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郗晓波: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做练习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09:2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秋八月,忽地忆起小时候唱得烂熟的一首歌,叫《北京有个金太阳》,又想到了卖题、买题、做题。每当八月伊始,卖题的买题的在短暂蛰伏后,又都重新活跃起来。高三众教师一哄而上地买题,做题,对题……这给一干粗制滥造的试题作坊带来了勃勃生机。最近发现这些作坊都喜欢挂个“金”字招牌,我们学校先是操练“金太阳”试题,后来是“金鼎”在胡乱折腾,最后一段时间学校倒腾回来的叫“金学导航”,都似乎给学生指明金光大道,顺着这条道儿就能登上金字塔尖,本意是要让学生做成诗仙“太白”,结果“太白”没做成,做题做得只剩下两眼冒着的“金星”了。掏了那么多大银子,金锭子买题,也渐渐明白了带“金”的不一定是金子,有时候恰恰总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学生自个儿从腰包里真金白银地掏。拜“金”字所托,这些试题在作坊老板眼中才是金灿灿的金子。在做题机械化的道路上,天朝走在了世界前列!这样的题做多了,学生和老师的智商就像商场随时在过中华传统的节日,动辄打个三五折的。可家长不知就里,还以为自己的儿子姑娘都过上“金太郎的幸福生活”了。
高考之前,有个颇为熟悉的卖试题资料的河北书商,曾至我们办公室,神秘兮兮说有“考前押宝夺分试题”,能押对高考三分之一的试题,独此一家,绝无分店,但必须要预定,一份试题一千五百元。把自己胡乱拼凑的试题抬得堪与《三命通会》《渊海子平》比高了,看那神情,如果老师学生不积极预定,将大后悔,甚或后悔至跳楼投井;只有拿到这样的试题,才有可望在考场上死里逃生,捡回一条小命。我说,你就忽悠吧!除非你怀揣着把牢底坐穿的决心,偷出高考试题来,否则,凭什么你就能押准了?你是邵康节还是袁天罡。不知最终是否有迫切在金榜上题名而光宗耀祖的考生买这样的试题,但感觉社会总的发展趋势是卖家不断花样翻新,而傻子越来越不够用了。
前段时间我又碰到该书商,他问我编写高考资料方面的事情。我说,高考试题考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你看看考试大纲,都是按照语文能力的序列编排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表达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尽管这个序列也不尽完善,不算严密。但你看看现在所编写的复习资料,不管是什么《高考核按钮》,还是《绿色通道》,不管是黄冈独家兵法,还是衡水内部资料,厚厚的一大本,全都是按照语言知识的序列编写的,着眼点都在语言知识上,而不是语文能力的培养。狗屁的独家秘籍、内部资料。我曾编一顺口溜调侃:“知识开路,训练继后。高考例题,增加篇幅。其余试题,剪刀浆糊。文章明白,题目糊涂,连做十份,一盆浆糊。”
学校这个地方,现在一不崇尚思想,二不崇尚知识,三不崇尚课本;只崇尚辅导资料。人人都头脑简单地掏钱,头脑简单地买题,头脑简单地做题,头脑简单地讲题。而且对各种各样的资料都是盲目照搬,明知做这些题是无用功,但总是下意识地跟着周围形成的一种气氛和周围的人做事,即使无用功也要做,我们做得不是题,做的是寂寞啊!现在我们明白日本人韩国人都很注重技术创新,我们大到国家,从洋务运动到现在一百多年了,还是采用盲目引进机器设备的方法;小到教师也是盲目引用别人的试题,最方便的方式就是网络上下载,很难有自己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动脑筋研究编写几份试题的冲动。因为自己出题好比用粮食酿酒,费时费力;拼凑别人的试题是用酒精勾兑香精,省时省力。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总是希望自己利益最大化。但人人都这么“理性”地计算,试题的质量只能越来越差,考试的意义几乎等于零。其实,每个教师都想努力,但每个教师又都会苟且;结果总是苟且多于努力!
我在上学期某次做文学类文本阅读时,有篇《消失的壁画》的小说,随意上网查了一下,惊奇发现若干若干地市的模拟试题都考这篇小说,最令人无奈的是所有的题目都毫厘不差。原题如下(原文太长就略去了):1.联系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文中说林三锡想再去趟小佛山“了却自己压在心底的一桩心事”,他要了却的是什么“心事”?(2)小说倒数第二段写道:“林三锡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头向后一仰,带着无限遗憾,去了。”林三锡想说什么话呢?2.简要分析林三锡的形象特点。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消失的壁画”的理解。4.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在教辅书的一亩三分地里,你种土豆,我也土豆;他栽白菜,我也白菜。打着新品种的旗号,卖的全是一块田里倒腾出来的老品种。问题是在县市级以上的模考里,原创精品也少之又少,只要有一个命题者先出成一个样式,N多的老师就一窝蜂地去克隆,连稍稍变化一下的欲望都没有。很多答案和解析都错误百出,老师讲题时还能把这错误百出的东西自圆其说了,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种装模作样的考试再加上形同虚设的监考,再加上学生手中现代化的作弊工具——手机,结果是越差的学生考得越好,有时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恰成反比。
多年题海战术的推波助澜,使师生对试题产生了极大的依赖。学生饿了可以吃,困了不能睡,否则成绩不好就是不下功夫,下功夫就是多做题,大有“不做题,毋宁死”的决绝!语文课上,如果不让学生做题,他们就感到两眼发直,茫然无主,两手发凉,不知所措;如果让学生自己读书,他们就开始打瞌睡,或做数学背英语。语文老师如果盯得紧一点儿,学生就开始坐卧不安,无所事事,总觉得远水解不了近渴,还不如多做几道题好了!问题是做得多,未必就等于做得好。食堂大师傅做过的菜比谁都多,可是吃过食堂的人都知道那是个什么水平。所以,语文做题多为原地打滚,把学生折腾得死去活来,结果一步也没滚出去!就如改病句、成语判断正误这样学生最喜欢折腾的客观题,高中三年折腾来折腾去,一上考场,该不对还不对。粗制滥造的练习做多了,有些老师和学生就如学气功一样走火入魔,完全抛开课本,成了做题偏执狂。
买题卖题无非为了应试,今天国人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危害。也许有人问,能不能不让老师学生大量地买题做题?我的回答是:不能!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虽然知道了应试教育的危害,却没有能够限制应试教育的有效办法。什么“减负”,什么“课改”……都是给学校教育挠痒痒,还挠不到痛处。应试教育是一种心理上瘾,只能越演越激烈,越闹越极端。你要月月考,他就周周练;你搞周周练,我就日日考……除非能够发现某些比应试教育更有吸引力的教育方式,否则无济于事。因此,应试教育的问题不在于知道不知道其危害,而在于我们目前所能够想象出的教育教学方式里,还似乎没有比应试教育更具有魅力以至于足以使人们愿意放弃应试教育的方式。应试教育的观念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就是暗合了中国人急功近利的实用性观念。即使我们现在大力批判应试教育,不给它一个合法的外衣,人们也只是在理论上反对应试教育,但同时在实际利益计算中是听从应试教育,最多是把应试教育的观念掩盖起来,潜意识里还是指挥着教学行为。尽管现代教改有许多新观念,但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这种观念只是一种标签,公开课上插一插,追求学校乃至个人最大的利益才是真正的第一原则。
有诗为证: 三更星辰五更鸡,教楼灯火仍未熄。
  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做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5:35 , Processed in 0.19569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