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程红兵:教师的文化自觉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7 20:56
标题: 程红兵:教师的文化自觉



教师生活365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号:gjcjssh365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当代学校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12.05.13  上午
地点:深圳市华侨城中学高中部演艺厅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吴国通):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可能看到今天在这一次深圳的大会上,南山教育局几次在大屏幕提醒今天是什么日子,是母亲节,首先让我们所有代表向我们自己的亲生父母,向我们亲生的母亲,向天下所有的母亲,用热烈掌声向她们表示祝贺!
    我想我们这一次南山的会议的主题目就是“课堂文化”。大家从这次整个会议的设计来讲,一个是我们宏观大的背景下的课堂文化的思考,所以我们请专家来做讲座;同时,在这整个过程之中,我们还要更进一步的贴近我们的办学,今天上午所安排的两位专家的报告,重点是要解决一个问题,这种文化涉及到我们校长、涉及到我们教师,我们应该怎么想。我想只有我们把我们所看到的所说的文化,而不是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上,而是想到我们一种生存发展新的方式上,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去操作。
    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上午请到了两位专家,一个是程红兵程校长,今天是院长,他就是从教学一线走出来并且跟我们一样从做教师、当校长,大家知道改革开放影响全国最大的一个教育集团不是我们今天在座的一些教育集团,而是上海的建平集团,上海建平集团曾经影响了全国的教育改革。我想今天这样的一个教育组织机构为什么能够产生,在这几十年的进程之中,今天它又如何的立足于大家热议的文化之中,那就涉及到我们教师的问题,我相信今天上午的报告一个是从教师身上出发,一个是从课程出发,会给我们每位与会的领导再一次加深我们对课堂文化的思考。
    那么这次会议大体安排一是听,最重要的是想,最后我们再看一看。我不多占时间,今天上午程红兵教授的报告大约分两段时间,前半部分听他给我们娓娓道来他对文化和教师关系的解读,然后我们留下15分钟时间请大家大胆的提问题,我们再进一步交流。
    下面请程红兵程院长给我们做报告。
程红兵: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上午好!今天我讲的话题就是“教师的文化自觉”。我想讲三个问题,根据时间看,时间充裕的话我们就讲三个话题,时间不够的话说到哪儿到哪儿。
    教师的文化自觉决定了教育的内涵,我们今天都在讲内涵发展,我们都在讲内涵办学,教育的内涵到底在哪里,关键在教师,关键在教师身上,教师身上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觉,他决定了教育的内涵。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这是一个五年级学生的发言稿,领导来检查工作,一般来说学校的校长都会选择一个最优秀的学生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的发言稿有这么几菊花“各位领导,我们的学校以德育为灵魂,以教育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新课程改革,培育二十一世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全力打造某某市窗口性、示范性学校…”我们从这个发言中看不出作为一个五年级学生一点童真、一点童趣、一点童颜,我们看到的是校长的官话、套话、废话,这不是教育的成功,而是教育的失败,原因何在?
    我们再看看我们的课堂,我这里举的是比较极端的事例,生活当中这样极端的事例还是比较少见的,但这些极端的事例反过来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刺激。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一篇课文《带着尺子钓鱼》,文章说在丹麦钓到22厘米以下的鱼必须放生,否则会受到惩罚。我发现现在小学老师的咬文嚼字是非常强的,老师说同学们说说他们会受到怎样的严厉惩罚,我们的孩子经过老师多次训练之后已经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一个孩子说把钓鱼人扔到海里没收他所有的钱,老师没有反应,摇了摇头,孩子心想肯定是严厉程度不够,第二个孩子说让他坐牢二十年。这个答案已经够厉害了,但是我们老师还是没有反应,继续摇头,孩子继续猜了,判他无期徒刑,这是非常严重了,但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没有反应继续摇头,孩子想这样不枪毙不行了,最后的答案是枪毙了。
    我们如何评价这句话呢?用江苏省教育学会的会长讲的话,什么是教学文化,讲不清楚就是课堂文化的问题,这堂课怎么评价?没文化,原因在哪里?说白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孩子要知道遵守法律,公民要遵守法律,有这样一个目标在里头。但是我们的孩子回答的问题恰恰是随心所欲,恰恰是草菅人命,完全是和教学目标相悖的。
    天津市河西区的教育局副局长孙惠玲更政协委员出了一道题,1到9九个数,按照奇数和偶数分类,有人回答这是一个心理学实验,5、9是纯奇数,2、6是纯偶数,答案是错误的,政协委员全否定掉了,正确答案是什么呢,按照拼音来分的,1、3、7、9、第一声,2、4、6是第四声。这个答案怎么评价它呢?没文化。这道题到底考什么?由此可见。
    我们再看看一位老师给家长发的短消息,天气变冷了,老师突然想起给孩子家长发一个短消息,是这样说的“尊敬的家长您好,最近天气比较冷,感冒流行疾病很容易传染,希望注意孩子的营养,可以买一些板蓝根作为预防。”我们家长托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好不容易进了一个所谓的好学校,看到老师在天气转冷的时候发这种短消息心里暖洋洋的,他花了这点代价值了。好学校的标准是有好老师,好老师能想到这种事情非常好。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7 21:02
有些故事比较长,上页没说完,还有下页,不要因为期中考试影响孩子,谢谢配合。我们家长明白老师不是对于孩子身体的关心,说到底是对成绩的考虑,我们这个班的成绩如何,考虑到我们老师在校长心目当中的位置。这个故事在一个地方讲了之后,当地的特级教师告诉我说,这个特级教师是在当地最好的学校任教的,他说他们学校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什么情况呢?学生当中有个非常优秀的孩子,每次期末考试都是第一名,总是遥遥领先,把第二名拉的很远,有一次期中考试之前爷爷过世了,他悲痛万分,他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跟爷爷奶奶关系非常密切,之后他很想去送送爷爷,父母亲非常支持,向班主任请假,班主任坚决不准假,原因何在?这个孩子如果缺了这次期中考试,他们班的均分下降,所以不准假。老师的这种动作、这种行为、这种话语是不是有问题,我们是不是少了一点东西,少了什么东西?少了一点文化的因素,少了一点人文情怀的因素。
    说白了,在天气变冷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想起给家长发短信,这样的老师是非常负责任的老师。但是请注意一下,他这样的话语、他这样的想法、他这样的一种短信我们能够说吗、应该说吗、应该怎么说?
    我们再看一看教师的常用语言,下面的语言不是我编造的,在座的如果在学校待的时间长的话都应该知道我们经常听到这种话语,一不小心耳朵里就听到这样的话语,“你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如,像你这样我早不活了;全世界没有比你更蠢的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笨的像猪一样;你不做就不做关我什么事;我的话你都不听以后再也不管你了。”这样的话我们经常听到的,说白了我们的老师恨铁不成钢,但仔细想想这些话该说吗,这些话少了点什么,这些话是不是老师应该说的话语?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是不是觉得他缺少了一点东西?
    我们再看看班主任的技法,去年发生在北京,北京一所所谓重点小学的真事。在考核前期,我们的班主任可能想找一点学生的评价作为印证说明他自己怎么深受孩子的爱戴,班主任让孩子匿名写出对他的感受,并且表示不管怎么写都不会生气,结果大部分孩子都是写正面的,大部分孩子经过家长的教育、经过社会的耳濡目染都拎得清的,但也有两个孩子写的负面的,班主任看了以后大怒,让全集学生投案自首,结果没有人自首,看到班主任发怒谁也不敢自首。班主任很有技法,念文章,念完一篇让学生拿走一篇,两个人找出来了,从此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换句话说,我们的班主任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对不对?很明显是错的。这些极端的事例是生活当中很少见的,但是可能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我们的身边或多或少会看到相近的相类似的事情,这些事情我们咀嚼一下、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体会一下我们到底应不应该说、应不应该做?
    所以我觉得当下有一种文化性的缺失。我们的教师人文思想变得不重要了,我们教师的世界观从教学当中消失了,我们特别喜欢研究教学方法、特别喜欢研究教学模式、特别研究现代教学手段如何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但是我们把一些不该丢的东西丢掉了。我们教师的教育哲学思想好像不再有了、不需要了,只要有技法、只要有兵法、只要有教学方法我们一切都可以不要了,我们教师的个人品格在教学当中消失了。所以,我们的课堂没有了自己人格的气息。
    有一位诗人说,因为走的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当初老师投考师范院校有他的想法,对这个行业有他的理解、他的追求和他的梦想。但是当了十年二十年老师了,我们把当初的那个想法美好的梦境可能丢掉了,当然也有些老师从一开始当老师他就没有这种想法。所以教师的文化自觉决定了教育的内涵。
    因为文化赋予一切活动以生命和意义,文化的缺失意味着生命的贬值和枯萎。刚才那堂课、刚才那道试题、刚才班主任那个短消息、刚才那个班主任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枯萎了、贬值了,没有意义了,甚至有反面的意义了。教育说到底就是文化的传承,课程改革改什么,说到底是更好的实现文化传承,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际上它就是一个文化过程。教育如果没有文化,所剩下的只是知识的位移,我们的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了。
    什么是有文化的课,是目中有人的课,是心中有数的课,是手中有法的课,我只能这样阐述,我只谈谈我的个人感受,有文化起码是目中有人,是有学生的课,是考虑他人格健康成长的课,他应该是心中有数,应该是考虑学生是有差异的,根据学生差异采取非常有效的方式。我现在担任教育发展研究院的院长,我这个角色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走进基层,两年来看了不少课、听了不少课堂老师的教学,实话实说也很有感触。
    有一次我到普通农村的初中学校去听课,事先我跟校长打了个招呼说来听课,这个校长高度重视,他知道我是语文特级教师,想了一招,决定让我听一堂数学课。我说听数学就听数学,没关系的。我到的早了一点,跟校长聊了一下,这个教师怎么样,他说是优秀教师,我说校长您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是什么标准?他想了一下说了两句话,我们这个老师带的两个班级最后中考肯定是整个年级第一名和第二名,没有一次例外。我说有道理的,我们的老师能把孩子的成绩带到中考第一名第二名当然是优秀教师。
    上课时我观察这个老师,四十来岁的中年女教师非常朴素的,不是特级教师、不是学科带头人。她喜欢上学生上台扮演,让成绩差的孩子上台扮演,上成绩最好的孩子上台解说原因,解说更加简便、更加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我们的老师都会说一句话,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句话很难得到兑现的,如何让每个学生得到发现?我们的老同志经常讲抓中间带两头谈何容易,抓两头带中间谈何容易啊,但是这个老师的举措几乎覆盖了所有类型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她的身上在她这个班里不是一句空话,这就是目中有人的课、是心中有数的课、是手中有法的课。
    我们的文化课肯定要理解需求吧,起码我们知道孩子有什么想法、孩子有什么要求吧。我举一个孩子的说法,他希望在课堂上听到三种声音,第一种声音是掌声,他希望听到来自老师或同学深刻精辟的见解,这个要求不过分吧,孩子说不出来老师得说得出来吧,让他豁然开朗,让他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让他不自觉的鼓起掌了,让他有所感悟。说白了我们的老师,如果一次两次让他失望了,三次让他失望了,到了第十次我们的学生就绝望了,对你没有想法了。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7 21:03
