李保伟选择了江西省广丰县岭底乡最偏远的村小——铁山村完全小学,在这里一干就是5年。

  今年5月,李保伟作为江西省唯一的参赛教师到河南省焦作市参加全国小学数学竞课,以第二名的成绩荣获全国一等奖。浙江、南昌等地的学校竞相邀请他,广东的一所学校愿以年薪6万多元、解决住房问题等优惠条件聘请时,却被他婉言谢绝了。

  原来,物质条件并不是李保伟的追求。他说:“我追求的是守住心灵的净土,寻找一方教育的乐园,让自己在山区教育事业中付出青春年华,付出汗水热血。同时,能够体现生命价值,收获桃李芬芳,享受教育的幸福。”

  铁山完小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办学条件也很差。李保伟刚来这里时,托人买好黑板漆亲自做黑板,没有水泥,就用黄泥补黑板上的洞。教室没有玻璃,他便和山里娃用透明塑料纸糊上一层。当看着教室在自己和山里娃们的共同努力下有所改变时,当看到山里娃们脸上绽放出欢快的笑容时,一种自豪感、一种幸福感瞬间洋溢在李保伟的心房。

  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李保伟每次出去都不忘为学生购买一些课外书、作文选、故事书,并带着这些沉甸甸的资料步行50多里山路到学校。走在陡峭的山岭上,他每次都是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

  李保伟学会了与书为友。近几年来,李保伟先后订阅了《教学与管理》、《江西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师道》等十多种教学杂志。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挑灯工作,执著爬格。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短短的几年来,李保伟所撰写的教学日记已有好几本,撰写过的论文也多次获奖发表。

  从2002年开始,李保伟便在数学学科中进行了“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文写作”的研究。所谓数学作文就是让学生以文字记录的形式,记录每日的数学学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项研究,李保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他执教的学生成绩年年居全乡前茅。

  在课堂教学中,李保伟潜心研究、不断反思,力争让课堂成为最有魅力的地方。李保伟将自己的精神调整到了最佳状态,用满腔的热情和孩子们共同演绎了一场激动人心的课堂教学交响曲。

  李保伟获得的全国小学数学竞课一等奖,是近几年来江西省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全国竞课所取得的最好成绩。今年5月,李保伟光荣地被评为“广丰县首届劳动模范”。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1:14

江西省中小学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名单

                                 (第一批 426个)


一、高中学段(137个)

 

 

南昌市

 

 

江西财大附中

雷园花工作室

高中生物

江西师范大学

孙菊如工作室

高中思想政治

南昌市第三中学

杨复元工作室

高中历史

南昌市第二中学

王国华工作室

高中历史

江西师大附属中学

胡平清工作室

高中美术

南昌市第十八中学

芦怡人工作室

高中美术

南昌市第十中学

万雪梅工作室

高中思想政治

南昌市洪都中学

雷红智工作室

高中思想政治

南昌市第十九中学

宋焘工作室

高中英语

南昌市第三中学

吴平工作室

高中英语

江西师大附属中学

傅国珍工作室

高中英语

南昌市第十九中学

王跃工作室

高中历史

南昌市第三中学

蒋玉清工作室

高中数学

九江市

 

 

九江县第一中学

叶定铁工作室

高中地理

九江第一中学

任爱翔工作室

高中地理

彭泽县二中

何文广工作室

高中化学

都昌县第二中学

周清华工作室

高中历史

瑞昌市第二中学

徐平工作室

高中数学

彭泽县一中

许秀华工作室

高中体育与健康

瑞昌市第二中学

徐志明工作室

高中体育与健康

九江学院浔阳附属中学

吴海芳工作室

高中音乐

彭泽县一中

王朋宾工作室

高中语文

瑞昌市第二中学

梁德军工作室

高中语文

瑞昌市第二中学

何毓阳工作室

高中语文

都昌县第四中学

占文燕工作室

高中历史

景德镇市

 

 

浮梁县第一中学

周洁工作室

高中物理

景德镇市昌河中学

蒋玉英工作室

高中英语

浮梁县第一中学

刘长河工作室

高中地理

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

严剑工作室

高中数学

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

邹秋平工作室

高中思想政治

浮梁县第一中学

应继祥工作室

高中物理

乐平市乐平中学

聂小涛工作室

高中英语

景德镇市第十六中学

夏小红工作室

高中英语

景德镇市第七中学

余昌江工作室

高中语文

景德镇市第七中学

吴青霞工作室

高中语文

景德镇市第七中学

余秋凤工作室

高中语文,高中历史

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

曾前明工作室

高中化学

萍乡市

 

 

安源区安源中学

徐阳工作室

高中化学

萍乡市芦溪中学

赖运明工作室

高中历史

萍乡市湘东中学

李磊工作室

高中美术

萍乡市上栗中学

李柏武工作室

高中思想政治

萍乡市第三中学

张利萍工作室

高中物理

莲花中学

刘相琴工作室

高中语文

新余市

 

 

新余市第一中学

杨先明工作室

高中化学

新余市第一中学

喻承志工作室

高中历史

新余市教科所

刘文良工作室

高中历史

分宜中学

钟玉琳工作室

高中美术

新余市第一中学

邹桂芽工作室

高中英语

鹰潭市

 

 

鹰潭市第一中学

桂耀荣工作室

高中化学

鹰潭市第一中学

钱培顺工作室

高中体育与健康

贵溪市第一中学

沈建豪工作室

高中物理

贵溪市第一中学

张吟芳工作室

高中英语

余江县第一中学

周波松工作室

高中语文

赣州市

 

 

赣州市教科所(教研室)

