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凌宗伟:权威人士的言辞要权威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4 03:27
标题: 凌宗伟:权威人士的言辞要权威
凌宗伟:权威人士的言辞要权威



凌宗伟按:本文刊发于昨天《中国教育报》第二版,标题被改为《教育研究少些信口开河》,文字也有删节

    据《南方都市报》1月19日报道,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作客岭南大讲坛谈起语文教育时提出,“现在的语文课,至少有一半是不应该学的内容”。在他看来,当前中国存在问题最多的学科是语文。他认为,真正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还是应该读和诵。应该尽快将古代诗文恢复过来,增加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比例,传统文化或者说国学经典教育内容,在小学教材中应占到2/5以上,中学教材中应占到30%以上。王旭明近年来一直高举“真语文”的大棒痛批“伪语文”,也赢得了不少喝彩。但盲目的喝彩之后,却很难有什么收获。
    应该承认我们的语文教育确实不是那么不尽如人意,但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里中小学语文教育者所作的努力不说超越了其他学科,至少不必其他学科少,成效也是客观存在的,断言“语文课至少一半不该学”,不说是危言耸听,至少也是妄下断语,“这一半”的依据在哪里,有具体的统计测量数据为依据吗?再说,哪一半该学,哪一半不该学,道理何在?总不能跟着感觉走吧?这样发言,难免让人摸不清头脑。如果教育有识之士,特别是语文教育者置若罔闻,顶着某个以往的“类官方”头衔判断更会在整个社会形成对语文教育不公正的评价,必将误导社会民众对语文教育的浮躁的、非专业的妄加指责。将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或者说国学经典教育内容,在小学教材中应占到五分之二以上,中学教材中应占到30%以上”的主张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传统文化或者说国学经典教育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需要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深入的研究探讨、严谨的科学论证,妥善的稳步推进,其背后的理论实践和支撑远非如喊一个“口号”简单。
    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说,年龄段比较小的孩子多形象思维或图形思维,过多的讲逻辑推导、抽象思维是显然不合适的,适当的背诵一些情景交融的、有文哲底蕴的东西,也是有益的。但这些孩子是要面对未来的生活的,不要说未来的生活,就是当下的生活,你开口闭口子曰诗云会留给人怎样的感观呢?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提升,帮助他们学会“反省性思维”就显得相当重要了,这样的“反省性思维”的培育恐怕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也是不能回避的。
    不错,语文学习是需要一定量的背诵,但背诵绝不是语文学习的唯一途径和根本目的按,尤其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语文教育如果还是致力于培养两脚书橱显然是无视当下的,同样,语文教育的“真”与“假”如果以背多背少来衡量也是荒谬的,特别是在没有甄别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乱背一气的话,只会有负面作用。真假的标准,应是学生的客观需要,他们要什么,我们就适时提供什么,并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向善向美。这当中,生成的需要,才是第一位的。另一方面,从人的只能构成角度来说元智能角度讲,要求所有人都能背诵相同量的古文,也是可笑的,因为每个人的只能构成是不一样的,站在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的角度来看,忽视人的个性,要求人人成为会背诵的人,还真不知到会扼杀多少人才。
    《红楼梦》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说的就是语文如何学,学什么。在今天,我们如果没有开放胸襟和全球视野下的课程意识,就只能停留在过往的时代,站在成人的立场,囿于严格的学科视角来看待教材编写和具体的课堂教学。于是类似“现在的语文课,有一半多不应该学”就变得振振有词了,听起来也貌似很有道理,更会赢得一片喝彩,但细想一下这样的夸张的言辞,难道不是为了抢人眼球,赢得拥众?作为权威人士,如果真的是为了拯救语文是不是应该慎言慎行,权威一点呢?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要少讲一些伤害教育的话,多做一些改善教育的事。像杜威面对着那时美国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儿童中心说”,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他在全美国建立一系列的实验学校,阐述他的主张,证明他的理论。他的践行也召唤着我们中国的教育者,如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投身乡村教育运动。他们的理念和实践才是真正的教育者。我们的“权威人士”以教育的“独清”者自居,用一些“标题”、“口号”式的话语去夺人眼球、抢占舆论话筒,各地经常有打着其旗号参加的活动的报道见诸笔端,其背后“名利”、“商业”的干系可能更多一点。
    “现在我们丧失了许多文学和语言科目的价值,这是因为我们抛弃了社会的因素。在教育学著作里,差不多总是把语言只当作思想的表现。语言固然是一种逻辑的工具,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一种社会的工具。语言是一种交往的手段,是一个人用以分享别人的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如果只是把它当作个人获得知识,或当作表达已经学到的知识的工具,那么就会失去它的社会的动机和目的。”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的这段话或许会帮助我们认识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价值。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