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本 专 栏 宗 旨▇▇▇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10 15:46
标题: ▇▇▇本 专 栏 宗 旨▇▇▇
本 专 栏 宗 旨:


关注地域文化发展

关注本土艺术名家艺事动态

关注槐荫书画院筹创工作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10 15:53
http://www.jssh365.cn/html/yishu/

http://www.jssh365.cn/html/yishu/

http://www.jssh365.cn/html/yishu/

http://www.jssh365.cn/html/yishu/

http://www.jssh365.cn/html/yishu/

【管季超工作室】新网】版区

==免费的本土书画艺术家网上展厅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10 22:24
书画院是指经法定程序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是从事社会服务的专业书画院。在相关部门监管和要求下,组织开书画展览、采风、公益事业以交流活动。书画院的办院宗旨是传播文化艺术,弘扬华夏文明,彰显书画艺术光彩。研究、传承、交流、发展,弘扬书画艺术。
=若有缘份,就会相遇;若能相遇,就请做《师慧园》版主!

           

点击此图标即可进入《精英教师博客网》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

【管季超工作室】建设及所属网媒管理-春节-研讨会发言片语


=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我们更重视‘内容’!在‘名’与‘实’两方面,‘实’才是根本!‘求真务实’是最要紧的。

=破除‘官授就一定正宗,就一定会出成果,就有影响力’的迷信!!看淡官授的荣誉,追求真的专业提升。
   《教师之友网》是管季超个人创办的,不是与十余家有影响力的媒体互换友链,达成了合作吗?

=学习提高是永远都要做的功课![管季超工作室]应该是一个跨地域跨学科的‘学习型团队’。

=要有持恒精神,不管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评价你,你只要认准自己干的事是有益于自身学识的提高,有益于教育事业的,就义无返顾勇往直前!也要有些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舍得吃苦,舍得‘吃亏’。眼睛皮跟前那点蝇头小利,那点小荣誉小虚名就把你绊住了,怎能成大器?!

=我们也要信任别人的判断力,有耐心等待。只要我们真的做得很棒,就会有欣赏者支持者加盟者。地球这么大,人口70亿,还怕没朋友?

=感谢这个言论较为自由的时代,感谢互联网,让我们能通过[自媒体]发出我们的微芒;
   感谢所有给我们设置障碍的人,不信任不合作的人,因为他们激励我们更加努力,而且非常带劲儿地干活儿!

=[管季超工作室]合作团队的每位成员,都要成为‘自学专家’,‘书迷’‘志愿者’。
   我们将自己打造成‘魅力人格体’,有种[敢于质疑,敢于抛弃眼前之利,敢于挑战学术难题];有趣[求知欲强,阳光的活泼的生活状态];有料[肚子里有货,脑袋里有思想,手上有功夫]。

=[管季超工作室]网媒建设,寄托着我们对知识/自由/未来/独立的向往,自媒体会帮助我们结识‘同一尺码’的同行者,可以放大传远我们的声音,可以帮我们挣脱羁绊走向远方!

=网络时代,有人喜欢苍井空叫她‘苍老师’,有人追捧芙蓉姐姐,还有的能接受干露露和她那不要脸的妈。怎么会没人看好支持帮助我们《教师之友网》这样有品位的专业学术网媒和《教师生活365》这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潜力网媒呢?[好像有点儿自夸啊,呵呵。。]不会的么!


           
申请加入网管团队联系方式:
免长话费电话:400-027-8105,
移动电话:13971958105
邮箱:xnjyw123@163.com
QQ号:1309586706/349808152
QQ群号:291179970
联系人:管季超


=祝贺
本站栏目版主
马建军/李淑琴老师
双获

孝感市‘最佳人民满意教师’奖!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ra=&_dsign=7e108c31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10 22:53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2&_dsign=efe91719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2&_dsign=efe91719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2&_dsign=efe91719

凡是文化艺术活动

【管季超工作室】网站群

哈支持!!!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10 22:53
http://zml2712.haotui.com/forum-342-1.html


http://zml2712.haotui.com/forum-342-1.html


http://zml2712.haotui.com/forum-342-1.html


http://zml2712.haotui.com/forum-342-1.html






老管是蛮够意思的
孝感的’书画家‘蛮不够意思


---此次策展’流产‘了。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10 22:56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10 23:58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amp;_dsign=2d17fedd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amp;_dsign=2d17fedd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amp;_dsign=2d17fedd

管季超嵩山客居图记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11 00:10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12 23:4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001/08/1024327_238976724.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001/08/1024327_238976724.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001/08/1024327_238976724.shtml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12 23:46
苏 滨:民国时期中国的艺术革命及其组织

发表:2011-07-28 11:17



转载自查常平的艺术空间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info/zhachangping/230609

本文发表于《人文艺术》第7辑


The Artistic Revolution and its Organizations in the Tim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y SuBin


Abstrac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artistic movements with their organization in the tim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is essay analyses the socialized process of the artistic groups and their organized form, clarifies their developing course and variance of structure, finds out the functio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esthetic paradigm and artistic groups. And then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y, social circumstances and artistic groups will be interpreted effectively.



世界上只有无艺术的社会,而没有无社会的艺术。

  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


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国现代艺术史既是审美范式的嬗变史,又是艺术组织的演化史。

在此,“审美范式”是指在特定的艺术领域中的实践主体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经验和规范,“艺术组织”是指若干具有相同审美范式的艺术家为特定目标而结成的社会组织。在审美范式与艺术群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二者的关系是相为表里的。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艺术群体往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因不同的审美范式和社会境遇而呈现不同的形态和特征。如果不详细考察“艺术群体”,就无法阐明“审美范式”,反之亦然。

在社会学中,“社会组织”一般既适用于结构现象,也适用于文化现象。它指的是整体诸元素(如个人与群体)的排列与组合,并且这种排列与组合自行构成一个具有内在特性的可辨识的统一体,而不是元素诸特性的简单总和。“组织”着重表示各种结构统一体的运转本身和这些统一体的发生及其发生的规律。[①]从功能上讲,社会组织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一是经营性组织;二是互益组织;三是社会服务组织;四是公益组织。其中,“互益组织”以成员互益为基本宗旨,主要是指社团组织。[②]从行为目的而言,社团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特殊的目的而人为地组织起来的,这种特殊目的是为了使某种或多种特殊需要得以满足。[③]它是依据成员的特定需要而构建的,是人们借以传递信息、交流资源和情感、维护同类利益的场域,其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互益性、类聚性和制度化等方面。


1  新文化运动中的艺术革命与艺术组织


“鞑虏易驱,民国难建”。一个封建专制的旧世界虽然已经砸烂,但要建构新世界的宪政却尚未具备道德共识的基础,于是民国初年的社会动乱,就在合法统一的国家暴力的崩溃中发生了:帝制两度复辟,总统频频更变,内阁屡屡重组,“护国”、“护法”前仆后继……结果,中国四分五裂,“城头变换大王旗”与“五鬼乱中华”始终相伴。

然而,从民国建立到1914年袁世凯解散各级议会实行独裁,中国毕竟经历了一个新闻自由、集会集社自由的时期;即使在军阀混战时期,民众在言论上也相对自由,中国思想界空前活跃。有此基础,新文化运动才可能从持续不断的社会动乱中爆发。1915年,陈独秀《新青年》杂志第一期中,呼吁中国青年起来斗争,从而创造新文化。他“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④]以文学革命为先导,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迅速蔓延文化各界,席卷神州大地。正如胡适所说:“这场肇始于1917年,有时亦被称为‘新文化运动’、‘新思想运动’、‘新浪潮’的新运动,引起了中国青年一代的共鸣……”[⑤]

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大大小小的革命性文化团体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其中,致力于艺术变革的艺术社团越来越多。与日俱增的对西方艺术趋之若骛的新青年以及海归艺术家,他们不仅热衷与建立新式的美术学校,而且纷纷组织社团、策展办刊,试图以此促进中国艺术的变革。

1918年,吕澂在《新青年》发表了影响巨大的《美术革命》一文,指出:

近年西画东输,学校肄习,美育之说,渐渐流传,……我国美术之弊,盖莫甚于今日,诚不可不极加革命也。革命之道何由始?曰:阐明美术之范围与实质,使恒人晓然美术所以为美术者何在,其一事也。阐明有唐以来绘画雕塑建筑之源流理法,……使恒人知我国固有美术如何,此又一事也。阐明欧美美术之变迁,与夫现在各新派之真相,使恒人知美术界大势之所趋向,此又一事也。即以美术真谛之学说,印证东西新旧各种美术,得其真正之是非,而使有志美术者,各能求其归宿而发扬光大,此又一事也。使此数事尽明,则社会知美术正途所在,视听一新,嗜好渐变,而后陋俗之徒不足辟,美育之效不难期。[⑥]

陈独秀在《美术革命》(答吕澂来信)一文,甚至断言:“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因为要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写实的精神。”[⑦] “美术革命”口号的提出,在中国艺术界掀起了重重波澜,使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对峙趋于前所未有的剑拔弩张的激化状态。

就在陈独秀高呼“文学革命”的那一年,乌始光、汪亚尘、俞寄凡、刘海粟、陈抱一、沈伯尘、丁悚等在上海共同组成东方画会,乌始光任会长,汪亚尘任副会长,陈抱一任艺术指导。他们急切探求西画技法的窍门,并且以户外写生的姿态来表明提倡写生是他们一致揭橥的新宗旨。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这些上海图画美术院部分教师,对西方艺术的了解程度其实远远低于感情的热度。一年后,乌始光、陈抱一、汪亚尘、俞寄凡等人先后赴日本做学生,画会随之告终。同年,留日归国后的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组织了洋画研究会。该会由李叔同任会长,以学习油画为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人体写生训练。其成员有刘质平、丰子恺、黄寄慈、吴梦非、潘天寿、李增庸、吕伯攸、傅彬然等人。不过,该社团无论在规模还是影响上都非常有限。

相比之下,在蔡元培支持下创办的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宗旨更明、规模更大、组织性更强、影响面更就广。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初,提倡“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蔡元培为了改变北大的风气,不仅实行了包括教员、课制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而且还努力加强学生的课外生活,大力提倡美育,创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学风,积极实践他的美育思想。1917年11月1日,蔡元培请画家陈师曾来北大讲演,几天后,蔡发起学生组织画法研究会。2月22日,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召开第二次大会,该会正式成立。会上选举狄福鼎、陈邦济为正式干事,盛铎为事务员,由校中请李毅士、贝寿同、钱稻孙等指导学生,并聘请陈师曾、徐悲鸿、贺履之、汤定之等为导师分门教导。

成立之初,该会制订了详细的会章,分为总纲、门类、导师、会员、职员、集会、会务、经费和附则共9章48条。会章指出了画法研究会“研究画法、发展美育”的宗旨,还将画分为本国画和外国画两门。本国画门又具体分了山水、花卉、人物、翎毛四大类,其下细分为青绿、泼墨山水,工笔、写意花鸟,写意人物,工笔、写意翎毛等十个小门类;外国画门分为黑白画、彩色画、图案画三大类,其下又细分为铅笔画、钢笔画、水墨画、炭画,水彩画、油画、漆画和图案画八个小门类。导师负责“指点途径,讲演法则,写示范本,评骘成绩。”画法研究会的会章中还有规定,学中国画者暂不兼学外国画,学外国画者亦暂不兼学中国画。一门内限学一类,学两类需要经特许,禁止同时学习两类以上。画法研究会对于入会水平没有限制,凡有志于画法研究的本校教职员和学生都可参加,具体学习时则根据个人的情况作具体要求指导,校外人士具备一定条件经过审查合格后也可特许为校外会员。画法研究会成立后,各项活动有条不紊。陈师曾、贺履之教授花卉、山水,汤定之专门授山水,徐悲鸿教授中国部人物画和外国部水彩画(后徐赴欧改聘北京美术学校校长郑锦负责外国水彩画),李毅士教授外国部水彩画和铅笔画,比利时画家盖大士(Kets)被增聘为油画导师。会员习作每周交导师评点。该会还经常组织会员出外写生。画法研究会专门设习画室,同时备有各种画件供导师和会员借阅参考。每学期画会举行始业式和休业式。

画法研究会经费主要由学校补助。1919年1月,为了解决画法研究会的基本资金问题,同时加强社团之间的联络,蔡元培组织北大学生筹备游艺大会。游艺大会定在正月初二、初三两天,大致分为筹款、游艺、余兴三大块。大会展览了北京各大收藏家所藏古画二百余件,同时陈列当时的书画名家作品和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社成员的习作。游艺大会向校内外人士开放,购券入场,募款约一千元。1920年1月,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因扩招三十余校外学员而改组,更名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所,蔡元培为所长,来焕文任主任干事。画法研究所分为中国画和外国画两部,以“提倡造就画学专门人才”为宗旨,兼研究与教育的双重性质。画法研究所还开设函授部,添聘导师汤怡、伯宣、胡佩衡等“兼授初学门径”,刊登在《绘学杂志》上的《北京大学附设画法研究所函授部招生章程》对于函授学员的学习要求和分组方法,还专门做了说明。

同年6月1日画法研究所又组织编辑出版了《绘学杂志》,由蔡元培校长兼任杂志社社长,胡佩衡为编辑主任。杂志承画法研究会之志以“提倡美育,发扬画法”为宗旨,内容分为图画、通论、专论、画诀、讲演、史传、纪实、杂俎、诗词等九门。该杂志主要撰稿人都是当时颇有研究、造诣的美学家、画家,在全国多处发行,大大促进了艺术的交流与普及。该杂志每半年出一期,至1921年11月出版第四期后停刊。[⑧]1923年初,蔡元培为抗议北洋政府非法逮捕北大教授,辞职赴欧,北京大学画法研究所遂停止。

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早的一个高等院校艺术社团。这个研究性、教育性艺术社团兼而有之的艺术共同体,不仅对于“中国画坛的除旧布新”裨益甚多,而且通过审美知识的社会化过程,它所实现的社会互动,无论在深度、广度、频度还是在强度上,都是巨大的。

如果说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那么具有既是中国的领土又不受中国政府直接管辖的特殊性质的上海,则是新文化的避风港。与北京的新文化运动相呼应,原东方画会成员丁悚与江新、刘雅农、张辰伯、杨清磐、陈晓江等1919年又发起组织天马会,但声势比东方画会浩大得多。天马会成立后,旋即于江苏省教育会举行第一次展览会。会闭后,天马会又吸收了汪亚尘、王济远等画家。1923年春,经大会提议,决定由全体会员选举干事书记等职。天马会自建立以来,先后举办了八次展览。1927年,该会解散。

关于天马会的性质,王济远在《天马会筹办六届画展的经过》中说:“天马会是研究艺术的独立机关,也就是研究艺术的同志精神结合的集会,更可以说是从事艺术运动的劳动者的结晶体。”同时,“兼有绘画展览会的性质,与其他种集会性质不同,至少须三天或七天,方能合符开绘画展览会的主旨,所以会期比他种集会较长、会场更加难找。”[⑨]

自命“负现代中国新艺术运动启蒙之责”的天马会,推出了五大信条:“一、发挥人类之特性,涵养人类之美感。二、随着时代的进化,研究艺术。三、拿‘美的态度’创作艺术,开拓艺术之社会,实现美的人生。四、反对保守的艺术、模仿的艺术。五、反对以游戏态度来玩赏艺术。”[⑩]这显然是在响应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在《天马会究竟是什么》一文中,踌躇满志的特别会员刘海粟,远援康有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之危言,近附陈独秀“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之断论,赋予天马会划时代的意义:

到了乾(隆)、嘉(庆)以后,画人受了帝王或宦显收买之毒,画风愈趋愈下,画人皆摹“四王”、吴、恽之糟粕以鸣于时,赖画为取荣博利之工具,绝无艺术生命之可言,宜乎其滔滔而不复返矣!……故中国画学之衰蔽,至清末为极矣,岂止衰蔽,且将绝灭,吾人能不大呼以救乎?民国缔造,上海美专随之呱呱而下,此乃中国新艺术肇端之教育机构,然非社会性之艺术运动也。欧洲文艺复兴,为时代环境所酝酿,势所必然,岂纯为少数豪俊浚发之力乎? ……而为此类似文艺复兴时代之晨钟,则当推天马会。天马会确时时登高而呼,促艺人自由研究之精神,促艺人自我觉醒之趋向。数年间声气相应者汹涌如潮,吾知其将来奔腾澎湃,其势不可遏抑也。……[⑪]

从支配经费的权力看,天马会是完全自主的。天马会的会务经费(包括展览经费),基本上靠会员负担。会费一般以应付日常活动的开支为限。正因为在经费来源上不求助于其他组织,所以,其支配经费比较自由,只需对会员负责即可:

自民国八年产生以来,几经艰困,历年会务的进行上,既未得公款分文津贴,亦未向外界募集分文资助。历届举行绘画展览会,虽属所费不资,都由各会员勉力担负,以谋艺术的精进。……[⑫]


天马会筹办六届画展第一次筹备会,对做了明确规定:

经费由各会员公派,每人先交特别费十元。

自助机构是艺术组织机构都具有的。艺术组织机构一般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专门从事组织工作的人,而是指没有从社团渠道领取薪金的专职人员。所有工作人员都具有成员身份,就连会长也不例外,社团工作人员、领导者与会员的利益是一致的,因而,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就隐含了为自我服务的因素。自助机构构成了与办事机构不同的模式,同时也形成了不同于前者的工作方式和互动关系。这类具有自助机构的社团,工作人员具有自发的积极参与意识,其成员间的关系密切,互动更为直接和平等。天马会中设干事、书记,每年大会时由全体会员公开选举产生:

至其事务之使行,则每年大会时由全体会员选举干事、书记等职员执行之;其事稍重大者,必集会员共议之;凡事皆公开,皆共同负责,会员亦皆矢忠于会务,其有异志者亦不容于众人也。[⑬]

天马会分设国粹画系、西洋画系和雕塑系三大研究部,历届都有审查会组织,成员分审查员和普通会员,审查员由全体会员投票选举,审查员在筹办画展阶段有权对普通会员的作品进行审查、筛选:

天马会会章的第七条研究部项下,分有:(1)国粹画系;(2)西洋画系;(3)雕塑系。

现在会中属于研究西洋画系的会员较多,属于研究国粹画系的会员次之,属于研究雕塑系的会员,尚无其人。历届展览会中,并不限定会员的出品,同时征集外界(非会员)的出品也不少。历届都有审查会的组织,审查员由全体会员投票选举。本届按照旧例,中国画系举三人,西洋画系举三人,于七月二十二日由杨会员清磬开票。李会员超士监视。……结果王一亭、吴杏芬、吴昌硕三君当选为国粹画系审查员,王济远、汪亚尘、刘海粟三君当选为西洋画系审查员。