杨晓奇工作室

高中地理

南康市南康中学

蓝善亮工作室

高中化学

赣州市第三中学

詹晓渊工作室

高中化学

赣州市第三中学

何强工作室

高中化学

兴国县平川中学

欧阳荣明工作室

高中技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

崇义中学

王星民工作室

高中历史

南康唐江中学

邓夏生工作室

高中历史

上犹中学

叶为兵工作室

高中历史

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李卫东工作室

高中历史

赣县教师进修学校

马跃进工作室

高中数学

南康中学

蒋晓东工作室

高中数学

石城县教研室

黄水根工作室

高中数学

赣州市第一中学

王秀娣工作室

高中数学

赣州第一中学

肖淑如工作室

高中数学

安远县第一中学

唐灿茂工作室

高中思想政治

大余中学

肖琳工作室

高中思想政治

赣县中学

周卫华工作室

高中思想政治,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大余中学

陈余华工作室

高中物理

会昌县第二中学

余志阳工作室

高中物理

宁都中学

揭晓青工作室

高中物理

信丰中学

朱向阳工作室

高中物理

赣县中学

林秀梅工作室

高中英语

龙南中学

彭荣华工作室

高中英语

南康二中

肖中工作室

高中语文

南康中学

温珍玉工作室

高中语文

南康中学

邱文华工作室

高中语文

兴国县第一中学

杨彩根工作室

高中语文

宁都中学

邓素珍工作室

高中历史

宜春市

 

 

高安中学

于占江工作室

高中化学

宜春中学

黄洲祥工作室

高中历史

樟树第三中学

熊三倩工作室

高中历史

上高二中

罗军辉工作室

高中生物

上高二中

晏迟红工作室

高中生物

宜春市教研室

李希亮工作室

高中数学

高安中学

冯草根工作室

高中思想政治

丰城市第二中学

罗倩敏工作室

高中物理

高安中学

何雪平工作室

高中物理

宜春中学

陈少平工作室

高中物理

奉新县第一中学

帅付萍工作室

高中英语

丰城市第二中学

邬有祥工作室

高中语文

奉新县教育局教研室

余达富工作室

高中语文

高安中学

葛德根工作室

高中语文

高安中学

王永芳工作室

高中语文

铜鼓县职业中学

余日山工作室

高中历史

铜鼓中学

黄富忠工作室

高中语文

上饶市

 

 

上饶县教研室

方一声工作室

高中思想政治

玉山县进修学校

郑梅枝工作室

高中思想政治

铅山县第三中学

廖俊林工作室

高中生物

上饶中学

林方红工作室

高中地理

婺源天佑中学

程立和工作室

高中历史

婺源中学

汪茂林工作室

高中历史

上饶市教研室

方建新工作室

高中体育与健康

上饶县第二中学

徐常彬工作室

高中物理

上饶中学

钟天胜工作室

高中物理

上饶县中学

何庆旦工作室

高中英语

鄱阳县第一中学

陈建彬工作室

高中语文

吉安市

 

 

吉安县第二中学

肖圣明工作室

高中数学

新干县新干中学

文亚红工作室

高中英语

遂川县教育局机关

刘承体工作室

高中物理

吉州区第十二中学

罗国亨工作室

高中语文

遂川县遂川中学

李田古工作室

高中地理

泰和县第二中学

周江平工作室

高中化学

吉州区第三中学

刘小强工作室

高中技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

永丰中学

金桦勇工作室

高中技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

永丰中学

刘忠工作室

高中数学

万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吴胜工作室

高中思想政治

遂川县遂川中学

何晓涛工作室

高中体育与健康

吉安县中

曾春宝工作室

高中英语

万安中学

郭士晴工作室

高中英语

永新县第二中学

柳建国工作室

高中英语

吉安县立中学

易东晖工作室

高中语文

万安中学

肖人翔工作室

高中语文

永丰中学

宁志斌工作室

高中语文

抚州市

 

 

广昌县第一中学

姜晖工作室

高中技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

临川第一中学

徐治成工作室

高中历史

乐安一中

邹艳工作室

高中生物

临川第二中学

刘东辉工作室

高中数学

临川第二中学

胡聪工作室

高中体育与健康

临川区教研室

双情予工作室

高中物理

南丰县第一中学

聂应才工作室

高中物理

第一中学

罗习奇工作室

高中物理

临川区教研室

唐晔工作室

高中英语

临川第一中学

廖晓林工作室

高中英语

广昌县第一中学

吴品云工作室

高中语文

 

 

 

二、初中学段(137个)

 

 

南昌市

 

 

江西财大附中

宋运芳工作室

初中化学

南昌县莲塘五中

高文安工作室

初中地理

南昌市第八中学

黎莉工作室

初中化学

南昌县莲塘第四中学

龚勇工作室

初中数学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袁虹工作室

初中数学

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

谢冬英工作室

初中物理

南昌市育新学校

李芳工作室

初中英语

南昌市昌南学校

刘琦婧工作室

初中英语

青山湖区教研室

顾红工作室

初中语文

南昌市培英学校

梅国珍工作室

初中语文

新建县第五中学

喻琴工作室

初中语文

东湖区教研中心

肖贤工作室

初中语文

南昌市滨江学校

杨舸工作室

初中语文

九江市

 

 

九江市第十一中学

刘卫玲工作室

初中化学

国营江西无线电厂子弟学校

柳国金工作室

初中美术

都昌县钱氏宗亲学校

江任平工作室

初中思想品德

瑞昌市第四中学

徐臻工作室

初中思想品德

九江市第六中学

黄金瑞工作室

初中物理

修水县白岭镇中学

晏朝晖工作室

初中物理

德安县第二中学

龚燕工作室

初中语文

都昌县东湖中学

李茜工作室

初中语文,初中历史

九江市庐山区第二中学

欧阳正平工作室

初中语文

星子县第二中学

宋汶工作室

初中语文

都昌县第四中学

占华城工作室

初中语文

景德镇市

 

