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悦读:看点看不懂的东西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1-21 23:42
标题: 悦读:看点看不懂的东西
悦读:看点看不懂的东西
张柯

  常识告诉我们,越是高雅的艺术,越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一开始接触都有点欣赏不了,要学会欣赏,得靠熏陶。比如芭蕾舞、交响乐,都可以作如是观。这是洋的,再看中国的。以文学为例,先不说《诗经》《楚辞》,就说“唐宋八大家”的美文,不通古文,断不了句子,就够你懂的。既不懂又不通,欣赏就谈不上。
  不过不要紧,只要你肯学,肯下功夫,慢慢就懂了。譬如看昆曲、听京剧,开始接触时感觉云里雾里,别人叫好,自己茫然,好像眼睛与耳朵都有问题,经年累月之后,终于玩味出唱腔身段与笙箫管弦的妙处,于是你被熏陶成戏迷,每每跟着板眼摇头晃脑起来。后来,瘾头上来了,不看不行,不听不行了,有的甚至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愿意亏了耳朵。当年越剧《红楼梦》拍成电影,不知多少越剧戏迷老太太,一次又一次地去影院过“红瘾”。她们一遍遍走进影院,一回回哭出剧场,彼此相见,个个眼睛肿得像铃铛,哭完了,明天还要来看。哭,还要来看,还要来听,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说到这里,我真心为那个艺术遇到知音的时代喝一声彩。
  从不懂到懂,从不会欣赏到学会欣赏,从无意识地懂得知识与道理,到有意识地进学堂接受传道授业,正是文明的台阶。审美的过程说到底,就是一个从审不懂到审得懂的过程。读书亦是如此。常识还告诉我们,读懂读透一本难懂的好书,特别是读进去一部经典作品,胜读很多本一般的书。传统的中国教育讲究记诵之学,读私塾要“念背打”。现在看来,除了“打”可以商榷之外,念书、背书的好处之多就不必多说了。杨振宁先生在一次演讲中告诉听众,他在中学时曾利用一个假期背下了《孟子》,有些内容当时不会懂得,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加深,慢慢地都懂了。杨先生特别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好处就是,在年轻的时候教你背诵一些东西,储存起来,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懂得来体会。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审美标准降低到令人寒碜的程度:以电视节目为例,作品必须人人一看就懂,人人一看就笑才能挑大梁。雅俗共赏的作品当然好,曲高和寡的作品你也不能说不好。也许正因为有曲高和寡的东西在前面引路,雅俗共赏的作品才能雅得上去。
  人们学习知识,懂得欣赏,不正是从学习不会的东西学起,从看不懂的东西学会看懂的吗?小孩出生后天生的技能一个是喝奶,一个是躺着,如果不教他学走路,他永远只会躺着。一个只会躺着喝奶的人,会有多大出息呢?
  (摘编自2014年12期《思维与智慧》)


2015-01-19    来源:人民日报


徐贲许纪霖胡舒立周其仁
马勇陈有西童之伟郑永年
吴澧秦晖冉云飞 刘军宁
狄马老愚贺卫方梁文道
何帆石扉客崔卫平胡紫微
柴静韩寒
蒋方舟
刘瑜
张铁志马光远
何帆
许知远
唐小兵李开盛
羽戈
段宇宏
陈杰人陶短房
郑戈
熊培云
吴晓波郭宇宽
萧锐
楚望台
王晓渔李海鹏
宫铃
叶匡政
彭晓芸宋石男沈旭晖郭玉闪
杜君立魏英杰庄秋水时寒冰
白板报
方可成周保松周克成
闾丘露薇
中年格瓦拉
慕容雪村
十年砍柴




秋风刘再复余世存林贤治
野夫景凯旋陶东风易中天
谢泳袁伟时
李银河
朱大可
李劼马未都邓文初李振盛
雷颐韩三洲傅国涌章立凡
丁东
范泓程映虹张宏杰
邵建雪珥金雁张耀杰
张鸣裴毅然朱永嘉周海滨
张闳
李泽厚
刘梦溪 张梦阳




张军谌洪果孙立平茅于轼
荣剑杨恒均李佐军黄卧云
华生郭于华
季卫东
杨俊峰
韦森汪丁丁王东京薛兆丰
郭凯王长江王小鲁
周天勇
陆铭孙国栋张维迎许小年
袁剑党国英聂辉华张五常
胡泳潘绥铭刘胜军罗家德
何兵刘植荣郑也夫李向平
薛力
萧功秦于建嵘王占阳
维舟唐世平罗天昊吴稼祥
资中筠秦前红刘鉴强黄集伟
陈弘毅
黎蜗藤 周国平
周瑞金


南桥张翠容姚树洁杨佩昌
薛涌薛理泰廖信忠龚小夏
沈睿邱立本吴国光清涟居
朱涛万维刚陈志武黄亚生
Ash
林泉忠马世芳
张大春




野岛刚




鄢烈山邓聿文李华芳肖雪慧
信力建熊丙奇
叶檀
秦晓鹰
陈季冰
童大焕吴钩吴祚来
萧瀚
张大军李剑芒张雪忠
笑蜀俞天任黄章晋胡星斗
石述思许锡良周筱赟王利平


冯唐
洪晃
江晓原
马伯庸
土摩托林少华何三坡张晓舟
任志强冯仑潘石屹王石
阿啃胡佳恒杜峻晓秦全耀
梁木生王小峰郎咸平杨帆
崔之元祝东力摩罗刘仰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