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魔魔症症算君子?丢人现眼柳忠秧!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5-30 13:19
标题: 魔魔症症算君子?丢人现眼柳忠秧!
“歌德派”传人柳忠秧:哀歌时代的赞美诗人
作者:羽戈

导语:近日,湖北省作协主席、作家方方曝光诗人柳忠秧贿选鲁迅文学奖,柳忠秧连同其诗作成为热点。时评人羽戈认为,自古以来,中国便不乏“歌德派”(歌功颂德)文人,他们在与权力者冠冕堂皇的买卖当中,使诗歌蒙羞受难。柳忠秧的身份是诗人,骨子里却是商人,在当下的“哀歌时代”写作赞美诗,是一种无可原宥的罪过。
四年前,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选出炉,有一位获奖者随之名满天下,可惜不是什么好名声。此人即时任湖北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的车延高先生,他以诗集《向往温暖》斩获鲁迅文学奖之诗歌奖。获奖之后,其诗作《徐帆》盛传于网络,这是典型的口水诗,甚至还不如口水有营养,故被讥为“羊羔体”(取“延高”之谐音),与诗人赵丽华的“梨花体”比肩而立,相映成趣。他因此陷入了舆论的漩涡,质疑的浪潮不仅指向他的诗歌,还指向他的身份:这等诗作,竟能获奖,难道不是基于其权位的加持?
如今,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尚处于参评阶段,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事发地还是湖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湖北省作协主席、作家方方,在微博曝光:“我省一诗人在鲁迅文学奖由省作协向中国作协参评推荐时,以全票通过。我很生气。此人诗写得差,推荐前就到处活动。这样的人理应抵制。”经查,此诗人名柳忠秧,微博认证为“著名诗人、文化学者,著有长篇史诗《楚歌》《国骚》《岭南歌》等”。对于方方的指控,柳诗人迅疾反击,其公开声明称方方造谣、构陷、诽谤,若拿不出证据,那就法庭上见!
我拜读了柳诗人的长短诗十余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大作,不仅不讲平仄,而且不讲对仗,若说是打油诗,油水却嫌不足,因而只能徘徊于格律与打油之间,无以归类。其诗最大的特色,一言以蔽之,即赞美,不仅赞美权力与文化,还不忘赞美自己。如那首《四十自画》:“身心只许汉与唐,善使风骨著文章。出自楚泽擎天勇,醉爱太白动地狂!把酒纵横千万里,百无一用徒悲伤!人间或有真君子,世无孤品柳忠秧!”有人戏作:“笔力千钧追汉唐,建安风骨著文章。千古诗坛三星耀,李白杜甫柳忠秧!”方方说“此人诗写得差”,绝非虚辞。
纵观柳诗人的简历,不难判断,他的身份是诗人,骨子里却是商人。诗歌当是他的敲门砖和摇钱树。这与吾友木诗人相似。前些年,木诗人的谋生手段之一,即给政府机关及领导人写赞美诗,只要对方出价高,什么好话都可以往上写,阿谀奉承,奴颜婢膝,诗人心中却没有一丝愧疚,因为他本无政治是非,只是将诗歌当作商品,与猪肉白菜无异。而今他娶妻生子,丰衣足食,与旧日的营生一刀两断,竟转而变成了异议者,终日批评政府,嘲讽官员,往昔的歌颂对象,如今则沦为批判对象,翻手为云覆手雨,他依然毫无愧疚。这样的心态,实在令人艳羡。
柳诗人与木诗人的写法,都可归入赞美诗之列,若论文学流派,该是“歌德派”。此歌德非指德国文豪,而是“歌功颂德”的简称。1979年,李剑撰文《歌德与“缺德”》,痛批伤痕文学,提出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应是“歌德”,歌颂党、人民、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歌德派”之名正始于此。
事实上,自古以来,中国便不乏歌德派的文人,仿佛他们的膝盖天然弯曲,他们的头颅天然低垂,他们的喉咙天然甜蜜,除了歌颂,他们无话可说,除了赞美,无字可写。他们从不知批评为何物,“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他们无需意义,正如他们无需自由。尽管如此,我对歌德派还是充满疑虑:他们对权力者的歌颂完全发自肺腑吗,他们愿意相信所书写的肉麻颂词吗?譬如郭沫若大师的名作《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
窃以为,歌德派的宗旨,不外利益二字。无论诗人还是其歌颂对象,都难逃利益的诱惑和纠结。诗人以歌德而谋利(批评则可能赔本),诗歌被摆上货架,待价而沽,如木诗人的赞美诗,以行数计,皆明码标价,从不打折。权力者则需要被歌颂,一来满足其虚荣心,二来宣传其丰功伟绩,三来装点门面,营造气氛,以“好景太平歌舜尧”的风光,掩蔽“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凉。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权力者以倡优视诗人,正如诗人以金主视权力者。在这笔冠冕堂皇的买卖当中,唯独诗歌蒙羞、受难。
论及歌德的段数,柳诗人并不高明。如《岭南歌》之流,犹抱琵琶,羞羞答答,如何能比王兆山的“纵做鬼,也幸福”?柳诗人笔下万言,写公开信给省委书记,请其评点《岭南歌》,换做歌德派他人,或许就直接谱写颂歌献礼了。相形之下,柳诗人终究还是顾及诗人的脸面,须知歌德派的第一法则,就是不要脸,同时全无心肝。
歌德派根深叶茂,世代相传,绵延千年,不过,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歌德派是如此令人厌恶。倘依《圣经》的分法,将诗歌分作赞美诗和哀歌这两种。当今世界苦难遍地、“目击成诗,遂下千年之泪”,歌德派涂脂抹粉,如“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以对族群的歌颂掩蔽个体的悲伤。如此,何为哀歌,何为赞美诗,自是不言而喻了吧。
歌德派与赞美诗,并非没有存在的理由。然而,在哀歌的时代写作赞美诗,正是一种无可原宥的罪过。歌德派不是为虎作伥,他们说谎的嘴巴,就是罪恶的虎口。
羽戈,皖北人,伪独立学者、不自由撰稿人,著有《从黄昏起飞》、《穿越午夜之门——影像里的爱欲与正义》、《酒罢问君三语》等。


