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块状结构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21 12:00
标题: 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块状结构
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块状结构潘克勤 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从师生双方活动的区间和信息交流的纬度看,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维的线状。在这种结构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占据着课堂教学主要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是客体,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单向的,教师只有输出,没有输入;学生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如图示;

传统的“讲—听”模式的课就是这种结构。

二维的环状。环状的结构,教学活动是双向进行的,师生双方各有其输入和输出的通道,能够根据对方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教与学,以实现有效的控制。如图示:

目前较流行的“问一答”式的课即是这种结构。在这种课上,由教师设计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逐个回答。好的问题,环环相套,丝丝人扣,连起来就是一条有机的锁练。但是,教师问一问,学生答一答,教师始终牵着学生的鼻子,学生始终被动地跟着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仍操纵在教师的手中。

多维的块状。如果把课堂教学作为系统来研究,按不同的层面可分若干子系统;按过程分,有教法系统、学法系统和教学反馈系统;按内容分,有认知系统、情感系统和技能操作系统;......课堂教学的块状结构,就是将这些子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形成若干个教学块,每一块本身又是一个综合性的子系统。在这个系统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占有教学活动的主要空间和时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展开多边的信息交流。如图示

从“块”的内部看,将内容有关联的认知、情感、技能诸方面的教学目标组成一个多元化的目标系统,由“学什么——怎样学——是否已学会”形成一个过程系统,由教师讲评、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构成一个反馈系统——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和学生之间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这样,整个教学活动就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多维世界。

从“块”的外部看,每一块都有其输入和输出的通道,与外界保持信息交流,使“块”与“块”之间形成结构性的联系。

    因此,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多通道的闭合回路。根据控制论的原理,系统内部必须构成闭合回路以实现有效反馈,系统又必须开放以达到有序,系统之间必须形成结构以发挥其整体功能。教学块正是体现了这些基本原理而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强有力的有效控制。例如,说明文的教学,可设计为以下三块:

随着对语文教学整体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块状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教学过程分为“粗读一—精读——研读”三块,有的提倡按学生的认知过程把课堂教学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块,人教社编著的《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把训练过程分为“理解·分析一—揣摩·运用——记忆·联想”三块,著名的特级教师张富的“四分三度教学法”把“学课”的教学过程分为“读一做一改一比”四块。凡此种种,显示了块状结构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何种结构,归根到底受着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制约,但反过来又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的块状结构,对提高课堂学的效率,至少有如下作用;

(一)有利于缩短教学时间

由于块状结构的课堂教学以“块”为单位,整体性强,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和诸多的提问所耗费的大量时间,故能够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般的讲读课文,一课时即能完成教学任务,一个单元能节省2~3个教学时。

(二)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必须处理好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那种一维的“讲一听”模式,只适合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充其量只能培养一点听的能力和记笔记的能力,不可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维的“问一答”式的环状结构,培养的是一种应答性行为,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过多的问题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的阻塞。

在块状结构里,教学过程成“块”出现,教师除在指导和评价中占有少量时间外,大部分时间可由学生自己支配,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例如,做课堂练习,可设计成这样一块,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学生查教材或资料自改练习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生互改练习题——师生共同评价练习题。如此,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三)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是着眼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还是着眼于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获取知识,是传统的教学观和现代教学观的一个根本区别。布鲁纳认为,知识是学生在求知和探究动机驱使下,通过主动选择和发现得来的,发现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发现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有重大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之外,人们更多的是通过发现来获得新知的。这就使得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甚至探险的“自主学习”活动,变得十分必要。

“自主学习”的较高阶段,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对输入信息进行有效的编码、储存、检索和加工,并能自我评价是否达标。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只有采用块状的课堂教学结构。例如,一般的课内自读课,可安排如下几块:

第一块,自我定向。根据“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等确定学习内容。

第二块,自我适应。1.学生根据已学过的阅读某类文体的有关知识和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方法和步骤。2.学生自学活动。3.自我评价。

第三块,自我调整。根据评价所反馈过来的信息,学生通过自改、互改等活动进行自我调整。

第四块,自我总结。

(四) 有利于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已成为现代教学论的核心命题之一。学习过程就是包括学习方法、程序和智力活动的总和。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注意探索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合理的学习方法。在块状的课堂教学结构里,要组织学生开展指向明确的连续的系统的“自主学习”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学习过程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活动。

