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雷锋精神”误国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4 06:3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雷锋精神”误国论
涂鸦居士
  我的《歌咏会余音》一文在博客上发表之后,承蒙厚爱,有朋友提出不同看法,以淡淡阳光味老师为代表,她说:“认为雷锋这个名字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了。只是我们仍然是心底里想念他、呼唤他。我们的时代不能缺的是雷锋的精神!”这个观点我不敢赞同。因为要说的较多,篇幅较长,我只好在此单独成文,谈谈雷锋精神,希望引起朋友们注意,欢迎大家继续批评批判。
阳光老师的一句“我们的时代不能缺的是雷锋的精神”,也许代表了大多数人意见。我是少数派,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何以见得呢,请让我们循名责实,先看看什么是“雷锋精神”,雷锋有哪些精神。
 百度“知道”里面的答案是:“雷锋精神:中国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其实质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平凡的工作中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雷锋同志很了不起,干一行爱一行,做了许多好事,助人为乐,公而忘私,但是,他仅仅只活了二十二个春秋,他只是个年轻人而已,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留下传世巨著。他生前只是一个班长,司机,并非巨人伟人。他之所以能够在死后暴得大名,并非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而是因为伟人毛主席的巨大感召力。
 互帮互助,救危济困,见义勇为,在汽车上让座,这是我们民族自古就有的优良传统,若无视这个传统,将它名之曰:“雷锋精神”,我以为这是名小实大,太不般配了。在雷锋出生之前,这些“精神”传统早就存在几千年了,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间传统,怎么能称之为“雷锋精神”呢。“雷锋”之名,像件小孩子衣服,硬把它套在“中华民族传统精神”这个壮汉身上,壮汉太不自在,“雷锋”也受不了。人们常把“做好事”跟“学雷锋”连在一起,其实,你做好事,关雷锋屁事!你哪时候见过雷锋?你是学自己的父母,学自己的祖先,学习民族的先哲精英!你的良好品德,与雷锋毫无关系,是民俗民族环境熏陶的结果,是良好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养成的结果。
      雷锋是个好人,我对他十分敬佩,也十分尊敬。但是,他只是一个年轻的小人物罢了,他没有太多的精神内涵值得人们学习。他的一生短暂,只见他尊老爱幼,不见他见义勇为(与歹徒斗力),只闻他虚心好学,务实勤奋,温良恭俭让,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确实勤快,高尚,有良好的品德,言行一致,是一个好勤务员,好服务员,值得服务行业的人学习,但实在不值得发动全中国各行各业的人民去学他,全国人民也无法学到他的境界,他没有家庭,无需担当家庭责任,他有其他中国大多数正常家庭人员无法比拟的优势,他是军人,无须考虑衣食住行,也不用担心柴米油盐,故能把自己的财产慷慨捐给人民,这也是其他要承担家庭责任的人很难仿效的。这个观点已经在我的《歌咏会余音》里罗嗦过了,在此不再重复。还有,他毕竟只是一个小学毕业生,没有独立的思想,对当时大跃进、批判彭德怀等等运动不可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同时代的优秀青年林昭、遇罗克等人相比,他思想的局限性是很明显的。他没有叛逆精神,没有维权意识,没有经济头脑,他对他人非常关心,但对自己合法的利益维护不够。他只能为人民服务,服务的内容是很有限的,只能做扫地抹桌端饭洗衣之类的活儿,只能满足人民低级生活需要。人民最需要的高层次的需求,他能力有限,爱莫能助。例如,他只能为人民服务,不能为人民指路;他只能为人民捐钱,不能帮人民赚钱。
