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2014年度中国教育改进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3 08:16
标题: 2014年度中国教育改进报告
2014年度中国教育改进报告
来源:中华教育改进社   



       2014年,中国人对教育改进充满期待、焦虑,年初提出作为主要方向的教育综合改革在部分地方和学校迈出步子,整体进展缓慢,年终对教育如何综合改革也不甚明了。举国上下期待已久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迈出步子,改革究竟能否改好,各方面都没有充足的信心。人们对教育《规划纲要》所提改革目标逐渐模糊,其中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所提实行“招考分离”的大目标被《实施意见》中缺少专业手段且比较抽象的公平所替代。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绩效亟待改进;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总人数增加,显示需求巨大,在需求最为迫切的大城市相关政策则有所收紧;民间力量推动教育改进在部分地区的实践遇到阻力;教育公平公正缺乏专业的保障,义务教育的短板和漏洞依然较为突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未能取得明显效果。人们对制约教育改进的真实原因有了更加清晰、更加具体、更为理性的认识,民众对教育改进的需求仍在不断积聚,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期望走低,用脚投票现象仍在加剧。
一、2014年中国教育的年度改进状况
2014年教育改进的主要方面有:
(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迈出一小步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和浙江率先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试行文理不分科、自主招生考试改到高考后进行、减少加分项目等举措。改革在上海、浙江率先试点。12月16日,教育部公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等配套政策,12月18日发出关于高考加分和高校自主招生的配套文件,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文理”、“两次机会”、“严格公示”等措施。由于《意见》中删去了《规划纲要》和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确定的“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被认为是改革的“半步”或一小步。
(二)教育经费投入继续增长
      在201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持续增长的基础上,2014年教育经费投入仍保持一定增长。5月13日,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义务教育等转移支付预算的通知》,2014年将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40元,年生均中西部地区小学达到600元,初中达到800元;东部小学达到650元,初中达到850元。此外,从2014年起,在提高基准定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11月25日,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下达2014年第四批义务教育等转移支付预算的通知》,从2014年起调整完善中职教育免学费财政补助方式:公办学校的财政补助时间由原来的两年半调整为三年;民办学校的财政补助时间由原来的两年调整为三年。教育部、中央编办、财政部11月印发《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提出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适当倾斜,重点对学生规模较小的村小、教学点,按照教职工与学生比例和教职工与班级比例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职工编制。
      2014年,特教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从平均2000元提高到4000元以上;中央财政投入资金12.1亿元,实施特殊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项目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二期项目。广东省推动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山西省将特教教师岗位津贴提高到基本工资的50%,陕西省建立200所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康复资源中心,积极探索学前特殊教育模式。
(三)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人数增加
        2013年,全国12个省份试行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实际仅有约4500名考生参加就读地高考。2014年则有28个省份试行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共有5.6万名随迁学生在居住地参加高考,人数上增长为前一年的12倍。但这一人数仅相当于需要在就读地高考考生总数的5%,一些地方仍以户籍及其他资格认定的方式阻止就读地高考的政策受到质疑。
(四)重点大城市治理义务教育“择校热”取得初步成效
        1月1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行阳光招生。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2014年各重点大城市应制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案,明确要求一市一案,3月底以前制订具体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2014年,北京市政府和市教委采取了取消共建生,降低特长生招生比例,严控“坑班”等措施,建立了基于学籍信息系统的小学和初中入学系统,对每一个学生的入学途径和方式进行全程记录,全国19个大城市公办小学和公办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较往年有所提高,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降温。
(五)启动教育腐败治理
        2014年6月3日,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6月5日,教育部党组约谈部分司局负责人并签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约谈承诺书》。7月2日,约谈26所直属高校党委书记并签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约谈承诺书》。7月25日,教育部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要求高校主动公开基本信息、招生考试信息、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人事师资信息、教学质量信息、学生管理服务、学风建设信息、学位学科信息、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和其他信息10个大类50条具体项目,并建立即时公开制度,在清单信息制作完成或获取后20个工作日内公开。10月1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意见》。11月18日,印发《关于成立教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和《教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的通知》,成立领导小组和廉政办。12月,教育部党组制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明确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依据中纪委网站和媒体公开信息,2014年至少有17个省市区的39位高校领导被查处,中小学校领导被查处没有统计,共性问题集中于受贿,少数涉嫌通奸、性侵。
(六)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小步前行
      1月29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促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对分离、相互配合,为构建以学术为中心的评价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7月16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明确了国家举办高等学校设立理事会(董事会)的宗旨、作用、地位、职责、组成及运行规则。7月25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确保信息真实及时,建立即时公开制度,完善年度报告制度,构建统一公开平台,加强公开监督检查,制定落实细化方案,明确清单各事项的公开时间、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地方高校和有关部门所属高校根据各省级教育部门和主管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要求做好清单落实工作。至2014年底,38所985工程高校章程全部通过核准并发布,总计有47所部属高校的章程获得核准。北大、清华和上海交大《综合改革方案》获正式批准,进入实施阶段。