第二种声音,笑声。孩子希望我们的课堂生动而精彩,让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来讲有吸引力有魅力,让他产生兴趣。
    第三种声音,辩论的声音。让孩子有探究的欲望,让孩子能参与,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我们现在很多老师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做的不够,让孩子来参与、让孩子来说、让孩子来表达,而且让孩子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说点和老师不一样的看法,甚至和老师辩论起来,其实是有道理的,这是什么?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这是时代发展进步的标志,这是孩子主体意识觉醒的标志。2011年上海选了十个校长到美国加州考察,我们到了加州理工学院,我们考察了一个心理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原本是为美国军方服务的,上课的时候孩子到一个像帽子不是帽子、像头盔不是头盔的东西,上课的时候老师电脑上点到哪个孩子的名字就知道他此时此刻或之前的状态。经过他们大样本的分析统计,最后得出结论,课堂当中什么时候孩子思维最活跃,就是在辩论的时候,什么时候教学效率最高,就是在辩论的时候,尤其是学生和老师在辩论的时候,孩子和老师辩论起来会激活自己大脑的所有细胞想方设法战胜老师,毫无疑问。
    我们要理解学生的期待。举一个例子,什么叫做好教师,好教师就是在课堂上显得比平时更漂亮的人。实话实说我们老师不会想到这样一个评价方式。评价角度,我们老师想你爱看不看我就这长相,换句话说,仔细想想还是有道理的,孩子希望看到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老师,孩子不希望看到一个面目憔悴、无精打采的老师,毫无疑问。
    我现在走了很多学校、听了很多的课,我发现我们有些问题,问题在哪里呢?我们有些老师脸始终拉的很长,走进教室以后他的脸拉的始终很长,看到张三本次考试应该考100分,结果考了93分,明摆着欠了7分,人家欠他的样子,尤其是中年教师,不好意思,尤其是中年女教师,在座的除外。
    我们养成十年教书、二十年教书教下来,养成一种职业习惯,脸拉的始终很长,把自己打扮的跟教科书一样,打扮的教参一样的,教参多无聊,孩子说老师微笑最美。现在很多老师不会笑了。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在问卷上写着这么一句话,某某老师几乎没看他笑过,但是他有一次笑了,说起他儿子的时候他笑了,看来还是有问题的。老师笑了,就这么一个动作和神态,一个美丽的、慈祥的、伟大的小学女教师形象永远镌刻在孩子心中,再也挥不去了。
    我们老师教了很多知识、很多能力,不到两年孩子忘光了,但是课堂当中的一个细节、一个话语、一个动作可能让孩子终身难忘。我现在感觉最幸福的是什么时候,我教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孩子,说起当年我在课堂上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个的莫名其妙的话语,孩子们哈哈大笑,我也哈哈大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这里。西方说教师是面带微笑的知识,什么叫有文化?有文化的评价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现在很多老师的评语,德智体美劳优点缺点希望,没有个性,公文化语气很冷漠,应该写进孩子的内心,应该有感染力。
    黑格尔当年毕业的时候老师给他写的评语,健康状况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说到这里我们在座的几乎都能写,后面几句话估计很难写,黑格尔这样的智商学啥没成绩,基本上没有热情,神仙是培养神父的,神父是布道的,布道让信徒信服,如何让信徒信服,要有情感,换句话说黑格尔没有情感。所以老师给他下了一个结论,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道士,你别在这个行当了,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黑格尔成为哲学大师,神学院毕业的时候看到老师这样的评语他内心深处会涌现出什么样的情感,会坚定自己献身于哲学的抱负。
    一个老师给孩子写作文评语,这分明是一个思想者智慧的闪光,让我看到你的激情和睿智,佩服。他要表达的是思想深刻,这是献给生命的赞美诗,流淌着优美的音符。激情是诗歌起飞的永恒动力,恭喜你拥有了它,谢谢你让我免费参观了中华恐龙园,他要描写的是表达生动。
    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希望看到思想深刻、感情充沛,毫无疑问。我们的语文老师都说孩子不喜欢写作文,我说错,我们的评价能不能促进孩子的写作文,这是关键所在。第二,这个老师不是不批评孩子,也批评孩子,他怎么批评?文笔令人拍案叫绝,如果再能打开思路在形式上做一番加工,定会更好,你的文章在朴实无华之外再有生动优美的桂冠,语言太白了。如果你是这么批评孩子,孩子巴不得再写两篇文章让你批评他三回五回呢。
    我想孩子当他作文本交上那一刻起他就会急切的盼望着老师赶快把作文本发下来,他要看看老师是怎么批评他的,他有哲理式的批评,在黎明前诅咒黑暗不如在黑暗里迎接黎明。
    换句话说,我们语文老师都是大学中文系出来的,这样的话语我们都写的出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写了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我们到底如何评价孩子,我们的评价目的在哪里、我们的出发点在哪里,说到底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是关键所在。
    第二个问题,教师的文化自觉成就学校的文化。我们讲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在哪里,学校的文化关键在教师身上,教师有没有文化这是关键所在。
    学校教育如果单从外形的制度与方法上走马灯似的变更应和,好像挖一个池子,有人说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个不休,而于池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而无人注意。一会儿这个形式、一会那个形式,一会儿这个体制,一会儿那个方式,我们在外形上做了太多的文章,我们可能把更重要的东西忽略掉了。文化的核心说到底就是价值思想,价值思想附着具体的外物上的,附着行为当中的,附着在老师语言当中的,它是关乎价值的,它是形而上的东西。为什么存在?学校为什么存在?教师为什么存在?我们的课程为什么而做,我们语言为谁而发,我们今天把这些东西忽略了,价值思想的缺席是最可怕的缺席,一个缺乏组织灵魂的学校将是一盘散沙。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7 21:03
为谁而教?为老师、为学校还是为政府而教?看一道题,是这样出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打到匈牙利附近。同样这个历史,美国这样出题的,如果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没有死,西方经济社会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前面一道题培养死人的,后面一道题培养活人。
    一个美国高中生这样回答,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不会带到欧洲,后来知道那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600多年前黑死病在欧洲猖獗的时候谁晓得叫鼠疫。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和修女就不会死了,他们死了上帝都不眷顾关心一下,哪来的上帝?神父跟修女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复兴。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够强大,安德鲁会提前300你强大,日尔曼会控制中欧,奥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聪明的人,我们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到底怎么测试检查学生?
    我们再看一道历史题,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和我们教科书的题目不太一样,我们的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定了什么条约,赔了多少银两?日本的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和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是什么?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什么?他们是培养什么?日本一个高中生这样回答,我们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马六甲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看到就一定会开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到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现在我们要做好对华抗战的准备。小日本贼的很。
    说白了,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说自己是爱国的,追问你爱在哪里?如果本世纪中日之间避免不了一场战争,在座的谁敢说中国就赢,打仗打的就是人的素质。说白了素质在哪里?就在教育,人家这么早就开始做好对华抗战的准备,我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想法。如果教育回归原点,如果我们认认真真的从价值层面上思考一些问题的话,我们可能就把我们的教育做一些调整,适合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看一看美国的语文教材,最近我在上海语文学习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推荐美国的语文教材。他的编写是以美国历史发展为线索的,从美国的土著开始到1750文明的教会,1750到1800年国家的诞生,1800年到1870年国家的发展,1850年到1914年国家的分裂、和解与扩展,从1914年到1946年人民的不满、觉醒与反抗,1946年至今是国家的繁荣与保护。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差异在哪里,我们中国的教材为什么这么编,美国的教材为什么那么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把文学学习和历史学习完全融合起来,做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起来,它的背后反应出的一种全人的教育思想,不是为语文而语文,是一种全人的思想鞭策它。所以它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的取材是文字皆美,它的取材不同时代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以及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它首先强调的不是文学,它首先强调社会历史的意义,换句话说,他要让孩子知道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有哪些人有哪些文章是我们必读的,是我们作为一个共和国的公民应该具有的东西。
    哥伦布的文章,美国土著五个民族之一的一篇文章,第二黑奴的文章,约翰史密斯的文章,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文章,美国革命时期最有力演说家的文章,还有林垦的。这些文章从文学角度讲我们不要选它,但从历史、从教育人的角度、从培育共和国的公民来讲是应该这样做的,所以这就是它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是美国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的人物的重要作品,所以它把历史意义摆在第一位。这个取材标准跟我们完全不同。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7 21:07
其次考虑什么?其次考虑文学。文学代表,爱伦坡的小说,拉尔夫沃尔多的,马克吐温的,约翰斯坦贝壳的,我们先把初衷搞搞清楚。
