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教育写作: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工作室    时间: 2014-3-14 21:21
标题: 教育写作: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
教育写作: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


  ■  彭红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
  一、实践中写作,写教育实践
  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也不在于过程中的脱产培训,而在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一座丰富的宝藏,有待于我们去挖掘和开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过程,其实就是针对性极强的实践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教师的劳动,按其本性来说,按其内部逻辑说,离开科研因素是不可思议的。” 教师如果把教育教学过程作为科研过程,把自身和受教育者作为研究对象,就会觉得教育教学不再是痛苦的事,而是极具诱惑和情趣的。教师天天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必然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再从中捕捉到“新鲜”的写作素材,就能形成好文章。
  二、反思中写作,写问题反思
  反思是紧随教育实践的,它是通过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反思自己和别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也是获取写作资料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反思,就能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还能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师不经常反思,即使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功之后,也很容易出现停滞性的“高原反应”。
  一堂课或一次活动结束后,对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回顾、思考、总结,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写成反思性文章,就能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从而获得规律性认识,提高教育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越来越合理。
  一线教师要通过反思教学实践去收集写作资料。有的教师很注重学习,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平时喜欢动脑筋,经常有一些新的点子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但是到了学期末需要写文章时还是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平时不善于记录。在实践的时候想法很多,但如果不及时加以记录和整理,时间长了以后,丰富的想法逐渐淡忘了,到写作时再回忆,就难以写得具体而充实。因此,平时注意及时记录自己的学习所得及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为将来的写作积累丰富而鲜活的素材,是教育写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研究非常重要的环节。
  三、现象中写作,写教育现象
  包罗万象的社会现实,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研究内容。如何从中找到写作素材,使之变成文章,则有一个角度的切入、经验的提升和理性的思考。一线教师每天接触的是大量活生生的教育现实,是一群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是鲜活而参差多态的教育教学案例。这些鲜活材料都是教育写作最好的材料。教育的“大政方针”,教育教学的客观现状,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一堂课上发生的有趣的或者尴尬的事,对某个学生所进行的教育事件,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同行之间甚至非同行之间有关教育的谈话,都有可以写的内容。
  教师要在阅读中写作,写阅读心得。在阅读文献、报刊时,如果敢于对观点、角度、新意、疏漏等进行剖析、怀疑,并在怀疑中吸收,就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样,自然会从中受到启迪,或从中发现问题,或从中找出更具新意,甚至更前沿的研究内容,将其形成文字,也是极好的教育写作形式。
  教师没有精力写纯理论文章,但不能因此而放弃写文章。对那些从身边教育教学实践中升华而成的文章,教师不但应该写,而且能写得好,它能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越来越合理,使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提高,使教师的教学素养不断提升。
  (作者系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校校长)

作者: 管季超工作室    时间: 2014-3-14 21:23
专业写作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读《教师成长那些事》有感
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   宋君
暑假,静静地阅读着广东潮安县金石大寨中学林金炎老师的《教师成长那些事》(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无论是本书的上篇“教育成长,悟出那个哲理”,中篇“学生成长,记录那些故事”,还是下篇“专业成长,寻找哪个‘好我’”,都让我从书中感受到了成长的力量。让我再次思考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到底来自哪里?而从《教师成长那些事》这本书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专业的教师写作。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专业写作,让林老师改变了自己的思想,改变着自己的行走方式。通过文中记录的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反思、一点点感悟,我们都能读到他对教育的思考,更智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都渴望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而教师的教育智慧到底来自于哪里呢?我想更多的是来自深度的反思。[1]
这让我回想起在学习《拨一拨》一课时,王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的:
师: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生1:中间有一个零或者两个零,读时只读一个零。例如5003读作五千零三。
生2:为什么2003年常常读作二零零三年?
课堂是活的,能不断生成丰富的资源,课堂中学生的质疑是教师积极利用的一个有效资源。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2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此时,教师要敏锐地捕捉这些资源并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新的资源,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观点的交锋中和情景的共鸣中,迸发出新的火花,从而把课堂教学一步步推向深入,使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共同得到发展。
  有一次,我们班进行第二单元测试,在批改张杰的试卷时,由于我的疏忽把一个错误的题目批改对了。于是,我修改了一下,把他的成绩改低了。改过没有多长时间,他就在课堂上痛哭流涕……下课了,同学们都走出了教室,我走近张杰,耐心地问道:“张杰,你怎么了?有什么与宋老师说的吗?”当时他只是说:“没什么,没什么!”我就半开玩笑地说:“男子汉,就因为这点小事就哭鼻子……”我还没说完,他就抢着回答道:“不是,宋老师,我觉得我没考好,对不起老师。”我听了心中一下温暖了许多,我接着说:“哦!原来是这样的。看到你哭,宋老师也很伤心,但听了你刚才的心里话,我很高兴!因为你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想想也是,记得上学期我刚教这个班的时候,张杰就连续好几次考了满分,特别的自豪,而这个学期连续两次没考满分,对他的确是一个“打击”。对于一个人而言,人生路上充满变数,不可能事事自己永远第一,适当的挫折对他而言也许是一件好事,也许会让他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
    也许是心灵的巧合,也许是心灵的默契,在我正准备将随笔发到班级博客时,我收到了张杰给我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尊敬的宋老师:
您好!