(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面扩大
      2014年8月13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颁布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14〕4号,简称《意见》),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各级政府开始正式推动该项工作。在此前后,浙江省、陕西省、福建省、河北省、江西省、贵州省等,也分别颁布了各自的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
二、2014年中国教育亟待改进之处
      2014年,多年来积累的教育问题仍旧突出,教育质量问题再次凸显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教育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公民教育问题、国民信仰的养成、科学素养的提升、学生体质下降、学业负担过重、一线教师待遇和素质、去功利化、义务教育的短板和漏洞等问题在2014年都有新的特征。
(一)教育腐败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根治
      2014年,在全国反腐倡廉环境下,教育系统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总体上仍处于雨打地皮湿的状态,其效果与民众期待存在较大差距,诸多公众可以切身感受到的教育腐败现象依然如故。现有教育腐败治理的基本特征是:抓了若干个案,未能实现面上的清除,至今还没有官员因为滥用职权违规为子女批条子、打招呼谋取上学特权而被揭露出来,而这才是教育领域普遍存在且危害巨大的腐败,它公然挑战教育公平价值观,造成了阶层固化。从整体上看,尚未真正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权力运行仍未充分公开透明;被揭露出来的仅仅是教育腐败的冰山一角,明显存在揭小藏大、利用公权暗中保护现象,更多更大更严重的腐败问题仍然被权力掩盖;在腐败的重点领域科研经费、考试招生、学术评定、科研课题、后勤服务、乱收费、基建和各种重大项目等方面缺乏专业的评估和监督,仍然是行政领导在缺乏专业依据基础上做决策;一些腐败行为在变换方式继续发展。教育系统的腐败亟待下决心斩草除根,解决行政管理权力过度集中,监督机制不完善,教育单位内部民主制度不健全,师生的基本权利缺乏正常表达和维护渠道等问题。教育腐败的核心在选人用人和财政经费的使用,亟需建立透明财政预决算和执行机制,施行行政与学术角色严格分离,加快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从根本上消除过度行政化,规范校长的遴选、任命和履职监督,将学术权交由真正通过规范专业程序组建的学术委员会,实现学校信息的透明化,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治,改变行政权力裹挟学术不受监督的现状。
(二)教育质量亟待改善
       教育质量长期以来是教育的短板,在越来越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育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教育质量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严重制约因素是现行学校管理和评价体制,使得师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达不到有效发挥。
依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2014年高中毕业年龄组的人口为1589万人,本科招生363万人,本科录取毛入学率约为22.8%;专科及高职录取335万人,毛入学率约为21%;两项相加总毛入学率为43.9%。若再考虑到留学人数,毛入学率远超过了《规划纲要》确定的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指标。参考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4.5%,这样的快速增长是以没有质量保障为代价的,高等教育在与国际竞争中的劣势进一步加剧。
       在偏远农村的大片地区学校管理的责任链断裂,大量留守儿童不得不转入当地私人办的学校;大量学校不能开足开齐课程,教学与学生成长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初中段学生流失率高;县城大班额严重影响正常教学;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教育过分追求单一的考试分数,忽视学生成长发展实际需要。中国友谊奖获得者经济学者罗斯高(Scott Rozelle)在中国工厂里对年轻工人用小学五年级水平的试卷进行考试表明:“有60%的人数学不及格,有70%的人语文不及格,英文就更不用说了”。
      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开展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在基础教育方面,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实行挂牌督导,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上述举措尚不足以实现教育质量的真正改观。
(三)义务教育的漏洞和短板问题突出
       义务教育在实现全面普及的整体印象下存在大量漏洞和短板,义务教育在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仍不均衡,从城乡看农村教育仍是短板;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2014年普通小学、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10倍;从学校看,不同学校间不止水平相差较大,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显著,更为关键的是所享有的权利差距较大;从群体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还没有全部纳入输入地的财政保障和教育发展规划,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还存在不少困难,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低于普通儿童,辍学率高于普通儿童。
         尽管7月18日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明确了学生1人1桌1椅(凳)、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等20项底限要求,作为项目优先保障、必须完成的建设内容,一些县(市、区)仍未能实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各地的办学标准差别较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仍存在薄弱环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国家标准落实情况参差不齐。义务教育学生总数中约10%进入私立学校的人未享受到义务教育财政经费,其中大约6%的是家庭收入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村留守儿童;小学阶段部分学生上学路程过远,不安全隐患大量存在;寄宿制学生的生活问题突出,食品安全问题常常发生;校际之间师资差距在一些地方继续扩大。教师学科配置不齐以及老化问题严重,乡镇以下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主要原因有:一是乡村教师待遇低,社会地位低,权利得不到保障,教师个人发展空间不大,留不住人;二是农村教师在城里买房子的多,尤其是乡镇教师大多在县城买房,上下班迟到早退现象较普遍,乡村学校责任空虚现象严重;三是新聘教师补充数不足,新招聘中小学教师计划常因报名人数不足被迫减少。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要求用3到5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以达到师资资源的均衡配置,各地实施情况参差不齐。急需建立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四)教师工资拖欠现象露头
       2014年黑龙江依兰、肇东,河南固始、安徽含山、云南等多地发生教师讨薪事件,虽然教师一方与当地官方就是否欠薪和欠薪多少问题说法不一,但依据调查,中国80%的教师在农村,其中不少还是背负着历史重担前行的农村特岗教师、代课老师;一些地方,师资短缺、教师工资水平偏低、随意克扣拖欠的事实确实存在。与城市学校教师的条件优越、收入可观不同,普通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可谓艰苦、清贫,有许多困惑和无奈,若在遭遇欠薪生活则难以维系。相对于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教师工作量、所付出的劳动价值或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与其他国家教师收入相比较,中国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收入是偏低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普遍较低。大多数教师以奉献精神做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工作,难以以有限的薪金加以衡量。这种情况决定着中国教师通常难以启齿讨薪,不到迫不得已他们也不会提出这类诉求;同时对欠薪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一遇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外部因素,就会成为矛盾触发点。由于教师工资调整机会少,每次调整都是相对小幅度的微调,跟不上社会其他行业工资上涨的步子,所以历次在经济紧缩时教师显得相对稳定,教师工资显出一定的优势;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教师工资就显得相对较低。目前正是中国经历过一段较长的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之后,依据过去六十多年的发展情况预测,中国即将进入一个教师工资问题多发期。