    问问我们教了什么?一个课堂案例,赶上情人节,孩子们热烈讨论流行的蓝色妖姬,有的同学说出淤泥而不染,老实说不要跟我说蓝色妖姬,谁跟我说跟谁不客气。但是这个老师不是这样的,在黑板上写BLUE,孩子说这是蓝色的意思,老师问还有什么意思?只有少数人回答“忧郁”,老师说BLUE在英语当中还有高贵的意思,我们往往说高贵的人总是忧郁的,要开心就要做穷人,所以叫穷开心,孩子哗然,精彩的在后面,老师乘胜追击,BLUE还有一个意思是淫荡。怎么是这样的呢?老师继续说,中国文化当中高贵是什么意思,引导孩子进行文化比较,黄色,皇帝的龙袍、宫殿的颜色都是黄色,中国文化当中什么颜色比较淫荡?黄色。老师哈哈说原来普天之下高贵的颜色都是淫荡的。我不敢说这个班级的孩子都会产生思考,但总有孩子会思考,代表东方语言的中文、代表西方语言的英文都是这样的,所谓好课就是促进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如果这个老师一直这样教下去,换句话说这个班的孩子想不聪明都很难,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一种思维的习惯,面对具体现象他不会就事论事的分析,他会用比较的眼光来看,他用一种文化比较的视野看待事物,用文化比较的视野看待事物这个孩子怎么会不聪明呢?今天的语文课就中文谈中文,英文课就英文谈英文,我们喜欢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上做大量的文章,实话实说,课堂的根本在老师身上,实话实说老师的根本在哪里,在自己有没有文化底蕴。我们的老师脑海当中到底有多少东西,这是关键,不论用什么方式。
    说到底你读了多少书,说到底你自己有多少东西,这是关键所在,我不是说技法不重要、方法不重要、模式不重要,和这些东西相比这可能第二位、第三位甚至是第四位的。老师语言的三种境界,想的清楚说的明白;声情并茂,传神动听,让孩子身临其境,如闻其声;老师话语有限而其意无穷,使学生充分想象,打开学生思维的窗户,一扇想象的窗户,让孩子尽情思考,其思也无涯。换句话说我们老师有没有文化底蕴、有没有文化含量我们的课堂就有没有文化了。
    训练永远正确吗?我们的考试题,在今天的课堂上几乎充斥着都是考试题,训练永远正确吗?雅斯贝尔斯认为,训练既可以针对人也可以针对动物,但是教育是人所独有的。
    重心在哪里?说到底教孩子学,说到底就是教孩子如何来学习,说到底就是我们的教要依据孩子的学,说到底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更想学、更会学以及学的更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就是有文化的课。
    钱理群老先生说了一段话,钱老大学中文系退休以后到他的母校南京师大附中实实在在开了一门课程,从头到尾把这门课程上完。他说,牵着中小学学生的手,把他们引导到大师的身边、巨人的身边,互相做了介绍以后就悄悄的离开了,让他们,这些代表着辉煌过去的老人和将创造未来的孩子心贴心的谈话。我静静在一旁会心的笑;为了这个瞬间,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是无怨无悔的。
    我当校长也是上课的,从高一上到高三,高一第一节客我不知两个任务,每个月读一本文化名著,我推荐一本书,我鼓吹这本书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有味,我是怎么看下来的,让孩子上钩,上完钩以后每周交一个书摘笔记,然后每个月写一篇书评或读後感,花时间让孩子读这本书,我躲在一旁静静的欣赏,时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孩子讨论的过程中思辨性的话语、思想的火花,很有味道的。
    我们的课程改革,改了怎么样?上海市顾泠沅先生说,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我们课程改革发现什么,有这么一种思潮就是让学生热闹起来,越热闹好像课堂就越好,这对不对呢?好像有道理,但我们注意一个问题,该听的听了没有,他把听摆在第一位有道理的,听是吸收,我们在鼓励学生热闹的同时、鼓励学生活跃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课堂第一位的是让学生吸收有价值的东西,这个东西少不了。第二,不能改到最后孩子不需要吸收了,不需要吸收可能就错了,所以第一是听,第二是说表达,第三是思考。今天很多老师包括所谓的名家、所谓优秀教师的课,我们发现经常会剥夺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好多老师上课都是这样,一个问题抛出来立刻形成回答,立刻形成回答很显然你就剥夺了孩子思考问题的时间。孩子连思考的时间、机会都没有他说什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7 21:08
该做的做了没有?该动手的动了没有?
    另外一个教授说了一句话,改了以后是否让孩子增值,让孩子的学习增值。第一个词是动力值,就是课堂改革之后孩子是不是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果是的那就是对的,如果不是那就是错的。
    2011年获得美国总统特别奖的,在白宫接受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颁奖的唯一一个老师叫谢尔,我看了他的材料,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三十多岁的化学女教师为什么获得这样的殊荣,看了材料得出结论,很显然,凡走进这个老师课堂的孩子再也不想离开了,而且这一辈子打定主意,这一辈子就做跟化学有关的事情。换句话说,好的课堂就是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动力。
    我在浦东新区听课,我们有一个地理老师,我被他震住了,走进课堂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一画,中国地图出来了,再一画亚洲地图出来了,所有的孩子跟我一样目瞪口呆。我们今天很多地理老师上课都是投影仪打出来,投影仪打出来跟老师画出来完全不同的感觉,你向孩子传递了一种什么情感,对这个学科的由衷热爱。我们讲学科素养,语文语文学科素养,数学数学学科素养,地理地理学科素养,我们追问一句什么是学科素养,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就是对这个学科的由衷热爱。耳濡目染的会影响孩子,耳濡目染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我说老师应该有绝活,有绝活的老师往往有真情,有绝活的老师往往有真气,有绝活的老师往往好玩。
    我们再看看我们的课程,举建平中学为例,建平中学以语文英语数学三大课程,语文分成几个系列:第一是成长系列,什么是成长系列?把孩子成长有关系的拿过来按照主题分类;第二自我、自然、社会,他的学习方式就是常态化阅读,什么叫常态化阅读,今天的语文课是什么模式?我称之为考试化模式,什么是考试化模式,一段文章有好几个问题,考试是这么考的,我们的课堂是这么教的,围绕一个问题大家一连串的讨论,这就是考试化模式,考试化模式好处是目标非常聚焦,考试化的模式有什么坏处?把孩子读书的胃口全部败坏掉了。我们各位老师都读书,我们怎么读书的,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拿起一支笔划一下,高兴的批上两个字,再高兴记下来,我们绝不会一边看书一边回答一连串莫名其妙的问题。所谓常态化的阅读就是读一读划一划、读一读摘一摘、读一读评一评,回归常态,这样孩子才愿意读书,这样孩子读书才有兴趣。
    第二系列,文学系列,小说、戏剧、散文,按照体裁分类。像第一类的文章根本不去讨论写作技巧,就是因为作者有话要说好像从心中喷涌而出,哪有什么写作技巧。第二类文章考虑审美内容,从内容形式上加以鉴赏,不同文章有不同的功能,不同文章有不同的写法。
    第三个系列叫文言系列,按照先秦、两汉、唐宋、元明清,史纲线为纵,文体线为横。我们今天听到有些专家说学校教育要生活化,实话实说这句话是不对的,我认为是不对的,学校教育怎么能生活化呢,学校教育是什么、社会教育是什么,这两者都是教育,但这是两种类型的教育,学校教育是专业化的教育、是专门化的教育,学校教给孩子的知识应该是经过整合的知识,而不是零散的、而不是乱的。
    第四系列,大家系列。把文学文化史上的大家系列拿来重点研究,第四类采取研究型学习方式。论语是对大家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史记、红楼梦、鲁迅、莎士比亚等等,讲到英国文学莎士比亚是你绕不过去的,讲到德国文学歌德你是绕不过去的,讲到俄罗斯文学托尔斯泰你是绕不过去的,这些重点之作我们拿过来重点研读。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7 21:09
还有一个重点原因,当下的高中生喜欢李宇春、周笔畅,喜欢这些不男不女的人,换句话说他的精神偶像出现严重偏差。
    学校是主流的教育渠道,面对当下这种状态我们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思维系列:思维与作文。写好文章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脑袋瓜装的东西,所以我前面讲每月一书;还要脑袋瓜想得到。
    显著的特点:其一是经典性,研究性,精神的意义,大师人格自修改一种气质魅力启人心智,摄人心魄。
    培育对真善美、伟大与深刻事物的欣赏,对假、恶、丑、渺小与平庸事物的烟雾,这便是教育者为儿童所承担的工作。把那些平庸的东西全部搬到大雅之堂,一堆零零碎碎的东西全登大雅之堂,整个人格卑微化了,大家浑然不觉,小沈阳算什么玩意儿,大家浑然不觉。有真正大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是我们视而不见,英雄让人反思自身的存在,而偶像却让人迷失了自我。
    尼尔波滋曼说,有两种方式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文化大革命就是文化成为一种监狱,地雷战、地道战我起码看了十遍;第二是一种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种滑稽戏。这两种方式最后的结果是文化精神枯萎了。
    在阿多诺看来,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是通知阶级同商业利益集团合谋,从上下到下炮制出来麻醉大众的。文化工业是将数千年来泾渭有别的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硬性捆绑在一起,结果是两面不讨好。典型的就是好莱坞文化,好莱坞文化就是文化工业。
    课改有一种文化性的缺失,导致我们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方法层面上、方式层面上更新。我们在技术层面上、工具层面上、模式层面上徘徊。我们遵循的是什么逻辑,是技术逻辑,现在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我们用的是工具的逻辑、形式的逻辑,我们的教学改革浅表化、简单化、形式化、口号化,课堂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我们课程改革发展不下去,发展到瓶颈,文化缺失。
    老师是什么?老师是教师,不是教学技师,教学啊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还需要教学理论、哲学、文化的支撑。如果对儿童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历史以及学科知识没有掌握,他们也不应该进行教学,缺少这些教师怎么可能知道教什么以及某个知识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教学不能简化为科学,我们选择什么教给学生以及如何去教,部分的是道德问题,从道德的层面上来判定我们选择什么教给孩子是道德问题。
    我们的教材第二特点是自主性,生本化。我们的教材是带着孩子一起来编的,学生是投入不进去的;什么叫生本化?满足孩子的不同需求,留给孩子旁批、点评、剪贴、总结学习经验的空间,孩子在课外看到很好的文章复制剪贴下来,你会看到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我们制了四个模块让孩子自编教材。
    现象打印机很方便了,打印一个教材非常容易,我们孩子拿着自编教材上语文课,不妨碍的,关键在这个过程孩子收获什么。我们孩子的电子期刊,大概四五年前孩子把电子期刊拿到我面前,我傻掉了,我绝对做不出来,他在网上下一个电子期刊的模板,把视频、音频全部加进去,打开非常梦幻的。像科学大师霍金、科学大师牛顿,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收获的远远超过了你在课堂上给他讲的那点东西。
    英语怎么变?上海使用的是牛津版教材,它强化英语的应用型,突出英语的焦急和功能,注重交流,学生使用这套教材迅速有效地提高焦急应用能力。但不足是强调了焦急功能,弱化了育人功能,强调了生活气息,但是它弱化了经典气息,找不到一个经典的文章,它强调了应用层面的工具理性,弱化了精神层面的价值理性,教材的弱点就是课改的增长点,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老师应该有三问,校长应该有三问,做教育的应该有三问?
    事实层面我们到底教什么?技术层面我们到底如何教?价值层面上我们为什么教?
    进入第一个层面,进入课程层面;进入第二个层面进入课程实施层面;进入第三个层面进入课程文化的层面。课改的文化归根到底课程本质不是价值中立的,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选择,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组合,它是一种价值判断,价值赋予,它体现一种文化主体的自觉。
    所以我们认为语言肯定是工具,我们毫无疑问的尊重牛津版的交际功能,我们认为语言是文化,我们同样必须重视英语教材在学生成长过程当中的精神育人作用。我们选择那些有利于培养孩子口语能力,比如阅读、交际、写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英语文章作为我们的学校教材。实现工具与理性价值的和生活的统一。
    凡是有关学生成长的精神养料集合起来,按照主题进行分类,一次是自信、理想、处世、工作、健康等等等等。
    我们回答如何克服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问题,甚至是悲剧性的困难?什么是你的精神食良?什么是人生的基本原则?怎样实现自我发现、自我强大,怎样接受自己、怎样热爱自己,怎样树立社交信心、增强信心,怎样享受阳光、怎样享受光明,如何培养领导素质,一个缺乏抱负的世界将会怎样?我们的教材将会回答一连串的问题。
