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新闻新媒体前言讲座===转载自微博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20:2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复旦新闻新媒体前言讲座===转载自微博


1.@新周刊 主笔胡赳赳讲座开始,现场爆满,隔壁教室的椅子都被搬过来了。主讲人说,到大学演讲感觉教室里“荷尔蒙很高”,今天主要讲微博、讲新周刊微博、讲《北京的腔调》。要关注嘉宾微博的朋友,不要用胡赳赳检索,用“赳赳”可以找到。
2.人们接触和使用微博往往会经历四个阶段:1、排斥:最开始,对新事物是排斥的,不想去接触;2、好奇:然后有兴趣,如果不玩,会被淘汰,甚至没有话语权;3、上瘾:逐渐变成微博控,非常喜欢;4、受控:无法控制和自拔。
3. 有本书,中文版《失控》,谈自然界、生态和宇宙的规则,最后底层涌现出来的“手”会操控。只有在失控状态下才能产生最重要的心智,不用担心每个人的心智,不用担心每个人的自私自利的选择,最后是1+1>2的结果。微博给每个人提供机会,只要转发就能体会到自我意志。
4. 新浪CEO@曹国伟 对微博的看法,有三次改变:最开始接受采访时说,微博只是产品;过了半年说,微博是我们的平台;到现在,微博是我们的战略,哪怕我们不做新浪新闻,也要做微博,只有微博才能让新浪摆脱传统互联网新闻的概念。可见,微博之重要。
5. 传播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未必意义对应,有人说《论语》是最早的微博?可见,物极必返。新媒体、数字技术极大丰富后,转了一圈我们居然回来了,每个人用“论语体”,用电报体,真的是那句话“极少就是极多”。那么,微博是否传播的终结或者传媒的终结?会否有新形态?
6. 网络跟宇宙的规律是一样的,我们在说话的同时,网络在爆炸,用光速在膨胀,与此同时,博客和论坛象黑洞一样在坍塌。其实,现在用微博,过去在用论坛或者博客,所以人基本还是那些人,目前进行的是资源的消耗战和争夺战,看谁拉的壮丁多。
7. 为什么新浪微博会成功?首先,每天要拉人,做的早,快速积累用户;其次,做了微博搜索,于是建立强大的数据库,现在新浪控制话题的能量在于,时而能用、时而不能用……在天津有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人工的。我相信,大家某些时候会觉得很屈辱。实际上,现在是博弈。
8. 微博的市场竞争也符合“二八原则”,新浪占据了80%的市场;我们在媒体工作也知道,20%的人做了80%的重要的活。在教室里也一样,20%的学生最受老师喜欢。找工作也是这样,在娱乐圈也一样,如@姚晨 也是20%的精英。还有,我们国家的税收,你挣100块,要掏出20块。
9. 谈到微博是否代表着终结?我有个悲观设想:可能也会昙花一现,还有未知媒体形态,目前可以看见的是“定位社交媒体”,不用两年时间可能取代微博。如果微博是在碎片化过程中把不同空间的人会聚在一起,而‘定位社交媒体’是在碎片化时代把同一空间的人会聚在一起。
10. 值得思考的是,微博本是去中心化的产品,代表着民主;可经营微博的公司,却以“集权”的方式存在?大家有答案,可以告诉我。
11. 谈到‘定位社交媒体“,美国现在最火的平台是一个同性恋媒体,你如果下载它的客户端,可以在同一地方立即找到同志。当然,这种媒体的性质也会改变,社交性更强,新闻性、信息量会减弱,这些功能是否会被别的产品替代?因此,微博的生命力是可以值得探讨的。
12. 《新周刊》总编 @封新城 说过:新新人类的故乡就是微博;微博就是自媒体。你们学新闻专业很有前途,现在的学生可以不用去报社实习,利用微博就可以自己办报、办刊,微博就是你的自媒体(we media)。尤其年轻人接触新鲜事物的能力比我们更强。
13. 为什么80%的传统媒体人去做网站的,都没有成功,又是“二八定律”(这样说话永远不会错)。因为思维不同!传统是生产-消费模式,而新媒体是自给自足模式;传统媒体生产方式是一对多,新媒体生产是点对点、点对面。