 

浮梁县鹅湖中学

王仁顺工作室

初中生物

景德镇市第五中学

马菊根工作室

初中化学

景德镇市景航学校

周凤兴工作室

初中美术

景德镇市第三中学

余联平工作室

初中数学

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

谢红英工作室

初中思想品德

浮梁县南安中学

张激工作室

初中语文

浮梁县江村中学

陈金海工作室

初中语文,初中音乐

景德镇市昌河中学

康乐阗工作室

初中语文

萍乡市

 

 

莲花县城厢中学

刘小贤工作室

初中化学,初中生物

萍乡市上栗中学

胡蓉工作室

初中数学

萍乡市第四中学

邱建涛工作室

初中数学

萍乡市安源区第一中学

何冬玲工作室

初中思想品德

上栗镇第二中学

李小和工作室

初中物理

芦溪县教研室

成文辉工作室

初中英语

萍乡市第六中学

刘冬萍工作室

初中语文

萍乡市第二中学

何小阳工作室

初中语文

新余市

 

 

新余市第三中学

罗辉工作室

初中物理

新余市第四中学

余美夫工作室

初中英语

鹰潭市

 

 

余江县画桥镇中学

周华选工作室

初中思想品德,初中历史

贵溪市第二中学

李志英工作室

初中英语

贵溪市实验中学

杨丽丽工作室

初中语文

赣州市

 

 

安远县第三中学

黄慧英工作室

初中地理

于都县实验中学

伍华华工作室

初中地理

崇义县章源实验中学

王会有工作室

初中化学

南康市第五中学

申继鹏工作室

初中化学

寻乌县第二中学

刘承样工作室

初中历史

龙南县第二中学

廖晓林工作室

初中生物

定南县教研室

黄菊芬工作室

初中数学

会昌县教研室

刘鑫工作室

初中数学

南康市新世纪中英文学校

明春生工作室

初中数学

宁都县黄石初级中学

温晓宇工作室

初中数学

全南县龙源坝中学

陈艳明工作室

初中数学

赣州市第一中学

李明工作室

初中数学

于都县第三中学

蔡家禄工作室

初中数学

于都县第五中学

邹小林工作室

初中数学,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

于都县第二中学

刘成海工作室

初中思想品德

于都县第二实验中学

陈金花工作室

初中思想品德

南康市第六中学

朱平工作室

初中物理

信丰县古陂中学

邱荣生工作室

初中物理

大余县水城小学

李德玲工作室

初中生物,初中体育与健康

赣州市第二中学

蔡克难工作室

初中语文

安远县第三中学

史方优工作室

初中英语

赣县第二中学

余先香工作室

初中英语

赣县田村镇田村中学

谢正寿工作室

初中英语

赣县第二中学

封义珑工作室

初中语文

龙南县第二中学

钟云燕工作室

初中语文

南康市第三中学

黄仁树工作室

初中语文

上犹县第二中学

罗诗孟工作室

初中语文

赣州市第七中学

刘瑷琏工作室

初中语文

南康市第三中学

刘毓球工作室

初中物理

赣州市第三中学

郑素萍工作室

初中英语

上犹县教育局

舒小平工作室

初中语文

石城县教研室

张春英工作室

初中语文

宜春市

 

 

丰城一中

卢邦辉工作室

初中化学

丰城一中

熊宏工作室

初中化学

宜春市第三中学

黄宝玲工作室

初中化学

丰城一中

易坚征工作室

初中美术

高安中学

杨叶青工作室

初中美术

万载县仙源初级中学

彭望辉工作室

初中数学

上高中学

陈庆工作室

初中历史

丰城市隍城初级中学

周治藩工作室

初中语文

丰城市梅林初级中学

付淑珍工作室

初中英语

万载县仙源初级中学

陈苏庆工作室

初中语文

万载县第三中学

郭春根工作室

初中语文

万载县株潭中学

龙永忠工作室

初中语文

宜丰中学

李莉工作室

初中语文

樟树市张家山学校

卢东升工作室

初中语文,初中历史,初中美术

袁州区彬江中学

邓冬生工作室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

上饶市

 

 

广丰县教研室

吴希有工作室

初中思想品德

广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修木工作室

初中英语

婺源县教研室

王锦涛工作室

初中化学

横峰县青板中学

钟进平工作室

初中美术

余干县第二中学

李培林工作室

初中数学

广丰县永丰街道永丰中学

周守勤工作室

初中思想品德

婺源中学

胡顺欣工作室

初中体育与健康

婺源中学

李明工作室

初中物理

横峰县第二中学

周菁霞工作室

初中英语

婺源中学

余艳虹工作室

初中英语

余干县第三中学

李国儿工作室

初中英语

德兴市第二中学

余建梅工作室

初中语文

上饶县第七中学

张禹芳工作室

初中思想品德,初中语文

上饶市第二中学

陈进荣工作室

初中语文

上饶市实验中学

陈昌华工作室

初中语文

万年县第二中学

凌云工作室

初中语文

弋阳县旭光学校

章杰明工作室

初中语文

余干县黄金埠中学

张可敬工作室

初中语文

鄱阳县团林乡中心学校

章国文工作室

初中数学,初中心理健康

吉安市

 

 

万安县第二中学

王丽芬工作室

初中历史

吉州区第四中学

范瑞开工作室

初中化学

青原区值夏中学

邹兆侃工作室

初中数学

永新县城南中学

朱德龙工作室

初中数学

永新县教研室

李成斌工作室

初中思想品德

吉安县文山学校

汤宝顺工作室

初中物理

吉安县城关中学

阮继沂工作室

初中数学,初中心理健康

新干县第四中学

聂健如工作室

初中英语

吉安县教研室

刘帮勇工作室

初中语文

吉安县文山学校

罗海英工作室

初中语文

吉安县永和中学

刘孟钢工作室

初中语文

青原区第十三中学

陈晓明工作室

初中语文

峡江县马埠中学

杨泽熹工作室

初中语文

永丰县棠阁学校

张振芳工作室

初中语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

抚州市

 

