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字课、书法课的是是非非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13:0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字课、书法课的是是非非
——兼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林毓民
㈠问题的提出
汉字书写,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毛笔书写艺术、毛笔实用书写、硬笔书写艺术、硬笔实用书写,分别称为书法(毛笔书法或软笔书法)、毛笔字、硬笔书法和写字。作为学校汉字书写课程名称的是书法和写字。在高等学校称书法课,在中小学称写字课。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1990年、1998年、2002年先后下发的有关中小学汉字书写的文件,都是采用“写字教学”、“写字课”的提法。
这就是近二十余年我国汉字书写课程的一些基本状况。以上种种说法也是人们经过较长时期逐渐形成的共识,其中有的是约定俗成的,有的是由上级部门提出后渐渐被社会和广大群众最终认可的。
然而,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却突然采用“书法教育”的提法,而且明确指出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应安排1课时“书法课”,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让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一下“写字”、“书法”等概念产生和演变的过程。

㈡书、书法
我国先民创造汉字,最初只为实用。书写汉字是种实用技能。6000年前的原始汉字即具有相当的艺术性,发展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汉字,被公认为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滥觞。“汉字书写艺术”产生了,但与作为技能的“汉字实用书写”共用一个名称:“书”。
据《周礼》记载,西周的儿童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称为“六艺”。艺,指技能;书,是书写,与“射”(射箭)、“御”(驾驭车马)等都是实用技能。
东汉末年,“汉字书写艺术”已经开始脱离实用而成为独立的艺术,可是与“汉字实用书写”共用一个名称“书”的状况仍未改变。“书法”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但是仍指汉字书字,即汉字书写的方法,至于用“书法”表达“汉字书写艺术”的概念,则始于清末,因为“汉字实用书写”并没有产生新的名称,因此,“书法”和“书”一样,依然用来表达“汉字书写艺术”和“汉字实用书写”这两个概念。

㈢书法课、毛笔字、写字课
新中国成立前后,小学生普遍用毛笔写字,许多地方的小学设置有“书法课”,教写“毛笔字”(主要是大字),虽然小学生能达到一定艺术水平的是少数,但所临字帖是颜、柳、欧、赵,称“书法课”,还是名实相符的。这与画得再难看上的课仍称“美术课”、唱得再难听上的课也叫“音乐课”一样,字写得不好,只是“初级阶段”,上的课还是“书法课”。
五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大发展、文化大普及,社会上扫盲运动轰轰烈烈,教育顺应形势,
便将“书法”直译为白话“写字”,“书法课”就改称“写字课”。这个时期,除作文必须用毛笔抄写,其他学科作业都用硬笔(主要是钢笔)书写了。“写字课”也渐渐削减毛笔字的分量,硬笔字的习练得以不断加强。这种情况延续到七、八十年代之交,毛笔字最终退出实用领域,也基本退出写字课堂。同时,社会上却勃然兴起“毛笔书法热”。“书法”一词渐被“毛笔书法艺术”所独占。1978年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书法”的解释便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其中后一句是“书法”的狭义,前一句是“书法”的广义,包含其他民族的文字书写艺术。西方在15世纪前也有书法,但后来失传了,只剩下中国书法传承至今。而在我国民间口语中,“毛笔字”倒是个更大的概念,既包含毛笔实用书写,又包含毛笔书写艺术的“书法”。
㈣硬笔书法、写字
紧接着“毛笔书法热”,八十年代初,全国又掀起了更加广泛的钢笔(后称硬笔)字书写的热潮。
1986年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表明一个年轻的新兴艺术品种——“硬笔书法”诞生了。硬笔书写艺术从“硬笔实用书写”中挣脱出来,登上全国大雅之堂。1996,年中国书协设立了硬笔书法委员会,正式接纳了“硬笔书法”,作为整个书法体系的一个门类。从此,“书法”应包含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遗憾的是,至今,《现代汉语词典》的“书法”词条仍未作修改,也未增设“硬笔书法”词条。
硬笔书法兴起之后,“写字”一词便渐渐变成特指“硬笔实用书写”,这是狭义。但是,在民间口语中,“写字”同“书”、“书法”一样,是个大概念,不仅指硬笔实用书写,也包含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和毛笔字。
“书法就是写字,写字就是书法”,“用书法称别人,是敬词;用写字说自己,是谦词”,这就是普通百姓生活中的说法。

㈤写字课改称书法课的时代背景
词语表达概念的情况是复杂的。一个词可以表达一个或几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概念可以由一个或几个不同的词表达。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们认识的发展而变化,表达概念的词语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每次变化都有一定的背景,2011年教育部将“写字课”重又改称“书法课”,有什么背景呢?