您看到这封信很惊奇吧!我自己也惊奇为什么给您写这封信,但我还是写了这封信。我非常喜欢数学,但不知道为什么总考不好。说实话,如果我长大当老师,我绝对当数学教师,因为数学在我心中的地位很高。老师,昨天都怪我不会说话,但我以后会一心一意地学好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您最爱数学的学生张杰
2011年3月23日
读着孩子给我的信,我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对于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而言,收到孩子这么一份信任我怎能不感动。我心中好自豪,有这样爱数学的学生!
例如,我采用学生个案跟踪的形式,从教育的角度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学生个案跟踪是教师反思教育实践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认真地坚持而不中断地做学生成长记录的个案积累,能大大增加自身的经验积累,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对学生的进步成长也将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生个案跟踪,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已经逐步开始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了。通过学生个案跟踪,我开始用研究者的眼光关注每一位儿童。
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正是我进行着专业的书写,记录下了我和学生一起研究的过程,在专业书写中梳理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教育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正是这样的专业写作,促进了我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超越自我。
转眼间,我已经参加工作已经有18个年头,蓦然回首,我很清楚现在能有一些微薄的成绩,主要是因为身处在一个很好的大环境中,有一批成熟、睿智的老师在我蹒跚学步时就给了我很好的指导与扶持。尤其是专业写作,让我收获着成长的力量。作为教师,在专业书写的过程中,我有一种成长的喜悦,从随笔的不知写什么到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再到对一些思考有更深的思考,对一个问题连续不断地追问,书写课题研究状态下的思考。回顾专业书写的过程,分享着林老师专业书写的思考和建议,让我慢慢地懂得:坚持是一种智慧。
在进行专业书写的过程中,促使我不断的进行深入思考,并留下自己思考的声音;在进行专业书写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感悟及时梳理,坚持记录下来。进行专业书写,是积累自己教学的素材,研究自己的教学,让教师更有智慧地教书育人;进行专业书写,基于教学,在教学中,为了教学而进行书写,是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进行专业书写可以改变我们教师的行走方式,它是教师生命成长历程的见证,是教师研究生涯的见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见证,是教师收获智慧的记录。在这里,有教师对自己专业生涯的设计,有教师收获的幸福,有教师苦恼的诉说,有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
书写教学随笔,可以梳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展开深入地剖析和思考。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讲出来,讲出来的东西记下来。写,其实只是个手段,而不是目的。当我们把写作为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手段的时候,写的过程必然会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2]
每日一篇,我会继续写下去,因为坚持每日书写能提高我的生命质量。专业书写,让心灵在反思中感悟,让笔尖静静地流淌,让思考在过程中彰显,让智慧在书写中获取。专业的书写,不仅能对教育教学有深度的思考,而且可以使教师在梳理中彰显自己的教学特色,乃至教育思想。
正是基于这样的专业写作,让我带着浓烈的思考,促进了我自身的专业成长,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在思考中追求卓越。让智慧回归教育,让专业写作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在深度反思中追求有智慧的教育。




[1]宋君. 追求有智慧的教育[N]教育时报·课改导刊,2013-1-2

[2] 引用宋君在2008年金水区教育教学工作会现场发言材料《读书、写作、研究,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有修改。



作者: 管季超工作室    时间: 2014-3-14 21:24
组建教育写作团队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以教育写作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江西省广丰县桐畈小学    李保伟
