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语文报-书法版》湖北组稿会-预 告=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7 13:58
标题: =《语文报-书法版》湖北组稿会-预 告=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4085343.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4085343.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4085343.html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7 14:00
《语文报-书法版》主编梁朱杏先生=湘鄂组稿行=

                        活  动  日  程



》》接待策划联络:《语文报-书法版》副主编管季超,江南编辑分部[筹]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48
》》在鄂组稿时间:2015年元月中旬[请关注《教师之友网》实时动态报道]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521&page=3#lastpost
          图文记录组稿行全程,推介晤面书法家和书法教师,推介到访过的书法教育特色学校。



》》活动内容:

=1,召开小型组稿会,会晤湖北湖南两省积极作者。

2,参观两省若干[书法教育特色学校],与重点作者面商改版后的编务工作。

3,[江南编辑分部]正式挂牌。

4,访问湖北孝感/湖南岳阳两市书法家协会。









教师生活365,朱文,2.5x2.5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7 14:10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
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管季超工作室】公益网站群:教师之友网。教师生活365。师慧园。精英教师博客网。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7 14:24
=★《语文报-书法版》梁朱杏湘鄂组稿行=


>在湘鄂两地各举行一次【组稿会】;


>到访湘鄂两省4-6所书法教育特色学校;


>到访孝感、岳阳两市书法家协会。


》》【管季超工作室】负责-组稿行-策划联络工作。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7 14:32



免长话费服务电话:400-027-8105,
移动电话:13971958105,
邮箱:
xnjyw123@163.com
QQ号:1309586706/349808152,
QQ群号:291179970,
微信号:jszywz

==客 串 硬 坛 留 痕


http://www.yingbishufa.com/YANJIU/gd_034.htm

对话李金河[之一]

http://www.yingbishufa.com/YANJIU/gd_033.htm
对话李金河[之二]

http://www.yingbishufa.com/YANJIU/guanjiichao01.htm
与当代知名硬笔书法家群的集体对话。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7 15:46
》》湖北组稿会-建议约请到会名单【供梁主编选择】:
   
--孝感市陡岗镇中心小学 曹继桥老师
-咸宁市咸安区南门永安小学 车红林老师
-浠水县实验小学 陈传国老师
-十堰市东风52小学 陈家林老师
-黄石市铁山区第三小学 陈建国老师
-孝昌县花园镇农庄小学 戴艳霞老师
-松滋市实验小学 甘廷辉老师
-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中心小学 黄海华老师
-安陆市府城紫金路小学 廖小辉老师
-仙桃市实验小学 刘江成老师
-黄石市中山小学 罗宏波老师
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 谭永胜老师
-武穴市实验小学 王必超老师
通山县通羊镇第四小学 王定君老师
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光谷六小 王华老师
孝南区实验小学 王建交老师
-大悟县王建鸿、陈剑老师
-安陆市陈彪、周毅老师
-孝南区【教师书协】副会长 周雄老师
-墨道书法-教育机构陆舍无老师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汤俊峰、梁逸鹏老师
-湖北工程学院左剑桥、李波老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7 20:02
http://xnjyw.haotui.com/
倡孝楹联书法欣赏

——评孝感市地方课程教材《中华孝文化通俗读本》中的几件书法作品
文/黄海华

     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叫楹帖、对联、对子,它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联中见对,对而能联,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包括春联、喜庆联、园林景点联、乔迁联等。五代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目前发观的第一副对联。古时,对联已广泛应用在楹柱上,并作装饰和交际庆吊之用,文人雅士更以赠联为乐事。楹联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具有以下特征:浓郁的民族性,深广的群众性,社会的实用性,多向的综合性。楹联在现代化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楹联书法,与中堂、条幅、横幅、斗方、扇面、册页一样,是书法家惯用的一种书法形式。它是由书法和对联相结合的艺术,把平面的对联语言形象生动、立体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书法既是楹联的文字载体,又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我们审视和评品一幅楹联书法作品,包括书法和对联两个层面,书法是直观的线条艺术,对联是内在的语言艺术。一幅好的楹联书法作品,既要有好联语的内涵支撑,又要有好书法的外观表现。联语借书法的笔韵墨趣,更显汉字多姿多彩的形体美,书法又因联语的字词优美,对仗工丽、音韵和谐、蕴含耐人寻味的诗意美。联语渗透并浓缩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与感悟,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书法借助笔墨线条的形质、力度、节奏、神采传递出人格、气质、情感。所以说,楹联书法,是书法和对联两种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品。
    下面我们来欣赏孝感本地书法家书写的一组以孝文化为内容的楹联书法作品。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48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48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48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48
=★双 赢:本站协办活动案例-★=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8 00:43
标题: =[组稿会]结束后,再喝一杯酒。。。。。。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8 00:47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8 00:48
=《师 慧 园》论坛寄托网络交流新追求
http://www.jssh365.cn/





《师慧园》是《教师生活365》网的【论坛版块】,她与[博客自治。区]一起,成为两个新的自由参与网络平台。


《教师生活365》,是全球中文网中,唯一定向服务于‘教师’群体的大型生活资讯服务门户网站。不是教学教研网。


《师慧园》论坛的栏目设计,兼顾‘教师’‘文化人’‘生活中的男女教师’等多个角度,是具‘教师’职业色彩的‘生活论坛’,以‘八小时之外’话题为主。


我们的价值体现,载体是互联网;我们努力构建思想的常识,希望您在这里:抽离时间的焦虑,击中当下的情绪,综合知识的运用,释放新的信息快感。


打造一个将视野放到全国,必然会跨域跨界跨年龄的新锐论坛,我们和你,你和我们,就是咱们,将联手打造出一个有灵魂的知识型趣味型生活型的品牌社群,一个最有思想最具进取精神最有发展潜质最有生活品位。。。的新的网络社区。

也许,《师慧园》能寄托我们对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敬业爱岗,生活多彩的社会公民的责任。


最有远见和主动性的魅力教师,会在这里。

我来了,你在哪里?
论坛博客

=开‘生活网’翘瞻俊彦/栽梧桐树静候凤凰===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8 00:54
【管季超工作室】建设及所属网媒管理-春节-研讨会发言片语

右起:著名肖像漫画家落子先生,万马园园长陈伟先生,管季超。




=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我们更重视‘内容’!在‘名’与‘实’两方面,‘实’才是根本!‘求真务实’是最要紧的。

=破除‘官授就一定正宗,就一定会出成果,就有影响力’的迷信!!看淡官授的荣誉,追求真的专业提升。
   《教师之友网》是管季超个人创办的,不是与十余家有影响力的媒体互换友链,达成了合作吗?

=学习提高是永远都要做的功课![管季超工作室]应该是一个跨地域跨学科的‘学习型团队’。

=要有持恒精神,不管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评价你,你只要认准自己干的事是有益于自身学识的提高,有益于教育事业的,就义无返顾勇往直前!也要有些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舍得吃苦,舍得‘吃亏’。眼睛皮跟前那点蝇头小利,那点小荣誉小虚名就把你绊住了,怎能成大器?!

=我们也要信任别人的判断力,有耐心等待。只要我们真的做得很棒,就会有欣赏者支持者加盟者。地球这么大,人口70亿,还怕没朋友?

=感谢这个言论较为自由的时代,感谢互联网,让我们能通过[自媒体]发出我们的微芒;
   感谢所有给我们设置障碍的人,不信任不合作的人,因为他们激励我们更加努力,而且非常带劲儿地干活儿!

=[管季超工作室]合作团队的每位成员,都要成为‘自学专家’,‘书迷’‘志愿者’。
   我们将自己打造成‘魅力人格体’,有种[敢于质疑,敢于抛弃眼前之利,敢于挑战学术难题];有趣[求知欲强,阳光的活泼的生活状态];有料[肚子里有货,脑袋里有思想,手上有功夫]。

=[管季超工作室]网媒建设,寄托着我们对知识/自由/未来/独立的向往,自媒体会帮助我们结识‘同一尺码’的同行者,可以放大传远我们的声音,可以帮我们挣脱羁绊走向远方!

=网络时代,有人喜欢苍井空叫她‘苍老师’,有人追捧芙蓉姐姐,还有的能接受干露露和她那不要脸的妈。怎么会没人看好支持帮助我们《教师之友网》这样有品位的专业学术网媒和《教师生活365》这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潜力网媒呢?[好像有点儿自夸啊,呵呵。。]不会的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8 01:06



==》准备与2014说再见
充满信心迎接
属于《语文报-书法版》的2015!!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8 01:28

笔墨三国
作者:宋诗婷 发布时间:2013-10-30



       2010年1月5日,日本东京,一年一度的新年儿童书法大赛在武道馆举行。日本除了注重书法教育,也十分注重书法交流。自1985年起,“中日友好少年少女书法交流会”连续27年组织日本青少年来华举办书法笔会。

       公元804年,日本第17支遣唐使团出使大唐,空海、最澄二位高僧随行。彼时,唐朝书法家颜真卿逝世20年,“颜体”字被竞相模仿。二位高僧一年后归返,带走数百部手抄本经书,同时,把“颜体”字带回日本。若干年后,空海、最澄与嵯峨天皇一起,在日本书道史上并称“三笔”。

       1958年,日本书法代表团第一次来中国,日本书法家以巨型毛笔书写特大号汉字,从未见过此气势的中国观众无不惊讶赞叹。30年后,西方当代艺术进入中国,自由奔放的日本少字数派书法被中国书法界推崇备至。

       韩国的三国时代,王室书院和贵族学堂开始讲授中国文学,汉字书法成为贵族时尚。韩国人一千多年来研习篆、隶、草、楷、行五书体,在本国建立了成熟的书法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去汉化”政策将汉字踢出韩国人的日常生活,韩国书艺与绘画、摄影一样成为纯粹的造型艺术。

       书法以汉字为依托,而汉字是中国人的发明。一千多年来,书法随佛经、儒学、画卷、诗经传入亚洲各国,尤以日本、韩国所受影响最深。这门艺术在日韩两国落地生根,嫁接出新的形式和理念,三国之间书法的交流与博弈随之而生。

       书法作为日本、韩国的外来文化,技法和规范显得不那么重要。

      释迦牟尼和孔子是书法艺术的布道者。在印刷术还未发明的隋唐以前,佛教经文的传播基本靠抄,古代高僧大多是半个王羲之。日韩两国的佛教文化由中国传入,邻国的“唐玄奘”们在抄经的同时掌握了汉字的书写技巧,成为第一批书法艺术的传播者。北宋以后,中国进入文官时代,儒家经典开始传播。印刷术的发明让官方文字有了统一的“宋体”,批量复制之外的书写成为艺术,“二王”、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家墨宝被奉为经典。

      在越来越频繁的交往中,日韩因袭了当时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书法品评在本国形成体系。当时的韩国人最爱赵孟頫的“赵体”,版刻印刷以赵体字为模板。而日本人最爱颜真卿的“颜体”,全因日本遣唐使往来频繁期间正是颜真卿最被推崇之时。

      中国人的书法以“法”为尊,尽管屡受外国文化影响,土生土长的文化有通向传统的一线牵,恪守古老的技法和规范依然是中国书法的第一重境界。书法作为日本、韩国的外来文化,技法和规范显得不那么重要。

      中国武术流传至琉球群岛变成空手道,茶文化东渡日本成为茶道,日本人遵循自己的文化传承习惯称书法为书道。日本的书道重在“道”,最先在日本皇室和贵族中间流传,后来成为在武士中间盛行的文化。书道在日本的传入与禅宗有关,传播过程中又受武士道精神影响,这让它多少有点信仰的味道。日本备受争议的前卫派书法大师井上有一一个“贫”字一写一辈子,这是对艺术的追求,但更像是某种宗教仪式,是对信仰的坚守。

      书法在韩国被称作书艺,“艺”不同“法”,更不同“道”,它是门艺术,也是种技艺。15世纪以前,韩国人没有自己的文字,汉字是他们的官方文字,书汉字者,皆为上品。韩国“去汉化”政策实施之后,汉字退出了韩国的主流文化,书法自然成为一门纯粹的艺术。“艺”少了份责任和义务,虽然小众,却不失情趣。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郑晓华教授在一次会议上碰到韩国教授,对方说,韩国人的国民性像铝锅,一烧就热,一放就凉,有种直来直去的质朴,这也正是韩国书艺的特色。


       西晋·索靖《出师颂》卷。2003年7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出价2200万元人民币,提前从北京嘉德购得《出师颂》。《出师颂》出自晋代书法家索靖之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书法孤品。恪守古老的技法和规范依然是中国书法的第一重境界。

      在日本,书法爱好者有上千万之多,每十个日本人就有一个能拿起毛笔像模像样地写几笔。

      经过上千年的本土化发展,书法在日本和韩国早已不被视为外来文化,成为日韩本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这门古老的中国艺术在他乡更受礼遇。

      在韩国,书艺是颇为盛行的民间艺术。拥有5000万人口的国家习字者近10万,各种规模的书法协会深入到区县级,不少韩国人有着较深的书法功底。“中韩建交之后,有大量韩国学生跑到中国来学习书法。那时候央美还在王府井,80年代末90年代初,来美院读书法本科和研究生的韩国学生很多,当时书法系的留学生是最多的,这批韩国学生回国后很多人成了书法教员,这对韩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影响很大。”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教授回忆道。

      近几年,这股“书法热”在韩国已经退去。1945年后,接受汉字教育的一代韩国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韩国人的亲美文化也开始占据主流位置,书法艺术的萧条在韩国有目共睹。“韩国受西方影响最多一百多年,但书法文化在韩国有上千年的历史,虽然文化在萧条,但根还在。”郑晓华教授说。

      和中国的大班授课不同,韩国百分之九十的书法教育是师徒式的。书法艺术发展的相对停滞,让韩国书法保留了一种略显驽钝的古风古韵。“我在韩国交流时欣赏到一些他们的书法作品,看他们的作品有时候不觉得是现代人的手笔,更像是民国文人笔下的字,很有传统的功力。”郑晓华教授说。

      在中国,网友惊叹于苍井空的书法造诣,但很少有人知道,苍老师并非一时兴起,人家在书法上有童子功。不仅是苍老师,书法对于大多数日本人来说都不陌生。在日本,书法爱好者有上千万之多,每十个日本人就有一个能拿起毛笔像模像样地写几笔。书道和音乐、美术一样,是日本中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课。“日本人繁体字的传统没有断,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比我们更接近书法的本源。”尹吉男教授说。

      日本一年一度的新年书法大赛每年都有几千人参加,大人小孩跪在地上写字,完成之后几千人手举作品共同展示,场面很是震撼。

      不仅有比赛,书法艺术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日本参议院里的党派名牌都是用毛笔写在原木上的;一些书店里的价签名录不是打印的,而是一笔一划用毛笔写出来的;牌匾也一样,除了英文和美术字,古色古香的书法字牌匾也随处可见。“日本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机械复制已经不高级了,这时候他们反而会回归传统。我们也会的,只是还需要时间。”郑晓华教授说。


       韩国济州岛,民俗村里的书法表演。中韩之间从1993年开始举办书法交流展,到2013年已举办17届。

      尹吉男认为,前卫派书法一定是以传统书法为基础,而不是从美术和当代艺术中半路出家而来。

      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但更多西方人是借路日本书道而了解中国书法的。对此,尹吉男教授分析:“直到现在欧美人还有个误区,他们一看到书法就觉得是日本人的东西。并不是中国书法不如日本,而是冷战时期欧美和日本的交流比较多,那时候也正是日本书法快速发展的时期,西方人当时是以日本书道为蓝本而了解书法艺术的,对中国书法的认知比较少。”

      日本现代书法更容易被欧美接受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的形式更符合西方人的审美趣味。

      中国人的现代书法主流依然是因袭传统,包括欧阳中石、启功等一批大家在内,中国书法家都是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融入个性,在技法和个人风格上有所创新,写的依然是方块字,追求的还是气势与典雅并存。而日本人在书法上受传统的羁绊没那么深,在接受了西方美术和当代艺术后,他们的书法分流出一支前卫派力量。“日本书法现在主要有三个流派,传统书法、假名书法和少字数派书法。前卫派书法更接近西方人的艺术,自然更受他们欢迎。”郑晓华教授说。

      前南开大学教授田蕴章曾公开批评日本前卫派书法。在他看来,日本前卫派书法在字形上已经没有了汉字的美感,几乎无法辨识;在笔法上,笔锋笔韵全无,不过是握着一根毛笔涂涂画画。“你可以说这是当代艺术,是任何一门艺术,但它不是书法。”田蕴章说。

      站在艺术史的角度上思考,尹吉男教授并不排斥日本前卫派书法,但他更欣赏源于传统而高于传统的创新,并不看重国籍和派系。井上有一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日本前卫派书法大师,他早年师从上田桑鸠,把个人经历和思想挣扎寄情于书法,开创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个人风格。“你看井上的书法多前卫,但他写了半辈子‘颜体’,他懂传统书法,而且他研究古书,背后有文化作支撑。”尹吉男教授觉得,前卫派书法一定是以传统书法为基础,而不是从美术和当代艺术中半路出家而来。

      在中国,受上世纪80年代西方思潮的影响,日本的前卫派书法在中国备受追捧,中国各种类型的现代派书法也曾风光一时。

      今天,虽然传统书法在中国仍是主流,但陈振镰的学院派书法、王镛的现代书法还是给书坛注入了新的活力。“王镛绝对是现代书风的代表人物,但他的传统书法写得非常好,行书写得非常好,所以他的现代书风是有底蕴的。”尹吉男说。

      工业文明对传统的冲击让越来越多人唱衰中国书法。郑晓华教授对此却很乐观:“虽然大环境差了很多,但中国书法的神韵还在,汉字依然是我们的官方文字,在这点上日本和韩国无法同我们相比。”在艺术市场上,华人是书法艺术品的最大买家,日韩书法偶有高价拍出,中国书法作品显然更受追捧。

      中国当代书法超不过古代大家,又鲜有创新,这一直被外界诟病。郑晓华教授却认为,中国书法创新的时机未到。“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家都写出了那个年代的风骨和韵味,新中国建国才60多年,这对于一门艺术的发展来说时间实在太短了。我们应该多点耐心,慢慢酝酿出带有工业时代特征的当代书风。”

      八月末,教育部下发文件,书法教育被正式写入教学大纲,“书法进课堂”似乎指日可待。若小学生真能在课堂上重新拿起毛笔,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就有了更好的渠道。在书法教育上,也算是赶超了韩国,追平了日本。

      日韩并没有中国书协这样的官方机构,中日韩三国在书法上的交流以地方性的对接为主,各个友好城市间的联合展览数不胜数。三国间结于书法的缘分已经散落在民间,汉字把三个国家的文化连在一起,只要汉字还在,关于书法的交流与争议就不会停止。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8 01:34
余秋雨定义中华文化极品:昆曲、书法、普洱茶



2013年11月02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仇宇浩




  在“文化苦旅”的跋涉之后,知名学者余秋雨在新书《极端之美》中开讲中华文化美学,详细解说了“举世独有的三项中华文化极品:书法、昆曲、普洱茶”,引领读者品味东方文化的灵性之美。余秋雨表示:“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而普洱茶与昆曲、书法正是中国文化暗藏着的‘命穴’和‘胎记’。”该书全彩印刷,图文并茂,200余幅高清插图为读者呈现最直观最完美的文化盛宴。

  对于把普洱茶与书法、昆曲并列为中华文化极品,余秋雨解释说文化极品必须要符合独有性、顶级性、具体性、共知性、长续性这些特性,几经筛选,“在我眼前只剩下了三项:书法、昆曲、普洱茶。当然还可能有别项,我一时没想出来。这三项,既不怪异,也不生僻,但是却无法让外国人全然把握。如果他能把握,那我就会上前搂住他,把他看成是文化上的‘手足同胞’。”余秋雨坦言自己把普洱茶列入文化极品的三元组合,“是一个提醒性的学术行为,借以申述一个重大趋势:从当前到未来,文化的重心正从文本文化转向生态文化。普洱茶,只是体现这种趋势的一个代表。书法是纯粹的文本文化,昆曲是文本文化兼生态文化,而普洱茶则是纯粹的生态文化。前两种主要代表过往,普洱茶主要代表未来。其实,只要上了年纪就会明白,最有生命力的文化,一定是那些可以被感官确认的具体作品,甚至,也可以说是‘产品’。这种沉淀着生命的文化,是精神价值的实现方式。”

  在余秋雨看来,对于文化的事,不管看上了哪一项,都应该尽快地直接进入,千万不要在概念和学理上苦绕,“就拿我所说的这三项来说吧,要写字,就磨墨;要听戏,就买票;要喝茶,就煮水。写了,听了,喝了,才能慢慢品味,细细比较,四处请教,终于,懂了。在文化上,懂与非懂,是天地之别。”对于自己的品评,余秋雨也颇有自信并敢于作两个承诺:“第一,固守这三项极品的专业尊严,不发任何空泛的外行之论。第二,因为已经懂得,所以随情直言,不作貌似艰涩的缠绕和掩饰。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美学上,极品呈现的是极端之美。我把这种美在这本书里集中呈现,也算是独特的美学示范。”当然,他也表示,在大量论述中国文化和东方美学的著作中自己这本书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感谢读者参与这个尝试,我期待着你们的指正。”新报记者 仇宇浩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8 01:41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8 09:32
=》》管季超
      2014年12月28日与《书法报-硬笔书法》编辑部严海南等朋友通话所言

        主 要 观 点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63&page=2#lastpost
》》观点一:

      对于推动中小学汉字书写教育工作来说,书法报刊和网站[媒体]的实际作用更大!!某些[协会]的实际作用并不大,某些热热闹闹的活动。。。如‘万人同场写硬书’等。。。实际效果并不好!!


》》观点二:

       在所有与硬笔书法有关的书法报刊中,目前,〈书法报-硬笔书法〉容量最大/品质最好!!
               还有一些网络媒体,如陈愁予的〈中国硬笔书法在线〉,也办得挺好!

               但,我不同意贵报的广告词:‘由书法报社主办,是国内惟一一份公开发行的硬笔书法报。’因为这里的‘唯一’一词,不符实况!
        还有其它的与硬笔书法有关的报纸,怎能轻言‘唯一’??


》》观点三:

       书法报刊和网络媒体,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立场,也可以独立运作全国性的书法赛事!!
        媒体没有必要依附[协会]!
        管季超在山西《语文报-书法版》创刊起,一直在直言:挂[中硬协]的空牌子,既无必要,也无实效!!这个话,被我不幸而言中。
        《书法报-硬笔书法》的发展战略是更高明更具独立品格的。我很认同!!


》》观点四:

            《书法报-硬笔书法》2015年的栏目内容设计,挺好!!
-----------------------------------------------------------------------
硬坛名家 金牌名师 八面来风 硬笔教程 写字课堂
写字论坛
写规范字 练字积累 硬笔临古
小书家
名师新作
习作点评 我写我秀 命题竞写
来稿选萃
精品拍卖
名校采风 基地风采 地方专版
书家故事
知识之窗
书人随笔 硬笔人生 品读品赏
--------------------------------------------------------------------------
              好在哪里?

             既重普及,也有高端;既有技法传授,也有书法文化层面的内容;既有书法本体的栏目,也关注书法生态和书人生活。
             内容丰满,覆盖面广,可读性强!!

》》观点五:

            不得不说:书法,在现实生活中,已逐步衰微;书法人,日渐‘小众化’,中小学汉字书写教育和书法文化的传承,实效 不佳,不受重视,中小学里能教好写字-书法的老师不多!

            正因此,《书法报-硬笔书法》和《语文报-书法版》的历史使命更重。

》》观点六:

          管季超是普教系列的[语文教研员],推动汉字书写教育-书法传承,是份内的责任,《书法报-硬笔书法》是具学术水准的品牌报纸,乐于合作!!但,因我已过半百之年,计划中要干的事儿,挺多!!我只同意为贵报策划[专版]或担任[固定版位固定字数固定交稿时间]的[专栏作者]!!
         能与贵报达成合作,是我荣幸;观点暂时达不成完全一致,就继续做-关注贵报的朋友。哪种状态,都好!!

》》观点七:

       只要没有政治性错误,只要没有常识性的硬伤,只要不违贵报办报核心理念,我,不同意责任编辑随意修改我的稿件!!文责自负,编辑要宽容乃至鼓励文字作者的个性风格。
      陈振濂的文章,‘架子’扎得大;邱振中的文字比较考究;朱以撒的文笔散文化;北京阿敏老师口语化;胡传海的‘卷首语’体和蔡树农的文字各具个性。都有‘看头’!
      贵报郑承红编辑还未看到俺的投稿,就透露出‘随时掏出手术刀’的意思,把管季超吓住了。呵呵。。。
      我的态度是:宁可不写不投不发不干这活计,也要把维护‘个性色彩’放在第一!!
      当然,[编辑意图],我愿意认真领会;正确的有启发性指导意见,乐于接受。

》》总之一句话;

         要么不玩,要玩就玩真的,玩认真的,玩可以有点儿保存价值和影响力的。

         我愿:投入地爱一次!!