 

金溪二中

徐建业工作室

初中历史

南城县花楼下中学

洪冬云工作室

初中英语,初中历史

东乡县第二中学

陈志坚工作室

初中美术

黎川县湖坊中学

龚国祥工作室

初中数学

金溪县第二中学

范小江工作室

初中思想品德

乐安县龚坊中学

胡十生工作室

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数学

临川区第四中学

施淑华工作室

初中思想品德

崇仁县第三中学

杨惠娟工作室

初中英语

临川区第四中学

姜闽青工作室

初中英语

临川区罗湖镇初级中学

邱员太工作室

初中语文

南丰县付坊乡中学

黄行福工作室

初中语文

临川第一中学

汪小洋工作室

初中语文

 

 

 

三、小学学段(146个)

 

 

南昌市

 

 

南昌市站前路小学

黄筱红工作室

小学语文

青山湖区教研室

刘小兵工作室

小学数学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郭爱香工作室

小学语文

新建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赵雨香工作室

小学教育(文)

安义县教育科技体育局教研室

杜德满工作室

小学语文

南昌市昌北第二小学

黄少珍工作室

小学数学

南昌县广福乡中心小学

陈麟工作室

小学数学

湾里区第三小学

邓蕾工作室

小学英语

南昌市邮政路小学

汪智星工作室

小学语文

青山湖区教研室

曲青亚工作室

小学语文

西湖区教科所

陈英工作室

小学语文

新建县实验小学

傅菊花工作室

小学语文

新建县第一小学

欧阳梅工作室

小学语文

新建县石岗中心小学

刘长远工作室

小学教育(文)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黄宗论工作室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小学教育(理)

九江市

 

 

都昌化民中心小学

江乐安工作室

小学体育

彭泽县城关完小

张安安工作室

小学英语

瑞昌市第二小学

王荣工作室

小学语文

永修县三溪桥学校

李琴工作室

小学数学

彭泽县龙城镇城关完小

齐雪工作室

小学数学

都昌县实验小学

王国芳工作室

小学语文

共青城市耀邦红军小学

王春生工作室

小学语文

庐山区五里中心小学

干正健工作室

小学语文

星子县横塘中心完小

胡英龙工作室

小学语文,小学英语,小学美术

修水县白岭镇中心完小

胡丹丹工作室

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

浔阳区龙山小学

兰云工作室

小学语文

景德镇市

 

 

乐平市乐平五小

胡永红工作室

小学数学

浮梁县寿安镇中心小学

邱桂花工作室

小学语文

乐平市十里岗乡南港中心小学

杨朝青工作室

小学英语

萍乡市

 

 

湘东区麻山镇中心小学

林艳珍工作室

小学数学

萍乡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贺芳工作室

小学语文

芦溪县南坑小学

倪宗辉工作室

小学数学

上栗县杨歧中心小学

皮文萍工作室

小学数学

莲花县城厢小学

谭小华工作室

小学语文

新余市

 

 

新余市渝水第三小学

何新伍工作室

小学美术

新余市暨阳学校

廖小敏工作室

小学数学

鹰潭市

 

 

余江县教育局

刘更生工作室

小学数学

贵溪市第三中学

龚健梅工作室

小学数学

鹰潭市第六小学

罗兰工作室

小学数学,小学音乐,小学美术

贵溪市第二小学

夏芳华工作室

小学英语

赣州市

 

 

赣县城关小学

罗常春工作室

小学数学

南康市实验小学

卢毓燕工作室

小学语文

赣县特殊教育学校

赖慧梅工作室

小学语文

会昌县会昌小学

刘雪清工作室

小学数学

安远县教育局教研室

古莉萍工作室

小学数学

南康市第三小学

吴晓琦工作室

小学数学

南康市实验小学

梁玲工作室

小学数学

南康市第一小学

赖丽梅工作室

小学数学

瑞金市象湖镇绵塘小学

刘荣娇工作室

小学数学

上犹县第三小学

刘守全工作室

小学数学

兴国县江背中心小学

江集寿工作室

小学数学

于都县实验小学

廖晓群工作室

小学数学,小学体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

会昌县希望小学

黄菲工作室

小学音乐

会昌县会昌小学

刘彩云工作室

小学英语

石城县第二小学

陈莲英工作室

小学英语

崇义县教研室

黄徳新工作室

小学语文

定南县教师进修学校

赖丽蓉工作室

小学语文

定南县定南一小

黄莉琴工作室

小学语文

赣县江口中心小学

钟捷工作室

小学语文

会昌县希望小学

饶华章工作室

小学语文

南康市第五小学

刘玉玲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南康市逸夫小学

郭长林工作室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

南康市第六小学

江渝工作室

小学语文

南康市教研室

张飞工作室

小学语文

宁都青塘中心小学

饶凤玲工作室

小学语文,小学音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

瑞金市八一小学

杨莉工作室

小学语文

上犹县第一小学

熊启旭工作室

小学语文

信丰县第一小学

施金花工作室

小学语文

兴国县潋江明德小学

刘东工作室

小学语文

兴国县潋江第一小学

周春艳工作室

小学语文

寻乌县留车镇中心小学

韩林坚工作室

小学语文

于都县天润实验学校

谢称发工作室

小学语文

于都县城关小学

孙丽英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小学语文

于都县城关小学

谢文英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小学语文

于都县城关小学

丁家来工作室

小学语文

于都县长征源小学

幸玉兰工作室

小学语文

于都县教育局教研室

段爱华工作室

小学语文

于都城关小学

刘建赟工作室

小学语文

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

万长瑛工作室

小学语文

赣州市滨江第一小学

艾琳工作室

小学语文

宜春市

 