1,近年来,国人的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出现“书写危机”,人们常用“惨不忍睹”、“不堪入目”来形容大中小学生的书写状况。学校重视应试教育,忽视写字教学,“书法教育”基本上已淡出中小学教育,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不少有识之士年年呼吁:国家要重视普及书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2,日、韩非常重视中小学汉字书写教育。书法在日本称书道,在韩国称书艺,都有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其书艺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3,2009年9月30日,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目前,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关于汉字书写课程的名称不统一,概念混乱,定位不清,有的称写字,有的称书法,2010年湖北下发的有关通知,要求大中小学开设写字课,而通知行文中,有“写字(书法)”的表述,让人费解。

㈥《意见》改用“书法教育”“书法课”是对两会提案的回应,也是对此前教育部有关文件内容的重申。
两会提案关于加强青少年写字教育、普及书法教育、拯救汉字书写危机的意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理应做出积极回应,提出有关政策规定,加以认真贯彻落实。
其实,《意见》所提到的内容,在此前教育部有关文件中,基本上都已涉及,《意见》不过是再次重申。如《意见》中所说“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高年级“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三年级开始……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等等,在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有清楚的表述,行文、词句也大体一致。《意见》与此前文件不同的最突出的一点是“书法”一词的出现。
中小学教育有十多门课程,能惊动国家两会关注、讨论,提交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特别重视的,唯有“汉字书写”(实用书写和书写艺术),至今也唯有这一次。
如果与使用部分汉字的日本相比,我们这次的“动静”只可看作是迟到的一步。“在日本,书法又称书道,它的大普及、大开展得益于中小学教育的坚实基础,书法课程的开设,被日本政府写入《宪法》。……日本书法的一个成功:提升国民的文明素质。”(《写字》2008年第2期,季耀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意见》的下达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汉字书写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想想两会,比比日本,别忘记两年前“申遗”成功给世界的承诺,回忆一下陈云同志关于“小学要重视毛笔字训练”的指示,我们对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还会认为是“操之过急”、“为时过早”、“不从实际出发”、“不符合时代要求”吗?
㈦为“写字课”、“书法课”正名:二者都是广义
中国自古讲究正名,凡事要名正言顺。家长给孩子取名字就特别慎重,幼儿时可能随便些,叫“石头”、“铁蛋”什么的,但长大上学一定要取个讲究的学名,如“永刚”、“志宏”之类。
汉字书写课程,原称“书法课”,五十年代后期改称“写字课”,如今又要改称“书法课”,两次改变名称,都各自有其背景、缘由,都不是一个人一拍脑袋就决定的事。可是,《意见》重称“书法课”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质疑、责难,甚至讥讽呢?
笔者是普通的退休教师,是个老牌的铁杆写字派(姑且把热爱写字事业者称为写字派),多年来形成了关于写字、书法二词的狭义概念,对《意见》未作任何解释说明的情况下,突然改称“书法课”也很不理解,忧心上级重视了“写字艺术的书法”,会忽视“实用书写的写字”,写字水平下滑如何能够阻止?但是,仔细想想,改称“书法课”的后果真会那么严重吗?“写字课”名称用了这么多年,写字水平为何下滑日甚?看来下滑另有复杂的原因,仅仅改个名称,既不能阻止下滑,也不至于加速下滑!