       海南先生和郑承红们呢??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8 09:54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4085343.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4085343.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4085343.html
★★★《语文报-书法版》2015年元月-湖北组稿会-策划专帖【持续更新】★★★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28 12:25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389371&extra=page%3D1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389371&extra=page%3D1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389371&extra=page%3D1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网【管季超名师工作室】专栏同步报道本次【湖北组稿会】!!
天下师友
秦俑   中学   沈祖连   陈永林

崔立  杨海林   何光占  凌鼎年  

蔡楠  高海涛   刘万里   侯发山

藤刚  魏永贵   尹利华    周小虎

蒋寒  周海亮   陈力娇   安石榴

高微   方心田   邓洪卫      雪弟

田洪波   梅影    谭冰   吉方君

华杉   创新作文·课堂内外编辑彭老师   万俊华   刘耀兰

刘宁   邹文倩 夏艳平   李冬梅

纯芦  秦德龙  张明源   江东璞玉

姚伟    蔡中锋    方远  赵明宇

陈国凡   青霉素    刘玉行   三石

邹军   王春丽   木云     白小良

邵建   余华   徐均生    宗利华

丁丽    夏阳     非鱼     徐常愉

雪小禅  李发武  张爱国    阿年

徐全庆  七月  熊立功    倪伟李

冯伟山   屈伸   武勇坤   王春丽

昌松桥    张力国   豆浩  王常青

长笑    骆驼     孔祥树    闭月

李玉刚 余显斌   宋颖新 曾祥伍

车军    徐成龙   李小虎    龚知栋

楸立   吕保军  王前恩   曹诏亮

朱国勇 笨笨梅子  非鱼  刘建超

何君华    李忠元   陈德荣 刘正权

邓耀华  张凯   
全国报纸电子链接1

  (点击此链接即可阅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987bfa0101fr97.html

蒲公英评论



浙江资源网空间



360搜索



文明志愿



印象笔记



新华博客



人民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作者: 语文报梁朱杏.    时间: 2014-12-28 13:00
谢谢管兄周到的考虑,期待着同管兄湖北畅谈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836&extra=&page=1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836&extra=&page=1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836&extra=&page=1






孝感概况

  孝感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位于湖北东北部,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现辖7个县市区和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孝感国家高新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临空经济区,国土面积8910平方公里,总人口531万,其中孝感城区人口48万。属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位优越 交通便捷
  孝感紧邻武汉,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武汉市中心6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30公里,距内陆第一大港武汉港50公里。京广、汉渝、长荆铁路穿境而过,京珠、福银、沪蓉、武荆4条高速公路,107、316两条国道境内纵横交错;汉江、府河、环河、汉北河等连通长江,直达长江沿岸各地。方圆500公里内,可以辐射长沙、郑州、南京、重庆等华中地区大城市;方圆1000公里内,可以辐射到北京、广州、上海、成都、西安等国内大城市。
历史文化 悠久绵长
  孝感历史文化悠久绵长,是我国孝文化之乡和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等古二十四孝中的“三孝”就发生在这里;秦代竹简、秦汉漆器等国宝文物举世闻名;楚王古城、门板湾遗址、叶家庙等古代遗存绚丽缤纷;孝感剪纸、安陆漫画、杨店龙灯、云梦皮影、汉川善书等源远流长;有共和国开国将军50名,是刘华清、徐海东、刘震、聂凤智等将军的故乡。
经济发展 质好效增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3.1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602.31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393.49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4:47.8:31.8调整为19.6:48.6:31.8。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长8.6%,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9.3%,住宿餐饮业增长4.5%,金融保险业增长21.8%,房地产增长6.2%,其他服务业增长10.3%。
物华天宝 风景宜人
  孝感物华天宝,风景宜人。膏、盐、磷被誉为孝感“三宝”,麻糖、米酒,中华老字号驰名中外,云梦鱼面、安陆白花菜、汉川刁汊湖莲籽等各个特色;安陆古银杏、大悟乌桕群、双峰山、观音湖、白兆山、龙潭湖、汈汊湖、汤池温泉不胜枚举,自然风景美得醉人。
  当前孝感已站在新的起点上,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正努力于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和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打造“湖北的苏州”,建设“魅力孝感”。可以预料,孝感在未来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将建成中国的孝德之都。
  孝感城市名片:
  2011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
  中华孝文化名城
  湖北省区域性中心城市
  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生态环境优良的宜居休闲城市
  省级文明城市
  省级园林城市
==梁朱杏在鄂组稿下榻地点:孝感市西湖明珠阳光宅6号楼2单元501室【江南编辑分部-办公地点】。见图片左岸楼群。
★★《语文报-书法版》2015年元月-湖北组稿会-策划专帖【持续更新】★★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62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62
=《师慧园》论坛-开出专栏,推介约请参加★★《语文报-书法版》2015年元月-湖北组稿会-的书法家和优秀书法教师,一人一帖。

     请乐意应约与会嘉宾提供相关资料[文字简介/代表性作品电子稿/与书法教育相关的其它文字材料],请发至--
     [管季超工作室]邮箱:xnjyw123@163.com
★★《语文报-书法版》2015年元月-湖北组稿会-会前上传《师慧园》。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4085343.html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30 14:28
庞科成臧磊丁硕苏湘发徐光虎刘景新曹明群魏野孙文刚谭立军
李宗洪任行志钟金波刘兴邵泳中苏振宇朱星星张新隋俊波冯文涛
徐家来陈先郡魏建国蔚陆军田红武许邦志邓小江李秀和花爱军陈侃
熊伟刘青春吕小林周京泰王国灵王文彬陈学光于声蔡金星刘湘峰
姚玉良李刚山吴志勇钱建林李明辉吴世栋方存双胡奕粘振利汤力
陈舟波刘军徐晓辉李盛德汤远昌李正伦周擎张楚秦连柏黄镇洋
李立
陈汝怀侯培良费伟荣韩录涛张林黄海宁姜绍来张仁伟王春艳李文中
邢高祥周浩忠陶诗江孙兵吴钢任晖赵占强徐东杰陈营田智勇
李大庆文茜赵雅茹赵志伟陶正军王朝晖高向前姚虎源曾文灿欧阳文炎
宋增秋刘瑞刘广清倪忠祥洪金龙党勇唐卫平胡三银焦永堂肖银庚
王英志李年家陈浩然王乐群孙利标刘冬丁鹏周游张丽娜秦亚文
赵卫星余非常晨梁祚潮阮昕安琪何丹莉马超志习娟高正梅
刘东红何剑卢朝霞张旗孙逢宾王远攻殷清富贾光庆林仁宏蒋朝明
李永东熊丽霞钱保山汪永佳单火亮孙健陈永立周世昌蔡明忠林佳燕
桂华利宋利学陈晨朱凯张林华杨振柱张建华吴良安黄孟全刘传培
王小元张晓涵吴伟韩晔黄信茗黄应康张正军陈奇林顾中方刘振林



》》《语文报-书法版》江南编辑分部2015年拟约稿书法作者【之一】。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30 17:19

==》欢迎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网友向《语文报-书法版》提供-书法教育特色学校采访信息!!





张琦

张凤英   夏绮云   李雪梅   刘玉珍   何彩莲   周  凌   董  琼   成艳芳

雷  春   潘  莹   江  鸥   童  琦   喻静蕾   宋  云   余国卿   冷  菲

高红英   刘春琴   张兰姣   左红霞   童丽华   徐爱荣   熊  辉   张幕轩

陈  红   熊春萍   王  桢   钱艳玲   王  娟


李莉

陈国荣   曹  琍   魏  琼   陈漫红   徐秀莲   鲁文利   胡  蕾   谢守琴

朱  明   吴劭晖   翁葆华   钱  屏   陶佳喜   晏晋芳   杨艳芳   魏  静

刘  潇   祝轶琳   何正刚   余秀萍   曾小春   张  莉   卢欣玲   陈小平

何先成   罗  晖   陈腊香   袁志博   王晓红


周青

续  波   李佳红   吴云峰   何晓华   雷芳丽   熊  枝   华海玲   袁金桃

李丽君   贺蓉娟   邱  晖   徐雪莲   王  玮   曹红云   潘海燕   程四红

周小红   刘  立


谢远品

李  毅   梅  华   李   敏  许晶晶   郭  玲   余玉兰   付璟璟   汪小艳

刘艳玲   王节玉   潘玫妮   王玉环   韩  冬   胡春蕾   付璟璟   张国姿

张继红   乔能俊


马琳

纪   燕   刘  莉   朱知慧   左利华   陈  霞   肖青花   黄  锋  林月娥

张   瑞   徐久红   王  娟   郑育勇   梁兰芳   黄  丹   文小娟  龚牟胜

陈   慧


唐清碧

田祥珍   向国庆   朱  萍   赖  蓉   李艳容   张建华   唐开菊   向东进

田亚飞   夏  芳   汪  英   杨  灿   杨  芬   张立群   滕艳萍   向  玲

喻东红   温俐群   谭  琼


杨勇坤

胡连生   朱  莉   方逸群   王伶俐   邹春林   甘小华   童伶俐   周彩萍

库洪金   蔡凤燕   胡云芳   许红宝   张燕梅   吴玉芳   郭  俊   赵小妹

江  帆   童仕明   柯念忠   陈  益   陈  瑶


任劲松

王立洪   李  敏   周  兰   高勤香   宋孝雁   张  静   王娟娟   王海军

罗海英   孔  飞   吴  平   郑  莉   黄伟峰   潘金翠   邹  杨   何大千

朱颖颖   李彩云   王易红


焦鹏程

刘朝翔   卢  桃   汪丽平   彭爱芬   邓小军   张淑芳   彭  霞   姚  勤

徐  敏   熊锦琼   贺红霞   刘  敏   郭  烨   周  霞   潘晓燕   颜  稳

王雪晴


吴晓梅

匡永红   闵涛珍   熊满琳   叶俊琦   饶红群   陈凤琼   李  丽   钱  芳

李小荣   彭  芳   刘  虹   王海蓉   黄伦梅   唐国珍   张  琴   胡小荣

赵秀红   苏克菊   周德芳   李凤丽


杨虹萍

皮程程   田惠敏      程菊珍   付早霞   罗先伟

罗  莉   黄  梅   陈振双   柯  玲   易艳明   曾望生    李  红

唐晓红   查弟英   陈迎华   孙杨姣


顾虹

杨  文   张晓霞   周先娥   陈晓婧   朱凤莲   杨  静   刘雪云   肖  琼

丛娇娜   易成英   李  梅   方雪竹   王建华   李海燕   何欣珍   吴伶俐

李  凤   裴  隽   袁瑞华   李  宁


石红丽

王  馨   廖安丽   王  玉   喻丹华


郑磊

柯爱红   贾  蓉   张卫萍   杨  莉   杨红霞   彭小芹   杨慧全   杨  荣


黎晓云

陶泽民   夏章敏   熊丽红   刘  玮   杨  琴


高滨一

刘珊珊   熊小芳   胡丽辉   周淑珍   汪  涛


张涛峰

徐梅枝   程海霞  张旭红   王  婷   蒋汝燕


郑昭

郭  曼   程  芳  刘辽军   戴  蓉   钟艳珍


陶从召

周  华   罗雅丽   夏  凤   韩德耀   刘  进   张  青   周  良   陈志娥


杨慧青教育博客



岑荣超教育博客



陈美云教育博客



肖琴的教育博客



冯雁玲教育博客



何美心教育博客



杨明雁教育博客



钟启科教育博客



广东省名师工作室1



广东省名师工作室2



杨干的教育博客



桂也金教育博客



熊雅兰教育博客



廖桂香教育博客



方雪霞教育博客



黄海燕教育博客



梁惠英教育博客



曾梅辉教育博客



肖响城教育博客



苏琳的教育博客



蔡乐君教育博客



吴昊波教育博客



张伟定教育博客



许永生教育博客



徐锦英教育博客



刘丽华教育博客



徐春兰教育博客



林春玲教育博客



朱月云教育博客



李敏玉教育博客



朱秀娟教育博客



曾惠的教育博客



黄晓君教育博客



林伟香教育博客



王婷的教育博客



甘连珍教育博客



何碧云教育博客



儿童创造力研究



sunny的博客



周国平



谢海燕



凤凰语文

梅子涵
朱自强
余雷
王林
岳乃红
李潘
王珺
朱爱朝
王胜
陈婷婷
李英强
杜可名
李振村
陈东强
杨皎
陈雪梅
孟素琴
孙莉莉
李庆明
李希贵
窦桂梅
聂明智
彭志祥
祝禧
楼朝辉
常菁
王栋生
吴泓
樊阳
蔡朝阳
史金霞
杨林柯
田国宝
王瑛
韩兴娥
张守礼
胡志远
蒋军晶
邱凤莲
周益民
袁晓峰
陈琴
上官文宾


永远信云 犬子博客



爱与梦想 班级博客1



放飞梦想 班级博客2



陈金铭博



何捷博客



王林博客



肖培东博



童话汤汤



种树男人



高峰博客



李祖文博



上善若水



明子芦花



松江永康



郎咸平博



教育在线



福建教育



人教小语



李祖文博



周君益民



胡晓明博



蒋军晶博



朱煜六鱼



止庵随笔



飞鸿影下



薛法根博



盛新凤博



李卫东兄



雷玲博客



孙绍振博



张生五常



凤凰展翅



亦茶亦酒



子非子非



陈兄大伟



草房主人



傅国涌博



梅子黄时



干干博客



建刚作文



迟到小青



村长睿语



王小庆君



三春晖博



武凤霞博



亲亲语文



牛棚不扫



南山伯牙



闫学博客



南木风华



云歌吟吟



隔窗望月



教育在线



小曼之家



作家一梅



蒋岭之家



绍兴阿啃



沉砂之博



郭子初阳



朱煜六鱼



阿远园地



良华教授 博客



铁芳教授



玫瑰小屋 博客



干干之博 博客



我的老巢

· 《小学语文教师》
· 张曼娟的博客


· 张祖庆的博客


· 朱煜的博客


· 何捷的博客


· 曾扬明的博客


· 武凤霞的博客


· 高子阳的博客


· 曹鸿飞的博客


· 管建刚的博客


· 薛法根的博客


· 吉春亚得博客


· 盛新凤的博客


· 闫学的博客


· 窦桂梅的博客


· 李卫东的博客


· 魏星


· 李白坚

薛法根



韩金山



常生龙



刘波



蔡兴蓉



陈大伟



陈金铭



陈晓华



陈宇



丁如许



高峰



韩珍德



侯登强



蒋保华



蒋军晶



李冲锋



李迪



李振村



李镇西



梅洪建



孙明霞



唐彩斌



汤勇



万玮



吴非



闫学



杨文华



余可佳



余映潮



张建平



张丽钧



赵临



郑杰



郑英



朱永新



吴法源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30 20:23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4-12-10/153964374025.html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4-12-10/153964374025.html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4-12-10/153964374025.html


http://rwxy.kmu.edu.cn/n842c23.aspx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30 21:21
原文地址:业务:地方媒体的独家策划路径选择作者:长江日报朱建华
所谓新闻策划,就是拨开迷雾,抓住和发现隐藏的新闻事实,使隐性的新闻显性化。近年来,《长江日报》整个编辑部形成了多层次的策划体系。记者、编辑随时可以将创意直接放到总编辑案头。2010年,《长江日报》仅信源中心这一个团队就做了近80个新闻策划,其中见报策划达40个。
常规性新闻策划:不走寻常路,变“常”为“异”
两会年年开,但《长江日报》推出别具一格的《我看总理记者会》根据温家宝总理喜爱古典诗词这一特点,在2010年总理记者招待会当天,搜集温总理过往在记者会期间曾吟咏过的诗词,又结合当天吟咏的诗词逐一回顾、解读、链接,同时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商场、机关、学校等公众场所,现场采访市民对温总理记者会的评价和感想,使这一策划新闻性更强。
每年一度的春节也是常规新闻,但2010年春节不同,它与西方的情人节“撞”上了,东、西方两个节,两种文化的碰撞,必然火花四溅。《长江日报》做了专题策划《当情人节遇上春节》,呈现不同年龄段的中国人过两节的轶闻趣事,表现出当代中国社会的包容和从容。
揭秘性新闻策划:化静为动,让历史活起来
2010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40周年,《长江日报》推出新闻策划《本报连线东方红一号发射功臣》,让当事人口述揭秘当时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同时,采访武汉一家曾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生产配套产品的企业的员工,展现这些幕后英雄如今的幸福生活。这样,就让这一过去的历史从凝固变为鲜活,有了最新的新闻事实。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喜之年,红色题材铺天盖地于各个媒体,新闻同质化十分严重。如何抓独家新闻,《长江日报》通过广泛研读资料,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在中共隐蔽战线上贡献显赫的两名特工熊向晖和沈安娜都曾与武汉结下不解之缘,他们都是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接受周恩来下达的潜伏任务的。2011年7月10日,《长江日报》推出独家新闻策划:《从“八办”走出的红色间谍》,并派记者在北京采访了两位革命前辈的子女,由他们亲自口述,首次披露了这段隐蔽的历史。
突发性事件新闻策划:化远为近,拉近距离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举世震惊。《长江日报》第一时间派出两名记者远赴日本灾区。远在异域的日本大地震,因有两名武汉的记者天天发回来自地震一线的报道,如同一根红线将日本福岛与中国武汉紧紧地联系起来。
除了拉近地理距离外,还有一个方法是拉近心理距离。2010年1月,海地突发大地震,死伤惨重。海地地震发生后,网上谣言四起,不少网民旧事重提,是否是“世界末日”到了?针对网上“世界末日”的议论,《长江日报》推出一个新闻策划《“2012”离咱还早》,从科学的角度进行释疑解惑,请专家、学者进行解答,很好地消除了人们恐慌心理。
前瞻性、预测性新闻策划:化非事件性为事件性
这类新闻策划比较考验策划者的知识储备和新闻实践经验,策划者必须有对一些重大事实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态势作出预判的能力。
从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日中发现是一种途径。2010年是湖北籍开国大将徐海东诞辰110周年,我们联想到大将的家乡大悟县是否会有重要活动举行?于是派人前往大悟县委宣传部了解,果然,徐海东大将110周年诞辰纪念日,将有70位开国元勋的后代聚首于此。于是,《长江日报》推出独家策划:《70位开国元勋后代17日聚首“将军县”》。
201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0周年纪念年,那些英雄人物如今过得还好吗?我们了解到:驻汉某部曾是抗美援朝的英雄连队,在这个连队里有位战斗英雄柴云振,他回国后,隐姓埋名几十年,回乡务农,部队一直将他作为烈士。几十年后,一个偶然机会,人们才发现柴云振还活着。60年纪念日,“活烈士”柴云振会有什么活动?一打听,连队有请老战友回连队参观的打算。《长江日报》随即推出新闻策划《请“活烈士”柴云振回家》。派记者先期赴柴云振四川老家采访他的近况,然后由记者一路陪同,沿途发回柴云振的活动,一直到他回到部队参加纪念活动。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闻事件。当年9月13日,《长江日报》推出一整版新闻专题报道《柴云振:牵动中朝两国记忆的英雄》,图文并茂,读者评价较高。
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是2010年热门电影之一。《长江日报》策划了一个活动:在武汉寻找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然后组织这些幸存者集体观影并结合亲历点评。这组《经历者看“唐山大地震”》的新闻报道感人至深。
重大国际、国内新闻策划:化“大”为“小”
重大国际、国内新闻,作为一家地方性媒体,能否有所作为?如何作为?其实可以依据地方性媒体的特点,变“大”为“小”,即战略上宏观视角,战术上微观处理。注重大人物身上发生的小事情,小人物身上发生的大事件。
2010年,人民网的“外事活动”中曾有一个预告:2010年11月15日,中国、俄罗斯、印度将在武汉举行三国外长会谈。这将是武汉60年来级别最高的外事会谈活动。这样的新闻,通常地方媒体很难有所作为。《长江日报》将这样一起外交大事化“小”,采访在武汉工作、生活的俄罗斯人、印度人及其企业,介绍武汉与两国的经济、文化往来,盘点历史上武汉与两国的渊源。2010年11月15日,《长江日报》在三国外长正式会谈的当天,推出整版新闻《中、俄、印外长江城会》,将这一重大外事活动做得很接“地气”,平民化。
今年初,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政府第一次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放了《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长江日报》信源中心编辑杨于泽敏锐地发现:在“国家形象片”中,有两个半湖北人,即“千手观音”表演者邰丽华、航天员聂海胜和中国超级稻发明人袁隆平(袁隆平曾就读于武汉四中,他自称是半个湖北人)。于是做了一个策划方案:《两个半湖北人“代表”中国国家形象》。
从热点、话题中提炼的自主、原创性新闻策划,见思想,重启迪
今年,武汉姑娘李娜摘取法网冠军,这也是第一位亚洲人夺得这项赛事的冠军。夺冠之后,金钱滚滚而来,如何处置?全国网球迷都关心。《李娜不为“钱途”耽误前途》(载于2011年6月8日《长江日报》这组报道回答了这一疑问。
高考新闻年年炒,如何出新,怎样从热点中发现“冷点”?2011年6月28日,《长江日报》推出一组策划《“90后”炒热“后高考经济”》令人眼前一亮。何谓“后高考经济”,即高考过后,广大考生家长纷纷为孩子买最新的电子产品、去国内外景点旅游,为商家带来新商机。
联想出策划:透过现象找规律,变散为整,由个别到一般
新闻工作者不能满足于一事一报,而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丰富多彩的社会阅历,卓越的联想能力。
2008年6月,记者从一份刊物上看到一则预告性消息:6月27日,世界首富盖茨将宣布正式退休,将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部捐出,不留给自己3个子女一分一文。据此,我们做了策划方案《盖茨:为富而仁的世界首富》:一个版是聚焦世界级的富豪,有盖茨、“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股神”巴菲特。第二个版为华人富豪:有华人首富李嘉诚、职位最高的富豪霍英东、最长寿的富豪邵逸夫、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等。主要报道内容为发家史、慈善名言、慈善事迹等。这组策划的精华在于揭示一个规律:这些中外富豪尽管致富路径各异,但都懂得财富取之于社会,必将回馈社会,帮助穷人,才能富而长久。(作者张厚琛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信源中心主编)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30 21:35
http://www.hzscjy.com/show/106757.html


http://www.hzscjy.com/show/106757.html


http://www.hzscjy.com/show/106757.html

【管季超工作室】;杭州天长教育集团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30 21:41






丁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冯增俊: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
史静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朱小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
刘贵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
张力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劳凯声: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学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吴康宁: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陆有铨: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孟繁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郝文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袁振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曾天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负责人,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
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袁桂林: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村教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高凌飚: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评价中心主任。
方展画: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靳玉乐:西南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部主任、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杨九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主任、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
王嘉毅: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甘肃省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王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
王崧舟: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小语会会长。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兼拱宸桥小学校长 。
孙双金: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
吴忠豪: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主任,小学教育专业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实验本)教材主编 。
吴勇: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副校长 。
周一贯:中学高级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专家。曾任小学、初中语文教师区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绍兴县教委教研室副主任、全国语文教学研究会板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科编委会副主编,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绍兴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
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 。
崔峦: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评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语文与课程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
苏立康: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全国中语会理事长 。
余映潮: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
严华银: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 。
李海林: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洋泾中学校长 。
肖远骑: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
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 。
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王栋生: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上海市青语会会长 。
王鹏伟:吉林省教育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
刘永和: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市社科院兼职研究员。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南京市陶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心理学会理事长。
杨桦:安徽教科院中学语文室主任,安徽中语会理事长。
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 。
胡勤:浙江省特级教师,现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担任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和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
程翔: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 。
翟小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常务副校长 。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30 22:12
网上新手管季超浏览《槐荫学苑》08年新帖(之一)
——08年1月4日心明静《学校—教师—学生—我的孝高思考》
▲季超跟帖:①仔细看过每一位网友的帖子。
②我和“胃友”是孝高恢复校名后的第一届毕业生。有一位高中同过班的同学担任该校副校长,另有几位同学也在该校挑大梁。如今,儿子也在该校就读。您说,我怎么会不关注孝高?
③请允许我等到儿子毕业之后,再来发一篇或许上万字的长帖。那时,您就知道我对孝高的看法了!!
一定会写的!

——liyunfeng  08年1月8日《注意》
▲季超读感:①短小的、生动的、予人启发的好帖。
②我与这位“论坛中将”两个月前订交,游碧山时会邀聚酒叙。“中将”的歌喉不错,比我差不了多少!

——微雨08年1月8日《做一个会讲故事的班主任》
▲季超读感:读此帖,受启发。

——静默的树枝08年1月6日《盘点2007:学苑名人谱》
▲季超报告:①已收藏此贴。
②老管备有正宗农村“吊酒”,“学苑名人”喝一壶。
诸位辛苦!谢了!

——天光云影08年1月6日《净化心灵的儿童文学》
▲季超读感:①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补上儿童文学这一课。
②与人教社小语室教材编者王林博士有过些交流。推荐王博的此类文章。
③得暇会为“学苑”撰原创专稿,采访本地一位知名儿童文学家。

——静默的树枝08年1月6日《学苑版之壮观》
▲季超猜想:楚王后裔想来应是云梦的一位高人吧?

