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0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慧园》论坛网管服务员搜辑:专供各地爱折腾‘假政绩’的正副教育局长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23:4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志兴:聪明和智慧


  2011年9月,我在重庆和当时那里的一把手见过。那时候,他正在向中国权力的巅峰前进,似乎已经看到了一线曙光。

  尽管不能这样搭配词组,我还是要说,这是个风流倜傥的官员。长相俊朗,反应机敏,谈吐文雅,举手投足间,颇有领袖气质。

  说实在话,在中国的官员中,这样的人是凤毛麟角。

  他自己,也是以一个政治家的形象来展示自己。而所有的人都知道,在中国,政治家是稀缺品。

  听说,他在重庆非常努力,办公室的灯常常彻夜长明。所以,晚上在饭桌上,我对他说了这样的话:你是我的偶像。

  当然,多少是为了找补我下午对他的不敬。

2011年重庆唱红如火如荼,图为薄熙来出席10万人红歌会

  下午是一个座谈会。一把手从北京开会回来,据说下飞机后还去视察了一个地方,风尘仆仆进的会场,很谦恭地和在座的老同志打招呼寒暄。有人很有点献媚地说,昨晚看了红歌表演,真的不错,只是有的还不够专业。一把手反应很快,立即说,不专业就对了,这才显示是群众的业余演出。

  真是聪明的回答。

  出席这个座谈会的,除了我以外,大都是体制内的官员和学者。记得有前中组部长张全景,社科院副院长朱佳木,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还有温铁军、李希光、程恩富、崔之元、苏伟、房宁等人。他们说了很多赞扬重庆的话,这也可以理解,在那个场合。

  一把手很认真地听,不时插几句风趣幽默的话。

  我是最后一个发言的,也是唯一一个说了不中听的话的。

  记得我主要说了这样几条:一是说,群众是分层次的,一部分群众因为收入增加,住上了廉租房和公租房而满意的时候,也许另一部分群众为不能畅所欲言甚至不能开口表达而不满意。

  二是说,我刚刚从美国回来,美国学者说,重庆打黑打了1000多亿财产,不知道哪里去了。

  三是说唱红。我说,我看了红歌会,很多并不能算红歌,例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小提琴协奏《花儿与少年》等,为什么要强调红歌概念呢?为什么要强调跟着毛泽东走呢?我说,现在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毛泽东是分水岭之一,左派认为毛泽东仍然是千古伟人,而右派则是完全相反的看法。因此,唱红歌的结果是使许多赞成重庆其他做法的人站到对立面去。

  一把手脸色有点不好看,因为他的脸色本来就黑,我真的没看出来,这是后来别人告诉我的。他把椅子挪动了一下,更加正面地朝向我,一脸凝重。

  但是,他只回应了我的最后一条。他说,按道理说,我应当不喜欢毛泽东,我父亲因为文革被整了十二年,我自己也坐过监狱,但是,我想来想去,中国只有走毛泽东的道路才行。

  晚上吃饭时,市委宣传部长何事忠端着酒杯来找我,说,我们知道你是好意,但是,我们不怕那些议论。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怕是不怕,但是很不满意。

  据说,当时在场的有的记者汗都出来了,而一把手则质问秘书长,这个姓周的是干什么的,谁请他来的?

  也许一把手真的不知道,重庆市委办公厅给我打电话时,说的是领导想请你到重庆来参加一个座谈会,可以主要谈党群关系。

  那个时候,重庆有意识地约请一些也许持不同看法的人来参观,希望尽可能多的人为他们说话,起码是站台。有一个较为知名的学者,一向是给人以偏右形象的,一次碰到我,悄声说,我到了重庆,那儿搞得真不错。我说,那你写篇文章?他连连摆手:那我被骂死。

  不过,他的话,倒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当有机会到重庆去时,我没有犹豫,缩短了在美国的访问,到了重庆。