 

樟树市实验小学

张美英工作室

小学英语

靖安县双溪镇中心小学

侯春玲工作室

小学语文

万载县第一小学

丁梦工作室

小学英语

丰城市剑光第三小学

涂志才工作室

小学美术

袁州区第七小学

彭琅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丰城市尚庄中心小学

刘细华工作室

小学数学

奉新县冯川镇第一小学

胡友仁工作室

小学数学

高安市第五小学

徐春工作室

小学数学

宜丰县棠浦镇中心小学

王庆媛工作室

小学英语

袁州区芦州小学

严娟工作室

小学英语

丰城市新城中心学校

杨宏工作室

小学语文

丰城市剑光中心小学

朱小瑛工作室

小学语文

高安市第四小学

罗强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小学语文

高安市第四小学

梁燕工作室

小学语文

高安市第四小学

汤金娥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上高实验小学

王肖英工作室

小学语文

袁州区实验小学

李 文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樟树市第二小学

肖瑶工作室

小学语文

樟树市实验学校

张小美工作室

小学语文

上饶市

 

 

余干县三塘乡洪埠小学

李德会工作室

小学语文,小学数学

信州区上饶市第三小学

梅爱琴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余干县三塘乡中心小学

史南城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广丰县桐畈镇中心小学

李保伟工作室

小学数学

铅山县河口镇第一中心小学

王俐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小学数学

上饶县第一小学

徐凤英工作室

小学数学

婺源县詹天佑小学

程海毅工作室

小学数学

婺源县教研室

李忠勋工作室

小学数学

婺源县紫阳第一小学

张军民工作室

小学数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

上饶市逸夫小学

夏饶正工作室

小学数学

余干县第六小学

刘建亮工作室

小学数学,小学体育

广丰县永丰街道永丰小学

郑韡工作室

小学英语

婺源县紫阳第三小学

江慧萍工作室

小学英语

德兴市海口中心小学

罗金水工作室

小学语文

上饶县第二小学

林小英工作室

小学语文

婺源县赋春中心小学

江有庆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婺源县中云镇中心小学

王文生工作室

小学语文

上饶市实验小学

王晓媚工作室

小学语文

弋阳县弋江镇第二小学

游园丽工作室

小学语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

弋阳县弋江镇第一小学

洪玲工作室

小学语文

弋阳县教学研究室

孙桂仙工作室

小学语文

余干县第六小学

江锦灵工作室

小学语文

余干县三塘乡中心小学

谢小宁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心理),小学语文

吉安市

 

 

永丰县恩江镇中心小学

聂永红工作室

小学数学

吉安师范

陈竹萍工作室

小学教育

峡江县巴邱小学

张秀兰工作室

小学语文

吉州区阳明路小学

陈飚工作室

小学数学

永丰县藤田镇中心学校

王子龙工作室

小学数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

安福县严田小学

曾小玲工作室

小学语文

安福县平都第二小学

李梅成工作室

小学语文

吉州区新村小学

陈文华工作室

小学语文

吉安县城关一小

胡秋玲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小学语文

吉水县实验小学

刘素琴工作室

小学语文

遂川县水南明德小学

王勇工作室

小学语文

遂川县教育局机关

罗世云工作室

小学语文

永丰县龙冈畲族中心完小

曾广汉工作室

小学语文

永新县城厢小学

李建斌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小学语文

抚州市

 

 

黎川县德胜中心小学

朱建明工作室

小学数学

资溪县实验小学

方志英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小学语文

实验学校

吴智平工作室

小学数学

乐安县实验小学

陈志刚工作室

小学体育

乐安县第二小学

方芳工作室

小学音乐

广昌县第一中学赤水中心小学

曾祥瑞工作室

小学语文

黎川县日峰镇第四完全小学

鲁根华工作室

小学语文,小学英语

南城县实验小学

张红英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小学语文

资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曾瑞清工作室

小学语文

崇仁县巴山镇沙堤中心小学

陈武孙工作室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

学前教育(5个)

 

 

赣州市保育院

邹琴香工作室

学前教育

萍乡市实验幼儿园

王平霞工作室

学前教育

上饶师范学校

常青工作室

学前教育学心理学

上饶师范学校

刘懿工作室

学前教育

樟树市市幼儿园

陈晓娥工作室

学前教育

教育管理(1个)



赣州市教科所(教研室)