——老木子08年1月4日《女儿的油画作品》
▲季超读感:①第一幅:挺不错!构思上有“点子”。冷军的《五角星》能获国展金奖,胜在“思想性”。
②素描也挺不错。风景画差一些,近俗。
③老木子之女尚不够“离开单位闯荡”的水准,但在较大规模的中学当一个专职美术教师绝对够格。
建议她莫丢画笔,争取能学用对路。我兼任着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和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会的副秘书长,乐意为她提供些增长见识的机会!老木子可打我电话:13971958105。
我也是一位父亲,爱儿女的心会相通的!
④建议翻看我的主题帖《管季超工作室收藏美术教育书目》,从中可知我在美术教育上涉猎的领域,乐意接受此类学术咨询。

——柳堤听籁08年1月4日《农村教师兴起博客热》
▲季超跟帖:很希望了解孝南区语文教师朋友中有哪些开有博客。能用手机短告知你的博址吗?
我受某报之约,正在找这样的案例。

——寒梅08年1月7日《唱响校园迎接08》图片报道
▲季超感言:①航天一小的孩子们好可爱!
②在此,向曾与我有过友好合作的航天中学、航天一小、已收起“军旗”的航天二小,以及汉光学校的朋友们问候新年好!
③航天中学、航一小、汉光学校的图书室藏书丰富,季超受惠多多!心存感念。
④“寒梅”莫不是字儿写得挺棒的航一李春梅老师吧?
⑤向网友们推荐航一李淑琴老师的博客!

——随风潜入夜08年1月7日《也让学生给老师写评语》
▲季超跟帖:管季超1984年——1993年在原东门中学任教,(1986年——1991年任校团委书记)。很希望昔日的学生写点评语。
我一直想为原东门中学毕业生建一个网上交流平台,也希望听听“老东门人”的想法!
许多老东门毕业生希望我承担起发起人的角色,我也很乐意。
只是我不懂电脑技术。我的邮箱是:

——板凳08年1月7日《吾师培植先生》
▲季超感言:①情真意挚的好文字!
②我敬佩的高中老师中有一位胡老师到65岁学校仍挽留其在永新寄宿带班。
③这是一条做工精良的好“板凳”,哪里有售?

——失败的英雄08年1月7日《2007年学苑十大系列评选结果通报》
▲季超报告:已收藏此帖!向各位学习!

——静默的树枝08年1月6日《槐荫学苑精华好帖颁奖词》
▲季超投票:赞同授予此帖“特别奖”!
写得挺好!

——静默的树枝08年1月6日《老婆爱臭美》
▲季超自省:①在孝南区教研室工作十年整!
论辛苦,只有自己知道;论成绩,得由一线教师朋友去评价。
但有几点我一直坚持着:
一、绝不在优质课评选时放进个人意志,一切由评委会当众公决;
二、不降低学术评审的尺度,用多发奖证取悦青年;
三、评课或检查工作时发现学术性问题非说不可!
四、乐意接受一线教师用较高的学术尺度来考察我,乐意与一线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砌磋砥砺。
②有人说:“水至清则无鱼”。现在看,有些道理。
但要让我心口不一说虚应场面的“好话”、假话,又说不出!
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直言者、需要棒喝!
但人多喜听好话!很苦恼!
莫非我的坚持是领导不感冒,群众不认同的“不得人心”的愚蠢之举?

——江南可采莲08年1月8日《守望》
▲季超感言:很感人的文字!母性光辉,人间真情!“这个女人不寻常!”(刁德一唱词)

——ZXHY楚王后裔08年1月8日《学苑扫楼模范颁奖词》
▲季超佩服:①已将此帖收藏!过瘾!
②管季超08年元月5日才开始看《槐荫论坛》,在“学苑”是新入园的“小班”“老”朋友。(此前在六、七家艺术类网站开有“工作室”,又习惯于手捧一本书、手拿一枝笔的“老派”作风,无暇顾及看“学苑”。元月5日在老同学“胃友”家闲聊,他代我转了上十个主题帖,这才进入“学苑”。)
③有两点请网友们谅解:一、管季超于网上发言一律署真名,以示负责,暂时未考虑用网名。
这样的做法或许不合网上交流的“游戏规则”,少一分神秘和趣味,但有一种言责自负的担当;
二、管季超并不熟悉电脑操作,看到朋友的好帖,恕不能及时跟帖。我还是准备一月集中时间一看,手写随感,托朋友代我上传。
④我提议:“学苑”老生拍巴掌欢迎新同学管季超“入学”。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30 23:40
书面文心:欧阳中石谈书法创作与汉字的传承
欧阳中石先生接受访谈中

  文/《中国书画》杂志社 康守永

  30年前的中国教育界还没有“书法专科”,即便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把书法当做一门学科看待,认为它是隶属于美术教育的一个小小门类。那个年代的书法教育,只是在个别有师资力量的院校存在,当时,中央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有书法学科,但是并没有向全社会广泛招生,也没有连续地办下去。

  欧阳中石先生调入首都师范大学之后,通过他执著的精神,终于在高等教育领域挣得一席之地,开创了正统的书法教育学科,于1985年举办了“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班”。当时是向全国广泛招生的,学制是脱产两年。于是,一些没有机会获得学历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余人进京赶考,录取93名学员。之后,大专班的办学一直延续,直至招收首批书法研究生。继而,招收博士,再后招收博导。以欧阳先生为核心人物的首师大,书法学科的建立是划时代的。它不仅填补了书法教育的空白,同时也为书法这门学问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班”纪念创办30周年并展出学员作品之际,《中国书画》杂志社康守永对欧阳中石先生进行了访谈,记录下了他的办学甘苦和教育心得。

首届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班合影

  康守永:今天的书法教育可谓如火如荼,所以想继续聊聊书法教育。首都师范大学1985年入学、首批接受正规书法教育的书法大专班的同学们,正在举办30周年纪念展。他们被视为进入高校正规书法教育的“黄埔一期”。这也是中国书法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欧阳中石:我们开始建立的时候很艰难,好多同学没有学历。有的年龄也很大。不容易。主要是受“文革”的影响。当时基础条件不行,人手也紧张,所以起步还是很艰难的,大家文的武的都得干,这是一个大的困难。

  当时我们需要立足我们的学科,就请了好多外面的专家来给我们的第一班讲课。现在那些讲课的人好多都不在了,我只知道有一个人在美国,叫张充和,张家四姐妹之第四位。现在这个女同志在耶鲁,她应该都102岁了,当时讲过课的专家里面最年轻的都102岁了,真了不起。

  康:喜爱书法的人多,都希望书法能够有一个大的发展。您曾提到沈尹默先生在现代教育中比较早地提出了书法教育,其实就书法教育来说,我国应该是有历史传统的,比如从孔子兴私学到汉代书学教育,都可谓书法的正规教育。

  欧阳:孔子兴私学将“书法教习”列入“六艺”,是成为一个学人的必修课。正规意义上的书法教育应该从汉代算起吧。东汉的汉灵帝设立了个“鸿都门学”,让书法教育从“书写教育”中脱离出来,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教育。还有一点,东汉时期出现了纸张,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也有推动。这都是很不简单的,但是随着科举制度被废除,它也就跌落了,而且也受到社会上尤其是西方的许多影响。比方咱们的汉字,有人在“五四”时期就提出来“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哪有这样的理论?事实上我们的汉字越来越发展,虽然经过许多曲折的道路,但是它还是在发展中。

  康:您的哲学专业学习背景,似乎和从事书法教育距离还是比较远的。怎么走上这条路的?

  欧阳:我到首都师范大学来担任的工作是什么?是语文教育研究和逻辑教学,应当说距离不远,我也很高兴,我算归了队了。这是好事啊。我们的校领导发现个问题,发现韩国、日本到中国来谈到书法问题都谈到教学,我们却没有这方面的教学。校领导就说也应当考虑考虑这个问题。

  其实,前人早考虑过了,历史就不说了。从20世纪30年代初沈尹默就在北大提出了增加书法课,结果没通过。潘天寿先生、陆维钊先生在南方的美术系里也增加了书法课,但是也很模糊,教了研究生也不知道是什么学科的研究生,学科归属不清楚,但是应当说我们的前辈做出了他们的贡献。

  我们的校长提到我们作为一个师范学校要是不承担这个责任不合适。校长对我说,你念过私塾就你来考虑吧。这样我们几个,我的教学科学研究所,我们的陶凤娟、张月元老师每天晚上跟我来谈这个问题,我们要建立一个书法专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招了第一班的学生—1985年的那一批,现在都是白头发了,但都很有成就。当时他们受“文革”的影响,没有很好地读书,正需要来补,因此我们就开始了。

  所以,这样我们前人有给我们走出来的道路,我们接过来这是我们的责任,就开始了。我是一方面开始教学,一方面我也认真学习。

  康:我觉得有意思的是,您的书法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大学,比如从您编的教材看,从小学到大学,从博士到博士后,都有。

  欧阳:20世纪80年代初,有两个社会大学,都是业余的函授学校,一个叫中国逻辑语言函授大学,一个叫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在逻辑语言函授大学里,我是逻辑教研室的主任;在书画函授大学里我是书法部部长。不同的领域我都参加了,都应当跟着时代的需要走,我都跟上步伐了。没有什么特殊的,我都是跟着走,社会哪里需要我我就走到哪,我个人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

首届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班课堂场景

  康:书法“黄埔一期”的班长白煦老师给我讲过一个例子,说班里面有一个同学得白血病住到人民医院,为了帮助他治病,您每个月都要送他一幅作品。这样的师生情谊很感人。

  欧阳:应该说是全班同学都在帮助他,甚至大家轮流给他值班。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比如大家外出采风,半路有人病了住在医院里,大家也都是轮流看护。大家觉得都是为了一个事业,好好干就是了,没有什么私心杂念。想当年刚开班的时候,住的都是临时搭建的棚子,晚上四面八方进风,学生就在里面坚持着,太不容易了。

  康:您在书法教育的开班之初就提出“书面文心”,强调里面要有文的东西,文化含量。这应该是您书法教育的核心思想。

  欧阳:我们不能拿着一张写成的字就叫做书法。作为一幅书法作品,“文心”是内核,“书面”只是表象,具备“文心”内质的“书面”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书法。但“文心”是需要培养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促进“文心”培养的过程,甚至包括从持身到节操、从学问到阅历、从气质到感情、从文采到笔墨等多方面,都要下工夫。

  总的来讲,要把书法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而构成这门学问的核心是中国文化,要力求从文化的视角揭示出书法史的发展动因、规律。正因为这样,我就不是太主张着着急急地创作。在没有真正地掌握书法的传统精华和规律的时候,忙乎“创”是没有出路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应该是当年开办书法大专班的意义。

  康:从您的书法专业初创到今天,国内书法教育发展的局面还是比较可喜的。北京师范大学做了个调研发现截止到目前,全国招收书法专业本科生的高校已经达到了九十多所,遍布了22个省。

  欧阳:而且党中央提出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学书法,这样社会书法教育对书法教师的需求量就更大了。可是我们的老师远远不够。大家都意识到我们面临的任务,我们应当更加努力了。

  康:但是这90所院校中招生的数量差别很大,有的能招120人甚至更多,有的只招4个人,这个局面您怎么看?

  欧阳:我想跟当地客观情况有关,有学生的问题,也有老师的问题,招上来了没那么多人教怎么办,这都是问题。 康:搞不好教不到位还可能引向弯路。

  欧阳:有这个问题,所以大家都很担心,不少地方上课的老师就是语文老师,大家很自然觉得语文老师就该讲书法,但是他没学过怎么讲,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康:关于书法学习,您有一个观点说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

  欧阳:对。书法的背后是学问。要琢磨,靠死练是出不来的。学习书法是从内容上开始的,对汉字的认知和汉字的表现要分清楚。必须要先认字才能说写字,而我们不认识它就写不好。这是学文化的第一步。至于怎么写、怎么表现不是光求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内容,内容决定形式。我常举两个例子,比如“母”字。女人都有孩子了,好办,突出她已经能够喂孩子的特点,“女”字上点上两个乳房,这就成了母。汉字太了不起了,太形象了,而意义又那么清楚。男的没法用形象的画表达,但他最大特点是种地,古代时候就是这么认为的,在田地里用苦力,所以“田”字下边加一个力字,这是男的特点。太妙了。中国汉字表面复杂,不是简单一看能懂的,但一分析都懂。汉字包含的内容太丰富了,它能展示的问题也很深刻。这充分说明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说我们要好好研究我们的汉字,要精研,书法学习也要这样。

  康:您倡导“精研”得之于孔夫子吧?记得您对《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习”字的解读是“精通”,而常则以“温习”解。

  欧阳:过去“习”有“精通”这个用法,这是我的私塾老师跟我说的。某一个人惯习水性,怎么讲?精通水,它的“习”是精通,一贯精通于游泳,水性他都懂。所以最好不要浪费时间,不要老“温习”去重复。我们要把前人取得的成果尽快拿过来。“学”这字多好呀,中间这是文,这两边是手抱起来,下边是个不知道事的孩子,孩子要把这东西抱住,这就是学。我们要理解前人的这些苦心。书法学习就应该走这样的路子。

欧阳中石先生在书房中

  康:您是怎么教学生的书法学习和创作呢?

  欧阳:我承认我也是在一路学习中。我曾经给人写过类似的话说:在学习的时候要无“我”,要创作的时候就无他,没有别人,就剩“我”了。我现在认为这句话我说错了。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学习的时候是不要谈“我”,要看人家;创作时候也不要没有别人,应当把别人的拿来,把别人的好东西吸收,表现出来。所以在艺术上,如果单一强调个性或共性,哪一个也不对,要共存共在。如果你的书法个性中越具有共性越了不起。光谈个性就孤家寡人了,不行。

  康:现在强调个性多一些。有的人字没练几天就开始强调个人风格了。

  欧阳:是的。其实书法艺术要追求的就是个性,想抹杀个性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要让个性里面包含的共性越多越好。我说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好多人写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开始往下跑,就是个性出来了。这个时候如果再追求些共性,吸收一些经典的东西往上追,就很了不起了。

  康:在对经典的吸收上,普遍提倡“笔冢墨池”般的临帖功夫,您似乎更强调对眼睛观察能力的训练。

  欧阳:对,我们临习字帖,实际上是在锻炼人的两个能力:一个是眼睛能力,看得准;一个是动手能力,要能把它表现得出来。眼睛要看得准,手才能表现得准。临习不外乎这两个东西。

  康:这个理念是不是从武岩法师那里来的?

  欧阳:对。他是山东泰安一个寺里的和尚,能写字,我的老师就把他也请来给我讲。我第一次听到篆书、象形字,就是他给我讲的。以后我读了中学之后他就教育我可以多看少练,看完了以后一遍要成功。他是那么要求我的,但我不可能一遍成功。他说事实上谁也不可能一遍成功,但那是基础,在那个基础上改进,改不了几回就到位了。

  康:是不是他故意把宣纸高价卖给您?

  欧阳:是,他是成心吓唬我,让我不能随便乱画。他说这张纸很贵的,你要好好利用,抹坏了可是好多钱。事实上,我从家里带钱交给他后,随后他就会把钱给我家送回去。这是真正的好老师,他的目的就是督促我多看,力争“一步到位”。

  康:跟他学了多久?

  欧阳:不久,不是很久。

  康:但是收获很大?

  欧阳:对了,我觉得不在“多”上,在你真执行就够了。他给我讲一岁两岁的“岁”,他说别的我都不讲,我就讲“岁”的这个点,你看得不准所以写得不一样,好好看清那一点吧。“一点之师”啊。他这一句话,我一生都记着。

  康:您的教育思想里面有个 “打圆心”的说法。您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过,这是您的经验之谈?

  欧阳:在学习书法的问题上,我特别提议要“打圆心”,就是抓住一点把它打透。什么是圆心?就是一门学问、一种事物的最紧要的地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我们学习王羲之,学习颜真卿,学好过一个字没有?有的人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学习书法好多年了,一个字也没有写好过,就是在埋头写自己的字。有的是临习了不少,但谁的也没学好。所以,你可以学多是一方面,但要抓住重点,如果你会打这个最中间的圆心,别的就都会了。

  康:这叫抓主要矛盾。您是学哲学的,回到您的哲学思维上去了。

  欧阳:所以我说我虽然没有直接去进行哲学上的教学,可是我实行的都是那道理。我哲学系是没有白上的。

  我也常常把汉字提高到哲学的高度上去看的。汉字曾经被分成不同的部首,每一部找一个代表,比如木字边、草字头,列出来要有二百来个。这等于把汉字做了一个分类,这是人类认识上的大进步啊。比如康德把认识事物划出十大范畴,门捷列夫对化学元素进行了分类,都是了不起的贡献。我们把汉字分类不也是了不起的贡献?可以看出,我们祖先在认识事物上,早已达到了一个“类”的认识。在汉字的历史演进中,各类字体都在修改中与时俱进,我们对祖先的这种哲学思维感到自豪。

  我们由研究汉字进而研究书法,哲学思维是不能少的。

欧阳中石先生书法

  康:您提出“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的16字“方针”很有影响力。

  欧阳:你想“作字”是干什么的?是为了行文。而“文”是干什么的?是用以“载道”的,这是“文”的层面。再说写,“书”为干什么,就是要焕发出“文”的神采,而焕发出神采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一切都是为了时代需要,要符合时代对它的要求。这个表述体现了我们学书的价值。

  这16个字的核心是“文”。没有“文”,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搞不好会文不对题。我讲过一个笑话,也是个真事情。我看到一个刚结婚的朋友家里挂了一幅字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刚结婚不是挺好的?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苏东坡写给分别的人的,都活着,都长久,但互相之间你见不到我,我也见不到你。可是天上的月亮你我都能看到,咱俩虽然远隔千里,但能通过月亮沟通交流感情。这样的意思送给结婚的新人,这怎么行啊?还有个例子,是一个饭馆,叫“归去来兮”,那天正好作者也在我身边,我问他什么意思。他觉得我怎么文化这么低啊,“归去来兮”,不就是“回去再回来”吗?你瞧瞧,要是没有“文”,没有内涵不说,还会把意思搞拧弄错闹出笑话。

  有正确的能载道的“文”了,再用书的办法焕一焕采,就有意义了。

  康:您在很多场合都强调书法不仅是艺术,光说“书法是一门艺术”有点太狭隘。

  欧阳:是的,太狭隘了。必须把文化摆在第一位,“书”是解决文化问题,不光是艺术。咱们就说“文化”吧,字典的解释说文化就是社会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为什么说总和呢?“文”当什么讲?《易》里说得很清楚,“物相杂,故曰文”。看看“杂”字,原来是这么写(欧阳先生示范),繁体字一旁是个金文小篆的“隹”字,好像一个“鸟”。它在树上非常美,就像人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服装一样,叫美。这种“杂”的情况,五色成文而不乱,有章法了,这就叫“文”,也就是说,文是美好。

  而从杂这开始,繁荣,为什么从繁上开始,因为单纯一个不行。

  我们盖个房子开辆汽车也是为生活上的行动上的美,一切都为了美—这样就有了文化。用美来化解的一切,一切都让人走到美的程度上,叫美化。文化就是一切,不管是生活、不管是思想,都走向美的文化。

  康:书法也要走向美。

  欧阳:是的,都要在生活之中走向美。前些天,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有人来找我,他们想出一套书,需要给起个总名。我想了半天,想到两个字—文字。文字是一切的结晶,这些变成美的东西都落到文字上,在历史上存留下来的实物之外就是文字,所以我说文字太要紧了。文字是一切的结晶。说了半天落到文字上头,浓缩在那一个“美”字上了。

  康:文字承载的东西太多了。

  欧阳:太多了。什么东西它不承载?还有没有它不管的?没有!一切最后留下来就是文字。

  康:您现在在书法领域思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欧阳:主要问题就是大家怎么样能有代表我们时代的东西出来。昨天有学生给我拿了一本书,是海关的一个同志的作品集,最近搞展览用的。我一看,就觉得,第一我承认你的字写得很规范、很好,第二你写这个内容太好了,是习近平同志的一个很重要的讲话。为什么我说好呢,好多人也写小楷给我看,都是写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而把这么好的学习材料写下来的不多,所以我说这太好了。

  康:这就是您的那句话:“切时如需。”

  欧阳:对,文以载道。

欧阳中石先生书法

  康:您说自己是一个“半外行”,您除了谦逊之外是不是也有所指,指您没有专门进校园学习书法?

  欧阳:我没有专门学过书法课,那个时候没有这个课。我的大学专业是哲学,当然就顾及不上书法了。但80年代初北大需要我去,科学院需要我去,都有我的任务,但都没写字的任务。

  在首都师范大学教了语文教学研究和逻辑课后,我觉得很满意了,又让我开始搞书法。我想这是任务,不搞不好,我回想小时候怎么学的,跟哪些老师学过,在学校里也开始向大家学习,才搞起书法来了。

  我现在更加深刻认识到我们中华文化最低层的基础就是汉字,我们的书法就是对汉字的书写,这是最大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交流中最直接的是语言,但是语言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记录”下来就没问题了,没有时空限制了,但是记录什么内容?如果记录的是声音,那只是语调,而我们中国的文字记录的是形象,事物的形象,事物之间的关系,太高明了。应当说,汉字是中华儿女向全世界提供的一份厚礼。叫文字的就只有我们的汉字。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太有幸了,太了不起了!我们不能不继承先辈给予我们的这份遗产。我们的文字“记录”的是事物的形象,在现在日本的长途汽车上、船上都挂着书,有人坐车、坐船了,想消遣都拿书来看,不管来自哪个国家的读者看了都很高兴。这是哪国文字?写的是日文还是英文?我打开一看,不是文字,是画!这些画面画的是事物形象,可以成为不同国家之间沟通的世界语言。我想我们的汉字就是画,是高明的画,太了不起了。所以我说我们的汉字研究要很好地推广。

  康:您是第二届“兰亭奖”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还获得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一届“中华译文奖”的“终身成就奖”。现在回首您走过的路有什么遗憾吗?

  欧阳:我少无大志,从来就没有什么宏大的想法,就是个普通的学生,上一年级就念一年级,二年级就念二年级,将来干什么不知道,也没想过。但是,我见着什么都喜欢什么,所以我说少无大志,见异思迁;我也不务正业—我得说说为什么叫不务正业。我从上到要读大学了才知道应当人要有一个专业,有一种专业叫哲学—它包罗万象,所以我就上了哲学系。到了哲学系里面我选定了逻辑学,我是专门研究逻辑的,但是我大学毕业了,当时的逻辑受到苏联的影响,认为是形式主义的逻辑,被排斥,因此不能开逻辑课,我就教了数学。

  我是从1935年开始念小学的,念到1937年抗日战争,回到农村就念私塾,又念两年再回到济南读小学,小学两年毕业了又考入中学。初中毕业再念完高中,国内解放了。当时火车不通我哪里也去不了,只好回家教了小学。

  从教小学一直到教中学、教大学,直到教博士后,我教了人生学习的全过程。所以我没有离开过学校,可是我的好多同学都是许多方面的高手,我最后还是个教书匠,做的事情很平凡。

  回想起来,问遗憾的是什么?我遗憾我作为一个教书匠教得不好。但我的好多学生都很了不起,他们的了不起证明一个问题:教学活动太有意义了。我遗憾的就是教得不好,没有让更多的学生都了不起。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31 04:29
管季超2014年12月29日日记:
           在《书法报-硬笔书法》晤严海南君,至‘聚艺厅’拜会金伯兴先生


                 三年里两次脚受伤,一直没到《书法报》社去。
                 下午1:300,走到省文联大院原先《书法报》社所在的小楼跟前,才知道现在编辑部都搬到正对大院大门的那座楼了。
                 折返回来,正遇上省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葛昌永,打声招呼,随他上9楼他办公室喝茶聊天,坐了一小会儿。
                 到《书法报》编辑部所在大楼。上二楼。找到《书法报-硬笔书法》门牌,推门进去,一眼望见海南君躺在办公室最里面一个房间---主编办公室---的躺椅上午休。
               海南泡上一壶茶,我们开始闲聊了一会儿。

                谈到正题,海南对我说了如下几点:
                ------约请季超兄为《书法报-硬笔书法》【书人随笔】专栏【专栏作家】,从2015年元月15日起,每期为该栏目供稿一篇。【书人故事】和【品赏】栏目,也希望留意,写几篇稿。
               -------【书人随笔】栏稿件大体要求是:必须与‘书法’有关,最好是‘硬笔书法’;散文化笔法,不能写成论文体;字数控制在1300-1500-字为宜,太短太长都不便安排版面。
             ---------交稿时间最好提前15天。
              --------指定郑承红专责联系,稿件径发其邮箱。

              季超回应:
             --------朋友所托,是信任,不敢马虎,定会上心!!

             向海南君说了想编印两本小册子的想法。诚请海南君屈就此二册之艺术顾问。
              ------为何要编此二册?