(五)依法治教亟待深化细化和落实
      依法治教提出多年以来,尚停留于抽象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一些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未能实现相关法律规定的增长,却未能依法惩戒;多数地方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不规范不透明,看得见的教育财政管理、分配体制尚未建立,很多地方对教育财政经费用来干什么不甚明确,依然条块分割,因钱设事,从而导致教育经费使用的绩效不明显。二是在教育治理模式上依然仅关注到公立学校,主要采用行政手段,频频发文,尽管相关部门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强调要以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为根本任务,切实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由与执法主体和责权关系尚不明晰,行政治校向依法治教的转变尚未未真正起步。三是教育内部违法案例频频出现,对明显违背《宪法》、《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现象没有依法惩处,任其恶性发展。
(六)教育恶性事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2014年仅被媒体曝光的校园性侵事件就近200起,学生宿舍、办公室、教室和宾馆成为性侵案的高发场所,校长、教师、政府官员成为校园性侵的主要嫌疑人,受害人群呈现逐渐低龄化趋势,尤其以8岁到14岁的小学生居多。此外,学术抄袭或造假、“药儿园”事件、校园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考试作弊发生较多,尤其是MBA招生考试哈尔滨理工大学考点作弊、河南等地的高考作弊和涉及到中国学生的两次SAT考试作弊,严重损伤中国教育信誉。
三、2015年中国教育改进期望
      2015年教育改进有着较多的不确定性。由于现在已经提出的改进方向过于笼统、抽象,较多的是概念,缺少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民间社会对教育改进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减少管控,扩大自由选择空间;增强专业性,提高教育质量;消除腐败,确保公平,在管理和评价上有切实的改进。
公众期待2015年教育改革在以下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
(一)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平稳前行而不后退
       现有高考招生改革方案由于在对学生的专业评价上没有社会公认的客观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在信度和等值性上存在较大的模糊区间,所以改革进程出现反复的可能性比较大。再加上考试招生的管理体制和依据总分录取的计划模式没有大的变动,在2015年各省需要颁布各自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相对于现有的全国方案步步后退的现象。建立一个以学生为本的自主、专业、公平、公正、透明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依法监督行政部门放权,依然路遥且坎坷。
(二)确保教师欠薪问题不扩展
        2015年受地方债务、政府决策失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教师工资拖欠的压力在增长,范围在扩大,可能出现更多的地方不能保障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的情况,引发新的矛盾和事态扩大。教师工资待遇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一个政府信誉问题,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是《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规要求政府应尽的责任,该正常增长的就应增长,曾经给过承诺的就应该不折不扣的兑现,失信于教师引发教师停课讨薪就会在青少年学生心中留下政府缺乏信誉的深刻印象,给社会发展留下长期难以弥补的缺憾,或积累成更多更大面积的问题。各地在处理教师讨薪事件时要避免简单的维稳思维,凭主观臆想把教师当成不稳定因素,采取粗暴的压制做法,制造不必要的对立;需要切实保障教师合理诉求的正常表达渠道畅通,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即便是各方存在误解,也要找到误解产生的原因,通过有效沟通,倾听教师意见,消除误解。在充分调查、事实清楚的基础上依法解决相关问题,该政府承担责任的就不能推诿,依法妥善解决教师们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成为建立法治政府的实践。
(三)控制教育的非理性干扰
       受社会矛盾等因素的影响,教育中非理性的成分在增长,其影响已扩展到教育观念、课程教学、教育评价,催生一些教育当事人做出迎合权势和世俗的选择,如一讲传统文化教育就行跪拜礼,一讲意识形态就要清除外部文化影响对学生进行封闭管理之类,吸引媒体和公众的眼球。教育本身的特质是理性,非理性只能使教育受到伤害;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教会学生懂理讲理,独立思考,而非引导学生偏执。教育是一项专业和职业,一门科学和学科,需要了解内在规律和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逻辑与实证思维,任意喊口号、下断语、提举措于改进工作无益,还会带来诸多遗留问题,保持教育的理性需要全体师生和教育管理者共同努力。
(四)教育领域反腐取得新的成效
        教育腐败的根源是社会腐败,教育腐败较其他行业具有隐蔽性、群体性的特点,消除教育腐败的治本之策是加快依法治校和依法行政,其关键在于:一是简政放权,列出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减少行政机构对教育微观的专业事务过度干预,加速建立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二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深化细化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离,将学术权交由真正通过规范专业程序组建的学术委员会,完善学校内部民主治校体系;三是改变行政权力不受监督的现状,使教育系统内部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尤其要把住行政权力干预各级各类学校招生和学术评价的闸门,不存在不受监督的权力运行,对教育的投入、资源分配过程公开化,建立当事人参与机制,形成公众看得见的教育公平。
(五)消除对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的歧视
       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由来已久,教育部等三部委的《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没有摆脱单向交流的传统思路,该文件要求“教师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连续任教时间可根据工作需要予以延长。”这是对农村教师不公平的对待。据此则由于农村学校人员一直紧缺,农村教师一入职就脱离不开,就可以剥夺农村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机会,这种规定带有明显歧视。众所周知,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连续任教的农村教师待遇低、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少,政府应该从教师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解决长期以来教师逆向流动问题,使绝大多数教师都愿意去农村工作,减小农村教师向城镇流动的逆向势差,不应该让去农村的教师就成为一生无法流动的固定岗。教师交流轮岗的着眼点首先应该是使这些教师能够走出学校到城镇学校工作一段时间,以增强其工作能力。教育主管部门不能把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作为增强城市学校师资力量的措施,不能把农村学校当作城市学校老师“镀金”和“练手”的地方,而是着眼于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维护农村教师的基本权益,平等对待城乡教师和城乡教育事业。
(六)拓宽民众参与教育渠道
        教育越来越与民生直接相关,近年来,民众通过舆论参与教育活动越来越广泛,随着民众对教育问题的鉴别能力正在逐渐提高,他们开始被动地对教育用脚投票,择校便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彻底解决择校压力问题亟需民众对教育的主动参与:一是参与教育政策制定,急需建立相应通道,让有一定专业见识的民众参与到教育改进过程之中;二是民众参与举办教育,为社会提供多元、多样、贴近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教育服务,丰富教育功绩。当下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微观环境,民众办学的压力依然较大,歧视性政策依然较多,政府包办的局面依然如故。