    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种价值取向,我们不在乎学生是否有高分,有高分当然更好,但更在乎学生是否有教养。我们不在乎教师是否有很高的学历,当然有博士文凭更好,但一定有高的学养。我们不在乎学校是否有现代化的设备,但一定要在乎学校是否有文化。有好的设备更好,但我反对把好的设备拿过来作为一种糊弄人的方式,我们有不少学校所谓的设备非常先进,结果几乎没有人使用。
    脱离常态的东西我个人认为都是没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博物馆型的,而不是动手型的。
    换句话说,所谓的学校文化要打破虚假繁荣,我说今天的教育界我们有一种虚假繁荣,我们自己自娱自乐,我们自己得意的不得了,仔细想想看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沉淀下来,有多少东西能够流传下去,我们有很多泡沫在这其中。说到底,应该深入到价值层面,说到底应该深入到思想层面,说到底应该深入到精神层面。
    什么叫价值层面、精神层面、思想层面,我们有而正确的价值判断吗,面对当前的教育现状有没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是不是有持之以恒的教育信仰,是不是今天一个思想明天一个思想,我们有没有坚定不移的文化追求,我们是不是流行什么就做什么,我们有没有庄严神圣的教育承诺,不是有些民办学校招生的时候面对家长这样说,“今天你给我一个孩子,我明天还给你一个栋梁”,这是广告而不是承诺,所以庄严而神圣的教育承诺说到底就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承诺。我们什么都可以骗,但是对自己内心世界那份真挚的情感不应该骗吧。有没有始终如一的实践探索,我们讲特色化、个性化办学,没有十年二十年的沉淀哪来的特色?自娱自乐罢了。有没有一种习惯如常的教学行为,关键体现在细节当中、言语当中、行为当中。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有信仰,没有信仰不成其为教养,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
    教师的文化自觉成就教师的自身。我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混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元和分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繁荣,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无常,这就是教育,就是当下的教育,我们处在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需要什么,需要思想,需要什么,需要我们有清醒的头脑,需要什么,需要不我们保持基本的定力,需要我们有基本的判断力。我在《中国教育报》写的那篇文章当中写道,教育界不缺乏知识但是我们缺乏常识,我们把很多宝贵的常识丢到一边了,这就很成问题了。
    我们应该有判断力,比如什么叫把课堂还给学生?我想起码应该是这样的,什么是学生应该懂得,学生懂得你就不要罗嗦了,你只需要检查就可以了,什么是学生不懂的,他看的教材应该可以搞懂一些内容的,你让他看教材就可以了,看完以后让他概括,然后概括提炼,如果提炼不到位你帮他。通过讨论才能懂的那你就组织讨论。如果学生讨论了还不懂怎么办,这个时候老师该讲了,该你出手你就出手了。
    当学生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时候该老师讲了,但是你别以为老师一讲就懂,老师讲了还不懂很多,这时候该实践一下,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应该把一个抽象的话语演变成一个具体的东西,什么时候该还什么时候不该还,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还是有讲究的。
    就实践问题解说一下,比如我是语文老师,我在课堂上面对上海的孩子讲唐诗宋词,讲边塞诗,孩子不懂的。我利用暑假带了600多学生,我们第一站到西安兵马俑古城大雁塔,然后就懂了什么叫厚重的汉文化,到了玉门关孩子就懂了,我们接着到吐鲁番、火焰山、天池、乌鲁木齐,有些东西不是老师一讲就懂的,还需要实践体验的,没有实践体验他还是不能搞懂。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7 21:11
上海宝山区一个老师,他讲的很有意思,一个课题要做多久,如果这个课题是你的教育理想就可以做一个终身的课题,这句话很有意思。我们今天一个区级课题,明天一个市级课题,如果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一件事情,把你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才能把它做得好。做一个终生可以做的课题,一个课题做多久?做一辈子。
    它的关键在哪里,你要旨趣,要有情感、方法、信念、科学人文主义。
    前年上海市评选教研科学成果,他是唯一一位获得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的人。
    中国最著名的特级教师是上海的于漪老师,上一堂好课不难,难的是不断的上好课,于漪在他的教学生涯当中上了多少好课,于漪老师已经83岁了,现在还在不断地给老师们新的想法,难能可贵的是他不断提出新的东西。发表一篇文章不难,出版一本著作也不难的,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学习、都在思考、都在表达、都在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是于漪老师。
    于漪老师的话语方式是独立的思想,冯友兰说哲学史家要照着说,伯拉图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孔子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康德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哲学家还得接着说,很多人停留在照着说接着说,于漪老师的特点是自己说,自己说自己的话。于漪老师的话语风格很有意思的,他创新但是从来不偏激;他非常公允,但是从来不守旧;他非常切合教育实际,他很重要的一点是适度超越现实。去年于漪老师从教60周年,上海市的几任教委主任都在会上说于漪老师,他们在位的时候包括现在在任的教委主任,重要问题都要征询于漪老师,可能上海市没有第二个这样的老师了,上海市重要的教育方面的举措都要征询于漪老师的意见,就在于他有独立的话语思想和话语方式,他是创新的但从来不偏激,不像我有时候偏激。公允但不守旧,他适度超越现实。
    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举例,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教学目标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眼未来的教育,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与时俱进,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教学不是一次完成的,是连续性的、阶段性的,是充满着复杂性的。
    于漪老师的思想在重要关头总要拨正方向,1978年文革思想时期,于漪老师写了一篇文章既教人又教文。80年代初福州会议上,“初中三年语文过关”,于漪老实说高中放弃语文,后患无穷;21世纪,提出民族教育,生命教育等等。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7 21:12
人的真正生命在你的思想。拿坡仑说过世界上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个是宝剑、一个是思想,而思想比宝剑更有力量。
    学校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
    于漪老师的人格特质,他有一种大家风范,他有开阔的视野、独特的见识、宽广的胸怀、自由的心态。别人没看到的他看到了,别人不敢说的他说了,别人不敢做的他做了,上海很多基础教育的问题他身体力行,比如课标的问题、教材的问题、德育的问题、教师培训的问题他都在参与,他还在审教材,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下去。我说这是一种气度,一种悠悠的气度、人文的情怀、追梦的理想,在他身上有文化。
    于漪老师的使命:
    于漪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健康发展,为了这一目的,他总是面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有过推断。他说两句经典名言,我当了一辈子老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上了一辈子的课,我上了一辈子令人遗撼的课,一辈子令人遗撼的课——有过推断。这就是他的胸怀。
    第二,为教师的使命,他反复强调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学校就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服务,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学校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因此于漪老师面对青年教师总是做有为推断。他相信青年老师一定超过中年老师,一定超过老年教师,一定是大有作为的,所以他不遗余力的提携,帮助支持各种各样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物理老师,很多青年老师都受过他的教育,所以不断地帮助、不断地指导、不断地提携。
    第三为学校的使命,他当过校长,他不但自己有梦,让师生都有梦,激发所有的老师为了梦想而努力。所以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对学校办学过程当中的问题总是做有解推断。我们今天碰到很多烦恼的问题,我们今天碰到很多难缠的问题,我们碰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是说解决不了搁一边去,他总是做有解推断,而且总是身体力行的参与一个一个具体的复杂的烦恼的问题,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为了国家的使命他总是做有理推断。
    面对上海市教委重要的改革举措、重要的文件精神他总是做有理推断,站在国家的立场宣传它、实践它、推行它,体现国家意志,体现以天下为己任,体现民族为己任,充分体现了中国教师的风格,中国教师的气派,中国教师的情怀。
    归纳一下,我认识的于漪老师的文化就是一种大家风范,为了学生发展的使命做有过推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教师的发展使命做有为推断,相信青年教师一定有所为;为了学校的发展做有解推断;为了国家的发展使命他做有理推断。这就是大家风范。
    谢谢大家!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7 21:13
主持人:诸位,我们大家非常有幸,首先我本人非常有幸,因为我们相识是在几个大的会上,我们同时到的,他去了大的会场,我去了小的会场,所以没有坐下来听程红兵老师讲。我们这堂课只给了程红兵老师80分钟,程红兵老师的讲课我们会发到网上给大家下载,回去仔细阅读。
    程红兵老师讲三个大问题,核心是有思想的教师的生命,同时也是对他自己由当教师、当校长到今天当院长教育理想、教育价值、教育概念情怀的自我解读。他欣赏谁?他希望什么?我们不想做更深刻的点评,为什么?因为只给了80分钟的报告时间,所以可以说是思想的迸发,也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连珠式的把他的想法讲出来了。我相信很多同志记不全,也难以记全,我相信程红兵对老师文化的解读回归到了教师思想和理想价值,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思考的我们要怎样做,我们要想什么。
    我们直接跟程红兵老师对个话,提提问题,提提你做教师、做校长、做今天的课堂文化的理解上的一种对话。我们希望大家用提问的方法再与程红兵老师交流。
提问:尊敬的程院长您好!我是来自重庆北碚的,这些年来北碚区坚持校园文化,打造文化校园,我所工作的朝阳中学坚持了近三十年的朝阳的“精神育人”,也就是用我们朝阳人的朝阳精神特色培育我们在精神上站立起来的中国人、现代人、未来人。当然,我们学校近几年发展较快,学校有60%、70%都是青年教师或者说是才参加工作的教师,而刚才我听了程院长包括前面几位老师的讲话,文化有很多的历史积淀。
    今天有一个想法,我们作为青年教师一方面注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可能要做的事情很多,经验的积淀很少,所以想给程院长提一个问题,青年教师如何提升我们的文化自觉?或者说给我们青年教师在文化自觉成长方面几点建议。谢谢!