               1,我父亲是汤文选先生的中学同学,季超又与汤老哲嗣汤立兄相友好,既是乡党,还是【世交】。
                     汤文选先生画语录,颇多卓见。若能从中选其最精萃者若干则,约请各地硬笔书法高手抄录,再配附我的原创评赏文字,印成一册,既可传布汤老艺术思想,又能作书法范帖,应该好看。

                2,原武汉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管用和先生是季超同宗祠的【族公】。用和族公是一级作家,著作甚丰,今年新出《管用和文集》煌煌六卷。
                   季超已获用和族公首肯,允我从《文集》里选若干精短作品,由我请硬笔书法名家抄录,也印成一小册。
                  用和先生的文[段]我还可以再约请各大学文学院老师配附精短评析,以小字印刷体配在硬笔书法作品之下。
                  管季超是-中国高教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我们[中心]会员中各大学文学院教授甚多,约稿应不难。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22
                 3,两个小册子与你那本《寻找生命的宁静》开本一样大,页码在48页即可,用稍薄的铜版纸。
                    去年得了一笔稿费,‘专款专用’---用来印此二册。
                  两个册子都不印多。各1500册。

             我与海南君交谈时,美女编辑郑承红在侧,细心地将海南君的赠书赠报为我捆好装袋。  
             邀严/郑二君与我合影,握手辞别。

               打的到金伯兴先生家。
               师母开门。
               金老走到门口:
               -------季超,咋才到?
               -------路上堵车。我只能在您这儿呆18分种,的士司机我留在楼下,约好20分钟内就得下楼。我答。
               -------这赶忙?吃了晚饭再走么。
               -------我到海南那里办了点儿事,来看看您,谢谢您去年寄赠两厚本书,我当时因脚伤躺床上四个月,连给您回个手机短信也没有,很失礼。
             。。。。。。
             说好18分钟就走,和金老师聊得开心,司机打手机两次催,只好离开‘聚艺厅’。
              一坐进的士,就迫不及待地看金老师的赠书。
             我,喜欢金伯兴先生的字。
              很喜欢!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31 12:02
2014年12月31日发到《书法报-硬笔书法》执行主编严海南先生电子邮箱的短信


海南君:

      因为急着到崇文图书城和金伯兴老师家,未及深谈。
      原计划与赵志成和金日发等打个照面的,也没有时间。请代我致意一下。

      汤文选/管用和两位,是我乡之文化名人,也都对季超有过关爱鼓励,编两个小册子,是我老早就有的想法。
     《画语录》一册,文字选好后会请汤老之子审看,《精短诗文》一册,也准备请用和先生本人和我市作协主席刘碧峰先生看看。
       约请抄录文字的硬笔书法名家,由我先根据自己的欣赏趣味拉出一个名单,再请你和老无帮我斟酌把关。有些我此前没有过交往的,还要请你们帮我约约。
       评赏类的文字总会有一点,我自己搞掂。
       两个小册子都要薄一些,精美雅致些才好。你送我的-名家试写甲骨笺的蓝皮小册可为范本。
       汤文选画语的一册,拟请写意花鸟画大家题签,初步考虑是请国家画院的吴悦石先生。
       管用和精短诗文的一册,想请徐本一先生或硬坛‘软硬’笔兼擅者题签。用和先生能书能画,是我省作家书画院的副院长,请他题,也蛮好。
       版式设计想请夏厦来做,我懂一些书籍装祯,会提出完整创意,供他参考。
       因为手头那笔稿费并不太多,所以印数各1500册,薄一点,省点钱。
        估计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可能性不很大,总是首选内部准印证考得住些。当然,书稿成后,我会以彩喷清样稿试接洽湖美社。

        下次来翠柳街,把文字稿和约请书家的名单送你斟酌。
                                                                                                        季超,于孝感家中
借闲堂答客问 <艺术观点>
地点:汤立先生北京寓所
时间:2005年4月
采访人:苏垣(《艺术人生》杂志总编,下简称苏)

苏:汤先生,你这画室墙上挂的行书条幅是你自己写的诗吧,请你解读一下。
汤立(下简称汤):我这书法前四句“风雨纵横豪气生,坎坷平生耳目清,含英咀华残灯泪,我写江山无限魂”写的是人生阅历,人生感言,人生追求。这后四句“耷非耷,齐非齐,掷笔大笑墨淋漓,非我轻狂非儿戏,我有我法会天机”。耷是朱耷、八大山人,齐是指齐白石,这是我的艺术追求,艺术抱负。

苏:您这诗充满激情,痴笔醉墨。您能否谈谈您的人生阅历。
汤:人生阅历很重要,特别是人生磨难。
搞艺术天赋第一,所谓“天才的艺术家”,第二是人生阅历,其中,特别是经受挫折和磨难的洗礼,第三是博而精。天才很脆弱,往往经不起挫折而昙花一现,那些能经风雨而百折不饶的人最终能获得成功。从这重意义上讲磨难是财富,也是人生的本钱。唯有过大希望的人才有大绝望,唯有大绝望的人,才不会对人生持自暴自弃态度。
我出生在艺术世家,从小受艺术熏陶。1957年我十岁时,父亲为我画了一幅白描写生“次子汤立学画”,这幅画现在还保存着。可就在这年,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我们整个家庭一下摔进谷底,苦不堪言,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期间,我学过戏、放过羊、挖过中草药、当过农民,也当过小工,做泥瓦工等,总之,年轻的时候吃尽了人间苦头。1979年,刚刚恢复的湖北省文联想筹建美术馆,周韶华先生和鲁慕迅先生夫人代筠(省美协秘书长)商量说:“建美术馆要懂基建,汤文选(这时我父亲已恢复工作)的儿子汤立作过建筑工人,懂基建,把他招进来筹建美术馆吧”。这样,我以筹建美术馆的名义进了省文联。结果美术馆的经费没落实,我便在美协展览部了。这时我边工作,边按父亲的指导临摩任伯年的工兼写的花鸟人物画。我非常刻苦,每天都要学到深夜,可以说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吧,进步也比较快。两三年后,我的作品被省美协评选后送北京,省里面评选十幅有我两幅,在北京又从十幅里面评选四幅入选参加法国青年沙龙,这四幅中有我两幅,另外两幅的作者是湖北美术学院文革后首届研究生唐大康、刘一原。

苏:从您的艺术简历上看,你有在多个国家举办画展的经历,您当时的画风是现在的大写意吗?您上大学学的是什么?
汤:我上大学学的是工艺美术,是湖北美术学院。我上大学期间,国画已经画得比较好了。当时是经文化部批准应邀赴日本、英国、美国举办画展,所以耽误了不少课程。我当时是以彩墨山水为主,被国外画廊看中。日本东京神田十字路口的一家日本人板田武雄先生开的“中国画廊”,橱窗里将我的一幅画挂了三年时间,做广告宣传,画的下面写的是“汤立——当代中国画坛新锐画家”,画廊里面挂的还有林曦明、程十发、亚明、宋文治先生等人的作品。我在英国、美国、波兰等国展出的也是以彩墨山水为主,我当时是湖北省山水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在外国跑了一圈,西方各个画派的原作、名画都看到了,都感受到了,便有了一些反思。1994年回国以后,就不画那一套了,老迎合别人口味自己也不舒服。回来后一条心搞传统,看书、练书法,埋头做功夫,画写意花鸟。

苏:从您十几年前出版的画集上看,您原来画的彩墨山水里面有西画的影子,您追求的是不是中西融合。
汤:我应邀在国外举办个人画展的作品的确是有一些中国水墨加西画水粉水彩,如其说是“中西融合”,不如说是在迎合外国人的口味,让他们能看懂,他们不懂水墨,真正好东西,纯粹的东西他们反而不懂,这没办法。我不赞成中西合璧,现在讲人类文化资源共享,我们拿什么与人家共享,你不能拿学西方的东西与人共享吧?那只能说明你这个民族文化缺失,你只有以老祖宗创立的最能代表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包括当代人创作的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去与人共享,别人才看得起你。学西方可以,但这只是营养,拿来吸收后强壮民族艺术的体魄,不能吃了羊肉变成羊或成了非人非羊,那不行,这里面有个主体问题和分寸感。应适当吸收,以我为主,不伤国体。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不断,太了不起了,有什么值得自悲的。现在中国画语言太复杂、太花哨。中国画还是单纯为好,单纯为美,单纯倾向静,静才令人思,反之,复杂则燥,燥则乱。恽南田有言:“澄怀以观道,静以求之”“盖世聪明,惊彩绝艳,离却静净二语,便堕长短纵横习气”。传统工笔花鸟,有色彩,但很静,很单纯。现在有少数中青年画家的工笔花鸟有静气,很单纯,很美。

苏:您上过美院,但艺术上似乎与现在美院的学院派有区别。您怎样看现在的学院派。
汤:十多年前,湖北有个朋友把我画的花鸟画的一些照片拿给中央美院卢沉教授看,卢沉先生说:“汤立这些花鸟画画得好,很有传统功力,他该不是学院培养出来的吧,学院培养不出这样的画家”。从卢沉先生这样资深学院派教授这句话来看,他对学院教育体制,教育方法可能有看法、有反思。的确是这样,现在学中国画的大学生,上大学前练习的是西画静物、素描。上大学头两年还是画西画一套,吃了几年的“洋奶”,再画中国画可能晚了,这对于掌握民族绘画语言是弊多利少。画人物画的可能好一些。画花鸟、山水画就不行了。东西方艺术哲学体系不同,教学体制和方法也不应相同。中国画画的是中国的哲学精神,文化学养和笔墨技巧,它有自身的造型理念和创作规律,这方面的学习与积累比画素描、静物重要得太多了,本末倒置,会得不尝失。

苏:您和您父亲现在都画写意画花鸟,您的画风受父亲的影响吗?
汤:我和我父亲都画写意花鸟,但我时时注意保持距离画。我受我父亲的影响很大,潜移默化,这是得天独厚,受益终身。但我是以自学为主,远追青藤、八大、缶翁、白石等。我始终提醒自己,要拉开距离。其实,我和我父亲人生阅历、学养底蕴不同,气质不一样,呈现在画面上的气息也不一样。我和我父亲的画展同时在南京、烟台、台湾等地举办,别人评价我与我父亲的画都是品位纯正,甚至都有雄强一格。但气息、样式、章法、笔法甚至题材侧重点都判然有别。我父亲是以老辣、精妙传神为主,用笔大刀阔斧,画面有沉雄之气,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他都有自己的独创,每幅画都要打草稿,反复构思,他是典型的创作型的画家;我画的全是传统题材,我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追求的是笔墨激情,画面萧散况逸,大开大合,有人评价说画面有一种傲岸之气。内行看门道,两人的画放在一块,个中差别识者具眼,看过我作品的画家和评论家都有此评价,我倍感欣慰。尽管我父亲是名家、是大画家,但我自有天地。所以我说:“我有我法会天机”,我比较自信。

苏:您怎样理解“笔墨传承”?
汤:笔墨对中国画家来说是生命力,就像戏曲演员的唱、做、念、打和手、眼、身、法、步,虽是技巧,是功夫,但是艺术的根本,也是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来刻苦锤炼。画画光凭观念不行。某美术学院院长居然说中国写意画太简单,老干部画几年也能画出来。听此话,我感到震惊与莫大的悲哀。中国画的笔墨是一个虔诚的艺术家需终身修养的课业。中国画的形式美是以笔墨来体现,懂笔墨与不懂笔墨呈现在画中的气息完全不同,天壤之别。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这些大师那一位不是笔墨高手。笔墨的形式美是无数先贤经过数千年锤炼、提炼出的文化精华,美妙绝伦,世界上绝无仅有,这其中的机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与知者道而不能与俗者言。

苏:画界一般认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科中花鸟最难,而在花鸟画工笔与写意中,相对而言,工笔易而写意难,其中大写意更难。当前大写意花鸟似乎出现了危机,你怎么看待大写意?
汤:大写意看似简单,但学术含量最为丰富,博大精深。大写意不是画幅越大、笔头越大、笔法越多越密才为大写意。大写意花鸟也称简笔花鸟,它以简为前提,所谓言简意赅、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以虚代实是也。以最简练的造型和最少的笔法,表现最为生动的物象和丰富的精神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大写意。八大山人、齐白石都是在画面上做减法文章。他们惜墨如金,他们一笔顶俗人的千笔万笔,他们的画一笔定乾坤,如同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一将能顶百万兵”。大写意画往往一气呵成。它是天赋、灵性、才情、功力、学养、胸襟的高度凝炼,瞬间爆发,其难度可想而知。正因为难度大,所以少有人敢问津。有胆量者,但无学养功力不成,仅有学养功力而少天赋也不成。大画家为天生之才,大写意天赋第一,不是什么人可以学得来的。我不认为当前大写意花鸟画存在危机。大写意画家是天助灵性加厚积薄发,自然而然产生的,急于求成不行,过早求脱也不行。黄宾虹说:“大家数十年一遇,有时百年一遇”。大写意画家成千上万,能进美术史的只是凤毛麟角。

苏;有人说传统中国画发展到齐白石、黄宾虹已到顶峰,再不可能发展了,只能走下坡路,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汤:“传统中国画不能再发展,再不可能有大师”这是静止的观点,不符合辨证法,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齐白石当年有吗?您看我书柜里齐白石全集十大本,八大山人全集五大本,我可以去世界各地参观,西方古典的和现代大师的精品原作都可以看到,视野多开阔。当年吴昌硕见到的八大山人原作大多为赝品,当看到一幅八大山人画的松树真迹时,他激动得连声赞叹:“这才是庐山真面目”。我们现在故宫、美术馆时时能看到前辈大师的精品原作,学习条件太好了,还画不过前人,还不能在前辈大师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这只能说明自己无能。

苏:请您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在创作中如何吸收八大山人和齐白石艺术的精华。
汤:八大山人的画简、清、空、逸,思想非常深刻。他以极简的笔墨和造型,将他的落魄、惊警、怨愤充分表现出来。画言志,他画的是情。齐白石创红花墨叶,吸收民间艺术,有人说他的画偏俗。其实中国画雅俗在笔不在色,齐白石用笔深厚,朴拙自然,俗中求雅,这都是我要学习的。你看我这幅《残雪》,三九严寒,苍松上黑压压一大群八哥,惊恐、彷徨、凄凉,何等苍茫境界,这是我记忆中的某个片断,我需要将它表现出来,定格在我的作品中。你看我另一幅作品《观云图》,画的是登高远望之苍鹰,画乃心印,有坐观风云变幻之寓意。这幅鹰的背部在运笔中自然留下了些许空白,突破了传统画鹰的写实方法,而受英国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空间穿透手法的启示。其实,亨利摩尔的这种手法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知白守黑,虚实相生”何其相似。看来人类艺术的规律是共同的,对美的追求也是共通的。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31 15:54
海南君:

      为什么我只准备各印1500册呢??
       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所获稿费并不多,没钱。
       二是即或能正式出版,购者可能也不会多。
       我是想将此二册作为友朋间互赠的[雅礼]而已,没打算卖的。

       1500册,分解一下:

         回馈书写作者,总得500册吧?[不拟支付稿酬,愿者应约]
         1997--2003年,我担任湖北美术出版社《小画家》月刊责编,交了一些美术教师书法教师朋友,拟赠100册;
         中国高教学会[小语教学法研究中心]我担任副秘书长,也有些朋友,拟赠50册。
         全国各地小语教研员中,有些朋友;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名师和报刊社编辑,也有些朋友,200册可能才够。
         我工作的地方的熟朋友/网友等,拟赠100册。
          孝感市文联处,拟赠50册,由他们转送感兴趣的读者。因为文选用和二老,是我市文化名人。
          港台韩国书法界朋友,拟赠50册。
          汤立/管用和先生处,各送200册。
          自留100册,机动。

                                                    季超,2014。12。31。临屏而敲

【管季超工作室】系列图书简介


《硬笔书法名家书张楚廷教育隽语


《硬笔书法名家书汤文选画语录》

《硬笔书法名家书管用和诗文》

《硬笔书法名家书孝感作家精短诗文》

《率真童年:管致远日记童画集》





免长话费服务电话:400-027-8105,
移动电话:13971958105,
邮箱:
xnjyw123@163.com
QQ号:1309586706/349808152,
QQ群号:291179970,
微信号:jszywz


-------------------------------------------------------------------------------------------------------
【管季超工作室】网站群: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教师生活365》
http://www.jssh365.cn/




《师慧园》论坛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




《精英教师博客网》
http://www.jssh365.cn/home/




《中国教研员论坛》
http://xnjyw.haotui.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






【管季超工作室】《硬笔书法名家代表作》系列丛书编务流程【草案】:

《硬笔书法名家书张楚廷教育隽语
《硬笔书法名家书汤文选画语录》
《硬笔书法名家书管用和诗文》
《硬笔书法名家书孝感作家精短诗文》

1,2015年元-2月:
     完成张楚廷教育隽语、汤文选画语录、管用和精短诗文和孝感代表性作家精短诗文的萃选工作;
    与王正良、严海南、陆舍无、黄文泉等师友商定拟约硬笔书法名家名单。

     约请湖南师大黎利云博士、北京汤立教授、孝感市作协主席刘碧峰先生审阅文字稿;
     接洽出版机构。

2,2015年3-4月:
    与陆舍无、严海南、陈愁予、周继中、梁桂东、孙文刚、古风、许正波、邹美伦等朋友协商,在相关媒体发出约稿启事,公布正式约稿名单;

    凡依约发出《约稿函》的报刊媒体主编、网站站长,均以姓氏笔划为序列名为丛书顾问,可于每册封底列名【媒体支持合作单位】;
    按正式约稿名单,以特快专递寄发《约稿函》,并约定书录文字;

    接洽印刷机构。
     约请《书法报-硬笔书法》夏厦先生担纲丛书书装设计。

3,2015年5-6月:
     催稿、收稿;
     印厂印刷。

4,【管季超工作室】承担印刷费用;
     支持媒体回馈每本5册,共20册成书;
     应约抄录文字的硬笔书法名家作者,以收录一件作品回赠15本该单册成书的形式予以回谢。

5,本【工作室】《硬笔书法名家代表作》系列丛书-均为加厚铜版纸全彩胶印。每册拟印1500册。

      
                                                                                      管季超工作室 2015.1.1.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4 12:26
书法教育是基本素质教育
——访中国传媒大学书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守安教授
图为中国传媒大学书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守安教授。(庄元 摄)
  主题:书法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嘉宾:中国传媒大学书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守安教授
  主持人:周伟涛
  时间:2014年9月23日下午
  地点:中国教育新闻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书法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系列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书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守安教授,今天的主题是“书法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书法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多元的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态。书法教育对于中国人来说,首先是一个基本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它还是一个国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书法教育应该基于对汉字书写的性质、功能、意义、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认识下展开。】
  主持人:您作为书画家和书法教育专家,对书法教育有怎样的理解?
  刘守安:书法教育是我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领域。无论是在首师大还是中国传媒大学工作期间,我一直从事的都是书法教育工作,在教学实践和理论上也都在探讨书法教育问题。
  当前,人们对于中国书法的热爱,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而这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要求——学校教育跟社会教育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什么是中国书法?在我看来,汉字的书写就是中国书法,把汉字的“书写教育”做好就是把“书法教育”做好。
  书法教育对于中国人来说,首先是一个基本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它还是一个中国国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强调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理论背景,而提高国民综合文化素质,这是另一个理论背景。在这两个背景之下,我们强调重视中国书法教育问题是情理之中的。
  现在,社会上热爱书法的人士,更多是从艺术的角度谈论书法,认为中国的汉字写出来赏心悦目、美化了生活。我认为,这是中国书法在当代生活中产生的一个积极意义。但是,书法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态。
  文字各个国家都有,而汉字只有中国才有。中国的书法、中国的汉字经过艺术化的书写,变成了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书法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多元的。从古代至今,汉字承载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信息传播、知识积累、学术积累、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功能。书法教育应该基于对汉字书写的性质、功能、意义、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认识下展开。
  汉字书写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我们在认识汉字、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感受了汉字的优美,学习了中国先民的智慧,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书法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定位在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一大目标上。
  学校书法教育涵盖中小学和大学。中小学的书法教育首先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而不是学科教育,也主要不是艺术教育,有这样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在中小学开好书法教学课程。大学里的书法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可归结于美术学,或者单独的书法学。素质教育以选修或辅修课的形式出现,可以教会大学生如何把汉字写得美观、正确。
  只有从中小学时把书法教育做好,大学时给予深化,才能够有更多的人把汉字写得更好。而他们当中的少部分人,热爱书法的人——研究生、博士生承担着研究、挖掘、整理中国书法资源的任务。只有从各个阶段都做好了,再加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配合,我们才能把书法教育搞得更扎实和成效,把中华民族文化优秀的部分传承好。
中小学书法教育纲要出台意义重大
  【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第一次正式制定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指导纲要,它使中小学书法教育在现有体制下合理化、合法化,并逐渐走向正常化。】
  主持人:您作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主要撰稿人和牵头人,可否分享一下该纲要的制定过程?纲要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有何重要意义?
  刘守安:《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是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指导意见,后来教育部委托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制定《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在教育部基教二司领导的支持下,我从开始就参与了纲要的制定,并且组织教师和研究人员来做这个事情。
  当前,各地中小学书法教育步调不一,有的学校开展得比较好,有的学校限于条件还没有开设书法课程。因社会对书法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部于2011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在之后的两年间,经过讨论、思考和吸收各方面的意见,教育部于2013年正式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目标、基本内容、指导思想、教学评价等。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第一次正式制定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指导纲要,这也是中国书法教育史上的一件大情,它使中小学书法教育在现有体制下合理化、合法化,并逐渐走向正常化。
  纲要内容涉及教材、课程、教师等多个方面。纲要公布后,各个教育行政指导部门都在学习贯彻纲要的相关要求。各种版本的书法教材也都以纲要为标尺进行编写。书法课程纳入到国家课程,这是中国书法教育史上的一件大情。我们需要积极推进,同时也要量力而行;要逐步开展,通过总结更多更好的经验后再局部推广。
  主持人:在制定纲要的过程中,大家明确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刘守安:我们达成的共识是,首先,中小学书法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首先应该认识到,中小学阶段主要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书法教育纳入到中小学阶段,也应该是一个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
  第二,中小学书法课程不是艺术课程。书法本身具有艺术性质,但是在中小学阶段,书法教育不是当艺术教育来学习,纲要中没太强调书法课和美术课的密切关系,更多的是强调它和语文课的密切关系,强调它和汉字本身的关系——书法教育就是汉字书写教育。
  第三,中小学书法教育是技能教育。中国汉字多样多种,包括五种基本字体,学生在学习书法时要知道这是什么字体,学习字体的结构,还应知道这些字好在什么地方。
  第四,学生要了解基本的书法文化知识。包括书体知识、文房四宝知识、书法作品的样式等。通过学习,使中小学生知道古代文人如何学习汉字,怎么把诗、读、写结合起来。
  主持人:“书法艺术”、“书法文化”和“书写文化”三者之间的内涵是什么?
  刘守安:传播主要包括两种:声音的传播和文字的传播。而文字的传播其作用非常重要,就如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都是书写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汉字书写就是一种传播手段。
  什么是中国的书法艺术、书法文化和书写文化?这里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先说中国书法艺术的概念。“书法”两个字的本意是方法,即书写的方法,是动词。而用好的书写方法书写出来的字,让人赏心悦目和富有美感。人们就把由掌握的书写方法写出来的字就叫“书法”。“书法”本来是动词,如今已经演变成名词,把它当作品来看,代指宣纸上的字或者碑帖上的字。而这些作品是“书写”出来的,有书写才有关于书写的方法,有书写的方法才有好的书法作品。
  如今,我们把书法中汉字的“书写”定为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其中,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大众喜欢书法,希望把字写的更好、更美、更有个性,让人赏心悦目。其次,全国各个高校很多书法专业开设在美术学院里,如绘画、篆刻书法等。这些专业把视觉性教育看得比较重要。在学科划分上书法教育也归为一级学科中的美术学。中国书法家协会隶属于中国文联的下属组织,由此可见书法在一般意义上归结为艺术范畴。
  相比书法艺术,书法文化更强调“文化”二字,它把书法当作一个具有形、音、意的组合体,更强调中国书法的文化功能和价值,并且这种文化功能和价值是多元的。中国书法文化包括了中国书法艺术,艺术概念属于文化大概念中的一个子概念。
  最后,说说中国书写文化的概念。在古代,古人把“书”当动词,后来人们把写出来的“字”也叫“书”,就是动词名词化。所以古人文献里提到说“书”字,有时做动词,有时做名词。今天人们说的“书写”就是古代的“书”的概念。无论是作为功能书写,还是作为艺术书写;无论是作为公共书写,还是作为诗人化的书写,它都是“书写”。
  “书写”的称谓,避开了关于文字概念上的混淆,而书写的研究强调更广的内涵,既包括公共性,也包括私人化。我们不能把书法史当作中国艺术史,不能把汉字的书写当作艺术来看。因为从人类文化实践角度来看,艺术实践强调个性,强调创新,而文字本身是要稳定的。文字不可能老是变,文字是共同约定的符号,需要大家都认识,如果文字本身频繁地变化,那就失去了文字的功能。
  书写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书写作为动词,是一种行为文化,是人实践的活动,靠人的肢体来把汉字展示出来的动态过程。人类的活动过程凝结在作品、产品中,我们从汉字的作品中,能看到古人书写的过程,他们运笔的过程。
  书写文化和书法文化相通,但是强调的点是不一样的。从书写角度看中国文化形态,会看它为什么写,写的动机是什么,写出来的形态什么样,在当时发挥什么作用。而人类早期的书写、中古时期书写和近现代以及稳定时期的书写,所承担的社会作用是不一样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传媒大学把书法教学和研究机构定名为中国书写文化研究中心的原因。
优秀书法作品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教师或者文化人,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只有这样,其作品才能除了有漂亮的文字,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持人:今年教育界迎来了第30个教师节,为此中国教育报举办了全国教师书画大赛。您是如何看待这个活动的?
  刘守安:中国教育报为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举办了全国教师书画大赛,我觉得非常及时,主题也非常好。
  教师节的设立是尊师重教的开始。在这30年中,中国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学生、社会各方面的人士,看到了国家和全社会对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教师职业被大家所尊重。这30年也是中国书法事业不断发展的30年,我看到此次参赛作品量很大,水平也很高,让我们很欣慰。
  这次的活动是主题展,因此,不少参赛作品都表达了对教育和教师的祝贺及赞扬。不过,参赛作者中,也有人对大赛存在一些误解,认为这是一次艺术展,因此更多地考虑了怎么把字写好,而没有考虑太多文字内容的组织。
  我认为,作为教师或者文化人,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只有这样,其作品才能除了有漂亮的文字,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此外,还要注意不能写错字、病句。对参赛作品,在书写方面当然会有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们的书法水平有综合性的提高。(庄元 整理)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4 12:29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4 14:45
首届全国教师现场书画创评暨教学论坛在浙江绍兴举行
                  