……

我们确信从事艺术运动,从现今急不容缓的事,非广征同志,不足以资普遍,所以根据会章第三章第四条会员资格项下(研究美术具有诚意者为普通会员)于开会时议决广征普通会员。

我们征集普通会员以后,决不以每年举行展览会二次为满足,我们应当遵照会章第三条会务项下:(1)宣传东西洋近代美术作品;(2)考查东西洋古代美术之沿革、现代美术之状况及其趋向;(3)编译关于美术书籍;(4)研究高深艺术;(5)提倡艺术事业以陶冶人格。[⑭]


从组织结构看,组织的层级结构、内部的网络结构以及机构模式,反映着组织内部的责权分配情况。组织的权力资源包括:仲裁权、决策权、选举权、审议权、财权、执行权、人事权等。所谓人事权,是指社团具有的选举权以及社团对选举结果的认可权;会员入会的审批权;对不遵守社团章程会员的处罚权;对表现突出或对社团贡献较大者的奖励权。社团的人事权基本上是会员赋予的。纯民间型社团从候选人的产生、选举表决、到对选举结果的认可,都完全属于社团的权力范围,不受外界干预。会员入会的审批权完全组织掌握,这种审批权是成员赋予社团的。社团在人事方面的罢免权、处罚权和奖励权是完全自主的,而罢免权尽管在一些社团章程中被赋予会员代表大会,但事实上这种罢免权并未行使过。对不遵守章程会员的处罚权,虽然集中在社团手里,但处罚的手段却十分单一,基本都是取消其会籍。实际运用处罚权时,由于方法的单一而降低了权力的力度。所谓处罚,不过是对其主动退出社团所履行的一种手续,真正的意义不在处罚,而在于警告“其有异志者亦不容于众人也”。社团组织的决策权可分两个层次:一是战略决策,即社团组织的方针或总规划;二是日常决策,即社团日常工作中对每日每时所发生事情的决策权。

天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会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一般行使以下职权:投票选举干事、书记和审查员。会员大会事实上是组织的一个审议机构,如果说会员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或审议机构,那么审查会则是组织的执行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制订计划,领导开展活动,批准新会员入会,决定组织的重要事宜。

1921年,萧公劝、汪英宾、谢列、陆景兰发起的晨光美术会,也是一个组织化程度较高的艺术团体。该会设在上海西门方斜路崇庆里,最初会员有萧公权、汪英宾、朱应鹏、张聿光、谢之光、陈抱一、张光宇、胡亚光、胡伯翔等三十余人。同年6月举行第一届展览会,其后会址迁至上海静安寺路福源里,并增设画室、研究所,聘请人体模特儿,供会员写生。1922年6月在上海半淞园举办第二届展览会后,会址又迁到上海凤阳路。1923年5月举办第三届画展后,该会名声鹊起,著名画家乌叔养、倪贻德、张眉荪、许敦谷等人也纷纷入会。1925年,会址迁至上海静安寺路。1927年1月1日,晨光美术会因会员提议和社会的要求,改名“晨光艺术会”,下设绘画、音乐、雕塑、戏剧四部,朱应鹏、陈南荪、宋志钦、鲁少飞、张眉荪、唐宗高、季小波、郑青骑、翁元春等人担任首届“晨光艺术会”常务委员。该会曾于1921年6月1日编辑出版《晨光》月刊,仅一期。

晨光艺术会有正式的组织章程,对社团宗旨、会员分类、选择成员的方式、组织结构、会务、执行委员任期、经费、会期、分会设立要求都有明文规定:

一、定名:

本会订名为晨光艺术会。

二、宗旨:

本会以集合同志研究艺术为宗旨。

三、会员:

会员分二种:

(甲)基本会员,永久负本会一切进行上之责任者为基本会员;(乙)普通会员,临时作短期之研究者为普通会员。普通会员无过问会务之权。

四、入会:

基本会员须经基本会员二人之介绍及全体之通过,普通会员则不拘程度。

五、组织:

本会由基本会员组织之。

六、会务:

本会会务设一执行委员会,由大会选出会员九人组织之。

执行委员会:事务和研究。

        事务:

        总务科二人:一人总理一切对外事务及筹划本会经济之责;一人总理一切本会内部事务之责。

        文书科一人:掌理本会一切文牍事件。

        会计科一人:掌理本会一切经济出纳事宜。

        交际科一人:掌理本会一切内外接洽事宜。

        研究:

        绘画部一人:主理绘画部一切事宜。

        音乐部一人:主理音乐部一切事宜。

        雕塑部一人:主理雕塑部一切事宜。

        戏剧部一人:主理戏剧部一切事宜。

        其他如展览、编辑等事,得执行委员会临时敦请会员若干人组织委员会办理之。

七、任期:

  执行委员会任期以一年为限,连举得连任之。

八、经费:

本会经费由基本会员年付二十四元,普通会员会费照研究各部章程交纳之。

九、会期:

    (一)大会每年元旦举行常年大会一次,由执行委员会召集之。临时如有特别事务,亦得临时召集临时会议。

        (二)委员会每月举行一次,由总务科召集之。

        (三)展览会每年于春、秋两季各举行一次。

十、分会:

本会得设立分会,须有基本委员会五人以上始可组织之;经济独立;至于章程,须经本会通过,本会得派专员协同办理。

十一、附则:

本章程有未尽善处,得由基本会员五人以上之提议,由委员会提交大会须经全体三分之二以上之通过,得修改之。[⑮]


组织制度,是社团在工作中形成的一套制度化了的关系、结构方式、责权分配等。晨光艺术会在组织章程中对基本会员的资格均作了严格的规定:“基本会员须经基本会员二人之介绍及全体之通过”,以审查其学术水平。基本会员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普通会员不在其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使,采取推选的间接方式与会员大会相结合的形式。基本会员对组织工作有批评和建议权,对某些重大决策拥有表决权。会员义务可分为通则型义务和特殊型义务。通则型义务是指一般性规定,如普通会员会费照研究各部章程交纳之;而特殊型义务,则指个别社团制定的仅限于基本会员的特殊规定,如“本会经费由基本会员年付二十四元”。晨光艺术会内部拥有权力的机构主要有:常年会员大会、临时会议、执行委员会(下分总务科、文书科、会计科、交际科、绘画部、音乐部、雕塑部、戏剧部),权力范围包括:审议权、选举权、决策权、执行权、日常决策权。责权主要体现在制定总体发展战略、统一组织开展活动、建立基层组织网络、审理分会的帐目、制定各分会统一遵循的制度、负责召开常年会员大会、临时会议、执行委员会等。分会的责权主要体现在:落实布置下来的任务,协助组织开展工作,完成分会自身的各项任务,积极主动向协会反映会员的要求和情况,在总会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总会与分会在责权分配上,主要体现为面和点的关系,而非职能分工的不同,两者在总体职能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具体责权分配上存在一般与个别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此类社团组织内部的层级结构造成的,总会的责权主要体现在对分会的指导,而分会的责权则体现在对分会会员的直接组织与服务。分会制度使各层级组织的工作有章可循,确立了总会的领导地位,提高了分会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保证了基层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虽然组织层级间的责权分配具有特殊性,但其与分会的总体关系及总体责权分配上,却也体现了组织层级结构所具有的共性。

大多数新兴美术团体都把展览作为主要的活动内容,在这一点上,由展览组织脱胎换骨而成的苏州美术会与其他社团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苏州美术会正式成立于1922年,其前身为苏州美专教师颜文梁、潘振肖、金松岑等人于1919年共同发起的苏州画赛会。画赛会以“提倡画术,互相策励,仅资浏览,不加评判”为宗旨,陈列作品的范围除中国画、水彩、钢笔、铅笔、炭笔、蜡笔画之外,还有漆绘、焦绘、照相着色、刺绣等画件与工艺品。第一届画赛会于1919年元旦开幕,为期两周。历届画赛会中,以第十届最为隆盛。艺术社团如北大画法研究会、东大“飞飞画会”、中大以及苏州各地的中等学校,西画家如黄觉寺、胡粹中、陈渭隐、程少川、余彤甫、张光宇、张德铨、梁鼎铭、王承英、朱询刍、丁光燮等人,都曾经参加画赛会。至1922年1月,顾公柔等提议扩充美术会,借怡园为会址。美术会划分绘画、雕刻、音乐、诗歌、刺绣、演讲六个部,每月开常会一次,又刊印《美术半月刊》。初期会员约七十余人,后扩大为三百余人。骨干成员有颜文梁、顾鹤逸、刘临川、吴子深、颜纯生、顾公柔、吴昌硕、顾公雄、顾彦平、樊少云、顾仲华、陈韶虞、陶冷月等。1924年起,苏州美术会便不再征集会员,公举美专教授胡粹中为主任,负责一切。


2   留洋艺术家的结社与艺术运动


由留洋归国艺术家群策群力而组织的赤社(1928年后改名尺社),1921年10月成立于广州,从日本、法国和美国留学归来的西画家,大多参加过这个“中国南方破天荒的一个研究西洋美术的团体”。赤社由胡根天、徐守义、梅雨天、冯钢百、梁銮、陈丘山等人发起组织,胡任会长。画会以“集合最早从外国学习美术回来的画家和收当地一些有志于学西洋画的青年研习美术,交流经验”为宗旨,其骨干社员多为海外归来的留学人士组成,如李铁夫、梁銮、徐东白、梅雨天、陈丘山、胡根天、冯钢百、关良、黄君璧等。1930年,刊于尺社第九次绘画展览《尺展目录》中之《尺社小史》云:

在赤社成立之前,广州已经有过几个大大小小的美术团体,但范围只限于研究国粹画及所谓折衷派画,西洋美术是不过问的。而且那时擦炭相、摹影片、临印刷品之风颇盛行,投机者纷纷开斋设馆,招徒传授,因为这些不入国粹画及所谓折衷派的范围,乃自己标榜曰:“西洋画”。因此,当时社会上所谓西洋美术,不过拉着臭莸当香草一样地可笑罢了。

民国十年以前,赤社同人有的负笈东西洋的美术学校,有的在国内研究绘画,有的是多年的朋友,有的是未见面的同志,彼此间实早有结合的可能。民国十年的秋间,同人中陈丘山、胡根天、容有玑(已故)、徐守义、梅雨天等七八人相聚于广州,当时大约一则有点慨乎社会上对于西洋美术太不了解,二则自己一伙人也该有一种结合,不论自渡和渡人都有赖乎群策群力,于是乎赤社便组织起来了。……[⑯]。


成立之日,该会举办了“赤社美术研究会第一届西洋画展”。第二次展览会闭幕前,赤社无固定会址,租定广州广大路十号后,即设上午、下午、晚间三班,招收学员,由会员轮流任教。在1928年第七次展览会以前,赤社展览完全为研究清一色的西画,从第七次起,便开始兼顾中国画了。对此,《尺社小史》有详实记录:

赤社宣布成立之后,第一步工作就计划开设西洋画展览会。十年十一月一日,展览会便开幕了,出品共有一百六十张,会址是借永汉路市立师范学校的两操场。可以说,广州有西洋画展览会,这是第一次罢。

第一次展览会开完之后,我们便有两种计划:一、规定以后每年至少开展览会一次;二、要创立美术学校以培养美术人才。关于第一种,到了民国十一年六月,我们便在中央公园里面盖搭一座大葵寮开设第二次。当时新加入出品的社友有冯钢百君,他是从美洲归国未久的。……从十三年第三次展览会到现在第九次,都在广大路本社的楼上开设了。新加入的社友:十二年有赵雅庭君,他也是从美洲归国未久的;十五年有鲁实、关步湘、凌永绍、李和四君;十六年有黄超白、黄潮宽、黎树声、许敦谷、关良、崔凤朋、梅晕、郭信怀、李毓棠君;十七年有黄君璧君;十八年有朱炳光君。他们或从美洲留学归来,或从日本留学归来,或在国内学校担任美术教授,或为本市美术界的新进作者,都愿为美术运动努力。

本来赤社最初是以研究西洋美术为号召的……在民国十七年第七次展览会以前为完全研究西洋美术,展览西洋绘画的团体;从第七次起,便兼研究中国美术,展览中国绘画了。我们以为这样是光明、是进步。

关于创美术学校一事在赤社成立的时候便有这个意思,但实现却在民国十三年的一月。……三月一日才正式开课,学生共有八十余人,分上午、下午、晚间三班教授。教务主任为赵雅庭君,教授由社友数人轮流担任。后来,因为天时寒冷的影响,晚班只办了七八个月,以后便停了。到了翌年,又因为教授时间发生困难,下午班也停了,只留存上午班以至现在。统计学校自开办以来,专修科肄业者不下四百人,此外,暑期班也办过六届,星期班或断或续也办了几年,要是有五个人以上便开班。[⑰]


1928年,国民党当局以该会名有“赤化”嫌疑而欲取缔之,后“赤社”更为“尺社”方得准办。

赤社的组织,以前颇取放任主义,并且办了几年还没有向政府立案。自从十八年年首赤社改名尺社的时候,我们感到了必要,方才向省教育厅立了案。赤社为什么要改名呢?本来“赤社”一个名称……意义最取其有光明、热烈、诚心、温爱和属于南方的象征。但是,民国十六年夏间中国国民党实行分共以至同年十一月共党暴动于广州以后,社会上无智者流,见了“赤”字就有点恐怖,本社的名牌于是也引起了不少猜疑。……到了十七年十一月,公安局不知道因什么原故就误会起来,三十日的晚间,突然派了几个督察员,直到本社——据说赤社的“赤”字顾名思义起来,非立即解散不可。此事到现在已经隔了两年了,当时费了许多口舌,结果我们答应了自动改名,幸而不至于解散。……[⑱]

其中所谓“共党暴动”,即广州暴动。1927年,张发奎等人发动倒桂政变,尔后粤军在梧州一带与桂军对峙。乘广州城内空虚之机,叶挺、叶剑英领导发动了广州暴动,共产党的起义部队自称“红军”,和回师镇压暴动的张发奎第四军发生了激战。张发奎等下令,凡见颈系红巾者,格杀勿论,烧杀之惨,实无前例。广州暴动之后,全国哗然,而蒋派、西山派以及桂系则借机攻讦汪精卫、张发奎等勾结共产党,蓄意制造广州事件,以至张、汪等不得不辞职引退。经历改名风波之后,尺社人财两乏,日子愈发难过。此时,“省政府为奖励艺术起见”而发放的补助经费,成了尺社的救命稻草。凭借政府补助经费,尺社成立了一个美术研究会,并且决定从1930年起每年春季为征求会员之期,征求会员分为名誉、基本、普通、学生四种;会务分为总务、教务、展览、编辑四部,由各部主任及干事负责办理:

自从把社名改了之后,我们的团体虽然安然无恙,但两年来社友里面因为生计问题离开广州者有六七人,而且社中费用,向来原是靠社友所得捐——二十分抽一——维持的,至是遂因为人财两乏的原故,社务几乎陷于停顿的状态。到了去年的秋间,社友归来者三四人,同时省政府为奖励艺术起见,经过了详细的调查之后,确认本社为南方艺术界历史最长,成绩最著的团体,于是从八月起,每月特准拨给补助费二百元,藉资维持及发展。我们自从领到了补助费之后,因鉴于以前组织之未得完备而且也未免与社会有点隔膜,于是经过了几次会议,决定把内容整理成立了一个美术研究会,并且决议从民国十九年起每年定春季为征求会员之期。会内办事,分为总务、教务、展览、编辑四部,并举定各部主任及干事负责办理一切。征求会员分为名誉、基本、普通、学生四种,我们希望把尺社美术研究会变成为一个社会共有、共享、共进的美的文化机关。???引文出处


从经费来源上看,尺社的组织经费已经不再完全自主自筹,而是部分依赖组织外部的支持。于是,尺社的组织经费便具有了半依赖性质。一般而言,半依赖性经费是指社团的一部分经费依赖某组织提供,而其余部分依赖于成员会费或社团开办有偿服务所筹集的经费。半依赖性经费对组织行为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不一定会对组织的自治性构成根本性的威胁。从赤社变成尺社,这个艺术团体由自筹资金、独立办学办展的民间共同体,蜕变为官方赞助、政府备案的半官半民的组织机构。

至于中国留洋派在海外颇具规模的结社,则起于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而首当其先者应为1924年成立于法国巴黎的霍普斯会(Opus Society),尽管江小鹣、陈抱一、汪亚尘等留日学生早在1915年就曾经发起组织过中华美术协会,但其规模尚小、组织化程度尚低。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许多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运动前往巴黎留学。里昂自1921年7月建立法华协会以来,始终是留法中国学生的主要中心,蔡元培作为法华协会的联席主席,对学艺术的学生自然不遗余力地支持。1924年,在法国的中国艺术学生林风眠、李金发、吴大羽、王代之、刘既漂和林文铮等,为提倡中国现代艺术,创立了霍普斯会,后更名为阿波罗会(Apollo Society),之后又更名为海外艺术运动社(Overseas Art Movement Society)。海外艺术运动社由林文铮任社长。其宣言为“艺术是神圣、尊严的,艺术应该独立、自由,不要沦为宗教、政治的奴仆”???。1924年5月到7月,该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的莱茵河宫举办了中国美术展览会。林文铮任展览会的筹备委员会会长,蔡元培以筹备委员会名誉主席的身份为该展撰序言,并主持开幕式。上千件绘画、雕塑、书法和工艺作品构成的斯特拉斯堡展览以及伴随展览的研讨活动,令留学法国、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的中国青年艺术家为新艺术运动的前景而欢欣鼓舞。其中,林风眠在柏林完成的作品《在黑暗中摸索》,画风恣肆奔放,画幅巨大,显示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这件令人过目难忘的画作,使这位年轻艺术家赢得了蔡元培极大的赏识。[⑲]他们宣称“中国古代艺术亟待重新整理;东西方的艺术理论亟待调和和研究;未来的新艺术亟待创造。”???但是,严格地说,海外艺术运动社的成员对西方艺术的认识并不一致。