程红兵:我唯一的建议就是阅读,或者是阅读加思考。我们也是从青年走过来的,不但要读通常意义上的书籍,从某种意义上也要读懂学校,你刚才讲你在的学校三十多年都在进行学生精神人格的教育,真正读懂学校这也非常重要。读懂学校就要和学校的老师、和我们学校历任的校长、学校历任的工会主席、教研组长,去跟他们聊一聊、谈一谈,跟他们絮叨絮叨这些事情。我做校长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干这个,我对冯校长非常了解,我就找冯校长之前的校长、教务主任、工会主席,坐下来一起听他们过去的故事,他们当年在建平怎么做的,他们当年在建平有哪些得意的事情,当年他们有什么烦恼的、开心的,有什么值得他们骄傲回顾的事情,你作为一个倾听者,作为一个倾听者慢慢你脑海当中会呈现出当年的那幅画面啊。读懂学校的老师,读懂学校老师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这个非常重要。另外就是读懂学生,今天的孩子可能跟我们青年老师当中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相近的,但实话实说有很多地方是不一样的,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孩子和孩子又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心理非常脆弱,有些孩子非常豪爽,有些孩子非常腼腆,孩子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所以我觉得读懂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实话实说,我现在走到学校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召开学生座谈会,第二是听课评课。很多学校的学生跟我讲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学校从来不开学生座谈会,我想你们学校教学管理领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到底凭什么管理、凭什么领导、凭什么来进行,不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不了解孩子心中的期盼、不了解孩子心中对教育教师的一个建议等等,我们的老师怎么成长?
    我说一句很极端的话,老师可以不听所谓专家的,可以不听教研员的,可以不听教研组长的,但是有一个人是不能不听的,就是学生,一定要听听学生的想法。我原来上两个班的课的时候,第一个班的课结束马上跟孩子聊起来,第二节课的时候马上改变调整,每堂课的提高就是这么来的,你真正走进学生、真正听取学生的话,我想老师的成长是可以期待的。
    另外课外时间最好的方式就是大量阅读,我反对网上阅读,网上阅读浅阅读的情况太多了,我主张还是读一点经典的东西,比如我刚才提到的雅斯贝尔斯讲的什么是教育,很薄的一个小册子,大哲学家谈教育小问题,谈的很到位、很深刻的,看着看着你不停的要划、不停的要想、不停的给你很多启发。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反过来讲好像讲的就是今天的事情、讲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会给你很多想法。一去看表层次的一些时尚性的东西,还不如认认真真读两三本经典的东西,这对我们的教师成长还是有利的。
    我就提这个想法,阅读,思考。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7 21:14
主持人:刚才这这位青年教师提出如何有文化底蕴的,程老师谈了他的看法,程老师崇拜的教师就是于漪,于漪老师有两句话,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所以程老师希望在座的年轻教师能够读懂学生,因为有学生才有教育。
提问:朋友们,听到红兵同志讲的,我说两句话:一句话,红兵同志专题的学术报告我们全部整理完了刊登,希望大家回到学校给你们的教师、给你们的领导,大家好好学习;第二句话,有学生才能办好学校。谢谢大家!
提问:非常好的一个报告,我们与会者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是校长,请程老师简单讲一讲校长在提高教师文化自觉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谢谢。
程红兵:我觉得校长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校长永远是教师,我觉得老师这个群体很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没有把校长当校长看,当官看,会把你当老师来期待。作为校长而言,如果你始终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教师的话就会摆正自己的心态,和老师共同教育。教师的成长不是你一个命令、一个报告、一个规章制度就把老师改变出来的,换句话说老师的改变永远是在行为当中改变的,老师的改变永远需要校长伴随,老师永远和孩子们在一起,那么校长要永远和老师在一起,我到现在就是这样,我现在上课,上课的最大好处是我们和老师遭遇共同的问题,我们研究同样的问题,我们共同解决同样的问题,我也相信任何学校都是这样,你不要以为你一个指令下去老师们马上听从你的。毛泽东早就讲过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有积极支持你的,有在中间看的,也有反对你的。关键把队伍带出来影响你能影响的老师,用你的思想、用你的实践、用你碰到的具体解决问题的案例告诉我们老师,跟我们老师一起交流,帮助老师一块成长。
    实话实说,建平中学这几年教师的成长也是非常令人可喜的。2009年上海市评选特级教师,建平中学一所学校四位老师同时评上特级教师,上海市基层学校绝无仅有。2011年上海市评选特级教师,建平中学又有四位老师同时评上特级教师,上海市基层学校也是绝无仅有。一所学校两次评选特级教师,八位老师评上特级教师,上海基层学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说到底就是你和老师一起面对我们生活当中的问题,一起思考这些问题,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的好、思考的深我们的老师就脱颖而出了。当然在很多情况下要给我们老师提供有力的帮助,给他支持,给他帮助,让他获得成功,让他获得成功之后他会影响更多的人。
    2009年评选特级教师的时候,建平中学凡申报特级教师的老师,他们的材料我全部看过了,有些材料我帮他们重新改写一遍,我亲自动笔把他们的报告改写一遍,我就要助他成功,他成功了会影响更多的人成功。通过第一轮审查浦东新区的评估之后,这些老师一个一个到我跟前跟我对话,我就是评委,让他们在我面前实习一遍、模拟考试一遍。我们老师习惯向学生提问题,很少有别人向他提问题,所以我们特级教师在评审过程当中都是有专家答辩的,在我的学校老师一个个过来答辩,答辩完以后心里有数了,四位老师评上特级教师相当于一个重磅炸弹丢到建平中学的手里了,很多教师也要评。2011年评特级教师的时候我已经离开建平中学了,建平中学的老师还来请我帮他提意见、提建议。我想下一次上海市教委仍然要评特级教师的话,我相信建平中学还有三到四位老师还可以评上特级教师。
    这就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7 21:15
主持人:我接着程老师再说几句。大家都很清楚,一个学校最大的财富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刚才程老师给我们所有提出学校今天管理的价值选择,我们很多校长往往都忘记了校长自己本身就是校长出身,一个校长继续去做教师,推动教师发展成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一个变化的主要内容是逐渐取消学校教育的行政化管理,取消它干嘛,实现学校教育的专业化管理。我想程老师用自己的管理,不仅是做教师的感觉,做管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教师。
    我也曾经在几个地方强调,校长永远不变的身份就是教师。因此我想今天由课堂文化引到了教师文化自觉,如果没有校长文化自觉教师的文化自觉也难以实现。我们期待在座的这么多名校长会跟程校长有更多的沟通的语言。还有没有问题?
提问:尊敬的程院长,我是来自深圳南山的一个校长,我非常欣赏您的报告所谈的观点,教师的文化自觉应该是一个很高的境界,那么教师文化自觉怎么来达到,为什么教师的文化不自觉,我们追其原因是教师的文化认知,文化不认知就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当然也就不会有自觉。那么如何提高他的认知,我们有两个方面的责任,一个是教师在大学里就应该有文化认知,再一个是进入到岗位以后这个岗位上文化的培训。
    请教一下程院长,在您的学校对于青年教师新到的时候有一套对他文化自觉的引导计划吗?请给我们指点一下,谢谢。
程红兵:青年教师走进学校有没有一套办法,实话实说这个办法肯定跟大家都差不多,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所有青年教师毫无例外的都要投入到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当中,我的一个主张是这样的,不要有边缘者,不要有边缘人,如果一个学校有边缘者、有边缘人的话,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对立面、反对面等等,让所有的人都参与你正在进行的工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刚才我讲到语文课程改革、英语课程改革,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毫无例外的都参与到这个课题的研究当中去,谁都是这个研究的一个成员,谁都没有例外,我觉得培养老师最好的方式就是一种行动研究或者行动培训法,在行动当中改变人,我们今天说了太多的东西,做报告你在台上讲的天花乱坠,下面老师就会想一个问题,你讲是讲的挺好,你有本事你做做看、你有本事你改改看,这就是老师的一种常态性的心理状态,他更希望看到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校长,不是天花乱坠胡说八道的校长,而是希望看到你也在干什么、你也在做什么,你做出来的东西让他信服、让他认同,他就认你,就这么简单。至于青年教师带教的方式跟其他学校没有两样,比如请师傅带教、比如组织青年教师沙龙等等,我们都在做,关键是把他纳入到我们整体当中来。谢谢!
主持人:各位,我想大家还会有问题,告诉大家,这次我们把程红兵老师请到主会场来,也把他作为整体改革组织的重要成员,今后程老师还会跟整体改革所有的代表们会有更多的交流,会有更多的对话,应该说它就是我们整体改革大家庭的,在这次会上就是我们重要的一个成员了,欢迎他加入我们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
    我们所有的资料和对话都会在网上的,会后大家可以再进行交流。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7 21:17
主持人:我接着程老师再说几句。大家都很清楚,一个学校最大的财富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刚才程老师给我们所有提出学校今天管理的价值选择,我们很多校长往往都忘记了校长自己本身就是校长出身,一个校长继续去做教师,推动教师发展成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一个变化的主要内容是逐渐取消学校教育的行政化管理,取消它干嘛,实现学校教育的专业化管理。我想程老师用自己的管理,不仅是做教师的感觉,做管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教师。
    我也曾经在几个地方强调,校长永远不变的身份就是教师。因此我想今天由课堂文化引到了教师文化自觉,如果没有校长文化自觉教师的文化自觉也难以实现。我们期待在座的这么多名校长会跟程校长有更多的沟通的语言。还有没有问题?
提问:尊敬的程院长,我是来自深圳南山的一个校长,我非常欣赏您的报告所谈的观点,教师的文化自觉应该是一个很高的境界,那么教师文化自觉怎么来达到,为什么教师的文化不自觉,我们追其原因是教师的文化认知,文化不认知就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当然也就不会有自觉。那么如何提高他的认知,我们有两个方面的责任,一个是教师在大学里就应该有文化认知,再一个是进入到岗位以后这个岗位上文化的培训。
    请教一下程院长,在您的学校对于青年教师新到的时候有一套对他文化自觉的引导计划吗?请给我们指点一下,谢谢。
程红兵:青年教师走进学校有没有一套办法,实话实说这个办法肯定跟大家都差不多,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所有青年教师毫无例外的都要投入到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当中,我的一个主张是这样的,不要有边缘者,不要有边缘人,如果一个学校有边缘者、有边缘人的话,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对立面、反对面等等,让所有的人都参与你正在进行的工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刚才我讲到语文课程改革、英语课程改革,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毫无例外的都参与到这个课题的研究当中去,谁都是这个研究的一个成员,谁都没有例外,我觉得培养老师最好的方式就是一种行动研究或者行动培训法,在行动当中改变人,我们今天说了太多的东西,做报告你在台上讲的天花乱坠,下面老师就会想一个问题,你讲是讲的挺好,你有本事你做做看、你有本事你改改看,这就是老师的一种常态性的心理状态,他更希望看到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校长,不是天花乱坠胡说八道的校长,而是希望看到你也在干什么、你也在做什么,你做出来的东西让他信服、让他认同,他就认你,就这么简单。至于青年教师带教的方式跟其他学校没有两样,比如请师傅带教、比如组织青年教师沙龙等等,我们都在做,关键是把他纳入到我们整体当中来。谢谢!
主持人:各位,我想大家还会有问题,告诉大家,这次我们把程红兵老师请到主会场来,也把他作为整体改革组织的重要成员,今后程老师还会跟整体改革所有的代表们会有更多的交流,会有更多的对话,应该说它就是我们整体改革大家庭的,在这次会上就是我们重要的一个成员了,欢迎他加入我们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
    我们所有的资料和对话都会在网上的,会后大家可以再进行交流。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7 22:00

