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尊重生命从尊重课堂里不同的声音开始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6-6 22:02
标题: 尊重生命从尊重课堂里不同的声音开始
尊重生命从尊重课堂里不同的声音开始
文|月满西楼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于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快乐学习、彰显个性已成为理想课堂的重要标志,但这也给教师掌控课堂带来更多的困扰和挑战。可以说无论是学校的教育管理还是教师的教学组织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怎样的管理和制度约束才能让我们学生的言行既符合社会规范,有不会因过度社会化而抑制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或者这里我用“掌控”这个词本身就是个错误,恰恰因为教师无法从传统的角色权威中走出来,教师对课堂里学生发出的个体的非标准答案的声音才常常感到恐慌。可笔者要说的是:其实这样的声音或许和我们期待的不同,但却是孩子生命存在的象征,这样的声音更需要用特别的爱特殊的方式被倾听——因为那是孩子心里唱响的另一首歌。
学生枫,每次上课总是喜欢接我的茬,刚开始因为他的“参与”着实让课堂“增色”不少,似乎气氛也因他的问题而变得轻松热烈。但渐渐地我发现他的参与更多的时候只是随性的,并且许多话题完全与课堂和教学无关,说得直接一点就像闹场,不仅影响了课堂秩序,也严重影响了我的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样的局面常常让我感到无奈、尴尬甚至愤怒。
比如有一次课堂上在谈到金属钋的时候我顺便介绍了居里夫人,谁料枫忽然冒出一句:“居里夫人萌不萌?”那一次我只当他是冷幽默,于是我也调侃他:“要不你亲自去看看?”惹得全班哄堂大笑。当这样的情形多了以后,我开始感到课堂有些失控了。
还有无数次,我在让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的时候,他总是不等我话音落地就喊出答案,为了尊重他我先前还是让他分享一下他选择某个答案的原因,而他的回答更是让我抓狂:我猜的,我感觉是这样。最初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我甚至还鼓励性地引导他:“’猜想’常常是创造奇迹的开始,但前提是不要急于下结论,如果能在猜想之后耐心寻找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你的猜想,那么你一定可以获得正确的结论。建议你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行吗?” 但我的宽容并不奏效,他依旧是这样天马行空地乱喊,甚至以此为乐。为了让他闭嘴,我不得采取冷处理,也就是对他的任何反应都不做回应,甚至直截了当的对他说:“你的答案可以忽略。”几个回合后果不其然,因为无趣他开始伏案而眠。课堂因此安静下来,那时候我甚至在内心欢呼自己的胜利。  
让枫彻底闭上嘴是在一次《沟通让爱传递》的主题会上,我请来了前一届毕业生姗和她母亲来班级分享他们母女从冲突到和谐的经历和故事,在谈到一次漂流经历中母女落水后彼此互救的场景,当时我和同学们正沉浸在这份感动的时候,枫却冷不丁问一句:死了没?那场面的尴尬可想而知,我想那一次我的眼神一定很可怕,同时我还用异样的声音吼了一句:“请你闭嘴,否则我会让你离开教室!”从此枫开始淡出我的视线,直到那个学期结束,我再没有听到他的声音。
但我的内心并未因此获得平静,虽然课堂因为他的沉默而变得有序高效,但那张毫无生气脸,孤独而落寞背影,还有课间对四周的嘈杂毫无知觉的伏案而眠的他还是不停地刺痛我的心。我常常在想:那是个活着的生命吗?他的内心是否也有痛?他是否能够感受到存在的快乐?如果他是我的孩子情况会怎样呢?这样的问题让我如坐针毡。我开始了如下的思考:
1、从个体的角度来看,能够自由表达个人情绪和意见其含义远超过了思维训练和活跃课堂气氛的范围,虽然可能有扰乱课堂秩序之嫌,但至少个体尚有与外界沟通和融入的愿望。甚至学生课堂的放松和随性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个体对教师的情感依赖和信任程度。心理学家罗杰斯就说过:“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现在想来更多的时候这样的“捣乱”多是源于后者的心理基础。
2、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学生不能配合教学和管理,可以说正是反映了个体对权威管理的反叛,或者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体的个性需要与学校的社会化要求之间的冲突。而这正是对学校管理的完善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思路,也能是教师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的契机。
3、在公众场合对一个学生的行为进行扼制,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但同时也可能给予群体一个单一的价值取向的暗示。有时课堂秩序井然和高效课堂是以牺牲学生的好奇心、表达欲和积极、主动思考为代价的。
枫的沉默就是最好的明证:枫是喜欢我的,所以在课堂上有些放纵和随心所欲;而他的不切实际正体现了他对学习缺乏兴趣,但仍试图参与或渴望被关注,至少他不希望被集体忽略;但我的冷处理热嘲讽彻底打败了他的热情和信心,于是他不再用期待的眼神看我,也不再有表达的热情和欲望,他甚至已经完全把自己与世界隔离。事实上我并没有赢,我不仅输掉了一个孩子对我纯真的信任和爱,也因为我过于强调群体的价值观而弱化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课堂仅仅成为传授知识的地方,却忽略了生命的存在比知识更重要,忽略生命的充分表达才能彰显生命更多的色彩和价值。
枫的改变是从去年的春天我邀请他和几个孩子一起去森林公园看桃花开始的,我们间更多的对话已经从课堂转到了手机短信上,虽然他依旧很难专注学习,但已经开始尝试做笔记,也不再胡乱说话,阳光般的笑容也重新又回到了他的脸上。我看到了一个生命的复苏,更感受到了一个生命被尊重的快乐和自我改变的力量。
所以,尊重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声音吧,即使那发出的声音偏离了轨道,但我们要相信爱会领他回家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