对此,英国学者苏立文在其著作中谈到:“如果说,中国艺术家在巴黎的经验是令人激动和充满刺激的,那么也是令人困惑不已的。他们学会了用西方风格作画,但什么是西方风格呢?徐悲鸿从Cormon那里学来的在线条的基础上运用色彩的方法,只不过是法国人发现的许多方法之一,如今已衰微。林风眠则意识到并且几乎绝望地写道:‘我无法理解,巴黎为什么有那么多种风格?’科恩若的评论是中肯的:‘如果林风眠在巴黎学习了七年,尚无法理解西方绘画,那就不难想象在上海租界的中国艺术家要理解西方绘画有多么困难。’”[⑳]当林风眠、林文铮、吴大羽、刘既漂等骨干成员先后归国后,海外艺术运动社就告一段落了,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

由于海外艺术运动社的原成员回国后多任教于杭州国立艺术院,继续发扬海外艺术运动社之精神遂在中国本土有了“人和”的基本条件。1928年,由林风眠、林文铮、李朴园、吴大羽、刘既漂、李金发、李超士、蔡威廉、王静远、孙福熙等人发起组织艺术运动社,林风眠为主持人。艺术运动社会址设在杭州国立艺术院内,成立大会在林风眠寓所举行,一度选举林风眠负责总社务,王子云、李朴园、林文铮负责总务,王子云为会计庶务,李朴园为文书。同时发布《艺术运动社宣言》。“艺术运动社”成立后,曾于1929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展览,1930年在日本举办第二次展览,1931年在南京举办第三次展览,1934年在上海举办第四次展览,并配合社会协助举办“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和1929年“西湖博览会”。同时出版《亚波罗》、《国立艺术院关月刊》、《中央画报》、《亚丹娜》等期刊,主要撰稿人有林风眠、林文铮、孙行予、姜丹书、雷圭元、李朴园、陶元庆、蔡威廉、李凤白、吴大羽、王汝良、李苦禅、李超士、王子云、孙福熙、王道、陆德麟、陈翔凤、吴定之、刘开渠、方干民等。

这些归国的留洋派之所以再次集结,既是海外艺术运动社的惯性使然,也是国内“派别之竞争”所致,更因为冷落艺术事业的社会环境强烈地刺痛了他们的神经:

在十余年来所谓新文化运动中,艺术是占着最末一把交椅的,而艺术运动这个新名词至今尚不成为口号,亦万不及其他政治社会运动之澎湃而促人之注意。这种现象在我们看来并不足怪,尤其是际此民不聊生的过渡时期,物质生活极其猖獗,一切情感思想之活动皆受其压制而麻木不仁,素为人类精神生活上最高表现的艺术,亦势必暂沦落于被遗忘之中了。……但是……艺术运动无论在升平或混乱的时期,都是像农夫之耕稼一样不可中断的![21]


一方面,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使他们不甘于现状;另一方面,群起结社是使同类个体诉求实现最大化的直接途径。此时,人微言轻的“我”通过结社而聚合成了“我们”,并发出了艺术新思想的最强音:

我们既承认无论在文明或野蛮的民族、忧患或逸乐的时期皆一致需要情感之活动,则艺术运动亦为文化运动之中枢。盖所谓文化运动也者,其目的亦不外乎促进人类之生活臻而最完美之境而已。我们明白了艺术之真义,虽际此干戈未息颠沛流离之时期,仍毅然决然揭起艺术运动的旗帜在呼啸呻吟之中,宣传艺术之福音!这是我们的天职!???


《艺术运动社宣言》宣称“以绝对的友谊为基础,团结艺术界的新力量,致力于艺术运动,以促成东方新艺术为宗旨”,显示出与传统艺术势不两立的态度:

艺术家既有此特征则非利害所能索引,而团体的组织,势必基础于情感,然后能一致努力于共同之目的。……素来艺坛皆有派别之分,在艺术创造上看起来,假如不含权利之攘夺,是种极好的现象,也是艺术演化上必然的趋势,故不足为艺人病。但是团体之组织既不专于利害之相关,亦不拘于作风之雷同,而在有公共的意志为全体之指南!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凡是头脑清醒的人都知,艺术是随时代思潮而变迁的。宋代艺术之不能类似唐代,亦犹唐代之不能类似汉魏。若明清之抄袭为能事已落于颓唐之路,不足道矣。时至今日而犹以传统艺术为尚者,无异置艺术之死地!我们又何需乎艺术运动?不如说句古语披发入山罢了!我们既然根本否认传统派艺术之存在价值,凡是致力于创造新时代艺术之作家,当然是我们的同道。我们无论乎认识与否或种族之同异都是我们的良友![22]


实质上,艺术运动社反复标榜的理想——无论是“集中全国艺术界之新力量而一致努力于艺术运动”还是“拟团结多数创造力,以促成新时代艺术之实现”,都反映了留洋派一致认同的世界主义:

……目前东西艺坛之关系日趋密切,此后艺人之眼光当不能以国门为止境,而派别之竞争亦不宜以内讧为能事!所以我们觉得新时代的艺人应具有世界精神来研究一切民族之艺术。[23]


海外艺术运动社之后,中华留法艺术协会1929年4月14日成立于法国巴黎,由刘海粟、汪亚尘、方君璧等人发起组织,方君璧为召集人。该会以“发扬中国艺术,介绍欧洲艺术,联络留法同志感情”为宗旨。骨干成员有刘海粟、汪亚尘、方君璧、李凤白、范年、杨秀涛、吴恒勤、张弦、司徒乔等人。画会活动为期仅一年左右。

1933年1月,又一批留学巴黎的中国学生发起组织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学会的宗旨在于联络留法学生感情和从事实际艺术研究。其缘起、建会历程、宗旨和活动计划,见于主持人常书鸿1934年在国内杂志《艺风》上发表的《本会成立经过》一文:

记得还是在一九三二的圣诞节假期中,感得异乡的况味怪使人无聊似地,于是由斯百、开渠发起了新年聚餐会的动议。

……

这个新年聚餐会中被邀请的人原是就我们认识的友朋中任意介绍。结果签名加入的有十八人:建筑虞炳烈,提琴虞夫人,雕刻刘开渠、曾竹韶、王临乙、程鸿寿、李韵笙女士、陈芝秀女士,油画吕斯百、唐一禾、陈策云、马露玉女士。张贤范女士、常书鸿、陆传纹女士、周圭等,都是从事于艺术的人。当时,在极端Mtim的喜乐的一个通宵的欢聚之后,觉得需要一个更紧密的、更纯洁的艺术团体的组织。……

从二月五日一直到三月五日,其中经过三次的无名集会。……在三月五日开会时由郑可、常书鸿提议,本会应定一个名目。当时拟定了四个名称:1、中国留法艺术学会;2、中国留法艺术研究会;3、中国留法艺术同学会;4、Seine社或会,及草章,决定在下次集会时提出讨论。终于在四月二日大会中决定本会名称为“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全体通过本会简章,选出第一届委员,本会正式成立。

从去岁四月二日到今年四月二日一个整年中,我们是非常惭愧的没有做出我们所希望做的事件。……

其次是本会Atebet的企业,当初也有许多同学期望着能够共同出资创设一个本会会员公共Atelier。除由同学共同负责出资雇用“模特儿”外,其余由同学义务Pose,轮流分值。但是因为经济的限制,同学们在异乡的窘逼,决不容我们有实行的可能。

第三是本会会员作品印行事件。原是希望本会会员都能一次共同加入。结果因个人经济问题,只出版了第一集共十一张,不过是四个会员的作品。我们希望今年或能出版第二集,多加入会员的代表作。

第四是借用《艺风》出版本会专刊事。原定的撰稿人本来较今日出版的为多。可是因为时间的问题、或以会员准备归国匆促间不能如期交卷,结果殊不是我所希望那般圆满。这是希望《艺风》编辑先生及阅者原谅的。……[24]


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初期会员有:黄显之、刘曲樵、周圭、王子云、吕斯百、王临乙、李韵笙、常书鸿、刘开渠、曾竹韶、郑可、滑田友、唐一禾等。首届学会负责人安排如下:总务股——常书鸿、吕斯百;文书股——周轻鼎、唐一禾; 出版股——秦善、刘开渠;展览股——郑可、王临乙;会计股——曾竹韶、谢投八。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成立后,在常书鸿、吕斯百的召集下进行许多艺术活动,先后举办16次集会,出版会员画刊,会员积极参加法国各种美术展览会,例如:虞炳烈、郑可、周圭、黄显之、庄子曼、胡善余、滑田友等人,作品曾选入巴黎春季沙龙。该会活动至1934年春,因为会员陆续归国而近尾声。

1932年10月决澜社成立于上海,由倪贻德、王济远、庞薰琹发起组织。倪贻德为主持人。该社的前身是“摩社”,原“摩社”会员——倪贻德、庞薰琹、段平右、周多、王济远等均参加该会。其他成员还有梁白波、张弦、陈澄波、王益论、阳太阳、李仲生、杨秋人、丘堤、曾志良、林恒之、盛此君、周麋、邓云梯等。首届理事由倪贻德、庞薰琹、王济远三人担任。决澜社第一次画展于1932年10月9日至16日在法租界爱麦虞限路(请核对)中华学艺社举行。画展开幕之日下午四时,由决澜社全体会员出席招待,邀请上海的文艺界和新闻界人士举行茶会。同时,对外发表《决澜社宣言》,宣告了决澜社的现代主义艺术主张:

……我们承认绘画决不是自然的模仿,也不是死板的形骸的反复,我们要用全生命来赤裸裸地表现我们泼辣的精神。

    我们以为绘画决不是宗教的奴隶,也不是文学的说明,我们要自由地、综合地构成纯造型的世界。

    我们厌恶一切旧的形式、旧的色彩,厌恶一切平凡的低级的技巧,我们要用新的技法来表现新时代的精神。

二十世纪以来,欧洲的艺坛实现新兴的气象:野兽群的叫喊、立体派的变形、Dadaisn的猛烈、超现实主义的憧憬……。

    二十世纪的中国艺坛,也应当现出一种新兴的气象了。

    让我们起来吧!用了狂飙一般的激情、铁一般的理智,来创造我们色、线、形交错的世界吧![25]


宣言鲜明地显示了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等现代主义对决澜社的影响,它强调艺术的自律性和纯粹性,流露出现代主义的审美倾向。对组织目标的解释并不完全是主观的和任意的,而是受到成员共享的推论和行为实践方式的制约的。它被作为组织的文本而固定下来,以此而保证组织精神继续发扬。宣言不仅仅是存在于艺术家头脑中的东西,它还通过以展览为主要方式的组织实践中体现出来。决澜社第二次绘画展览,于1933年10月10日起在上海福开森路世界社礼堂举行。这次画展,不仅有决澜社成员的作品,而且展出了社外艺术家的作品,还设立了整个决澜社运动过程中唯一的“决澜社奖”。决澜社第三次绘画展览,于1934年10月在上海蒲石路留法同学会举行,画展上庞薰琹展出了油画《地之子》。1935年10月19日至23日,决澜社第四次绘画展览于中华学艺社举行,参观者寥寥无几。第四届画展之后,因活动经费短缺,曾有着“狂飙一般的激情、铁一般的理智”的决澜社终于风流云散,在中国现代艺术史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色、线、形交错的世界”???。


总之,通过对民国时期的中国艺术运动及其组织进行考察与比较,可以分析艺术群体的社会化过程与组织形式,阐明其发展历程及其组织结构的变迁,发现审美范式同艺术组织之间的功能性关联,从而有效地诠释意识形态、社会环境与艺术组织之间的辩证关系。




[①]参见[法]让·卡泽纳弗:《社会学十大概念》,扬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②]参见M·E·Olsen,The Process of Social Organization,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2,pp.45—67。

[③][日]横山宁夫:《社会学概论》,毛良鸿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08页。

[④]陈独秀:《文学革命论》,载《新青年》第2卷第6号,1917年2月1日。

[⑤]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⑥]吕澂:《美术革命》(1918年1月15日给陈独秀的信),《新青年》第6卷第1号,1918年。

[⑦]陈独秀:《美术革命》(答吕澂来信),《新青年》第6卷第1号,1918年。

[⑧]参见《绘学杂志》第1-4期,北京大学画法研究所,1920-21年。

[⑨]王济远《天马会筹办六届画展的经过》,载1923年8月4日艺术第13期。

[⑩]刘海粟:《天马会究竟是什么》,载1923年8月4日艺术周刊13期。

[⑪] 同上。

[⑫]王济远《天马会筹办六届画展的经过》,载1923年8月4日艺术第13期。

[⑬]刘海粟:《天马会究竟是什么》,载1923年8月4日艺术周刊13期。

[⑭]同注8。

[⑮]《晨光艺术会章程》,转引自顾森、李树声主编:《美术思潮与外来美术:1896-1949》,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页。

[⑯]《尺社小史》,1930年尺社第九次绘画展览《尺展目录》,转引自许志浩:《中国美术社团漫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46-50页。

[⑰]同上。

[⑱]《尺社小史》,1930年尺社第九次绘画展览《尺展目录》,转引自许志浩:《中国美术社团漫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46-50页。

[⑲]见Craig Clunas,“Chinese Art and Chinese Artists in France, 1924-25”,Arts Asiatiques,44 期,1989年,第100-106页。

[⑳]Sullivan, Michael,Art and Artists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 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伦敦怎么和加利福利亚联系起来???),1996, ???.

[21]《艺术运动社宣言》,转引自顾森、李树声主编:《美术思潮与外来美术:1896-1949》,第52-53页。

[22]同上。

[23]同上。

[24]常书鸿:《本会成立经过》,载《艺风》第2卷第8期,1934年。

[25]《决澜社宣言》,载《艺术旬刊》第1卷5期,1932年。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12 23:54
http://www.jdzmc.com/Article/Class11/Class46/501.html


http://www.jdzmc.com/Article/Class11/Class46/501.html


http://www.jdzmc.com/Article/Class11/Class46/501.html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13 01:09
==本专栏版主:






作者: 槐荫书画院郑获    时间: 2014-3-13 13:15
本帖最后由 槐荫书画院郑获 于 2014-3-13 13:16 编辑

==欢迎朋友们
光临
槐荫书画院-在线》!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24 05:54
寻芳陌上花如锦,折取东风第一枝


                      ——《中国书道网》论坛系列访谈(孝感篇)



▇受访者:孝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徐怀德先生

          孝感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彭方先生
▇采访者:管季超《教师之友》网站主
▇访谈时间:2008年2月18日/墨影斋


▇管季超:两位主席好!
又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您二位了。
年前由市文联主办的全市文艺界的新春联谊活动真是气氛热烈啊!市委宣传部领导和市文联曾主席的即席讲话热情洋溢,暧人心,鼓干劲儿!
书协的“四人联墨”成了每年迎春联欢的“保留节目”;潘直亮先生那天和彭主席、我同桌闲聊时说:“明年的迎春联欢会上咱们美协就派人上去作意笔花鸟画,也来得快!”
很高兴在市美协、市书协相继成功举行换届会员代表大会之后,受《中国书道网》论坛周继中先生的请托,代表该网站采访您二位领导。
《中国书道网》论坛专设了一个《湖北书画界观察》的专栏,阿中委托我和省内几位朋友帮他操持。我们共同商定的栏目宗旨是:追踪当代书画艺术发展动态/加强湖北书画界与各地同道的交流/推介湖北书画界精英/展示楚天书画艺术群体新形象。
我和阿中(周继中)年龄相近,也比较投缘,去年5月起我为他主持的《中国硬笔书道网》撰写专栏文字,四年里见过三次面,有些交情。他有雄心在继续办好硬笔书法网站之外,再办一个有活力的以毛笔书法为主打的综合艺术类网站,好心好意为咱们湖北书画界开一个专栏,对咱们的对外宣传交流总是一件好事,我乐于帮他的忙。
▇彭方:《书道网》?听这名字应该是书法类网站,在那上面发美术类的访谈文和作品合适吗?
▇管季超:阿中已在该网站开设与美术相关的栏目,如《美术世界》等,前天我已将《湖北书画界观察》第一批稿件催阿中上传了,是我的一篇网站《速览》和安陆漫人龙夫兄的评介及代表性水墨漫画作品。因为要得急,找龙哥比较方便,就先找了他了!反响很不错!
栏目名称叫《湖北书画界观察》,是不是大了点?也不算大!太小家子气也不行!彭主席是省美协的老理事,在全省美术界人头熟;徐主席您又兼任着省书协的副秘书长,对全省书法界的情况也挺熟。有您二位帮扶着来办这个栏目,再在省内各地找些能写书画评论的热心人,想来这个栏目是可以立得住、有看头的。
我的本职工作中有一项是美术教研员,参与美协工作就不能算“不务正业”,单位领导没理由不支持!
▇徐怀德:阿中2005年到孝感来时,陆舍无、左剑桥和季超陪他到我家来玩过。那时他刚编好一册彩印的书法集子。我们聊得很愉快。我们孝感市书协是乐于和各地书界同道交流的,通过他的网站与安徽、与全国书界同道建立友好联系,是好事。
▇彭方:美协、书协是艺术类的群团组织,大家都是兼职的,需要乐于奉献的热心人。季超兴趣广泛,对外交流也多,有这个热心劲儿,总是好事儿。
▇管季超:想请两位主席谈谈近年来我市书协、美协取得的成绩,让各地书画界朋友们对咱们孝感书画展有所了解。
要不,徐主席认识阿中,先请徐主席谈吧?
▇徐怀德:孝感市书法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在省书协的亲切指导下,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市书协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开拓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孝感书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主要工作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书法组织,壮大书法队伍
市书协第二届主席团成立以后,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建设,努力提升书协组织的凝聚力。市书协对原有的会员进行了重新登记。在市书协的支持下,大悟县、孝南区、孝昌县先后成立了书协,至此,我市下辖各县市区都有了自己的书协组织,书协的组织发展工作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目前,孝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已从178人发展到328人,其中中国书协会员由原来的3人发展到6人,省书协会员由53人发展到139人。市书协对上对下开展了广泛的联络和交流,书法队伍不断壮大。
(二)举办书法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近五年来,市书协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书法活动,使市书协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扩大。
1、举办了孝感市第二届“睡虎奖”书法篆刻作品展。
2、举办了市书协副主席晏辉个人书法展。
3、举办了“睡虎奖”书法篆刻作品展作品收藏仪式。
4、举办了“税收与文件”笔会。
5、举办孝感市庆祝建国55周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6、举办孝感市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书法篆刻展。
7、与孝感市邮电书画院联合举办了纪念中国*****成立85周年·孝感“全球通·我能书法展览”。
8、承办了孝感市廉政书画展。
9、举办了“弘扬孝文化、共创和谐社会”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
(三)坚持书法下乡,弘扬精神文明
第二届市书协理事会任期的五年时间,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领导的支持下,市书协每年都组织了书法家义务送春联下乡活动。
我市书法家义务送春联下乡活动起步早、规模大,十年一贯、持之以恒,成为每年春节前活跃在广大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孝感书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反映。由市书协副秘书长王汉泉同志采写的的送春联下乡专题报道,连续四年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孝感日报》三级党报登出,并获得了湖北省新闻奖三等奖和全省文化成果三等奖,创下了孝感文学艺术界艺术活动上国家一级党报的记录,受到了市委、*****领导的高度赞扬。《书法报》和中国书法家网站等相关媒体也作了报道。2005年该活动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湖北电视台播出,原省文联党组书记李传锋同志专门致电表示祝贺。
(四)组织书法培训,提高创作水平
五年多来,市书协不拘形式,先后组织了一系列不同规模的培训活动。先后选送几十名书法骨干参加省书协组织的书法研修班学习。同时还坚持不定期组织小型书法笔会,开展书法批评,探讨书法理论,交流创作体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来,孝感书法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徐怀德、柳长忠、李耀华、刘应宁、陆舍无、左剑桥、万里、彭少兵、陈树连等一批书家在全省展览中获得等级奖甚至在全国展览中入选、入展和获奖。其中刘应宁作品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和湖北省书法最高奖——黄鹤奖,陆舍无作品2004年先后多次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种展览,并在首届“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赛获奖,等等。
本届市书协工作也得到了湖北省书协的充分肯定,2003年获得湖北省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览团体第五名,跻身书法先进地市行列;2005年3月荣获湖北省书协授予的“2004年度先进团体会员”称号;2005年12月获得湖北省书协授予的“湖北省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活动优秀组织奖”。