    叶澜教授说:“一位老师抄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为名师,而连续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则很可能成为名师。”她一语道出了“反思”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特别是经常性、系统性地反思能够让老师充分地认识自我,冲破狭隘的经验限制,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然而,教师反思的主要呈现方式是什么呢?是文字。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研究特别倡导老师用朴实的文字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因此,在教师用文字反思的同时,其实就已经在进行着一项重要的活动——写作。写作是教学研究的一种新形态,因为写作可以让人静下心,或梳理一天的教学生活,或记录课堂的精彩片断,或憧憬美好的教育明天。通过让教师写作,实现以文抒心,以文促研,以文字帮助和促进每个教师深入思考教学,反思教学,实践教学。让自己时常处在一种思考、研究、幸福、成长的状态中。综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教学大师,他们成长历程中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是:善于思考,勤于写作。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以“教育写作”为切入点,通过组建教育写作团队,展开实践研究,引领教师幸福成长。
一、志趣相投,组建团队
    2007年10月17日,我校一群热爱研究,爱好写作,渴望成长的教师欢聚一堂,在科研处蒋主任的主持下,进行了组建教育写作团队的启动仪式。首先由我代表学校向大家郑重宣布教育写作团队正式成立,并详细讲述了教育写作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接着,大家通过讨论,推荐了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毛妃琴老师作为教育写作团队的“团长”。由她具体负责团队的工作。最后,团队的各位成员还就如何进行教学写作,如何加强团队工作交流了思想,提出了意见。
二、健全机制,实践探索
    为加强教育写作团队工作,促进团队的健康发展。我们大胆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地健全工作机制。
1、建立电子信箱
    我们以“教育写作团队”的汉字拼音首字母在网易上建立了一个公共邮箱
——jyxztd@163.com。在公共邮箱内,我们创设了“教师投稿作品”、“信息公告”、“美文共赏”、“各教育报刊社回复”等文件夹。同时我们还将全国主要的各教育报刊的投稿邮箱地址分门别类地收录于通讯录内。这样,团队的成员除了向邮箱发送自己的文章外,还可以通过公用密码进入邮箱学习研讨、投稿交流。为进一步扩大“公共邮箱”的影响力,向外界介绍宣传的团队。我们要求教师投稿时尽量用公共邮箱。同时,我们还在公共邮箱上设置了一个回复,主要是简单介绍我们的写作团队。这样一来,公共邮箱便成为了团队交流学习的平台、沟通外界的桥梁。
2、注重机制建设
①注重工作规划
    目标是工作的导航。每个学期初,团队成员在毛妃琴团长的召集下,聚集一堂商讨团队的工作目标、重点、内容。最后确定1人,依据大家的意见,撰写出团队的学期工作计划,然后按照计划,不折不扣地开展团队的各项工作。
②注重制度保障
    首先是学习研讨制度,我们将每个星期一晚作为写作团队的集体学习研讨时间,原则上要求团队成员都要准时参加。集体学习研讨时间的主要内容分三大块。第一块是集体学习,团队共同学习有关写作方面的文章。如《撰稿成功的密籍》,《小学教学》教育文稿写作辅导栏目中每篇文章及《应用与写作》都是我们的必学内容。在学习中,我们关于教育写作的思路更清晰了,眼界更开阔了。第二块是交流研讨,团队成员拿出自己撰写好教育文稿供大家学习交流,然后由大家提出修改意见。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团队成员已发表了的文章都是在大家真诚帮助下修改出来的。第三块是资源共享,主要是团队成员互相介绍一些美文,写作经验,征文信息等,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效果。
    其次是写作投稿制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保证写作团队活水有源,我们要求团队成员每两周至少要围绕教学实践撰一篇教育文稿(可以是教学论、教育随笔、教学设计等),经集体修改后再投到公共信箱,再由毛妃琴团长根据文章特点,用公共信箱投到相关的教育报刊。
③注重文化建设
    一个优秀的团队势必需要优秀的文化熏陶。经过团队各位成员的商议,我们确定了团队的宗旨是“用心写作、沁润教育”,目标是“打造魅力社团、引领桐小教育”。在这一文化价值的引领下,我们更进一步明确了自己 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努力的方向和价值。我们不光要围绕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作,还要关注学校工作,主动提炼总结,让自己成为学校的“特约记者”,让团队成为学校的“宣传部”。例如:在学校评选“五大魅力教师”时,团队的各位成员就主动承担起为“魅力教师”总结事迹,撰写典型材料的任务。
3、办好团队刊物
    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同伴互助、交流展示的平台。我们以“教育写作团队”为中坚力量,创办了一份校级刊物——《魅力教苑》。内设信息动态、教学随笔、教学探航、魅力课堂、魅力教师等栏目。团队的每个成员既是刊物的骨干作者,更是刊物的责任编辑。《魅力教苑》都是团队成员或其他教师自己最真实的文章,展示给大家的也就更真实生动了。通过《魅力教苑》,让团队成员得到了作者和编辑的双重角色体验,进一步促进了教师去思考去写作,让他们从中收获成长与快乐。《魅力教苑》还为写作团队收集了一大批优秀稿件,凡是投给《魅力教苑》编辑部的稿件,能达到发表的条件的我们会尽快给予发表。未达到的,我们会组织人员进行修改,帮助发表。在校刊物发表后,我们还主动把这些文章投给全国相应的教育报刊,努力向更高层次的教育媒体上发表。
三、外界沟通,相约成功