谢泽源工作室

教育管理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1:16
邹翃燕,女,汉族,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文创系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术负责人,学院礼仪形象工作室主任。出生于1963年10月,辽宁大连人。民盟盟员,中共党员。2005年开始从事礼仪培训工作,2009年5月被中国专业人才库教育工作部聘为全国礼仪师资培训班特聘教授。获得武汉市教坛新秀、武汉市首届优秀青年教师等多项荣誉。
1995年成为湖北省最早的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之一,普通话水平一级甲等。长期担任湖北省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班主讲教师和湖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组长(复审),参与培养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数百人,其中不乏全省各大高校硕士、博士、教授、副教授,以及省市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为各行各业、各阶层各单位上普通话培训课程以及演讲、朗诵讲座、培训指导不计其数,培训对象既有省市各级各类教师、政府各委办局公务员,也有金融、交通、商场、医院等窗口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包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政法委、市教育局、省旅游局、省交通厅、国税局、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武汉博物馆等。
2005年开始从事礼仪培训工作,2009年5月被中国专业人才库教育工作部聘为全国礼仪师资培训班特聘教授,从第13期至今一直担任授课教师,参与培训高级礼仪培训师数百名,讲授的《个人形象和职业礼仪》、《公务和接待礼仪》、《教师职业形象和礼仪》、《让你的声音更有魅力》、《礼在沟通——培训师语言素质训练》、《礼仪——思想道德的表达与完成》、《德才贤质修养四层次——听读写说》、《和谐沟通心灵美》等课程广受好评。先后为湖北省二保、武汉幼教培训中心、湖北省农村教师培训工程、武昌区政府机关、武汉市城管局、民盟武汉市直机关、上海街、紫阳路街、汉阳区中小学校长集训班、教育部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班、《楚天金报》家长学堂、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市精神疾控中心、武汉共青团市委、江夏党校、江夏区政府、东西湖校长培训班、武汉市蔡甸教师培训班、河南电信、湖南礼仪协会、柳州礼仪协会、贵阳礼仪协会、青山区残联、武汉市银都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是共青团等数十家单位做过礼仪讲座和培训,讲学足迹遍布北京、河南、、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多个省市,涉及党政机关、医院、酒店、银行、通信、学校、传媒、社区等诸多行业和单位,为推进礼仪事业发展尽了一份心力。
2008年领衔主编《现代礼仪丛书(李荣建主编)》之《现代服务礼仪》(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大专院校礼仪课教学的需要,教育科学出版社独具匠心,精心策划、编辑、出版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实用规划教材《大学生礼仪规范教程》系列丛书,邹翃燕被教育科学出版社聘任该系列丛书总主编,并主编《大学生礼仪规范教程(公共版)》;2011年6月主编《服务礼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职业院校礼仪修养系列规划教材之一,金正昆教授总主编);2013年10月主编《和谐沟通心灵美》[
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
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
全国专业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礼仪专家委员
全国专业人才考评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中国专业人才库全国礼仪师资培训班特聘教授
中国专业人才库教育工作部湖北省培训管理中心主任
湖北省教育厅专家库入选专家
湖北省礼仪学会副会长
民盟湖北省妇女委员会副主任
民盟武汉市市委委员
国家注册形象设计师
AIS国际认证形象设计师
高级化妆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形象设计师)注册考评员
高级礼仪培训师
高级礼仪(礼宾) 师
高级形象管理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1: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9a564e40101p3m8.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9a564e40101p3m8.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9a564e40101p3m8.html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1:20
邹翃燕教授做客我校“专家讲坛”
http://fx.hust.edu.cn/hust2009/news/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27
作者:朱映晖    2009-11-13
        11月13日下午,我校特邀请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邹翃燕教授做客我校“专家讲坛”, 为我校教师带来《教师职业形象》报告。
    通过当天的学习让老师们懂得了学习礼仪是一门必修课,也是对民族和后代负责的表现,作为教师,要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舍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用礼仪观念滋润心灵,用礼仪准则规范言行,加强礼仪上的学习,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自我修炼和完善人格,才能名符其实地对得起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在当天活动总结中,李晓艳校长指出,教师注重职业形象,既是教师个人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因为教师个人形象代表的是附小的整体形象。她希望全体教师在今后自身的生活中、工作中都要不断地提高综合素养,用实际行动把真、善、美传递给学生,做一名合格的精神文明传播者。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1:23
武汉市农村骨干教师语言表达及教师礼仪免费培训班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09-7-19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规范的语言表达和标准的教师礼仪是新时期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为了推进我市教育公平发展,提高农村骨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经市教育局、市语委同意,武汉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于2009年7月4-10日举办了两期全市农村骨干教师语言表达及教师礼仪免费培训班。
本次培训由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批准开办并全额拨款,惠及全市6个远城区(东西湖区、汉南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及江岸区、硚口区、汉阳区、洪山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所辖乡镇的240余位骨干教师。武汉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在大量调研走访基础上,了解学员需求,精心设计培训方案,设置了语言表达和教师礼仪两个系列八大内容的课程。聘请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高级礼仪培训师邹翃燕老师;华中农业大学广告与传播学系副教授、中文教研室主任、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兰霞老师和汉语言文字学硕士、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杜宇虹老师等多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授课。
培训班采取全脱产、集中住训的方式。为使学员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武汉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多方考察,反复测算,最终确定武汉市财政学校作为培训地点。校方高度重视,全力配合,食、宿、训各个环节都安排专人负责协调配合。新颖的教学、实用的教法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得到了参训学员们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学员张忠林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礼仪的培训,也是我参加继续学习以来,所有学员学得最认真,课堂纪律最好的课。可见这及时的培训课堂如同夏天的一场‘及时雨’,浇灌在老师们干渴已久的心田之上。”学员杜芬说“刚拿到学习指南,我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看到这么周密地学习安排,这么丰富的学习内容简直让我欣喜若狂。感谢授课老师,感谢组织这次学习活动的每一位领导及老师,是你们用辛勤的汗水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衷心地感谢你们!”大家普遍反映在思想认识、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及时全面的了解讲师教学和学员学习情况,武汉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设计并下发了“学习心得”和“教学质量评价表”,要求学员每堂课后采用书面形式将自己的“体会、感受、建议”和讲师们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内容、方法、效果”等反馈给主办方。经统计,邹翃燕、兰霞和杜宇虹老师的授课,得到了学员们的高度评价,每一项评价内容几乎全部都是“优等”,溢美之词尽显笔端。(“学习心得”简报附后)。