《岭南歌》:诗歌价值几何?

作者:肖舜旦

  《岭南歌》:诗歌价值几何?

  近日,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在微博上爆猛料,揭露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选的“跑奖”现象,微博直指“跑奖”的诗人就是柳忠秧。这位柳诗人居然把湖北省作协所有评委全部搞定,“以全票通过”;而今正在北京评委中努力活动。柳诗人回应称,方方不擅长古体诗,没资格评论他的诗歌,还说考虑打官司。

  这桩新闻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虽说此前关于文坛诸多权威性评奖的“猫腻”现象也曾屡屡“曝光”,但多是在事后,且有些躲闪吞吐,语焉不详;而此番“爆料”却非同以往,直截了当。当事人、作品,白纸黑字,言之凿凿,如此公开明确地揭露文学评奖的“黑幕”,可以说是当今文坛“第一遭”。

  柳忠秧声称要打官司,虽然官司会如何结局有些难以预料,因为要找到柳忠秧“跑奖”的证据毕竟有一定难度;但是,即便方方败诉,我也并不为方方担心,方方在道义上必定是赢家,因为我相信方方的指证是真实的。为什么?因为评奖作品《岭南歌》摆在公众面前,这种所谓的“诗”居然能在湖北省作协“以全票通过”,其中必有猫腻!如果这种所谓的“诗”居然赢得了鲁迅文学奖?岂非天大笑话!

