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2014中国美术,创作与理论并重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31 16:39
标题: 2014中国美术,创作与理论并重
2014中国美术,创作与理论并重

2014-12-31

来源: 中国艺术报

作者:段泽林 吴华




摘要: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对于中国美术来说值得纪念的大事件太多太多,由五年举办一次的全国美展“领衔主演”的全国美术大戏精彩纷呈,在这台美术大戏中,各个门类的美术创作有所进步和提高,新思维、新观念不断碰撞交流,青年美术家集体发声,呈现出全国美术创作的新气象。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

推荐关键字 2014中国美术 艺术展览

  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对于中国美术来说值得纪念的大事件太多太多,由五年举办一次的全国美展“领衔主演”的全国美术大戏精彩纷呈,在这台美术大戏中,各个门类的美术创作有所进步和提高,新思维、新观念不断碰撞交流,青年美术家集体发声,呈现出全国美术创作的新气象。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美术界坚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力争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经典作品。
  青年美术家成绩单亮眼
  回顾了以往的时代,方知如今这个时代青年美术家有多幸福,即便没能得到像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的指导,但是这个时代的创作环境却给青年美术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美术创作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镜子,这批优秀青年美术家正是因为处在这样一个和传统有着相当距离的时代,其思想观念、艺术取向都更为活跃,更着意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突出的个性化绘画语言,作品面貌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更趋向于多元性和当代性,作品也必将反映出这一时代的特殊精神风貌。
父亲·母亲(水彩·粉画)    赵旸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美术家,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观照这个时代,作品更多深入实际、贴近现实、体验生活,汲取源头活水的力量,作品有温度、有厚度——彭伟的版画《而立之年》描绘了一个年满30岁的男青年头像,坚毅的眼光望着前方,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和理想;陈治、武欣的中国画《儿女情长》展现了一个普通三世同堂家庭的幸福生活;张玉惠的漆画《织情叙意》将南海渔民结网劳作的欣喜搬上画面;李智华的油画《老广东小生活》将强烈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情趣巧妙融为一体;柳青的雕塑《成果》表现了一位菜农满载果实的喜悦;杨洋《春将至》则用综合材料的方式表现了当代青年的时尚生活。版画金奖作品《而立之年》得到了众多艺术家及美术评论家的认可,他们纷纷表示,在这幅作品中看到了“80后”一代青年从青涩走向成熟那样一种淡定与自信的精神风貌。卷曲的头发、方正的脸庞、厚实的嘴唇、时尚的眼镜、清爽的衬衫与稳重的外套,无不散发出现代、阳光和知性的时代气息,尤其是那略带迷茫却坚毅、自信的目光,深刻地揭示了改革开放后出生的这一代青年人成长的心理历程。
  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中国艺术报社、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承办的第三届造型艺术新人展,继2008年和2012年成功举办两届后,再一次给青年美术家带来了福利。本届造型艺术新人展的主题是“新思维·新空间” ,旨在鼓励青年美术家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新的创意,使更多的青年美术作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出新、创新。入围造型艺术新人展的作者来自社会各个领域,既有美术专业的教师和在校学生,又有职业画家。参展作品题材丰富,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漆画、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作品充溢着青年艺术家们的艺术才情、艺术个性、艺术诉求和艺术梦想,凝聚成当代中国青年美术发展图景的缩影。青年作者们的绘画作品表现了田园风景、都市小景、山寺晴岚、涂鸦趣味、巴扎市集等当代中国生活的多元化面貌,视角深深触及农民、工人和基层建设者的生活与情感;雕塑和装置作品在现成品的选用、编织技术上有更大拓展,同时积极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当代可以发展的元素和语汇,与所谓的前卫艺术、与新材料新创意为主导的新观念艺术拉开了距离,保持了一种以审美的视觉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艺术品质。马杰的中国画《基石》、张军的《微信——下午茶》 、梁业建的版画《逸境》 、马文甲的雕塑《精魄》 、陈国的漆画《默默进化》等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吉祥钱塘(年画)    朱松
  对于广大青年美术家来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平台。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到今年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成为中国美术一项重要的品牌展览,在举办的过程中,展览越来越注重在发现和推出新人新作上的重要作用,为优秀艺术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畅通渠道,真正将画展办成出精品出人才的培育平台、美术工作者的创新平台、展示新人新作的服务平台,推出了大批优秀作品,发掘了许多有潜力的美术人才。2014·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鲍古风的《和风·清音》 、高鸣的《东方之珠》 、李朝辉的《梁》 、刘毅的《山花无界》 、刘忠俊的《川藏公路》 、苏茹娅的《蒙古妇女》等10件作品荣获金奖。