14. 读书是你吸收书的能量,你盯着灯泡或Ipad,是它吸收你的能量,因此新媒体变成书是不人道的方式、是摧残你能量的方式。为什么@新周刊 比杂志更成功,拥有150万粉丝,每条转发有2000个?用新媒体思路。有几条忌讳:不能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直接拷贝和复制到网络上。
15. 南怀瑾说,看书你要眯着眼睛去看,是你吸它的能量;如果你睁大眼睛,是它吸你的能量。因此,有时候听讲座,会很累,你听一会儿,要眯一会(笑)。为什么麦克卢汉看书,只看一边,他的阅读其实本质上是新媒体思维的:提纲挈领的,带着思路去找……
16. :@新周刊做过一个调查:上1条微博和下1条微博之间,不能超过15分钟,否则本来有2000个粉丝转发,现在会变成1000个。对于普通的微博用户来说,一天发微博最好不要超过5条。古人说,“每人三省吾身”,不要反省太多,3条5条最好。
17. 我发微博的习惯是,早晨8-10点发1条,中午12-2点发1条,晚上可能6-8点或者8-10点发1条,一旦你形成生物钟,关注你的粉丝不会觉得你莫名其妙、变幻无常。你要控制好你的节奏,使你和粉丝的关系变成共生关系,这是很重要的规律。
18. 微博上有这么几个高峰期:早晨8-10点,大家堵路上,大家都在用;开会结束,中午12-2点,大家又上,把上午的东西都看完;或者晚上饭局6-8点,或者8-10点,又是小高峰。一到半夜,都是微博控,他们其实是“共同兴趣小组”。
19. 四、如何用好微博?比如文图搭配,转发率会提升。比如,有一次我们看到一张图,计划放在三八节发,什么内容?马英九的保镖,一手把木头劈开。副主编说,她计划写句话“女人是不好惹的”。这是拼贴,而拼贴是创造。如果你懂得文图搭赔,粉丝率会上升至少80%。
20. 此外,@新周刊 的”早安帖“和”晚安帖“,一度使很多人看着早安帖起床,看着晚安帖睡觉,由此养成了一个生态,你在一个频道上跟粉丝进行了生活“共振”。一旦养成了生物钟,就是仿生学的东西,这是有体温的东西,活生生的东西。
21. 我们这个世界提供两样东西:一是必然性,称之科学;一是可能性,如文学和宗教,你有什么念头产生什么样的可能。什么是新媒体?能产生人工智能,产生“虚拟人”,这个是没问题的。
22. 去年在清华大学“未来媒体研究中心”学习,是网易支持的,我们脱产学习三个月,热烈讨论,但没有答案,总有人的念头比你跑的快,一个念头里有8万4千个念头,念头的速度比光速还大。你有思维,别人也有思维,最后看谁能从8万4千个念头中找到“真正的念头”。
23. 比如Steve Jobs把念头变成了“苹果”,它找到了正确念头,放大、培养、变成形状,所有人可用的东西。新周刊为什么做得这么好?从内部的组织控制平台,变成了开放的参与平台,但也带来问题:无隐私。最开始,@张志安 老师发活动帖,我没转?不想有自我宣传的感觉。【恩,是这样的。成熟媒体人的做法。】
24. 微博是利器,看你如何用。你不用太多顾虑,你要享受它,用尽它……你不用太多顾虑,你要享受它,用尽它。有些人会疑惑:你们给新浪打工啊?其实我们还给新浪出书呢,比如《微革命》《美丽的终端》和《写给残酷社会的100条微博》。
25. 微博是可以卖的。@新周刊 有150完粉丝,纸媒不可能有这么多读者;还可以改变你的出版流程,比如我们做“反动词汇:剩女”专题。使用微博,可以给自己认证和标签,比如有人给自己加个V,这个是自我激励、自我肯定。对@新周刊 做出最大贡献是总编@封新城
26. 问,新周刊如何处理微博、新媒体和杂志的关系,比如手机报?答:手机报是过渡产品,相当于小户型,而且瞎扣钱,我不看好手机报。新周刊未来媒体的思路,应该是”以不变应万变“,边做边看边研发,比如ipad有“新周刊视觉派”的产品,都是图片,没有文字。
27. 每天多长时间看和用微博?这个是我的工作。如果撇开工作,也至少要用2小时,已经使用过多,会打乱思考。我有时候,把上微博当成一种奖励。我经常同时做好几件事情,事情切换之间的闲暇,我要给自己奖励:上微博。今后的发展趋势?社交网络媒体LB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14 15:16 , Processed in 0.13259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