其实,“写字课”,“书法课”是一回事,两个名称也许各有利弊,正如“石头”通俗亲切,而欠文雅庄重,“志宏”文雅庄重而欠通俗亲切。称“写字”,白话易懂;称“书法”古雅斯文,尊重传统。河南梆子戏改称“豫剧”也是这个道理。
原来,“写字课”“书法课”用的都是广义。写字派人士却当作了狭义,他们可以把这“写字”“书法”这两个概念分析得清清楚楚。写字是实用,书法是艺术,二者的目的、性质、用途、特点等都不相同,泾渭分明。在大赛活动中“写字”“书法”用的是狭义,对参赛作品艺术水平的区分极严极细,艺术水平高的“书法”作品,理当评高奖;艺术含量低的“写字”作品,自然会评低奖或评不上奖。
但是,“写字”“书法”二词,用于中小学汉字书写课程的名称,则是用其广义。学生们在学习汉字书写过程中,水平参差不齐,随时有升降流动,称“写字”还是称“书法”不易说清,也无需说清。正如张文海老师所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类似的情形还有,目前使用的写字教材,其中硬笔、毛笔范字都是艺术水平较高的书法作品;《写字》杂志、“写字论坛”中发表的“书法”作品,和谈论“书法艺术”的文章,不在少数;《青少年书法报》、《书法报·硬笔书法》中发表的实用书写的“写字”作品,和谈论写字教学经验的文章更为多见。
另外,小学一二年级是启蒙阶段,小学生有效注意时间短,如课堂上教学环节单一,容易感觉枯燥,产生厌倦情绪。语文课上,识字、写字、阅读、写话等教学环节是结合进行的,因此,《意见》没有规定一二年级专门开设作文课,也没有规定开设写字课或书法课。

㈧给汉字书写(实用书写和书写艺术)以应有的地位:“听、说、读、写、文”与“书、音、美”
1,汉字实用书写。1905年废除科举制后,我国对汉字书写的重视程度渐渐减弱。“五四”时期提出“提倡拉丁化,打倒方块字”的口号,认为汉字繁难,是封建主义的附庸物,主张废除汉字,代之以拉丁化的拼音新文字。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也提出了“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主张。1954年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开始着手改革汉字的准备工作,后由于有人著文坚决抵制,中央才于1958年将“文字改革”调整为汉字规范化工作和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与推广普通话。直到1985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才正式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然而,根据2011年“光明网”的问卷调查,目前竟然仍有9.85%的人认为“应该拼音化”!
在改革汉字呼声甚高的年代,在汉字生死存亡前景岌岌可危的形势下,汉字书写怎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地位?反映在语文教学中,便是重视拼音、识字教学,重视阅读、写作教学,轻视汉字书写教学。八十年代在全国推行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学经验,就是一个典型。至今,识字教学仍然主要依靠注音,学习7周汉语拼音后,才开始识字,而对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等书写技能的教学、习练,得不到重视和时间的保证。在“听、说、读、写(指写作)”四大语文能力中,把汉字书写能力排除在外。写字教学的地位,不但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之下,也在识字教学、拼音教学之下。尽管郭沫若先生于1962年已对中小学生提出过把字写好的要求,陈云同志生前也有过关于小学生应重视写字的指示,但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指示的官员、校长和老师,实在为数不多,他们思想上还存在“汉字繁难落后”观念的影响,更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力冲击,汉字书写教育很难得到重视。许多学校没有开设汉字书写课,开设了的大多也是形同虚设。因此,渐渐造成今日汉字书写“惨不忍睹”的面貌和每况愈下的“危机”。
现代最新科研成果表明,汉字是科学、易学、智能型、国际性的优秀文字。习练汉字不仅为了信息交流,而且可以开发智力,增强记忆,健脑健身,陶冶情操,具有提升文化素养、品格性情、审美能力的作用。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汉字初学阶段比较难,最难就难在初学500个基础字,认识、理解、记忆、书写都困难,“学到1000字以上,汉字所具有的许多优越性中的容易学的特点就明显表现出来”。因此,全国人大、国家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足够的理由通过政策规定,严格要求各级学校对汉字书写教育务必给予充分重视。笔者以为,应给予汉字书写以应有的地位,至少不能低于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在主要的语文能力中,汉字书写能力应有一席之地,可改称“听、说、读、写、文”,让“写”改指汉字书写能力,增加一个“文”,用来指称“作文(写作)能力”。