培训班的圆满成功,一方面源于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学员们求知若渴,另一方面也归功于各区师训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认真负责、严谨细致。江夏区专门抽调干部和车辆,帮助学员们解决交通和学习生活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黄陂区专门召集全体学员进行组织动员,定目标提要求;蔡甸区一直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关注和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各区还指定学员担任组长负责协助管理本区学员的学习和生活。正是教、学和后勤保障这三方力量汇聚形成的合力,确保了学员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享、学有所成。99%的参训学员都顺利结业,他们中涌现出的成绩优异、遵守纪律、积极上进的学员还被评为“优秀学员”,并进行了表彰。(“学员名单”附后)
我们将认真总结本期班的成功经验,继续了解教师们自我提高、发展的知识需求,不断创新完善,为该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是人类文明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让我们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化,推进教师现代化,为我市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继续努力!
武汉市农村骨干教师语言表达及教师礼仪免费培训班
简    报
(第一期)
武汉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                     2009年7月6日
    语言表达是教师从业的基本功之一,教师礼仪是新时期教师应该遵循的职业规范。为提高我市农村骨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市教育局、市语委委托武汉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举办全市农村骨干教师语言表达及教师礼仪免费培训班。这是我市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此次培训于7月4日开班,分为“语文、幼师学科班”和“其他学科班”两期培训班,培训对象覆盖全市各城区所辖乡镇的各学科骨干教师,人数达到240余人。培训班聘请专家,着重对学员进行语言表达系列和教师礼仪系列两个方面的培训,得到学员们的热烈欢迎。现将“语文、幼师学科班”部分学员的学习体会和心得感受摘录如下:
·江岸区谌家矶小学张忠林: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礼仪的培训,也是我参加继续学习以来,所有学员学得最认真,课堂纪律最好的课。可见这及时的培训课堂如同夏天的一场“及时雨”,浇灌在老师们干渴已久的心田之上。
·洪山区圣和菁华幼儿园杜芬:刚拿到学习指南,我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看到这么周密地学习安排,这么丰富的学习内容简直让我欣喜若狂。感谢授课老师,感谢组织这次学习活动的每一位领导及老师,是你们用辛勤的汗水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衷心地感谢你们!
·蔡甸区五初中易小芳:今天邹老师为我们作了教师礼仪的专题讲座,深有感慨。在追逐物质利益的时代,传统的礼仪之精华已被抛在脑后。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弘扬礼仪,培养新一代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炎黄子孙,而且非常及时,非常迫切!
·东西湖区慈惠中学饶桂芳:教师是人类文明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其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贯穿于学生受教育的始终,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思想、知识、智慧、道德、意志、情感、个性品质、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渗透性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江夏区纸坊二小易莉霞:作为教师,所代表的是一种群体形象,每位教师外显的形象、气质,不仅是教师个人内在素养的展现,一定程度也是学校管理目标的展现,是教育形象的展现。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身处留下烙印,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江夏区山坡中学夏金燕:对于教师形象,我自以为一直比较重视,但听了今天的课后,我才醍醐灌顶,原来自己对教师形象的关注一直只停留在无意识和随意性的阶层,只重视内在的品德修养和夯实专业知识,而忽视了教师礼仪的细节。教师形象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生活中,更体现在细节处。要塑造教师形象,就要重视细节处的礼仪。
·新洲区直属幼儿园商先玲: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礼仪就是一个国家在社会文明程度、道德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特别是对承传人类知识和文明的教师,她的礼仪就更为重要,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江夏区金口高中徐友生:讲究教师礼仪,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学生家长的尊重,更是对教育和社会的尊重。
·黄陂区实验中学何征:教师在传承人类文明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更是一个有着丰厚礼仪文化的“礼仪之邦”。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师德、高超的教艺,还应该做礼仪的典范。
·东湖开发区九峰小学李丽华:礼仪教育确实值得推广,教师在学生面前是直接的教育示范,这种示范性是再多的语言、理论所难于取代的。
·江夏区三中魏燕:“满腹诗书气自华”,我们用心地打扮自己,塑造优雅的体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去充实心灵,修整心灵,让我们有一个会微笑的心灵,用望日心灵飞跃每个有阴霾的日子。
·江夏区继教中心吴遒: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的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从事教师这行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反顾地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进取。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娟娥:心情是快味的,学习是紧张的,一切都要感谢市教育局给了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收拾自己形象的束装,正式自己的言行,把每次学习释放,将心中的激情燃烧,将礼仪的风尚贯穿于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做一名具有特殊职业形象的教师。                        
武汉市农村骨干教师语言表达及教师礼仪免费培训班
简    报
(第二期)
武汉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                     2009年7月9日
    语言表达是教师从业的基本功之一,教师礼仪是新时期教师应该遵循的职业规范。为提高我市农村骨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市教育局、市语委委托武汉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举办全市农村骨干教师语言表达及教师礼仪免费培训班。这是我市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次培训的“语文、幼师学科班”已于7月6日结束。“其他学科班”于7月8日开班,培训对象覆盖全市各城区所辖乡镇的各学科骨干教师,人数达到120余人。培训班聘请专家,着重对学员进行语言表达系列和教师礼仪系列两个方面的培训,得到学员们的热烈欢迎。                             
三天的学习尽管短暂,但学员们都感触良多。培训生活是匆忙的,但更是充实的,真切感受:高、新、实。高,是高度重视,高水平,高层次;新,是新颖,耳目一新;实,是实在,实用。总之,感谢培训让我在三天短暂却充实的学习中感悟甚多,受益甚多!”有的学员回顾道:“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十二年,这是第一次接受礼仪培训,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礼仪在人类的生活交往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传承人类知识和文明的教师,她的礼仪就更为重要,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对于“语言的情感表达”和“教师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等实用课程,学员们更是赞誉有加,“杜宇虹老师运用较多的实例使授课内容通俗易懂,训练方法非常实用”,“兰霞老师的课声情并茂,生动感人,音像资料丰富,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语言的无穷魅力,感受到祖国的语言就是诗、就是画、就是曲。”“老师们授课生动幽默,讲解知识点与具体事例相结合,通过示范领读,掌握朗读朗诵的各种技巧,改变了以前对于语言表达和朗诵的单一认识。对我们平时在组织活动提供了很多帮助,进一步了解语言的内涵与语言表达的魅力,作为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教师素质的表现。”
本次培训班课程安排科学严谨,充分利用时间为学员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员们感慨道:“时值盛夏,怀揣一颗燥热不安的心,聆听了如此美妙的人间音符,犹如身处庐山之巅品茗毫,顿觉身临其境,燥热即消,养心培情。”
学员们不仅对授课教师的辛勤讲授给予高度评价,对本次培训班的组织安排工作也不吝赞扬。“为了办好此次培训,武汉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特邀请了语言表达及教师礼仪方面的专家为教师们培训,并为参加培训的老师准备了一切后勤工作,包括吃、住等,都按武汉市要求的最高标准设置,让参训老师能无后顾之忧的全心投入到培训之中。
相信通过此次培训,所有参训学员都能有所收获,在语言表达及教师礼仪方面有所提高,大家都满心喜悦,满载而归。“参加这次培训,不但开阔了眼界,还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那份独特的美丽,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存在着很多不足,激发了我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信心和决心。这次的培训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描述‘精彩经典、张弛有度、振奋人心’ 。”大家都满怀期待,以一个全新的面貌投入到新学年的教学工作当中。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1:26
优秀教师邹翃燕写真

