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00:4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
砖是建筑的肥料
文/胡赳赳
<<新周刊>>第272期



此次中国馆主打“普通建筑”与“日常生长”,建筑师推出了他们的“抗震纸砖”和“再生砖”,在标新立异的双年展中,回到细节、生活与常识,是中国馆低调而可贵的尝试。



  中国人对威尼斯双年展关注度最高的是三大展:电影节、建筑展和艺术展。其实这个双年展还包括戏剧、音乐、舞蹈等,但都没有前3个门类影响大。尤其是威尼斯电影节,因为跟娱乐挂勾,更是声名显赫,比双年展本身影响还大,以致于组委会不得不公开声明“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

  威尼斯双年展始于1895年,1930年开始形成稳定的风格,引入“国家馆”和“主题馆”制,国家馆意在由各国官方机构推举最优秀的艺术家“参晒”,组委会最后也会颁奖给最优秀的国家馆。最伟大的一届威尼斯双年展要追溯到60年前,1948年,毕加索、康定斯基、米罗、达利和蒙德里安等人组成超豪华阵容来到威尼斯,这拨人也主导着20世纪后半叶的艺术流向。

  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参展的“刺绣”艺术,今天看来显得有些无厘头,这也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排除在外。直到1993年,中国才重新回到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怀抱,在中国尚受冷遇的艺术家王广义、张培力、方力钧等人受到礼遇。这次参展也决定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方向:迎合西方、朝向西方标准。

  1999年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次爆发,21位中国艺术家占据了参展艺术家的半壁江山,也由此引发了21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国际淘金热。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在中国一直是冷门,2006年,在中国美术馆馆长范安迪的策划下,中国馆才正式进驻威尼斯建筑展。参展作品是建筑师王澍的《瓦园》,构思有东方意蕴,但仍偏于静态。

  今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将于9月14日至11月23日举办,主题为“那儿,超越房屋的建筑”。建筑双年展主席阿龙·贝特斯齐又有新一轮的解释:本届建筑双年展注重的是摆脱对建筑的单纯审美追求,面对社会问题,从建筑的角度寻找并思考建筑的意义与价值,并探寻建筑的表现和实现方式。这种大而空的学术语言能否支撑起建筑实体作品的重生呢?或者有没有相应的作品成为实证?

  中国馆拟定的主题是:“普通建筑”。它由“应对”和“日常生长”两个分主题构成。“提出普通建筑在今天中国的意义,也在于质疑权力对环境的破坏性规划,阻断今天的建筑与传统的生长关系,所以这里的普通建筑也是对权力的积极建议。当全世界都追逐国际明星建筑师设计的标志性建筑之时,我们恰恰将目光投向一些中国建设者在全球化环境下处理日常空间问题时所展现的杰出能力与中国智慧。”策展者这样介绍。

  展览分为两个部分:处女花园和油库。处女花园由建筑师张永和策划,分主题为“应对”。参与建筑师为:刘家琨、刘克成、李兴钢、童明、葛明。油库则由威尼斯双年展的常客阿城策划,分主题为“日常生长”。

  李兴钢也推出了自己设计的“纸砖宅”,用日常复印废纸做墙面,用纸轴做房梁,如此轻便的住宅,在危难发生的时刻不会对人造成致命伤害,而且居住者还可以快速逃离;刘克成设计的建筑将屋顶做成集雨器,收集雨水解决灾民的饮水问题;刘家琨设计的再生砖以地震废墟中的残瓦碎砖为原料,达到充分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效果。

  在这次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馆的主题与震灾有关,这也契合了中国建筑师的所思所想:建筑坍塌所带来的灾难,令他们在国际同行面前感到羞耻,尽管那些灾区的房子是包工头们造的,跟他们没有直接关系。中国人正开始重新审视建筑的种种属性,而不仅仅是艺术的。



艺术资讯



广州三年展

展览名称:“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
展览时间:2008年9月6日至11月16日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本届三年展将展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8位艺术家的最新作品,设立行进中的计划、思想屋、特别计划等板块。展览试图刷新理论界面,从目前主导性的、泛政治-社会学的话语意识形态中出走,不再强调文化身份与政治正确性,鼓励艺术家对创造力的探索以及对可能世界的追求。

无影脚
展览名称:“无影脚”杨诘苍个展
展览时间:2008年9月7日至9月20日
展览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本次展览将占据美术馆的三个楼层,由绘画、装置、影像和声音作品组成,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视觉和精神场域。无论是大尺度的立轴巨制《个人共和体》,还是用霓虹灯管制作的箴言式的幽默小品,都试图在不断变化的语境里对缠绕着艺术家的文化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探讨。它们所表达出来的不按理出牌又紧扣文化主脉展开想象的跳跃性艺术思维,正如本次展览的主题 “无影脚” 所暗示的那样,不着痕迹又无处不在。

生命空间
展览名称:“人间:渠岩的三组图片”
展览时间:2008年9月6日至10月6日
展览地点:北京墙美术馆
本次展览是将渠岩的《权力空间》、《信仰空间》、《生命空间》合为一题的展览。这三组图片在同一个中国乡村的语境中提出的社会问题,也是当代艺术中有关“镜头转向”的一个艺术个案。其中最新作品《生命空间》拍摄的是乡村落后的医疗条件,正在输液的病人告诉观众乡民的看病难和生活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上海艺博会推新人
展览名称:2008上海艺博会“青年艺术家推介展”
展览时间:2008年9月10日至9月14日
展览地点:上海世贸商城三楼东展厅
创办于2006年的“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再次成为上海艺博会焦点。本次展览的筹备工作历时3年,由冯博一、李晓峰、杨卫、谭天、郑娜、于艾君、谢海7位评论家、策展人主持,向收藏家们推介40多位全国范围内的青年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在艺博会上将得到特别优待,除了展出作品,每人都得到由评论家特别撰写的推荐词,以便于藏家发现他们的潜在价值。

后视盲区
展览名称:“后视盲区”杨少斌个展
展览时间:2008年9月4日至10月18日
展览地点:北京长征空间
2007年5月起,杨少斌在山西长治、朔州、大同等矿区深入生活,此后用一年多时间延伸到河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在实际的现场中吸取现实力量。艺术家工作的主要现场在露天煤矿,作品涉及与煤生产有关的多个北方省份的人文、地理、经济方式,在作品中,艺术家不仅关照到超现实景观,也表现了煤矿与移民、都市化、教育、地方生态与环境等微观而贴近人性的情景。

恢复现场
展览名称:“静音:张培力个展”
展览时间:2008年9月1日至10月15日
展览地点:深圳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
早在1988年,张培力就创作了录像作品《30X30》,并因此被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此次展出的《静音》是张培力录像艺术探索最新成果的呈现。这个作品将结合展厅的空间特征,以实物与影像的呈现实践“恢复现场”的创作方式。它将制造出来的带有戏剧性质的“现场”呈现在观众眼前,在这里,静与动、真实与否的混淆体现出艺术家思考的是关于展览现场与作为作品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辑/孙琳琳 图/新周刊图片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3 17:55 , Processed in 0.09547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