        2015年,绝大多数民众期望教育改进如同日出日落,周而复始,一切都会照常地延续下去。社会各方本着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的理性,避免简单功利,大起大落、大改大兴,尽可能减小教育的不可预测性。站在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史中,教育应该是历史的延续,民众真诚期望办面向未来几千年对中华民族和人类负责任的教育。


















网问储立国先生春节好!!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3 08:20

http://www.eol.cn/html/2014/baogao.shtml
http://www.eol.cn/html/2014/baogao.shtml
http://www.eol.cn/html/2014/baogao.shtml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3 08:20

《2014年度中国教育行业舆情报告》发布
2014年12月04日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2014年度中国教育行业舆情报告》发布
  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回首即将过去的2014,中国教育在改革路上继续铿锵前行。
  12月4日,2014新华教育论坛——“大国教育之声”活动在京举行,全国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官员、媒体人及知名教育机构的领军人物400余人齐聚一堂,聚焦在线教育大洗牌格局中的教育现状,探索教育未来发展之路……
  以下就是本次活动的精彩摘要:
  《2014年度中国教育行业舆情报告》:
  从“2014年度教育事件热度排行前十名”,可以看出政策法规类、安全事故类、学生表现类及教育管理类教育事件讨论量较高,易引发热议。
  从时间分布看:1月,由于年终以及一些期末考试处于这一时期,相关话题也易引发热议;2月,舆情处于低谷,但这一时期"留守儿童"相关话题由于处于"春节"这一特殊语境中,因此也容易引发舆论关注;3月,舆情事件数量逐渐小幅增加,并基本成稳定状态;4~5月,各地处于中高考前夕,与此相关的话题数量呈现小规模高峰;6~8月正值高考、学生毕业季以及暑假期间,舆情情况较为平稳;8~9月由于高考招生、新生报到等客观因素的推动,舆情事件数量陡然升高,可谓是一年中"教育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高发期。10~11月,教育领域舆情热度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全年来说,仍维持在一个高位。
  在“2014年教育热点事件”中,受网民关注度较高的舆情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1.考试招生类。这类事件在舆情类型中占比最多,超过三成(31%)。今后,还可以从规则制定、资源投放、法律健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2.政策法规类。教育管理部门颁布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往往会在互联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公众更多地关注考试科目的方案调整,比如: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英语一年考两次。3.教育管理类。在教育管理相关事件中,蓝翔、衡水中学模式引网民热议。这两所学校虽然分属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但其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均引发舆论极大争议。4.师德师风类。2014年,教师收受礼金、学术造假、性侵学生等不良行为仍偶有发生,这类事件一有发生就会在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社会重点关注。5.学生表现类。近来,因为教师批评教育而引发学生或家长过激行为的事件时有发生,值得各界深思。6.安全事故类。2014年的安全事故类热点事件较以往有所下降,但其所造成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在“2014年教育热点事件”中,受网民关注度较高的舆情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1.考试招生类。这类事件在舆情类型中占比最多,超过三成(31%)。今后,还可以从规则制定、资源投放、法律健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2.政策法规类。教育管理部门颁布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往往会在互联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公众更多地关注考试科目的方案调整,比如: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英语一年考两次。
  3.教育管理类。在教育管理相关事件中,蓝翔、衡水中学模式引网民热议。这两所学校虽然分属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但其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均引发舆论极大争议。
  4.师德师风类。2014年,教师收受礼金、学术造假、性侵学生等不良行为仍偶有发生,这类事件一有发生就会在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社会重点关注。
  5.学生表现类。近来,因为教师批评教育而引发学生或家长过激行为的事件时有发生,值得各界深思。
  6.安全事故类。2014年的安全事故类热点事件较以往有所下降,但其所造成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2014年教育舆情总体上来看,正面及中性的信息占多数,达到近9成(89%)。但舆论影响较大的热点事件中,负面信息(占56%)的网民参与度更高,讨论也更热烈。究其原因,由于民众对教育的期望值与教育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当前教育也承载了太多的社会问题。因此,面对接连曝光的教育界、学术圈的负面信息,必须有实质性作为,突破原有的权力利益结构,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学术管理体制改革,否则,单靠正面舆论宣传或说教,很难消除其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我国教育和学术形象。
  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2014年我国教育网络舆情事件仍旧频发,全国(多地)层面教育热点事件有10件,多涉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以及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考试作弊、校园安全等。由于区域间教育发展差异较大,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点各有不同,舆情分布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色。因此,教育舆情的分析研判、教育政策的出台实施都要有区域意识,因地制宜。教育热点事件从来源渠道看,传统传播媒介如纸媒(占49%),仍将讨论教育问题、表达草根阶层教育意愿作为重要阵地。
  除了媒体报道,近年来自媒体如微博、微信的兴起给教育网络舆情带来了新的挑战。鉴于此,在教育舆情的处置上,如何有效运用传统媒体,并能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从而化解危机、重塑形象、重拾公信,就成为教育机构或者教育管理部门亟需提升的能力。
  从“教育类型”来看,与基础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有关的热点事件最多,超过抽样总数的一半(55%)。该类中主要涉及择校、高考、教育方式、师生关系恶化等话题。
  第一,教育舆情具有情绪性、扩散性、反复性等特点。教育客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进一步凸显,网民教育程度、职业、经济地位的差异化,常会导致对教育政策、教育事件、教育问题的看法夹杂有浓厚的个人情绪,使得教育网络舆情内容更丰富、观点更分散。
  第二,尽管新闻媒体在教育舆情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和政府议程设置一起影响了公众议程。然而,公众议程影响媒体议程进而影响教育政策议程的趋势也日益明显。教育政策的发布往往伴随着舆论高峰的出现,在时间节点上媒体与公众的热议通常出现在政策发布之后。
  第三,在舆情互动方面,尽管多数涉事方能够积极面对舆论,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或者机构选择沉默,尤其是在面对负面舆情时,对公众关注的热点缺乏回应和置评。
  第四,从空间上看,教育舆情分布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色。我国各区域间教育发展差异性大,网民对教育的关注点尽管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区位差异。
  在教育事件危机形成早期,要准确判断舆情与事实的关系,遵循"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及时表态、谨慎定位"原则。在危机高潮期,网络舆情的转载处于高峰期,社会关注向纵深发展,网络舆情探究的内容加深。在危机后期,应着力于修复或者重塑新形象,恰当地进行议程设置,引导舆论关注点适时转向。突发公共事件被控制或平息后,并不意味着整个突发公共事件管理过程已完结,还应该全面评估此次处置突发事件所采取措施的绩效。建立教育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和预警机制,有助于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舆论内容,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
  第一,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密切跟踪网上舆情动态。预防是减少危机的根本方法,教育网络舆情监管者应及时了解舆情,及时搜集具有前瞻性的信息,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将不和谐因素消除在萌芽之中。
  第二,充分发挥专家型意见领袖的作用,借以引导公众舆论和认知。另外,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程度还取决于对多元教育思潮的包容程度。
  第三,借助校园宣传阵地的渗透力,发挥校园媒体优势,掌握舆论主动权。校园主流传媒主要具有收听收视率较高、渗透力较强等特点,其报道和评论常被学生广泛关注,在营造校园舆论氛围方面依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网络舆情治理的协助作用。为此,一要进一步发挥公安、文保、司法、宣传等各条战线的资源优势,形成教育网络舆情的工作合力。二要进一步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社区、网民的积极性,由于其具有同网民、公众直接交流的优势。第五,疏通舆情源头,健全利益诉求渠道,并构建规范合理的校园心理干预机制。健全校方与师生、教育决策部门与民众的互动渠道,解决涉事方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从源头上减少舆情危机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2015年教育舆情预测”:
  第一,教育日益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教育领域相关事件还将呈现出多发、易发的态势。
  第二,由城乡差别、地区差距以及地区内校际教育资源的差别引起的涉及教育公平的政策出台及个案报道的相关话题仍将备受舆论热议,改革的推进以及实施效果或将成为网民的关注热点。
  第三,教育部出台师德条规引不少网民点赞。然而,这些规定能否真正筑起师德底线仍让部分网民存疑。如何防止整顿不到位和规定流于形式现象再次发生,需要有关部门多管齐下,从制度、法律和道德等层面进行综合治理。
  第四,网民担忧今后不容乐观的校园安全形势,并认为该类事件的频发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育问题,构建科学的校园安全保护内外协同机制刻不容缓。
  第五,"政策利好+前景广阔"使得职业教育与在线教育都顺势而为,迎来"春天",而二者的融合有望成为教育市场的首要增长点,从而使教育途径的多元化趋势更加凸显,并被舆论看好。

