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反生态教育中的教师行为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6-4 20:49
标题: 反生态教育中的教师行为
反生态教育中的教师行为         ◎ 贾书建
“生态”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系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以及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把“教育”跟“生态”联在一起,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审视教育,用生态学的意义来诠释教育,彰显出了人们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极大关注,彰显出人们对跟人类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的极大关注,并于上个世纪70年代形成了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教育生态学”。
在我国“教育生态”为学人们论及、频现于文献、成为教育热点,还是近年来的事情。年初我去拜访“生态文明”的首倡者之一、哈尔滨师范大学的王振甲教授,当谈及我对当前教育生态的担忧时,他说他近期正在思考“教育生态”问题,手头已经收集了不少资料,并说好了我们一起合写一篇探讨“教育生态”问题的论文。可惜王老于月前不幸病逝,此约定未能兑现,实为憾事。
教育生态是一个系统,涉及到教育生态的结构、环境、功能、规律及原理等诸多方面。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哲学思想,不声不响业已羽化成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对教育变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撇开学理上的奥义不谈,我所理解的教育生态,用咱老百姓都能听得懂的大白话讲即教育的生存状态。而在教育生态中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教师的生存状态了,这是任何人在论及教育生态问题时都绕过去的一根木桩。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教师是教育系统中最积极、最能动、最有效的教育要素,大到教育方针能否贯彻,中到课改目标能否实现,小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末了还不是要看教师买不买账、卖不卖力?虽然某些斗肖之人极尽偷鸡摸狗之能事,总是变着法子、挖空心思地贬损教师的地位及作用,但也不过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要问当下教师的生存状态如何?我们教师最有发言权,只需眼睛向内、作一番自我观照,或者探手摸一摸自己的脉搏、侧耳听一听自己的心跳,答案就有了。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浮躁。教师的浮躁跟教育的浮躁是分不开的。例如,跟风、赶时髦现象。刚刚在外面听了一场来路不明的什么专家做的什么学术报告,回到学校就风风火火搞起了什么课题研究;才去了一个叫做杜朗口的小地方观光朝圣,便以为那就是全世界的风景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回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把教室四壁都挂上黑板,鼓捣起了什么“高效课堂”。人家时兴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外面流行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随风唱柳,照猫画虎。再如,功利主义泛滥,弄虚作假成风。读书人不读书也就罢了,教书人不读书情何以堪?眼睛只盯着分数与升学率,其他概不关心;把工作当成面子活,蒙食、混饭吃者大有人在;无利不起早,只做于己有利的事情,为了一己之私,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更毋须顾及教师和教育形象;作起假来脸不红、心不跳,公开课作假,写论文作假,搞研究作假,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不能作假的、还有什么不敢作假的。
二是倦怠。教师工作倦怠问题可谓老生常谈,但却没有因此而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可见的改观,反倒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这从另一个侧面恰好映衬出“麻木不仁,冷酷无情”的教育生态现状。有不止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工作倦怠现象普遍存在且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工作热情不高,“激情燃烧的岁月”早已远去,视工作如上刑,一提工作就闹心;工作缺乏进取心,心思没有用到本职工作上,业务钻研不够,成长动力不足,把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当成额外负担而怀有抵触情绪;整天牢骚满腹、怨气冲天,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以及跟领导的关系紧张,工作效率不高,教学质量低下;个别教师因工作倦怠而影响身心健康,导致严重疾患以及其他附带后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之外的原因。
三是苦逼。“苦逼”本是佛教用语,意即为苦所逼迫,《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用其来表述教师的生存状态是再贴切也不过的了,现被广泛引作网络用语。主要表现为:无可奈何,面对严峻的教育现实而无力改变、回天乏术;迷茫困惑,失去自我、不知自己在何处,迷失方向、不知出路在哪里;苦闷无助,日日苦苦煎熬,不知何时方能出离;纠结甚至是心灵扭曲,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两面人格,某些教师身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反教育、反人性倾向,体罚、心罚学生现象时有发生,寻不到发泄情绪的出口,便跑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去释放、排解,我们在网上时常能见到这样的教师,一言不和便恶语相加。教师想这样吗?没有一个教师成心想这样。严酷的教育现实都把人给挤兑成了什么样子。
这就是我眼中的教育生态!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