    我们立足强化舆论宣传,优化团队各项工作,为写作团队的外部内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不断加强团队的内部建设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团队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为开阔教师视野,我们时时关注全国各大报刊社的工作动态,凡是他们有相应的活动我们都想方设法去参加。近一年来,我们先后起赴杭州、南京、井冈山等地参加了相关报刊社的举办的有关活动。特别今年暑期由江西教育期刊社在井冈山举办的“全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暨《江西教育》作者培训班”。毛妃琴老师就主动抓住交流的机会,向江西教育的各位编辑宣传介绍了团队的工作,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在活动中毛妃琴教师还就“教育写作团队”的工作作了经验介绍,引起了与会教师的强烈反响。
    现在团队成员都养成了一种主动向外界宣传、介绍团队的习惯,养成了主动与各教育报刊社的编辑沟通联系的习惯。
    正由于我们关心教育,用心写作,善于沟通。团队成立不到一年,就有10多篇教育论文、教学随笔、教学设计发表于《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小学德育》、《江西教育》、《中国教师报》等教育报刊上。
四、成功分享,愿景引领
    对于教师来说,能让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是一种莫大的成功与自豪。在团队内,我们有一项很有意思的做法,凡是某教师有文章发表了,在集体活动时,一定要请客(请大家吃东西),进行“成功分享”。此外,学校也十分注重将这种成功体验进行放大、辐射,让身边的每个人感受成功。只要有教师的文章发表了,学校便及时在校光荣榜上宣传,教师例会上表扬,让发表的文章的教师感到被欣赏被尊重,用“誉动力”激发教师继续写作的兴趣。同时,也为那些想写而未写的教师树立榜样和目标,让他们从身边的榜样身上寻找到动力。现在,学校的写作团队已从团队走向校园走出校外——学校的许多中老年教师也跃跃欲试,开始尝教育写作,而校外的一些有志之士,也纷纷表示,渴望加入我们的团队……
    虽然,我们的团队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团队的发展势头很强,后劲很足。仅本学期,团队的十二位成员中,就有1人被评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1人获上饶市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一名,有一半多人获县优秀教师。

作者: 管季超工作室    时间: 2014-3-14 21:25
我区举行“我们的教育梦暨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论坛”
来源:进修学校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2日

http://www.eqedu.net.cn/Article/jyzy/2013/12/02/33586.html

论坛现场
聘请与会专家为我区多彩教育博客团队指导专家
        为畅谈教育梦想,交流写作经验,拓展教育视域,提升写作水平,进一步助推我区教师专业成长, 11月29日至30日,以“我们的中国梦暨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在长江东路小学报告厅举行。二七区教体局副局长孙岩梅,郑州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各名师工作站(室)主持人,骨干教师及多彩博客团队成员共三百余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良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凤凰网十大洞察力博主许锡良,国家级名师、“1+1”教育论坛知名博主孙明霞,教师之友网站创办人管季超,《教师博览》杂志社社长薛农基、副社长方新田等多位全国知名教育教学专家,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他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联袂为我区教师奉献了四场风格迥异、异彩纷呈的讲座,博得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其中刘良华、许锡良两位教授的专题讲座以其幽默、个性的语言,通过案例介绍和经验共享,让我区教师广泛了解国内外教育和博客的趋势和发展状况;在交流研讨环节中,专家和参会教师面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沟通分享,方新田副社长就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怎样投稿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孙明霞、管季超老师在分享经验的同时,还分别对我区多位教师的博客及其撰写的优秀反思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整个论坛活动气氛活跃,互动热烈,掌声、笑声不断。
        论坛期间,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积极与论坛专家、教授座谈、沟通和交流,介绍和展示了我区在“三三”名师培养模式下所结集的精品反思集,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他们欣然接受我区邀请,成为多彩教育博客团队指导专家,《教师博览》杂志社授牌我区为“阅读与写作基地”。
        在中国梦·教育梦的大背景下,此次论坛,不仅拓展了我区教师的教育视域,提升其教育理论素养和博客写作能力,也充分展示了我区基于博客的反思行走所取得的靓丽成果,进一步扩大了“二七博客现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必将打开在不同阶段创造不同风景的新格局,以博客为平台全面实现新的突破,助推“多彩教育”梦想美丽飞翔!




