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标题: 读宋元画,画牡丹花 [打印本页]

作者: jssh365    时间: 2014-3-26 20:19
标题: 读宋元画,画牡丹花
读宋元画,画牡丹花
2014年02月16日
来源:东方早报

董之蕾喜禅嗜佛,《金刚经》《心经》都是放在手边,时时要读的。而画册画集,则几乎成了她每日的日课,是平日里最喜读的。这一方面是父亲的影响:“我小的时候,我的父亲也很用功的,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写字,从未间断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担任杂志美术编辑,常与美术界的师友相处,也拓宽了艺术眼界。喜欢的书画家,她掰着指头,一家一家数过来:黄荃的牡丹,黄公望、范宽的山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褚遂良的《倪宽赞》……这个名单还可以开得很长很长:明末的八大,清代的四王,再往下,郑板桥、吴昌硕、虚谷、任伯年……一直到当代的程



董之蕾,1953年生,海派画家,钟情花鸟。作品多次参加画展,或被选送国外展出,更多的则在报刊上登载,深受好评。现为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书与画》杂志美术编辑,亦为中国国际书画人才网学术顾问、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海墨画会会员、海上书画名家后裔联谊会会员、上海海派书画院画师、香山画院画师。
董之蕾的画室中,有花,有鸟。一开门,迎面而来的,便是一幅裱好装框的花鸟;进得门来,凑近了看,鸟既生动,花也清润,一旁题款的字学米芾。米书本奔放张扬,所谓“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调以女子特有的婉约情致,更见清秀飘逸。桌上正摊开来一幅牡丹,大体已完成。董之蕾说,她画花鸟,并非一味用传统中国画里的颜料,也掺入西方的颜料,这样一来,“颜色看起来更鲜亮,更有味道”。牡丹是富贵之花,画得团团喜庆是容易的,画得雅致却难。董之蕾说,牡丹是最不好画的,一不小心,笔下一滑,就画得俗了。但董之蕾的牡丹却气韵不凡——她素有“董牡丹”之称。她参与编辑的《书与画》杂志曾在豫园举办过多次活动,沪上不少知名书画家都来参加,董之蕾曾当众挥毫,在活动现场画就一幅牡丹,国色天香,出手不凡,引得众人一片叫好。这是因了她曾下苦功临摹大量宋元以来的古画。现在她画的花鸟,就有宋画的影子。勉力学古,自可祛俗。
谈及自己怎么画起花鸟来,董之蕾说,首先得感谢父亲董天野,“我父亲是张大千离开大陆之前收的最后一名弟子,小时候陆俨少、傅抱石、丰子恺这些名家常来家里找我父亲。他们喜欢聚到一起喝酒、画画。每人作画的手法习惯都不一样,我在旁边看着,长了不少见识”。再者,得感谢两位恩师。一位是黄幻吾先生。黄先生师承岭南画派二高,是一等一的花鸟画高手。随黄先生学画,董之蕾的花鸟技法进步很快。而另一位,则是乔木先生。乔木先生亦是沪上花鸟画名家,师承江寒汀,又学陈白阳、华新罗、任伯年,得诸家长处,尤擅画禽鸟,有“乔百鸟”之美誉。随乔先生学习,更是让董之蕾获益匪浅。这两位,都是董天野先生的好朋友。而进了上海书画出版社工作,更让她幸运地接触到一些古画真迹,得以潜心揣摩、学习宋元以来的花鸟画。有这样的经历,难怪她的作品虽富于女性特有的婉约韵致,却并不纤弱,而有大气洒脱之美。
董之蕾喜禅嗜佛,《金刚经》《心经》都是放在手边,时时要读的。而画册画集,则几乎成了她每日的日课,是平日里最喜读的。这一方面是父亲的影响:“我小的时候,我的父亲也很用功的,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写字,从未间断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担任杂志美术编辑,常与美术界的师友相处,也拓宽了艺术眼界。喜欢的书画家,她掰着指头,一家一家数过来:黄荃的牡丹,黄公望、范宽的山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褚遂良的《倪宽赞》……这个名单还可以开得很长很长:明末的八大,清代的四王,再往下,郑板桥、吴昌硕、虚谷、任伯年……一直到当代的程十发、谢稚柳等,可谓巨匠名家齐集。用董之蕾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差的东西我不读!”
摄影 徐晓林 撰文 郑诗亮
Q: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大约一千来册吧。画集画册占大
多数,佛经也有不少。
Q: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青春之歌》。
Q: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人性的弱点》。
Q: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A:有时会上网买。因为方便。

Q:您每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这不清楚。现在的书好多是人家送
来的。
Q: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水乡拾趣》。
Q:看书时候的最佳佐料是什么?
A:听听莫扎特,也听邓丽君。
Q: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比例是多少?
A:我不上网读东西的。
Q:有没有一本书,是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的?
A:宋元画的画册吧。我特别喜欢宋
人画的团扇。对我来说,读这些画册,就像是每天要做的功课。
Q:如果让您只带一本书去某个地方,您会带哪本?
A:带些抒情散文吧。







欢迎光临 《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http://jssh365.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