  此外,青年美术家取得的成绩还得益于中国美协的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以及众多的青年扶持计划,这些项目给青年美术家在创作实践、学术探索、切磋交流以及价值导向等方面搭建了多个平台,对于促进青年美术家的整体创作水平、引导青年美术家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少数民族题材创作引人瞩目  2014年,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可谓获得了大丰收,无论是大型群展还是个展,在这一题材方面,都表现得更加丰富与生动。在中国美协的大力倡导下,少数民族美术题材创作,无论在题材、体裁还是形式语言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从2009年“灵感高原”西藏专题展览开始,到现在,中国美协先后做了涉及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专题美术创作展览,梳理了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创作的历史脉络,完整地展示了中国美术界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在此过程中,中国美协还组织当代艺术名家和中青年美术家到少数民族地区写生,从那里汲取灵感,创作了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为这一题材的美术创作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亮宝节上的人们(水彩画)    许海刚
  美术家对生活的表达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中,也不固囿于描摹照片、复制图像,他们中许多人都主动深入到农村、工厂、部队、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描绘人民群众的当代生活。以“灵感高原” “天山南北”“浩瀚草原”“七彩云南”“多彩贵州”等大型少数民族主题展览为契机,一大批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活的优秀作品竞相涌现。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老版画家李焕民的《守望》表现了一位藏族女青年充满活力、昂首遥望远方的动人景象;于小冬的油画《燃灯节》和许海刚的水彩画《亮宝节上的人们》分别展现了藏族同胞欢度燃灯节和亮宝节的喜人场面;王沂光的《日月辉映唐古拉》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藏族群众的幸福生活;赵培智的油画《开河节上的塔吉克男人》则表现了塔吉克族人民在开河节上充满期待和信心满满的现场;邓柯的雕塑《民族系列——岜沙人的芦笙节》展现了古苗人后裔岜沙人芦笙节的欢欣喜悦。
燃灯节(油画)    于小冬
  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的重要方面,历来是美术创作的沃土,也是孕育各民族美术家的摇篮。为了推动西部地区美术事业的发展,培养西部少数民族美术创作人才,繁荣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美术创作,自2011年起,根据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国文联、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央民族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的鼎力支持下,中国美协立项组织实施了“西部少数民族美术人才培训发展计划” ,培养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有潜力的青年美术创作人才,推进民族美术题材创作的创新与实践,构建培养少数民族美术创作人才的机制和平台。此计划自实施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四期高研班,培养了来自西部地区的美术工作者82名,其中12名学员的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在刚刚举办的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精品展上,集中展示了三届高研班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的170件优秀作品。此外,2014年,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也多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家到基层采风写生,贴近生活,深刻感受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风貌,为艺术家的创作注入了鲜活且强劲的生命力。
盛装(壁画)    毕璐
  在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呈现繁荣之势时,相关的理论学术研究也紧跟其后。在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学术研讨会上,在肯定少数民族美术创作是全国美术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少数民族的美术创作就没有中国美术创作的完整面貌的基础上,专家们就如何在更深层次、更宽广的领域反映民族地区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如何把少数民族的民族化与现代化、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特殊性与一致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怎样更好地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融入中国气派、塑造中国新形象的历史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由此可见,理论跟不上创作的问题已在逐步改观。
