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就《报纸常见语文差错1000例》一书中部分内容跟蔡维藩先生探讨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01:4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就《报纸常见语文差错1000例》一书中部分内容跟蔡维藩先生探讨

  P 125至p127
  "超音速"应为"超声速" "噪音"应为"噪声" "声纳"应为"声呐" "心肌梗塞"应为"心肌梗死" "剖腹产"为"剖宫产"
  蔡先生的依据是全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规范名词,偏偏现在几乎是全部的公众媒体,都跟这些规范名词过不去,目前仍然在使用着这些不规范的名词,用"音速"还是用"声速",用"噪音"还是用"噪声",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同样认可,并且不会产生任何歧义。个人认为,不应该也不可能用全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规范名词来规范大家。"声纳"一词大家耳熟能详,而"声呐"我们多数人都感到陌生,在媒体使用音译名词上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则,优先使用新华社已经使用的。即使有一万个理由来接受"声呐",我自己以后采写报道中还是随大家使用"声纳"。
  对"心肌梗死"和"剖宫产"两词,个人想对全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质疑,"心肌梗塞"既可以理解为心肌完全被梗死,也可以理解为心肌局部梗塞没有梗死。既然连《现汉》也承认心肌梗塞是心肌梗死的旧称,大家习惯了使用"心肌梗塞"而不是"心肌梗死",并且心肌梗塞也可以致人死亡,为什么就不能使用"心肌梗塞"了?"剖腹产"大家都知道,只要不是智力有问题的人,谁也知道剖腹产必须要剖开子宫,按规范的"剖宫产"也不可能不剖腹,全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这些违背公众使用习惯的规范,我认为公众媒体不是学术媒体,实在无法认可其为"规范"。
  蔡先生的说法:"声呐"按新版《现汉》也是"声呐"。名词委的规范还是必须遵从的。心肌梗死是因为避讳"死"字,其实大可不必。噪声等也逐步改过来了。
  P136
  低空盘旋不会在蓝天白云间
  在蔡先生认为灭蚊飞机低空飞行不可能在蓝天白云间时,可能忽略了报道中格尔木市的海拔高度,那里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2800米,飞机只要飞起来,就已经在蓝天白云间了。为让先生更好理解海拔高度与蓝天白云的关系,我在这里再罗索(啰嗦)几句。在格尔木附近海拔更高些的可可西里,有种雷叫"滚地雷",是空气中自然形成的雷电,就在地面爆炸。我生活的西宁市平均海拔2300米,在西宁市区周边的一些山峰上攀登,人也同样可以行走在蓝天白云间。
  P139
  我国到底有几亿农民
  我认为说8亿还是9亿农民都不算错。人口数字只能是个大概数字,不可能有惟一(唯一)的说法,就像现在最权威的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今天报道某个湖水位降至最低,几个月后又报道该湖因自然环境改善水位上升至最高--这些前后自相矛盾的说法,尽管已经受到一些严肃媒体的质疑并受到网民的嘲讽,可至今我们仍能在权威媒体上看到这类数字矛盾的报道。与这些相比,新闻报道中的8亿农民与言论文章中9亿农民的数字应该都不算错。
  P140转141
  花生不是农业
  花生的确属农产品之列,但我认为被蔡先生质疑句子,如果加两字改为"临沂的花生、杞柳、银杏、金银花、蔬菜、优质果品等一批高效农业(项目)闻名全国"。似乎不应该将病句纠错的重点放在花生等是不是农业上。
  P142
  侧柏不是杂果苗木
  侧柏的果实叫柏仁,也叫侧柏子,是味中药,目前也有做保健食品用的。我在读初中时,就和同学抢占学校的侧柏树采摘侧柏子出售,以购买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我认为蔡先生所依据《辞海》中对侧柏的解释,并非侧柏不属杂果苗木之列的依据。
  P208
  "拣菜叶"应为"捡菜叶"
  菜市场被扔掉的菜叶很多,多是烂菜叶,即使一个乞讨的人,也要在菜叶中挑拣,而不是简单地拾取--捡。我认为原文中说拣菜叶没什么不对,在"拣"和"捡"这类不牵扯到汉语纯洁原则、也不使读者理解产生歧义问题上,如果一再咬文嚼字,会让文学工作者不知所措。
  P209
  "督查"应该是"督察"
  在自己的新闻采写工作实践中,多次为《现汉》中没有"督查"一词而苦恼,刚开始我们新闻部主任也无法确定,最后经请示报社的权威,又多次查看有权力进行"督查"机关的文件,并参阅有关更高级别的媒体,最后还是认为现实中的权威大于词典。至今我们一直在用"督查"而不是督察,其他的很多媒体也是这样使用,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将错就错?这应该是《现汉》这"唯一正确答案"的无奈。
  P214
  "嘴"不可简化作"咀"
  因为在一篇报道里必须提到"中咀山村",我被报社处以地名错误罚款。其实在写报道前,我是知道"嘴"不可简化为"咀"的,之所以用错是尊重了报道中人物户口簿上打印记录的"中咀山",加上该村其他人的身份证、户口簿上都是清一色的"中咀山"。当时理解中那篇呼吁救助贫困生的报道,有类似于法律文书的效力。
  被扣差错后有同事鸣不平,在一直使用繁体字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不也有"尖沙咀"吗?为什么青海就不能有"中咀山"?假如法律文书中涉及"中咀山村"而坚持用"中嘴山村",那法律效力上往哪去落实?