  《岭南歌》的诗歌价值,究竟几何?应该不是一个很艰深的问题,稍有些诗歌素养的人读过作品后,就应该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

  一、

  首先,作品在艺术创新意义上可说毫无价值。

  《岭南歌》在诗歌形式上往远处说只能是汉赋和南朝“齐梁体”的拙劣模仿;往近处说,也不过前几年报刊媒体上风行一时的“四六”骈文八股写法的“套版”而已。本质上不过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买椟还珠,实在乏善可陈。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讲究对仗声韵。而所谓“齐梁体”指南朝时代流行一种“诗风”,讲求音律对偶,往往形式上过于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甚至通篇对仗,但题材狭窄,内容空泛,其绮丽浮艳的特点往往为后人诟病。李白曾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说的就是“齐梁体”。《岭南歌》其实就是对这两种文体拙劣模仿的产物。严格来说,它能模仿的只是文字形式上的生硬对仗对偶之类,汉赋的韵散结合的美感已不再具有,而齐梁体的音律声韵方面的讲究,《南岭歌》也是望尘莫及的。

  其实,以汉赋和齐梁体来类比《南岭歌》,还有些过誉,《南岭歌》应该没有这么深远的文化内涵;它的直接传承不过就是前些年在主流报刊上曾流行一时的“百城赋”征文一类的骈体文书写类型。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文化变异的“八股”怪胎。学古人赋文的骈体对仗方式,摇头晃脑,酸文假醋地卖弄半桶水的旧学积累,文言夹杂,半通不通,咬文嚼字,装腔作势,佶屈聱牙地拼凑,造句,组对,赋文。而其中思路却极其单一、贫乏,几乎千篇一律:都是把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历史沿革,名人胜迹等一一铺排,就算是“赋”了。这类赋文中优秀之作少而又少,大多是装腔作势,深奥晦涩,典故堆砌,佶屈聱牙,令人莫名其妙,不堪卒读。

  《岭南歌》就是这种“赋文”体的严格套版。从内容和表达形式上来看,它就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岭南赋》,只不过是把这“赋文”的排列方式由赋文的散文排列变成了诗歌的分行排列方式而已。这就正如人们调侃有些所谓的诗不过是分行排列的散文一样,《岭南歌》其实也就是属于这类货色。

  所以,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岭南歌》都毫无创新意义可言,不过改头换面的陈词滥调,千篇一律,这样的东东居然能评鲁迅文学奖,倘若有知,九泉之下的鲁迅先生恐怕只能“横眉冷对”了。

  二、

  其次,诗歌艺术的奥妙在于蕴藉曲折,余味无穷,人们通常提及的“诗意”指的就是这种艺术表达上的奇妙感受,一首诗或者一句诗的好坏优劣往往就取决于这种奇妙感受的有无或强弱。《岭南歌》在这方面能带给人们什么感受呢?

  我们不妨先以这首诗的第一部分为例,来一番简单的“赏析”:

  “岭南大派,南天雄脉:万里云动,春潮澎湃;三江并流,珠水豪迈;千帆东去,浪淘碧海。百越气象常新,五岭巍峨多彩!北江迤丽,西江壮哉!东江灵秀,韩江明快!”

  在此,我故意用散文的排列方式排列,读者就不难体会到这段文字不过是些整齐而单调的排比句而已,除了中间一组句子多了两个字的变化外,其它都如出一辙,实在单调得可以。从语感节奏上来说,前面三个排比句的尾词“雄脉”“澎湃”“豪迈”,竟然在音韵节奏上完全一致,都是平声加去声,读起来实在别扭,幸好第四句总算有了一些变化,否则,节奏上简直就会把人给憋死了。但是,韵文诗歌那种应有的抑扬顿挫感已然完全丧失,读完整节诗后,不难发现,作者在写作韵文诗时的音律节奏感是何等糟糕,他所追求的仅仅是形式字数上的相等而已。再从内容上来分析,七个句子,不过简单机械的铺垫渲染而已,一些大路货的形容词堆积,前面已列举的三个词语就已可见一斑,后面的“迤丽”、“壮哉”、“灵秀”、“明快”等用词也不过尔尔,或许值得称道的大概也就是押韵还比较熟练,仅此而已。此外,还有什么值得品鉴的诗意美感吗?一种典型的为应酬而写的八股腔“颂扬”体而已,哪里有丝毫诗人个体的诗意灵感和妙悟?