为了推动书画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提高书画教师的创作水平和教学水平,512 日至15日,由书法报社主办、《书法报·书画教育》编辑部承办、浙江勤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全国教师现场 书画创评暨教学论坛”在浙江省绍兴市益泉大酒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教师集聚书圣故里参加现场书画创评及 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书法报社社长、总编辑舟恒划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书协理事、国务院参事室《中华书画家》杂志副社长、副主编张公者,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协副主席王伟林,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院书法系主任、博士生导 师沈浩,浙江省书协主席团成员、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沈伟担任本次活动评委。浙江勤业建工集团董事长张勤良 、广东东莞艺展中心弘道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作为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
  活动自1月征稿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教师书画作品6000多件。经初评,最终入围到现场创评的书画教师中既有来自各公办中小学校的优秀书画教师,也有来自校外书画教育机构教学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师。年长者80 来岁,最年轻的才23岁,可谓少长咸集,群贤毕至。
  创评现场,书画教师们全神贯注,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展现出教师们扎实的书画功底及其独特的艺术风采。大赛通过 现场命题、现场书写、现场打分、现场知识问答,层层晋级的方式,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活动期间,评委们对进入复赛的20名教师的书法作品分别进行了点评,使教师们受益匪浅;举办了现场教学经验交流 ,来自不同地区的5名教师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经验、书法特色学校建设等方面进行畅谈,为与会的书画教师们提供了一 次观摩学习的机会;获特等奖的教师们现场书写长卷,并合影留念;组织教师们参观了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兰亭风景区、
王羲之纪念馆、鲁迅故居等,感受绍兴这座历史名城深厚文化底蕴及书法圣地的艺术魅力。

首届全国教师现场书画创评获奖名单
特等奖:
刘世斌 白崇明 徐云峰 臧磊 孙冬良 王祖清 刘凯 周振国  李双根  童汝嘉  檀明华
一等奖:
于林森  赵望来   李志武   吴大松        呙林鹏      吴守峰             刘丙申  
颜素珠  元曦曦   景培清  汪晓青  鲁世涛     凌炳奇 陈正森   曹盛杨  刘远东    邹武生
潘志鹏       邹文定  陈炳富  张志坚 金际友 刘大鹏 杜庆龙 吴良安  黄志祥   杨甫良  
   杨露群    刘秋蓉
二等奖:
宋继华 涂永隆 许永清 王晓慧  蓝天果  周修钦 叶伟明 杨亚洲  林海军  韩开桓
沈国庆 肖国顺 张  赛 庞春燕  刘国方  曹继桥 李健明 资永生  王少娟  黄德民
李家文 侯林立 王  璇 吉  师  陈永年  秦  勇 王宗年 何共红  吴亚宁  刘庆忠
葛玉军 闫现岭 郝树勇 杨  斌  汤生林  邓嗣斌 黄仲基 谭  芸  张  翼  谢芳平
范国林 常世民 陈永明 乔  强  朱  虹  王明学 张  军 杨  艳  李  峰  张泽容
刘喜来 焦  杨 陈  燕 邱  骥  翟  峰  邓建和 陆恒斌 孙翰林  刘高文  徐 鹏
王传杰 张志海 黄九龙 刘西秦  马  艳  夏国琪 何青溪 杨宝红

三等奖:
彭学兴 黄锷华 黄  海  叶 峰  岳廷孝  吴东威 吴  晨  杨和平 周兆平  马昭文
李  季 肖振江 冯启领  陈留祥 蒋德林  刘伟力 杨  青  张春根 柯志超  夏怀庆
张勇昇 齐  燕 魏轩裕  李鸿扬 石祥彬  王新年 黄才斌  徐俊华 达庆选  徐  诚
李新华 白建平 魏祥琴  廖东就 金建龙  刘秋生 林垂佳  钮传贤 侯永华  吴有防
刘  伟 钟孟雄 毛建川  危  钦 冯天海  陈全福 张家旺  左其俊 王绪成  杨  金
郭永积 韦彦荣 米曼琴  翁仞袍 郭良美  徐衍平 邵荫成  闻毅先  张耀良 段爱弟
张熙煌 陈沸度 薛建全  刘  源 朱书才  秦越雄 刘永惠  康慧荣  熊本国 张治国
田仁喜 秦祖基 职统胜  龚庭海 肖合龙  韩世亮 张远辉  张  腾  许楚蓉 邹楚蛟
白天保



书法报首届全国教师现场书画创评QQ群:103659042
联系人:羊振华 15972182088  QQ:568691840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4 16:29
http://blog.sina.com.cn/liangzhuxing001

http://blog.sina.com.cn/liangzhuxing001

《语文报-书法版》执行主编梁朱杏先生新浪博客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4 16:56
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及入选论文名单
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审结果日前在河南省安阳市揭晓。经过评委会、监委会认真有序的初评、复评、终评,评出入选论文78篇(含优秀论文30篇),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布。如发现入选论文已公开发表,或存在抄袭、剽窃、代笔等情况者,请联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该论文获奖或入选资格,并按相关规定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59759583

联系人:刘照剑





附: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及入选论文名单





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

优秀论文30篇







作者

题目

省份


翁燕平

新形势下小学书法本色课堂的反思与构建——以《卧钩》写法为例

浙江


米华翔

当代书法展览评判机制存在的不足—以2013年的多次国展评审反思为例

重庆


杨二斌

“章程书”:一个“特指”的书体及其相关问题

山西


毛万宝

曾经权威的学术话语—郭沫若《兰亭序》辨伪之回看

浙江


慕德春

朝鲜半岛在古代中日两国书法传播中的桥梁作用—从金石文看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的书法关系

辽宁


王德彦

刘熙载与海派书法

上海


李逸峰

敦煌隶书简横向笔行书写考察

甘肃


俞栋

王晓暾

权威与民主:网络时代的书法批评研究

浙江


俞海滨

清末民初海派书家结社交游管窥

上海


林建阳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书法教师素质能力体系之建构

福建


王连龙

碑志辨伪通例

吉林


黄辉

博雅与真蓄——南浔小莲庄刻贴持有者的文化心态

江苏


王梦笔

小篆在当代书法展览中的弱势境遇探析

河南


张眠溪

草书折旋的名实

北京


祝帅

学术史视野中的“文字”与 “书法”

北京


陈晓蓉

从杨维桢的接受情况看当代书法的审美转向

北京


杨开飞

宋代心画书学观念的演变

宁夏


王晓光

秦汉简牍具名及书手身份初探

山东


孟庆星

隐喻性思维与书法图像的认知、生成机制的心理分析——兼论字本位书法创作

湖北


宋宁

“文人书法的图式与文人书法的真实”

山东


顾工

铁笛奇声绝人世

北京


胡湛

中皇山刻经再考

——兼谈北齐书法的复古与创变

河北


程渤

实用功能的扩展与元代篆隶书体的复兴

——试述元代书法复古思潮的实践依据

江苏


吴宇栋

题跋书法:书法话语场域的思维世界重构

辽宁


刘镇

尚意书风下的篆书日常书写考察

——以米芾为例

广东


吴维羲

吴开赋

天趣与人工:新媒体语境中的中国书法展览设计论略

四川


成联方

沈曾植“南北会通”观的审美谱系

——从北碑三宗、《中岳嵩高灵庙碑》到欧虞褚李

云南


彭双龙

统计学视角下的当代书法创作考察与文化反思

广东


刘天琪

死生之间:关于墓志志盖上的题铭式挽歌

陕西


阴胜国

北宋金石学视野中的篆隶书法“复古”析论

河北




  

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

入选论文78篇(含30篇优秀论文)





作者

题目

省份


翁燕平

新形势下小学书法本色课堂的反思与构建——以《卧钩》写法为例

浙江


吴友元

中国现代刻字的困境

福建


庄乾亮

民国书家时空分布及受期刊媒介的影响分析

山东


陶小军

由润例看民国书法家经济意识的提升

江苏


谢春华

唐代徐珙隶书论略

湖北


李庶民

试说“竵扁”是如何讹为“蜾扁”的—以宋人墨迹为辩证文本

山西


米华翔

当代书法展览评判机制存在的不足—以2013年的多次国展评审反思为例

重庆


杨二斌

“章程书”:一个“特指”的书体及其相关问题

山西


毛万宝

曾经权威的学术话语—郭沫若《兰亭序》辨伪之回看

浙江


董水荣

从结字形态中看当代书法的创作

江苏


王军领

经典与时尚的交锋—展览语境下书法创作审美取向研究

重庆


方波

书家·工具·作品·媒介·观众—当代语境中的新型“书法关系学”

浙江


慕德春

朝鲜半岛在古代中日两国书法传播中的桥梁作用—从金石文看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的书法关系

辽宁


杨牧原

元代书法家杨桓及其《尊经阁记》研究

浙江


王德彦

刘熙载与海派书法

上海


李逸峰

敦煌隶书简横向笔行书写考察

甘肃


俞栋

王晓暾

权威与民主:网络时代的书法批评研究

浙江


徐学标

刻符名实由来新论

北京


黄克

书法经典及其泛化——兼论“碑学”、“贴学”及“民间书法”的相关问题

江苏


俞海滨

清末民初海派书家结社交游管窥

上海


林建阳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书法教师素质能力体系之建构

福建


杨世业

古代陶制印模文字和古陶印初探

湖北


王连龙

碑志辨伪通例

吉林


黄辉

博雅与真蓄——南浔小莲庄刻贴持有者的文化心态

江苏


王梦笔

小篆在当代书法展览中的弱势境遇探析

河南


杨天才

当代书法批评形态之构建

山西


刘莹

从康里巎巎与赵孟頫、杭州文化圈的交流看元代书法的民族交融

重庆


孙跟宁

欧阳修论书溯源及其价值认识

广西


刘东芹

《书谱》释文考异——兼论异体字与草法形成之关系

江苏


吴绍学

“五字执笔法”、“拨镫法”、转笔法的区别联系及其他——对书法笔法“执”“运”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湖北


刘诗能

论碑学对况周颐“重、拙、大”词学理论的影响

江苏


张眠溪

草书折旋的名实

北京


李剑锋

南宋刻《成都西楼苏帖》通考

北京


祝帅

学术史视野中的“文字”与 “书法”

北京


陈晓蓉

从杨维桢的接受情况看当代书法的审美转向

北京


吴鹏

草书规范的文化考察

贵州


苏显双

由“大字法”看李溥光的大字书法观

吉林


王雨

“逃避”或者“跟风”——对当代书法“国展热”现象的理性思考

四川


李少鹏

对张怀瑾《书断》的版本学考察

吉林


孙云渤

王羲之“书圣”地位确立的另一视角考察

吉林


谢友国

“藏锋”考论

北京


杨开飞

宋代心画书学观念的演变

宁夏


胡焰智

《兰亭序》贴本勘校新发现

黑龙江


王晓光

秦汉简牍具名及书手身份初探

山东


黄修珠

高明博达,不坠家声——钱勰及其与苏黄米

河南


孟庆星

隐喻性思维与书法图像的认知、生成机制的心理分析——兼论字本位书法创作

湖北


杨频

姜宇

图像与真相:汉碑“穿”“晕”涵义新探——兼及书法史学研究中的视域问题

北京


洪权

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吴灿硕何以弃官鬻艺

广东


杨鹰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篆刻美育的现代诠释及篆刻课程教学研究

辽宁


宋宁

“文人书法的图式与文人书法的真实”

山东


易好

书法美学范畴“秀”的内涵诠释

江苏


顾工

铁笛奇声绝人世

北京


谭文选

当代高校篆刻艺术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广东


黄加芳

论游寿书法的创作理念、分期及其风格特色

福建


邱才桢

“兰亭八柱”:“纪念碑”性与书法史的建构模式

北京


陈道义

古代汉字书法的装饰功能述略

江苏


李洪财

汉简草书的草化方法再探

湖南


胡湛

中皇山刻经再考

——兼谈北齐书法的复古与创变

河北


周松玉

当今书法情感要素缺失的成因及回归路径

——以书法创作主体为视角

浙江


包学文  邱世鸿

论欧阳修的文道观对书法观的影响

江苏


程渤

实用功能的扩展与元代篆隶书体的复兴

——试述元代书法复古思潮的实践依据

江苏


吴宇栋

题跋书法:书法话语场域的思维世界重构

辽宁


刘镇

尚意书风下的篆书日常书写考察——以米芾为例

广东


闫章虎

初唐铭石体楷书渊源述论—以褚遂良为例

吉林


马晨晨

古代书法理论中的“意”字研究

四川


薛帅杰

清代楹联书法日常书写及其社会化隐喻

北京


吴维羲

吴开赋

天趣与人工:新媒体语境中的中国书法展览设计论略

四川


郝皓

文化意蕴视域下高校MBA书法教学定位与实证研究

上海


成联方

沈曾植“南北会通”观的审美谱系

——从北碑三宗、《中岳嵩高灵庙碑》到欧虞褚李

云南


彭双龙

统计学视角下的当代书法创作考察与文化反思

广东


刘天琪

死生之间:关于墓志志盖上的题铭式挽歌

陕西


李慧斌

斯文:宋代书法史的价值选择与历史转向

山东


朱战威

篆刻字法隶化探析

河南


赵辉

文化语境下的书法展览基址与书法艺术价值构建的路径选择

广东


成海明

学书、篆书,本一途而分歧

浙江


徐传法

元好问诗学与书学的共通性及其书学观

山西


阴胜国

北宋金石学视野中的篆隶书法“复古”析论

河北


孟鸿声

历代山东区域书学文献通考

山东











              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组委会

              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评委会

                                  二○一四年九月十九日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4 22:32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5 08:46
可以不成为书法家,但要懂得欣赏汉字

书法展上,一位参观者观看书法作品。 新华社发
    “当今汉字的推广,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两岸、全球华人乃至外国人,学习汉字的兴趣都有增长。忧的是,新科技的发展让人们书写方式发生很大改变,带来了推广汉字书写的问题。”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说道。
    日前,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江苏省常熟市开幕。艺术节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汉字艺术的当代传承”展开讨论,呼吁“可以不成为书法家,但要懂得欣赏汉字”。
“提笔忘字”成常态
    汉字的拼写知识,现在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在一些文化生活和人们的日常交际领域中,电邮取代了书信,博客取代了日记,电脑、手机的拼音输入换下了传承千年的汉字书写。结果呢,“提笔忘字”成了普遍现象。
    “以前我们会练硬笔字、毛笔字,还会用毛笔写周记。现在呢,一些孩子上课甚至不再做笔记,只是拿出手机、平板电脑把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拍下来,很多年轻人忘记了汉字这种象形文字及其含义。”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说。
    傅申表示,功利化教育是“提笔忘字”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下,愿意培养孩子书法兴趣的家长越来越少,他们更倾向于为孩子选择钢琴、跳舞、小提琴等。其实,书法可以静心,而且能学到中国的文化、诗词歌赋等,但很多家长并不是特别看重。”
    尽管电脑、手机等的使用是“提笔忘字”的重要原因,但论坛上一些专家认为,“汉字失写症”的出现,不能完全归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人们对汉字文化认知的缺失。“他们觉得诗歌是文化,而汉字只是文化的载体,本身并非文化。”
汉字是诗性的语言文字
    “再怎么漂亮的外国字,都很少有人会把它挂在墙上每天欣赏,就像看幅名画一样,但汉字不一样。”刘兆玄告诉记者,汉字之美,在于神态、在于艺术。
    从甲骨文到小篆,从隶书到楷书,汉字可谓世界上迄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中华文化联谊会副秘书长李立言表示:“作为中华民族瑰宝,汉字已不仅限于一套记录语言、交流信息的书写符号系统,而是蕴含着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
    “人类的语言中,绝大多数是会音语言,只有极少数的是会意语言。汉字的表意性使其成为世界上唯一能跨越时空的文字。中国的儿童,仍能读懂2500年前的《诗经》,朗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而300年前的英文,大概只有专家才能看懂。”在常熟理工学院的讲座上,刘兆玄对学生们说道,书法很美,篆刻也很美,但究其原因,是因为汉字的美。
    汉字是空间性的,这种存在,形成了汉语的“字”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著名书画家范曾认为,汉字是诗性的语言文字。“汉字具有骈俪之美,经过不同的组合,形成了使用者的个性,也造就了不同风格的诗人和作家。”
学会欣赏汉字之美
    “要改变汉字传承的状态,很困难。”刘兆玄表示,“现在能做的,就是让更多人认识到汉字及其书写的重要性,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这样才能避免很多汉字不认识、不会写的情形。”
    “在小朋友开始学习的时候,不要让他们过早‘触电’,等他们书写一段时间,把书写变成习惯的一部分之后再使用电脑。”刘兆玄建议,学校可以硬性规定几年级以下的学生作业全部手写,还要多写毛笔字。“同时,在汉字手写输入的应用软件方面可以多费点心,多考虑怎么让书写的方式更加有趣、更具吸引力。”
    与会专家表示,最近热播的《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识字”节目,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引起了人们对汉字艺术的关注,但光看不够,要多写多练。“书写热情与字的美丑是有关联的,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字写得特别好看,给男(女)朋友表达爱意的时候,你就会手写信件,而不是发短信。”
    “当然,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不是你能不能写出很好看的书法,而是你会不会写字。”刘兆玄告诉记者,书法是一门艺术,其推广的目的,不是产生书法家,而是培养对书法艺术有领会、欣赏能力的人。“哪怕以后用不上,但至少得知道自己写出来的字好看在哪儿,不好看在哪儿。”(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5 08:50
手机电脑越用越溜儿 错字别字越来越多 如何看待当下错别字横行?

  日前有媒体报道,重庆一名求职的大学生因在手写的400字个人简历中出现了24个错别字,而遭到面试公司的拒绝。此事引发了网友们的围观和热议。有人认为错别字威胁到汉字传承,有人则认为无关大局。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手机、电脑空前普及,借助某种输入法写字的人越来越多,一笔一划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究竟该如何看待、应对当下无处不在的错别字?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和学生。
  不能简单归咎于电脑
  一个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人,大约应该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那么,为什么一个大学生在短短400字的简历中竟出现24个错别字呢?分析起来,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互联网时代读得多,写得少,日常手写汉字的机会更少;二是中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没有打牢;三是对错别字现象不以为然,不重视。
  听说读写,是一个人掌握和使用一种语言的4种基本技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正大认为,这4种技能需要全面、均衡地发展。其中“听、说”基本上只和语言本身相关,而“读、写”则离不开记录语言的文字。错别字主要关乎文字的舛误。错别字现象的增多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电脑,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学会了高难度体操动作的优秀运动员,绝对不会因此减弱其正常行走或跑步的能力。互联网的应用和电脑的普及使得认读和书写更多字词有了更为海量的资源。“人”和“技术”的关系,有点像“水”与“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发挥人的主动性,可以使新技术成为人“多出来”的一种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取代人原有的技能,这对于人类的大脑来说,能够做到,而且应该做到。
  打好中小学语文基础
  语文是贯穿中小学教育阶段始终的一门主课,由于有教学大纲和升学考试的要求,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还是很重视学生的汉字书写训练的。
  据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教授陶寰了解,目前上海市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目标是,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面和理解能力,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学习词语的写法。陶寰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中小学时期能够有较广的阅读面和词汇量,而且能够掌握词语的规范写法和准确的意义表达,那么,对于减少成年以后词语贫乏、错别字现象和提笔忘字现象应该是大有帮助的。
  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语文老师田锋对此给予了证实。他说,我们学校的作业、考试都要求学生手写完成,同时还会引导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阅读。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懂得了字意,写错的概率就低了。所以,一般阅读能力强的学生,错别字就相对少。
  哈尔滨市113中语文教师仲老师则对电脑对语文教学的冲击忧心忡忡。她介绍说,班上有个学生交作文时总是交“打印版”的,被老师多次退回后,不得不改成“手写版”。他告诉老师,这也是他先用电脑写完后,再抄写到作文本上的。仲老师说:“这样抄一遍也好,也是对汉字书写加深记忆的过程,否则的话,现在的孩子们真是不会写字了。至于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更是不敢奢求了,只要能把字写得让别人能够认识就不错了。有些孩子的课堂笔记过后自己都不认识。”
  大学生做消灭错别字的表率
  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其掌握母语的水平。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知识阶层,书写准确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理应在消灭错别字方面作出表率。
  但现实是,在目前的大学课程设置里,大学语文处于边缘位置,一些大学甚至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与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相比,大学语文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大学英语教育还有相应配套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的考察标准,那么大学语文则处于“放养”的状态。复旦大学每年一度的汉语言文字大赛,主要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汉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结构、多音字的读音、成语解释等,每个学院和系都有代表参加,就曾经出现过留学生代表队夺得全校第一名的尴尬结果。
  当然,也有一些人在尽己所能地守护着汉字。中国传媒大学学生陈惠玲认为,科技改变生活,但不能让科技操纵生活;电脑带来便利,但不能使我们丢弃自己的文化。她现在仍坚持手写读书笔记、日记,偶尔还会给亲朋写个明信片,或与昔日同学书信往来。她说,我可能有些强迫症,看到错别字非常不舒服,所以在自己写文章的过程中非常注意。
  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大三学生杨红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从小学到高中,通过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的磨练,很少出现错别字问题,整体书写正确率也比较高。但升入大学以来,纸质打印版或电子版提交作业的方式,使得我很少有机会手写汉字,导致现在经常提笔忘字。今后我要多多地练习汉字书写,同时做个有心人,抵制错别字。
  语言文字是工具,错别字不论出现在听说读写的哪个环节,其影响都是负面的,大则给工作带来损失,小则产生误解或尴尬。一次,著名考古学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夏鼐先生出席一个活动,邻座一人看到桌上摆放的名签,主动招呼道:“夏鼎同志……”满座宾客愕然。夏鼐很有些无奈,事后写了首打油诗:“夏鼎同志你可好? 夏鼐听了吓一跳。偷我头上一个乃,还来同我打交道。”相声《白字先生》中也对此有辛辣讽刺,如,将“曹禺”读成“曹藕”、将“蹉跎岁月”读成“差它岁月”、将“《骆驼祥子》”读成“《骆驼样子》”……笑过之后才发现,现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错别字真不少。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只有社会各界形成共识,重视正确使用汉语的问题;只有每个母语为汉语的人,都能从自身做起,提高文字素养,以消灭错别字为己任,错别字现象才能得到有效遏制。(本报记者 刘 菲)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5 09:00
书法课不惟练写字 中小学呼唤好教材

《多宝塔碑》(局部)颜真卿
  作为中国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书法的传承方式一直备受关注。教育部在2011年提出《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又在2013年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但具体操作上,还没有统一的方案。
  日前,田英章所推出的“田楷”,因或将进入教育部的中小学书法教材,引起轩然大波。这背后所涉及的,既有书法美学之争,也可能有利益之争。那么,全国中小学现在使用的都是什么样的书法教材呢?
  目前没有统一教材
  实际情况是,全国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的中小学书法教材。不少省份使用的都是自己编写的教材。
  “现在的书法教材很多,据说有30多种。我们学校使用的书法教材是教研组几个老师自己编写的。”书法教师董立昌说起了人大附小的情况。北京二中书法教师魏然介绍说:“学校指定的教材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编写、华文出版社出版的那套。在教学中,主要从欧体和颜体入手,柳体用的很少,赵体要到有一定基础之后再学习。”
  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里有“教学用书编写建议”一项,其中对小学低中高年级、初中、高中的教材编写,都有着明确的要求。以对初中书法教材的要求为例,提到“以硬笔行楷字书写练习和毛笔楷书经典碑帖临摹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技法指导内容,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
  但落实到具体操作上,书法教材编写工作由谁来主持?怎么调研?教材的遴选和出版有什么标准?这些都并不明确。
  随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如何选取合适的教材,不仅关系到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走向,也跟书法的发展传承息息相关。
  教材选择随意性强
  对于书法教材的现状,《深圳商报》记者杜翔翔在其《今日话题:反田楷同盟》中写道:“‘田楷’的字帖、资讯已经占领了超出常人想象的初学者人群,在很多二三线城市的书店中,要找到《九成宫》、《颜勤礼》、《玄秘塔》字帖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想找到‘田楷’和以‘欧楷’为名、实则‘田楷’的书籍却是俯拾皆是。”
  而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的书法类书籍区,硬笔书法主要以庞中华、司马炎、田英章等书家编写的教材居多;软笔书法方面,田英章编写的教材数量,则超过了同类教材的半数。可见,“田楷”教材的确已占据了书法教材市场的很大份额。
  而在被问及为什么选择“田楷”字帖时,一位购书者的回答颇具代表性:“就是想让小孩儿练练字。看到大家都在用这个帖来临习,也就随大流买了。其实自己也不太清楚什么样的教材才是好。”
  可见,很多购书者在书法教材的选择上并没有多少意识,选择也比较茫然,还需要专业的引导。
  培养美学认知更重要
  书法教育主要针对中小学生,简单易学似乎应该成为书法教材的基本要求。有人更明确地指出,书法教育只不过是一种书写规范的培养,其目的不是培养书法家。
  如果以此来看待书法教育,则容易在选取教材时变换标准,有所偏差。带来的后果,可能不仅是文字书写缺乏规范,还有对书法的审美缺失。
  针对上述问题,有学者明确提出,书法不仅仅是把毛笔字写得更漂亮,也不仅仅只是技法的学习。它更是个人素质和人格修养的体现;学习书法也是审美情趣的培养。
  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还处于一个慢慢探索的过程。好教材的出现,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如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都是经历了岁月的不断淘洗、修正和传扬一样,合适的书法教材的出现,也需要不断地摸索、实践和打磨。(赖 睿)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5 09:04
互联网时代我们是否需要练习书法?

