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谢云:世界从此,恢复感觉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21:1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从此,恢复感觉
——关于电影《撕裂的末日》
喜悦、忧郁,悲伤,痛苦,仇恨,愤怒,绝望……这些常常被视为“小清新”的情绪,能否从体内剔除?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每天注射一针“波西安”,就能让我们免受悲痛的磨折,摆脱忧郁的纠缠,消弥仇恨的壕沟,让我们没有欣悦、悲伤、痛苦,没有羡慕、嫉妒、愤怒……当然,也就没有一切的爱恋、哀怨、纠结和痴缠。
在电影《撕裂的末日》里,便是如此。
很显然,这是一部科幻片。背景在不远的将来,虚拟的世界利比亚——因“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大量动用核武器,人类文明遭到浩劫;战争结束后,一个叫“耶和华”的政府组织,把战争、犯罪等问题,都归咎于人的情感——因为人有情感,所以有爱憎;有爱憎,所以有仇恨、嫉妒、痛苦、报复、犯罪乃至杀戮、战争。组织的最高领袖“神父”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消灭人的情感。他们发明了波西安,只要每天注射一针,就能有效控制和泯灭情感,最终,所有人都不再拥有感情。
当情感成为罪,所有情感都被视为“小清新”,所有有情感的人,都被视为反叛,被镇压、被剿杀。在那里,人们每天都要注射波西安,以压抑人性的感觉和情绪,维持社会的秩序和安全。在那里,人们不得私藏任何可能引起人类情感的物品——书籍、绘画、音乐,甚至包括相册、物件,那些被评为EC-10级的,都将被搜缴、被销毁。而私藏者,将被逮捕,被送到“毁灭堂”,以“情感罪犯”之名处以火刑——负责执行这些任务的,是一批机器人一般的特殊警察。其中最优秀的,被称为“教士”,他们既有高超的战斗力,也有强烈的第六感,能准确判定谁是小清新,准确搜出哪里藏着艺术品。
所有情绪波动被控制后,那个世界,成了貌似干净的美丽新世界:客观、理性、冷静。只不过,所有人都只是行尸走肉,麻木茫然——灰白黑的衣服,没有表情的脸庞,程式化的口号,同质感的行为,盲目而愚蠢的信仰仪式;人们用同样的东西,过同样的生活:木讷地行走,呆滞地打招呼,没有娱乐,没有音乐和艺术,只有灰色的建筑,冰冷的世界,空茫的心灵……除了纪律和服从,除了对组织和神父的盲目忠诚,他们的情感趋于零度,人所应有的天性,生趣,鲜活,都逐渐失去。
不过,人性可能被压抑,却永不会消解,情感可能被控制,却永不会泯灭。就像那段子所说的:不在放纵中变坏,就在压抑中变态——尽管影片一开始,就是残酷的镇压,疯狂的屠杀,严密的监控,但随着影片展开,我们看到,一直有坚定的反叛者,始终拒绝服药,始终与“组织”对抗。而到影片最后,取得最终胜利的,不是那冷酷的统治者,而是那些坚决反抗的勇士。
这一切,都与培斯顿有关。作为组织里最高等级的教士,他技术超群,功夫一流,精熟于“枪战空手道”,是“打不败的人”。他负责镇压“情感罪犯”,摧毁“任何能够引起人类感情波动的物品”。影片一开始,他就杀死了那么多反叛者,因为他们不愿抛弃自己的感情;他命令手下烧掉《蒙娜丽莎》真品,因为那会引发人的情感;他杀死了自己的搭档,因为他私藏并阅读违禁书籍——叶芝的诗歌。而在四年前,培斯顿曾眼睁睁看着妻子因情感罪而被人从他面前抓走,他却没有任何反抗和行动;当她被处以焚化,他也“一点感觉都没有”。多年以来,他就像机器人一般活着,冷酷,僵硬,凶狠,无情。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坚持注射波西安。
搭档被他处决前说的话,扰乱了他的心——他对搭档说抱歉,搭档说他根本不明白抱歉的涵义,因为那是他从没有过的感觉。当夜他失眠了。第二天一早,他在恍惚中,不小心打碎了应该按时注射的药剂,想去补领,却因“恐怖活动”而影响。他没能及时服药,第一次感觉到情绪的波动。紧接着,在抓捕情感罪犯玛丽时,他问玛丽:“谁是你的朋友?”玛丽讽刺他根本不知道“朋友”的意思。玛丽甚至说他活着只是“为了延续生存而生存”,毫无意义。他在玛丽满屋的艺术品中,发现了一台电唱机。他第一次听到了贝多芬的《命运》。他确凿感知到自己情感的存在。