▇管季超:谢谢徐主席的介绍。相信您的这个介绍会有助于各地书界同道全面地、立体地、准确地了解我市书法事业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24 05:55
彭主席,下面请您介绍一下我市美术事业近年发展的情况,好吗?
▇彭方:我市美术事业在前辈美术家潘直亮等先生的努力下,有比较好的基础。我现在谈谈近十年的发展状况。
十年来,随着我市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市美术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繁荣活跃、生机勃勃的生动局面。

(一)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十年来,市美协及各县、市区美术团体举办,组织、参与了多项美术展览和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和宣传活动。

1、积极组织市美协会员参加省美协及其它行业组织的各项美术展览活动,在2002年,省美协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化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湖北省美术作品展》组织工作中荣获省美协颁发的优秀组织奖。2004年在十届美展的组织工作中荣获优秀组织工作奖。

2、积极服务市委、*****组织的各项展览活动,2004年,在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论会展览工作中和2006年在首届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览中,经过精心设计、精心制作,以较少的经费,获得较好展览效果,孝感展区两次被省委宣传部评为设计一等奖。2006年协会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市纪委和市文联组织的《廉政书、画、展》,2007年组织全市会员参加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孝感学院组织《弘扬孝文化书、画、影展》。

(二)市美协第三届美代会以来,我会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关怀和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发挥协会“联络、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作用,紧紧依靠广大美协会员,争取多出作品、出人才。十年当中,我市美协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全国、省、市及各县市举办的各类展览和比赛活动,获得较好的成绩。

1997年,王洪秋的《无题》获韩国大田第五届大赛优胜提名奖,张笑勇的《杯子的诉说》在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静物油画展》上获三等奖。1998年,王顺华的《无题》、徐庆雄的《无题》入选罗马尼西举办的国际漫画作品展:刘光明、刘镇繁、王顺华等作者的漫画作品分别获《中国漫画》杂志举办的《水墨漫画》大赛二、三等奖。1999年,湖北省九届美展中,我会会员入选作品九幅,其中刘正洪的《万众一心》参加全国九届美展并获优秀奖。2001年张勇的《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获轻工部铜奖。吕维平设计的会徽被孝感市第一届运动会采用。2002年,我会组织会员作品参加省美协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美术作品展》入选作品39件,胡新桥的《重复》获铜奖。刘光明、陈军、吴平川、冯弘、刘正洪的作品获优秀奖。在《庆祝中国*****建党八十周年》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中,刘正洪、朱健翔、冯弘、曹芳的作品入选,其中刘正洪的《日出东方》获优秀奖。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举办的美术教师优秀作品展览中,我市入选作品30余件,胡新桥的《玉米·头茬》获专业组金奖。刘正洪的{蓝色记忆》获业余组金奖。2003年,陈军的《静物组合》获省高校美术大展银奖、冯弘的《彤》获铜奖。2004年,在全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览中我会选送作品23件,入选u件,其中,朱健翔、曹芳的《截面之四·灰度》、周平、陈雪芳的《假冒伪劣扼杀的是民族的未来》获优秀奖,朱健翔、曹
芳的作品入选全国十届美展。张勇的《时间、空间和我》获商务部银奖。在湖北省小幅中国画作品展中,我市刘正洪、刘光明、吴平川三幅作品入选,刘正洪的(山林》获学术奖。2005年朱健翔、曹芳的《截面之五·热度》获湖北省高校美术大展银奖;夏丽萍的(扩招之后》、任慧萍的(憩之系列2》、陈军的《静物组合》作品获铜奖;冯弘、张笑勇的作品获优秀奖:周平的《院庆标志》获省包装技术协会铜奖;李雪军的《牧歌》、詹强的《回娘家》、师汉国的{怀抱》、汪泽群的(菜篮子》、左德承的(鹅》等云梦农民画在(湖北日报》上作为专栏发表。今年,在《湖北省美协成立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中,我会黄明珠、曹芳、朱健翔、陈继东、陈海涛、江燕、张少华、张红华、许光彩、何凌10人12件作品入选。在第十二届楚天群星奖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中,我市入选美术作品5件,其中陈海涛的(江汉村居》奖铜奖,徐庆雄、陈继东、汪策群、凡雨的作品获优秀奖。吴建武、何凌、熊年仿的三件作品入选省《纪念长征70周年大展》。6件作品参加第20届(湖北工人画廊》。熊年仿油画《夏日》获“中国——东盟艺术晶创作大赛(油画年)”优秀作品奖。

我市高校《广告创意》课程被评定为“国家级精晶课程”和“湖北
省精品课程”,由张勇、吕维平等同志编著的(广告创意训练教程》、《印
刷概论》教材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老会员骆雪在今年出版了《骆雪画选》。

(三)美术交流活动日趋活跃

市美协第三届美代会以来,我市各类美术交流活动日趋活跃,通过
美术交流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创作氛围,不断激发会员的创作热情。

安陆水墨漫画院多次邀请著名漫画家英韬先生到安陆作指导,1999年3月,又邀请《中国漫画》编辑部’副主编孔令强到安陆观看首届水墨漫画展。今年,该市又加强同沿海发达地区的美术交流,在东莞成功举办了(安陆漫画精晶展》,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汉川美协自2005年4月成立以来,组织了十余次市内的美术交流活动,2005年11月,邀请天门市美协一行十人到汉川汨汉湖采风,并现场创作出30余件美术作品。2006年5月,汉川美协一行8人回访天门,进行采风创作。

其他各县市也组织了规模不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四)精心培养美术后备人才,美术创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十年来,市美协会员增加33人,有14名市美协会显鼓省吸纳为美协会员,1人被吸纳为中国新一代协会员。
就我目前掌握的情况就谈这么多,可能还有不少遗漏。三月底、四月初市美协主席团要召开会议,季超你是要参加的,到时候你再逐个县市仔细了解。美协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季超要多操点心。
▇管季超:很感谢两位主席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采访,也代表《中国书道网》工作团队全体朋友感谢二位对网站的支持!陆续还会在网上推介我市和全省各地的书画家。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24 05:55
       精勤的耕耘    赤诚的奉献

              ——《’97迎回归孝感市美术作品大展》简评



                                    管 季 超



    香港回归,神州同庆。为了纪念这永恒的历史时刻,表达我市美术界人士的殷殷爱国情怀,由市委宣传部、《孝感日报》社等十家单位联合举办,市美术家协会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97迎回归孝感市美术作品大展》将于6月21日在孝感师专隆重举行。
  在这次大展中,广水沈从民同志的宣传画《让历史永远记住这一天》整个画面处理成日历形式,鲜艳的五星红旗化作天幕,回归后的香港,鸟儿欢飞,一片喜气。孝南骆雪同志用国画形式表现了《百年国耻今方雪,一坛美酒迎回归》的画面。
  潘直亮同志的国画作品《带醉归》用酣畅的笔墨刻画了一个月下醉归、红光满面、步态蹒跚、眼角眉梢都是笑的老农。荣获此次美展唯一的一个荣誉奖。
  获得金奖的4位作者在艺术语言上各有追求,面貌迥异。张笑勇同志为举办这次美展殚精竭虑。他的油画作品《遐想》以《韩熙载夜宴图》为背景,描绘一位身着时装的现代女性端坐于旧式木椅,双手轻握着一只苹果,双眸自信而聪慧。画家对民族传统的眷恋、对现代人内心的开掘和对未来的探询尽寓于其中。
  程惠钊同志的工笔人物画《鼓乐升平》采用横构图,人物体态雍容大方,画面色彩柔和清丽。该画艳而不俗,柔而不媚,显示了画家驾驭此类题材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安陆王顺华同志以其独具特色的水墨漫画蜚声画坛,他的这组(4幅)以祖孙两代关系为题材的作品代表了画家平和超逸、极富生活情趣的漫画风格。
  大悟樊建文的山水画《天门垭观止》是根据其神农架写生稿创作。画家努力摆脱自然山水的形拘,大胆地把远山、丛树、悬崖化作长长短短的直线、曲线,并在坚挺的墨线中点缀色点,画面既充盈着阳刚之气,又形成一种音乐感。
  浏览全部参展作品,笔者深深感受到我市美术工作者赤诚的爱国心和执着的艺术追求。这次美展,既为迎回归献上了一份厚礼,又是全市美术界的一次大交流、大检阅。

  ■附注:97年旧作,以数字格式存于xnjyw.5d6d.com中。季超一直想有机会系统学习艺评理论,惜手本职工作杂而忙,似不可能。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24 05:56
满川风雨看潮生


                ——孝感市首届“睡虎奖”书法大赛作品评析



                                    □ 管季超


  首届“睡虎奖”书法大赛应征作者涉及面之广,应征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均为我市书坛前所未有。这既得力于组织者筹划之功,也是我市书坛蕴育生活活力之明证;既是对全市书法界整体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更昭示着我市书法发展的灿烂前景。大赛的成功举办,将成为我市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获奖作品和部分入选作品于工运会期间展出,更为金秋时节的孝感城平添一份温馨的艺术气息。
  大赛的10位评委,或是我市书法活动的热心支持者、组织者,或是在我市书坛有影响的实力书家,均有书法创作的实践体验,应该说是集一时之选。评选过程中,他们本着艺术的真旨,摒弃年序长幼资望高低等等非艺术因素,力求客观公正。勿庸讳言,囿于评委审美取向涵盖面的局限和对应征作者平日创作状况的不甚了解,遗珠之憾,或许未能尽免,但从评选结果看,在书法界反响是好的,堪称难能可贵。
  笔者有幸于展前获观54件得奖作品和一部分入选作品。虽为匆匆浏览,已觉满目琳琅,美不胜收。先睹之快,欣赏之乐,理当公诸同好,就此略陈管见。
  六位金奖获得者的作品均具有相当的实力:
  王顺华不但是安陆“漫画群”的一员骁将,而且在书法创作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山水画、花鸟画造诸也颇深。今年暮春,顺华君应邀客居寒舍二日。笔者白天观其作山水花鸟,夜晚与之抵足长谈,深深折服其不俗的艺术见解和全面的艺术修养。临别时他画赠一幅《鸡冠花》,纷披的墨叶和挺劲的花茎分明是书法的用笔,而其题款又与其画浑然天成,饶有画趣。古人有言:“作书不知画理则无韵,作画不知书理则无法”,顺华君兼通画理书理,复从传统的儒风禅雨中汲取养分,故出手不俗,自成高格。
  其获奖作品,还是用他一贯爱用的毛边纸,大概是爱其纸色的沉着以求其与书风谐和。那拉大了的字距,看似漫不经心、稚拙率意的线条,空灵疏逸的章法,共同营造出平和宁静、清雅古峭的氛围。顺华作画时运笔迅疾,痛快淋漓,此作却行笔舒缓从容,可以想见创作时心态的淡泊。
  广水七十六岁的李可述先生之《出师表》四条屏,用笔老到而不显拘泥,严谨典丽中见调畅。相信大家都可从中感受到传统书法不衰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后学晚辈更可从中学习前辈书家数十年如一日手不停挥的坚韧毅力。对于中国书法艺术来讲,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攀登艺术的峰峦,“人书俱老”则是书法独有的魅力。
  左德承先生是一位在仿古漆画、山水花鸟画等多方面有较深修养的艺坛宿将,其印宗法悲庵、白石二人,而以“齐派”影响最为明显。此次他以“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53方印拓而获金奖。左先生作印一般是用钢笔直接在印石上勾出印稿,以书画大写意手段,简练的单向冲刀,放胆刻去。朱文追求金石味,白文兼求写意性。笔者比较喜欢其中的“空即是色”一方,因其较好地体现出“齐派”艺术的特点,疏密处理上见其匠心。
  刘建安先生的得奖作品是上下相叠成三段抄录的刘禹锡《陋室铭》全文,这种宽绰疏朗的大章法比较有新意。值得提醒观者注意的是错杂点缀于字间的6方印均为建安自刻,对调整整幅作品的章法,增添艺术气息,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代表了书家轻灵潇洒、拙巧相生、清韵和顺、雅俗共赏的书风。
  女书家唐杏芳同志凭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令所有评委毫不犹豫地投下一票。在市书协几次笔会上她当众挥毫,显示出笔底功夫不让须眉,稍后我们又欣赏到她入选“全国第二届刻字艺术展”的作品“行云”。此次大赛的得奖对联“雪地鸦行乱涂千点墨、霞天雁过横写八分书”融合了汉隶之凝重和章草之简约,力追古意而又有时代气息。结体于欹侧中求平正,笔致朴拙苍古。无论是“想法”还是“形式”,在本次大赛中,此作都是引人注目的。
  另一位金奖得主,32岁的青年书家李文俊的书法作品,以条幅形式抄录“心逐南云”、“独坐幽篁”两首唐诗,显示出极有天份的笔性和在同龄书家中不多见的临池功夫。该作取法宏正、无时风之弊,以“二王”为根基,兼取米芾及王铎书风之长,行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收放自如,力透纸背,无一懈笔,有阳刚之美。不少字的结体呈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状,更于典雅中跌宕生姿。此作无意于形式的新奇和展厅效应的刻意做作,而以线条内蕴的功力和对传统技巧的较好把握取胜。
  14位银奖和34位铜奖得主及部分入选者的作品也可圈可点,一片盎然生意:
  银奖得主刘光明先生广汲古代玺印之营养,又受海上名印家徐楚三先生亲炙,其作品多次入选省内外大赛。其得奖作品拓印及边款凡64方,是其印艺的全面展示。期于来日,必有所成。
  赵谦先生自撰诗作品,儒秀风雅,平和清丽,赏心悦目。左剑桥虽年未而立但书路很正,其作以米为基,兼涉诸家,透出书卷气。赵左两先生只要不辍耕耘,必能秋实在握。
  另如汪逸的儒雅、陈剑的劲健、龚明的浓重、孟之的简古、刘贵洲的爽利、陈树连的率意、范云华的灵秀、姚万里的大气,聂武之简意、建刚之隶态,各各异彩纷呈。安陆甘光彩、周顺英、敖永才;广水徐仕庆、陈栋梁、刘明钧、张成才、方林涛、程晓斌;应城褚远安、曾楚清;大悟颜其刚、张应明;云梦杨克勤、张国友、张热明;汉川刘传甫、陈艳霞;孝南吴柏树;孝昌岳春堂等作者的作品也如春兰秋菊,俱有清芬。其它作者限于篇幅,恕不一一提及。
  这次有几位在各县市久有影响的知名书家未能进入高奖,但从各地来稿中可见他们对青年书家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对于推动我市书法活动的持久开展作出过有目共睹的贡献,今后当会继续奖掖后进,再谱新篇。
  本次大寒得到市文联、市教委、市文化局、市总工会、《孝感日报》社、孝感电视台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扶助。本赛共收到应征作品602件。从作者面来看,覆盖市直和8个县市区城乡各行业;从作者的年龄层来看,上有八旬老翁,下有九龄稚童;从作品形式来看,正草隶篆行诸体和篆刻兼备。充分显示出我市书法活动广泛的群众基础。总观全部得奖、入选作品,虽有一些作者临池功夫明显不足,线条质量不精,作品效果不佳,一些作品还暴露出书写者文学修养和文字学基本功的匮乏,客观地讲,整体实力与黄石、襄樊等市作者群相比逊色不少,但大部分作品尊重传统,取法古人,书路正,学风好,艺术态度端正,预示着我市书法界将结束徘徊,走出低谷,趋于活跃,实现突破,是大有希望的!
  孝感是楚文化积存的重要区域,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代不乏人,名迹代有遗存。书法艺术应该成为我市文化园地里一枝艳丽的花朵。去年市书协成立后,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对书协工作热情扶持,书法活动渐趋活跃,我市书坛实现突破的良好机遇已经成熟。只要加强交流、开阔胸襟、精研书艺、共同提高,我市书法艺术的整体实力就一定能更上层楼。
  孝感书坛希望的春潮从这里涌起;你看那睡虎醒来,昂首待步,来日必能震啸山川、雄视艺林!

