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李景端:余光中戏吟打油诗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5-2-21 15:12
标题: 李景端:余光中戏吟打油诗
李景端:余光中戏吟打油诗

作者:李景端



85岁的余光中先生,依然精神矍铄,自己还能开车去上班。而且思维清晰,讲话不但常带幽默,而且还喜欢比喻,听了令人很受益。比如他曾拿下象棋来比喻散文与诗歌的差别:“散文有如棋中之车,可以纵横天下。诗则有如棋中之马或炮,可以斜驰捷径,亦可越山而来。”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以一首著名的抒情诗《乡愁》闻名海内外华人世界。从2000年起,香港中文大学每3年举办“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余光中是评委,我是特邀顾问,所以连续5届,我同他都在香港一起颁奖和参与文学讲座。他是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对中华文化,不仅特别钟爱,而且有独到见解。
  如他说:“散文是一切文体之根:小说、戏剧、批评,甚至哲学、历史等等,都脱离不了散文。诗是一切文体之花,意象和音调之美能赋予一切文体以气韵:它是音乐、绘画、舞蹈、雕塑等等艺术达到高潮时呼之欲出的那种感觉。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诗,是一切艺术的入场券。”又说:“科学是忙出来的,文艺是闲出来的。科学家追求效率,艺术家追求美与理想,这是两种不同的心态。闲不是偷懒,而是让心灵从容不迫地发展,像花开那样,不能用化肥催它开。所以你必须要追求人文的价值。”上述这些比喻,都充满诗的语言。
  不过,余光中给我更深的印象,却是他独到的诗人幽默。有一次聊天,王蒙列举当下作家想一举成名的创作心态:有受过委屈的、心存报复的、鸣不平的、当社会裁判的、探窥隐私的等十多种。我夸他想得这么细致,并问他:“现在有些女作家,声称自己是用身体来写作,这又算是什么心态?”还没等王蒙回答,一旁的余光中就插话说:“这没有心态,只有体态。”一句话,众人皆笑。
  “粉丝”一词刚出现时,有些文人认为它是网络语言,并不认同。但余光中却对它作了风趣的解说。2006年在参加香港第三届“华文青年文学奖”颁奖典礼及文学讲座时,我问他对“粉丝”一词怎么看法?他笑答:“把fans译成‘粉丝’译得好。如只译作‘粉’,可能有歧义,不好,加上‘丝’,体现了有一群人,很贴切。倘若只有四五十人,那不成为‘粉丝’。同样是仰慕,‘知音’只能少数,而‘粉丝’却必须是多数。‘知音’要求在信仰、主张、观点、处世等方面,互相有充分的理解与认同;而‘粉丝’主要是崇拜,或者说是狂热的崇拜,其特征是:着迷,冲动,不理智,甚至有点歇斯底里。在主要是某个年龄段的人们中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社会活跃开放的一种表现,不要去苛求,更不应去指责。有些事情,‘附庸风雅’一下也是需要的。在众多‘粉丝’当中,说不定也会成长出几位‘知音’来。”
  2013年岁末,恰逢香港中文大学五十周年校庆、暨第五届“华文青年文学奖”颁奖典礼。大陆及港台的文人余光中、刘绍铭、王安忆、陈冠中、骆以军、毛尖、金圣华、彭镜禧和我,都受邀与会颁奖,并在文学讲座上发言。专家评委发言后,轮到在场听众提问。有位同学向余光中提问说:“您当年的名诗《乡愁》,至今许多人还都记得,有的还会背诵。如今两岸交往已很频繁,您也时常来到大陆。请问:现在您还会有‘乡愁’吗?”余光中短暂沉思后深情地回答:“当然有,每个人都会有‘乡愁’。一个人离开一个地方,不管时间长短,往往对所处过的环境,接触过的人,经历过的事,都会不经意地回想或重现。譬如说,我在台湾住久了,一旦去了别的地方,那我对台湾也会产生一种‘乡愁’。‘乡愁’,凝聚着对故土的眷恋,对故人的怀念,对往事的回眸,对人生的回味。‘乡愁’是一种情愫,也可以说是岁月的痕迹,所以,人人有‘乡愁’,长久都会有‘乡愁’。”一席话博得一阵掌声。
  余光中的“正经”诗,许多人都熟悉,而读过他“打油”诗的,恐怕就很少了。当晚主办方设宴招待获奖人、评委嘉宾、以及一些香港知名文化界人士。获奖大学生,还自编了几个节目席间助兴。因为有余光中在场,大学生特意安排了男女声组合,朗诵了《乡愁》、《灵感》、《风铃》、《等你,在雨中》、《春天,遂想起》等多首余光中脍炙人口的抒情诗。主持人问大家:“刚才都是别人朗诵余光中先生的诗,现在请他朗诵自己的诗,好不好?一阵掌声热烈附和。
  那天余光中喝了几杯酒,看来心情很好,应声走向宴会中央,用他向来惯用的语速说道:“刚才你们念的都是我的正经诗,现在我要向大家念一首我的不正经诗。”这句卖关子的话,顿时引来一片笑声,人们怀着期待眼光,想听听这位彬彬有礼的余光中先生,到底会说出什么样“不正经”的话。只见他顿了一会儿,没带稿子,就开口念道:
  如果菜单浪漫,它就会是诗歌,
  如果账单清醒,它就成了散文,
  投稿那点稿费,只不过是小费,
  食物中毒,呕吧,那只是批评。
  他念完解释说,这是他同几位文化界朋友,在台湾饭馆一起吃饭时,兴起有感而作。因为这些朋友都经常写文章投稿,面对样样上涨的物价,大家慨叹惟独文章不值钱,投稿的稿费,少的真好比给小费,有时还分文没有,白辛苦。而且,好处没得到,往往还要挨批评。这当然是饭桌上文人的牢骚话,所以说它“不正经”。不过,牢骚归牢骚,谁也没有因稿费低而不去写,这大概就是文人气质吧。
  这段简短、风趣的补白,又赢来一阵掌声。
  85岁高龄的余光中先生,依然精神矍铄,自己还能开车去上班。而且思维清晰,讲话不但常带幽默,而且还喜欢比喻,听了令人很受益。比如他曾拿下象棋来比喻散文与诗歌的差别。他说:“散文有如棋中之车,可以纵横天下。诗则有如棋中之马或炮,可以斜驰捷径,亦可越山而来。”细想想,这个比喻真的还挺有道理。
  余光中同我都是福建人,他在南京出生,我则在南京定居,交往中似乎更显亲切。我虽同他多次合影,但尚未得其签名。那天趁众人求签间隙,我也趁热闹求他签名留念。我知道,不少人得到过余光中的签名,但那天我还加码得到他夫人范我存女士的签名,这恐怕更难得吧。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