2,汉字书写艺术。与汉字实用书写相比,汉字书写艺术的“书法”,目前的地位、处境更是尴尬可怜!“硬笔书法”虽然于1996年被中国书协正式接纳,成为书法的一个门类,然而至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仍未设“硬笔书法”词条,而毛笔书法在古代确曾有过辉煌,地位很高,在“诗书画”中位居“画”之上,可是到了现代、当代,则大为失落,其地位已经一落千丈了。
二十世纪初,西风东渐,在西方的思想、文化、艺术的冲击影响下,中国书法艺术的地位坍塌了,这是由于西方艺术中根本没有“书法”。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方块字”的口号声中,自然不会给书法以应有的地位。虽然有蔡元培等有识之士明确肯定了书法的艺术地位和价值,但有更多的人只看到书法的实用价值,而不承认书法是艺术。郑振铎(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便是否认书法艺术价值的代表人物。解放后,国家就没有把书法当作一门艺术看待。至今,《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艺术”词条,包含的各类艺术只提到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9种,却没有书法的位置,而“书法”词条中,却又明明白白地称其为艺术,其处境何其尴尬可怜!新中国建国之初,美协、音协、作协等不久便宣告成立,而书协的成立拖延至32年后的1981年,真是不可思议!
毛笔书法渐渐退出实用领域,遭到冷遇、边缘化,最终淡出中小学的课堂。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和根。书法博大精深,充满了辩证法。中国书法申遗成功表明世界对中国这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珍视和认同,我们有责任重新认识书法艺术,认真保护、传承、宏扬它。现代的一些大学生被人们称为“有知识、没文化”,就是指缺乏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
书法教育,是传统美育的基础。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担任美育教育任务的是音乐课、美术课和语文课中的文学作品教学,却将书法晾在一边。书法与音乐、美术相比,是最能够代表中国,象征中国的艺术,古代读书人最基本的审美训练,就是从习练书法开始。因此,我们应以中国书法申遗成功为契机,恢复书法艺术应有的地位,在中小学艺术课中,书法课至少与音乐课、美术课平起平坐。
有人说,书法是艺术,是少数人的事情,平常人不必尝试。作为中国的中小学生,还是应该学习书法艺术的,“书、音、美”和语文课中的文学作品教学都是承担美育教育任务的“艺术课”,都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学唱歌、画画,不一定就要当歌唱家、美术家;不想当诗人、小说家,也应该学习语文课本中的诗歌、小说。
对书法课也应作如是观:学书法不一定就要当书法家;不想当书法家也应该上好书法课。

㈨提高认识、区别阶段、互相支持、重在普及
1,“本是同根生”
我国先民为了实用,“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张怀瓘《书断》)这种方块型汉字本身就具有一种建筑美。创造、书写汉字,同时也萌发了书法艺术。汉字实用书写与汉字书写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连体关系。只是后者在发展中增加了更多的艺术含量。
两者在艺术含量方面是有明显区别的,因而成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重在实用价值,后者重在艺术价值。但在书写目的、作用方面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古代著名的书法艺术精品,大多是实用的产物。《兰亭序》便是一篇文章的草稿。许多书法精品就是日常应用的书信、便条。汉字实用书写要求“规范、端正、整洁”,要求平稳、匀称、和谐,这也是一种美,叫图案美,可以说也是有一定艺术含量的。
刘炳森先生曾说:“书法教育的初级阶段则是写字教育,这个阶段是在小学时期。”这就是通常说的“写字是书法的初期阶段,书法是写字的高级阶段。”既然今后统称“书法课”,那么,“实用书写教育”就是书法教育的初级阶段,就是古人说的“但求平正”(孙过庭《书谱》)阶段。