例如阅读教学,学生通过一篇篇文章的具体过程的探索,就能概括出阅读一类文体的方法,还可以进一步从一类类文体的读法中,概括出文章的一般读法,“写的是什么——怎么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五) 有利于开展全员参与训练活动

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训练,没有扎实的科学的训练,一切教学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说教。在多维的块状结构里,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训练。如要进行“感情朗读”训[练,可这样来组块;教师布置朗读任务,适当进行技巧指导——学生酝酿感情——在座位上相互不受干扰地出声试读——指名二、三位同学朗读——组织全班参与评价——齐声朗读。这样安排,过程清楚,循序渐进,全班参与,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种好的形式,如果使用不当,不一定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样,块状结构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形式,如果操作不到位,也往往会流于形式而使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应该怎样正确运用块状结构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

(一)要根据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块”的量和序,并明确“块”与“块”之间的逻辑联系。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特点,一类文体有一类文体的特点,每位教师、每个班级,都有其特定的教情和学情。要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优化,形成相应的教学块,以此来确定“块”的量。图示如下:

例如,某篇课文,共需完成以下目标:

1.会读、会写、会解释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2.找出课文中表达中心的句子并说出其含义。

3.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出其作用。

4.说出文章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具体表现。

5.说出本文是怎样围绕景物有层次地写景的。

6.能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7.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根据班级的学情和教情,除生字、生词放到课外预习中解决外,对其余6个目标整合优化,又可组合为三块:目标2、目标3、目标5为一块;目标4、目标6为一块;目标7自成一块。在单位教学课时内,块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失之于碎;少至1块,就等于没有块。

然后按照学生阅读的认知规律,来安排“块”序。一般讲,阅读的感知单元(阅读的内部视线焦点)越大,从整体上理解也就越快。选人教材的课文,文章的中心都较显现,学生通过直觉思维,一般也大致能体会。因此,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来安排“块”序。这样,三个教学块的顺序就为;

第一块  整体感知——目标4、目标6

第二块  局部分析——目标2、目标3、目标5

第三块  欣赏朗读——目标?

“块”与“块”之间,要注意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以保证整体效应。常见的“块”与“块”之间的结构有三种:

1.并列式。各块之间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互不相扰,只有相承关系,没有相属关系。在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时适用。

2.层进式。各块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层与层之间是不断地加深和拓宽,如“理解——巩固——运用”。在在教学内容比较少时适用。

3.混和式。是并列式和层进式的混合。

(二) 要将每一块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情景。

教学目标是引发和组织学生智能活动的定向的依据,但教学目标要求用外显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终点学习行为,很难直接用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因此,要善于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情景,使教师能更清楚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结果,使学生更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如前例中“整体感知”块的两个目标,便可以转化为以下三个问题:

1.本文写了哪些景?请各用一、二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2.抒了什么情?也请用一、二个词语概括。

3.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要设计好每一块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

教学目标的实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去完成。因此,教师要提供学习的方法或媒体以促成学生达标。一般说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必须与内容相符,必须以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为主,还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以经常改变刺激信号,使整堂课内学生手脑口并用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连续的积极的紧张的状态下。例如前例中“整体感知”块,可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书,并适当在书上圈、点、勾、划。第二块“局部分析”,可让学生仔细读书,在书上做批注并进行小组活动。

(四) 每一块内必须做好教学评价,实现有效反馈。

所有控制系统必须有反馈通道,通过反馈来实现控制。在课堂教学中,反馈手段主要依靠教学评价,因此,是否有高质量的评价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

评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问题讨论、练习、测试等。试举练习评价为例。

《谈谈散文》(知识短文)

问题(由目标转化)小;1.什么是散文?

2.散文的种类有哪些?

评价(练习题):下列判断是否恰当,为什么?

1.我们学过的《白杨礼赞》《井冈翠竹》《故乡》都是散文。(  )

2.《松树的风格》既有记叙,又有抒情,还有议论和说明,所以它既不是抒情散文,也不是叙事散文。(  )

这样的评价题,问题虽小,但涵盖了目标,且有一定的思辨性,结论易下,理由难答。经过反馈过来的信息,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有没有真正地掌握。

对课堂教学的块状结构,我们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对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验。

(载《语文之友》1994.1)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