程红兵/谭消长:语文教师应该补钙



       谭消长:程老师,你提出的这个命题很有意思,我想你是从人们身体保健的自然现象联想到语文教师的情况,很显然是打了个比方。

程红兵:不错,是这样。如今人们普遍缺钙,下至7岁儿童,上至8旬老翁,都要补钙。也不知什么原因,生活好了,营养丰富了,反而缺钙。如今的语文教师大多科班出身,堂堂大学毕业生,甚而是研究生毕业,按通常说法毫无疑问是知识分子,应该是很有作为的,然而给人的感觉并非如此,似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借用通俗的概念也可以说是缺钙,因而出不了大家。

谭消长:很有意思,语文教师缺钙,“钙”是什么?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谈到柔石有台州式的硬气,你所说的“钙”,是不是这种“硬气”。

程红兵:硬气当然是一种有“钙”的表现,我这里所说的“钙”与之有关,但并不相同。有人问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如何成为一名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回答说: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写的音乐人,最后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了。借用这个说法,要成为一名语文教育家,首先要成为一名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知识分子,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育家。

谭消长:作为语文教育家的上位概念是知识分子,什么是知识分子?人们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即为知识分子。

程红兵:这是流行的观点,然而我所见到的还有别的说法,比如华莱士就曾经幽默地说到:发现了比女人更有趣的东西的人,就是知识分子。什么是比女人更有趣的东西?知识分子有哪些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我想作为知识分子起码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素质:“知”“识”“人文关怀之心”。大学毕业意味着获取了相关学科系统的“知”,但不一定有“识”,不一定有“人文关怀之心”。

谭消长:你这是采用分合之术,将知识一分为二,然后又有综合起来的所谓“人文关怀”。

程红兵:我这里想着重谈谈知识分子的“识”,所谓“识”,我以为就是思想见识,是带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思想见识,这就是语文教师的“钙”。缺钙的人是站不起来的,萎缩,萎靡,软弱,消极。同样我们这里说的“钙”是影响一个语文教师能否站立起来并进而有所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一个语文教师有无大作为的关键所在,还是决定能否产生语文大家的关键所在。

谭消长:的确如此,大凡有成就的语文教育家都有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古代的孔子、孟子,现代的叶圣陶、于漪、钱梦龙,外国的苏霍姆林斯基都有他们独到的思想见识,这是他们成就为大家的必要条件。

程红兵: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人是思想的苇草,人是思想的冒险家,我思故我在,以我的思考、我的思想来证明我的存在。我们常常说我们教师是思想的播种者,是播撒阳光的人,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是自己心中有阳光。”

谭消长:你说的固然不错,语文教师的确需要补思想之钙,那么如何补钙呢?思想从何而来呢?