作者: 管季超工作室    时间: 2014-3-14 21:26
论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蔡春  易凌云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2006年第9期   

[摘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反思与学习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是促成中小学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与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自我存在的彰显、一种思维的训练、一种个人知识的管理、一种反思习惯的养成: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亦是一种教育科研的基本方式,这使“教师成为研究者’’获得了其基本的现实性。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随机写作,要求教师保持对教育学世界的敏感性与亲切性.以质朴、简单、直接的语言及描述性语言呈现生活世界,要求教师在不断“重写”的过程中实现“描述”与“解释”的统一。通过生活体验写作,中小学教师将成为一个敏行的教育学实践者。
[关键词]现象学;教师专业发展;生活体验写作
[作者简介]蔡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北京 100037);易凌云,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北京100088)
    反思与学习使人始终自觉地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反思与学习。反思与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只是原则层面的概念,有许多操作层面的具体方法可以促成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与学习。基于现象学教育学的生活体验写作是教师实现有效反思与学习的重要方式。
一、什么是生活体验写作
    人通过自身的参与或实践建立起人与世界的意义联系,因而,“体验”必然是“生命”在体验,“生活体验”就是“生命体验”,体验属于发生现象学的基本范畴与领域。体验的基本内涵有两点。其一,所发生的事件正在进行着,或者说,某事件发生时,“我”正好在场,体验总要求人生活在“现在”,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着的、关联着的“两者之间”的意义世界。体验总带有直接性,是“我”亲历某一事件时在意识中发生的一切:感知、印象、情绪、想象、思维等,它是由“我”与世界相遇时直接给定的。其二,体验总意味着一种结果、一种延续——“我”经历的事情总积淀在“我”的经验中,并影响着“我”对其他事件的“经历”。在此意义上,体验使人生活在“过去”与“未来”。体验是一种正在进行时的经历,而体验的结果的固定化或结构化就是“经验”。因此,从表面上看,正在进行着的体验似乎无法“反省”,但事实上,通过体验,我们所把握的不仅仅是“现在”的一个时问点,而是时间的连续性本身——因为“体验不仅是某种现在之物,在它对现在的意识中已经包含了过去和将来。”①体验流所构筑的,便是历史(或世界),它既是时间流,也是生命流。
    “描述”是现象学的基本方法。描述意味着一种用语言符号来系统有序地显示实事状态的方法,直观性是描述方法的第一特征。因为体验是流,总是变动不居,正如胡塞尔指出的,“不可能设想将一种确定的概念和术语加于任何一种流动的具体物上”,②在这一意义上,描述天然就与体验有某种内在的契合性.描述就是体验的“表达”。另一方面,由于“悬置”,由于“前概念化”,作为方法的现象学描述必然是一种富有开放特性的方法,它保证了“我”永远对新的可能性的开放,这是一种对可能世界的捍卫。因此,尽管体验的内容在不断变更,但这种为现实世界所充实、为可能世界所指引的状态始终是“我”的生存状态,这也许就是生活体验描述最根本的追求所在。
    生活体验写作不是那种“把思想呈现于纸上”的写作,而是用语言符号对生活体验进行“如其所显现般”的描述,教师生活体验写作就是教师把在日常专业生活中的体验用文字描述出来,这是一种前结构化的、前概念化(非固定化或非特定化)的描述。当然,这并不是说现象学描述就不使用概念,而只是说,在现象学的研究取向中,描述以现象学的“悬置”为前提。因而,生活体验描述不是概念地、思辨地、先人为主地阐明与“我”关联着的世界,而是描述一个一切有赖于“相遇”而诞生的即时世界。
    生活体验写作所描述的都是个体的感受,并不具备普适性,也许在众多的生活体验写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别人的感受,或与别人有同样的感受而不断地“点头”——“现象学的点头”。这种“点头”正是人类社会生活之所以可能的前提,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公共生活、公共领域、交往才是可能的。但从总体上来说,生活体验研究所诞生的是更多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正因为这样,意义世界才显得充盈而富有生机。
二、通过生活体验写作的教师专业发展
    在以“科研型教师”为专业发展方向这种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很多中小学教师在不停地写着一些以大学教授、专家的学理式学术论文为蓝本的研究论文。但无论如何模仿这种写作风格,他们的写作也无法呈现出那种旁征博引的学术气势,无法达至那种“宏大叙事”的效果。因此.这种写作对于他们认识教育世界及践行教育都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事实上,教师们应该进行另一种写作,即教师生活体验写作。教师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能从深层次上促进教师专业内生式发展的重要方式。
1.生活体验写作意味着自我存在的彰显
    一些教师有许多工作与生活故事,他们的一生似乎充满着“传奇”,而一些教师则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没有什么趣事,人生显得非常苍白。是他们的人生过于平凡吗?也许是的。但平凡的人生就没有故事吗?不会的。事实上,人生缺少的不是故事,而是回忆与反思——经验的激活与唤醒。生活体验写作将使一个人的一生变得更加丰富与实在。如果说,“阅读是一种治疗”,那么,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比阅读更加深刻的治疗。因为尽管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验到某种情感,但这终究是由别人的体验而激发的一种认同性体验,而生活体验写作,所唤醒的是“我”作为“我”的直接的存在性体验,它所建立起的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同与自我意向,这是一种对生命及其意义的体认。
