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并非随手写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6-5 10:41
标题: 并非随手写
并非随手写        二月兰
读书、写字也是件力气活,这是慧常说的一句话。现在,我对这句话越来越有感受,因为我竟然也和她一样心儿开始哆嗦。
长假期间,在我还有力气写字的日子,整理了两篇课堂实录,打算上班就发给谢老师,免得总是让他催促。他的催促,总让我怪不好意思的,其实,追本溯源,是深层次的不自信在作祟——我总不敢相信,我也能有专栏?其实,谢老师还鼓励我好好写,保持我的特色,明后年他们杂志社将计划出版个人专著呢。——这我可是当鼓励,更是当玩笑听的。
我很争气,在最后两天终于打开了电脑,并且如期完成了,一切还很顺利。真得感谢九月的勤快,没有犯拖延症,利利索索完成了一篇半。剩下的只是修改、完善及思想的渗透,完成未完成的部分。为此,很有成就感。其实想想也好笑,我也就这点出息。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当我期待有力气能够干我的体力活时,我的力气来了;当我决定一上班就发课例的生活,谢老师催稿的留言来了。马上整理照片,连同课例一起发过去了,心里如释重负自不待言。
这次,我的课后反思记录的是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中的《最后的姿势》《船长》。这单元,除此之外还有一篇《爱之链》。再三揣摩这组课文,觉得真的非常有意思,具有鲜明的特色。
《最后的姿势》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写的是汶川地震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保护学生的故事。而《船长》和《爱之链》则是是国外的小说。
地域不同,赋予的价值也不相同。
我毫不质疑,在灾难来临的时候,那许许多多个为了孩子献出自己生命的老师,都是出自本能发自肺腑地挺身而出,张开羽翼保护我们的学生,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可谭千秋老师的最后一课真的在上“生命的价值”吗?如果不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创造这样的充满政治意味的文章,无限地将“人”放置得这么高、这么远、这么神圣,塑造出这样高、大、全的人物?如果不是,是不是谭老师恪尽职守、大爱无私的形象就打了折扣?是不是布局非得如此“别致”,形象才会高大、丰满?
《船长》是雨果的作品,刻画了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哈尔威船长。
无论什么时候,船长的言行都有着直抵心扉的震撼。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文中没有一个提示语,干净利索,果断有力。
雨果运用这“电报式”的语言有何用意?这20分钟真的够了吗?
——船长这是在给大家吃的一颗定心丸啊。他想让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在第一时间得到完整的及时的事件信息。越是透明,越是公开,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们的恐慌。这时候,他再提出男人先走开枪打死的命令,大家也就能够接受了,因为大家觉得每个人都是能够安全脱险的。
船长为什么要视死如归、以身殉职?——这和古老的“船长荣誉”规则有关。忠于职守的船长,都具有船在人在的信念,精神上达到了人船合一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使船长爱船如命。当船出现危险时,船长就会毫不犹豫地不顾惜自家性命。
船长哈尔威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责任与道义,诠释了船长这种职业的操守。这也是船长历来备受人们敬重的原因,因此也只有德高望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人才能担此重任。
而且,这样悲剧式的结尾更让人震撼。
《爱之链》则讲了个最为平凡的故事,关注的是最低层人的生活。
下岗的乔依,心里很是凄凉,开着他的破汽车在乡间小路上颠簸,雪花裹挟着卷进他的车子。
在这个风雪交加的晚上,在这条偏僻的乡间小路上,他无偿帮助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妇人修车,并拒绝了她的酬劳。他说帮助别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以前也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他希望老妇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一点帮助。爱之链在传递,受惠的竟然是乔依的妻子。
故事的结尾意味深长。女店主说:“亲爱的,乔依……”
这个故事,有环境烘托,有细节描摹,凄凉之情溢满字里行间,真诚的援助倾注在举手投足之间,欣喜之情也充满了眉宇之间。没有慷慨激昂,温暖却在肆意流淌。这样的文字含蓄、温暖,是对思想的熏陶,是对灵魂的净化。
这样的故事会发生在我们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吗?
改编自真实故事的《泰坦尼克号》上,逃生的绝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危难来临,优雅的音乐仍然在流淌,这样的画面震撼力实在不亚于那多少级的地震的。
不会忘记曾经发生在克拉玛依这个地方的伤痛。“让领导先走”是号召,躲进厕反锁不让别人进的是成人,最终无辜献出生命的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
曾经读过篇小文,大概说的是初到国外的老爸散步时看到地上的小硬币,总会乐滋滋地捡起来,也会炫耀自己的小收获。后来得知这是人们故意为之,希望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来解决人们的燃眉之急,或坐车,或供流浪汉购买食物。当老爸知道真相后,再也不捡那些美分了,而且加入了这样的行列。
不知道这是真是假,总之,在瞬间被感动了。如此关注弱势群体,如此注重小善,这样的社会怎么可能不温馨呢?他们的未来怎么会没有希望呢?
真不喜欢带着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字。如文质先生讲的,我们的教材中包含着太多不该有的东西,譬如:死。
但作为文本,这样的课文我们又如何能够不教呢?那么如何教,便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了。如看云妹妹说的:且不看这文本的政治意味,我们只做语文的事。站在孩子语文的立场上,抛开那些大的教育思想,只奔赴我的语文阵地,用好教材的这份快意,足以填补课堂以外的迷茫和无趣。
学习谭千秋的故事,我是这样来进行收束的——
课文学到这里该结束了。我想请问大家读完这篇课文你心中是否有点疑惑?我倒是有个小问号,想听听大家的观点:灾难来临时,谭老师真的在上“人生的价值”一课吗?如果不是,你怎么想?
很高兴听到大家这样的观点。有句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能够从文字中读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收获或者共鸣,这才是真读书。等我们学习完这一组课文,我们再来比较、鉴赏,看看什么样的文字最打动人,什么样的结尾最让人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认识了谭老师,为他的恪尽职守、无私大爱深深感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但我们的生活也不缺少感动。同意吗?好,今天作业写让你感动的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细节刻画,可以;环境渲染,可以;侧面烘托,可以。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可以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展现那感动的瞬间,我期待着你们的感动时刻。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