  在这次座谈会上,一把手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李庄案。他说:按道理说,我不应该整李庄,我知道他是傅洋和郑小虎的人,傅洋和郑小虎是和我一起长大的。尤其是郑小虎,文革中我们住一个牢房,我个子大,吃不饱,郑小虎把自己的粮食省下来给我吃。但是,我不管这些,还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从重庆回北京后,很多人问我对那个聚光灯下的人印象如何,我一般是这样回答:这是一个想做事情的人,这是一个极聪明的人,这是一个缺少民主与法制精神的人,这是一个追求个人崇拜的人。

  看到了聪明,没有看到智慧。当然,智慧这东西,很多人是没有的。

  真的智慧,是要对历史有透彻的理解,知道哪条路是走过的不通路,因而选择更加合理的路线。不能大张旗鼓地重走错路,更不能高举着一面旗帜其实夹带了许多不属于这面旗帜的私货。

  当然,除了智慧,还有品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我在重庆时写了四篇《雾都日记》,曾经很隐晦地提到了这一点,是这么写的:

  “重庆的带头大哥们,他们为重庆人民殚精竭虑,也取得了斐然成绩,心到底怎样?是认为自己是一个为人民做事的仆人呢还是觉得自己是救世主?我说的是心而不是口,口上的话,谁都会说。

  这才是关键。”


2013年8月22日~26日济南中院第五法庭对薄熙来涉嫌贪污、受贿和滥用职权一案进行了为其5天的公开审理


  一晃,两年过去了。

  这两年里,围绕这座西南城市,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就不必多说了。

  日历翻到了2013年的8月22日。济南。

  一场大戏开演了。 主角是谁很清楚,还是一把手。他的演技如何,见仁见智。在我看来,还是印证了这个判断,聪明,缺少智慧。

  也许,最高当局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想法,就是以贪腐和滥用职权的罪名为主来审判,就是这两个罪名所涵盖的内容,也是斟酌过的。斟酌的结果,是忽略许多不容易上台面的罪行。

  但是,“聪明”的一把手从来是不甘寂寞的,也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他要占据制高点,掌握话语权。以他的聪明和口才,他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确实赢得了喝彩。

  但是静下来想,这叫做智慧吗?中国有句老话,语多必失,或者说,祸从口出,他的滔滔宏论,其中不知卖出了多少破绽。

  其实,早在去年三月两会期间,一把手在记者会上,用两个“一派胡言”回敬了那些传言,但是,明白人都知道,那些传言很多是真的,可叹的是,明白人很多。这个时候,低调一点不是更好?

  聪明的人以为可以一下子反击得手,智慧的人要多想想退路。

  这次审判的高潮出现在最后,一个“暗恋”,一个“如胶似漆”问题的性质悄悄转移到了儿女私情上。分析起来看,暗恋,是王立军承认的,如胶似漆,是一把手感受到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此说无懈可击,观众们起码看到了一把手很难被称作一个“男儿”,聪明的人会选择路径,平常时也许不会走错,但是老祖宗留下一句“慌不择路”,是适用于许多人的,慌乱时需要大智慧应对。

  一把手显然是慌了,尽管不少人认为他表现可圈可点,但是我不这么看。为了跳过眼前的水塘,他先说自己出轨,再说属下暗恋自己的太太,进而说属下和自己的太太如胶似漆。这实际上是掉进了更大的一个深渊。

  仔细分析,暗恋和如胶似漆不在一个层面上,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暗恋其他人,但是不能和其他人如胶似漆。再加上他后面说的:

  “3号楼是在市委大院里我的家,包括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等领导也没有不敲门就到我家里来,我家里又不是大杂院,实际上王立军能随便来,那实际上是他们俩的一种极特殊的关系,我烦透了。”

  难怪有网友把一张他和太太参加民族活动时戴花帽子的一张照片染成了绿帽子。这是他自己戴上的。

  这完全没有了政治家的风度,把责任推到了自己的夫人、下属和朋友身上,因为想摆脱一个麻烦,用尽心机结果陷入一个更大的麻烦。

  历史将怎样记录这样一个人?家族将怎样回忆这样一个人?朋友们将怎样评价这样一个人?