http://www.whcvc.cn/whcvc/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198

      编者按:2008年度学院优秀教师  邹翃燕  女  硕士  中文系副教授,民盟盟员,中共党员,1985年7月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分配至武汉幼儿师范学校工作。曾任校语委办主任、教务处主任、工会副主席。后辞去所有行政职务,专心从教。担任中文系《教师口语》、《听话与说话》、《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现代汉语》、《普通话基础知识》、《公关礼仪》等教学任务,长期担任湖北省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班主讲教师和湖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组长(复审),参与培养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数百人。
      其他社会兼职有民盟武汉市市委委员、民盟湖北省妇女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省级测试员培训班主讲教师、省级普通话测试组长(复审员)、武汉市普通话培训讲师团骨干成员、武昌区政协委员、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武汉礼仪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礼仪学会副会长、中国注册形象设计师、AIS国际认证形象设计师、高级礼仪(礼宾)师、高级礼仪培训师、全国专业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礼仪专家委员、国际商务人员考评委员会礼仪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专业人才库礼仪师系列项目湖北省培训管理中心主任。
真心真情即是我
      提起邹翃燕老师,一股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邹老师是湖北省首批入选的普通话测试员,曾被授予多种荣誉称号。在家里,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在学校,她是一个优秀的老师。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邹老师背后的故事吧!
      上邹老师课的学生都有一个感觉,每当上完她的第一节课就会对她肃然起敬。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是什么让她这么富有魅力呢?另外,她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老师截然不同。这种“无讲桌”的课堂,在未被采用之前,她有没有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这种方法呢?邹老师告诉我们:如果真的要谈魅力的话,她认为自己最大的魅力就是对事业的执着和真诚,对同事、对朋友、对学生说真话、做实事。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转变一种观念,大学教育不再是灌输,一讲一听。大学是素质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优先目标,以提高能力,提升素质为最终目标。她的课堂就是让学生们动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因为目标不同所以有所改变。
      邹老师的魅力还不仅仅在于此,她也是一位人生经历丰富多彩的老师,例如:今年普通话测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她是怎样从一个只会讲方言的人,走到今天的湖北省首批普通话测试员的?另外,当今社会子女同父母之间往往会有代沟,她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怎样?要知道邹老师的儿子曾被医生诊断为脑瘫,她又是如何将儿子从一个脑瘫儿培育成北京大学的学生的呢?邹老师很自信地回答道:一个字,练。如果特别想做一件事情,只要下工夫去做,就一定能成功。至于,她和她儿子的关系非常好,走在街上的时候母子俩也总会牵着手,挽着臂,不时有人会把母子俩当作姐弟。邹老师认为中国的父母不应该太严肃,他们不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更是朋友。她认为父母在指导时要做到高姿态,在生活中要做到低姿态。有时候,父母傻一点儿,孩子就会聪明一点儿。其实邹老师的孩子一直不是很自信,有时候邹老师故意在他面前示弱,来满足孩子固有的虚荣心。家长只有做到了解尊重孩子,才能指导孩子,不仅要领先于孩子,又要伴他共同成长,所以给他一定的空间、机会表现自己是很重要的。
      邹老师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教育、修养也十分关心。她经常会在公共场合指责各种不道德行为,也常常因此跟别人发生争执,甚至有人会说她多管闲事,但她还是一直坚持这样做。邹老师感觉她不太能理解当代的大学生,她觉得他们缺少一种对事业、生活、感情的激情,甚至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她觉得一个人只有对未来充满憧憬才会入世,总之,邹老师觉得激情是很重要的。关于社会公德,它是大家共同的事情,见义勇为的事也总要有人去做,忘我的人不多,但人心里不能够永远只有自己。一个“过街老鼠”,一个人追是勇为,十个人追是常态,风气好了,一切就成自然了。
      邹老师现在已经算是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了,对于她的未来,她表示自己的期望并不高,但很难实现。她的最高理想就是在她上课的时候,都可以保持高度积极的状态,她更希望从她的课堂走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我们骄傲能有这样一位老师。我们相信,有了这样的老师,我们的教育事业会越走越好!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26 21:28






本站网管员管季超联系方式
免长话费服务电话:400-027-8105,
移动电话:13971958105,
邮箱:
xnjyw123@163.com
QQ号:1309586706/349808152,
QQ群号:291179970,
微信号:jszywz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