(来源:新华网)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3 08:21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06&extra=page%3D1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06&extra=page%3D1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06&extra=page%3D1
【年终教育盘点】2014年教育大事记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3 08:21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83&extra=page%3D1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83&extra=page%3D1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83&extra=page%3D1
“《教师月刊》2014年度教师”揭晓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3 08:22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3 08:23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3 08:23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3 08:23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3 08:24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3 08:24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3 08:25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3 08:26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3 08:29
[管季超工作室]祝[改进社]全国各地同仁新年吉祥!!

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改进。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781&extra=page%3D1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7 10:57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技巧汇编




论文写作常识

职称论文写作常用基本知识(一)

职称论文写作常用基本知识(二)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论文写作常识的问答

教师职称论文引用文献中的符号是什么意思?(写论文有用)

写作技巧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类文章》

写好教育随笔养成思考习惯

怎样给高效教学经验命名

思想之旅:积淀 提炼表达——谈谈怎样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浅谈中小学教研论文写作的四点感悟(转)

怎样进行教育论文构思

教育研究论文的修改技巧

好论文是怎样炼成的

投稿

给写稿老师的建议

编辑给写稿老师的实用建议

撰稿成功的秘诀

怎么写稿,什么样的稿才能入编辑们的“法眼”(节选

论文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教育类期刊知识常识介绍

写稿及投稿"秘笈"(转)

教师论文写作技巧及发表办法

论文写作常识

投稿须知(格式)

教学设计怎么写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论文写作常识的问答

教师职称实用知识

写作技巧

如何从课题报告中炼制期刊论文

教育论文写作的十个实用建议

如何撰写教育论文

(转)如何撰写一篇符合规范的论文

点评:一线教师如何总结好自己的教学经验

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及关键点

教育研究论文的修改技巧(转)

怎样提高文章写作能力?

投稿

浙大教育学院杨明告诉教师怎样写教育研究方面的论文

编辑青睐文稿有秘诀吗?

教师论文写作技巧及发表办法

众人谈职称准备注意事项

和新教师谈论文写作

职称论文常引用: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学和教育

教育报刊的选稿标准(对想投稿的老师很实用)

投稿的技术细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4 22:42
新华社:中华教育改进社—高校招生应由学校和考生双向自主选择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记者施雨岑、吴晶)中华教育改进社20日发布《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建议方案》,对我国目前的高校招生制度提出改革建议,认为应由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测试、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高校和考生应有双向自主选择的机会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记者施雨岑、吴晶)中华教育改进社20日发布《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建议方案》,对我国目前的高校招生制度提出改革建议,认为应由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测试、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高校和考生应有双向自主选择的机会。
    方案建议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学业测评机构对报考高校的学生施行测试。在考生和高等院校需要的情况下,专业学业测评机构可以在一年中进行多次测试。招生院校可自主决定选用哪家学业测评机构的测试结果,自主决定测试结果在选录考生中的权重,以及自主决定是否对考生进行面试或其他方式的测试。
    另一方面,考生根据意向高校要求,报名参加相关专业学业测评机构的考试,在时间不冲突的前提下,每个考生可同时申请多家学业测评机构的考试。考生可填报不同高校的多个志愿,在多个预录取结果中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个志愿加以确认。
    考虑到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考生,各高等院校应依据学生的学习条件对考生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当量评价,通过测算算出不同地区的分数等值线,并公开相应的程序。
    方案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考生在高招工作中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认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承担高校招生工作的监督和服务职责,为专业组织的测试和高校招生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和服务,保障高校招生的自主性和公平公正。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评论说,现行的高考制度是一种过于简单的非专业测试,比如将各科之间没有等值性的分数简单相加,并以这个总分作为录取依据。这种方式难以满足考生与学校的需求,贻误学生的终身成长发展。
    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于1921年,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改进”为宗旨,由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编辑社、实际教育调查社三者合并,蔡元培、范源廉、郭秉文等9名学者担任理事。2011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恢复重建。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3-3 17:24
【管季超工作室】合作项目取酬价格--2015年版

