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群文阅读,行进中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4 23:48
标题: 群文阅读,行进中的思考……
群文阅读,行进中的思考……
——崔峦老师关于群文阅读的讲话

本次活动,我们聆听了三位专家的报告、观摩了两节示范课和六节赛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激励思考,达到了预期目的,是群文阅读研究路上一次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专家的报告体现了目前群文阅读研究达到的高度 ,倪文锦教授全面阐述了群文阅读的背景、本质、功能和实施,林文宝教授介绍了台湾儿童阅读、群文阅读的理论和宝贵经验,祝新华教授介绍了香港群文阅读的实施和评估方法,崔峦老师觉得三位教授的报告有以下价值值得我们关注。
一、群文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创新
(一)三位教授的报告反映了理论研究的深度与高度
1.新在何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打破了阅读教学的思维定势。通过群文阅读,能较快提升阅读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一点是非常非常好的。
2.群文阅读的内容非常宽泛,组织学习的角度多种多样。群文阅读乃至儿童阅读甚至是教科书的阅读,不只是读儿童文学作品。林教授的报告里很强调这一点。所有适合儿童阅读的都可以读;也不只是读连续性文本,纸介读物,还有非连续性文本,视像语言材料。林教授也强调了这一点。
3.群文阅读一定要兴趣为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喜欢阅读是持续阅读的动力。(以最后一节课为例:老师最后问喜欢阅读不?学生说喜欢、难忘。)
4.在实施中,要通过改变阅读方式,来提高效率和质量。一般来说,自读在先,比较思考,讨论交流,实现意义建构。其中充分地自读,小组乃至全班的互动交流,教师的有效指导,还有多元的评估是实施群文阅读的重要原则。
5.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之间是什么关系。祝教授认为主题阅读、主题学习和群文阅读是有关联的,一些群文阅读本身就是主题阅读,但在内容上、结构上又宽于、广于主题阅读。
三位教授的报告反映了理论研究的深度与高度。
(二)蒋军晶和李云贵老师的观摩课则体现了实践的高度
1.两位老师的课从实践的角度力图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群文阅读,群文阅读读什么,怎么指导。他们二位的课努力地体现了这次活动的主旨——创意教学。二位的课都很有创意,体现在:
(1)群文的群的结构、角度新。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句诗》的群文,训练的点打在群诗的阅读与创写上,探索了让诗歌的本身教写诗的技巧,台湾老师《角色性格相对多元与简单概念的深化拓展》,这一组群文的训练点打在培养辩证思维上。大家知道思维的片面、凝固、僵化是通病,训练辩证的思维非常必要,辩证的、正反方向的思维是重要的思维品质,也是重要的方法论。所以说他们二位群文阅读的结构、角度比较新。
(2)他们二位都在努力改变师生关系,改变课程结构,追求自主、生成的课堂。蒋军晶老师的指导策略,大体是比较,思考,发现,李云贵老师指导策略大体是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全面思维。两位老师力求教给学生思考的路径、思维的方法。
2.但两节课未达到崔峦老师理想的高度,这两节课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读得太少。群文阅读要立足于读,学生的读不仅读得要多,不仅是数量多,读的时间要长,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而且要有层次地阅读。
(2)教师的指导要重在引领。说白了就是给孩子搭脚手架,搭梯子,让孩子一步步攀登。从这两节课来看,二位老师的指导办法还不是很多。
(3)个别选文不够理想。比如《涂鸦》这首诗,给孩子思考的空间不大,所以课堂上出现了给诗歌添加结尾始终不恰当的情况。
(三)六节赛课代表了群文阅读研究推广和普及的程度
总的感觉是群文的组合多样,每节课阅读的容量比较大。尽管目标不同,内容各异,但训练的点都相对集中,教学效果也还比较好。不过总的问题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因素还要加强。个别课有些感觉像思品课。群文阅读课要更多地考虑语文的因素,更多的落实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对本次活动一些概括,下面再谈几个问题。
二、群文阅读问题的提出和课程的评价
(一)群文阅读问题的提出
群文阅读是在怎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呢?首先是我们的阅读教学费时多,收效微,读得少,能力差,大家都不满意,于是提出要大力改进阅读教学。若干年前,崔峦老师就提出要和单纯地分析课文内容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实现得意、得言的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我们还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方法、策略的指导,于是出现了主题阅读学习,出现了阅读教学的单元整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儿童阅读在很多地区、学校搞得如火如荼,搞得很好。也就是说,一方面抓课内阅读教学的改革,一方面加强儿童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整本书的阅读,进而研究群文阅读。应该说群文阅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课程标准提出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求我们要开展儿童阅读,于是儿童阅读渐渐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二)对群文阅读的理论探索
什么是群文阅读?崔峦老师觉得,群文阅读是围绕着某种阅读目的,比如获取某方面的信息群,比如为了受到某方面人文的或科学的熏陶,比如要研究某种文体的文章,比如要赏读某一个作家一系列的作品,比如要学习某种阅读策略或者某种文体、文章的表达方法,等等,总之要围绕一个阅读的目的,选择一组相关的文章或多部作品,也可以是整本书,进行功能性地阅读。群文阅读是要有目的,需要实现某种功能,进行功能性地阅读。并且在师生同读共议,分享阅读经验、阅读感受的作品过程中,来享受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的过程。它是阅读内容的一种组合方式,是群体阅读的一种实践方式。不仅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或者是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契入点,还是有助于形成课内外阅读、校内外阅读、家庭阅读、社会阅读的良性循环,对构建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会能起到推动作用。这是崔峦老师对群文阅读的基本认识。
(三)群文阅读的基本特征
群文阅读在台湾也叫文本链接、群书阅读。在香港和它相似,叫主题阅读。群文阅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所读的群文不是杂乱无章,所读的群文要有相关度,甚至是结构化。
2.比较单篇、单本的阅读,它是一种更高级的阅读形态。我们所推崇的群文阅读,要充分地体现学生阅读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我们要问把这一群文章组织起来有没有必要,效果会不会比单篇的阅读要好,否则,就没有必要。较之单篇的、单本的阅读,群文阅读是一种高品质的阅读形态,旨在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改变和优化人的思维方式,使阅读者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3.群文进入课堂,是对传统的、单篇的教学地冲击,是对单纯的、分析内容的阅读教学的挑战,给凝固僵化的阅读课堂吹进了一缕清风,必将促进教学形态、教学方法策略、教学模式的变革。群文阅读的基本特征是自主阅读,师生交流分享,然后在合作探究中实现集体的建构。它的基本特点是,通过群文的阅读,整合从群文中得到信息,并且在群文之间进行连接。在连接的时候,要和先前阅读的文本,要和以有的阅读经验进行比对,达到重新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和认识,从而加深理解,最后迁移运用。这是群文阅读的优势,也是群文阅读应该做的工作,即整合——连接——比对——建构。
所以群文阅读具有理念的先进性,主题的开放性,内容的丰富性,学习的自主性,模式的创新型。
(四)理论支撑
除了几位教授讲所讲的孔子的学说、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加森纳的多元智能,崔峦老师认为还有教育的基本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育教学应该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群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