    教师每天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一个体验流,人生也就是这些体验流的积淀,而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存在的表达——“我”与教育学世界相遇时的存在关系的具体化的表达。通过持续不断的生活体验写作,人的生活就是一种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的存在——有意识地追问存在意义的“我”的意向性生命意识及其表达,以此区别于一天又一天就这样“过”的、麻木的、“虚无”的存在状态。通过生活体验写作激起的反思,使“我”的存在状态变得更加明晰、丰富;通过生活体验写作,使“我”生活的“碎片”有机会用生命之“线”连接起来,使“我”有机会成为一个能被“我”意识到的整体的“我”。如果套用“我思故我在”,可以说,“我写故我在”——不是“存在”,而是“此在”。
2.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思维训练
    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体验的表达。人作为“符号的动物”,必然运用文字的、手势的或艺术的符号来表达。生活体验写作的表达媒介主要是文字,组织文字及思考表达结构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逻辑训练的过程。但生活体验写作绝不仅仅是一种“编写”技巧。就表达的内容而言,生活体验写作锻炼了我们“看”的能力——生活体验写作展示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⑧当作为反思性、回忆性描述的生活体验写作在要求对我们的体验进行重新构思、重新思考以便能够进行更精确、更生动、更深刻的描述的时候,生活体验写作也展示了我们的视域与洞察力的局限。于是,通过生活体验写作,将促成教师们在专业生活实践中更富有洞察力与敏感度的教育学实践。
    从思维方式上来说,有些人是用“嘴”思维的——只有在“说”的状态中,他的思维才是最活跃、最敏锐的——他可能“说”出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东西;而有些人则是用“指尖”思维的——只有当他拿着笔或摸着键盘的时候,他的思维才是流畅的、激荡的,他能“写”出从来没有“想”到的东西,因为当他“写”出某些观点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思维落后于笔端所流淌出的文字。生活体验写作即是一种通过“写”来进行的思维训练。
3.生活体验写作深化了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
    知识是教育实践的基本交往媒介,作为教育者的教师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教育实践的效果。教师所需要的知识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公共性知识,它表现为教师对某一具体学科(如物理、历史、法律等)既有成就的把握;其二为实践性个人知识,它主要指的是教师如何把这些学科的知识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教给学生,并促成学生发生意义学习知识。后者对于教师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这种帮助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个人实践知识,“有助于教师重构过去与未来以至于把握现在”,它“存在于教师以往的经验中,存在于教师现时的身心中,存在于未来的计划和行动中”。④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来自于对优秀教师的观察学习与模仿、来自于教师本人的琢磨与领悟;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终极表现就是教师的教育机智。
    每一位用心去“教”的教师都有丰富的个人实践知识教师生活体验写作即是一种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方式,它能重新组织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并将教师的内隐的、缄默的个人实践知识外显化,从而有效地促进教育行为的绩效。第一,每个教师每天都有许多富有教育学意义的切身感受,但由于体验都是即时的、当下的,通过教师生活体验写作,就可以将教师当下的、流动的体验固定下来——经验是凝固的体验,但同时亦是“活”的体验。通过生活体验写作所激发的敏感,教师可以对每天的体验加以整理并累积下来,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笔重要的财富,它们构成了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运算因子。第二,由于个人实践知识的缄默性、实践性、情境性、介入性等特征,教师的很大一部分个人实践知识未被外显化。⑤因此,尽管教师习以为常地、日复一日地运用这些个人实践知识成功地解决一个个的教育困境和教育问题,但教师对此却难以有明确的意识,以至于教师甚至不能感受到“我原来也曾经如此成功地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通过生活体验写作,可以使教师对自己日常运用的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缄默性个人实践知识显性化,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一种有意识反应的教学机智,而不仅仅是一种自发的问题解决。另外,通过生活体验写作使教师的实践知识显性化不仅能增加教师群体的知识存量,亦能有效地促成教师群体间的智识共享,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4.生活体验写作有利于反思习惯的养成