有些人能够书写艺术含量高的“书法”,人们尊称他们为书法家;有些人书写汉字“但求平正”,规范实用,我们姑且称他们为写字派。有的书法家高高在上,看不起写字派,称他们为“写字匠”,称其字匠气、俗气,是“馆阁体”;有的写字派对这样的书法家也不买账,称其书法作品“中看不中用”。媒体上讨论汉字书写问题,进行学术交流,有不同的理念是正常的,百家争鸣,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才是正理。有时却见到双方出言不逊,恶语相加,“本是同根生”嘛,何必……。
在书写教学中,有的书法家教学生言必称神采、气韵、意境、情趣,不管是毛笔字、硬笔字,不管是高级阶段、低级阶段,都要突出对“提按顿挫”、“出锋出脚”的要求;有的写字派教学生写硬笔字免谈“提按”,忌说“书法”,连王羲之的故事也不给学生讲,不敢越书法雷池一步。显然,这两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都欠妥当。初学硬笔书写,应弱化用笔的“提按”,但也应简要说明,中国汉字是有提按特点的,以后学毛笔字再作重点要求。
书写教育,应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循序渐近,由易到难,又要因材施教,承认个体差异,注意发现好苗子,组成兴趣组,个别指导培养。对担任书写教育的老师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值得花大气力认真钻研的头等大事,而不必过多地纠结于“写字课”或“书法课”的不同名称。
2,普及与提高。
任何艺术的发展、繁荣都需要普及和提高。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各阶层需要的角度讲,一般是喜爱、需要《小放牛》、“二人传”的人更多,欣赏、需要昆曲、芭蕾舞的人是少数,汉字书写也是如此,少数人钟情书法艺术,多数人只求规范实用。
中国申遗成功,面临着保护、继承、不断提高、发扬光大书法艺术,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精神新风貌的任务,中国书法家责无旁贷,理所当然是承担这一重任的主将。可是,目前全国正陷入严重的汉字书写危机,更重要的任务是普及初级阶段的书法基础教育,首先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实用书写水平,迅速扭转书写水平下滑趋势,彻底拯救书写危机。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的主力军应该是包括全国中小学教师在内的、人数众多的写字派。当然,书法家们的积极参与和帮助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书法史上和当代书坛,就有一些著名书法家致力于实用书写,如于右任的“标准草书”、黄若舟的“汉字快写法”、高惠敏提出的关于汉字书写的理论体系、席殊的“三S实用硬笔字”、卢中南的“实用钢笔楷书”(参见欧阳中石主编的中专教材《书法》,网图可参见)、张秀的“常用字规范字字帖”(见《书法报·硬笔书法》2010年第5期)、朱春晖的“一周练字法”,等等。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更多的当代写字派主将们,他们活跃在“人教论坛”的“写字论坛”,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有的改革教法,有的改革字体,有的改革执笔、运笔方法、有的改革习字用格、有的提出新的书写理念、有的坚持教改实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令人感动敬佩的是伍云波校长和阿丁丁先生。
伍云波,小学校长,“他不是为了让几位学生获奖,给学校争光”、而是为了“使绝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字能比较端正,作业比较整洁”,在全校大胆进行“黑体字教学实验”。
阿丁丁,年过花甲的街道退休干部,刻苦钻研写字教学十余年,节假日全献给了写字事业,独创“筷子执笔法”、“三十字练字法”,自费编辑出版影像资料,帮助广大师生,深受广大网友的热情赞扬。
普及与提高,实用书写与书写艺术,是汉字书写的两条战线,书法家与写字派应该是兄弟加战友。书写艺术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实用书写的队伍,从“但求平正”的初级阶段开步;普及工作做好了,实用书写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练字的社会风气,自然就会涌现出更多的书法艺术爱好者和书法家。战友同心,协同作战,不但能攻克书写危机的坚固碉堡,也一定会让弘扬书法艺术的战旗在中华大地上永远高高飘扬!