2.系统论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群文的整体要大于、优于一篇一篇地阅读。
3.全语言学习的理论。群文阅读是在完整的、有目的的、真实有趣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能克服阅读和语言学习的碎片化。
4.建构主义理论。这里所讲的建构不是个人的建构,是通过阅读分享、交流、研讨的集体的建构。
5.课标提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群文阅读是最能够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群文阅读中要做到真读书,学生和群文之间要对话、真思考,无限制的独立思考;真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敞开心扉谈真的感受、发表个人的见解、多元的理解。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这正是课程改革的基础。
三、开展对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
(一)群文阅读的内容的研究。
群文阅读读什么?可以读群文、群篇,可以读群书,也可以读群篇加整本书等等。但是,在选择群文阅读的内容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两点:
1.群文阅读的功能要明确。我们为什么把这篇文章而不是另外一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呢?我们要达到什么功能,实现什么目标,这一点一定要明确。我们至少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为了能激发兴趣来组织阅读,特别是低年级。低年级的群文阅读更要以兴趣为先,要让孩子喜欢读、喜欢看;为了从信息群中了解该事物的全貌或者整合信息、丰富知识,为了受到某方面的人文熏陶,为了对某一个作家的作品加深了解,为了对相同或不同的观点的材料实现意义建构,为了学习某种阅读方法、写作方法。总之,在比较阅读中,要么有所发现,要么引发认知的冲突,要么获得多元的理解,要么学到某类文本的读法、某种文体的写法。在比较发现中,强化整体性的策略,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强化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强化求异出新的创新思维能力。做到既培养语文能力,又发展思维能力。所以很多时候,群文阅读的好处是单篇阅读所不能达到的。
    2.群文阅读内容的组成要有相关度,甚至做到结构化。相关度,比如我们按人文主题来组织群文,要注意切口要小。结构化群文的选择,我们要有些新的角度。比如蒋军晶老师做过这样一次群文阅读——一组反映友情的诗歌,他选的对象有的是了解生离死别的场面,有的是朋友之间发生矛盾的烦恼,有的是讲朋友情义的相通等等,虽然都是友情诗,但是侧面角度不一样。多侧面、多角度地组织群文,这就叫结构化。再如我们设计一组谈读书的群文,这里面涉及到多种读书方法,甚至是有冲突的读书方法。比如有人主张阅读要眼到、口到、心到,要精读、要深思;有的人主张读书不求甚解,通过阅读一组群文让学生来讨论哪种读书方法好,使学生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总之,群文的编排要有相关度,甚至达到结构化。
  (二)群文阅读的指导
群文阅读的指导是回答怎么读,怎么指导的问题。崔峦老师以为,基本的环节应该是这样:自主阅读→交流分享→建构意义→习得方法→自我检测。首先要给足时间,每个学生要有目的地阅读思考,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划一边批注。接下来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指向性地聊书(也就是围绕本次训练的点),老师在和同学聊书的过程中,要想办法给孩子搭脚手架,想办法有层次的引导学生,要越聊越深入,越聊越逼近我们的训练目标,还要在群文阅读中关注学生习得一系列的读书方法,整合、比较、甄别、筛选、判断、评价。通过群文阅读,改变一味的单篇阅读只关注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比较能力、评判能力,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探究思维、创新思维。我们通过群文阅读,冲击每一篇课文精读的怪圈,注重方法的指导,做到减负增效。
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们也反映,群文阅读这样教,是不是语文味就淡了。老师有这种担心,崔峦以为这种担心是必要的。我们要时刻警惕,首先群文阅读和单篇的阅读有不同的功能,我们不要嚷着一上这种课就想到我们过去习惯的阅读教学模式,但是我们也要在群文阅读中更多地体现语文味,培养语文能力。因为无论是群文阅读,还是教科书的单篇阅读,我们的总目标、总方向是一致的。
通过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师生在同读的过程中,一定会做到教学相长。学生得到提高,老师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我们自己的专业成长。
群文阅读看似简单,实际上复杂。就像蒋军晶教学能力这么强的老师,观摩课上也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情况,所以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
四、谈谈展望
1.群文阅读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找准相关度和关联性,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选择,但点一定要集中,相关度、关联性越高越容易取得好的阅读效果。所以选文、组织群文,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读的内容上,低年级可从人文专题、内容专题、人物专题来组织教学;中高年级可以从作家、作品、文体、观点、方法、专题等来组织群文学习专题。崔峦老师建议老师们要读一读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组织编写的《学语文之友》。在这本刊物里专设了群文阅读的专栏。该专栏在对群文内容的选择、组织上给我们有启发意义,甚至有些群文的材料可以直接拿到我们课堂上来使用。因为群文阅读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有讲究的。
2.在确定阅读内容以后,一定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个学生,把讨论的发言权还给学生。关键是要看过程,最重要的是享受阅读过程,呈现交流思考过程,实现意义建构过程,体现阅读魅力提升的过程。我们不要一味地追求群文阅读的形式,不要一味地追求阅读的数量,我们要关注群文的语言和表达,另外我们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千万不要要求过高,千万不要拔高要求,不要操之过急。我们搞实验往往操之过急,恨不得几天就能见成效。我们要相信有长期实践的积累,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3.群文阅读的位置我们要摆正。群文阅读只是丰富多样的阅读形态中的一种,不是全部,不是唯一。群文阅读不能包打阅读教学的天下,更不能包打语文教学的天下,他是一种阅读形态,所以群文阅读不能取代教科书的教学,也不能取代讲读教学。教科书体现了国家对语文课程的设置。教科书要实现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读读写写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教科书里的知识点,训练要素,它起到了为孩子的语文素养奠基的作用。所以,不能用群文阅读取代教科书。但群文阅读是对教科书阅读的有益补充。我们现在正在新编的语文教科书,将渗透一些群文阅读的因素。群文阅读和教科书的阅读,各有各的优势。教科书的优势是体系化。讲读教学犹如走马看花,不匆忙,一课一得,既得意又得言,夯得很实。群文阅读就好比跑马看花,速度快,几下就能在比较中就提取出信息、分辨出信息,提高思考力,辨别力和欣赏力。两个各有优势。我们要两条腿走路,必要的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包括实现结构性地阅读。
现在有些地区、有些学校都在实践一篇带多篇,单元整组、单元整体教学等等。我们要持续地推进儿童阅读,包括群文阅读,使我们的小学生能够在教科书之外阅读实践多一点,阅读能力强一点。所以希望老师们既做教科书学习的引路人,又做儿童阅读、群文阅读的点灯人,在造福子孙后代的同时幸福自己。我们想象一下,今后除了加强群文阅读研究,建议还要大量、全学科的阅读学习。所谓大阅读,阅读内容要宽泛,阅读形式要多样。特别是,我们要探索教科书单元的学习配上群文阅读或者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习一个单元的教科书,我们配读一组群文或者一部整本书的阅读。这样老师们操作起来可能更方便。我们还要研究各门学科的阅读课,跨学科的阅读课。总之,我们正走在群文阅读的路上,我们要坚持地走下去,坚定地走下去。我们要在研究中不断的矫正我们的方向,取得新的经验,不断地完善它,发展它,使它成为我们国家阅读教学园地的一枝奇葩。