中国书法不应被束之高阁  来源:新浪网
  日前在南京开幕的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中国风格:各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入场时所举引导牌上的中文,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的书法作品;开幕式上的中国武术表演,表演者手持毛笔,表现出用中国书法书写汉字的雄浑神韵,令中外人士赞叹不已。掌声过后,一个老话题又在汉语教育界引发热议: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书法离我们有多远?我们是否还需要练习书法?
  书法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通道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下来的历代书法名作数目繁多,代表着各个时期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在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名家书法作品也屡创天价。
  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众多,在这里设立有中国高校唯一的一个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钟情和喜爱中国书法的留学生聚集其中。该研究所所长朱天曙教授介绍说,中国的许多艺术形式都是从书法延伸出来的,如中国画、篆刻、碑帖等。所以,书法为留学生们提供了全面接触中国文化的钥匙。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受到众多外国人的青睐,有人甚至直接将二者画上等号。美国汉字书法教育学会主席屠新时主持的丹佛孔子课堂在海外推广中国书法十余年,他说,美国学生手握毛笔的那一刻,即开启了与中华文化沟通的通道。他的学生、科罗拉多大学生物专业的约罕娜在论文中写道:“学习中国书法的历史,使我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书写汉字,我由困惑变成一种愉悦、一种艺术欣赏,增加了学习中文的兴趣,为我开启了一道艺术之门。”
  书法教育应该及时跟进
  在互联网进入人们生活之前的很长历史时期,中国人把写得一手漂亮字作为判断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准。带齐砚台、毛笔、墨去学校上书法课(那时叫大字课)是许多“50后”、“60后”和部分“70后”的童年美好回忆,从描红模子开始,到临写字帖,他们或多或少地实践和了解了中国书法。
  随着键盘和鼠标替代纸笔,大多数“80后”、“90后”已经不习惯提笔写字了,不少人写出的字歪歪咧咧,没款没型。常见到挺秀气漂亮的一个女孩子,写出的字却“惨不忍睹”,这是书法教育缺失的结果。
  值得借鉴的是,日本中小学均开设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竞聘小学教师,书法是必考的科目。除了学校的书法基础教育,日本遍布各地的书法教室也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主任李禄兴指出,科技进步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之间没有矛盾,任何时代都需要欣赏和传承美的事物。学习书法对于审美观、艺术观的形成,对于传承中华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
  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陈聿东则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普及书法教育的重要,他说,书法是“半气功”,写字时要排除杂念,让心沉静下来。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练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文化修养,还能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厦门大学新文学系的小柯是一名“90后”书法爱好者,他说,书法给我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培养一种认真的态度,用心做事的状态。比如,我之前做事比较草率,耐不住性子。练习书法两三年后,不知不觉间,我的性子变得沉稳了许多。书法是治疗浮躁、毛糙的“特效药”。
  花钱学习书法值得
  2013年2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一些学校及时跟进,陆续开设了书法课。但山东淄博的中学教师孙刚则坦陈书法课的尴尬:利用零星时间授课、没有专业教师、没有相对应的教材等。
  学校的书法课开得不温不火,社会上的民办书法班却生意兴隆。崔兆颉是北京市中关村三小的一名3年级学生,从上学起,妈妈就送他去上书法课。兆颉活泼好动,但在书法课上却能安静下来,字也写得越来越好。春节时为家里写的春联得到了亲朋的夸奖,他的学习劲头更大了。尽管两小时150元的学费价格不菲,但他妈妈说,孩子在书法班上不仅练字,在悬腕书写的过程中,也磨练了性格。花钱让孩子学书法挺值得。
  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教授、书画艺术与美学博士生导师尹沧海说,书法作为一项艺术实践,可以很好地培养少年儿童的精神气质,促进文化修养的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编写一部完善的中小学书法统编教材在全国中小学校推广,这是学生、老师及家长的共同期待。
  近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曾这样评价书法:“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显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绚烂,无声而具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书法不应局限于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间,它可以以多种方式走近普通人的生活,给人以文化熏陶和享受,给人以凝神放松的时间,给成长中的青少年注入精神养分。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的文化传承才是真正成功的有效之举。(本报记者 刘菲)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5 09:09
王离湘:弘扬中国书法的“五化”探索
王离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汉字本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经几千年仍然熠熠生辉。
  从这个角度来说,弘扬中国书法就是弘扬中华文化。这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担当。针对当前中国书法面临的实用性减弱、功利性张扬、浮躁风气弥漫、现代科技冲击等4个危机,我认为,应当在书法的“五化”上进行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是书法管理法治化。中国书法列入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政府有责任兑现自己的承诺,认真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于书法这一中国文化瑰宝,中国各级政府应从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传承、创作、欣赏书法的文化权益出发,强化政府主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不仅如此,还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领域深化改革的要求,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传承发展书法艺术,把书法的管理、教育、培训、市场等纳入法治化轨道。要坚持依法保护、依法治理,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书法企业、书法家个体等的责任,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因素,形成传承发展书法艺术的合力。
  二是书法艺术大众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中国书法已从文人墨客的“专利”发展成为最具群众基础的艺术类别之一。应该顺应大势,用好机遇,力推书法艺术大众化,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书法艺术的浓厚氛围。从孩子抓起,让书法走进千家万户。
  三是书法教育普及化。各级群艺馆、文化馆是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所。培养、普及书法艺术是重要职责,要通过辅导、培训、展览、比赛等形式,进行书法艺术的普及,即使产生不了多少优秀书法家,总可以使书法艺术的土壤更加肥沃。只要有了肥沃的土壤,就会开出丰硕的花朵。
  四是书法创作产业化。中国书法不是一种孤立的艺术,而是和中华文化紧密相联、唇齿相依的。可以考虑探索书法艺术产业化,在一些书法底蕴较为深厚的地方培育一些产业形式,培植书法市场,其产品可以作为外交国礼,作为艺术收藏,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产业化带动书法艺术不断扩大影响力,逐步提升群众书法的鉴赏力,反过来又推进书法家在创作中逐步提高质量和水平。
  五是书法营销科技化。积极利用新兴科技和网络平台,交流、弘扬中国书法艺术。例如微信,其实就是一个传播平台,是一个空中美术馆,通过这个媒体可以及时快捷地传播书法艺术作品。如果我们在美术馆、展览馆办展览,受众是有限的,而在微信这个平台上展示却是“举手之劳天下知”了。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5 10:06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32&_dsign=b4ad737e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389371&extra=page%3D1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5 20:46

硬笔书法人之不亦快哉(十则)


         作者简介:管季超,“管季超作文教学法”创立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语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山西《语文报·书法版》副主编、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2003年应邀策划编写河南省《书法艺术》地方教材,1997年—2003年担任湖北美术出版社《小画家》月刊“书法篆刻”栏目责任编辑。系本报《书人随笔》特约专栏作家。


其一:购得好帖,不亦快哉!
       杨卫列君在《相伴十余年》一文中曾生动论述了与《钢笔书法唐诗三百首》字帖之间的情缘。周永君也习惯在每天晚上,找出心爱的字帖读赏。欧海君则说:“闲时翻看字帖,细细琢磨其中的设计装帧、版式内页,想像那个时代的经济社会状况,别有一番风味”。张文海君也说:“读好帖,临好帖,甘之若饴,幻化绕指之柔。养沉静之心,培纯真之根,静心涉远,静水流深”。笔者历年来收藏各类硬笔书法字帖、作品集,凡三百余册,闲时翻阅,颇获雅趣。

其二:手握好笔,不亦快哉!
       马书根说得好:“摆弄文字之人爱笔,犹如古之武将爱马”。“我喜爱笔,是天性使然。我总是让笔保持最佳状态。钢笔,必注满墨水;铅笔,必削好笔尖;圆珠笔、中性笔,必装好笔芯;毛笔,必洗后妥为放置。常用的几枝笔,总是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惦记着它们,心里就有了一丝温暖的牵挂”。
       硬笔书法人,对笔的选用大多都有各自独特的感受。薛晓先曾说:“用不同的笔写东西,会有不同的‘笔感’。比如,用铅笔涂鸦可以,用原子笔、中性笔做记录可以;但如果写点有创意的东西,那只有用钢笔了。只有用钢笔才能诱发出我心底的澎湃来”。
      笔者收藏有美术史大家王伯敏先生、江苏王刚君和王惠松君的圆珠笔作品,也颇耐看。另收藏有陈舟波君的草书册页一件,大概不是一般钢笔所书。想来书家在选笔上,有各自的偏好吧。
      有些朋友,不满足于选用现成的笔具,要打造“独门暗器”。彭建武君“除了买笔之外,还喜欢自己做笔,有时回老家或到郊外游玩,都会砍回一些细竹条或芦苇杆之类的东西自己做硬笔”。

其三:选纸而书,不亦快哉!
       硬笔书法人,乐于在各类纸张上作创作尝试。
      有一次,与陆舍无君同游武汉,笔者搜罗了一大堆旧挂历、海报和广告册,经过一番裁切,从中选出一叠好看的空白页,请老无写字,引得他书兴大发,一次获藏其佳作十余件。
       朱以撒先生也有这样的体会:“不论是龙凤笺,还是团花笺、罗纹笺,都力求清雅。小雅是信笺的美感所在,它不流露出天风海涛、金钟大吕的气度,而展示小家碧玉、禀灵含异的内秀——独自展读甚至秘不示人”。
      金伯兴先生曾两次在给笔者的赠书空白页上写长信,金先生说:“铜版纸上写钢笔字,好畅快!”

其四:书友相聚,不亦快哉!
      毛明强君曾在《酒香会书友》一文中说:“同道中人,聚饮自然是常有的事。三五知己小聚,在茶楼,一杯清茗,畅叙幽情。氤氲芬芳里,一起品味真草隶篆的清香;谈笑风生中,书坛逸事掌故随茶香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娓娓道来,常常是不觉晨昏。”
     去年,我们一帮硬笔书人相聚滁州。未及寒暄,就各自拿出自己的作品与同道站在报到大厅里交流品析,直到餐厅服务员催促开饭才落座。

其五:搜奇藏珍,不亦快哉!
      硬笔书人,都爱收藏些与书法有关的物件。这其中,当然以名家手迹最为宝爱。
       杜伟国说:“我爱书家名人的手札,尤耽读学人作家的手迹,对于已成收藏界新宠的名家手札我自是望而兴叹,徒唤奈何!但于当代学人之书迹,我努力寻觅着,只为寻求只言片语的珍存,只为给去古已远的现代社会保存一份触手可温的亲切古意。”
      笔者的本职工作是语文教学研究,历年收藏的语文教育名家手札近百件,其中浙江绍兴文理学院王松泉教授、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先生和浙江杭州王崧舟先生的来札,都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尤为珍爱。

其六:读报阅网,不亦快哉!
     吴世栋君在读师范时,“躲在寝室楼昏暗的厕所灯光下,悉心体会书法报刊中每一句理论讲解,心追手摹帖中的每一个范字。”想必每位学有所成的硬笔书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笔者早年在本地一所重点中学担任团委书记,常常将自己订阅的《书法报》、《中国钢笔书法》、《青少年书法报》等报刊摆在教室一角的课桌上,供学生翻看。有不少学生受到影响,爱上书法。其中有一位,已成长为重点大学古籍所研究战国文字方向的副教授。
       网络时代,书法交流的渠道更趋多元化,也更便捷。除了专业的硬笔书法网站外,现今几乎所有的书法网站,都有硬笔书法栏目,交流学习,更加方便了。有几位硬笔书法家朋友告诉我,他们每天晚上都花一两个小时浏览硬笔书法网站,或在网上与异地书友交流。
     《书法报·硬笔书法》2005年试刊,2006年正式创刊,今年满九岁了。一报在手,硬坛动向、名家新作、教育信息、书友风采,尽收眼底,是笔者最为推崇的一份硬笔书法专业报纸!相信在2015年,该报一定会层楼更上,有新的面貌。

其七:参赛获奖,不亦快哉!
      临帖、拜师、交流、创作,十年功成,一朝获奖,岂不快哉!
     如今的硬笔书坛,由协会、报刊、网站组织的硬笔书法赛事,此起彼伏,许多硬笔书法名家,都是通过大赛获奖而广为人知。

其八:文以载道,不亦快哉!
       许多硬笔书法人,既“软硬兼施”,毛笔书法与硬笔书法齐头并进,又雅好读书写作。
      严海南君曾经写有一组《寻觅生命的宁静》散文短章,他在这些文字里记录自己对书法创作和报刊编辑生活的感悟。他在《心和距离》一文中说:“不能相见,却能遥望;不能相聚,却能回忆;不能言说,却能感受。”、“心能相遇,是毕生修来的福气,应当珍视。”《书法报·硬笔书法》正是一座架设在硬笔书法人之间的交流桥梁,从事报刊编辑工作的“修桥人”,其苦中之乐,想来必有“不足为外人道矣”的独特吧?

其九:心手双畅,不亦快哉!
      硬笔书法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执笔创作的时候。
      软硬兼擅双管其下的周继中近年书艺追求“褪去火气,摒弃张扬,靠近自然,对线条和节奏的把握犹如品茶之境界,在不经意间抒写自己的情感”。
“时光从笔尖流过,涤荡着人的心灵。在点横竖撇中感受艺术之芬芳,参差错落闪烁着哲学思辨的精微;从章法布局里领悟人生和谐之韵味。”相信王虎军君这段话写出了硬笔书人共通的感受。
——难怪张学鹏说:“我喜欢用笔写字,当黑亮的字迹在洁白的纸上一个个出现时,它们就像你一个个小精灵,从我的笔尖上滑下来,在纸上跳着快乐的舞蹈。”
——难怪陈侃君说:“硬笔书法,已经赋予了我生命的意义。我用书写的姿态,来体现我的内心,也从中学着如何行事做人。感谢生命中有她的陪伴,我会与她一路同行。”

其十:笔者此文写硬笔书人之乐,不亦快哉!
       用钢笔写完硬笔书人九则“不亦快哉”,到客厅泡了一杯茶,返身要誊写时,见妻在电脑前帮我录入。妻说:“录完之后,草稿我来收藏。人家莫言一件草稿拍了蛮多钱呢。”我说:“虽都是姓管,也都是草稿,俺这篇,怕是一分钱也卖不出去呢。”妻答:“那不一定!你文章中这些硬笔书人的话,说得多好啊!存放一百年,肯定值钱。”二人相视,不觉莞尔。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32&_dsign=b4ad737e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32&_dsign=b4ad737e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6 10:37
【转自书法艺术网】田楷事件引发的书法教材之争
                  田楷事件引发的书法教材之辩
    “田楷事件”正在发酵。


  这次“田楷”遭遇发难,缘起一篇题为《“反田楷同盟”倡议书:全体反“田楷”的书友们联合起来!》(以下简称《倡议书》)的帖子在书法江湖网站贴出,时间是4月1日,其后连续两天,《深圳商报》以“反田楷同盟”为话题刊文多篇。随着博客、微博等媒介的迅速传播,“田楷事件”很快成为热门话题。热议的焦点集中在学习“田楷”的利弊、“田楷”是否适合作为教育部书法教材、书法教材的编写标准以及书法教育应如何开展等方面。

  网帖引发“田楷事件”

  据《深圳商报》报道,《倡议书》中“称田英章的儿子田雪松、田英章的弟子荆宵鹏正在编写教育部书法教材,打算把田英章的楷书作为官方教材出版,推广成为孩子们在学校使用的教育部指定‘田楷’教科书。”

  所谓“田楷”,不是在田字格里写楷书,而是以书法家田英章为主要书写者的楷书风格的简称,也是田氏风格楷书约定俗成的说法。以书写者的姓作为显著标识的,古代有颜柳欧赵“楷书四体”,因田英章所写楷书,是研习欧体而形成,故名“田楷”。

  据资料显示,田英章1950年生于天津,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1953年随父、伯、兄研习书法。自1985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日本国艺书道院等教授硬笔书法、毛笔书法。他还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首任会长、欧阳询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

  记者联系到《倡议书》的发帖者“戏狼”。谈起发帖的缘由,戏狼说:“在‘中国楷书网’置顶的一个帖子中,我看到田雪松、田英章的弟子荆宵鹏自称正在编写教育部书法教材。”对于教育部是否将田氏教材纳入指定书法教材,他并不清楚。记者在“中国楷书网”论坛找了这个帖子,但并没有发现。对此,戏狼说,“帖子现在没有置顶了,也不太好找了。”

  在戏狼看来,“田楷”是一种美术字,而非书法,却长期以正宗书法的面貌出现迷惑初学者,“我不怀疑田氏可以写出合格的欧楷教材,我也相信他们不敢用自己的字作为范例(虽然田氏自己的培训班从来不教欧字,而是一味让学生临摹田字)。”之所以要成立“反田联盟”,戏狼说:“每见‘田楷’修习者醒悟后痛陈其害,更多依旧被其所障者往往坐井观天、妄自尊大、受害而不自觉,其情令我甚为悲戚。”最让他担忧的是,“一旦田氏编写教材,即便是用《九成宫》的字,即便是用繁体,必定会要求教材附带光盘,如果教育部教材不附带光盘,他们自己也可以出一个‘教育部书法教材编写者书写范例,完全配合教材’的辅导光盘,如果这样,那就真的天下皆田体了。”

  众说纷纭评“田楷”

  对于“田楷”的好坏,网友意见不一。支持“田楷”者认为,“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看字体,‘田楷’是不错的。‘田楷’好学好练,这对于推广书法普及和爱好会有促进作用。所以我支持‘田楷’成为官方书法教材,再说,官方不可能只认定‘田楷’是唯一的书法教材。”也不乏反对之声:“田氏自称得欧楷真传,其实空有外形,我观其用笔,笔笔不是欧!”也有网友说:“一、‘田楷’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二、田氏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三、‘田楷’禁锢了人们的审美观。以自己的字为美,以重影为美,让本有学书天分的人,被扼杀在摇篮中。”

  对于书法教材的现状,《深圳商报》记者杜翔翔在其《今日话题:反田楷同盟》写道:“‘田楷’的字帖、资讯已经占领了超出常人想象的初学者人群,在很多二三线城市的书店中,要找到《九成宫》、《颜勤礼》、《玄秘塔》字帖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想找到‘田楷’和以‘欧楷’为名、实则‘田楷’的书籍却是俯拾皆是。”

  为此,记者走访了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在书法类书籍专区看到,硬笔书法以庞中华、司马炎、田英章等书家编写的教材较多,而软笔方面,田英章编写的教材数量超过了此类教材的一半,价格从十来元到数十元不等。由此可见,田氏教材确实已占据了书法教材市场的很大份额。

  就是否同意“田楷”成为教育部官方书法教材,在贴出《倡议书》之前,戏狼以《您愿意“田楷”成为教育部官方书法教材吗?》为题广泛征求网民意见,截至投票第17天,共有561人参与,同意、不同意、其他意见的票数分别为14.26%、79.68%、6.06%。其中,同意者中不乏专业人士。“我不以为‘田楷’是欧体正宗,也不以为‘田楷’符合书法艺术审美,但作为中小学生‘写好字’的范式,应该是较好的选择。”书法江湖网站综合学术区区总版主玉吅很能代表一部分人的意见。

  而对于戏狼呼吁的“反田联盟”,网友瞳石表示:“虽然我赞同‘田楷’是非书法,但这个反田联盟也没有必要,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而一切历史可鉴。”网友佐罗的剑的观点则是:“我想田家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田楷’作为官方书法教材。即使启功先生在世,由他来编写,也绝不会仅使用启体作为教材。”

  书法教材热的冷思考

  据记者观察,目前的批评之声,多发自网络和纸媒,书法专业期刊并没有参与,而此前记者想就此问题采访数位书法专业人士,大多表示不愿多谈。

  “‘田楷’热,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印象中已有一二十年了。只是最近传闻田氏将主持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才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田楷’的流行或大热,原因很多。一方面,我国书法初级教学的需求很大,爱好和学习书法的学生和家长很多,另一方面,我国却还没有建起较为健全的初级书法教学体系(包括师资、教材、教学评估等)。”对于“田楷”热和相关传闻,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教授沈语冰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认为,“‘田楷’热遭到学界的批评,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引起全社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实际上,目前并没有一套全国通行的书法教材,不少省份都有自己编写的书法教材。“现在的书法教材很多,据说有三十几种。我们学校所使用的书法教材是我们教研组几个老师自己编写的教材。”书法教师董立昌向我们介绍了人大附小的情况。北京二中书法教师魏然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学校指定的教材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编写、华文出版社的那套。在教学中,主要以欧体和颜体入手,柳体用的很少,赵体要到有一定基础再学习。有个别学生校外报班学习,尤其是学欧体的,使用田英章字帖的人还是很多的。”

  对学生与家长选择“田楷”,沈语冰认为会造成观念上的混乱。“第一,误认为书法只不过是把毛笔字写得漂亮些,因此技术至上。殊不知书法是至为微妙的艺术,涉及书写者的全面修养和人格培育,仅仅从技法上去学习书法,在起点上就低了。古人云‘取法乎上’,你取法这样低,将来还能得到什么?第二是现实问题,有些地方,特别是偏远县城和农村,看不到古代经典碑帖,而以牟利为目的的低端书法字帖却四处可见。身处大城市,有光盘、网络视频教学等优势,多样的教学方式会吸引一部分初学者及其家长。但这造成的影响可能是学习者不仅技巧上没学成,就连对书法的兴趣也全毁了;好不容易学像了,或稍有成就,却走了一条歧路,除非天资过人,再从中打出来,否则终身贻害无穷。”

  书法教材是怎么编出来的

  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笔者遇到一位打算购买书法教材的读者,当被问及为何选择“田楷”字帖时,其说法很具普遍性:“就是只想练练字,但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好,就看大家都在用什么帖来临习,自己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样的适合,什么样的好。”调查发现,很多读者在书法教材的选择上并没有多少认识,选择也十分茫然,尤其是一些初学者,辨别力还有待提高,亟须专业引导。

  2011年,教育部提出《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3年又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在《纲要》的“教学用书编写建议”一项下,对小学低中高年级、初中、高中的教材编写,都有明确要求。以对初中书法教材的要求为例,其中提到“以硬笔行楷字书写练习和毛笔楷书经典碑帖临摹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技法指导内容,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但落实到具体编写上,谁来主持?怎么调研?教材的遴选和出版有怎样的程序,这些教育工作者和公众都非常关心的事情,并不明确。

  曾参与过书法教材编写,但方案最终没能通过审批的一位书法老师说了他了解的情况:“一套教材首先要符合《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的要求,而且在教学设置的科学性、趣味性等方面都会有一个审核标准,通过的才能进入试用。试用一般是把这套教材分发到不同的市、县、区级的小学,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同时使用后,依据教学效果综合做出评判,最终确定可否被正式作为全国中小学使用的教材。”而对“田楷”教材可能作为“官方教材”的传言,他认为不太可能:“要是把‘田楷’教材纳入教育部官方教材,那样的话写出来的字就千人一面,非常刻板了。”(梁毅 王溪楠)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8 12:21
http://www.0713sq.com/forum-55-1.html

http://www.0713sq.com/forum-55-1.html

http://www.0713sq.com/forum-55-1.html

《黄冈教育》论坛版主管季超
欢迎
梁朱杏、荆霄鹏、张江华同道光临!!