  常言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当年中央决定学习雷锋,取法乎下,得乎下下。我想,如果孔子像推崇颜渊那样欣赏子贡,那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可能早在唐朝之前就产生了;如果六十年代的中国人民用学雷锋的劲头学习林昭,学习遇罗克,学习卢作孚,学习彭德怀,学习李嘉诚曾宪梓,恐怕中国早在八十年代就实现小康了。
  我想起来那个买椟还珠的故事。那个商人有眼无珠,对价值连城的宝珠视若粪土,把花花绿绿的匣子视为珍宝,令人惋惜。我们民族自古到现在,有的是为民请命者,有的是高瞻远瞩者,有的是贡献巨大者,我们对这些民族珍宝视若泥土,把一个普通士兵视若神明,难怪中国多灾多难,愚昧落后贫穷了这么多年。
 回头看看历史,1956年批判胡风,1957年反右,1959年批判彭德怀,1963年学习雷锋,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中国陷入十年的浩劫之中。“学雷锋运动”与十年文革是有因果关系的。有思想有主见敢说话的不听话的都被打倒后,毛泽东就能为所欲为;绝对听话的“毛主席好战士”雷锋成为全国人民的“好榜样”后, 毛泽东就能只手遮天了。劝谏曲突徙薪的人被捆绑封口了,阿谀逢迎的人被封官进爵了,绝对服从的人成为人民的“榜样”了,然后,这所堆满了易燃物、封闭了消防龙头的古老的“阿房宫”发生了火灾,里面的居民们被烧得焦头烂额,鬼哭狼嚎,这难道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老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自古以来,披着“圣人”外衣的窃国大盗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王莽、魏忠贤在世的时候,在国内都有“圣人”之名。因此,老子说,若要把国家治理好,必须“绝圣去智,使民返璞归真。”这话很有道理。雷锋虽然没有圣人之名,四十多年来,他在中国享有圣人的实际待遇。雷锋的日记传遍天下,雷锋的歌曲响彻四方,雷锋的事迹妇孺皆知,雷锋的形象家喻户晓,雷锋的精神至高无上。雷锋影响了中国解放以来的第一代人。这一代人的精神上,打着雷锋的深深的烙印。他们有雷锋相似的经历,相似的环境,相似的思想,相似的感情。他们淳朴诚实,他们善良天真,他们唯上是从,他们唯是听。在他们的心里,只有中央领袖,没有个人衣袖;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集体国家,没有个人小家。为了领袖,他们可以不要衣袖;为了国家,他们可以抛弃小家。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雷锋精神影响下的这一代人,在文革之初刚刚十五六岁,在肉体上,他们刚好长了力气充当打手的角色;在精神上,他们刚好处于青春叛逆时期,自以为是,目空一切。于是,他们被林彪、江青集团利用了,组成了令人闻之色变的御林军“红卫兵”,在文革中充当了“锦衣卫”角色。他们横行天下,口含天宪,无法无天,到处打人斗人捕人抄家,把一个文明古国变成了一座阴森森的人间地狱。
 “文革”与雷锋本人毫无关系,但与“雷锋精神”的宣传普及干系甚大。若没有学雷锋运动,中国没有造就千千万万个淳朴诚实善良天真的雷锋似的中国青年,毛泽东哪有力量揭开“文革”这个“潘多拉”盒子,刘少奇哪里会含冤去世,彭德怀哪里会被红卫兵打断肋骨,邓朴方哪里会被摔成残疾人,文革哪能维持十年之久。
  文革结束以后,许多过来人纷纷反省,后悔自己太幼稚太天真,成了各级领导争权夺利的牺牲品。反思反省的文章我见过很多,没有一篇文章反思到雷锋身上。没有一人想到,“十年浩劫”与“学雷锋运动”有关,与“雷锋精神”自身的缺陷有关。
鲁迅先生言之有理:“仁义道德”几个字的字缝里有字:是“吃人”!我在网上看到一则《《庄子•胠箧》篇读后感 》,觉得很有道理,在此引用一段:
  “很难相信《胠箧》写于两千三百年前。在一篇短文中表现出如此敏锐和深刻的洞察力,实在令人惊叹。且看庄子如是说:  
  “给箱子、柜子上锁,只能提防小贼,不过却方便了大盗——他连箱子带柜子都给你搬走,还怕你锁得不牢呢。  
  “同理,‘圣人’们用仁义道德来驯化人民,给人们的精神‘上锁’,反而方便了一代又一代的窃国大盗——他最喜欢的,就是绵羊般听话的愚民。不管主人是谁,只要拿起鞭子,欲东则东,欲西则西,岂不快哉!  
