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有意无意之间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6-2 06:21
标题: 有意无意之间
有意无意之间
林少敏
  1、分裂也许是常态,缘自生活本身的分裂。也许像孔子所言,“吾道一以贯之”,才能有完整统一的自我。这样看来,自我的完整就意味着“纯粹的人”,纯粹的人是理念的人,或人的理念,现实中的凡夫俗子永不可及。
  我说减少自我分裂,也是讲的“尽量”。自我其实也是“他者”,不仅可以是看和听的对象,而且有时候也相对独立地行动和思想。作为个人,我们常常破裂为不同的碎片,分裂成几个的“我”,不同的角色。我曾说,这么多个自我,能做到不互相讨厌已经不错,要互相欣赏,时时欣赏,难。但是,尤其当你讨厌某一时段、某一角色的“自我”时,其中就贯穿着某种隐微的同一性之链--你根据什么而讨厌?(同样,你根据什么而欣赏?)。这里也就有“意义”的容身之所。
  2、“寻求生命的意义则是人的神性。但人终究不是神,所以,意义是一个悖论的领域。”--这样说的时候,也许有一种愤懑、幽怨积郁其中。但这句话不太有理。从逻辑上说,是偷换概念。“人的神性”终究是属于人的,“神”在这里仅是个修辞,和“人终究不是神”没有关系,因此也不存在“但”的合理转折。
  神,全知、全能(至于全善与否,是不是人类的“己见”?),不需要意义。全知,意味着一切了然于胸,不存在判断谬误的可能。全能,意味着不仅知道一切而且一切皆能做到,不需要“目的”,也不存在努力、争取、挫折、失败――这一切产生和关涉人类所谓“意义”的生长点。古代,我们是从拟想中的神的尺度,来获得生活的意义。
  3、生命本来空无一物,但因为要活着,而且不可能让你永远活着(如果像神一样永生,不活着都不行,那活着就是,不用多想),也不可能发呆过一生。就有了奔什么活着和如何活着的想法DD此即所谓“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这也就是所谓意义追问。这也不是一个什么高深的哲学问题,而是所有人的存在宿命。人类注定终生在意义世界寻寻觅觅,无法逃脱。在这个意味上,可以说人给自己的生命附意DD赋意。只是目标有长短,意义有久暂。在现代生活中又多了一条DD各有各的意义,意义日益多元化、个人化了。这也不是积极和消极的问题,而是命运的纠缠。但凡你对一事起念,你就在意义缠绕中,只要你对事物作判断,你就在运用不同的意义系统,也在生产着意义。哪怕你说“无意义”也是因为“有意义”,否则我们不会有“无意义”感。而“无意义”话语,已经以不同的语言言说了千百年,本身已经构成了一种“意义系统”。你说无从超越,已经先有了超越意向,可我们为什么超越?要超越什么?你说没有意义能够引渡,可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引渡?想往哪儿引渡?
  存不存在“意义”是一回事,能不能实现意义是另一回事。意义的混乱,意义的颠覆,意义的幻灭,不等于我们能够自外于意义。人是意义的动物,就好像人是语言的动物一样。要离开意义的纠缠而生存,就像要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
  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每个人一念三千,这么笑下去,上帝得笑死。
  4、朴素一点说,生活中有无意义,是一个很具体可感的事情,对身边的至爱亲朋,无论你怎么有虚幻感,你仍然亲近,仍然愿意尽可能成全。一个内心诚实的人,哪怕对信任已经幻灭,要随口骗人恐怕也不容易。这不仅是习惯,而且是某种意义的教养使然。
  其实,名利本身就是几乎所有人普遍的一种生活意义,这个似乎鄙俗的东西,扪心自问,谁能尽去其念?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候,比例配置不同。有人好名,有人求利。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甚至将海瑞DD这个我们相沿成习的清官概念,解读成以耿介乃至性命求名的人。以后二月河写康、雍、乾三大帝时,套用黄仁宇,将许多清官形象作此处理。“青史留名”一直是习惯于义利之辨的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人生意义”。关键所在DD名利不泯灭了良知。只怕,“意义之后的意义”消散,唯名利之实持存,“佛祖穿肠过,酒肉心中留”。
  再问良知有无?我就不知该说什么了,可能只好再问,人之有无?
  5、曾经在漫长的时间里,我们笃信“永恒”,许多的“意义”和价值也冒充永恒。如今,世界有了太多的“祛魅”、颠覆、亵渎、否定、分裂、多元。说起过去伟大之物的“终结”、“死了”、越来越轻而易举。这在当初需要胆识(胆量和卓识,缺一不可),现在已成流俗。亵渎不仅无罪,甚至是一种洒脱。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积累了很多的无意义感、虚幻感。同时,碎片般地与东方释、道相接,也有了“空无”、“不执”的智慧“渊源”和根据。很多东西都幻灭了,很多东西都令人犹疑,但我至今不敢轻言“否定永恒”DD有比我坚定的,有比我高尚的、有比我纯粹的,虽不能至,甚至不敢想往,但肯定肃然起敬。
  6、有些永恒转瞬已逝,有些珍惜转眼成空,有些坚持溃不成军,所以虚幻,所以“离骚”。自己也常常被虚幻感浸没,但我知道,虚幻感和意义感是孪生的。或者,万物负阴而抱阳。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