蒋军晶:文学阅读课《去年的树》群文阅读
蒋军晶: 各位同学,我们上课了。请大家看着我,尽管我长得不太帅。上课的时候我们要集体交流,要是有人说话的时候,大家最好就看着他,这样交流起来就很有意思。今天的这堂课,我们要读三个童话,是同一个作者,我把作者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请你们读一下,可以吗?
学生: 新美南吉
蒋军晶: 好,那同学们觉得这个作者是哪个国家的?不用说理由。
学生: 日本的。
蒋军晶: 你们同意吗?其实,当你读过很多故事后,有时候凭名字就可以感觉这个故事是哪个国家的。比方说汤姆、杰克,一般来说都是英国或者美国的,如果是什么郎,就是日本的,如果是什么斯基的,大概就是俄罗斯的。
蒋军晶: 新美南吉确实是一个日本的童话作家,我们下面就要读他的童话了,但是今天比较特别,在读童话之前,请大家先看两幅画,好不好?你们要表现得兴奋一点。先看第一幅,这幅画的作者是丰子恺,看完两幅画之后,你大概可以感觉出丰子恺画画的特点了。大家说说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 简单明快,而且他的画好像从来不画脸。
蒋军晶: 对,所以当时有人写文章评价丰子恺的画,说丰子恺画画“不要脸”。你说这个作者是不是在骂丰子恺?那是什么意思?你听懂了吗?丰子恺画画“不要脸”什么意思?
学生一:我觉得有可能是想增加美观吧。