  再看看第二节的主要内容:

  “先秦百越,本根进化。汉风楚韵,融合儒家。坛经传世,佛门光大。曲江开宗,诗冠风雅。安道正谏,风采清华。一体乾坤,精微白沙。维新改良,启蒙教化。辛亥革命,碧血黄花。讨袁反帝,护国护法。英勇北伐,一统华夏。铁血抗战,壮殉国家。改革开放,鼎盛天下。风动五岭,万丈霁霞!”

  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属于陈述历史文化传统源流部分,只能说在文字运用上还算得体熟练,但在诗意情感上却只能是付之阙如,即这种表述内容只能算用韵文的方式来陈述历史,虽然文从字顺,或许还有些叙议结合的成分在内,但在诗意境界氛围方面却只能用苍白来形容,更不要说在音韵节奏上依然是那种死气沉沉的单调沉闷,除了押了韵,没有任何美感。我们可以比较《三字经》,虽然三字一句,但节奏上依然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再比较曹操的《短歌行》,虽然也是四字一句的排列,但其中的音韵节奏,还有诗意的沉吟顿挫,慷慨激昂,《岭南歌》根本无以望其项背,我们不妨简单欣赏片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读了这样的四字诗,再读《岭南歌》的四字排列“诗”,你难道能体会到哪怕一丝一毫的诗意情感?诗人柳忠秧除了在用押韵而整齐的句子叙事上全力以赴外,基本已无暇旁顾其它诗歌要素了,何曾有余力、有灵感去追求诗意的崇高境界?

  诗中还有大量的这一类的排比对仗句式的叠加,如“韩昌黎文起八代,泽被潮州。柳宗元兴利除弊,遗惠桂柳。刘禹锡兴学重教,济世救人。周敦颐洗冤泽物,德行五岭。包龙图绩著端府,清风长留。苏东坡把月鹅城,醉卧江楼……”这些句子充其量只能算是对联的堆砌,即用对联的方式来概述岭南历史名人的流风余韵,虽然从对仗的角度来看还算过得去,但是形式上的生硬,且连篇累牍(这种句式在第六节连续排列了十四组,二十八句),让人感到作者除了这种句式外简直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实在单调得可以,让人烦不胜烦,这还能算是“诗”吗?

  至于方方揭露中所列举的“国民党共产党,开天辟地。讲习所黄埔军,众志成城。陈独秀孙逸仙,国共合作。蒋中正毛泽东,兄弟并肩”这一类四不像的句子排列确确乎只能引人喷饭,实在无以登诗歌大雅之堂。

  还有一类稍稍复杂些的对仗排比句式:

  “风生水起,千金沉醉,赚尽人间繁华!

  市城相接,车楼涌动,生息百万人家!

  东方之珠,南海之恋,千年深情诗与画!

  金穗飘香,五羊仙驾,一城风韵满城花!”

  其实这类表达应该算是诗中比较好的地方,至少在音韵形式上还能给人一种灵动变化之美,不象前面的那些排列句生硬死板得像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但即便是这样的“佳句”,也只是徒具言辞浮艳之美,人为拼凑、矫柔造作之态依然明显,真正的诗意情趣寥寥,距离真正的诗歌艺术其实遥远。方方在“爆料”中特别强调“此人诗写得差”,绝非妄言。

  读完柳忠秧的长达300余行的《岭南歌》,总体感觉是:此公对于对联对仗这类表达方式略通二三(比“一二”稍强),兴趣甚浓,并以此为乐,且乐此不疲,不厌其烦地将这些对联对仗拼接成长篇大作;并错以为这就是诗歌艺术了,以至于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把这类文字游戏一再重复演绎(他的另一首代表作《楚歌》也是这种调门):实在是精神可嘉,可惜有些走火入魔,完全背离了诗之本质却似乎并不自知,依然自我感觉良好的努力运作,“上下求索”,以图让自己的“杰作”获得鲁迅文学奖,名正言顺,青史留名,实在有些误入歧途,名利薰心,利令智昏,一叹!