》》书画类:

=书画教育类专著、画册作序:1000元=两千字。

=书画家个人专评:3000元=两千字。

=书画教育类报刊年度报评刊评专稿:1000元=两千字。须寄赠全年合订本。

=湖北省外之书画教育类机构约请作教育考察、教学诊断、讲座:时间以3天内为限最好为假期,须承担往返交通食宿费用,【现场考察十讲座十教学诊断书】共1500元。

=湖北省内【不含孝感市】之书画教育类机构约请作教育考察、教学诊断、讲座:整体打包取酬2000元。

=孝感市内中小学美术教育类学术合作:免费。孝感市境内民办机构美术书法教育类学术合作:商洽而定。

=1997--2003年间于《小画家》月刊编务工作期间结识的老朋友开展合作:免取报酬,友情第一。





》》作文教学类:

=湖北省之外公民办学校、教育机构约请作【作文教学考察、教学诊断、讲座】:时间以3天内为限,须承担往返交通食宿费用,【现场考察十讲座十教学诊断书】共1500元。


=湖北省内【不含孝感市】之公民办学校、教育机构约请作【作文教学考察、教学诊断、讲座】:整体打包取酬2000元。

=孝感市内中小学约请作【作文教学类】学术交流:免费。孝感市境内民办机构约请作【作文教学类】学术交流:商洽而定。


免长话费电话:400-027-8105,
移动电话:13971958105,
邮箱:
xnjyw123@163.com
QQ号:1309586706/349808152,
QQ群号:291179970

微信公众号:gjcjssh365
微信号:jszywz
邮址:湖北,孝感西湖明珠阳光宅6号楼2单元501室[管季超作文教学法推广中心]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3-3 18:46
管季超附言:

           本【取酬标准】已同时发布《教师之友网》《中国书道网》《中国书画评论网》《中国硬笔书法江湖》《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等网站。拜请各友好人士先看《价格》,再来电话!
            谢谢。

            预告:俗务琐屑忙碌,友情邀约又不能推托。拟此《价格》,可证合作双方之诚意。今年定个‘白菜价’,2016年,除免费合作项目仍免费外,各收费项目普涨两个点。
            谨约。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3-4 12:18
管季超羊年正月十三复【中华教育改进社】副秘书长储立国先生


立国道兄:
      近日稍忙些。跟铁路的理赔交涉尚未了结,需要书面资料补充。
      约写的稿件在正月二十之前发来。
    问朝晖先生并京中友人好!
                                                             管季超,顿首
http://xnjyw.haotui.com/forum-96-1.html
http://xnjyw.haotui.com/forum-96-1.html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3-9 23:10
宏观观察与微观研究结合 专家学者与基层教育工作者携手 积微而著 推动教育改进工作
                                                                                      ——致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会的一封信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教育局教研室 管季超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会诸同仁:
新年好!
        正月初八,改进社秘书处同仁打来电话,希望我将在几次通话中零星表达过的若干建议梳理一下,形成一个文本,呈交理事会讨论今年工作计划时参考。
         遵照秘书处的要求,以此信表达几点建议,呈理事会同仁一哂。
一、中华教育改进社恢复重建以来所做的工作是开拓性的卓有成效的,作为社员之一,与有荣焉
——成功举行了改进社恢复重建座谈会,第一次社员大会和2014年年会等几次重要的会议。完善了社务工作,凝聚了更多的社员。
——从2011年起,我社连续五年均在新年之初发布上一年度的《中国教育改进报告》,以宏观视野分析中国教育改进的成效和尚需继续改进的问题,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从引用率和传播的广度来观察,这种影响力呈愈来愈强的可喜态势。
——改进社吸引了一些有学术影响力的学者教授加盟,也吸引了一些有教育改进情怀的各方面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参加。
——改进社创办了网站,创建了QQ群,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扩大了改进社的影响面,加强了与社员的经常性联系。秘书处的工作是务实有效的。
——改进社有“中国学校软实力提升”管理咨询、“中小学心灵教育教师用书”和“送教育家精神下乡”以及“新家长研究会”等专项课题及业务合作项目。
二、关于中华教育改进社社务工作的两点建议
(一)要吸纳更多的有志于中华教育改进工作的人士加入改进社
        目前理事会的成员,大多是有相当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他们在教育学术上的深厚功力和意见表达的影响力方面,保证了改进社的学术水准和必要的学术关注度。
       我想,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者名流加盟我们改进社,也会有更多的教育实际工作者加入我们改进社。
      为了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加盟我们的团队,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再作努力:
——进一步办好改进社网站。
       目前我们社的网站在内容架构和版块设计方面还是比较好的。缺点主要是两个:一是更新频率太慢;二是缺少一个社员能直接上传帖文的开放的互动区。总的来说,是“活跃度不够”!
       为了提高更新速度,可以有两个办法:一是适当转帖一些已见诸他网的非社员的好文章;二是既报道理事会成员的活动、重要的社讯,也让普通会员所做的微观性的改进工作有及时传播的一席之地。
       网站可以通过严格注册审核的办法,设立社员可以自行上传帖文的论坛版块。我想,只要有专责人员进行日常性的网管工作,开放这样一个版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鉴于改进社社员分布于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和基础教育领域,每年改进社举行由全体社员参加的年会就显得特别重要。年会的主题设定、会期安排,要照顾尽可能多社员的学术兴趣和时段。目前我们改进社高端学者比例比较大,要吸引在中小学一线工作的社员参会,可能也得安排一些与常态化的教学工作关系近一些的会议内容。
        我们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宗旨是: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改进。作为社员之一,我非常认同这个宗旨。我个人认为:调查教育实况,中小学一线老师身在“教育田野”,对“实况”的了解是最抵近最有直观感受的,教育学术研究也是分层级的。高端学者研究的问题往往多宏观,多倾向于理论化的表达;实际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可能多微观,倾向于“问题解决”。中国教育改进的推进,当然取决于宏观教育政策的改革,也取决于最广大的大中小幼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改进。教育改进,既可以是如巨轮破冰式的大改进,又可以是润物细无声的渐变、微变。教育宏观政策的改进,必然带来牵一发动全身的巨变、大变,微观局的教育改进,也可以为全局性的教育改进提供新的实践智慧、新的教育案例,提示一些新的改进路径。二者,都是重要的。
可能是因为改进社恢复重建的发起人和理事会成员多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从我们改进社2011年12月23日至2014年底所举行的若干会议和活动来看,比较重视宏观教育政策问题,缺少“接地气”的普适性的活动内容。社内专家名流与普通社员似乎还没有找到能够携起手来共同去推动的具有操作性的改进工作项目。
(二)要增添一些有较大推广价值的应用型研究课题。
        秘书处同仁在来电时希望我就改进社“研究课题”申报方面谈些建议。我想就我比较熟悉一点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改进”问题谈一点设想,呈请理事会同仁审正。非常希望能得到来自于“中华教育改进社”社内专家们的学术指导和推广应用方面的切实帮助。
        我从1981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教研工作,特别倾心于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的改进。在长达三十余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对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不断深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念架构,也形成了颇有实效的作文教法操作系统。
       2009年底,我应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东莞子荆文化创作基地之邀赴广东进行了为期8天的作文公益教学,第一次提出“管季超作文教学法”的理论表述,此后又在多地进行过作文教学的展示和交流。
       改进社秘书处储立国先生希望我能将“管季超作文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和操作要点写成一组文字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网站上发出来。如果网站有单设的栏目存放这一组稿件,我当然乐意整理上传。目前我手里有约30万字关于“管季超作文教学法”的书稿内容。
       中小学作文教学工作的改进,对于语文这个学科的改进,无疑是重要的。“管季超作文教学法”理念和操作,也需要高视点的审视和更大范围的应用检验。
        我们“中华教育改进社”章程所列“业务范围”中有“总结提炼国内教育改进经验,提升教育改进理论”以及“建立教育改进试点,理论联系实际,推动教育改进经验的实践转化”等工作。
       有无可能请储朝晖先生引荐几位作文教学理论专家指导我们完善“管季超作文教学法”的理论表述?
      有无可能借助“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学术平台进行“管季超作文教学法”的推介推广活动?
       有无可能由改进社中的中小学语文教师社员率先应用“管季超作文教学法”,或志同道合者组成“课题组”,启动较大范围的实验推广?
       我们很期待!
                                                                                                                                                       管季超,2015.3.9,于湖北孝感
  (作者简介:管季超,“管季超作文教学法”创立者。中华教育改进社宣传组副组长。系中国高教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山西《语文报·书法版》副主编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3-11 10:08