  ■附注:本文原刊于1996年9月由市书文联、市书协、市教委、市文化局、市总工会、《孝感日报》社、孝感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孝感市首届睡虎奖书法大赛”《作品精选》。系应该《作品精选》主编之邀所作书评文,所节录刊载于《孝感晚报》。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24 05:56
满川风雨看潮生


                ——孝感市首届“睡虎奖”书法大赛作品评析



                                    □ 管季超


  首届“睡虎奖”书法大赛应征作者涉及面之广,应征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均为我市书坛前所未有。这既得力于组织者筹划之功,也是我市书坛蕴育生活活力之明证;既是对全市书法界整体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更昭示着我市书法发展的灿烂前景。大赛的成功举办,将成为我市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获奖作品和部分入选作品于工运会期间展出,更为金秋时节的孝感城平添一份温馨的艺术气息。
  大赛的10位评委,或是我市书法活动的热心支持者、组织者,或是在我市书坛有影响的实力书家,均有书法创作的实践体验,应该说是集一时之选。评选过程中,他们本着艺术的真旨,摒弃年序长幼资望高低等等非艺术因素,力求客观公正。勿庸讳言,囿于评委审美取向涵盖面的局限和对应征作者平日创作状况的不甚了解,遗珠之憾,或许未能尽免,但从评选结果看,在书法界反响是好的,堪称难能可贵。
  笔者有幸于展前获观54件得奖作品和一部分入选作品。虽为匆匆浏览,已觉满目琳琅,美不胜收。先睹之快,欣赏之乐,理当公诸同好,就此略陈管见。
  六位金奖获得者的作品均具有相当的实力:
  王顺华不但是安陆“漫画群”的一员骁将,而且在书法创作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山水画、花鸟画造诸也颇深。今年暮春,顺华君应邀客居寒舍二日。笔者白天观其作山水花鸟,夜晚与之抵足长谈,深深折服其不俗的艺术见解和全面的艺术修养。临别时他画赠一幅《鸡冠花》,纷披的墨叶和挺劲的花茎分明是书法的用笔,而其题款又与其画浑然天成,饶有画趣。古人有言:“作书不知画理则无韵,作画不知书理则无法”,顺华君兼通画理书理,复从传统的儒风禅雨中汲取养分,故出手不俗,自成高格。
  其获奖作品,还是用他一贯爱用的毛边纸,大概是爱其纸色的沉着以求其与书风谐和。那拉大了的字距,看似漫不经心、稚拙率意的线条,空灵疏逸的章法,共同营造出平和宁静、清雅古峭的氛围。顺华作画时运笔迅疾,痛快淋漓,此作却行笔舒缓从容,可以想见创作时心态的淡泊。
  广水七十六岁的李可述先生之《出师表》四条屏,用笔老到而不显拘泥,严谨典丽中见调畅。相信大家都可从中感受到传统书法不衰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后学晚辈更可从中学习前辈书家数十年如一日手不停挥的坚韧毅力。对于中国书法艺术来讲,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攀登艺术的峰峦,“人书俱老”则是书法独有的魅力。
  左德承先生是一位在仿古漆画、山水花鸟画等多方面有较深修养的艺坛宿将,其印宗法悲庵、白石二人,而以“齐派”影响最为明显。此次他以“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53方印拓而获金奖。左先生作印一般是用钢笔直接在印石上勾出印稿,以书画大写意手段,简练的单向冲刀,放胆刻去。朱文追求金石味,白文兼求写意性。笔者比较喜欢其中的“空即是色”一方,因其较好地体现出“齐派”艺术的特点,疏密处理上见其匠心。
  刘建安先生的得奖作品是上下相叠成三段抄录的刘禹锡《陋室铭》全文,这种宽绰疏朗的大章法比较有新意。值得提醒观者注意的是错杂点缀于字间的6方印均为建安自刻,对调整整幅作品的章法,增添艺术气息,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代表了书家轻灵潇洒、拙巧相生、清韵和顺、雅俗共赏的书风。
  女书家唐杏芳同志凭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令所有评委毫不犹豫地投下一票。在市书协几次笔会上她当众挥毫,显示出笔底功夫不让须眉,稍后我们又欣赏到她入选“全国第二届刻字艺术展”的作品“行云”。此次大赛的得奖对联“雪地鸦行乱涂千点墨、霞天雁过横写八分书”融合了汉隶之凝重和章草之简约,力追古意而又有时代气息。结体于欹侧中求平正,笔致朴拙苍古。无论是“想法”还是“形式”,在本次大赛中,此作都是引人注目的。
  另一位金奖得主,32岁的青年书家李文俊的书法作品,以条幅形式抄录“心逐南云”、“独坐幽篁”两首唐诗,显示出极有天份的笔性和在同龄书家中不多见的临池功夫。该作取法宏正、无时风之弊,以“二王”为根基,兼取米芾及王铎书风之长,行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收放自如,力透纸背,无一懈笔,有阳刚之美。不少字的结体呈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状,更于典雅中跌宕生姿。此作无意于形式的新奇和展厅效应的刻意做作,而以线条内蕴的功力和对传统技巧的较好把握取胜。
  14位银奖和34位铜奖得主及部分入选者的作品也可圈可点,一片盎然生意:
  银奖得主刘光明先生广汲古代玺印之营养,又受海上名印家徐楚三先生亲炙,其作品多次入选省内外大赛。其得奖作品拓印及边款凡64方,是其印艺的全面展示。期于来日,必有所成。
  赵谦先生自撰诗作品,儒秀风雅,平和清丽,赏心悦目。左剑桥虽年未而立但书路很正,其作以米为基,兼涉诸家,透出书卷气。赵左两先生只要不辍耕耘,必能秋实在握。
  另如汪逸的儒雅、陈剑的劲健、龚明的浓重、孟之的简古、刘贵洲的爽利、陈树连的率意、范云华的灵秀、姚万里的大气,聂武之简意、建刚之隶态,各各异彩纷呈。安陆甘光彩、周顺英、敖永才;广水徐仕庆、陈栋梁、刘明钧、张成才、方林涛、程晓斌;应城褚远安、曾楚清;大悟颜其刚、张应明;云梦杨克勤、张国友、张热明;汉川刘传甫、陈艳霞;孝南吴柏树;孝昌岳春堂等作者的作品也如春兰秋菊,俱有清芬。其它作者限于篇幅,恕不一一提及。
  这次有几位在各县市久有影响的知名书家未能进入高奖,但从各地来稿中可见他们对青年书家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对于推动我市书法活动的持久开展作出过有目共睹的贡献,今后当会继续奖掖后进,再谱新篇。
  本次大寒得到市文联、市教委、市文化局、市总工会、《孝感日报》社、孝感电视台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扶助。本赛共收到应征作品602件。从作者面来看,覆盖市直和8个县市区城乡各行业;从作者的年龄层来看,上有八旬老翁,下有九龄稚童;从作品形式来看,正草隶篆行诸体和篆刻兼备。充分显示出我市书法活动广泛的群众基础。总观全部得奖、入选作品,虽有一些作者临池功夫明显不足,线条质量不精,作品效果不佳,一些作品还暴露出书写者文学修养和文字学基本功的匮乏,客观地讲,整体实力与黄石、襄樊等市作者群相比逊色不少,但大部分作品尊重传统,取法古人,书路正,学风好,艺术态度端正,预示着我市书法界将结束徘徊,走出低谷,趋于活跃,实现突破,是大有希望的!
  孝感是楚文化积存的重要区域,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代不乏人,名迹代有遗存。书法艺术应该成为我市文化园地里一枝艳丽的花朵。去年市书协成立后,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对书协工作热情扶持,书法活动渐趋活跃,我市书坛实现突破的良好机遇已经成熟。只要加强交流、开阔胸襟、精研书艺、共同提高,我市书法艺术的整体实力就一定能更上层楼。
  孝感书坛希望的春潮从这里涌起;你看那睡虎醒来,昂首待步,来日必能震啸山川、雄视艺林!

  ■附注:本文原刊于1996年9月由市书文联、市书协、市教委、市文化局、市总工会、《孝感日报》社、孝感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孝感市首届睡虎奖书法大赛”《作品精选》。系应该《作品精选》主编之邀所作书评文,所节录刊载于《孝感晚报》。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24 05:57
    “碧山雅集”纵论安陆水墨漫画发展走向

      ●小引:雅集是中国传统的交游方式,文人墨客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聚到一起,诗词唱和或笔歌墨舞。宋代以前主要是诗歌等文学方面的唱和,《兰亭序》是王羲之为诗集所作之序;宋代,书法美术在雅集中普及开来,米芾就为西园雅集题过序。
  早在1995年,孝感城区就有过由书画鉴藏爱好者管季超发起的仿效兰亭旧事的小型雅集,参加者为本地知名书家董晓、李耀华、刘建安等人以及由异地新迁孝感工作的柳长忠,管季超为雅集作文言记事文。
  其后,孝感城区书法界小型的雅集随缘而起,频仍举行,参与者相对固定,交流氛围轻松愉悦,成为在“协会”活动之外,书艺及情感交流的一种受欢迎的形式。
  应城青年书法群体的友朋式的雅集稍后亦活跃于蒲阳,其生动细节见诸于其领军人物刘应宁的相关文字。
  2008年春月,由安陆市国税局提供支持,武汉、孝感、应城等地书法家国画家、漫画家及书画鉴藏者相聚碧山,是为“碧山雅集”。
  雅集历时2日。前一日夜,在白兆山宾馆,部分参加雅集的漫画家和热心漫画艺术研究的人士举行了一次小型座谈会。
  现将座谈内容根据现场记录整理成文。因人员星散,无法一一请发言者过目,如有谬误,请予谅解。(本记录稿首发xnjyw.5d6d.com论坛,允许转帖。)

      ●张文斌:(安陆市文体局副局长、漫画家)我先说几句开场白。今天我们有幸请到白老师、肖老师、少华、罗主任来安陆。一直准备请您几位来安陆作指导,玩一玩,迟至今天才落实,抱歉!我周末忙,几位老师来时,我正在上课,没有在“第一时间”恭迎各位,请谅解!
  前些年,王老师一直在深圳。从深圳回来之后,他有许多想法要和大家交流。下面请王老师说说他的一些思想。
    ●王顺华:(水墨漫画家)在深圳一呆就是八年,回安陆之后,还作了一段时间兼职,年前下决心把兼职工作也辞掉了,想静下心来作画。
  3月上旬,应朋友的邀请,和庆雄在广东走了一趟,感触很深,更坚定了我们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的想法。
  现在画国画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特色者却并不一定多。我一直在画国画,山水、花鸟都下过些功夫。这次我们在广东某地作交流,当地派出所的所长、指导员比较观察多日,才收藏我们的作品,因为他们看得多,比较懂行,知道我们的这种弄法,一般的国画家还弄不了。
  水墨漫画走了十几年,但在理论上还有许多地方还冇弄明白。有些人或许误认为用宣纸、毛笔画的漫画就是“水墨漫画”。在理论上需要理清一下,所以今天请大家坐在一起扯一扯,向各位请教。
  管老师提出有无可能办一个此类的杂志,我想办一个专门的网站或许更方便交流。
  前不久,我们搞起来一个“国画研修班”,先把氛围搞起来,练练功,再接下来就要考虑独辟蹊径的问题。
  庆雄这次到南方去,也有很多感触,请他谈谈。
      ●徐庆雄:(安陆市文化馆副馆长)这次跟王老师到南方去了一趟,感触很深。过去我们搞漫画创作,起步于单线平涂,画好了,在报纸上发一下。这样的一种形式,缺乏悬赏的功能,比较苍白。
  到南方去,看过不少的山水花鸟作品,画得也非常好,但是缺乏特色。
  我们的作品,把我们对生活的理解,用水墨漫画表现出来,画里有话,如同赵本山的小品。
  和王老师一起跑了一趟南方,感到自己在笔墨功夫上有欠缺。所以回来以后我们搞起来一个“国画研修班”,每天晚上7:00~10:00王老师带着我们在一起画,有些人搞上了瘾,回到家还要再画一阵再睡觉。
  艺术的研习要有一个好的氛围,有一个好的引导。我也蛮喜欢玩,过去有一段时间,别人一叫,就可能跑去“凑角儿”(打麻将)。现在这个班搞起来了,有一个好的氛围,我们都想在传统的笔墨功夫下些力,老老实实在传统中走一遍。
  我觉得,好的作品,技术与思想,五五开,才是成功之作。
  如果我们再不沉下心去练功,就荒费了。齐白石六七十岁才到状态,我们现在搞,还不迟。
  希望罗主任今后多支持,如有可能,我们将来到省美术馆去办展。
      ●张文斌:请白老师给我们讲一讲,作指导。
      ●白维纯:(武汉市漫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外聘教授)我对安陆漫画界一直有非常良好的印象。在武汉办的漫画展,安陆寄来的作品都是精心准备的。安陆漫画的影响非常大。
  面对市场经济,漫画也面临一个怎样走向市场的问题。《讽刺与幽默》创刊时发行百万,时代背景不一样。那时各报都开有漫画版,对漫画作品的需求量也大。现在日本卡通进来了,是一个冲击。有些编辑不太懂漫画,也就不发漫画作品了。
  华老(华君武)说漫画就是画思想,现在的状况迫使我们如何适应。安陆这个地方的文化氛围非常好,你们的起点已很高了,还要“从零开始”,令人感佩!
  安陆漫画如何向前推进,水墨漫画如何让更多的人认可,的确要好好思考。
  安陆有很好的条件,你们有优势,大家在一起探讨,体会“艺无止境”。
      ●肖继石:(武汉漫画研究会秘书长,《审计月刊》杂志主编,湖北省书画家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这一次到安陆来,真是感慨良多。这里的氛围很好,有一批有成就的书画家一起,经常交流切磋,共图提高,我们对安陆漫画群体的再一次跃升很有信心。
  漫画要抓住一个“漫”字,漫画如何在艺术、思想上高度统一。在练笔墨功夫的基础上,多抓思想,不要丢掉“讽刺”这个本质的东西。
  创作漫画,我感觉特别难的是“韵”点子。
  我觉得安陆漫画群是非常有希望的艺术创作群体,条件成熟时要不停地向外推介,让社会大众也了解。
      ●省美术展览馆罗主任:安陆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山清水秀,文化传统非常深厚。与安陆书画界的朋友们一经接触,就感受到这个地方是有人才、出人才、出作品的地方。
  刚才我听了王顺华同志的发言,感觉到水墨漫画是有发展前景的。现在安陆漫画队伍起来了,方向也明确了,下一步,就是怎么画的问题。
  要关注绘画的技术性层面的研究,笔墨、纸色,方方面面都可以深入下去细细研究,每一点上都讲完了,才可能形成风格上的特色。
  漫画还是要强调“漫味儿”,强调思想性居首位。
      ●方少华:(武汉漫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与各位老师交往多年,羡慕安陆的氛围好!如果不是路远,真想到王老师的班上学习一下。
  过去看到过徐老师的作品,这次一看,进步非常大。
  王老师的功夫非常深,我蛮佩服。
  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安陆的好做法也启发了我。有时候我能想到一些好点子,就是在艺术表现上还缺乏“多掌握几手”的笔下功夫。看样子回去也要尝试一下。
        ●王顺华:下面,请管老师谈谈。我要特别介绍一下季超的情况。在座的各位和他接触得少些,不一定了解他。季超他总是自谦说是艺术圈的“票友”。十多年来我在和他的交往中,认定他是我们孝感(至少是孝感)一位对艺术理解得非常深刻,眼光独到的艺术评论家。他对许多艺术现象的观察和评论,都是胜过 “学院派”的,因为他知识面宽,真爱艺术,近乎痴迷,因此也常常给专业书画家带来启发。
        ●管季超:(孝南区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孝感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顺华兄高抬!我一直将艺术鉴赏作为教师职业生活之外的主要爱好,花的功夫不少,但只是一种生活情趣的调剂,一种文化休闲方式,如此而已。
  依我看,水墨漫画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八大山人的某些作品,梁楷的《李太白像》就有一些“漫画意味儿”。
  中国的漫画家的作品,应该有民族特色和中国气派。这是由创作者的文化基因决定的,也是由我们作品主要受众的审美经验、审美“惯性”(习惯)来制约的。
  我关注安陆漫画很早,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安陆漫画群各位作者的代表性作品都在脑海中存储着,算得上安陆漫人的“铁杆粉丝”。我曾经和顺华兄、文斌兄开过玩笑,要由“粉丝”转为安陆水墨漫画院的“荣誉院士”(众笑。顺华插话:“那是当仁不让的”)。
  刚才顺华先生的发言我非常认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在于独辟蹊径。一定要苦苦寻觅“这一个”、“这一家”、“这一派”。“和而不同”,“不同”才有价值。
  庆雄今天的一番话让我对他刮目相看!他说“思想(点子)和技术(艺术手段)”“五五开”的提法,我非常认同。
  安陆的朋友们现在聚到一起重打基本功的踏实学风尤其令人钦佩。“沉潜才能飞动”么。
  中国漫画家或许不缺少“思想”,但常常不太注意艺术表现的技巧的一面,画面缺少可“玩味”的趣味。丁聪的线条、华君武的线条、方成的线条,都是各有各的“味儿”的,“注册”了“商标”的。我个人更喜欢白善诚的作品,单独抽出一根线出来,都挺有韵味,可惜他英年早逝了。蒋文斌的漫画肖像是漫画界的“知名品牌”,文斌说蒋先生年事已高。我还以为是年富力强、精力弥满的中年人呢。看样子他还可能完成“衰年变法”,再登几层楼去。
  写文章讲究在思想性之外,要讲点“文采”,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我买书,常常首先关注的是“文采”,是语言表达上的“个性”。假如文采和观点都挺好,当然更求之不得。
  有一些作家我是把他们当“文体家”来追踪的。“文体家”都挺可爱。
  前些时,客居碧山时,我与顺华兄有一个差不多通宵的深谈。我们聊到目前他们正在探索的新画风的命名问题。仍叫“水墨漫画”?叫“水墨谐趣小品”,叫“水墨小品”?似乎都说对了一部分,又似乎都不甚贴切。(可惜当天没有用录音的方式记下来。我们的讨论是费了心思的)
  我试图这样来作表述:
        ——它是一种以传统的水墨画的技法为表现语言,以漫画的构思方式提炼生活感受,侧重表现人们共通的思想和情趣的、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新画种,(或整体风貌/风格呈现)。是根深叶茂的传统水墨画这棵大树上嫁接的漫画新枝。
  我的描述当然是一番好意,但它是冒着风险的,一个原因是阐述框架的非预设性可能导致这个判断失之疏漏,不被画家们“领情”;二是研究对象的非预成性,导致最后不能很好地解释画家们“呈现”出来的作品,陷入尴尬。
  探索“未知”要付出“未知”(乃至“无知”)的代价,也会有“已知”(甚至“预知”)的补偿。顺华兄为我设定了“评论家”这个角色,我当然得领他的情,作点努力,争取“名实相符”。
  作为安陆漫人们的朋友,我一直在暗暗帮他们思考有关安陆漫画发展战略的一些问题。
  我觉得至少有四点是可以注意的:
  一是创作群体基本功(笔下功夫)的再锤炼问题。这一点现在已不用担忧,安陆漫人已干起来了。
  二是丰厚文化底蕴的问题。前些年在北师大,我听过李泽厚先生的高足滕守尧先生的一个讲座,他的“异质同构”、“文化创生”的观点对我启发很大。漫画家要有意识地与不画画的、但有见地的其他门类的“文化人”交朋友。
  三是安陆漫画群已走过了这么多年,是不是需要在理论上进行一些总结、提升乃至理论上的探新前导?也有一个群体推广和品牌管理的问题。目前似乎都只是通讯报道和作品专版之类,“薄”了些。
  四是如何在形成群体风貌的基础上小心翼翼地保护个人风格的问题。在选材上、在形式语言上,有意识地“拉开距离”,这样对群体、对个人都有好处。
      ●王顺华:季超提的最后一点蛮重要!我也在注意这个问题,警惕这个问题。
      ●管季超:今天咱们的这个座谈气氛很好,我看比正儿八经组织的“官方”学术研究讨论会还更有意思。刚才肖继石先生说“心灵没有距离”,季超有同感。大家的发言都坦诚,我想到一个句子:“这是汉水与 水的对话”,是历史性的对话。
  作为朋友,我对安陆漫画群取得更大的成就,产生更大的艺术影响力这一点,是非常有信心的。
  期待朋友们妙笔佳作!
      ●张文斌:时间不早了,今天先聊到这儿吧,咱们来合个影怎样?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24 05:57
       安陆水墨漫画家与作家圆桌对话