黄冈历史名人简介



        弘忍(601-674):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祖籍浔阳,后迁居蕲州黄梅。
  瞿九思(1545-1615):明代理学家,字睿夫,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历官广平知府。
  汪可受(1559-1620):一名汪静峰,字以虚,号以峰,万历八明进士
  帅承瀛(1766—1840):字仙舟,清朝大臣。嘉庆元年一甲三名进士。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
  刑慕寰:1915—1999)当代亚洲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邢慕寰1915年8月3日出生於湖北省黄梅县。1938年考入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经济系,与徐之河、陈观烈、佟哲晖等人同学,1942年毕业。後到台,创建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兼首任所长;1950年初期,辅导行政院主计处建立国民会计系统。1950年代后期起,与刘大中,蒋硕杰,顾应昌,邹至庄,费景汉等(称六院士),提财经政策供参考,担任执笔人。1962年筹办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66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创办台湾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主任、研究院院长。1999年10月30日逝世。
  吴文林(1796-?)谱名立极,字宝书,号森堂,黄梅县濯港镇十里吴花园人。清道光八年戊子(1828年)举于乡试(元杜慰昌),九年己丑(1829年)登李振钧榜第八名进士。选庶常,授检讨,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充任国史馆篡修。
  吴铎,谱名衍铎,字振之,号荆眉,黄梅县大河镇考田山吴祥村人。生于道光丁亥年(1827年)二月初一日寅时,殁于光绪乙巳年(1905年)九月二十日巳时,享年七十九岁。少负经世志,年十六补弟子员,咸丰八年戊午科举人(元徐宗一)。著有《绿雨山笔记》三十二卷、《绿雨山诗草》四卷。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
  周强(1960---)1960年4月生,湖北黄梅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为湖南省委书记。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毕升(又作毕晟,约970年—1051年),中国发明家,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汉族,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北省黄冈县林家大塆人(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林家大塆)。 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山人(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香山),蒙古族。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
  王树声(1905年05月26日-1974年01月0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多个地方军区司令员。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
黄冈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长江相望,东连安徽,北接河南。[1][url=] [/url]
截至2012年底,黄冈市现辖有七县两市一区,127个乡镇街,4290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7,453平方千米。根据黄冈市公安局统计信息显示,2013年全市户籍人口7501522人。
黄冈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1][url=] [/url]此外还有国家主席李先念、代主席董必武等政治人物。
黄冈先后获得一系列荣誉。其中:2007年首届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第五名,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3年荣获“荆楚诗词之市”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中国书法城”荣誉称号
《黄冈教育溯源》探究黄冈教育现象的历史源头时间: 2010-12-29 15:31:48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新华网湖北频道12月29日电(记者李鹏翔)教育史上别具一格的“黄冈教育现象”到底如何形成的?日前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黄冈教育溯源》,记述了黄冈近三千年教育发展历程,填补了黄冈教育发展系统论述的空白。     据介绍,该书由黄冈市教育局干部雷中怀历经十年资料收集,历时三年撰写而成。全书35万字,分7个章节,全面梳理了从西周至今黄冈教育在学校、名师、高徒、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特色,深入探究了黄冈教育内涵。     该书提出的黄冈古代教育发展轮廓是:始于春秋,蛰伏于隋唐,宋、明、清及清末分别为四个发展高峰期。书中提出,黄冈教育历史上是以学塾、官学、书院为主要支撑的多元化教育,是以名师执教为主的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相并存的教育。“黄冈教育现象”是历代重视支持的结果,是稳固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的结果,也是黄冈学子崇尚知识的结果。     书中披露,黄冈历史上共建有书院75所,在1300年的科举中,累计走出进士944名。新中国成立后,黄冈先后走出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冈辉煌教育历史

    黄冈第一所官办学校:兰溪学宫,建于唐武德四年(621)至天宝元年(742)间, 北宋时改为蕲水学宫。

    黄冈第一所州学:蕲州州学,建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前,地址位于蕲春县蕲州麒麟山。
    黄冈第一所书院:黄州雪堂书院,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由苏东坡所筑雪堂改建而成。
    黄冈历史上第一位教育改革家:李贽,福建泉州人。在麻城讲学十七年,学生数以千计。在全国率先提倡“为学贵在有疑”、教学内容多元化、男女平等、建立师友关系、“因材而笃”、学必经世等教育思想。
    黄冈第一位状元:黄凤麟,黄冈县黄鹤乡仁义村人。隋炀帝乙丑科(605年)进士第一(状元)。官历弘文馆编撰、直学士、比部员外郎、侍御史。
    唐代黄冈第一位状元:卢储,蕲春蕲蕲州城人。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庚子科状元及第。任饶州知州。
    清代黄冈第一位状元:刘子壮,黄州堵城镇雅淡洲人。顺治六年(1649)中状元。授国史馆编修,清朝开国文豪之一。
    黄冈第一位武状元:文质,蕲水(今浠水县)人。任锦衣卫都督,封为昭勇将军。
    第一位由非科举正途而成为世界名人的科学家:李时珍,蕲春县蕲州人。三次赴武昌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后走上医学之路,成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是联合国纪念的世界十大杰出科学家之一。
    清代黄冈第一位进士:韦成贤,黄冈人。顺治丙戌(1646)进士,也是清代湖广省唯一的一位进士。累迁清廷侍读,出任江南参政,后迁右通政司使。
    黄冈科举史上第一位探花:胡明庶,罗田县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中一甲第三名。长期朝廷为官,清廉有声。

    黄冈科举史上进士数量第一的家族:麻城刘氏家族,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至崇祯七年(1634),共中进士十四人,其中文进士十一人,武进士三人。
    黄冈教育史上第一位教育行政官员:朱载上,舒州桐城人,元丰年间(1078-1085)出任黄州历史上第一位教授,掌管黄州府教育事务。
    黄冈教育史上由教育行政官员至宰相的第一人:李宗勉,浙江富阳市人。嘉定二年(1209),出任黄州府教授,修复黄州学官,嘉熙三年(1239),拜左丞相兼枢密使。
    黄冈私塾执教时间第一的塾师:叶朴臣,罗田人,在罗田、英山执教46年。
    黄冈所教学生出国留学人数第一的塾师:田又青,蕲春县田家河人。学生有阳新石瑛(留比、法、英)、广济居正、伍秉初(留日)、蕲春张九维(留德)、蕲春詹一卿、朱嘉蔚、陈乾及其子田桐、田桓(留日)等九人,出国留学。
    黄冈院士数量第一的家庭:李四光之家,一家有李四光、李林(李四光女儿)、邹承鲁(李四光女婿)三位院士。
    黄冈教授数量第一的家庭:黄侃之家,一家共有八名教授,分别是:黄侃、黄绍兰、黄念容、黄念田、黄念女衣、黄念勤、黄念宁、黄念平。
    黄冈第一位“洋探花”:程明超,黄冈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赴日本留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回国参加殿试,因成绩特优,赐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黄冈第一位武榜眼:罗四维,麻城人。明代武举榜眼。
    黄冈第一位武解元:段钰、英山人。宋嘉定庚午年(1210)中武举解元。
    黄冈第一所由皇帝题写匾额的书院:黄州河东书院,建于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宋理宗曾亲自为书院题写匾额,是《续文献通考》记载的当时全国22所著名书院之一。
    明代鄂东中进士人数第一的县:麻城县,共115人,占湖北总人数1159人的9.92%。
    清代鄂东中进士人数第一的县:黄冈县,共144人,占湖北总人数1319人的10.92%。
    黄冈第一位院士:汤用彤,黄梅县人,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1947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黄冈创造成语数量第一的人:苏东坡,在黄冈期间,共创造“沧海一粟”、“如泣如诉”、“余音袅袅”、“遗世独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落石出”、“月白风清”、“灰飞烟灭”、“闭门却扫”、“蜗角虚名”、“蝇头小利”、“明日黄花”、“穿云裂石”、“河东狮吼”、“好语似珠”等十五个成语。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8 12:45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2725634.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2725634.html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8 15:33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孫過庭《書譜》)


唐代孙过庭书谱里说:“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象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


唐代韩愈在他的《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是“可喜可愕”的;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或借着这些形象的概括来暗示着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情感。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象中国画,更象音乐,象舞蹈,象优美的建筑。


现在我们再引一段书家自己的表白。后汉大书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使子字有这鸟飞形象的暗示。他写“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极它的变化,如。他从“为”字得到“鼠”形的暗示,因而积极地观察鼠的生动形象,吸取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为”字更有生气、更有意味、内容更丰富。这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家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了。


这个生气勃勃的自然界的形象,它的本来的形体和生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常识告诉我们: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骨”是生物体最基本的间架,由于骨,一个生物体才能站立起来和行动。附在骨上的筋是一切动作的主持者,筋是我们运动感的源泉。敷在骨筋外面的肉,包裹着它们而使一个生命体有了形象。流贯在筋肉中的血液营养着、滋润着全部形体。有了骨、筋、肉、血,一个生命体诞生了。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但在这里不是完全像绘画,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情感和想象里体会到客体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1)。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许慎《说文》序解释文字的定义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此依徐铉本,段玉裁据左传正义,补“文者物象之本”句),文和字是对待的。单体的字,像水木,是“文”,复体的字,象江河杞柳,是“字”,是由“形声相益,孽乳而浸多”来的。写字在古代正确的称呼是“书”。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点画表出“物象之”,这也就是说物象中的“文”,就是交织在一个物象里或物象和物象的相互关系里的条理:长短、大小、疏密、朝揖、应接、向背、穿插等等的规律和结构。而这个被把握到的“文”,同时又反映着人对它们的情感反应。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而成为美学的对象了。




第二个主要因素是笔。书字从聿(yù),聿就是笔,篆文,象手把笔,笔杆下扎了毛。殷朝人就有了笔,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也使中国画有了独特的风格。中国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用兔毛)捆缚起做成的。它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以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从殷朝发明了和运用了这支笔,创造了书法艺术,历代不断有伟大的发展,到唐代各门艺术,都发展到极盛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独独宝爱晋人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临死时不能割舍,恳求他的儿子让他带进棺去。可以想见在中国艺术最高峰时期中国书法艺术所占的地位了。这是怎样可能的呢?


我们前面已说过是基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孳乳浸多”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后来从象形到谐声,形声相益,更丰富了‘字”的形象意境,象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闻汨汨的水声。所以唐人的一首绝句若用优美的书法写了出来,不但是使我们领略诗情,也同时如睹画境。诗句写成对联或条幅挂在壁上,美的享受不亚于画,而且也是一种综合艺术,象中国其它许多艺术那样。


中国文字成熟可分三期:一、纯图画期;二、图画佐文字期;三、纯文字期。(参看胡小石:《古文变迁论》,解放前南京大学文艺丛刊第一卷,第一期。又《书艺略论》,《江海学刊》1961年第7期)纯图画期,是以图画表达思想,全无文字。如鼎文「保」(殷文存上,一上)象一人抱小儿,作为“尸”来祭祀祖先。礼:“君子抱孙不抱子。”


叶玉森的《铁云藏龟拾遗》里第六页影印殷虚甲骨上一字为猿猴形,神态毕肖,可见殷人用笔画抓住“物象之本”,“物象之文”的技能。


象这类用图画表达思想的例子很多。后来到“图画佐文字时期”,在一篇文字里往往夹杂着鸟兽等形象,我们说中国书画同源是有根据的。而且在整个书画史上,画和书法的密切关系始终保持着。要研究中国画的特点,不能不研究中国书法。我从前曾经说过,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迁做骨干来贯串,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风格的特征。这个工作尚待我们去做,这里不过是一个提议罢了。


我们现在谈谈中国书艺里的用笔、结体、章法所表现的美学思想。我们在此不能多谈到书法用笔的技术性方面的问题。这方面,古人已讲得极多了。我只谈谈用笔里的美学思想。中国文字的发展,由模写形象里的“文”,到孳乳浸多的“字”,象形字在量的方面减少了,代替它的是抽象的点线笔画所构成的字体。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的情感,发抒自己的意境,就象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近代法国大雕刻家罗丹曾经对德国女画家萝斯蒂兹说:“一个规定的线(文)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如果他们在这线里面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来的。希腊人囡此深入地研究了自然,他们的完美是从这里来的,不是从一个抽象的‘理念’来的。人的身体是一座庙宇,具有神样的诸形式。”又说:“表现在一胸像造形里的要务,是寻找那特征的线纹。低能的艺术家很少具有这胆量单独地强调出那要紧的线,这需要一种决断力,象仅有少数人才能具有的那样。”(海伦·萝斯蒂兹著《罗丹在谈话和书信中》一书。)


我们古代伟大的先民就属于罗丹所说的少数人。古人传述仓颉造字时的情形说:“颉首四目,通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仓颉并不是真的有四只眼睛,而是说他象征着人类从猿进化到人,两手解放了,全身直立,因而双眼能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好象增加了两个眼睛,他能够全面地、综合地把握世界,透视那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万物的规定的线,因而能在脑筋里构造概念,又用“文”、“字”来表示这些概念。“人”诞生了,文明诞生了,中国的书法也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就具有美的性质。邓以蛰先生在《书祛之欣赏》里说得好:“甲骨文字,其为书法抑纯为符号,今固难言,然就书之全体而论,一方面固纯为横坚转折之笔画所组成,若后之施于真书之‘永 字八法’,当然无此繁杂之笔调。他方面横竖转折却有其结构之意,行次有其左行右行之分,又以上下字连贯之关系,俨然有其笔画之可增可减,如后之行草书然者。至其悬针垂韭之笔致,横直转折,安排紧凑,四方三角等之配合,空白疏密之调和,诸如此类,竟能给一段文字以全篇之美观,此美莫非来自意境而为当时书家之精心结撰可知也。至于钟鼎彝器之款识铭词,其书法之圆转委婉,结体行次之疏密,虽有优劣,其优者使人觅之如仰观满天星斗,精神四射。古人言仓颉造字之初云:‘颉首四目,通于神胡,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今以此语形容吾人观看长篇钟鼎铭词如毛公鼎、散氏盘之感觉,最为恰当。石鼓以下,又加以停匀整齐之美。至始皇诸刻石,笔致虽仍为篆体,而结体行次,整齐之外,并见端庄,不仅直行之空白如一,横行亦如之,此种整齐端庄之美至汉碑八分而至其极,凡此皆字之于形式之外,所以致乎美之意境也。”


邓先生这段话说出了中国书法在创造伊始,就在实用之外,同时走上艺术美的方向,使中国书法不象其它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现在从美学观点来考察中国书法里的用笔、结体和章法。


一、用笔
用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等区别,皆所以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象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但宋朝大批评家董逌在《广川画跋》里说得好:“且观天地生物,特一气运化尔,其功用秘移,与物有宜,莫知为之者,故能成于自然。”他这话可以和罗丹所说的“一个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而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他们在它里面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相印证。所以千笔万笔,统于一笔,正是这一笔的运化尔!


罗丹在万千雕塑的形象里见到这一条贯注于一切中的“线”,中国画家在万千绘画的形象中见到这一笔画,而大书家却是运此一笔以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这就是中国历代丰富的书法。唐朝伟大的批评家和画史的创作者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论顾、陆、张、吴诸大画家的用笔时说:“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昔张芝学崔瑗、杜度草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唯王子敬(献之)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张彦远谈到书画法的用笔时,特别指出这“一笔而成,气脉通贯”,和罗丹所指出的通贯宇宙的一根线,一千年间,东西艺人,遥遥相印。可见中国书画家运用这“一笔”的点画,创造中国特有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是有它的艺术原理上的根据的。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书、一笔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象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里所记述的戚文秀画水图里那样,“图中有一笔长五丈……自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与众毫不失次序,超腾回折,实逾五丈矣。”而是象郭若虚所要说明的,“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无适(……意译为:并不是)一篇之文,一物之像而能一笔可就也。乃是自始及终,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这才是一笔画一笔书的正确的定义。所以古人所传的“永字八法”,用笔为八而一气呵成,血脉不断,构成一个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体,表现一个生命单位,成功一个艺术境界。


用笔怎样能够表现骨、肉、筋、血来,成为艺术境界呢?


三国时魏国大书家锺繇说道:“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见万象皆类之。”笔蘸墨画在纸帛上,留下了笔迹(点画),突破了空白,创始了形象。石涛《画语录》第一章“一画章”里说得好:“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腕不虚则画非是,画非是则腕不灵。动之以旋,润之以转,居之以旷,出如截,入如揭,能圆能方,能直能曲,能上能下,左右均齐,凸凹突兀,断截横斜,如水之就下,如火之炎上,自然而不容毫发强也,用无不神而法无不贯也。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也。信手一挥,山川、人物、鸟兽、草木、池榭、楼台,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摹景显,露隐含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心,盖自太朴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鍾繇《宣示表》局部)



从这一画之笔迹,流出万象之美,也就是人心内之美。没有人,就感不到这美,没有人,也画不出、表不出这美。所以繇说:“流美者人也。”所以罗丹说:“通贯大宇宙的一条线,万物在它里面感到自由自在,就不会产生出丑来。”画家、书家、雕塑家创造了这条线(一画),使万象得以在自由自在的感觉里表现自己,这就是“美”!美是从“人”流出来的,又是万物形象里节奏旋律的体现。所以石涛又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行远登高,悉起肤寸,此一画收尽鸿蒙之外,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惟听人之握取之耳!”


所以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罗丹所说的这根通贯宇宙、遍及于万物的线,中国的先民极早就在书法里、在殷虚甲骨文、在商周钟鼎文、在汉隶八分、在晋唐的真行草书里,做出极丰盛的、创造性的反映了。


人类从思想上把握世界,必须接纳万象到概念的网里,纲举而后目张,物物明朗。中国人用笔写象世界,从一笔入手,但一笔画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禁经云:“八法起于隶字之始,自崔(瑗)张(芝)(繇)王(羲之)传授所用,该于万字而为墨道之最。”又云:“昔逸少(王羲之)攻书多载,廿七年偏攻永字。以其备八法之势,能通一切字也。”隋僧智永欲存王氏典型,以为百家法祖,故发其旨趣。智永的永字八法是:


侧法第一(如鸟翻然侧下)
勒法第二(如勒马之用缰)
努法第三(用力也)
趯法第四(趯音剔,跳貌与跃同)
策法第五(如策马之用鞭)
掠法第六(如篦之掠发)
啄法第七(如鸟之啄物)
磔法第八(磔音折,裂牲谓之磔,笔锋开张也)


八笔合成一个永字。宋人姜白石《续书谱》说:“真书用笔,自有八法,我尝采古人之字,列之为图,今略言其指。点者,字之眉目,全借顾盼精神,有向有背,……所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丿ヽ者,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乚亅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这都是说笔画的变形多端,总之,在于反映生命的运动。这些生命运动在宇宙线里感得自由自在,呈“翩翩自得之状”,这就是美。但这些笔画,由于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一个点不是平铺的一个面,而是有深度的,它是螺旋运动的终点,显示着力量,跳进眼帘。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笔阵图里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这是何等石破天惊的力量。一个横画本说是横,而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锺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美”就是势、是力、就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这里见到中国人的美学倾向于壮美,和谢赫的《画品录》里的见地相一致。


一笔而具八法,形成一字,一字就象一座建筑,有栋梁椽柱,有间架结构。西方美学从希腊的庙堂抽象出美的规律来。如均衡、比例、对称、和谐、层次、节奏等等,至今成为西方美学里美的形式的基本范畴,是西方美学首先要加以分析研究的。我们从古人论书法的结构美里也可以得到若干中国美学的范畴,这就可以拿来和西方美学里的诸范畴作比较研究,观其异同,以丰富世界的美学内容,这类工作尚有待我们开始来做。现在我们谈谈中国书法里的结构美。
   
二、结构
字的结构,又称布白,因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空白处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形之内,空白要分布适当,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呀!这也象一座建筑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空间的分布,虚处和实处同样重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就象西方美学研究哥提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刻式建筑里那些不同的空间感一样。空间感的不同,表现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社会条件里不同的世界观和对生活最深的体会。


商周的篆文、秦人的小篆、汉人的隶书八分、魏晋的行草、唐人的真书、宋明的行草,各有各的姿态和风格。古人曾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这是人们开始从字形的结构和布白里见到各时代风格的不同。(书法里这种不同的风格也可以在它们同时代的其它艺术里去考察)


“唐人尚法”,所以在字体上真书特别发达(当然有它的政治原因、社会基础,现在不多述),他们研究真书的字体结构也特别细致。字体结构中的“法”,唐人的探讨是有成就的。人类是依据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唐人所述的书法中的“法”,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美感和美学思想的好资料。


相传唐代大书家欧阳询曾留下真书字体结构法三十六条。 (故宫现在藏有他自己的墨迹梦奠帖)由于它的重要,我不嫌累赘,把它全部写出来,供我们研究中国美学的同志们参考,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它们开始来窥探中国美学思想里的一些基本范畴。我们可以从书法里的审美观念再通于中国其它艺术,如绘画、建筑、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我以为这有美学方法论的价值。但一切艺术中的法,只是法,是要灵活运用,要从有法到无法,表现出艺术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来,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是创造出来,不是“如法炮制”的。何况这三十六条只是适合于真书的,对于其它书体应当研究它们各自的内在的美学规律。现在介绍欧阳询的结字三十六法,是依据戈守智所纂著的《汉溪书法通解》。他自己的阐发也很多精义,这里引述不少,不一一注出。

(歐陽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排叠
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壽藁畫筆麗羸爨]之字,系旁言旁之类,八法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
戈守智说:排者,排之以疏其势。叠者,叠之以密其间也。大凡字之笔画多者,欲其有排特之势。不言促者,欲其字里茂密,如重花叠叶,笔笔生动,而不见拘苦繁杂之态。则排叠之所以善也。故曰“分间布白”,谓点画各有位置,则密处不犯而疏处不离。又曰“调匀点画”,谓随其字之形体,以调匀其点画之大小与长短疏密也。
李淳亦有堆积二例,谓堆者累累重叠,欲其铺匀。积者,緫緫繁紊,求其整饬。[晶品畾磊]堆之例也。[爨欎靈縻)积之例也。而别置[壽畺畫量)为匀画一例。[馨聲繁繫)为错综一例,俱不出排叠之法。


(2)避就
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如 [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应相同。[俯]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逢]字下“辶”拔出,则上笔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3)顶戴
顶戴者,如人戴物而行,又如人高妆大髻,正看时,欲其上下皆正,使无偏侧之形。旁看时,欲其玲珑松秀,而见结构之巧。如 [臺]、[響]、[營]、[帶]。戴之正势也。高低轻重,纤毫不偏。便觉字体稳重。[聳]、[藝]、[甃、[鵞],戴之侧势也。长短疏密,极意作态,便觉字势峭拔,又此例字,尾轻则灵,尾重则滞,不必过求匀称,反致失势。(戈守智)


(4)穿插
穿者,穿其宽处。插者插其虚处也。如[中]字以竖穿之。 [册]字以画穿之。[爽]字以撇穿之。皆穿法也。[曲]字以竖插之,[爾)字以[乂]插之。[密]字以点啄插之。皆插法也。(戈)


(5)向背
向背,左右之势也。向内者向也。向外者背也。一内一外者,助也。不内不外者,并也。如[好]字为向,[北]字为背,[腿]字助右,[剔]字助左,[贻]、[棘]之字并立。(戈)


(6)偏侧
一字之形,大都斜正反侧,交错而成,然皆有一笔主其势者。陈绎曾所谓以一为主,而七面之势倾向之也。下笔之始,必先审势。势归横直者正。势归斜侧戈勾者偏。(戈)


(7)挑■(扌窕)
连者挑,曲者■(扌窕)。挑者取其强劲,■(扌窕)者意在虚和。如[戈弋丸气),曲直本是一定,无可变易也。又如[獻勵]之撇,婉转以附左,[省炙]之撇,曲折以承上,此又随字变化,难以枚举也。(戈)


(8)相让
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如[馬旁糸旁鳥旁]诸字,须左边平直,然后右边可作字,否则妨碍不便。如 [巒]字以中央言字上画短,让两糸出,如[辧]字以中央力字近下,让两辛字出。又如[鳴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使不妨碍然后为佳。


(9)补空
补空,补其空处,使与完处相同,而得四满方正也。又疏势不补,惟密势补之。疏势不补者。谓其势本疏而不整。如(少)字之空右。[戈]字之空左。岂可以点撇补方。密势补之者,如智永千字文书聇字,以左画补右。欧因之以书聖字。法帖中此类甚多,所以完其神理,而调匀其八边也。
又如[年]字谓之空一,谓二画之下,须空出一画地位,而后置第三画也。
[垩)字谓之豁二,谓一画之下,须空出两画地位,而后置二画也。”[烹]字谓之隔三,谓了字中勾,须空三画地位,而后置下四点也。右军云“实处就法,虚处藏神”,故又不得以匀排为补空。(戈)
按:此段说出虚实相生的妙理,补空要注意“虚处藏神”。补空不是取消虚处,而正是留出空处,而又在空处轻轻着笔,反而显示出虚处,因而气韵流动,空中传神,这是中国艺术创造里一条重要的原理。贯通在许多其它艺术里面。


(10)复盖
复盖者,如宫室之复于上也。宫室取其高大。故下面笔画不宜相著,左右笔势意在能容,而复之尽也。
如[寳容)之类,点须正,画须圆明,不宜相著与上长下短也。
薛绍彭曰:篆多垂势而下含,隶多仰势而上逞。


(11)贴零
如[令今冬寒]之类是也。贴零者因其下点零碎,易于失势,故拈贴之也。疏则字体宽懈,蹙则不分位置。


(12)粘合
字之本相离开者,即欲粘合,使相著顾揖乃佳。如诸偏旁字 [卧鋻非門]之类是也。
索靖曰:譬夫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枝条顺气,转相比附。赵孟頫曰毋似束薪,勿为冻蝇。徐渭曰字有惧其疏散而一味扭结,不免束薪冻蝇之似。


(13)捷速
李斯曰用笔之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复重改,王羲之曰一字之中须有缓急,如乌字下,首一点,点须急,横直即须迟,欲乌之急脚,斯乃取形势也。[風鳯]等字亦取腕势,故不欲迟也。《书法三》曰[風]字两边皆圆,名金剪刀。