光明日报:教育改进的想象与实证


想象和实证对于当下的教育现状而言,就好比是教育改进的一台机器上的两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元件,想象是它的发动机,是动力源、营养源;实证是它的控制器,是教育的免疫系统、保健系统,清除教育机体内的陈腐、病毒成分。或者说想象是教育改进的进食装置,实证是教育改进的排

教育改进的想象与实证

    想象和实证对于当下的教育现状而言,就好比是教育改进的一台机器上的两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元件,想象是它的发动机,是动力源、营养源;实证是它的控制器,是教育的免疫系统、保健系统,清除教育机体内的陈腐、病毒成分。或者说想象是教育改进的进食装置,实证是教育改进的排泄与消毒装置,二者缺一不可。

  为什么想象和实证是教育病的对症之药?

  为何要开展教育改进,如何开展教育改进?我不能说有什么万能钥匙,但可以说针对中国当下的种种教育问题,确实有比较通用的工具,那就是“想象”和“实证”。

  当下中国教育的病是什么?的确问题不少,提出批评指责的人不少,大多数人并未真正做出准确完整的诊断,也就难以找到对症有效的改进方式方法。即便有人胸有成竹地说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就行了,也只是找到了单项或具体的某个问题在封闭或隔离环境下的解决方案或对策,却无法解决外部众多问题纠结在一起的十分复杂的问题。在单项问题解决过程中,由于整体问题尚未解决,依然不能让教育整体上健全发展,也难以真正彻底解决单个问题,于是教育改进整体上长期以来陷入困局。

  走出整体困局的路在何方,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践中能够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带上点干粮走出困局”,或者是让他们懂得有效使用一种相对通用的方法和工具自主地寻找到走出困局的路径。这条路径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还会存在巨大的分歧,比如当事人和非当事人,政府和民间,研究者和执行者;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也是不一样的,需要依据各自的起点和现状、目标而定,需要每个人依据自身条件、需求、能力和面对的具体问题自主寻求解决方案。但无论你的现状如何,若能充分运用好想象和实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殊途同归,找到共识,明确方向,形成合力,改变自说自话盲人摸象的状态,形成方向接近的合力,推动整个社会的教育改进。

  根据本人对教育的几十年调查,中国教育最普遍性的问题分为两大类:一是缺思想,没有思想,不能思想,因循、依赖、沿袭乃至抄袭、固守在多数人属于常态。想象是创造和思想的起点,有了想象就会打开创造和思想的大门,就能为教育拓展更大的空间、更丰富的内容和方法,就可用思想滋润化解各种教育改进的阻力。另一类是中了比较深的毒,这些毒有教条的、主观臆断的、功利催生的、权力裹挟的,而实证是消毒的有效工具。当下教育上各种流行的概念、理论、模式、典型等很多,良莠不齐,其中一些是有效或有价值的,然而只要稍稍用实证对它们做些推敲,就会发现它们不少是泡沫。没有实证人们就不能做出辨别,就会把泡沫当理想。有些毒菌已经存在几十年了,甚至几千年,但由于人们没有充足的实证能力,或根本就没有有意识地对它们怀疑、实证,甚至还无意识、从众地加以宣扬,所以病毒长期存在。实证是有效的消毒剂,没有它就不能准确判断现有教育中哪些是落后的、有毒的、虚幻的、欺骗性的。