写实画派成为油画创作中坚力量  中国写实画派由成立之初的13位画家,快速发展到现今的30余位画家,十年的发展,成员画家们虽历经颇多辛劳,但在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帮助下,他们已真正成为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一支主体力量。在当代艺术概念不断拓展、迁延,艺术观念不断变革、更新,艺术表现形式自由、手法多样,艺术面貌丰富多彩的今天,中国写实画派艺术家们仍执著坚守,在尊重传统、尊重绘画语言的同时,每位艺术家都以不同的风格、个性,探索对本土情感体验的独特表达。中国写实画派以具有雄厚实力的代表性艺术家的崛起,众多带有经典性作品的不断涌现,赢得了当代中国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喜爱。
长夜(油画)    郭润文
  今年11月初举办的中国写实画派十年展,曾让展场中国美术馆一时“爆棚” 。大家都想看看,已经发展了十年的写实画派,到底还有多少空间?笔者以为,那个展览最大的看点在于,相对较长的展线可以让每位画家展示十几幅不同阶段的创作,观众既可以看到画家代表性的题材作品,也可以欣赏到一些新近的探索和尝试。其中,王沂东从2010年开始历时四年创作完成的大场景画作《太行喜事》 、杨飞云的新作《读书》 、冷军一批不同于超写实而带有意象情绪化笔触的新作,都让观众感受到写实画派画家在艺术上的创新与精进。
  中国写实画派不仅仅是创作方法与风格上的称谓,其最根本之处在于写实画派的精神。它作为一个画家群体,高扬起尊崇真善美的旗帜,并以清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精神诉求,他们昭示的不仅是对于艺术理念的选择,更是一种价值观的确认,一种敢于判断是非美丑的责任与勇气。也正因为如此,在2008年5月汶川地震举国震惊之际,写实画派的艺术家们以难以抑制的激情,率先集体创作了巨幅作品《热血五月》 ,并将义卖募得的巨额善款捐助灾区人民。
  中国写实画派自成立以来,他们除了定期组织作品展览、交流创作心得和体会外,还到国外博物馆临摹经典名作,揣摩和研究历代大师技法,不仅形成一种重视绘画技艺的良好风气,而且加深了大家对绘画精神品格的认识与理解。许多画家还在两方面提高自己的修养:从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中吸收养分,领会传统绘画写意的精神,借鉴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理论与实践;关注当代国内外艺术思潮和动向,研究西方写实绘画的走势,注意艺术新思潮而又不盲目跟风,在纷纭复杂的艺术环境中思考和研究,立定脚跟,沉着地从事艺术实践。和十年前比较,不少评论家认为,写实派画家们的视野和胸襟更加开阔,写实观念更为多元,题材、体裁和风格更为多样,手法也更为灵动。
  中国写实画派十年的历程证明,写实绘画以其深厚的传统,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变革和现代意识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不断适应新的审美需求,以写实的手法承载着当代人多样的思想与情感,承载着东方艺术的精神与审美,描绘着当代丰富的图景,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机,这也更加凸显了十年前写实画派成立的意义。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12-31 18:56
2014年中国书法盘点时间:2014年12月3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华美德颂 欧阳中石
  2014年,中国书法界并没有诸如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或者“兰亭奖”作品展等夺人眼球、引发讨论的大体量展览和年度盛事出现;但是,看似波澜不惊的表面下,总有“暗流涌动” ——自2014年初,中国书法业界逐渐从向全国和全球铺开的“行走”和赶场般的展览中抽离,或者说,找到了另一种发展的模式——注重学术与教育,在普及和提高两个维度中寻求延续中国书法发展之道,全年中的精品展览也都不再求大求全,而是在“反映时代、书写时代”方面力求有所突破——面向公众和社会转型中,书法人的工作、书法家的创作,在2014年,都有了些不同的面貌。
  向社会“延伸工作手臂”
  2014年4月,中国书协六届四次理事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提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组织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不断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真正了解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把对人民的真情实感努力融入到笔墨中去,创造出更多的书法佳作奉献人民,回报社会,进一步推动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的工作方向。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洪武在工作报告中表示, 2014年的工作旨在全面推动协会工作改革创新,立足书法本体,坚持“继承、发扬、创新、提高” ,广泛团结、引导广大书法工作者多出精品力作、追求德艺双馨,认真履行协会职能,延伸工作手臂,汇集各方力量,合力推动书法事业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书法工作向社会“延伸工作手臂”,中国书协的工作也在逐渐向社会教育和公益方向转型。2014年7月,备受瞩目的“翰墨薪传工程”中小学书法师资首批培训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开学,此举使全国1000名中小学书法老师就近接受书法专业教学培训。中国书协组织实施的此项“翰墨薪传工程”是一项公益性活动,首批培训选择了北京、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四川、甘肃、青海12个省、市、自治区先行试点,在首府城市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培训以《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为指导,注重书法基本知识与技能,突出书法文化和审美知识。中国书协“翰墨薪传工程”专家团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书法家组成,负责培训的指导与评估,制定与修正培训方案和课程。学员由各省市教委负责选派本地中小学从事书法教学工作的一线专职或兼职教师集中面授,并优先考虑培训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书法教师。