(14)满不要虚
如[園圖國回包南隔目四勾]之类是也。莫云卿曰为外称内,为内称外,[國圖]等字,内称外也。[齒豳]等,外称内也。


(15)意连
字有形断而意连者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之类是也。
字有形体不交者,非左右映带,岂能连络,或有点画散布,笔意相反者,尤须起伏照应,空处连络,使形势不相隔绝,则虽疏而不离也。[戈]


(16)复冒
复冒者,注下之势也,务在停匀,不可偏侧欹斜。凡字之上大者,必复冒其下,如[雨]字头、[穴]字头之类是也。


(17)垂曳
垂者垂左,曳者曳右也。皆展一笔以疏宕之。使不拘攣,凡字左缩者右垂,右缩者左曳,字势所当然也。垂如[卿鄉都夘夅]之类。曳如[水支欠皮更之走民也]之类是也(曳,徐也,引也,牵也)。(戈)


(18)借换
如醴泉铭[祕]字,就示字右点作必字左点,此借换也。又如 [鹅]字写作[鵞]之类,为其字难结体,故互换如此,亦借换也。作字必从正体,借换之法,不得已而用之。(戈)


(19)增减
字之有难结体者或因笔画少而增添,或因笔画多而减省。 (按:六朝人书此类甚多)


(20)应副
字之点画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带,故必得应副相称而后可。又如(龍詩讐轉)之类,必一画对一画,相应亦相副也。
更有左右不均者各自调匀,[瓊曉註軸]一促一疏。相让之中,笔意亦自相应副也。


(21)撑拄
字之独立者必得撑拄,然后劲健可观,如[丁亭手亨寜于矛予可司弓永下卉草巾千]之类是也。
凡作竖,直势易,曲势难,如[千永下草]之字挺拔而笔力易劲,[亨矛寜弓]之字和婉而笔势难存,故必举一字之结束而注意为之,宁迟毋速,宁重毋佻,所谓如古木之据崖,则善矣。
按:舞蹈也是“和婉而形势难存”的,可在这里领悟劲健之理:“宁重毋佻”。


(22)朝揖
朝揖者,偏旁凑合之字也。一字之美,偏旁凑成,分拆看时,各自成美。故朝有朝之美,揖有揖之美。正如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众美具也。(戈)王世贞曰凡数字合为一字者,必须相顾揖而后联络也。(按:令人联想双人舞)


(23)救应
凡作一字,意中先已构一完成字样,跃跃在纸矣。及下笔时仍复一笔顾一笔,失势者救之,优势者应之,自一笔至十笔廿笔,笔笔回顾,无一懈笔也。(戈)
解缙曰上字之与下字,左行之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纷纷纭纭,斗乱而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


(24)附丽
字之形体有宜相附近者,不可相离,如[影形飞起超飮勉],凡有[文旁欠旁]者之类。以小附大,以少附多。
附者立一以为正,而以其一为附也。凡附丽者,正势既欲其端凝,而旁附欲其有态,或婉转而流动,或拖沓而偃蹇,或作势而趋先,或迟疑而托后,要相体以立势,并因地以制宜,不可拘也。如[廟飛澗胤嫄慝導影形猷]之类是也。(戈)(按:此段可参考建筑中装饰部分)


(25)回抱
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匊]之类,向右者如[艮鬼包旭它]之类是也。回抱者,回锋向内转笔勾抱也。太宽则散漫而无归,太紧,则逼窄而不可以容物,使其宛转勾环,如抱冲和之气,则笔势浑脱而力归手腕,书之神品也。(戈)


(26)包裹
谓如[園圃]之类,四围包裹也。[尚向]上包下,[幽凶]下包上。[匮匡]左包右,[甸匈]右包左之类是也。包裹之势要以端方而得流利为贵。非端方之难,端方而得流利之为难。


(27)小成大
字之大体犹屋之有墙壁也。墙壁既毁,安问纱窗绣户,此以大成小之势不可不知。然亦有极小之处而全体结束在此者。设或一点失所,则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势,则如壮士之折一股。此以小成大之势,更不可不知。
字以大成小者,如[門辶]之类。明人项穆曰:“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匀齐方正,此以大成小也。”以小成大,则字之成形极其小。如[孤]字只在末后一捺,[寜]字只在末后一亅,[欠]字只在末后一点之类是也。《书诀》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主。”


(28)小大成形
谓小字大字各有形势也。东坡曰:“大字难于密结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若能大字密结,小字宽绰,则尽善尽美矣。


(29)小大与大小
《书法》曰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宽猛得宜。譬如 [曰]字之小,难与[國]字,同大,如[一][二]字之疏,亦欲字画与密者相间,必当思所以位置排布,令相映带得宜,然后为上。或曰谓上小下大,上大下小,欲其相称,亦一说也。
李淳曰:“长者原不喜短,短者切勿求长。如[自目耳茸]与 [白曰臼四]是也。大者既大,而妙于攒簇,小者虽小,而贵在丰严,如[囊橐]与[厶工]之类是也。”米芾曰:“字有大小相称。且如写‘太一之殿’,作四窠分,岂可将‘一’字肥满一窠以配殿字乎?盖自有相称,大小不展促也。余尝书‘天庆之观’,‘天’‘之’字皆四笔,‘慶’‘觀’字多画,俱在下。各随其相称写之,挂起气势自带过,皆如大小一般,真有飞动之势也。”


(30)各自成形
凡写字,欲其合为一字亦好,分而异体亦好,由其能各自成形也。


(31)相管领
以上管下为“管”,以前领后之为“领”。由一笔而至全字,彼此顾盼,不失位置。由一字以至全篇,其气势能管束到底也。


(32)应接
字之点画欲其互相应接。两点者如[小八忄]自相应接,三点者如[糸]则左朝右,中朝上,右朝左。四点者如[然]、[無]二字,则两旁两点相应,中间相接。
张绅说:“古之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羲之能为一笔书,谓《禊序》自‘永’字至‘文’字,笔意顾盼,朝向偃仰,阴阳起伏,笔笔不断,人不能也。”


(33)褊
魏风“维是褊心”陿陋之意也。又衣小谓之褊。故曰收敛紧密也。盖欧书之不及锺王者以其褊,而其得力亦在于褊。褊者欧之本色也。然如化度,九成,未始非冠裳玉佩,气度雍雍,既不寒俭而亦不轻浮。(戈)


(34)左小右大
左小右大,左荣右枯,皆执笔偏右之故。大抵作书须结体平正,若促左宽右,书之病也。
此一节乃字之病,左右大小,欲其相停。人之结字,易于左小而右大,故此与下二节,皆著其病也。


(35)左高右低  左短右长
此二节皆字之病。


(36)却好
谓其包裹斗凑,不致失势,结束停当,皆得其宜也。
却好,恰到好处也。戈守智曰:“诸篇结构之法,不过求其却好。疏密却好,排叠是也。远近却好,避就是也。上势却好,顶戴,复冒,复盖是也。下势却好,贴零,垂曳,撑拄是也。对代者,分亦有情,向背朝揖,相让,各自成形之却好也。联络者,交而不犯,粘合,意连,应副,附丽,应接之却好也。实则串插,虚则管领,合则救应,离则成形。因乎其所本然者而却好也。互换其大体,增减其小节,移实以补虚,借彼以益此。易乎其所同然者而却好也。扌窕者屈己以和,抱者虚中以待,谦之所以却好也。包者外张其势,满者内固其体,盈之所以却好也。褊者紧密,偏者偏侧,捷者捷速,令用时便非弊病,笔有大小,体有大小,书有大小,安置处更饶区分。故明结构之法,方得字体却好也。至于神妙变化在己,究亦不出规矩外也。”
(按:这段“却好”总结了书法美学,值得我们细玩。)


这一自古相传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是从真书的结构分析出字体美的构成诸法,一切是以美为目标。为了实现美,不怕依据美的规律来改变字形,就象希腊的建筑,为了创造美的形象,也改变了石柱形,不按照几何形学的线。我们古代美学里所阐明的美的形式的范畴在这里可以找到一些具体资料,这是对我们美学史研究者很有意义的事。这类的美学范畴,在别的艺术门类里,应当也可以发掘和整理出来。(在书法范围内,草书、篆书、隶书又有它们各自的美学规律,更应进行研究。)还有一层,中国书法里结体的规律,正象西洋建筑里结构规律那样,它们启示着西洋古希腊及中古哥提式艺术里空间感的型式,中国书法里的结体也显示着中国人的空间感的型式。我以前在另一文里说过:“中国画里的空间构造,既不是凭借光影的烘染衬托,也不是移写雕像立体及建筑里的几何透视,而是显示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间感型。确切地说,就是一种‘书法的空间创造’。”


我们研究中国书法里的结体规律,是应当从这一较广泛、较深入的角度来进行的。这是一个美学的课题,也是—个意识形态史功课题。


从字体的个体结构到一幅整篇的章法,是这结构规律的扩张和应用。现在我们略谈章法,更可以窥探中国人的空间感的特征。


三、章法
以上所述字体结构三十六法里有“相管领”与“应接”二条已不是专论单个字体,同时也是一篇文字全幅的章法了。戈守智说:“凡作字者,首写一字,其气势便能管束到底,则此一字便是通篇之领袖矣。假使一字之中有一二懈笔,即不能管领一行,一幅之中有几处出入,即不能管领一幅,此管领之法也。应接者,错举一字而言也。(按:“错举”即随便举出一个字),如上字作如何体段,此字便当如何应接,右行作如何体段,此字又当如何应接。假使上字连用大捺,则用翻点以承之。右行连用大捺,则用轻掠以应之,行行相向,字字相承,俱有意态,正如宾朋杂坐,交相应接也。又管领者如始之倡,应接者如后之随也。”


“相管领”好象一个乐曲里的主题,贯穿着和团结着全曲于不散,同时表出作者的基本乐思。“应接”就是在各个变化里相互照应,相互联系。这是艺术布局章法的基本原则。


我前曾引述过张绅说:“古之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羲之能为一笔书,谓《禊序》(即《兰亭序》)自‘永’字至‘文’字,笔意顾盼,朝向偃仰,阴阳起伏,笔笔不断,人不能也。”王羲之的《兰亭序》,不仅每个字结构优美,更注意全篇的章法布白,前后相管领,相接应,有主题,有变化。全篇中有十八个“之”字,每个结体不同,神态各异,暗示着变化,却又贯穿和联系着全篇。既执行着管领的任务,又于变化中前后相互接应,构成全幅的联络,使全篇从第一字“永”到末一字“文”一气贯注,风神潇洒,不粘不脱,表现王羲之的精神风度,也标出晋人对于美的最高理想。毋怪唐太宗和唐代各大书家那样宝爱它了。他们临写兰亭时,各有他不同的笔意,褚摹欧摹神情两样,但全篇的章法,分行布白,不敢稍有移动,兰亭的章法真具有美的典型的意义了。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若算子(即算盘上的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尔!”

(王羲之《遠宦帖》)



这段话指出了后世馆阁体、干禄书的弊病。我们现在爱好魏晋六朝的书法,北碑上不知名的人各种跌脱不羁的结构,它们正暗合羲之的指示。然而羲之的兰亭仍是千古绝作,不可企及。他自己也不能写出第二幅来,这里是创造。


从这种“创造”里才能涌出真正的艺术意境。意境不是自然主义地模写现实,也不是抽象的空想的构造。它是从生活的极深刻的和丰富的体验,情感浓郁,思想沉挚里突然地创造性地冒了出来的。音乐家凭它来制作乐调,书家凭它写出艺术性的书法,每一篇的章法是一个独创,表出独特的风格,丰富了人类的艺术收获。我们从《兰亭序》里欣赏到中国书法的美,也证实了羲之对于书法的美学思想。


至于殷代甲骨文、商周铜器款识,它们的布白之美,早已被人们赞赏。铜器的“款识”虽只寥寥几个字,形体简纶,而布白巧妙奇绝,令人玩味不尽,愈深入地去领略,愈觉幽深无际,把握不住,绝不是几何学、数学的理智所能规划出来的。长篇的金文也能在整齐之中疏宕自在,充分表现书家的自由而又严谨的感觉。

(商周金文)



殷初的文字中往往间以纯象形文字,大小参差、牡牝相衔,以全体为一字,更能见到相管领与接应之美。


中国古代商周铜器铭文里所表现章法的美,令人相信传说仓颉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歌德曾论作品说:“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秘密。”


我们要窥探中国书法里章法、布白的美,探寻它的秘密,首先要从铜器铭文入手。我现在引述郭宝钧先生《由铜器研究所见到之古代艺术》(《文史》杂志,1944年2月第3卷,第3,4合刊)里一段论述来结束我这篇小文。郭先生说:“铭文排列以下行而左(即右行)为常式。在契文(即殷文)有龟板限制,卜兆或左或右,卜辞应之,因有下行而右(即左行)之对刻,金铭有踵为之者。又有分段接读者,有顺倒相间者,有文字行列皆反书者,皆偶有例也。章法展延,以长方幅为多,行小者纵长,行多者横长,亦有应适地位,上下参差,呈错落之状者,有以兽环为中心,展列九十度扇面式,兼为装饰者(在器外壁),后世书法演为艺术品,张挂屏联,与壁画同重,于此已兆其朕。铭既下行,篆时一挥而下,故形成脉络相注之行气,而行与行间,在早期因字体结构不同,或长跨数字,或缩为一点,犄角错落,顾盼生姿。中晚期或界划方格,渐趋整饬,不惟注意纵贯,且多顾及横平,开秦篆汉隶之端矣。铭文所在,在同一器类,同一时代,大抵有定所。如早期鼎甗鬲位内壁两耳间,角单足,盘簋位内底;角爵斝杯位鋬阴;戈矛斧瞿在柄内;觚在足下外底,均为骤视不易见,细察又易见之地。骤视不易见者,不欲伤表面之美也。细察又易见者,附铭识别之本意也,似古人对书画,有表里公私之辨认。画者世之所同也,因在表,惟恐人之不见,以彰其美,有一道同风之意焉。铭者己之所独也,因在里,惟恐人之遽见,以藏其私,有默而识之之意焉(以器容物,则铭文被淹,然若遗失则有识别)。此早期格局也。中期以铭文为宝书,尚巨制,器小莫容,集中鼎簋。以二者口阔底平,便施工也。晚期简帛盛行,金铭反简短,器尚薄制,铸者少,刻者多。为施工之便,故鬲移器口,鼎移外肩,壶移盖周,随工艺为转移。至各期具盖之器,大抵对铭,可互校以识新义。同组同铸之器,大抵同铭,如列鼎编钟,亦有互校之益。又有一铭分载多器者,齐侯七钟其适例(簋亦有此,见澄秋馆口卷口页)。”


铜器铭刻因适应各器的形状、用途及制造等等条件,变易它们的行列、方向、地位,于是受迫而呈现不同的形式,却更使它们丰富多样,增加艺术价值。令人见到古代劳动人民在创制中如何与美相结合。


(原载《哲学研究》1962年第1期)


注:
(1)明人丰坊的《笔诀》里说:“书有筋骨血肉,筋生于腕,腕能悬,则筋骨相连而有势,骨生于指,指能实,则骨体坚定而不弱.血生于水,肉生于墨,水须新汲,墨须新磨,则燥湿停匀而肥瘦适可。然大要先知笔缺,斯众美随之矣。”近人丁文隽对这段话解说得很清楚,他说:“于人,骨所以支形体,筋所以司动转。骨贵劲健而筋贵灵活,故书,点画劲健者谓之有骨,软弱者谓之无骨。点画灵活者谓之有筋,呆板者谓之无筋。欲求点画之劲健。必须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功在指实,故曰骨生于指。欲求点画之灵活,必须纵横无疑,提顿从心,功在暑腕,故曰筋生于腕。点画劲健飞动则见刚柔之情,生动静之态,自然神完气足。故曰筋骨相连而有势,势即赅刚柔动静之情态而言之也。夫书以点画为形,以水墨为质者也。于人,筋骨血肉同属于质,于书,则筋骨所以状其点画,属于形,血肉所以言其水墨,属于质。无质则形不生,无水墨则点画不成。水湿而清,其性犹血。故曰血生于水。墨浓而浊,其性犹肉,故曰肉生于墨,血贵燥湿合度,燥湿合度谓之血润。肉贵肥瘦适中,肥瘦适中谓之肉莹。血肉惟恐其多,多则筋骨不见。筋骨贵惟患其少,少则神气全无。必也四质停匀,始为尽善尽美。然非巧智兼优,心手双善者,不克臻此。”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9 13:32
首届全国教师现场书画创评暨教学论坛在浙江绍兴举行





    为了推动书画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提高书画教师的创作水平和教学水平,5月12日至15日,由书法报社主办、《书法报·书画教育》编辑部承办、浙江勤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全国教师现场书画创评暨教学论坛”在浙江省绍兴市益泉大酒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93名书画教师集聚书圣故里参加现场书画创评及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开幕式现场


书画创评现场


评审现场



    书法报社社长、总编辑舟恒划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书协理事、《中华书画家》杂志副社长、副主编张公者,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协副主席王伟林,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院书法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沈浩,浙江省书协主席团成员、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沈伟担任本次活动评委。浙江勤业建工集团董事长张勤良、广东东莞市弘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作为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
    活动自1月征稿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教师书画作品6000多件。经初评,最终入围现场创评的书画教师共193名,他们中既有来自各公办中小学校的优秀书画教师,也有来自校外书画教育机构教学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师。年长者80来岁,最年轻的才23岁,可谓少长咸集,群贤毕至。

    创评现场,书画教师们全神贯注,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展现出教师们扎实的书画功底及其独特的艺术风采。大赛通过现场命题、现场书写、现场打分、现场知识问答,层层晋级的方式,评选出特等奖11名,一等奖33名,二等奖68名,三等奖81名。

    活动期间,评委们对进入复赛的20名教师的书法作品分别进行了点评,使教师们受益匪浅;举办了现场教学经验交流,来自不同地区的5名教师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经验、书法特色学校建设等方面进行畅谈,为与会的书画教师们提供了一次观摩学习的机会;获特等奖的教师们现场书写长卷,并合影留念;组织教师们参观了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兰亭风景区、王羲之纪念馆、鲁迅故居等,感受绍兴这座历史名城深厚文化底蕴及书法圣地的艺术魅力。(记者 张古月 摄影 吴迪)
首届全国教师现场书画创评获奖名单
特等奖 (11名)
刘世斌 白崇明 徐云峰 臧磊 孙冬良 王祖清 刘凯 周振国 李双根 童汝嘉
檀明华


一等奖 (33名)
于林森 赵望来 李志武 吴大松 唐亮 呙林鹏 杨俊 吴守峰 朱利 刘丙申
颜素珠 元曦曦 景培清 汪晓青 鲁世涛 凌炳奇 陈正森 曹盛杨 刘远东 邹武生
潘志鹏 靖路 邹文定 陈炳富 金际友 刘大鹏 杜庆龙 吴良安 黄志祥 杨甫良
刘顺 杨露群 刘秋蓉

二等奖 (68名)
宋继华 涂永隆 许永清 王晓慧 蓝天果 周修钦 叶伟明 杨亚洲 林海军 韩开桓
沈国庆 肖国顺 张赛 庞春燕 刘国方 曹继桥 李健明 资永生 王少娟 黄德民
李家文 侯林立 王璇 吉师 陈永年 秦勇 王宗年 何共红 吴亚宁 刘庆忠
葛玉军 闫现岭 郝树勇 杨斌 汤生林 邓嗣斌 黄仲基 谭芸 张翼 谢芳平
范国林 常世民 陈永明 乔强 朱虹 王明学 张军 杨艳 李峰 张泽容
刘喜来 焦杨 陈燕 邱骥 翟峰 邓建和 陆恒斌 孙翰淋 张志坚 刘高文
徐鹏 王传杰 黄九龙 刘西秦 马艳 夏国琪 何青溪 杨宝红

三等奖 (81名)
彭学兴 黄锷华 黄海 叶峰 岳廷孝 吴东威 吴晨 杨和平 周兆平 马昭文
李季 肖振江 冯启领 陈留祥 蒋德林 刘伟力 杨青 张春根 柯志超 夏怀庆
张勇昇 齐燕 魏轩裕 李鸿扬 石祥彬 王新年 黄才斌 徐俊华 达庆选 徐诚
李新华 白建平 魏祥琴 廖东就 金建龙 刘秋生 林垂佳 钮传贤 侯永华 吴有防
刘伟 钟孟雄 毛建川 危钦 冯天海 陈全福 张家旺 左其俊 王绪成 杨金
郭永积 韦彦荣 米曼琴 翁仞袍 郭良美 徐衍平 邵荫成 闻毅先 张耀良 段爱弟
张熙煌 陈沸度 薛建全 刘源 朱书才 秦越雄 刘永惠 康慧荣 熊本国 张治国
田仁喜 秦祖基 职统胜 龚庭海 肖合龙 韩世亮 张远辉 张腾 许楚蓉 邹楚蛟
白天保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9 13:34
《书法报·硬笔书法》执行主编严海南为城东中学揭牌


作者:徐海红



    5月27日,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举行硬笔书法(写字)教学交流研讨会暨《书法报》全国硬笔书法教学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湖北省书协硬笔书法委员会秘书长、《书法报•硬笔书法》执行主编严海南,福建省书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钧,宁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林移发及来自全县中小学教师书法协会的80余名教师参加活动。

    严海南主编为城东中学“全国硬笔书法教学示范基地”授牌后,城东中学300余名师生同场竞技,现场展示各种书法技艺。教师展示中英文粉笔字,学生展示软硬书法,书写时间30分钟,与会来宾与未参赛学生纷纷到场观摩,聆听专家们的精彩点评。现场书写活动结束后,大家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城东中学师生书法展和陈建智老师的个人书法展。


授牌仪式





书法报•硬笔书法》执行主编严海南讲话



粉笔字展示





研讨会




书法课





现场交流





学生书写毛笔书法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9 13:34
《书法报·硬笔书法》走访山东宁阳





《书法报•硬笔书法》执行主编严海南为书法班的同学们上书法课

    5月11日,《书法报•硬笔书法》执行主编严海南、编辑部副主任夏厦一同来到山东省宁阳县实验小学和宁阳县金桥学校对宁阳县写字教育进行走访、调研。

    在宁阳期间,严海南同宁阳县实验小学校长朱金山、金桥学校校长陶安军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学校的写字教学情况,仔细查看学校教学成果。对学校正在积极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暨2014年现场总决赛表示赞许。当来到金桥学校观摩学校上书法课时,严海南即兴为书法班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精彩的书法课,并细致地为同学们点评比赛作品,在肯定同学们努力练字的同时也指出作品中的不足之处,鼓励大家积极准备,祝愿同学们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夏厦)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9 13:36
2013回顾:书法报社书法教育工作站筹备与培训会议



     为了推动书法教育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书法报社决定在全国各地(县)建立书法教育工作站。 3月13日,由书法报社书法教育事业部主办的书法报社书法教育工作站筹备与培训会议在丰颐大酒店举行。160余名书法教育工作者参与了会议。会议围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开展研讨、培训,明确书法教育工作站的筹建方式、操作流程与守则、权利、义务等,并探讨如何让书法教育工作站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会议将持续至15日。



会议现场




会议过程中




书法教育事业部副主任张鹏涛主持会议.




书法报社社长总编辑舟恒划致开幕词




书法教育事业部主任李建新开始第一讲



认真听报告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9 18:48
中国书画艺术走进美国中学 
 
 
 
 
来源:中国油画网  文章作者:盛 峥  录入时间:15-01-02 10:26:26
  由芝加哥中国文化院主办的2014年度“中华文化美国行”活动,日前在芝加哥市克伦中学拉开帷幕,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陈危冰受文化部公派,为芝加哥20所设有汉语教学的学校教授和展示中华传统书法绘画艺术。  活动当天,克伦中学的30多名学习汉语的学生在图书馆参加了一堂趣味十足的书法绘画课。陈危冰首先向好奇的孩子们介绍了中国的“文房四宝”,然后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了中华传统书法与绘画的基本手法和规律,并现场书写和作中国画的演示。  虽然学生都已学了一段时间汉语,但对中华文化、尤其是传统书法和水墨画,仍然知之甚少。尖头毛笔、柔软宣纸以及老师看似随意、却韵味十足的手法,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现场临摹,画法虽稍显笨拙稚嫩,但一招一式十分认真。“通过这样的绘画兴趣班,中国老师和美国学生能突破语言障碍,对文化交流非常有益。”陈危冰说。  一名叫马里奥的男生所绘的《春花图》还受到陈危冰特别表扬。马里奥说,他是第一次学习书法和水墨画,有些紧张,但学习得非常认真,很高兴能得到老师欣赏。以后还会多参加这样的学习班,了解中华文化。  据了解,“中华文化美国行”活动得到中国文化部、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和芝加哥孔子学院的大力支持,将在芝加哥地区20所学校举办约40节的书画文化课堂,为美国人提供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的机会。  芝加哥中国文化院项目负责人孔祥璐表示,这样的活动使芝加哥中小学生受到中华文化的启迪和教育,对于本地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了解中华文化、拓宽视野的机会。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赵卫平在接见陈危冰时,也对他为介绍中国书画艺术所作出的辛勤劳动、贡献予以肯定和赞赏。(盛 峥)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