程红兵:思想从思想中来。

谭消长:(笑)使用政治概念以及贴标签的习惯用法,你这是唯心主义。

程红兵:(笑)我是语文教师,我刚才那句话里第一个“思想”是名词,第二个“思想”是名词动用,意为思考。我的意思是思想来自自身的不懈思考。

谭消长:思考这个词我们常说,其实如何思考也是个问题,站在什么位置思考,思考的角度,思考的方式、方法都有讲究。教师要学会思考。

程红兵:我想语文教师的思考,既要居高临下,也要脚踏实地。举个例子说吧,我曾见到关于长城的这样一种说法:现在有人说它像中国的庭院,而中国的庭院又像人的一张嘴。筑长城就像筑篱笆墙一样,围一圈,不过表明这是我的地盘,归我占有而已,并不曾有多少抗击匈奴抵御胡人的实际意义。这种说法很有新意,居高临下才能发现长城像庭院,居高临下才能发现庭院像嘴。再说脚踏实地,亚里山大远征军来到印度,看到前面有一群和尚在原地跺脚,大惑不解,叫人上前询问,和尚说:不论你征战到那里,你所能真正拥有的不过是脚下的这一点土地而已。这番话对我们不无启发,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教学,这是工作、创造的根本所在。

谭消长:你这是提醒大家别忘了我们的初衷。我也可以补充一个例子:克林顿一家参观游览桂林,经过“9马画山”的景点,导游说只有状元才能数出9匹马。克林顿数出4匹马,女儿数出7匹马,怎么也找不出来了,还是希拉里聪明,她说:“我们是来欣赏风景的,而不是来数马的,别忘了我们的初衷。”尼采曾经自豪地说:“为什么我比别人知道得多,为什么我是这样聪明。因为我从未思考那些不是真问题的问题。”我们常常被一些“不是真问题的问题”缠住,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尼采的话无疑给了我们许多启发。

程红兵:思想从学习中来。学习既可以是读书,也可以是读脑。现在有一种可怕的现象,语文教师不读书,被许多莫名其妙的试题耗费了许多时间,甚至连读小说的时间也没有,如此下去,教师的知识库存将会越来越少,知识结构将会越来越陈旧。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谭消长:你的观点我完全赞同,我也知道现在语文教师很少看书,甚至于连一些重要的小说也不看,学校里据说看书最多的是体育教师。要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经常读书。你刚才讲的“读脑”倒是新概念,不知是什么意思。

程红兵:所谓读脑是指听专家报告,和同行讨论,直接吸收人们脑海中的最新的东西,产生碰撞,激活大脑,激活思维,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思想的碰撞或许就能产生一个伟大的火花,一个伟大的火花就会带来一连串伟大的行动,一个创新思维会带来一连串的创造。

谭消长:今天我们的谈话也是读脑,读你脑海中的思想。

程红兵:我们是相互阅读。我想说的另一句话是思想从研究中来。皮亚杰在1965年出版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的著作中就曾指出:律师、医生、工程师都“具有一种被人尊重且值得受尊重的学问”,他们“代表着一门科学和一种技术”,大学教师也“代表着他所讲授的这门学科以及他对这门科学钻研的程度。一位中小学教师缺乏可资比较的学术声誉”。

谭消长:这是客观现实,中学教师是不如他们,特别是语文教师更是让人随意批评。人们不敢批评数理化,因为数理化很多人不懂,但语文似乎谁都懂,谁都可以指手画脚。

程红兵:皮亚杰说:“一般的理由是:别人认为,尤其坏的是,他自己也认为:学校教师无论是从技术和科学的创造性上来说,都不是一个专家,而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

谭消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程红兵:我以为是后天的。我明白你问话的含义,你的意思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正是由于传统的教育制度把教师束缚在知识传递者的位置上,广大教师脱离了科学、失去了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机会,因而缺乏应有的学术声誉,不能从中产生出杰出的研究者。其实我们教师不仅处于极为有利的研究位置,而且还拥有最佳的研究机会。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工作乃是最直接最适宜的方式。外来的研究者对实际情境的了解往往不那么深入,因此提出来的研究建议往往无法切入。教师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教室,从实验研究的角度看,教室是最佳的教育研究的实验室,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这使教师拥有了研究机会。从自然观察的角度看,任何外来研究者都会改变课堂的自然状态,如要想既达到目的,又不改变原有的气氛与状态,就只有依靠教师,教师是最理想的观察者,因为教师本来就置身于教学中,他是掌握观察方法、了解观察意图而又不改变原来课堂教学情境的最佳人选。英国教育家贝克汉姆认为,教师拥有研究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能有力地迅速地推进教学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我们要使自己站在教学研究的最前沿,努力去研究探索,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者、知识分子。

谭消长:我们教师是最佳的实验研究者,是最佳的行动研究者,这与我们所处的特定位置有关,同样是所处的位置是不是也说明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不可能在理论研究上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程红兵:语文教育理论与哲学理论有区别,语文教育理论可以通过思辩形成,可以由教育理论、课程理论的下延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对经验的逻辑抽象和提升而形成。其实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佼佼者在语文教育理论研究探讨上已经做出了可贵而有益的探索,由中学走向高校的李海林先生的《言语教育论》一书,可以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要想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那就要求我们要有批判的思想和锐气,因此我想说:思想从批判中来。要有新的思想,就要具备创新精神,要具备创新精神,就要学会否定,敢于否定,没有否定哪来的创新?

谭消长:这让我想起波普尔的著名论断:科学之所以是科学,不仅在于它的可证实性,而且还在于它的可证伪性。我们总在不断地证实,总在证明别人的观点,成为别人观点的例证,这就无法创新。我们很少有人在做证伪的工作,没有证伪,就没有创新,没有发展。我记得你曾经也做过证伪的工作,对语文名家的观点提出商榷、批评,只是现在很少看到你这方面的文章了。

程红兵:辩证法就其本质而言,是不崇拜任何东西的,在对事物作肯定的理解的同时,也包含了对事物的否定理解。马克思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怀疑一切。我国著名思想家庞朴80多岁的高龄还提出一分为三的新观点,而且言之成理,十分难能可贵。我们教师也应该具有这种精神,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否定过去已经习惯了的东西,敢于否定权威认可的东西,这样才可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当然否定权威说说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

谭消长:这是不是现在难以见到你的批评文章,特别是直接指名道姓的批评文章的原因?

程红兵:两院院士王选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到:世上有些事情非常可悲和可笑,当他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时没有人承认,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他在玩弄骗人的数字游戏;当他已经脱离第一线,55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了,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却说他是权威,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头衔。他一再告诫青年:千万别把院士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21世纪的教师不应再迷信权威和书本,应坚信,一切现存的文明都是对人类过去经验的总结,要做的是如何站在过去人的肩上向新的高度攀登。21世纪的教师将不应再迷信自己,不应再把自己的职业角色神化;要敢于批判自己,甚至敢于否定自己。

谭消长:事物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教师不可能穷尽过去和未来,他要做的就是在不断地批判自己、批判权威中创新。

程红兵:思想从创造中来。马克思在论及职业选择时,曾写过一段令人难忘的名言:“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他接着还指出,具有创造性质的职业,“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高的职业,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在我们这支队伍中的大多数人,恐怕还远未达到“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的水平,所以,重温和思考马克思的这段话,对于今天我们全面认识教师职业的价值,尤其是发现这一职业对于语文教师而言的内在生命价值,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马克思强调“独立地进行创造”的职业能给人尊严,给人以尊严的职业是与人的生命的本质和高级需要的满足直接相关的职业。独立地创造,正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本质方式,即使在生理学的层面上,生命的存在,也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并以个体独立的方式,内在地完成新陈代谢这一生命物质转换的创造过程。人的智慧的发展、精神世界的丰富更是如此,没有人可以不通过个体的经验与独立的体悟,就能完成将外在的知识、文化以及其他人的创造转化为自身的发展与成长。所以说,“独立地创造”是生命之树常青之源泉,决不是诗意的赞美,而是对生命本质的观照。同时,人的生命力也只有在创造活动中才能焕发,才能为社会做出具有不可替代性价值的贡献。职业生活,是人成年以后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生命质量,同时也造就了个体的生命质量。

谭消长:我明白:人怎样度过生命的日常方式,会决定人成为怎样的人,人要想成为有尊严的人,就应该选择富有创造性的职业,并以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

程红兵:日本有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福山先生,他曾经提出“历史终结论”,其理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终点,因为今天和将来没有足以推翻它的基本矛盾。

谭消长: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程红兵:对福山先生的观点我不敢苟同,但是我可以借用其中的一个思维方式,即矛盾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存在许多矛盾,这正说明语文教学具有长足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说明它给我们语文教师留下了非常广阔的创造发展空间。

我最后想说的是:除了“知”“识”之外,知识分子还应具有“人文关怀之心”。

今天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一方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应该具有“人文关怀之心”,他们深切地关怀国家、关怀社会,其职业体现就是许身孺子、献身教育事业。托尔斯泰认为,把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他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热爱,他将成为一位好的教师。如果教师只要有像父母亲一样对学生的热爱,他会比一个读遍所有的书,但既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可是如果教师既热爱事业,又热爱学生,他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教师。”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17 22:11
严凌君:找回语文老师的尊严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徐楠