  据陈洪武介绍, 2015年中国书协拟与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合作,申请中国文学艺术基金;通过组织书法家募捐作品等志愿形式扩大基金数额,专项用于此项公益活动;用3至5年的时间在全国逐步推广完善培训计划,形成覆盖全国的书法教师专业培训网络体系,切实推动书法基础教育,提高中小学书法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并通过他们传授给中小学生,从而激发中小学生书写汉字、热爱汉字,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让古老的书法艺术如薪火之传递,代代相传,永远延续。
  与此同时,2014年6月,由中国书协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艺术学院承办的“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在京开课; 9月起,中国文联、中国书协、教育部语用司共同主办的“弘道养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法展”多次在北京各大中小学举办。
  中国书协主席张海表示,帮助中青年书法家增强国学修养,助力书法基础教育的普及,加强书法人才队伍的知识化、学术化建设,一直是中国书协的中心工作之一,“我们深知,脱离传统文化支撑的书法终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社会努力营造学习经典、读书思考的风气,能够推动社会整体的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  
习近平《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张海
  丈量作者的精神世界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10月21日,中国书协召开书法家学习讲话精神专题座谈会。与会书法家表示,习总书记这次讲话给全国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的心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书法工作者,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心性向善,必须要在自己安身立命的文化艺术上有真本事、硬功夫,有建树。
  没有任何一门艺术像书法这样与汉字、与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如此天然地结合在一起。缺少文化高度的书法就不可能有精神的高度。没有精神的高度,就不可能有打动人心的书法作品。艺德是书法家的立世之本,作品是书法家的立身之本。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示的是技法,而且还是书家情感、文化、修养、怀抱、心灵的全面展示,可以丈量出作者的精神世界。
  正是基于此,书法界在2014年下半年,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和具有品牌意义的展览,提升当代书法的文化含量和精神高度,从各个方面夯实塔基,拔高塔尖,为当代书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前夕,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翰墨中国——全国书法作品大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中国书法年度盛事。主办方组织百名书家,以“中国梦”为主题,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关注社稷民生为创作题材,经过数月的修改锤炼,通过采风创作等形式,回顾中华传统,梳理历史变革,体验现实生活,感受时代脉搏,讴歌社会发展,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展览形式新颖、阵容强大,沈鹏、张海、欧阳中石、李铎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书法家、中国书协主席团成员及经民主投票产生的代表书家共100多位,集中展现了当代书法人的“中国梦” 。
  除了大型主题展览,张海、欧阳中石、张飙、鲍贤伦……书法界诸多名家也都选择在2014年举办个展,风格主题各异,却都展现了各自的笔墨精神,反映了当代书法家在当下的新探索。
  在“翰墨中国”举办同期,“欧阳中石书中华美德古训展”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随后巡展山东。此次展览在京鲁两地引发观展热潮,既有社会对书法名家的敬仰因素,更因“礼仪之邦”润养千年的敬先贤、崇美德的深层次社会心理。“中华美德古训展”的书法作品,既体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传统美德精神,又顺应时代发展,切时如需,深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精髓。
  2014年5月,由文化部、中国文联、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书协主办的“古稀新声”——张海书法展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博物院举办。对于此次展览和相关创作,张海表示,伟大的时代,给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名家大家举办主题性展览,形质双美的特点证明,将书法这一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与中华传统经典相结合,既能让观众欣赏书法艺术,同时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又能丰富大众文化生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弘扬。
  时值岁末, 12月21日,由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工作在浙江结束。本届兰亭奖包含终身成就奖、艺术奖、理论奖、佳作奖4个奖项,艺术奖、理论奖、佳作奖获奖名单已出—— “兰亭奖”将反映出中国书坛哪些新趋向?又会有哪些新作品?跨年之时,一切未知,但我们总还有个期待;不过,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明年年终盘点的重头戏,在今年岁末似乎已经有了。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