  自己的想法是,假如还会遇到户口簿上有"咀"的地名,我会如实书写并在后面用括号注明"咀"应为"嘴"。
  P262.
  不能随意出来"不是"不能随意进出"
  我认为被蔡先生质疑的句子没错,有关人员不能随意进去,出来也不能随意。说不能随意进出,已经包含了进去不能随意出来的意思,特别是句子紧接着的内容"每日三餐的饭菜由专人送,吃喝拉撒睡都要在20多平方米的保密室内",也对前面"有关人员"的进去后不能出来的行为做了补充限定。
  P262
  何言惨痛代价
  蔡先生的说法是"付出惨痛代价"必须不能是"人质未救出",这可能是对《现汉》中对"代价"一词解释有理解上的偏差。为达到某种目的所消耗的物质或精力而称为代价,但《现汉》并未说明目的是否真正达到目的所消耗的物质或精力才叫代价。在我理解,类似的词语还有"见义勇为",无论对人的救助是否成功都叫见义勇为。
  P264
  应是"躲之唯恐不及"
  根据蔡先生引文中的标题及有关句子,我认为句子的错误或不恰当之处不在将"躲之不及"改为"躲之唯恐不及"上,而是"鸡粪是……废物垃圾"的句子上,这是我们部分文学工作者当前仍然存在的不恰当思维定势,说鸡粪何以成了宝就必须强调此前它如何让人讨厌、如何一文不值。按有限的标题及单个句子去推测,这里所说的鸡粪,显然不是某只鸡拉在地上让人"躲之唯恐不及"的一摊有限数量的鸡粪,而是数量很多的鸡粪。对于农民而言,达到一定数量的鸡粪不仅不是"躲之唯恐不及"的废物垃圾,而是可能需要出钱购买的天然有机肥、养猪饲料等用途的"宝物"。我没找见原报道,猜测可能是报道中的新闻是开发出了鸡粪的新用途,但那也不至于用鸡粪如何一无是处让人生厌来反衬啊!
  P264
  学术造假还不能说就是"不归路"
  既然"不归路"一词至今也没收入《现汉》等辞书,我同意蔡先生对"不归路"一词字面的理解"想回也回不来的路或主观上不想回来的路",但不同意那"严重触犯刑律,罪不容诛"的唯一解释。在与众多文字工作同行及读者的交流中,我感到没被格式化的"不归路"还有一种意思,就是死胡同。因此先生所举《人民日报》"走上了学术造假的不归路"一句,用死胡同意思来理解就不是语句错误了。
  P268
  不说"湍急的漩涡"
  同意先生旋涡的说法。但个人认为旋涡也是水流方式的一种,既然是水流方式,应该有湍急、不湍急之分。
  P269
  不必说"不必要的浪费"
  这种说法目前仍然大量见诸于各种媒体,我认为之所以还在浪费"不必要"肯定有必要,一是强调语气,二是有些浪费可能是"非不必要的"。包括同页"不必要的恐慌",有些事件造成情理之中的恐慌,的确是"必要的"。尽管我们谁也不会无知到说恐慌是必要的,可也用不着在评说"不必要的……"时,硬要搬出"必要"来对比着说事。
  在非常仓促的时间里,拜读了蔡维藩先生的《报纸常见语文差错1000例》一书,觉得先生付出的大量劳动让人敬佩,2006年出现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1000例差错中,至今有数量惊人的同样差错,仍在多种媒体上能够看到。连我的一位一向使用语言文字比较严谨的作家战友,近日也在用"精典"对我说事,当我告诉他《现汉》中只有"经典"根本就没"精典"一词后,他给我发来"脸红"的QQ表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对以上这些情况感觉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一方面,像"惟一"还是"唯一"这样一些没有最终定调、有着不同用法的词,不时在折磨着我们;一方面,像"曾几何时"、"不以为然"这样接近百分之百差错率的词语,还在被人错误使用,自己不仅无力去纠正,甚至弄得自己正确使用时也要被认定为差错,以至每逢用这些词时就只好不用,无奈地换一种罗索(啰嗦)的其他说法。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无奈,我们的新闻界多么需要更多像蔡维藩先生这样的学者,我们的社会语言生活也同样需要更多像蔡先生这样严谨的人。尽可能正确地使用我们丰富的语言文字,可能需要我们全社会更多人的长期不懈努力。
  西宁晚报 崔永奇 xnwbcui@163.com




备注:蓝色粗体部分为修订内容,括号中为修订后的用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8 21:09 , Processed in 0.18901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