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重温苏霍姆林斯基:从乡村教师到著名教育家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17 19:11
标题: 重温苏霍姆林斯基:从乡村教师到著名教育家
重温苏霍姆林斯基:从乡村教师到著名教育家
杨光富《上海教育》2006年07B刊第36-38页
    苏霍姆林斯基生平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和理论家。1918年生于鸟克兰一个贫民家庭。1926年就读于一所7年制的农村学校。1934年进入短期师资训练班,1935年结业后开始当小学教师。1939年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语言文学系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1941年,前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他奔赴前线,受重伤。伤愈后被委任为一所中学的校长。家乡解放后回到当地任教育局局长。1947年,主动申请调回学校工作。1948年开始担任帕夫雷什农村中学校长,直到1970年逝世,享年52岁。
    在长达30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他一边创造性地从事教学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他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著作、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短篇小说。其中较著名的有《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等。他生前是乌克兰共和国的功勋教师、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得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的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星,孩子在周围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在帕夫雷什中学,上午通常只有文化课,下午和晚上都安排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兴趣小组活动,在仅有643人的学校里就有各种兴趣小组120余个。
    ■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如果偶然想起来才去听几节课,老是忙于开会和操心其他事务,使你走不进教室,不接触教师和学生,那么校长的其他工作都失掉了意义,开会等等的事就会一文不值……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帕夫雷什中学是乌克兰境内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这里有位校长20多年如一日,每天早晨5:00—8:00在他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进行写作;8:00准时走出办公室,迎接来上学的学生;白天则亲自上课、听课相当班主任,巡视全校,深入各部门;晚上便整理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花了整整10年时间,跟踪观察和研究了学生从童年到青年的各种表现,对3700多名学生做了观案记录,积累教学资料2000多本。
    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密切联系实际,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体系,把“身心既善且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推到了新的高度;他开办了“家长学校”,授以“父母教育学”,从而调动了家庭的教育积极性;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等我国教师耳熟能详的著作,是对学校教育真实生动的再现,既有生动事例,又有理论深度,被誉为“活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许多名言和术语,诸如“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创办快乐学校”“实施和谐教育”、“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头上”等也在我国教育界广为流传,在我国广大校长、教师中产生了共鸣……他就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让我们走近帕夫雷什中学,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是如何领导这所普通的中学,并使它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的。
    让墙壁也说话
    “作为一名校长,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1947年,当年轻的苏霍姆林斯基来到帕夫雷什中学时,它只是一所窄小而荒芜的乡村学校。他充分利用农村的优越条件,取长补短。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帕夫雷什中学校园里到处可见树木花草,完全处于绿色包围之中。
    除了学校的绿化,他还利用学校的墙壁来加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他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孩子在周围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因此,帕夫雷仟中学的每一堵墙都被他精心地利用了起来。
    一进主教学楼,迎面墙壁上的那块色彩鲜艳的标语牌就映入眼帘:“你们在咱们学校应当探索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生活的目的。请你认真思考这些杰出人物的卓越见解。”标语下面悬挂着一些杰出人物的画像,旁边是他们的语录。另外,还有一块关于劳动的标语牌,四周装饰着麦穗、葡萄、橡树叶子等。标语牌下端写着:“鼓起勇气努力干吧,为别人创造幸福才是你的幸福之源……”即使在角落里,也布置了友谊和爱情方面的组画,名人肖像旁写着他们关于友谊和爱情的语录。除此以外,以“青年岁月的功绩”为标题的标语栏下,列举了在青年时代就取得杰出成绩的科学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弥漫着浓厚的科学文化气息的校园里,耳濡目染,由此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
    兴趣和减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学校并不仅仅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场所,而是儿童集体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可在现实中,学校的主要精力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苏霍姆林斯基规定:不允许低年级学生一天在室内进行3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不允许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四五个小时做家庭作业。他认为,过重的作业负担“会摧残少年,使他的健康遭受不良影响,会损坏他的美,使脊柱弯曲、胸廓狭窄、眼睛近视”。
    在帕夫雷什中学,上午通常只有文化课,下午和晚上都安排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兴趣小组活动,在这所仅有643入的学校里就有各种兴趣小组120余个。学生自愿选择各种课外活动,如游戏、旅行参观、游览散步、徒步行军、阅读文艺和科普书籍、进行文娱活动等。
    他非常重视教师对兴趣小组的指导作用。生物教师萨姆科夫对那些在植物栽培、园艺等方面的天才少年进行个别培养,吸引他们参加各种农业科学小组活动。另一位教师斯捷潘诺夫教学生如何育种,并让学生亲自育种,让他们从收获的第一捧粮食中,体会自豪感。而涅斯捷连科的指导的学生,一二年级时就懂得植物怎样积蓄淀粉。
    为了开展课外活动,学校专门建立了占地2公顷的教学实验爱地,还有生物专用教室、养兔场、温室等,甚至在各个教学楼都设有生物角,供学生栽培花草,进行土壤实验。集体农庄的养牛场、田里也有师生们的实验室。1965年,他们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成功地实现了每公顷137公担小麦的高产计划。在其他实验园地获得了早熟20天的玉米品种和含油量高出本地5%的葵花子。在集体农庄的养猪场、养牛场也开辟了创造型的实验室。劳动与科学设想的结合,使单调的农业劳动过程成为富有吸引力的研究过程,学生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乐趣。