    将想象与实证有机配合使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推动教育改进,提升教育品质。

  这是对当下中国教育改进路径的整体判断,现实中的教育改进或需要采取分项解决的方式。具体而言,就是每个人都要善于利用想象和实证应对你周围的教育环境和存在。想象是人的天性的自然外显,健全的人都会想象,但现实的教育中常常会斩断孩子们的想象,损伤孩子们的天性。前几天见到一位家长诉说:老师问大雁为何列队飞行,学生答“是为了借用气流省力”,老师说“不对,是由于大雁遵守纪律”。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在这个例子上,既有想象不够的表现,又有实证不足的表现,如果老师稍稍实证一下,也不会给孩子这样荒唐的“标准答案”。面对这样的现实,学生、家长、教师以及任何一位教育当事人都应该而且有权利阻止、改变,一件件积累起来就是教育改进。

  想象和实证的结合能营造良性教育环境

  现实的教育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其存在的理由还不在于要维护那些经不起实证的标准答案、教条、主观臆断,而是要养成孩子们的服从特性。因为在不少教育从业者或教育工作的委托者看来,不服从的孩子是不安全的,是不便于利用的,是废品或者危险品。为了便于利用,就要设法堵塞学生生成不服从特性的各种可能,一方面就是尽可能压抑孩子的想象和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就是避免孩子对所教的内容加以认认真真的实证。在现有教育体制中,堵塞想象,避免或回避实证已成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机制性存在,这一机制的载体就是以“标准答案”和考试分数为支撑的整个教育评价体系。和标准答案一致就给分数,如果你进行过多的想象和实证,就可能和标准答案不一致,或通过实证将标准答案证伪推倒,即便这可能就是创新的开始,也要扣你的分,让你无法通过考试进而上不了更好的学校,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于是就这样把一代代青年学生引向上好学校,找好工作,过富足安定的生活,拥有比别人更多的特权,甚至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非通过丰富想象发展他的创造力进而成为一个创新人才,通过想象而唤醒人性中善良的种子进而成为一个追求真理的崇高的人,通过实证发展他的审辨能力而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追求者和维护者,成为一个见识高远的人。由此,由于想象和实证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展,人的知性不够健全,进而转换为在德性上缺少正直和道德判断能力,导致整个社会的正气不足。

  想象能够产生教育改进的需求,禁锢想象就难以产生教育改进的需求。不少教育当事人做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由于没有改进的需求而长期没有进步。由于缺乏想象,导致不少人思维过于单一、单向,不愿意对复杂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喜欢线性地、一元地和善恶对立、非此即彼地简单看待和解释事物,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简单使用“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方式思考问题,在现实中不断出现大量“愤青”。

  由于缺乏实证,在不少人的周围存在过多的不确定性,在自己无法做出判断的时候就想当然地选择从众,或过度相信权威、金钱、权力,或用世俗的观念作为自己的救生衣,穿行于利禄人世,似乎人人都如此,也相安无事,却缺乏底线,不只影响教育,也限制特定社会里生活品质的提升。

  想象和实证本身会带来不断的变化,它与长期以来仅仅强调传承的教育存在内在特性的冲突,甚至对既有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方式、教育评价制度和标准形成挑战。所以无论是课程改革、以高考招生为主的教育评价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等,在提出讨论的时候大家期望很高,正式方案敲定的时候“温度”下降,实施的时候不断遇到各种明钉暗扣,以致几年下来成效不大。此时,需要更丰富的想象和更充分的实证实现教育改进的突破,放弃想象和实证就会停滞或倒退。

   想象和实证的充分发挥和运用以及两者结合使用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质性转变,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培养每个人在每件事上的想象和实证,就会培养思维品质良好的学生个体。在宏观上,想象和实证常常是通过理念作为媒介改进教育,想象产生新理念这点很好理解,而无论新理念还是旧理念都有善、恶之分,实证是鉴别善恶、适合与不适合的程序,这两者的结合就能营造良性的教育环境。

  锻炼运用“想象实证法”推动教育改进

  在教育领域关掉人们的想象,教育就不可能有所改进,也就不可能办好;在教育领域抑制或钳制人们的想象,投入再多的资金和人力,填充再多的知识和标准答案,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教育和社会振兴,没有想象的教育也不可能对社会发展发挥作用,不能担负社会复兴的责任。

  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想象,充分运用想象就要包容多样性,让不同教育人的个性和趣味获得充分发展,让每个人的主体性都得到彰显,而不是强调过度的“同一性”。在过去很长时期,中国文化尚同不尚异,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想象,也阻止了当下的教育改进。

  当下中国教育由于缺少想象和实证,改进遇到的困局是不少人分不清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假问题,常用错误的方法在虚假问题上兜圈子,辨别真假需要先用想象厘清各种存在的内在关联,然后再用实证的方法证实。想象和实证的结合才能走出这一困局。

  在中国当下,实现教育由行政化、单一化向专业化、多样化的转变是教育改进的大方向。真正的教育和学校多样化才能满足天性不同的孩子作自主选择的需求,才能谈得上寻找最适合的教育。无论是专业化还是多样化,都需要释放教育当事人的想象空间,也需要实证挤掉各种泡沫和虚无缥缈的幻想。

  有意教育改进的朋友,需要从方法和原理两个层面理解想象与实证结合。从方法上说,想象与实证结合就是有效的教育改进方法,或称之为“想象实证法”,需要不断锻炼这种能力,熟练使用这种方法去分析当下教育、判定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形成新的教育图景并寻找实现路径。

  从原理上说,想象与实证结合就是在教育上的天人合一,想象是人的独有天性,想象是否与自然世界的客观规律一致,就要看它是否经得起实证的检验。因此,既要把想象与实证充分结合当作推进教育改进工作的一个有效方法,在日后的教育改进中充分有效使用,又需要当作一条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验学校建设、教育家精神普及、中小学心灵教育、学业测试、校园安全的各项实际工作中。

  每一个人,每个教育组织或机构,熟练掌握了想象实证的方法和原理,就能成为一个有活力、积极进取的教育实体,再寻找现实中的教育问题,坚持不懈一项一项地改进积累,教育就会办得越来越好。(本文选自2014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发言稿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
本文来自《光明日報》( 2015年05月12日 14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3-11 10:08
     《中国城》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3-11 10:08
     《中国城》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