    “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得到公认,人们也找到了很多促进教师乏思的方法。生活体验写作即是一项切实可行、效果显著的反思方式——“写作迫使人持一种反思的态度。”⑦由于体验是当下的、即时的,如果不是历史效果的角度来考虑,当下体验的瞬间中不可能是反思性的。把体验描述出来,是一个文本化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为了写作.我们必须思考,但生活体验写作不是建构性思考,而是回忆性思考,通过生活体验写作,我们再次回到“那一刻”,再次回味“那一刻”,因而,生活体验写作必然是一种反思活动。
    通过教师生活体验写作所进行的反思,其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它是指向“对也童生活的境遇与事件的教育学意义的理解”⑧的反思.我们称之为“教育学反思”。教育学反是更多地强调教师学生的关系中,教师所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有利于他们成长,还是不利于他们的发展。生活体验写作通过最深层的教育学反思,将使教师养成一种“教育学反思”的意识与态度,从而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生活更加敏感,对自己的专业生活方式的教育学意义也更加明晰。而具备这种敏感特质的教师,就能抓住更多的“教育学时机”,从而能更有效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在这一意义上,范梅南认为,“教育学时机处于教育实践的核心”,使更多婀教师郡能抓住更多的教育学时机进行有效的教育.这正是”教育学”所要做的工作,因为“教育学本身就意味着优秀的教学”。⑨
    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强迫自己每天都写点自己的专业生活体验。一般而言,人们体验最深刻的时刻,当属于“危机”时刻与“成就”时刻。教师在一天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会造成教师的危机感.此时的体验对于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当然,教师一天中也会解决很多问题,由于任何问题都是独特的,因而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将是一种成就,但这些成就中,其教育学意义程度不一样。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教育学意义显著的“成就”或“危机”时刻的体验加以描述。
5.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教育研究形式
    把生活体验写作理解成一种研究形式,肯定会遭遇到这样的质问:教师把自己的专业生活体验描述出来就是研究吗?那到底什么是研究?
    一般而言,研究是为了增加对与我们关联或感兴趣的现象的理解而收集、分析信息(资料)的系统过程。⑩用最常用的话语来表达,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提升认识”。但在我们看来,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世界。“真正的哲学在于重新学会‘看’世界”,⑾“以自己为基础”的“作为世界的启示的现象学”最终指出了“看”世界的基本路标,即胡塞尔所提到的“发生现象学”与“结构现象学”。现象学视野中的世界,既是一个发生着的世界,也是一个结构化的世界:发生着的世界显现的是世界的丰富性、可能性与复杂性,而结构化的世界显现的是世界的简单性、秩序性与规律性。
    因此,研究主要做两件事:其一,找寻结构,其二,丰富意义。事实上,这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这一划分,与传统划分,即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有关联,但并不完全对应。并不是说质性研究就是丰富意义的研究,量化研究就是找寻结构的研究。因为质性研究既可以是丰富意义的研究,也可以是找寻结构的研究;而量化研究,可能主要属于找寻结构的研究,但其目的是要在“结构”与“意义”之问建立有效联系。同时,“结构”与“意义”只是两极的端点,任何研究都是在“找寻结构型研究”与“丰富意义型研究”所构筑的连续统一体上的二者兼备的研究,而居于中点的可能是“阐明观念型研究”。
    生活体验研究主要属于丰富意义的研究——“生活体验是意义的呼吸”,也可能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范梅南郑重地提醒到:我们忽视了写作与研究之间的关系。⑿生活体验写作将研究活动与反思行为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所以范梅南认为以日常生活体验研究为切入点的诠释现象学进路的人文科学研究与文本化的写作实践密不可分。⒀于是,生活体验写作也就成了“做”现象学的基本方式。
三、教师如何进行生活体验写作
    在繁忙的工作、生活当中,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如何进行生活体验写作?笔者认为,掌握基本写作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1.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随机写作
    生活体验研究与叙事研究不同,叙事研究属于找寻结构的研究——“为了发现结构或描写结构,叙事学研究者将叙事现象分解成组件,然后努力确定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⒁而生活体验写作则属于丰富意义的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与生活体验研究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活体验研究关注的是“体验”及其描述,而叙事研究关注的是“事件”及其结构。当然,生活体验研究可能会以“事件”为依托或背景,但“事件”不是生活体验研究的目标,当下的、即时的体验才是生活体验研究的出发点与焦点。
    既然不追求事件的完整性与结构,那么,教师生活体验写作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随机写作,没有特殊的文体要求,它可以是一小段纯粹的体验描述,也可以是一篇突出“我”的生活体验的教育小故事,也可以是一篇体验故事加理论反省的哲理小文等。很多教师在Blog上所进行的一些写作就属于生活体验写作。总之,生活体验写作不需要目前教师们正在追求的那种合乎学术规范的学术研究报告,生活体验写作的关键在于描述“那一刻”的“霎那间的世界”——“我”与教育学世界中的诸主体相遇时的那种身体感觉、那种心理状态、那种期待、那种震撼、那种想象……生活体验写作是意识流式的内心世界的再现。