      他执拗地要把语文教材纳入新的价值体系。他出版自己的“青春读书系列”,因为不允许语文教材“里面有虚伪,有欺骗,有大量的泥沙”。
  严凌君:找回语文老师的尊严
  2004年春节,商务印书馆新出的一套丛书,被作为“压岁书”在北京推广。它的总标题是“青春读书课”中学生系列人文读本,顾名思义,它来自一门课。
  这门课在深圳育才中学讲了5年,被深圳市南山区教委向全区推广。
  钱理群先生亲自作序。作家莫言说:“假如35年前我能读到这样一套书,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丛书的编著者、“青春读书课”的主讲老师叫严凌君,过了这个春节他就41岁了。
  敞着门的课堂
  2月,育才中学在微雨中开学了。
  走进校园,迎面一棵老榕树。从1999年至今,这里每周都会挂出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
  文学与你有约
  青春读书课敞开大门
  不分年级,来去自由
  每周给文学一小时
  悄悄滋润你的青春
  本周主题:……
  时间:……
  地点:……
  “主题”两个字的后面,曾经是“冷眼热说余秋雨”,曾经是“我们需要一场灵魂的拷问”,曾经是“看中国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曾经是“捍卫人性???文学直面社会现实”……
  “文学的真义在民间,在生活,在人本身。”严凌君选了这句话,放在他的读本扉页。
  宽大的阶梯教室,后门始终开着。严凌君不用辅助教具,也不做特别准备,进了门,“全凭一张嘴”。他要求学生:只要有任何想法,马上大声说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没有考试,每个主题的末尾是“荐书”环节,会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初中学生能听到《小王子》,听到《呼兰河传》,听到冰心、张海迪和泰戈尔。严凌君对他们说:“谁是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就是‘小王子’。当你在书中看见自己童年的身影,当你也觉得对一朵花的柔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当你不愿做一个装模作样的‘正经人’,那么,你就是小王子。”
  说这一小时是给“文学”的,或许并不准确。高中学生甚至还能听到“文革”、听到启蒙运动、听到萨特和薛定锷。严凌君对他们说:“任何一个有能力的人拒绝反思,都将使我们整个民族失去一次改进的微小的机会。灵魂的拷问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不能因为没人赞赏和跟从而放弃。要像基督那样期许别的清醒者???你们是世上的光,你们是人中的盐!”
  讲到张志新,讲到遇罗克,老师会走近学生,激动得坐到桌子上。
  商务印书馆2003年10月出版的这套丛书,就是这门课的“课文”。严凌君选了“大跃进”时期的红旗歌谣,选了王进喜的劳动号子,选了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选了崔健的中国摇滚;他选了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节选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导言,节选了联合国宪章。翻开书来,在顾准的《科学与民主》之后,紧跟着朱学勤的《愧对顾准》;与释迦牟尼《鹿野说法》并列一起的,是圣经中的耶稣《登山训众》;王小波的情书和遗嘱并列为一个篇目,严凌君在导读中说:时隔20年,激情未减。可惜天不假年。
  他毫不担心学生难以逾越这样的高度??只要依照完整的选本逐级递进上来,谁都可以直入殿堂。我们常常是“高估了老师,低估了学生”。而这个老师,坚持“敬畏青年”。
  丛书7卷14本,从初中到高中,主题词分别为:“成长”、“心智”、“文学”、“中国”、“思想”、“文化”。最后一本被定名为《人间的诗意》,有篇评论说:“好个‘诗意’二字!隐隐与《人间词话》之‘境界’异曲同工。”严凌君强调:“我个人是从构建青年学子的精神家园、关注国家的前途、未来的命运方面来定位的,而不是简单地看文章是不是漂亮。”
  育才中学每年大约有100名学生修读这门课。
  有学生说:“这是一门给你自由、教你自由的课。”
  有学生说:“在读书课堂里,我们始终被思考的痛苦充斥着。”
  有学生说:“现在我们毕业走出国门,超重的行囊里,依然塞着《青春读书课》读本。”
  当然也有学生很快就在匆忙应考中平复了读书课的波澜,还有更多学生没进过这个课堂???100人只占学校学生总数的九分之一。对于这个自称“一意孤行”的教师来说,他要抗衡的是整个一套教学系统。
  他只管自顾自地播种。
  语文之痛
  严凌君是在痛苦之中开始编选读本并撰写导读的,那是1990年代初。
  “我教语文20来年了,没有体会到做一个语文教师的尊严。”
  严凌君说:“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内容没有人文含量,没有文化含量。”
  教材里自然也不乏雄篇美文,教学实践却把它变成一个个尸体解剖的对象,“我们做的是尸检的工作。主题、中心、段落大意、写作技巧,这些纯粹技术上的分析,割断的是一个人和母语之间的血肉联系。”
  学生该怎样思考、怎样感觉,都被《教学参考》规定好了。
  这不是与人、与成长密切相关的东西,更遑论智慧的提升。
  “少、慢、差、费”成了语文教育的标签。差到什么程度?
  做了20年语文教师的严凌君说,两种学生是常见的。一种接受了12年的系统语文学习,但却仍然没有学会读书???既没有自学的兴趣,也没有读书的方向,更没有读书的方法与审美意识;另一类学生功课优秀,能够顺利考上大学???目前绝大部分是进修文科之外的专业,有可能,他们一生的人文功课,就是中学时代那几本教科书。
  在个性和人格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极少有过人文的阅读与思考,这样一批批“优秀”学子的“精神家园”何在?中学语文教育是否存在严重失职?
  面对语文教学这门“学问”,严凌君说:“我不允许里面有虚伪,有欺骗,有大量的泥沙。”
  10年前,“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指责,让他为自己的职业羞愧。
  10年后,他撰文说:“化育天下学子是读书”。
  被分成“两半”的教师
  在江西读师范大学的时候,踏踏实实上课的日子只有半年,剩下的时间都在图书馆。“可能是自小太贫乏了吧,显得特别饥渴。”
  大学毕业后严凌君成了江西吉安师范学校的一名教师。1990年,深圳育才中学校长收到他的求职简历后亲笔回信表示欢迎,严凌君相信这是一个值得托付理想的地方。
  现在,他是育才中学的高级教师,不再教授常规的语文课。1997年开始,他在两年中打了5次报告,要求开设一门实验性的文学阅读课程。开这门课享受半个教师的编制,执导文学社又有半个教师的编制,严凌君的生活就由这两个“一半”撑起来了。
  育才中学的文学社叫“春韵”,现在它位居全国中学九十九佳文学社(团)之首。“文学社的网络化,我们在全国是第一个!”网站的常客已经从育才中学本校范围扩展到港澳台甚至海外的一些大中学生,“春韵”已经登上了《大公报》的版面。严凌君的办公室就是“春韵”网站和文学社的基地,当初建站汇集了来自学校各年级的网络技术爱好者,他们每天中午就在这间屋子里,吃严老师请的盒饭。不时会有一些中学生在门前探头探脑地问:可不可以为“春韵”做点事情?
  打开电脑,聊天工具QQ的登录提示框首先蹦出来,严凌君熟练地进入,给手下的版主发消息,提醒他清理版面。
  他每天都挂在网上,在线指导学生的写作,不断发帖、回帖。他说:文学是每个人内心的需要,写作不为考试,是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网络上,他拥有数不清的学生朋友。
  他递出的卡片,是自己和春韵网站共同的名片,他还想把春韵建成语文教师应用“青春读书课”读本的网上备课平台。他自称“白衣书生”,对于个人生活只想简化。
  “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读书编书,三分之一用在网站。”全部内容如此。
  钱理群先生在“青春读书课”系列读本的序言中写道:“我知道这数百万字的分量。”严凌君说这背后是自己百倍于此的阅读量。因为读书太投入,他经常要强令自己在凌晨3点以前睡觉。“就算不为编书,生活也是这样的。”
  严凌君最大的骄傲,是有一间自己的书房,“环壁皆书,欣然自得,坐拥书斋成一品老百姓”。
  无疑,他还会继续做语文老师。
  “你看着学生们的谈吐、想法一点点发生变化,看他们今年写的东西和去年写的东西已经大不一样,你能感觉到他们在成长。这是最重要的。”
  自下而上“新语文”
  多年来,被同一种痛苦折磨着的语文教师不在少数。春韵网站上有人发帖说:“类似这样的想法我早就有了!”
  严凌君也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比如在山东青岛,语文教师王泽钊十几年前开始自编教材给学生授课。从刻钢板油印到胶印,直至一套150万字的《新语文》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他曾用两个晚上的时间给学生讲弗洛伊德;暴风雨来临时他招呼学生站到窗户边看乌云怎样翻滚,“看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有没有胡说”。他带的学生语文高考成绩突出。但在18年里,他却不得不换了4所公办学校,在最后一所学校组织的考核中因得票太低险些下岗,最后被领导“出于保护”降格使用。王泽钊愤然辞职。
  王泽钊说:“做语文老师很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他没有被评过先进,没有得到过任何荣誉,尽管学生说:“跟王老师的一年改变了我的一生。”
  相比之下,严凌君能够脱身于常规教学,专职从事编著和课程探索,他不得不提到自己的“天时地利”:不但始终得到校长的鼓励支持,更得到来自区教委的直接肯定。每个学期,“春韵”都会结一个集子,编印装帧不输于正式发行的期刊。网站的投入更是全部来自学校和教委。
  直到今天,他依然庆幸自己当初果断地跳进蛇口这只“改革开放的试管”。
  刚到这里时他参加过一次工业区的董事会选举,“那是非常明朗的民主气氛,允许发表自己的看法,充满变革的勇气”。
  严凌君的判断是:这片土地聚集了中国较早的一批理想主义者,他们是怀着梦想来到这里的。
  钱理群先生在丛书序言中向所有教育第一线的语文老师致敬,“只有他们,才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主力,如果不能保证中学语文老师自由言说的权利,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且落实到他们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的教育改革,就将如有些老师所担心的那样,仅仅成为一阵喧嚣。”
  最近的几年里,不断有争论入耳。
  涉及性描写的《尘埃落定》该不该推荐给学生?尚存史实学术争议的《隆中对》该怎样取舍?价值层面的探讨已经开始,可不等争出分晓,已有酷爱《三国演义》的中学生在高考中得了作文满分,而剑走偏锋的韩寒们,已经成为出版商追捧的对象。在这些有着强烈自我选择意识的孩子面前,语文教育像一个自说自话的老者。压力,其实悬于每一位师者的头顶。
  严凌君对身边的语文老师说,对学生也说:不能光是等待,最重要的从手底下做起来。我们似乎习惯了从上到下的变化,其实多少变化可以由我们亲手来完成。尤其是在“新语文”似乎已经隐约可见的时候。
  “发句牢骚,喝两杯黄酒??什么也改变不了。”严凌君说。该押题的继续押题,该补课的继续补课,久而久之,语文老师的生存技能怕是要和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全不相关了。到那个时候,他们反倒要成变革的阻力。
  严凌君说:“我再也不愿意回到那种没有尊严的回忆中去,我一个人脱离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算幸运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领受到这种幸运了。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