                              

  2009年3月31日下午,由安陆市水墨漫画院、安陆市作家协会、安陆市文化馆联合策划,在市文化馆三楼举行了安陆市水墨漫画家与作家圆桌对话。就我市水墨漫画的创作与提高等问题进行了自由而轻松地探讨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受益匪浅。市水墨漫画院徐庆雄、郭鸿、王顺华、张文斌、孙克超、余承鸿、李曦、周申俊、廖小辉、王曦初、江燕、李爱平,市作家协会曹军庆、张昕、徐绪发、喻长亮、李甘林、易千元、王小平、黄世猛,市书协主席聂武,孝感市美协副秘书长管季超等同志参加了会议。下面是管季超同志的记录。

    徐庆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今天安陆水墨漫画院邀请我市作家协会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在这里举行一个水墨漫画作者与作家的圆桌会议,共同探讨安陆水墨漫画的进一步发展,请各位作家朋友发表意见,不吝赐教。

    王顺华:“全国水墨漫画理论(安陆)研讨会”刚刚结束,安陆水墨漫画受到各方关注。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成取得的成绩,需要进一步思考一些问题。我一直认为,水墨漫画在笔墨语言上脱胎于传统的文人画,而传统的文人画正是由于文人的介入,提升了绘画的文化品味,为绘画注入了文学性因素。作为水墨漫画家,要拜作家和其他界别的文化人为师。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曹军庆:我先说几句。祝贺“全国水墨漫画理论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艺术创作在较高的层面上,都是相通的。作为作家,我们也希望从画家朋友那里获得启发。采取这样一种形式,把从事绘画创作和文学创作的朋友聚到一起进行对话,是非常有意义的。下次再开这样的会议,由我们作家协会来做东。

    张文斌:我先发个言。我很赞同王老师刚才的发言,漫画确实需要与文学联姻。作为漫画家,无非是修炼“画内功”和“画外功”。与作家朋友的交流,有助于我们提升画外功。
    安陆漫画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发展到了一个高峰。高峰之后再怎么走?无非是两种心态:一种是停滞不前,满足于现有成绩,沾沾自喜;另一种是不满足现状,再图进取,再铸辉煌。
我想,如果是前一种心态,安陆漫画就会走向衰亡;如果是取后一种心态,就需要多找问题,重新走上起跑线。

    曹军庆:我说点自己的一些想法,如果说了外行话,请大家谅解。
安陆在地理版图上是一个县级市,但是在当下水墨漫画创作的文化版图上,我看安陆是一个大市,甚至是省城的感觉。
    安陆水墨漫画无疑是中国漫坛的一个重镇。
    前不久,省内一些作家、评论家汇聚在湖大开了一个座谈会。座谈会的题目叫《我们面临的问题》,我想可以借用来作为今天的话题。
    漫画创作,在早期,作为一种创作动机,一种“点子”是重要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点子”上。那样的话很容易千人一面,在题材上撞车。在找到好的“点子”之后,应该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让作品变得丰厚起来。
    水墨漫画要有更多的社会性,介入当下的!现实生活,提升整体的精神境界。
    王顺华先生的作品,特别注重对人性的开掘。
    关于水墨漫画的命名,我想到这么一个问题,作品的审美价值,有些是可以言说,可以被阐释的。有一些则是多义的。是一下子击中我们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那么某些水墨漫画作品是可以“无题”的。不能言说,或一时无法言说……
    最高境界的艺术作品,常常是一种无以言说的美。

    余承鸿:我很赞同曹主席刚才说到的一个观点,我从音乐艺术的角度补充几个例子。
    无标题音乐,可能更能带给人审美的多向性。应该反对无病呻吟,为画而画。
    如果是有感而发,即使笔墨稍逊一些,也可能有艺术的冲击力。借用文学的说法“愤怒出诗人”。

    徐庆雄:搞科学要向前瞻望,弄艺术还得取法前人。
个性是自然形成的,不可强求。
人性的开掘,是永恒的主题。
漫画家的知识面要广,这样创作的思路才可能开阔。

    易千元:今天我作为作协的一员参加这个会议。我觉得这次会议非常好。这次全国水墨漫画理论研讨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收获很大:锻炼了队伍;开阔了思路;结交了朋友;提高了安陆的知名度;出版了《安陆水墨漫画作品集》;举办了一次高规格的展览;被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授予了漫画创作基地;促进了《中国水墨漫画网》的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创作方向;有了新主更高的奋斗目标。每个时代都有属于他的辉煌的文学艺术样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章回小说,到了现在,什么样式最辉煌?我看一个是电视剧,一个是大型文艺演出,我觉得哲理随笔和水墨漫画将会受到青睐。所以我们安陆的水墨漫画前景十分光明。我建言水墨漫画作者加强三个方面的修养:读书、练笔、修身。读文学书、哲学书、历史书;练毛笔,加强笔墨功夫,练钢笔,记录生活,记录生活中的感悟,练键盘,记录下自己的心得等;好的品德,好的心态,好的身体。

    黄世猛:以王顺华为代表的安陆漫画家为安陆的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安陆的文化增了光。
与王顺华同志交往十年,敬佩其人品、画技。
王曦初:作为一个初学水墨漫画的作者,我想谈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我们不必再纠缠于“什么叫水墨漫画”这个名词术语。先用创作实绩来证明。
这样的作品就是水墨漫画。安陆漫画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安陆有几大优势,一是团队优势,二是有领军人物优势,三是基层优势,这是北京等大城市画家所不具备的。我们今天这个形势非常好。要循序渐进。

    张昕:安陆是李白的第二故乡,是一个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地方。安陆在小说创作、漫画创作、诗词创作乃至根雕、赏石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人才,有一种很好的文化生态。
水墨漫画创作有丰厚的文化土壤。

    李甘林:一个是要注意避免“千人一面”的问题。
另一个是要保留漫画的锐气,不能放弃“讽刺与幽默”中“讽刺”这一翼。

    江燕:漫画创作,一要借鉴,二要传承,更要创新。

    聂武:将从事水墨漫画、文学创作、书法创作等各方面的好朋友聚到一起,是一种好形式。
站在书法的角度,我善意地提醒画家朋友要多练字,琢磨一下如何题款,如何盖印等问题。因为这对于一件水墨漫画是很重要的。
朋友们在一起,平等交流,玩得高兴就好。

    孙克超:学习水墨漫画只有两个月,到文体局不到七个月,两个方面我都是一个新人,要向在座各位学习。
1987年成立安陆漫画学会,已经21年了;1991年成立水墨漫画院,已10年。
安陆漫画已经成为安陆市的一个城市文化名片,成为安陆的知名文化品牌。
安陆已经初步形成了四大地域特色文化,一是李白文化,二是漫画文化,三是银杏文化,四是红色文化。
下一步,安陆水墨漫画要以“两业”、“三有”、“四抓”的发展战略,去寻求新的发展。

    周申俊:我可以算安陆漫画群的作者之一。
最近上十年,创作得比较少了。
安陆漫画创作有一种非常浓厚氛围。这一次全国性的理论研讨会能在安陆开,是非常难得的。
是我市“文化立市”大举措。
漫画创作要注重生活,注重思想,要有教育意义,要把握“真善美”的尺度。

    王小平:散文、随笔与漫画是可以相通的。
春节前后,我在北京走访了圆明园、宋庄的画家村。
我觉得,我们这次安陆漫画群的这个展览,完全可以拿到北京去展览,效果一定不错。
全国性水墨漫画理论研讨会在安陆召开,是安陆的光荣。会议的成功举办,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无愧于“中国漫画之乡”。

    管季超:(孝感市美协副秘书长、孝南区教学研究室美术教研员)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加这次安陆水墨漫画作者与作家、书法家、地方文化研究专家的圆桌会议。
我想谈一个话题:水墨漫画家向作家朋友学什么?
我们需要向作家朋友学习:培养感受生活的敏觉;提高从原生态的生活(庸常、琐细、杂乱……)中提炼可以入画的生活素材(必须是典型的、本质的、个性化的有生动细节的有艺术美感的)的判断能力;在解决了“可以”之后,又要向作家学习,考虑“如何”入画的问题;向作家朋友们学习,努力让自己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水墨漫画在其情节性和文学性方面,可以与文学中的小小说相比拟;在思想性方面,可以取法哲理散文、杂文,在美感的营造方面,则完全可以借鉴古典诗词、现代诗歌等文学样式。例如,诗歌特别讲究留有读者“参与”的空间,句子与句子之间有“跳宕”,水墨漫画也要讲究“留白”,留有余味儿;再如杰出的诗人,常常是在语言上展现个性,好的水墨漫画家,也应该努力追求个性化的笔墨语言。等等,等等。
最后一点,我想我们应该向作家朋友们学习,给我们的作品注入更多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作家的写作,不能只是一种“私人化”的书写,水墨漫画家的创作,也应该追求一种宽广的视野,要有一种胸襟和情怀,不能仅仅只有笔墨情趣,思想不能“萎缩”。
如果我们真诚地与作家交朋友,常在一起聊天,灵感的火花更容易在“异质”的“对话”中迸发。假如我们有意识地让作家朋友“介入”我们的作品,创作和“加工”过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妙处,至少在如何“制题”上,作家朋友会比我们有经验。

                                  (管季超记录整理)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24 05:58
  己丑碧山二日记

                                ■文/孝感市孝南区教研室
                                            管季超






                                    2009年3月23日



                    《全国水墨漫画理论(安陆)研讨会》报到/客金榜大酒店




  我平日并无记日记的习惯。
  
  但,我每次出差开会或外出访友,是必然会写日记的。
  因为大部分会议还是会带给我一些专业工作上的启发,不记下来可惜。再者人挪了个地方,会较为兴奋,好比一段乐句在某个音上标记了装饰音,唱起来另是一个味儿,不记点日记,我还舍不得。外出访友,更需一记,不然咱耗时费钱跑去干什么?
  这一次也是这样。
  专为23日下午和24日全天应邀参加过的《全国水墨漫画理论(安陆)研讨会》写两篇日记,流水帐式的巨细不遗,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对于我来讲,是觉得记它一记以免遗忘;对于别人来说,看不看都无所谓。没有耐性的人最好不看,因为太长,会看得累。
  要说明一下的是,这两篇日记所记之事儿是绝对写实的,不真实的话那发到网上岂不是招朋友们来骂?!
    但写作的时间并不是当天,而是27日夜的事后补记,日期则仍记作当日,只是为了行文方便。
    今天(23日)下午2:30,打的到一位潘姓朋友开的书店去付赊购书款。又在他的书架上发现久觅不得的胡泳著《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另有一册中国文联出版社前年出的安陆作家曹军庆的小说集《雨水》,立即付款买下。08年一年我已在此书店觅得关于网络文化、网络文学的书数册,不买下胡泳此书怕错过了。几年前参加市文联第三次“文代会”时见过曹军庆,一直关注着他的创作状况,买一本他的小说集正好可以带到安陆让他签名(我历年收集到的作家签名本已有几十本了),我预感到在安陆一定会在会上相遇。
  踱到孝感学院,与“美术与设计学院”李波仁棣汇合,将他刚收到的一份江西出的《文笔》内刊借到手。闲聊一会儿,该学院张笑勇兄和陈军院长也到了。
    四人同车,到达安陆城区。
    路过安陆一中时,见校门口高悬“热烈祝贺《全国水墨漫画理论(安陆)研讨会》召开”的布标,十字路口见到指示会议报到地点的指路牌。
    车至会议报到地点金榜大酒店,还未下车,就见到两位熟识的安陆漫画家朋友张文斌副局长和徐庆雄馆长都在接打手机,忙着安排车辆接外地来郧的漫画家。
  车一停稳,就见安陆水墨漫画院院长王顺华兄正与一群人站着交谈。
  打过招呼,顺华兄低声向我介绍到会的漫画名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主任徐鹏飞先生、漫画艺委会秘书长夏大川先生、《光明日报》社高级编辑常铁钧先生、《工人日报》高级编辑徐进先生、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老社长于化鲤先生、甘肃美术出版社编审苏朗先生、漫画艺委会副主任黎青先生、漫画艺委会副主任庄锡龙先生、漫画家潘文辉先生、南京《雨花》杂志社编辑郜科先生、贵阳市美协副主席周明鉴先生、《安徽日报》社编辑徐天放先生、《山西晚报》社牛力先生、中国残疾人书法家协会副会长许力先生、四川眉山三苏博物馆特约画家杨再琪先生。
  中国美协艺委会办公室主任咸艺女士和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沈虹光女士等几位女领导在一起交谈。
武汉市漫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白维纯先生、副会长兼秘书长肖继石先生、副秘书长方少华先生是去年“碧山雅集”时的老相识,不用指点介绍了。
    那位还不认识的中年人,肯定是武汉漫研会副会长、江夏区公安局副局长王皓先生了。
徐鹏飞、常铁钧、徐进、于化鲤、苏朗、庄锡龙这几位老漫人的作品我看过不少,代表性作品脑海中都有印象。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孝感城区北正街报刊零售部有《讽刺与幽默》报零售,我是每期都买或者站着“蹭看”的。这几位老漫人的名字都“眼”熟能详了。后来这个报刊零售部还卖过几年天津人美社的《中国漫画》杂志,我也买得不少。1988年,我还请当时的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王复羊先生画过漫像;与我省老漫人张开熙先生通过六、七封信。由此对漫画欣赏产生了浓厚兴趣,历年买下的漫画书刊总在200册上下。
        1995年与安陆漫人王顺华兄订交,一见如故,过从甚密,相知日深,又经其引荐,得识安陆前辈作家赵金禾先生及刘镇繁、张文斌、徐庆雄等一二十位安陆漫人,应邀参加过几次安陆漫人的采风雅集活动,对安陆漫画界的情况略知一二,成为安陆漫人的“铁丝”,开始留意搜求安陆漫人的作品和相关资料。
再插一段闲话,2004年我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主编翟墨先生、中国美协儿艺委主任杨永青先生应邀赴郑州参加《全国儿童美术理论研讨会》并主持会间论坛讨论时,又得《河南画报》杜向阳引荐探访过《漫画》月刊王林等漫人。
      1993年10月之前,我在中学任教语文。那时我就有了一个想法:既然漫画是所有画种中最具思想性、最需要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画种,就可以也应该引入到语文教学特别是写作训练中。
    与张开熙先生的交往,始于一次拜书求教。开熙先生那时正要出一本关于校园生活的漫画集,他把印刷厂送他校稿的仅有两本校样送了其中一套给我,并附信肯定我将写作教学与漫画教学结合起来的大胆尝试。
二十多年来,这些有过或深或浅的交往的漫画师友和直至今天才得以谋面的各位漫画名家,以他们充满智慧的画作滋养和启迪过我,见到他们,我有一种相见恨晚如沐春风的欣悦。
    黎青先生的漫画作品此前印象已十分深刻,前几年应邀到山美参加《艺术》教材改稿会时,曾想去寻访,未能如愿。夏大川先生的画风更靠近青年一辈的审美趣味,又常在“外赛”中获奖,早就想一见了。今天见到,没想到是这么年轻、这么温文谦和的一位白晰面庞蓄长发的小弟弟。
    近几年,传统漫画的社会影响力持续下降(不独漫画如此,小说的社会影响力也远不如“八十年代”,这种现象当是另一篇长文的内容),北正街那间报刊零售部早已不卖《讽刺与幽默》了,也再也买不到《中国漫画》月刊。记得1997年《中国漫画》月刊编辑部主任孔令祥先生来安陆时,我带了几本自购的《中国漫画》请他签名。现在,已看不到这本办得挺好的杂志了。现在书店里充斥的是更年轻的一辈或许痴迷,我不太爱看的“日本味儿”、“港台味儿”的卡通漫画(我还是喜欢白善诚这一路画风的东西)。
      1997年8月-2003年,我应聘业余兼任湖北美术出版社《小画家》月刊责任编辑,记忆中那时白维纯先生操持过一本《卡通快餐》杂志,后来好像也停办了。
不能看到最新的漫画报刊,我对其他几位漫画家名姓印象不深也就自我原谅了,他们应该不会责怪我这个漫坛“粉丝”移情别恋吧。
    “读漫记忆”的闲笔就此打住,回到23日安陆会议上。
    签名报到。和李波仁棣住3栋315房。
金榜大酒店是个开会休闲的好所在,一栋栋小别墅的建筑格局,曲径通幽,花木扶疏,颇有园林之趣。
我们这一栋的一楼,只住了深圳庄锡龙先生、四川杨再琪先生及我和李波四人,四个房间共着一个大客厅,挺方便串门聊天。
  会议承办方的组织工作十分细密,人手一册《会议指南》,内中“欢迎词”、“会务日程安排”、“会议须知”、“参加会议的领导、代表、记者及住宿安排”、“会务筹备人员分工”、“会务服务人员名册”、“乘车安排”一应俱全。
  晚餐时与常铁钧、徐进、于化鲤、苏朗等漫画家同席,一一索求名片。
  晚餐后,上二楼参加《联欢晚会》。
  看得出来,这台时间不长的晚会汇集了安陆文艺界的精华节目,称得上是赏心悦目、高潮迭起。安陆本土摄影家已有现场照片上传,不再赘述了。
  徐鹏飞先生的长笛演奏绝对是专业水准的,引得掌声雷动。
  蓄一部墨须的贵阳画家周明鉴先生也应邀即兴登台,他演唱了逼近滕格尔味儿的《天堂》。
  四川漫画家杨再琪先生酒至半酣,登台用普通话和四川方言交替吟咏了李白的诗作。
    深圳漫画家庄锡龙先生的即兴表演出人意表:他用至少五种地方方言即兴表达了对会议承办方的赞誉、对会议即将成功开幕的祝贺。又即兴表演了有专业水准的口技节目,掌声、笑声不断,将“联欢晚会”现场气氛推至高潮。
  最近上十年,我参加过省内省外不少次书画家的“雅集”活动,发现一种现象:歌唱得好、或舞跳得好,或语言生动健谈的书画家,常常也是书画水平比较高的。大概是歌舞需要韵律感、模仿力,领悟书画之理则需要较强的语言能力,语言的生动风趣大概也是艺术创作思路活跃的一种助力。
    我说的是“常常”,而非“全部”,是我的一种直觉经验,未经过严密的论证。要举出“反例”来,也非常容易:譬如我的两位朋友顺华兄和老无兄,他们卡拉OK唱歌肯定不及我,但书画水平我望尘莫及。再如陕西作家贾平凹,无疑是顶尖的作家,但口头表达能力则不及好多中学语文老师。另一位上海作家余秋雨,则是既善写又善侃,而且似乎特别爱侃。
    世上的事儿,唯其复杂,惟其难以穷尽其理,甚而至于可以“不讲道理”或“无道理可讲”,才更显得丰富多彩,奥妙无穷。
  上一段是插入的闲笔。
  “晚会”散后,到庄锡龙先生、黎青先生、夏大川先生、许力先生、杨再琪先生、常铁钧先生等人房间串门闲聊。
  “会务服务总协调”张文斌兄看来很疲乏,我催他早点回家休息。庆雄也忙得挺累的,仍热情地陪我串了几个门,我在旁边听他与各地漫人叙旧。
    孝感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这个新改的院名怪怪的,没有“美术系”叫着顺嘴)讲师李波仁棣是我最赏识的本市青年国画家,他近年来在书法上用功甚勤,书艺日进;国画科班出身,又兼勤于修炼,显露出深广的发展潜质,我佩服他的勤奋和颖悟。
  前几年,我和他同到郑州观看《首届青年书法展》时,同屋一室,我的如雷鼾声将他从房间的床上“轰”到了卫生间地下。这一回两人又被安排到一个房间,而这个房间没有卫生间,是四间房共用一个小卫生间,他恐惧老管的“大规模杀伤性声波武器”,央求一位安陆友人另找宿地去了。
  乖乖咚地咚,你管兄我总有一招儿比你厉害,平躺着,闲着眼睛不动,就让你“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哈。
    顺华兄忙进忙出忙晚了,不想走夜路回家,又怕我一人寂寞,留下来陪我。
我们东扯西拉,就水墨漫画方方面面的问题或共鸣或各执一见,一聊就聊到了夜里快两点半。这上十年来,我们每次见到都会有长谈,有时打手机也能聊个上十分钟,话逢知己么。
  (顺华兄到底“老靠”些,我的如雷鼾声,他居然抗住了,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他说:“还好。分贝不算太高,冇得老式火车开动时那响。”——自注)