    做读书的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促使孩子热爱知识的重要源泉就是教师的、首先是校长的高度知识素养。”为此,他从自我做起.开始研读物理、数学、化学、地理、生物、历史,3年内自学了学校所有科目的教科书和主要教学参考书。为了尽量清楚地了解孩子身体的健康状况,他又攻读了专门的医学著作。他说:“对教师来说,懂得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内在的生理、心理、年龄、性机能等发展过程是多么重要,许多事情都有赖于这些知识。”他还抱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遗传学、自动化技术、电子学、天文学等方面的书籍。
    为了让学生随时可以阅读适合的书籍,主教学楼的每一层和另外三幢楼都设有阅览室,里面有许多不断更新的书刊。楼道里也设有书籍陈列架,陈列着适合相应年级阅读的书籍。除此之外,学校还有学科专用室、教学研究室、少先队室、共青团室、思想教育室,这些地方都配备了许多相应的书籍。
    学校还开辟了许多书籍角。比如英语角,学生在这里可以阅读外国报纸、外国杂志的剪贴资料;美术角,这里有介绍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博物馆收藏品的美术画册和书籍;女生角,在一个小房间里摆放着有关人体解剖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和小册子。
    苏霍姆林斯基也十分重视教师的读书。学校来了新教师,他总会举行赠书仪式表示欢迎。他常对新来的教师说:“请你带着对未来的充分自信点燃知识之火。”他对教师的要求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学校也尽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目的主要是保证教师有时间去读书。帕夫雷什中学有35位教师,平均每个教师拥有1400册书,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妻子共有1.95万多册藏书。
    校长也要深入教学第一线
    时下,我们的班级管理是由班主任负责,校长很少过问班里的事,也很少过问班主任或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另外,现在的校长很少从事教学工作。然而,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个好的校长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自己必须会上课,上好课。作为校长,他从未间断过第一线的教学工作。他当班主任,又担任着一些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他从事这些具体的工作,不仅在于了解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重要的在于,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并带领教师一起搞好教学教育工作。
    另外,他还坚持听课,了解教学情况。他说:“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如果偶然想起来才去听几节课,老是忙于开会和操心其他事务,使你走不进教室,不接触教师和学生,那么校长的其他工作都失掉了意义,开会等等的事就会一文不值……”为此,他每学期坚持听每位教师15节课,并认真做笔记、进行指导。
通过听课,苏霍姆林斯基既了髂了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等情况,也找出了教师上课时的缺点和不足,并与教师一起研究改进的方法,提高教师的上课能力和教育素养。
    家庭教育不可或缺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他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为此他在帕夫雷什中学创办了“家长学校”。
    该校的家长学校有三种类型的班,第一类是为尚未有孩子的年轻夫妇办的;第二类是为即将入学的学生家长办的:第三类是为学校各年级学生家长办的。家长学校按照孩子的年龄将家长分为五个组:学前组(5—7岁儿童,也包括尚未有孩子的年轻夫妇);一、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五至七年级组;七至十年级组。每组每月活动两次,课程由校长、教导主任和优秀教师担任。在这长达13年的学习中,家长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课程达到了250学时,这比当时的师范生学得还要多。为了讲好课,苏霍姆林斯基还专门撰写了一本《家长教育学》,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跟家庭教育的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
    可以看出,他的“学校—家庭教育体系”的范围并不限于学龄期,而已延至学龄前。学校的研究表明,“孩子在2—7岁期闻所处的道德、智力和审美的环境十分重要”,所以,必须让每个幼儿——未来的小学生能在人际关系中最大限度地得到他能得到、看到、发觉到和感受到的一切。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和实践,使帕夫雷什中学在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面深得益处。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给后人留下的一份最为珍贵的教育遗产,也是帕夫雷什中学为我们提供的一条成功的教育经验。
    教育不能随波逐流
    苏霍姆林斯墓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教育家,这和他的善于继承和创新是分不开的。他是在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除了马卡连柯以外,他还十分崇敬克鲁普斯卡娅,而且乌申斯基、甚至卢梭也对他产生了强烈影响。在学校工作的32个年头里,他竭力从马卡连柯的实践里探索各种理论,结合时代的特点、具体的教育对象,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别人的思想不管如何明智;也不能取代自己的思考。”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一直以来坚持求真务实、不盲从的态度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他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与权威论道,敢于坚持自己经过实践和深思熟虑的教育信念,不随波逐流。他在劳动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并早在1947年起就坚持授予帕夫雷什中学毕业生“职业证书”。1955年之前,前苏联学校已基本取消了劳动课。他仍一如既往,坚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1958年,赫鲁晓夫大搞生产教学,劳动占用了过多的学习时间,这时,他又出来反对这种偏颇的做法。1962年4月,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院召开会议讨论他的《青年—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一书时,不少教育界著名人士又对该书有关劳动对青年共产主义信念形成中的作用提出异议。面对包括凯洛夫在内的权威人士,苏霍姆林斯基依旧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意见,他坚持认为孩子应从小养成为社会和人民劳动的习惯,“不能让孩子由于报酬而爱劳动”,“不要把欢乐现成地施予孩子,要让孩子体会创造的幸福”。
    正是这种对教育规律的坚持,让苏霍姆林斯基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尊敬,他在国内的声誉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不断扩大。他所领导的这所乡村学校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他也从一个乡村教师成为了当代著名的教育家。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领导研究院2004级博士研究生)
    阅读建议:
    《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秫斯基著,赵玮、王义高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l983年版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鲍里斯·塔尔塔科夫斯基著,唐其慈、毕淑芝等泽,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周渠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