  “所以庄子愤而言曰:‘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不可否认,雷锋是个圣贤,就是这么一个 “知者”和“圣者”。他跟焦裕禄一样,死后成了别人欺世盗名的工具(请参见天益网:《任彦芳:想起焦裕禄的悲剧》)。所以我说:雷锋精神误国误民。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懂的道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在危机四伏的丛林里让所有的动物都“学习雷锋”,做道德高尚的不设防的好动物,小动物固然借此可以得一些小方便,但却天天都要面临着灭顶之灾,因为最大的得利者是狮子和老虎。
  几十年来,雷锋的伟大形象已经在人们心里根深蒂固,“学雷锋”的活动,还时不时在全国各地校园里继续流行,若没人道破“雷锋精神”的缺陷,这运动也许会持续一百年一千年。通过学习“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复制粘贴在年轻人的大脑里,年轻人们会拥有雷锋的优点,也会存在雷锋式的思想缺陷,如果这样的年轻人多了,过去的悲剧就有可能会在中国重演。这可关系重大,为了青少年能健康成长,为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不敢不循名责实,对雷锋精神来一次彻底的解剖。
  在局外人看来,一个老教师,居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对人民的精神楷模雷锋同志说三道四,满嘴喷粪,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简直是亵渎神灵。笔者写这篇短文之时,心在颤抖,深感恐惧。不过又想,现在到了新世纪,“反革命罪”早已废除,言论比较自由,狂夫之言,愚人之语,圣人择焉,君子听焉,只要不触犯法律,不危害国家安全,不抖出别人的隐私,应该无事吧。
  最后,请让我来总结一下:
  甲方淡淡阳光味老师说:“我们的时代不能缺的是雷锋的精神!”
  乙方涂鸦居士说:“我们的时代幸亏缺了雷锋精神!幸亏缺了雷锋精神,才成就了我们这个时代!”
   各位尊敬的评委,孰是孰非,敬听各位评判!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http://tieba.baidu.com/f?kz=85362013
随便搜索“雷锋 摄影师”就可以找到雷锋的回忆录。摘录几段
也许很难想象,在雷锋短暂的22岁生命中,拍过的照片有六七百张。一个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在那个年代能拍这么多照片是罕见的,即便这和他后来被树成典型,为宣传需要拍了很多照片有关,但现实生活中,雷锋就属于喜欢拍照片的人,在他参军之前,就拍过很多照片。可以说,1949年以来,通过影像传播给中国公众带来影响的人物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可能就是雷锋。

但这和后来公众认知的雷锋还不太一样,张峻说:“当时全军都在找这样的一个节约标兵典型,我知道雷锋的事迹后,就跟当时的沈阳军区《前进报》说写雷锋,我写了3000字。但是主编说我写的不好,要我重新写,当时已经9月底了,国庆节之后就要写出来,我怕来不及,就跟《前进报》主编说,能不能再找两个人帮我?于是就找到新华社驻沈阳分社,他们派了两个记者,我们在一起调查研究,等一步步挖掘完之后,我们做得比较全面,节约标兵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向,后来就写出了一篇《毛主席的好战士》,揭开了宣传雷锋的序幕,各地报纸都纷纷转载,最后推向了全国。”张峻说,“为了塑造雷锋这个形象,我们把雷锋写的10本日记都调过来了,整理出来不少日记选编,后来也都发表在报纸上。在当时,能找到这样一个全面的人物真不容易。”

当全面了解了雷锋之后,张峻才发现,之前给雷锋拍的照片都没有代表性了,必须重新拍摄。于是,张峻开始构思如何为雷锋重拍照片,他根据雷锋日记、连队的反映以及雷锋的事迹,开始了为他重新在镜头里对焦的过程。这些照片,大部分是抓拍的,也有一部分摆拍,还有少量补拍的。

有一次,一个美国人在参观雷锋纪念馆的时候,质疑讲解员照片的真实性,讲解员无言以对。我专门给讲解员上了一次课,告诉他们,要如实告诉人们,这些照片都是怎么拍出来的。”张峻说,“那时候想抓拍也抓拍不起啊,胶卷都很珍贵,但是摆拍不能摆死了。雷锋很会照相,我跟他一讲他就明白了,基本上几张就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5 20:27 , Processed in 0.12234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