                                            2009年3月24日



              上午参加《全国水墨漫画理论(安陆)研讨会》开幕式,观展;



                                        下午参加“理论研讨会”



  早上起床,顺华兄先离开了房间。
  离早餐还有一段时间,翻看会议资料袋中配发的《安陆水墨漫画集》。
  这是一个大开本、全彩印刷的精美画册,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安陆市委书记周先来先生在该书《前言》中说的一段话挺好,不妨抄在日记中:
      “欣逢全国水墨漫画理论研讨会在安陆召开之际,结集出版一本专集是很有意义的。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刻解读水墨漫画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推动水墨漫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顺华兄的画风我是最熟悉的了,我喜欢看他作画时潇洒从容的样子。《易辙》、《爷孙读书图》等代表性作品此前已看过,有两件作品还为我画过。
    全面解读顺华兄水墨漫画艺术,我有另作专文的计划,此处先按下不表。
    文斌和庆雄的水墨漫画代表作也大多看过,不过看到的大半是印刷品。我和他们聊天不多,见面也少。
    许光彩、周申俊、江燕等几位漫人的作品早几年也一直关注着,比较熟悉。
    我注意到,这个集子中有几位“新作者”(凡我不太熟悉的,此处就称之为“新作者”)的作品清新可喜,令人感叹安陆漫画创作团队人才层出,基础广泛。
    这里我想侧重提提这些“新作者”,谈谈对他们作品的感受:

——廖小辉的《孙子兵法》、《真人不露相》这两件作品我挺喜欢。笔墨技巧还需再下功夫,但明显是“远取韩羽,近学王顺华”,大感觉挺好。
——寇爱明先生的几件作品此前从未见过,挺有新鲜感的。《翻过高山是平路》、《出息》、《顾此失彼》都挺好的。
——李胜春先生的《好模好样》、《千里江陵一日还》、《传家之宝》、《三思而行》、《出其不意》都颇有漫意,笔墨意趣也挺有味道。
——王曦初先生的《争斗之后》颇有漫意,是一件有思想的好作品。
——此前不熟识的作者中,雷景霞(据说是一位刚开始水墨漫画创作的女同志)的《义务妈妈》、《时装秀》别有巧思。
——李曦的《道法自然》、《于无声处》、段青梅的《牛市之梦》、王秀霞的《我和你》、刘国强的《逃》、王师洁的《偶像》、《离谱》、金建刚的《大灰狼》、张云华的《粒粒皆辛苦》、郭鸿的《冬眠不觉晓》等也都各有意趣,让人对这些安陆水墨漫画新作者充满了期待。谁能预料,过三五年,其中不产生一二个漫画新星呢?
    早餐后,孝感学院张笑勇兄驾车,载我和陈军兄先于其他会务代表抵达会议开幕式地点——安陆一中。
    我对安陆一中有一种特别的情感。1979年暑假我曾在安一中老校舍住过半个月。
    我的二伯父管立群先生,是在安陆一中副校长任上去世的。伯父一生忠诚教育事业,为人正直。他去世前嘱咐简办丧事,连他的亲弟弟我父亲及一些亲友也没有通知参加葬礼。伯父的儿子管天锡大哥料理完伯父的后事,到孝感来看我父亲,告诉我们,伯父的骨灰就埋在安陆一中老校址的一棵大树下。
    有一年到安陆一中参加一个活动,被几位老教师一下子猜中:“你是管校长的侄子吧?”或许是情感因素,我觉得安陆一中的校园环境要比孝高、孝感一中更让我感到亲切。情感总会在不经意间影响我们的理性判断。
    “开幕式”在安陆一中多功能厅举行。
    干脆照抄《会议指南》,以免表述不准确:
    会议由安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作义同志主持。
        1、安陆市委书记周先来同志致欢迎辞。
        2、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徐鹏飞同志向安陆市人民政府授“《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安陆水墨漫画创作基地”牌。
        3、全国著名画家向安陆市委、*****、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局、市文联赠画。
        4、安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爱萍同志介绍安陆漫画发展情况。
        5、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主任徐鹏飞同志讲话。
        6、*****常委、宣传部部长栾春海同志讲话。
        7、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湖北省文联主席沈虹光同志讲话。
          8、中国美协领导咸艺同志讲话。
    领导同志的发言中,我印象深刻的是栾春海同志的讲话,听得出他对安陆文化事业发展的熟悉和对安陆这个地方的情感。
    沈虹光同志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女剧作家之一。她的发言挺有意思。她明言:“这里有一个别人代我写的发言稿,我不想以文化厅副厅长的身份照着念了。抛开讲稿,谈点个人的感受吧。”沈副厅长的讲话很短,但非常亲切感性,让人入耳入心。
    我喜欢有真性情不失文人本色的文化官员。
    “官员”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领导”也总得有人去当。“达则兼济天下”也是中国文化人的一贯理想。但千万别一当了官,就不会说自己的话了。
    开幕式之后,全体与会者到操场上合影留念。
    合影之后,陈军院长和张笑勇书记因院内有急务,先离会了。我随众人乘大巴到安陆市文化馆参观安陆市水墨漫画作品展。
    展览布置得非常雅致,大厅里的安陆水墨漫画作品琳琅满目,闻讯而来观展的人太多,我和安陆市文联主席易千元兄退到小展厅里,细细品赏外地漫画家的作品,一边看,一边闲聊。
    易兄的“水易居”我常偷着跑去玩,我想我已很了解他了。交谈之中又颇多共鸣,当然快活得很。
    易兄征询我对展厅中外地作者作品的现感。我猜他是想现场测试,考我是否够格列为29名“正式代表”之一。我一向直言,又是谈得来的人,于是依个人感受谈了大意如下的几句话:
——喜欢徐鹏飞先生的这件小画,喜欢其谐趣中隐含深意的题画文字。我以后或许会有专文评赏徐先生的作品。
——北京徐进先生的《对歌》是一件颇有趣味的好作品,画题拟得尤其妙!
——南京郜科先生的画有民俗风情画特征,我挺喜欢。
——上海潘文辉先生的作品似乎是有意识地追求一种装饰风格,汉简题款,用印较多,设色鲜艳。
——周明鉴、白维纯、王皓等人的笔墨语言都各有特点。武汉漫友方少华仁棣提供的是一件近期的精心之作。
——山东漫画家黎青先生的原作此前从未见过,这种风格的作品好像他本人以前也画得少。
黎先生的这件新翻“三个和尚挑水吃”画意的作品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可谓是独具匠心。这样的一件“有嚼头”的好作品应该有评论家专文赏析之。
    看黎先生的作品,我想到一个问题:水墨漫画不应只有写意一路,也可以兼工带写(像黎先生这件即是)。
    “水墨漫画”首先得要有“漫味儿”,这是前提,必须苛求,不然就归不到“漫画”中了;对“水墨”的理解则可以宽泛些,先作宽求,好让不同风格、样式的作品“生态”平衡。先别剪枝,让它长起来再说。
正准备离开展厅回宾馆,张文斌兄引来三位湖北卫视记者,要我谈谈对这个展览的评价。毫无心理准备,仓促之间只是凑了几句话泛泛夸赞了一番。拜托记者朋友编节目时剪掉吧。那几句话我本人都觉得嗑嗑巴巴,没啥意思。如果能提前三五分钟打个招呼预告一下,以我对安陆漫画界的了解,是可以说几句上了电视“站得住”的内行话的。
    午餐时,又“逮住”苏朗等几位漫画家为我画了漫像。与《安徽日报》“刺槐”漫画专栏责编徐天放先生、《山西晚报》要闻部牛力先生、《湖北日报》编辑、画家熊海泉先生、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院长助理、院办主任李瑞洪先生和安陆漫人张文斌兄欢饮、闲聊。海泉先生执编的栏目我是每期都收存的,我们有话说不完。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人民日报》社的杨玲是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同志,她在席间向我推介这次带来安陆的一本新出漫画集子,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吴杰主编的《笑看群雄——中国历届奥运冠军漫画肖像大全》,我向她索到一本,她热情地邀请所有到会漫画家都在此书扉页上签了名。这样,我的“签名本”收藏又添了一件珍贵的新品了。
    有一两年没有见到安陆老作家赵金禾老师了,见他和曹军庆坐在邻席,跑过去插在他们中间,好聊天。
赵老师的笑声是我见过的男人中最爽朗的笑声了。不知道有没有更熟悉他的人写过类似《赵金禾的笑声》这样的文章,如果写出来,一定挺有意思。
    你们赶快写,你们不写,季超就写了哈。
    因为前一天我向军庆提及想找些关于湖北作家评论的书刊来看,今天军庆送我一册湖北省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编的文学评论季刊《当代文学研究》,匆匆翻了一下,断定这是一本非常有品位的文学评论刊物,“相见恨晚”。下回到省文联院子里去,想去找找主编江岳先生,看能不能再索求到一些。军庆只赠一册,勾起了我的“瘾”,肯定是不解渴的。军庆说:你去要得试试看,江岳先生挺好的人儿,会给的。
    武汉江夏区公安局副局长王皓兄带在公文包里有几册他的个人漫画集,要过来看了一下,不想还他,于是让他签上名,送我收藏。王先生原计划中是不会送我的,被我要来一本,会比较心疼。而下回再出书,一定会主动送我,我想。
    散席后到夏大川、许力他们几位住的2栋去玩,徐鹏飞先生、咸艺女士、大川先生、白唯纯先生、肖继石先生、王皓先生、杨玲女士、顺华兄和我,散坐着闲聊。
    武汉漫画家、省审计厅《审计月刊》主编肖继石先生签名送我一本他今年1月刚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的个人专集《老武汉风情》。
    这是一本厚达232页的以老武汉风俗民情各种职业阶层人物为绘画题材,图文并茂的个人作品集。
集子中的绘画作品前一二年曾以《老武汉风情》为题举办过展览,去年我在顺华兄家小住时得到过一枚展览画折。这次结集成书之后,又放入了肖先生自己配写的释解性的短文。绘画风格是以线描为主,敷彩的风俗画,用生动的细节和“道具”“还原”老武汉的历史世情。配文则多精短,释解之外融入了作者的价值判断和人生感悟。100件绘画作品拆开来看,件件是可以独立观赏的情节性的人物画,合起来看,则是可视为一个老武汉风情的历史长卷。100篇短文皆可独立成章,篇篇是有可读性的世情散文;放入此集中,则已成为与绘画部分相得益彰的“半壁江山”。
    此书前面方成先生、文祥先生、何祚欢先生、钟孺乾先生分别赠序,也各各有不同的味道。
    我很喜欢这本书!肯定会一直收藏着。因为这是有社会学意义,有文化品格的书,留存着“非常可贵的城市记忆”(何祚欢序之题)。
    类似的出版物,我此前已收藏到的是上海戴敦邦先生的《三百六十行》及曾经数年合作编辑《小画家》月刊的湖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查加伍先生的《江湖百业图》。
    上海戴敦邦先生就是为长篇电视剧《水浒传》作人物造型设计的那位著名人物画家,查加伍先生早年创作过多部有影响的连环画。当今许多六十岁上下的中国人物画家都有过创作连环画(小人书)的经历。
戴、查二人的作品均为白描,不设色。戴作只有极简的释解文字,查先生的《江湖百业图》则约请省文联一位高龄的豫籍老曲艺家配写了古雅的文字,韵散兼有,非常耐读,年轻的作家是写不出来的。
比较起来,我更喜欢加伍先生的画风,平和雅致又朴茂生动,线条本身的味道很足。戴先生的线条有股子霸气,稍嫌“紧张”了些。
    肖继石先生《老武汉风情》有自己的鲜明个性,以线为主兼有意笔;线描立骨,又略略敷彩渲染;在画上用了气力,又于文字上显露思想和才情。这样一来,让我一时难以分辩,自己到底更喜欢这三本中哪一种了。
    徐鹏飞先生也有新著带来安陆分赠漫人。
    这是以《洒趣》为题的一本水墨漫画个人专辑,珠江文艺出版社08年版。210×190的小开本,印制非常精美。
    徐先生签名赠我一册,当然也是我开口要的。我不要白不要,徐老师给了也不白给,不会明珠投暗。
    以我的观点来看,创作这样一部主题性的水墨漫画集,是非常“吃功夫”的。艺术创作的难度正在于在严格“限定”(所有画作均与酒相关)之中的“自由”创造。
    看到这样一部书,我马上想到了最近大半年白维纯先生在武汉《书法报》“兰亭版”上的一组以书法家生活为主题的水墨漫画。我忘了向白先生建议,等创作到一定量时,再单独结集成书,一定很有意思。
又想起了著名儿歌作家、姑丈徐焕云先生的一部个人专集。那是十多年前台湾出版界的朋友为徐老印的一册童谣集,百首童谣全咏“月亮”,可见创作难度之大。
    艺术唯“难能”,才能“可贵”。
    徐老送我的这一册童谣集,一直躺在我的书柜中。几次想撰文评介,不知可投寄何处,没能成文。我喜欢“以销定产”式的写作,费劲儿写了无处可发就懒得去写。
    我想,至少可以将此书封面拍照上传到《教师之友网》上,让小学语文教师看看。
    办个网站,挺好的。许多想法可以自主实现,写东西也勤快许多。
    差不多有一年多没去探望徐老了,昨日赵金禾先生关切地询问徐老近况,我答不上来了,很是惭愧。听与徐老住同院的区实中夏碧涛先生讲:老爷子前几年轻微中风,现在基本康复了,精神状态挺好,能一人出门溜弯儿了。
    我忍不住又要插入一段离题的闲话:
    咱们中国的“官本位文化”是源远流长、树大根深的,即或以“文化人”为主体的教育界,也不能免俗,甚至对“官”位渴慕者的比例远甚于其他界别。或者有了“官位”真有些妙处不成?!我不大懂。
    这十多年来,每到人事调整的时候,从科长、主任到校长、普通教师,大家碰到一起必谈的一个话题是:谁谁谁“升”了,谁谁谁“调”了,谁谁谁“可能要升了”。津津乐道眉飞色舞之状,只有麻友们谈麻将之趣时的神态可堪一比。
    徐焕云先生早年一直在农村中学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当时的孝感*****以“拔尖人才”调进城。其实也还是在城边一所初中任教。
    徐先生在本地默默无闻,不会有领导会记着在咱们孝南区有这样一位在全国儿歌作家中顶尖的人物。
我想抄录2009年3月22日《中国教育报》二版上“新华网”的“一周调查”文章《新创作儿歌难掩浮躁和苍白》一文中的几句话:
      “从事了十多年儿歌编辑的黄玮介绍,目前比较活跃的儿歌作者,除了堪称双壁的‘北张南徐’(天津张春明和湖北徐焕云),还有圣野、郑春华、赵家瑶、张继楼、蒲华清等人。”
    这位“双璧”中的“一璧”“湖北徐焕云”,就住在从文化东路打的只有5分钟车程的地方。
    搞教育的人,谈起麻将比谈起教学研究更兴奋,传播升迁信息比传播名师教学经验更上心,搭主席台、摆座位牌比使用多媒体更内行,应付上级检查比沉下心来调研教育存在的现实困难更得心应手……
    这,正常么?!
    闲话“插播”完毕,再次回来。
      杨玲女士带来的《讽刺与幽默》今年3月13日总793期我拿了一份,携回315房翻看。
      坦白说,也许是年龄原因,或者还有其他原因,再看到这份报纸时,没有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看这份报时的那种篇篇文章、幅幅画都感兴趣的阅读快感了。只对其中12-13版编发的《童大利塔兰托第19届国际漫画双年艺术节》的作品很感兴趣。另外,7版上的一个连载的小栏目《渊海散珠》专发这次也来到了安陆的青年漫人许力的图文作品。文章极短,但文风卓异,我连看了三遍,畅快之至。我以后肯定会关注着他的创作,也要想办法索一件他的水墨漫画收藏,必须的!
    下午2:30,理论研讨会在安陆市文化馆三楼举行。
    我和李波捡了个后排靠角的位置坐下。幸好桌子上没像开行政性会议那样,搁姓名牌,不然就大俗了。
    大致程序是:由徐鹏飞先生介绍外地来的著名漫画家,张文斌副局长介绍安陆本地漫人。然后开始限时的发言。
    发言者依次有:安陆水墨漫画院院长王顺华先生、广东漫画学会会长庄锡龙先生、安陆市文化馆馆长徐庆雄先生、武汉市漫画研究会常务副院长白维纯先生、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徐建先生、湖北美术出版社社长孙恩道先生、四川漫画家杨再琪先生、湖北省发改委邹向胜先生、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美术教研员管季超、南京《雨花》杂志社编辑郜科先生、著名漫画理论家许力先生、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秘书长夏大川先生、甘肃美术出版社编审苏朗先生、湖北省文化厅原厅长蒋昌忠先生等。
    徐鹏飞先生为会议作了简短总结。
    写这篇日记时,我很后悔当时没有做笔记,记下夏大川、许力等人的发言要点。这二位应该有认真写出的长稿,限于时间,未及展开。看有无可能去信索阅。
    所有发言者中,只有我是站着讲的。我是站讲台出身的,站着讲会比较带劲儿。
    对是否要写下下面这段话,刚才我犹豫了一下,现在还是写下来吧:
    ——这次《全国水墨漫画理论研讨(安陆)》会议在安陆成功举办,体现了安陆市委、*****在“文化立市”上的大气魄,会议的成果是丰硕的,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新闻效应是积极正面、可圈可点的。
    但24日下午“理论研讨会”所收获的“思想成果”尚不够丰厚,至少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多。也许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要在发现、培养、凝聚漫画(不仅仅是水墨漫画)理论研究人才上作出战略性的思考,艺委会的领头人也许需要在如何组织学术活动上,参照一下学术界的通行做法。“理论研讨”与“漫友雅集”还是有区别的。
    以我有限的阅读面来看,直至目前,重要的、成系统的、由国内作者著述的称得上“漫画理论研究”的著作不超过十本。有一些是史料的搜集整理,如黄远林那本;有的是技法和赏析层面的,如上海缪印堂的那几本;有些是个人创作经验的文学化的表达,如方成先生的某些著作。鲜见真正具有学术品格的、体系完备的、能解释漫画创作规律或指导漫画创作的理论著作。
    作为漫画艺术的钟爱者,一个基层美术教研员,我颇有些为漫坛焦急。
    晚餐之后,全体代表、列席代表到安陆文化馆三楼举行座谈、笔会。
    安陆*****副市长刘爱萍女士发表热情洋溢的即兴致词之后,笔会开始了。
    安陆会议承办方准备了一个精美的长卷,邀请各地漫画名家在上面留下墨宝并签名钤印。
    徐鹏飞先生为长卷题签:“珠落玉盘”。“聚为一盘玉,散是满天星”,这四个字挺雅。
    闻讯赶来的安陆漫画爱好者太多,纷纷向各地漫人求字求画,客人们为“追星族”热情所感,也大多来者不拒,秩序稍稍有点乱了。曹成海局长有点急,庆雄也急了。
    其实转换思路,曹局也不妨学今年春节晚会《吉祥三保》中人物大喊一声:“我骄傲!”因为走遍全世界,怕也找不到像安陆这样热情的漫画爱好者了。“漫画之乡”就该如此呵!
    我本来也想趁机央请我偏爱的河北漫人许力为我画一张小画,刚刚把纸铺开,四位女性漫画爱好者围过来求他的画,把我挤出圈外,我只好笑说一句:“许力兄,你欠我一张画哈。”就退到圈外找朋友闲聊去了。
    回到宾馆,我向顺华兄告假:明天(25日)我安排了小学、初中四节美术课的校际交流,一大早我就得赶回去,早饭不吃了,提前离开会议。
    由庄锡龙先生主持,徐鹏飞、夏大川主持的漫画专题讲座我就不能参加了,挺遗憾的。我猜想那一定是一个气氛热烈、思想火花在对话中绽放的好讲座。
    李波已请好假,调好课,他能留下来听讲座。我托他记点儿笔记,回孝感后再给我讲讲。我希望在我区美术教师、语文教师中发展一些漫画艺术的爱好者。语文老师懂漫画,是会有妙处的。美术教师不懂漫画,就缺了一块儿地方。漫画的教育功能似乎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虽很疲乏,但一时尚难入睡,边翻看《安陆水墨漫画理论文集》蓝皮儿小册子,边与李波闲聊。
    这本集子为“初稿”,只收入了安陆漫人王顺华、张文斌、徐庆雄、安陆市文联主席易千元、安陆市文体局副局长孙克超、安陆漫人许光彩、美术教师廖小辉等人的七篇文章。外地作者的漫画理论文章将来正式结集出版时再收入。
    易千元先生、张文斌先生都希望我早点把论文改定,将定稿发到安陆来。
    一个县级市,如果同时能为全国漫画界贡献一本水墨漫画作品集,一个较高质量的群体展,承办一次全国性的研讨会,再出一本理论文集,那是注定要在中国当代漫画发展史上,记下浓重的一笔的!
    作为一个孝感市民,我为孝感,为安陆骄傲!
    恳望安陆朋友们继续努力!一定会的。
    季超会一直为安陆漫友们鼓气加油!一定会的。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24 05:58
   《楚风》流韵  画坛生辉