学生二:我觉得是他怕把脸画错了。
蒋军晶: 丰子恺画画“不要脸”,是说明他画画简单明快,寥寥几笔就把画画下来,有些画是这样,有些童话也是这样,篇幅短小,语言简单明快。比方说我们马上要读的《去年的树》,你们已经读过了,对不对?那是你们自己读的,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好不好?《去年的树》讲了两个人物,是哪两个人物呢?
学生: 是一只鸟和一棵树。
蒋军晶: 你说这一棵树和一只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 是朋友关系。
蒋军晶: 读过提纲的同学们会知道,那是朋友关系,而且非常要好。好到什么程度呢?童话的第一段就写了,请你们一起读一读。“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蒋军晶: 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着鸟儿唱,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的话,他们的生活还会这样继续下去,对不对?他们的生活如何继续呢?可是故事要发生一点变故,第二段意外就发生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两句话就把故事讲清楚了,简单明快,因为鸟儿要走了,就出现了这个童话的第一次对话,是谁和谁的对话?
学生: 是树和鸟的对话。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蒋军晶: 对,树和鸟儿的对话,简单明快,第二年鸟儿真的回来了,但是没有看到树,只看到一个树根,于是出现了这个童话的第二次对话,是谁和谁的对话呢?
学生: 是鸟儿和树根的对话。鸟儿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蒋军晶: 对,然后鸟飞又到了山谷里,停在门上,于是有了这个故事的第三次对话,又是谁和谁的对话呢?
学生: 鸟儿和门的对话。它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大门回答说:“树在厂子里被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蒋军晶: 对,于是鸟儿飞到村子里,又出现了这个童话里的第四次对话,也就是鸟和小女孩的对话。
学生: 是鸟儿和女孩的对话。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蒋军晶: 这个童话不长,主要写了这四次对话,大家有没有发现,四次对话,有一个人物是不变的,哪个人物呢?就是鸟儿始终不变。大家一起来读这段话。
学生: “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进山谷里去了。”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蒋军晶: 读到这儿同学们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一:我觉得这只鸟很执着,她和树友情也非常深。