一直以来的盲目坚信,因此开始动摇。他偷偷地、坚决地停止服药,他渐渐有了正常人的感觉。这似乎是不坏的感觉,他喜欢的感觉。当他撕开一直蒙在窗上的窗花纸,看到雨后初晴、彩虹隐现的动人画面,他为那奇妙动人的景象痴迷、陶醉。他开始像他的搭档那样,私藏收缴的东西:贝多芬的交响乐,玛丽的红发带。后来,为了救一条小狗,他甚至杀掉了一堆警察。在抓捕情感罪犯的现场,他甚至想方设法让反叛者逃走。最后,他从虔信者变成异教徒,从忠实走狗,变成彻底的反叛者——他加入到反叛者的阵营,成为最勇敢、最坚决的一个。他设计杀掉了“神父”,与反叛者一起,摧毁了生产波西安的工厂,推翻了“耶和华”的独裁统治。
世界从此,恢复感觉——培斯顿的一次恍惚,一丝情感悸动,造就了反抗体制的孤胆英雄。这是典型的好莱坞模式,个人英雄主义套路:因种种原因,英雄的潜能被蒙蔽,然后在特定的时刻和场景,热情被唤醒,潜能被激发,最终走向彻底的反抗——影片开头,他告诉搭档将要负出惨痛的代价时,搭档坚定地说:“我很乐意付出。”影片末尾,“神父”说:“我是有生命的,活生生的,有呼吸,有情感,你真的下得了手吗?”培斯顿像当初的搭档一样,坚定地说:“我很乐意承受。”
在花哨的打斗和炫目的特技背后,影片探讨的,其实是情感的原罪,以及对情感功能丧失的担忧——无论是奥威尔的《1984》,还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在关于人类未来的想象中,除环境破坏、大战爆发外,最可怕的,就是情感的缺失。在《黑客帝国》里,人类特有的情感,居然成了电脑中由“0”和“1”构建的程序指令,这种猜测虽然悲观,但并非没有道理。就像人类尾巴的退化,情感的未来,一如过往的和平,现在的自由,不仅奢侈、稀缺,而且有沦丧的危险。
所以,这其实是一部关乎人性救赎的影片。培斯顿不仅在拯救人类,也在为自己的人性生存而抗争。叶芝的诗集,贝多芬的交响乐,聪明伶俐的小狗,玛丽用过的发带,这些隐喻,虽然老套,古旧,仍让人激动,伤感。尽管感情的原罪在于,它可能引发战争,带来灾难,但如利比亚那样,以牺牲感情的波涛起伏,而试图控制甚至扼杀感情的存在,既不明智,也不可能。感情确实会让人痛苦,绝望,但它也会给人以美好和幸福。正如失败和成功的关联,痛苦和绝望,往往是通往美好和幸福之路的必然风景。很多时候,痛苦和绝望,甚至可能转化为美好和幸福。
人是群居动物,人的全部生活,不过是与他人建立或亲或疏的关系。而情感,正是这种关系的体现。只是,人类总爱走极端——疯狂的情感的确会带来争端和战争,而当大家恐惧于争端和战争时,便疯狂地想以理性消灭情感。这无异于想让人只保留手背,而不存在手心。
有时觉得,人活着,不过就是为了那时时刻刻的感觉——感觉气候的冷暖,鲜花的明艳,食物的美味,爱情的甜蜜,由此而感觉情意的浓淡,内心的丰盈,自身的价值,存在的意义——只有敏锐地感觉到这些,我们的呼吸才会有意义和价值,才不会刻板冷硬,行尸走肉。就像培斯顿,在没有感觉前,他那么机械冷漠地面对妻子和朋友的死亡,而在感受到“体验”的奇妙后,他就像吸毒上瘾的人一样,沉迷于感觉世界,再不愿回到过去枯索、僵化的生活。
这样看,电影并非无厘头的虚拟,并非毫无意味的消解。现实中的很多人,没有被注射波西安,却也无法在平凡的细节中,或微妙的瞬间里,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与绚丽。他们早已形似槁木,心如止水,所谓的生活,不过是习惯推动下的不断重复,不断僵化。他们就像沉睡前的培斯顿,麻木,迟钝,压根儿没法理解生命、恩情、温暖,无法理解人性、文艺、善美,当然,更没法理解叶芝的《心愿》:
可我一贫如洗,唯剩心愿,
无法将那锦缎呈献你的面前。
我只能把心愿铺在你的脚下,
踩踏吧,请你轻轻踩踏我的梦幻。

玛丽被捕时,曾与培斯顿讨论活着的意义,情感的价值。玛丽说,她活着就是要“去感受”。“情感如同呼吸一样重要,”玛丽说:“没有了它——没有了爱,没有了愤怒,没有了悲伤,呼吸就变得像钟摆一样毫无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02:1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1 08:34 , Processed in 0.08630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