  三、

  但是,《岭南歌》最令人惊叹的一点是,人们对它的誉词简直可以用“如火如荼”“如日中天”来形容,在百度上搜索《岭南歌》,那些顶级赞誉简直如排山倒海般涌现,几乎让人瞠目结舌:

  “中国文学史难得、世界文学史罕见的史诗《岭南歌》”(熊国华语,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如果用‘横空出世’这样的语词,可以表明瞬间隆起与雄起的同等荣耀及对此种所谓荣耀的惊诧,那么,就把‘横空出世’作为《岭南诗》和《楚歌》的别名,也未尝不是一种嘉许与肯定。”(郭小东《〈岭南歌〉:夜行者的灯笼》)

  “君不见,中国当代诗歌不缺抒写个人內心秘密的‘小众’诗,缺乏的是如黄钟大吕的新诗,如《岭南歌》这样气势雄贯,辞彩腾跃,让读者荡气回肠面向时代的‘大’诗、史诗。”(古远清:著名学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港台研究所所长)

  ……

  还有2010年“天涯论坛”“天涯诗会”上关于“柳忠秧《岭南歌》研讨会”在广州隆重举行的详细报道,众多名家参与,赞誉之声简直登峰造极:

  “作者用诗的语言和形式,浓缩了千百年来楚文化和粤文化的历史轨迹与精神风采,不愧为当代文化史诗的范本。”

  “该诗涉及了一百三十多位历史人物,其中岭南历史人物一百余位,通过一种英雄群像般的描述,唤起了史诗性的集体记忆。”

  “柳忠秧《岭南歌》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自身的创新,打破了古体诗歌界对格律的迷信。”

  ……

  更有意思的是,这位诗人在他的《岭南歌》未被广东省作协推荐后,居然给广东省委书记胡万春写了封万言公开信,很有些告准“御状”兼公然自夸自擂的意味,这封公开信就在他的博客堂皇亮相,很惊讶诗人竟然不怕这样的文章会玷污了自己的身分:

  “2008年我应广东省世博办之邀,历时大半年、查阅一千多万字史料为上海世博会广东馆力创的长诗《岭南歌》虽广受海内外文学界、史学界好评(被誉为‘诗史’、‘史诗’),却长期备受广东文宣口个别不学无术、颟顸专横官僚的打压和轻侮(此话题暂不展开,必要时可与您或您指定的代表详谈)。文化强国(文化强省)一要大师大家,二要传世之作:万般皆小,兹事体大(难道不是吗?)!因此,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上书与您,当一回访民。”

  “这么一部‘中国文学史难得、世界文学史罕见’(著名诗评家熊国华教授语)、‘填补了史诗抒写岭南文化的空白’(著名评论家、武汉大学樊星教授文)的长篇史诗,在本届广东省‘鲁奖’诗歌奖初评中竟然出局(据传)。‘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认为《岭南歌》此次评奖落选的原因很多,其中评奖办组织不力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评委素质不行。二流或三流的评委评一流的作品,其结果可想而知。”

  看到这种气急败坏的“告状”式“申冤”以及近乎无耻的自我吹捧式表白,作为旁观者的我只有摇头苦笑,这位大诗人的修养素质看来实在不怎么样,看他这封万言书,那种肉麻的自我吹捧实在不像是一个有学养的人该说出口的,一个“诗人”如此汲汲于名利,他的诗艺能达到怎样的水准,难道还不明白吗?

  然而,我感到惊叹的还有那些吹捧者,怎么可以用那么多的顶级誉词“兴风作浪”呢?是他们自身的素养决定还是刘诗人的“诗外功夫”太了得了,我真的无以明白!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