㈩办法总比困难多,莫让《意见》成空文。
“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确实有许多困难,其中最大最难解决的问题,普遍认为是“缺少师资”。这可能会成为某些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拖延或拒绝贯彻落实《意见》的最客观、有力的“理由”。另一个貌似客观、有力的理由是钻概念的空子,只拿《意见》标题中的“书法”二字说事,“没有教毛笔书法的老师,没办法开书法课”,而不细看下文:“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你让他看了下文,他又可以说“教硬笔字的老师也没有”。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委员会副会长朱永新先生曾尖锐地指出,中小学写字教育“非不能也,乃不为也”,“事实证明,只要解决认识问题,即使在最普通的农村学校,同样也可以做好写字教育工作,同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这里的“写字教育”便是“书法教育”的初级阶段。
回头再说说毛笔书法教师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要求学校开设英语课,同样遇到了缺少教师的难题。各地学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支持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有英语基础的其他学科教师改教英语,边教边学;从高考落榜生中挑选英语单科成绩好的进行短期培训,或让直接上岗,边教边学;降低学历、年龄等条件,从社会上招聘有英语能力的,边教边学;责令师范院校(高师和中师)扩大招生,等等。这些办法都可借鉴,用来解决书法教师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如今全国各省市,许多地县镇的“书法家协会”就是一个现成的书法人才库,请各级书协帮助、推荐、培训,还愁缺少书法教师吗?若说“合格不合格”,那就暂时不能要求太高,抓紧培养、提高就是了。别说最初英语教师有许多不太合格,就是其他学科,小学毕业教小学,初中毕业教初中,高中毕业教高中的情况,在全国中小学还少吗?换个角度说,全国的中小学校长都合格吗?各级教育机关的领导都合格吗?“游泳中学习游泳,战争中学习战争”,毛主席这话是对的,“干中学”的思想是对的,书法教师也要“边干边学”,逐渐达到合格。
对于学校书法教育工作和书法教师的管理、督导,要认真、严格,制度化。对不开设书法课或开了形同虚设、无任何教学效果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学校和学校领导不予评先进,经批评仍无改进者,给予一定处罚。招聘的新教师必须持有“书法考级证”,对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分别规定硬笔和毛笔书法及等级的不同要求。对原有教师规定年限,必须通过考级,达到相应的要求,而且与评优、升级挂钩。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硬举措,《意见》提出的关于书法教育的种种要求,很可能会与此前多次下达的类似文件一样,结果收效甚微,几同一纸空文。

结束语
书法课的名称还会改变吗?
由“书法课”改称“写字课”,又由“写字课”改称“书法课”,以后还会改变称谓吗?
世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概念和表达概念的语词,当然也会发展变化,书法课的名称也会改变,而且我觉得已见改变的端倪。
试想,人们在信息交流中,为避免概念模糊,产生歧义,引起误解,最好使用含义明确、单纯的词语。如果采用“写字”、“书法”的狭义,各司其职,分别专指“实用书写”、“书写艺术”,再创造一个包含这两个概念的新词,交流起来,岂不更方便清楚?
近日翻阅2009年《书法报·硬笔书法》,一个标题《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终评会》中的“书写”二字,赫然入目,我又立即想起“中国汉字书写节”的有关报道,记得严海南主编曾著文说明,该报主持的这个大赛,用“书写”二字是涵盖“硬笔书写”和“硬笔书法”的。
“书写”,复义动词,“书”也是“写”的意思,这个词很常用,现成的,用不着再造新词了。
翻查旧书得知,日本1958年之后,小学、初中的毛笔字学习与硬笔字学习,改称“书写”课,高中选修“书道”课,国家有“全国书写书道研究会”。
严主编把“书写”一词改造了一下,赋予“书法和写字”的涵义,让“书写”与“书法”、“写字”构成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关系,真是个好创意!那次“书写大赛”和“汉字书写节”虽然都是硬笔书写活动,但是扩而大之,让“书写”把“硬笔、毛笔的实用书写和书写艺术”全包括进去,有何不可?
果真如此,《意见》便可改写作《关于中小学开展书写教育的意见》,湖北教育局下达的有关文件,在行文中就不必到处加括号了。
读者朋友,你说行吗?
咱们就把这个主意作为给教育部的一个建议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3 12:27 , Processed in 0.10407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