学生二:这只树太可怜了,他被砍了。

学生三:我通过这四段对话,我知道了鸟儿一直在问树在哪里。

学生四: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学生五:这个故事挺感人的。

学生六:作者也许是在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森林。

学生七:作者也许想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
蒋军晶: 大家说得都很好,当你感受到这些的时候,那么这个简短的童话就读完了,所以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要仔细阅读。
蒋军晶: 我们再回到丰子恺的画,刚才大家说丰子恺的画很简单,寥寥几笔的画都“不要脸”,但你有没有发现,其实这幅画有一个细节,画得很具体,另外的画家都不会这么画,大家有没有发现?找找看。
学生一:他画的是小孩。

学生二:是时光。

学生三:是场景,是很具体的。

学生四:应该是风筝的线。

学生五:应该是风筝上面的字,都画得非常仔细。
蒋军晶: 对,你说画画脸都不要了,结果这个风筝里的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那里,一个是和平,一个是胜利,丰子恺这样写进去肯定是有原因的,他想强调这个,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 应该是当时战争很混乱,他希望战争尽快结束,然后让世界变得和平。
蒋军晶: 表达了愿望,真棒。他说的话你们同意吗?很明快很简洁的话里面,有些我们还是要想一想。画画是这样,童话也是这样,可能一两分钟就看完了,但是有没有字词是新美南吉想强调的?我们再来看《去年的树》,下面请默读,默读更利于思考,然后把重点的字词圈起来。
学生一:我圈的是鸟儿必须离开树的“必须”。通过“必须”这个词,我感觉到鸟儿是迫不得已才离开树的,不然它是不会离开树的。

学生二:应该是“迫不得已”。我以前从上海转到南京的时候,必须跟我一个生活五年的朋友再见,非常迫不得已。

学生三:盯着灯火看了一会的“盯着”。
蒋军晶: 好,把“盯”和“看”这两个词圈出来的同学来谈谈你们的想法。
学生: 鸟儿睁大眼睛看灯火,其实树都没了,但它还是看着灯火,说明树和鸟儿的友情很深,鸟儿感觉树还活着。第二个“看”是表示对灯火的告别。
蒋军晶: 你认为第一个“看”就是在疑惑、在确认。第二个是一种仪式,要跟树永远的告别,告别之前再看一会。
学生: 我圈的是在小姑娘回答树的那段,“亮着”这个词。
学生: 我认为,最后小鸟还是跟树见面了,虽然树已经化成了灯火,但是他们还是见面了,灯火也听了小鸟为他唱的歌。
蒋军晶:你看他是这样理解,所以是一点点伤感,是淡淡的伤感。不是很伤感,他们的友情还在,他们的梦也实现了,觉得这个童话还是挺美的。现在我们只是读了新美南吉的一个童话,你们觉得新美南吉写童话是不是都是这种味道呢?所以我们要读读看,下面请你读第二个童话《大鹅过生日》。
    看完了吗,我在观察你们的表情真没有什么淡淡的伤感,有的还在一边读一边笑,你们为什么笑?读完这个童话好笑吗?你说。
   
学生:童话里面带着一点幽默。
   
蒋军晶:我可以先带个头说,放屁,没事老师不会批评你的。
   
学生:各种各样的好吃的端了上来。有豆腐渣、胡萝卜尾巴、黄瓜皮和杂烩粥。
   
蒋军晶:感觉这些东西吃的越多越会放屁,对不对?
   