2.生活体验写作要求教师保持对教育学世界的敏感性与亲切性
    找寻结构型研究所做的工作,是对具体关系的抽象化、形式化与结构化,而丰富意义型研究所做的工作,就是让我们体会到世界的复杂性与可能性,感受到意义世界的独特性与情境性。它恢复了“我”与教育学世界的直接而原初的、细腻而亲密的联系,这是一种共生的意义场域,我们将更充分、更真实地“在世界中”“存在”——“是其所是”的“此在”。
    现象学的基本指向在生活体验写作的要求中表现得非常明确,即恢复或保持对世界的敏感性与亲切性。日复一日的长期类似的工作,使教师们对自己的工作程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顺手,同时也越来越麻木。于是,“教育”在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中,就成了一种技术、一种技艺,而忽略了更根本的方面:教育乃是教师与儿童之问的相遇,教师应该对发生在自己与孩子间的种种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尽管某些事件教师已经经历了很多次,习以为常,但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却是头一次。教师只有保持这种“头一次”的敏感与亲切,才能给予每一次与孩子的遭遇以真正的“关注”——不是关于某物的“关注”,而是指向对象的“关注”,是一种“关注性进程”、一种“关注流”,也才能把每一次与孩子的相遇都衍变成一次“教育学时机”。⒂
    只有保持这种敏感与亲切,教师的专业生活才是新鲜的、充满活力的,教师的生活体验才有可能是丰富的、生动的、深刻的,生活体验写作也才可能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当然,生活体验写作不是目的,恰恰相反,生活体验写作使我们重新学会“看”世界。
3.生活体验写作要求以质朴、简单、直接的语词及描述性语言呈现生活体验
    目前,很多中小学教师在向大学教授、专家学者看齐的过程中,开始运用一些让同事们摸不着头脑的术语与引文,似乎走上了专业的学理式论文写作道路。在现象学教育学的视野中,这并不是一种进步,而是一种迷失——中小学教师自觉地或被诱导地自我迷失。应该明白的是,中小学教师们要研究的主要是所要传授知识的教育学意义,是如何更好地教,如何更有效地触动“我”的学生,如何让学生能更有效地学,等等。同时,教师们的研究范式主要应是丰富意义型研究,而不是发现结构型研究。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生活体验研究是最符合教师角色的研究,它不需要很多时间,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技巧,也不需要构思文本的结构与表现手法,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日常化、生活化的研究形式。
    生活体验写作在语言风格方面有自己的特点:生活体验描述只需要教师使用一些简单、直接的语词。但必须注意的是要坚持描述性语言,要提防解释性与归因性分析,并在事件描述中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那一刻”、“在场”的体验描述。⒃生活体验写作期望以这种简单直接的语言来展示直接的生活体验。另外,与叙事研究不同,叙事研究中的“写作”只是“言说”的“符号”(而“言说”只不过是“思想”的符号),⒄而生活体验中的“写作”通过将对世界的体验的描述,不仅使这个世界丰富化,同时也使得这个世界具体化,它能使我们更直接地达到被体验到的世界的变动不居的核心。
4.生活体验写作要求教师在不断“重写”的过程中,实现“描述”与“解释”的统一

    生活体验写作中的“重写”不是日常意义上的重新写作或修改,而是在对生活体验写作文本所呈现的体验“回顾”基础上的“改写”。通过改写,教师一方面修正自己的描述,使描述更加迫近“我”“那一刻”的原初体验;另一方面,回顾亦能强化“我”的体验及其意义感,从而使体验能真正融人到“我”的生命当中,甚至成为一种直觉能力。
    当然,“重写”过程无疑带有“解释”、“反思”的意味,而且更重要的是,“重写”使生活体验写作的“反思性写作”特质得到了全面的张扬。这即是说,生活体验写作本身具有“描述”与“解释”两重性。⒅“我”通过独特的生活体验“描述”丰富了生活经验、意义世界本身,“我”亦通过对生活体验的“解释”传递出了体验之于他人、自我与世界意味着什么。因此,可以说,“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重建理解与体验、反思与行动之间联系的人的存在方式。⒆生活体验写作将帮助教师成为一个富有教育学意蕴的敏行的“教育学”实践者。
注释:
               
①李超杰.理解生命——狄尔泰哲学引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111;谢地坤.走向精神科学之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62.
②张汝伦.现象学方法的多重含义[A].中国理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二辑:现象学方法[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798.42.
③7、13、18
④摩纳利-克莱丁宁.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3).
⑤庞丽娟,易凌云.论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及其外显化[j].教育研究,2005,(7).               
⑥Stephen Goutlay.TafKnon,ledge,TacKnowing 0r Behaznng7.OKLC,2002.Nonaka&Takeuchi.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0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71.
⑧⑨Max van Manen.The Ta甜0,Teaching.Ontario:the A1thouse Press,1993.41、40.
⑩威廉·维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4.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