  可以说,这是小聪明制造的大问题。

  正如中纪委的一个官员所说:

  “多年来力图将自己打造成政治家的薄熙来,却以力辩自己并未涉嫌贪腐的被告角色而落幕。229页的庭审实录证明,过于注重仪表和谈吐的薄熙来,展现于世人的最后定位:既不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也不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悲剧英雄。”

  某位一把手的老友,看过庭审后这样评价:作为一个具有贾宝玉或者哈姆雷特的内在性格和气质的人物,却硬要扮演毛泽东或者凯撒大帝的角色,怎么能不演出一场既可悲又可笑之闹剧呢?

  这两段评论,都是中肯的。

  这次庭审,堪称世纪审判。不只是说开创性以及被告人的级别影响力,还有复杂性。被告人的罪状未能全面展现,贪腐和滥用职权中夹杂着意识形态的因素,严肃审判中又添加了一抹桃色,在庭审之前之中和之后,被告人的反对者和支持者都很坚定,等等。

  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主角的面目更加清晰了,原来的面纱已经褪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23:43:20 | 只看该作者
章立凡:薄熙来不仅是个好演员


  “薄案”开审的消息传出后,不断有媒体问我对此案的预期。我说:以我对薄熙来性格的分析,本案最大的悬念,将是他会否当庭否认控罪。果不其然,济南中院首日庭审印证了我的猜想:已成阶下囚的薄熙来当庭翻供,不卑不亢败中求胜,将自己塑造成一位“失败的英雄”,令公众刮目相看。

  性格决定命运,官方宣传中一再强调他“六亲不认”的桀骜个性,结果一语成谶。惊人之举的背后,既有革命教育造就的英雄情结,也展现了红色家族的传统政治谋略。当年红卫兵高干子女中,就流传一则信条:“政治斗争无诚实可言”。在这场法庭戏中,教育背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薄熙来上大学读世界史,没多久便转行改读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两个专业影响到他一生的成败。

  这位红二代“帅哥”与官场上多数怕记者的官僚不同,很懂得运用媒体经营自己的公众形象,彰显治下的政绩,造势的成功,一度使其成为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薄熙来学习历史不到位,或许导致了他后来的挫败:一是他在主政重庆期间“唱红打黑”,操弄民粹极左为“文革”招魂,违背了历史潮流;二是他为问鼎最高权力,以超越法律的铁腕开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权斗手法激起了“官愤”,犯了树敌太多的官场权谋大忌。

  但薄熙来毕竟是念过历史专业的政治二代,身为中国毛左的旗帜性人物,他深知这场审判将是自己在历史舞台上的谢幕演出。如果遵守协议认罪,无论刑期长短,都意味着政治生命的死亡,与杀死其本人差别不大。为此有必要作最后一搏,树立自己的历史地位。新闻专业素养和政坛作秀技巧,令他能够抓住全球媒体聚焦最后机会,娴熟地为自己翻盘。

  后毛泽东时代的权力斗争,一般不采取你死我活、家破人亡的毛氏斗争方式;给对手留命,也是给自己和家人留后路。从审判江青、林彪集团到审判陈希同、陈良宇、薄熙来,其共同点是剥夺自由不取性命,以肃清政治影响力为限。其异同点则有二:一是整肃陈希同、陈良宇虽有权斗背景,但并非最高权力之争,采取经济控罪方式足以结束其政治生命;二是同为争夺最高权力之争,对四人帮和林彪集团直接采用政治控罪,而处置薄熙来则采用了对付二陈的手法,以经济控罪取代政治控罪。

  控方的优柔和轻信,导致了庭审的戏剧性逆转,不仅重创了早已备受争议的司法公正,新领导反贪腐决心的高调宣传也将大打折扣,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前途未卜。薄熙来的谢幕演出,如同给台前幕后的支持者们打了鸡血,不仅进一步撕裂了社会,或许还有机会继续撕裂高层,引发新一轮的权力斗争。无论最终是否按预定方案宣判,此案对未来历史进程的影响将十分深远。