学生:大家都知道,鼬鼠决不是坏人。不过,鼬鼠却有一个当着众人不好说出口的坏毛病。什么毛病呢?不是别的,就是放又响又臭的屁!
   
蒋军晶:读到这儿是不是觉得好玩,对不对?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有时候我们要停下来想一想,比方说这个结尾我们一起来读一遍。你瞧瞧!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长叹了一口气,心里都在想:还是不该叫鼬鼠来啊!
   
学生:鼬鼠是因为他们的请求所以才憋着不放屁。
   
学生:告诉我们人要顺其自然,不要强迫某个人做某件事。
蒋军晶: 同学们的感想很多。所以,他们不是很伤感,他们的友情还在,他们的梦也实现了,觉得这个童话还是挺美的。现在我们只是读了新美南吉的一个童话,你们觉得新美南吉写童话是不是都是这种味道呢?所以下面请你读第二个童话《猴子和武士》,大家再来感受一下。
蒋军晶: 很多人看了这个童话之后,坚决认为不是新美南吉写的,他们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学生一:和之前的写作风格完全变了。

学生二:因为新美南吉写的文章的字都很多,这个太少了。

学生三:我觉得前面他写得都非常感人,又很有道理,这个就觉得不是很感人,反而有点暴力和血腥。
蒋军晶: 真的有点血腥。我们来读这几个武士的话。
武士一:“把那个猴子砍了!”
武士二:“好。我来砍!我的刀已经有一个月没有抽出鞘了,手直痒痒。”
武士三:“不行,我来砍,我的刀最快。”
武士四:“不行,不行!以你们的刀法,猴子非逃走不可。还是我来吧。”
武士五:“求求了,让我来砍吧。”

蒋军晶: 这个对话是有一点暴力,有一点血腥,是不太一样。前面的童话无论是淡淡伤感,还是幽默好玩,毕竟还是挺美的,讲了很多情。但是,我告诉你们,这个童话真的是新美南吉写的。只是就像那位同学所预感的,太短了,我把结局隐去了,如果你看了这个故事结局,你就不会觉得血腥暴力了,你仍然觉得是善的,是美的。你们猜猜看结局,这个结局结局会让我们大大地改变对这个童话的印象,你们讨论一下。

学生一: 我觉得是,五个武士不得不杀猴子,但是又很犹豫,因为猴子跟他们熟悉起来了,武士们最终还是没有杀猴子,猴子又给他们找到了食物,他们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学生二: 猴子跟武士也树立了感情,猴子也变得更大了,武士走累的时候可以骑在猴子的身上。
蒋军晶: 大家的幻想都很好。我们来看一看作家是怎么来结局的,新美南吉终究是新美南吉,很简短的结局,他是充分利用武士的对话。
蒋军晶: 武士一:“你来砍!你不是想砍吗?”
武士二:“不,还是你砍吧。我的刀刃崩掉了一块儿。”
武士三:“你怎么样,你不是说手痒痒了吗?”
武士四:“我不行,我肚子疼。”(说话之间,荒野的前方出现了一个村子。)
武士五:“啊,前面有村子!走到那儿,就有吃的东西,用不着杀这只猴子了。”
蒋军晶: 五个武士眼里都含着眼泪,因为不用杀猴子,他们太高兴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笑,现在整个故事看完了,你们还觉得血腥暴力吗?现在什么感受?
学生一:武士跟猴子还是有感情的,还是不想杀他的。

学生二:我觉得结局还是挺美好的。

学生三:我觉得武士很善良,宁可饿着肚子也不杀猴子,等到下一个村庄再找吃的东西。
蒋军晶: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几个故事都很好玩、很有趣呢?是不是一种真正的幽默?这个问题留待大家体会。最后蒋老师所要做的总结是,你看一个作家,一个童话作家,他写出了这样的童话《去年的树》,但是他也可以尝试不同的风格,有时候,故事让人感觉到淡淡的伤感,有时候又很幽默、好玩、生动、有趣。有的故事甚至开始让人觉得很血腥暴力,但看完之后又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文字来源:第十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     蒋军晶: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小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学团特约讲师,全国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