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读书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6-1 11:15
标题: 读书
读书与方法
  
  我小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书读。课本上除了“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就是毛主席语录。课外也有几种小人书看,但几乎都是“高大全”的革命派,主要是样板戏图书及《金光大道》、《怒涛》、《高玉宝》等少量几种。就是这么几种也至为珍惜,以至于翻残了,翻黄了,翻黑了,也保存多年不肯丢弃。那时只是随便读读,快慰心意,也没往心上去,故尔也谈不上什么方法了。
  初中毕业恰逢粉碎“四人帮”,升学要考试。大概是鸡立鸭群吧,居然以优异成绩“中”了师范。那时读书很虔诚,主要是老师讲,自己记,记得书上密密麻麻,但是听时明白,过时迷茫,读书的方向仍然摸不着。
  那么,我是如何学会读书的呢?一是教书。只有生过孩子才会懂得生孩子的秘诀,只有下水游泳才会学得游泳的技巧。要教别人了,自己不读懂怎么行呢?于是开始咬文嚼字了,开始厚书读薄、薄书读厚了。渐渐地,对读书有一些道道了。二是读书。我感到有两本书对我学会读书启发较大。一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与欣赏》系列,一是一本《现代著名作家散文选》。前一本自不必说,后一本也有类似现代教材中的导读文字,更重要的是那些导读文字是名家所写。教书读教本是自悟,名家见仁见智的解析,无疑是一种比较,一种点拨,读着读着,有时茅塞顿开,有时心胸开阔,方法与境界同时提高,其趣味自然无穷。
  我真切地体验到,读书不是教会的,而是读会的。
  
  读书与记忆
  
  可能是受传统教育记诵之学的影响,我一直感觉读书与记忆有很大的关系。记性好,读书就行。最近读到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轶闻,似可为之佐证。传说钱先生有着照相机似的记忆力,一部抽屉大小的《韦氏大辞典》都能记诵读,读理论、读文化当然也就刻意记忆了。这使得他在学术上成为大师。皇皇巨制《管锥篇》以文艺为主,囊括中外文、史、哲各个方面,共征引四千位名家上万种著作,其中西方作家达万人以上计一千七百八十种著作,涵括数十中语言。这也使他成就学者风度。据说,钱先生在第26届欧洲汉学会上,用流利的英语作《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的即兴报告时,时时援引背诵,如引到意大利作家和他的作品时,无论是名家名作,还是二三流作家作品,甚至在意大利本国也鲜为人知的小作家和学者作品,钱老都能随意援引背诵原文,往往一字不错,使得欧洲汉学家也大为吃惊。听来似乎是神话,而其实五四时期很多大家都有这一手,都是靠自己背出来的。巴金能背《古文观止》两册二百余篇,茅盾倒背如流《红楼梦》近百万字。所以读书必须记忆。
  我记得小时候读书,可能是因为书少,特别新鲜,一般都喜欢背诵。不知从哪里找到一本油印的小册子《千家诗》,如获至宝,倒背如流,才肯罢休。后来又得到手抄本《增广》,亦倒背如流。再后来,又得到一些手抄本、油印本,均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一律背,也不管懂与不懂。这习惯一直影响到成人以后,后来买的《魏晋南北朝诗100首》、《唐诗300首》、《宋词鉴赏》等也一律背,短的自不必说,长的如《孔雀东南飞》者,亦背。那时或许看不出效果,而收获在以后。“腹有诗书学自高”、“腹有诗书文自工”、“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到你到一定的年龄之后,“反刍”年轻是所读,学问就出来了,文才就出来了,风度也就出来了。
  
  读书与育人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犹药也,乱读可以致愚。
  人说,第一任老师是父母,但是,以前的父母自不必说,就是现在的父母除了在生活方面尽职尽责外,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又尽了多少呢?或许老师是学生真正的“老师”,但是,中国的老师多数除了“板起面孔”“传道、受业、解惑”,教学生生活的老师怕没有多少。其次是他人,是社会,但人都有“隐私”的一面,不可能什么都向他人学、向社会学,最容易学的可能还是“无言的老师”——书籍!现在网络风行,也是一种证明。因为网络实际也是一种“书籍”,也是一种“隐蔽的老师”,学了什么,说了什么,不用让他人知道,正满足了人们的“隐私”心理。所以书籍对于人生,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时代就更为重要了。
  我们小时候父母白天忙着挣工分或上班,晚上忙着学政治、大批判,姊妹又多,你读不读书都无所谓,那还有时间管你读什么书,当然也就没有时间来教会我们怎样生活了。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应该来自书本。可惜我们小时候所处的时代是文化一统,读的基本上是《毛主席语录》、《黄继光》、《雷锋的故事》之类,文学书也只是“高大全”,如《高玉宝》、《欧阳海》、《金光大道》等,连四大名著也只是听说而已,从来没有接触过,更不敢说外国的了,可以说是完全生长在文化真空之中,根本不存在着坏书引诱。但这也给我们造成种种病态。一则是缺乏免疫力,一当改革开放,接触了许多外来文化、本国禁锢文化,就因为可能新鲜、好奇,而好坏不分,兼收并吸,造成思想混乱,甚至变坏。二是长期接受一种思想,长期满足于求同,思想禁锢,就难于创新。
  现在不同了,一般行业父母白天上班后,晚上可以休息,可惜现在应酬又多,晚上不是吃饭,就是打麻将,似乎也没有时间来管孩子们读书。可是现在的书籍就太多了,各种题材、各种体裁、各种流派、各种思想均有,加上铺天盖地、形形色色的网络,真正到达了“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局面,这种形势的好处是可以开阔胸襟,利于创造,但是如果不会读书,不会选择,就更加危险了。这时候的读书不但需要选择力,而且需要意志力。选择力是父母影响的,老师点拨的,自身修炼的。意志力主要靠自身锻炼、修养,外来的帮助也需要,但也要靠自己内化,内化为一种定力。有了这两种“力”,读书就可以“医愚”;没有这两种“力”,读书就可能“致愚”。为书所害的事例不少。君不见被气功书害得走火如魔的,被色情书害得走如歧途的,被伪科学害得家破人亡的……可见读书确确实实需要一种良好的、科学的环境。思想解放,百花齐放,百家齐鸣是可以的,但最基本的,至少是不伤害人的健康成长的,包括身体的、心灵的。而科学的,就是不传播伪科学,同时编排、出版科学。比如引导孩子热爱科学的书籍,除了传授“是什么”的外,为什么不编点启发“为什么”的书,特别是像爱迪生所读《派克科学读本》一类的书籍。不要老是编写“告诉”性的浅层次书籍,更要编写一些引导探究和创新的读本。生活方面的也应如此。要让书本真正成为孩子“无言的老师”。
  读书非小事,关乎育人,关乎家国。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