  好演员要死在舞台上,薄熙来不仅是个好演员,还是个狠角色。尽管不赞成他的政治路线,但在鉴赏演技的层面,我也算个“薄粉”……

  2013年8月22日北京风雨读书楼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源: FT中文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23:46:42 | 只看该作者
周志兴:薄熙来去了,还会来吗?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薄熙来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这个决定,让我们看到了执政党的决心,也看到了希望。

  一个曾经信心满满准备入常的官员,眼看进不了班子,要进班房了,一颗政坛明星陨落了。

  对于重庆,对于官场,薄熙来,来过,现在去了。去了他该去的地方。

  说实在的,很可惜。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到重庆,和薄熙来有过近距离的接触,据我的观察,这是个极有斗志也是极聪明的人,和许多官员不同的是,他还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有创新精神,口才也好,风度翩翩。在官场上,这是一个相当另类的人。

  回北京以后,曾经有不少人问对薄的印象如何?我回答是三点:一是这是个想做事情的人;二是这个人对于个人崇拜相当推崇;三是缺少民主和法制精神。我也写了四篇雾都日记发表在共识网上,文章发表后,有人批评我,说把重庆肯定得太多了,还有人批评我,没有全面写出重庆的精气神。但是,我当时是从两面来看重庆的,现在重读这几篇文章,我还是认为能够站得住。

  薄熙来去了,还能再来吗?

  社会上有不少薄的拥趸,认为薄还有可能东山再起,我认为没有这个可能了。从他犯下的种种错误乃至罪过,加上他的年龄和目前世界和全国范围内的政治环境,他没有可能再来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牢狱生活,能够放平心态,在有生之年能够有一个好的身体度过余生,已经相当不易了。

  但是,在现在这种土壤里,薄熙来一定还会再长出来!

  这两个说法不矛盾,薄熙来不能来,其他各种“熙来”却随时可能再来。

  我们可以看看薄熙来是怎么来的。

  我接触过一些熟识薄的人,可以简单勾勒一张肖像:薄上中学时,据说比较低调,活跃程度远不如他的哥哥和弟弟;上了大学,依然是个比较本分的大学生,就是身居高位后,对他的同学们还是讲交情的。其实他的变化,是当了一把手之后,不管是大连还是辽宁。问题发展到顶峰是在重庆,又是政治局委员,又是一方诸侯,起码当地没有可以制约他的力量,以至于他忘乎所以,恣意妄为。

  不受制约的权力造成的伤害,实际上也一定波及权力持有人自己。尽管他可能风光一时,但是,也许就是一步步走向失败,走向灭亡。

  薄只是一个标本,像他一样的人在官场上并不少见。原因不在于人的素质,而在于制度。像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种子、土壤、阳光雨露和养分、灭虫一样,人的成长也离不开各种条件,在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下,有些东西是被忽略的。例如,我们的官员任免体制,基本上是由上而下的,官员只要对任命自己的上级负责,这样,他就不会十分顾忌老百姓的反映,甚至不会顾忌自己同僚的反映。在这样一个执政党地位无比之高的国家,官员的权力一定是无比之大,加上缺少媒体监督,缺少人大代表的监督,能不出问题吗?

  就像一棵树苗,阳光雨露各种养分都堆上来,唯独没有捉虫子的手段,那棵树就看运气了,侥幸没遇到虫子,它就茁长挺拔,万一遇到虫害或者自己生了病,那就只能倒下,倒下的时候,也许还会砸坏了其他的树木。

  如是不解决这个问题,薄熙来这样的官员,一定还会来。

  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在目前总的权力结构不能改变的前提下,要对官员管理体制作相应的改造,从任命、监督到罢免,要有切实可行的办法。例如,官员的财产公布问题,能不能从新提拔的官员开始实施?例如,能不能更加充分利用网络的监督力量,等等。

  执政党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但是,官员的倒下却简单的多,薄熙来的教训,应当牢记。

  薄已去,希望后无来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3 00:54 , Processed in 0.15574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