                  ——汉川市美协《楚风十七友美术作品集》出版贺赞



                                ●孝感市美协副秘书长  管季超



    笔者随市美协彭方主席、张长明副主席参加由市文联举办的《槐荫艺典——孝感市文艺界2009年迎春联欢活动》时,与汉川市美协吴建武、张少华、曹汝发三位画家欢谈,他们送我一册《楚风十七友美术作品集》。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出身的美术教研员,我一向热心搜集有关地方文化艺术类的图文资料,得到这样一册集中反映我市汉川市美协美术家群体艺术风貌的画集,当然是喜出望外,十分珍视的。
    彭主席、张主席称赞这本集子挺好,季超深以为然。
    汉川美术家群体是我市美术家队伍中的一支劲旅,对其中的许多位,我久仰其名,惜未能一一当面求教。近年参加市美协几次主席团会议时,与吴建武、张少华、曹汝发三位交流较多,但也一直未得机会到他们的画室里去实地感受一下。
    在这篇短文中,我只能作为一个读者,谈一点欣赏、学习的感受。如有不妥当处,汉川的师长同道们不妨直接跟帖指正。
  ——画集的封面不知出于哪位老师之手。雅洁大气,挺好的。
    ——吴正奎先生是汉川美术界的前辈。季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省市画展中就曾十分留意吴老师的作品。(写这篇短文时,我甚至还找出当年在市群艺馆大楼看展时的现场笔札看了看,重温了当年作为一个美术鉴赏爱好者的美好记忆)
    在看到这本集子之前,我不知道吴老师在国画的“本行”之外,文笔还如此了得。
    吴老师的《序》文与常见的“官话连篇”的应景之序是大异其趣的。前面是一段轻松幽默如话家常颇见挚情的散文,后半则是为“十七友”一人作一首格律诗的赞贺。
    这样的“序”就不仅仅是“序”了。可以吟赏,可增趣味,可在诗画的“对读”中与画家们的心灵世界“走”得更近些,丰沛了这本集子的文化涵量,是别致精美的佳序。犹如一场文化盛典开场之前的一个撼人心魄的序曲。
    ——汉川美术的“生态环境”是十分诱人的。既有吴正奎等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美术家宝刀不老,又有吴建武等先生为代表的中年美术家栋梁其间,更有张少华、陈海涛、黄华、陈继东、何凌、陈旭东、何才学、熊年仿、张红华、李峰、彭云这样年龄比我小些的青年艺术家,以各自不同的艺术面貌让人对汉川美术界的未来充满欣悦与期待。
    因为美协组织工作的需要,也因地理原因,季超以一个业余爱好者忝列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抱愧未能为市美协工作作出贡献。
    不过,我可以做一个十分认真、比较内行、非常热心的美术家朋友们的“铁杆画迷”,套一个网上的流行语,我可以当美术家朋友的“粉丝”。
    行文到此的时候,我忍不住会想:
    假如能得到一件吴正奎老师的水墨小品,该多美!吴老师一定不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孝感城有一位教中学语文课的小伙子,曾经那么痴迷他的作品。
    假如黄正罴先生能为季超挥几笔梅花,也蛮好!“文革”期间,关山月先生的《红梅》图曾经引发了我对国画的欣赏兴趣。
    与吴建武、张少华、曹汝发三位先生喝酒碰杯不止一回两回了,但手中还没有他们的一件原作,总觉得这交情还不到位。
    这不能怪他们,怪我。管季超要是有冷军那样的手头功夫,有周韶华那大的名气,能弄上三笔两笔,和他们交换一件作品,想来是不难的。
开个玩笑。
    陈海涛仁棣的作品,我挺喜欢!既有传统功夫,审美趣味又特别与我相合,不求一件他的作品怕是睡觉也睡不好的。
    海涛不晓得,管季超在熟识的朋友中可是没少为他的画作鼓吹延誉的。冲这一点,海涛赐赠一件得意之作,我想并不过分。
    黄华的山水,似乎受过宾虹大师的影响,书法又潇酒,听说还能自撰格律诗。推想有机会见面时,一定能侃到一起。他的几件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离离原上草》。假如他不愿意赐画予我,咱就照着临摹一件,聊慰渴慕。
    刘梅林先生山水花鸟全来。我更喜欢他的类如《秋韵》、《事事如意》这种形式的小品。
    陈继东、熊年仿、何凌、陈旭东、何才学、李峰这几位都在中学教美术,管季超“冒充”(自嘲语)美术教研员十好几年,估计一时半会儿还冇得人接我的手,和这几位朋友在教育界组织的活动中还有机会见面。那我就“蓄倒心思,慢慢梅”,不一个人“梅”一件作品藏在家里赏玩,硬是“像掉了么事一样”。
    我想这几位青年哥哥们总不能眼看着管季超想他们的画想出神经病来沙?!
    我这里顺便劝一下书画家们:尊重艺术家的劳动,就得付润格,掏银子。画卖得越贵,越显得咱水平高。但也不一定非得件件都卖钱。遇到真喜欢、会珍藏的知音,也不妨送个件把两件,结个“艺缘”。
    季超爱诸君作品,又拿不出银子,太穷。么样办,送一件,保证为你珍藏,视如家宝。
    阮征兄的作品怕是“蒙”不倒的,好像他客居外地。
    张红华兄弟的画作我只觉得挺高妙,挺“学院”,但坦白说,看不太懂!不好意思呵。
    艺术欣赏这件事儿有时挺怪,愈是看不大懂,就愈是兴味十足。汉语中早有成语伺候着:“妙不可言”。
    彭云先生是景观设计师,他的作品原作在咱们本地怕是难得见到。
    说一句丧气的话:普通大众中,具有比较高的审美能力的人并不多。艺术家要找到“知音”“赏者”挺难。
    喜欢庞龙唱《两只蝴蝶》的人多,能专心地听贝多芬的人有几个?
    作为教师,作为教研员,作为美术教研员,作为市美协的一个成员,管季超有责任为推动艺术教育、艺术鉴赏教育尽一份力。有义务通过口头宣传、文字推介、网站展示来为美术家朋友找到更多的知音。
    汉川美术家协会开展的活动很多,“十七友”是协会活动的中坚。他们以各具个性的艺术风貌交相辉映,成为汈汊湖畔、仙女山下的一道最美的风景。
    请允许我偷懒,抄录正奎老师《序》文中的一段:
    “在当代,随着社会信息化理念的更新,传统意义的地域画派已日渐削弱,但受地域文化影响,毕竟还是存在的。(汉川画界)朋友们的作品,或重形式,或重内容,或重境界,或重理念,或重笔墨,或重色彩,或赋,或比,或兴,无疑都带有楚人的气质、眼光、审美趣味,自觉不自觉地追寻着三楚的遗韵。”
    吴老师概括得精当!晚生季超不敢多言。
    这正是:
    楚风流韵十七友,
    弄潮艺坛美名扬。
    “画到风神飘忽处,”
    湖光山色眼底收。



                                                          09年月1日16子夜灯下兴到一挥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24 06:00
http://www.xg.e21.cn/11/02/2011-11-22/6627.html

http://www.xg.e21.cn/11/02/2011-11-22/6627.html

http://www.xg.e21.cn/11/02/2011-11-22/6627.html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24 06:00
http://sfb.blog.zhyww.cn/archives/2012/2012102315263.html

http://sfb.blog.zhyww.cn/archives/2012/2012102315263.html
画家协会:从雅集文人到人民团体2013-10-10中国文化传媒网


协会(Association)是指同行业的个人或组织,认可行业章程相关的责、权、利并在自愿基础上组成,为达某种目标并谋取成员和组织权益的社团或机构。西方的行业协会是一种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即国际上统称的“非政府机构”(NGO),是政府、从业者、消费者等不同主体的中介。
民国以前,书画家没有自己的组织,甚至没有今之意义上的书画家身份。能读书识字、通琴棋书画的“有闲”士人,多以处士自居,不会以擅“雕虫小技”的书画家自居,那种如盛懋、蓝瑛等靠卖画乞食者少之又少。明清以来,虽有今人总结的画派、画家群的情况,如波臣画派、“吴门四家”,但他们的交际多为友朋师徒间兰亭修禊、西园雅集等形式,非今之以协会、艺社、研究会等名义的正式结社。他们诗歌唱和,赏玩、观摩和评议作品,却具有专业协会的核心功能:斯文汇聚,技艺切磋。
清末民初,出现了西泠印社、湖社、白社等书画团体。这些团体都有明确的学术主张,与以前的文人雅集类似,会员人数少、水平高。自20世纪20年代起,受政治风气与意识形态的影响,有的社团开始有了鲜明的阶级性,创作不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为人生而艺术、为某些特定的群体或具体的形势摇旗呐喊。因此,既有国民政府文化宣传系统操持的“中华全国美术会”,也有反对国民党专制的“左联”及各木刻群体。这些群众性社团变成了带有某种倾向的“人民团体”,个体的艺术家及创作成为文艺战线链条上的一环,发挥着宣传和斗争等作用。曾任国民政府宣传部长等要职、被封为“三民主义文艺理论家”的张道藩,曾创办中国文艺协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美术会、中国文化建设协会等多个协会,并担任理事长等职。他们办展览、发刊物,在文化领域对日本法西斯和国内异己者展开斗争。1933年11月12日,“中国美术会”在南京成立,张道藩担任总干事。1940年,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美术会”,张继任理事长。其宗旨是“以联络美术界感情,团结美术界力量,为谋学术上之磋励,及美术事业之进展”,成员均为当时功成名就的画家、美术理论家和教育家,到1947年多达348人。抗战中,该会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胜利后走向了反面。1946年3月25日,该会的北平分会成立,但会员徐悲鸿却在同年10月16日另立“北平美术作家协会”,文艺界的各种斗争已露出端倪。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各美术组织成为人民内部的专业团体。除政府直接领导的协会外,在政府部门报备并接受监督的群众性团体也不断出现。但是,这种在战争年代、计划经济年代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协会体制,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一些弊病开始显露。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长期高度集中,不少协会行政化的烙印很深。某些协会喜欢拉帮结派,唯上唯书不唯实,甚至成为画家们头上的“二政府”;某些协会不重建设而精于谋利,混淆了社团与公司的区别。
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动辄组建以“中国”“世界”甚至是“联合国”打头的看上去挺权威的协会,除用于招摇撞骗外,还明码实价出售“院士”“副主席”等帽子。笔者甚至怀疑某些“协会”的负责人身兼主席、秘书、财会、出纳、司机数职,办公机构就设在家中——说白了,协会就他一人或他们一家人而已。因为收藏市场上认头衔,而专业协会中的职务是重要参考,因此稍有点本事的画家不当个秘书长、副主席什么的,都不好意思向别人打招呼。对那些不自信的画家来说,担心的并不是协会中有64位领导,而是即便扩容到640人,和他也没半毛钱关系。
结社的好处毋庸讳言,画家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整合画家资源的各种协会,通过办展览、搞联谊、推新人、外出采风等活动,在调动画家创作、丰富民众生活、活跃业界气氛等方面功不可没。协会的领导人也颇不易,既要拉赞助,还得顾全大局。某协会在某市办展,操办者发话了:本市的会员一律不上,优先考虑那些仅差一次入展机会便可入会的人。
不少协会的工作多以展览为主。有人开玩笑说,在这些协会的名称前加上“展览”二字更为准确。美展当然重要,但研究、培训就不重要了吗?某些协会的展览部任务繁重,而理论部压根儿就没有设立。无论怎样,任何协会都可以有所作为,但一定要注重专业性、学术性和服务性,而不是只负责制售“帽子”。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24 06:02
http://xnjyw.haotui.com/viewthread.php?tid=20664&extra=&page=1

http://xnjyw.haotui.com/viewthread.php?tid=20664&extra=&page=1
点击此图标即可进入《精英教师博客网》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3 18:35

槐荫书画院
2015年4月9日【周四】
上午9:00
隆重举行-成立仪式暨第一次院务会议
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体局、市民政局领导将莅临指导
全体院士出席

本站将以=图文直播方式
报道本次活动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4-5 22:59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